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管理范文

时间:2024-04-19 16:54:46

小学课程管理

小学课程管理篇1

关键词:探究型课程;过程管理

探究型课程的实施,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师的教育观念,推动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年多来,我们在市、区教研室的关心指导下,对小学实施探究型课程的过程管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形成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即:明确目标步骤 ── 构建教学模式 ── 制定评价体系 ── 理顺管理职能 ── 提高指导水平。现将具体内容简述于下。

一、明确课程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步骤

(一)课程目标

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我们把课程目标定位于“四会”上,着眼点在于通过课程的实施,引导学生能围绕某一个问题或专题进行观察、推理、分析,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和体验,以及与他人合作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或实验、操作等,初步懂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开始对问题的探究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制定的具体分年级目标如下:

目 标 要 求

低年级

中、高年级

会观察

1.

能运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对事物的某些方面进行观察;

2.

对事物的观察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

1.

能运用一定的观察方法自觉主动、多方面地观察事物;

2.

能在对事物的观察中找到探究的乐趣。

会提问

1.

有提问的习惯;

2.

能围绕探究的课题提出相关的问题。

1.

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并敢于提出问题;

2.

掌握正确的提问方法,善于发表独立见解。

会实践

1.

在教师指导下,能与他人合作开展实践活动;

2.

能针对问题进行一定的思考或实验、操作等。

1.

经教师指导,能独立或与他人合作设计探究实践方案;

2.

能围绕问题或专题开展调查、收集信息等。

会发展

1.

能运用已有的知识,按要求解答问题;

2.

能在实践活动中提出一些简单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1.

能围绕问题或专题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加工;

2.

能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设想。

(二)主要内容

探究型课程的内容是广域性的。在这几年的实践中,我们引导学生在以下五个领域开展了探究性学习,即学科领域、活动领域、生活领域、环境领域和社会领域。学习过程中,全班可以围绕一个课题分小组进行探究,也可以在同一主题下,各小组从不同的角度选定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开展探究活动。如根据“绿化与环保”这一主题,学生提出这样一些小课题:关于绿化与身体健康关系的调查研究、关于绿化对气候影响作用的比较研究、关于绿化与水土保持关系的实验研究等。

我们还建立了学校的探究网站──神秘岛(smd.pte.sh.cn),在“课题指南”这一栏目中,列出了大家曾经探究过的200多个课题,为教师和学生选择探究内容提供了帮助。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1999~2000),先在三至五年级部分班级进行探究实践的试点,每周1课时;通过实践,组织起一支有志于探索的师资队伍,从中发现并形成一批较为成熟的案例。

第二阶段(2000~2001),在三至五年级设置探究型课程,每周1课时。通过教学研究与实践,调整并完善各年级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及时总结,整理出一系列较有价值的经验和成果。

第三阶段(2001年到现在),在一至五年级全面设置探究型课程,每周1课时。在深入研究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完成“小学实施探究型课程的行动研究”,并将先进的理念和方法逐步推广到拓展型课程、基础型课程的学科领域和教育活动领域,努力形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整体氛围和有效机制。

二、构建课程教学的基本模式

探究型课程的实施载体主要是课题。而课题的研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文献研究,也可以是实践研究;可以是调查研究,也可以是实验研究;可以是求证式研究,也可以是思辨式研究等。

根据探究型课程的这一特性,我们以“引导──探究──发展”作为教与学的基本模式:

此模式以问题为中心,侧重于让学生“独立钻研”“合作探究”“充分发展”。因此,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手段,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

由于“引导──探究──发展”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存为基础的,我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和不同课题的特点,对实施这个模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做到有差异、有层次地进行。具体列表如下:

在上述三个层次的教学过程中,低年级以游戏活动为主,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和兴趣,逐步培养合作精神;中年级以主题活动为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创新意识,逐步培养求异思维、探究能力等;高年级以课题活动为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切都将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来完成。

三、制定课程学习的评价体系

(一)对课程课题的评价

对课程的评价,我们主要采用档案袋评价方法。所谓档案袋评价是指有意收集记录学生在某一领域、某一时期学习过程中的有关材料,以学生现实表现来判断学生在该领域中的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发展水平的一种评价方法。

1.建立档案袋

为了能客观地评价学生在探究型课程中的学习水平,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和运用的学习方法,完整、及时地记录学生在亲身参与探究型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感悟、体验,以及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见解与创新,我们设计并印制了用于探究型课程学习的档案袋。以下是档案袋封面的文字内容:

