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技术分析范文

时间:2024-04-19 16:53:56

高级技术分析

高级技术分析篇1

关键词:羽手球;男单;林丹;李宗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002-01

林丹与李宗伟可以说是当今羽坛中炙手可热的选手,技战术都是在全世界处于领先优势,两人在这么多年来有过数十场的较量,可谓一生的对手与朋友。2013年8月11日再次上演了两人的终极对决,超级大满贯得主林丹对阵世界排名第一的李宗伟,过去林丹在两届奥运会、2011年世锦赛、2010年广州亚运会决赛中都战胜李宗伟,双方共交手31次,林丹22胜9负占据明显上风。上届世锦赛以及伦敦奥运会这两次大赛决赛,林丹都是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实现逆转,决胜局都只胜2分,足见两人能力之接近。在本届比赛中,林丹经过三局苦战,以16-21、21-13和20-16逆转取胜,最后一分李宗伟抽筋放弃比赛。林丹继上届世锦赛和伦敦奥运会决赛后,再次翻盘李宗伟,第五次获得世锦赛冠军。在这次比赛中虽然最终林丹获得了比赛的胜利,但是我们知道林丹自从2012年奥运会之后,几乎在一年中没有参加什么比赛,身体更各方面素质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虽再此情况下,依然能够稳坐世界冠军的宝座,保持世界第一的经济水平,显然,笔者从个人角度来对林丹以快制胜的说法不敢苟同,笔者从技战术角度对这场比赛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出关于林丹技战术正随着个体身体素质的变化,逐步开始转型,由原来主张先防后反、拉吊突击的方式逐步过渡到了全面控制的技术风格,本文针对这些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

一、得分情况对比

1、宗伟总计杀球得分六个,林丹接杀挡网得分三个,李宗伟杀球得分实际效率三分,林丹杀球四个,李宗伟挡网得分二个,林丹实际杀球得分二个,低李宗伟一个。不一样的是李宗伟的后场起跳下压球要比林丹多的多,说明杀球目的性不强,消耗的体力也比林丹大的多,从另一侧面看,李宗伟第一局杀球得四分,林丹得一分,说明李宗伟第一局投入的精力要远远高于林丹,这也就是李宗伟每次大赛第二局总是大比分输的原因,应该称之为战略性放弃,第二局主动失误多达八个,判断失误多达六个,从表1数据上可见。

2、林丹打点的精确性要求更高,四方球拉的更精准,这也导致了林丹全场主动失误多达27个之多,而正是这精准也导致了宗伟多达12个判断失误,同时导致了李宗伟增加了跑动距离。在失误方面,林丹总计28个,只有一个判断失误,李宗伟总是29个,比林丹还多一个,这说明宗伟跑动地多,失误还输了一个。在判断失误上体现了两个问题:一是体能问题,二是小脑精确问题。林丹在这两方面都占优势。

3、现在我们就系统地来分析一下数据,林丹重杀和接杀得分总计7个和李宗伟持平。林丹的主动失误和判断失误总计28个,少宗伟一个,占优。点杀得分两人持平。网前对搓得分,林丹多一个4:3.快速拦杀林丹多一个3:2. 重杀抢网林丹3:0. 网前扑杀林丹2:1多一个,平抽挡林丹3:0, 假动作得分林丹4:1,运气球得分林丹0:2,违例失分,林丹2:0,(第二个明显误判)。从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林丹在每一个数据中都不输给李宗伟。

二、探讨与分析

1、发球与接发球对比

林丹与李宗伟两人都以反手发小球为主,结合反手发后场球配合突袭,林丹在首局中对于后场接发球准备不足,导致让李宗伟偷袭了几次得手。

接发球方面李宗伟显得更加大胆和主动,想要在接发球中占据主动优势,李宗伟更多的选择了回放一些网前球。另一方面,林丹的后场进攻能力比较强,如果过多的给林丹后场机会,显然这一点是不可取的,所以李宗伟的回放网前球的选择更为合理。再说林丹的接发球方面,选择挑球和推球比较多,因为过多的放网前球,会因为放网质量的过高要求,也会使比赛的失误变多,所以林丹在接发球方面更多的选择了挑球与推球,充分发挥自身防守的优势,以准确的落点和多拍回球来控制对手,消耗对手体力,并最终借此获得胜利。

2、前场球对比

在前场球处理方面,林丹与李宗伟两人的区别也是在放网和挑后场球方面,李丹凭借着自身强大的防守能力和底线控制能力,更多的选择了将前场球挑向后场,挑后场的几率比李宗伟高出10多个百分点,李宗伟更加重视保持进攻的节奏,不会主动的挑后场起高球,这与林丹的后场进攻方式和进攻技术方式多样有很大的关系,林丹的后场球会给对手带来较大的威胁。另一方面我们也能看出李宗伟的网前技术也较为成熟,回放网前可以保证进攻的连续性。 但是在本场比赛中,正是由于李宗伟更多地被控制底线,因此体力消耗更大。

3、后场球处理对比

林丹在后场球的处理上更加开放,高远球、吊球、反手球都有,而李宗伟偏向于吊球,高远球的比例明显要少,一方面是林丹的后场进攻威胁较大,另一方面李宗伟高远球的控制能力略逊于林丹。所以,李宗伟在场上在处理后场球方面通常是以有球就杀,无机会就吊的思想,而这种打法对于体力的要求较高,相比之下,林丹在高远球与后场球的选择方面更为均衡,凭借自己高质量的高远球和吊球,以“敌不动我不动”的方式来消耗对手,只有在机会出现时才会采用杀球方式进行得分,因此在后场球的处理上林丹优势比较明显,这也是李宗伟推挑林丹后场较少的原因之一。

4、技战术运用特点对比

高级技术分析篇2

关键词:高温稳定性 ;粘附性;酸性材料;矿料

Abstract: This paper, for example, to Kabul - Jalalabad, - diagram Khan wood highway engineering analysis of the high temperature zone graded gravel to do the grass-roots level of the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construction.

Key words: high temperature stability; adhesion; acidic materials; mineral aggregate

中图分类号: TV544+.9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1工程概况:由我公司承建的喀布尔—贾拉拉巴德—图可汗木公路工程,位于阿富汗喀布尔以东,是一条连接阿富汗与巴基斯坦通往中亚各国的主干道,是一条集贸易、资源开发、人道主义援助及阿富汗难民遣返的生命线,具有极端重要性。地势西高东低,海拔从2000米至200米。地貌特征,山区、丘陵分布,地表土为岩石及砂砾发育,岩石分类多为片麻岩、石英岩、花岗岩、角闪岩及页岩。

我公司承建的74公里K67+700——K142+000,位于中部,自然环境变化显著,28公里位于一面是峻山,一侧临峡谷的崇山峻岭中,其他地段穿越丘陵、平川的四面环山的类盆地地段,海拔由500米至950米。气温高达55度(低温在零度以上),干热时间长达半年,降水少,降雨集中在一至三月份。

1.2、技术概况:该工程以路面工程为主,包括基层、沥青混凝土面层、碎石路肩;路基工程以路槽修整为主;桥涵结构物以桥涵修复为主,排水防护工程主要为砌石工程,交通安全设施等。路面结构:25cm厚级配碎石基层、10cm沥青下面层、5cm磨耗层。路基宽度:11.0米,路面标准宽度8.5m双向双车道,其中7米主车道、两边各0.75m硬路肩,0.25m碎石路肩。设计时速:80KM/小时。地震烈度:10.0级。

