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内控管理范文

时间:2023-08-07 10:02:22

金融内控管理

金融内控管理范文第1篇

1.1确保金融产品创新与监管工作相互协调,互相发展

金融产品创新有利于提高经营效率、分散经营风险。然而一旦内控监督缺失或滞后,导致创新行为脱离了监管约束而过度创新,则会导致金融风险的膨胀与演变。国内外不少商业银行在今年来屡次出现重大经济案件,就是对金融创新固有缺陷以及监管缺失后果的充分证明。要想在新经济背景下实现金融产品创新固有的促进作用,国有商业银行必须确保金融产品创新与监管工作相互协调,互相发展,主动接受外部监管,谨防出现与经营发展需求相脱节,游离于经济环境之外的规避监管的产品“创新”。首先应对金融产品创新和积极接受监管之间的关系予以妥善处理,重视对于创新风险的防范,明确区分创新和投机的区别,充分利用监管来控制产品创新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其次应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并建立相应的处置机制、预警监测体系以及评估体系,实现宏观层面的有效管理,同时以高效的内部控制以为补充和配合。最后应对金融产品创新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予以妥善处理,规范内控制度,为创新奠定基础,确保金融创新和科学发展之间实现良性循环,实现二者相互促进、和谐统一,使创新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发展。

1.2建立多层次内控管理体系

(1)专业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控制功能。在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专业管理部门是内控管理实施的首道防线。风险防范关键之处在于管理部门自律功能的发挥,同时应在内控部门和外部监管的协助与指导下切实履行自身职能,即对产品的整合与创新做出统一规划;针对新产品制定相应的内控规则,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产品创新过程中存在的纠纷问题予以协调;对必要的信息予以公开;针对不遵守内控规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者采取自履行处罚措施。

(2)专业管理委员会应充分发挥自身宏观控制与指导作用。应提高创新管理力度,重视立项评审关的把握,在产品从开发至推广的整个过程实施强化控制,其内容应涵盖创新技术控制、经济资本约束、内控制度完善、营销管理、检查监督以及运营支持等不同方面。

(3)应将风险监控和合规监督同时纳入监控模式并不断加以完善。在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通常会存在较多风险,因而其创新内控管理应结合风险监控与合规监管,二者同时进行。其中内控管理是对金融产品创新的全面融入,推动合规管理职能从原来的“风险检查确认”逐步过渡至“管理业务顾问”,坚持以风险为市场导向,在金融创新和合规监督服务之间选择最佳切入与契合点,对产品创新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予以重点关注,同时切实把握和控制重大风险领域评估;对产品创新过程中相关风险评估方案以及管理程序是否有效做出判断和监督;着眼于战略层面和全局来对产品创新整体的效果与效率做出评价,评估相关措施的稳定与协调性,进而针对服务、流程以及资源配置的整合与改进提出合规建议。而合规监管则对内控管理部门做出了明确要求,即对金融产品创新所具有的合规性予以依法监管,其内容涉及到创新活动是否符合基本的外部金融监管规章制度、是否与内控规定相符、是否有制度监管盲区或者瑕疵、是否同步进行流程监控与管理的改造等许多内容。而风险管理与内控合规部门在提高合规性监督力度时还应监控和监督产品创新部门,通过不同检查与监测手段评价市场环境、盈利能力、运行状况以及风险管理,并以评估结果为依据实施风险分类。

2、结语

对于现代商业银行而言,金融产品创新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对产品创新管理给予足够重视,勇于探索,并采取有力手段加以实施和落实,相信很快会取得满意成效,进而在行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金融内控管理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我国的金融业长期是国有经营,行政干预过多,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能力较弱,金融风险更具特殊性和隐蔽性。因此,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对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促进金融业的健康运营,保证社会经济的有序、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金融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问题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由于金融活动的杠杆效应和金融风波的快速传递,金融风险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金融风险,是指金融资本在经营与交易过程中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即投资人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的偏差。金融风险的存在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危害巨大,它不但能使个别金融机构蒙受巨额损失。而且还可能破坏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引发社会动荡。在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表现为:(1)信贷风险。当前部分企业趁兼并,合资、分立等改革、改组、改造之机,采取各种方式逃债、废债、悬空银行贷款。导致金融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信贷质量持续下降,成为当前最为突出,最为严重的风险;(2)信用风险。就是借款人不能依约偿还借款本息的风险;(3)流动性风险主要体现在金融企业不能变现资产,无力清偿到期债务。对客户提取现金支付能力不足。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虽未显现。但潜在的支付困难因素日益增多;(4)经营风险。是指由于银行自身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而形成的风险:(5)外汇风险。随着各行经营外汇业务的范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外汇风险成为金融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6)市场风险。主要是由于证券市场不规范和金融市场秩序混乱引发的种种风险。在市场发育不全。投资渠道狭窄的情况下。巨额的社会游资利用不成熟的证券市场兴风作浪,导致股市风险变得极为突出。此外,一些地方的金融机构乱集资、乱抬利率、乱设机构等时有发生,潜在风险很大:(7)犯罪风险。金融业是巨额货币资金的集散地,容易滋生经济犯罪,也是抢劫、诈骗等犯罪活动的重要目标。目前,经济越是发达地区金融犯罪案件越多;(8)金融国际化风险。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外资大量进入我国,金融风险在不断升温。如何防范和化解以上金融风险已经成为政府、金融机构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以及居民个人等各方面都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二、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保障内部控制落到实处

一是建立整体联动机制,确保内部控制贯穿于业务和管理的全过程。风险贯穿于整个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和各个阶段之中,涉及方方面面。因此,每个业务部门要设置风险管理岗位,做到风险管理关口前移,实现对各个业务领域风险的“源头化管理”。二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增加内部控制的前瞻性。应建立一套严格的、先进适用的风险预警机制,努力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下风险判断表面化和风险滞后的状况,加强风险搜索的系统性和准确性,并对风险的波动趋势做前瞻性的判断,争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的主动性。应从提高内部控制水平的战略高度出发,推进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使之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三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内部控制的长效机制。应制定专门的内控管理奖惩办法,对违规违章情节严重的,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人的责任,扣发该单位当年目标管理中安全指标的领导者抵押金,或对主要负责人进行组织调整,包括调整岗位、降职等。对内控出色的员工,采取通报表扬、提拔任用、物质奖励等方式给予鼓励,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从而达到教育一片的目的;相反,如果内控管理部门工作失职,不能及时地发现风险并做出反应,无论它事后如何进行质量评价或责任认定,对降低和化解风险的作用都微乎其微,所以对查而不实、纠而不严、惩而不力的单位负责人及有关人员要追究其相关责任。分应建立违规问题台账,落实违规机构和责任人,全面实现对各项检查查出问题的录入、查询、分类统计、问题整改的动态跟踪,为各级领导和管理者及时了解风险提供决策参考综合信息平台。

