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职业发展规划范文

时间:2024-04-17 16:46:25

通信工程职业发展规划

通信工程职业发展规划篇1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个性化 就业指导 体系

[作者简介]钱玉婷(1985- ),女,江苏如东人,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团总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指导;胥青(1982- ),女,江苏灌云人,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南通 22601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基于职业生涯规划下的个性化就业指导体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3HYJY/0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5-0113-02

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已不适应社会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模式要进行相应调整。很多学校尝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坚持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认知自我,认清职业形势,找准职业目标,使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更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从而提高就业质量。

一、高职院校个性化就业指导现状分析

1.教学双方对个性化就业指导的认识程度尚不到位。目前很多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仍属于临时突击型,学生大三面临毕业时,开设几场讲座或专题报告会,忽视了就业指导的科学性与前瞻性,认为个性化就业指导就是开设专门的辅导课程,在就业指导课中加入适当的心理辅导与发展咨询,并没有真正以学生为本,从学生一入学就应帮助他们制订长远而细致的就业计划。而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不能很好地认识到自己的素质与能力,没有尽早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书,而是误以为就业指导就是听讲座与报告,或上几堂就业指导课。

2.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有待提高。高职院校一般是由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和各系辅导员、班主任共同完成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由于教师平时又有很多其他的日常事务,因而影响了其对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入研究。同时,从事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教师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具有职业指导师、创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等资格证书的仅占全体教师的35%左右,即使具备了相应的证书也缺乏必要的实战经验,这很大程度上使个性化就业指导变成了“纸上谈兵”。

3.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服务意识仍需增强。以往的就业指导工作注重学生的统一管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如今的个性化就业指导从管理变成了服务,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引导他们了解认识自身的职业兴趣和发展方向,帮助他们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随时提供就业咨询、发展咨询、心理辅导等服务,这就需要指导者具有很强的服务意识,目前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同志,其服务意识还有所欠缺,需要进一步增强。

二、职业生涯规划对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意义

1.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是个性化就业指导的理论基础。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认为,人职匹配是动态发展的过程,人的职业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其中,人的职业心理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在不同的职业生涯发展周期,职业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而职业生涯决策理论则认为职业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作出职业决策、职业适应以及职业调整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就是提高人们职业决策的能力,解决自身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以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为理论依据,树立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满足职业发展的长期要求,帮助其探索自己的职业特点、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指导学生个体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开发职业能力。

2.职业生涯规划是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必然与目标。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是明确职业发展方向,为以后优质就业提供保证。个性化就业指导需要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匹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适合个体的职业发展规划,学生的发展特色要突出个性化。个性化就业指导需要与学生的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相结合,通过专业的测量手段,对学生的一些心理指标予以评估,针对学生的特长与个性,确定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与轨迹。个性化就业指导需要通过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这个团体咨询辅导来完成,在解决职业规划普遍性和共同性矛盾的同时,注重开展个性化咨询,满足个体对职业规划的发展需要。

3.职业生涯规划与个性化就业指导的融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个性化就业指导是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的。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需要融合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因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客观地评价自己,科学地分析职业,正确地对待社会现实,及时地纠正职业发展中的错误,把个性化就业指导融入整个大学生活,融入整个生涯发展,融入个体未来的自我发展中,从而科学制定职业发展的过程。个性化就业指导需要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为基础,在个性化的就业指导过程中,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以个体的职业发展为基础,以个体的生涯发展为目标,以职业个体能力的培养为主要内容,用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各个环节,指导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各个方面,从而推进生涯规划下的个性化就业指导科学、全面、可持续地开展。

三、构建基于职业生涯规划下的“五维一体”个性化就业指导体系

1.基于职业生涯规划下的个性化就业指导模式分析。调查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已逐渐转变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开始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学生个体素质的培养,关注学生就业质量,尝试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并将职业生涯规划运用到个性化就业指导过程中。大学生既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对象,又是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主体,在全程生涯辅导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高职院校要根据生涯发展规律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分阶段、有重点、有次序地进行大学生个性化生涯规划设计。具体指导模式如下:入学初期,为每位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档案”,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适当修正与调整。一年级,对学生进行入学适应性教育,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角色转变,适应大学生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教育,激发他们潜在的职业意识,通过相应的测量手段,帮助他们正确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特点、职业能力等,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以及相应的职业状况,根据个体的特点辅助他们初步设计职业发展的大致方向;二年级,对学生进行职业发展教育,培养职业理想,学会自我调节、自我评价与自我完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职业选择,开展一定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竞争能力,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锻炼自己的机会,帮助他们挖掘职业潜能,提高与自己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综合素养与就业竞争力;三年级,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教育,教给他们就业技巧,提供就业信息,提供个性化辅导咨询,帮助他们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学生走上自己理想的工作岗位。

2.构建就业指导体系。一是个性化就业课程。首先,分年级、分专业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课。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专业需要有不同的教学计划,以突出不同的讲课重点。其次,开设个性化的选修课。除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外,要按照不同的专题或学生的需求,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选修课,学生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课程,小班化教学,教学方式灵活,有利于学生发展,如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就业篇等。最后,举办个性化专题讲座。通过问卷的形式充分掌握学生在每个时间段的需求,并根据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讲座,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授课,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二是个性化就业咨询。学校成立就业指导咨询中心,配备专业教师值班,面对全体学生进行个性化就业咨询。个性化就业咨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通过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测试或职业兴趣以及职业能力测试,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身职业兴趣、能力以及价值观的职业领域;指导学生掌握生涯规划的理论和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通过模拟职业训练确定职业目标,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调整与修正,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解决在职业选择或职业调整过程中遇到的适应性、盲目性等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咨询辅导,增强学生心理适应、抗挫折等能力。

三是个性化就业训练。个性化就业指导主要开展就业能力、就业技能、就业素质三个方面的个性化训练。就业能力训练包括社会实践活动、单位实习、走访企业、模拟面试、口才训练、模拟招聘等;就业技能训练包括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提高职业竞争力;就业素质训练包括开展以“自我认知”“合作能力”“职业定位”等为目标的团体辅导活动,帮助学生提高核心竞争力。

四是个性化就业信息。个性化就业信息的提供可以通过就业信息网、手机短信群发、QQ群、微信等方式进行。就业信息网资料齐全,一目了然,既要包含就业技巧等相关知识,又要包含各种就业需求信息,建立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信息库,呈现用人单位与求职学生相关材料,提供服务平台;手机短信群发便捷,能够及时将就业信息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就业单位,覆盖面积大,使用率高;利用QQ、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就业信息,便于学生及时准确捕捉符合自身的就业途径,提高就业成功率。

五是个性化就业评价。在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过程中,为帮助学生正确认知和评价自我,可以借助科学的人才测评手段,从而使评价更加客观与全面。人才测评是在传统的心理测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方法有心理测验、评价中心、资格审查、面试等。在个性化就业指导中应用心理测验就是使用一系列心理测验来衡量一个人的个体特征与潜能,心理测验是个性化就业指导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个性化就业指导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评价中心是使用情境性测验的方式来评价被试特定的行为,主要有管理游戏、案例分析、无领导的小组讨论等,评价中心突破了传统的测验方法,扩大了测量的功能与用途。

随着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已不适应社会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从个性化就业课程、个性化就业咨询、个性化就业训练、个性化就业信息和个性化就业评价五个方面构建高职院校“五维一体”个性化就业指导体系,有利于传统就业指导工作向新型就业指导模式转变、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解恒岩,房磊.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模式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2]王本贤.生涯发展理论下的个性化就业指导[J].辽宁教育研究,2006(12).

[3]戴树根,彭立春.生涯发展理念下的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探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2(6).

[4]王本贤.论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就业指导[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9).

