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检测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13:19:34

快速检测技术论文

快速检测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 成绩评定 综合素质

根据我校培养方案,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是生物工程专业质检方向以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选修课之一。计划课时为37(约三分之一的实验课时),总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检测的基本原理、国家标准方法及内容体系,各种食品、饮料等的采样原则及前处理方法等;了解国内外微生物检验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情况,理解各种快速检测新技术的原理、使用范围和方法等。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以及生工专业质检方向的专业选修课,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它是一门操作性、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的直接目的是教会学生掌握目前使用的国家标准方法、知识以及对这些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教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应对实战的能力。

考核成绩评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对教学的效果、课堂的效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学风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课程以微生物检验基础理论知识、快速检测技术和检验实验三部分构成课程结构框架,分别在三部分中设置不同的考核方式如下表1,以其在课程学时数较少的有限时间内为学生传授完善的知识体系,确保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掌握,并获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是笔者对教学进行不断改革的追求。

一、以“考勤和提问”方式督促学生形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学生的学习出勤和课堂提问的表现能够间接地反映他们的学习态度。如有的学生上课经常迟到或借故缺勤,甚至旷课;有的学生虽然每次出勤,但在上课时,不专心听老师讲课,而是看与本课程无关的书,或者做其他专业课的作业,可谓“出工不出力”。持这样学习态度的学生,上课心不在焉,往往不能正确回答或回答不出老师的课堂提问,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要从考勤和提问中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包括迟到、缺课(病假和事假)、旷课三种行为,迟到1次扣0.5分,旷课1次扣1分,缺课需要病假或事假证明,病假不扣分,事假扣0.5分。“提问”以随机提名方式进行,一个学期每个学生1~2次,答不出扣1分,答的不好酌情扣分,出勤和提问占课程总成绩的10%。全勤、学习态度端正、认真听讲学生得10分。

二、以“随堂作业”形式考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

占总评权重的10%,即10分。在教学进行到某一章节或某一部分的结束时,适时对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定时随堂测试,让学生独立完成。测试题目以知识测试为主,能力测试为辅,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知识测试题目事先拟好标准答案,而能力测试题目可是开放性的,可事先制定答题给分的档次标准随堂测试具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检测学生的习效果,促进学生平时的学习;二是对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教师可据测试的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的节奏、方法和深度。一般以3~4次为宜,各次得分相加换算成10分,再计入总评成绩。

三、以“PPT准备与汇报”形式掌握学科前沿技术

占总评权重的20%,即20分。本课程的教材为自编教材,其中大部分内容介绍了微生物快速检测的新技术,学生分两人一组准备PPT汇报,学生介绍内容涵盖了“微量多项实验鉴定系统”、“快速自动化微生物检测仪器和设备”、“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的采用(包括DNA探针、PCR、DNA芯片、ELESA、免疫荧光技术、放射免疫和全自动免疫诊断系统)”、“生物传感器”等。通过对不同新技术的精心准备和交流,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这些新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以“PPT准备与汇报”开展教学,不尽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也大大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以及交流(汇报结束,台下老师、同学提问)应变能力。

四、以“课程论文撰写”形式培养科研思维

课程论文的撰写需要学生融合贯通微生物检测技术中理论知识和快速检测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指导学生如何查阅和有效利用资料,并将其转化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要求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以外,关注学科前沿技术,开创教学内容新领域教学过程中,在保证现有国标主要内容和知识体系的前提下,使学生了解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学科领域(目前虽没有放入GB中)的其他知识及技术和前沿知识及新技术,并了解获得它们的途径和方法。学生论文有以某种病原菌为例,介绍对此致病菌的各种检测方法,也有以某种检测方法为手段,介绍此方法在不同病原菌中的检测及特点等各种方式展开的综述,不但锻炼了学生检索文献、利用文献的能力,开阔了学生视眼,学习了科研论文的撰写,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

五、注重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研究思维能力

综合考虑微生物检验的教学特点及实验条件,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为目标,引导学生对实验材料进行选择(如有些同学选择放置不同天数的牛奶,也有选择不同货架期的各种食品等),对实验内容、步骤等各个环节进行设计,并自己计算所需要的耗材和玻璃器皿,树立学生对自己的实验全权负责的信念。在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扩展学生的实验设计形成研究论文,因条件不允许的实验内容,鼓励学生申请校开放实验室项目、学生科研计划项目及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等。建立培养学生学习的长效机制,学生学完课程后仍然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平台,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增强学生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意识。

另外,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各项注意事项,仪器、设备、药品、试剂的使用,甚至包括衣帽、操作姿势、言行、手法、材料处理、善后清洁等都严格按要求进行。通过严格的要求培养学生细腻、严谨的科学作风。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理论内容比较散而繁杂,难以系统学习和掌握。为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多穿插如“食物中毒事件”等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以学生为主体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课内外作业、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结果分析和数据处理、文献查阅、论文撰写、实验报告和PPT准备与汇报答辩等各个环节中得到较为全面的科学研究思维方法和创新思维训练,将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及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快速检测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女,年9月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省兽药饲料监察所所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省畜牧专家组成员,省农牧区妇女科技指导中心专家,农业部全国兽药残留专家委员会委员,农业部全国饲料评审委员会专家,农业部兽药gmp检查验收专家组成员。

同志长期工作在畜牧科研、兽药饲料及动物性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技术工作第一线,在动物营养研究和饲料产品研发中学术造诣较深,是省内畜牧科技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和农牧行业女专家。二十多年来,她先后主持并承担完成11项部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承担完成4项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等奖2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成果9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获奖论文11篇,编着出版论文集2部。其中主持完成的省青年基金项目《高原地区肉鸡能量、氮和氨基酸代谢率测定及其方法的研究》填补了高原地区快大型肉鸡营养代谢研究的空白,为解决省集约化肉鸡生产中的疑难问题提供了基础性科学依据,对指导高海拔地区快大型肉鸡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持完成的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省畜产品和饲料中违禁药物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通过对全省重点地区和环节的饲料、猪尿和畜产品中14种违禁药物和兽药残留进行抽样检测,基本摸清了我省畜产品和饲料中违禁药物和兽药残留状况。自主研制出用于快速检测畜产品和动物组织中磺胺二甲嘧啶钠兽药残留的快速检测试剂盒,并研究建立了检测牛羊肉中阿维菌素兽药残留的紫外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该项研究成果整体研究水平居国内领先,并开创了我省动物性产品检测技术研究的先河,对保障我省动物性食品安全具有较好的网促进作用。组织的牦牛营养和繁育技术研究项目,研究水平居世界领先水平,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农业部二、三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重要奖项。研发的饲料产品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硕士毕业论文是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子课题中的部分内容,该项研究对制订我国肉仔鸡营养标准起到了重要作用,并被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摘录,先后获得农业部和省政府颁发的优秀论文奖。

