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建筑垃圾管理总结范文

时间:2024-03-29 18:07:06

城管建筑垃圾管理总结

城管建筑垃圾管理总结篇1

【关键词】建筑垃圾;资源化;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建筑垃圾占城市固体垃圾总量的30%~40%。建筑垃圾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等进行建设、拆迁、修缮及居民装饰房屋过程中产生的余泥、余渣、泥浆及其他废物。根据建设部的资料显示,我国2003、2004和2005年的建筑施工面积分别为25.9亿m2、29.2亿m2和34.9亿m2,有关专家认为,每1万m2建筑会产生废弃砖和水泥块等建筑垃圾约600吨,因此近三年全国每年所产生的建筑垃圾总量最少1.8亿吨(不考虑拆除旧建筑,只考虑新建的施工建筑面积)。按照经验,装修和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一般是建筑过程中产生的垃圾的4~6倍,所以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将超过2亿吨。在中国现有的条件下,其中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处理就被直接运到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露天堆放需耗用大量的土地,填埋需需要巨额征地、填埋场建设和垃圾清运等建设投资,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扬尘又加重了环境污染。

从中国政府公布的未来人口居住计划中,可以看出,未来中国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势必刺激城市房地产业的快速持续发展。并且,在可预见的将来,现在兴建的这批房屋也面临设计年限的到期。这些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建筑垃圾将会出现,如果没有合理、可行、从根本上解决建筑垃圾的办法,那么日益增长的建筑垃圾的处理费用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同时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能够准确的把握中国建筑垃圾的现状,分析国内建筑垃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中国国情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

1.国内外建筑垃圾管理现状

建筑垃圾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世界其他国家也都面临过也正面临着同样巨大的挑战。本文仅列举在建筑垃圾管理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国家来进行总结和借鉴,例如香港,丹麦,日本等。

1.1香港

1999年,香港建筑行业每天要产生大约37000t的建筑垃圾,其中80%被用来填海,20%被运送到堆填区。专家预测,如果照此下去,到2015年之前香港的垃圾堆填区将被耗尽。香港政府采用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提高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其中包括2003年开始施行建筑施工垃圾管理规划,在屯门建立建筑垃圾回收厂,2005年开始对建筑垃圾填埋征收费用(100%惰性垃圾27港币/吨,80%惰性垃圾100港币/吨,其他125港币/吨)。自从建筑垃圾收费之后,香港的建筑垃圾有明显减少的趋势,同比下降了60%左右。

1.2丹麦

丹麦了很多政策来确保对建筑垃圾的管理,包括建筑垃圾分类,建筑垃圾收费制度,建筑垃圾处理设施的许可限制,乃至进来的建筑垃圾禁倒令。最后一项政策严禁施工单位将建筑垃圾直接倾倒到填埋场内。丹麦政府非常重视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建立了一个以技术、科学和组织结构,以及管理工具密切结合的联合系统,确保了对主要建筑垃圾的控制和对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如今约有90%的建筑垃圾得到了重新循环利用。

1.3日本

日本将建筑垃圾视为“建筑副产品”,将其作为可再生资源而重新开发利用,从1974年起在建筑协会中设立了“建筑废弃物再利用委员会”,在197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并相继在各地建立了以处理混凝土废弃物为主的再生加工厂,1991年日本政府又制定了《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东京在1988年对建筑垃圾的重新利用率已达到了56%。目前在住宅小区的改造过程中,已能实现建筑垃圾就地消化,经济效果显著。

2.我国建筑垃圾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施工工艺落后,施工管理存在不足

在大部分建筑过程中,我国采用落后的建筑材料和纯手工操作,必然造成材料的损坏和浪费。另外施工管理的不完善也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在施工过程中不及时对产生的建筑垃圾进行分类整理,最后只能将这些混合垃圾送至填埋处理厂或者直接露天堆放。另外我国乱倒建筑垃圾的现象严重,有的江河、湖泊、甚至农民的良田都在一夜之间被堆满了建筑垃圾。许多城市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建筑垃圾处理场,垃圾的处理都是在附近或郊外买几块垃圾倾倒场地。

2.2缺乏管理监督机制

城市垃圾处理政策的法制约束力在于产生垃圾的部门需要交纳垃圾处理费,但是我国的垃圾处理费用低,根据八个城市的统计数据,其平均收费价格为3.5元/吨,和丹麦的60欧元/吨左右的价格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在经济上无法对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处理进行有效控制。另外各建设施工单位各自为战,利用自己的车辆资源进行建筑垃圾输送,政府无法对建筑垃圾的产生和处理进行有效的控制。

2.3缺乏资源化的推动机制

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出路在于建筑垃圾处理的专业化与产业化。一方面需要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科研工作,使建筑垃圾的处理专业化。另一方面通过采取优惠政策、建筑垃圾产品的标准化等措施来推动建筑垃圾的产业化。现阶段我国对建筑垃圾处理的科研和实业支持力度不够,造成了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困难重重。

2.4缺乏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

我国建筑垃圾处理没有相关的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因此建筑垃圾回收的产品质量没有保证,建筑垃圾产品市场很小。

3.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对策

本文针对在建筑垃圾管理中的问题,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争取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建筑垃圾管理道路。以下是相应的建筑垃圾管理对策:

3.1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

1995年11月全国人大通过了《城市固体垃圾处理法》,要求产生垃圾的部门必须交纳垃圾处理费。《办法》并没有明确区别建筑垃圾和城市固体垃圾,而是将建筑垃圾当作城市固体垃圾的一部分。并且这种低收费办法,并不能从根本上堵住产生大量建筑垃圾的源头,而且它也没有涉及到建筑垃圾的重新利用问题。目前,北京市正在筹备大幅度提高建筑垃圾处理费用。

3.2加强施工管理,发展绿色建筑

要大大减少建筑垃圾,一方面要求加强建筑管理,在设计和施工的组织方面采取措施,即在建筑的各个阶段都进行仔细的计划和组织。从源头上严控建筑垃圾的产生,加强对建筑垃圾分类堆放和回收处理的管理。由于建筑垃圾的成分十分复杂,必须先从源头上进行分类,即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按垃圾成分分类,对能在现场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如短钢筋、旧模板、模板上的圆钉、方木条、铁丝、半砖、剩余砂浆或混凝土等)立即处理、就地消化;对暂不能利用的建筑垃圾,分类堆放后,分别运送到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集中处理。另一方面应推广新技术和新工艺,并采用新型建材,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3.3编制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

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对于规范建筑垃圾处理过程,提高建筑垃圾回收率和扩大建筑垃圾回收产品市场。

3.4提高建筑垃圾全程管理意识

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将建筑垃圾管理由过去的填埋的“末端”处理,扩大到生产、流通、消费、收集和处理的整个过程。应通过宣传使“全程管理”的观念深入人心,通过群众配合监督,从而紧扣建筑垃圾全程管理各个环节,使得建筑垃圾处理有序进行。

4.结语

城管建筑垃圾管理总结篇2

【关键词】汉中;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建议

一、国内建筑垃圾的处理现状及建筑垃圾的危害

当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在城市加快建设的同时,伴随着建筑垃圾的大量产生。垃圾围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建筑垃圾围城。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在15.5亿吨左右,占城市垃圾总量得40%,其中可资源化利用的建筑垃圾在8亿吨左右,但全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不到5%。而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以上。

建筑垃圾随意堆放,首就要占用大量土地,如果按照堆高5米来计算,1万吨建筑废物占地2.5亩。此外,建筑垃圾对土壤、地下水也会造成一定污染。建筑垃圾中的建筑用胶、涂料和油漆不仅难以降解,还含有许多有害的元素,长埋地下会造成地下水污染,还会破坏土壤微生态结构。特别是许多建筑垃圾中含有一些重金属,如果被直接埋到填埋坑里,也就相当于埋下了一个严重的安全隐患。汉中作为国家和陕西省两个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地,水资源配置在流域和区域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汉中市的建筑垃圾的合理处理极其重要。

