旅游管理硕士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4 14:21:10

旅游管理硕士论文

旅游管理硕士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 硕士学位论文 选题

[中图分类号]G64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8-0011-02

一、问题提出及样本选取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2009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里将旅游业定位为我国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业发展需要大批旅游人才,尤其是高素质旅游人才,因此了解近年来旅游管理研究生教育质量是十分必要的。爱因斯坦曾说[1],“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选题不仅反映了研究生的学术领域、关注方向和研究重点,也体现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因此对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进行分析是宏观了解我国旅游管理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视角和途径。

本文以中国知网上的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作为信息统计源,以“学科专业名――旅游管理、时间段――2000~2010年”为条件进行搜索,以2502篇为样本(其中3篇重复予以排除)进行统计分析。

二、旅游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状况

(一)选题统计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旅游论文选题分类方法多样,尚无统一分类标准。本文参考张凌云(2008)[2]分类方法,将旅游论文的选题分为规划与开发、旅游经济等22个方向开展进行统计分析。

(二)选题分析

将选题分为四大“方阵”。第一方阵为规划与开发、旅游经济和理论研究三类,比例均超过10%,共916篇,占36.6%;第二方阵为旅游者等6类,比例在4%~8%之间,共908篇,占36.3%;第三方阵为旅游业人力资源等7类,比例在2%~4%之间,共516篇,占20.6%;第四方阵为旅游电子商务等,比例均低于1.5%,共162篇,占6.5%。

规划与开发选题位居榜首,是近年来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热点,其中旅游资源、产品开发(51.1%)比例最大;旅游文化与遗产开发(21.5%)也受到研究生的极大关注;而生态旅游开发(5.7%)、乡村旅游开发(4.4%)、旅游市场开发(3.2%)、房地产开发(1.6%)也进入了其研究领域。旅游经济选题排名第二,炙手可热。经济一直是个热门话题,旅游经济亦然,旅游显著的经济效应吸引着众多学者,包括研究生的关注。理论研究选题排名第三,研究内容呈现多样化,如模式研究(59.1%),系统、体系研究(18.6%),机制研究(12.7%),模型研究(9.7%),体现了研究生的理论素养,并借助经济和数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解决旅游问题。旅游者选题比重也较大,所谓顾客就是上帝,因此旅游者一直是旅游领域的热点话题;影响研究163篇,占6.5%;旅游产品156篇,其中旅游产品/旅游景区占65.4%,主要涉及旅游产品的论述和旅游景区管理方面。

接待业管理选题中主要涉及酒店(67.8%),旅行社(17.8%),餐饮(9.9%),交通(4.6%)等四大内容,其中酒店管理方面选题最多,这与酒店是旅游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地位有关。宏观管理选题涉及内容较广,如政府、规制(20.6%),安全、危机(14.5%),战略(9.2%),对策研究(6.9%),道德、责任(4.6%),品牌(4.6%),趋势(2.3%),协会(1.5%)。可见关于政府政策、管理和规章制度方面的选题最多。其次旅游安全近年来也受到较大的重视,同时旅游道德与责任也开始进入研究的范畴。市场营销一直是旅游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占据重要比例。

以上所述的第一和第二方阵,论文合计1824篇,占72.9%,是近十年来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主要选题类型。第三方阵中的7类选题占20.6%,可称之为“大众者”,每年此类都占到一定比例,但是与前两大方阵相比比例偏少。其中旅游业人力资源较受重视,此类选题主要集中在酒店人资(67.0%)、导游人资(20.9%)、景区人资(4.4%)。特色旅游选题包括会展旅游(31.5%),节事旅游(13.5%),文化/遗产旅游(12.4%),乡村旅游(12.4%),同时出现工业、农业、体育、海洋、红色商务旅游等方面选题。这与旅游者需求呈现多样化有关。但关于商务旅游的选题很少,可能与商务旅游已不再是新颖的旅游类型有关。旅游地理/旅游环境选题涉及旅游地生命周期、旅游容量,旅游环境和旅游空间结构等内容。旅游目的地选题75篇,其中涉及居民(26.7%)、目的地(44.0%)、社区参与(24.0%)。近年来旅游与旅游目的地的关系问题成为旅游研究的新热点,研究生学位论文中也对此进行探讨。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休闲/度假等也受到了一定的关注,但是与前述选题相比依然偏少。第四方阵的6类选题仅占6.5%,可谓是“冷门”,笔者推测,旅游网站/电子商务是近年才开始流行起来并偏向计算机领域,旅游教育偏向教育,不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主要研究方向,而旅游资源更多涉及地理学的范畴,不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强项,故这几类的选题均偏少。

(三)对比分析

将本文选题和张凌云(2008)国际旅游学术期刊选题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发现我国旅游管理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国际学术期刊选题在分类上存在明显差异。表现在:

1.我国旅游管理的研究生论文选题偏向于热点话题,旅游开发和旅游经济选题最多,这与我国处于一个经济快速发展阶段,旅游业发展与经济挂钩有关。国外对休闲/度假、生态旅游、旅游产品、旅游教育研究较多,而我国研究生对此研究却较少,对特种旅游的研究更是处于空白阶段。同时我国旅游教育学体系尚不完善,对旅游教育的关注度有待提高。

2.国际学术期刊更注重基础问题研究,理论性更强,张凌云指出[3]:国内学者(尤其是一些著名学者)的论文往往都选契合当下发展形势需要的“重大题材”,西方学者往往喜欢在个案研究中,设计数理模型或构建概念模式。应用量化研究方法已经成为许多西方旅游学者提高论文“科学性”的一大法宝和流行趋势,甚至成为某些西方学术刊物是否录用稿件的一个主要标准或“潜规则”。

张凌云选取国际刊物中的20种杂志在2005~2006年间发表的1043篇论文进行选题统计,统计并不全面,故此处比较只能作为参照。

三、选题思考和建议

(一)选题思考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学士论文选题存在着以下特点:

1.国内研究较多,国际研究不足。2502篇文章中仅有44篇文章是进行国际研究的,只占1.8%,其余都是进行国内研究的。近十年来研究生硕士国际化水平不高,主要与研究生的英语水平有限,了解和收集资料困难,因此对追踪国际学术前沿存在惧怕心理。王承丹(2003)[4]指出,我国旅游管理研究生的学术论文中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学术国际化方面的缺陷。

2.选题过于集中,新领域研究不足。主要集中在旅游规划和旅游经济、旅游者这些方面,而对旅游网站/电子商务、旅游教育等新领域研究严重不足。对空白领域的研究则更少。即研究视野较窄,创新性不足。

3.选题表述不规范,研究范围狭窄。部分选题表述过于冗长,重点不明确。部分选题研究范围狭窄,限于某个研究单位(某个企业或地区),研究结果的普适性较低。同时选题表述相似度较高,题目缺乏创新性。

4.研究问题意识缺失,研究成果知识贡献率不高。保继刚认为[5],研究问题的缺失是当今中国地理学研究一大弊病。这也是旅游学术界的一大弊病。一个问题的高度决定了研究成果的高度。但是近年来选题的研究问题意识较弱,研究结果可用性不高。

(二)建议

1.开发问题意识,提升选题能动性。[6]据了解,当前有比较多的论文选题由指导老师命题或者囿于导师的研究方向,这不利于研究生学术水平的提高。应将选题的留给学生,挖掘问题研究深度,提升选题能动性。

2.拓展学术视野,培养创新意识。研究生平时除了阅读课程方面的文献外应多阅读相关领域的文献,拓展学术视野,从多角度看到旅游问题,激发新的创新点。绝大多数论文的研究均在国内这一层次,敢越国际这一雷池者寥寥无几。[7]应重视国外旅游的发展,借鉴并吸收国外先进的旅游研究成果以促进我国的旅游发展。

3.加强选题指导,提高选题有效性。张秀丹指出毕业论文选题同科研选题、立项一样,必须通过文献信息检索或查新技术掌握国内外同类研究的动态进展,从中吸收有益的启示或参考数据,掌握大量有关信息,或得到更多、更有价值的论证依据。[8]近年来硕士论文选题出现了雷同或相似现象,主要是研究生文献检索意识和能力不足。建议高校开设“旅游科学研究方法”相关课程,增强论文选题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潘义民,李春盛.《误诊学》――一项临床方法学的研究成果[J].医学情报,1994-12-15.

[2][3]张凌云.近年来国际旅游学术期刊和论文选题的特征分析[J].旅游科学,2008,22(3):72.

[4]王承丹.选题的困惑与视角的更新[N].光明日报,2003-12-3.

[5]保继刚.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问题缺失的现状与反思[J].旅游学刊,2010,25(10).

[6]李均,李科浪,蒋铁汉.2001-2008年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分析[J].高等教育学研究,2010(1):28.

[7]高瑞,安心.近十年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分析[J].教育经纬,2010-9:24.

旅游管理硕士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MTA研究方向

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提出 “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41号文件的被社会各界一致认为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旅游业的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旅游业由传统的服务业上升到国家战略支柱产业,这对旅游业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旅游人才始终是旅游发展的第一资源。到2015年,中国旅游市场接待人数将达到35亿人次,旅游业人才需求矛盾日益突出,特别能满足现代服务业标准的旅游高端人才异常稀缺。高端旅游人才的培养与开发工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也鲜明提出了人才开发要高端引领的指导方针。在此背景下,国家教委设立了新的旅游类的专业硕士学历——旅游管理硕士(Master of Tourism Administration,简称MTA)。MTA主要招收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并在未来愿意从事旅游业工作的人员,其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旅游职业精神、掌握旅游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国际化视野和战略思维能力、敢于挑战现代旅游业跨国发展的的高级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MTA的设立为中国旅游高端人才的培养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使得旅游高端人才的培养由过去的企业内部培养,发展到了学院正规专业化培养的新阶段。

2010年9月,我国第一批获得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授予权的高校有56所。MTA招生对象为有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要求专科毕业有五年或五年以上工作经验,本科毕业有三年或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硕士博士毕业有两年或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应届本科生不允许报考。MTA报考人员要通过每年1月份国家进行的MBA联考。MTA与MBA考生的考试内容相同,均参加MBA联考,在报考时选择MTA。MTA学员可以选择脱产或者在职进行学习,脱产学习时间为2年,在职学习时间一般比脱产学习时间多一年。MTA学员毕业后,通过论文答辩,可以获得国家正式的硕士学位证和硕士毕业证。

由于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强、辐射面广的产业,既包括纯粹意义上的旅游行业,还包括交通部门、商业部门、会展部门、建设部门、公共管理部门,以及旅游信息技术、旅游地产、旅游金融、保险、旅游制造、文化创意等新兴行业和部门。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这些部门与行业面临着对应用型高层次务实型专门人才的大量需求,因此,MTA教育必须进行研究方向的设置以满足上述部门与行业的人才需求。

由于MTA教育刚刚开始,各个开设MTA教育的旅游相关院校在进行具体的研究方向设置时,都是具有摸索的性质,所以,本人在此提出关于MTA研究方向设置的一些想法,以供方家商榷。

一、开设MTA教育的旅游相关院校应当结合本校的优势研究领域进行MTA方向设置

我国第一批获得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授予权的高校有56所,各个高校应当利用自己的优势和有利条件灵活设置MTA研究方向。比如,华侨大学,是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和面向海外开展华文教育的主要基地,也是全国境外学生最多的大学之一。华侨大学旅游学院是教育部最早批准成立的全国八所旅游高等院校之一(1983),是“中国旅游名校T10联盟”成员单位,也是国内第一家可以直接向海外招收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旅游院系。华大旅游学院有着“旅游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全国四家)、部级特色专业“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育部高职高专示范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等特色学科点,形成了面向境内外招生、覆盖高职-本科-硕士到博士完备的办学体系。所以,其MTA研究方向设置有境内与境外方向,就是与其面向国内与国际的优势结合而设置的。另外,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充分发挥自己位于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旅游研究较为擅长的优势,在其MTA研究方向中设置了民族旅游方向。

二、开设MTA教育的旅游相关院校应当结合本区域旅游发展开设MTA方向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旅游发展差异较大,获得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授予权的高校应当结合本区域的旅游发展,灵活设置MTA方向,以达到服务经济建设大局这一目标。比如,南开大学MTA开设了港口与邮轮旅游管理方向,这就是结合了天津的港口城市特点与力争国际邮轮经停天津这一发展趋势而进行的灵活设置,符合天津未来的旅游发展趋势,也有较大的实际需求。而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位于中西部地区,区域内生态旅游开发的需求 较大,所以设置有生态旅游方向。