通信工程职业发展规划篇2

一、正确认识组织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职业生涯管理理论是西方学者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提出来的。所谓职业生涯管理,指企业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帮助员工实现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过程。职业生涯管理包含两层涵义:第一,企业有责任帮助员工规划职业生涯,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发展机会;第二,员工是实现其职业生涯发展的主体,自我管理是职业生涯成功的关键。

二、职工职业生涯管理理念与规划机制探析

本文仅就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体系如何发挥作用阐述以下自己观点。

1.企业和组织要有意识发挥好主导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不是简单的劳动力管理。对企业组织的意义对企业组织而言,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可帮助企业了解其员工的不同个性和职业需求等信息,盘点企业的人才资源及知识、技能存量,储备了人才,在需要时可有效、充分地利用本企业人力资源。同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能够深层次地激励员工,持久、内在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潜能,并培养起对组织的忠诚感、归属感,使员工与企业间建立了长期“心理契约”,增加了现有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动态提高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职业生涯的有关开发和管理活动优化了劳动力技能,提升了企业人力资源的竞争力,也就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使组织获持续发展。从这一点上讲,需要企业高层及人力资源管理从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需求出发,有意识地将之与企业组织的人力资源需求和规划相联系、相协调、相匹配,为员工职业上提供不断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帮助、支持,通过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所实施的各种政策措施和活动,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实现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目标同时,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和持续发展。

2.注意引导员工树立职业生涯设计的主体意识

对员工个人而言,这种职业生涯管理规划,包含着对自己个人才能的“开发”意义,通过参与企业有目的的培训、轮岗等活动,增强自身对职业环境、职业机会的把握能力,更加顺利地实现职业发展。职业生涯管理规划将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置于其总生命空间中考虑,综合考虑职业生活同个人事务、婚姻家庭等其它生活目标的平衡,通过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测评等工作,使员工更加清楚了解自身的长处和短处及适合的职业发展方向,有效提高员工技能和素质,使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不断提升和超越,心理成就感的追求得到满足,更好地实现人生目标和价值。

3.积极探索构建企业职工职业生涯管理组织体系

要以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制度和观念为基础,建立有企业高层组织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的职工职业生涯管理专门机构,实现原有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升级。职工职业生涯管理组织体系,要充分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需求和职工个人的发展潜力,实现不同部门之间、员工和管理人员之间充分的信息沟通,使组织的每一项职业生涯管理活动,都能够从人力资源再“开发”的理念上,有目的、有步骤、有实效的组织开展,从而构建由信息沟通平台、保障体系和实施过程体系构成全面的职业生涯管理体系。

4.要健全企业员工职业生涯档案信息系统

通过内部办公系统建立互动式的《员工职业生涯档案》,详细载明员工每一阶段的职业发展计划、职业目标、绩效考核结果、职业评测结果、职业改进计划、职业咨询和培训记录及职业评估报告等与员工职业发展紧密相关的信息,记录员工的职业成长过程,特别是对核心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要重点加强。

三、企业核心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实施程序

第一,从静态体系平台的建立开始,包括建立组织体系、职业评测体系、职业发展体系、组织信息系统,要解决的是员工自我定位问题。第二,以员工现有岗位为起点,进行员工――岗位匹配程度的评测,包括员工个人的职业能力、职业倾向、职业心态、业绩和发展潜力等方面,解决员工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工作方式来适应岗位要求的问题。第三,按照评测结果来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包括短期、中期、长期,帮助员工增强渠道拓展能力,提高业务能力,使企业核心员工提升队伍整体素质,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第四,依据员工生涯发展规划,安排监督辅导和继续教育等职业生涯开发和培训工作,包括项目组、轮岗等职业发展机会和有效的培训活动,面对新的职位要求学习一些新行为和新技能。第五,做好一年一度的职业生涯评估,即对员工的发展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同时进行职位调整或提出职业发展评估和咨询、建议,员工在新的职位或原来岗位上重新进行职业目标和发展计划的制定――培训发展――生涯评估,这个过程将不断重复循环。

在此基础上,员工自己要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拟定。具体内容包括员工自我评价、职业目标探索、职业目标初步确定、开发职业生涯行动计划初步确定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传至人力资源部之后,要组织好职业生涯讨论会,组织人员和专家,对该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详细的分析,主要分析员工的短期职业生涯规划在时间上是否有冲突,分析员工的职业生涯目标和职业生涯通道是否顺畅等,可以进行恰当的调整,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员工,针对核心员工实施职业生涯管理的重点培训计划,为员工职业发展设置通畅的跑道和持续的阶梯。

通信工程职业发展规划篇3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信息技术 教学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061-0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指导学生测定自身的主客观条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性格、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职业价值观以及工作世界,结合时代特点,大学生可以利用科学的方法做出职业决策,确定职业定位,为实现职业目标制定出相应的一系列行动计划,在有效执行行动计划后,凭借专业实力获取更多的面试机会和求职成功。高校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修正和完善学生的职业规划。如今,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也日益受到学生的关注和重视。

当前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仍然有些问题。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效果现状

1.1 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有限

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同发达国家比较,职业生涯规划师资团队专业能力较为薄弱,不具备完善的教学体系,高校的职业生涯课程的师资多是学校就业部门的老师或辅导员老师,指导教师的教学经验欠缺,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工作世界等方面不能有效地提供专业的教学理论知识,业余化的教学不能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即使按照教材施教,也无法有效地结合实际情况,不利于大学生今后在职场上的运用,导致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效性有所折扣,与教学目标产生一定差距。

1.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我国具备完善的职业生涯理论知识,但是部分高校在开展课程的同时,往往指导老师只注重课堂的讲解,偏重于理论和知识的传授,忽略大学生学习的需求和兴趣,缺乏专业和行业的针对性,而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性,需要有效地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形势。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效地融入实际情况,通过改革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有机结合现实问题,加强培养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的应变能力。

1.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方法单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方法大多使用讲授法,也有老师在尝试案例分析法、形势分析法等,即使和学生有互动,但互动次数、互动效果有限,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能动性并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尤其是在大班或合班教学时,这导致老师和学生无法针对学生个体特点、行业和专业情况进行深入的指导。

大学生职业生涯的成功规划源于大学生对自己和工作世界的充分了解,个体数量大,工作岗位和信息众多,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仅凭老师的讲授是无法完美沟通和指导的。如今信息技术发展如此迅速,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为主要手段实现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利用等功能的信息技术可以帮助老师传递丰富的信息,帮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求获取有效信息,可以设计丰富的教学情境,使枯燥的课堂生动形象起来,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和发展。由此可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大大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效果。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利用的信息技术

2.1 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可以集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的媒体来共同表现期望表达的主题和信息,比单纯地讲解和板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更能刺激学生的感知系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记忆效果,切实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内化。

2.2 职业测评系统

大学生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首先需要通过MBTI、霍兰德职业兴趣等心理测量量表了解自己,如果要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讲授或多媒体课件完成所有测试,则会消耗大量的课时,而且结果展示还不能一对一。现在有许多公司如北森等都开发有专门的职业测评系统,如果由指导老师组织学生到安装有职业测评系统的机房专心完成职业测评,不仅高效快速,而且得到的结果更加有针对性,也能保护学生自己的隐私,学生还可以很清晰地了解到自己的职业性格、兴趣、能力和价值观以及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为职业生涯规划后续的工作和努力奠定基础。

2.3 互联网

互联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它就是一个能够相互交流沟通,相互参与的互动平台。互联网能储存和传递大量的信息,而且更新速度快,这些信息可以实现交换,且不受空间限制,交换形式丰富,如视频、图片、文章等,这些信息成本低,价值大,容易满足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互联网的使用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几乎可渗透到每个主题内容,特别是当学生认识复杂的工作世界时,他们可以通过Jobsoso、58同城等网站搜集大量的职业信息、职业要求和职业发展路径,然后结合自己的优势劣势,分析自己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实现职业定位,确定职业目标,设计行动计划,寻找求职单位,甚至可以帮助评估职业生涯规划后实现动态调整。指导老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构建课程资源库,如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等,使学生可以多渠道获取信息。