由于她本人在科学研究、科研管理和质量监督检测技术等方面业绩突出,多次受到国家农业部和省、厅的表彰。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饲料行业科技进步先进工作者,年被省妇联授予省优秀女科技工作者。作为优秀女科技人员代表,年网度获第二届省“十大女杰”和省省直机关第三届优秀共产党员标兵荣誉称号,年“三八”节期间,作为省妇联“真情面对面,拉手创新业”巡回演讲报告团成员,赴海北、海南、海东等地区进行了四场巡回演讲。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年度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称号。

快速检测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教学改革 教学探索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理论性和系统性的课程,该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食品感官检验、食品化学分析、仪器分析、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的方法和原理。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理论知识,很多实验是在为基础化学和基础生物学补课。以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为主,对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及在实践操作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较少。课程设置大都以理论课为主干,把实验课当成是理论课的附属。单纯理论和公式讲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难学、厌学情绪,一些学生为了拿学分而学习,不能从学习中享受到乐趣,学习态度不端正。

(二)需要提高学生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分析数据的能力。由于学生没有参与到实验前期准备工作中,仅仅参与食品理化成分等的测定步骤,因此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不完整,例如样品处理、数据处理等。样品的采集、制备、预处理及样品的保存等重要内容成了学生的“弱项”。即便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完成实验操作,得到相应的实验数据,但由于对数据处理方法不熟悉,误差概念不明确,导致分析结果不可靠,很多学生做完实验就算完成任务,从来不想为什么会得到实验结果,与所学的理论内容有什么关系。

(三)实验室的很多设备不能满足实验的需要。各专业之间、各学科之间仪器设备资源的共享问题还没有解决。例如ATP荧光光度计、甲醇速测仪等快速检测设备只能通过图片、说明书和网络知识了解,学生无法拿到这些仪器活学活用。

二、教学改革措施

(一)课堂教学改革措施。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专业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精简,以基础知识为主体,深入介绍,使学生对课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教学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注意层次分明,又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及实用性,使学生较好地把握教材内容,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为强化教学效果,采取以下改革措施:1.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讲授、提问、答疑等多种教学方法。2.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利用先进设备及多媒体,针对课程的特点,按授课知识点制作《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课件,或直接播放Flas、实验录像片,使理论知识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3.授课时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课程特点,开展课堂讨论。主讲教师根据所讲内容列出讨论题,所列的讨论题目大部分是食品工厂或现实生活中涉及食品安全检测的问题,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及带有研究、探讨性的问题,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充分准备后再讨论,然后教师对讨论进行归纳总结。加强学生对食品试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学习。教研室采取定期组织教师听课,观摩教学,在授课结束后,主讲教师写出总结材料,并对试卷进行卷面分析和考试总结,找出不足之处,提出整改措施。4.增加实验课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期末试卷出一些实验操作题,使学生牢固掌握实验中的重点、难点,认识到实验课的重要性。

(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极其重要。在实践教学方面,本课程以自主性和创新性为原则,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与动手能力。

1.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实验课开设的总体思路既注重基本技能及知识的掌握,又重视独立工作和思考能力的培养。实验课中,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增加现代实验技术内容,并同专业课相结合,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中坚持学生独立操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加强生产实践环节,注重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进入葡萄酒厂、番茄酱厂、饮料公司、农产品检测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各类企事业单位进行生产实习,亲自参与食品生产和安全检验的全过程,使其认识到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知识对食品品质及食品企业经济效益和声誉的重要性,通过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卫生检测等具体环节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把握,并使学生认识到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对企业的重要性。坚持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实践环节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今后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及尽快适应以后的科研与生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在进行课堂教学和基础性实践教学的同时,辅以课外科研训练。实行“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在生产实习中加强对‘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的实践教学模式。把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参加完成“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和“大学生挑战杯”论文。通过这些实践性环节的实施,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强化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加强实验室建设。不断增添新仪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对教师和实验人员进行培训,鼓励教师利用丰富的科研经验充实教学内容。《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注重食品成分含量的测定和食品中有害物质及掺假物质检测。我院购置了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气质联用、原子吸收、食品物性测试仪等先进设备,建立了中心实验室,实现与其他学院仪器设备共享,促进大学与企业公共实验平台建设,使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基础理论与实验操作紧密结合。

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求学生对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有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为学生毕业后走向食品研究、检验、生产及外贸等部门起到桥梁作用。通过对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学生对这门课学习兴趣更浓厚,学习态度有所改进,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叶瑞洪.《食品理化检验与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尝试[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7,2:46-48.

[2]黄丹,刘达玉.对《食品理化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2006,5:108-109.

[3]胡伟光.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2005,7(3):50-52.

[4]丁建英,张根华,权英.《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347-17348.

[5]袁高峰,方旭波,陈小娥.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11,1:56-57.

[6]王颖,徐炳政,姚笛,等.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农业科技,2012,23:343-344.

快速检测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据库入侵;检测技术

1数据库入侵检测技术

计算机数据库能够安全有效的使用。入侵技术的检测具有如下功能:(1)能有效的对用户的行为进行监控与分析;(2)对计算机系统运行的变化弱点进行审计分析;(3)在检测到入侵并识别之后进行预警;(4)对计算机系统的异常信息进行分析,并对关键的信息进行评估分析;(5)对检测到操作系统的异常情况进行跟踪处理。一般的计算机入侵系统主要包括如图1所示。

1.1数据库入侵检测技术

计算机入侵检测技术是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为了保证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而产生的。可以在计算机运行的过程中,对一些有可能危害计算机运行安全的网站或者病毒进行阻拦,防止出现病毒入侵计算机数据库的情况,保证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利用入侵检测技术,但计算机出现病毒即将入侵的情况时,检测系统就会自动响起报警系统,这些计算机管理人员就会通过报警声得知计算机出现安全问题,可以立即采取促使,阻止并且的入侵行为,保护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入侵检测技术还可以对计算机内部自带的一些系统出现的入侵行为进行防范,入侵检测技术对一些可以收集一些没有授权的信息,可以提前这些信息进行入侵的防范工作,当在计算机运行时出现入侵行为以后能够及时的做出反应。将入侵检测系统应用在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管理之中,可以起到对计算机安全的监控作用,通过对计算机运行的实时监控和监测,保证能够第一时间发展其中的问题。利用计算机监测系统,还可以减轻计算机检测人员的工作量,能够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制定解决入侵病毒,提高计算机数据安全管理的效率。