三、建立岗位经济责任控制机制

根据金融企业各个岗位的工作特点,制定明晰的岗位责任,建立具有相互制约特色的、科学的、合理的内部分工体系和经济责任控制机制。诸如对会计的核算质量和出错率、会计操作的规范性、信贷的贷款质量、贷款风险等情况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打分评定,并将考评结果与岗位津贴、奖金等活工资挂钩,奖优罚劣。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创造一个既有相互制约,又有自我约束、人人自律、励精图治、争先创优的良好金融工作环境。

四、实施人才工程,建立人员素质控制机制

结合银行等金融企业工作实际,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有针对性、适应性的岗位培训和新业务、新知识、新法规等的专题讲座,开展岗位练兵,适时组织业务知识和技术比赛,组织法律、法规知识答题等活动。切实抓好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廉洁自律,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做到品德高尚,业务过硬,敬业爱岗。形成一个人人关心、防范风险的群体风险意识,使金融机构内部控制贯彻落实到每个人,身体力行。

五、加强会计控制,规范会计行为

银行的各项业务活动最终要通过会计核算预以反映,因此,加强会计控制要从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防线人手。一是要加强会计监管的力度,配齐配足会计监管人员,落实会计监管责任,保证有足够的力量、足够的时间搞好会计监管,定期报告监管工作,真正实现财会工作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有效机制。二是加强会计业务的事后监督,重点是从会计事后监督的内部进行审核,逐步向由内部审核和实行自动网络与外部对帐相结合,真正实现会计核算、手工与电脑的自动监管。三是会计人员要严格按照《会计法》办事。不能接受其他任何指令。会计凭证应严格按照会计要素编制并进行审核,会计记录、帐务处理及其经营成果的核算都要严格执行《金融企业会计财务制度》的准则要求,保证帐表资料成为会计活动的合法记载和真实的反映。

六、总结

金融系统内部控制是一种自律行为,是为了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和防范风险,而对各职能部门的业务活动进行管理和制约的一系列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金融业安全运营保障体系的基础,是我国金融业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以银行业风险监管为核心的“巴塞尔体系”,始终包含着加强、改善内部控制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巴塞尔委员会1988年《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标准的报告》及1997年《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思想及要求具体化、系统化,并具有一定程度的强制倾向。人世后,我国银行业要融入国际金融体系,就必须遵守这些国际金融规则。我们与外资银行的竞争,是银行制度的竞争,银行文化的竞争,而在银行制度、银行文化中核心的内容就是内部控制机制。我国金融业要走出困境并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当务之急是用“拿来主义”,认真学习国际金融规则,老老实实向竞争对手学习。

参考文献:

[1]温显红.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企业经济,2003,(11)

[2]胡小平.中小企业融资[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金融内控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金融业;内控管理;金融风险;联系;措施

一、引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金融业成为全球经济的核心。随着金融业的高度发达,金融危机成为经济发展的硬伤。预防金融风险成为金融机构工作的重点。实行金融机构内控管理的目的就是确保金融业务能够按照相应的政策以稳定的方式运行。加强和完善金融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是打击经济犯罪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市场经济顺利进行的保证。加强金融业内控管理可以深化金融经济体制改革,合理的落实金融法规。做好金融业内控管理是保证金融机构遵纪守法的前提条件。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金融业的发展还不完备不健全,加强内控管理是营造金融业整体经营氛围的必然需要。内控管理需要从根源抓起,需要金融机构各个部门之间的通力协作,需要从整体规划上辐射细节,让金融业内控管理形成常态机制。

二、金融风险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1)金融风险是阻碍金融业协调发展主要原因。金融危机是资本市场具有一定周期的必然结果。近十年来,金融危机爆发的频率和程度越来越频繁和巨大。从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到美国的次贷危机,金融风险像一个炸弹一样席卷全球。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抵抗金融风暴的能力有限,在金融风险到来的时候,还处于幼稚的初级水平。金融风险打乱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秩序。金融业风险的具体表现为信贷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经营风险、外汇风险、市场风险、犯罪风险、金融国际化风险。金融风险是阻碍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扰乱金融秩序的重要原因。

(2)金融业内部控制是避免金融风险和修正金融体系的重要举措。金融业内控主要是指金融机构通过加强内部的管理控制,避免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行为。金融内部控制是预防金融风险与应对金融风险的概念集合。其前提和基础主要体现在预防意义上。预防是避免一切危害的重要手段,预防工作做得全面到位,就可以从根源上消除风险存在的程度。在应对金融风险方面,内部控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内部控制在金融风险到来时要进行具体措施的抵御。例如在信贷风险规避中,金融机构就要从资本管理上、环节控制上加强干涉,把损失降到最低。

三、当前我国金融业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金融业内控制度不健全。我国金融业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这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决定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对金融体制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强,金融业在国家政策的扶植下迸发出崭新的活力。但是,多年来传统的管理方式,造成金融机构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很多弊端,如权责不分明、管理不到位、机构部门之间存在矛盾等。金融业内控制度不健全造成金融制度在具体落实时,出现障碍。很多金融机构的规章制度没有起到对金融活动约束作用,而是只是停留在概念的范畴,使得制度缺乏执行效果。

(2)金融业内控管理滞后。金融机构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目的就是确保金融活动经营目标按计划实现。我国金融机构目前的内控控制方式多为事后控制。也就是说在问题和矛盾出现之后,才会想办法进行补救。这样的管理方式把日常金融业务进行本末倒置,在遇到金融风险的时候,不具备抵御风险的足够能力和弥补措施准备。不重视事前防范,只重视事后检查的制度,把金融机构的内控管理推向了错误的发展方向。在事故风险出现时,在资产损失扩大时,无法进行有效阻挡。金融业内控管理滞后是当前金融业发展的阻碍。

(3)金融业缺乏监督机制。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金融监督机构尚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国家成立银监会、保监会,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这些机构只是处于指导的地位。监督机构并没有充分发挥监督的职能,或者监督过程中停留在表面,对出现金融风险的事件和机构不去进行必要的调查和研究,不对事件进行分析和整理。金融业缺乏监督机制就会造成金融机构在金融活动中,打球,利用故意行为达到经营利益的目的。

