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监督检查工作报告范文

时间:2024-03-21 18:06:56

财会监督检查工作报告

财会监督检查工作报告篇1

第一条为了加强财政监督,规范财政管理,推进依法理财,维护财经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财政监督,是指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职责权限,对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下统称单位)涉及财政管理的事项进行的审核、检查与行政处罚活动。

第三条财政部门依照财政管理体制和财务隶属关系实施财政监督。

第四条财政监督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一)依法监督原则。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为准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分级管理、各负其责原则。各级财政部门、其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监督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三)全过程监督原则。事前审核、事中监控和事后检查相结合,保障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安全运用和效益发挥;

(四)监督检查与整改建制相结合原则。针对被检查单位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督促其建立健全制度,以制度规范行为。

第五条财政部门工作人员实施监督检查,应当秉公执法,廉洁自律,保守知悉的国家秘密和被检查单位的商业秘密。

第六条被检查单位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接受财政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

第二章财政监督范围

第七条财政部门依法对下列事项实施监督:

(一)预算草案、决算草案的编制和预算执行情况;

(二)预算收入的征收和解缴情况;

(三)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留解、退付和预算支出的拨付情况;

(四)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情况;

(五)预算外资金收支及其管理情况;

(六)政府债务资金的使用、偿还及管理情况;

(七)国有资产收益,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资产评估、产权转让和国有股权管理情况;

(八)企业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情况;

(九)政府采购管理情况;

(十)财税政策执行情况;

(十一)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执行情况;

(十二)依法应当实施财政监督的其他事项。

第八条财政部门依法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的程序和内容实施监督检查。

第三章财政监督手段

第九条财政部门在实施监督检查中,依法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下列资料:

(一)预算或者财务收支计划、预算执行情况、决算、财务会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审计工作底稿、资产评估底稿;

(二)预算收入征收、解缴资料;

(三)国库及国库经收处办理预算收入收纳、划分、留解、退付和预算支出拨付的资料;

(四)预算资金拨付、使用的资料;

(五)预算外资金收支及其管理的资料;

(六)产权登记、资产评估、股权管理的资料;

(七)其他涉及财政监督事项的有关资料。

被检查单位应当如实提供上述资料,不得拒绝、拖延、谎报。

第十条财政部门在实施财政监督检查时,查验和复制被检查单位的会计凭证、帐簿、财务会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资产评估底稿,以及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其他资料;核实被监督单位的现金、有价证券、实物等资产;就监督检查的有关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询问、调查。

被检查单位应当予以配合,并如实反映情况。

第十一条财政部门在被监督单位涉嫌违法的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经县级以上财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对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七日内对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作出处理决定。

第十二条财政部门对本级人民政府其他部门或者下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与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的财政、财务收支文件,可以提请本级人民政府责令其纠正或者予以撤销。

第十三条财政部门可以向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财政监督检查结果。

第四章财政监督检查方式与程序

第十四条财政部门一般应结合日常财政、财务收支管理工作实施财政监督,也可以采取专项检查或者综合检查的方式实施财政监督。

第十五条财政部门实施财政检查,应当根据财政管理工作需要制订检查计划。重大检查项目,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财政部门实施财政检查,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向被监督单位送达财政检查通知书;

(二)对被监督单位实施财政检查;

(三)根据财政检查情况提交财政检查报告;

(四)对财政检查报告审查后,作出财政检查决定或者提出财政检查建议。

第十七条财政部门实施财政检查,应当组成财政检查组。检查组的组成人员不得少于2人。

必要时,可聘请专门技术人员参加,或者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实施财政检查。

第十八条财政部门实施财政检查,应当在实施检查的3日前向被监督单位送达财政检查通知书。

财政部门认为事前向涉嫌存在重大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行为的被监督单位送达财政检查通知书,可能妨碍财政检查正常进行时,经本级财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不受前款关于提前送达财政检查通知书时限的约束。

第十九条财政检查人员实施财政检查时,应当出示财政部门行政执法证件或者财政部门委托检查证明。

财政检查人员与被检查单位或者检查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被检查单位认为财政检查人员与检查事项有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财政部门对被监督单位提出的书面回避申请,应当在3日内以书面形式作出答复。

第二十条财政检查组向财政机关提交财政检查报告前,应当征求被检查单位对财政检查报告的意见。被检查单位应当自收到财政检查报告之日起5日内,将书面意见送交财政检查组。被检查单位在规定期限内没有送交书面意见的,视为无异议。被检查单位对财政检查报告有异议的,财政检查组应当核查。

第二十一条财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财政检查报告审查制度。

财政部门对财政检查报告审查后,应当作出财政检查决定或者提出财政检查建议。

财政部门作出的重大财政检查决定和提出的重要财政检查建议,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财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财政检查决定或财政检查建议应当以书面形式送达被检查单位。被检查单位应当自收到财政检查决定或财政检查建议之日起30日内,将执行财政检查决定或者财政检查建议的情况送交财政部门。

第五章监督责任

第二十三条财政监督,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是严肃财经纪律,正确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合理配置和安全有效运用财政资源的重要保障。搞好财政监督,是各级财政部门、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单位的共同责任。

第二十四条省财政部门主要负责对省直各部门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安全有效运用财政资源的情况进行监督;对管理、使用中央级和省级财政资金的情况进行监督;对省直各部门履行各自监督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对各市财政部门的财政监督工作进行指导;对涉及全省改革、发展、稳定的财政管理事项实施专项检查和综合检查。

第二十五条省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严格执行经省人大批准、省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对本部门及其所属单位管理、使用财政资源的情况进行监督;建立健全本部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对本部门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本部门所属单位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履行各自监督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

第二十六条各市、县财政部门主要负责对本级各部门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安全有效运用财政资源的情况进行监督;对管理、使用省级和市、县级财政资金的情况进行监督;对本级各部门履行各自监督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对下级财政部门的财政监督工作进行指导;对涉及本市、县改革、发展、稳定的财政管理事项实施专项检查和综合检查。

第六章违法惩处和责任追究

第二十七条财政部门在实施财政监督检查时,对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为,应当责令其改正或者限期改正,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由监察机关或者其他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被检查单位发生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严重问题且造成重大损失的,除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外,有其主管部门监管不力原因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和管理权限,相应追究其主管部门有关领导的责任。

第二十九条财政部门及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实施监督管理中、、或者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监察机关或者其他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财会监督检查工作报告篇2

(一)完善监督检查制度,规范财政监督管理

1.完善执法检查制度。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调整出台了《成华区财政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成华区财政局执法权限》,明确了区财政局执法责任和执法权限、局领导执法责任、行政执法科室和执法人员的执法责任。

