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分析技术范文

时间:2023-10-13 16:53:55

计算机分析技术

计算机分析技术范文第1篇

1.1云计算的产生背景和定义

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智能化控制终端以及网络联网功能的实现,移动设备与互联网相结合,这意味着云计算中形成巨大的资源池,可以有效完成对信息功能和信息储存空间的扩展,云计算它是基于计算机互联网的新型产业之上的,通过完成商户及相关用户的讯息所求,存储技术不断提升,服务器功能上要逐步增强,信息资源整合利用,进行新的互联网渠道的拓展与传输运行工作。是有效将互联网的资源共享性和虚拟化进行系统分布与部署,实现终端连接数据库及相关数据存储的远程操控功能。

1.2云计算的特点

云计算是不同于传统单机的联网计算的模块功能,其具有鲜明的特点:

(1)虚拟化技术,作为云计算应用与部署的虚拟化关键性资源,结合部署情况与完成管理应用的虚拟化操作过程。

(2)动态扩展。随着服务器完成拓展虚拟服务的相关层次与增强处理功能。

(3)灵活配置,实现计算机信息资源对不同客户需求的有效结合与配备,完成的虚拟化在客户端的有效运用。

(4)需求部署,按照不同客户及商家的运用管理模式,对先关的数据资源的整合与用户分析管理,实现合理资源的部署与计算功能。

(5)可靠性能强。对通过物理服务器对虚拟化的动态拓展,信息资源与技术的有效结合,完成云计算的正常进行。

2云计算实现形式

2.1SaaS(软件即服务)

通过简化服务器及相关软件,来节约开支,仅依靠一个单一程序即可的实现浏览全部功能及用户分享传达工作。

2.2实用计算(UtilityComputing)

将存储功能与服务器的虚拟结合,实现数据创造与数据储备的集约性能,完成虚拟内容联网服务。

2.3网络服务

基于互联网使用情况,提供API相关服务,实现联网功能。

2.4平台即服务

开发环境使用程序上,以用户为主导,进行互联网与浏览器的有效传输过程

2.5MSP(管理服务提供商)

在IT行业中出现的病毒与程序监控功能。

2.6商业服务平台

实现用户与商家的的制定与完成支付功能,协调互动创建平台。2.7互联网整合通过资源整合,完成服务商家建立分享自身服务的良好的沟通平台。

3云计算关键技术

云计算的部署工作,是虚拟技术的核心。通过的动态组合、自动化分布等虚拟服务系统技术,来完成储存联网功能。把系统自治与敏捷框架相结合,即通过智能与自动化实现部署技术管理,将需求信号与速度集中继续,对计算平台互联网络进行快速整合。云计算平台体系结构中,要将用户互动交流界面设定上,完成相关服务功能,进行数据资源的统一管理及相关部署,并对系统情况进行虚拟化监督,建立系统管理的服务器集约群。

3.1自动化部署

虚拟资源池对相关服务进行有效可进行服务的状态区分,自动配置,实现网络储存于更多的服务操作功能。然而,系统资源的部署工作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对其不同的商家装备及服务内容配置工作,进行有效的调用实现部署,避免人机操作繁杂步骤,的实现资源池与文件库的快速运作。对工作流引擎和数据模型,进行合理调配及自动部署,进行的相关的流程资源的合并,对工作流数据库的操作,实现联网与配置工作。将相关的服务器以及应用工作,适时进行资源部署,确保高效安全服务。

3.2资源监控

在资源监控过程中,云计算是将服务器的管理功能与相关的有效数据结合,并将动态化的数据信息合理进行整合,形成更为快速的数据服务依据,将更多的动态资源合理转化,进行资源监控管理,实现数据有效分析,完成对云资源情况的有效分配,对于动态资源的部署工作,也是系统的适时跟进的关键部分。所以,在计算资源池的系统信息,信息数据传送至数据仓库,监视服务器数据仓库中的各环节的服务器上的程序,进行精准性、系统性的资源数据的分析,调用,通过云计算来完成信息监督与配置服务器的数据整合传达,对其故障问题及时给予检测与排除工作。

3.3自动化部署

自动化部署中要进行相关自动化功能,建立的工作流引擎和数据模型,实现自动部署,在脚本的功能实现,有利于对工作流的触发数据,形成合理的分类调度,在软件与硬件功能等模块,实现资源库与文件库的核心地位,进行服务器存储准备,系统引导准备及OS安装系统管理工具,实现网路部署及软件安装的整个过程,就是快速部署工作流以及工作流引擎的过程,将快速加建立数据模型,最终实现自动化部署与管理。其管理工具是标识相关资源及分类的重要形式,对自动脚本流程及数据建立,服务器及系统等储备数据资源整合与配置任务。

4结束语

目前,伴随着计算云新型技术的产生与发展进步,对信息时代的影响力较高,通过改变用户的核心地位,对于云计算的相关的发展介绍,及推动力影响做出合理探究,实现科技创新,更将云计算与计算机网络等相关技术,将虚拟的网络平台应用到实际的发展过程之中,实现智能化科技信息的高效运转。

计算机分析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1-0000-02

1 前言

计算机病毒刚开始出现时不叫病毒也不属于有害物质,只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各种问题趋于利益化,使有些人通过制造计算机病毒侵入到他人的计算机中进行窃取资料或摧毁计算机程序,使他们计算机私密资料被窃取,严重威胁人们的信誉和财产安全。中国计算机使用安全准则对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为:“病毒制造者通过编制一些能够传播和自动复制的程度侵入到他人的电脑中,对他们计算机进行破坏的一种程序代码[1]。”目前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类型多样,如邮件传播、图片传播、文件传播以及比较隐性的下载视频资料等附在其中传播,是一种比较可怕的、危害性极大、且传播速度极快的代码。为了在病毒没有被激活损坏计算机之前需要通过病毒检测工具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并杀毒,保护计算机安全。

2 常见计算机病毒类型

计算机病毒多种多样,除了国家计算机保护法定义的病毒类型外,在计算机具体使用中能够危害到计算机程序的编码均认为是病毒。现在比较常见和出名的计算机病毒类型有:(1)木马病毒。木马病毒是当前最主要的一种病毒,计算机病毒软件在检测时主要为检测木马病毒的存在,由于其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安装某些程序附带进来影响计算机运行的,且无意中激活之后将无法停止,一直在损坏计算机的程序,使计算机某些功能无法正常运行或者运行速度很慢。(2)蠕虫病毒。蠕虫病毒主要通过邮件和网络的复制进行传播,在被激活之后会吃掉屏幕上的所有字母,其路径和形态像虫子,也是目前很常见的一种计算机病毒。(3)脚本病毒。通过破坏程序的脚本达到破坏计算机使用功能目的,常见HTML脚本。(4)黑客程序。黑客也是一种计算机病毒,其主要目的就是对他人的计算机进行恶意攻击,使对方计算机正常使用。如日本在处理问题时,其官方网站就出现无法运行且其中有“是中国”的字样,还有中国国旗插在其中,使其网站直接瘫痪,这种病毒需要较好的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病毒除了以上几种还有很多,如传统病毒、宏病毒等等,总之目前要保护好计算机的安全就需要依靠病毒检测技术。

3 常见的计算机病毒的检测技术类型

3.1 自动防御检测技术

这种检测技术首先在电脑中设置常规软件的一个行为规范,然后进行防御开启,当发现某些程序的运行行为同规范要求有出入,则弹出提示框,提示用户停止运行或主动进行终止。其主要原理就是分析运行程序的一些行为是否有一些类似犯罪病人犯罪时出现的一些比较不符合常规的动作,如病毒程度在运行时轨迹比较可疑且总是有破坏的倾向或者行为,则自动防御检测技术则对这些程序进行分析警告甚至是终止。但是这种技术由于是分析程序行为的正常与否来断定防御病毒,因此当由于计算机其他程序混乱或者网络技术问题甚至是人为的一些操作等,这种技术即会主动出现造成误杀,而对于行为比较正常的较高技术的病毒则无法检测出来。