四、加强金融业内控管理的具体措施

(1)强化金融业内控管理的意识,增强金融机构部门抵御风险的能力。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从金融机构的各个层面、各个角度进行改革。加强金融业的内控管理,首要的任务就应该提高金融业内控管理的意识,从意识层面巩固内控管理的内涵。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过程相对缓慢,金融改革在进行中,总是遇到体制与机制之间的矛盾。一些金融机构对内控管理的理解不足,把金融业的内控管理理解为制度的罗列。强化内控管理意识要注重管理层面的主导作用,树立法制意识、风险意识、效益意识,把内控管理执行到具体的经营活动中。

(2)加强财务会计管理,重视内部管理控制。金融业是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知识的行业。财务会计管理是金融业主要行为。严格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和行为,要建立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金融机构的财务会计工作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和监督。经营活动要受财务会计制度的限制和整合。财务报表要保证准确性和及时性,对财务报表的分析要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实现财务管理的集约式发展。

(3)以防范金融风险为目标,提高对金融机构人员的控制力度。我国金融业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在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时期,对金融机构本身的资质提升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提高金融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对于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内控管理具有重要作用。金融机构要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在思想层面、专业技能方面、队伍建立方面实施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建立岗位之间的监督制度,强化信息交流和意见反馈,建立一个权责分明、奖罚分明的岗位制度,以考核评价机制实现人员的内控管理。

五、结论

金融业是经济活动的中心环节,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金融业实施内控管理是从根本上保证金融行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剔除金融风险对经济活动的损害。加强金融业内控管理,从金融机构的基本制度入手,以金融活动运行过程中的具体细节为支撑,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保障。金融业内控管理中,做好稽核与监督、做好职能部门之间的配合,做好金融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是规范行业行为的重中之重。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在国家市场的竞争力表明,加强金融业的内控制度是增强金融业国际竞争力,实现金融业与全球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工作,对于调整金融机构的整体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刚.我国金融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J].东方企业文化,2012(15).

[2] 张红.防范金融风险强化金融机构内部控制[J].中国科技信息,2006(23).

[3] 陆姝.金融业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J].现代商业,2012(08).

[4] 余丽群.浅谈银行内控管理与风险防范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金融,2011(02).

金融内控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金融产品 创新 风险 内部控制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上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大大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商业银行股本融资压力,尤其是在2011年5月中国银监会的《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别强调了银行的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以及附加资本要求,并且新的资本监管标准会在2013年底、2016年前达到,导致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受到严重限制。同时,我国国内商业银行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银行信贷超常发展,信息不透明、信息不对称问题日益严重,通货膨胀也日益加剧,大大增加了商行经营风险。需要不断创新金融工具、金融产品以及经营方式来实现产品的保值增值,积极应对各种外界不确定因素的干扰,保证商业的盈利性和安全性。

1.金融产品创新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风险隐患

1.1内部合规风险

内部合规风险实际也是指由于内部运营配套流程缺乏完善,市场竞争秩序缺乏规范性,监督反馈机制不完善、缺乏健全系统的内控制度等多种因素而导致的风险。究根结底,可将这些风险隐患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①在创新金融产品的过程中,必须要有系统、完善的强制性制度的约束作为创新实践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并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且制度执行力度较差,极易诱发合规风险。②主要体现在合规审查力度不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产品创新的风险。比如,在销售一些个人理财产品过程中,并没有以客户的身份委托适当的人员或者内部调查监督人员进行全程调查,使合规风险大大增加。

1.2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主要是指因为内部系统、内部程序和内部人员存在一定问题或者不完善而造成的风险。金融产品创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破常规创造新的金融要素,或者在原有金融产品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组合和配置,从而使金融产品富有新的金融功能。但是在设计创新产品时,由于流程操作缺乏规范性、设计缺乏合理性、技术支撑不足、可行性论证不足等因素影响都有可能由此导致操作风险,导致金融产品创新项目开发无法正常开展。比如同一笔业务会由于渠道、系统、交易的不同,在收费标准方面也会存在一些差异,当前银行柜台业务交易代码数量非常多,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常常需要查找资料,服务效率较低,加上控制反假币、反洗钱的要求更加具体化、细化,大大增加了业务办理环节,增加业务交易处理时间。

1.3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都会隐藏一定的信用风险隐患,比如在负债类业务、资产类业务、衍生产品交易业务、承诺业务、信用证业务、担保业务、承兑业务等中间业务以及表外业务创新过程中,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比较模糊,并没有和传统的信用业务一样具有明确的债权债务关系,常常不会直接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很容易忽略这些潜在的信用风险。目前,在金融业快速发展的背景形势下,交易方比较多,而交易对手良莠不齐,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增加产品创新信用风险。

2.进一步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内部控制管理的对策

2.1应注重加强金融产品创新监管力度

金融产品创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分散经营风险,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率,但是若在创新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管和束缚,内控监督力度不足,会迅速膨胀、发展成为金融风险,因此加强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的监管力度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商业银行应注意加强金融产品创新的监管意识,自觉接受监管,应本着“成本可算、风险可防可控、充分披露信息、提升效能”的内部控制理念积极防范各种创新风险,坚决杜绝一切创新中可能的不良现象。同时应该建立一个系统、完善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具体应包括金融产品、市场风险评估、风险监测以及风险预警机制,应实现金融监管信息的有效交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有效监管市场准入――运营――退出等各环节,尽可能避免金融产品创新中内控缺位、遗漏或重叠现象。

2.2应实现金融产品创新内控管理体系的多层次化

首先应充分发挥商行内部比较专业的内控管理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功能,应统一规划、创新、整合金融产品,在全面评估市场风险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的新产品内控流程、规则,跟踪新产品创新实践过程,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应将一些必要的信息完全公开。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者,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实施自律性处罚措施。同时,应加强专业管理委员会的的控制、管理力度,在进行产品创新过程中,应做好产品从开发到推广、销售等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应该严格把握好立项评审关卡。其次应有机结合风险监控和合规监督相结合的监控模式,在合规性监管中,必须要求创新的金融产品在创新活动、外部金融监管、内控规定、流程管理和监控等诸多方面都合规。应注意实现金融创新和合规监督服务完美契合,尤其应注意关键的产品创新环节和比较重大风险的监控,合理设计风险监控流程。同时还应该通过现场检查、非现场监控等方式及时评价新产品盈利状况、运行质量以及风险控制情况等,及时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2.3进行全面性、针对性的内控管理