2.4 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是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是个体交流经验、意见、观点的平台,现在常见的社交媒体有Email、微博、微信、论坛、博客等。这些媒体交互方式使指导老师和学生的沟通从课堂到课外,时时处处都可以,更加频繁和容易,而且成本较低。指导老师可以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理论、方法和技巧,供关注的学生“粉丝”学习和互动。学生也可以通过Email、微信、QQ等方式随时询问老师有关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的疑问。

2.5 办公软件

办公软件指可以进行文字处理、表格制作、幻灯片制作、简单数据库的处理等方面工作的软件。包括微软Office系列、金山WPS系列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依赖于PPT,决策平衡单需要Excel的支持,行动计划、求职简历、评估调整内容都需要靠Word来完成,办公软件在教学前、中、后都必不可少,是提升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工具。

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案

由于科技的发展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提供了更加自主性、便捷性的辅助平台。在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无法满足大学生求职的需求的形势下,顺畅的人机对话增大了教学的信息量,增强了个体针对性,具有更强的实践性,指导教师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设计独特的教学方法,围绕就业的竞争力,全面分析现代市场的需求,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全面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考虑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案如表。

高等院校管理部门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配置适合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机房和专业测评软件,开通网络,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打下物质基础。同时,管理部门还应安排具有专业能力及丰富教学经验的指导教师,并针对机房采购的软件组织专门的培训,使指导老师能切实掌握测评软件的使用方法,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质量,完善教学课程的体系,采用小班教学,更顺利地实现全员参与职业生涯规划,完成全程化教学任务。

4 总结

大学生通过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能够有效提高就业能力。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指导老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职业测评系统、互联网、社交媒体、办公软件等技术手段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和学生自我思考和操作部分,使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学生更受益,教学效果更好。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参考文献:

[1]周娜.论大学生就业能力拓展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6).

[2]臧刚顺.基于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团体咨询对大学生职业成熟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6,(8).

[3]王荣山.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生涯决策自我效能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6).

[4]刘松艳,王宝珍,王志才,张雷.大学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8).

[5]王斌,关玉.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的建设与实施[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1).

通信工程职业发展规划篇4

[关键词] 一站式服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2?0052?03

一、一站式服务理念与高校大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服务体系

一站式服务理念源于欧美,最初是指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将一项原本需要在多个地点完成的服务集中在一个地点完成。这种理念首先在政府事务中流行,后逐渐扩展到各个领域,其外延和内涵也随之拓展。现在所谓的一站式服务理念,更多的为商界服务行业所引领,即是特定的区域和体系中可以尽可能多的提供所需服务[1]。例如一个酒店会兼有住宿、订票、复印、干洗、订餐等功能,一个旅游景点会提供游、吃、住、行、购、娱等方面的服务。一站式服务理念在国内已经被人们普遍认同和接受,对于服务提供者来说,一站式模式的形成,不仅带来了资源的整合,效率的提高,成本的节约,更是在这样全方位的体系下各种服务的潜在需求得以被诱发和放大;对于被服务者,一站式服务则实现了服务的细化和优化。

而作为服务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奠定个人未来发展基础的高校大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在社会需求多样性,就业趋势变化的新形势下,已经凸显出一站式模式的内在需求。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有两层要求,第一层初级要求是结合自己个性特点、教育水平、认知能力、家庭背景等来来确定合适的职业方向并使之成为现实,较深层的要求则是为自己的人生确立目标,筹划安排未来,为今后的发展方向描绘蓝图。合理的高校大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体系不仅要对大学生大学期间的各类因素全盘规划,更应对大学生的人生方向做长远考虑。其中所涉及的各项技能培训、心理辅导、信息整合、取证分析、平台建设等,向着愈发细分的趋势发展,同时各种服务需求,现有的某个部门无法全部解决[2]。此外,职业生涯指导体系需要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法律、国家政策等方面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职业生涯设计研究起步较晚,理论多是参照国外模式,实践工作的效率和水平难以提升。

因而,不难看出,大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体系的本质属性与一站式的服务理念有着高度的契合,大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体系的构建,正是需要遵从资源得到全面整合,意识多方统一,具备极大延伸性扩展性,多维立体,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服务的一站式模式。

二、一站式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服务体系的基本构架

职业生涯规划通常遵循综合分析――规划制定――有效实施――适时调整的过程。规划制定前,需要对自身和环境进行分析,从性格、能力、兴趣、爱好、价值观、潜力等方面做好自我评估,了解国家、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发展趋势对所选职业的影响,扬长避短;然后理性评估职业机会,进行职业定位;进而进一步锁定就业范围,明确目标并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同时,特别要避免陷入思维定势,应当根据变化来及时调整和修正职业规划[3]。在这个过程中,职业规划指导体系必须在各个环节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给予纵跨知识、技能、心理、面试技巧、求职结果等的多维服务。

1. 有力的指导队伍

专家化、科学化的指导队伍是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的重要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指导体系的层次高低和质量的优劣。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涉及众多学科领域,指导队伍的建设要注重发掘和整合校内已有的资源,依托创、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年级辅导员、班主任等专职人员,通过聘用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相关专业的教师和校外专家充实队伍。

2. 丰富的课程教育

国家教育部在2007年就颁布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在高校教学计划中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纳入到课程建设中。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公共课程化,推动了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的逐步完善,课程教育中应针对专业特点,尽可能丰富课程内容,包括意识引导、匹配理论、生涯定位、心理测评等。

3. 便捷的咨询平台

职业生涯规划是随时都在进行中的事情,某些问题需要得到及时的咨询解决,确保咨询平台的便捷和实用成为指导体系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在信息技术广为流行的今天,发挥互联网在平台建设中的作用是大势所趋,通过就业网站可以开设网上职业规划学堂,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咨询、就业指导、毕业生求职信息、用人单位求人信息服务等。网络上信息传递的高速度和大容量更是得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在方法指导、心理辅导、政策解读等各方面的要求。在充分考虑时效性的同时也要顾及多选性,在建设网络信息服务主体平台时,也要设置人工服务平台、电话服务平台、纸制资料服务平台作为补充。

4. 有效的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立足于帮助大学生客观了解自我。通过心理测评对人的素质进行科学、客观、标准的系统评价,预测、诊断、探测和评估职业倾向,帮助学生了解其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性,还可以评定其个性特征和动机需求水平,并提供其潜力不足及发展建议的指导。

5. 完备的职场信息资源库

建立完备、实时的职场信息资源库,可以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切实可见大体方向和参照,做到有的放矢。这就需要主动开发社会资源,加强与用人单位、政府有关部门和人才市场、第三方职业生涯服务机构以及校友的沟通与联系,开展合作,做好资源储备。

6. 综合的技能培训

在校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暴露出职场经验不足的弱势。一站式大学生生涯规划体系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具备全面的技能培训服务。鼓励学生在校园里学好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适应性广的职场技能培训,涵盖求职礼仪、面试技巧、待遇分析等。

7. 严谨的职业生涯管理

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并科学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学生生涯规划档案库,以便及时跟踪观察和加强引导;同时做好就业反馈信息的登记存档工作,为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工作参考和借鉴。