二、汉中市建筑垃圾管理处置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汉中市建筑垃圾管理处置现状

汉中市环境卫生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制定建筑垃圾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并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各区建筑垃圾的管理等工作;环境卫生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清理辖区内市政道路及小区范围内的无主建筑垃圾。在运输管理方面汉中市运管处给汉中市符合条件的5家建筑垃圾专业运输公司颁发了经营许可证,119辆密封加盖专营车辆的正式上路运营。据调查,汉中汉台区2011年的年开工工地项目80余处,产生各类建筑垃圾约3350万吨。目前没有建成专业的建筑垃圾消纳场,由市国土局、汉台区政府正在筹建中的建筑垃圾消纳场4个。

(二)汉中市建筑垃圾管理处置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健全

①建筑垃圾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不完善。我国至今尚无一部关于建筑垃圾管理的法律文件,本领域的法律空白正由部门或地方法规、规章填补,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法律的权威性。汉中市仅靠《汉中市中心城区建筑垃圾管理暂行办法》执行。②执法管理手段不足。尽管针对建筑垃圾运输中的抛洒和乱倒问题,市容环卫执法部门也采取了很多强制性执法手段和措施,但由于建筑垃圾的产生、运输、处置是一项系统管理工作,当前仅对其中的运输环节进行执法管理并不能凑效。

2、中转、运输系统设置不规范,环境污染较严重

①城市区域内建筑垃圾的处理难,导致运输成本急剧上升;②专业运输车辆不足导致建筑垃圾运输过程中渣土的飞扬撒落,影响了市容与大气环境;③清运市场混乱。建筑垃圾运输市场最低价中标的规则使价格恶性争夺市场的现象相当严重,有的企业甚至以偷倒乱倒建筑垃圾等违法行为,赚取非法利润。

3、处理方式落后,有效利用率低

目前,市内中心城区建筑垃圾只经过初步分拣出废金属。经过初步分拣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的去处主要有:就地用作回填土方,但所占比例很小。这导致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直接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这种简易堆填耗用大量的土地征用等费用。此外,堆放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污水污染等问题又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

三、汉中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建议

(一)加快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

尽快建设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储运消纳场,进行科学分类处置,实现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是当前有效处置城市建筑垃圾的重要前提。这方面政府可直接投资建设和进行运营管理,也可在做好场地规划,加强监管的前提下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解决了建筑垃圾消纳场地后,就可以进一步对其进行分类处置,综合利用。

(二)借助相关技术变废为宝

由于建筑垃圾的主要成分是混凝土、砂石、砖块、渣土等,经过处理后可以用做工程回填。并且工程渣土中,经过简单处理土质较好的“熟土”,可以用于城市绿化土地,整理造地,堆山造景等。此外还可以引进建筑垃圾制砖设备,投资建设建筑垃圾制砖厂。这样不仅净化了环境,节约了资源,还能制造就业岗位,增加财政收入。

(三)严格市场管理

加强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运输市场管理。城市建筑垃圾的运输,政府应加强准入管理,并通过适当的调控措施保证合理的运力,以改变任何车辆都可随意进入而造成的恶性竞争和为降低成本的随意超载、抛洒、乱倾倒的现状。只有获得运营权的车辆才能运输城市建筑垃圾,城市所有建设工地必须由具备运营权的车辆运输所产生的建筑垃圾。

(四)制定出台我市加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方面规定

加快地方性政策法规制定,是有效处置城市建筑垃圾的保证。为切实加强我市建设工地散体建材及建筑垃圾运输管理,加强建筑材料建筑垃圾运输管理,明确有运输经营权的货运车辆从事建筑材料建筑垃圾运输,并由城规、城管、公安等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严加管理,依法加强对违规从事建筑材料建筑垃圾运输业务的货运车辆及业主的查处,使中心城区建筑垃圾从产生、运输、倾倒、处置全程纳入有效监控管理,以减轻进而杜绝建筑垃圾对城市的污染。

参考文献:

[1]王雷,许碧君,泰峰我国建筑垃圾处理现状与分析[A]环境卫生工程(2009)

[2]许颖,邢锋,杨始强,李存才,罗刚,赵华.深圳市建筑垃圾现状及循环利用研究.中国科技博览2009(30)

[3]吴勇志.论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建筑2009(16)

作者简介:

王一博(1991—),男,陕西西安,管理学学士,工程管理。

城管建筑垃圾管理总结篇3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废弃物;散装建筑材料是指砂、砾、石、灰浆、商品混凝土和车载工业与民用煤炉碴等建筑材料。

第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本市中心城区范围内产生、收集、运输、处置建筑垃圾、运输散装建筑材料,适用于本办法。

第四条抚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是市中心城区内建筑垃圾和散装建筑材料运输的行政主管部门。抚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负责建筑垃圾的收集、运输、消纳、处置和散装建筑材料运输的具体管理和指导工作。

建设、*交警、环保、交通、国土、工商、水利等部门应按各自职责,协助做好中心城区建筑垃圾和散装建筑材料的运输管理工作。

第五条建筑垃圾处理设施由市人民政府根据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需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支持和鼓励单位或个人投资建设建筑垃圾处置设施,并实行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

第六条建筑垃圾管理,实行谁产生谁清理的原则,不具备清理条件的,可委托有经营管理建筑垃圾运输资质的单位清运。

第二章处置管理

第七条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订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412号令)、《关于转发建设部〈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的通知》(*建城[20*]25号),凡在市中心城区内产生建筑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处置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应提前向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提交申请报告,办理处置手续,签订消纳、运输合同,并与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签订《建筑施工场所环境卫生责任书》,经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

禁止将建筑垃圾倒入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内,或者弃置于河道、河沟、堤防、街道空地、绿化带及其它非指定地点。

第八条产生建筑垃圾的建设或施工单位,向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递交建筑垃圾处置申请报告时,应提供下列资料:

(一)建筑垃圾处置方案,包括建筑垃圾的种类、数量、消纳、处理方式和处理地点;

(二)与消纳、处理单位和具有承运建筑垃圾运输资质企业签订的施工合同;

(三)工程项目所需砂、砾、石等散装建筑材料的数量;

(四)与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签订的《建筑施工场所环境卫生责任书》。

第九条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应自收到申请报告和相关资料之日起3日内,对提交的处置计划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的,据实核发《城市建筑垃圾排放处置许可证》或《城市建筑垃圾消纳场地许可证》;对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告知原因。

第十条产生建筑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批准的时间、数量和场地处置建筑垃圾;因工程需要必须变更时间、数量和消纳场地的,应提前向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提交处置变更申请,经批准后,重新核发《城市建筑垃圾排放处置许可证》。

第十一条凡需要建筑垃圾回填的单位和个人,应向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提出申请,并明确所需建筑垃圾的数量、种类和时间要求等,由市市容处负责统一安排和调运,经批准后,据实核发《城市建筑垃圾消纳场地许可证》。

第十二条施工单位的施工场地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采取遮挡措施,根据需要设置不低于1.8米高的围墙、围板,硬化出入口路面,配备车辆冲洗设施;

(二)施工作业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应当及时清运,不能及时清运的应当妥善堆放,并采取防溢漏、防扬尘措施;

(三)建筑物拆迁时,施工单位应采取洒水、设置密闭式防尘网等措施,防止扬尘污染;

(四)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离场前应当冲洗车体,不得带泥上路;

(五)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在15日内(占道施工的在5日内)及时清除施工现场堆存的建筑垃圾及其它物料。

第三章运输管理

第十三条各类建筑垃圾和散装建筑材料必须交由具备资质的单位和个体组织进行专业化密闭式运输。

经营建筑垃圾运输业务的单位和个体组织,应当拥有专用密闭运输设备和车辆,并依法取得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核发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及城市建筑垃圾运输资质。