这个检测技术的基本运行步骤为:在电脑中安装并建立好应用程序的调用接口(API),通过杀毒工具对所有运行中的程序进行扫描检测,当出现可疑的程序脚本则发出警告提示用户,当用户允许这一进程继续进行则放行。之后进行继续监视,当发现用户打开的某一文件中具有PE格式,则需要注意,分析是否中了PE文件病毒,并及时弹出警告窗提示用户[2]。同样在发现其他类型的可疑性文件时均要弹出警告窗,提示用户。Exe为扩展名的文件由于在计算机运行中比较重要,因此在杀毒软件设定病毒中这一扩展名文件是通行的,因此病毒就喜欢附在这些文件传播到电脑中进行破坏,如Global.exe病毒、comine.exe病毒、ntsd.exe病毒yeyinhi.exe与rujrmue.exe病毒等。

3.2 启发式病毒扫描检测技术

启发就是开导点明,启发式技术也就是指通过在杀毒软件内部设置一个记忆功能,存入已确定的病毒类型,在计算机出现该种病毒或者类似这种病毒时能够及时认出并进行处理,或者通过警告用户终止。这种技术能够在电脑仍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检测并查杀出电脑未知的病毒。同自动防御检测技术的工作流程相同。均是扫描所有程序,对潜在的病毒进行分析和查处,提示用户进行处理。但是由于这种启发式扫描技术不能够对一些比较模棱两可的病毒进行准确的分析,因此也常出现误报或虚报情况。如编辑杀毒软件者将熊猫烧香病毒的主要形式和病毒传播方式以及显示方式等存入病毒软件中,将软件安在电脑中,开启运行,当电脑出现类型熊抱烧香病毒的程序时立即关注并分析记忆,同时马上提出警告,提示用户是否停止运行程序[3]。

3.3 智能型广谱式的病毒检测技术

通过对非连续性和转变性极大的病毒的所有字节进行分析整合后确认高变种的病毒的一种技术,则称之为智能广谱计算机病毒扫描技术。这种技术是根据当前病毒类型和形式越来越多样以及转变形式千变万化情况下研发出来的。由于传统的病毒形式在目前的很多杀毒软件中都有资料,因此检测比较简单,为了使杀毒软件无法快速找出病毒,病毒程序的编程者将病毒的形式不断的转变,且从不相同,当出现一次之后下次再出现则为其他形式,传统的病毒检测技术对这种比较新型病毒检测效果比较差。智能型广谱式能够对病毒的每一个字节进行分析,不同段的分析,不受整体形式的影响,当发现程序代码的字节中出现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病毒编码则确定为病毒,在同一个堆栈中找到组成病毒的小字节代码,则能够快速找出病毒,这种方式准确性比较高,且对严重隐蔽形的病毒能够及时找出来并移除。

3.4 特征码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

这种病毒检测技术同启发式和自动防御式有一些相同点,均是通过已知的病毒进行分析和记忆贮存使杀毒软件有记忆功能,能够快速发现病毒的存在。因此这种技术只能进行有特征码的病毒的检测,对其他如能够任意变形的新型病毒则无从查起。这种技术的流程为:专业技术人员对已知病毒内部的特征码进行提取,一般为十六进制的字串,再进行如启发式技术一样根据原有病毒形式扫描病毒,从而找出具有相同特征码的病毒,并进行杀毒,保障计算机安全[4]。

4 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有效性

通过在计算机中安装病毒检测技术,对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安全均有比较显著的作用,如严防病毒传播接口,防止病毒入侵并蔓延;对计算机的机密文件和私密资料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对一些出现过的病毒能够起到免疫作用,避免再受毒害;对疯狂蔓延型的病毒尽快防御和制止;能够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提供良好的程序运行环境;同时提高人们财产安全。

总之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计算机的安全,将病毒的威胁降到最低,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和提高人们使用计算机的信心。

参考文献:

[1]胡慧雅.计算机病毒的技术预防措施[J].科技经济市场,2008,6(03):56-58.

[2]余斌,刘宏培.浅析计算机病毒检测方法[J].福建电脑,2009,10(08):98-99.

[3]王永达.浅谈计算机病毒及其检测与预防[J].今日科苑,2010,23(02):106-107.

计算机分析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煤矿;生产效率;

0、前言

煤矿生产是国家能源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煤矿生产效率直接关系到煤矿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社会竞争力。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应用先进的科学成果能够明显促进煤矿生产的效率。其中,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在煤矿生产领域已经大放异彩,本研究就针对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对煤矿生产效率的影响进行探讨。

1、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原理分析

随着市场对计算机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新型的计算机技术不断出现,其类型大致可以分为软件技术、硬件技术和软硬件结合的技术,三者的应用范围各有不同。对于计算机仿真技术来说,它是属于软件和硬件结合的技术,在日常的生产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起着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约生产成本的作用。

1.1计算机仿真技术的技术要求

作为一个软硬件结合的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需要在软件上进行数据处理和图像仿真,在硬件上主要是使用影像拍摄设备,通过影像采集和数据处理,并实现对事物的还原处理。在计算机仿真技术中,需要外部数据采集设备进行信息输入,内部的仿真软件进行数据转换和识别。在实践应用过程中需要从三方面保证计算机仿真技术保证生产要求。外接设备,主要起到数据采集作用的设备,在进行数据采集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数据的准备性;仿真软件,在采集到的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图像处理和数据定位,这些数据的处理为仿真技术的实现打下基础;模拟技术,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图像化和定位化,通过一定的计算机处理和数学模型分析,实现对外部事物的仿真模拟。

1.2计算机仿真技术的技术原理

计算机仿真软件的开发是实现仿真技术的最后一步,也是直接影响仿真效果的主要因素,要实现良好的计算机仿真效果就需要通过数学建模,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实现不同的模型架构,从而实现仿真效果。计算机仿真软件一般是在装有Linux的操作系统中进行开发,以此尽可能保证数据的稳定和软件调试工作的便利,在编程语言的选择上一般使用Java语言,因为后期仿真软件开发完成应用时常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运行,采用Java是为了方便进行跨平台操作。在仿真软件的开发过程中,需要进行实际的生产需求考察,了解生产实践过程需要什么样的仿真软件,对仿真软件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的要求等,之后在进行软件的针对性开发。在软件的开发和调试过程中可使用数学模型作为处理的样本进行测试。对于不同环境下的生产操作需要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以尽可能适应多种复杂应用条件下的仿真模拟要求。对于外界设备的影像数据采集除了需要保证影像的清晰度,还需要做好外界设备和计算机接口的技术对接,开发能够稳定运行的软件,保证接口能够满足日常高流量的数据传输问题,避免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数据丢失和失真现象,影响最终呈现的计算机仿真效果。在仿真模拟技术的实现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仿真,另一部分是模拟。仿真过程需要对经过处理的数据进行建模,实现基本的逻辑架构。而模拟技术不同于对现实事物的处理,需要利用三维立体数据处理和图像图形技术对原有的事物进行再现。在计算机模拟技术中,需要的技术指标更加严格,而且适合在包括房地产开发和空间设计等领域应用。因此,可以说模拟技术是仿真技术的升级版,模拟技术是对仿真技术的升华。