内部控制管理应充分融入产品新业务、新流程的开发、应用中,应加强审查新制度、新流程、新业务、新办法的合规性,进一步完善风险提示以及风险咨询等服务,确保创新业务能够完全符合相关规定要求,提高相关制度的执行力度。同时不可一味的追求产品创新,应该集中精力瞄准市场竞争力较强、效益增长较快、业务发展较快、技术含量较高、领域跨度较大的传统业务进行创新。其次注意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并重,不仅应做好监督表内业务的工作,同时也应该综合考虑不同监管要求、市场风险特征以及市场环境,对不同种类的表外业务进行分层次、分重点的监督和评价,加强表外业务风险管理。

2.4应积极引入效益审计制度,确保金融产品创新的健康发展

内部审计是控制、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的重要措施,金融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应转变以前“检查与评价”的内部审计目标,重新定位为“改善与增值”。其中效益审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措施,主要是指由内部审计部门检查和评价公共资源、被审计机构管理进行相关一系列经营活动产生的效果性、效率性以及经济性。其中效果性起到决定性作用,只有基本实现预期结果,才可以考虑效率性以及经济性,不然产品就会变成一个“废品”。在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效益审计的过程中,应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着手:①微观。主要是检查各种金融创新产品的设计、生产、运行及其运行效果,仔细分析其中存在哪些潜在的风险点或者制度缺陷,同时应客观、准确的评估金融创新产品的潜在风险,并研究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既能够保持金融创新能力,也可以有效抵抗金融风险,主动大胆创新,创造更多的市场营销价值。②宏观。主要是系统性整合研究微观层次效益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仔细分析、研究金融创新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系统性风险,制定相应的金融产品创新监管改进策略,进一步完善监管政策,更好的实现金融产品创新的“改善和增值”。

近年来,各家商业行也紧跟市场发展变化,推出一系列金融创新产品,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金融产品创新实践仍然面临一些合规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隐患,需要进一步加强内部风险控制力度,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性,促进商业银行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中国银监会网站.

[2]坚持创新与监管相协调的发展理念[N].金融时报,2012―01一l3.

金融内控管理范文第5篇

本文将以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为切入点,重点讲述新会计准则颁布后,银行对于衍生金融产品核算的变革以及相应的内控管理和风险管理。

一、新会计准则给银行衍生金融产品核算带来的变革

2006年2月的新会计准则中首次了关于金融工具的4项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四项准则形成一个整体,对于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提供完整的规范。其中在新会计准则下,比较引人注目同时也会对银行衍生金融工具核算产生很大影响的几点有:以前我国只是将衍生金融工具做表外披露,但新准则要求纳入表内核算,能够定量风险,符合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更重要的一点是衍生金融工具在计量上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改变了以往的单一历史成本模式,属于会计准则的新突破。

执行新会计准则对会计核算的影响有:

1.衍生金融工具表外处理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风险,现在“表内化”不但可以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而且可以评价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企业过去在进行衍生产品交易时只需关注现金流等经济因素,现在必须需要考虑报表因素,以免对报表产生过大波动。

2.新会计准则要求衍生金融工具核算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同时将公允价值的变化直接计入损益或权益,这样势必对银行的应对风险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迅速应对市场价值的变化,而且可能会造成期末利润的巨大波动,同时银行持有金融资产的损益是业务当期确认,不是在报告期反映,这样银行收益管理的空间进一步缩小。

3.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要求银行对于宏观经济和复杂的资本市场有很强的预见能力,能够及时调整投资策略以规避风险。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对于银行的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是一次巨大的变革。为了应对新会计准则带来的变革,银行必须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政策,设计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采取措施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的执行。

二、银行业衍生金融产品交易内控存在的问题

1.衍生金融产品交易中交易员存在越权现象。

在银行的衍生金融产品交易中交易员处于前台的重要位置,负责投资策略的拟订、交易的执行以及市场研究等。由于衍生金融产品交易的特殊性,我们必须通过对交易的风险进行监控同时后台通过对各类衍生交易的确认、付款、交割、核算等来支持和监控前台交易员的交易行为。目前银行中由于职能不明确等原因,部分交易员存在越权交易的现象,而且还缺少交易员定期或不定期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这样就存在操作风险的隐患。

2.衍生金融产品交易中职责分离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从巴林银行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巴林银行交易员与清算员职务混淆,这样才给了里森利用错误帐号违规交易的机会。一般银行都会给与交易员一定额度的风险许可,通过清算部门的结算工作,银行可以了解交易员以及风险的情况,然而如果没有有效职责分离,一人身兼交易员和清算员,内部控制就无法发挥作用,导致内控的失效。

3.未对衍生金融产品交易中的敞口风险进行及时估值,而且对风险监控不到位。

通常为了有效监控衍生金融产品交易的风险,银行要对交易的敞口进行市值重估。市值重估是风险管理的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市值重估,可以弥补风险量化指标的不足,可以防范操作风险。但在很多银行的实际操作中,资金清算部门通常只可通过会计系统查询客户的保证金余额情况,不会对交易后的敞口进行及时估值并要求客户调整保证金,这样就容易不能及时发现亏损,直接导致无法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三、新会计准则下银行业加强内部控制要求及措施

衍生金融产品的风险控制渗透在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各个环节,而内部控制是风险控制的第一

关,所以银行在面对高风险的衍生金融产品时,必须加强内部控制。本文认为有效提升内部控制的四把利剑是:环境、人、制度和技术。

在新会计准则下,我们必须更加完善银行衍生金融产品内部控制制度,形成人人参与控制的良好人文环境,保证银行的正常运行,同时保证财务信息的质量,避免出现“巴林银行”和“兴业银行”的悲剧。面对新会计准则,目前影响银行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因素有:缺乏内部控制有效执行的控制环境、人员素质偏低、缺乏“以人为本”的内控制度、信息系统失真等。面对这些问题,现提供以下应对措施:

(一)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

控制环境包括治理职能和管理职能,以及治理层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以及措施。它构成银行的氛围,对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有重大影响,甚至直接决定了内控的成败。有人曾形象地用“木桶理论”诠释内控,短板是银行内控的大忌,内控强调的就是人人要参与内控,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让内控发挥最大的作用。银行可以巧妙地利用三道防线来控制和化解风险。

1.第一道:管理层,他们要制定内部控制政策,建立和完善内部组织机构,保证内部控制的各项职责得到有效履行,解决好主要风险。同时在做决策时,要保持风险和资本协调,以增强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2.第二道:财务部门,负责后台监督,发挥监督和管理职能。他们要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保证收付以及债权债务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发现交易中的违法违规事件,同时控制资金的划拨,从源头上控制资金运作。

