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期货范文

时间:2023-02-27 14:15:39

金融期货

金融期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利率期货;外汇期货;股指期货

1.利率期货

利率期货标的物是债券类证券,它最重要的作用是规避商业银行因利率波动而引起的价格波动之系统风险;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利率波动幅度也将进一步加大,如果没有效果很好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作为避险机制,势必会影响利率市场化健康发展,从而影响了整个金融市场对经济之发挥;一些欧美国家经验表明,利率期货不仅有规避利率风险作用,而且还能够增加价格信息含量,为那些投资者搭建收益曲线和为宏观经济调控做出预期信号等,从而降低交易成本,进而对现货市场资金流动产生巨大影响;这些年以来,全球利率期货成交量不断提高,现在已经远远高于其他金融期货品种的成交量。

2.国债期货

国债期货是指通过有相关规范组织提前确定买卖价格,并在某个时间点内通过钱券交易的国债派生交易方式的合约,在上世纪70年代经历全球经济局势大变动,美国政府为满足投资者规避利率风险的要求,才推出了美国的国债期货。而国债期货交易对现货市场发展的要求比较高,它同时要求必须有相当规模、流动性比较强盛的国债现货市场的存在,这样才会健康发展。2013年9月6日,我国5年和10年国债期货重获新生,已经正式在中金所上市对社会投资者交易。

在我国,1992开始到1995年6月到期兑付的3年期限的国库券,当时国家这个现货的国库券发行总量只有240亿元人民币,最后兑付是按照票面利率8%加保值贴。到了1995年2月23日,当时作为空方主力军,当日最后8分钟期间却出了1056万笔卖单,当时的面值将近2112亿元,此时现货已经满足不了期货市场,所有的“3・27”国债现货的总额却只有240亿元,这就是著名“3・27”国债期货事件;后人也正是通过对此类期货事件的深刻总结,有了很多的思考。随着我国经济形势和金融格局的根本性变化,利率市场已有一席之地,中国国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5年和10年的国债期货;投资者也变得更理性,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和规范法规也得到不断完善,国家监管体系和相关期货经济法律法规也已相当成熟。

3.外汇期货

外汇期货,又叫货币期货,是将一种货币兑换成另外一种货币的期货合约,但它最终交易日按照当时即期的汇率。通俗讲的话,如两类货币中有一种货币是美元,有一种是人民币,于是期货价格将以“x美元兑每一人民币”的形式表达。外汇期货交易基本概念是指在未来约定的时间和地点,按现在达成合约的确定汇率,在交割日用美元买卖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不同于现货市场的外汇的买卖,它是在规定的期货市场交易的;外汇交易主要包括两个重要部分:一个是交易市场,而另一个是清算中心,两个相辅相成缺一个都不行。期货的买方(卖方)在交易所交易成功后,清算中心就成为各自的交易对方,面对双方,直至期货合同交易日实际交割的那天结束。

4.股指期货

股指期货又称为股票价格指数期货,它是股市的风向标,比较著名的股票指数有美国的道琼斯指数,标普500指数,英国的富时指数,德国的DAX指数,法国的CAC指数,日本的日经指数,中国香港的历史悠久的恒生指数,大陆的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是大陆投资者主力军,它们两个是我们看股市的晴雨表;每个指数都有一定的编制方法,读者可参阅金融类的书籍了解股票指数的相关指数。股指期货是指以那些股价指数为标的物的规范的标准化期货合约,交易所规定双方约定在未来特定的时间,按照合约达成确定的股价指数的大小,以此来进行标的指数的买卖交易。股票指数和商品期货同样具有价格发现、资源配置、套期保值、套利等经济作用。以沪深300为例,首先是通过上交所和深交所从各自证券市场选取300只A股股票来进行联合编制,其中沪市有179只,深市121只,这些沪深300股指期货都是代表性,管理强,规模大、股票流动性比较好的股票,这300只股票大约占沪深两市60%左右的市值;它具有跨期强、高杠杆性、联动性高和高风险性等性质。股指期货市场的卖空机制,在股票市场上行情不好的情况下,投资者由原来的股市单向投资变成双向投资;加上套期保值者和套利者的参与,股票市场的资金流动性更强,也使得证券市场的投资变得多元和丰富,市场双方的博弈变得合理化;投资者的多元、健康发展也优化了股市投资结构,投资者也变得更加理性成熟,主观能动配上理性市场思维,就加强了股票市场的深度。

参考文献:

[1]潘晓蕾.关于恢复我国国债期货市场问题的几点思考.中国市场,2014(01)

[2]毛德敏,李晓飞.如何运用外汇期货套期保值规避外汇风险[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02)

[3]李国平.现代金融背景下企业的外汇期货套期保值可行性分析[J].高职论丛,2008(04)

作者简介:

金融期货范文第2篇

金融期货是指以金融工具作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金融期货交易是指交易者在特定的交易所通过公开竞价方式成交,承诺在未来特定日期或期间内,以事先约定的价格买入或卖出特定数量的某种金融商品的交易方式。

金融市场的逐步发展产生了纷繁复杂的金融商品,构成了金融风险的源泉。各类金融机构在创新金融工具的同时,也产生了规避金融风险的客观要求。20世纪70年代初外汇市场上固定汇率制的崩溃,使金融风险空前增大,直接诱发了金融期货的产生。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世界各大金融期货市场,交易活跃的金融期货合约有数十种之多。根据各种合约标的物的不同性质,可将金融期货分为三大类:外汇期货、利率期货和股票指数期货。其中影响较大的合约有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美国长期国库券期货合约,东京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TIFFE)的90天期欧洲日圆期货合约和香港期货交易所(HKFE)的恒生指数期货合约等。

外汇期货,是指协约双方同意在未来某一时期,根据约定价格―汇率,买卖一定标准数量的某种外汇的可转让的标准化协议。外汇期货包括以下币种:欧元、日圆、英镑、瑞士法郎、加拿大元、美元等。利率期货,是指协议双方同意在约定的将来某个日期按约定条件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长短期信用工具的可转让的标准化协议。利率期货交易的对象有长期国库券、政府住宅抵押证券、中期国债、短期国债等。股票指数期货,是指协议双方同意在将来某一时期按约定的价格买卖股票指数的可转让的标准化合约。最具代表性的股票指数有美国的道・琼斯股票指数和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英国的金融时报工业普通股票指数、香港的恒生指数、日本的日经指数等。

金融期货的基本特征是:第一,交易的标的物是金融商品。这种交易对象大多是无形、虚拟化了的证券,它不包括实际存在的实物商品。第二,金融期货是标准化合约的交易。作为交易对象的金融商品,其收益率和数量都具有同质性、不交性和标准性,如对货币种类、交易金额、清算日期、交易时间等都作了标准化规定,唯一不确定的是成交价格。第三,金融期货交易采取公开竞价方式决定买卖价格。它不仅可以形成高效率的交易市场,而且透明度、可信度高。第四,金融期货交易实行会员制度。非会员要参与金融期货的交易必须通过会员,由于直接交易限于会员之间,而会员同时又是结算会员,交纳保证金,因而交易的信用风险较小,安全保障程度较高。第五,交割期限的规格化。金融期货合约的交割期限大多是三个月、六个月、九个月或十二个月,最长的是两年,交割期限内的交割时间随交易对象而定。

金融期货的主要经济功能就是规避风险和价格发现。投资者通过购买相关的金融期货合约,在金融期货市场上建立与其现货市场相反的头寸,并根据市场的不同情况采取在期货合约到期前对冲平仓或到期履约交割的方式,实现其规避风险的目的。金融期货合约的买卖双方通过类似于拍卖的方式来确定交易价格。这种情况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能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出投资者对金融商品价格走势的预期和金融商品的供求状况。因此,某一金融期货合约的成交价格,可以综合地反映金融市场各种因素对合约标的商品的影响程度。各相关市场的职业投资者通过参考金融期货市场的成交价格,可以形成对金融商品价格的合理预期,进而有计划地安排投资决策和生产经营决策,从而有助于减少信息搜寻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实现公平合理、机会均等的竞争。(辑)

金融期货范文第3篇

关键词:商品期货;股指期货;风险

金融期货中主要涉及到了股指期货、中小指数合约、利率期货、货币期货,在这几种金融期货形式中,应用最为广泛并且最为大众所熟知的便是股指期货,股指期货所表现出的相关特性具有了良好的金融期货代表性。股指期货本身和商品期货是有相同点的,都是直接约定在某个特定的日期,来依照事先所确定的价格进行标的物交易。但是股指期货本身是通过股价指数来作为资产标的的,但商品期货则完全是现货商品,那么这两者又存在着根本差异。下文针对金融期货与商品期货进行了分析比较。

一、从交割方式比较交割风险

无论是何种期货在进行交割的过程中,实际上都有两种基本的类型,一种是现金交割,而另外一种便是实物交割。实物交割的过程中,也就是交易双方的买卖合约在到期之后,依照之前交易的相关程序、规则,针对期货标的物的具体所有权进行转让,主要是一种对于到期之后未平仓的合约加以结算的行为。在进行交割的过程中,如果说交割量大,那么就代表着市场表现出的流动性较差;而交割如果说较少,那么也就代表着市场本身所表现出的投机性较强。从大量的统计资料来看,现如今较为成熟的商品期货市场,其所呈现出的交割率通常在5%以下。我国现阶段的商品期货交割依然是实物交割,但实施执行的过程中,商品期货的交易目的是为了能够通过合约的买卖来达到差价盈利的目的,所以,目前在商品期货市场上真正进行实物交割的合约较少。

现金交割形容的便是在到期之后,通过结算价格的形式来针对未平仓的合约盈亏情况进行全面详细的计算,也就是直接通过现金支付的形式,针对期货合约进行结算的一种交割行为。这方面的交割措施目前被广泛的使用在金融期货这一类型的无需进行实物交割的期货合约之下。例如沪深300指数,就是通过最后两个小时所有的指数所涉及到的算术平均价,以此来促使期货本身的价格能够完全收敛于现货价格体系下。