2、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对煤矿生产效率的影响

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应用在煤矿生产中必然会对生产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具体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高了煤矿的生产效率。应用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首先需要对煤矿矿井生产作业的环境进行分析,通过对矿井生产作业面的影像采集,经过计算机传输并通过仿真模拟软件的处理之后产生较明确的仿真模拟图像,能够对井下环境做出细致准确的分析,了解井下的地质条件,从而制定正确的煤矿开采方案,提高煤矿开采的科学性和效率。在传统的井下煤矿开采过程中只能通过技术人员下矿井进行实地的技术勘察,往往受制于井下环境和人员经验的限制,无法准确而全面的对井下环境进行地质勘察,不能真正发挥出指导矿井下生产作业的作用,煤矿生产过程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运用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后能够将影像资料真实仿真模拟呈现到地面专家团队的屏幕中,集中众人的智慧分析出井下可能存在的地质问题和作业环境问题,从而提出正确的生产设备摆放和生产设备作业强度的要求,在保证井下生产安全的情况下,科学生产保证持续高水平的生产效率,避免因对井下情况不清楚造成的生产进步迟滞的情况。例如在井下通风系统中采用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通过对网络图进行绘制,首先收集巷道和通风的原始数据,了解巷道的各项基础数据,并据此绘制出通风系统图样,将各个监测点进行编号标注。之后利用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进行仿真模拟,参数输入完成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参数修正和模型完善。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在煤矿生产中应用进一步推动了矿井的机械化生产水平,通过计算机仿真计算对井下情况的实时传输和仿真模拟,随时随地了解井下的操作情况并指导井下自动化生产机械进行生产调整,原本很多需要人工下井操作的项目通过影像的仿真模拟,用机械代替人工操作,提高了井下作业的效率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煤矿生产的效率。

3、结语

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直接应用于煤矿生产的关键过程中,外接设备、仿真软件、模拟技术三个部分共同完成了全部的计算机仿真模拟过程,通过对井下地质条件的全面细致勘察指导井下进行科学生产,减少了需要人工下井进行操作的项目,推动了煤矿生产工作的机械化程度,提高煤矿生产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苑颖.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对煤矿生产效率的影响分析[J].电子制作,2014,20:197-198.

[2]王宝英,彭克发.基于计算机仿真的煤炭矿区节能减排动力学研究[J].煤炭技术,2013,11:13-14.

[3]周耀东,赵怡晴,李仲学,曹志国.基于仿真的矿山生产计划优化研究与工程应用[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1,06:79-82.

计算机分析技术范文第4篇

1计算机技术针对测井技术应用概述

就目前来说,计算机技术在测井的应用中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计算机处理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其中,计算机处理系统指的是勘测技术和解释方法,优于传统技术的地方在于,可以通过一次性检测获得全部需求数据,并且数据的准确率很高,不需要重复的人工计算;计算机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相结合之后,就可以实现石油测井的自动化、多样化处理需求;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针对测井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明显地提高了石油产业的经济效率,也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基于石油测井研发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主要分布于国际上较大的石油产业研发公司,如DDL系统、CUS系统以及CLS系统等,其市场从欧美国家开始发展,目前已经占据了全球90%以上的石油测井市场(包括海油勘测)。我国的计算机石油测井技术发展起步较晚,与国际先进技术存在较大的差距,大部分油田测井技术还停留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水平,如JD581多线测井仪等产品,设备级别已经十分陈旧,对人工操作的依赖性很强,并且采用的是逻辑控制数字模块,缺乏人机交互性。但是,随着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提升测井技术的现代化程度,目前我国的计算机石油测井系统发展已经进入了实质性应用阶段,如STM-AT测试仪的研发,室内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转换、数据分析等系统研发,为实现国际先进水平奠定了基础。

2计算机技术在测井系统中的应用

2.1计算机技术在石油测井系统中的功能分析

一个完善的计算机石油测井系统应该包括七个部分的功能实现,分别是采集功能、决策功能、转换功能、存储功能、处理功能、校正功能、输出功能。首先,计算机测井系统依赖于传感系统获取测井数据,在数据库中暂存,操作者通过人机交流界面实现操作指令的发出;其次,智能决策系统根据指令需求,对测井任务中存在的不同模拟程序和测井型号进行调试,信号通过接口、电缆等设备输送到转换器中,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再次,数据中一部分动态组成因素存入缓冲区,其他的进入存储器中以备调用。测井数据记录完成之后,随时可以进行处理,但受到工业系统的限制,对测井数据需要校正,实现统一化和规范化;最终,经过分析处理的数据可以通过打印机输出。

2.2计算机系统软件设计

用来实现计算测井系统的软件技术很多,如C语言、JAVA技术、pHP技术等,结合测井系统应用特点,数据库的容量较小、通信需求不旺盛,可以采用C/S结构的设计模式,以应用软件开发作为实现手段;应用软件主要用来移植、改造和研发各种内部系统,这其中包括数据处理系统和智能决策模块,为了丰富人机操作的功能性,简易采用菜单驱动技术,研发独立的操作系统,或对DOS系统进行改造,引入音乐支持技术。

2.3计算机系统硬件配置

针对于测井系统的计算机硬件配置有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计算机、监视器、投影仪、磁记录仪、针式打印机、测井信号模拟器等,以此为基础可以进行扩展,丰富更多的内容以满足系统需求。微型计算机的性能不需要很高,因为测井数据不需要大规模地计算,80287协处理器即可满足。目前我国计算机技术在测井方面的应用中,普遍采用的是8089处理器,16字节长度,内存640KB即可。总而言之,计算机硬件的配置要与实际需要相适应,要充分考虑测井工作环境的影响,并非设备越先进越好,如泥沙、灰尘等问题,必须确保设备的鲁棒性。

3结语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石油测井提供了巨大的进步空间,相对于传统的测井技术而言,计算机技术的引入有利于提高数据的精确度、处理的效率以及节省大量人力成本。利用计算机技术,极大地丰富了石油测井的管理范畴,推动我国的石油产业信息化发展,并在电气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有很好的诠释,对我国的石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计算机分析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容错技术;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TP3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6-0000-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在很多领域中对计算机的可靠性要求相当高,例如科学研究、金融系统、交通运输管理、军事等领域对于计算机的可靠性的要求都相当高。如果计算机出现故障,会导致很多严重的后果,不仅仅是会带来各种经济损失,严重的还有可能会危及到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于计算机的可靠性,国家和社会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经济资源对计算机的可靠性进行研究。

一、概述

一般情况下,为了能够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主要是采用避错和容错这两种方法。避错的方法主要尽可能的让计算机远离各种故障。然而要避错就有着相当严格的要求,例如对于计算机的各个元器件都要尽可能的好,在设计上尽可能的不出现瑕疵,制造工艺要尽可能的先进,同时在质量管理方面也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即使这些方面都做到了最好,这样的计算机还必须要经受各种工作环境中的因素的考验,而有很多环境因素都不是计算机本身所能够抗衡的(如电磁干扰、强震动等等),仍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故障。那么这就要求,必须要能够在计算机出现故障的情况下能够容忍故障的存在,也就是容错技术。最早提出容错技术的是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容错技术指的是当计算机发生硬件或者软件上的故障时,计算机能够通过一定的方法检测出故障,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对故障进行容忍,使得故障不会影响到计算机的正常运行,或者是在能够完成指定任务的前提下进行降级运行。

计算机故障指的是因为计算机部件的物理实现、环境影响、操作错误或者是设计缺陷等原因,引起计算机系统的硬件或者软件的错误的状态。容错技术主要包括了故障检错技术、故障诊断技术、故障恢复技术者几个方面。计算机系统要容错,首先就必须要能够检测到故障的存在,也就必须要用到故障检错技术。但是在能够检测出故障的同时还必须要能够判断和定位故障所在的位置,此时就需要故障诊断技术来对故障所在位置进行定位。在前面的基础上就需要对故障进行恢复,通过故障恢复技术将系统从故障状态恢复到无故障时的状态下继续正常运行。

计算机容错技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冗余技术,冗余技术主要包括了硬件硬件冗余、软件冗余、时间冗余以及信息冗余这几种。