三、开设MTA的教育方向应当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MTA教育是以专业实践与应用为导向对学生实施培养教育,因此学生毕业后将从事旅游行业以及相关行业中的实务性工作。由于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强、辐射面广的产业,其运行过程所涉及的不仅仅是酒店、旅行社、景区和景点等纯粹意义上的旅游行业,还包括航空、铁路、游船等交通部门;商品零售、旅游购物等商业部门;会议、展览等会展部门;园林绿化、生态恢复、文物、建筑、艺术装饰等建设部门;旅游策划、旅游广告宣传、管理咨询等旅游智业部门;旅游行业管理、旅游公共设施管理等公共管理部门;以及旅游信息技术、旅游地产、旅游金融、保险、旅游制造、文化创意等新兴行业和部门。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这些部门与行业面临着对应用型高层次务实型专门人才的大量需求,MTA教育应当可以满足上述部门与行业的人才需求。

以传统的旅游企业来说,中国旅游市场逐步扩大对外开放,国内许多传统的旅游企业(包括酒店、旅行社等)面临能够胜任实际工作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旅游管理专门人才缺乏的问题。因此,学生通过旅游管理专业硕士教育的学习,将成为目前国内正求贤若渴的传统旅游企业的抢手人才。

对于众多的与旅游相关的新兴行业(如旅游地产、旅游金融、旅游制造业)来说,也存在着大量人才短缺的现象。以旅游地产为例,根据国际权威结构预测,未来二十年,中国的旅游业和房地产业都将会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旅游地产作为两个黄金产业的交叉型产业,已经开始逐步受到业界及专家学者的关注,但人才问题是中国旅游地产发展受限的因素之一,这个行业需要大量的具有旅游地产专门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MTA的旅游地产就是针对这种需求而专门设置的。学生通过模块课程的学习可具备足够的相关知识与相关能力,毕业后将在旅游地产行业大展宏图。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创建于1985年,旅游管理专业获得教育部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获得部级的旅游管理学科实验中心、获得自治区优质专业、自治区重点建设学科、旅游市场学和旅游规划获得自治区精品课程、近年获得部级科研项目10项,省级项目30项,横向项目60项,特别是旅游管理专业在2008年全国92个旅游管理硕士专业排行榜中位列第8位。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也是首批获得获得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授予权的高校,结合实际情况,其2011年MTA专业方向设置为以下几个方向:

1、民族旅游开发与管理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在民族旅游研究方面较强,设置这一方向主要针对广大中西部民族地区招生,可以与顶尖旅游院校展开错位竞争。

2、旅游规划与景区管理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承担大量旅游规划项目,对景区尤其是新建景区的各级管理人员有较强的吸引力。

3、生态旅游与管理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在生态旅游研究方向有较大优势,而我国中西部地区有大量森林公园及生态型景区,对中高级生态旅游管理人才有较大需求。

4、国际酒店管理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是国内第一批设立的本科酒店管理专业,近年国内很多城市有大量高星级酒店落成,有大量的中高级管理人才需求。

5、旅游公共管理

设置这一方向对提升各级旅游行政管理人员水平有较大意义。

6、旅行社与会展管理

主要面对旅行社与会展行业。

参考文献:

[1]于萍.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硕士教育情况分析.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06).

旅游管理硕士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丽江旅游经济发展已十分快速,为了使丽江旅游业能达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相关措施,使丽江的旅游业能够更好、更快朝着健康发展,在受到外来文化影响时应做到剔除糟粕,取其精华。

关键词:丽江;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丽江的旅游发展状况

丽江作为新兴的旅游城市,按理说它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应远不及其它早期就得以发展的旅游城市,但它却在短短近20年的时间里一跃成为全世界耳熟能详的旅游名镇,这不得不承认它的魅力无人可挡。

二、丽江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缺陷

如今的丽江美虽美,却缺少了以前的那份淳朴之美,丽江旅游经济的飞速发展,虽然给丽江人民带来了丰厚的物质回报,但与此同时,噪音污染加重,交通越发拥挤,环境污染更加严重。丽江旅游开发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本地文化使其不至于消亡。但也是因为文化的特殊性和吸引性,让游客曲解了文化本意。其中摩梭人的走婚习俗尤为突出。在当地人看来这本是及为正式的男女关系,但由导游和投机取巧的商人讲解出来却变了味,丽江“艳遇之都”越发出名。

再让我们来看看丽江的各个风景区如玉龙雪山、古城、虎跳峡、东巴谷等景点,他们为丽江的经济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回报他们的却是各种人为的破坏,过量的二氧化碳使雪山冰川公园近于毁灭,游人的不文明行为更是让各景点伤痕累累。游客大幅度增加使酒店、旅行社随处可见,丽江旅游经济发展现状虽然较好但如果不加以保护,不懂得可持续发展,那50年、100年后丽江这个风靡全球的风景名镇可能就不复存在。

在丽江旅游经济的发展下,丽江的社会、文化、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丽江的文化在旅游经济的发展下从多方面得到了弘扬与宣传,更多的人想了解丽江,感受丽江的文化,因此我们就应该抓住这一契机。丽江旅游经济的发展不仅体现着“需求与供给”间的关系,同时也反映着旅游业发展更深层次的要求,要求人们用更长远的眼光去看待经济的发展与景区的开发,这时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丽江旅游经济需进行调整,防止过快增长,造成旅游超负荷容纳。丽江作为一个旅游重点城市,旅游接待人士的素质也显得尤为重要,应加强酒店业、旅行社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

在注重发展丽江旅游经济的同时,应真正做到保护各个景点,制止恶意扭曲当地民族文化的投机商人,严厉惩治其行为,让当地的民族文化和风情得以实实在在的保护。与此同时还应加强环境管理,尽量杜绝游客随地乱扔垃圾这一不文明行为,游客和当地居民的生活垃圾及各行业的废水、废渣、废气等各种工业垃圾应作出妥善处理,决不能因为经济的发展而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三、丽江旅游发展策略

(一)政府

1、加强国家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进行经济监督。

2、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实行绿色营销。

3、政府要加强管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二)旅游经营者

1、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不违反规章制度。

2、积极配合政府的管理工作。

3、加强自身的管理。

4、保护当地民族的文化。

(三)旅游者

1、遵守旅游景区的规章制度。

2、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3、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

4、做一个文明的旅游者。

5、做到入乡随俗,尊重当地民族习惯。(作者单位: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 宗晓莲.丽江古城民居客栈业的人类学考察[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63―67

[2] 杨春和.丽江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二元化”现象初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5

[3] 李云.丽江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研究[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6.

旅游管理硕士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湄洲岛;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

一引言

目前,全球旅游有明显的趋海性,热带、亚热带海域的海岛是世界主要旅游目的地。由于海岛远离大陆、规模有限,生态、经济、文化较为脆弱,旅游对海岛的影响较早就引起国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并且已有较多的成果。①加拿大学者RichardW.Butler根据产品周期理论,在旅游型海岛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旅游地演化的6个阶段,这实际上是人地关系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JeannieHarvey等根据性别差异对旅游影响进行研究,发现性别差异对旅游影响乃至旅游行业中的收入差距感知差异并不明显。ElizabethFrediline等通过聚类分析,对旅游发展持不同态度的居民分为有矛盾的支持者、憎恨者、现实主义者、热爱者、顾虑者5类。国内对海岛旅游的研究多集中于资源评价、市场分析、环境保护和规划管理等方面,对旅游的区域影响研究较迟,研究成果少,但是发展趋势较快。①宣国富等以海南省海口市和三亚市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滨海旅游地居民对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的感知程度及对旅游业的态度,比较了不同人口学特征及与旅游业关系密切程度不同的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对旅游态度的差异。陈金华等采用实地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法对福建省东山岛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居民总体上对旅游正面影响感知较强,对旅游的负面影响感知较弱;居民对旅游的经济影响感知比社会文化、环境感知强烈;居民个人属性、文化、经济差异对旅游影响感知总体差异不大,但是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一定差异。[5]90-94杨奇美以浙江省舟山市“普陀旅游金三角”中普陀山、朱家尖、桃花岛三岛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海岛旅游地居民对旅游社会文化、经济、环境影响的感知程度,比较了处于不同旅游发展阶段的海岛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差异。

总之,国内外对海岛旅游影响分析过程中较多采用社会学、经济学的视角来研究,研究结果仅反映海岛旅游的一个侧面,难以指导海岛区域旅游实践。而利用社会学、经济学研究方法,并结合地理学空间思维,系统研究海岛旅游影响是一个新的尝试。基于此,本文以福建省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文献分析法等方法,从社会文化、经济、环境三方面影响以及居民对发展旅游的总体态度,探讨湄洲岛社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感知的空间差异,为制定湄洲岛旅游区域发展战略及建立和完善旅游地社区参与机制,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区与研究方法

1.研究区域概况

湄洲岛是闻名海内外的妈祖的故乡,妈祖文化的发祥地,被誉为“东方麦加”。位于福建“黄金海岸”中部、莆田市区东南40公里的海面上(图1)。全岛陆域面积14135平方公里,人口318万。1988年6月,被辟为对外开放旅游经济区;1992年4月,被国台办批准为台胞落地签证点;同年10月,被辟为国家旅游度假区。根据湄洲岛管委会提供数据表明,截止2008年底,湄洲岛年接待游客达1193895人次,2004至2008年5年间平均增长率为17148%,已成为国内知名的旅游热点。

2.研究方法

(1)调查问卷设计

由于不同的旅游区域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因此很难找到一份通用的模版问卷。本研究在参考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②,并结合湄洲岛的实际情况设计了调查问卷,该问卷①②宣国富,陆林,章锦河,杨效忠.国外旅游型海岛人地关系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2002,(6):741-746;陈金华,周灵飞.海岛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实证研究———以福建东山岛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90-94;杨奇美.海岛旅游地居民的影响感知研究———浙江“普陀旅游金三角”实证研究[J].旅游经济,2008,(5):163-165;杜江.旅游管理硕士论文文库[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38-40.杜江.旅游管理硕士论文文库[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38-40;黄洁.旅游目的地居民与相关利益主体间的冲突和解决[D].复旦大学,2004:44-45;李伟.民族旅游地文化变迁与发展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湄洲岛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研究45由被访者个体属性和被访者对发展旅游业的态度调查两个部分构成。其中,被访者的个体属性包括性别、年龄、职业、人均收入、收入来源、是否为本岛出生的居民、在本地居住的时间、是否从事旅游业等社会人口学特征;被访者对发展旅游业的态度涉及对社会文化影响(10项)、对经济发展影响(7项)、对生活环境影响(9项)、对收入与就业的影响(5项)、政府政策导向(4项)、当地居民对发展旅游的满意度(9项),共44个量测项。受访者的态度采取了5分赋值法,

即:5=非常同意;4=同意;3=不知道;2=不太同意;1=完全不同意。

(2)问卷调查的实施

2008年12月13日-14日,调查小组(共13人)采用田野调查法以及现场访谈法,在湄洲岛的西亭村、宫下村、湄洲镇中心、下山村、北埭村、后巷村、高朱村、港楼村、汕尾村、东蔡村等10个村落发放调查问卷600份,调查小组对当地居民、村委会干部及景区相关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由被调查者填写后交回,最后收回问卷6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71份,占回收问卷9512%。对收回的问卷进行整理,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本文中赞同率等于“非常同意”的百分比加上“同意”的百分比,反对率等于“不太同意”的百分比加上“完全不同意”的百分比。

(3)受访样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样本中,男性占51131%,女性占48169%,年龄层的分布较为均匀,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高中以下,职业以渔民、学生、个体商业户为主,居民收入主要来源于渔业收入和外出打工收入,人均月收入主要在500到2000元之间。样本居民覆盖面较广,符合当地的社会人口及经济特征,调查具有广泛性、真实性和代表性。