上海市新黄浦实验学校探究型课程学习档案袋

课题名称

课题主持人

年级班级

档案目录

材料一:学生探究课题方案

材料二:课题组自行设计的表格

(如:调查问卷,访谈记录表,观察记录表,实验记录表,统计图表等)

材料三:学生自己收集的各种资料

(如:资料摘录卡片,上网下载材料等)

材料四:课题组活动的情况记录

材料五:课题探究报告或其他成果

材料六:个人体会,随感,小结,体验,反思等

材料七:学生自评和他评的学习评价单

材料八:

材料九:

材料十:

2.设计档案袋评价单

针对档案袋所列的资料目录,我们又设计了一份档案袋评价单,在每一个探究项目完成之后,进行总结、评价和反思。以下就是档案袋评价单:

上海市新黄浦实验学校档案袋评价单

课题名称

课题主持人

班级

评价要求

自 评

互 评

A

B

C

A

B

C

材料一

细致周密 可以操作

材料二

设计合理 记录完整

材料三

资料丰富 来源广泛

材料四

自主活动 记录详细

材料五

报告规范 具有新意

材料六

人人小结 都有收获

其他材料

教师点评

总体评价

结 论

说 明

1.

等第A、B、C,即优、良、合格;无材料不评;

2.

对补充的其他材料,可根据材料数量和质量进行评价;

3.

教师点评要求用描述性语言进行评价;

4.

总体评价结论,可用“优、良、合格、需努力”认定。

3.实施档案袋评价的体会

档案袋评价是一种质性评价,即对评价对象进行质的分析与评估,是真实性、过程性的评价。它最适合于开展探究型课程的学习评价。

运用档案袋评价,可以发挥“资料目录”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探究;运用档案袋评价,还可以发挥激励功能,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增强师生之间的合作;运用档案袋评价,还可以促进学生动机水平的提高和能力发展。因此,它不仅仅是一种成果展示形式,更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发展经历。

不同学生或组,在档案袋中可以放入不同的材料,它既反映了评价的差异性,更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创新性。

实施档案袋评价,还有利于促进学校对探究型课程的管理。

(二)对学生个体的评价

根据探究型课程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操作办法,力求对参与课程学习的每一个学生作出恰当的评价。

1.评价标准

小学生探究型课程学习评价表

指标

序号

标准

评价等第

定性评价

自评

互评

教师评

学习态度

1

有明确的探究课题

自评:

互评:

教师评:

2

有丰富的资料积累

3

有浓厚的探究兴趣

4

有坚强的探究意志

合作精神

5

能大胆表明自己的观点

6

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7

能服从分工并完成任务

8

能热心帮助别人进行研究

探究能力

9

有观察和思考能力

10

有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

11

有收集和整理信息能力

12

有方案设计和成果表达能力

说明

1.

定量评价等第设优、良、合格、需努力四等。

2.

小学课程管理篇2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班主任管理工作

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讲话时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教师责任之重大,班主任责任之重大。那么在推行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班主任应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本文,作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如何做好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 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增强教育教学能力

日本教育家紫田荣义说过:“教师的职业是以教师的人格决一胜负的职业”。充分说明了一位老师,一位班主任,你的工作能不能成功?关键就在于你的人格。前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可见班主任提升人格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班主任人格修养不够,难以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那么评价学生时就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在教育教学中就可能产生非理,可能导致自身情绪不良和情绪波动,影响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我们作为教师,作为班主任,要时刻关注和学习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必须有提升人格修养的意识和自觉性。要想到,我作为教师,要不断地提升人格修养,要以自己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

二、严慈有度、公正宽容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天真可爱的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不会以成人的什么“观念”、什么“准则”来衡量世界,而是用情感、直觉来体味真、善、美,去选择其可亲近的人。所以,作为小学班主任要严慈有度、公正宽容地关爱每一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让孩子接受你、欢迎你的重要品质。

三、以身作责,积极发挥自身表率作用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意识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想建设好一个班集体,班主任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学科专业素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增强为人师表的思想认识,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和行为的规范性,以身作则,以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宽广的胸怀等优秀的品质为学生做出榜样,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激发学生向班主任靠拢、向班集体靠拢的向心力,以爱心、诚心和耐心赢得学生的爱戴和拥护。班主任平时应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模范地做到,以极大的耐心和爱心做好班主任工作,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正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以爱心和耐心走进学生心灵,民主科学地进行班级管理