在交割方式制度上的设计差异性,直接使得金融期货下的股指期货与商品期货之间表现出了极为明显的交割风险,单纯从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史,便能够明显的看出,交割风险因素本身,实际上就是商品期货之下所表现出的最大风险因素。一方面来说,实物资源本身是极为有限的,而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实如果说资金上出现了过渡的追逐现象,那么就必然会引发价格波动、扭曲、逼仓现象,从我国期指交易的历史状况来看,相关操纵者通过现货流通控制,达到期货价格操纵目的的情况也是较多的。

实际上,完全可以对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进行学习,将商品期货也直接引入到现金交割体系之下。和如今的实物交割相比较来看,现金交割的优势在于连个方面:有效的解决了由于实物交割所导致的较大成本上升,这尤其是适合牲畜活体交割上。如此一来,交割也就更加的便利,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交易风险;有效解决期货价格所涉及到的合约到期日,进而朝着现货价格进行回归的先,最大限度的减少了相关的价格操纵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并且减少交易成本。

二、保证金比率比较杠杆风险

期货保证金在实际进行设定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违约概率。保证金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减少违约风险,如果说出现违约的概率较大,那么就必须要提升保证金额度;第二,市场本身的波动性和流动性。从大量的研究数据来看,保证金的水平高低与持仓量、交易量之间完全是以负相关的形式所表现出的,但是其本身又是和价格波动率之间呈现出正相关的联系;此外,其中所涉及到的结算次数保证金,实际上也就完全形成了交易者本身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所表现出的大小,将会直接使得交易的持仓量、交易量等受到直接影响,特别是市场本身所表现出的价格流动和波动率。

相较而言,只要保证金水平高,那么出现违约风险的可能性也就会大幅度降低,但是较高的保证金同样会使得交易成本增加,进而使得市场无法吸引到相应的投资者,进而降低了市场所表现出的流动性。但是,如果说保证金的水平并不高,那么违约现象的可能性也同样会上升,进而使得市场利益遭到损害。现阶段,我国的股指期货保证金通常在12%,而商品期货则在10%,部分强麦、早籼稻等保证金则为8%。均低于股指期货,而股指期货为12%。这一方面是考虑了上述三个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基于股指期货推出初期管理部门限制风险过大的考虑。

三、标的物变动的影响因素导致的风险

目前我国上市的活跃期货品种如铜铝、玉米等均是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品种,大量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LME、CBOT等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心形成的价格对我国同样品种的价格走势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我国期货交易所对其的逆向引导作用较弱。因此,我国商品期货品种面临的是国际化的风险。如铜铝涉及的是有色金属行业,面临的风险为非系统性风险;且由于此类风险的国际传导性,此类风险较为不稳定,LME有色金属价格的大幅上涨往往导致我国国内期货价格形成单边市,即连续涨停或者跌停,此时大量的投资者即使进行平仓也无法成交,给投资者、期货经纪公司、交易带来极大的风险。

四、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说金融期货与商品期货在交割的风险上,存在着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方面的相同之处,但是从根本上来说,由于标的物的不同,最终所应用的交割行为措施。涨跌停板、保证金率依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这也就导致在实际进行投资的过程中,两者的风险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单纯从这一层面上来说,金融期货下极具代表性的股指期货风险因素是要低于商品期货的,这直接导致风险的可控性是完全低于商品期货本身的,并且风险上的可控性,也超出商品期货本身。

参考文献:

[1]姜海霖.浅谈中国期货市场客体结构的优化[J].中国流通经济.1997(06)

[2]吴悫华.金融期货背景下的期货市场机构投资者培育[J].北方经济.2009(02)

金融期货范文第4篇

投身期货事业

1946年秋天,梅拉梅德成为芝加哥北区罗斯福中学的一名学生。在此后的四年时间里他贪婪 地读书,完成了一个少年充满奇幻的世界文学之旅。

梅拉梅德的创业精神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显现出来。在芝加哥上小学的最后几年中,他开始 挨门挨户地卖杂志。中学之后,他竟然做起了鞭炮生意,而当时鞭炮在芝加哥是禁放的,因 此他也 有过被警察带回家的经历。中学时代他就拥有了自己的汽车,尽管都是些二手车。

1950年他成为依利诺伊州立大学医学院的预科学生,而在第二个学期他转入了法学院的预科 班。那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梅拉梅德会成为一名很好的律师,因为在他身上似乎具备成 为一名律师的全部优点――富有感染力的口才、睿智的头脑、冒险精神以及很好的写作才能 。

但大学二年级的一次“打工”经历,彻底改变了梅拉梅德的人生之路。当他去芝加哥商业 交易所应聘的时候,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全场的交易员都在大声地叫喊,并且在场子里 来回飞奔。这场景神奇般地俘虏了年轻的梅拉梅德的心。

1954年,梅拉梅德在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工作了15个月之后,他向父亲借了3000美元,成了芝 加哥商业交易所的一名会员。不久,梅拉梅德就拥有了一间很小的办公室。1955年,梅拉 梅德获得依利诺伊州立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在此后的10年时间里,他既是一名律师又是一名 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交易者。但这一时期梅拉梅德在期货方面的发展并不顺利,曾经两次濒 临破产。此时他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那段时间梅拉梅德的日子很是窘困。

进入20世纪60年代,梅拉梅德的期货事业开始出现起色。1965年,他决定放弃律师职业,专 注于期货事业。这个决定几乎遭到全家人的反对。但能够成为一名全职交易员一直是梅拉梅 德 梦寐以求的事情,他沉醉于那种瞬间的大量信息使你必须即刻作出反应的紧张气氛中。19 67年,梅拉梅德成为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理事会理事,两年后他成为该交易所的主席。

开创金融期货

在此期间,国际货币市场发生的事情让梅拉梅德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首先是英镑在1967年 从1英镑兑换2.8美元贬值到只能兑换2.4美元,英国拒绝个人外汇交易。原先将美元和世 界其他主要货币限制在很小波动范围内的布雷顿森林协议开始变得无法维持。 这些事件以 及诸多的反思使梅拉梅德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是否可以创建一个金融期货市场?于是他 请教了许多货币专家,作为期货交易所的主席,他急切地想尝试某种创新的可能。“金融 期货”将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大胆创举,因为在人类几百年的期货交易历史中,交易产 品全部是农产品。凭着直觉和对市场的了解,梅拉梅德相信,金融产品期货会有比农产品 期货更为美好的未来。

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国将不再遵守其保证用外国持有的美元兑换黄金 的承诺。这一政策对梅拉梅德来说是一个好得不能再好的消息,对金融期货的推出起了 关键的推动作用――美国黄金政策的 结束将大大地改变美国人的投资心理,未来美元的价格将不再取决于政府,而将更多地决定 于其他世界主要货币的相对价值。1971年12月20日,梅拉梅德正式向世界宣布了他们将建立外汇期货市场的计划,交易的合约 有7种:英镑、加拿大元、德国马克、意大利里拉、日圆、墨西哥比索和瑞士法郎。梅拉梅 德被选为新成立的国际货币市场(IMM)的理事长。1972年5月16日,国际货币市场正式开始运 行。此后,虽然一直有声音对金融期货提出种种非议,但数次金融风波都证明,期货市场在 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为全球的套保用户和投资、投机者们提供价格。

1982年,梅拉梅德领导的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与刚刚成立的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LIFFE) 展开了竞争。由于地域和时差的关系,亚洲的交易商似乎更倾向于LIFFE。

而IMM惟一的制胜 法宝就是和远东的交易所联合。同时,梅拉梅德正在着手考虑用相互对冲系统(MOS)来节约 成 本并提高效率,通过这套系统,两个独立交易所的交易合约可以进行互换。于是,梅拉梅德 开始在亚洲寻找合作伙伴,他最后选择了新加坡。当时新加坡正意欲成为亚洲新的金融中心 ,也希望这种国际合作有利于新加坡的发展,于是双方很快就走在了一起。巴林银行1995 年倒闭时,MOS系统使芝加哥商业交易所躲过了这场金融灾难。

1985年5月,梅拉梅德应邀访问了日本,这使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取得了上市日经股票指数期 货合约的权利。

自1972年梅拉梅德创立金融期货以来,在他的领导下,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先后推出了多个金 融衍生品工具,其中包括国债期货、欧洲美元期货等,并于1982年推出了股指期货 。1987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又引进了全球首个场外电子期货交易系统。现在,金融期货的 成交量占 了芝加哥交易所总成交量的98%,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成为美国最大的金融期货市场,同时也 带动了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梅拉梅德的风格

几十年中,有一个问题梅拉梅德已经被问过无数遍了――期货是否等同于投机?多年来,梅 拉梅德也一直坚持认为:市场需要一部分的投机者。

那么,为什么金融衍生品市场屡遭质疑,却又能不断地向前发展呢?对此,梅拉梅德将金融 衍生品的生命力归功于三个功能:风险管理,发展价格,交易效率。

金融期货范文第5篇

国际期货发展的历史是期货品种、交易方式和市场组织形式不断创新的历史。期货品种创新不仅表现在品种数量增加,而且品种涵盖领域在不断扩大,已经从传统的谷物、畜产品等农产品期货,发展到各种有色金属、贵金属和能源等大宗初级产品,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衍生品兴起并迅速发展,在全球期货和期权的交易量中占比不断增长。中国期货市场走出规范整顿之后,管理层和市场应该清醒地认识所面临的形势、明确战略目标,以推出股指期货为契机,金融期货和商品期货超常规发展或跨越式发展,逐步成为亚洲乃至世界最为关注的期货市场定价中心。

金融衍生品是创新方向

20世纪70年代,金融衍生品交易异军突起,为衍生金融市场的发展开创了新纪元,其发展速度令世人瞩目。1972年5月16日,由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的分部――国际货币市场(IMM)推出外汇期货合约,成为世界上第一张金融期货合约。1975年10月,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推出第一张利率期货合约(美国国民抵押协会的抵押证期货,GNMA)。1982年2月,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开办首支股指期货品种――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的交易,这标志着金融期货三大类别的结构初步形成。