3.第三道:内部审计部门,对内控进行再监督。内部审计部门应接受银行最高治理层的领导,保持很强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发挥强有力的监督作用,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来化解风险。

(二)提高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

新会计准则引入了新的会计计量模式,在衍生金融产品的会计处理上也提出新的要求,这些变化对会计人员以及管理人员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银行应该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除了提高执业能力外,也要将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的观念植入每一名员工的心中。只有形成了人人参与内控的局面,才能有利于内部控制发挥作用。

(三)建立健全的“以人为本”的内部控制制度。

1.合理授权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同时也是保证制度有效实施的提前条件。明确衍生金融产品交易过程中董事会、治理层和相关交易员应有的权利和责任,实行问责制,既给予适当的奖励同时也确定明确的惩处制度。

2.实行严格的权限分离制度。要求授权、执行、保管、记录等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以确保不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以形成相互制衡机制,在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同时,使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实施。对于衍生金融产品的交易,负责风险控制的人员与交易人员不得相互兼任,从事风险计量、监测和控制的人员与交易人员不得相互兼任。并且要对衍生金融产品交易主管和交易员实行定期轮岗和强制带薪休假制度。还有一点,需要做到前台交易与后台结算分离,建立资金交易和后台部门对前台交易的反映和监督机制:前台交易员承担越权交易和虚假交易的责任;监控人员负责核对前台交易的授权交易限额等,承担对交易员越权交易报告的责任;后台结算人员独立进行交易结算和付款,向交易对手逐笔确认交易事实,承担操作风险。

3.加强衍生金融产品风险的评估、计量和监测。银行在从事衍生金融产品交易时,由于缺乏相对的经验,应当加强衍生金融产品内控的风险评估和监测。首先要建立独立的风险评估计量机构,能够评估衍生金融产品投资的损益实现以及风险情况;其次就是要对内部控制制度实行有效的监测,发现问题后及时与治理层等沟通,采取适当的解决措施;还有一点就是要重视外部监管的作用。外部监管环境过于宽松,管理当局会从成本效益方面考虑,从而会增加银行本身的内部控制失效的概率。

(四)改造系统,推进流程再造。

旧准则下,银行就面临着信息系统失真的严重问题,从巴林银行的尼克•里森到兴业的杰罗姆•凯维埃尔,我们可以看出银行对于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岗位分工、系统操作等方面都缺乏一定的安全制度和措施,这样就给了像杰罗姆•凯维埃尔这样的电脑高手可趁之机,酿成悲剧。现在新会计准则的推出,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等数据加大了衍生金融产品的核算风险。会计人员和相关人员无法人工获得这些数据,只能通过银行的信息系统和相关的技术进行估算和验证。因此,银行内部必须改造原有系统,开发公允价值估计模型等,同时也必须建立与新核算系统相对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新系统发挥最大的功效,防止核心系统出现问题而产生重大影响。

四、结语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绝不仅仅是对现行会计计量模式的重大变更,更重要的是启动了风险管理模式的改革,给银行衍生金融产品的核算带来了新的挑战,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等的提出,要求银行加强衍生金融产品的内控管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强化风险管理,巧妙利用好衍生金融产品,提高银行的竞争力。

金融内控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金融行业;内控体系;构建;对策

一、金融行业会计内控管理体系的含义

1.金融行业内部控制即企业制定出多方面的政策及实施准则来保障其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防范危害企业资产利益的行为,并确保其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以及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与合法性。

2.金融行业内控管理目标。金融行业即经济市场收支的结算中心,在经济市场的繁荣及发展上做出了应有的作用。不过,金融行业履行本身的功能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可能性风险,甚至风险越发突出,故为了规避风险,抑制其给金融行业的冲击,金融行业就一定是要保证自我发展战略的全方位落实,实现其经营的目标。

二、我国金融行业会计内控管理体系的缺陷

1.国内金融行业对于会计内控管理的认知度不够,因国内金融行业的会计内控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致使其内控管理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如:金融行业觉得其内控管理本身是各项制度及规章的整合,却忽略了内控管理对于经济业务运行时所做的动态监督和控制。并且,金融行业对于内控管理的相关方式认知度也不够,仅以为内控管理等于互相牵制。

2.国内金融行业目前的会计内控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主要在于金融行业各环节链的控制力不足,衔接不够完整。使得控制系统的缺乏紧密联系。究其原因共四点:

(1)国内金融行业的决策程序及制度不够完善,金融行业的内部民主性及科学性不够,监管部门往往只能自下监督,而遇到管理层、决策人时束手无策,无法对决策者做到应有的制约。

(2)因金融行业的各大职能部门不够重视内控管理,使得会计内控管理在整体上有效性不够。

(3)因金融行业本身在岗位责任制度的设置上太过抽象画,缺乏可行的量化考核措施,使内控管理偏离了相应的原则与要求,导致不少必须的工作岗位缺少了牵制力。

(4)因金融行业会计内控管理的不完善致使基层行政管理者不能时常发挥监督检查的功效,不能及时纠正问题,以至问题一直残留甚至存在。

3.会计内控管理体系的构建缺少更有效的评价指标。金融行业本身是高风险的行业,会计核算和监督机构肯定是较其他行业更为健全的,可社会经济活动是多样化的,目前的监督方式及管控方式都不足以应对社会经济活动变化,表现有三点:

(1)进行经济业务活动的前后,金融行业对于金融风险的防范意识及防范力不强。

(2)金融行业缺少相关的会计内控管理考核评价指标,这会导致金融行业考核不够细致,没有统一标准,不能够深入地考核内控管理的执行状况。

(3)金融行业目前的会计监控方式较为落后,监管人员素质不高。监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或是能力上无法做到专业的监察审核,亦或是对于监管工作粗心马虎,敷衍了事,这样就会给企业及单位自身造成“眼皮底下看不见的漏洞”,危害其自身经济安全。

4.金融行业会计内控管理遭弱化,金融企业不能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金融企业的进步与发展的核心在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表明着金融行业的内控管理方面的态度,是从事金融行业的人员心中的精神结果。积极与诚信的企业文化和内控管理不谋而合,则降低风险,相对降低企业会计内控管理成本,提高内控管理执行率。