2.规范监督管理。一是将财政监管检查工作纳入目标管理,明确专职科室和业务科室的财政监管职责,监察科负责制定财政年度检查计划,协调财政监督工作,督促检查计划落实。业务科室结合职能工作,强化财政资金监管,负责按计划实施年度检查和上级财政部门对口处(室)布置的专项检查,形成了财政监督工作人人有责的工作局面。二是强化专职监督。监察科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定期开展预算执行情况、财政资金运行情况的检查,重点检查面达到有预算管理职能的机构数量的30%。监督的范围涵盖财政收支以及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决算的全过程。三是整合监督资源,密切与区监察局、区审计局联系工作,沟通信息,拓宽监督渠道。

(二)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1.扎实开展专项资金检查工作。一是按照区委财经领导小组第二十二次会议的相关要求,对年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区财政局、区审计局相关业务科室抽调18人组成6个检查小组,对全区19个区本级、4个街道办事处进行了检查,对预算收入是否及时入账、是否严格执行支出预算、是否按规定的支出用途使用资金、是否严格遵守财政、财务制度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并对单位存在的问题下达整改通知书,进行限期整改,切实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扩大内需及灾后重建项目资金使用情况、会计信息质量、银行账户管理情况等进行了检查。三是对年教师绩效工资、社区用房建设、办案补助经费、小流域治理经费、家电下乡以及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管理改革经费等等项目进行跟踪监督,进一步规范了资金管理。

2.贯彻落实“小金库”治理“回头看”工作。一是按照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安排了我区“小金库”治理“回头看”自查自纠工作,并向市治理办上报我区“小金库”治理“回头看”工作自查阶段总结报告。二是委托中介机构抽调注册会计师组成检查小组对我区单位开展重点检查。三是做好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小金库”专项治理“回头看”工作。四是对社会团体、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小金库”治理工作,做好协调和业务指导工作。

3.配合相关科室开展我区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救灾基金等专项检查工作,并按时上报重点检查报告。

(三)夯实监督基础工作,促进规范化服务

1.进一步规范内部财政执法。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成华区财政检查工作办法》有关规定,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在执法中严格按财政检查程序实施检查,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做好财政监督、行政执法等工作开展情况的调查研究以及有关资料的收集归档、有关报表、信息等的报送。按照年度财政监督工作重点和要求,报送各类总结、自查报告等资料13篇,按规定及时、准确、完整报送有关财政法规、财政监督、纪检监察的统计报表。

财会监督检查工作报告篇3

一、组织领导和检查方式

内部监督检查工作由财政局统一组织领导,各业务科室、二级单位、财政所分别负责,财政监督专职机构牵头实施。采取自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自查工作由各业务科室负责人、二级单位负责人及财政所所长负责,自查面要达100%,重点检查人员由财政监督检查局、乡财局、预算股人员组成。

二、检查时间

财政所内部监督检查:自查阶段2012年2月25日—3月4日,重点检查阶段2012年3月5日—3月30日。

局各业务科室及二级单位内部监督检查:自查阶段2012年2月25—3月4日,重点检查阶段2012年6月、12月,9月份接受上级交叉检查。

三、检查的范围和内容

各乡镇财政所检查范围和内容:2011年度乡镇财务收支及本单位财务收支、财政资金(含专项资金)拨付情况及会计基础工作的执行情况、资产和财务管理情况,有无违反财经纪律及其他违规行为,其他需要监督检查的事项。

局各业务科室及二级单位检查范围和内容:财政专户管理与资金安全检查,科室全面履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帐册是否健全、登记是否合法、资金状况是否全面、对账手续是否齐全等和二级单位2011年度财政财务收支、内部控制情况及资金安全,财政专户撤并情况的“回头看”。

四、检查的方法和步骤

(一)检查的方法

以财政资金流向为主线,采取内查与外查相结合、检查与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内查外调,提高检查效果,进而增强查处问题、改进管理的针对性和说服力,从而提高内部检查的有效性。

(二)检查的步骤

1、自查阶段(2月25日—3月4日):各业务科室、二级单位及乡镇财政所,按照自行管理权限对2011年工作中的漏洞进行自查、自测。特别是资金管理环节、财务管理核算情况等。自查结束后,及时向财政监督检查局报送自查报告及自查表。

2、重点检查阶段(3月5日—3月30日):结合各乡镇具体情况,对财政资金((含专项资金)的拨付情况、银行帐户管理、财政财务收支与会计基础工作、会计信息质量及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等进行检查。检查结束后提出相关整改落实建议,形成专题材料。

3、整改落实阶段:局各科室、二级单位及财政所要针对自查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自觉进行整改提高,对内部监督检查建议逐条进行落实,并向财政监督局提报意见反馈,整改情况作为目标管理考评的重要内容。

五、检查工作要求

1、被检查单位要严格按照各自职责和检查内容认真开展自查工作,自查结束后,要及时将本科室、二级单位自查报告,经分管领导签字后报财政监督检查局,财政所需一并报送自查表。

2、被检查单位要全面、及时地提供检查所需要的有关文件、帐表、凭证等相关资料,积极配合财政监督人员搞好检查工作。

3、严格执行财政监督检查程序。所有检查项目必须严格依照《财政部内部监督检查办法》(财政部58号)有关规定进行,依法依规处理。

4、严格执行财政监督检查纪律和保密要求。

财会监督检查工作报告篇4

一、健全内部控制,深化内部监督检查

(一)推进内部控制建设。

1.工作目标。深入推进法治财政建设,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切实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有效防控廉政风险及其他风险。

2.内容措施。按照上级部门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加快推进内部控制工作。对内控机制建立和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强化内控制度执行,有效防控财政风险。

3.时间安排。4月底前,各股室对股室职能、职责、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等进行梳理,查漏补缺。

(二)开展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

1.工作目标。促进财政部门内部各机构切实履职尽责,提高工作绩效,防控工作风险,全面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2.内容措施。认真开展对内部机构的监督检查。由会计法规股牵头,会同相关股室,选取预算、国库2个股室进行重点检查,内容包括2015年内部控制建立及实施,履行财政管理职责,接受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等情况进行检查。

3.时间安排。3月,组织各股室开展自查;4月,开展现场检查,汇总检查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并形成检查报告。

(三)开展资金安全专项检查。

1.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全面查堵管理漏洞,促进各项制度贯彻落实,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2.内容措施。由局国库股牵头,会计法规股配合,组织开展财政资金安全检查工作。主要从岗位和人员管理、账户管理、财政资金收付管理、会计核算管理和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落实情况等五个方面,对相关管理制度文件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切实抓好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