1.2入侵检测常用的两种方法

1.2.1误用检测方法误用检测是入侵检测技术中最常用的的一种检测方法,利用误用检测的方法,可以总结过去入侵的经验教训,分析过去对计算机数据库出现入侵的具体情况的解决措施,总结出入侵的主要规律。通过对这些入侵规律的不断了解,并且对计算机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就可以发展计算机是否存在病毒入侵的情况。如果发现计算机数据库存在着病毒入侵的情况,通过误用检测的方法,可以快速的分析出入侵的原因和情况,以至于能够快速准的制定解决方案。但是误用检测对系统内部的入侵情况不能及时的做出反应,因为误用方法不可能独立的应用,职能依靠于一种具体的系统来进行,这就会影响系统的移植性,造成不能对一些从未出现过的病毒进行检测,降低了检测的准确性。1.2.2异常检测方法异常检测方法是在计算机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对计算机运行是否存在入侵情况的假设来进行的。在利用异常检测的方法进行系统的监测时,通过将一些正常使用的模式和非正常使用的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从对比出的不同结果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入侵行为。这种异常检测的方法和误用检测方法不同,不用依赖系统进行操作,降低了对系统入侵行为的局限性,可以检测出新型入侵行为。但是异常检测方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异常检测方法虽然能够检测出入侵行为,但是不能对入侵行为进行具体的描述,就会导致系统在检测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失误问题。

2数据挖掘技术在数据库入侵检测中的应用

为了防止数据库数据的额损失,防止出现数据库入侵问题,计算机数据管理专家不断的根据先进的互联网数据库的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将入侵检测技术应用到计算机数据库的数据安全管理中,可以有效的对计算机运行时出现的一些病毒或者是一些非正常的访问进行阻挡,防止出现恶意软件入侵数据库的情况,保护了数据库数据的安全。2.1数据挖掘技术概述在对数据库的入侵情况进行检测时,可以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对数据库之中的一些不完整的数据和正常完整的数据进行区分,并且可以将不完整的数据信息进行彻底的清除。

2.2数据库入侵检测中常用的数据挖掘方法

2.2.1关联规则的挖掘使用关联规则的挖掘首先要在数据库中找出记录集合,通过对记录集合分析和检测,发现其中数据之间存在的相似之处,借助频繁项集生成的规则,对数据进行挖掘。2.2.2序列模式的挖掘使用序列模式的挖掘也是为了发展数据库之中的数据存在的相似点。利用序列模式的挖掘的优势,主要就是体现在可以对数据库记录之间时间窗口的挖掘,可以在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审计时找出其中存在的规律。

3结语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进去到了互联网时代。网络技术被广泛到生产生活中。为企业的发展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网络操作存在着病毒入侵的风险,随时可能对数据库中的企业的信息安全造成威胁,病毒入侵可能导致企业的商业机密泄露,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了提高对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管理,本论文对数据库入侵检测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入侵检测技术的推广起到借鉴作用,保障网络信息的基本安全。

参考文献

[1]张岚.计算机数据库入侵检测技术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06):120.

[2]李艳红.计算机数据库入侵检测技术的探讨[J].电子测试,2014(20):141-142.

快速检测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2008年11月17日至18日,第四届国际山羊绒检测技术研讨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召开。此次研讨会是由内蒙古鄂尔多斯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国家羊绒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东科纺织品检测服务有限公司承办。研讨会吸引了来自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南非等7个国家的著名检测机构、行业组织、企业的专家学者等各方100多名代表。部分代表宣读了关于山羊绒检测与鉴别的研究论文,与会代表就羊绒检测技术进行了交流。

作为世界上名贵稀有的特种动物纤维,山羊绒历来被人们称誉为“纤维钻石”、“软黄金”。中国是绒山羊的故乡,羊绒产量占全球75%以上,其中优质山羊绒占全球90%以上,出口量占全球的80%以上,且中国山羊绒纤维细、白度好,品质最为上乘。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羊绒制品技术含量不断提升,产品出口规模也逐年扩大。然而,由于山羊绒纤维鉴别的特殊性,目前国际上尚没有形成对山羊绒制品含量检测的通用标准,从而导致在对外贸易中常出现山羊绒纤维误判问题,由此带来的贸易摩擦逐年显现,也不利于山羊绒行业的发展。为改变这种现状,鄂尔多斯集团发起组织了国际山羊绒检测技术研讨会,请世界山羊绒制品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的企业及检测机构专家一起来商讨规范山羊绒制品品质问题的对策。

主题:检测技术需要共识

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理事长彭燕丽在讲话中认为:“此次研讨会就中国山羊绒品质问题、山羊绒及其制品在国内外容易产生争议的测试技术问题,以及所涉及的相关国际标准、各国标准的采用问题等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为中国羊绒检测技术标准早日走向世界,提高中国羊绒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创造了条件。”

中国工程院院士、纺织材料学专家姚穆指出:“自第三届研讨会以来,全球山羊绒生产、使用、检测和研究单位的专家们沿着大家的共识继续前进,集成各学科的创新技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取得了又一层次的进步,提升了山羊绒的检测技术。”

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执行总裁张志在致辞中谈道:“20多年来,科学先进的检测技术为中国山羊绒产业的科技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保护山羊绒这种珍贵的稀有资源作出了重要贡献。现在全球面临‘环境友好’的新形势,人们将更加珍惜这种天然的高贵资源,用更新的科学手段去探求它的奥秘,从而使山羊绒产业获得新的繁荣。”

困扰:多样化的异纤

多样化的异纤是隐藏在羊绒衫里的“秘密”。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对羊绒制品需求的增长、世界有限的羊绒资源以及羊绒制品供应链的复杂性导致了羊绒制品的品质不断下降,主要表现在羊绒制品的掺杂使假现象,使用不真实的羊绒含量标识来欺诈消费者。由于掺杂纤维的种类较多,而且新类型纤维的不断出现使得检测工作变得尤为复杂。牦牛绒、表面改性的绵羊毛、非绒山羊纤维、分梳绵羊毛等混入山羊绒制品中,以及产自不同国家的羊绒本身的多样性也给检测带来了困难。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各实验室对同一样品的检测结果不同的现象在不断增加,这种检测结果的差异在国际上会导致贸易摩擦,同时也可能破坏纤维检测体系的可信度。