三、构建金融行业会计内控管理体系构建的相关对策

1.改善金融行业内控管理环境

拥有一定的经营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改进甚至改变,这是金融行业运营、经营的行为基础。具备良好的会计内控管理环境与企业、单位的内控管理意识的提高是离不开的。随着近年来金融案件的频发,以及世界金融危机的不时出现,金融行业的会计内控管理所隐性的问题也逐渐为人所知,为人所诟病。但是,其显现出的问题所反映的也仅是制度的缺陷,诱发这些问题的关键因素在于金融企业的管理人员缺少了对于风险管理与控制的理念,故这需要金融行业内部必须具备一套内控管理体系理念,发展并调整好良好的内控管理环境,奠定好构建金融行业会计内控管理体系的基础。另一方面,建立良好的内控管理环境的过程当中,要优先加强会计人员的内控管理理念,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选拔优秀的会计人才。金融行业在这点上,要定期组织并开展会计人员培训,考核与考试,使各项业内规章制度及金融法律法规、职业操守的各项条文理念深入人心,确保员工的岗位认知。对会计员工的选拔,要提高选拔要求,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以此促进内控管理体系的发展。

2.构建多层次的企业会计内控管理体系

伴随着现代金融行业的壮大与发展,不少企业、单位明白到内控管理体现的构建的重要性。组织化的建立内控管理体系,并保持特定的状态,才能保障金融行业会计内控管理体系在内部控制上的实施,这是一种调节与联系。要做到这一点,要确定内控管理的目标,保证目标在确定可以事实并实现的可能性下。金融行业的企业与单位要从管理层上提高认识,统一决策,把内控管理的目标的职责层层分解、细化, 制定出会计内控管理的具体目标,以此构建多层次的企业会计内控管理体系,再在此条件下工作,层层把关,发挥出财务链在各环节的受监督作用,提高企业的监督效率,从而顺利实现企业、单位的总体管控目标。

3.构建完整的风险识别、鉴定及评估体系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金融行业索要面对的风险往往具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金融行业的管理人应当充分考虑到所处企业及单位将要或正在面对的风险,做好风险评估。因此,就需要管理人必须构建起一套完整的风险识别以及鉴定、评估体系。金融行业应当明确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或已经面临的风险,讲风险的要素以及风险点一一罗列,同时考虑到自身的内部风险以及从整体水平的层面上考虑业务活动时风险的发生,应当全面分析风险点、风险产生的因素、风险发生的形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所造成的危害,以此奠定金融行业会计内控管理建设的基础。

4.提高金融行业会计信息化水平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经济也在这一列车中飞速前进。网络作为当今最快速、最具有效率的平台,为金融企业与单位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企业应当利用网络、计算机技术以及各种金融软件进行会计内控管理,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也能避免数据错误,甚至是金融风险,提高会计内控管理水平。因此金融行业应当遵循这一发展趋势,尤其是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对接,将各项财务流程以及信息数据记录在案,起到防止会计作假、走后门的可能。但是在利用信息化操作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网络安全,因此,金融企业及单位应当选拔具备信息化软件办公的会计人才,加强员工的信息化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的信息化办公效率。

5.建立有效的内控管理评价体系

金融行业应当充分考虑到行业内部构建并不断强化的内部审计职能,应当出台相关的内部审计评估的指标,建立更具效益的内部监察机制,从而避免各种的现象发生。

四、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的金融行业应到从根本上意识到内控管理体系对于行业发展的重要性。现代金融企业以及单位必须有针对性的对金融行业会计内控管理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可能性危机开辟出一条适应自身发展的途径,做好的人员素质的培养与技能的培养,构建起一套层层深入的管理、监督、评估审查体系,以此保障金融行业的正常、高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冬华,黄康,龚朴.我国商业银行整体风险度量及其敏感性分析――基于我国商业银行财务数据和金融市场公开数据[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3.02.

[2]高一斌,王宏.对加快推进内部会计控制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会计研究. 2005.02.

[3]许志胜.金融工具分类体系与混合计量模式研究――兼评IAS39与IFRS9[J]. 金融会计. 2010.11.

金融内控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会计内控管理系统;设计;应用

会计内控管理系统作为国内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与控制的必要工具,在金融行业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其承载着自身制度变革的重要责任。而有效的会计内控管理系统需要包含若干固定模块,如事前控制模块、过程控制模块、过程监督模块、事后监督模块、事后评价模块、问题纠正修改模块等。上述主要模块共同作用产生的会计内控控制管理体系才能对金融组织的正常运行起到控制会计风险的效果。

一、会计内控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的研究意义

会计内控管理系统在我国金融类相关组织企业中的应用效果日益完善,结合近年来已有应用经验效果的资料整合结果,可以发现,会计内控管理系统在实践方面呈现出良性发展的正面态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会计内控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的研究可以停止,相反,随着全球经济化背景下的我国市场环境的持续进步,对于此领域的研究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针对不同类别金融组织企业的不同特色,需要根据实践经验以及理论支撑对会计内控管理系统的具体技术架构以及功能架构进行调整。

1.会计内控管理系统的实践成果

观察近年来我国企业中会计内控管理系统的应用现状可以发现,会计内控管理系统的核心控制体制由初期的事后补救逐渐转向事前防范,而这一转变需要依托更加完善、更加科学的内控机制的支持,同时,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建立也十分必要。为保障会计内控管理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有效性,需要对所应用的会计内控管理制度进行明确评价、修改以及制定,并在体系程序上针对上述指标进行明确。同时,需要针对会计内控管理体系中各个业务环节的责任人予以划分,通过业务流程、环节的设计令互斥职务保持分离关系,通过岗位牵制保障金融组织运营的安全性。换言之,在会计内控管理体系的完善方面,需要以相关立法权限约束体系参与部门或个人的业务操作权限,并明确其责任。

2.研究会计内控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必要性

对于现代金融组织而言,会计内控能力是评价企业管理的重要指标,其不仅反映了会计方法及手段的应用效果,并能起到降低企业在经营业务过程中的风险指数的效果。对于金融企业而言,会计内控管理系统是其必须依赖的管理活动。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时代环境中,会计内控管理系统在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从会计内控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在当今社会的应用意义:现代社会的会计控制方法种类较多,类型不同的金融业务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对适当的会计控制管理方法进行合理选择。但无论哪一种会计内控管理系统,其应用的核心价值在于帮助相关金融企业实现既定的企业管理目标,这也是会计内控系统的应用价值。而会计内控管理系统的应用关键不仅在于其技术支持,更在于其功能模块的设计。我国在上世纪末期美国提出的《内部控制统一框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国情及市场环境,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于2001年以《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明确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概念以及在管理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规范》中表明,会计内部控制的目标在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保障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资金的安全性与完整性、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在企业中的落实与执行。《规范》将传统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中缺乏统一管理的局面予以扭转,令业内人士明确会计业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对于企业内控的重要意义,并逐渐培养起相关人士对于会计内控管理系统组成的认知,即合理、科学的会计内控管理体系需要由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以及事后监管三个模块之间的持续动态过程组成。