3.时间安排。3月,全面开展自查,对发现的问题立查立改、边查边改,形成自查报告并按时上报;4月,迎接上级部门核查,并对自查和核查发现的问题全面整改落实。

二、保障收入征缴,夯实财政收入检查

(四)开展非税收入专项检查。

1.工作目标。根据《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排污费征缴专项检查,全面掌握污水、废气等各类排污费的征缴情况,严防跑冒滴漏,深入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2.内容措施。会计法规股牵头,会同局综合股和农财股组织开展排污费征缴情况专项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环保部门是否按照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对各类排污费应收尽收,是否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是否存在违规使用票据的问题等。

3.时间安排。6月组织开展检查,并汇总检查情况,形成检查报告。

三、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财政支出检查

(五)开展严肃财经纪律专项检查。

1.工作目标。深入开展严肃财经纪律专项检查,坚决纠正和查处各类财经违法违规行为,确保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落到实处。

2.内容措施。抽取4个预算部门(单位),对其财经纪律执行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内容包括预算收入管理、预算支出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财务会计管理、财政票据管理以及私设“小金库”等七个方面,突出对“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的监督检查。

3.时间安排。9月,组织开展现场检查;10月,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汇总形成检查报告。

(六)开展扶贫、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四类资金专项检查。

1.工作目标。根据2015年涉农资金安排情况,重点选取农业、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等4类资金开展专项检查,以确保资金安全,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2.内容措施。根据资金安排情况,重点选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城乡医疗救助、两馆一站免费开放4个项目,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在组织各部门自查的基础上,由会计法规股牵头,会同局农业股、行财股、社保股等,选取中央、省、州补助资金量较大的部门开展重点抽查。主要检查资金申请、拨付、管理及使用情况。

3.时间安排。3月,开展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检查,4月,接受州财政局的重点抽查;7月,开展城乡医疗救助项目资金检查,8月,接受州财政局重点抽查;9月,开展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资金、两馆一站免费开放专项资金检查,10月,接受州财政局重点抽查。

(七)继续推进绩效监督检查。

1.工作目标。与扶贫、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三类资金检查等重点监督工作有机结合,加大监督力度,保障覆盖范围,推进绩效监督检查自上而下深入开展。

2.内容措施。继续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监督。重点选取扶贫、民生工程等资金,抽调相关股室业务人员组成检查组,对项目进行现场评价。对各股室评价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非现场监督评分。加强与局各股室沟通协调,确保同步监督质量。

3.时间安排。6月,完成前期准备工作;7月至8月,开展现场督查;9月,整理现场督查资料,撰写分项报告;10月至11月,汇总情况,形成检查报告。

四、维护财经秩序,推进会计监督检查

(八)开展重点行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1.工作目标。按照财政厅统一部署,紧密围绕省、州重大决策部署,充分结合我市财政中心工作,加强对重点行业的检查。促进财政预算管理、严肃财经纪律,结合新《预算法》,差旅费、会议费和培训费等管理办法,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检查,进一步加大处理处罚和曝光力度,不断完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示公告制度,进一步增强会计监督的威慑力和影响力。

2.内容措施。由会计法规股牵头,抽调相关股室人员开展对4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检查内容除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内部管理外,还将对预决算公开、财税政策以及财经纪律的执行情况进行重点检查。

财会监督检查工作报告篇5

亮点一:确立四大原则,做到

不失职、不越权

人大常委会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因此,准确把握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原则,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正确行使宪法赋予的监督职权,做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至关重要。

监督法规定了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四大原则:

第一,应当围绕国家工作大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人民民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

第二,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行使监督职权。

第三,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体行使监督职权。

第四,对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工作实施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亮点二: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

监督“一府两院”工作

对政府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进行监督,是人大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监督法对此作了哪些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规定?

8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乔晓阳在回答记者的这个提问时说,可以通过以下规定来看监督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先,监督法明确规定,人大常委会监督的重点,要紧紧抓住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其次,监督法明确规定,人大常委会监督的主要形式是每年有计划地选择若干重大问题,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的专项工作报告。

另外,监督法明确了专项工作报告议题确定的六个途径,比如人大代表反映集中的问题、常委委员反映集中的问题、人民来信来访反映集中的问题等。

“从这些途径确定的监督内容来看,都是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政府工作中,比如‘三农’、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保障、拆迁补偿等问题;“两院”工作中,比如执行难、告状难、赔偿难、刑讯逼供、超期羁押、错案不究、司法不公等问题。”乔晓阳说,人大常委会抓住了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反映强烈的、又带有共性的问题实施监督,这种监督是基本的、全面的,而且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乔晓阳强调,监督法明确规定,“一府两院”要将对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向人大常委会提出书面报告。人大常委会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作出决议。

“‘一府两院’要在决议规定的期限内,将执行决议的情况再次向人大常委会报告。这就意味着一旦人大常委会启动了工作监督的程序,就要一抓到底,要抓出实实在在的成效出来。”

乔晓阳说,监督法明确规定,人大常委会工作监督的情况,包括“一府两院”执行人大常委会决议的情况,都要向人大代表通报,并且向社会公布,这等于把人大的监督置于人大代表和全社会的监督之下。

“这些规定,要求人大常委会更加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更好地行使监督权,使监督工作更有深度、更有实效。有针对性地开展经常性的专项工作评议,直至问题得到切实解决。”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景宇说,“由此可见,人大常委会的工作量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对人大常委会工作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

亮点三:替百姓管好政府的

钱袋子

替纳税人管理好政府钱袋子,监督计划、预算执行情况,是人大常委会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的重要内容。此次通过的监督法,按照突出重点、增强实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增加了新的规定。

常委会对决算草案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重点审查下列内容:预算收支平衡情况;重点支出安排和资金到位情况;预算超收收入的安排和使用情况;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本级人大关于批准预算的决议执行情况。

同时,区别中央与地方的不同情况,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应当重点审查转移支付情况,地方人大常委会还应当重点审查上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情况。

常委会每年审查和批准决算的同时,听取和审议本级政府提出的审计机关关于上一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审计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交由本级政府研究处理,并将研究处理情况向常委会提出书面报告。常委会认为必要时,可以对审计工作报告作出决议,本级政府应当在决议规定的期限内,将执行决议的情况向常委会作书面报告。

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增加规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经人大批准后,在实施的中期阶段,政府应当将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审议。规划经中期评估需要调整的,政府应当将调整方案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