市城管执法局负责建筑垃圾运输单位资质的确认,并制定建筑垃圾运输资质的条件和标准,向社会公示。

第十四条凡承担建筑垃圾和散装建筑材料运输或自行安排车辆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应提前向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提出申请,并提供建筑垃圾和散装建筑材料运输线路、时间、方案及运输车辆的资料、数量,经批准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城区建筑垃圾运输作业时间应在晚上20:00(夏季21:00)以后开始至第二天早上5:00以前结束,并清整施工场地和车辆行驶经过的路面。严禁雨雪天运输处置建筑垃圾。

第十六条凡从事建筑垃圾和散装建筑材料运输的车辆,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车容整洁,车况良好;

(二)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密闭化改装,做到统一车身颜色,统一编号发证;

(三)符合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其他相关要求。

第十七条承运建筑垃圾或散装建筑材料的运输单位或者个体组织,应当在运输前持承运合同到市市容处办理《建筑垃圾准运证》或《散装建筑材料准运证》(以下简称《准运证》),并在运输过程中随车携带《准运证》。

《准运证》上应当载明运输单位、路线、时间、方式和弃置场地。

第十八条从事建筑垃圾或散装建筑材料运输的单位和个体组织。不得进行下列活动:

(一)出租、转让、涂改、伪造或超期使用《准运证》;

(二)擅自改变运输线路和时间;

(三)承接无《城市建筑垃圾排放处置许可证》或未经批准、未办《准运证》的运输业务;

(四)运输车辆超载运输。

第十九条*交警部门应依照法律法规,依法查扣并没收无牌照、无合法来历的建筑垃圾清运车辆,从严处罚无照驾驶建筑垃圾车辆的人员。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查扣的无牌照、无合法来历的建筑垃圾清运车辆,应移交*交警部门处理。

第四章场地管理

第二十条建筑垃圾消纳场地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要求,有计划地进行建设与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或者损坏其设施。

第二十一条凡在市中心城区内设置建筑垃圾消纳场地(不包括单位自有场地),均应由市规划部门提出选址意见,向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用地申请,禁止占用耕地设置建筑垃圾消纳场地。接受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监督、管理和检查,并向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申报登记,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根据场地实际,统一调度,合理安排。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开设消纳场地。

建筑垃圾消纳场地不得擅自关闭或者改变场地用途。

第二十二条城市建筑垃圾消纳场地设置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便利的道路交通条件;

(二)相应的机械设备和照明设施齐全;

(三)场地的排水系统完善、合理;

(四)设置不低于2米高的实体围栏,实行封闭式管理;

(五)完善防尘、防污水外溢、消灭蚊蝇等设施,符合环境卫生要求;

(六)配备专人管理,制定场地管理措施。

第二十三条建筑垃圾和散装建筑材料运输车辆进入消纳场地、回填施工场地和建筑工地,应自觉接受场地管理人员的指挥,并按指定的区域倾卸。

第二十四条入场弃置的建筑垃圾应当分类堆放,及时平整,保持环境整洁。处置建筑垃圾应当采取回填夯基、填洼还耕、堆山造景、废渣制砖等多种有效途径,实现建筑垃圾的再生开发利用。

第二十五条建筑垃圾消纳场不得处置工业垃圾、生活垃圾或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危险性废弃物。

第五章罚则

第二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依据《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设部第139号令)第20条,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以罚款:

(一)将建筑垃圾混入生活垃圾的;

(二)将医疗卫生、危险废物混入建筑垃圾的;

(三)擅自设立弃置场受纳建筑垃圾的;

单位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行为之一的,处3000元以下罚款;有前款第三项行为的,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个人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行为之一的,处200元以下罚款;有前款第三项行为的,处3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依据《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设部第139号令)第25条,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以罚款:

(一)未经核准擅自处置建筑垃圾的;

(二)处置超出核准范围的建筑垃圾的;

对施工单位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建设单位、运输建筑垃圾的单位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施工单位未及时清运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造成污染的,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依据《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设部第139号令)第22条,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施工单位将建筑垃圾交给个人或者未经核准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单位处置的,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依据《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设部第139号令)第22条,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处置建筑垃圾的单位在运输建筑垃圾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建筑垃圾,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依据《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设部第139号令)第23条,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以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文件的,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依据《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设部第139号令)第24条,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随意倾倒、抛撒或者堆放建筑垃圾的,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依据《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设部第139号令)第26条,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对单位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2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复议或者提讼。当事人逾期不执行处罚决定,处罚机关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三十三条城管执法部门工作人员执行公务受法律保护。对侮辱、殴打城管执法人员,妨碍阻挠其执行公务的,由*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在查处违法行为时,应佩戴统一标志并出示执法证件,文明执法,依法办案。有关行政管理、执法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徇私枉法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城管建筑垃圾管理总结篇4