1 、蹲下身来看孩子,理解孩子的行为

班主任要想深刻地了解孩子,贴近孩子,就要理解孩子的行为,甚至把自己变成一个小孩子。这就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变小孩子”的教诲。努力体会孩子们的童心,努力使自己保持一颗童心。我们的做法是,“像”孩子一样,蹲下身来看孩子,理解孩子的行为。

2 、宽容孩子的错误,尊重孩子的自尊

心理学中指出:“ 犯错误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学习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用一颗宽容的心正视学生道德意识、行为形成过程中的差异。教师要对学生的成长持乐观态度,用宽容的心去对待学生暂时的失误,然后耐心指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错误。

3 、贴近孩子的童心,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孩子呼唤童趣的教育,无论是在教育的方法上,还是教育的手段上、内容上都应该采取符合童心的方法。 童心是小学教师所特具的一种性格特征。教师为了深入了解儿童,教育儿童,他就必须从生活到思想各方面和儿童完全打成一片。什么是童心?从教育角度看,童心实质上是对孩子心理世界的移情性理解,包括对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儿童的内心情绪体验和儿童的行为方式等等的理解。在理解后才能产生共鸣,然后进行教育。

4、民主地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在积极引导学生学习领会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参与班级各项制度的制定,让学生学会自己约束自己,变被动受管为主动进行自我管理,增强他们对班级的认同感。把抓好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作为关键环节,在制度的落实过程中做到全班同学人人平等,以公平公正建立班级井然的新秩序。同时,要注意在形势发展中不断对班级管理制度进行改进,达到与时俱进的目的。

5、运用目标激励,促进班级学生素养的整体提高

航船要确定航向才能一往无前,班级要有目标才有前进的动力。因此班主任要当好班级这艘航船的“导航员”,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本班级实际情况,拟定全班与各小组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远、近期目标,让每个学生明确全班和小组正在努力奋斗的目标,避免盲目、低效地学习和生活,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动力。然后,要对每一个学生拟定切实可行的个人远期、近期目标,将集体的动力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帮助和鼓励每一个学生进步,使每个学生都在明显而又易于承受的压力下自觉要求自己,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五、班主任要能汇聚各种教育力量,共同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课程管理篇3

【关键词】小学;新课程;教育管理

以质量求生存,向管理要效益,已成为管理者的共识。因此,怎样以教育教学为中心,规范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管理者应思考的问题。以下是关于笔者自己的一点浅显的认识。

1 小学教育质量的现状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只是教书匠,他们只是把教书当做谋生的手段。有些有了一定教龄的教师平时备课就开始不认真起来。现在的教学,给每位老师都配有一套教参,于是有些教师就综合几本教参,东抄一段西抄一段,拼作一块,自己并不做太多的思考。若是能抄得完整有序,涵盖内容全面那也不错,可是现在的人越来越学会偷懒,他们抄的时候,东丢一段,西省一节,便少抄了许多东西,当然这也省了许多该交给学生的东西。有些教师甚至备课连教参都懒得去整合,直接拿以前的备课本讲课,逢着要检查时便借了同事的备课本“挑灯夜抄”。在小学教育上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首先是某些老师师德不高,不爱岗敬业,只把此职业当做捧稳饭碗的一个手段,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有其社会根源。今天是市场经济时代,就从我们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来说,对名利和物质享受的追求愈益狂热,而对学识的忽视非常严重。再者,教师的工资待遇及其他福利也并不高,这也使一些教师产生了付出与回报不均等的认识,从而认为认真地为教育事业献身不值。

2 强化小学教育管理的建议

2.1 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

小学教育质量的优劣不仅仅是由领导班组的领导能力所决定的,一个学校整体育人实力的高低关系到身在校园内任职的每一位教师,教师不仅是育人的主体,更在教育的过程中担负着管理者的重任。教师承担着学生、教学设备等一系列教学所需内容的管理工作,可以说是直接投身于教学的管理当中。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在讲课、测验等教学活动中,真正的提高自身的管理者、引导者的管理意识,这也是提高整体小学教育管理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方向标。目前学校管理现状中,仍然存在着权威式、统一式的教育模式,这与新课程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背道而驰。“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发展的人的个性,让人能动性地去发展自我,不要被奴化。人本管理可以细化为: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发展以学生为本。