三调查结果

1.对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

根椐调查结果表明,87104%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提高了湄洲岛的知名度和塑造了良好的形象;88127%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发展加深了居民对妈祖文化的认识和了解;76101%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发展增加了与游客接触交流、学习外来文化的机会;68165%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使自己的思想观念明显进步了;69188%的被调查者认为游客的到来为旅游社区带来了活力;63158%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的发展挽救了古朴的民风民俗、传统手工艺。这6项社会文化积极影响的调查项目,赞同率均在60%以上,有2项都快达到90%的赞同率。同时在调查中,也有居民认为旅游的发展给当地的社会文化带来不利影响,40128%的被调查者认为“宰客现象”事件时有发生;69158%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使得妈祖文化呈现“商品化”趋势;18121%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发展导致本地居民道德水平下降;17111%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发展使人们之间的信任程度下降。在这4项社会文化消极影响的调查项目中,其中有2项赞同率在40%以上,而另外2项均低于20%。

综上所述,可见社区居民对湄洲岛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社会文化积极影响还是相当认可;虽然,旅游业发展也带来一些消极影响,但是有些影响只是少数居民的认知,如居民道德水平下降问题和人们之间信任程度下降问题,不过妈祖文化的“商品化”问题和“宰客现象”等问题应该引起重视。从整体上说,湄洲岛旅游社区居民对社会文化影响正面感知较为强烈。

2.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感知

根椐调查结果表明,79133%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发展促进本地经济发展;64197%的被调查者认为发展旅游吸引了更多外来投资,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发展;62187%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增加了他们的经济收入;64145%的被调者认为旅游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64162%的被调6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查者认为旅游使得他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5项经济发展积极影响的调查项目中,赞同率均在60%以上,不过整体来说赞同率特别高的没有。与此同时,受访居民认为旅游的发展也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63122%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造成当地物价上涨;48186%的被调查者认为发展旅游使得本地区房价和房租上涨;50144%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的发展只是使少数人受益;45153%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使居民收入两极分化。在这4项经济发展消极影响的调查项目中,其中2项调查项目赞同率已经超过50%,另外2项也是接近50%。

综上所述,与对社会文化影响的调查结果相比,湄洲岛旅游社区居民对经济发展影响正面认知就没有那么强烈,而对消极影响的赞同率却相对较高。2004年湄洲岛接待游客达到132万人次,实现全社会旅游收入1146亿元,旅游收入占全岛国内生产总值的40%以上,旅游业已成为湄洲岛的支柱产业,[7]5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湄洲岛旅游业发展中利益的分配不均,旅游发展引起的物价、房价、房租上涨等原因,造成居民收入的两极两化。

3.对环境影响的感知

根椐调查结果表明,85164%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改善了湄洲岛的公共设施,如道路、供水供电等设施;79150%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提高了湄洲岛的社会公共服务水平;70168%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关系良好;68130%的被调查者认为邻里之间的关系更和谐;77176%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岛内的历史建筑和遗迹的保护和开发。在这5项环境积极影响的调查项目中,有4项赞同率均在70%以上,另1外项也接近70%,赞同率相当高。但是旅游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15158%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者的参观打乱了他们的日常生活,给生活带来不便;35120%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发展使社区环境质量下降(噪音、污染、垃圾);50179%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高峰期往往存在人群拥挤、交通拥堵现象;33110%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造成沙滩、海水污染严重;在4项环境消极影响的调查项目中,其中1项赞同率在20%以下,2项也接近40%以下,1项超过50%。

综上所述,湄洲岛旅游业发展一定程度改善了岛内的公共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等,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也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旅游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使社区环境质量下降,沙滩、海水受到污染,由于岛内外是通过轮船往来,旅游高峰期(黄金周、妈祖诞辰日、妈祖升天日等)往往存在人群拥挤、交通拥堵现象。

4.对政府政策导向的感知

根椐调查结果表明,69136%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应该让更多本地居民投资旅游业;79186%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应该增加居民的福利待遇;43126%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考虑更多的是旅游者的利益而不是当地居民的利益。从调查项目的赞同率看,社区居民对政府政策导向的相关问题反映较激烈,尤其是有关“政府应该增加居民的福利待遇”此项调查项目应引起注意,这也从另一方面强化了人们原有的“旅游的发展只是使少数人受益”观点,所以社区居民要求政府增加一些居民的福利待遇。

5.居民对发展旅游的总体态度

与居民对湄洲岛旅游业的社会文化影响、经济发展影响和生活环境影响的认知大致相同,居民对旅游业的发展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分别有65168%、68165%和63104%的居民表示“我对本地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感到满意”、“总的来说,旅游业的发展利大于弊”及“旅游活动开展现状感到满意”。这说明,居民对湄洲岛旅游业发展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并对发展现状感到满意,但是赞同率都在60%~70%之间,并没有特别高。湄洲岛还处于发展阶段,管理体制、人才开发、产品设计等各方面还有待提高。

四研究结论和讨论

1.湄洲岛社区居民参与旅游不足,影响其对发展旅游的支持度

在湄洲岛居民对发展旅游业态度调查中,我们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的受访者都认为旅游发展只是使少数人受益,自己并未从中获得利益,而且43126%被调查者还认为政府考虑更多的是旅游者的利益而不是当地居民的利益。这主要是湄洲岛度假区管委会对居民参与旅游重视不足,大量的旅游企业由外地人经营管理,当地居民参与较少,旅游的大部分收益输出岛外,出现海岛旅游业发展的“漏损”。尽管,中央与地方政府重视海岛交通、供水、绿化等基础设施,但当地传统产业并未改变,居民的生计仍然如故,因此,当地居民对旅游的支持力度不很高。因此,莆田市旅游局、湄洲岛旅游管理部门应当充分考虑居民的利益要求,实现社区居民有效参与湄洲岛的旅游发展决策,公平分享旅游经济利益,建立健全的旅游社区参与机制,更好的实现湄洲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湄洲岛居民旅游感知中社会文化、环境感知强于经济感知

从湄洲岛调查可以得出:湄洲岛居民旅游感知中社会文化、环境影响感知强于经济影响感知,这个结论与陈金华等人对福建东山岛的研究结论[5]90-94正好相反。这种现象可以归结于以下几个原因:其一,东山岛的旅游是随着滨海旅游、休闲而兴旺起来的,岛外的游客一般在东山岛停留时间在2天以上,旅游带动了购物、餐饮、宾馆、景观地产等发展,居民的经济感知很强,而湄洲岛自从1987年开放台湾游客参观以来,其功能主要是政治、文化功能,旅游服务功能主由岛外的莆田市区和文甲等镇区承担,游客在岛内停留时间只有几小时,岛内有鲜明特色的(南部)滨海沙滩风光、渔家乐与农家乐并未随着海岛浓郁的宗教观光而兴旺起来,所以,当地居民对社会文化的感知强于经济的感知。另一方面,湄洲岛东临台湾海峡,面积小(不足东山岛的1/10),基础设施较差,容易受台风等风暴的袭击,而东山岛尽管也会受风暴影响,但是海岛腹地较大,滨海绿化较好,又有三座大桥与大陆相通,抗御灾害能力较强,湄洲岛居民的环境感知更强。

3.居民的旅游感知还受景区辐射范围的影响,形成明显的空间递减规律

陈金华等研究结果表明:居民的旅游感知受到文化、职业、年龄等人口统计学特征、居民参与旅游程度等差异的影响。[5]90-94但从笔者对湄洲岛的调查研究发现,居民的旅游感知不但受文化、职业、年龄、参与旅游程度等差异的影响,还受景区辐射范围的影响,并形成明显的空间递减规律。根据表1可以发现,不同的村落,旅游从业者的人数是不同的,结合表1和图1我们不难发现,离景区越近的村落,从事旅游业的人就越多,离景区越远的村落,从事旅游业的人就越少,形成空间递减规律。例如:宫下村是在妈祖祖庙(湄洲岛主景区)的附近,所以其旅游从业人员在岛内是最多的。根据调查,离景区越近的社区居民对社会文化、经济、环境的影响感知越强,形成明显的空间递减规律(见表2)。可见,这种空间差异主要是由于湄洲岛旅游业北热南冷造成的,此外,也说明度假区管委会未南部景区和南部居民进行有效的宣传。

4.居民对政府的作为有更大的期待

旅游管理硕士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腾冲 SWOT分析法 旅游业

一、SWOT分析法概述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腾冲旅游业面临的的环境进行系统的、有目的地分析,以便明确当地旅游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腾冲旅游业的发展战略及相关对策,使腾冲旅游产业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科学规划,合理开发。

二、腾冲县旅游条件与资源分析

1.自然条件分析

腾冲县位于云南省西部,西邻缅甸,与缅甸接壤的国境线长达148公里,特定的区位优势使之成为云南省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腾冲县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适于旅游观光。腾冲森林密布,到处青山绿水,景色秀丽迷人。境内有傣、回、佤、白等六种世居少数民族,民族风情丰富多彩。

2.人文条件,社会条件分析

腾冲县辖5个镇、13个乡,全县总人口60万。2009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56.7亿元,增长13.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7:29:44;地方财政总收入73502万元,增长1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34元,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3482元,增长16%。腾冲县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希望把旅游业作为先导性产业先行发展,使旅游业成为带动该地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

3.旅游资源分析

腾冲地处热带,气候宜人,旅游资源相对集中,人文自然景观皆有。腾冲不仅拥有火山热海,北海湿地等自然景观,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腾冲与国内其他民族地区边境县最大的不同就是汉文化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中国魅力名镇之首“和顺侨乡”(AAAA级景区)就是腾冲文化的缩影。

三、腾冲县旅游SWOT分析

近十年来,腾冲旅游人数和收入成倍增长。2009年腾冲旅游收入达到16亿元,旅游人数达到330万,较之1999年的旅游人数70万,增长了4倍。虽然近些年腾冲县迎来旅游发展的巨大机遇,但也遇到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文在此背景下,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腾冲旅游业(表1),并针对性的给予对策。

对SWOT分析图的四个部分进行评分,经过计算整理可得:优势4.2分,劣势3.5分,机遇4.5分,威胁2.9分,因此腾冲县的旅游发展更偏向抓住优势与机遇。由此,腾冲县的旅游业开发战略应为进攻战略,扩大优势与机会大力发展旅游业。

四、腾冲县旅游发展的建议

腾冲县旅游业应以进攻战略为核心,扩大自身优势。本文据此战略,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1.发挥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推进和引导作用

腾冲旅游业起步晚,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发展不平衡,面临激烈的国内外竞争,政府的主导、引导作用对腾冲旅游业的发展十分重要,特别是和顺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东南亚“10+1”会议和“中印缅孟”论坛的争取筹办、腾冲支线机场等相关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旅游发展软环境的营造等工作更是需要政府部门的积极运作。因此,应加大政府的引导力度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合理划分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理顺管理体制,加强旅游行业的宏观管理。

2.加强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腾冲应实施旅游精品工程,实现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重点建设火山旅游、热海休闲度假、和顺腾越文化等拳头产品,以此改变腾冲旅游经济粗放的状况,支撑和带动旅游业的整体发展。积极开展等级旅游区的创建评比工作,做好和顺申报历史文化名村和世界文化遗产的各项准备工作,从而以其巨大的文化价值、品牌效应带动滇西旅游发展。

3.加强区域间的旅游合作

腾冲地处云南边境,区域条件上既有压力也有机遇。云南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千姿百态的山川河流,而这些构成了云南旅游资源的核心竞争力。腾冲附近的丽江,版纳在这两方面有很强的实力且占尽人气,腾冲要想打出自己的品牌形象,只有扬长避短,加强区域合作,抓住火山热海健康旅游,少数民族与汉文化的交融以及边境旅游,做精做强。

4.推进腾冲旅游业的科技创新

腾冲县首先要进行观念创新,要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开发建设。其次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全息模拟火山演化和喷发。再次,积极推进旅游业电子商务建设,宣传促销旅游业务。建立旅游发展专家顾问团,利用专家的智力和关系扩大影响。

5.打造腾冲品牌形象

腾冲在省内已有相当的知名度,而在国内和国际旅游市场上影响力甚微,因此腾冲当前的任务是如何走出云南。首先强化“大旅游”观念,取得全社会各部门的支持,借助于各种渠道、场合、机会进行宣传。其次以政府部门为核心,融合旅游企业和文体等部门,对外进行整体营销,形成营销合力,大力发展“注意力经济”和“体验经济”。最后充分利用文学、艺术等手段宣传腾冲旅游品牌。

参考文献

[1] 罗名义.旅游经济研究与探索[M].云南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3.

[2] 杜江.旅游管理硕士论文文库[M].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7.

[3] 李艳林.云南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旅游发展研究,2003(6).

[4] 卢漪.对腾冲县争创旅游强县的若干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 2001(7).