二、硬件错误容错方法分析

计算机硬件错误主要有永久性错误、瞬态错误和间歇性错误这三种。其中永久性错误主要是因为计算机的硬件出现老化以及电路短路的原因所引起的。当永久性错误发生时,一些原定的功能就会失效,如果不对损坏的部分进行替换,那么故障是不能够恢复的。瞬态错误是计算机所发生的硬件错误中最多的一种错误,而且这种错误还呈现出一种几何级数的增长,这种错误对于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的影响相当严重。间歇性错处于永久性错误和瞬态错误之间,这种错误的主要表现时,瞬态错误发生的频率过高,超过了计算机系统所能够容忍的范围。

(一)硬件冗余方法

硬件冗余主要分为部分冗余和完全系统冗余这两种。而完全系统冗余中又可以分为冷备、温备、热备以及双工这4种。例如完全系统冗余中的双系统主要就有双系统冷备、双系统温备、双系统热备以及双系统双工这四种工作方式。其中双系统双工的方式主要应用于对于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实时性的要求较高的系统中。如果要求不高,那么则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用其他的几种工作方式。如今所使用的硬件冗余之中还有三模、四模冗余技术应用的较为广泛。

在当前硬件冗余技术中研究的较多的是FPGAs。在这种方法中将整个硬件系统根据抽象的层次分为两层:硬件层(PL)以及配置层(CL)。就当前而言,硬件冗余的方法是研究体系较为完善,提升可靠性效果最好,但是也是成本最高的方法。

(二)信息冗余方法

信息冗余的方法是在原始的数据中附加上具有故障检测或者故障恢复的冗余数据信息。这些冗余信息具备有错误检测或者错误纠正的能力。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信息传输、存储以及处理的过程之中。目前比较新的信息冗余编码方式主要有RED-FECMechanism、ABFT、check-sum EDAC。

(三)时间冗余

如果没有采用硬件冗余的方法,并且对于实时性的要求不高的系统中,可以使用时间冗余的发放来实现容错。在具体的系统中时间冗余的主要工作方式有两种:(1)RSHW,这种方式指的是在同一硬件上对于同一组数据在不同的时间段上执行同一指令集;(2)采用数据延迟设备和表决电路,将这两者进行结合,间数据的处理结果按照延迟时间的不同而复制出多个不同的版本,然后将这些所复制出来的信息递交给表决器进行对比,从中选出合适的结果,如图1:

图1时间冗余容错方法的一般结构

三、软件错误容错方法

对于任何一个计算机系统,光考虑它的硬件系统的可靠性是不够的,因为计算机系统是硬件以及软件的结合体,硬件可靠性高,而软件的可靠性不足,那么这样的系统也是不可靠的。但是在软件的可靠性研究方面现在要远远落后与硬件可靠性的研究。现在软件错误容错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N-version programming 方法

这种方法中,认为对于同一个软件的不同版本应该让不同的团队进行独立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说采用的方法、开发语言和开发环境以及开发工具等都应该不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减少这个软件的不同版本在表决点上出现相关性错误的概率。但是每一个版本的软件在设计的过程中都需要遵循这样的几个原则:(1)总体设计上要相同;(2)多样化的模块之间必须使用统一接口;(3)实现多样性封装;(4)必须要保证各个版本软件在设计上的独立性。

(二)采用恢复块

这是一种向后恢复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软件系统能够提供多个具有相同功能的模块,其中一个作为主块,其余的作为后备块。进行测试时,先让主块投入运行,如果主块不能够通过验收测试,那么通过相关的功能让后备块投入运行。这个过程中,会一直重复直到后备块耗尽或者是有一个后备块能够通过测试为止,或者是当某一个程序的故障超出了当初软件设计时的预期,产生了不可恢复的后果。这种方法要求在进行设计时要能够保证各块之间的独立性,防止出现相关性错误。同时还必须要注意的是验收测试程序,必须要能够保证它的正确性才能够获得正确的结果。

(三)防卫式程序设计方法

在这种方法之中并没有使用传统的容错技术。当程序中出现错误或者不一致性时,这种方法都是程序中说包含的各种错误检查代码与恢复代码对这些错误进行处理。当错误发生时,程序通过相关的错误处理的代码,将对程序所出现的错误状态进行撤销,并将程序恢复到一个正确的状态中去,该种方法主要包括了错误检测、破坏估计和错误恢复这三个方面。

总之,随着计算机系统规模的改变以及使用的广泛,对系统的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于容错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当前在硬件容错方面的研究要远远超过软件容错的研究。因此,在今后应该在软件容错技术方面多下功夫。

参考文献:

[1]陆阳,张本宏,魏臻,等.“二乘二取二”和“双模冗余-比较”结构对比研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23,(3)

计算机分析技术范文第6篇

未来的计算机技术将向超高速、超小型、平行处理、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尽管受到物理极限的约束,采用硅芯片的计算机的核心部件CPU的性能还会持续增长。作为Moore定律驱动下成功企业的典范Inter预计2001年推出1亿个晶体管的微处理器,并预计在2010年推出集成10亿个晶体管的微处理器,其性能为10万MIPS(1000亿条指令/秒)。而每秒100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将出现在本世纪初出现。超高速计算机将采用平行处理技术,使计算机系统同时执行多条指令或同时对多个数据进行处理,这是改进计算机结构、进步计算机运行速度的关键技术。

新型计算机系统不断涌现

硅芯片技术的高速发展同时也意味着硅技术越来越近其物理极限,为此,世界各国的探究职员正在加紧探究开发新型计算机,计算机从体系结构的变革到器件和技术革命都要产生一次量的乃至质的奔腾。新型的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纳米计算机等将会在21世纪走进我们的生活,遍布各个领域。 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是基于量子效应基础上开发的,它利用一种链状分子聚合物的特性来表示开和关的状态,利用激光脉冲来改变分子的状态,使信息沿着聚合物移动,从而进行运算。

量子计算机中数据用量子位存储。由于量子叠加效应,一个量子位可以是0或1,也可以既存储0又存储1。因此一个量子位可以存储2个数据,同样数目的存储位,量子计算机的存储量比通常计算机大很多。同时量子计算性能够实行量子并行计算,其运算速度可能比目前个人计算机的PentiumⅢ晶片快10亿倍。目前正在开发中的量子计算机有3种类型:核磁共振(NMR)量子计算机、硅基半导体量子计算机、离子阱量子计算机。预计2030年将普及量子计算机。

光子计算机

光子计算机即全光数字计算机,以光子代替电子,光互连代替导线互连,光硬件代替计算机中的电子硬件,光运算代替电运算。

和电子计算机相比,光计算机的“无导线计算机”信息传递平行通道密度极大。一枚直径5分硬币大小的棱镜,它的通过能力超过全世界现有电话电缆的很多倍。光的并行、高速,自然地决定了光计算机的并行处理能力很强,具有超高速运算速度。超高速电子计算机只能在低温下工作,而光计算机在室温下即可开展工作。光计算机还具有和人脑相似的容错性。系统中某一元件损坏或出错时,并不影响终极的计算结果。

目前,世界上第一台光计算机已由欧共体的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意大利的70多名科学家研制成功,其运算速度比电子计算机快1000倍。科学家们预计,光计算机的进一步研制将成为21世纪高科技课题之一。

生物计算机(分子计算机)

生物计算机的运算过程就是蛋白质分子和四周物理化学介质的相互功能过程。计算机的转换开关由酶来充当,而程序则在酶合成系统本身和蛋白质的结构中极其明显地表示出来。

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脱氧核糖核酸(DNA)处于不同状态时可以代表信息的有或无。DNA分子中的遗传密码相当于存储的数据,DNA分子间通过生化反应,从一种基因代玛转变为另一种基因代码。反应前的基因代码相当于输进数据,反应后的基因代码相当于输出数据。假如能控制这一反应过程,那么就可以制作成功DNA计算机。