亮点四:执法检在社会

普遍关注重大问题

建筑法执法检查,暴露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大问题,掀起全国范围内清欠农民工工资风暴;法官法、检察官法执法检查,揭示了我国法院、检察院办案力量普遍不足,中西部贫困地区法官、检察官面临断档危险的严峻现实;环境执法检查,报告了各地经济增长指标有层层加码之势,不少地方发展经济主要还是依赖高投入、高消耗的环境之忧。

这些执法检查均由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亲自带队、亲自汇报,报告后面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每一个报告的分量都是沉甸甸的。

执法检查是多年来各级人大常委会在实践中形成的把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结合起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监督形式。通过执法检查,既能发现“一府两院”在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又能发现法律、法规自身存在的不足,有利于修改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为了进一步发挥执法检查的效能,监督法对此作了进一步规定:

常委会每年选择若干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有计划地安排执法检查。

常委会根据年度执法检查计划,按照精干、有效能的原则,组织执法检查组。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需要,可以委托部分省级人大常委会对有关法律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书面报送全国人大常委会。

执法检查结束后,执法检查组应当及时提出执法检查报告,由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执法检查报告的审议意见连同执法检查报告,一并交由本级政府、法院或者检察院研究处理。政府、法院或者检察院应当将研究处理情况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书面报告。必要时,由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或者由常委会组织跟踪检查。

(8月28日《中国青年报》,作者为该报记者)

四川人大监督公共财政试验

“过去政府每年要花多少钱,怎么花的,公众很难知晓,甚至人大代表也都不是很清楚。从2005年8月份开始,四川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与四川省财政厅国库集中支付计算机系统成功实现联网后,凡被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省级预算单位划拨的每一笔资金,都处在人大的监督之下;每个部门的支出都会在计算机联网系统的账户上显示出来;人大对各部门的集中支付情况基本上都能实时掌握。”任胥纯告诉记者。记者在联网计算机上看到,小到一笔100元钱的打印费,大到上万元的会议经费以及政府集中采购的汽车、手提电脑、相机等花了多少钱,是现金支付还是转账支付一目了然,甚至各单位接待上级或兄弟单位检查、调研的餐费也都一清二楚。

“你看,这个单位,接待费一餐就花了4000多元,这肯定不是一般工作餐了,这就要画一个问号,有待于进一步了解。”四川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专门负责每天抽查监督政府部门支出的同志指着在线监控的显示屏说。

据悉,过去,省人大对政府各部门的支出情况,只有在一年报决算的时候,才会对照年度预算有所比较,事实上很难对省级部门的日常开支情况进行监督。现在四川省人大强化了对政府预算的审查监督,既专设了预算审查处和预算监督处两个职能处室,又安排专人每天对支付情况进行抽查监督,了解预算支出中存在的问题。

专职监督员会对每天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记录,过一段时间后再归纳整理,提交领导研究,再转给省财政厅,让他们对情况做出说明。

“有些他们能说得清楚,到底为什么要花这笔钱;有些则要进一步了解;发现确实违反相关规定的,就会及时纠正。”胥纯解释道。

人大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监督政府财政支出是法定的权力。但具体来看,如何监督、怎样监督一直缺少量化和具体的操作方式。四川省人大在借鉴广东、深圳等省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索和实践,使人大对政府财政预算的审查监督职能落到了实处。

众所周知,作为“政改先锋”的四川省,其所推出的每项制度创新常常最后演变为全国经验。那么,这项人大监督下的公共财革改变的又是什么?

威远:一个川南小县的

先行试验

事实上,四川省人大“在线”监督政府花钱这项制度创新最早始于四川省威远县人大。

从2004年开始威远县便建立了财政支出监督体系。县人大从对政府部门财政预算的审查入手,经过试点出台了《威远县人大常委会预算审查监督暂行办法》,明确了预算审查的原则、程序和监督的内容及方式。

但因为没有条件建立“在线”监督系统,威远县人大目前采取的是不定期到县财政局复制相关数据,随时进行跟踪分析的办法,进行财政支出的全程监督。

据四川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工作人员介绍,从四川全省来看,目前县一级只有威远县人大预算工委有两名专职行政工作人员,作为专职监督员。

八月的川南烈焰千里,记者从成都至内江市转道威远采访,试图了解这个川南小县率先进行县人大监督政府财政支出背后的故事。

“今天还是42度!你不晓得,我们这里已经快五十天没有下雨了,全体干部都在乡下抗旱。”8月16日,晒得黝黑的威远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潘国华在简陋的会议室里首先道出了这样一段开场白。

位于四川省中南部的威远县总人口75万,其中吃“财政饭”的有16594人,2005年,全县GDP63.94亿元,财政总收入6.34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66亿元,一般预算支出4.46亿元。

曾任内江市经贸委主任的潘国华接手这样一个“盘子”后,最大的一个动作就是在省、市人大的指导下,建立健全了县级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制度。

目前,威远县包括县委办、人大、政协、组织部、宣传部、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在内的80个部门都已编制了部门预算,县人大财经委设立专门的预算工作人员对执行情况进行全程监督。

“为什么这样做?就是想把有限的钱花在刀刃上,通过部门预算改革,探索建立一个县级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监督的良性机制。我们的经验是,对财政资金的安排,必须实行跟踪;在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上,解决公平的同时,用有限的资金办一些大事、急事。”潘国华解释道。

对威远这样一个川南小县来说,2006年县本级财力测算,包括增值税、地方工商税、财政性收入、两税返还收入、固定转移支付补助合计预算内财力仅为21626万元,加上预算外可调剂财力601万元,全县2006年可支配总财力仅有22227万元;而2006年县级支出预算为25207万元(其中人头费就达8737.8万元),与原财力安排报告数相比,增加了2876.5万元。

“今年可安排的财力到底有多少,年初的时候必须心里有数,就像小家过日子一样,首先不能打开缺口,不能今年花明年的钱。比如今年这2800万的缺口怎么解决?需要花钱的地方的确太多了,经济也要发展啊,不能光想着收支平衡,还得考虑增加收入。所以,我提出,一保吃饭;二保运转;三保重点项目建设;四保乡一级稳定支出。

潘国华的原则是,“必须办的事情,一是急需,二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最重要的是加强监督,对我也要监督。大家一起坐下来研究,今年就这点钱,到底能办哪些事情,办什么事情?”

