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医学科普知识范文

时间:2024-03-26 11:35:46

趣味医学科普知识

趣味医学科普知识篇1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普通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135-02

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特点

生物医学工程旨在运用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和解决生物学和医学问题的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其主要任务是:从工程学角度研究、解释生物体特别是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过程。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物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生物医学信号的检测与分析、生物医学成像和图像处理、电磁场生物效应、脑科学与认知、人工器官以及相关的医疗设备的研制等。生物医学工程学是医疗卫生健康、保健性产业的重要基础和动力,它所带动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加大对生物医学工程的投入。经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应能够在医学中较熟练地运用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而且还应具备生物科学理论基础以及医工结合的研究和实验技能,以及医疗电子设备、医学信息处理的初步开发、研究、应用、维护和管理能力。本专业毕业的学生择业面宽,就业适应能力强。毕业生既可以在医疗仪器行业从事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又可以在医院医学工程部门比如医学仪器、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国家技术监督部门,以及其他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产业等部门从事研究、开发、维护与维修、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此外,本专业的学生还可以进入生物医学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向继续深造。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要求知识方面:打好坚实的数学、化学、物理学、外语、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和电子技术的基础,掌握宽厚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知识,具备宽广而深远的科技视野、强烈的求知欲望、事业心和创新意识。

二、普通化学课程及其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在解决人类最关心的环境、材料、能源、医药保健、粮食增产、资源利用等问题中,化学科学处于中心地位。而普通化学则是化学的导言,它包含了现代化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现代大学生应该普遍掌握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重要部分,是高等院校非化学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一些必需的近代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了解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具有应用化学观点分析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打下一定的化学知识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对普通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以及原子、分子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的基本知识;掌握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能以及一些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掌握分析化学基本原理和一些重要的化学、仪器分析方法;并了解化学在生物医学、环境保护、新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能源开发与利用以及生命科学研究等领域的作用,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打下化学理论基础。

三、普通化学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修改教学大纲

应根据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修改普通化学的教学大纲,并将本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理论课时为32学时,实验课时为16学时。首先从普通化学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来定位。普通化学则是化学的导言,它包含现代化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掌握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的基本知识;掌握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能以及一些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掌握分析化学基本原理和一些重要的化学、仪器分析方法;并了解化学在生物医学以及生命科学研究等领域的作用,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打下化学理论基础。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让学生熟悉化学实验及实验室的基本规则;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和实验数据的习惯;了解常用化学仪器的性能、使用和维护方法。同时,应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实验数据,正确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促使学生逐渐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实验习惯和工作作风,并初步具有独立思考、独立设计实验、独立进行实验以及独立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主要实验项目如下:玻璃工操作实验(2学时);离解平衡与沉淀一溶解平衡(2学时);铜、锌、银、镉及其离子的鉴定(2学时);烃的性质和鉴定(2学时);粗盐的提纯(4学时)。

值得注意的是,理论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大纲的修订,应体现专业特色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的教学思路。

(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普通化学是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化学课,主要介绍化学学科基本情况,化学各个分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化学学科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化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学科的关系。因此,普通化学课程知识点多、内容复杂、概念跨度大,需要与学生所学专业及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本课程的教学课时不足,教学过程中,化学理论和化学与专业结合选择是,教师往往容易顾此失彼,使化学教学演变成一堆化学名词和专业术语的堆积,枯燥乏味。同时,学生重视度不够、学习兴趣不浓。但是化学知识在各种领域中不断渗透,在日常社会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实际问题,针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首先和学生进行讨论,解决如下问题:(1)学习的原动力。(2)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告诉大学课程内容多,上课进度快、信息量大,并且辅导课和习题课少,要掌握好学习方法;设计了从实验现象一引发思考一理论内容一实验内容一在线测试的教学路线。(3)学习精神,只有更加刻苦才有可能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通过讨论和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将普通化学中基础部分的讲授与中学化学教学良好接轨,在上课时首先回顾一下中学化学相关知识点,再引入新的知识点。在讲例题的采用为“先示例、后解析”的方式。上实验课,采用实验前提问和预习,代替实验课先讲实验原理和步骤的方式,要求、鼓励学生预习和思考。在指导实验时,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建议学校平时适当开放实验室,为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平台。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参加项目创新活动,和指导教师一起选题,查阅文献,学习相关知识,进行科研活动。当然,也可结合其他课外科技活动展开教学。

2引入实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针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特点,可适当引入生活和专业应用中的具体实施例。课堂讲授时,利用具体实例,引入每一章节内容,再将每一章节的重点、难点内容在学生深入挖掘的基础上,将内容分解成若干小问题或将若干相关小问题合并起来,指导学生联想、讨论思考、联想归纳、比较总结本课程的目标是系统讲授化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加强基础,提炼基本,按需拓宽,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

在讲到酸碱时,可把知识点延伸,把电子舌知识和酸碱性结合起来。电子舌测量酸味时就是利用酸性,检测出酸的浓度,也就是将酸的浓度通过化学传感器转化为可检测的信号,信号的强弱就能反映酸的浓度。同样,电子舌检测其他味觉,就是将其味觉物质,通过化学传感器转化为可检测的信号,通过信号的强弱来反映味觉物质的含量,进一步体现味道的内涵。

可引入直观形象的化学反应动画效果,加强学生对反应机理和抽象概念的理解;同时,可采用动态图表,充分发挥各类图形的优势。

3.突出重点,扩大信息量。根据培养方案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特点,可将下列内容列为普通化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盖斯定律和标准生成焓、标准熵、标准吉布斯自由能计算方法;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判剧;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及有关计算;分散体系的概念及分类;溶液的依数性;胶体分散体系的性质及结构;弱酸、弱碱解离平衡;溶度积规则和溶解平衡;电极电势的概念;用电极电势的数据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及氧化还原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和程度;配位体的相关概念及命名规则;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四个量子数的取值及物理意义。教学难点为: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的应用;相似相溶液原理;能斯特方程式的应用;吉布斯自由能变、原电池电动势、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的关系。根据重点和难点,可采取理论讲解、PPT、板书和学生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讲解后再让学生来回答问题,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点的印象与理解,在原有知识点的基础上扩大信息量。