主要工程量:级配碎石基层19万方,沥青透层66万升,沥青下面层6.4万方,沥青上面层(磨耗层)3.2万方。主要修复结构物100个, 74.3公里交通标志标线及安全设施等。

2.1沥青混合料的强度机理及材料要求:按级配原则构成的沥青混合料的结构强度,是以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结力为主,矿料的嵌挤力和内摩擦力为辅而构成。这类混合料的结构强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按最佳级配原理设计的沥青混合料,由连续级配矿料组成的混合料,密实度与强度较高,受沥青的性质影响较大,稳定性较差。

2.2强度机理:

沥青混合料的强度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矿料之间的嵌挤力与内摩擦阻力;二是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结力。

2.2.1沥青混合料中的嵌挤力与内摩擦阻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矿料的尺寸均匀度、颗粒形状及表面粗糙度。矿料尺寸较大、颗粒均匀、有棱角、表面粗糙时,所组成的混合料具有较大嵌挤力与内摩擦阻力.沥青含量对摩擦阻力的大小也有影响,摩擦阻力随沥青含量的减少而增大。沥青的粘度、混合料的温度和受载时的变形速度,对沥青混合料的嵌挤力和内摩擦阻力的影响极小。

2.2.2沥青混合料的粘聚力

沥青混合料的粘聚力主要取决于:矿料与沥青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粘结力和沥青材料本身的粘聚力。沥青与矿料相互作用使沥青在矿料表面产生化学组分的重新分布,在矿料表面形成一层扩散结构膜,此膜以内的沥青称之为结构沥青,此膜以外的沥青称之为自由沥青。结构沥青与矿料之间相互作用,使沥青的性质发生改变。矿料之间的接触处由扩散结构膜所联接,使沥青的粘滞度增高,并使扩散结构膜接触面积增大,获得更大的粘结力。反之,若为自由沥青所联结,则粘结力较小。

沥青扩散结构膜的形成主要靠沥青与矿料通过物理吸附、化学系吸附、选择性扩散吸附等复杂多样的作用过程。物理吸附是靠分之力作用产生的一种吸附过程,吸附程度依赖于各相接触界面的表面性质。提高物理吸附可通过再沥青中掺加表面活性物质,使之更好地包裹矿料表面,形成吸附层。但物理吸附过程是可逆的,沥青膜在水的作用下产生剥离。

化学吸附过程是沥青中的某些物质(沥青酸)与矿料表面的金属阳离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沥青酸盐,在矿料表面构成形成吸附层的过程,化学作用产生的粘结力,远大于物理吸附,也只有化学吸附,沥青混合料才具有良好的水稳性。化学作用的产生与否以及吸附程度,决定于沥青与矿料的化学成分。

选择性扩散吸附是指某一相物质由于扩散作用沿着另一相的微孔渗到其内部。这种吸附产生的可能及大小取决于矿料的表面性质、空隙状况及沥青的组分与活性。矿料对沥青的选择性吸附作用,主要产生于表面具有微孔(直径小于0.02㎜)的矿料,如石灰岩、泥灰岩、矿渣等。沥青中活性较高的沥青质吸附在矿料表面,树脂吸附在矿料表面层小孔中,而油分则沿着毛细管被吸附到矿料内部,矿料表面的树脂和油分减少,沥青质相应增多,沥青的粘度提高、粘聚力增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混合料的热稳性与水稳性。当沥青与结构致密的矿料相互作用时,上述过程就失去了必要的条件,结构致密的矿料对沥青的选择性吸附不显著。对于具有大孔结构的矿料,沥青的所有组分都将渗入到矿料内部,此时沥青用量应予增加,但沥青性质没有明显改变。

2.2.3影响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的主要因素有:沥青与矿料的性质、沥青用量及矿料的比表面积。沥青与矿料的性质不同,其相互作用不同。应用石油沥青时碱性矿料与之产生化学吸附,从而产生坚强稳定的吸附力。当遇到酸性矿料时,为了改善与沥青的相互作用过程,在沥青中掺加表面活性物质,或对矿料进行活化处理。

沥青的用量对混合料的粘聚力有较大影响。自由沥青只起到将矿料粘在一起的作用,粘聚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沥青本身的性质,结构沥青是与矿料发生了一系列的相互作用而形成,因而其粘结力较沥青的粘聚力大得多。因此,为了提高混合料的强度,不但要选用优质沥青,而且要严格控制沥青的合理用量,使矿料在被沥青充分包裹的前提下适当减薄沥青膜的厚度。矿料的比表面对沥青混合料粘聚力也有较大影响。当沥青含量不便时增加矿料的比表面可以减薄沥青膜的厚度,使结构沥青所占比例增大,粘聚力提高。

2.3、高温稳定性是指抵抗车辙反复压缩变形及侧向流动的能力,首先取决于矿料骨架,尤其是粗骨料的相互嵌挤作用,同时沥青结合料的性质与含量则起到阻碍混合料发生剪切变形的牵制作用,因而两者都是十分重要的。通常,矿料级配的贡献率占到60%,沥青结合料的性质则提供40%的抗车辙能力。

高级技术分析篇3

Abstract: The project decision-making and design stage is the most important stage of project investment control. By analyzing and researching the technical and economic indexes and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highway mine tunnel, this paper can help the designers to quickly quantify the economical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programs in the design and decision-making stage so as to choose a reasonable design, to control investment and reduce project cost targets.

关键词: 矿山法;山岭隧道;指标;公路

Key words: mine method;mountain tunnel;index;highway

中图分类号:U4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3-0056-04

0 引言

决策和设计阶段发生的费用比例不到项目投资的10%,但是决定了项目80%左右的投资,因此控制项目的工程造价应将重点放在项目的前期决策和设计阶段,设计单位正是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的参入主体,提高设计单位的投资控制意识和水平,对于控制项目的工程造价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公路山岭隧道主要采用矿山法施工,与盾构法、明挖法等施工工法不同,矿山法隧道技术经济指标变化范围大,与围岩等级强相关。目前关于矿山法隧道技术经济指标的研究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设计人员进行方案技术经济比较时,很难定量确定不同方案的工程造价差异。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文通过分析既有工程的设计和造价资料,采用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公路矿山法山岭隧道技术经济指标及主要影响因素,以提高设计人员方案比选的工作效率和精度,对于有效控制公路山岭隧道工程投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公路矿山法山岭隧道土建费用组成

公路隧道指供汽车和行人通行的隧道,一般分为汽车专用、汽车与行人混用的隧道。与城市隧道和水下隧道一致,针对不同的修建场所,山岭隧道则是指贯穿山岭或丘陵的隧道。公路隧道按其长度可分为四类:①特长隧道:长度L>3000m;②长隧道:1000m

公路矿山法山岭隧道土建工程费用主要包括土石方、超前支护、初期支护、临时支护、二次衬砌及防水、附属工程、地基加固、施工监测等费用,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超前支护主要包括超前管棚、超前小导管、超前锚杆等费用;初期支护主要包括喷射混凝土、锚杆或小导管、钢筋网、格栅钢架、型钢钢架等费用;临时支护主要包括临时钢架、临时喷射混凝土、锁脚钢管或锚杆等费用;二次衬砌及防水主要包括现浇混凝土、钢筋、仰拱回填混凝土、防水工程、排水管等费用;附属工程主要包括水沟及电缆沟、装修工程、路面工程等费用;其它主要包括施工监测、地基加固等费用。