首先,最大化的民主管理是要提供给教师一个公平、自由的发展舞台。基于此点,教师的成长及其专业化发展应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管理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做了什么事,而在于发展了多少人。要实现真正的民主管理,必须充分体现以教师为本的主体思想,营造一个宽松的管理和心理环境,唤醒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教师队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是提高学校管理质量的根本保证。

其次,“育人先育己”,这是教师培养学生之前要达到的优秀状态。教师提升了自我,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最根本体现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秉持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实施教育管理,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在知、情、意、行方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2.3 分析教师队伍的特点,在管理上力争做到因人而异

管理者要真正深入到教学管理中,就要先研究自己学校教师的特点,让管理思想去适应教师,在管理上力争做到因人而异,而不是让你的教师硬着头皮来适应你的管理思想。例如我们在教师量化考评中关于能力的恒定,走访了三分之二以上的教师,结合了全校老教师数量多的特点,把通讯报道一项变为只物质奖励不加量化分数,顺应了全体教师的心愿,老教师不会网上操作,打字慢确实是个缺陷,若把这一项加进去,对他们来说无疑显得不公平。

2.4 构建和谐美好的育人环境

和谐健康的教育教学环境是提高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要想将教学环境中包括的多种因素和谐的保持最佳状态,要从多方面入手调整,从国际国内成功的教育经验来看,从我们的实际情况出发,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首先,要集中精力,动员全社会的强大力量,吸纳建设资金,为学生与教师构建一个不受外界干扰并且舒适、健康的教学环境,从而保障学生的听课质量与教师的教学效率。其次,学校方面要紧跟课程的变化,及时的添置教学设备,这也是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物质基础,要以学校自身条件为基点,尽量满足教学中的设备需求,改善设备条件,充分发挥其教学的辅助作用。最后,要注意班级环境的布置,通常学生们都会对班级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教室的布置,重视班纪、班风的树立,为学生和教师构建和谐美好的共处环境。

2.5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管理体系

课程教育的选择决定了学生的接受知识的内容。小学是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想要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就必须要对小学的课程安排做到合理科学。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要求多元化和创造性。这就要求当代的小学生不仅要掌握大量的科学知识,而且要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心理素质,培养高尚的道德修养,挖掘多种才能的潜力。

小学课程管理篇4

一、小学管理者要勤动腿步入教室,善于走进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有经验的校长,他所注意和关心的中心问题,就是课堂教学……听课、评课是校长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用管理者的眼光去听课,透过课堂教学挖掘其背后潜藏的管理问题,从而为逐步改进学校管理提供第一手材料。作为小学管理者,要坚持听评课制度,比如,每周2人讲课,只要在校,管理者都要参与听课评课,除此之外,一有空就听随堂课。实践表明,坚持听课的好处很多。管理者通过听课,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去发现人才,优化教师队伍。只有在课堂上,管理者才能更清楚地看到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个性特点,哪些教师适合哪些科目的教学,哪些教师适合哪些年级的教学,哪些教师适合负责哪些兴趣小组的活动,从而有效地根据教师的特点知人善任调整工作岗位,达到教师队伍的优化组合。当前我们提倡打造高效课堂,小学学校管理者必须坚持用主要的精力和时间去听课,实现对课程改革的前沿领导。

二、 小学管理者要勤动脑学习,善于研究业务

作为管理者,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导。在教学管理、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有自己的想法。而要做一名好的小学管理者必须要勤动脑、勤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

1.不断学习教育理论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管理者对学校的管理,首先应是教学的管理。管理者的专业引领,对教师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管理者不熟悉业务,即使坚持听课,又能听出什么呢?能够完成对教学质量的管理吗?只有熟知业务的管理者才能取得对教学的指挥权和发言权。因此,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品位,才能提高自己在广大师生内心深处的地位。因此,小学管理者要不断动脑、不断充电加强学习,多学习新的管理理论,也要多学习新课程改革和校本教研等方面的新知识,在分析本校特点的基础上,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带头参加校本教研,带动教风的好转

学校的校本教研怎么搞?管理者带头是关键。管理者带好头,亲自动手搞教研,就会带动学校整体教风的好转。当教师们还在为教研如何才能入门而大伤脑筋时,作为管理者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和指导教师们如何就一个教学问题展开研究。那么,教师们自然会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从而便会慢慢尝试,静下心来搞自己喜欢的小课题研究,进而逐步达到人人参与,带动整体教风根本好转。至此,学校的教学管理自然会达到一个新的境地。