威远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征说,“这个监督程序可以总结为:部门申报,政府审查,人大批准,监督执行。”

“有人认为,这样是不是限制了县长的权力?实际上这样做最大的益处是各部门预算经人大审查批准后,就严格按此执行,县领导也从日常批条子中解脱出来,再不存在找财政局长、找县长批条子要钱的事情了。此外,也缩小了部门间的分配差距,县级部门实行部门预算,实行收入综合安排,统一了公用业务费用标准,有效避免了一些部门挤占专项资金,用于个人支出,各部门间个人收入苦乐不均的现象。”威远县县长杨忠告诉记者。

向纳税人公开政府财政支出将是必然趋势

观察四川省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改革的脉络,可以看出,从部门预算入手,加强预算审查监督的全过程。

在2001年以前,四川省政府每年向省人代会提交的预算草案,支出方面只列到30个左右的“类”级科目,人大代表提出“外行人看不懂,内行人搞不清”。这表明,细化预算、增加预算透明度,是加强预算审查监督的关键。

“2002年,四川省财政厅第一次将批复的省级137个部门的部门预算提交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备案。2003年则将全部一级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草案提交预算工委预先审查。”胥纯介绍道。

2004年四川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四川省人民政府则正式报送了23个政府组成部门的部门预算草案,同时,在代表大会期间开通了“预算草案计算机查询系统”,与会的人大代表可以通过电脑查询各部门的预算。

此前,四川省人大财经委和常委会预算工委做了大量准备工作,预算工委撰写了《关于四川省200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分析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八条意见和建议,包括要求政府财政部门进一步规范预算编制,加快省级预算资金的拨付进度,加强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和经营城市经营土地收入管理,加大对教育、社保、卫生等公共支出的投入,规范政府采购工作等八条具体建议。

预算工委将《分析意见》提交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和财经委员会后,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学忠,省委副书记、副省长蒋巨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开明分别在《分析意见》上作出批示,要求政府及财政部门对《分析意见》中提出的八个方面问题和意见进行逐项研究,提出具体采纳方案和措施,以不断提高预算工作水平。

“省领导的这些批示,对我们来说,既是动力,更是压力,一方面说明我们所做的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提高工作质量。”胥纯表示。

变化是迅速的、显而易见的。

2005年四川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前,四川省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先后听取了基本建设资金、农业资金、扶贫资金、养路费等专项资金安排情况的汇报,这是省级部门首次将部分专项资金安排情况在人代会前提交人大有关部门审查。

在大会期间,又组织召开了预算专题审议会,提高预算审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更是全国首次由大会秘书处组织召开省级预算专题审议会;省政府秘书长及财政厅厅长到会听取意见并回答了代表的提问。

这一年,提交到代表大会审议的部门预算数,由上一年的23个部门增加到了42个部门,同时增加发到每个代表团的预算草案(包括部门预算草案)数量,平均每两个代表有一套预算草案(包括部门预算草案)。

今年四川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提交上会审查的部门预算数量,则由42个增加到了64个,资金量占省级部门预算支出的92%。

胥纯告诉记者:“在人代会前,预算工委还专门成立了省级部门预算预审工作小组,邀请了20名财务专家分成三个小组,对准备提交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查的64个省级部门预算草案进行预审,提出了预算安排不合理、项目不细化、专项名称不规范等具体意见168条,并将这些意见转送四川省则政厅;其中的124条意见得到采纳,占所提意见的74%。”

几年间,随着代表们手中的预算表越来越厚,四川省财政的明细账目开始呈现在代表们面前,代表们开始询问、研究、质疑,这笔钱为什么要这样花,为什么这个部门多,那个部门少?

“部门预算、决算、专项资金的使用等最终要向纳税人公开,这是一个趋势,也是我们人大工作的努力方向。实际上,今年全国人代会期间发给与会代表的部门预算已没有在会后收回,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常委会组成人员关于决算和审计报告的审议意见在网上全文公布,这些变化不但是民主政治的进步,也推动了公共财政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胥纯表示。

网上实时监督:纳税人的钱不能乱花

“现在,四川省财政厅及有关部门按照《预算法》及省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向预算工委提交预算执行情况表及文字分析材料;省发改委、省经委、省科技厅、省交通厅等具有资金二次分配权的部门则提交省级专项资金安排项目明细;省人代会审议的省级部门预算执行中的追加明细、省级预备费动支明细。对省政府报送的备案资料,预算工委则进行分类整理,一些重要资料及时报常委会领导参阅。”预算工委的工作人员介绍道。

而四川省人大预算工委与省财政厅国库集中支付计算机系统成功实现联网目前已经正好一年。他们通过在线监督分析,发现预算执行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没有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政策,属于政府集中采购目录所列事项,年初不编制政府采购预算,而在实际执行中直接购买。

――部分单位会计科目明细使用不规范,项目经费支出与日常经费支出混淆使用。一些事项年初是应能够预见且应列入年初预算专项支出,而不应同日常经费混在一起支出。

――实际款项支付用途与预算科目中费用明细科目不相符。部分单位在支付费用过程中习惯将费用都笼统列入政府机关经费或基建事业费支出,对实际支付情况是否符合预算科目缺少考虑,同时在对预算科目中明细费用科目的使用也不规范,造成决算费用中的明细数据失真,年初预算费用不准确。

“通过发现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在明年编制预算时才能更规范、更科学。目前,在网上我们还只能看到部门支出,至于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支付使用情况还看不到。而事实上,通过这几年的审计和人大监督情况来看,专项资金被挪用的不少。目前专项资金大多数还是部门在分配,我们认为,防止专项资金被挪用最有效的手段还是编好编细预算。”胥纯表示。

实际上,财政资金的分配,确实是一个各方面的利益博弈过程。

“其实,最好的监督方法是公开,让全社会都知道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细节,除了国家机密和国防机密以及涉及国家安全方面的,把该公开的都公开。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学忠指出‘民主是大的约束,公开是最好的监督,他多次要求‘要提高资金分配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实行阳光作业’。通过公开,有三方面的好处:一是解决了公平;二是提高了效率;三是防止了腐败。如果有一天公民可以在网上查看财政性资金的分配去向,这将是我们人大的工作方向。”胥纯表示。

现在通过省财政集中支付中心支付的每一笔资金,都在人大的监督之下。2005年10月、2006年3月成都市青羊区和宜宾市人大与财政的联网也分别开通。人大与财政实现联网,使人大能够及时掌握财政资金的支付情况,强化了人大对预算执行的动态监督,增强了执行的透明度和监督的实效性,也推动了政府和部门依法理财。(于津涛)