2 公路矿山法山岭隧道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围岩等级是影响公路矿山法山岭隧道技术经济指标的主要因素,本文以单洞双车道公路矿山法山岭隧道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其技术经济指标及主要影响因素。

2.1 单项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通过对Ⅲ、Ⅳ、Ⅴ级围岩条件下的公路矿山法山岭隧道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编制预算,测算得出了分部分项工程单项技术经济指标,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土石方开挖技术经济指标随着围岩等级增加而降低,其他分部分项工程单项技术经济指标与围岩条件无直接关系。其中,各分部分项工程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土石方开挖及外运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受围岩等级、外运距离、隧道长度影响。围岩等级越低,外运距离越远,隧道长度越长,指标越高。管棚、小导管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受管径和注浆量影响,管径越大,每延米管棚或小导管注浆量越多,指标越高。装饰工程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受装修标准影响,若采用装饰板等材料装修,指标较防火涂料装修高。路面工程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受路面材料影响,若采用沥青路面,指标较砼路面高。锚杆、喷射砼、钢筋网、格栅钢架、型钢钢架、模筑砼、衬砌钢筋等指标比较稳定,主要受人材机单价影响。

由此可见,除了人材机单价等客观因素外,注浆参数、装修、路面材料是影响分部分项工程技术经济指标的重要因素,进行方案比选时,设计人员应重点关于注浆参数、装修及路面材料的选择。

2.2 土建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随着围岩等级的不断提高,单洞两车道公路矿山法山岭隧道的土建技术经济指标明显增加,其中Ⅲ级围岩下土建技术经济指标约为3.05万元/m,Ⅳ级围岩下土建技术经济指标约为4.66万元/m,Ⅴ级围岩下土建技术经济指标约为7.53万元/m,Ⅲ、Ⅳ、Ⅴ级围岩技术经济指标比值约为1:1.5:2.5。

2.2.1 土石方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由表3可知,围岩等级对单洞两车道公路矿山法山岭隧道的土石方技术经济指标影响较小,主要原因是围岩等级越高,开挖断面越大,但开挖单价越低,两者综合以后,土石方每延米技术经济指标相差不大,指标约为1.5万元/m,其主要受土石方运距影响。土石方运距主要受弃土场的位置影响,因此设计人员应根据现场情况,尽量选择距离隧道洞口较近的弃土场。

2.2.2 初期支护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初期支护包括超前支护、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三部分。由表4可知,初期支护综合指标随着围岩等级增加变化显著,初期支护在Ⅲ级围岩下指标约为4300元/m,Ⅳ级围岩约为20500元/m,Ⅴ级围岩约为40500元/m,比值约为1:4.76:9.40,围岩等级越高,初期支护技术经济指标越高,主要原因是围岩等级越高,施工工法越复杂,超前支护、初期支护及临时支护工程量越大,导致初期支护指标越高。

超前支护一般采用超前管棚、超前小导管或超前锚杆,围岩等级越高,超前支护措施越强。Ⅴ级围岩下超前支护一般采用超前管棚及超前小导管,Ⅳ级围岩下超前支护则仅采用超前小导管或超前锚杆,而Ⅲ级围岩下一般无需采用超前支护。其中:超前管棚Ⅴ级围岩下技术经济指标约为2000元/m,Ⅳ级、Ⅴ级围岩一般不设置超前管棚;超前小导管或超前锚杆Ⅳ级、Ⅴ级围岩下指标约为2300元/m,Ⅲ级围岩一般不设置超前小导管或超前锚杆。

初期支护措施主要包括锚杆、喷射砼、钢筋网、格栅钢架、型钢钢架等,围岩等级越高,初期支护措施越强。随着围岩等级的增加,喷射砼、锚杆、钢筋网指标均差异显著,其中:喷射砼Ⅲ级围岩技术经济指标约为2300元/m,Ⅳ级围岩下约为5300元/m,Ⅴ级围岩下约为7800元/m,其比值约为1:2.3:3.4;锚杆Ⅲ级围岩技术经济指标约为1250元/m,Ⅳ级围岩下约为2450元/m,Ⅴ级围岩下约为4100元/m,其比值约为1:1.95:3.3;钢筋网Ⅲ级围岩技术经济指标约为170元/m,Ⅳ级围岩下约为380元/m,Ⅴ级围岩下约为660元/m,其比值约为1:2.2:3.8;钢架Ⅲ级围岩技术经济指标约为580元/m,Ⅳ级围岩下约为5300元/m,Ⅴ级围岩下约为12700元/m,其比值约为1:9:22。

临时支护措施主要包括临时钢架、临时喷射砼、锁脚锚杆或锚杆等,围岩等级越高,施工工法越复杂,临时支护措施越强。Ⅳ、Ⅴ级围岩条件下一般需架设临时支护,Ⅲ级围岩稳定性较好,一般无需设置临时支护。其中:临时钢架Ⅳ级围岩技术经济指标约为620元/m,Ⅴ级围岩下约为2300元/m,约为Ⅳ级围岩指标的3.7倍;临时喷射砼Ⅳ级围岩指标为770元/m,Ⅴ级围岩下约为4500元/m,约为Ⅳ级围岩指标的5.8倍;锁脚钢管或锚杆Ⅳ级围岩指标为1000元/m,Ⅴ级围岩下约为4200元/m,约为Ⅳ级围岩指标的4.1倍。

由此可见,初期支护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受围岩等级影响,因此进行方案比选时,设计人员合理确定围岩等级至关重要。

2.2.3 二衬及防水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由表5可以看出单洞两车道隧道二次衬砌的模筑砼、钢筋受围岩等级影响很大。二衬及防水在Ⅲ级围岩下技术经济指标约为7000元/m,Ⅳ级围岩下约为10000元/m,Ⅴ级围岩下约为19000元/m,比值约为1:1.45:2.73,围岩等级越高,二衬及防水指标越高。其中:模筑砼Ⅲ级围岩技术经济指标约为5000元/m,Ⅳ级围岩下约为6400元/m,Ⅴ级围岩下约为8300元/m,其比值约为1:1.3:1.7;衬砌钢筋Ⅲ级围岩技术经济指标仅约为76.5元/m,Ⅳ级围岩下约为560元/m,Ⅴ级围岩下约为7550元/m,其比值约为1:7.4:99。主要原因是围岩等级越高,模筑砼厚度越厚,衬砌钢筋含量越高,导致二衬技术经济指标越高。防水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受围岩等级影响较小,技术经济指标相对稳定。其中防水板技术经济指标约为900元/m、排水管技术经济指标约为200元/m、施工缝技术经济指标约为400~550元/m。

由此可见,二衬及防水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受围岩等级影响,因此进行方案比选时,设计人员合理确定围岩等级至关重要。

2.2.4 附属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如表6所示,附属工程受围岩等级影响较小,技术经济指标相对稳定,指标约为4200~4400元/m。其中管沟砼技术经济指标约为1600~1800元/m、装饰工程技术经济指标约为1300元/m、路面工程技术经济指标约为1250元/m。

由此可见,附属工程技术经济指标比较稳定,不是方案比选时技术经济比较的重点。

2.2.5 土建技术经济指标与隧道断面面积、周长关系

由表7可以得出:

土石方技术经济指标与隧道净空面积的比值约为220(元/m)/m2;初期支护技术经济指标与隧道净空周长的比值受围岩等级的影响较为明显,其中初期支护在Ⅲ级围岩下比值约为145(元/m)/m,Ⅳ级围岩约为690(元/m)/m,Ⅴ级围岩约为1360(元/m)/m,比值约为1:4.76:9.4;二衬及防水技术经济指标与隧道净空周长的比值受围岩等级的影响较为明显。其中二次衬砌及防水工程在Ⅲ级围岩下比值约为230(元/m)/m,Ⅳ级围岩约为340(元/m)/m,Ⅴ级围岩约为640(元/m)/m,比值约为1:1.45:2.73;附属工程技术经济指标与隧道净空周长的比值约为140(元/m)/m。通过测算土石方、初期支护、二衬及防水、附属工程与隧道净空断面面积和周长的关系及指标,可以方便设计人员快速测算不同净空断面面积和周长的隧道技术经济指标。

3 主要结论

通过上述研究与分析,本文得出随着围岩等级的不断提高,单洞两车道公路矿山法山岭隧道的土建技术经济指标明显增加。其中围岩等级对土石方、防水工程、附属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影响较小,土石方其指标主要受土石方运距影响。初期支护、二次衬砌技术经济指标受围岩等级影响显著,围岩等级越高,初期支护措施越强,模筑砼厚度越厚,衬砌钢筋含量越高,其技术经济指标越高。同时,本文采用定量分析方法,确定了单洞两车道公路矿山法山岭隧道各部分费用的技术经济指标以及其与隧道净空断面面积、周长的关系,解决了设计人员快速测算、定量比较不同方案工程造价的难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工程预算定额[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工程估算指标[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3]飞.围岩级别分类对高速公路隧道造价的影响[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11).

[4]易震宇,熊建军.姜源岭隧道动态处置与造价控制[J].公路隧道,2013(1).

高级技术分析篇4

摘 要 自2014年开始,电子头盔被应用于跆拳道比赛中,运动员的击头技战术进入一个新的纪元。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2015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男子半决赛和决赛的比赛录像进行统计与分析,旨在为了适应世界跆拳道技术发展变化的特征,从训练和比赛的角度对我国男子运动员如何提高击头技术的得分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 跆拳道 男子运动员 击头技术 技术运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15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男子半决赛、决赛的击头技术运用情况。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在核心期刊中以跆拳道比赛、跆拳道技术等为关键词查阅各类有关跆拳道技术的学术论文和文章。

2.录像观察法。通过观看2015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的男子半决赛和决赛视频,获得研究所需要的数据。

3.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数据处理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击头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和得分情况分析

随着跆拳道项目的不断发展,其规则的改变,以及技战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击头技术在电子护具的时代里越来越多的被跆拳道运动员所喜爱。通过对2015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男子半决赛,决赛的比赛视频的回放,分别对其在比赛中的击头技术运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由分析得,不同击头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有显著性差异(P=0.007

(二)击头技术在比赛不同战局中的运用分析

由分析得,击头技术在不同战局的使用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44

(三)击头技术在不同级别运动员中的运用分析

由统计可知,级别越大的男子运动员,其击头技术的使用次数越少,相反的,其击头技术的成功次数却越多,从整体上看,男子运动员击头技术的使用次数与男子级别的大小成反比,而男子运动员击头技术的成功次数与男子运动员级别大小成正比。小级别男子运动员身体灵巧,速度敏捷,协调性好等自身优越条件使得其在比赛中使用击头技术较多。大级别男子运动员由于体重较大,灵活性和速度都相对较差,所以使用次数相对较少。但是从成功率上看,大级别男子运动员的成功率相对于小级别男子运动员的成功率高了许多,小级别虽然在速度方面占优势,使用次数多,但准确性却偏低,且双方运动员灵活性都较好,所以很难成功命中。大级别男子运动员由于体重原因,在使用击头技术上具有局限性,但威力不可小觑。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由于高横踢和下劈击头技术的动作特点,使其在电子护头比赛中占有极大优势。相应的旋转击头技术使用相对较少。2.第二局的击头技术使用次数最多,其次是第三局,最后是第一局。后旋技术在第二局中使用较为突出,高横踢和下劈是整个比赛中男子运动员选择的主要击头技术,但由于在每局中客观和主观条件的影响下,其技术在每局中的作用有所不同。3.不同级别运动员的击头技术使用有所差异,小级别男子运动员的击头技术使用多样化,且使用次数多但成功率低,反之,大级别男子运动员的击头技术的使用较为单一,次数少但成功率相对较高。

(二)建议

1.男子运动员在平常训练中要注重在加强对高横踢和下劈击头技术的训练和掌握的前提下,重视对旋转击头技术的训练。2.由于运动员的击头技术在不同战局中的使用有所差异,因此,平常训练中,教练员应安排不同水平的运动员进行交叉模拟实战训练,从而提升运动员在场上的适应能力,更快的发挥自己水平。3.教练员在训练中应注重因材施教,对不同级别的运动员具有针对性的训练安排,从而使运动员的优势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 刘双涛.对跆拳道比赛中击头技术的浅析[J].现代交际.2015.02:103,102.

高级技术分析篇5

【关键词】散打比赛;大级别运动员;摔法技术

散打是我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格斗对抗形式的一种,它是按照一定规则,比赛双方运用踢、打、摔等攻防技术动作,进行同场对抗的搏击类现代竞技运动〔1〕。本研究根据现有文献把散打摔法分为两大类别:一是依据摔法所固定的身体部位不同,把散打摔法分为接腿摔、贴身摔(搂抱摔);二是依据是否主动使用摔法把摔法分为主动进攻摔法和被动防守摔法。散打实战中不仅仅单招使用摔法,往往与拳、腿等技术动作组合在一起,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打击效果。本研究重点从散打摔法的单招使用、二次组合和三次组合技术,对我国大级别男、女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摔法运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郾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参加2011年全国散打冠军赛的男子大级别(80公斤级、85公斤级、90公斤级、100公斤级、100公斤级以上)前八强和女子大级别(65公斤级、70公斤级、75公斤级)前八强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子40名、女子24名。

1?郾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

2结果与分析

2?郾1大级别男、女散打运动员比赛中摔法运用总体分析

本研究根据前人的研究把现在散打摔法分为两种:接腿摔、贴身摔(贴身摔)。接腿摔是指接住对方在主动或被动时攻击的肢体,运用摔法中相应的技术。贴身抱摔是指通过固定对方躯体如脖子、腰和整个躯干运用各种技法的一种摔法。由表1的统计数字可知,在大级别散打比赛中摔法的使用频率接腿摔、贴身摔的应用依次降低;从使用效果——得分接腿摔高于贴身摔;从使用经济性——成功率上来看接腿摔好与贴身摔。所以接腿摔在比赛中的运用无论是次数、成功率和得分上都占据优势。

2?郾2大级别男、女散打运动员在主动进攻中摔法运用分析

主动进攻就是在比赛中运动员主动运用散打的基本技术动作和技术组合,以得分、获胜为目的的主动攻击对方的有效部位的行为。表2即为我国大级别男、女散打运动员在主动进攻时使用摔法情况的统计。

由表2统计的数字可知,在主动进攻中我国男子大级别运动员的运用次数和使用摔法比例分别是245次、57?郾3%都高于我国大级别女子运动员的182次、42?郾3%。从使用的有效性和成功率中可以看出男子主动使用摔法成功次数为87次、35?郾5%,都不如女子的97次、53?郾3%高。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男子大级别散打运动员在抗摔能力上总体处在较高的水平。另一方面,也与大级别运动员体重、抗摔能力强等因素有关〔2〕。

相比我国大级别男子运动员,我国大级别女子运动员虽然在主动进攻中使用摔法的次数使用比例上,不及大级别男子运动员,可是在成功率和得分上都比大级别男子运动员要高的多。说明我国大级别女子运动员的攻守更加平衡、合理。