综上,本文针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专业特点,从修改教学大纲、确立教学主线和实验操作人手,对普通化学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实践表明,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目的更为明确,重点更为突出,实验更有可操作性。通过教学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不断进行探索的兴趣。这种双向的促进,有利于普通化学课程课堂教学的良性发展。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相信普通化学课程将在提高非化学专业学生学习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趣味医学科普知识篇2

微生物及免疫学属于医学基础课,具有名词多、描述多、概念抽象、难记忆、难理解等教学特点,理论相对枯燥,实践性不强,是医学院校学生普遍感到难学的课程[1],对于文科生占大多数的中医专业学生来说就更是难上加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过难、过深的东西都不会感兴趣。因此结合中医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来提高他们学习这门课程兴趣和主动性。

中医专业的学生特点是学生家庭以从事医务和知识分子为主,尤以中医名家子弟较为突出;而生源结构中以城市、文科及女生人数相对偏多[2]。据统计我校中医专业文科生能占75%,而女生人数可以达到70%。针对中医专业收集整理学生的特点,在微生物及免疫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来提高教学效果。

1.找到两者共同点—类比(利用优势攻克难点)

医学院校招文科生多,主要是因为中医学在其长期的发展中受到了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中医药及相关专业学科具有特殊的人文哲学属性[3]。其吸收了古代盛行的哲学思想如精气、阴阳、五行等,并以这些理论为基础,构建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是古代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4]。所以可以看出中医学理论是在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的蕴育而出的。而文科生文史知识丰富、善于阅读、思维活跃,考虑这方面因素,文科生能够比较好的理解中医理论。这是文科生的优势。并且中医的基础理论在大一就已经学过了,包括医古文、中药、方剂等课程已经学过,中医对他们的熏陶已经使学生对其很认可了,所以利用他们已知的和熟悉的知识理论来类比性的介绍新的知识,理解起来较为容易一些。

例如中医理论是建立在阴阳五行这种朴素的哲学理念上的,中医讲究的是阴阳平衡(包括人体内部和环境),而微生物及免疫学实际上也讲究平衡,讲究病原微生物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平衡,以及病原微生物之间及外界环境之间的平衡。这一点使他们的最基本的共同点。所以在讲课时把微免的这些平衡与中医的阴阳平衡进行类比的方式进行讲授,受到学生的认可。在讲消毒和灭菌的这一章时可以强调对于病原微生物与我们人类并不是你死我活的状态,而是我们也要与它们保持平衡,因此在不同的时期,根据不同的目的,我们是要采取不同的消毒灭菌的方式是来保持这种平衡,而并不是一味的杀死病原微生物。紧接着举一些例子来证明。例如我们生病了,进行输液时,这个注射用的生理盐水一定是无菌的,因为生理盐水是要进入我们的血循环中的,血循环是没有任何细菌的,为了不破坏这样的平衡,我们注入血循环中的任何药物都必须是无菌的。但是对于人体的有些部位,例如女性的阴道,本身就有大量的细菌,是以乳酸杆菌为主,有些女性经常冲洗阴道,破坏了阴道本身的平衡,反而容易得阴道炎。就这些生活中生动的例子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人体的这种微生态的平衡与中医上讲阴阳平衡很相似,无论哪种平衡被破坏都会引起疾病,这样理解起来也就不困难了。在微生物及免疫学的整个授课过程中不时的去穿插一些学生熟知的中医理论知识,可以进行类比。微免课程探讨的就是病原微生物与人体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其相互作用的最终是——平衡或不平衡。这要求教师大概了解中医理论的知识。

2.在绪论中介绍背景知识

中医专业学生因为没有相关学科的背景知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反映上课听不懂。即认知结构中没有适当的起巩固作用的知识观念可利用,阻碍了新的学习与保持,因此提供背景信息及相关的概念将有助于启动他们的学习[5]。例如在课堂上加入一些本学科的背景知识教学效果较好。对于大多数是文科生的中医专业学生来说,他们的想像力是十分丰富的,需要教师去组织语言,可以通过这几点来将微免的发展简史讲的生动而具体:人类在没有发现微生物时对疾病的看法,以及人类是怎样发现微生物的,以及是怎样把它和疾病联系到一起的,是怎样来寻找预防和治疗的方法。做好这一点,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有很大的帮助。

3.增加内容的趣味性

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用一些小故事、图片、视屏、生活(增加与原有知识相关性)等各种方式来提高课程内容的趣味性。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加速剂,是一切创新动力的重要源泉,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形成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6]。例如介绍培养基时,可以将科赫发明培养基的过程较详细的讲给学生,不单单增强内容的趣味性,而且在这些发明的过程中渗透了很多科学家的优秀的科学素质和道德品质,无形中对学生的科学素质和道德品质有了一定的影响。课堂上还可以应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相关视屏,例如在讲到流感病毒时,播放了一个《流行感冒的发病过程》的视屏,受到学生的欢迎,因为在视屏中病毒不再是看不见摸不到的,甚至在免疫学中的免疫细胞也是栩栩如生的,是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甚至突然对微免学茅塞顿开感悟。在上的每一次课中去花一些心思来设计好每一次课的引课,也是可以较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医专业学生条理性的思维可能比理科学生占多数的一些专业的学生稍逊色,但发散性的思维较好,介绍课程中的与人文科学相关的内容,用一些有趣的、能打动学生的历史过程,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效果较好。

4.介绍书籍网站

阅读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认知活动, 是人类汲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认识周围世界的途径之一, 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基础[7]。文科生较多的中医专业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强,可以通过介绍与之相关的有趣的的内容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向学生介绍相关课外书籍和网站。这样做可以使学生的视野开阔,相当于本课程是一个原点,以这个原点向外发散出去,了解了相关内容,再回到原点,则感觉课本中的内容并不是难以理解和枯燥,这样学生就会觉得学这门课程很轻松。