旅游管理硕士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文化;海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经济影响

一、文化在旅游业中的重要作用

(一)旅游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建设和系统性保护恢复,也有利于客源地的文化和文明通过比较获得借鉴和提高,进而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自古以来旅游就是人们陶冶性情、增长学识的教育手段,旅游活动以其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形式,使思想道德建设更加形象,入耳、入脑、入心,扩大了教育范围,增强了教育效果,成为新时期加强人们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发展乡村旅游,通过城乡交流、人员直接交流等方式,把先进文化传播到农村,在满足旅游者消费需求的同时,丰富了农民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提高了农村的文明程度。

(二)海南旅游业中文化系列产品

海南黎苗族文化――在全国范围内,黎族是唯一聚居海南岛的少数民族,黎族文化在海南具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如船形屋,纹身,黎族阿婆纺织工艺,黎锦,竹筒饭,吸引着远道而来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作为黎族独有的纪念品的开发增加了旅游业的经济收入。

海南节庆文化――海南岛欢乐节、黎苗“三月三”、军坡节、正月十五府城换花节、儋州歌节、七仙温泉嬉水节、天涯海角国际婚礼节、南山长寿文化节、世界小姐总决赛、亚洲职业高尔夫球公开赛、新丝路中国模特大赛、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等许多节庆

海南宗教文化――南山的佛教长寿文化和文笔峰的道教文化

最为突出的是: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园区荣获“影响中国文化旅游的一个文化主题公园”银奖

海南清官文化――海瑞墓、丘浚墓、五公祠等历史古迹

海南体育会展文化――博鳌亚洲论坛,游艇会展,高尔夫邀请赛,环岛自行赛,帆船赛等等

二、文化因素对海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海南的旅游已经突出了三大特色:地方特色、人文特色、自然环境特色。近年来,海南旅游的文化含“金”量越来越高,不断地洲入了特色文化内涵和先进文化理念,出现了一批批现代农庄,让游客在体验乡土风情的同时还强烈地感受到田园文化的诗情画意。海南的乡村百姓已经懂得把乡村游同吃农家饭、学技术、体验乡风民俗、两者融为一体的具体体现。

“中国海南岛欢乐节”也成为海南名气最响亮的品牌旅游节庆活动,每年都会展现很多独具特色的海南元素,琼剧、儋州调声、保亭黎族八音等本土文化形式,都在欢乐节上大放异彩,每年都能吸引中外游客近百万人次参加。

三、国际旅游岛未来文化旅游发展的建议

(一)文化加速海南旅游转型升级

通过创意举办大型的节庆、赛事和会展等系列活动,海南目前已开发出亚龙湾国家度假旅游区、南山文化旅游区、天涯海角旅游区、博鳌旅游开发区等一大批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精品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在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海岛度假休闲产品和特色观光旅游产品,突出的有以热带海滨度假为主要内容的“蓝色浪漫之旅”,有以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为带动的会展旅游,有突出高尔夫休闲的“潇洒高尔夫之旅”,还有体现黎苗风情的“民俗文化之旅”。这些因素调整优化了海南的旅游产品结构,促进了海南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二)打造文化产品特色示范品牌

南山文化旅游景区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南山景区给自然资源注入文化内涵,做足南山福寿文化和南海观世音的文章,使纯自然的景点景观注入文化元素,从而提高其品位,增加其魅力,同时把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进行捆绑包装后再推出去,使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有机结合。仅仅8年时间,南山就从一个偏僻荒芜之地,发展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国内知名景区。大文化是南山的灵魂,如今,经过挖掘和包装后,南山的文化功底十分深厚,佛文化、道文化、儒文化、福寿文化、生态文化,已深深植根于景区的每个项目之中。

(三)丰富旅游文化的内容和含量

虽然近年海南旅游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国际著名旅游岛屿相比仍然存在国际知名度不高、文化含量不高、规划水平不高、旅游精品不多、产业规模偏小且不配套等突出问题。一些游客甚至表示,海南旅游似乎只是在沙滩上晒晒太阳、在海里游游泳。海南仍然缺乏能对游客产生较大“回头客”效应、增加停留天数和提高消费水平的大型旅游项目,旅游收益难以得到更高的提升。

业界专家指出,提高旅游的文化含量是海南旅游业发展的大方向。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这种结合应是内在的、有机的。同时,也应建立旅游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鞯蓟制,确保发展旅游业所带来的资金收入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和回报问题。特别在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背景下,海南应重视文化品格与品位的提升,用文化铸就旅游之魂,保护文化资源,善用文化,提高内涵,使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既成为对外开放的大平台,又成为中国优秀文化的窗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专题篇》汇编26页.中国旅游出版社.

旅游管理硕士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旅游业 经济效应 苏州市

旅游业的不断繁荣,更好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这在学术界造成了不小的狂澜。我们所说的旅游业的经济效应是指旅游业在当地的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具体的讲包括对利税和货币收入的影响,还涉及到给社会提供的就业机会等。简而言之,旅游业经济效应主要是指收入效应、创汇效应、就业效应。

1 苏州旅游经济发展概况

近年来,围绕打造“天堂苏州、东方水城”的城市旅游形象,苏州市不断推进资源整合,旅游板块规划和品牌建设加快。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社会特色旅游联动发展,旅游产业多元化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在2006年至2011年的6年间,苏州累计接待海外旅游者1388.27万人次,累计创汇63.5亿美元,累计接待国内游客3.49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447.55亿元,实现旅游总收入4954.24亿元。

表1 苏州市2006~2011国际旅游情况统计表

资料来源:《苏州“十五”旅游发展公报》、《2011年苏州旅游业发展报告》。

表2 苏州市2006~2011年国内旅游情况统计表

资料来源:《苏州“十五”旅游发展公报》、《2011年苏州旅游业发展报告》。

2 苏州市旅游业的经济效应分析

2.1 收入效应

旅游业的收入效应就是指旅游业自身的收入跟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它不仅包括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如游客在旅游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当地的旅游服务,给当的增加的经济收入),还包括他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间接的影响,指的是在直接收入的引导下产生的收入,我们都知道,游客在旅游地住宿、吃饭的消费属于对当地经济的直接影响,而为其服务的职工从他们的消费中得到的工资再用于个人在当地的消费,这样就对旅游地的经济造成了间接影响。对旅游业的收入效应的衡量标准,学术界的观点还不是很一致,具体有以下几种说法:旅游总收入对GDP的贡献率、旅游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及旅游业总产值对GDP的贡献率等几个标准,因为统计资料是有限的,本文在分析苏州旅游业的经济效应时,主要运用的是旅游总收入对GDP的贡献率。

表3 旅游业对苏州经济的直接作用

资料来源:根据《苏州统计年鉴2006年~2011年》、《苏州“十五”旅游发展公报》、《2011年苏州旅游业发展报告》整理而成

由上表可以看出,2006~2011年苏州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2011年达到了11.39%,说明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其总收入增长的速度超过了GDP增长的速度;而苏州旅游业总收入占当年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却基本成逐年下降的趋势,2011年降到了28.91%,说明苏州旅游业的发展速度略低于第三产业发展的速度。

2.2 创汇效应

旅游业的创汇效应指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通过发展国际旅游业,能够直接从国际旅游者的旅游消费中获得的外汇收入。因为外汇收入在平衡国际收支方面的作用是非同小可的,所以在增加创汇收入中,除了要加强对外贸易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发展国际旅游业,而且它具有很多的发展优势,比如减少了运输成本、通常不受贸易保护限制等。本文将从苏州旅游业创汇、出口创汇和我国旅游业创业、出口创汇的比较来分析苏州旅游业的创汇效应。

如表4所示,相对于国内其他城市,苏州旅游创汇额与全国旅游创汇额的比率较高,一般都高于2.4%,且有逐年提高的趋势,说明苏州旅游业的整体经济规模在全国位居前列。除个别年份外,从2006年~2011年,苏州旅游创汇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水平,且基本高于同期中国旅游汇创增长率,尤其是在发生全球次贷危机的2008、2009年,相比于全国旅游业创汇率的负增长,苏州旅游创汇率不降反增,2008年的旅游创汇增长率更是达到了11.92%。

如表5,虽然2006~2011年苏州旅游业创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但同期苏州的外贸出口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使得苏州旅游业创汇与出口创汇的比重基本维持在0.8%左右。而同期,中国旅游业创汇与中国出口创汇的比率基本都高于2.5%。比较而言,苏州旅游业创汇的能力相对于苏州外贸出口而言优势不明显。

2.3 就业效应

就业效应即旅游业的繁荣为社会带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就业机会:一是直接的,它与旅游者的直接消费相关,具体指那些在旅游企业中工作的人;二是间接的,它主要是指在旅游业的发展下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而带来的相关领域的就业机会,如给航空客运业、城市公交运输业等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旅游业就业效应可用旅游业所引起的地区直接、间接就业总人数之和与直接就业总数的比值来表示。由于统计资料的限制,本文仅以2008~2010年苏州旅游业的就业乘数进行阐述。

通过对2008年~2010年苏州市旅游直接就业人数、旅游间接就业人数的计算,得出苏州市旅游就业乘数。见表6。

测算结果显示,苏州市旅游就业乘数明显,一般都高于3.7,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表明苏州市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岗位就会给全市的旅游行业及相关经济行业带来超过3.7个就业机会。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苏州旅游业的收入效应比较明显,但相比于第三产业的发展略显滞后;苏州市旅游业的创汇总额和增长率较为平稳,相比于同期出口创汇的发展比较滞后;苏州市旅游业的就业效应比较明显。

3.2 建议

3.2.1 扩大苏州整体经济规模

经济规模即特定区域各经济部门的规模以及各产业或部门间的相互经济联系。旅游业经济效应是与其所在地经济规模紧密相关的。当某地区的人口和土地面积规模较大,市场交换频率也会比较大,这样就会形成比较大的经济规模,这就必然会推动更多的经济活动的开展,从而更好地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而且,通过旅游收入增加本地区的收入,对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会形成更显著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想让苏州的旅游业越来越繁荣,并产生更大的经济效应而更好地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首先要在苏州的整体经济建设上加大力度,促进苏州整体经济规模的最大化。

3.2.2 提升地区旅游消费水平

旅游消费是指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产生的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消费的总和。旅游花费不仅能够使旅游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得以实现,而且还能够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从整体上推动经济的发展。所以一定数量的旅游花费,才能将旅游的经济效应明显地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刘东,梁东黎.宏观经济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杜江.旅游管理硕士论文文库[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

[3]苏州市统计局.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2006年~2011年.

[4]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2011.

[5]师守祥.旅游业乘数研究辨正.旅游学刊[J].2007(10):32-35.

[6]陶金龙,袁勇志,何会涛.苏州市旅游业经济拉动效应的实证分析[J].社会科学家.2004(9):30-33.

[7]唐湘玲,何瑛.新疆旅游业的经济效应分析.新疆教育学院学报[J],2007(12):17-19.