蛋白质分子比硅晶片上电子元件要小得多,彼此相距甚近,生物计算机完成一项运算,所需的时间仅为10微微秒,比人的思维速度快100万倍。DNA分子计算机具有惊人的存贮容量,1立方米的DNA溶液,可存储1万亿亿的二进制数据。DNA计算机消耗的能量非常小,只有电子计算机的十亿分之一。由于生物芯片的原材料是蛋白质分子,所以生物计算机既有自我修复的功能,又可直接和生物活体相联。预计10~20年后,DNA计算机将进进实用阶段。

互联网络继续蔓延和提升

今天人们谈到计算机必然地和网络联系起来,一方面孤立的未加进网络的计算机越来越难以见到,另一方面计算机的概念也被网络所扩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Internet在过往如火如荼地发展,其影响之广、普及之快是前所未有的。从没有一种技术能像Internet一样,剧烈地改变着我们的学习、生活和习惯方式。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有计算机网络直接或间接地和Internet相连,使之成为一个全球范围的计算机互联网络。人们可以通过Internet和世界各地的其它用户自由地进行通讯,可从Internet中获得各种信息。

回顾一下我国互联网络的发展,就可以感受到互联网普及之快。近三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对我国互联网络状况的调查表明我国的Internet发展呈现爆炸式增长,2000年1月我国上网计算机数为350万台,2001年的统计数为892万台,翻一番多;2000年1月我国上网用户人数890万;2001年1月的统计数为2250万人,接近于3倍;2000年1月CN下注册的域名数为48575,2001年1月的统计数为122099个,接近于3倍;国际线路的总容量目前达2799M,8倍于2000年1月的351M。

人们已充分领略到网络的魅力,Internet大大缩小了时空界限,通过网络人们可以共享计算机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网络就是计算机”的概念被事实一再证实,被众人逐步接受。

在未来10年内,建立透明的全光网络势在必行,互联网的传输速率将进步100倍。在Internet上进行医疗诊断、远程教学、电子商务、视频会议、视频图书馆等将得以普及。同时,无线网络的构建将成为众多公司竞争的主战场,未来我们可以通过无线接进随时随地连接到Internet上,进行交流、获取信息、观看电视节目。

移动计算技术和系统

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无线移动通讯技术的成熟以及计算机处理能力的不断进步,新的业务和应用不断涌现。移动计算正是为进步工作效率和随时能够交换和处理信息所提出,业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移动计算包括三个要素:通讯、计算和移动。这三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移动计算概念提出之前,人们对它们的探究已经很长时间了,移动计算是第一次把它们结合起来进行探究。它们可以相互转化,例如,通讯系统的容量可以通过计算处理(信源压缩,信道编码,缓存,预取)得到进步。

移动性可以给计算和通讯带来新的应用,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题目。最大的新题目就是如何面对无线移动环境带来的挑战。在无线移动环境中,信号要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和衰落的影响,会有多径和移动,给信号带来时域和频域弥散、频带资源受限、较大的传输时延等等新题目。这样一个环境下,引出了很多在移动通讯网络和计算机网络中未碰到的新题目。第一,信道可靠性新题目和系统配置新题目。有限的无线带宽、恶劣的通讯环境使各种应用必须建立在一个不可靠的、可能断开的物理连接上。在移动计算网络环境下,移动终端位置的移动要求系统能够实时进行配置和更新。第二,为了真正实现在移动中进行各种计算,必须要对宽带数据业务进行支持。第三,如何将现有的主要针对话音业务的移动治理技术拓展到宽带数据业务。第四,如何把一些在固定计算网络中的成熟技术移植到移动计算网络中。

计算机分析技术范文第7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通信

20世纪人类社会出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次革命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深刻而且广泛地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其中,以电话为象征的通信技术的实现和发展,更是有效地加强了人们之间的联系,使人们的交流和沟通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拓展了人们的视野范围,使得不同地域的人们能够同步地获取最新的资讯信息。可以说,这两者都强有力地推动着科技社会的进步发展,如今,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高效融合,加大了信息传递的便利性。在本文中,即以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研究对象,对其融合发展之道进行了探讨。

1计算机技术概述

在当前计算机领域内,其所应用的技术手段以及技术方法等统一属于计算机技术的范畴。由于计算机技术所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大致可以划分为计算机系统技术以及计算机器件技术、计算机部件技术、计算机组装技术等四大范畴。

1.1计算机系统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在完整运作过程中需要诸多方面的计算机技术,其中计算机系统技术占据着基础地位。计算机系统结构技术以及计算机系统管理技术、维护技术、应用技术都涵盖在计算机系统技术的内容中。计算机系统结构技术的工作任务在于可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性能,从而将其解题效率、解题质量以及性价比进一步提升。计算机系统主要通过操作系统展开实际操作管理,使得计算机的吞吐能力、解题效率得到全面提升,同时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操作便利程度;另一方面,对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能与可靠系统展开了进一步的完善工作,将解题成本支出相应的降低。计算机系统维护技术可以实现计算机系统的实时维护与自动诊断、修复功能,其中可以利用功能检查程序以及自动诊断、修复程序来进一步推动计算机系统维护技术的诊断修复工作。计算机系统应用技术的应用较为普遍化,可以利用自动化的计算机程序设计以及软件工程技术来拓宽系统应用技术的应用范围。

1.2计算机器件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系统得以正常运作的基础在于对电子器件的选择应用,由于计算机自身具备复杂化的逻辑特征,其基层线路主要分为“与门”以及“或门”、“反相器”。并以此为基础,将“组合逻辑”以及“时序逻辑”等高一层的线路加以构建,电子线路主要通过这几方面的逻辑线路加以实现,计算机划时代的标志主要在于电子器件在技术方面的发展变革。

1.3计算机部件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系统的构建复杂多样,主要是通过繁杂、大量的品种以及数量化的部件构建而成。计算机部件的各方面技术都呈现出丰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中计算机运算技术以及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信息存储技术、计算机信息输入技术与输出技术等都涵盖在其中。

1.4计算机组装技术的应用

在保证计算机系统的稳定发展、可靠发展、维修调试工作便利性、生产工艺化发展以及信息的延迟传递等方面,计算机组装技术和其有着紧密的关联意义。随着计算机电子器件的技术变革发展,使得计算机组装技术方面受到了全方位的影响;另一方面,计算机组装技术的进步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换展等有着协调性的意义,逐渐向微小型、微型化的发展趋势靠拢。现阶段中计算机组装技术最迫切需要处理的问题就在于不断提升组装密度、推动制冷化以及空调的改革创新。

1.5现阶段中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

当前计算机系统所应用的硬件以及专门性逻辑已经无法满足软件高速发展的多元化需求,从客观因素方面来讲,必须要尽快研发出适应于软件飞速发展的新型体制。现阶段中软件新体制的主要研究趋势在于要复合并行以及联想、功能化发展、硬件、固件、软件等各个因素,使其得到高效率的改革创新。目前计算式软件技术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动向,针对网络化发展、融合化发展与可信化发展、智能化发展、工程化发展、服务化发展等各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创新,其中计算机软件工程针对软件重用、构件技术与中间件技术、标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更加集中化。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主要在于对纳米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高性能计算机技技术的研发,进一步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的运算速率,可以提升至数十亿倍以上;在这一背景因素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以及逻辑操作能力、信息储存能力等都得到全面整体的加强。未来计算机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主要在于对智能化以及巨型化的高效融合。计算机可以结合当前的科学技术手段,对人类的思维进行模拟,将其逻辑思维与感官等加以模拟,从而推动了计算机的智能化发展,使得人类日常的生活行为等都可以得到替代。而计算机巨型化的发展主要是提高了计算机的包容量以及运算水平,同时计算机功能得到更进一步的强化。

2通信技术方面

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发展,通信业务的种类得到了丰富,同时通信技术手段得到了先进科学的发展。但是归根结底,通信技术的主要任务还是在于拓宽信息空间以及时间;借助于各方面的形式,利用通信网络将信息更加快速化的传递,保障了信息的安全性、真实性以及准确性。