综上说述,结合中医专业学生特点,利用其特点进行一些教学方法的改进,的确可以让学生不再觉得微生物及免疫学是比较枯燥、抽象和难学的一门课程。实际上中医学与微生物及免疫学都与哲学有很多联系。爱因斯坦这样谈论哲学: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学。在课堂内容中加进些人文性的(包括哲学,科学,思想、人文素质等)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

趣味医学科普知识篇3

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从思想和意志上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正如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有兴趣的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较为集中,容易接受新知识,也更有利于其能力的提高。因此,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高《中医基础理论》的授课效果至关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提高课程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中医教学奉行“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方式,一切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教师大多致力于如何去教懂学生,如何去教会学生,一味地采用老师滔滔讲授、学生默默聆听这种教学方法,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他们本身存在的巨大潜能,同时也忽略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和感受,这样的课就象一首“催眠曲”,单调无味,令人昏昏欲睡,容易使学生觉得中医基础理论学习令人厌烦。成功的课堂教学,并不在于教师讲解全面、准确,而是看教师是通过什么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因此,应将提高兴趣作为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切入点。学习兴趣产生于学习的需要。由于每一门课程的开设都有其专业特点和必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程度有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帮助学生认识功课的重要性,理解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这一门课与其他课程有什么关系等。教师要将所教的基础知识与临床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这些知识对临床上常见的现象进行分析,使学生感到自己现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解决今后临床上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 重视课堂引趣,活跃课堂学习气氛

在教学活动开始之际,学生普遍存在希望上好课的内在心理,这种心理既强烈又短暂。教师应抓住这难得的良机,重视绪论部分的备课,以精彩的导言吸引学生,形成有意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为新课的展开预备良好的气氛,为正文开讲铺平道路。在绪论部分注重介绍中医学在历史上和世界医学史上的重大贡献,

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人痘接种术是世界医学免疫学的先驱等,使学生对中医学建立初步的信任。在讲解过程中穿插一些我国着名医学家治病救人的故事,以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介绍中医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例如现在国际上掀起的中医、中药、针灸热潮,中医在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禽流感等新发疾病方面的优势等,说明中医并没有衰落,相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使学生树立继承发扬中医学的信心。

在讲授具体章节时,要力求课堂生动幽默,情趣盎然,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中医思维方式的特殊性,要求学生注意转变思维方法,提示学生学好阴阳五行和整体观念是转变思维方式的重点和关键。在阴阳学说的讲授中,结合成语中有关“阴阳”的条目如阳奉阴违、阴差阳错等说明阴阳的含义,以太极图阴阳鱼的运动说明阴阳的关系;在整体观念、五行学说的讲授中多举一些通俗易懂的实例。使学生在浓烈的学习兴趣中掌握比较、演绎、类比、反证等思维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模式。

在讲解脏象时,为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以一些常用的成语、俗语来解释某些脏腑的生理功能,如以心想事成、心怀鬼胎、心有灵犀一点通等说明中医心主神明理论,以胆大妄为、胆小如鼠说明胆主决断,与人的勇怯有关。在六淫章节教学中,注意结合生活实例,例如以放风筝的过程来说明风性浮越、主动,以台风的速度、变化说明风的善行数变;以热胀冷缩说明寒性收引。在七情章节教学中,利用一些文学典故,如用范进中举的故事来说明“喜伤心、喜则气缓”,用林黛玉的结局来说明“悲伤肺,悲则气消”。这些方法可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从而减少学生理解掌握这些深奥理论的困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由于学生们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有探索未知的强烈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出问题,有张有弛,有高潮有低谷,使学生带着问题,怀着好奇一步一步渐入佳境。

三、合理使用设备,刺激感官产生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教学设备也不断更新,多媒体教学设备现已普遍应用于各医学院校的教学当中。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等媒体,集光、形、声、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同时,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时间,增加了容量,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然而,再先进的设备,也需要人去精心准备、合理使用。为了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需要教师在课外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组织素材、制作课件,准备得越充分、越细致、越周到,效果越好。课件尽量做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既要避免大段文字的简单堆砌,令听者索然无味,也要避免过于繁杂,动画过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趣味医学科普知识篇4

一、医学生主体参与不足导致其法律意识淡漠

1.医学生的学科偏好和中学时代的文理分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实施基础教育的大多数普通高完制中学校,将中学生的课程粗略划分为理科和文科两大类,学生们只能学习到部分学科的知识。每年高考结束后,大多数医学院校只面向理科类考生招生,导致了医学生鲜有丰富的人文知识背景。众所周知,医学是一门将自热科学与社会科学融为一体的学科,以服务大众为宗旨,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实践性。具备理科优势的医学生自然而然就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医学研究中去,从而忽略了学习他们本不擅长的医学人文理论,更不用说那枯燥乏味的医疗法律法规。由于医学学习起步时的兴趣偏好,导致了国内医学法律教育的“先天不足”。这也是近两年来不少省份的相关教育部门提倡取缔高中文理分科、培养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原因之一。

2.医学生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形势,淡化了他们对医疗法规的重视大部分医学院校规定医学生只能在前三年的专业理论知识考试合格后才能进入临床技能培训,为此他们要完成30几门医学相关学科的学习。大学科都涉及到了人类前沿的生命科学技术和复杂的生物效应原理,而白天的学习仅能掌握一些浅显易懂的理论知识。许多医学生为了钻研那些高深的医学理论,不得不放弃了选修人文关怀、医学伦理和医疗法律的时间,整晚忙于复习功课。即使有个别对医学法律知识感兴趣的学生,也在考试和申请奖学金的压力之下将精力转移到完成必修课的学习上。加之,近几年医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高年级学生忙于备战考研,人文法律类的选修课更是少人问津。这也是大多数医学院校内选修课缺席、逃课现象普遍的原因之一[2]。