三、 要勤动口沟通,善于关注教师成长

学校的管理,应有节有度,应以制度和情感来管理。新课程理念下要勤动口勤沟通,善于关注教师,才能把教师的能力发展到最佳水平,才能使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形势。

1.分析教师队伍的特点,在管理上力争做到因人而异

管理者要真正深入到教学管理中,就要先研究自己学校教师的特点,让管理思想去适应教师,在管理上力争做到因人而异,而不是让你的教师硬着头皮来适应你的管理思想。例如我们在教师量化考评中关于能力的恒定,走访了三分之二以上的教师,结合了全校老教师数量多的特点,把通讯报道一项变为只物质奖励不加量化分数,顺应了全体教师的心愿,老教师不会网上操作,打字慢确实是个缺陷,若把这一项加进去,对他们来说无疑显得不公平。

2.在教师的心灵上去运作管理,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在教学管理中,仅靠制度管理是不全面的管理。要放心自己的教师。要让教师们大胆地去研究,去实践课改。例如主张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少做作业多理解领悟,这一点上我们很肯定,我们要做的就是尽一切可能去为他搞课改实践提供有利的环境。

四、要勤动眼观察、立足于学生持续发展

小学教育是为孩子一生打基础的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基础教育中最使人关注和重视的部分。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培养人的良好习惯,甚至一个人的幸福也往往归结于自己的好习惯。”可见良好的习惯是一种人生的力量,孩子们有了良好的习惯,就会从这种习惯中获取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精神财富。这就要求我们要勤动眼观察,适时开展相应的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例如我们发现学生的书写习惯和坐姿不正确,适时开展书写习惯的培养和坐姿的矫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和书写习惯,会使他们终生受益。当一年级的学生入学后,就要构思六年教育计划,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措施。如模范班的评选,按年级段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评选,这样既调动了全校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又对低年级学生积极向上的表现予以了肯定。解决了高年级学生自觉性强与低年级学生自觉性差的相互矛盾,实现了机会平等的公平,这样就有助于孩子们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

五、结语

小学课程管理篇5

一、做好恰当的学校定位

以往的管理很少关注学校定位,对学校缺乏一个整体的盘点,推着干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也是学校缺乏特色、缺乏生命力的致命原因之一。新课程理念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即只有从实际出发,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才能使管理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这就需要对学校进行准确的定位。

做好恰当的学校定位是一个关键环节,是学校追求个性鲜明的办学特色的起点,它关系到学校能否找准自己的位置,设计并制定出与自身相吻合的发展战略。因为只有明确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地、创造性地开展好各项工作,避免工作的盲目性。那么如何为学校准确定位呢?首先,要把握社会的客观需要。即:了解社会的发展形势及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和动向,教育改革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以及 所在社区的发展要求,全面洞察宏观趋势。所谓“跳出学校看学校,走出教育看教育”就是这个道理。其次,要正视学校的办学条件。即从学校实际出发,对学校的文化传统、社会形象、学校特色以及师资队伍、生源状况、教学设施、设备条件、资源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最后,要厘清办学理念,拟定出极具发展空间的学校规划。办学理念是贯穿学校工作始终的一条主线,是“灵魂”,用明确的办学思想去统帅学校的各项工作,指导、规范教育行为,这应成为每一位管理者的最高追求。时下,课改给了学校发展极大的自由度和极大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用先进的理念贯穿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促进学校的目标达成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实施真正的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并不是新生事物,虽然被经常提及,但它没有真正地在管理过程中生根发芽,在现 实中往往是流于形式,有名无实。究其根源是受传统的管理观念束缚太深,习惯于权力支配 、无条件服从这样落后的管理方式,极大地扼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与新课程所倡导的“ 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背道而驰。其实,教师不仅仅是被管理者,同时也是管理者,具 有双重身份。要实现真正的民主管理,必须充分体现以教师为本的主体思想,营造一个宽松的管理和心理环境,唤醒广大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让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这才是提高学校管理质量的根本保证。高效益的管理,有赖于大家的相互尊重、共同参与、团结协作。