2.1通信活动的历史发展

伴随着奴隶制国家的进步发展,加大了国家管理与敌情文书通报之间的远距离信息传送频率,以此为背景,使得国家自身所办理的邮驿制度得以有效的构建。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从而发展成为当代的邮政。可以通过信息承载体将信息加以传送,另一方面,在古代还可以应用之前已经约定的信息传递信号将相应的信息高效率的传递,这种方式比前文所讲的邮驿制度发展得更早,例如可以点燃烽火台中的狼烟,将敌情以最快速高效的方式加以传递,非洲人主要是通过鼓点的接力作为传播方式将信息高效的传递表达。

2.2现代通信方式的形成发展

早在1835年间,莫尔斯就将电报发明出来。在1837年间,莫尔斯电码得以形成发展,同时加速了莫尔斯电磁式有线电报的产生发展。随着长期不断地研究发展,马可尼将无线电报机发明,推动了情报业的发展,在1876年,电话机问世;1878年间,人工电话交换局得以形成发展;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年代,推动了控制论与信息论的理论发展。

2.3近年来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进步发展,推动了数据传输信道以及数据传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并且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通信技术得到了丰富多元化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数据传输信道的发

展主要在于同轴电缆、双绞线与光纤、越洋海底电缆、微波、短波信道等各个方面,同时无线通信技术以及卫星通信技术也得到了改革创新。另一方面,数据传输技术主要在于对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调制技术、同步技术、数据交换技术加以丰富完善,同时编码技术以及加密技术、差错控制技术手段、设备等各方面技术手段都得到了改革创新。在上个世家八十年代之后,电报得到了多元化的发展,主要包括用户电报以及智能化的电报。电话也得到全面发展,例如自动电话以及程控电话、可视图文电话等各种方式的发展,于与此同时还出现了移动无线通信技术与多媒体技术手段等。

2.4通信技术的主要特点

通信技术最为明显的特征就在于其便捷性以及高效性。另一方面,由于通信技术得到高效发展,并且通讯基础设备得到完善的构建,从而加大了各个地区之间的信息沟通,使得通信所涉及的范围更加全面化。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发展,不难发现现代通信技术不只是将信息传递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信息的质量性、准确性与安全性都得到了全面的保障。

3当代计算机通信的主要特征

3.1进一步优化信息传递服务

通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高效融合,使得无线或者有线等各种形式都可以对计算机网络加以构建。从而在网络内部将不同终端的信息数据进一步传递,并实现互换功能;将以往计算机设施处理信息过程中所面临的制约因素逐一消除,进而将信息传递效率与质量等全面整体的提升,使得数据传递面临新型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有效结合使得人们可以获得更加便捷的传递服务。尤其是数字传递与基带传递等的应用都可以将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容量以及工作质量等全方位的加强,特别是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数据的传递速度得到成倍的提升,使得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现实作用以及价值意义得到充分发挥。

3.2愈加广泛的应用范围

现阶段中,在各个不同的领域都已经针对计算机通信技术进行了全方位的应用。比如,可以通过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信息处理功能的加以应用,使得信息网络资源与信息等得到及时有效的管理控制,使得企业管理者在做相关决策时,可以获得相关依据加以参考,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在这一背景因素的驱使下,使得决策内容得到科学合理的丰富,从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在自动化的办公机制中,对计算机通信技术进行高效的应用,可以将数据处理速度以及信息传递质量等进一步提高,同时将信息资源的共享功能实现。

3.3加大通信服务体系的安全性

相对于其他方面的数据机制而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高效结合可以将计算机通信机制加以构建,使得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信息传递功能以及储存功能都可以实现。发送端可以利用多媒体数据技术进一步转向二进制的编码加以传递,同时另一接收端还可以利用编码数据再将多媒体信息还原。在对信息进行存储处理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计算机设施的加密技术将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准确性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在对信息数据进行传递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编码技术来保障信息传递的高质量与高效率。将这一系列技术进行高效的应用,可以加强信息数据通信的服务质量以及安全性能、准确性、稳定性,使得用户得到高质量的服务。

4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融合应用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特性主要在于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得到了全面高效的融合。特别是对计算机技术的高效应用,推动了现代通信技术的改革创新,并且现代通信技术也使得用户享受到更加全面、高质量的优质服务体系。

4.1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计算机通信技术得到全方位的改革创新,不难发现这一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高效融合后所带来的成效;现阶段的热门研究在于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与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分析工作。通常情况下,计算机通信技术可以借助计算机展开通信,并通过计算机与终端、打印机等各种设施进行信息数据的互换。计算机通信技术主要借助于二进制将数据呈现出来,因此计算机通信也可以被称为计算机数据通信。简单形式下的计算机通信,可以只借助计算机或者终端设施,利用电缆加以联接,从而开展数据传输工作。另外,较为复杂的远程计算机通信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利用多台计算机设备与通信设备的联接,利用电话线路以及卫星信道等不同渠道展开数据传输工作。通过对计算机通信的构建,拉近了计算机用户与用户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实现了资源共享。将多台单机联网,并使其正常运作,将每一台计算机的实效性全面发挥,从而加强了传统通信技术的便捷意义。

4.2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中,信息技术属于先导性技术的范畴,同时占据着关键地位。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针对高科技群展开的排序归纳工作,表明在高科技群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占据鳌头。并且大量数据资料表明,在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中,信息科学技术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率。同时在全球信息化高速公路构建的背景因素下,全球GDP中信息行业占据重要影响地位。另外,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其涉及领域较为广泛,应用技术趋于综合化的发展,主要针对信息开发、信息收集、存储等展开工作。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中,计算机技术占据核心位置,通过计算机可以对知识以及数据等展开高效的收集、归纳、整理工作,经过系列的转换,使得新时代的“知识产品”得以形成。所以计算机也可以被称作是知识产品的加工处理厂。在新科技时代的发展中,信息技术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具备战略意义的资源。因此诸多科研人员都统一认为通信技术是知识经济发展中的生命线,耗时多年构建而成的通信网络覆盖了全世界,无时无刻不在传递信息的通信网络,可以被理解成为人类发展过程中的生命线。由于现代通信技术的高效发展,使得信息流动的区域得到广泛普及,进一步加快了信息的传递周期。

4.3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发展方向

现代通信技术正逐步走向宽频带与高容量、距离远、用户量大的高效率发展趋势中,对于不同类型的宽带以及可变速率较强的业务内容,特别是多媒体业务应用方面,都迫切需要得到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同样计算机技术正走向开放性强与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因此需要依赖于光纤网络来推动自身的发展。两者在合作发展中共同进步,为人们带来更加优质的服务体系。

5总结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因此,相关专业人员需要将自身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全方位的提升,加大对两者的研发力度,使人们享受到优质的网络服务。

参考文献:

[1]顾冰冰.关于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融合发展探究[J].科技与企业,2015(4):112-112.

[2]林达.浅谈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融合发展[J].电子制作,2015(2):151-152.

[3]蔡斌.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融合发展探析[J].信息通信,2014(2):208-208.

[4]林达.浅谈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融合发展[J].电子制作,2015(2):151-152.

[5]姜尧维.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融合发展探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0):49.