旅游管理硕士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酒店 顾客满意度 双因素理论 评价方法

酒店业是服务业中较具代表性的一个行业。近年来,随着国际酒店管理公司不断的涌入和国内各种资本的投资,我国的酒店业发展迅速,酒店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靠传统的打折降价方法来吸引顾客已经见效颇微。提高顾客满意度,培养忠诚顾客,已经成为酒店竞争的核心。在酒店服务特性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将影响酒店顾客满意度的指标进行分类,分类后的各指标如何影响顾客满意度以及其影响程度,指出酒店日常操作中需要改进的重点,使酒店能够合理分配利用资源,提高顾客满意程度,带来绩效的提高和竞争力的增强,既有利于在实践中指导酒店系统地、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获取竞争优势,也是对酒店质量管理理论和服务营销理论的完善。

一、假设条件与理论依据

1.假设条件

(1)酒店顾客满意度是由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感知价值与期望价值的差距决定的。(2)酒店的总体顾客满意度主要受顾客对前厅、客房、餐厅三个接待部门的评价影响。

2.理论依据

本文假设顾客满意是二维结构。依据工作满意“双因素理论”,本文认为,满意和不满意不是一对完全相反的概念,满意的对立面不是不满意,而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不是满意,而是没有不满意;影响顾客满意度和不满意的指标是分开的。

二、模型提出及分析

1.模型提出

根据各项指标的完成程度对顾客心理产生的影响,我们可以将顾客满意度的指标分为以下五类:

五类指标关系可用如下图:

2.模型说明

在这里,第一类指标属于同时含有顾客满意与不满意因素的指标。这类指标与顾客满意期望程度相当或者略好。如果做不好,说明与顾客的期望有所差距,就会导致顾客不满,如果做到与顾客期望程度相当,那顾客不会不满也不会满意,如果做到略好于顾客期望就会产生顾客满意。这类指标完成的越好,顾客满意的程度也越高。但在这里,顾客满意的程度并不能抵消或弥补不满因素。如顾客以折扣价入住酒店时可能会感到满意,但事后发现酒店服务质量也因此打折,也会因此产生不满。

第二类指标是含有顾客非常满意因素的指标。这类指标是超出顾客事先预料的、对其产生积极影响的性能、感受和服务。例如:顾客在办理住宿手续时,发现酒店知道他的名字,安排了他喜爱的楼层和房间朝向,并且在他房间里放有免费点心、水果等等,这些都是非常满意因素。

第三类指标可以看作是含有顾客不满意因素的指标,是顾客购买该产品或服务的最低要求。集中体现在产品或服务的主要方面,如产品质量、应该提供的服务、顾客意见反馈的渠道等等。如果产品或服务存在不满意因素,则顾客的满意度下降;不存在不满意因素,则顾客的满意程度并不会因此而提高,也不会下降。

第四类指标在酒店服务中是可有可无的。这类指标对顾客来说是无关紧要的。如果酒店做到了,并不会对顾客的满意度产生影响。所以从节约酒店成本的角度考虑,这类指标我们可以尽量找出然后剔除。

第五类指标是一类个别现象,这与顾客的个人癖好、、民族习惯等有关。在这种情况下,酒店工作者就不能以对待一般顾客的标准来进行服务。有些指标如果不做的话顾客并不会有任何感觉,而做了之后反而会给客人不好的印象。如:有些客人不喜欢房间的物品别人乱动,而服务员却自作主张帮客人摆放整齐。虽然初衷是好的,有可能会引起客人的投诉。

酒店可以通过减少或彻底消除指标中的不满意因素,提供更多的满意因素和非常满意因素来达到顾客满意的目的。

3.模型定量分析

根据此模型设计的研究问卷中,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对各项指标满意度的调查,我们将其视为顾客的感知价值,二是顾客认为各项重要程度的调查,我们将其视为顾客的期望价值。根据各项指标调查所得的期望价值和感知价值的大小,来绘制坐标如图2。这里确定感知价值与期望价值二者大小的标准是各项指标满意度和重要度的总平均得分。如果指标的各自的平均满意度或重要度低于总平均的满意度或重要度,我们认为分值较低,反之,则较高。

在期望/感知价值矩阵中,添加一条45°线,使原有的四个区域成为六个区域。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A、B两块区域内,顾客的感知价值和期望价值都是较低的。A区域内顾客的期望价大于感知价值,说明此类指标虽然顾客认为不是非常重要,但是做不好一样会影响顾客满意度,所以指标的完成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且此类指标如果完成较好,可以达到顾客满意的效果。这类指标相当于我们模型中提出的第一类指标。顾客对B区域内感知价值大于期望价值。虽然感知价值本身并不高,但是酒店做到的以超出顾客的期望。这类指标相当于我们模型中的第四类指标。如果即使做了,也不能给顾客高的感知价值,从节约酒店成本上考虑,可以抛弃。C区域内,顾客的期望价值也是较低的,但是顾客的感知价值却较高。这时候,顾客的满意程度也应该是较高的。这个区域的指标应该属于模型中的第二类,做了对提升顾客满意度有极大的帮助。D、E两块区域内,顾客的期望价值和感知价值都是较高的,所以这两类指标是必须要做的,应该都属于模型的第一类,做好之后可以使顾客的感知价值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从而实现顾客满意。但在D区域内,期望价值小于感知价值,这类指标是酒店要继续保持的,E区域内,期望价值大于感知价值,为提升顾客满意度,还需进一步提高。F区域内,顾客的期望价值大于感知价值,这类指标应归属模型中的第三类。这是顾客到酒店消费的最低标准,也就是酒店必须要做好的指标,不做会导致顾客不满。正如我们在前面介绍模型时所提到的,第五类指标是具体服务中的一种特例,在问卷调查中可能无法体现出来。

三、研究结果的作用与应用

1.研究结论的作用

(1)帮助酒店确立顾客的优先要求,找出顾客期望与感知之间的差距。在顾客满意度的测量过程中,顾客满意度指标体系是在顾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它体现了顾客的心声。而且,在对顾客满意度的调查中,被调查者都要求对各个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分,这就使酒店能分析、了解哪些因素对顾客是最重要的,是最急需的,进而列出顾客的优先要求顺序。(2)帮助酒店制定改善顾客满意度措施的先后顺序。一般的酒店都认为,应该将酒店得分最低的指标作为改进的首要任务,因为这些酒店认为这个指标是顾客对酒店最不满意的地方。但通过仔细分析会发现,改善措施的首要任务应该是顾客期望与酒店的表现差距最大的。如我们前面给出的矩阵中主要有四大区间,六个区域:急待改进区(F)、次要改进区(A、B)、锦上添花区(C)、竞争优势区(D、E)。急待改进区是酒店最急需投入资源进行改善的区间,这也要求酒店将这个区间的指标作为首要的改进任务,如果这个区间的指标表现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可以转化成竞争优势区。次要改进区是酒店第二需要投入时间、精力去加以改善的区间,如果这个区间的指标表现经过良好的改善,可以转化成锦上添花区。如果酒店在所有的指标上的表现都处于竞争优势区和锦上添花区,那么酒店不但实践了“在顾客最关心的方面竭尽全力”的管理秘诀,而且会使顾客产生“超级满意”。当然,必须指出的是,各个区间里,每个指标的改善也有先后顺序。比如A、B虽然同属次要改进区,但是A区域内的期望价值还是大于感知价值的,而B区域的感知价值超过了期望价值,很明显,从提高顾客满意度的角度,我们首先应该改进的是A区域;同样,D、E同属竞争优势区,但是D区域的感知价值超过了期望价值,而E区域恰好相反,这时候,从提高顾客满意度的角度出发,首先改进的应该是E区域。

2.研究结论的应用

(1)坚决杜绝第五类指标的出现,避免顾客不满。这是一类非常特殊的指标,只适用于具体的环境或不同的客人。这就需要服务人员在日常服务中细心观察,根据经验做出判断。比如一般顾客都能接受的一些服务对一些有特殊癖好或者的人来说却会引致不满。(2)保证第一类和第三类指标的完成质量,减少顾客不满。模型中的第一类指标是能够影响顾客满意和顾客不满的一类指标,关键看其完成的程度。要避免顾客不满,第一类指标的完成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第三类指标是消费者对酒店同类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最基本的要求,任何酒店在这方面是没有竞争优势的。虽然满足此要求不能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但是不满足则会降低顾客的满意度,引起投诉或减少回头客。因此,酒店在服务过程中,要额外留意这类指标,这也是酒店服务需要达到的最低的标准。(3)通过提高第一类指标和第二类指标,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通过完成模型中的第一类指标可以提高顾客的满意度;第二类指标是出于顾客预料之外的能使顾客高兴的质量。对酒店来说最有价值也是最能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的就是想方设法将第一类及第二类指标完成好,超出顾客的预期程度或者给消费者一个意外的惊喜。其目的就是培养顾客的重复购买,也就是看重“回头客”,注重长期效应。(4)若酒店资源有限,第四类指标不需完成的太好甚至可以抛弃。第四类指标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不管酒店完成的程度如何,顾客的期望价值和感知价值都是比较低的,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酒店只需做到一般或者视具体情况抛弃这类指标。但如果资源充沛,也可在这些方面的指标加以改善,进一步提高顾客的感知价值。(5)提高顾客感知价值,减少无谓提高顾客期望价值的可能性。酒店顾客的服务感知可主要来自与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而预期价值是消费者根据酒店的广告所宣传产品和酒店的形象而在心中所形成的一种预期的质量。酒店一方面要加强对目标消费群体宣传和教育,提高消费者对本酒店产品或服务的预期质量,这个前提就是酒店能够达到消费者的预期要求;另一方面酒店的宣传要适度,以免使消费者对酒店的预期过高而很失望。酒店的各个部门,应该一个声音对外,将顾客的期望值控制在一个可以提供的范围之内。这样,实际操作中如果提供了超出服务的承诺,反而会达到顾客满意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 伟 朱 峰 魏 敏:酒店顾客满意度综合评价理论体系及实证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2]党忠诚 周支力:酒店服务质量的测量与改进[J].旅游学刊,2002(2)

[3]侯雯娜:以顾客满意为中心的酒店质量管理[J].管理科学文摘,2003(4)

[4]吴雪飞:酒店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旅游管理硕士论文,2002

[5]Herzberg,F;Mausner, B;Snyderman,B.B.The motivation to work.New York:Wiley,1959

[6]Hom W.C,”An Overview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Models”, Annual RP Group Conference,April 26~28,2000

旅游管理硕士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区域旅游合作;旅游合作态势;沟通与协调机制;旅游行业协会

[中图分类号] F06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8)04-0038-04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BJY137)研究成果之一。

一、京津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优劣势分析

从自身所拥有的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上看,应该说无论是北京还是天津都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作为建城历史已达3000多年的北京,其除了拥有包括历史遗产类景点在内的1600多处的人文类景系资源外,还拥有地文景类57处、水文景类22处、气候生物景类26处。[1]与北京比,天津的建城历史虽只有短短的800多年,然而其作为我国近代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之一,不仅经历了百年沧桑,且也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基于京津地区自身所拥有的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影响,其近些年来的旅游事业不仅得到了迅速发展,而且也在各自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彰显出了自身的强大影响力。当然,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在现阶段京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双方的合作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照样不少;深入了解了这样的一些合作中的问题,应该说对于促进京津地区的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有着相当的必要性的。

总体上看,目前京津区域旅游合作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一是毗邻的区位及发达的交通网络体系构成了京津彼此间展开旅游合作的最基本的条件。北京与天津两市的直线距离仅100多公里,应该说这样的一种距离在我国所有的特大城市中都是无与伦比的。由于距离是如此之小,以至于在京津塘高速公路贯通后,京津间的连通性不仅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强化,而且时间上的距离更是缩短到了一个半小时以内。在铁路交通方面,京津间的城际列车不仅车次多、票价低,而且其与公路交通的互补更是密切了京津彼此间的联系。陆上的交通是如此的便利,开展彼此间的旅游合作事实上也就具有了更坚实的基础。再从航空交通方面的条件看,京津两地区不仅同属一个航空领域,而且双方机场间的距离也仅137公里;这一点也就使得天津的机场能在北京的航空运输方面处于过于繁忙或其他方面原因的时候,能担负起分流的任务[1];而恰恰是这一点,对促进两地的旅游合作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二是环渤海湾区域内的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京津两市在其中的重要地位也十分有利于双方旅游事业合作的展开。在环渤海湾区域内,除了京津两市拥有丰富的旅游外,河北、山东、辽宁等地也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旅游事业的良好条件;京津地区的旅游事业发展不仅对于冀鲁辽等省旅游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反过来冀鲁辽等省旅游事业的发展对于促进京津地区的旅游事业的发展来说也必将会具有重要影响。此外,在环渤海湾区域内,由于京津本身所具有的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强大影响力与辐射力,这一点也对促进和实现京津旅游发展的合作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三是京津两地旅游客流的交叉也为京津两市旅游业的合作奠定了基础。据统计,在京津两地的旅游客流中,近些年来,北京平均每年就大约有15%左右的客源来之于天津,而天津的则大约有25%的来之于北京[1]。另据天津市统计局对天津“一日游”客源情况的抽样调查统计,来之于北京的“一日游”游客数量稳定上升并进而对天津旅游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促进作用(具体情况见表1)。