三、一站式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服务体系构建的具体要求

1. 整合力量推广服务理念

社会多样化、多元化人才需求使得学生的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困扰大学生的思想、学业、心理、生活问题越来越多,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已经显得尤为重要。一站式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体系以服务为导向,创新载体,挖掘服务学生的资源,探索服务学生的途径,使职业规划指导工作由传统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积极构建学生成长、成才的服务体系。体系中应当确立大服务的观念:一是在服务内容上扩大种类,包括以上逐一列出的七大项;二是在服务方法上增多形式,各方面力量通力协作。

2. 横跨整个大学阶段的个性化职业生涯设计全程化跟踪指导

对学生进行全程化职业指导,以四学年为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确定每个阶段的特点和任务,根据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教。在一年级首先让学生认清自己,认识职业,定下大概方向;第二学年要求学生将大体方向以自己的综合素养相磨合;三年级再根据具体情况确立职业目标,并且有效实施;四年级在回头反思和总结,及时调整和补充。

3. 与时俱进和因地制宜

一站式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体系并非停滞不前和一统天下的,而是在新形势、新环境下不断更新和完善的。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也要不断的对其进行充实,并且根据不同高校特点加以调整和有所侧重。

四、关于构建独立学院一站式生涯规划指导服务体系的思考

笔者长期从事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这里就独立学院一站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建设的要点进行探讨。

1. 尊重学生个性化职业发展,因材施教进行分类指导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探索创新、多元化发展新路径的产物,在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由小到大,发展势头较猛,目前全国有独立学院300余所。独立学院创办原则是用综合大学的办学资源优势和民间资本优势强强联合,创办新的本科院校,即“名校”办“民校”。独立学院具有机制灵活、精简高效等特点,受到考生青睐,独立学院的学生较之其他的本科学生,个性化需求更加强烈,综合能力和自我表现欲望也较高,加之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对短期规划比较感兴趣而对长期的职业规划认识不足,从而影响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及其效果。因此,要因材施教进行分类指导,让他们进一步明确好的职业规划往往牵系着人生的整个发展轨迹,规划的意义是通过对自身的特性的评估来实现人生追求和人生价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是个人能力、兴趣、知识和社会需求的有机结合,应着眼长远规划,规避急功近利性的职业规划,使自我发展尽量为国家、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 加强队伍建设,做到职业发展教育、指导和服务的有机统一

相对而言,独立学院职业规划、创业就业教育的专职指导人员更加缺乏。这就对专职指导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根据一站式服务体系构建涉及到的众多内容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注重职业规划指导、就业创业教育有机统一,注重教育、指导、服务的有机统一。就学校而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专职队伍建设,通过多种渠道整合教育资源,加强职业培训,不断扩充、壮大兼职指导教师队伍,形成专职人员一岗多能、人人兼职学生工作的全员、全程、全方位教育、指导和服务体系,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有力保障。

五、结语

一站式服务理念对于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然而,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的一站式模式很明显的带着自身的特性,因为它需要关注所服务对象的差异,即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差异,这比一站式服务针对某一群体的要求更高,如何在一站式职业规划服务的统合中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是一站式职业规划服务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 肖克奇.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教程[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

[2] 罗佳.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若干问题探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157-160.

通信工程职业发展规划篇5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5-0021-02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概述

从人的出生到人的生命的结束过程,每个人都要经历各个阶段,而在大学生处于发展的过程中,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是人的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的择业问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对于职业生涯的定义界具有不同的解释。职业生涯规划最早西方出现时被称为职业生涯设计,有部分学者认为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生涯的目标和就业机会有很大的关系,是为了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针对未来的工作情况而做出的计划和选择,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的过程。

本文将职业生涯界定为:与未来的工作相关的行为方式和活动方式,包括与工作有关的经验、任务等等。但是在职业生涯中,人们的生理需求、智力以及技能等多种因素都对于职业生涯的规划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所以职业生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定义为大学生根据个人自身优势条件和外界职业环境状况,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行动的过程。

二、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

(一)个人自身的性格特征和价值观

在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阶段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不同个人的因素考虑的观点也不同。对受教育者实施有效的教育活动前提是了解对象的特点,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实效性的可靠保障,当代大学生所处的历史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客观上决定了他们职业生涯规划会显现出不同以往的鲜明特点。因此,从自身的个人分析上主要受到自我认知的影响,如包括个人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

对于社会环境的分析,要明确好自己想要的生活环境,这包括对于环境的认知、环境的熟悉程度以及晋升机会和发展空间等等,这才能够根据环境的发展变化,找到属于自己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从而能够更加环境的变化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如果缺乏对于自己所处环境的了解,个人的职业生活规划只能够成为水中月镜中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只有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广大学生才能更好践行自己的规划,在实践实习中体验专业知识,并不断地向自己的职业目标迈进。

(三)职业生涯的目标选择

职业目标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核心环节,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个人的职业目标,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职业目标的基本前提,而对于职业生涯的目标规划主要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有目标就要有行动,为了实现具体的职业生涯目标,要设计具体的行动方案,才能够运用自己的行动来作为保障以此实现职业生涯的目标,才能够将理想变为现实。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受到个体兴趣的影响,在与相关的职业生涯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肯定和积极的态度都来自于个体的兴趣,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目标的选择也要从自身的兴趣出发,合理地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感兴趣的职业才能够为自己生活工作提供有效的动力。

三、网络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

(一)网络能够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

个人的自身条件和社会条件影响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从自我认知的分析基础上要结合社会的信息合理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在教育理念方面比较保守落后,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这对于个人职业发展的自由行和自主性一时还不能完全地适应,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有的重视,也没有认识到其必要性和重要性。网络是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它能够为职业生涯的规划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梳理和质量决定了大学生的职业目标的明确度,通过对于网络的信息资源比如就业信息、企业信息和社会的需求状况进行有效的分析,才能够使得个人在网络环境中有更多的资源去分析个人的特点,从而能够积极的完成自己的目标和任务。

(二)网络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支持

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条件和信息来源于网络的信息环境,这期间包括数据的分析和提供建议等等。能够得到社会上的支持就能够帮助个人自身了解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优势,通过分析能够明确和规划自己的职业目标,从而能够少走一些弯路。在通过网络信息的支持下,能够了解为了社会主义市场发展的方向,从而能够在社会环境变化的情况下达到自我认知的程度。获得更多的网络上资源的支持,比如资金和企业的支持,可以使得个人了解就业的社会环境,从而使得个体的社会目标向职业目标方面发展,能够明确个人的职业目标。在职业得到支持的前提情况下,从资金和情感方面有利于个人的职业目标得到有效的落实和发展行动。

(三)网络关系强度对职业生涯产生一定的影响

网络关系强度是人与组织之间产生的而一种相互交往的关系理想,在交往的关系中增加不同群体之间的信任程度和互惠程度,从而能够产生不同的关系力量。比如,在教育方面,群体的力量范围越来就能够越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网络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网络的传播速度快和信息量大的特点能够为职业生涯规划的选择增加可靠的力量。从而能够增加网络与个人职业生涯的正关系,才能够保障职业生涯规划的顺利进行。在社会文化背景发展的前提下,要实现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行就要关注更多的信息资源,而网络这样的媒介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四、网络背景下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措施

(一)利用网络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建立校企联合的就业市场机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利用网络的发展空间,为大学生创建一个交流的平台,才能够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这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尤其是网络信息的发达,每个人都要接触信息的传播,只有为大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才能够在学校建立自己的就业平台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就需要高校与用人单位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将大部分的就业信息到网络平台上,才能够为创建校企合作的就业基地,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尊重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科学的指导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积极鼓励各级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尝试,在尝试中不断的积累符合我国教育实际的经验。

(二)建立适应网络发展的职业理想

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和目标大多数是从个人的利益和目标出发,忽略了国家和社会的需求,这就往往导致大学生对于自己理想目标的设计产生质疑。受到主客观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再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时候,需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在网络背景下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将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结合,从而能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可以通过学生社团,组织大规模实践活动,让学生得到实践经验。充分利用网络的就业信息平台,和用人单位协调,争取学生实习机会,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现实实践相结合,达到学校与社会、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赢状态。