计算机分析技术范文第8篇

摘要 运用运动视频分析技术,对浙江省大学生高水平跳远运动员的跳远技术进行运动分析研究,从运动视频分析角度上对运动员的跳远技术提出整改要求。

关键词 运动视频分析技术 着地角 扇面角 蹬地角

运用计算机对运动视频进行分析为体育竞技服务是近几年新兴的一项科学技术手段,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对象主要为国内高水平运动员,从事研究的人员也以计算机专业工作人员居多。随着视频捕捉设备、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该运动分析技术的门槛在逐步降低。

笔者运用了瑞士飞鱼公司的dartfis运动视频分析软件、两台Sony HDVF-EL100摄像机,对浙江省高水平跳远运动员的技术动做进行分析,以实现高端运动视频分析技术在高校水平层次的运动员身上的应用。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浙江大学高水平运动队选手高水丰、陈伯好及参加浙江省第十二届大学生运动会的丁组选手,他们的平均成绩为7.32,最好成绩为7.53,他们的运动竞技水平代表了浙江省高校男子跳远的最高水平。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为进行本研究,本文作者通过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查阅了自1980年至2008年有关跳远技术研究、运动视频分析技术的论文近100多篇,并根据研究类别进行了分类处理。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了解跳远运动研究需要解决和目前解决的比较好的技术问题。从而确定本文研究对象的研究内容:起跳阶段着地角、扇面角、蹬地角。

2.图像解析法

视频摄像所用机器为两台Sony HDVF-EL100,架设位置如图1所示,一台距离跑道30m,主光轴对踏板后5m,距离地面1.2m,运用定点跟踪拍摄手法,对研究对象的跳远全过程进行拍摄;一台架距踏板平面5m处,高1.2m,主光轴对准踏板中央,拍摄研究对象踏板瞬间影像。拍摄速度均为50帧/秒。

所拍摄视频资料后期采集、渲染、解析、均采用瑞士dartfish专业版软件进行处理,研究距离的测绘上以踏板宽度20cm、和起跳板1m后进行标记作为参照,对研究对象的助跑距离,助跑速度变化(最后10m),起跳阶段时像分析、各角度变化、腾空角等数据进行测绘,获取所需研究数据。

3.数理统计法

用EXCELL 2003、spss 11.5软件对所获取研究数据进行升降序、相关系数分析、独立样本的T检验,回归方程建立,获取研究对象各研究参数的相关程度、显著性检验。

二、结果与分析

着地角是反映踏跳瞬间人体重心和脚掌支撑点的连线和后地面水平线构成的矢量角,着地角的大小反映了运动员踏板着地时,人体重心位置的情况,着地角的大小能反映两个问题:一、如果着地角偏小,势必增加踏板缓冲,从而减少水平速度;二、也有专家认为,有关着地角大小模式的看法应该是辨证的。在适宜范围内着板角较小,有助于充分预先拉长起跳腿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加大起跳腿完成退让性工作的程度,从而加大起跳腿肌肉的弹性形变,有助于把助跑的动能转变成弹性势能储存在肌肉中,为起跳缓冲阶段获得较大的身体重心垂直速度奠定物质基础。世界优秀运动员起跳时的着地角一般在66度±3,费歇尔的着地角模式为64度~69度,BH·谢卢亚诺夫踏跳模式为65-70度。

从表2可以看出,浙江大学生运动员里着地角最大的是徐光伟57.09度,最小的是俞小波54.09度,平均为56.04度,五名研究对象着地角均未达到理论模式的范围。起跳扇面角是起跳阶段着地角和蹬地角形成的夹角,即180度-(着地角+蹬地角),它反映了在起跳过程中人体重心在水平方向的运动状况,与身体重心连线的夹角,它的大小表明在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向前移动的距离和运动员在着板和离板两个瞬间身体的后倾和前倾程度,同时也间接表明运员起跳的速度,它也与着地角、蹬地角密切相关,三个角的和是180度。根据费尔歇模式看适宜的起跳扇面角,应为28―43度。

对于运动员在起跳时的扇面角,目前的研究认为,高跳型运动员缓冲动在身体重心离起跳脚支撑点垂直面前较远一些就已完成,随后即进入快速蹬期。这种类型的运动员在起跳时身体重心移动的扇面角较小,在起跳时水平度的损失较大,但腾起后获得的垂直速度也较大。而低跳型运动员缓冲动作完成要迟于高跳型运动员,有的运动员的蹬伸动作甚至要到身体重心移过支点正上方时才开始,其身体重心移动的扇面角较大。不过,这样起跳的运动员在水平速度上的损失较小,但获得的垂直速度也小。

从表2得出浙江大学生运动员扇面角最大的为俞小波,最小为高水丰,均值为52.85度,大于费尔歇模式的上限。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扇面角39.5度差异显著p

本文认为,影响起跳阶段扇面角大小的其中二个重要因素,一是起跳腿的抗缓冲能力,二是起跳阶段摆动腿的角速度大小。科研成果表明,在起跳过程中,摆动腿摆动力量,占整个起跳力量的60-70%,换言之,就是摆动的作用要大于起跳腿的蹬伸作用。起跳腿上板时,摆动腿快速有力的摆动,可以引起起跳腿下压角速度的增大,起跳腿的积极下压,又会带动髋关节反向运动速度的加快,使得上板时送髋更充分,使板角相应增大。已有研究表明我国运动员摆动腿摆动角速度较小,外在表现为着板角和扇面角较小。另据研究证实,起跳腿平均摆动角速度与垂直速度增加值呈显著性相关(r=0.73,P

三、结论与建议

综上研究得出,目前浙江大学生男子跳跃运动员平均着地角偏小,增加了重心在水平线上的移动距离,不利于水平速度向垂直速度的转化,扇面角平均值偏大,不利于垂直速度增加,蹬地角与理论模式对比也偏小,不利与垂直速度增加。

建议加强跳远技术最后三步的节奏训练,使运动员能有更快的时间完成踏板到腾空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张贵敏.田径运动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301-302.

[2] 李玉刚等.运动训练生物力学基础[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6.

[3] 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6.

[4] 李建英.九运会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相关参数的分析与讨论[J].中国体育科技.2004(2):33-34.

[5] 马莉芳.我国优秀男子运动员跳远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07.

[6] 马克寿.跳远过程中几个技术动作的力学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1999(10):16-24.

[7] 禹小明.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时空特征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1998.34(10):37-40.

计算机分析技术范文第9篇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联用

在当下的社会,人类的社会正处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各种各样的科学技术层出不穷,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普及,为了社会当中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计算机技术可以说成是信息技术的一种分析。为了适应当今的社会,满足在发展与进步的同时所需求的,把计算机的技术与一些其他的信息类的技术进行联用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1 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区别

随着高科技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人们总是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混为一谈,认为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是一样的,这是对计算机技术的一种误解。主要的原因就是计算机是信息技术的核心代表。信息技术的含义是指对信息进行收集、获取、分析、理解、处理、加工以及传递等工作,从信息技术的含义来看,信息技术包含的不止计算机一种技术,其中还包含了电视、广播、光盘、录音等。计算机只不过是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已。

2 计算机技术的核心功能

计算机的技术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普遍,而且也有着比较长的时间,从早期的只是单单的对统计数据功能发展到了今天的网络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在当下的生活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无法被替换。从现实当中运用的角度来进行分析,计算机技术的实用性、优越性等特点都被体现了出来。但是最突出的还是数据的处理和网络的运用两个大的方面。

2.1 计算机技术的数据处理功能

计算机最关键的技术就是具有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强大功能,计算机技术的数据处理功能不仅具有收集、计算、处理数据的传统的功能,还具有自动筛选的功能,为客户进行快捷的搜索功能提供了便捷。用户可以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当中的存储器,针对计算机自动操作编制相对应的代码程序,在确认执行程序命令之后,便可以按照这个标准对数据进行综合的处理。数据的处理功能不仅能够满足个人的用户,对于企业的数据处理的操作的需要也能够满足。

2.2 计算机技术的网络运用

从计算机诞生到现在已经具备了六十多年的历史了,六十年对于计算机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发展。而互联网则属于计算机技术的一种延伸,基于互联网的平台能够实现数据的高效的传输和资源共享进行共同利用。例如各个企业在网络平台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网站或者是相关的网页,这些网站或者是网页都涵盖了大量的有价值的市场中的信息以及同行之间的信息,满足了同行业的竞争,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计算机网络同时还是电子商务的一个核心条件,促进了我国新兴企业或产业结构发展的可持续性。