据中国毛纺织协会统计,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山羊绒总量已远远超过了中国和蒙古生产山羊绒总和。也就是说,最终售出到终端用户手中的羊绒制品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是纯绒或者含绒量中有一部分是用了价格较低的动物纤维。这一事实还可以通过德国羊毛研究所DWI检测过的羊绒制品错误标注的羊绒制品的数量加以证实。

26年来,德国羊毛研究所DWI检验的羊绒制品错误标示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大概40%~60%)。然而,各个检测实验室在对羊绒服装进行含量分析时,由于检测水平的较大差异使得这一问题变得更为神秘和复杂。甚至知名的实验室也存在对同一个样品却出具不相同的检测结果的问题。

关注:德国羊毛研究所DWI和美国CCMI

研讨会上,作为国际知名检测机构的德国羊毛研究所DWI和自称为“羊绒警察”的美国CCMI始终是众位代表关注的焦点。

德国DWI:推进显微镜技术的标准化,建立纤维属类的“外形指纹”。到目前为止,商业上对山羊绒进行分析得到认可的只有显微镜技术,包括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实现这些技术的标准化需要操作人员具有极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原因是这种技术多依靠检测人员主观判断,结果的差异性受人为因素影响比较大,因此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积累多年的实践经验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相当重要。另外,为每一属类的纤维建立“外形指纹”将会有效地辨别出其真实身份,这也是分析角蛋白纤维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目标,对纤维进行识别及鉴别将一定能够实现。

美国CCMI:加强全球信息共享,持续新方法的研究。美国羊绒和驼绒制造商协会CCMI,是处理和协调国内及国外奢华纤维的权威机构。主席Karl Spilhaus先生建议,为解决以上问题,全球羊绒检测实验室之间的信息共享不论是对保护实验室自身的利益还是对整个山羊绒行业的利益都至关重要。另外,为解决世界范围内羊绒行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CCMI于2008年成立了一个标准委员会,主要目的是将实验室间检测结果不一致程度降到最低。为此,标委会正在努力创建标准样品库,届时将与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合作,共同创建这一标准样品库,样品库将收集各类羊绒样品,包括纯羊绒纤维、变异羊绒纤维和疑似羊绒的异纤。

其他与会代表也对山羊绒鉴别方法作了演讲或提出建议。来自美国AATCC纤维分析测试方法-RA24的主席Adam Varley先生介绍了使用鳞片厚度测量法进行纤维鉴别。国内的科研机构及企业专家代表也纷纷献计献策,并提出了一些山羊绒检测技术研究新进展,如近红外技术、计算机图像技术等。其他新技术的应用在此次会议上也有探讨,如DNA分析技术、蛋白质分析等,但这些技术目前处在研究阶段,在实际应用中还很不成熟,代表们希望今后在新技术上继续研究和深入,以期早日应用到羊绒的检测工作中来。

链接:

举办国际山羊绒检测技术研讨会的起因和四届研讨会的内容 杨桂芬

1999至2000年,中国爆发了第三次羊绒大战,国外客商及客商指定的检测机构(包括香港和进口国家的检测机构)风闻中国羊绒市场的混乱状况,对中国的羊绒及其制品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感。2001年,羊绒大战造成的恶果开始显现,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生产的100%羊绒纤维制品,由这些检测机构给出的检测报告有时测出只有80%多的羊绒含量。同时,企业的进出口公司频繁地收到来自客商关于羊绒含量达不到要求的反馈。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尚且如此,其他出口生产企业情况就更差了。鉴于这种情况,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总裁王林祥提出举办国际山羊绒检测技术研讨会的想法。

2001年(适逢鄂尔多斯羊绒集团20周年大庆之际)召开了第一届山羊绒检测技术研讨会,此次会议参会代表多数是邀请来的客商,也有中外检测机构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论文由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和德国羊毛研究所提出,主题是如何在显微镜下鉴别山羊绒与绵羊毛。通过这一次研讨会,无论是客商还是检测机构对羊绒检测都有了新的认识,上述含量问题得到了缓解。

2003年召开了第二届羊绒检测技术研讨会。主要对中国山羊绒的品质问题、山羊绒及其制品在国内外易产生争议的测试技术及所涉及的相关标准的采用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通过研究,在山羊绒纤维直径的划分和羊绒制品起毛起球检测方法上取得了一定的共识。

2005年召开了第三届羊绒检测技术研讨会,得到了国内外检测机构、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的大力支持,吸引了大批研究人员撰写论文,共收到学术论文23篇,其中国外13篇,国内10篇,内容涉及山羊绒行业从原料到成品各个环节的检测技术,包括一些比较前沿的技术,如山羊绒和羊毛纤维直径外形频谱分析及鳞片间距的确定。用红外光谱与热分析法对山羊绒及其他动物纤维的分析等。使世界各国的羊绒研究人员进一步开阔了眼界。

2008年11月16日召开的第四届羊绒检测技术研讨会,共收到国外论文13篇,国内论文6篇。来自国内外的

专家学者针对继国产土种绵羊细毛后另一类更难分辨的纤维,即山羊绒中掺入牦牛绒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对近年来羊绒业界普遍关注的羊绒品质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对加强国际间合作建立统一的、更加有效的检测标准方面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在绒毛检测技术方面进行了更广泛、更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在进一步提高绒毛检测技术理论水平,逐步建立起大家共同认可的有较强实践指导意义的绒毛检测技术与标准,为推进世界范围内的羊绒产品贸易和羊绒产业的发展方面达成了多方面共识。

快速检测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计量检测 技术监督 商品质量 监督体系 提升水平

计量检测技术监督工作的宗旨在于提高我国全社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整体的国际竞争力,保障我国在加入WTO以后,出口和引入商品的质量和服务符合WTO的竞争规则,建立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质量技术监督体系和服务体系。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的今天,我国必须勇于面对挑战,抓住机遇,在挑战中谋发展。扩大计量工作的涉及面,让计量意识和服务深入百姓心中,让计量服务全社会,这样有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和谐发展,有助于减少社会矛盾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一、质量技术监督工作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是一个系统工作,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概括起来说一共有三点:第一,标准化;第二,计量;第三,质量。这三方面构成了质量监督工作的全部内容,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质量技术监督。所谓监督,是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一定的质量标准,然后通过技术检验和计量手段,对产品质量进行规范和监督。监督从性质上讲是行政工作。监督过程中,应该把重点放在扶优扶强、引导消费和服务企业方面,监督的重点不在于惩罚和督促,而在于引导和规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很多企业由于不适应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规则,为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和盈利,不惜采用劣质材料和产品,以次充好,对这种企业,质量监督部门应该帮助企业适应市场,引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帮助增强市场竞争力,这是监督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目的在于保障质量,技术基础是标准化和计量。