财会监督检查工作报告篇6

一、监督检查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业务质量取得的成果

根据国务院领导关于审计工作要围绕中心,依法审计,突出重点的指示精神,审计署将具有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的社会审计组织的执业质量,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每年的监督检查工作,都列入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监督检查结果表明,一些社会审计组织和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以及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信息存在严重不实或者重大疏漏。

(一)查出了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存在严重不实或者重大疏漏

自1999至2002年,审计署分别对102家次,具有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质量进行了监督检查。监督检查发现有65家次会计师事务所的204名注册会计师出具的106份审计报告存在严重不实或者重大疏漏。财务会计信息不实共计302.18亿元。

四年共发现有32家次会计师事务所在47家股份公司的审计报告中,对已经查明的资产不实54.67亿元、负债不实47.68亿元、损益不实17.02亿元、关联交易及其他财务会计信息不实37.16亿元、被关联公司累计占用资金19.99亿元,共计176.52亿元的问题,不予指明。发现有60家次会计师事务所在122家股份公司的审计中,对资产不实18.9亿元、负债不实2.3亿元、损益不实16.27亿元、所有者权益不实1.62亿元、关联交易及其他财务会计信息披露不实66.28亿元、被关联公司累计占用资金20.28亿元,共计125.65亿元的问题,没有查出来。

省级审计机关对不具有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的社会审计组织完成的非上市公司验资或资产评估所出具的验资、资产评估业务质量进行了检查。检查发现了一些非常严重的质量问题。如2001年,河北省审计厅重点抽查了某会计师事务所89项验资业务。检查发现,在89项验资业务中,会计师事务所均未取得银行对账单,银行询证函均由申请验资单位到银行取得,客观上给造假者提供了可乘之机。经与上述89项验资业务有关的11家银行核对,在41项验资业务中,申请验资的单位并未在相关银行开设账户,更未发生存款业务,金融票证及银行询证函上加盖的银行印章均属伪造,这41份虚假验资报告涉及7名注册会计师,验资总金额为6720万元。

(二)揭露了一些上市公司作假账欺骗投资者的行为

通过监督检查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业务质量,揭露了一些上市公司作假账欺骗投资者的行为。如某股份公司于2000年利用土地转让、关联方交易、关联方资产转让编造虚假销售收入4.8亿元;编造虚假银行存款余额2亿元;隐瞒银行逾期贷款2.71亿元;6.11亿元重大关联资产重组严重失实和不规范;通过虚做1998年、1999年、2000年利润,使其净资产收益率达到9%,符合配股的要求,并且已获准配股。在此关键时刻,审计署将情况通报给了有关部门,该公司的配股活动被立刻终止,对公司和相关责任人的查处正在进行中。又如某股份公司2000年度的会计报表中多作收入2.6亿元,占当期收入的10.84%;将科研开发费用1.4亿元挂账,未计入当期损益,占当期损益的64.28%.审计机关揭露公司问题后,该公司于2002年2月9日2001年度业绩预警公告,称“预计公司2001年度利润总额将比2000年度报告中公布的2.17亿元减少50%以上”。在此之后,该公司对外公告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2001年度利润总额为4416万元,比2000年减少79.72%,公司业绩大幅度缩水。

(三)向社会公布监督检查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业务质量情况

根据《暂行规定》,审计署已经三次向社会公布监督检查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业务质量情况。1999年11月10日审计署公布了沈阳华伦等7家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质量问题,如沈阳华伦会计师事务所在对某项基金审计中,对该基金1993至1998年将全部资金7320万元陆续投入某工程项目,至1999年6月审计机关监督检查时,该工程仍未能封顶竣工,根本没有收入。为了保证基金达到10%的盈利率,该基金用银行借款3117万元(其中1994年1000万元、1995年1317万元、1996年800万元)给股东分利的问题,未予以指明。又如蛇口中华会计师事务所在对某股份公司审计中,对该公司1994至1998年利用关联交易逃汇1.74亿港元、非法套汇2400万美元;将股票市场投资收益1.3亿元不在账内核算,形成账外资产;从股票资金账户中提取4195万元,冲减下属公司的销售成本,形成虚增利润,占当年净利润总额的20.89%等问题,均未予以指明。

2001年12月26日审计署公布了广东康元等14家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质量问题,上述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23份审计报告严重失实或者有重大疏漏,造成财务会计信息失实71.43亿元,涉及41名注册会计师。如上海众华沪银会计师事务所对某股份公司2000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时,查明该公司为7家单位垫付2840万股配股款1.42亿元、为大股东垫付股权转让款1.45亿元、隐瞒对外担保损失9410万元、虚增利润6700万元等问题,未予以指明。

2003年9月19日审计署公布了2002年移交证监会依法处理的北京中天华正等5家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相关注册会计师和4家上市公司的处理结果。

有的社会审计组织和上市公司,对被查出的审计业务质量问题和财务会计信息问题非常重视,在审计署将问题移送有关部门处理处罚之前就进行了整改,纠正了存在的问题,这样做,达到了监督检查的目的,不再作为问题移交。证监会对审计署2001、2002年移交的有关社会审计组织出具的审计报告存在严重失实或者有重大疏漏的问题非常重视,对所有问题都认真进行了核查,有的已经做出了处理,有的还在进一步核实,有的已经立案稽查。对有关的上市公司也做出了相应的处理,或者即将做出相应的处理。

二、开展监督检查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业务质量的体会

审计机关开展监督检查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业务质量,一个最为重要的目的,就是规范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通过几年来对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业务质量的监督检查,打击了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和上市公司作假账的行为,促进了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业务质量的提高,维护了社会信用。总结几年来的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

在监督检查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业务质量工作的初期,以及之后的工作中,审计机关的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在关键时刻给予明确地指示。如,在一些人高谈审计机关没有必要监督检查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业务质量的时候,李金华审计长明确指出:“开展对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业务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是法律、行政法规赋予审计署的职责。审计署有条件监督检查社会审计组织的审计业务质量,这种监督检查多数是和日常的审计工作密切相关和紧密结合的。审计机关不承担对社会审计的指导和管理职能,与社会审计组织之间没有行政管理和经济上的利害关系,其监督是客观、公正的”。董大胜副审计长在审计署已经举办过的三期审计机关监督检查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业务质量培训班上,都强调监督检查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业务质量的重要性,肯定监督检查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业务质量工作取得的成果,指出在监督检查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业务质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监督检查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业务质量工作的要求。为了把握监督检查的重点,每年的监督检查工作方案都要经审计长办公会审定。各特派办领导对监督检查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业务质量也非常重视,配备得力的人员,安排好监督检查时间,确保监督检查顺利完成。