二、医学院校的培养引导不足,加重医学生法律知识匮乏

1.医学教育工作者对医学生法律教育的忽视长期以来,医学院校的教育工作者主要由基础医学院内从事科研工作的讲师和附属医院里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生构成。由于职业特征,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或是一味强调培养医学生的科研能力,或是一味抓紧培训医学生的临床技能,鲜有具备医学法律法规专业知识背景者。由于医学教育工作者不熟悉医疗法律条文,导致医学生在第五学年临床实习时忽视医疗相关法律法规,不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出现了医疗操作不告知、漏报传染病卡或代签医疗文书等违反医疗法规的现象。一旦在实习期间发生医疗纠纷,这些尚未取得执业证书的医学生将不能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

2.医学院校课程设置和奖学金考核制度的不合理阻碍了医学法律教育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采用学分制,以随堂授课的形式给学生们讲解医学理论知识。学分的重点集中在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这两大类必修课上。对于医学法律相关课程,有的医学院校就定为公共选修课,在夜间授课,其学分不纳入学生的期末考核中;有的医学院校就干脆不开设,只是在《医学伦理学》或《医学心理学》等选修课内教授一些医学法律知识。这类选修课只能在伦理道德等意识浅层为医学生提供一种解决医疗纠纷的思路,并不能上升到法律武器的高度,更不能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提供有效保障。在学年末的奖学金评审中,大多数医学院校把必修课成绩的权重定为80%以上,有些医学院校甚至只纳入医学专业课程的成绩[3]。这些举措并不能有效地激励医学生学习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反而使本来就不受重视的医学法律教育愈发乏味。

3.医疗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有碍于医学法律教育的实施尽管近二十年来全国人大颁布了《执业医师法》等9个卫生法律,国务院出台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25个行政法规,卫生部也制定了多达400条的部门规章制度,但卫生法并没有独立于《民法》之外成为一个单独的法律体系[4]。医疗纠纷中的“举证责任倒置”、“无过错举证”和“过错推定”等问题使医患关系已经违背了民事法律关系中主体平等的特征,导致在医疗事故鉴定和医疗案件审理时医患关系法律性质难以界定[5]。对于法律界专业人士尚争论颇多的医疗立法问题,医学教育工作者们也各持己见。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医学生们一方面无暇查阅相关法律著作,另一方面对教师们因人而异的案例解析倍感困惑,自然难以培养其敏锐的法律意识,因而常常在“医闹”事件中处于被动地位,影响工作和学习。

三、加强医学生法律教育的措施

在现有医学教育模式下,医学生们从传统的医学法律教育中所获得的微薄知识,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在以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增进身心健康为宗旨的第三次世界卫生革命浪潮中,我们的医学教育更应该顺应国际医学发展的潮流。医学教育改革已成为培养优秀医疗管理人才、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那么,在当今医学教育体制下的医学法律教育改革要注意哪几个方面呢?

1.从兴趣和实践入手,培养医学生健全的法制观念由于医疗服务的对象是患有疾病的人群,医学教育就不可避免地要带上人文色彩。医学教育工作者们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医学法律知识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们对医疗相关法律法规的掌握情况,课后再以社团、协会为单位举办各种妙趣横生的法律小讲座和经典案例分析,把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入医疗法律法规的学习中[6]。另外,针对医学生专业课学习压力大、课余时间不足的特殊情况,医学院校应当在必修课程设置时选择性地纳入一部分医学法律相关课程,将学习专业理论与学习法律知识融为一体,避免夜间选修课与专业课复习时间冲突。在第四学年的临床见习中,专业课代教老师可通过院内案例分析进一步加深医学生的法律意识,让他们在临床实习前能熟悉医疗相关规章制度,避免在日常工作中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2.改革奖学金和职称考核制度,鼓励医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当今世界,科技日益革新,教育体制改革也是大势所趋。早在一百多年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就提出先进的生产力是建立在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上的,而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则需要在生产劳动时创建一个合理的奖惩制度。同理在现代医学教育中,培养优秀的医疗人才也需要一个科学、有效的奖励机制[7]。医学院校可通过增加医学法律相关课程的学分、将法律教育类课程纳入必修课考核、在学年末奖学金评审时提高选修课的权重等多种途径激励医学生学习医学法律的热情[8]。对于奋斗在第一线的医学法律教育工作者们,院校领导则可以将缺席率考核、随堂听课意见、教案批改质量等评价措施与职称晋升挂钩,对于教育工作成绩优秀者应给予适当奖励。

3.创新法律课堂教育模式,把兴趣贯穿于医学法律教育始终英国名人培根说过:“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传统的医学法律教育主要是教师随堂讲解枯燥的法律条文,这种授课方式使原本就对文科缺乏兴趣的医学生们更觉索然无味,大大降低了医学法律的教学质量[9]。在理科生芸集的医学院校中,授课者们可采用播放录像资料、现场案例再现、课堂辩论赛等多种形式,以医疗案例为载体,在具体事件中分析并讲授相关法律法规,深化医学生的法律意识。而到期末考核时,授课者应在法律条文笔试考查时增加一些医疗案件的评析题目,或者让学生当面口述常见医疗行为所涉及到的法律法规,来提高他们在临床工作中的应变能力。这样,我们的医学法律教育才能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相信通过以上的措施,我们一定能成功建立一个顺应时展和社会需求的、针对不同患者的、不断调整、更新和完善的医学法律教育体系。