(三)丰富和发展网络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加强专职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老师队伍的建设,同时利用知名企业人事主管和知名校友,通过讲座、面谈等形式多渠道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其次,开展职业测评,使广大学生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和了解,进而预测未来工作业绩,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还应依托学生组织、校外实训基地,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建立起与职业生涯规划有关信息的信息网。

五、结语

通信工程职业发展规划篇6

论文摘要:试图探究职业发展规 划和职业需求之间缺口及对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对中关村研发人员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各个不同职业时期的不同职业需求,尤其是深受职业需求和职业 发展规划之间缺口影响的人,其工作满意程度取决于职业阶段。因此,为了提高研发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应针对其职业需求提出有效的职业发展规划。

0引言

知识经济的兴起,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柱;尤其是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其作为新经济增长点的价值更加凸显。研发活动被广泛地认可为是一种创造竞争优势和支撑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以研发人员为代表的知识员工越来越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性因素。随着企业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能够吸引并保留研发人员的能力越发重要。但是,与高教育水平和知识水平相伴随的是其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偏好以及高成就导向,研发人员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普通员工回。在电子信 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新材料、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核心人力资源之一的研发人员的流动性比整体产业水平更高,是影响高新技术企业可持 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留住研发人员,一直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对上海信息产业146家企业技术开发人员的网上定向抽样调查结果表 明,91.43%的被调查者希望流动。

Leavitt认为,缺乏职业发展机遇是导致研发人员流失的主要因素。现实中,大量研发人员碰到技术 发展瓶颈,阻碍其在岗位上有效工作和顺利发展个人职业生涯,工作满意度降低。Leavitt(1996)还认为,即使没有高薪,采用适宜职业发展规划的公 司也有能力提升内部工作满意度。不过,职业需求的重要性和动机会随人、环境和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因此,需要深入客观地了解研发人员职业需求,并针对其提出 有效的职业发展规划,从而提高其工作满意度,更好地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

1文献回顾与理论假设

1.1不同生涯阶段的职业需求

Super(1976)认为,生涯是生活里各种事情、状态的连续进展,综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个人对工作的贡献而呈现独特的自我发展形 式同。虽然员工为企业服务能提升个人潜力,但是个人会有特殊的职业关注、待着手的发展任务和想要克服的个人挑战。因此,员工是否愿意留在企业,取决于企业 是否采取具体的满足个人职业需求的措施。Super(1957)把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成长期、探索期、确立期、维持期和脱离期5个阶段。后4个阶段是 在正式进入职业之后,随着职业不同阶段角色和工作内容的变化,员工的心理需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例如,在探索期,建立职业自我意识,确保自己工作表现优 秀,有效地为企业做出贡献;在维持期,保持以前建立的基础和现有表现的同时找到更多工作和发展机会;在脱离期,大多数员工随着退休年龄临近,责任感开始减 弱,只关心怎样成功完成职业目标,在准备退休的同时保持一定的表现水平。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l:在不同生涯阶段,研发人员对其职业需求有不同看法。

1.2职业发展规划与工作满意度

持续的员工职业开发经常被企业当作一种积极的投资,而且能够产生积极的工作态度。C0rder0等(1994)也发现,满足科技人员期望的发展机遇会提高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㈣。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研发人员的职业发展规划对其工作满意度有积极影响。

1.3职业发展规划和职业需求间差距与工作满意度

然而,让很多专业人员失望的是,现有管理政策没能理解他们的需求,更未能与他们作为专业人员的期望相融合,而缺乏对期望足够的理解与他们对职业方向的不 满意度有密切联系。这种与抱负相匹配的规划很明显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是否留在某一企业或寻找第二就业单位的决定㈣。如果员工认为职业规划的投入是徒 劳的、不能产生实际利益或无法存活下去,那么不管企业提供和主动追求的职业发展实践是什么,这整个过程都会是完全无效的。而通过准备适当的职业发展规划来 满足未达成的需求,企业有能力提高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或提前有所预测。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研发人员职业发展规划和职业需求之间的差距对其工作满意度有消极影响。

1.4不同生涯阶段的职业规划和职业需求间差距

在确立期,研发人员希望稳步前进,关注职业需求与职业发展规划间的协调水平;这种协调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整体的工作满意度。相比之下,那些在探索期、 维持期和脱离期的人,或者是新人,或者是保持早先地位的人,再或者是为退休做准备的人,他们不会更多地关注职业需求与职业发展规划问的协调水平。所以,职 业发展规划和职业需求之间的差距更大程度地是影响确立期。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4:不同生涯阶段对职业发展规划和职业需求间差距的影响不同。

2研究设计

2.1调查对象

中关村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代表和先驱,从“两通”、“两海”到联想、方正、四通,再到新浪、搜狐、网易;从电子产品到电脑一条龙,再到多层次综合性软件园,是我国科技创新的典范,是全国科技人员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本文选择中关村研发人员作为调查对象。

2.2测量方法与工具

(1)职业生涯阶段。职业生涯阶段的可操作性定义包括:Super(1957)的成人模式包含的四个阶段、任期理论、年龄理论。采用年龄代表职业生涯阶 段与Super(1957)的模式采取的方法相似。Weeks等(1999)认为,由于年龄能被测量得非常准确,使得测量年龄与关注职业阶段其它方面的测 量相比,有足够的可靠性和客观性。对研发人员而言,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并进而提升职业生涯阶段。将样本分解成Cr0n(1984)职业 生涯阶段分类中的四个年龄组,即小于等于30岁为探索期,30至45岁为确立期,46至65岁为维持期,大于等于66岁为脱离期。

(2)职 业需求。职业需求被定义为:个人对职业目标、任务和挑战等的个人需求;随着职业生涯阶段的变化而变化。Chen,Chang和Yeh(2003)对应于多 种职业生涯阶段的多种主要的职业需求,为测量这些职业需求开发了一个量表,为被试提供一个从“强烈不同意”到“强烈同意”的五点线性反应等级,内部一致信 度(系数)为0.737。

(3)职业发展规划。基于研发人员的职业需求,职业发展规划被分为三类:面向目标的职业发展规划,面向任 务的职业发展规划和面向挑战的职业发展规划。Ivance—vich和Glueck(1989)开发出测量具有前瞻性的职业发展规划量表,为被试提供一个 从“非常不满意”到“非常满意”的五点线型反应等级,内部一致信度(d系数)为0.856。

(4)职业发展规划与职业需求之间的差距。职业发展规划与职业需求之间的差距被界定为研发人员的职业需求与其对公司采用的职业发展规划的意识水平的差异。通过从平均的职业需求值中抽象出职业发展规划的意识值来测量二者之间的差距。

(5)工作满意度。Gregs0n(1987)将工作满意度定义为对一个人工作或经验评估得出的积极情感状态。工作满意度的准度主要包括:工资、工作本 身、提升、主管监督以及同事。来自Smith等(1969)描述工作的30个项目指标。Chen,Chang和Yeh(2003)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个项 目,评价被试对以下目前工作方面的满意水平:①工作内容;②监督;③同事关系;④晋升的机会;⑤薪资;⑥对所在组织的满意水平,提供从“非常不满意”到 “非常满意”的五点线型反应等级。这六个项目的加总平均分即工作满意分数,内部一致信度(仅系数)为0.920。