0前言 城市建筑垃圾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在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废弃物。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发展速度的加快,导致大量建筑垃圾急剧产生,我国建筑垃圾排放量高峰期已经到来。 1城市建筑垃圾的危害及处置现状 1.1城市建筑垃圾的分类 按照建筑垃圾的来源不同可分为:①土地开挖:分为表层上和深层上,前者可用于种植,后者主要用于回填、造景等;②道路开挖:分为混凝土碎块和沥青混凝土碎块;③旧建筑物拆除:分为砖、石头、混凝土、木材、塑料、石膏、灰浆、钢铁和非铁金属等几类;④建筑工地垃圾:分为剩余混凝土(工程中没有使用掉的混凝土)、建筑碎料(凿除、抹灰等产生的旧混凝土、砂浆等矿物材料)以及木材、纸、金属和其他废料等类型。 1.2城市建筑垃圾的危害 城市建筑垃圾数量多,成分复杂,对城市环境的危害大[1],主要表现为以下3点。(1)占用大量土地。仅以北京为例,奥运工程建设前对原有建筑的拆除,新工地的建设,北京每年都要设置二三十个建筑垃圾消纳场,造成不小的土地压力。(2)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建筑垃圾中的建筑用胶、涂料、油漆不仅是难以生物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还(1.上海市松江区辐射及固体废弃物管理站,上海201613;2.上海市松江区环境监测站,上海201613)含有有害的重金属元素。这些废弃物被埋在地下,会造成地下水的污染。建筑垃圾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细微颗粒、粉尘等可随风飘扬,从而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还有一些有机固体废物,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下,会被微生物分解,产生有害气体以及恶臭,释放到空气中,同样会不同程度地造成环境的损害。(3)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地表沉降。建筑垃圾及其渗滤液所含有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壤产生污染,改变土壤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影响植物生长,产生有害物质。与此同时现今的填埋方法是垃圾填埋8m后加埋2m土层,但土层之上基本难以重长植被。填埋区域的地表还会产生沉降和下陷,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稳定状态。 1.3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现状 1.3.1国外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情况 国外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已经把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作为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在这些国家,建筑垃圾是一种资源,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价值[2]。(1)日本部分地区建筑垃圾再利用率达到100%。过去几十年,日本先后出台了《推进建筑副产物正确处理纲要》、《建筑废弃物对策行动计划》、《建设再循环法》、《建设再循环指导方针》、《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再循环法》等许多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早在1988年,东京的建筑垃圾再利用率就达到了56%。在日本很多地区,建筑垃圾再利用率已达到100%。(2)美国5.0%的建筑集料是建筑垃圾再生集料。美国每年有1亿t废弃混凝土被加工成集料用于工程建设,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再利用。据悉,再生集料占美国建筑集料使用总量的5.0%。在美国,68%的再生集料被用于道路基础建设,6.0%被用于搅拌混凝土,9.0%被用于搅拌沥青混凝土,3.0%被用于边坡防护,7.0%被用于回填基坑,7.0%被用在其他地方。(3)德国建筑垃圾消纳企业年营业额20亿欧元。1955年开始,德国的建筑垃圾再生工厂已加工约1150万m3再生集料,并用这些再生集料建造了17.5万套住房。据悉,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的建筑垃圾处理厂就在德国,可生产1200t/h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德国大约有200家建筑垃圾消纳企业,年营业额达20亿欧元。(4)奥地利建筑垃圾生成企业自行购置处理设备。奥地利最大的特点是对建筑垃圾收取高额的处理费,提高资源消耗成本。另外,所有生成建筑垃圾的企业几乎都购置了建筑垃圾移动处理设备,全国约有130台(套)。 1.3.2我国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情况 长期以来,我国的建筑垃圾再利用没有引起很大的重视,通常是未经任何处理就被运到郊外,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环境污染较为严重。近年来,这种情况得以初步改善。部分大、中城市根据管理的实际需要,相继颁布了建筑垃圾或工程渣土管理规定,初步建立了建筑垃圾申报及审批制度,收运车辆也得以初步规范化。少数城市还建设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厂和建筑垃圾填埋场等消纳设施,社会的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1992年6月,北京城建集团一公司先后在9万m2不同结构类型的多层和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回收利用各种建筑垃圾840t,用于砌筑砂浆、内墙和顶棚抹灰、细石混凝土楼地面和混凝土垫层,使用面积约3万m2,节约资金4.5余万元。北京市每年设置20~30个建筑垃圾消纳场。消纳场由企业经营,并按照市场化的物价标准向运输单位收取费用。上海市建筑垃圾末端处理通常采取回填标高、围海造田、堆山造景等方式。2003~2005年,以标高回填、工程回填、绿化用土等方式处理的建筑垃圾大约占年产生量的60%;以围海造田方式处理的建筑垃圾占年产生量的30%;其余10%以临时堆放、弃置等方式处理,还有1座利用废弃混凝土块制作砌块和集料的资源化处理厂,年处理能力20万t[3]。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资源的持续培育与利用。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巨大消耗和大规模的开采,已导致资源基础的削弱、退化、枯竭。因此,从城市垃圾中回收资源,从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已变得非常重要。城市建筑垃圾虽然对环境造成了破坏,但其中也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对其加以回收利用不仅能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也能获得巨大的环境利益:其一是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资源;其二是通过回收资源,减少了要处理的垃圾量,极大地减轻了环境压力。 #p#分页标题#e# 2.1尽量减少城市建筑垃圾的产生量 我们必须有着清醒的认识——目前城市建筑垃圾的危害日益严重。因此,我们必须从源头上控制城市建筑垃圾产生量的增长,实现垃圾的减量化。应当大力开发和推广节能降耗的建筑新技术和新工艺,从而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在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考虑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采用尽量少产生建筑垃圾的结构设计,使用环保型建筑材料,考虑建筑物将来进行维修和改造时建筑垃圾产生量多少的问题,考虑建筑物在将来拆除时的再生问题。在建筑过程中加强管理,坚决杜绝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随意更改设计方案等降低工程质量的现象发生,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和耐久性,减少不必要的维修、加固甚至重建工作。同时,建筑物质量越好,在日久以后必须拆除时,这种旧建筑材料可以再生得到质量更好的材料。 2.2发展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技术 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是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基础,没有合适的技术方案,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就无从谈起。国外建筑垃圾的资源化技术相对比较成熟,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工作比较薄弱。所以,实施符合我国实际的建筑垃圾资源化战略和技术方案,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开展科研工作,增加对建筑垃圾再利用技术的研究投入,是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根本保障。 2.2.1生产环保型砖块 目前,实心黏土砖仍是最主要的建筑材料,生产这种砖需要不断毁田取土,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另一方面,黏土砖的烧制不仅耗煤量大,而且排出的烟气也会造成空气污染。事实上利用建筑垃圾中的渣土可制成渣土砖,利用废砖石和砂浆与新鲜普通水泥混合再添加辅助材料可生产轻质砌块,利用废旧水泥、砖、石、沙、玻璃等经过配制处理,可制作成空心砖、实心砖、广场砖和建筑废渣混凝土多孔砖等。其产品与黏土砖相比,具有抗压强度高、抗压性能强、耐磨、吸水性小、质轻、保温、隔音效果好等优点。 2.2.2加工成再生集料 建筑垃圾中的废混凝土块、废砖石、砂浆、渣土经破碎筛分和粉磨等一定的工序后都可作为再生集料的材料来源。废混凝土块经破碎筛分得到粗集料和细集料,粗集料可作为碎石直接用于地基加固、道路和飞机跑道的垫层、室内地坪垫层;细集料可用于砌筑砂浆和抹灰砂浆,若将磨细的细集料作为再生混凝土添加料可取代10%~30%水泥和30%的砂子。废旧沥青混凝土块的再生集料可铺在下层做垫层,也可部分掺入到新的沥青混凝土中利用。对湿润的砂浆混凝土可通过冲洗,将其还原为水泥浆、石子和砂进行回收。 2.2.3用于制作夯扩桩 利用建筑垃圾如平房改造下来的碎砖烂瓦、废钢渣、矿渣砖、碎石、石子等废物材料为填料,采用特殊工艺和专利施工机具,制成夯扩超短异型桩,是针对软弱地基和松散地基的一种地基加固处理新技术。近些年来,河北工专新兴科技服务总公司开发成功一种“用建筑垃圾夯扩超短异型桩施工技术”,在综合利用建筑垃圾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该项技术是采用旧房改造、拆迁过程中产生的碎砖瓦、废钢渣、碎石等建筑垃圾为填料,经重锤夯扩形成扩大头的钢筋混凝土短桩,并采用了配套的减隔振技术,具有扩大桩端面积和挤密地基的作用。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可达500~700kN。经测算,该项技术较其他常用技术可节约基础投资20%左右[4]。 2.2.4移动破碎站把建筑垃圾处理变废为宝 为了提高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引进先进的移动式混凝土破碎、筛分技术,对拆除下来的废旧混凝土现场破碎加工成商品混凝土集料、建筑砌块集料、三合土集料等不同用途的再生集料。这一处理方法可使加工后的建筑垃圾成为商品,既大大提高了废旧混凝土的利用效率,又减少了多次运输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费用支出,还减少了废混凝土堆放的土地占用。移动破碎筛分技术将最大限度地实现拆除工程的零排放,节约自然资源,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需要政府的产业政策扶持 建筑垃圾的循环再生是环保产业,其发展需要政府的产业政策扶持。西方发达国家和日本对建筑垃圾处理等环保产业,都制定有特殊的倾斜政策来支持其发展。因此,我国要发展建筑垃圾循环再生产业,首先,政府职能部门应从政策和财政上鼓励和资助建筑垃圾建材的研究开发;其次,每个地区都应建有建筑垃圾再生加工厂,其数量和生产规模应能满足本地区建筑垃圾的处理能力;此外,政府还应制定“扶持性”的建筑垃圾循环再生产业的优惠政策,如减免税和财政补贴政策等。 2.4加快城市建筑垃圾的相关法律与制度建设,加强协调管理[5] 要建立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实行“建筑垃圾源头消减策略”,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和排放量;规范建筑垃圾的分类、收集、存放,禁止填埋可利用的建筑垃圾。同时应当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监督执法工作,一旦颁布了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法律,就应该通过严格的监督执法来使法律得到确实的遵守,做到令行禁止,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建筑垃圾的处理和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建设、环保、土地、城管、环卫等部门应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协调联动,共同关注建筑垃圾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积极谋划和实施处理对策。 3结论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已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成为21世纪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要求对产生的建筑垃圾进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是我国城市建筑垃圾处置的主要发展方向,今后应加强宏观管理,研究和推广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切实可行的实用技术,从而实现城市建筑垃圾的可持续发展。

城管建筑垃圾管理总结篇5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中新食品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成立食品区深入开展无主、遗留建筑垃圾治理领导小组:

组  长:***  食品区城管执法局 局长

***  新成市政设施公司 总经理

副组长:***  食品区城管执法局 副局长

***  新成市政设施公司 副总经理

成  员:***

食品区深入开展无主、遗留建筑垃圾治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容大队大队长翟勇负责食品区深入开展无主、遗留建筑垃圾治理工作的日常开展、人员调度、情况排查、总结汇报等。