趣味医学科普知识篇5

电视养生节目的起源

中国养生类电视节目最初不用“养生”二字,而是“卫生与健康”,即指“集健康信息、健康常识、新的医疗技术、好的治疗方法和健康热点话题为一体,借助全面的网络后盾、联合卫生医疗机构,为听众提供可信、权威的导医服务。目的是普及健康知识,传播健康理念,为患病人群和健康人群服务”。该类节目起源于中央电视台建台初创办的《卫生与健康》。这档节目受到央视的重视,一直在黄金时段播出。节目应观众需求而产生,本着对观众负责的态度,讲究节目内容的真实性。从1989年度播出的节目内容来看,该节目主要以介绍医疗保健知识的科教片形式为主,以跟医学相关的人、事做成的专题片形式为辅,节目在风格上呈现出教科书样式,较为缺乏生气。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节目娱乐化程度加强,《卫生与健康》的科教片形式逐渐难以适应观众口味的变化。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95年,社会形势的变化和电视事业的发展最终促使卫生健康类节目改革。1996年,《健康之路》成立。《健康之路》以《卫生与健康》为基础进行改版,以“服务性”定位,不强求节目形式的花哨,而以为老百姓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为本位。节目打破了卫生健康节目科教片的制作理念和套路,先后尝试了纪录式、谈话式等多种样式。节目中讨论的话题不空洞,而是具有普遍意义问题,贴合百姓生活。《健康之路》同时开通电视热线,形成节目与受众互动,增强了节目的亲切感和综艺性。为了更好地和观众交流,《健康之路》不拘泥于电视荧幕,而是以电视播出为基石,不定期组织大型义诊活动,走进乡下,让老百姓能够切实感受到节目的温馨与真情,从而既稳定了节目的观众群,也增加节目的知名度和可信度。《健康之路》逐渐以较为稳健的收视率得到了电视界及观众的一致认可,成为1990年代中国电视健康节目的中流砥柱。这一时期,地方各级电视台也纷纷开播健康节目,该类节目逐渐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电视养生节目的发展

2004年《超级女声》的火爆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电视娱乐化进程。这之后,各种选秀节目纷沓至来,娱乐综艺节目称雄一方。在这种娱乐化浪潮的刺激下,健康节目也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变化。首先,健康类节目的“健康”二字,渐渐被“养生”取代。从字面的意思来说,“健康”是指一个人身体、精神等各方面都达到良好状态,健康的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等;而“养生”则是保养生命的意思,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这个微妙的变化暗示出养生类节目娱乐性的增强,冠之以“养生”二字的电视养生节目就比健康节目少了几分责任感,多了些许神秘色彩。其二,从节目的内容来说,现在的养生节目不仅做一些老生常谈的话题,比如糖尿病的防治、如何健康降血压、吸烟与健康等,还增加了诸如十二生肖与十二时辰的关系、五谷杂粮的吃法、从五官看养生等具有神奇色彩的时尚话题。《周易》、《黄帝内经》、《老子》中的养生思想被重提荧屏,中医养生成为弄潮新宠。各养生类节目也以“主娱乐、辅知识”作为节目的定位。比如,北京电视台2009年开播的《养生堂》,以“传播养生之道、传授养生之术”为栏目宗旨,按照二十四节气来安排节目内容。“道”与“术”的理念深入节目骨髓。尽管北京电视台指出:术道永远都是相辅相承的,术背后蕴含着道,道又衍伸出术。而且中医原本就是国学的一部分,它可以上升到生存理念。但是,中国文化是大道无形,玄妙之处尽在不言中。因此,道家、中医的神奇与玄妙,无形中增加了栏目的神秘色彩,栏目的可视性、娱乐性显而易见。而山东卫视的《养生》则直截了当地将栏目定位在“权威性、可视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互动性”六大框架中,强调栏目的平民视角和时尚演绎。尽管各养生栏目都会打出权威的旗号,邀请的是著名的、权威的医学专家,强调节目的真实性、知识的准确性,但是在娱乐化的浪潮中,医学的权威被分解,这种权威不再受缚于科教片的庄严感,而是伴随着日益丰富的节目内容和多样化的节目形式,在对节目娱乐性和趣味性的定位中,权威逐渐成了摆设。电视养生节目逐渐从知识性和综艺性并重的框架走向以娱乐性和综艺性为主、以知识性为辅的形式形态。但是,栏目要生存,收视率是关键,老百姓是上帝。电视养生节目的变化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娱乐为王并不只针对歌唱舞蹈、相声小品类电视节目,观众口味的变化迫使每种类型的节目都要有相应的转型。养生节目没有淡出电视荧幕,作为一种电视节目形态,通过不断地探索和翻新顽强生存了下来,给了观众多重的选择。就目前国内各电视台播出的养生节目来看,该类型的节目大致可分为如下三大类:第一,以完全的娱乐体系冲破养生节目的固有模式。也就是说,娱乐是王道。节目的宗旨就是为了娱乐大众,娱乐性极强,但是节目又跟养生、健康有所关联,脱离不了养生与健康的话题。这类节目以开播于2008年1月上海广播电视台娱乐频道的《36度7明星听诊会》为代表。该节目的宗旨是“医疗保健与综艺形式相融合,通过明星参加体检,普及医学常识和健康的生活理念”。该档节目每周一期,每期节目都会请到不同的明星嘉宾,比如快男组合“BOBO”、海派清口滑稽演员周立波等。另外,节目组邀请到著名的医学专家,作为场上嘉宾,从西医和中医两个方面给参加节目嘉宾的健康问题作出指导。同时根据每期节目请到的不同嘉宾,再请一些与该嘉宾有关联的人,爆料嘉宾的身体健康状况。在节目录制的过程中,加入表演、唱歌等一些综艺色彩浓厚的表现形式,笑声不断,可视性极强。节目的综艺性、娱乐性、趣味性一览无遗,可以说,《36度7明星听诊会》就是一档综艺娱乐节目,毫无知识性可言,只不过在诊断明星健康程度的过程中涉及到少量的健康养生的常识。因此,该节目不具备为大众扫盲医学常识、普及健康养生的知识的能力。但是《36度7明星听诊会》用娱乐节目的制播理念和方式打破了养生节目固有的套路,丰富了养生节目的制作形态,使得该类型电视节目的制作不再是枯燥无味地讲座授教式,而是呈现出轻松娱乐的姿态。第二,兼有娱乐性和知识性,以娱乐性为主,知识性为辅。这类节目缔造的知识性具有较强的喜感和神秘色彩,戏说意味浓厚,其可信度交由观众自己做判断,因此节目娱乐气场亦非常强大。比如说湖南卫视2009年开播的《百科全说》,节目首先定位于“脱口秀”,并任用在娱乐圈较有知名度的娱乐型主持人,因此从心理上瓦解了受众对养生节目严肃性的期待。而节目组邀请到的专家、大师,往往并不是医学界的重量级人物,而是在其他行业、领域较有声名的人。比如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住宅健康专家,或者是中医国际形象大使等。通过这些人对健康、养生的认识,以聊天的方式谈生活中的养生问题。养生构成该节目的核心,每期的话题基本上都围绕着养生展开,但节目大都通过具有神秘色彩的切口谈养生。比如节气养生、生肖时辰和器官之间的养生秘密、看脚掌治病等。节目中养生怪谈频频爆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养生方法制造出戏剧性的喜感。主持人和嘉宾的互动打造出轻松幽默的氛围,节目的娱乐性、趣味性明显呈现,但对嘉宾所聊养生方法的可信度不作保证。因节目中表现出的养生方式较为独特,再加上强烈的喜感和神秘色彩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从而保证了节目的收视率。此类节目虽有可视性,也拓宽了养生节目的制作方式,但略有不负责任、沽名钓誉之嫌。第三,沿袭传统养生类节目的制作理念,根据时展需要略作改进。此类节目娱乐色彩清淡,重知识性并讲求养生方法的科学性。但因电视观众收视习惯的变化,此类节目摒弃宣教式制作模式和理念,改用故事化、聊天式、讲座式的方式,结合普通百姓成功的养生之道、案例及专业医生的讲解,从而更容易被观众接受。此类型节目以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在1998年开创的一档全新栏目《中华医药》为代表。这个将镜头的焦点聚集在中国普通百姓养生之道的节目,向电视界和观众提交了一份健康节目的全新答卷。节目定位“关爱生命健康,服务全球华人”,为海内外观众提供权威的健康医药资讯,全面反映中华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因此,节目致力于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的医学知识及养生方法,体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但该节目并没有因为打出中医的旗号变得神秘玄妙,而是对养生观点、方法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严格把关。为了减少普通百姓对中医养生产生的误解以及适应现代观众的收视习惯,《中华医药》采用故事化讲述的方式,以普通百姓为故事的切入点,用百姓之口讲述发生在生活中的养生方式,增强了节目的可信度和亲和力。此外,节目还结合医学专家的讲解或者是对案例的报道,提升了节目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电视养生节目的发展原因及趋势