1.计量的研究内容

计量在很久以前已经存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计量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计量水平的高低体现了一个社会的现代化程度,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十分重视计量的作用。我国由于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较短,经济社会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因此,在计量方面也存在一定劣势,但人们已经意识到计量的重要性,计量正在被人们广泛认识利用,计量概念已经深入人心。

计量活动有助于实现单位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判断着交易双方良心的可靠程度。计量单位是重要内容,在计量学中有着重要意义。与测量结果最接近的程度,我们一般称为“量值精确可靠”。

计量的核心是测量不确定度描述。其中,计量活动包括很多内容,主要有对计量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对计量进行管理,对计量进行监督。总体来说,计量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科学计量、法制计量和工业计量等三个方面。

2.计量的标准化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之一就是标准化,标准化是一个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前提和标志。所谓标准化是指,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活动。该活动主要包括制定、、实施标准这一系列过程。我国的标准化与世界标准化相比仍存在巨大差异,这是由我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不健全导致的,在高新技术领域,这一点表现的尤为明显,但是,近年来,由于高新技术领域蕴藏的巨大价值,使得高新技术领域的计量也成为热门焦点,我国也在全面备战高新领域的计量标准,正在启动重大技术标准专项,在高新技术领域等我国相对优势的产业开始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标准。步步高网是学生经济论文快速写作,计算机职称,管理论文范文参考首选网站。

二、计量检测技术的应用

1.计量检测技术是开展企业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基础

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为增强各自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企业提供的产品质量竞争成为焦点,只有以质取胜才能站稳脚跟。因此,质量检测起着把关人和守门人的角色,在产品出库以前,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质量检验的标准与否取决于计量检测技术的高低,没有计量检测技术做支撑,要想得到科学的质量检验结果是不可能的。一个企业对计量检测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并不会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在计量检测技术研发的过程中,相关的配套设施和设备应该跟上步伐,加大对计量检测技术的研发会促使企业管理逐渐步入科学化的正轨,提升市场竞争力,抢占市场份额。

2.计量检测技术是开展企业产品生产经营全过程的重要技术保障

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长久取决于该企业提供的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的评价取决于科学的书籍分析和精确的计量结果,产品生产的每一过程都需要科学的数据做支撑,计量检测活动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技术支撑。在组织和管理的流程中,计量检测技术提供动态的数据信息,如果计量检测技术不精良,则提供的动态数据信息不准确,就不足以判定产品的质量是否达标。

3.计量检测技术是能够为企业的产品生产活动提供有效的法制监督

计量部门是国家的行政职能部门,并且附有监督责任,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是对各企业开展质量监督的主要管理机构。企业要在成产经营活动中积极接受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检查和监督,遵守国家相关的计量法律法规,在企业中建立健全技术标准和计量管理制度。计量检测技术为企业生产各阶段传递反馈各种正确的数据和信息,在企业生产活动中能够为产品生产活动提供有效的法制监督。

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质量保证体系正常运行和提高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相对来说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而容易完成,要保持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行和提高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困难重重,特别是要与传统习惯势力做艰苦的斗争。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和提高使每个检测人员都强化了质量意识,从而自觉地而不是被迫地承担起在质量保证体系运行中的自身职责,不断地挤掉形式主义的水分。在贯穿执行《质量管理手册》时,由于对标准理解有偏差或因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完全贯彻标准要求,因而可能在体系某些环节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形式主义。为此,在保持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的过程中,先每月对质量保证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以后变为三个月和半年检查一次,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改正,使质量保证体系牢牢地扎根于现实的土壤中而不是成为虚假的摆设。所以,我们必须通过不断的改进质量检测方式,创新质量检测方法,改进服务模式,提高质量检测的效果。

计量检测技术在我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质量监督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制定的标准,这是衡量和评判的重要方法,计量检测技术的存在保证了质量技术监督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在质量、标准和计量检测三者中,计量检测技术居于核心地位,只有切实做好计量检测技术的应用和研究工作才能为企业产品与服务质量水平的提升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曹近嵩.浅谈计量检测在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1).

[2]郑晓娜.浅谈计量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4).

[3]魏艳芳.企业计量管理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4(9).

[4]梁志强.如何确保计量检测技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06期.

[5]张春玲.计量检测技术在我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技术监督.2012年24期.

[6]钟少珍.计量检测活动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技术支撑[N].中国计量报.2010年.

快速检测技术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现状,原子荧光,免疫分析

前言

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从而引起了人民对食品安全的极大关注。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新的食品安全法,但是就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来看,人民对新的食品安全的认知还是远远不够的,如消费者对食品营养卫生知识的贫乏,生产者为追求利益,不惜违反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够和分析检测技术的水平低等导致了一些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1、食品安全的概论

1.1食品安全的认知

国际食品卫生法典委员会(CAC)对食品安全的定义是:消费者在摄入食品时,食品中不含有害物质,不存在引起急性中毒、不良反应或潜在疾病的危险性。在我国,食品安全一般理解为食品(食物)的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和消费等活动中符合强制性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后代的隐患。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人体必需的营养要求,具有相应的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

2、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2.1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形成的原因

人们对食品营养卫生知识不够重视,我国人民日常的饮食安排,存在着一些缺陷。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滥用食品添加剂、化学成分,使用劣质原料。这些并不是因为科技落后,而是因为部分生产者素质较低,卫生意识淡薄,经不住利益的诱惑,在生产食品的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生产规章制度来执行等,都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和中毒事件的发生。

3、食品分析检测技术

3.1微波消解(辅助萃取)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怎样准确测定食品样品中的微量或痕量元素呢?关键是样品的前处理,因样品的前处理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微波消解法,它结合了高温消解和微波快速加热两面性能。此方法具有加热速度快且均匀,无滞后效应,消解时间短只需几分钟至几十分钟,溶剂用量少且没有蒸发损失,一般只需5-10ml,避免有害气体排放,样品采用密闭消解有效地减少了易挥发元素的损失等优点。