9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使金融衍生品的发展更是如虎添翼。金融衍生品的交易量占整个期货交易总量的比例不断攀升。截至1999年底,全球金融期货交易量已达到20.22亿张(包括股票期权),其中,股指期货交易5.21亿张,金额达21.67万亿美元;金融期货的交易量占世界期货交易量的80%以上。金融期货所占比重不断提高,2002年已经占到90%以上。

根据美国期货业协会(FIA)对可统计的58家衍生品交易所(含期货交易所、期权交易所、证券或股票交易所)的最新统计,2006年,全球在交易所内交易的期货与期权交易量高达118.59亿张,比2005年增长了19%。其中,全球期货交易量达到52.8亿张,同比增长30.85%。交易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墨西哥衍生品交易所(MexDer)的TIIE28天银行间利率期货、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欧洲美元期货与电子迷你型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欧洲期货交易所(Eurex)的道琼斯欧元Stoxx50期货等主要期货合约交易量强劲增长,以及原先以公开喊价方式交易的期货交易市场在电子化交易领域的大力扩张。

在2002年全球交易量排名前二十的衍生品合约中,除原油期货外,全部被金融期货期权占领。2006年,全球期货与期权分类交易上,金融类仍旧占据主导地位,而商品类期货交易量增速却快于金融类。具体来说,2006年全球股指、利率、个股和外汇类的期货与期权交易量依次为4453.95百万张、3193.44百万张、2876.49百万张和240.05百万张,同比分别增长9.16%、25.89%、22.05%和43.59%;同期,全球农产品、能源和金属类的期货与期权交易量依次为486.37百万张、385.97百万张、218.69百万张,同比分别增长28.37%、37.78%、27.84%。

当前,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呈现四个最主要的特点:金融衍生品需求日益旺盛。国际金融市场近年来的利率、汇率以及股票的价格波动越来越剧烈,市场保值和投机的需求相应也越来越强,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也越发活跃。新产品层出不穷。经过30多年的发展,国际市场的金融衍生产品已从最初的几种简单形式发展到1200余种,而由它们衍生出来的各种复杂的产品组合就更不计其数了。期权从现货股票为交易对象开始,逐步发展为可进行外汇期权、利率期权、股票指数期权和期货期权等多种载体的期货交易,交易额迅猛增长,成为20世纪国际金融创新实践的一个成功典范。金融衍生品风险控制和金融稳定问题突出。目前,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市场未结清的合约金额增长很快,会在衍生品杠杆特性的作用下,放大现货市场上的波动,并导致市场风险向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转化,给整个金融市场带来不稳定。

发展模式和战略选择

纵观CBOT品种创新历程,经历了从谷物期货到农产品期货、工业品期货、金融期货和期权交易的过程。目前CBOT拥有期货和期权品种56个,其中,农产品16种,金属7种,金融12种,证券类指数6种,其他指数2种。随着品种的不断创新,CBOT上市品种实现多元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经过几十年来不懈的创新和发展,CBOT成为国际期货市场举足轻重的综合易所,保持着国际期货市场领先的地位。在全球公认的金融期货创始人利奥・梅拉梅德的领导下,金融期货占了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总成交量的98%,CME从美国的二流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成为世界金融期货市场的领跑者。

从芝加哥期货市场的交易品种发展来看,一般循着农产品――生产资料――金融资产――期权交易的顺序演进。直至20世纪60年代,可储存的农产品仍然构成期货交易的主要组成部分。60年代中期非储存农产品(如牲畜)期货合约的介入,使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70年代非农产品(如木材、橡胶、金属、黄金、利率等)进入期货市场,80年代金融期货获得巨大发展,目前金融期货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商品期货成为世界期货市场发展的主流。在期货发展的基础上,期权市场也随之发展起来。

美国作为金融衍生品的发源地,以及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创新最活跃的衍生品市场,引领了世界各地衍生品的发展趋势。美国金融衍生品走了一条从外汇期货到利率期货再到股指期货的金融期货起源之路,并相应开发了各种期权互换产品。欧洲发达国家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采取先简单、后复杂的思路,利用后发优势,选择以股指期货为突破点,然后发展其他金融衍生品,走出一条与美国不同的道路。新加坡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经历了先期货后期权,先发展利率期货后发展股票指数期货的道路。日本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经历了首推商品期货后推金融期货,指数期货和国债期货齐头并进的发展历程。中国香港经历了一个从商品期货到金融期货及期权、从股权类到货币类再到利率类衍生品的发展路径。

中国期货市场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结果。中国政府是期货制度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在中国期货市场的制度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监管层对期货市场的行政性干预渗透着政府的意图,体现着政府的价值取向与宏观经济改革的偏好。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期货市场曾经出现过交易工具创新的高潮,也曾开发出了自己的金融期货品种――国债期货,但因为种种原因,金融期货交易工具创新没有成功,致使期货市场至今仍然只有商品期货交易,极大地制约了期货市场功能的充分发挥,限制了期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从2001年开始,中国期货交易走出低谷,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2003年开始,中国期货市场开始加速增长;2006年,全国期货成交量4.49亿手,成交金额21万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7.23倍、12.06倍。2006年,在按照期货交易量排名的全球前40名交易所中,大连商品交易所名列第9,上海期货交易所名列第16,郑州商品交易所名列第18。另外,香港交易所名列第28,台湾期货交易所名列第31。

不过,由于中国大陆尚未开展期权、金融期货与期权的交易,在按照期货与期权合计交易量排名的全球前58名的交易所中,国内期货交易所排名都较靠后,而目前交易涵盖全部金融期货与期权的中国香港交易所和中国台湾期货交易所排名则较靠前,显示出金融期货与期权交易才是目前全球期货市场发展的主流方向。2006年,大连商品交易所名列上述排名表第17位,上海期货交易所排名第27位,郑州商品交易所排名第30位。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步伐的推进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中国期货市场可以而且应该实行科学的超常规发展战略,否则中国经济发展将因期货市场发展滞后而受影响。中国期货市场要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实行赶超战略。笔者不主张中国期货市场严格循农产品――生产资料――金融资产――期权交易的顺序发展。中国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和市场化程度的显著提高,为期货市场超常规发展或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可以打破三阶段演化轨迹和常规品种发展顺序,加快金融期货市场和期权交易发展。

中国发展金融期货可选择以下路径:以股指期货为突破口,经过两年左右的发展,奠定中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基础;然后,考虑推出国债期货,发展利率期货;最后,引入外汇期货以及期权、互换等衍生产品,带动我国现有的认股权证交易等。以股票指数期货作为先导,有利于规避股票的价格波动风险,有利于用期货交易的做空机制来保持平衡。尤其是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之后,发展股指期货的条件将较其他金融衍生产品更为成熟,这是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同时也是结合中国当前实际的一种正确选择。随着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的推进,经过5~10年的努力,金融期货将成为中国金融市场不可缺少的金融工具。

金融与商品期货比翼双飞

现代期货市场作为专业的风险管理市场,是一种成本较低、效率较高的制度安排。一般来说,期货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商品期货与金融期货。商品期货中大体包括农产品期货、金属期货(包括基本金属与贵金属期货)、能源期货、工业品期货等几大类;金融期货主要包括外汇期货、利率期货(包括中长期债券期货和短期利率期货)和股指期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在全球新增资源消费比例中占据了50%的份额,“中国因素”正成为全球商品价格的风向标。未来15~20年,重工业化、城市化和消费结构的升级还将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中国正日益成为全球最大的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这不仅是极佳的投资机会,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风险。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决定了它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能够帮助国家化解市场波动的风险,趋利避害,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利益,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提供强有力的风险管理支持。

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经济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中国企业将面对激烈动荡的国际金融市场的巨大冲击。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金融业尤其是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上的竞争将成为一个重点,金融体系日益成为一国的经济命脉之所在。因此,反映中国股市行情的指数期货、国债期货和人民币利率、汇率期货等金融期货期权以及商品期货期权等结构化衍生工具,只有在中国形成其定价中心,辐射亚太地区,欧美市场上市这些品种也只能是中国的影子市场,才能发挥中国期货市场乃至中国经济在国际经济中的作用。

中国的金融期货产品开发已经落后了,境外机构抢注中国金融期货愈演愈烈。2004年10月,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推出由在纽约股票交易所、NASDAQ和美国证券交易所等市场上市的中海油、中国铝业、中国人寿、中国电信等16家中国公司股票构成的中国股指期货(CX・CBOE)。此后,香港地区联交所推出了新华富时中国A50ETF及A50ETF权证。2006年8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在其全球24小时不间断交易平台上推出了人民币对美元、日元和欧元的期货和期权交易。2006年9月,新加坡交易所推出了新华富时中国A50股指期货。2007年5月,CME则拟推出E-MINI新华富时中国25指数期货。

经验证明,在上市某一特定新产品相互竞争的时候,首先上市新产品并建立流动性的交易所将很容易处于竞争优势,对竞争对手将是致命打击。境外交易所推出有关中国概念的金融衍生品,不仅会造成我国金融资源的流失,增加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难度,也可能对我国金融竞争力带来一定的影响,导致金融资产定价权的丧失。境外机构开办有关的金融衍生品,我国股指期货还可能被国际大投机家在他国市场上操纵,高额的股指期货交易手续费收入将流入他国交易所,国内部分套期保值资金的外流,资本管制的放松和境外股票市场的比价效应可能导致部分国内投资者投资于境外市场,从而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健康成长和经济发展带来影响,威胁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

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挂牌成立,目前有关股指期货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交易所与有关管理部门应结合金融市场化的进程,抓住时机,尽快开发,推出股指、国债、外汇等金融及衍生品期货。实践证明,期货与期权两大类产品的交易,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同时,将适时推出锌、塑料、钢材等商品期货和商品期货期权,积极研究开发石油、黄金等商品期货,实现商品期货与金融期货比翼齐飞。

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以美国、欧洲为代表的期货市场发达国家处于主导地位,具有先发优势。以新加坡、韩国、印度、中国等亚洲诸强为代表的期货市场后起国家正在快速发展,具有后发优势。中国期货市场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为了实现把中国建成与欧美并驾齐驱的国际性期货交易中心,我们应采取建立完善的现代期货市场――区域性国际期货市场――全球性国际期货市场的梯度推进战略。21世纪,世界期货市场中心将位移中国,中国将成为国际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中心,国际金属期货市场三大中心之一,国际能源期货市场中心,国际金融衍生品交易三大中心之一。