趣味医学科普知识篇6

【关键词】新媒体工具;基础医学教学;互动

新媒体包括微博、手机、网站三大方向,应用最广的是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群、微博以及各种交互式应用[1]。如今,高校教学改革的趋势逐渐向新科技方向上不断发展,新媒体工具已经逐渐渗透到高校教学的各方面,应用新媒体工具提高教学质量也已成为可能,在现今环境下,如何运用新媒体工具提高医学生在基础医学课程的学习效果也成为了目前研究的新课题[2]。

1 应用新媒体工具的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手机已成为人们上网的首选工具[3]。近年来,微博,微信,博客等新媒体以其便捷的特性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手机等智能设备的普及,医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互联网上获取感兴趣的信息资讯,与朋友同学进行知识信息的交流,新媒体工具在医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础医学教育是医学生教育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基础医学教学改革进程中,许多医学院校就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并发挥最大效应,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医学教育方式采用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无法做到实时沟通,学习内容为教师长期备课的内容,整个教学过程内容繁多且模式单一,教师通过理论教学传授给学生,辅以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4]。学习内容的识记量大,整个学习过程缺乏较多趣味性,也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等缺点,需要通过改善现有教学模式以期提高教学效果[5]。

2 应用新媒体工具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优势

新媒体是对传统媒体的继承发展,传统媒体借助数字技术可转变为新媒体,新媒体开始成为主流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工具有很多突出的优势。将其应用到基础医学教育,可改善现有教学模式的弊端,提供新的教学思路[6-7]。

2.1 实现学生个性化培养

新媒体工具成本低、形象生动直观、互动深入、交流及时,可突破时空的局限性、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网络环境下的基础医学学习平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及领域进行学习,教师可借助此对学生的兴趣及关注方向引导,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模式。

2.2 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手机在学生中的普及率较高,依靠智能手机及各种网络平台,学生自主自觉的参与到学习中。现代网络赋予新媒体工具的趣味性、知识获取的便捷性及知识容量的广博性能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从被动接收信息转变为主动接触信息,自主选择意识增强,教师由主导转变为引导,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有利于突出重点和难点等优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内容,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模式。

2.3 加强师生间互动交流

教学中师生的互动交流非常关键。微信公众平台及微博平台的发展,为基础医学教学提供可实时获取并及时沟通的特性,微博微信可实时评论使教师就于相关平台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时进行交流并答疑解惑。便捷、迅速的接触新知识新信息是新媒体工具最重要的特点。传统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存在有缺乏沟通、于开口等问题都可基于网络这个媒介改善,如微信群的搭建,使学生与教师取得良好的沟通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4 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结合

新媒体工具有其特有的优点,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可控性差,学生会因为网络环境的各种诱惑浪费原有的学习时间。传统教学方式可控性好,可依靠新媒体工具例如上课点名类APP实现传统教学的课堂签到,提高传统教学的教学效果。二者结合以改善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使新媒体工具更好的为传统教学模式服务运用于传统教学中,取得更优效果。

3 应用新媒体工具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应用新媒体工具实现学习为主的协作学习教学模式

微博、微信及相关平台等新媒体工具在医学生中广泛运用。小组学习中学生借助教师或学习伙伴的帮助,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公众平台的服务支持进行协作学习,同时教师可建立微信群为协作式学习提供学习环境,实现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并利用必要的共享学习资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及创造性。智能手机平台发展的各种专业性APP发展迅速,如丁香园、梅斯医学等专业医学平台,成本低,普及率高,交流方便,也在课余时为医学生的自主学习专业领域新知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2 应用新媒体工具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教师可通过相关平台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根据教学进度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课件、课后进行作业的,并建立相应的微信群或微博实时评论对学习效果及方式随时跟进沟通。学生可针对内容进行预习复习、并与教师就相关内容的学习情况随时交流。这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旨在培育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提高能力,强调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教与学统一,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

4 新媒体工具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教学探讨

传统的基础医学教育单一刻板,借助新媒体工具可实现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多样性从而吸引学生产生对该学科方向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而传统教育中学生与教师的沟通障碍也可以藉由网络平台得以改善,在非现实的环境中,师生间获得更为良好的交流。借助新媒体工具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善,也使传统基础医学教学发挥更优于现在的教学效果,对学生而言,新媒体工具也能更好的便于学生发展创新性学习,专业领域的个性化发展也愈加明显。

文章结合目前我校基础医学教学的特点,针对传统基础医学教学需要改进的问题,利用新媒体工具对现有教学方式提出新的方向和模式,以期完善现有的基础医学教育方式,为培养现代化医学人才提供新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方雅青.基于微博等新媒体的“90后”医学生网络学习平台的构建[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3,26(2):120-122.