3.2食品分析中常用的检测技术

3.2.1近红外光谱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近红外光是指介于可见光和中红外光之间的电磁波,波长范围是700-2500nm,一般有机物在该区的近红外光谱吸收主要是含氢基团(OH,CH,NH,SH,PH)等的倍频和合频吸收[7]。近红外光谱常用的测量技术有透射法、漫反射法和反射透射法,近红外光线可以穿透许多透明材料,因此,无需打开玻璃瓶盖,可以直接对玻璃瓶内的物品进行测量,极适合于生产过程和恶劣环境下的样品分析等等。

3.2.2生物酶法和免疫分析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生物酶不仅在食品发酵工业中应用广泛,而且还在食品检测技术中有着一定的作用。如在国际果汁市场中,苹果汁是仅次于橙汁的第二大果汁产品,苹果汁中添加苹果酸是比较常见的掺假象。免疫分析主要是利用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及半抗原发生自发的、高选择性的特异性结合这一性质,通过将特定抗体(或抗原)作为选择性试剂来对相应待测抗原(或抗体)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

4、结论

就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来看,食品安全存在着如下问题:消费者对食品营养卫生知识的认识不够;生产者对《中华人民共和食品安全法》不够重视;监管体系的不完善;检测技术水平落后等。

基于这个问题监管部门采用一些新的检测技术是必要的,如近红外光谱、原子荧光、免疫分析技术等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新的检测技术缩短了分析时间、提高了分析的灵敏度、实现了在线分析、定性和定量分析、多种组分同时进行分析等优点。

参考文献:

[1]高阳,杨薇,王佳江等.我国食品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中国食物与营养,2009(1):15-16

[2]陈亚成,赵德明.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其监控体系的建立.《现代农业科技》,2009(9):281-283

[3]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9(11):14-16

[4]蔡支农,郑丰杰.浅析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其对策,科技创业月刊,2006(9):88-89

[5]郑丰杰.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其对策.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l2),26(6):73-75

[6]蒋士强,陈万金.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与分析测试技术.现代科学仪器,2003(1):4-7

[7]王多加,周向阳,金同铭等.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在农业和食品分析上的应用.光谱学与光谱分析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2004(4),24(4):447-450

[8]王海水,汪冬梅,席时权.近红外光谱在品质分析和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02(9),8(3):136-138

[9]高荣强,范世福.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分析仪器,2002(3):9-12

快速检测技术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路面;病害;检测

中图分类号:U4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路面缺陷检测和预测在道路质量控制体系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它不仅能有效探测路面可能发生的各种病害,也可以对路面结构各层在使用过程中的结构性能变化做出分析和预测。近年来,传统检测技术已经逐渐被新型检测技术取代。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在不断开发新型、实用的路面检测技术。国外在路面检测技术方面的研究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并且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在近些年里有所突破。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通过设备和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在路面检测领域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弯沉检测技术

路面弯沉是表征路面结构整体强度的重要指标。最初是通过贝克曼梁利用杠杆原理进行人工测试,测量结果为单点静态回弹弯沉,这种方法技术简便、易于普及,但是检测精度受人为和环境因素影响大、工做效率低。其后又相继开发生产出自动弯沉仪、稳态动力弯沉仪等。但因其具有动力荷载较小,不能完全反映实际行车情况的缺点,后又被落锤式弯沉仪(FWD)所取代。目前FWD被世界各国广泛用于动态弯沉检测和结构性能评价。

FWD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计算机控制下把一定质量的重锤由液压传动装置提升至一定高度,然后释放,使其自由下落,落在一刚性圆盘上(荷载盘),对路面产生一个脉冲荷载,其作用时间和振幅值非常接近于运动着的汽车轮载,在该荷载作用下,路面产生变形,形成弯沉盆。弯沉盆各处的变形或者最大位移值,由分布在弯沉盆不同位置上的数个位移传感器测定。荷载的大小通过改变落锤重量,其提升高度可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调整,并通过刚性圆盘作用到路面上,路面的变形由5~9个位移传感器测出。基于弯沉盆数据反演路面结构层模量是FWD应用的关键技术。

路面结构缺陷及隐患检测技术

传统的混凝土缺陷无损检测技术主要是超声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兴的无损检测技术如红外法、雷达法、冲击回波法、声发射法等也相继应用于混凝土缺陷的无损检测。因各种检测方法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存在差异,目前国内外在路面结构检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测技术为探地雷达检测技术和冲击回波检测技术。

探地雷达检测技术

雷达波属于电磁波的一种,其主要原理是雷达波在混凝土中传播时,其传播速度与介质的介电常数相关,当遇到混凝土界面、内部缺陷、钢筋等介电常数变化较大的目标时发生反射、散射等,通过反射信号的波形、传播时间等参数判断混凝土内部状况。

对于非磁性介质,电磁波的反射特性仅与介质的介电常数有关。探地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过程中,遇到该反射界面就会产生反射波,从而探地雷达根据不同的反射波的振幅、相位及频率特征进行对比,确定路面的结构层厚度及路基病害。

冲击回波检测技术

冲击回波法的原理是由弹性冲击产生的瞬时应力波理论。由钢球短促敲击混凝土表面,产生低频应力波(70kHz以下),该应力波进入混凝土结构内部并在缺陷或其它界面处发生反射。由反射波引起的结构表面位移被传感器记录下来,产生电压―时间信号,即波形。该信号描述了由结构内部应力波的多次反射引起的瞬时振动。在这些振动中占主导地位的频率同来自结构内部不同深度反射上来的应力波有关。由于缺陷的存在,波的传播方式以及在实心结构中发生的发射均被改变。这些变化在冲击回波测试中的波形及频谱上均有反映。冲击回波技术在路面检测中主要用于路面厚度、裂缝等的检测分析。

路面应力应变检测技术

路面在使用过程中要不断经受荷载、温度等的影响,在结构内部产生应力,这些因素均能引起路面结构内部的损伤,从而影响到路面的整体使用性能。常见的主要有电阻式和振弦式等几种,但是这些传统的传感器技术由于受到工作原理和材料性质所限,多为点传感,采集的数据量有限,难以满足目前土木工的监测要求,而传感器材耐久性差,不便于更换缺陷,更影响到了检测结果和技术的推广。

光纤传感器由于光纤良好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杰出的传导、传感性能,使其在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可广泛用于路面结构热应变和温度检测、结构内部应力应变检测、裂缝检测和结构整体性估计等几方面。光纤传感器具有连续监控、传输容量大、耐久性好、抗干扰能力强、轻细柔韧和测量精度高等优点,使其表现出卓越的工作性能以及良好的发展前景。

路面破损状况检测技术

路面破损检测自动化技术一直是路面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目前以基于摄影/摄像和模式识别技术的图像检测方法应用最为广泛。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开发了“路面图像识别系统”CiAS (Cracking Image Analysis System)。CiAS系统能够对路面破损(裂缝、坑槽等)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确定裂缝位置,计算裂缝长度和宽度,并按照我国现行规范的分类标准进行自动归类,数据处理结果还可直接发送给路面管理系统(CPMS)。现有的路面破损自动检测系统均需采用现场检测、离线分离的工作方式,因具有图象识别功能、识别精度较低、数据处理工作极大等缺点,一定程度上限制其进一步广泛应用。

病害的产生极大地降低了路面的使用性能,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路面结构实行安全检测显得异常重要。目前越来越多的现代化高新技术融入到检测技术中,使得路面结构检测技术正向快速、准确、便捷等方向发展。掌握适合我国高等级公路病害的合理检测技术和手段,对路面早期病害的成因准确地进行分析和处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 强.潘玉利.路面快速检测技术与设备研究进展及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5(9).