从我国市场环境角度分析会计内控管理体系完善建设的意义,也可以清晰看出会计内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重大影响:我国现阶段正处于金融会计改革时期,需要对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体系以及企业治理与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值得注意的是,具有复杂性、多样性以及现代性特征的现代企业内部会计管理控制体系的完善之路需要明确目标,即强化企业会计风险防范意识、强化风险防范的有效对策与措施、保障我国金融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从会计内控管理系统的阶段性问题分析其发展改革的必要性:现阶段在企业内应用的会计内控管理系统存在共同的局限性,即现阶段的应用效果无法对未来的应用预期进行准确预测。当今金融组织内各项业务的不断拓展与创新性发展催促着功能性有所突破的会计内控管理系统的出现,以助于相关金融组织机构在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中的长远发展。结合实践经验看,已有会计内控管理系统在过去具有一定成效的应用功能在未来的可操作性并不确定,是否会对未来的企业管理模式存在约束效应也无法有效预测。因此,从宏观战略角度考虑会计内控管理系统的建设可以看出其存在紧迫性。而未来对于会计内控管理系统的完善目标则包括对其兼顾工作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的要求、对其系统设计经济性的考虑、对其系统执行效益性的权衡、对其有效性原则的明确。

二、会计内控系统设计研发趋势

金融内控管理范文第8篇

农村信用社的内控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瞬间就可以完成的,所以说,内控管理必须建立起有效的机制。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农村信用社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有效的内控管理机制还是非常缺乏的。一个有效的内控管理机制,能够科学的为农村信用社的长久发展、风险应对等基本问题提供合理的帮助,同时,机制的建立也可以大大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内控管理效率。总之,内控管理机制对于农村信用社的内控管理和发展都有重要作用,这种机制的缺乏是农村信用社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农村信用社内控管理的现实意义

农村信用社内控管理对于整个信用社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农村信用社内控管理的意义主要有:

1.有效的约束管理者的行为

内控管理最直接的作用对象就是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人员。不能否认,目前在农村信用社中仍然存在很多腐败现象,作为金融机构,腐败是发展中的一个大忌。通过内控管理,信用社中的很多工作就会透明化,这样就减少了黑暗交易等助长腐败的行为;同时,内控管理的实行,管理者的工作也要有人进行管理,也就是说管理者不能处在绝对的领导地位而没有约束,这样,管理者在行为开始前就会多些思考。所以说,内控管理的运用可以有效的约束管理者的行为。

2.提高信用社风险应对能力

信用社作为金融机构,自然无法摆脱金融风险的干扰,而有效的内控管理则可以提高信用社的风险应对能力。比如,内控管理在运用过程中,会对会计的工作进行严格的规范,这样,财会人员的工作会更加谨慎小心,同时,出现的财会错误也会及时被发现进而及时解决,这样,由于财会等内容带来的风险就会大大减少;此外,内控管理还会通过对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活动进行管理来减少风险的发生。总之,内控管理对于提高信用社风险应对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农村信用社内控管理的建议

面对当前农村信用社内控管理的现状,对于农村信用社的内控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就是要不断提高农村信用社内控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保证内控的有效运用,比如通过培训学习等方式使内控管理人员掌握更多内控管理知识;其次是要建立起有效的内控管理机制,通过机制的运行实现内控管理的科学运用;再次就是要明确内控管理的目标,不能盲目的运用内控管理,内控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盲目应用很有可能带来相反的结果。

四、结束语

内控管理在今天的农村信用社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合理的运用内控管理将为农村信用社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更强的竞争力。

金融内控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 内部管理 必要性 完善措施

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发展,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着扩大金融开放的全新挑战。而正因如此,国有企业想更好的立足于全球市场经济竞争中,加强内部管理,切实做好金融风险的防范工作,早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关键。以下笔者就国有商业银行建立内控管理的必要性进行粗浅分析,并提出相应完善措施,以期进一步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贯彻与落实。

1. 我国国有银行建立与完善内控管理的必要性

1.1建立与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是保障金融安全的重要基础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伴随着全球性金融经济自由化改革的不断冲击,国际金融市场越发动荡不安,全球经济都处于金融危机的高发期时期。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国家经济的命脉,其金融危机所产生的影响对一个国家而言不可预计。而内控管理,作为国有商业银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一个重要管理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的保障了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安全,有效的防范了金融风险的发展。因此,建立与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早已成为保障金融安全的重要基础。

1.2建立与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基本保障

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信用风险。尤其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市场判断不准、决策水平不高等原因所造成的不良资产堆积,虽经历了两次不良资产剥离,但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仍然较高,早已成为威胁我国金融安全的首患。因此,建立有效的内控管理,进而加强对审贷工作的分离与管理,落实金融风险责任责任早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其次,操作风险。近些年来,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由银行会计、储蓄、出纳、信用证、承兑贴现等业务岗位所引发的经济案件呈现出高发趋势。而究其原因,主要也是由于这些业务的操作环节的内控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因此,加强内控管理,落实内控约束力、执行力,尤为重要;最后,道德风险。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国有商业银行,在管理中仍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靠“人治”的成份多,“法治”的成份少,以至于道德风险日益突出。而内部管理的建立于完善,正是为了切实做好国有商业银行的“法制”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避免道德风险的发生。

2. 进一步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具体措施

2.1建立健全的内控机制,防范于未然

要想更好的发挥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作用,必须要将内部控制由事后补救转变为事前防范,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内控机制。同时,我国相关的经济部门、经济组织以及经济专家,应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确保预防性控制落实在各业务制度之中,并增强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严肃性与统一性。在具体实施中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体制牵制原则。体制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基础,是避免各职能部门之间出现不必要磨擦与漏洞的重要控制手段;第二,程序牵制的原则。主要是指对不同的业务流程,应由不同的人员完成,使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以达到岗位牵制的根本目的;第三,责任牵制原则。内部控制不仅要规定职能部门和个人处理业务的权限,还要明确规定其承担的相应责任。