3 计算机技术和其他的信息技术之间的连用

信息核心的技术包括了计算机的技术、传感的技术、通信的技术,在不同的领域单独的只用三大技术中的一项都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要求,为一些在特定的行业领域中的用户提供了诸多的便捷。经过高科技时代的不断的发展,市场的经济已经在向着一体化的方向在进行逐步的发展,诸多的企业在经营与管理的方面面临着很多很多的困难和挑战,从某种角度说,单一的信息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用户们在管理与经营上的需求,无法适应发展后企业的节奏。因此,只有将计算机技术与其他的信息技术进行配合、融入、整合到一起,必须建立一个以综合性的技术为模块,以此才能进一步的对信息技术的功能进行强化。所以计算机的技术与其他的信息技术进行联用是在科学发展推动下进行发展的必然趋势。

3.1 基于计算机技术建立起的通信技术的联用

通信的技术分为无线通信以及有线通信两种,在当今的社会,有线通信的技术基本都已经被无线通信的技术所取代,无线通信的技术传输的范围更加的广阔,数据在传输的时候安全的系数更加的高。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联用可以实现高效率的数据传输,发送方可以在短时间内让接受方接收到数据。通信网络可以把计算机所处理的数据传送给每个用户,而计算机及实现对通信传输在线的监控,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联用很大的程度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

3.2 基于计算机技术建立起来的传感技术联用

传感技术最主要的共就是获取信息源,然后根据用的要求进行苦力、筛选、变换信息,传感活动一般包括:传感器(还被称之为换能器)、信息处理和识别的规划设计、制造、开发、应用、测试以及评价改进等活动。信息产业中将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的联用,可以建立一个对数据进行收集以及处理的一体化的操控。例如传感的技术负责和按照用户的需求来获取有用的信息资源,别且对有用的信息进行自动的捕捉;计算机技术可以对获取后的信息进行处理,存储到数据当中,等到用户需要的时候方便随时调取使用。

4 总结

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单项的信息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了,因此促进了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只有将计算机技术与其他的信息技术整合为一天,才能够满足各个人的需求。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联用,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的联用,在未来的信息产业和其他的领域都将占据主导的地位,也是其他产业进行发展和优化时的有力的保障,同时也为科学技术的改革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在技术的改革方面也是一个非常有力的因素。

参考文献:

[1]韩丽艳、安立奎、王秀敏,层次分析方法在信息技术教育内容设置上的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02).

[2]郭松勤、孔国利,论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及解决对策[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09(03).

[3]黄立新,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IT)教育的研究——从中小学IT课程教学的若干问题探讨中小学IT教育的选择[D].西北师范大学,2001.

计算机分析技术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联用分析

当代世界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世界的发展已经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我国来说,亦是如此。伴随着科学的进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都已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在实际的运用当中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然而,就现在的形式来看,将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联用的趋势越来越强,并且事实也证明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联用能在更大程度上促进科技的发展,经济的进步。所以,对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联用的研究应该逐渐成为计算机领域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之一。

1.信息技术概括及其特征

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间,随着不断的研究和发展,现在的信息技术与1964年发明的第一台计算机开始步入信息时代时有了质的变化。现在的信息技术为人类的工作、学习、娱乐等诸多方面提供了便捷、包括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加工等等多个方面。同其他技术一样,信息技术也有其特有的特征,其主要特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信息技术的技术性

首先,信息技术具有技术性。信息技术的技术性主要表现在操作方便且高效,该技术的应用是其他技术所取代不了的。信息技术的这一技术特点是由于信息技术采用的是科学的技术方法,所用的信息技术设备也是十分先进的。

(2)信息技术的信息性

信息技术最大的特征是具有信息性。信息技术的这一信息性特点为世界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的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信息技术所提供的信息不但可以进行采集、加工、传输,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具备了共享性和动态性等多个方面的特征,为人们在信息方面的需求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2.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区别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对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这两种技术有很多人分不清,极易混淆。认为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是统一概念。然而,事实上,这是一个旱严重的误区。产生误区的主要原因是很可能在于信息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信息技术是后起之秀,但是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只是信息技术的一种。

3.计算机技术的核心功能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是从1964年开始的,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的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工作、学习都离不开的一种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使工作和学习变得更容易、更快捷。那么计算机技术有着怎样的功能才会做到这些使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大体上来说,计算机的核心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数据处理功能,而另一方面就是网络运用功能。这两方面构成了计算机技术的核心功能。

3.1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功能是计算机最初设计时的想要达到的功能,随着技术的发展,数据处理功能已经达到了这一目标,并且成为计算机技术中最为重要的功能。所谓的计算机的数据处理功能就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与此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对数据实行自动化的筛选和搜索。计算机的数据处理功能为我们省去了很多的时间,为经济的发展节省了无法想象的劳动力。

3.2 网络运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的发展,互联网技术也随之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互联网技术源于计算机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的延伸和拓展。我国大部分家庭都安装了互联网。互联网技术是一种非常神奇的技术,这种技术使得偌大的一个世界瞬间变得小了,通过互联网技术,我们可以足不出户的就知道世界各地发生的大小事件,大到国家间的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小到哪个明星又拍了新电影,唱了新歌。互联网技术使得人们的消息更灵通了;通过互联网技术,无论你的家人、朋友身在何方,打开视屏你们就可以面对面的聊天,互联网技术使得人们的关系更加亲密了;通过互联网技术,各个大小企业可以制作自己的网站,将相关的信息公布在互联网上,一方面可以增加业务量,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利润,另一方面,企业还可以增加知名度,从而提高竞争力。互联网技术能够为我们所用的还有很多。总之,计算机的网络应用不仅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更促进了企业的进步和发展,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崭新的互联网时代。

4.计算机技术与其它信息技术的联用

由上述可知,计算机技术的两大核心功能即数据处理功能、网络运用功能都是十分强大的。然而,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各项技术的不断进步,无论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企业的工作、学校中的学习等都迫切的需要技术上的进步。而想要技术上的进步不仅仅要寻求单一技术的进步,同时要将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就目前形势来看,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联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4.1 通信技术联用

在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联用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与通信技术的联用。在我们当今的这个信息时代,信息的交流要求更为快捷、迅速、安全。如果信息技术达不到这些要求那么就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与现实的需要。因此,在信息时代,必须对信息进行优化。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在通信技术方面应用最多的就是电话、手机,而且对于这些设备的应用已经得到了普遍的推广。特别是手机的使用,几乎已经达到了人手一台。可见,通信技术为人类做出了多大的贡献。但是,经过一些研究发现,无线通信技术逐渐被有线技术所取代,在不断的发展中,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联用一定会成为大趋所势,并且实现安全、稳定等多方面的优势,不断的满足人们对于通信技术的要求。

4.2 传感技术联用

科技的发展使得传感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得到重视,传感技术的应用为各行各业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快捷与方便。传感器的种类有很多,而不同种类的传感器所应用的原理也是不同的,但是无论是什么样传感器都需要具备可靠、稳定的特点。信息传输经过传感器分析后,会依据客户的需要来进行处理,从而达到可靠、稳定的要求。

所以,传感器技术的使用离不开计算机技术中的数据处理功能。所以,计算机技术与传感技术联用在今后的发展中势必会是大趋所势。计算机技术领域和传感器领域的专业人士要加强对这两方面联用的研究,使得在不就的将来,所研究出来的成果能够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5.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代推动经济发展的不可忽视力量。事实证明,在未来的发展中,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联用会发挥出比单一技术更强的作用和力量。因此,我国计算机领域的专业人士与信息领域的专业人士应该加强合作,不断地研究将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联用的方法,使得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联用后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水平的发展,同时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佳珊.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联用的探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8).

[2]梁静.分析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联用[J].河南科技,2012(24).

上一篇:电路设计教程范文 下一篇:安全风险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