2?郾3大级别男、女散打运动员在被动防守中摔法运用分析

被动防守是指在比赛中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采用的一种策略,它通过运用散打中的各种防守动作抵御对方的进攻。被动防守时使用摔法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运动员的应变能力、抓住机会的能力以及技术能力的展现。表3是大级别散打运动员防守中使用摔法情况的统计。

由上表可知,在被动防守中大级别男子运动员运用摔法的次数、成功次数、成功率分别是313次、143次、45?郾7%、56%,都比我国大级别女子运动员的246次、106次、43?郾1%、44%要高。也就说明了我国大级别男子运动员在被动防守时能更好地用摔法化解对方的进攻,且效果更好〔3〕。而女子大级别运动员在被动防守中使用摔法的效果——得192分比同级别的男子大级别运动员在被动防守中使用摔法的效果——得187分要稍高一些。说明她们抓住机会并转换成得分的能力比我国大级别男子运动员的能力稍强些。

2?郾4大级别男、女散打运动员摔法组合运用分析

摔法组合就是通过摔法与散打的拳法和腿法的相互组合而形成连续的技击动作。在本研究中把摔法在组合动作中分为不同次数的组合,具体为:2次组合、3次组合、4次及以上组合〔4〕。

由表4统计数字可知,在散打摔法的技术组合中单招摔法、2组合摔法和3组合摔法的应用次数最多,分别是196次、308次和350次;成功次数和成功率也保持较高的水平,分别是78次、137次、145次和39?郾8%、44?郾5%、41?郾4%。而4组合以上的成功率虽然比较高,但其在实战中的运用次数却不高。由上表的统计可知,我国大级别散打摔法组合次数多集中在3组合以下。无论是使用次数、成功次数都相对较高,这是因为3组合以下的使用次数很多。而4组合以上的成功率在本研究统计的集中摔法技术中成功率最高〔5〕。这就提醒我国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平时要加强技术组合的训练和创新,并结合实战来提高其运用次数和有效性。

2?郾5大级别男、女散打运动员在不同局中主动和被动摔法运用分析

我国现行的散打规则采取三局两胜制,每局净打2分钟,局间休息1分钟。由于散打是一种同场竞技项目,且调动全身运动系统参与,精神高度集中。因为散打摔法是一种兼具进攻和防守特性的技术动作,且相对于拳法和腿法有较高的使用性——成功率,在不同情况下使用能反映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下表统计了我国大级别运动员在不同局中主动和被动使用摔法情况。

由上表统计数字可知,在三局比赛第二局的比赛中使用摔法的次数最多,达431次,第一局的使用次数次之为267次,第三局的使用次数最少,只有226次。从表中数据也可看出,我国大级别男子运动员不论在每局摔法的使用次数、主被动使用次数都要相对高于女子大级别运动员,而女子大级别运动员前两局使用摔法得分上要高于男子大级别运动员,说明在前两局女子大级别运动员使用摔法的效率更高,在第三局得分低于男子大级别运动员,说明在这一局女子大级别散打运动员的体能消耗大,导致摔法技术动作无法顺利完成从而降低了使用摔法得分的效率。

2?郾6大级别男、女散打运动员赛中主动和被动情况下摔法运用分析

主动是指运动员在比赛场上放松自如,各种技术动作都能顺利施展;被动是运动员在比赛场上因为各种原因致使竞技状态不佳,各种技能不能顺利施展而发挥失常的状况。下表是本次研究对象大级别散打运动员在不同情况下使用散打摔法的统计数据分析〔6〕。

由上表统计数字可知,无论男、女散打运动员在主动下比赛运用摔法的次数为382次和247次,成功次数分别为167次和126次,成功率分别是43?郾7%和51%,得分分别为192分和204分;在被动下运用摔法的次数为176次和181次,成功次数为63次和77次,成功率分别是35?郾8%和42?郾5%,得分分别是116分和136分。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大级别散打运动员在主动下运用摔法无论是在运用次数、成功次数和成功率及运用效果——得分上都要比在被动情况下好〔7〕。而在不同情况下我国大级别女运动员运用摔法的质量——成功率和效果——得分上都比大级别男子运动员要高。这一方面表明我国大级别女子散打运动员摔法竞技能力在主动和被动中趋于平衡,竞技结构更加合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大级别男子散打运动员竞技结构的不均衡,有待加强科学地训练。

3结论与建议

3?郾1结论

1?郾大级别运动员接腿摔无论是从使用次数、成功次数、成功率和得分上都要高于贴身摔。贴身摔在各个方面均处于两种摔法的最低水平。

2?郾在主动进攻中男子运动员主动使用摔法的数量和使用比例均高于女子运动员,说明男子更富有进攻性。而主动进攻中使用摔法的成功率和得分的效果却不如女子运动员,说明大级别女子运动员在主动使用摔法的总体技能上要强于大级别男子运动员。

3?郾在被动防守中男子运动员使用摔法在使用次数、成功率、使用比例上都高于女子运动员。但女子大级别散打运动员在被动防守中使用摔法的得分最高,在被动防守中使用摔法的得分效果比男子大级别运动员好。

4?郾在散打摔法中二次、三次组合技术使用次数和效果较好。

5?郾在第一局中主动使用摔法要多于被动使用摔法;第二局中主动使用摔法和被动使用摔法的次数在整场比赛中最多;第三局中主动使用摔法的频率降到最低,而被动使用摔法的频率升高。

6?郾在主动情况中使用摔法的频率和成功率及得分均比被动情况下要高,说明我国大级别散打运动员心理抗压能力不强,心理素质不过硬。

3?郾2建议

1?郾继续巩固接腿摔动作的质量和效果;加强贴身摔训练,提高其应用能力和技术动作的创新能力;

2?郾加强男子大级别运动员在主动进攻中和女子大级别运动员在被动防守中使用摔法的效率。

3?郾加强摔法中的单招摔法技术、技能的训练,强化弱项使自己的摔法技能全面发展。提高2种和3种技术组合的质量及运用能力,以两三种技术组合为主,根据运动员自身的特点穿插使用单招摔法和4组合以上的摔法的使用。摸索一套适合运动员自身特点的技术组合,并强化在实战中的应用。

4?郾为运动员制定科学、合理且系统全面的心理训练计划和监控体系,提高运动员心理训练在整个训练中的比重。同时加强运动员运用心理训练方法调整自我心理的能力,以发展其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郾强化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训练,为整场比赛提高充沛的体能储备,根据运动员自身和对手体能技术特点制定不同的体能分配策略。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中国武术教程》编写委员会?郾中国武术教程(上册)〔M〕?郾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郾

〔2〕张茂于?郾散手快摔技术的实用方法〔J〕?郾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4:91-93?郾

〔3〕陈养胜?郾接腿摔在散打比赛中的应用〔J〕?郾中国体育教练员,2006(2)?郾

〔4〕陶凌荣,丁彪?郾十运会散打比赛搂抱摔技术的统计与分析〔J〕?郾搏击?郾武术科学,2006,8,3(8)?郾

〔5〕方永文?郾浅析散打摔法的技术特点及应用〔J〕?郾体育学院学报,2005,1,24(1)?郾

〔6〕杨波?郾武术散打比赛中摔法技术的运用特点与分类〔J〕?郾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5,25(3)?郾

高级技术分析篇6

关键词:二阶聚类法;高职院校;职称结构;学位结构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9-0082-03