所以作为管理者应转变家长式的工作作风,打破单一的、封闭的工作局面,走出“金字塔形”的管理模式,增强民主意识、团队意识,采取柔性的、开放的管理策略,把广大教师当作合作伙伴,与教师进行广泛、深入的交往和探讨,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的“参政”、“议政”、“创新”、“求异”,倾听他们的建议和意见,不断完善工作目标和任务,从而取得最大认同和理解,这是畅通管理渠道、保证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真正的民主管理是思想交流、碰撞、互动中谋求统一的过程,教师如果不再只是被动 服从,而是主动适应,管理才会有质的飞跃。

三、追求“人本”的管理极致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基于此点,关注教师的成长,立足 于发现人、培养人、促进其专业化发展应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正象有人说的那样:管理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做了什么事,而在于发现了多少人和培养了多少人。

反思我们的管理实践,凸现的是教师的工具价值,即把教师当作完成学校目标的工具,没有全面地关注教师的需要、成长和发展,忽视了对教师的发现和培养,或者说仅仅维持在低效的培养水平上。这无异于慢性自杀,因为教师队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所以作为管理者,更多考虑的应是如何造就一支专业化的队伍,如何用发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客观的眼光看待每一位教师,如何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优势,制定出因人而异的培养规划,如何按时代的要求,促进他们的专业化发展。尤其在课改的起始阶段,管理者面临着诸多难题,例如,研究型教师的培养、教师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信息技术等新的技能培养等等,都需要一个一个地去攻破,只有这样,教师的工作能力才会与日俱增,教师的整体实力才能不断攀升。

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促进人不断发展的文化场所,它应该追求一种文化品味,体现一种 特有的文化气息和文化底蕴,从而达到时时引导人、塑造人、实现自我超越的教育目的,进一步地推动学校的发展。

受一定的认识局限,一些管理者往往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上,虽说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仅强调物质建设未免有些偏颇。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应在建立学习型组织、建设学习化校园上多做文章,创设开放、宽松的交流空间,开展各种科研活动,开 设丰富多彩的论坛、辩论会、信息会等,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充满学术气、书卷气,体现出一种文化追求,这对师生的成长以及学校的发展都大有裨益。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文化围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它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需要几代的管理者 和广大教师共同为之努力奋斗,才能不断丰富其内涵,提高其文化品位。

小学课程管理篇6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小学;教育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01

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我国各类学校都在积极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于小学教育教学来说,更应承担起提升学生素质的重任,积极进行管理方法调整。当前我国部分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还存在部分问题,难以真正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这就需要学校积极正视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切实改变这一教育状态。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思想未能根本扭转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校本理念、评价理念等等,但受制于传统思维定势,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难以在短时间内把握这些管理思想,更难运用到学校管理实践中。在陈旧的管理理念下,管理改革很难推进。

(二)管理者素质有待提高

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往往会沿用以往的管理方法,如自上而下的监控。管理者的思想不够新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管理方法上缺乏创新,这样的管理模式显然难以满足新课改的要求。

(三)教学管理目标不明确

部分小学在改革管理方法时存在盲目的问题,在缺乏明确管理目标的情况下推进管理改革,其成效可想而知。在目标缺失的状态下,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会失去针对性,管理活动也会显得无序,直接影响管理效果。

(四)教学管理系统欠缺开放性

很多学校的教学管理是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缺少来自教师、学生、社会的监督,吸收不到正面的意见,整个管理系统是闭塞的。这将对教育教学管理的改进带来较大的阻碍。

二、解决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方法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是管理活动的先导,作为教学管理者必须转变思想,积极接受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专业伦理方面的学习,提升自身素质。校长、主任等可以主动参与到针对小学管理者开设的培训课程中,学习最前沿的管理方法,在不断的进修中完成理念的转变和能力的提升。另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更多的现代教育技术被应用于教育领域,作为教学管理者,要看到科技进步对教学管理的意义,可以通过网络和其他学校的管理者进行沟通,与国家知名优秀教育者建立联系,听取他们的建议,进而改进管理方法。学校的教学管理者要克服传统自上而下的“监控式”管理思路,将管理重心由行政管理逐渐过渡到课程管理,助力与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参与教师的推门听课、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帮助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在正确的管理理念引领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将拥有更加正确的方向。