[2]林佳才,崔芳,武雷,等.微信新媒体在临床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3):459-460.

[3]曾珊.互联网技术在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研究进展[J].医药卫生(引文版):00104-00104.

[4]王耀帅,张建斌,张树剑,等.以学生为中心的针灸医籍选教学模式与实践[J].中医教育,2016,35(4):26-28.

[5]张明娟,张超英,段宗明,等.新媒体的特点及其在医学教育中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4):164-168.

[6]侯丽辉,牛静云,张春兰,等.网络环境下新媒体工具在中医妇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3):140-143.

趣味医学科普知识篇7

【关键词】中医专业;文科生;微生物及免疫学

微生物及免疫学属于医学基础课,具有名词多、描述多、概念抽象、难记忆、难理解等教学特点,理论相对枯燥,实践性不强,是医学院校学生普遍感到难学的课程[1],对于文科生占大多数的中医专业学生来说就更是难上加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过难、过深的东西都不会感兴趣。因此结合中医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来提高他们学习这门课程兴趣和主动性。

中医专业的学生特点是学生家庭以从事医务和知识分子为主,尤以中医名家子弟较为突出;而生源结构中以城市、文科及女生人数相对偏多[2]。据统计我校中医专业文科生能占75%,而女生人数可以达到70%。针对中医专业学生的特点,在微生物及免疫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来提高教学效果。

1.找到两者共同点—类比(利用优势攻克难点)

医学院校招文科生多,主要是因为中医学在其长期的发展中受到了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中医药及相关专业学科具有特殊的人文哲学属性[3]。其吸收了古代盛行的哲学思想如精气、阴阳、五行等,并以这些理论为基础,构建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是古代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4]。所以可以看出中医学理论是在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的蕴育而出的。而文科生文史知识丰富、善于阅读、思维活跃,考虑这方面因素,文科生能够比较好的理解中医理论。这是文科生的优势。并且中医的基础理论在大一就已经学过了,包括医古文、中药、方剂等课程已经学过,中医对他们的熏陶已经使学生对其很认可了,所以利用他们已知的和熟悉的知识理论来类比性的介绍新的知识,理解起来较为容易一些。

例如中医理论是建立在阴阳五行这种朴素的哲学理念上的,中医讲究的是阴阳平衡(包括人体内部和环境),而微生物及免疫学实际上也讲究平衡,讲究病原微生物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平衡,以及病原微生物之间及外界环境之间的平衡。这一点使他们的最基本的共同点。所以在讲课时把微免的这些平衡与中医的阴阳平衡进行类比的方式进行讲授,受到学生的认可。在讲消毒和灭菌的这一章时可以强调对于病原微生物与我们人类并不是你死我活的状态,而是我们也要与它们保持平衡,因此在不同的时期,根据不同的目的,我们是要采取不同的消毒灭菌的方式是来保持这种平衡,而并不是一味的杀死病原微生物。紧接着举一些例子来证明。例如我们生病了,进行输液时,这个注射用的生理盐水一定是无菌的,因为生理盐水是要进入我们的血循环中的,血循环是没有任何细菌的,为了不破坏这样的平衡,我们注入血循环中的任何药物都必须是无菌的。但是对于人体的有些部位,例如女性的阴道,本身就有大量的细菌,是以乳酸杆菌为主,有些女性经常冲洗阴道,破坏了阴道本身的平衡,反而容易得阴道炎。就这些生活中生动的例子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人体的这种微生态的平衡与中医上讲阴阳平衡很相似,无论哪种平衡被破坏都会引起疾病,这样理解起来也就不困难了。在微生物及免疫学的整个授课过程中不时的去穿插一些学生熟知的中医理论知识,可以进行类比。微免课程探讨的就是病原微生物与人体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其相互作用的最终是——平衡或不平衡。这要求教师大概了解中医理论的知识。

2.在绪论中介绍背景知识

中医专业学生因为没有相关学科的背景知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反映上课听不懂。即认知结构中没有适当的起巩固作用的知识观念可利用,阻碍了新的学习与保持,因此提供背景信息及相关的概念将有助于启动他们的学习[5]。例如在课堂上加入一些本学科的背景知识教学效果较好。对于大多数是文科生的中医专业学生来说,他们的想像力是十分丰富的,需要教师去组织语言,可以通过这几点来将微免的发展简史讲的生动而具体:人类在没有发现微生物时对疾病的看法,以及人类是怎样发现微生物的,以及是怎样把它和疾病联系到一起的,是怎样来寻找预防和治疗的方法。做好这一点,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有很大的帮助。

3.增加内容的趣味性

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用一些小故事、图片、视屏、生活(增加与原有知识相关性)等各种方式来提高课程内容的趣味性。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加速剂,是一切创新动力的重要源泉,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形成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6]。例如介绍培养基时,可以将科赫发明培养基的过程较详细的讲给学生,不单单增强内容的趣味性,而且在这些发明的过程中渗透了很多科学家的优秀的科学素质和道德品质,无形中对学生的科学素质和道德品质有了一定的影响。课堂上还可以应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相关视屏,例如在讲到流感病毒时,播放了一个《流行感冒的发病过程》的视屏,受到学生的欢迎,因为在视屏中病毒不再是看不见摸不到的,甚至在免疫学中的免疫细胞也是栩栩如生的,是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甚至突然对微免学茅塞顿开感悟。在上的每一次课中去花一些心思来设计好每一次课的引课,也是可以较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医专业学生条理性的思维可能比理科学生占多数的一些专业的学生稍逊色,但发散性的思维较好,介绍课程中的与人文科学相关的内容,用一些有趣的、能打动学生的历史过程,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效果较好。