二、治理工作要求

1、在食品区范围内,以河湖管理范围、饮用水源地周边等为重点,强化整治措施,全面梳理问题。

2、开展辖区内无主、遗留建筑垃圾再排查、再治理工作,督促社区、村委会,做到全面覆盖,不留死角。

3、联席市政设施管理部门对无主、遗留建筑垃圾进行集中清理,限期完成处置工作,逐步落实到位,保证整治效果和质量。

三、建立长效管理

结合整治内容及管理成效,形成管理信息台账,定期复查、统筹部署、坚持长效。建立无主、遗留建筑垃圾治理常态化管理机制,完善制度措施、坚决堵塞漏洞,强化自查、自改,将常态化治理工作抓好、落实。

中新食品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城管建筑垃圾管理总结篇6

关键词:建筑垃圾,资源化

 

0.引言

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在消耗大量的资源的同时,又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近百年来得到迅猛发展,由此不可避免地在建筑物的建造、使用和拆除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1],从而对环境卫生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分析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解决城市垃圾处理的问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城市建筑垃圾问题现状

1.1城市建筑垃圾产生量大

建筑垃圾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等进行建设、拆迁、修缮及居民装饰房屋过程中产生的余泥、余渣、泥浆及其他废物。。

我国的建筑垃圾产生量大,并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逐年递增[2]。据统计,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排放量已达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以上。在城市建设中,建筑工人环境意识不高,施工工艺、施工技术落后,大量的手工操作也是建筑垃圾产生量大的主要原因。有资料显示,经对砖混结构、全现浇混凝土结构等建筑类型的施工材料统计分析,每一万平方米的建筑工程中,会产生500-600吨建筑垃圾[3]。而我国现如今正处于大力发展城市建设期,如此大量的建筑垃圾若处理不当,不但破坏市容,恶化市区环境卫生,还占用了土地,降低了土壤质量,对空气和水域造成污染。

1.2城市建筑垃圾处理方法现状

20世纪末,随着城市的大规模建设,城市建筑垃圾产生量增大,建筑垃圾乱堆弃的现象严重。。21世纪以来,北京、上海、深圳等部分大中城市相应颁布了建筑垃圾或工程渣土管理规定,并建设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厂和建筑垃圾填埋等消纳设施[2]。但绝大部分建筑垃圾均未经任何处理,便被运往郊外露天堆放或填埋,而建筑垃圾存在着难于降解、弱碱性、成分复杂的特性[4],简单的填埋对环境中的土壤、水体和大气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沙飞扬等问题又加重了环境的污染[3]。

目前存在的建筑垃圾处理方法过于简单,存在着分类收集程度不高,回收利用率低;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落后;建筑垃圾处理投资少,法规不健全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城市建筑垃圾问题的解决途径

由于我国城市建筑垃圾产生的量递增的趋势,加上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方法的仍处于较原始的状态,城市垃圾对城市环境卫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应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

2.1减少建筑垃圾产生量

对于建筑垃圾的处理,首先实行源头削减策略,即在建筑垃圾产生之前,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控制措施将其消减[1]。在我国,施工工艺、施工技术落后,大量的手工操作也是建筑垃圾产生量大的主要原因。在建筑垃圾中,由于施工人员的责任性不够强,施工工艺落后,施工技术落后,导致工程质量不合格而返工产生的建筑垃圾占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必须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水平和责任心,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能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量。

2.2建筑垃圾资源化

对于已产生的垃圾,应该采用有效手段,使其成为再生资源。

我国众多的学者对建筑垃圾的资源化都做了相应的研究和实践,可以用来指导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化工作。唐娴等[5]对城市建筑垃圾的固体废弃物的混合料的强度形成原理进行研究,对建筑垃圾作为骨料和混合料进行试验,提出建筑垃圾经过处理,可作为路面基层应用。梁洪波[6]对建筑垃圾制砖的生产工艺做了介绍,并对其效益进行分析,结合邯郸市建筑垃圾生产新型墙材项目实践,证明用建筑垃圾制砖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乔峰[7]在某新建道路中应用了换填建筑垃圾处理软土路基技术,效果良好,建议在郊区工程中采用。众多经验表明对于建筑垃圾进行筛选处理后,还可进行堆砌胶结表面喷砂,做成假山景观工程。对我国建筑垃圾的处理,可以采用上述相关的措施,变废为宝,使建筑垃圾资源化。

2.3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

要处理好建筑垃圾问题,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是必备手段。当前,我国越来越重视资源与环境问题,1992年制定了《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2005年制定了《城市固体垃圾处理法》,另外一些国内主要城市也针对建筑垃圾处理处置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性政策法规,但是这些政策法规都相对零散,缺乏整体性,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对建筑垃圾的处理方面在政策法规和实际应用方面形成了一套符合自身的体系。美国在1980年制定的《超级基金法》中规定:“任何生产有工业废气物的企业,必须自行妥善处理,不得擅自随意倾卸;德国在1978年-2002年之间,颁布了相应的6部之多的关于循环经济的立法,推进了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着手建筑垃圾的管理,制定了相应的法律,以促进建筑垃圾的转化和应用[1]。我国在制定建筑垃圾的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方面,应该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案例,制定既符合我国国情的相应的法律法规。

3.结论

我国建筑垃圾存在产生量大、处理不当的现状,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可以通过减少建筑垃圾产生量、使建筑垃圾资源化、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等的方法进行解决。

参考文献

[1]. 冷发光, 何更新, 张仁瑜等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 环境卫生工程,2009,(01):33-35

[2]. 王雷, 许碧君, 秦峰. 我国建筑垃圾处理现状与分析[J]. 环境卫生工程 , 2009,(01):53-56

[3]. 杨子江. 建筑垃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及解决途径[J]. 城市问题 , 2003,(04):60-63

[4]. 徐平, 张敏霞. 我国建筑垃圾再生资源化分析[J]. 能源环境保护 , 2009,(01):24-26

[5]. 唐娴, 王社良. 城市建筑垃圾路面基层应用研究[J]. 科技导报 , 2009,(07):88-90

[6]. 梁洪波.建筑垃圾制砖生产工艺及其效益分析[J].墙体革新与建筑节能.2007(6):23-24

[7]. 乔锋. 试论用换填建筑垃圾处理软土路基技术[J]. 中国科技财富 , 2009,(08):60

 

城管建筑垃圾管理总结篇7

关键词:建筑垃圾;资源化;公路工程;再生材料;政策体系

中图分类号:U4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6248(2017)01-0051-06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phenomenon of rubbish siege,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enterprise land, tax paid, and construction waste sources of the project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Xi’an-Xianyang Northern Circuit. It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about the construction wast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mprehensive reclamation application policy, application technology, and typical demonstration effect. Meanwhile, it also discussed the relevant policies of project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cost, enterprise tax exemption, raw material acquisition, transportation cost and social cognition relying on the projec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tion should draw lessons from the comprehensive system of construction waste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method at home and abroad, formulate laws and regulations system at the national level and standardize the reclamation of construction waste.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levels should rationally plan the layout and support the comprehensive reclamation of construction waste. National and local management departments also should establish the principles for comprehensive reclamation of construction waste and participate in the government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planning, can make use of management approaches, such as policy support, tax prefer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encouragemen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waste reclamation.