2.3抽样与调查方法

由于研发人员工作非常繁忙,为提高被调查者的配合度,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与滚雪球抽样相结合的混合抽样方法,由在中关村若干家重要高新企业工作的朋友在 其同事、同行中帮忙发放,采用电子邮件调查与现场纸版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整个问卷征集过程持续了较长时间,避免因时间急迫而造成无效问卷或样本数量不 足。发放400份问卷,回收383份,回收率为95.7%;虽然收回的问卷中较少存在不看题目就填的现象,但仍按以下原则剔除无效问卷:(1)有规律填写,如整套问卷要么选3,要么选5;(2)由同一发放者发放且回收后发现答案几乎完全相同者。最终,获得有效问卷364份,有效回收率为95.0%。

3实证结果

3.1量表信度分析

本研究所用量表均为被较多研究者使用过的量表,效度较高,此处不再重复测量。为检查测量工具所得到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反映被测特征真实程度,本研究 进行了信度检验。信度有外在信度和内在信度两类。在“多选项量表”(Multiple Item Scales)中,内在信度特别重要。Cr0nbach 仅系数是应用最广泛的检验问卷内在信度的指标之一。

职业需求量表按职业生涯阶段划分为探索期、确立期、维持期和脱离期四个分量表,其信度系 数分别为0.713,0.801,0.753和0.869,四个阶段的职业发展规划分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901,0.790,0.739和0.812, 工作满意度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648,基本满足统计分析要求。分量表的信度系数最好在0.70以上,0.60至0.70之间亦可接受。

3.2职业生涯阶段分布

被调查者中,处于职业生涯探索期的占58.4%,处于确立期的占38.4%,处于维持期的占10.2%,处于脱离期的仅占3.0%。

3.3假设验证

本研究利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单一主效应分析等结果来对上述假设进行检验。

3.3.1不同生涯阶段研发人员职业需求不同

首先运用SPSS的Mean过程,检验不同职业阶段上的不同职业需求的均数。结果如表1所示,职业需求随着职业阶段的变化而变化。以职业目标需求为例: 确立期(4.353)>探索期(4.271)>脱离期(4.103)>维持期(3.839)。而且在同一职业生涯阶段,各种需求之间也 存在差异,以探索期为例,任务需求(4.531)>目标需求(4.271)>挑战需求(4.193)。

Mean过程还不足以肯定地说明不同生涯阶段研发人员的职业需求会出现明显不同,为了进一步说明,需进行方差分析,以检验职业阶段和职业需求之间的区分度和相互影响程度,以及职业阶段和职业生涯的单一主效应(见表2)。

从表2可知,不同生涯阶段的职业需求存在显著差异(F=14.083,P=0.001),同时不同职业需求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 (F=18.93l,P=0.001)。这就证实:研发人员在不同职业阶段有不同的职业需求。同时生涯阶段和生涯需求相互影响,且这种影响也达到了显著水 平(F=2.275,/P=0.031)。为了区分是单一成分产生的影响还是交互效应产生的影响,需进行单一主效应分析,结果证实,在不同生涯阶段,研发 人员有不同的职业需求;也可以说明:不同生涯阶段研发人员对于三种不同的职业需求也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假设1成立。

3.3.2目前研发人员职业发展规划对其工作满意度直接影响不显著

为了研究职业发展规划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对二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职业发展规划和工作满意度之间并没有统计意义,所以,假设2不成立。这与Schein(1978)的研究结论一致,即职业发展规划有助于提高生产力、创造力和长期组织效率这一说法仍存在争议。

3.3.3职业发展规划与各职业需求间差距与工作满意度显著负相关

职业发展规划和职业需求之间的差距与工作满意度的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职业发展规划与各职业需求之间差距与工作满意度都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假设3成立。

3.3.4不同生涯阶段对职业发展规划和职业需求间差距有不同影响

职业阶段能否缓和来自职业发展规划和职业需求之间的差距对工作满意度形成的直接负面影响,即不同职业阶段是否对职业发展规划和职业需求问差距带来不同影响,需通过方差分析进行验证(见表5)。

从表5的结果可以看出,职业发展规划和职业需求之间的差距、职业发展规划和职业需求之间的差距与生涯阶段间的交互作用对工作满意度都有显著影响。为了证实生涯阶段对职业发展规划和职业需求之间差距的影响,需进行单一主效应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

由表6可以看出,职业发展规划和职业需求之问的差距在不同生涯阶段具有显著意义,既不同生涯阶段对职业发展规划和职业需求之间的差距有不同影响。因此,假设4也被证实。

4结论与讨论

4.1研究结论

本文以北京中关村研发人员为研究对象,基于文献回顾,通过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检验假设,得出结论;通过抽样回访探讨结论的可能原因,及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启示。

(1)不同生涯阶段职业需求不同。研发人员在不同职业阶段会有不同的职业需求:确立期最高,其次是探索期,维持期最低,脱离期较低。具体而言,研发人员 对任务需求更加关注,无论是从整体还是在上述四个职业阶段都高于其他需求,其次是目标需求,最后是挑战需求。这主要是因为在工作岗位上必须先要完成工作任 务,所以职业任务需求是最基本的。只有经历了任务需求阶段,才能达到目标需求层次;等达到职业目标,就开始进一步规划未来的发展前景,从而形成挑战。

(2)职业生涯规划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不大。通过回访被调查者发现,这可能是因为:一方面,工作满意度并不单单依赖于企业所 采取的职业生涯规划,即使企业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做得很好,但是研发人员对工作并不喜欢,可能满意度还是低。事实上,研发工作具有高挑战性,研发人员总是高 度敏锐并且繁忙,工作压力巨大是其普遍遇到的问题;长此以往,可能会产生厌倦心理。另一方面,企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普遍开展得不尽如人意。

(3)职业发展规划和职业需求间的差距对工作满意度有负面影响。研发人员有自己的职业需求,最终是否继续服务于企业,基于企业是否会采取促使其职业需求 获得满足的职业发展规划。当企业所采取的职业发展规划与研发人员的职业需求高度一致时,研发人员的工作满意度高,企业就可能减少人才流失,赢得竞争优势。

(4)职业发展规划和职业需求间差距随着生涯阶段不同而变化。因为其职业需求随生涯阶段不同而不同。如果职业发展规划一成不变,其与生涯阶 段的职业需求之间的差距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工作满意度。因此,企业不能一劳永逸,管理者不仅要仔细考虑应怎样开展组织和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而且要清楚 其与个人职业需求之间的差距,尤其应随个人生涯阶段发展而及时调整职业发展规划,以提高工作满意度和企业认同。

4.2研究不足与展望

(1)研究限制。首先,本研究针对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所得结论可能对其他区域或行业高新技术企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完全套用。其次,只有11位研发人员处于职业生涯的脱离期,所以对这一人群的分析结果需审慎使用。第三,采用的量表尽管经过之前多人次使用,且经过双向互译,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但在调研中发现,这些量表还需进一步中国化。 最后,个体职业生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连续过程,而且个人职业需求和生涯阶段意识将会因时间而改变,但受时间和资源等所限,本研究简单采用年龄作为生涯阶段 的判断标准,且仅对相同时间点上四个生涯阶段的研发人员进行静态调查。此外,本研究将被调查者按年龄强制分布到四个生涯阶段,未考虑从一个生涯阶段转变到 另一个生涯阶段的可能性。

通信工程职业发展规划篇7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 学习者为中心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0.086

Create Learner-centered Career Planning Courses

――Based on Experience in Shanghai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WANG Yang

(Shanghai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hanghai 201699)

Abstract In the "learner-centered"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guidance, career planning and course design Shanghai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to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 as the basis to establish it, select the course content to existing cognitive status of students as a starting point, respect for students' interests and expectations. In order to mobiliz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teaching curriculum organization uses group counseling, teaching experience, visits and other forms of business conduct and alumni,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become classroom builders.