二阶聚类法简介

聚类分析是统计学中研究“物以类聚”问题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它能够将一批样本(或变量)数据根据其诸多特征,按照在性质上的亲疏程度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进行自动分类,产生多个分类结果。类内部的个体特征具有相似性,不同类间个体特征的差异较大。顾名思义,二阶聚类是指聚类过程是分为两步进行的,故又称两步聚类,即预分类与正式聚类两个步骤。由于二阶聚类具有可以同时处理连续变量和分类变量、聚类速度快、能根据聚类准则自动选择最优聚类个数(也可以根据研究目的指定类别数量)、分类结果更加可靠等优点,作为一种探索性的数据分析方法,目前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推广与运用。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结构现状

截止到2013年9月30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7系3部共有专任教师318位,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一)职称结构方面

正高职称5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57%;副高职称的110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4.59%;中级职称的178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5.97%;初级职称的25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86%。从专任教师职称来看,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正高级职称人数偏少并且分布不均衡,在10个系部中,目前只有4个系有具备正高级职称的教师。因此,改善与优化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职称结构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二)学位结构方面

博士3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0.94%;硕士153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8.11%;学士162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94%。从专任教师学位来看,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学位主要以硕士与学士为主,博士较少。

二阶聚类结果及其分析

利用SPSS19软件对表1的职称与学位分别进行聚类分析(设定类别为3类),其主要聚类数据如下。

(一)职称聚类的主要数据及其分析

1.平均轮廓=0.6。由于平均轮廓=0.6>0.5,说明聚类质量良好,分类合理。

2.聚类大小:(1)聚类1=3(机电系、管理系、外语系);聚类2=2(计算机系、艺术系);聚类3=5(化纺系、电子系、体育部、思政部、基础部)。

3.变量重要性:正高级=1.00;副高级=0.81;中级=0.77;初级=0.76。从职称的重要性结果来看,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目前相对于职业技术学院实际而言,教师职称提升的重点应该主要是正高级。

4.均值:(1)聚类1(正高级=0.67;副高级=15.67;中级=26.67;初级=3.67);(2)聚类2(正高级=1.50;副高级=9.00;中级=22.5;初级=5.00);(3)聚类3(正高级=0.00;副高级=9.00;中级=10.60;初级=0.80)。从职称均值结果来看,在聚类1中,正高级的均值为0.67,副高级为15.67,外语系的正高级人数为0低于均值,机电系的副高级人数为15低于均值;在聚类2中,正高级的均值为1.50,副高级的均值为9,艺术系的正高级人数为1、副高级人数为7均低于均值;在聚类3中,正高级均值为0,副高级的均值为9,化纺系、电子系、体育部、思政部、基础部的正高级职称人数都为0,其中思政部、基础部的副高级职称人数也低于均值。因此,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正高级职称重点提升的系部应为外语系、化纺系、电子系、体育部、思政部、基础部及艺术系,副高级职称提升的重点系部应为思政部、基础部、艺术系及机电系。

5.中位数、分位数及四分位距(见表2)。

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1)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的总体四分位距分别为1.00、6.73、12.93、3.00,说明在全院318位专任教师中,中级职称在各系部(10个系部)分布的差异(离散度)较大,其次为副高级,再次为初级,最后为正高级;(2)在正高级职称的聚类中,聚类1、聚类2的四分位距都是0.5,表明正高级在机电系、管理系、外语系、计算机系及艺术系分布的离散度一致;(3)在副高级的3种聚类中,聚类3、聚类2、聚类1的四分位距分别为4.97、1.98、0.48,说明副高级在化纺系、电子系、体育部、思政部、基础部分布的离散度最大,其次为计算机系、艺术系,最后为机电系、管理系、外语系;(4)在中级职称的聚类中,聚类3和聚类1的四分位距分别为12.90、5.89,表明中级职称在化纺系、电子系、体育部、思政部、基础部分布的离散度较大,在机电系、管理系、外语系分布的离散度较小;(5)在初级职称的聚类中,聚类1、聚类2、聚类3的四分位距分别为2.49、0.49、0.98,说明初级职称在机电系、管理系、外语系分布的离散度较大,其次为化纺系、电子系、体育部、思政部、基础部,最后为计算机系和艺术系。

(二)学位聚类的主要数据及其分析

1.平均轮廓=0.7。由于平均轮廓=0.7>0.5,说明聚类质量良好,分类合理。

2.聚类大小:(1)聚类1=2(化纺系、计算机系);聚类2=3(体育部、思政部、基础部);聚类3=5(机电系、电子系、管理系、艺术系、外语系)。

3.变量重要性:硕士=1.00;博士=0.96;学士=0.52。从学位的重要性结果来看,硕士>博士>学士,目前对于职业技术学院实际而言,教师学位提升的方向应该主要是硕士。

4.均值:(1)聚类1(硕士=25.00;博士=1.50;学士=9.00);(2)聚类2(硕士=3.33;博士=0.00;学士=9.67);(3)聚类3(硕士=18.6;博士=0.00;学士=23.00)。从学位均值结果来看,在聚类1中,硕士的均值为25,博士为1.50,化纺系的硕士为22、博士为1均低于均值;在聚类2中,硕士均值为3.33,思政部只有1位硕士,低于均值;在聚类3中,硕士均值为18.6,机电系、电子系、艺术系、外语系的硕士数均低于均值,只有管理系的硕士数高于均值。因此,今后硕士学位提升的重点系部应该是思政部、外语系、化纺系、电子系、机电系和艺术系。同时,机电系、电子系、管理系、艺术系、外语系的学士均值为23,提升硕士学位的空间很大。

5.中位数、分位数及四分位距(见表3)。

从表3数据可以看出:(1)硕士、学士、博士的总体四分位距分别为13.44、10.44、0.00,说明在全院318位专任教师中,硕士在各系部(10个系部)分布的差异(离散度)较大,其次为学士,最后为博士;(2)在硕士的3种聚类中,聚类1、聚类2、聚类3的四分位距分别为2.91、1.93和0.92,表明硕士在化纺系、计算机系分布的离散度最大,其次是体育部、思政部、基础部,最后为机电系、电子系、管理系、艺术系、外语系;(3)在学士的3种聚类中,聚类3、聚类2、聚类1的四分位距分别为12.96、1.95和1.93,表明学士在机电系、电子系、管理系、艺术系、外语系分布的离散度最大,其次是体育部、思政部、基础部,最后为化纺系、计算机系。

通过聚类比较,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不同职称及学位在各类系部的重要性,同时也了解到不同职称、学位在各类系部的均值、中位数及其分布的离散程度等,为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在不同系部有针对性地开展职称、学位的提升、优化计划与决策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苏理云,陈彩霞,高红霞.SPSS19统计分析基础与案例应用教程[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12.