2.2强化内控管理的监督体系,注重过程监控

要想更好的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强化对内控实施过程的监督尤为重要。首先,中央银行应加大对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指导、监督力度。人民银行要尽快修订《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指导原则》等文件,并制定内控建设时间表,促使国有商业银行加快内控步伐。并把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指导与监督工作作为央行金融监管的重点,增加现场检查的深度和力度,以此促进监督机制的多层次发展与深入。其次,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改造步伐,建立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为基准的权力划分、权力制衡结构,进而抑制“内部人控制”、“道德风险”的发生。

2.3加强内控的细节管理,降低信贷风险

随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信贷风险早已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金融风险,因此,目前内控管理的首要任务,也是降低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所以,在内控管理中,要加强对内控制度细节的梳理,不折不扣的执行信贷经营、审批和监管,此三分离的制度,并明确各环节的责任,定期地进行责任认定和责任追究,确保新增贷款的质量。进而形成以风险评估、控制为核心的风险管理系统,提高信贷风险的预警能力,从而降低信贷风险,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的安全、稳定发展。

2.4完善内控组织结构,实现规范化管理

为了更好的贯彻与落实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在实际内控管理中,国有商业银行应该根据实际的业务流程,经济发展需要,建立符合商业银行发展需求的内控组织体系,从而确定国有商业银行的各级经营管理机构都能够在合法的职责与权限范围内,从事银行业务,行使职权。同时,及时发现银行内部制度在执行中所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内控管理从单一的事后稽核向全新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稽核进行转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笔者就如何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进行粗浅的探讨,使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建立内控管理的必要性与必然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更应该不断的完善与加强内部管理,落实内控制度,真正在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形成一个健康的自我“造血机制”,以此降低金融风险,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剑.对建立和完善政策性银行内控机制的思考[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1(02).

[2] 玉树银监分局课题组,王长春. 基层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青海金融. 2007(09).

[3] 史心东,唐丽. 国有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科技资讯. 2006(07).

[4] 郑润萍.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策[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04).

金融内控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财务会计;内控管理

1引言

随着网络金融的兴起,传统商业银行的市场地位受到严峻挑战,自身经营业绩下滑严重,而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极大的经营风险,商业银行面临的财务会计内控管理形势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从商业银行以往的表现来看,财务会计内控管理不善往往会进一步导致金融案件的集中爆发,同时也会使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进一步缩减。因此,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我国商业银行更应当加强对财务会计内控的管理,以确保自身能够在我国经济转型当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与价值。

2我国商业银行财务会计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会计内控体系不健全

虽然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建立了会计内控制度,但在日常执行过程中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缺乏对内部违规行为的分析,因而无法对未来可能存在的违规行为进行预测和监督,甚至无法识别已经暴露出现了的内控管理问题,使得银行自身风险大增,这也是导致商业银行金融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部分商业银行则存在内部审计监督力度薄弱,审计面过窄等问题,甚至还存在财务人员与审计人员混合任职、身兼多职的情况,难以保质保量的完成本职工作,同时也导致了财务工作及审计工作岗位与责任混乱的情况出现。

2.2财务人员对风险的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部分商业银行依然注重对业务扩张及经济效益的追求,忽视了内部控制的建设,因而使银行面临的财务风险大增。在高层管理的影响下,部分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也缺乏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同时,对财务会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也存在不足,这是当前商业银行存在信贷风险、策略风险的主要原因,同样也是导致近年来商业银行坏账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2.3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在当前环境下,商业银行依然有大部分财务人员保有“进银行如抱金饭碗”的意识,忽视了对自身专业水平与技能的进一步提升,即便银行提供了专业技能培训,部分财务人员也抱着得过且过的应付态度。最关键的是,当前商业银行大部分财务人员只擅长会计工作,对于投资、金融、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比较薄弱,综合性人才十分缺乏。同时,还有部分财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素养,会因个人原因或高层管理干预的原因,罔顾相关法律法规,发生财务舞弊行为。

2.4缺乏网络信息技术支持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这一点从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可观一二,同时也是传统商业银行收到严峻挑战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网络信息技术在给金融行业带来变革的同时,也使金融行业面临更大的技术安全风险,这一点在网络金融机构与传统商业银行中都有所体现。而部分商业银行财务人员和其他不法分子正是借助内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漏洞,侵吞巨额资产,造成重大金融案件。这既说明商业银行在网络安全技术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也表明银行的财务会计内控管理存在漏洞。

3财务会计内控管理的优化措施

3.1建立健全的商业银行财务会计内控体系

财务会计内控管理应当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因此,应当设立独立的综合管理部门,协调内部各相关部门的业务与监督工作,同时,针对财务问题专门建立财务会计内部管理制度,从预算控制和权责管理等方面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同时,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定期轮岗制度和晋升机制,确保重要财务岗位工作的独立性。

3.2强化内部人员对财务会计内控管理的认识

针对银行内部人员缺乏对财务会计内控管理认识的现状,应首先从高层管理人员入手,通过集中培训或国际交流的形式来培养高层人员的风险意识,加深对财务会计内控管理的认识,然后再通过高层管理人员向下级财务人员传输相关认识与意识,从而全面提高财务人员对财务会计内控管理的认识,全面强化财务会计内控管理在银行内部管理中的地位,形成良好的财务会计内部管理氛围,便于日常会计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3.3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技能,可以由银行自身组织培训,也可以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开展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同时也可以与当地高校展开专项合作,培养专业性较高的复合型人才;二是职业道德的培养,可以通过组织相关活动来宣传我国传统美德,或树立“道德模范”的方式来潜移默化的提高财务人员的道德素养。

3.4加强对网络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离不开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同时,网络信息技术的安全性也是商业银行财务会计内控管理中的关键一环。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除了将其应用于会计电算化之外,还可以将相关技术应用于财务会计内控管理当中,在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的同时,加强对会计人员电脑操作行为的实时监督,使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全面服务于银行日常经营与内部控制管理之中。

4结语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是助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而商业银行的稳健发展又需要完善的财务会计内控机制来支撑,因此,我国商业银行都应当加强对财务会计内容管理的研究,学习借鉴国际大型商业银行的管理经验,通过建立健全的内控体系、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与道德素养、完善内部考核机制、加大对新电子监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建立内控风险防范机制、发挥金融监管作用等方式来加强对商业银行财务会计的管理,实现商业银行乃至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梁银婉.商业银行财务会计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J].时代金融,2017(20).

[2]杨寓涵.浅析商业银行财务会计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纳税,2017(16).

上一篇:高档网站设计范文 下一篇:高效学习法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