在20世纪90年展初期,中国期货市场没有科学控制发展的规模和步伐,引发了一系列问题,风险事件频繁发生,导致长达六七年的清理整顿。21世纪,中国将实现金融期货和商品期货比翼双飞,必将在农产品、能源、金属,以及股指、利率、外汇等金融衍生品交易方面,成为亚洲乃至世界最为关注的期货市场定价中心。

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是规避风险、价格发现、套利和投机的重要工具,具有资源配置、降低风险和容纳社会游资的功能。发展金融衍生品有利于迅速扩大金融市场规模,完善中国的金融市场体系和结构,为金融现货市场的交易双方提供定价的参考依据,从而为货币市场和证券市场的超常发展提供依据,引领现货市场的价格走势。

金融衍生品代表了期货市场的发展方向。中国商品期货市场的规范和发展为推出金融衍生产品创造了条件,《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出台为推出金融衍生产品提供了制度保证,中国期货市场十几年的经历为推出金融衍生产品积累了经验。随着股指期货为先导的中国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推进,逐渐发展国债期货、外汇期货以及期权、互换等衍生产品,中国期货市场在国际衍生品市场中的地位将逐步提高,中国金融市场在国际金融市场体系中的竞争力将稳步上升。

金融期货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国金融期货市场金融期货品种法律制度自律监管

一、文献综述

20世纪70年代,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浪潮的冲击,国际经济环境动荡,全球范围内利率、汇率波动风险增加,具有套期保值功能的期货应运而生。此时,一些西方学者利用随机过程展开始对市场价格进行研究,获得了许多关于金融期货理论的研究成果。至20世纪90年代,国内也出现了许多对金融期货基本问题的研究。金融期货研究组(1993)孙超英(1995)等基本上都介绍了金融期货的基本情况及功能,并对于中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提出了相关意见。杨玉川(1998)以国际金融期权期货发展为实证,对我国发展期货期货市场进行探讨。钱小安(1995)还曾从市场关系角度对金融期货进行研究,认为国债期货存在崩溃可能,但由于之后国债期货被暂停,这方面研究并未继续深入。21世纪以来,国内对期货研究逐渐增多,武春晓、姚文平(2001)讨论了股指期货交易规模问题,吕晓峰(2003)基于效率层面对金融期权、期货与基础市场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但我国对金融期货市场研究仍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二、我国金融期货市场交易品种少、创新性不足

金融期货是指以金融工具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金融期货作为期货交易中的一种,具有期货交易的一般特点,同样具有发现价格、回避风险、套期保值的功能。但与商品期货相比较,其合约标的物不是实物商品,而是传统的金融商品,如证券、货币、汇率,利率等。我国金融期货市场经历了二十多年历程,时间稍短,因此在交易品种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相较于国外发达的金融期货市场,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品种稍显匮乏。20世纪90年代,我国曾推出外汇期货、国债期货和股票期货等金融期货品种,但由于当时市场的问题,大多期货类型都未形成规模,只有国债期货得以幸免,但国债期货后又由于327国债事件被停止。如今我国金融期货市场上外汇期货市场难以运行,股指期货交易品种数量少。而交易品种数量过少直接限制了中国金融期货市场的交易规模,使巨额资金有机会对金融期货价格进行干预,为大资金操纵金融期货提供了可乘之机。早在2007年就有过关于沪深300指数是否被人为操纵的讨论,今年股指期货正式受监管层同意批复之后,中信证券就曾出炉一份报告,暗示股指期货存在纵的可能。倘若金融期货市场不进行品种创新,使金融期货的品种更加丰富,金融期货交易规模因此扩大,就难以消除被大资金操纵的风险。此外,品种缺乏还抑制了金融期货的交易需求。金融期货品种是金融期货市场的交易对象,是金融期货市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资源,期货市场所具有的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的功能也是依托于期货交易品种展开的。我国金融期货市场上金融期货品种过少,不仅导致大多数行业规避风险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而且容易造成市场系统性风险积聚,即可能产生大笔资金相对集中于少数几个品种的现象,造成市场集聚效应,个别品种不堪重负,市场泡沫化;甚至引发金融震荡,成为社会不安定的诱因。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品种单一,主要是由于缺乏适宜的运行环境,市场参与者对金融期货了解不够深入,市场不够成熟。加之新品种上市机制存在缺陷,一个新的金融期货品种上市往往需要经过复杂的审批程序,面临环节多、成本高、周期长、不确定性大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品种单一的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针对品种匮乏问题,可以积极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经验,并依据中国金融期货市场的现状进行一定改造,优化品种结构,改善金融期货市场中的问题。

三、中国金融期货市场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完善

我国期货市场的往往法规是当某方面问题发生后针对相关问题制定的,金融期货市场利益诱人,易出现各种类型的非法事件,而发生的问题越多相关的法规也随之增加,过多的法规给期货市场上的执行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如中国证监会针对期货主要市场的问题就制定了十几个规范市场运行、控制市场风险、严厉打击操纵市场行为的文件。不过是主要问题便已经制定十余个文件,那么要想解决市场上其他林林总总的问题所需要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数量之多便可想而知了。若是以这种方法用来全面规范我国金融期货市场的问题,那么将是繁复低效的。规范性文件过多只是我国金融期货市场法律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之一,中国金融期货市场的法律监管方面同样存在着问题。在我国,虽然有许多关于金融期货市场的行政命令与法规,但到现在仍没有一部期货交易的法律,只是依靠效力层次和权威性并不足够的法律法规支撑,行政色彩过于浓厚,十分不利于期货市场的监管和规范。哪怕是美国,从创建期货市场到法律法规逐渐完善也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间,何况由于历史局限性,中国在金融期货市场走的是“先发展,后立法”的路子,因此法律体系存在不完善的情况情有可原,但法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还是必须着手解决。要想改善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存在的法律缺陷首先必须建立全国性的立法支持,使得监管能够有法可依,监管进行起来能够“底气十足”;其次还要转变“一事一立法”的法规制定方式,建立一套完备的期货市场法律体系,更好的对金融期货交易进行监督,减少市场中违规行为的发生,我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平稳运行。四、期货交易所的自律监管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行与改革开放的扩大,中国金融期货市场继续深入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相较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我国的金融期货市场还很年轻,金融期货交易所自律监管也难免存在缺陷。首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定位模糊,导致交易所自律性受损。《期货交易管理条例》规定期货交易所是不以营利为目的法人,而《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又明确规定金融期货交易为公司制的组织形式,二者内容相互矛盾,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定位不明确。不同法律主体的目标是不尽相同的,如果实行公司制,那么交易所将以营利为目标,而实行会员制则相反。如今的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处在一个尴尬的地位,若是以公司制为出发点,那么交易所很有可能会为了获得更多利益而减少自律监管的支出,放松对会员交易行为的监管,交易所的自律性自然也就大打折扣。其次,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自律监管自身的积极性不足。中国金融证券交易所是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批准,由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共同发起设立的交易所,属于期货交易所,与证券交易所的性质相同,共同收到中国证监会的监督管理。并且,在金融期货市场问题的处理中交易所的规定和一些行为也是由政府主导的,这种力度的监管大大降低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易滋生其对政府的依赖,自律监管的积极性必然也受到影响。有问题并不可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促进我国金融期货市场成长才最重要。对于交易所自律监管所存在的问题,寻求期货交易所营利性与自律性的平衡是关键,只有定位明确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才能更明白自身的职责所在。当然,我国政府对期货交易所也应进行适度引导,给予交易所一定的独立性,使其能够积极进行自律监管。

参考文献

[1]甄征.发展中国金融期货市场的相关研究[F].华中师范大学,2007.

[2]曹琦,郑适,谭亮.中国期货市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F].经济纵横,2011.

金融期货范文第7篇

如果不出意外,几个月后,一个全新的资本市场即将开启。

2月27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以下称中金所)表示将按照证监会的统一安排,在准备充分、条件成熟时推出股指期货。今年“两会”期间,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表示,争取在上半年推出股指期货。

政策层面已为金融期货“开闸”。修订后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已在今年2月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获得了原则通过,于3月16日颁布,4月15日正式实行。多项配套法规也将随之推出。《条例》将期货交易范围由商品期货扩展到金融期货和期权交易。

实践层面上,中金所的第一个股指期货产品沪深300仿真交易已进行5个多月,合约及相关细则已在征求意见。同时,各家期货公司软硬件设备已完成升级测试,历时两个多月的全国性投资者教育活动已结束,对股指期货投资者高管人员的培训也已完成。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期货证券研究室主任廖英敏研究员在接受《经济》专访时表示,股指期货推出时机已经成熟。

准备好了吗?