4.介绍书籍网站

阅读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认知活动, 是人类汲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认识周围世界的途径之一, 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基础[7]。文科生较多的中医专业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强,可以通过介绍与之相关的有趣的的内容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向学生介绍相关课外书籍和网站。这样做可以使学生的视野开阔,相当于本课程是一个原点,以这个原点向外发散出去,了解了相关内容,再回到原点,则感觉课本中的内容并不是难以理解和枯燥,这样学生就会觉得学这门课程很轻松。

综上说述,结合中医专业学生特点,利用其特点进行一些教学方法的改进,的确可以让学生不再觉得微生物及免疫学是比较枯燥、抽象和难学的一门课程。实际上中医学与微生物及免疫学都与哲学有很多联系。爱因斯坦这样谈论哲学: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学。在课堂内容中加进些人文性的(包括哲学,科学,思想、人文素质等)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微,周乐全.结合学生认知规律进行生理学教学的实践和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3):246-248.

[2]储全根,阚峻岭,徐麟,等.中医专业文理科生源学习成绩对比分析研究[J].中医教育,2006,25(2):6.

[3]陆丽明.从中医学传统的文化特点探讨中医教育模式[J].亚太传统医药,2006(11):40-42.

[4]李玮,梁军,刘雯华,谷晓红 .中医专业自主招生的生源调查与分析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3):232-233.

[5]斯滕伯格(美).威廉姆斯(美).教育心理学[M].中国轻工出版社,2003,255.

[6]谭三勤,谢熠,贺丽萍,曾腊初,杨挚鹰.浅谈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0):61-62.

趣味医学科普知识篇8

一、利用新闻热点创设情境,感知科学时效

化学现象与现代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现代社会每天都有新闻热点发生。利用新闻热点创设情境,既能引起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课堂与生活接轨,增强化学知识的时效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学习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氯化镁、氯化铝与碱的反应》这一节时,教师就先这样介绍:同学们,2012年1月15日,广西龙江河出现重大金属镉污染,引起各部门高度重视,相关各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用水安全。那么请问同学们,金属镉为什么能污染龙江,在处理污染时为什么要向江水中投入聚合氯化铝和烧碱呢?让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兴趣,增强知识的时效性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利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密切社会联系

化学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化学现象、化学知识渗入到我们的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用生活实例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用化学科学解读生活,指导生活,服务生活,做到学以致用,增强知识的实用性。

例如,学习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氢氧化铝》时,就可以在课堂教学时设置情境:斯达舒广告中爸爸胃病又犯了,快去请“斯达舒”,斯达舒这种药物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还有平常胃酸过多时会吐酸水,医生是如何对症下药呢?然后在课堂上引入氢氧化铝的性质,分析斯达舒的主要成分真是这种物质,而胃酸主要成分正是HCL,这两种东西在胃里就能发生化学反应:Al(OH)3+3HCl=AlCl3+3H2O,氢氧化铝的碱性正好中和了过多的胃酸,医生开的药的主要成分也是氢氧化铝。这样既达到了学习知识的目标,更让学生是在兴趣的带领下,把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凸显知识的实用性。

三、借助教学实验创设情境,凸显化学特色

化学是一门实践科学,离不开化学实验,直观的现象反映让学生观看微妙的化学变化,体会科学的神奇,让化学课程更有直观性。学生在实验中学习化学知识,感受化学理论,让化学知识、化学理论在实验中得到验证,并在实验中学习新知识,探索新理论,落实化学课程标准。

例如,学习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纳、镁及其化合物》,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讲授金属镁的特点,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及其生成物,并在黑板上书写镁与氧气的反应方程式:2Mg+O2=点燃=2MgO。这是生硬的知识传授,学生能记住,但兴趣不大,对这种反应更是没有感觉。但是如果教师用实验创设情境就会大大不一样。教师开始在教室或者在实验室里,给学生演示,先取出镁条让学生看一下,明白镁的色泽,演示点燃金属镁的燃烧现象,学生就能真切地看到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的现象,感受很强烈。在这个时候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有关知识,效果会大不相同。

四、利用新奇问题创设情境,激发求解欲望

好奇心和探知欲是每个人的本能,新奇的问题能刺激大脑皮层,促进思维活跃,激发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新奇问题的创设,能让学生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主动融入到独立思考问题,自主探知求解的过程中去,情趣高涨,效率提高。

例如,学习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天然气的利用甲烷》,可以这样创设情境:澳大利亚是个绵羊之邦、奶牛之都,养羊养牛业发达。有一天夜里,农场主彼得发现几头奶牛没有吃东西,但是肚子却是涨得厉害,很是着急,于是就点着一支火把,撬开牛嘴看个究竟,可是刚一开口,就从牛嘴里喷发出一条长长的火焰。我们听说过火龙能喷火焰,见过魔术师喷火焰,可是普通的奶牛怎么能喷出火焰呢?聪明的同学们,你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吗?

五、利用科普故事创设情境,启迪智慧心灵

故事给人以温馨和感动,给人以心灵的启迪,而科普故事更是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通过科普故事创设情境,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给学生以科学知识的认知,更给学生以智慧心灵的开启。

例如,学习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原电池的原理及其运用》,可以利用科普故事这样创设情境:格林太太有两颗假牙,一颗是黄金的,是她财富的象征;第二颗是不锈钢的,缘于一场意外事故。自从镶上那颗不锈钢假牙后,她身体就开始不适起来,头痛、恶心、痛苦不堪,多家医院多个名医都是束手无策。后来一位化学家取出她的不锈钢假牙,她的痛苦就慢慢消失了,化学家从她的假牙中找到了令人费解的原因。这个故事里面的化学家从假牙中化验出什么元素得出格林太太痛苦的原因呢?

上一篇:科普活动计划范文 下一篇:市场监管所建设情况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