Key words: construction waste; reclamation; highway engineering; recycled materials; policy

system

伴S着工业革命之后世界范围内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球范围内大量开展,随之而来的是海量建筑垃圾的处理问题。1987年召开的联合国发展会议首次在国际范围内讨论了建筑垃圾的处理问题[1-2],并最终写入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会议报告。到2002年,世界各地已经召开了30余次以建筑垃圾处置为主要议题的国际会议。然而,目前全球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总量仍在以惊人的数字增加。根据欧盟委员会2001年公布的统计数据,世界各个国家建筑工业总共消耗了近50%的当地自然资源[3]。中国面临的建筑垃圾问题更为严峻,据统计目前中国一般城市年建筑垃圾产生量在4 000万吨至5 000万吨之间。以西安市为例,2007年西安市全年产生建筑垃圾2 500万~3 000万吨,2008年2 800万~3 300万吨,2009年3 500万吨,2013年突破6 000万吨[4]。由于配套管理政策不完善,绝大多数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运往郊外和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占用了大量的土地,污染了环境,并加剧垃圾围城难题。

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是解决其危害性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公路工程是国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重要应用领域[5],但在国内实践中存在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缺乏技术规范支撑,管理部门多且联动性差,配套措施不完备,民众认知度普遍偏低,建筑寿命周期短,建筑垃圾处置收费偏低等多种问题[6]。

鉴于此,本文调研了西咸北环线工程建筑垃圾综合应用在应用政策、应用技术、典型示范效应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梳理了依托工程在项目管理、政府方面、企业立项方面、建厂成本、新兴企业免税、原材料获取、运输成本、社会认知度等方面的相关政策,给出了建筑垃圾规模化利用的政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方面

海量建筑垃圾的处置问题是世界范围内大部分国家正在经历的难题。包括北美、欧洲发达国家以及日本在内的较早实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实施成败,相关政策的引导、鼓励和支持以及法律规范的保障是关键所在。

日本以立法促进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日本早在1954年颁布的《清扫法》以及1970制定的《废弃物处理法》中就开始规定了不同种类垃圾的回收方式[7]。而针对建筑副产物的处理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全面的法律体系,1991年制定的《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明确规定了建筑垃圾必须经过处理回收利用,使得建筑垃圾再利用,2000年制定的《建筑工程资材再资源化法》规定了建筑垃圾资源化中相关科学技术创新,推进了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研究创新以及成果的推广普及[8]。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及政策引导,日本目前建筑垃圾再生率达到99.5%[9],接近实现“零排放”。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大量基础设施损毁破坏,德国是世界上首个大量利用建筑垃圾的国家。通过合理的法律设计和政策支持,德国目前建筑垃圾资源化率可达到85%[10]。德国相关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政策实施原则为收费和处罚原则,德国相关立法中对建筑垃圾的处理缴费等级有详细的规定,在垃圾法增补法案中,将建筑垃圾的组分利用率比例做了规定,对建筑垃圾进行填埋或堆放的生产者按照法律规程需要缴纳高额的处理费用,而使用产生的建筑垃圾的生产者,所缴纳费用显著降低[11]。对于不处理建筑垃圾的生产者,将面临高额的罚款甚至刑罚。同时,随着建筑垃圾处置及检测技术的发展,德国政府协同企业成立了建筑垃圾质量保证和鉴定研究所,对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的等级和指标做了相应规定,通过经济政策调节和对建筑垃圾生产者的引导,保障了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有序进行,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建筑垃圾回收企业的经济效益。

美国在建筑垃圾资源化领域起步相对较早,各州在法律法令、技术标准规范和实际应用方面形成了与自身现状协调的法律体系[12]。总的来说,大多数州对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分级处理,包括现场分拣利用和在处理场地处理利用两种形式。同时通过处罚措施、低息贷款和政府采购方式,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在各州可获得低息贷款,对使用再生材料的产品实行政府采购,而联邦审计人员有权对未按规定购买的机构处以罚金[13]。

北欧各国如丹麦、芬兰和瑞典等国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方面处在前列,与之配套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全过程管理体系也比较成熟[14]。1995年丹麦的有关建筑拆除的规程中规定,超过一定规模的拆毁工程需要预先提交建筑垃圾处置计划[15]。同时采用税收控制方式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如芬兰的《垃圾税法》规定,对送往建筑垃圾填埋场填埋和焚烧的垃圾征收税费,而进行回收利用则免除[16]。

(二)国内方面

针对日益迫切的建筑垃圾处置问题,中国学者进行了积极探讨。魏秀萍等在调研国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管理经验基础上,归纳给出了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全过程规划策略[17]。郑胤以北京市建筑垃圾处置问题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政策建议[18]。张琦从西安市建筑垃圾处置基本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西安市建筑垃圾处置存在的问题,并从法律法规制定、补偿优惠政策、城市规划布局等角度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19]。王波基于全寿命周期评价理论,研究了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的生命周期评价,建立了初步的评价模型,成果应用于深圳市塘朗山建筑垃圾产业园实施建筑垃圾综合处理的成本效益分析[20]。李树逊等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综合评价了上海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经济效益,并从垃圾减量、法规完善、新技术开发角度给出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建议[21]。石世英运用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法,统计得到了重庆市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关键成功因素,在资源化意识、优化再生产品认证体系、完善资源化产品市场及建筑垃圾排放收费方面进行了建筑垃圾资源化促进机制探讨[22]。李惠强等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了建筑垃圾处理的技术手段,以及资源化再生利用的经济效益[23]。已有研究对促进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对于产业运作机制以及建筑垃圾相关企业的补偿方式尚缺乏具体细致的探讨。

中国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方面起步较晚,针对建筑垃圾的减量控制、运输管理、资源化处理及再生产品的推广利用等方面先后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政策、条例,为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处理提供了管理依据。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是中国固体废弃物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中的基本法,其中规定了物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基本原则。而后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均给出了建筑垃圾需要资源化处理、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的基本原则、鼓励建设施工单位优先采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等原则。

中国现阶段针对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相关政策已初成体系,无论是对建筑垃圾产生主体单位的规定(从源头控制建筑垃圾的产量、控制建筑垃圾的堆放),还是对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的扶持政策(从税收优惠、政府补贴、电价优惠、土地划拨等方面),乃至再生产品的推广(使用再生材料企业享受优惠、政府绿色采购等)均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w系。

但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在公路工程中应用的相关政策较少。在国家层面仅有2008年5月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地震灾区建筑废弃物处理技术导则》对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在道路中的应用有相关规定。在地方层面,北京出台的地方标准政策中,提及城镇道路建筑垃圾再生路面基层中应用的施工方法与质量验收规范。总体来看,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相关政策仍不健全,在具体法律条例中一般使用“有利于”“鼓励”“引导”和“优先”等非限制性字眼,在环境保护高成本的利益冲突下,虽然国家制定了政策、明确了原则、给出了引导,但在没有强制法律条例条件下,面对着高额的成本、巨大的利益,在环境保护与建筑垃圾再生的进程中,各相关部门、企业以及个人大多选择了利益,舍弃了环境。

二、依托工程概况

西咸北环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网G30N连霍高速临潼至兴平段的并行线,是部级西咸新区规划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确定的交通建设重点工程,也是环绕西咸新区,串联西安卫星城市和周边重要城镇的交通运输大通道。路线起自临潼区零口镇,设枢纽立交与连霍高速公路相接,向西经雨金镇、新市、高陵北、通远镇、永乐北、泾阳北、中张镇转向西南,经太平镇、店张镇、南位镇、西吴镇之后路线转向东南,经大王镇,止于户县秦渡镇,设枢纽立交接京昆高速。项目概算投资132.56亿元,全线设计时速120千米/小时,路线全长约122.613千米(含9千米新西宝共线西段),建设里程113.613千米(与新西宝高速公路共线9千米),全线桥梁总长30 485.4米/39座,互通式立交17处,分离式立交55处,通道97道,涵洞177道,天桥46座,服务区4处,匝道收费站9处,连接线9.22公里。

鉴于大型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产生的海量建筑垃圾难处理问题,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在依据现有规范规程前提下积极应用建筑垃圾可再生材料,并在相关层面进行大胆尝试,其中在路基工程中使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272万方,临时设施建设中使用建筑垃圾106万方,路面工程施工和小型构件浇筑中分别使用建筑垃圾可再生材料1.3万方和0.65万方。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在本工程的积极应用,有效解决了建筑垃圾占用堆放和填埋土地问题,相应减少了对碎石、矿石原材料的开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而现阶段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在国内大规模应用的工程数量较少,在国家层面可供参考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本项目的成功实施可为相关政策建议的提出提供依据。

三、依托工程建筑垃圾应用现状

由于积极应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然而,由于目前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缺乏相关政策导向推进,尤其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过程的用地、税收等方面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使得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在本项目的应用中遇到一定阻力。