2006年9月8日,中金所在上海挂牌成立。这一天是中国期货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

“应该说上海期货交易所(以下称上期所)为股指期货的推出作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长期关注中国期货业的廖英敏介绍说,上期所很早便组织了一个工作小组来研究股指期货,包括软件开发、交易细则等。中金所组建后,这个工作小组的主要研发人员大部分抽调到中金所,其交易部、结算部、监察部和技术部等部门便设在上期所所属的期货大厦的8层。

10月30日,中金所推出沪深300指数期货仿真交易,作为首个股指期货,目前这个仿真交易已进行了5个多月。

沪深300指数是由上海和深圳证券市场中选取300只A股作为样本编制而成的成份股指数,于2005年4月8日正式。沪深300指数样本覆盖了沪深市场六成左右的市值,具有良好的市场代表性。

如果不出意外,沪深300将成为我国第一个正式上市的股指期货,也是在时隔10多年后我国重新推出的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因此,其仿真交易的情况也备受各界关注。

首创期货副总经理程功对《经济》表示,仿真交易给了投资者直观了解股指期货的机会,同时,2月27日的“黑色星期二”也给他们上了一堂很深刻的风险教育课。“以前大家对股指期货的了解还只是停留在纸面上,没有‘实战’的机会。”

金鹏期货董事长常清一直关注沪深300的仿真交易。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农业大学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他给所带的MBA学生们布置的作业就是参加沪深300的仿真交易,“现在包括期货公司都在积极参与仿真交易。”

常清在接受《经济》专访时指出,正在进行的仿真交易暴露出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从参与者来看,目前主要是非期货投资者,换言之,仿真交易中真正的期货投资者很少,“许多学生都在做。”

其次,在做仿真交易时,参与者的风险意识非常淡薄。由于不是真正的交易,许多人根本不考虑风险,而是片面追求盈利率,导致多次出现集体爆仓情况。“我在跟他们座谈时,没有一个人提到风险问题,大家谈的都是如何提高盈利水平。”

第三,从交易目的看,现在参与仿真交易的人并非就想参加将来真正的股指期货交易。“我作过询问调查,对于未来是否参与正式交易,回答是不一定。也就是说,现在踊跃与否,并不能作为未来衡量股指期货正式推出后踊跃与否的标准。”

因此,常清得出结论,仿真交易出现的很多情况并不足以说明未来,反映出来的信息不具有代表性。“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讲,如果是投资者自己的钱,是不能出现爆仓的,否则损失的是投资者的真金白银。另一方面,从经济学原理来讲,假如你去做任何事情,其盈亏都与你无关,你要么追求一种,要么是追求新奇,或字面的成就,你就不会考虑风险。”

实际上,中金所也在不断通过调整沪深300的交易保证金来防范风险。3月1日,中金所将IF0704合约的交易保证金标准由12%提高至15%。

据期货公司人士介绍,中金所对期货公司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关切,经常对期货公司表示,“(正式推出后)如果出现异常情况,你们是否做好了准备?”

据了解,目前各家期货公司软硬件设备的更新升级已经完成。据首创期货副总程功介绍,他们的客户99%是网上交易,现场客户很少,因此他们投了巨资进行IT设备更新升级,足以应付大容量的交易。

与此同时,关于投资者教育的活动也在全国巡回进行。从去年12月初到今年2月初,由中国证监会牵头,中国期货业协会和中金所共同主办的为期两个月的“股指期货全国巡回报告会”在全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地级市举行。

金元期货的冯伟民参与了这次宣讲活动,他用“可爱”一词来形容未来的股指期货投资者。他对《经济》表示,面对踊跃的投资者,最大的感受就是有一些股票投资者对股指期货的风险程度认识很少,没有强行平仓的概念;而且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有的对他表示,如果真亏了所有家当,就跟期货公司没完。“我不知道他们是否真正做好了准备,而我们期货公司和期货从业人员是否也做好了相应准备呢?”冯伟民在一篇宣讲心得的文章中写道。

在针对普通投资者进行教育之后,3月底,中国证券业协会和中国期货业协会联合举办了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机构高级管理人员股指期货培训班。

廖英敏说,股指期货将在一系列工作完成之后正式上市。

业内人士预计,沪深300作为第一个股指期货产品在五六月份推出的可能性颇大。程功认为,如果能在6月推出,速度就已经很快了。

利空股市吗?

随着正式推出日期的临近,人们早已对股指期货这个新鲜事物翘首以盼。

2月27日,中国股市遭遇了“黑色星期二”,上海和深圳股市暴跌超过8.8%,沪深股市双双创下10年以来单日最大跌幅。上海股市900多只股份跌停板,A股投资者蒸发1万亿元人民币市值,两地股市成交创下2000亿元人民币新高。

“如果有股指期货的话,投资者可以利用做空机制来规避股市上的风险,进行套期保值。”廖英敏认为,股指期货是股市现货市场的一个稳定器。

如今股指期货渐行渐近,它的推出对股票市场到底影响几何?是利空还是利多?人们应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股指期货?

首创期货副总程功和他的研究团队比较了6个国家推出股指期货后对股市的影响,得出一致结论是,股指期货不影响股票市场的长期趋势。但在推出前后,股市会有一定的振荡和回调。“这种调整和振荡来自于推出前股市在上涨过程中做空动能的释放,使得市场风险得以对冲,但不会影响和改变趋势。”

程功认为,中国股市正处于升值周期,跟日本当年的状况更加类似,可比性也更强。从日本来看,在股指期货推出前一个月,股市经历了一个振荡调整期,推出两个月后,股市重新上涨。“前后共三个月的调整期,幅度不大。”

“认为股指期货出来后对股市是利空,这是错误的。”常清认为,期货是一种中性市场,它使市场更加健全,价格更加真实,不存在对股市的利空。作为中国期货市场创始人之一,常清负责过中国期货市场的早期试点工作,是早期期货交易所的设计者。

常清认为,在没有粮食期货市场之前,我国的粮食价格暴涨暴跌严重,后来有了粮食期货,这种现象便消失了,更重要的是让整个市场更加透明,价格也更加透明规范。“因为近期定价,远期发现价格是期货市场的重要功能。”

“可以预言,股指期货上市以后,现在股市存在的一些问题将会迎刃而解,市场更加规范、秩序更加合理。”常清说,现在大家都在炒股票,炒来炒去,就有很多风险,现在有了股指期货这个保值工具,可以真正投资股票了,也就可以长期持有股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股指期货对股市来说是个革命性的建设。

廖英敏认为,股指期货的推出不会对股市产生太大的影响,股市不会因此大涨大跌。短期看,股指期货出来后会分流一部分资金和投资者,因为做股指更刺激,加上“炒新”的因素,有些人和资金就奔股指期货去了。“但股票现货和股指期货是相辅相成的,长期看,应该是相互促进的。”

从经济学原理看,股市是股指期货的现货市场,前者是后者变动的基础,而后者最终要与前者的走势趋同。期货交易的特征决定了其定价功能具有较高的效率,并进一步通过套期保值和套利促进股市的定价作用,最终有利于股市的运行效率。

机构投资时代来临?

股指期货的交易门槛设置一直备受争议。

以正在仿真交易的沪深300为例,3月14日交易的IF0706合约的收盘价为2953.00,合约乘数为300元,合约的价值为2953×300=88.59万元,按照8%的交易保证金计算,投资者交易一手合约的保证金为7.0872万元。而IF0704合约保证金标准高达15%。显然,正式推出后,如此高的门槛必然会把众多散户在内的中小投资者排除在外。

经过综合分析,以3月中旬的仿真交易来衡量,程功认为,股指期货的最低门槛应该是20万-30万元。“如果股指进一步上涨,那么投资者需要有更多的资金实力。”

今年2月初,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中国期货业协会有关会议上表示,对于股指期货上市准备工作要坚持高标准、稳步开展的原则。

“这里的高标准就是高门槛。”廖英敏说,目前我国股市号称有8000万投资者,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投资者。廖英敏认为,随着众多基金的发行,股市中的机构投资者在壮大,但跟国外相比,机构投资者所占比例仍然偏低。美国机构投资者占到70%以上,而我国的比例才34%。

显然,在股指期货推出初期,决策层更鼓励机构投资者参与,而对承受能力脆弱的中小投资者实际上说了“不”。“如果一开始门槛很低,大量散户进来,市场一旦有风吹草动,极易出现‘羊群效应’带来恐慌,导致出现暴涨暴跌的行情。”廖英敏认为,这不仅不符合上述稳步开展的原则,也不利于市场自身的平稳发展。

不过,一味限制中小投资者是否会影响股指期货市场的流动性?

首创期货副总程功认为,由于门槛较高,股指期货推出初期估计很难出现火爆场面,“火爆不可能一蹴而就,市场会逐渐从单纯的投机向套期保值及套利模式演变。”

廖英敏认为,门槛的设置要恰到好处,因为合约价值的大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交易量和流动性,因此在正式推出后要不断摸索总结经验。不过,廖英敏认为,不必担心交易量的问题,“火爆与否是其次的问题,稳步健康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一种观点认为,由于期货交易是杠杆交易,风险大,中小投资者承受能力脆弱,因此不应鼓励散户进入。而大合约会吸引机构投资者参与,也有利于培育理性投资者,改变目前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比例偏低的状况。

另一种观点认为,股指期货不能排斥中小投资者。以常清为代表的人士认为,合约太大会将众多散户阻挡在外,从经济学观点那看,这是一种不平等竞争。“中小投资者有权利分享股市发展带来的财富效应,许多散户研究个股和行业有困难,他们更关注大盘,而且有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意愿。”常清认为,排除散户便意味着“惠民股市”的效应无法达到。从境外市场看,中小投资者也是重要的力量,比如香港中小投资者的比例占到了一半。

从国外市场看,在推出股指期货后,由于合约价值过大不便于交易,会推出迷你小型合约,比如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缩小一半,每个波动点改为250美元,并推出了每个点数为50美元的迷你小型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同全球主要股指期货的面值(见附表)相比较,沪深300的面值处在中等水平。

从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看,由于体制的原因,投资者仍然以散户为主。那么,股指期货出来后,作为重要的金融期货类型,会不会改变这种状况?至少从门槛设置和政策导向来看,各方均有这个意愿和决心。

业内人士认为,资本市场发展的趋势是从非理性的散户市场转向理性的机构投资时代,而股指期货的推出会加速这个过程。

承担金融资产定价权重任

破茧待出的沪深300股指期货,让人们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国债期货交易曾火爆一时,最终以影响恶劣的“327国债期货事件”收尾,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金融期货以整顿规范结束了短暂的生命。时隔10余年,尽管业内人士均认为股指期货重蹈“327国债期货事件”覆辙的概率极小,但该事件带给人们的启示和历史教训是深刻的。

当年在如火如荼的国债期货交易中,常清曾提出忠告,担心证券交易所上市期货品种会由于期货和现货规则的不同而出现问题。最终被他不幸言中。

“没有钱怎么能做生意?”常清说,当时在上海证交所上市的327国债期货如同现在的仿真交易,没有保证金制度,根本就不是期货交易。上交所是现货市场,没有按照期货交易的规则进行,少数会员可以透支几十亿元进行交易。“这说明不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就会有风险。”

廖英敏认为,当时整个期货市场并不成熟,金融市场改革刚刚开始,因此急急忙忙上国债期货是不合适的。“市场环境差,法制不健全,交易机构不成熟,监管体系不完善等一系列原因最终导致了这起恶性事件发生。”

鉴于上述历史经验教训,决策层对金融期货的再次起航定的调子是“标准高、起步稳”的原则。

经过10余年的整顿规范,我国的期货市场已经步入了规范化的良性发展轨道,交易所数量从最多时50多家交易所到现在仅剩3家,期货公司从四五百家到如今183家。廖英敏每年都会撰写期货市场发展报告,并以国务院研究中心的名义对外公布。她介绍说,从2003年开始,中国期货市场出现了巨大变化,由复苏转入高速成长。在此背景下,加上金融市场改革的推进和不断完善,金融期货重新上市成为必然趋势。

另外,从国外股指期货发展来看,尤其是一些国家推出了基于中国股市为标的物的股指期货,对国内股指期货的上市形成了“倒逼”态势。2006年9月5日,新加坡交易所抢先我国推出新华富时A50指数期货,在度过了初期的冷清交易后,如今已开始活跃起来。2004年10月18日,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开始推出中国股指期货(CX.CBOE)。期货合约中的标的是基于16家在境外上市的中国公司股票。文莱也推出了中国指数的期货合约。

沪深300推出后,能否成为中国股市的晴雨表?进而能否牢牢把握住中国资本市场中金融资产的定价权?