[2]易文成.徐继欣.落锤式弯沉仪工作原理及检测应用[J].公路交通技术,2006(1).

[3]郭璐璐.光纤传感器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综述[J].施工技术,2006(2).

[4]余正武.高速公路路基路面病害检测技术的合理选择[J].公路,2007(5).

[5]陈露一,廖卫东,占宝剑.公路路面结构检测技术研究现状[J].国外建材科技,2007(2).

快速检测技术论文范文第9篇

马弋,1977年12月生于浙江省金华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硕士。现任职于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检所,湖北省卫生检验专业委员会秘书。研究方向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及微生物学检验。曾在SCI及国内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1本,参与起草国家食品安全标准3个,获湖北省及武汉市科技成果奖各1次。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出现给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不断带来风险和精神恐慌,食品安全现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200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了各级检测机构在食品安全事件处理中的重要职责,这就要求相关人员不仅必须具食品安全保障的基本能力,还应具应对各类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检验能力,为食品安全预警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与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相比,一些更加快速,准确的新方法正在逐步普及。特别是一些生化和分子生物学仪器的使用,既节省了人力成本和时间,也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为了进一步的了解食源性致病菌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实验室检测,我们邀请到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马弋老师,请他与大家共同分享解决食源性致病菌检测问题的成功经验。

记者: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项目有哪些?请举例说明一些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特点及其致病机理?

马弋: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项目主要分为定量检测和定性检测,定量检测主要是针对一些卫生指标菌,它能反映出食品受到污染的程度,例如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检测;而定性检测的致病菌一般都是在某一类食品中不得检出的,不同的食品容易受到污染的致病菌也有所不同,比如说禽类食品容易受到沙门氏菌的污染,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病原菌,全世界已发现的血清型有2500多种,不产生外毒素,有较强的内毒素,并有一定的侵袭力,个别菌还能产生肠毒素,其中伤寒沙门氏菌能够引起肠热症为主的伤寒,副伤寒,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之一,而非伤寒沙门氏菌则会引起胃肠炎和败血症。与此同时,婴幼儿奶粉及米粉中的阪崎肠杆菌的安全性问题,近年来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2008版的国家标准GB/T4789《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就把它作为新增菌纳入进去,它主要引起婴儿患上脑膜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菌血症和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此外,海产品中以副溶血性弧菌最为常见,该菌进入人体后会在消化道内迅速繁殖生长,产生大量的肠毒素。患者会出现剧烈腹痛、腹泻,呕吐和发热,大多数患者会中度脱水,如果抢救不及时,患者会因为严重脱水而有生命危险。

记者:结合您多年来微生物检验经验您觉得微生物检验的难点及核心要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马弋:我个人觉得最大的难点及核心是对致病菌的定量检测,因为致病菌长期与人类共存,大部分致病菌都是我们肠道内常见的菌群,大多都是条件致病菌,只有达到一定的量,超过了一定的发病阈值才引起发病,所以食物中检出阳性致病菌并不一定发病,而且食物的一些加工过程也可以杀灭致病菌,所以定量的概念很重要。由于细菌的生长和环境密切相关,数量是不断在发生变化的,所以最难的还是定量。再一个就是细菌的耐药性,现在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临床医生很难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对病人进行救治,所以在监测致病菌的同时最好能对其耐药谱进行一个检测。如果只做定性检测,难点在于检测方法的灵敏度,这跟检验人员的经验,培养基的质量,仪器设的使用等因素相关。

记者:鉴于食源性致病菌的上述特性,其检测技术也需要不断更新以满足检测高要求,那么未来一段时间内,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马弋: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较,新型的微生物检测技术正向快速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学技术,代谢技术、基因指纹图谱技术,自动化仪器、生物传感器等方向发展。

记者:在此您能否介绍几种新的检测方法?

马弋:新型快速检测技术:

1、API手工生化鉴定系统:最常见的有用于革兰氏阴性杆菌鉴定的API20E。

2、以免疫学方法建立的快速检测技术:免疫测定法的代表技术是ELISA技术,是抗原或抗体吸附到固相载体上作为一种试剂,来检测标本中有无相应的抗体或抗原的一种方法。ELISA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几乎所有可溶性的抗原抗体反应系统均可检测。与免疫荧光技术相比,ELISA敏感性高,不需特殊设,结果观察简便。

3、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系统:是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研究生物大分子特别是核酸结构及其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众多检测技术中,核酸探针和聚合酶链反应,以其敏感,特异,简便、快速的特点成为世人瞩目的生物技术革命的新产物,除了可用于初筛检测,由于其具有高特异性和敏感性,也可直接用于微生物的鉴定。

4、自动化仪器。

半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是由微量生化检测系统发展而来。其原理是将各种不同的生化反应组成专一鉴定试剂条(或板)。经培养后用光电读数器自动读数,将数据自动传送到计算机,由计算机分析处理,并打印结果分析报告。这一类的鉴定系统主要有:ATB(法国梅里埃公司),BIOLOG(美国BIOLOG)等,半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除了鉴定微生物外,也可进行药敏试验。

Vitek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采用光电技术,电脑技术和细菌八进位制数码鉴定相结合。对各反应孔底物进行光扫描,动态观察反应变化,一旦试卡内终点指示孔到达临界值,指示反应完成,系统将最后一次判读的结果所得生物数码与菌种库标准菌生物模型相比较,经矩阵分析得出鉴定值和鉴定结果,并自动打印报告。

记者: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如何?