正是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监督检查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业务质量工作,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展起来,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1998年6月12日国务院批准《审计署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1999年4月1日审计署《暂行规定》,1999年5月13日审计署印发《1999年具有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的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业务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监督检查就正式开始了。目前已经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二)法规先行

1998年6月12日国务院批准《审计署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后,审计署认真组织研究,抓紧时间着手制定《暂行规定》,在《暂行规定》中明确了监督检查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业务质量的法律依据、监督检查的内容、审计机关监督检查管辖权的划分、监督检查的程序;对社会审计组织、注册会计师违反国家规定的执业行为的处理处罚方式和法律责任等。《暂行规定》是审计机关监督检查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业务质量的第一个规范性文件,从此,审计机关开始全面监督检查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业务质量。

(三)精心组织

统一组织监督检查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业务质量是一项新的审计工作,必须精心组织。我们着重抓了监督检查工作方案的制定和监督检查前的培训等工作。

1、认真制定监督检查工作方案

从1999年开始,每年都要认真制定监督检查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业务质量工作方案。在监督检查工作方案中,最为重要的是确定监督检查的重点。1999年的监督检查工作方案提出“审计机关应当把社会审计组织对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的审计业务质量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检查社会审计组织出具审计报告时,是否存在下列问题:被审计单位对重要事项的财务会计处理与《企业会计准则》、《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相抵触,应当披露而不予披露;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处理直接损害报告使用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应当披露而不予披露;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处理会导致报告使用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产生重大误解,应当披露而不予披露;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的重要事项有其他不实的内容,应当披露而不予披露”。

2003年的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则提出:检查注册会计师是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和《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形成正确的审计结论,出具的审计报告是否存在重大疏漏或严重不实。重点关注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的损益是否公允地发表审计意见。主要包括:上市公司的收入、利润,费用、成本,对外投资,债权债务,非货币易或债务重组,披露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情况,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中应当披露的其他重大财务信息等。

两个监督检查工作方案相比较,1999年的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基本上是《注册会计师法》第二十一条的翻版,重点不突出,操作性不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对社会审计组织的业务情况不够了解,没有弄清楚注册会计师审计时,在哪些方面容易出现质量问题。2003年的监督检查工作方案与1999年的监督检查工作方案相比较重点更为突出,审计人员在监督检查过程中更容易操作,这主要是从1999年之后,不断总结经验,根据国家会计政策的变化,不断地调整每年的监督检查工作方案中的监督检点。正因为如此,才有查出广东康元会计师事务所严重的审计质量问题,相关的上市公司被终止配股。

2、加强审计人员培训

监督检查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业务质量,对审计机关来说是一项新的审计工作,在监督检查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法律依据、监督检查标准、处理处罚方式、监督检查工作方案操作性不强、被监督检查单位不配合监督检查等问题。针对监督检查中遇到的问题,审计署曾于2000年3月在广州召开部分省审计厅和特派办参加的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同志一致认为对于一项新的审计工作,一方面要加紧研究解决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要及时明确监督检查的法律依据,统一监督检查的标准和处理处罚的方式,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妥善解决被监督检查单位不配合监督检查等问题。根据座谈会的建议和监督检查工作的需要,立即组织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拿出了明确的意见,并列入2001年监督检查工作方案中。为了进一步完善监督检查工作方案,提高监督检查的质量,审计署于2001年4月举办了第一期审计机关监督检查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业务质量培训班。在培训班上讨论了当年的监督检查工作方案、交流了监督检查经验、请证监会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专家讲课。通过培训,使审计人员认识到审计机关开展监督检查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业务质量有着充分的法律依据,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规则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业务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统一了监督检查的标准和处理处罚的方式,明确了通过与有关部门协调解决被监督检查单位不配合监督检查的问题。鉴于培训工作在监督检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从2001年起,每年的4月份都举办审计机关监督检查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业务质量培训班,根据监督检查的重点,确定培训的内容,邀请相关部门的专家讲课。

几年来的培训学习,使审计人员掌握了股份公司财务会计制度,了解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程序、目标和相关的法律责任,在监督检查中能够较快地发现问题,并切中要害。

3、编制完善的监督检查实施方案

各特派办根据审计项目计划,积极开展对相关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业务情况的调查工作,通过互联网和各种媒体了解被监督检查单位和有关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了解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的类型。通过大量的调查工作,编制出重点突出、针对性很强和比较完善的监督检查实施方案,保证了监督检查的质量。

4、搞好内部协调

监督检查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业务质量,不仅要对社会审计组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业务进行监督检查,还要深入到上市公司。为了解决监督检查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审计人员少的矛盾,对需要到异地查证的审计事项,由上一级审计机关安排有关的审计机关协助查证,形成一个审计网络,资源共享。事实证明,通过协调提高了监督检查的效率,促进了监督检查的深入开展。如1999年广州、深圳特派办协助哈尔滨特派办查证有关问题;2002年深圳特派办协助沈阳特派办查证有关问题;2003年深圳特派办协助兰州特派办查证有关问题、广州特派办协助长沙特派办查证有关问题。

(四)加强沟通

从监督检查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业务质量开始,我们就注意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在制定《暂行规定》的过程中,先后几次征求证监会、财政部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意见。在这几年里,一直与上述部门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如:为了避免重复检查,每年与财政部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互通检查计划,遇到问题及时调整。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如遇到上市公司不予配合的情况,及时与证监会联系,由证监会约见上市公司有关人员协调解决问题;发现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和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信息存在严重不实或者重大疏漏,及时通报证监会,证监会在立案稽查的同时,及时中止准备配股的上市公司的配股行为。

(五)充分利用监督检查成果

审计机关监督检查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业务质量的成果,不像其他审计工作那样反映在收缴了多少违纪资金,而是反映在我们揭露了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和上市公司作假账的行为,维护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这个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从1999年开展监督检查工作以来,审计署每年都将查出的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质量问题移交有关部门处理。2001年12月26日审计署公布了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广东康元等14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质量问题,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社会各界对审计机关查出的问题十分关注。有关部门也认识到,对社会审计组织和上市公司的监管,只靠某一个部门是不够的,要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密切配合才能搞好监管工作。对审计署2001、2002年移交的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质量问题和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失实问题,有关部门进行了认真地核查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予以公布,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和上市公司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达到了监管的目的。