尽管京津两市展开旅游合作的优势与基础相当明显,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目前双方在旅游合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突出表现在:首先,京津两市旅游产品的雷同性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双方旅游合作的有序开展。由于京津两市均主要以历史文化类的旅游产品为主,再加之北京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不仅要远比天津丰富,而且在知名度与影响上也要远远大于天津,因此在京津旅游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是天津的旅游产品因一直笼罩在北京的阴影下而很难真正地展现出其自身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又无形中降低了京津双方进行旅游合作的基础与积极性[2]。其次,京津双方旅游业发展的不均衡也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其旅游业有效合作的展开。由于北京无论是旅游资源的丰欠程度、旅游事业的发展水平和旅游资源的影响力均要远在天津之上,因而在相当程度和相当长的时期内,对于京津间的区域旅游合作,北京的兴趣与积极性就一直不高;而事实上恰恰是这一点就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双方旅游合作事业的发展。最后,事实上存在的行政分割与地方利益色彩的强化也对京津旅游合作的有序开展造成了相当程度的不利影响。在现有的行政区划与政绩考核体系的影响下,京津作为不同的行政主体,其在“理性经济人”和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下,往往会对事实上可能是十分有利于双方利益和整个国家利益提升的合作视而不见、甚至是故意回避,相反却对市场分割与地方保护主义十分热心[3];既然如此,旅游事业合作的艰难也就不难理解了。例如,北京的京西百花山与十渡风景区等景点的旅游资源应该说还是很有潜力的;然而,在地区利益的影响下,由于开发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总体规划与有效的区域协调机制,以至于最终不仅与周边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矛盾重重,而且也还在相当程度上旅游资源的可持续的开发及利用。

二、京津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态势分析

严格地说起来,京津地区的区域旅游合作尽管存在着诸多的障碍与不利因素,但现实中的合作其实也还取得了不少的收获的。例如,2001年时,京津冀便在北京举行了三地的春节旅游项目交易活动;2002年7月,北京与天津的旅游部门又联合举办了“暑期旅游夜市”活动; 2003年9月,京津冀三地的旅游部门在北京世纪坛广场联合举办了“京津冀旅游促销会”;2004年1月,天津市又组织市内的各大旅行社及相关的景区景点来北京举行旅游推介并进而引起了北京的各旅行社的广泛关注[3]。京津两地的旅游合作虽然取得了如此之多的成绩,然而,由于旅游合作活动涉及到了诸多主体间的行为选择,因此,在剖析合作过程中两地间的具体合作态势时,我们还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基于政府部门主导的旅游合作态势分析

应该说,在推进区域间的旅游合作过程中,政府及其政府中相关部门的作用与影响力就是十分巨大的。事实上,我们在上面所谈到的京津两地近些年来所取得的合作成果就大多是由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主导和推动的。

北京与天津两地相比较,尽管北京的旅游资源及其旅游发展条件要比天津优越,但毕竟由于两地相距很近,再加之长期以来两地间的交流又十分频繁,因此总体上看,无论是北京、还是天津,旅游方面的合作意愿还是比较强烈的[1]。事实也的确如此。考虑到北京郊区的旅游业发展会受到周边其他地区的较大影响,因而实践中北京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一直都比较重视与周边的其他地区展开旅游合作。2004年4月,在由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布的、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北京市旅游条例》中的第14条中就明确规定“本市在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宣传推广以及旅游信息交流等方面,应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区域合作以及与其他旅游热点城市的合作,实现旅游客源的互送”。相比于北京,应该说天津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对区域间旅游合作的积极性更高。由于天津一直都将北京作为自己最重要的旅游客源市场,因而在其2002年出台的《天津市2003年~2007年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便明确指出:“市场重点是抓住北京,实行京津联动,营造京津冀的旅游圈,进而带动周边地区旅游事业的发展和形成区域的旅游比较优势”。[4]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近些年来,北京无形中已成了天津最大的旅游客源市场。除此之外,近些年来,京津两市还在旅游业的发展规划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突出表现在,北京市在其制定的《大北京休闲旅游规划》中,便将京津冀的旅游合作问题进行了统筹规划;而天津也在其《京津奥运旅游一体化规划》中对京津地区的旅游合作进行了比较清晰而准确的定位。京津两地的区域旅游合作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由于双方的合作至今仍未能形成一个有效的合作机制,因而其在旅游方面的合作也就仍处在一个松散与浅层次的合作水平上。

(二)基于旅游产业部门主导的旅游合作态势分析

在基于旅游产业部门主导的旅游合作态势的分析方面,应该说京津间最先展开的是景区(点)之间的合作。事实上,作为京津间建立的首个跨行政区域的旅游区,1985年成立的京东旅游区就将京津两市许多风景旅游区联系了起来。另外,由北京主导发行的博物馆通票也实现了京津区域之间的旅游景点的联合。与区域性的景点联合开发相比较,京津两间的许多旅行社也展开了彼此间的合作。突出表现在:一方面双方在旅游景点的开发及旅游线路的打造方面就进行了许多努力(例如,2002年2月,当天津的“北洋舰船游乐港项目”动工后,就有来自北京、河北等地的旅游投资参与其中;而在2003年“非典”过后,京津两地的旅行部门还联手设计和开辟了多条健康与生态旅游线路);另一方面为加强双方的旅游合作,京津双方还在交通及其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努力――首先是航空方面,北京的首都国际机场与天津的滨海国际机场的一体化合作便已基本成形;合作中成立的新的首都机场集团即包括了北京的首都机场集团公司、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和天津的滨海国际机场,与此同时,为加强彼此间的联系,目前还开通了天津机场至北京的铁路客运专线。其次,公路方面的京津塘线路的形成也为双方的旅游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开展和强化相互间的区域性的旅游合作方面,尽管京津间已取得了不少的成绩;然而也正如我们前面所分析的那样,由于京津间的旅游资源的丰度与影响力方面差距较大,因而两地的旅游产业部门在促进和推动彼此间的旅游合作事业中的行为选择无疑又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其一,从京津两地旅游合作的发展历程上看,京津的旅游合作更多的是存在于产业部门间的自发合作,而且在此过程中,双方合作的范围虽相当广泛(其涉及到了景区及景点间的合作、景点与旅行社的合作、旅行社间的合作以及运输部门间的合作等),但合作的强度欠高和合作的紧密性也不够[5]。其二,从合作的意识上看,由于资源禀赋方面的较大差距,北京的旅游产业部门对与天津进行旅游事业的合作发展的意愿与积极性就大多不高;而天津的旅游相关部门对与北京进行旅游合作则大多呈积极态度。合作意愿有别,实际性的合作成效又怎么有可能真正地取得?其三,由于天津旅游产业部门的旅游推广及旅游宣传工作的力度不够,因而就又导致了外地的旅游经营部门与旅行社对天津旅游资源的不理解和最终不利于京津地区旅游合作事业的深层次条件推进。

(三)基于行业协会主导的旅游合作态势分析

在区域旅游合作发展过程中,除了相关政府与旅游经营企业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外,作为非盈利性的组织,旅游的行业协会在相当程度上也能影响区域旅游合作事业的有序开展。从目前的情况上看,我国的旅游行业协会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全国性的行业协会,如中国旅游协会;另一种则是地方性的行业协会。两种性质的行业协会相比较,一般来说,在促进区域性的旅游合作过程中,地方性的行业协会具有着更大的影响力。就京津两市的具体情况来说,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两市就均成立了自己的旅游行业协会;应该说其他的成立不仅为促进本地区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而且也为京津两市旅游合作的展开创造了良好条件。由于在我国,各行业协会在相当程度上需与相关政府的行为保持一致,因此,旅游行业协会为推进和落实政府的旅游发展政策应是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的。此外,随着近些年来各级政府旅游管理部门职能的转换,现阶段在全国的许多地方已有相当多的旅游服务工作事实上也就落到了各级旅游行业协会的身上;既然如此,在促进京津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过程中,更进一步地规范和发挥出两市旅游行业协会的工作,也就具有了相当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四)基于政府部门、旅游产业部门以及旅游行业协会主导的旅游合作态势的综合分析

尽管我们在前面对影响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政府因素、旅游产业部门因素以及旅游行业协会因素分别进行分析的,然而,由于三者间本身即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具体的交叉作用情况见图1),因此,在深入探讨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态势问题时,对上述的三类因素进行综合的剖析,应该说也是有着相当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的。

通过对上面的政府因素、旅游产业部门因素以及旅游行业协会因素的综合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从总体上看,现阶段京津地区的区域旅游合作在态势主要呈现出了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目前京津两市的区域旅游合作由于尚处于松散的状态,因而总体上看就尚属“政府协作的旅游合作阶段”(具体见表2)――从合作的主体上看,目前双方主要是以自发的合作为

主,政府部门的合作尚处于次要地位;从合作的方式上看,政府部门的合作以联合及相互召开旅游促销会和推销会为主,而旅游产业部门的合作则主要以旅行社相互间以及旅行社与各景点和交通部门的合作为主;至于旅游行业协会,目前其大多以促进本区域内的各旅游企业间的合作为主,而跨地区的旅游协调活动做得尚很不够。二是在目前的京津地区的区域旅游合作过程中,政府部门的合作意愿一般要高于旅游产业部门及旅游行业协会;[6]此外,京津两市相比较,由于北京的旅游资源及旅游基础要远远好于天津,再加之目前又尚无一种在区域旅游合作方面的有效且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因而天津方面的合作积极性要远高于北京方面。三是尽管京津两市的政府旅游业管理部门对区域的旅游合作均有自己的一些设想,然而由于彼此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机制,绝大多数的设想至今就仍未能真正地落到现实的规划与实施中。

三、推动和促进京津地区区域旅游合作有效展开的对策探讨

通过前面对影响区域旅游合作有效开展的政府因素、旅游产业部门因素以及旅游行业协会因素的深入探讨,我们事实上就不难发现,为了推动与促进京津地区区域旅游合作事业的有效开展,现阶段采取如下方面的对策与措施应是有着相当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的:首先,必须要充分地发挥出政府在开展区域旅游合作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此,目前的当务之急又需下大力气去做好如下三项工作――其一是京津两市有必要在政府的主导下形成具有一定科学性与严肃性的《京津一体化发展旅游规划》并进而在明确京津各自的旅游产品特色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具有互补性的旅游产品体系。其二是必须要找准合作的切入点,真正建立起一个有效的能促进京津地区区域旅游合作有序展开的协调机制。为此,实践中京津两市的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可以建立起一种例会制的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便借此定期地对两地在旅游合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及解决。其三是必须要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强化必要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便最终在形成一个便捷、通达的立体旅游交通网络的基础上,为区域旅游合作的有序开展创造条件[7]。其次,从产品的开发入手,实践通过打造一条京津间的黄金旅游线路来吸引京津以外地区的客源和切实改变长期以来在京津地区的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双方以“互换客源”为基础的松散与自发的区域旅游合作行为;此外,与北京的旅游市场比,考虑到天津旅游市场发展中严重存在着的“小、散、乱、差”局面,因此,天津还需对自己的旅游产业进行结构重组。再次,必须要进一步加强京津地区的地方性旅游协会在区域旅游产品推广及开发方面的合作,进一步增强旅游协会的独立工作能力及增强双方跨区域的交流与合作行为。

[参考文献]

[1]杜 江.旅游管理硕士论文文库(2004)[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

[2]张广瑞.关于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思考[J].旅游调研, 2004,(1):339-45.

[3]张朝枝.旅游与遗产保护[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4]徐嵩龄.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的管理体制改革[J].管理世界, 2003,(6):45-51.

[5]张进福.经营权出让中的景区类型与经营主体分析[J].旅游学刊,2004,(1):22-26.

[6]史晓玲.探析景区产品的市场化问题[J].旅游学刊,2003,(6):75-79.

[7]De Arauj, L.M.& Bramwell B.Partnership and Regional Tourism In Brazil[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2,29(4):1138-1164.

An Analysis of JINGJIN Regional Tourist Cooperat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

JIANGManyuan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 Guangxi Financial College, Nanning 530003,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regional tourist cooperation between Beijing and Tianjing (JINGJING) has four features: firstly, their regional tourist cooperation is incompact; secondly,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have a stronger desire for cooperation than tourist departments and tourist trade associations; thirdly, compared with Beijing, Tianjing is more active in the cooperation; fourthly, the tourist management departments between the two regions lack an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mechanism. To change the situation, the urgent task at the moment is to find a proper breakthrough point for the cooperation and build up an efficacious coordination mechanism, promoting regional tourism cooperation between JINGJING.