Key words career planning; learner-centered; course design

1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认知的现状

学生作为课程信息的重要来源,对他们充分了解是成功开展课程设计的前提。笔者以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300名学生为对象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认知和话题兴趣调查。总体而言,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认知存有困惑,同时,他们在调查中也指出了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话题。

(1)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与方法并不明确。学生们承认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大多认为它是职业成功的必要因素,相信个人发展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期待,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我想知道适合自己的职业是什么?”他们认为应对自己的性格、优劣势与能力有所了解。然而,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34.9%的学生并不清楚,仅有6.5%的学生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对于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36.2%的学生表示不太清楚如何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2)职业信息的认知停留在表面。受测学生对于将来从事职业的入门要求、发展趋势都有较好的认识。同时,从职业信息获取途径来看,多数学生能主动利用互联网、专业人员去了解有关职业的信息,赞同的比例都高于40%以上,整体趋向乐观。然而,学生对于职业信息的认知大多停留在表面,涉及到未来从事职业的具体工作内容,持不了解以及了解较少的同学比例达到68%。值得注意的是只有27.5%的学生对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进行过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并对该职业有了更深层次了解。

(3)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集中在自我认知和求职技巧。职业生涯规划话题中,学生对于自我认知的部分兴趣最高,包括兴趣自我探索、性格与气质探索、能力自我探索、价值观自我探索。就业指导话题中,求职信、简历、面试相关内容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其次是就业信息的获取。

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选择,与项目的实用程度直接相关。有的学生在访谈中指出“希望课程不要出现条条框框和空泛的话题”,课程的设计需要符合学生的需求。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往往低于本科类院校的学生,高职的课堂建设应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这要求课程的组成形式应以学生为主导,创新教学形式,切实促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提升。

2 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

2.1 “以学习者为中心”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思想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一方面重视学习者的独特性(包括他们的天赋、能力、情感因素、学习进度、学习风格、发展阶段以及其他一些学术和非学术的特征及需要);另一方面关注学生学习(学习中最有效的知识、知识的获得以及在促进所有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和学习成就上最有效的教学方法)。①在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计中,“以学习者为中心”主要包含以下三点内容:第一,确定以学生学习成效为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课程必须规定学生相应的学习成效、评价手段,具体的指出期望学生能做到什么,据此设计学习过程和评价工具;第二,课堂以学生为主导,学习者作为有思想的个体,应该在调动积极性的基础上成为课堂的共建者。第三,课程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尊重学生的兴趣,他们的侧重点和期望应在课程内容中得以体现。

2.2 以学生学习成效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

为了保证每个学生达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所明确要求的水平,课程目标需要清楚地说明我们期望学生能够做到什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分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两个篇章。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篇章希望达到以下目标:熟悉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鉴定和评估个人兴趣、能力、价值观、气质、性格,并将它们与生涯规划相联系;了解你所在行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学会搜集有关的职业资源和信息以用于职业决策和设定职业目标;开发职业决策的技能以达成自我确定的目标;设计自己的生涯规划并参与进程;通过《就业指导》篇章,学生需达到如下目标: 熟悉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就业流程;学习在求职过程中可以使用的资源和信息;书写必要的求职信函;完成个人简历使其成为有力的就业工具;善于向用人单位表达你的信息,并符合礼仪规范;探索成功的面试技巧,并减少面试焦虑。

2.3 根据学生需求和兴趣选择课程内容

从前面的调查显示,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希望能切实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深入职业认知。同时,学生对于自我认知和求职技巧兴趣最浓。为此在课程的内容选择上,应对这些内容有所侧重。就职业认知而言,为了加深学生对兴趣职业的了解,职业认知这部分内容可设计为三个主题,分别是职业探索、走访企业与校友、交流与整合。在职业探索部分,教师讲授学生所学专业隶属的职业、行业、产业的发展前景,以及近年来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微观职业探索的方法,设计职业访谈大纲。在走访企业与校友部分,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采访感兴趣的职业工作者,根据访谈大纲,完成访谈,获取职业信息,完成访谈报告的撰写。在交流与整合部分,小组代表汇报访谈报告,学生之间共同交流职业访谈的结果,最终完成自我特质与职业的整合。

2.4 以学生兴趣为基点创新教学形式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成为课堂的共建者,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组织形式主要采用体验式教学和团体辅导的方式,增加学生对现有经验的建构,提升课程的实施效果。团体辅导,以活动体验结合知识启发总结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它是辅导者依据生涯理论、团体辅导理论和活动课程思想设计的一套系统的辅导计划,旨在协助大学生通过广泛参与、积极体验与职业规划相关的活动内容,从中获得感悟,掌握知识,学会生涯决策,采取生涯行动,最终促使职业生涯的发展。②课程中自我认知的部分,大多可采用这种教学形式,在自我认知之价值观、能力这部分,学生通过职业价值观拍卖(分发职业价值观预购清单,进行拍卖,挑选部分成员进行分享)与能力探索(罗列最有成就感的十件事,小组成员分享、讨论自己的“潜在财富”)两个活动澄清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并了解自己的能力,最后完成自己的职业价值观与能力的记录。体验式教学,是教师合理创设特定的情境,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我经历、亲自感知、体验所要学习的知识,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运用知识的一种多向传递互动教学模式。以主题表达沟通训练为例,为了训练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协助学生在人前展示自我。课堂上每位同学逐一进行人前演讲训练,训练内容可以在你的价值及短期目标;如何找到职业生涯中你的位置两个话题中挑选其一。

2.5 以学生习得为基础设计多元质性评价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两个篇章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分别为100分计分。职业生涯规划篇的成绩评定方式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教材阅读笔记(10分)、访谈报告(30分)、职业生涯规划书(30分)、课堂出勤、参与课堂互动(30分)。就业指导篇的成绩评定方式由六部分组成,求职信函(10分)、电子简历(10分)、模拟面试报告(20分)、求职体会(10分)、演讲与礼仪训练(20分)、课堂出勤、参与课堂互动(30分)。每部分评定方式都规定了细节要求,以访谈报告为例,内容包括详细的工作描述和它所涉及的内容;详细说明采访对你的职业发展和生涯探索的影响;获得了什么新信息、思路和见解;采访对自己在这个领域的兴趣是增加还是减少,并做出解释;该职位是不是真的就是你所感兴趣的职业和你的价值观、性格等是否匹配并解释。学习访谈人物是如何过渡到职业人以及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同时,包括完整的采访联系信息:工作职务、地点和联系方式,放在报告正文前。

3 结语

教育部办公厅2007年颁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中指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养,还有态度、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态度、观念的转变和技能的获得比知识的掌握重要,态度、观念的改变是课程教学的核心,因此,它的经验课程属性更为重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正是以课程关注点面向学生,在课程的设计上,从核心理念、课程目标、内容选择、教学形式以及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关注学生发展,注重学生观念的转变与技能的习得。从课程形态上看,它表现出活动性与自主性的特征。所谓活动性,是指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加体验类、实践类的内容,以求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教育情境。所谓自主性,是指课程的设置基于学生自身兴趣,强调个体能动性的发挥。从其设计理念与实践特征不难看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充分遵循《要求》的基本精神,有利于学生能力与经验的建构。

注释

① McCombs,B.L.& Whisler,J.s. The learner-centered classroom and school:Strategies for increasing student motivation and achievement.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7.