目前,国际大宗商品和能源原材料定价权均在欧美国家,比如铜的价格在伦敦金属交易所形成。“作为一个贸易大国,我们在这上面已经吃了太多的亏。”首创期货副总程功认为,我们不应该也不能失去国内金融资产的定价权。

常清认为,这种格局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国期货市场的长期落后,尤其是没有形成创新机制,体制上不能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导致发展缓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体制决定了很难成为大宗商品的定价中心。

金融期货范文第8篇

关键词:股票指数期货;金融期货

一、 股指期货是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的必经之路

以金融期货为主的金融衍生品市场是经济、金融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现代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期货就是指以金融工具作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股指期货产生的根源是股票市场规模扩大以及投资者进行风险管理的内在要求。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市场上机构投资者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对风险管理工具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股指期货的运用更为普遍。目前,全球有37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一百三十多种股票指数期货交易。

1、我国开展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必要性

(1)完善中国资本市场的迫切需要。作为股市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有效工具,推出股指期货对于规避金融市场系统风险有重大意义,也是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的必经之路。从国际潮流看,金融期货的发展远远超过了商品期货,而股票指数期货在完善资本市场功能与体系方面的作用已得到广泛的认同。目前,发达国家与许多新兴市场化国家都已推出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形成完整的股票衍生产品体系。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期货市场的环境逐步好转,特别是随着股权分置等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的逐步解决,为资本市场产品创新拓宽道路。适时推出股指期货,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的接轨,也有利于增强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2)创造性培育机构投资者的需要。首先股指期货是规避系统风险的有效工具。从市场需求面来看,中国股市的一个特点是股指波幅较大、股价风险中系统风险的成份较多,这种风险难以通过分散投资加以回避。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股指期货交易,建立风险对冲机制,长期投资者还可以通过套期保值以锁住投资收益,回避股市系统性风险。其次是丰富投资工具,有利于创造性培育机构投资者。随着社保基金、保险资金、QFII和开放式基金等机构的入市,我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规模、数量及类型不断增加。机构投资者是资本市场稳健发展的主要力量,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功能单一,没有卖空机制,使得这些投资基金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而通过股票指数期货市场交易,可为机构投资者增加了投资品种,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

(3)股指期货是中国金融期货的必然选择。从传统来看,发达国家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一般以农产品期货为开端,然后陆续设立金融期货、外汇衍生交易、利率衍生交易、股票(指数)期货(期权)、互换等交易品种。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衍生市场发展往往受政府推动作用更大,直接引进发达国家的交易机制和交易模式,市场的发展顺序与发达国家差之甚远。出于国际竞争和本国投资者规避风险的需要,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往往把股指期货作为开设金融衍生交易的首选品种。

作为金融期货的三大品种包括股指期货、利率期货和汇率期货。我国曾经开展过国债期货交易,也在1993年进行过股指期货交易的试点,但当时条件不够成熟,风险控制不当,国债期货因“327事件”而被关闭,而股指期货的试验也中途夭折。经过证券市场的多年快速发展,特别是像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大市值企业的逐步上市,股指期货的推出也是水到渠成的现实选择。而随着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推进,利率和汇率掉期、利率和汇率期货也会在条件成熟后适时推出,从而形成中国金融期货的完整体系。

二、我国发展股指期货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1、资本市场发展需要股指期货

过去的30年是金融创新和金融衍生产品层出不穷的年代。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兴起、金融业竞争的加剧、金融市场不确定性的增加,以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为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生机。在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已为国内外所普遍关注。政府各有关部门、金融监管机构、交易所和中介组织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建立规范有效的金融衍生品市场是资本市场深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对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投资者需求也是金融衍生品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动力,而股指期货产生的根源就在于其相关现货市场的价格易变性使投资者产生了规避风险的需求。10年来我国经济金融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金融市场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制度改革也在有序推进,各种金融资产价格自由浮动将更为频繁,市场参与者迫切需要相应的风险管理功能。而且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经过几年的规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发展金融期货探明了方向,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可见,中国市场不仅对金融衍生品有内在需求,也具备了部分条件。

2、证券市场的迅猛发展为股指期货交易提供了坚实的现货基础

(1)股指期货的基本功能。一般而言,股指期货都具有两方面的基本经济功能:一是价格发现功能。股指期货市场价格是由套期保值者、投机者根据供求信息和市场预期通过公开竞价达成的一种市场均衡价格,其变动也反映众多市场参与者对未来股价预期的调整,因而成为股票现货市场未来价格走势的指标。二是风险转移功能。股指期货的规避风险的功能是通过套期保值来实现的。投资者通过在期货市场买进或卖出与现货数量相等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货合约,来对冲现货市场价格变动所带来的实际损失。另外,股指期货具有交易成本低、杠杆性高以及现金交割等特点,满足各种投资者的需要,其流动性远远超过了股票现货市场,这也增强了股票市场的流动性。

(2)现货市场日趋完善,股指期货交易条件基本具备。从我国目前情况看,我国股票市场已具备相当的规模,形成了一个运作良好的市场架构。无论在市场容量、交易手段、清算系统,还是在监管规则等各方面,都有了飞越式的发展。截至2006年11底,我国上市公司总数为1392家,总股本已达12318亿股,股票总市值为68212亿元,约占GDP的37%。反映证券化发达程度的证券化率也从1991年的0.51%提高到目前的37%,接近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但依然远低于成熟市场的水平,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从长期看,我国股票市场供需将趋于平衡,股市正日益成为自由竞争的市场,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证券市场推出股票指数期货之初(见表)相比,我国股票市场已经具有足够的市场规模和流动性。因此,从现货市场角度看,我国基本具备了建立股票指数期货的条件。

资料来源:《世界经济年鉴》和《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及本研究整理

*注:中国A股市值按2006年11月数据,GDP为2005年数据

(3)机构投资者迅速增加,为股指期货的运行准备了合适的交易主体。股票指数期货的重要的参与者是机构投资者。而我国的机构投资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截止2006年10月底,我国投资者总数已经达到7650万户,证券投资基金资产总规模6140亿元。以证券投资基金、保险公司、QFII、社保基金等众多机构投资者规模不断扩大,这在客观上要求证券市场要提供种类繁多的投资品种,特别是规避市场风险的金融工具,以更好地体现国家发展证券市场的政策效应,股票指数期货作为套期保值和资产管理的重要工具,也是优化我国证券市场结构的必要手段。

从市场需求面来看,中国股市的一个特点是股指波幅较大、股价风险中系统风险的成份较多,这种风险难以通过分散投资加以回避,特别是在股价连续下跌的情况下,风险将不断加剧。推出股指期货交易,可为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提供了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增加投资品种,有助于鼓励和培育机构投资者积极投资、稳健经营。

(4)法律和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有助于股指期货的风险控制。股票指数期货交易与整个证券市场的外部环境关系密切,首先必须将法制建设放在重要的地位,制度构造必须立足于法制。要总结和吸取国债期货试点中出现的问题,建立与完善相关制度。法律法规的完善是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制度保障,这是金融期货品种所具有特殊高风险性所决定的,必须在一开始就将股票指数期货创新建立在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平台上,才能够真正有效地控制风险。

过去我国股票市场只能做多、不能做空的状况导致了市场不对称问题。2006年开始实施的新《证券法》也取消了相关的限制,而随着融资融券相关配套法规的出台,这为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双向性提供了制度保障。当然衍生金融市场的发展是国际化背景下的必然选择,不能因噎废食。监管部门还应抓紧制定《期货法》和《期货交易法》,对股指期货等衍生产品做专门的规定,同时尊重金融期货交易的特殊规律,把控制交易风险放在首位,制定有关股指期货交易的风险防范制度,包括交易所要建立包括会员制组织体制、保证金制度、每日无负债清算制度、实时的交易监督管理、交易风险基金和紧急情况处理制度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期货交易监管方式。这些都为我国股指期货的推出提供了有效的风险监控体系和法制环境。

(5)信息技术为股票指数期货交易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一方面,我国发展股票指数期货有丰富的经验可供借鉴,作为西方金融衍生品市场中发展较晚但又是最为成功的品种,我国可以充分发挥“后发性利益”的效应,借鉴那些成功国家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使我们在推出股票指数期货之初就建立在高起点的、规范的市场基础之上。另一方面,由于股票指数期货只是交易的一个品种,只涉及每日现金清算,通过交易所、经纪商及银行系统的合作,可以高效率、低成本地完成这一过程。这些为股指期货的顺利运行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由此可见,以股指期货为代表的金融衍生产品的推出,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创新和发展,必将掀开中国金融期货新的一页,也将给金融类机构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作者单位:程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生;张九辉,北京证券研发中心

参考文献:

[1] 中国期货业协会,《期货市场教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12月

[2] 陈晗,张晓刚,鲍建平著,《股票指数期货-理论、经验与市场运作构想》,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12月

金融期货范文第9篇

股指期货将给投资者带来什么?证券投资的盈利模式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股指期货的推出将给证券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本文分别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所谓期货,一般指期货合约,就是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标准化和约。这个标的物,又叫基础资产,对期货合约所对应的现货,可以是某种商品,如铜或原油,也可以是某个金融工具,如外汇、债券,还可以是某个金融指标,如三个月同业拆借利率或股票指数。期货合约的买方,如果将合约持有到期,那么他有义务买入期货合约对应的标的物;而期货合约的卖方,如果将合约持有到期,那么,他有义务卖出期货合约对应的标的物(有些期货合约在到期时不是进行实物交割而是解算差价,例如股指期货到期就是按照现货指数的某个平均来对在手的期货合约进行最后结算)。当然期货合约的交易者还可以选择在和约到期前进行反向买卖来冲销这种义务。股指期货是买卖双方根据事先的约定,同意在未来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按照双方事先约定的股价进行股票指数交易的一种标准化协议。

简言之,是一种以股票价格指数作为“标的物”的金融期货合约。我国股指期货合约标的是沪深300指数。2005年4月8日,沪深两交易所正式向市场沪深300指数,它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期,基点为1000点。同年8月25日由沪深两交易所共同出资的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成立,沪深300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管理。股指期货是在和约到期后,通过现金结算差价的方式来进行交割。

股指期货具有以下特点:

(1)跨期性。股指期货标的物为相应的股票指数。股票价格指数不是一个具体商品,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它代表的是一蓝子股票的价格。股指期货的投资者,根据自己对股市走势的预期,报出不同的价格指数作为股指期货的价格来进行交易。交易双方通过对股票指数变动趋势的预测,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按照一定条件进行交易的合约。因此,股指期货交易是建立在对未来预期的基础上,预期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投资者的盈亏。

(2)杠杆性。股指期货交易不需要支付合约价值的全额资金,只需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可以签订较大价值的合约。例如,假设股指期货交易的保证金为10%,投资者只需支付合约价值的10%的资金就可以进行交易。这样,投资者就可以控制10倍于所投资金额的合约资产。当然,在收益可能成倍放大的同时,投资者可能承担的损失也是成倍放大的。

(3)联运性。股指期货的价格与其标的资产——股票指数的变动联系极为紧密。股票指数是指股指期货的基础资产,对股指期货价格的变动具有很大影响。与此同时,股指期货是对未来的价格的预期,因而对股票指数也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4)高风险性和风险的多样性。股指期货的杠杆性决定了它具有比股票市场更高的风险性。此外,股指期货还存在着特定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现金流动风险等。

股指期货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三点:

(1)风险规避功能。股指期货的风险规避是通过套期保值来实现的,投资者可以通过在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反向操作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股指期货的引入,为市场提供对冲风险的工具,担心股票市场下跌的投资者可以通过卖出股指期货合约对冲股票市场整体下跌的系统性风险,有利于减轻集体性抛售对股票市场造成的影响。

(2)价格发现功能。股指期货具有价格发现的功能,通过公开、高效的期货市场中众多投资者的竞价,有利于形成更能反映股票真实价值的股票价格。期货市场之所以具有价格发现功能,一方面在于股指期货交易的参与者众多,价格形成当中包含了来自各方面的对价格预期的信息。另一方面在于,股指期货具有交易成本低、杠杆倍数高、指令执行快等优点,投资者更倾向于在收到市场新信息后,由现在期市调整持仓,也使得股指期货价格对信息的反应更快。

(3)资产配置功能。股指期货交易由于采用保证金制度,交易成本很低,因此被机构投资者广泛用来作为资产配置的手段。例如一个以债券为主要投资对的机构投资者,认为近期股市可能出现大幅上涨,打算抓住这次投资机会,但由于投资于债券以外的品种有严格的比例限制,不可能将大部分资金投资于股市,此时该机构投资者可以利用很少的资金买入股指期货,就可以获得股市上涨的平均收益,提高资金总体的配置效率。1982年2月24日,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率先推出价值线指数期货合约,广受市场欢迎,自此各种类型的股指期货品种在美国和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场上迅速涌现。当前,股指期货品种已经成为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经过20多年不断的完善和探索,股指期货市场发展日新月异,交易量逐年递增,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股指期货的推出对我国的金融市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具体体现如下:

(1)股指期货作为基础性风险管理工具,具有价格发现、套期保值的功能,它的推出填补了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缺乏卖空和融券功能,市场缺乏针对系统性风险的管理手段这一空白,将改变证券市场缺乏规避系统性风险工具的现状,为机构投资者提供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的全新选择;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则丰富了投资手段,使价值投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2)股指期货推出的直接意义就是丰富了期货市场的交易品种,给投资者增加了新的投资品种和风险管理工具。对券商而言,股指期货的推出既可以增加自营品种,也可以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增加了新的利润来源。对基金而言,股指期货的推出既增加了投资品种,也能提高其资产配置的效率。对保险公司而言,股指期货的推出更为其资金管理提供了极为有力的风险管理工具。总之,股指期货的推出,促进了不同投资者投资模式的多元化。

(3)股指期货的推出将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连接在一起,改变了两个市场割裂的状态。同时股指期货的做空机制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只能做多的股市运作模式,给市场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对价格发现、资产配置以及套期保值等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短期内,期货和证券双方在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可以优势互补,而从长远来说,基本市场

1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意义

1.1股指期货的含义

1.2股指期货的特点

交易制度的完善,使国内资本市场向本源意义上的国际发达的资本市场回归。

(4)股指期货的推出为投资者提供了有效的规避与分散风险的工具。投资者可以通过期货和现货的组合投资来规避系统性风险,改变了过去只能以卖出现货股票的方式来规避风险的方式。投资者既可以利用股指期货的杠杆作用进行放大投资以获取高额利润;也可以通过买入看好的股票同时买空股指期货来回避系统风险并获取套期保值的收益。总之,通过股指期货,投资者既可以在牛市中持有股票获利,也可以在股市处于大幅波动时锁定风险而获取稳定收益。

(5)股指期货的推出提高了市场上资源配置的效率。价格发现是股指期货一大功能,因而股指期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现货价格,从而引导和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配置效率,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功能充分、有效的发挥

(6)股指期货的推出可以促进股价的合理波动,充分发挥经济晴雨表的作用。股指期货的交易能够凝聚各种信息,有利于提高股市的透明度。如果股市价格与股指期货市场间价差增大,将会引来两个市场间的大量套利行为,从而抑制股票市场价格的过度波动;通过集合竞价可产生反映国民经济的未来变化不同到期日的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价格。同时,由于股指期货价格一般领先于股票现货市场的价格,也有利于提高股票市场价格的信息含量。

(7)股指期货的推出,增加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在证券全球化的今天,股指期货的推出成为一个国家增强本地资本市场竞争力的突破口,并不断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因而,这对促进我国与国际市场接轨,增强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1)对股市资金规模的影响。由于股指期货具有交易成本低、保证金比例低、杠杆倍数高等特点,股指期货的推出在短期内将会降低部分偏爱高风险的投资者由股票市场转向期指市场,产生一定的资金挤出效应,股市的资金会流向期市,造成股市暂时失血。股指期货还有另一个效应,即可吸引场外资金。由于股指期货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规避风险的工具,扩大了投资者的选择空间,因此它会吸引大量场外观望资金实质性的介入股票市场。此外,它还可以减少一级市场的资金囤积。

(2)对股市流动性的影响。境外股指期货发展的经验表明,股指期货和股票市场交易具有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的关系。股指期货会因套利、套期保值及其他投资策略的大量需求而增加对股票交易的需求,从而增加股票市场的流动性。

(3)对股市结构的影响。股指期货的推出将加大股市的两极分化,改变以前单边市的格局,投资主体和投资模式多元化,市场的博弈规则将更为合理。股票市场的资金配置将大量向指标股倾斜,蓝筹股的资金聚集度进一步加大。

(4)对股价波动率的影响。股指期货在短期有“助涨助跌”的作用,但是股指期货本身并不能改变经济的基本面,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股市的价格走势,所以长期来看可以稳定股价,使股市估值趋于合理。同时将促进股市更为完善和成熟,使投资者更趋理性,减少股价不正常的暴涨暴跌现象。超级秘书网

在看到我国开设股指期货的积极一面的同时,我们应对开设股指期货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这些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一是开展股指期货可能会对证券市场造成冲击,导致股市资金的分流与价格的剧烈波动。由于股指期货保证金低,交易较为灵活,可能会分流股票市场的资金;股指期货价格波动大,会增加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特别在合约到期日可能会形成指数异常波动。二是可能产生不公平交易、市场操纵等违规行为。机构投资者可能联手进行市场操纵,影响指数的变动,人为造成股指期货与现货指数的偏离,或进行不公平交易、内幕交易等以获取暴利。三是现货市场没有借空机制会造成股指期货功能难以发挥。没有借空机制,导致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间套利交易不对称,可能导致股指期货价格的单边上涨,与现货指数脱离。四是股指期货交易风险大,我国缺乏相应的风险监控能力,会不会发生“327”国债等类似风险事件,出现股灾等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3股指期货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骞予.推出我国股指期货的意义及应注意的问题.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5,1

[2]李强.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影响的研究综述.武汉金融,2007,4

[3]周永辉,陈燕.开展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若干思考.上海金融,2001,2

[4]麻卫红,李玉红.股指期货与我国股票市场发展.金融教学与研究,2004,5

[5]李强.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影响的研究综述.武汉金融,2007,4

金融期货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金融期货套期保值投资者

金融期货市场主体的发育状况和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程度和层次。投资主体结构的多元化、机构化能够增强市场流动性和稳定性,促进市场功能的发挥,使金融期货市场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其经济功能,同时也是金融期货市场本身发展的动力源泉。