旅游管理硕士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中国大陆 MBTI 研究

MBTI的全称为“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它是一种迫选型、自我报告式的人格测评工具,用以衡量和描述人们在获取信息、作出决策、对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和不同的人格类型表现。

它以Jung的心理类型理论为基础,由美国的Brlggs和Myers母女共同研制开发。在国外,MBTI因其独到的理论根基,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极强的实用性被广泛应用于团队建设、生涯设计、教育学习和个体与家庭治疗等领域,而目前国内对于MBTI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应用都十分有限,在此特对中国大陆的MBTI研究情况作进一步梳理,并加以介绍待加强和发展的空间。

一、MBTI理论及量表研究

1994年苗丹民等以MBTI-G型为蓝本,开始了修订工作。1998年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蔡华俭等用它的新版本MBTI-M型,以258名大学生作为试测样本,对其进行修订。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MBTI的修订是成功的,在中国的应用具有较为理想的鉴别力、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要使MBTI在中国发挥作用,就必须首先对其理论及实用价值有广泛而全面的了解。然而由于MBTI的理论来源是荣格的心理类型说,荣格的理论复杂难懂,发展它的Myers和Briggs又花了五十多年才研制出的MBTI自然是较为深奥难懂。如何深入浅出地论述MBTI理论的主要观点、应用价值、学习和使用MBTI应注意的问题等,《心理类型理论概述》一文试着做出了解释。

对于MBTI的人格问卷法,褒贬不一。一般来说,人格问卷法的特点是使用方便,如果设计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可在较短时间搜集到大量的资料。但也还有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受试者往往对社会赞许的问题给予肯定的回答;有时受试者对任何问题都给予同意的回答,这都会影响测验结果。因此,在问卷之外再有其它方法配合,将会得到更真实的材料。

为了使MBTI-GA格类型量表更好地在中国应用。罗正学、苗丹民、皇甫恩陈足怀等对G量表做出修订,首先由心理学专家和语言学家分别译出初稿:分析各条目与相应人格维度的匹配程度,形成试测卷;修定成外倾内倾(EI)、感觉直觉(SN)、对事对人(TF)、判断认知(JP)的四个维度、八个因子的定稿;进行实测,分析其可用程度。通过相隔8周后重测367名大学生,结果的相关性具有显著作用,证明信度可靠;先以英文原版卷测291名医学生,后再用修订版测。结果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证明内容效度好。鉴于上述实验,《MBTI-G人格类型量表中文版的修订》得出结论:MBTI中文修订版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外倾内倾维度表征内外倾向人格效果好;SN、TF、JP表征的个性稳定。

苗丹民、皇甫恩为了探讨中文版人格类型量表的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和结构效度,为其在中国应用提供操作性技术。被试为大学本科和专科学生2123名,陆军初级军官276名,结果经专家评判、中英文版相关分析、自评他评和信度分析,表明中文版有较好的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研究发现维度具有明显的内外向人格特征感觉型个体温和、现实和谨慎,直觉型个体则恃强、敢为、果断和中强度型行为特征,对事型个体稳重、安详、恃强、自律判断型个体善于交往和社会化程度高,做事有强的责任感、计划性和有恒性,适应新环境能力较强,成就感强,以上发现与原设计和国外研究吻合。结论是本研究修订的中文版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和结构效度。

此外,为了探讨中文版MBTI人格测验的效标关联效度,为MBTI人格量表在中国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苗丹民、皇甫恩等使用MBTI-G量表中文修订版对西安地区包括医科、工科、文科、外语、指挥等专业在内的929名大学本科生进行施测,此外,关联效标测验量表包括EPQ,16PF和PH1人格测验。结果是外倾、内倾维度与EPQ和16PF中内向人格因素间有0.7水平的相关;直觉型个体主要表现为高恃强性、幻想性、独立性,而感觉型个体表现出新环境中高成功能力;TF维度与专业成就因子相关最高,在成功领导者评价上有一定意义;认知型个体较孤僻,而判断型个体社会化程度高、新环境中成长能力强。结论就是该研究修订的中文版MBTI具有较好的效标关联效度。

《中、英文MBTI-M人格类型量表的跨文化差异研究》尝试探讨跨文化差异对中、英文MBTI-M人格类型量表测验结果相关程度的影响,为中文版MBTI-M的进一步修订提供理论依据。作者应用原版及中文版MBTI-M人格类型量表,对英语水平四级以上的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题目表达形式和被试英语水平均与中、英文MBTI-M测验结果的相关程度呈显著性相关。语句型题目中、英文测验结果的相关明显高于词对型题目;英语专业组相关程度最高,英语四级组最低。最终得出结论:中、英文MBTI-M量表之间存在跨文化差异,主要的影响因素是题目的表达形式和被试的英语水平。

二、MBTI在职业和人才测评上的应用

过去有大量人力资源管理文献强调“以人为本”,而近现代大量心理学和管理学的实证研究证实: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必须强调人的个性特征,实现管理的个性化。因此,个性识别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创建心理档案和企业个性化管理》一文提出了心理档案的创建,并简述了MBTI的由来及其在心理档案创建过程中的应用特点等。

唐蕴玉、孔克勤、宋怡等采用网上自然实验法,以MBT1人格类型量表作为人格评价工具。探讨了网络论坛情境中人际知觉的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如下结论:总体维度知觉完全正确和错误均占少数,大部分知觉者在2至3个维度上的他评与知觉对象的自评一致:心理机能的知觉准确性较低;F-T维度的知觉一致性最高,E-I维度的知觉一致性最低:被试对情感和感知的知觉准确性较高,对内倾的知觉准确性较低。影响E-!维度判断准确性的因素主要与知觉对象的论坛经验、学历、性格类型有关,也与知觉者在此维度的他评倾向性有关:在S-N维度,影响准确性的因素主要与知觉者的性格类型、知觉者的判断和两者的相似性有关;在F-T维度,影响准确性的因素主要跟知觉者的判断和知觉者的投射作用有关:在J―P维度,影响准确性判断的因素主要和知觉者的判断、两者心理机能的相似性及熟悉程度有关:影响心理机能知觉准确性的因素主要和知觉者的判断及两者的相似性有关。总体而言,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主要来自四个方面:知觉对象、知觉者的判断、两者的相似性和知觉者。

知识型员工是近年来产生的一个新型的员工群体, 已经在管理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少利、向佐春从知识型员工的内涵和特征出发,介绍人格特质理论的内涵及MBTI方法,并根据国内外运用MBTI方法的相关研究成果,对知识型员工的人格特质进行分析。

《从MBTI看IBM管理实践》记录了一个记者参加MBTI~(JHBM的一个团训活动,并指出了MBTI如何帮助企业用人所长,拓宽了对性格类型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学习者把类型理论的概念融入个人生活和工作之中,帮助人们更好地工作。这也是MBTI理论企业运用中的实例。

《MBTI理论从四个角度评析人才》一文强调:MBTI理论注重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工作的内容,例如:对于ENTJ型(外倾、直觉、思维、判断)的人而言,并不能说他适合,或不适合做总经理助理。关键在于总经理助理这一职位是能否让ENTJ型的人领导、掌管、组织和完善一个机构的运行体系,以让它有效地运转并达到计划目标,能否让ENTJ型的人从事长期计划的设计,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提出创造性而合乎逻辑的办法等,因此,人格类型应该与岗位描述有具体直接关系,而不是简单对应于行业、企业或岗位。

MBTI理论在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中运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沟通中“情绪转移”问题的MBT1人格理论分析》一文就从SN维度解释了不同类型的人如何面对和处理“情绪转移”。

三、MBTI不同类型对象的分析

1 领导干部

由于中国服务型政府的推进,各级领导干部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领导是如何行为和决策的往往影响着每个相关普通公民。《中国领导干部人格类型研究》尝试对我国领导干部人格类型做出测评。结论是领导干部以ESFJ类最多,其次为ES,rJ型,而ISTP,ENTP、INTP类的分布则相对较少。在性别差异方面,中国领导干部人格类型在的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女性领导干部更加外向,而男性领导干部相对较内向,女性干部于更倾向于情感类,男性干部相对倾向于思维类男性领导干部更加倾向于判断型。此外,在年龄、受教育程度、职务、地域与单位性质方面,我国领导干部人格类型存在一些差异。

除了单个领导人人格类型外,还有学者对领导群体的心理类型做了尝试。《领导群体整体合力的心理学研究》采用群体抽样法抽取多个市级事业单位局级领导群体,经过上级组织部门考核、下属人员测评和本单位领导群体成员问卷调查的结果,最后选取两个样本组:矛盾领导群体组(A组)和和谐领导群体组(B组)进行比较研究。但是,每位领导者在组合成领导群体共同行使领导与管理职能的过程中,群体主要核心成员的人格特质就会产生影响。该研究发现,A组群体成员与B组群体成员在MBTI维度上存在着某些差异,但并不明显。

2 企业管理者

除了上述党政机关的管理者的人格类型研究外,《企业管理者人格类型研究》一文还以各类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为样本,对管理者的人格类型作一探索。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管理者在人格四维度的倾向性分别为外倾(E)、感觉(S)、思维(T)、判断(J);由人格维度组合而成的人格结构中领导模式为ES结构。问题解决模式为ST结构,气质类型为SJ结构。ESTJ、ISTJ是企业管理者典型的人格类型,性别、年龄、教育水平、管理职位、管理领域、企业性质等变量对管理者的典型人格类型影响不显著。

《企业管理人员与非管理人员人格类型比较研究》研究对象选取多种行业的管理人员与非管理人员共92人。研究表明:从人格维度看,管理人员外向型(E)多于内向型(I),思维型(T)多于情感型(F),判断型(J)明显多于知觉型(P)。ESTJ型是本研究中管理人员的大多数类型,即外向思考型。而非管理人员则以内向感觉型居多。不同性别管理人员与非管理人员人格类型的共性与差异通过对相同性别的管理人员与非管理人员人格特质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E-I维度上,管理人员与非管理人员的差异显著,管理人员偏向外向型:非管理人员偏向内倾性。T-F、J-P和S-N上没有明显差别,但在T-F维度上,存在性别间的差异。女性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非管理人员,她们都偏向F情感型;男性管理人员和非管理人员都偏向T思考型。男女性别比较大的差异是大约2/3的男性属于思考型,接近同样比例的女性属于情感型,这也与国外的研究相吻合。

3 人力资源管理者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MBTI类型研究》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职人力资源管理硕士研究生班学员103人为研究对象。结果类型分布:比例最高的类型是ESFJ占19%。远高于其他类型,其次比例较高的有ISFJ(11%),ESTJ(11%),ESFP(11%)。研究结果反映出,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最适合的MBTI类型是ESFJ,比较适合的类型是ISFJ、ESTJ、ESFP。

4 图书馆员

《基于MBTI的图书馆员性格特征分析》采用MBTI性格测试方法,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员进行抽样调查,调查他们的性格类型,同时分析图书馆员的职业性格特征和岗位以及性别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高校图书馆员中性格类型以AISJ和IsTJ居多,不同岗位的图书馆员性格类型略有差异,图书馆员的职业性格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5 辅导员

徐玲老师以湖北省高校辅导员83人为被试,对辅导员群体的MBTI性格类型作出统计和分析,比例最高为IS,FJ,其次为ESTJ,ESFP。文章还分析了男女辅导员各维度上的差异,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议为辅导员队伍结构和工作分配提供参考。

6 吸毒群体

朱小虎、孔克勤采用MBTI-M版对120名吸毒者施测研究,结果发现吸毒者的人格类型分布与一般人有非常显著的区别。吸毒者在感觉(S)、情感(F)和判断(P)维度的分布显著地多于一般群体。吸毒者的机能类烈主要是SF型,NT型的非常少。吸毒者具有代表性的人格类型是ESFP。鉴于上述结论,作者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7 普通大众

《MBTI人格类型的调查分析》一文通过在网站上MBTI-M版量表问卷,范围为该网站浏览者。在对信息整理后,共获得无缺省值样本2345人,其中男性1108人,女性1237人;采样结果表明外向型人的比例占44.5%,内向型人的比例占55.6%;感觉型人的比例占60.2%,直觉型人的比例占39.8%;情感型人的比例占57.7%,思考型人的比例占48.3%;判断型人的比例占46.7%,知觉型人的比例占53.5%。结果显示,16种人格类型的分布是不一样的,其中ISFJ在人群中所占比例最高,达到12.1%,ENFJ人格类型在人群中所占比例最少,只有24%。

四、以学生群体为对象的MBTI研究

1 军校学员

《人格特征对陆军学院学员胜任特征的预测》研究表明MBTl人格类型量表的EI维度与胜任特征评价中的人 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与激励能力有显著相关;SN维度与约束力、情绪稳定性存在显著性相关。TF维度与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存在显著性相关。JP维度与事业心、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决策能力存在显著性相关。根据陆军学院学员胜任特征的要求和MBTl人格类型量表对人格倾向的定义和解释,从理论上讲,具有外倾、感觉、对事、判断型人格倾向的人格特征,能更好的满足陆军学院学员胜任特征的要求。