[2]张红坡,张海锋,等.SPSS统计分析实用宝典[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高级技术分析篇7

关键词:技术进步模式;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优化升级

一、技术进步促进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优化升级的理论依据

(一)关于技术进步理论在服务贸易结构领域适用性的理论综述

根据动态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及由其所决定的贸易结构主要取决于要素存量与技术水平,因此,比较优势的演进与贸易结构的转换主要取决于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相应地,在服务贸易结构方面的研究分为两个方向:一是从基于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展开的,如deardorff(1985)着重强调了基于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对服务贸易模式起决定作用;二是基于技术差异的比较优势展开的,如Jones(1990)认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会导致服务价格的差异,Sagri(1989)认为国家间存在技术差异,并且技术转移日益成为服务贸易的主要内容,他还通过实证分析证明技术差异和熟练劳动是各国金融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来源。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技术与要素仍是决定服务生产中比较优势的根本性因素,同时也意味着国际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建立在比较优势理论基础上是具有合理性的。

(二)技术进步促进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理

1、直接作用

俗话说,“贸易是流,产业是源”,一国服务贸易结构优化正是其服务产业结构合理的外在体现,因此,技术进步促进服务产业结构优化是一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优化的直接动力。技术进步对服务贸易结构优化升级的直接作用在于技术进步使服务领域的许多“非贸易品”转变为“可贸易”,技术进步对服务产业结构变动的直接作用就在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促进了许多现代服务领域的发展,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不仅能够衍生出一些新兴服务部门,推动其他行业生产率的提高,还能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其结果是在服务出口中,传统服务业的竞争力变强,技术进步衍生出来的一些新兴服务业不断丰富服务出口的品种,随着一国现代服务出口的快速增长,其服务贸易出口结构自然就比原先优化了。

2、间接作用

技术进步对服务贸易结构优化升级还通过以下间接方式产生作用:一是刺激服务业需求结构。需求结构变化是产业结构变化与技术进步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需求结构发生实质性变化之前,必须先有某项技术突破或更新。以美容业为例,美容技术的迅速变革降低了价格,提高了美容质量,从而刺激了需求的增长,对美容服务的需求的增长刺激了技术变革,扩大了平均的交易规模和减少了美容师的空闲时间,从而提高了生产率,进而增进了美容业的产出增长。二是影响就业结构,当技术进步对某一服务部门产生作用之时,一个很迫切的需要便是提高该部门工作人员的知识技术含量。当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人才进入一国服务行业的时候,该国的现代服务业水平就会得到提升,服务出口结构就会趋于优化。三是影响区域结构。在一些制造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客观上也需要发展现代服务业,这些地区往往是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同时得到发展,我国的上海就是一个例证。

综上所述,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是混合的、交融的,服务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往往是技术进步所发生的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互动的结果。

二、两种技术进步模式对不同国家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与条件

(一)影响

一般来说,技术进步水平提高的途径主要有两种:技术模仿与技术创新。技术模仿包含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两部分内容,它具有低投入、低风险、市场适应性强的特点,因此,成功的模仿降低了创新的风险进而降低了创新的价格。技术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特点,技术创新是在技术自身发展中实现了重大突破。在知识经济时代,高品质的新兴服务产品是技术创新的载体,故技术创新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力最大。我国学者张明星等人认为一国技术进步水平的大小取决于技术模仿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之和,只是发达国家更倾向于技术创新,而欠发达国家更倾向于技术模仿。

(二)条件

创新和模仿都是有条件的,都需要本国拥有相应存量的人力资本水平,都需要知识、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积累以及制度的配套。我国学者杨俊等人认为,对发达国家技术的吸收、转移与模仿,需要后进国具备一定的人力资本基础,当一国人力资本水平达到模仿的“门槛”后,才能实现对先进技术的有效模仿。各国实践表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受制于低的人力资本水平,并未能完成对先进技术的有效模仿,从而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相对于技术模仿,技术创新不仅对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要求更高,而且它需要一国同时具备充分的制度环境、创新环境等宏微观因素的前提下才会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对于服务业来说,一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优化升级总是与其新兴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紧密相关,而现代服务业的生产对人力资本要素的要求比其他行业要求更高,因此,一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优化对人力资本的要求也更高。

三、技术进步模式与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优化升级的相关性分析――对美国与印度的数据比较

(一)指标选择

通过以上理论分析可知,技术进步对一国服务贸易结构变动特别是出口结构变动有重大影响,而且不同技术进步模式对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及条件是不同的。因此,本文选择当前服务贸易发展比较有代表的两个国家――美国与印度,来分析不同技术进步模式对这两个国家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变动的影响。由于现代服务产品多为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新兴服务产品,故笔者利用UNCTAD官方数据库将两国其他服务出口扣除政府服务与建筑服务这两类传统服务产品之外的其余七类服务出口占比近似地作为两国的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优化升级的代表。其值越高,表示该国服务贸易出口优化升级越明显。

在自变量指标选择方面,作为人力资本代表的大学生入学率虽是技术创新的先决条件,但由于技术创新需要具备多方面条件,同时技术模仿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模仿者的模仿能力,一般来说,模仿者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模仿能力越强,故本人参考我国学者申朴、张燕等人的处理方法,用大学生入学率代表以技术模仿为主的考察变量。而创新技术只为创新者所拥有,是受专利权保护的,故可用专利申请数来代表以技术创新为主的考察变量。

(二)对美国与印度的实证分析

利用上述指标,本文以两国新兴服务占比作为因变量Y11,以自变量X11、X12、X13分别代表一国的服务业就业人数、大学生入学率、专利申请数,分别对两国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1、相关分析

根据表1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两个样本国家有关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由表2中相关系数排序可知,在影响印、美两国指标Y11的三个变量中,印度的指标Y11与其大学生入学率(X12)相关系数最大,美国的指标Y11与其专利申请数相关系数最大。

这说明技术进步对两国的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方式是不同的。

2、回归分析

(1)对美国的回归结果及分析(见表3):

根据表3,从三个回归方程判定系数、调整后的判定系数、F值及其相伴概率等思路没有问题。但从各变量的系数及t值、P值来看,美国的专利申请数X13对Y11的影响在三个变量中最为显著,变量X11在方程一中因P值高达0.2642被淘汰,方程二自变量X12的系数为负,这主要是由于美国一直高达80%大学生入学率(远超过世界25%左右水平)存在波动特点而影响了方程回归结果,其实,根据申朴对美国分时段回归结果,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力资本积累对美国服务总出口增长的贡献最大。因此,本人据此推断美国高存量的人力资本已转化为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对美国服务贸易结构优化产生重要的作用,美国的服务业技术进步主要依靠技术创新模式。

(2)对印度的回归结果及分析

根据表4,方程一回归结果中指标X12对因变量的影响在三个自变量中最为显著,该变量的T值大于2,显示出较强的显著性,且X12系数达6.453810,表明印度大学生入学率每增加1%,就可带动新兴服务产品出口占比增加6.45%,而其他两个变量X11与X13的T值及P值均没有通过检验。这说明人力资本是提升印度服务出口结构的主导力量,印度的服务业技术进步应当是以技术模仿为主。

四、结论及启示

美国与印度的服务业技术进步模式的分析表明:基于技术差异的比较优势在服务贸易结构变动领域具有适用性。在一定的人力资本“门槛效应”下,一国的服务贸易结构变化不是依靠单纯的简单劳动力投入来推动的,而是靠技术进步来推动的,印美两国由于人力资本存量都较高,故所考察的服务业人数这一指标对其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不显著。同时,一国服务业技术进步是以技术创新为主还是以技术模仿为主,取决于一国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与制度环境的总体情况。美国是个经济发达的国家,其国内的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都居于世界前列,而且美国的创新机制无论是微观还是宏观方面都处于世界的前列,故美国的服务业技术进步是以技术创新为主,而印度是个发展中国家,其国内的物质资本还很短缺,国内创新机制还不够建全,因此,相对于美国,印度的服务业仍更倾向于技术模仿,但印度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已为印度服务业技术创新创造有利条件。以上两国的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了理论上的推断。我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相比于一些总体的、人均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水平都较低的不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服务业发展应当是以技术模式为主,同时在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加大力度在自主创新上。此外,我们还应当不断积累人力资本以提高我国的服务业技术模仿能力。

参考文献:

1、申朴.技术变迁、要素积素与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研究[D].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04.