(二)改变培养方式,提高管理能力

教师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的主体,他们的素质将影响到新课程改革的落实,作为管理者要注意改变对教师的培养方式,帮助教师完成专业成长,使学生真正从新课改中获益。首先,要帮助教师转变教学理念,积极为教师创造学习条件。如,订购有指导意义的教育教学书籍或者邀请专家学者对教师进行培训,还可以利用假期时间来开展远程研修等。其次,管理者可以在学校内部举办教学比赛,以此来激励教师提升教学技能。比如开展教学基本功竞赛,夯实教师的基本专业素质;开展多媒体课件大赛,提升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面的能力等。第三,管理者要对青年骨干教师给予足够的重视,比如在学校内部进行新老搭配,以老带新,实现优势互补;举行多层次的听课互动,要求青年教师准备汇报课,骨干教师展示精品课,在互相交流中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提升所有教师的整体素质。

(三)明确管理目标,建立管理机制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改革要设定明确的管理目标,找准努力方向,只有这样,管理机制的建设才能更加有的放矢。对于教师来说,管理目标应设定为:促使教师自觉主动地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开展教学研究,承担起教育教学责任。例如,青年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缺乏拓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科学方法,这时青年教师就应主动听老教师的课程,汲取经验,整理出方案,并在后续数学教学中加以运用。在管理机制方面,管理者要把握好规范、民主、人文化的方向。首先,学校要确保校务公开。例如将学校发展规划、学杂费明细、财务流向等都予以公示,将学校管理置于教师、学生和社会的监督之下;其次,要保证管理的宽严适度。如教师因生活困境影响到正常工作时,管理者不能武断地进行处罚,更应了解教师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使学校管理更加人性化,教师则会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投入到教学当中。在这种管理之下,学校的整体风貌将得到很大改观。

(四)加强系统建设,促进系统开放

学校应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其管理也应是面对大众的,只有教师、学生、社会、家长共同参与,才能促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不断进步。首先,学校的管理活动应积极与社会生活建立联系,将家长带入到学校管理中。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校园开放日,让社会各界人士及学生家长进入学校,参观课堂,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样一来,学校既接受了社会监督,实现了自我成长,又可将学校的教育理念、管理成效传递出去,起到宣传作用。其次,管理者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鼓励师生为教育教学管理提意见,如建立起教师工会制度及学生会制度,保证师生可以以组织形式对管理活动出谋划策。

三、结束语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者要研透新课程改革的内在精神,正视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管理理念、培养方式、管理目标、系统建设等方面入手来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的改进,以期取得理想的管理成效。

参考文献

[1]宋美芳.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初探[J].学周刊,2012(19).

[2]孙昌彬.浅谈新课程教学改革进程中师资建设的有效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0(08).

小学课程管理篇7

关键词:小学教学管理;问题;对策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加强教学管理能够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新课程背景下需要提升小学教学的管理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深入地了解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才能采取针对性的策略,更好地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面的问题。教学方面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作业、考试以及课上。小学课上以填鸭式教学方式为主,由教师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比较少,学生的自主性不能得到发挥,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在作业方面,教师布置的作业量比较大,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作业,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甚至需要学习到凌晨,这样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在考试方面,教师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为学生的考试成绩,单纯地通过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造成教师无法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这与新课程改革工作背道而驰。2.教师方面的问题。教师的职业素养有待提升。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包括理解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但是小学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气氛不够热烈,学生的参与程度较低。教师的职业素养有待提升还表现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存在辱骂以及殴打学生的行为,这些恶劣行为容易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影响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3.管理方面的问题。小学教学管理模式落后,主要以行政管理为主,小学的领导人员对教师制订教学目标,这样就导致教师在教学中盲目地追赶教学进度,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教学的效率比较低。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主体,行政管理中教师的自主性差,导致教师的创新力无法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在进行管理时缺乏对教师的激励,对教师的激励主要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相对来说比较少,并且在激励时没有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导致激励的效果不明显。

二、改善小学教学管理的具体建议

1.教学方面的建议。在开展教学时,需要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对于教学活动的热情和参与度。在布置作业时需要适当地减少作业量,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同时作业的布置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保证作业内容的合理性。在考试方面,教师需要改变自身的观念,应该认识到学习成绩只能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这样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特长,并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2.教师方面的建议。小学教学管理需要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师在课余时间可以进行交流,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时虚心向他人请教,学习其他教师的方法和经验,并进行创新。可以对教师开展培训活动来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传授先进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教师须对职业充满自豪感,热爱自身的职业,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尽职尽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须关心每一个学生,在学生生活以及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渡过难关,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教师还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由于成绩差的原因而对学生产生歧视心理,而是要耐心细致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这样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3.管理方面的建议。小学教学管理要给予教师一定的自主性,这样能够发挥出教师的创新力,以便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断地调整教学进度。在进行管理时,要了解学生以及教师对于管理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对于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应积极采纳。在管理时,要对激励的措施进行创新,在对教师进行激励时要结合教师的情况,采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工作中表现优异的教师进行表彰,提升教师的工作热情。