张银玲、苗丹民、罗正学、孙云峰等为探讨军校学生人格类型与决策行为之间的关系,采用自编决策问题问卷和人格类型量表中国版(MBTI-G),整群抽取军校二年级本科生210人,随机选取其中109人为正面框架组。101人为负面框架组,对不同组别被试的方案选择与MBTI人格类型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本研究证实当信息从正面呈现时,SN和TF人格维度与方案选择有关,这一结果与MBTI人格量表阐述的人格倾向是一致的。在MBTI中。SN维度主要描述如何提取信息;TF维度主要描述如何做决策。当信息从负面呈现时,人格维度与方案的选择无关。研究还发现,外向型和直觉型个体无论在正面还是负面框架中都倾向于选择冒险方案。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人格类型与保守和冒险方案的选择是有关系的,可以通过人格类型预测个体面临风险任务时的行为方式;或者为了达到信息传递者的目的,根据信息接受者的人格类型以合适传递方式传递信息。

武圣君、苗丹民等为研究军校男、女报考生的MBTI人格特征,以探讨我国军校报考生的人格特征,为军队院校在招生工作中进行心理检测和选拔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男、女军校报考生在E、S、T、J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I、N、F、P因子得分;男性报考生在T、I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报考生,女性报考生在E、F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男性报考生,男、女军校报考生的人格类型以ESTJ、ENTJ、ISTJ和ESFJ这四种类型居多,占总体的70%以上。结论是男、女军校报考生的人格特征有相同之处,但又有各自特点,二者均具有E、S、T J倾向。

《空军双学士飞行学员MBTI人格类型分析》探讨了双学士飞行学员的MBTI人格类型特征,应用修订后的中文版MBTI人格类型量表,对双学士飞行学员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双学士飞行学员在E、S、T、J偏好上的得分均高于内向I、N、F、P偏好:ESTJ人格类型最多,其次为ENTP、ESTP人格类型;INFJ、ENFJ、INFP、ESFP和INTP人格类型人数最少。双学士飞行学员大多为E、S、T、J偏好,与军队的特殊环境和军事飞行人员所肩负的责任要求相适应。

《空军某航空大学三年级飞行学员MBTI人格类型分析》用修订后的中文版MBTl人格类型量表对780名大学三年级飞行学员进行测试。结果学员在E、S、T、J偏好的得分均高于I、N、F、P偏好;在780名学员中ESTJ人格类型最多,占总人数的28,1%,其次为ESTP,ESFJ、ESFPJk格分型,INFJ、INFP、INTP、ENFJ人格类型最少。

王扬、刘红巾、陈静等以2013飞行员为被试(均为男性),根据飞行学员入学成绩不同分为:甲组、乙组、丙组。测评结果显示,无论是全体飞行学员,还是根据入学成绩分成的甲、乙、丙3组,在E、S、T和J偏好上得分均高于I、N、F及P偏好本组结果还显示,飞行学员以ESTJ、ISTJ、ENTJ和ESFJ人格类型居多,占总数的50%以上,并以ESTJ类型最多。

罗正学、苗丹民、皇甫恩等以军校男女大学生共498名被试。MBT睬样研究显示,军校男、女大学生在S,T、J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N、F、P因子得分。在E、I因子上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女大学生在S、P因子的得分高于男大学生。在他因子上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从人格倾向的分布来看,男、女大学生在S、T、J因子人格倾向所占百分比均远远高于N、F、P因子所占百分比,E人格倾向者略高于1人格倾向者。16种人格类型的分布结果也显示,男、女军校大学生在人格类型的分布上基本相似,ESTJ、ISTJ、ENTJ,ISFJ这四种类型居多,占总体的一半左右,并以ESTJ型最多。

2 普通大学生

《大学生人格类型与专业认同间的关系研究》一文选择旅游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从MBTI角度对性格与专业认同度做出分析研究。就旅游管理专业而言。对专认同的高认同组的外倾(E)、直觉(N)两维度比较突出,而对专业的低认同组的内倾(I)、感觉(S)两维度相对集中,F型的个体更易认同旅游服务类工作。@这和我们生活中的观察也是相互佐证的:外倾在旅游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旅游行业离不开经常的人际交往,能否处理好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常决定着工作的成败。

为了比较中西方口腔医学专业考生人格特点的跨文化差异。为学校教育者的招生和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线索。《口腔医学专业考生人格特点的中英样本比较》采用随机抽样,用中文版MBTI-G对317名中国某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的考生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被试内倾型(I)大于外倾型(E),而英国被试则相反;中、英被试中判断型(J)的比例均高于认知型(P);气质维度,中国被试NT型气质大于NF,英国被试则相反;中、英被试sJ型气质比例均高于SP型;人格类型中,中国被试比例最大的3种为ISTJ,ESTJ和ISFP。

《研究生人格倾向与人格障碍的关系》以广州市某大学研究生180人为对象,调查结果显示:MBTl人格类型的某些因子与某些人格障碍倾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以上论述结合整体样本J、T、S得分显著高于P、F、N的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J、T、S型人格特点与能够保持人格健康有密切联系,而I、P、F、N4种类型的个体较为不稳定,出现人格障碍的可能性比E、J、T、S型个体要大。因此认为,人格障碍与人格类型中的I、P、F、N4个维度因子密切相关。

施春华、王记彩以在南京4所综合性大学的934名硕士生为被试,MBTl人格采样研究发现:研究生无论性别、工作经验和学科门类(理科除外),其人格类型都是较为偏向外倾(E)、感觉(S)、情感(F)和判断(J)维度。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倾向与人格类型分析》的被测试对象是大一年级六个不同专业的1054名学生,MBTI性格采样表明:该校高职学生在四个维度中,总体以E、S、F、J型居多。

五、中国大陆当前MBTI研究的不足之处

1 研究文献数量较少

MBTI理论已经在国外得到广泛的应用,相关研究文献更是数不胜数,包括了实验研究和应用。心理类型应用中心(CAPT)的在线书目在2002年就包括了近8000个条目,其中包括1542篇博士论文,《心理类型》杂志也走过了25年历史,并在1994年成为美国心理协会psyclNFO系统 的一部分。这也是主流心理学对MBTI的高度认可。@笔者在做文献综述时在中国知网上进行相关搜索,发期刊文章57篇,硕士论文6篇,博士论文专门讨论MBTI的还没有,国内也没有相关中文专著出版,比较优秀的译作有《赢在性格》、《天资差异》、《就业宝典》等。

2研究质量有待提高

MBTI的研究范围和领域十分广阔,理论研究包括MBTI的信度、效度、常模资料,国内的修订情况,以及MBTI与其他量表的相关关系分析;实践应用包括MBTI在组织发展与团队建设中的应用,在职业辅导、师生互动、家庭治疗等领域的应用。然而,我们当前的多数研究仅限于MBTI性格类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研究缺乏理论性深度。实际应用的指导性和针对性有所欠缺。有学者犀利地指出:“在我国心理学界也没有真正推广它,使其发挥社会功效。在我国心理学界,有几篇关于MBTI的文章,内容大多直接用它去测评一些学生,将结果写成一份研究报告而已,而对测评对象也没有进行实际的指导。”就现有的数据样本,也有学者质疑:在我国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收集的数据样本数量还不足以证明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在美国,一项结论通常基于几十万个测试的样本数据上,而上述的我国两项研究尚只有一、二百个样本。

值得一提的是第四军医大学在学术界一直专注于对MBTI的研究,MBTI的商业运用似乎更加成功。上海思维管理咨询公司、北京诺华仕企业管理顾问公司致力于MBTI的商业培训和推广,并在职场中得到普及和重视。

3 基本理论有待加强

作为一个舶来品,翻译统一问题还没有解决,对MBTI的基本术语的翻译并没有在学界形成统一认识。举例来说,“Perceiving”一词,有人译为“观察”,有人译为“感知”;“Thinking”有人译为“思维”,有人译为“思考”,“Ex―troverted”是译为“外倾”还是“外向”等:就连“Myers”一名,就有“迈尔斯”、“麦尔斯”、“梅耶斯”等多种译法,笔者觉得翻译可以参考王善平老师的《赢在性格》。

在笔者看来,有些文章出现了对MBTI理论的误解,有些解释显得比较牵强。我们还应当加强理论的学习,对荣格的性格类型学说、迈尔斯母女的著作加强研读。

4 量表的知识产权问题

如前所述,不少文章通过量表采集数据,虽然作者们都引述运用MBTIM版或C版问卷。众所周知,MBTI的知识产权人CPP,APP。他们是否授权使用?据笔者所知:MBTI的中文量表中国大陆售价是人民币280元,英语量表价格是310元人民币,而且只有正规的MBTI测评师才能进行实测。笔者担心研究数据的量表来源是否权威,使用的量表是否有误,采集的数据是否有效?我们都知道测评结果,需要评测师进一步解释和评估,受测人应该有机会和权利重新确认自己的性格类型。因此,商业版的推广,学者研究版在高校的全面引入也是我们进一步作高质量研究的基础工作。

注释:

①敖小兰.心理类型理论概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1):394.

②敖小兰.心理学中人格评估法综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2.

苗丹民,皇甫恩.MBTl人格类型量表的效度分析『J].心理学报,2000,(3):324.

苗丹民,皇甫恩,罗正学,刘旭峰,王广献,安超人格类型量表的效标关联效度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11):4031.

(5)陈静.中、英文MBTI-M人格类型量表的跨文化差异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6):007.

⑥寸晓刚.创建心理档案和企业个性化管理[J].广东社会科学,2002,(6):36.

⑦唐蕴玉,孔克勤,宋怡.网络论坛情境中的人际知觉准确性及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2007,30(4):948-951.

⑧李少利,向佐春.知识型员工人格特质分析fJ].科技创业月刊,2007,(9):139.

⑨袁希.从MBTI看IBM管理实践[J].IT时代周刊,2004,.(14):77.

⑩职业规划专栏MBTl3~论从四个角度评析人才[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5,(41):60.

11马广武.沟通中“情绪转移”问题的MBTl人格理论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8,(S1):09.

12敖小兰.中国领导干部人格类型研究[J].心理科学,2004,(3):731.

13张芳.领导群体整体合力的心理学研究[J].心理科学,2005,(3):686.

14杨慧芳.企业管理者人格类型研究[J].心理科学,2004,(4):983-985.

15贾玉玺.企业管理人员与非管理人员人格类型比较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7,(1):48.

16[美]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彼得.迈尔斯.天资差异[M].重庆:重庆人民出版社,2008:64.

17唐军,人力资源管理者的MBTI类型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2,(S1):84.

18赵俊玲,基于MBTI的图书馆员性格特征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5):9l.

19蔡玲,高校辅导员的人格类型研究[J],职业圈,2007,(21):170.

20朱小虎等,吸毒者整体人格探析[J],心理科学,2007,(1):155.

21刘术柯MBTI人格类型的调查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7,(12):47.

22罗正学,人格特征对陆军学院学员胜任特征的预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8):155.

23张银玲,军校学生人格类型与决策行为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79.

24武圣君,军校男女报考生的梅耶斯一布里格斯类型指标人格特征[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5):493.

25刘红巾等,空军双学士飞行学员MBTI人格类型分析[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7,(6):314.

26王扬等,空军某航空大学三年级飞行学员MBTl人格类型分析[J],预防医学杂志,2008,(4):562.

27王扬等,空军飞行学员2013例人格类型分析[J],人民军医,2008,(3):841.

28罗正学,军校男、女大学生MBTl人格类型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5):145.

29胡志海,大学生人格类型与专业认同间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6,(6):1498.

30武圣君,口腔医学专业考生人格特点的中英样本比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11):027.

31李江雪,研究生人格倾向与人格障碍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2):91,1.

32施春华,王记彩934例研究生的人格类型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63.

33李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倾向与人格类型分析[J],文教资料,2008,(7):154.

34Bayne,R,Psychologmaltypesatwork-AnMBTIper-spectlve,Thomson,2004.

35曾维希MBTl人格类型量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006,(2):255.

36敖小兰,心理类型理论概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1):394.

上一篇:项目管理硕士论文范文 下一篇:工程管理硕士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