2、李京文,郑友敬.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3、张明星,孙跃,朱敏.技术模仿、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模型和经济增长[J].当代经济科学,2006(5).

4、杨俊,李晓羽,杨尘.技术模仿、人力资本积累与自主创新――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7(5).

5、陈燕清.技术进步促进美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优化的实证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08(4).

6、张宇,蒋殿春.技术外溢的地区差异与门槛效应――基于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当代经济科学,2007(9).

高级技术分析篇8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初中数学教学;应用现状;掌握程度;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061-03

一、引言

随着全球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当今社会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为了应对信息社会对现代教育提出的种种挑战,各国都在努力运用各种最新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优化教育与教学过程,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法国从1996年开始更新课程,新的课程提出现代教育技术要真正整合到数学教学中去[1]。在我国,中小学计算机的普及率在逐步提高,许多学校还配备了网络计算机教室。然而,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学数学教学的应用水平仍然非常低,大多是作为教学内容的展示工具。本人结合自己实习的亲身经历,并对延吉市四所初级中学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初中数学教师对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感到非常困惑,如有的教师对CAI持怀疑态度,或由于对新技术的陌生而不愿意尝试,还有教学软件的缺乏、现有的教学软件质量不高等等因素。针对这样的状况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为现行的延吉市初中数学教学提供合理的建议。

二、现代教育技术定义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对教育技术做出了最简洁、最全面的表述: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2]。有的学者提出: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当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分类主要包括专业发展研究、基础理论研究、媒体应用研究、学习资源研究、远程教育研究、新技术与新理论研究等内容[3]。本文中所指的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上述第二种涵义。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延吉市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深入地了解延吉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找到适合培养本地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路径,为以后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在延吉市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顺利推广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故对延吉市的四所初级中学的数学教师共计68人进行了问卷发放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8份,每份问卷共计20道题。

(一)整体调查结果分析

整体分析采用了如下技术手段:将问卷的总分定为100分,每道题5分。单选题按照对现代教育技术认识、掌握、应用的程度由弱到强分别给分为2分、3分、4分、5分,多项选择题按照所选的个数给分,选择两个的给2分,选择三个的给3分,选择四个的给4分,选择五个或者五个以上的给5分。以这样的给分标准,对68份问卷进行了打分,其中50分以下的人没有,说明延吉市初级中学数学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准不是很差;50~60分(包含50分不包含60分)的人有19人,占整体的27.94%,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说明延吉市初级中学数学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认识还不是很深刻;60~70分的教师有18人,占整体的26.47%,说明初中数学教师有一部分已经形成了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教学中的观念,但是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还处在起步阶段;70~80的教师有26人,占整体的38.24%,说明1/3以上的初级中学数学教师都认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频率并不高;80~90分的教师只有5人,占总体的7.35%,说明初中数学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观念正确并且能够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教学中的教师少之又少;统计结果显示90分以上的教师没有,说明初级中学数学教师还没有达到能够熟练高效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程度。延吉市四所初级中学数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调查问卷的平均成绩是65.26分,从整体上看延吉市初级中学数学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掌握、应用等情况并不乐观,急待提高。

(二)影响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几个方面分析

对整体情况了解后,本人将问卷的20道题分了3个方面进行了归类:第一,教师个人因素方面;第二,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程度方面;第三,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情况方面。

1.教师个人因素分析:

通过对延吉市初级中学数学教师的个人因素分析,发现其中现代教育素质优秀的占分类总选项的31.62%,良好的占分类总选项的28.09%,及格的占分类总选项的25.44%,不及的占分类总选项的14.85%。数据说明初中数学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认识态度较高的占的比重较大;认识良好和及格的教师所占的仅次于优秀的人数,说明对于现代教育技术从教师个人因素来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不及所占的比例较小,但是从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速度来看,这个比例也是令人警醒的,说明有一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认识层面不高且已明显地表现出落伍。

2.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程度分析:

通过对初级中学数学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程度分析,发现掌握情况优秀的占30.30%,说明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情况是没有问题的;良好的占22.35%,说明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有很大的潜力能够提高;及格的占12.94%,说明有12.94%的教师站在了危险的边缘地带,稍不努力就会脱离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不及的占34.41%,超过了1/3,说明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已经亮起了红灯,这也是导致整体掌握程度不高的一方面原因。

3.初中数学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情况分析:

通过统计发现初级中学数学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优秀的占29.12%,说明有一小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还是不错的;良好的占20.29%,说明20.29%的初中数学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有待于提高;及格的占19.41%,所占比例不大,但是不及格的占到了31.18%,说明不会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初级中学数学教师还大有人在,同时不及格的人较多就会影响到初中数学教师整体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程度不高。

从以上三个方面的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延吉市初级中学数学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还是较深刻的,但是掌握程度和应用情况不是特别乐观。掌握程度不及格的教师较多,导致不会应用的教师也相对多;掌握程度优秀的教师次之,这样应用优秀的教师也次之,说明掌握程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情况的好坏;掌握程度不及格与应用情况不及格的教师要比优秀的教师多出4.94%,并且通过数据可以发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情况良好的和及格的人数比较接近,这也是延吉市初级中学数学教师整体应用情况并不乐观的主要原因所在。但好在延吉市初级中学数学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都比较深刻,这为以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及推广提供了原动力。

(三)针对现代教育技术在延吉市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拟采取的策略

根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技术对于延吉市初级中学数学教师来讲,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是如果想要推广并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还需要各个方面的协作与努力。本人就现代教育技术在延吉市初级中学数学教师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提出几方面的策略,希望能够改善延吉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情况。

1.学校方面。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初级中学数学教师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时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信息化教学知识的缺乏;而且绝大多数的初中数学教师都非常想通过学校组织的培训提高自己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因此从学校方面讲,首先,学校应提高对现代教育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其次,扩大资金的投入,为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应用与开展提供一些基本的软硬条件;最后,针对参加培训的教师定期考核,并且鼓励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针对那些抽象不易理解的数学知识和较难攻破的难点应多尝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去解决。

2.教师方面。作为初级中学的数学教师,首先应提高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同时在数学教学工作中提高素材的收集意识,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其次,教师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时,应当关注应用中出现的各种倾向,主动独立地思考,不能一味地克隆别人的作品,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最后,初中数学教师应多在一起交流探讨,针对初中数学教学哪些部分完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学生会理解得更好,哪些部需要把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结合在一起进行数学教学效果更好,应做到心中有数,应用自如。

3.外在条件。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需要的外在条件如管理者的思想、社会问题等都会影响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现代的社会在迅猛发展,教育应做到与时俱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教育与时俱进的最佳表现。因此管理者和社会各界有关人士应该思考如何把这种应用发展成为一种办学的理念和教师教学的理论支撑。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于初中数学教学中能够反映新时代对数学教育的要求,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的改变。

四、结语

目前来看,延吉市的初中数学教学大多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但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再适应现代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在有限的课堂中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留下无限的知识,只有有效地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才能将初中数学的抽象知识变得直观形象,从而大大改善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Colette Laborde,孙连举,刘长明.法国数学教学中的技术整合――应用Cabri-geometry进行交互式动态几何教学的案例[J].数学教育学报,2002,(01).

[2]张丽梅.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2.

[3]汪崇渝,梁兴连.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关于校园欺凌的演讲稿范文 下一篇: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要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