一、我国金融期货市场潜在投资主体分析

一个完善的金融期货市场应当具备三类交易主体:套期保值者、套利者和投机者。套期保值者是整个金融期货市场存在的基础,投机者和套利者的存在则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和定价效率,三者缺一不可,这样才能保证金融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从理论上来讲,持有金融资产现货或参与现货交易的投资者都具有套期保值需求,有可能成为金融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者,在我国,对于三类金融期货产品而言,其潜在的套期保值者具体如下:

一是股指、股票期货套期保值者。在股票市场上,虽然从开户情况来看,个人开户数占到了99.5%,但随着我国机构投资者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股票流通市值却占到了四成多。如2006年底,我国基金管理公司数量已达到58家,证券投资基金314只,基金资产净值达8,565亿元。此外,证券市场上其他机构投资者还有证券公司、全国社会保障基金、QFII和一般机构投资者。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系统风险较大,这些机构投资者今后都有通过股指期货、期权来规避市场风险的需求。

二是外汇期货套期保值者。2005年8月,为提高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人民银行了《关于加快发展外汇市场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非金融企业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自营易;允许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交易。截止2006年8月底,在我国上海外汇交易市场上,共有260家会员,可以讲目前我国外汇现货市场上,基本上涵盖了需进行外汇交易的机构投资者种类,这些参与者都有可能成为今后外汇期货的套期保值交易者。除了上述机构投资者外,我国个人的外汇资产也在快速增长,其中一些资产量较大的也存在套期保值需求。此外,合格外国机构投资者(QFII)在我国投资额度不断增长,已达100亿美元左右;而且2005年12月,商务部、证监会等还联合《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允许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进行中长期战略性并购,这些外国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都具有一定的外汇套期保值需求。

三是利率期货套期保值者。在我国,需要通过利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投资者涉及较广,一是信贷市场上的借贷双方,主要是银行和贷款企业,目前中长期贷款是我国银行信贷的主要部分,这类贷款对于银行和企业来讲都存在极大的利率风险,利率期货会为他们双方提供良好的风险管理工具;二是同业拆借、债券和票据市场上的投资者,截止2006年8月,银行间同业拆借与债券市场共有市场成员1,329家,涉及内外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基金、社保基金、财务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等17类金融机构;票据市场1,201家会员,也包括了中外资银行、财务公司等。由于债券、票据等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这些机构都有可能成为利率期货市场上的套期保值者。

就我国金融期货市场的投机和套利者而言,开展后可能会有以下四类:一是个人投资者,个人投资者操作主要以投机为主,尤其是在股指期货上。二是期货公司,虽然目前期货公司还不能开展自营业务和委托理财业务,但放松这些管制只是时间问题,由于他们投资不涉及现货市场,操作会以套利和投机为主。三是期货投资基金,包括私募、公募期货投资基金。目前我国商品期货市场上,流动性和投机性都很强的民间性质、松散的、以个人资金聚合为基础的“游资”,到时可能会以合法的私募基金形式出现。四是前述的各类潜在的金融期货套期保值者,有些套期保值者在认为自己确实能准确把握价格趋势时,也会进行一些投机性或套利性操作。

二、促进我国金融期货市场投资者发展的建议

(一)确保套期保值者、套利者和投机者协调发展

套期保值者、套利者和投机者,三者之间的比例是否合理是期货市场功能充分发挥的关键,即套期保值者转移的风险需要有规模相适应的投机者承担,同时期货市场高效的价格发现机制也需要大量的投机者和套利者的参与,如果市场套期保值比重过大,投机、套利的比例过小,则势必会造成市场滚动性不足,套保者的风险无法转移,但如果投保比重过大,则容易引发市场的过度滚动,因此,保持三者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市场的健康运行,在国际成熟金融期货市场上投机者的交易量是最大的,套期保值保值者交易比例也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如香港金融的市场上,虽然不同产品其三类投资者的比例各不相同,但整体市场的套期保值交易量占总交易量的比率,近三年平均维持在33.3%左右,套利交易占15.5%左右。

(二)培育金融期货机构投资者

金融期货市场投资者按其身份,可分为交易规模较大的机构投资者和众多的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相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资金实力强,操作较为理性,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因此在一个市场中机构投资者力量的壮大,不仅有利于减少市场风险发生的频率,也是市场成熟的重要标志。

目前国际金融期货市场上,投资者机构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三大类金融期货中,外汇期货和利率期货中的机构投资者交易量往往占据着绝对多数的比例,如2005年,韩国利率期货交易中,机构交易者占了95.6%;外汇期货中,机构投资者则为91.5%;在股指期货交易中,个人投资者所占的比重相对高一些,2005年为44.0%。但是,近三年无论是韩国股指期货市场,还是金融期货市场整体上,个人投资者的比例都呈下降趋势,而机构投资者的比例则逐年上升,在股指期货交易中,个人投资者比重从2003年的55.1%降为2005年的44.0%;市场整体上,个人投资者的交易比例也由54.6%降为43.1%。在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场上也存在近似的情况,如2005年7月-2006年6月间,整个金融期货市场上,机构投资者交易量占金融期货市场总交易量的77%,占比较上年增加了6个百分点。总之,虽然不同国家和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不尽相同,但在市场整体上,机构投资者都是市场最主要的参与主体,并且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势头。

此外,从国外金融期货机构投资者类型来看,金融机构是金融期货市场机构投资者的主要组成部分。如2005年韩国利率期货交易中,银行交易量占总交易量的35%排名第一,随后是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和信托公司,这四类交易主体交易量的总和占到利率期货交易总量的81.3%;外汇期货交易中,银行交易量占37.6%、期货公司占22%、信托公司为14.7%,这三者交易量占整个外汇期货交易量的74.3%;股指期货比较特殊,个人投资者占到了44%,名列第一,证券公司和外国投资机构分别以25.6%和23.7%排在其后,这主要是因为股指期货相对于其它品种具有较高的波动性,吸引了众多的个人投资者进行投机易,而使得其个人投资者比重较高。

目前,我国培育金融期货机构投资者最大的障碍在于现行法规政策中,金融机构等相关机构投资者被禁止参与期货交易的规定。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金融机构投资范围见下表:

同时,我国《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还规定期货经纪公司不得从事期货自营业务,同时还要求国有企业、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进行期货交易,限于从事套期保值业务;金融机构不得从事期货交易,期货经纪公司也不得接受其委托进行期货交易。

由于我国银行、保险公司和基金等金融机构所允许的投资范围都不包括金融期货,这使得我国当前即使推出金融期货,也面临着交易机构主体缺失的问题。因此,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发展机构投资者、调整投资主体结构的关键在于尽快调整现行的法规、政策,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市场准入,使得具有避险需求的金融机构和企业都可以顺利进入期货市场参与交易,拓宽市场参与者范围和资金来源,形成以金融机构为主体、广泛参与、合理的市场机构投资者群体。

(三)促进金融期货市场投资者的国际化

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和国际化是大势所趋,在国际较成熟的金融期货市场上,国外投资者往往占很大比例。据统计,2005年,世界期货交易量排名第一的欧洲期货交易所,其国外投资者的交易量占到总交易量的71.5%,其德国本土交易者的交易量从1999年的40.83%降到2005年的18.5%,减少了一半还多。这种国际化的投资者结构,不仅表明其产品和交易制度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而且使得欧洲期货交易所期货市场定价更具合理性和世界影响力,同时,这也是其交易量能上升至世界首位的重要原因之一。新兴国际期货市场国家也都十分注重推动期货业的对外开放,提高自己金融衍生品市场投资者的国际化水平,以促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如新加坡期货交易所的国外会员在1995年就已经接近80%。

国外期货投资者和期货公司在复杂的金融衍生品研究,以及操作和风险管理上,都要比国内领先不少,我国引入外国投资者不仅可以提高整个金融期货市场的运行效率,而且还能够促使我国期货公司和投资者努力提高管理和操作水平。此外,通过吸引外国投资者积极参与我国期货交易,也可使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和美国、英国等交易所一起组成全球范围内、全时段的期货投资链条,提高我国期货交易所定价的国际影响能力,以及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促进我国投资者国际化可采取鼓励有能力的国内期货经纪公司走出去,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发展和吸收境外客户参与我国国内金融期货交易;同时吸引国外期货公司、对冲基金、期货投资基金、其他国外金融机构和企业参与我国金融期货市场交易,发展他们成为交易所会员。但是,在向外国投资者开放我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同时,要加强对他们的监管工作,以防止其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在市场上兴风作浪,把国内投资者作为其猎取的对象,影响我国金融期货市场正常的发展。

(四)发展期货投资基金

期货投资基金始创于1949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而迅速成长。1988年,美国期货投资基金的规模为60亿美元,到1996年就增加到300亿美元,目前约为1,000多亿美元。期货投资基金主要集中在美国市场,但目前在欧洲、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与地区,期货投资基金也已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在西方成熟金融期货市场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对于我国而言,设立期货投资基金有利于我国金融期货市场机构投资者的培育,改善期货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并且可吸引社会各类闲散资金参与期货交易,扩大市场的资金规模,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同时期货投资基金操作较为理性,风险承受能力较强,这也有利于金融期货市场的稳定。另外,通过基金使众多中小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由基金经理统一运作,也为政府对期货市场的管理创造了便利。为使期货投资基金在我国稳步有序发展,可采取先立法后试点,再推广的方式,促进其发展壮大。

(五)发展和吸引对冲基金

对冲基金与期货投资基金在国外都被称为另类投资工具,由于金融衍生产品具有交易成本低、高风险、高回报的特性,成为了现代对冲基金投机的得力工具,也使对冲基金成为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上的重要投资者。因为对冲基金投资涉及面广,包括现货和衍生品两个市场,它的规模较期货投资基金要大的多,2006年底已超过1万亿美元。

(六)扶持我国期货公司作大作强

在期货市场发展中,期货公司承担着市场宣传、开发、引导投资者理性参与和为投资者提供投资咨询服务、客户交易等功能。扶持我国期货公司作大作强,使其不仅成为金融期货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者,而且还可以通过他们的优质服务,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到金融期货的交易中,使市场活跃,保障市场正常运行。

上一篇:金融学专业范文 下一篇:金融炼金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