(一)用地方面

目前来说,企业用地形式均为临时用地,方式均为租赁私人或村租,租赁费用较大;如若永久建厂,存在用地审批环节众多,审批周期较长,一般来说建筑垃圾再生企业用地规模较大,厂区主要由原料堆放区、成品堆放区、生产区(破碎,刷分,预制)、职工宿舍区等组成,场地至少300~500亩,用地规模较大,用地价格昂贵。进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用地价格与用于建筑垃圾填埋的用地价格差异不大,在用地方面没有得到政策支持,致使企业需要投入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用地的费用过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相关企业的发展。

(二)税收方面

由于土地等原因,根据国家财税[2008]156号文规定的免征增值税政策难以落实,企业均需向国税缴纳17%的增值税、25%企业所得税,向地税缴纳相关税金及附加。核算参与本项目的两家企业分别缴税900万元和720万元,税收负担过重,在办税过程中没有得到相关政策支持,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建筑垃圾资源利用的推广效率。而与国外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推广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相比,税收优惠是主要的促进措施之一。

(三)管理方面

建筑垃圾再生企业在刚开始进行招投标工作时并未考虑到建筑垃圾原料来源问题,而在实际建筑垃圾获取的过程中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一方面由于政府未出台规范化收储政策,致使西咸北环高速公路建筑垃圾收储管理工作较难正常展开,另一方面建筑垃圾清运以往都是被沿线城区村镇上的一些社会闲杂人员非法控制垄断,价格不受市场规范的约束,致使再生企业垃圾收储成本大幅增加,原料供应不足。在西咸北环线原计划招投标中建筑垃圾是按无偿取得进行估算,但实际建筑垃圾在大量使用的情况下又变成了有偿使用,使得生产成本又大幅增加。

四、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对策建议

建筑垃圾因其具有社会公共性和资源化属性,可为循环经济服务,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自1995年以来国家和部分省市就建筑垃圾管理相继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但建筑垃圾资源化并没有取得相应的效益,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更是凤毛麟角。过度开采不可再生资源,经济难以持久发展,随着经济下滑促使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西咸北环高速公路作为国内高速公路建设领域首次大规模综合利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的工程项目,为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建筑垃圾资源化应用提供了良好示范。但因政策、项目管理、再生企业等方面原因,实践应用未达到预期效果。在此背景下,应在立法、监管乃至社会公共意识各方面完善政策体系,统一管理,协调配合,有效联动,将其作为一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事业发展下去。

第一,在建筑垃圾分类基础上,综合考虑在建筑垃圾源头、建筑垃圾处置和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应用方面完善相应规范规程和法律法规体系,使建筑垃圾有效实现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整个过程以及标准结果均有法可依。

第二,根据地区建筑垃圾处置经验,实施“建筑垃圾源头控制策略”是实现建筑垃圾科学控制的有效措施,应在建筑垃圾分类统计基础上,宏观统计建筑垃圾的再利用难易程度分布,分别制定每一等级建筑垃圾的企业排放红线,对于超出红线的企业予以收M或处罚。

第三,国家有关部门应对企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垃圾排放现状进行综合的定量统计,制定相应的建筑垃圾排放标准,并将其纳入到企业考核指标中。

第四,各省市在编制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专项规划时,要将交通运输系统依托公路建设的建筑垃圾处理厂纳入到规划之中,支持高等级公路建设工程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各省市要根据区域建筑垃圾存量及增量情况,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按照资源就近利用原则,合理规划布局建筑垃圾加工生产企业和生产规模,确保各地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有序、健康发展。

第五,交通运输行业在进一步分析估算的基础上明确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工作目标;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标,坚持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示范引路、企业实施、公众参与为原则。交通运输行业自身系统在新建和改扩建过程中,对产生的建筑垃圾进行回收利用,自身解决建筑垃圾,制定再生产品的利用率不低于60%的目标或零排放标准,并参与到政府循h经济发展中,确保一定比例的消减目标。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工作纳入交通行业循环发展规划,同时将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列入强制使用的材料目录、政府绿色采购目录,促进规模化应用。

第六,按层级由交通运输部向发改委组织申报行业内循环经济发展计划和资源综合利用财政补贴项目,简化程序,降低门槛,明确对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各环节参与者的支持。建立完善建筑垃圾管理和综合利用工作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支持一批技术先进、环保达标、资源回收率高的再生材料加工企业发展,促进装备研发和推广。

第七,地方政府的有关部门对涉及公路工程建设的建筑垃圾处理、再生企业的土地划拨、资质评估等进行直接协调管理,同时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情况加入相关管理部门的业绩考核标准,以管理带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事业发展。通过税收政策和低息贷款方式,降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成本,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积极性,从成本收益方面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建筑垃圾再利用。

五、结语

本文对西咸北环线工程进行实践调研、分析,提出了建筑垃圾在公路工程中大规模应用的相关政策建议。第一,在完善立法、健全公路行业规划及行业技术规范方面提出具体细致的政策建议。第二,从工程管理的角度,以建筑垃圾的源头、生产加工、市场推广为主线提出可操作的意见和建议;重点体现在经济调节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财政补贴政策及行业引导政策建议等几个方面。第三,为保证政策更好地落实,建议完善监督机制及提高社会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 王红娜.西安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4.

[2]池漪.再生骨料混凝土高强高性能化途径及其性能研究 [D].长沙:中南大学,2007.

[3]黄兴亮,任婷婷,何帆.再生骨料混凝土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分析[J].陕西建筑,2013(6):32-34.

[4]姜新佩,李莹,张胜彦,等.建筑垃圾人工砂配制混凝土试验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3(11):82-85.

[5]石世英.重庆市建筑垃圾资源化促进机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3.

[6]陆宁,陆路,李萍,等.中国城市建筑垃圾产量计算及预测方法[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79-82.

[7]刘振华,郭一令.日本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再资源化的现状及课题[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24(4):87-90.

[8]王罗春,赵由才.建筑垃圾处理与资源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9]冷发光,何更新,张仁瑜,等.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环境卫生工程,2009,17(1):20-23.

[10]杜婷,张勇,昌永红.国外建筑垃圾的处理对我国的借鉴[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1(2):35-36.

[11]隋玉武.德国建筑垃圾高回收率原因简析[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0,3(12):38-41.

[12]李南,李湘洲.发达国家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经验及借鉴[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9,2(6):41-44.

[13]刘永民.对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的思考[J].中国建材科技,2008,17(3):21-27.

[14]孙丽蕊,陈家珑.欧洲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及效益分析[J].建筑技术,2012,43(7):598-600.

[15]姚磊.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及其产业化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 2012.

[16]赵爽,郑飞.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法律制度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06-112.

[17]魏秀萍,赖芨宇,张仁胜.建筑垃圾的管理与资源化[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3,35(3):25-29.

[18]郑胤.北京市建筑垃圾管理及资源化利用政策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8.

[19]张琦.西安市建筑垃圾资源化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20]王波.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深圳市建筑垃圾处理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21]李树逊,罗攀,庞晓明,等.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状况及其生命周期评价[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2(6):817-821.

[22]石世英.重庆市建筑垃圾资源化促进机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3.