快速检测技术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酶法快速检测技术;蔬菜;农药残留;原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TS207.7;TS207.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274-01

蔬菜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农产品之一,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一直高度重视蔬菜安全问题。同时,农药在蔬菜、水果中的残留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据初步统计,全国每年发生农药中毒事件逾10万例,死亡3 200人。因此,为了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蔬菜食用安全,采取有效的手段对蔬菜质量安全进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大致q可分为三大类:第1类是生物测定法(bioassay),第2类是化学分析法(chemical analysis),第3类是兼生物及化学的免疫分析法和生化检测法。由于蔬菜、水果类鲜食农产品保存时间相对较短的特点,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生化检测法中的快速检测技术——酶法。

1 酶法快速检测技术的作用原理以及优缺点

1.1 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农药的作用机理

昆虫神经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中乙酰胆碱酶的活性被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抑制,使乙酰胆碱积累,影响正常传导,导致昆虫中毒而死。它能与昆虫或人体中的酶(酯酶、胆碱脂酶)分子中的丝氨酸上的羟基牢固地结合,从而强烈地抑制酯酶和胆碱脂酶的活性。以有机磷农药为例,有机磷农药与胆碱酯酶结合,阻碍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导致神经肌接头和体内其他部位乙酰胆碱的过量积聚,神经中毒症状继而发生。

1.2 酶法快速检测农药残留的作用原理与具体应用

从生物化学的角度看,一方面,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农药与乙酰胆碱是竞争性作用于胆碱酯酶,即胆碱酯酶可以与乙酰胆碱结合,催化乙酰胆碱生成乙酰和胆碱;另一方面,若胆碱酯酶与有机磷农药结合,会阻断反应[1-4]。因此,利用胆碱酯酶的催化反应的抑制法,设计一种检测方法,即通过颜色的变化快速检测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农药的残留[1,5]。因此,酶法是利用某种酶受影响的程度反映农产品中农药的残留量。如将乙酰胆碱脂酶(AchE)置于薄层色谱板、纸片或者,当乙酰胆碱脂酶(AchE)与样品混合并提供合适条件时,酶促使底物进行反应,产物本身具有颜色或通过显色剂显色;而若样品中有农药残留时,可抑制酶活性,导致底物不反应而无产物,故不显色。目前利用此原理已开发出相应的各种速测卡和速测仪,如速测仪法(酶抑制分光光度法)、农药速测卡法(酶抑制显色纸片法)[4,6]。

1.3 酶法快速检测技术的优缺点

1.3.1 优点。整个检测过程最多需20 min,简单方便,快捷。

1.3.2 缺点。酶试剂易失活,导致反应不稳定,重复性不好,检测结果误差较大,实际应用中的确认率为60%~70%[1,7-10]。需要对检测人员进行专门培训。

2 使用酶法快速检测技术的常见问题

2.1 空白值偏小

比色时记载的空白3 min前后吸光值差值在0.3~0.8为好,如果空白吸光值低于0.3,主要有2个原因:一是酶活性不够;二是温度太低。

2.2 检测结果中抑制率为负值

酶分解底物,分解物与显色剂结合的过程很快,检测员稍有耽搁或技术不熟练都会产生人为误差,导致抑制率为负值。究其原因主要如下:一是操作人员操作不熟练造成的系统误差;二是检查酶失去活性;三是样品无农药检出。

2.3 假阴性与假阳性

假阳性、假阴性可能会由于反应过程中化学、物理干扰而发生[5-8]。假阴性即表现出无农药残留的假象,而这种假象是由于某些农药对酶抑制作用很小或无作用而导致的。因为酶活性降低或失活,底物不与之反应,从而不能被水解,无法与显色剂结合显色,即为假阳性[1-7]。

2.4 样品吸光值偏高

主要是由于反应中化学、物理的干扰以及样品颜色深,使透过光被额外的吸收或被散色,透光率变小,吸光度表现为数值增大[5]。

3 对策

3.1 定期维护、校准仪器,加强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

每年或仪器维修后应进行计量校准,确保仪器稳定性;加强对检测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检测技能培训,规范试验操作,如:提取液的量取、试剂的添加要准确,比色前后3 min的时间要卡准,以确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11]。

3.2 规范操作,科学使用、保存酶

该方法检测过程中,所用水建议使用蒸馏水。电子天平在使用前应注意检查水平仪中的水泡是否置于正中,所要称量的物品必须放在称量容器中或称量纸上,千万不能直接把物品放在称量盘上。不能用水冲洗所需检测的蔬菜样品的可食部分,若其沾有泥土或水时,可用干净毛巾擦,再切碎,用四分法称量。样品加入底物后应立即上仪器检测,尽量缩短操作时间,否则空白值变小。严格控制检测环境温、湿度,尤其是温度应控制在20~25 ℃,确保酶的活性。酶的种类、活性、纯度、贮存以及酶的浓度都会对测试结果造

(下转第276页)

(上接第274页)

成很大影响[4-5],应严格控制试剂保存条件。夏季,酶、底物、显色剂易变质失效,应对配制过的溶液分装,即取即用[1,10]。需在0~5 ℃下保存显色剂、底物、解冻后的酶。酶粉必须在冰箱的冷冻层保存,使用时再溶解。解冻后的酶最好在1周内用完,如果当时用不完还需重新冷冻,反复解冻不能超过2次[11-13]。

4 参考文献

[1] 邢建民,乔传令.农药残留污染的生物整治[C]//第二届全国植物农药会议论文集.2001:44.

[2] 钱允辉,陆自强.农药残留速测技术方法与进展[J].中国测试技术,2008,34(5):85-88.

[3] 赵丽丽,陈宁,张克旭.果菜中常用有机磷农药快速测方法的研究[J].食用科学,2001,22(6):54-57.

[4] 普春,欧阳继敏. 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介绍及注意事项[J].云南农业科技,2009(S2):97-98.

[5] 蒙迪冰. 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常用技术比较[J]. 北京农业,2011(9):69-70.

[6] 曾艳红,辛焕发.常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及注意事项[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9(12):31-32.

[7] 郝峻纬.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酶抑制法检测常见问题[J].新疆农业科技,2012(5):44.

[8] 赵亚玲.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329.

[9] 李 凌.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比较[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41-43.

[10] 刘永杰,张金振,曹明章,等. 酶抑制法快速检测农产品农药残留的研究与应用[J].现代农药,2004(2):25-27,42.

[11] 俞晓.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常见问题及对策[J].农村科技,2010(11):33.

[12] 梁晓文,丁运华,陈敏,等.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4):125-129.

上一篇:超声检测技术论文范文 下一篇:概率统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