三、总结

小学教学管理工作包含的内容比较丰富,因此进行管理时势必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挑战,这就需要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并做好充分的准备,及时解决教学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提升管理效率,深化落实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作者:陈重 单位:济南市槐荫区田家庄小学

参考文献:

[1]何彦霞.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9):16.

[2]张旭光.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电子制作,2014(24):173-174.

小学课程管理篇8

一、中小学要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否在中小学有目标、有计划、有效的常态实施,首要问题是学校能否规划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这就如同建楼必先设计一张图纸一样,没有图纸楼房是无法建造的。同样没有实施方案,没有整体实施计划,年级和班级,老师和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必然会陷入盲目的实验状态中,这不仅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而且难于取得实效。

那么,学校怎样才能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方案呢?

1、由学校教科处牵头,从学校校级、中层领导以及骨干教师中,选择在教科研方面的精兵强将组成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小组,组织小组成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进行专题研究。研究着重从学校实际出发,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安排、师资配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实施、课程管理、校本研训、课程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要充分考虑方案的目标性、实用性、计划性以及可操作性。另外还要注意方案要详实、具体,如,课时的具体使用,教师的人员安排等。最终集大家的智慧,形成实施方案。

2、将实施方案,发放给广大教师,甚至一些学生家长和社会上关心学校发展的人士,广泛争求大家的意见,再进行反复修改,最终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3、特别提一下,注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学校发展目标、学校校情分析、课程的长远和短期实施目标、课程资源与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详细计划(包括年级活动主题、指导教师安排、具体课时使用方式等)、课程的校本研训计划和具体实施措施、课程管理要求和管理办法、课程评价方法和要求等。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之所以把学校发展目标和学校校情分析放在方案前边,且必须要写,是因为这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制订的基础和背景,也是以下项目内容的制订依据。而这些内容都需要一一的详尽的完成。只有各个项目内容详实,才能便于指导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

二、为保证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学校还须建立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光有方案是不够的,必须建立与课程相关管理配套制度,才能保证方案能够落到实处。这些管理制度,主要有:

1、教师任课制度。目前大部分学校没有专职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是依赖学科教师兼职的。这就需要学校对教师的工作量做个合理的调配和安排,比如:学校规定每一位教师,在一学年中或两学年内,至少要独自或与他人合作承担一个综合实践活动,承担课时不少于9个课时(3周时间基本能完成一个小的活动主题)。先由教师填写申报表,申报活动主题,再由学校进行审定,最终确立年度或学期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学年、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承担教师。未申报成功或未申报的教师,要在下一学年或学期继续申报。这样用制度来保证教师既完成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任务,又不影响做学科的教学任务。

2、奖励制度。学校可对承担综合实践的教师,尤其是开展活动质量高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学校要对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而超出课时规定的教师,按课时量应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如果不能给于补偿的,能否在年底考核、评优评先中适当加分和给予奖励。用这样的奖励制度来鼓励教师承担课程的积极性,就会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许多教师还是很有积极性和能力的,就看学校的制度能否把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研训制度。这一制度可以仿照学科教学再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适度修改,目的是为更好的促进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的专业成长和指导能力的提高。

4、综合实践活动档案管理制度。规定从活动开始,由活动承担教师,注意整理并保留教师与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各项活动资料,如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计划方案,学生搜集并整理和完成的各项信息资料,教师指导策略与做法,活动成果等,最终整理出有价值的档案资料,交给学校进行统一的管理。

5、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制度。制定出评价制度其目的在于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情况、年级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和班级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等作出科学与合理的评价。

6、综合实践活动安全保障制度。安全制度可以在学校原有的安全制度基础上修改、补充和完善,努力使制度更好地为综合实践活动服务。如可以制定综合实践校外活动报批制度,其制度,由教师提前申请,学校审定批准。活动组织制度,外出活动必须由哪些教师参与安全管理等等,以保证活动安全并正常开展。

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经费、设施使用制度。如,经费申请、活动设施使用等方面都需要建立一定的保障制度。

上一篇:教务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