城管建筑垃圾管理总结篇8

1.引言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大量旧有建筑被批量拆除、改建,新建建筑拔地而起。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混凝土、砖石、破损的建筑构配件等建筑材料。这些人工材料在建设中的城市随处可见,他们数量巨大、成分复杂、与自然环境难以融合。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建筑拆建垃圾总量约21亿-28亿t。若以堆放形式进行处置,将占用1.5亿-2亿m2的土地。因此,如何处置它们是每个城市都要面临的问题。充分利用如此数量巨大的混凝土、砖石、金属以及其他从旧建筑拆除中产生的废弃材料,不但能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还能够有效地减少建筑资源的浪费。早在1946年,俄国就首先针对建筑拆除过程中产生的混凝土进行再利用研究,开启了城市建筑垃圾处理方法研究的先河。随后,荷兰、丹麦、美国、德国等国都纷纷加入了建筑垃圾再利用研究的行列,并进行了各种实践。其中,德国是最早对建筑垃圾再利用进行立法的国家。有关数据显示,在我国,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小于5%,远远低于国际水平。在快速的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通常只采用填埋的处理方式,这种方式没能够使建筑垃圾得到利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只有借鉴上述国家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宝贵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才能够高效地开展我国建筑垃圾再利用研究,才能够更有效地提升我国建筑垃圾再利用效率和水平。

2.建筑垃圾组成与特点

2.1建筑垃圾的组成

建筑垃圾是指在建筑拆建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环境材料和人工建筑材料。它们可以是基地、道路修建过程中排除的土石,也可以是建筑施工中产生的废旧水泥、施工模板、塑料保温板。更可以是建筑拆除后形成的混凝土碎渣、砌块、木材和金属单一材料或是门窗、楼板等复合建筑构配件。根据建筑垃圾中材料的成分不同,建筑垃圾可以统一划分为土质垃圾、混凝土垃圾、沥青类垃圾、木材类垃圾、金属类垃圾、塑料类垃圾、纸质垃圾、有机类垃圾、危险废物垃圾和矿物类垃圾等10大类。

2.2建筑垃圾的特点

建筑垃圾最显著的特点是产量大。有关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城市建筑垃圾产量约为4亿吨、美国1.3亿吨、奥地利4100万吨、德国2.45亿吨(2004年)。数量庞大的城市建筑垃圾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40%以上,而城市建筑垃圾中80%以上来自于旧有建筑的拆除。随着城市建筑不断的老化、更新,建筑垃圾的产量会在一定条件下不断增加。大量的建筑垃圾给城市带来了诸多的问题,也带来了很多机遇。城市建筑垃圾具有潜在的资源开发性。由于建筑垃圾数量巨大,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以建筑垃圾中很大一部分组成都具有可回收利用价值。如占建筑垃圾较大比重的混凝土材料,因数量巨大,材质稳定,只经过简单的加工就能够重新被利用。利用破碎的混凝土材料具有较好抗压性、稳定性,可将经过简单筛选、粉碎的较大颗粒状混凝土材料制成建筑或道路工程的基础填充材料;经过精细研磨处理,大块的混凝土又可以形成细沙大小的颗粒,能够将其制成建筑砌块,或进一步分为沙、砾石、水泥等材料应用在建筑中,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新料的使用。

3.建筑垃圾的危害

城市建筑垃圾在被回收利用之前,通常都采取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置。无论哪一种方式都会对城市和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3.1破坏城市环境景观、占用土地

在我国,旧建筑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砖、石、混凝土碎渣、建筑楼板、门窗等建筑垃圾,通常会采取堆放的形式进行处理。但是,由于管理的疏忽,很多建筑工地,将拆除的建筑垃圾随意倾倒在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或道路两侧。由于建筑垃圾的存在,这些地区的景观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而在很多城市,即使对建筑垃圾进行有计划地填埋、堆放,也会对环境景观产生不利的影响。城市建筑垃圾填埋场需要占用大面积土地,大面积建筑垃圾材料与周围自然环境极其不协调。

3.2污染环境

城市建筑垃圾在产生、运输、处理的各个环节中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飘散在空气中,影响城市的空气质量。如果简单地对建筑垃圾进行堆放处理,它们还会对自然环境产生更多的隐性破坏。由于建筑垃圾中存在的大量油漆、涂料、水泥、金属等容易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的材料,经过风化和雨水的淋湿,这些或形成微小颗粒飘散至空中,或形成酸类物质随雨水流入河中或渗入地下,污染水体,对环境造成破坏。

4.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方法

4.1政策指导

对建筑垃圾进行再利用是减少建筑资源的浪费,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我国,城市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借鉴各国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近年,我国已形成较完整的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管理体系。

4.2旧建筑原始构配件、材料再利用

在实践中,根据建筑垃圾的不同性质、组成,可采用灵活的再生利用方法。当旧建筑的原有构配件或材料能够完整地从旧有建筑中拆下、保存,并且它们还有一定的强度时,如果这些材料附带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环境的印记,它们就非常适合在新建筑中加以利用。在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的更新改造过程中,采用了旧建筑拆除下来的、能够继续利用的梁、柱等建筑构件、建筑设备作为“新建筑”的室内景观,这不仅展现出了该建筑的特色,同时也通过利用建筑垃圾减少了大量的建设费用。建筑垃圾种类繁多,数量可观。利用建筑垃圾丰富城市地形景观,通过绿化整治,可以形成城市堆山公园;利用废弃的建筑材料可以制作城市小品。这些建筑材料凭借特有的粗糙、破碎的质感在城市景观环境的营建中独树一帜。良好地运用城市建筑垃圾,能够在城市环境美化、城市景观环境营造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4.3旧建筑材料再加工利用

对废旧建筑垃圾材料进行资源性再加工利用,是大量消耗建筑垃圾最有效的方法。在我国,生产再生砖就是建筑垃圾资源性再加工利用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建筑垃圾产业化利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再生砖的生产是将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等材料进行粉碎、压膜、蒸养后成型。在欧洲,建筑垃圾的再加工利用范围非常广泛。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水泥、木材、玻璃的材料经过简单再加工都能够得到利用。图1 建筑内部走道(左)、沙龙(右)(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5.建筑垃圾再利用应用案例

5.1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的教学楼是由校区内一栋废弃机械厂的铸工车间改建而来的。改建后的教学楼不仅保留了原有工业建筑结构、材料的粗犷美,还利用厂房的空间特征,布置了层次丰富的教学空间、办公空间和公共空间。与此同时,在建筑的内部装饰、外部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了原有建筑中废弃的机械设备、废旧门窗、废弃砖块,形成实用性与装饰性为一体的建筑小品、家具。如图1所示。建筑内部公共走廊的座椅由废旧机械设备和简单的木制坐面组合而成。系馆内部沙龙的吧台、货架、座椅也都由原有厂房内废弃的金属方管、圆管焊制成框架,再增加简单的木制面板。建筑的外部景观更具特色。如图2所示。建筑入口处的景观由原建筑内部拆除的钢筋混凝土梁排列形成,梁上的钢筋、金属预埋件带着岁月留下的暗红色锈迹清晰可见。建筑立面上的装饰线条,窗间墙的装饰物是由锈蚀的废弃铁片、角钢焊接形成。建筑环境的景观墙也是由旧建筑中拆除的废旧角钢拼接形成的。这栋建筑内外装饰大量运用了废旧建筑材料、设备,这不但大大降低了建筑的造价,节约了资源,还形成鲜明的建筑形象。

5.2Superadobe建筑小品

“superadobe”是由伊朗建筑师纳德•哈利利创立的新的建造体系。该体系主要利用泥土、沙石等天然材料经过快速叠砌形成类似于穹顶型的建筑。其目的在于能够为灾后和贫困的人们提供快速、简易、廉价的住宅。位于内蒙古乌海市青少年创意产业园的superadobe建筑小品就结合了哈利利的设计理念与当地的废弃建筑材料,形成集功能与景观为一体的建筑小品。如图3所示。该小品将产业园建造后剩余的沙、碎石材料装入编织袋,通过垒砌的方法形成建筑的初步形态,再经过淋湿、沉淀、拍打整形后在建筑外部涂抹上水泥、黄沙对其进行了加固。整个小品以蒙古包为原型进行变化,由单体、群组和构件组成,小品空间组合灵活自由,既能满足功能要求,又与当地环境完美结合。

6.结论

随着全球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如何解决城市建筑垃圾污染的问题变得更加严峻。我们国家正处于城市快速建设发展的时期,城市拆建过程中所产生的城市建筑垃圾数量巨大,问题更加突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的需求更加紧迫。本文从建筑垃圾的分类研究出发,分析了建筑垃圾的部分危害性和再利用方法。但是,这只能够认识到建筑垃圾的一小部分,今后还有更多的内容等待我们研究。建筑垃圾治理政策的制定,建筑垃圾再利用方法的开发,建筑垃圾产量减小的方法等问题都会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得到深入的探索。

上一篇:幼儿园食堂消防培训范文 下一篇:幼儿园消防培训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