通信工程职业发展规划篇8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对策

当前,受全球金融危机和毕业生总量增长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学生就业成为政府、民众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科学地设计职业生涯,准确定位未来人生的发展方向和职业目标,有目的地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提高就业竞争能力,是当前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有力措施,也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个体成长的现实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并结合时代特点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有效的安排。[1]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是应对客观形势之必然,又是实现个体和谐可持续发展之必需,无论是对大学生的成人成才,还是对大学生的职业成功和生涯发展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引导大学生积极探索自我,科学规划人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职业奋斗目标。大学生的生涯发展阶段属于探索期,这个阶段主要的生涯发展任务是从多种机会中探索自我,逐渐确定职业偏好,并在所选定的领域中开始起步。[2]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积极进行自我探索,发掘优势,克服不足,加强对自身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以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形成对自我客观理性的现实性评价,从而有助于大学生科学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路线,明确未来的生涯发展方向和职业奋斗目标,并拟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和发展规划,为其一生的职业发展指明方向和途径。

2.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完善自我,实现全面发展。由于我国社会长期以来对职业教育的忽视,导致大部分在校大学生自我了解不够,奋斗目标不明确,不了解学业与未来职业的关系,对大学生活感到茫然,不能合理有效地规划大学学习生活,更谈不上对未来人生、职业的规划。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早日明确大学阶段乃至毕业后整个人生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使他们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可以使他们自觉依托自身现有条件,以社会需求信号为导向,不断积累知识、锻炼能力、健全人格、调适心理、拓展素质,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力,突破发展中的障碍,促进自我完善,实现全面发展。

3.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能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本质、核心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对高等人才的需求。[3]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确定合理的职业发展方向和清晰的职业奋斗目标,并能充分发挥职业生涯目标的指向性和激励性作用;可以引导大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或参加各种相关的培训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意识地提升职业素质,锻炼职业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能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4.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成就动机,促进大学生成功实现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逐步理清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理想的职业生涯目标。而生涯目标一旦确立,就会成为大学生追求成就的强大动力,极大地激发他们自我实现的内在需要;就会激励他们建立自信,增强勇气,培养实力,努力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坚定不移地向着目标奋斗,成功地实现自我。

5.有助于指导大学生实现科学合理的“人职匹配”,提高就业满意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在于寻找适合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合理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4]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方面可以引导大学生全面了解自我,客观认识自我,形成对自身个性特质的准确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引导他们积极探索外部世界,分析职业环境,了解职业现状和职业能力素质要求,行业发展趋势等基本信息,形成对职业环境和生涯机会的客观评估。这有利于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设计过程中,对自身进行科学合理的价值定位,不断调整就业期望,树立与自身主客观条件最为匹配的职业奋斗目标,从而实现“人职”的最佳匹配,避免盲目就业,提高就业满意度。

二、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缺失。首先从高校角度来看,目前多数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工作仍由就业指导机构附带承担,而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重心集中在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宣讲、就业信息提供、求职技巧培训和就业手续办理等事务性工作层面,面向全体学生的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明显不足,因而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其次从学生角度来看,在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对职业生涯设计不够重视,对职业规划本身及其作用的认同程度不够,对职业目标选择感到茫然,这都影响了他们未来的职业选择和人生发展定位,影响了他们的成人成才。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力量薄弱。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门集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新兴学科,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指导教师既要有丰富的就业指导经验,又要熟练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还要具备与职业规划设计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普遍缺乏专业化、职业化的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现任教师通常由就业指导中心、学生工作处、校团委等党政工作部门的教师或院系辅导员兼任,由于专业知识、技能的缺乏,再加之时间、精力投入的有限,他们在帮助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确定职业取向,培养职业能力等诸多方面都显得力不从心。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个性化辅导工作滞后。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它会因个人自身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专业素养、知识能力结构和所处环境等方面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重视“因材施教”。而目前有些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多以讲座和大课堂集体授课的方式进行,虽然起到了普及理论知识的作用,但对不同类别、不同条件、不同发展需求和就业方向的学生缺乏针对性地分类研究和指导,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职业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设计辅导、职业分析和职业决策指导等科学系统的个性化指导。

4.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不完善。一是全程化、全员化的职业指导缺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各高校相继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尝试开设了相关课程,但几乎都未能形成贯穿大学教育始终,面向全体学生,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完整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二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严重脱节。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目前许多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性、体验性教学环节相当薄弱,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参与积极性不高,直接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三是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形式单一。目前大学教育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往往被等同于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辅导仅仅局限于毕业前的求职指导、了解就业政策、准备就业材料,提高择业技巧等方面,而具有实质意义的心理辅导、职业定位咨询、社会适应性训练等内容涉及不多。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的基本上都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单一做法,这种“满堂灌”的教学形式显然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5.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机构不健全。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仍实行混合建制,没有设置专门独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仅仅把它挂靠在就业指导部门。而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是为学生就业服务的,职责偏重于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政策咨询,收集、存储、职业信息,组织招聘活动,举办就业讲座,负责毕业生的分配派遣、毕业手续的办理等相关事宜,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咨询辅导等全方位的服务,忽视了对学生一生职业生涯活动的指导和教育,这种做法不仅严重制约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也影响到学生未来人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1.学校、政府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营造气氛,形成合力,推广普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念。政府部门要重视和支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速出台有关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法规,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以制度保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实施。高校作为教学育人的主要阵地,要勇担教育重担并积极发挥好引导作用,要通过课堂教学、校园网、校报、广播站、宣传栏、专家讲座等多种途径大力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强化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让他们自觉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此外,关心大学生就业的社会各界力量都要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项系统工程,要通过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科学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教师队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按照专业化、专家化、科学化的标准,着力培养一支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专业化师资队伍。高校一方面要充分发掘、整合自身现有的人才资源,挑选出一批业务素质过硬,知识结构合理,开拓创新精神和理论研究水平较强,实践经验丰富,就业指导基本功扎实的教师,为他们创造学习深造、定期培训的条件和机会,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努力培养自己的专业师资队伍。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联合社会专业团体合作办学,或以邀请、兼职、聘任等多种形式吸引校外优秀的职业生涯规划专家来校开展系列专题讲座,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咨询和服务。

3.加快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形成集全程化、实践化、多元化于一体的系统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建立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5]要构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首先要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列入高校正常的教学计划,使之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给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一个足够重视的教学地位。其次要建立起全程教育、分级指导的职业生涯教育模式。根据大学生在校期间各个年级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指导内容和重点,循序渐进地设计相关教学内容,开设相应课程,使职业生涯教育有层次、分级式地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最后要改进教育教学结构。一方面丰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依据学校自身学科特点,设置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在内的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锻炼,在实战中发展。另一方面创新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课堂教学、小组辅导、专题讲座、心理咨询、教学渗透、校园文化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丰富、多元化的方式和手段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从而保证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开展取得实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实行规范建制,成立专门化、独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机构。高校要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区分开来,单独规范建制,成立专门的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机构。一方面通过不断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质量,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咨询和服务工作。另一方面统筹管理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整体规划,拟定实施方案,形成理论体系,建立相应的激励和保障制度,切实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环节,保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5.建立信息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网络体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生涯辅导。要加强旨在为学生提供个别职业咨询、测评和辅导的生涯规划服务网络体系的建设,借助各种测评技术和方法提高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实效性。首先要建立专门的生涯规划教育网站,搭建完善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设置网上个性化的测试量表或调查问卷,提供网上个别咨询和生涯指导,为学生提供高效便捷的个性化生涯指导服务。其次要引进或开发先进科学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体系,充分利用职业测评所具有的预测、诊断、探测和评估等功能,通过心理测验、情境模式和人才测评等手段,帮助大学生更科学客观地认识自我能力、兴趣、个性,为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有力参考,消除其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迷茫,协助其进行合理的职业发展方向定位。最后要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建设,成立专门的生涯规划咨询室并配备经验丰富的专业咨询人员,对有需求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个体咨询和个别辅导,及时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满足学生个体成长与职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蒋广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考试周刊,2009,(46):183-184.

[2] 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丁翠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32):81-83.

[4] 于东江.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和措施[J].教育与职业,2010,(2):72-74.

上一篇:中华传统文化概论范文 下一篇:医疗废物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