财会监督检查工作报告篇7

一是督促其他国家监督机关有效发挥职能作用,推动“一府两院”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吉林市委、市政府去年下半年提出了“奋斗三年,总量翻番”的奋斗目标。为了保证各项任务目标的落实,需要加强对财政收支情况的有效监督。为此,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审计机关的监督作用。去年7月份,常委会听取和审议财政收支情况的报告。今年3月份,常委会没有象以往那样直接听取财政部门整改情况的报告,而是要求审计部门对财政部门的整改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督促他们落实人大提出的整改意见。然后,人大常委会听取并审议了审计局关于2005年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纠正和整改情况的报告,收到了较好的监督效果。实践证明,在人大的信任和监督下,审计部门积极贯彻人大的要求,对财政收支存在的问题和纠正整改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监督,积极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和查出问题整改情况公告制度,将经济处罚与责任追究、内部通报与媒体曝光结合起来,把财政部门落实人大整改意见情况列出清单,同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财政收支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常委会在审议时充分吸收了这些意见和建议,对财政部门继续整改,加强收支管理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来,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窗口发现,反映公安机关、审判机关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的问题居高不下。对此,他们依据监督法的要求,没有在个案上纠缠,而是注重发挥检察机关对公安、审判机关的监督作用,今年3月份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市检察院关于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在报告初稿形成后,常委会主任会议进行了认真地把关。大家普遍认为,检察院的报告对公安、审判机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说得不透彻;对检察机关如何履行对他们的法律监督职能体现得不突出。要求他们对报告进行调整修改。根据主任会议的意见,检察机关对报告进行了重大修改,修改后的报告详细地反映了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过程中所做的工作;明确指出了公安、审判机关在执法和审判工作中存在的4个方面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强化法律监督职能的5个方面工作措施。常委会经过审议,提出了审议意见。检察机关认真研究贯彻审议意见精神,进一步强化了法律监督意识,强化了对刑事立案、侦查、审判、刑罚执行、民主审判和行政诉讼监督,提高了监督能力和水平,对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为全市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监督执法、司法机关启动内部监督机制,监督解决执法和司法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多年来行政执法和司法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尽快解决。以往人大在此方面过问的比较多,比较具体,可是怎么也忙不过来,往往是“按下葫芦,起来个瓢”,而且个别时候“一府两院”还存在一些看法。监督法颁布之后吉林市人大常委会注重督促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建立健全并启用内部的监督机制,先后制定实施了《办案行为规范》、《行政管理行为规范》和《审判人员错案追究制度》等等。比如,市法院审判员马某多次办错案,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市人大常委会建议法院启动错案责任追究制。法院调查核实后,认为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基本属实,于是向人大提请免去其审判员职务,人大依法作出了免去其职务的决定。近两年,公检法机关有类似问题的10余名干警分别受到处理,在执法、司法机关内部起到了处理一人教育一群,纠正一案教育一片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做法有利于促进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对其以往的工作和干部的管理进行深刻地总结和反思。

三是有效链接其他监督方式,发挥综合监督效益。监督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要想提高监督质量,增强监督效果,单靠人大甚至单靠国家监督机关行使好自己职能是不够的。应当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在整个监督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将对党员领导干部实行的纪检监督,将最透明、最公开的舆论监督,将最基本、最普遍、最广泛的人民群众的监督,有效链接起来,形成纵横交错的监督网络。在工作实践中,吉林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做到凡是收到涉及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申诉控告问题,常委会领导均批转纪检机关调查处理。同时,纪检机关调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关问题时,凡是需要人大帮助的,他们都积极配合。在监督工作中,吉林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借助新闻媒体以及人民群众的配合与支持,现在常委会听取的各项专项工作报告、开展的执法检查和视察事先都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如市人大常委会在组织对土地法检查前,将检查内容、时间告知群众,让人民群众反映违法案件,带着问题搞检查,大大增强了检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和提出的审议意见,都通过新闻媒体予以公布,还对“一府两院”贯彻执行决议、决定及审议意见的整改情况进行公布,让人民群众参与监督。有些市民经常来电话反映一些问题和看法,对常委会继续做好监督工作提供了信息和依据,取得了明显的监督实效。

财会监督检查工作报告篇8

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业务,不仅是财政分配和财政监督的物质规定,而且也是分配及其监督范畴的一般物质规定,这并非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意识范畴。只要有财政收支管理,就有内在财政收支业务流程并与财政管理难以明确区分的财政监督。即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及管理的基本属性,决定财政监管密不可分、融为一体。这正是现代国家监督中,财政监督区别于议会、审计等外生性监督的主要特质,也是当今世界各国财政监督机制体系健全、层次完备、结构多样的基本原因。

(一)市场经济国家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制度构架

市场经济国家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的地位,在代议制政体下具体表现为并列于议会监督、司法监督和审计监督,财政监督具有地位高、深入业务、派驻或派出制体系完善的制度构架及特征。

1、财政监督是并列于议会、司法、审计等监督的重要国家行政监督。这一制度构架表明,财政监督以突出的内在性专业监管优势,区别于议会、司法和审计等监督,并能支持、辅助议会、司法和审计及其他国家监督,是不可替代的相对独立特殊的国家经济监督。如荷兰(财政部财政监督司)、巴西(联邦监控总局)等财政监督与议会监督相结合;比利时、西班牙(国家行政预算监督总署)、意大利(国家拨款总署)、匈牙利(财政监督司、国家资金与资本市场监管局、税务和财政监管局)、希腊(行政和财政审计总局)等财政监督与审计监督一样,都各自向部门、地方派驻人员,财政监督与国家审计监督并列执行。法国财政监督具有国家监察署、财政监督总署、财政监察专员等多元化系统构架,财政日常业务监督与议会预算审查监督、审计法院事后监督并列。个人以为,法国财政监督体制及其在国家监督体系中的地位,基本可视为市场经济国家财政监督制度顶层设计的代表。如下图

2、财政监督实行相对独立和高于同级部门级别的专管监督和报告制。财政监督内在并高于财政分配,是监督与分配的具体定位和“居上察看”的基本要求。要实现合理、有效的财政分配,就必须有高一级别的财政监督。因此,市场经济国家通常实行财政专管监督和相应的报告制度。具体如:美国联邦财政部设由总统任命的财政总监,直接对总统和国会负责,监督财政政策执行和检查中的重大问题;同时总统任命派驻联邦用款部门财政总监,对总统和财政部负责部门支出签字及支付拨款。法国在财政经济部设立直属财政部长管理的财政监察总署(设立于1816年),被称为财政部长“别动队”,根据财政部长命令以不事先通知方式,实行对内、对外检查,检查结果直接报财政部长。同时,国家监察员可以向企业主管部门部长提出发现问题及建议,并写出报告直接或通过部长办公室、国库司向财政部长报告。巴西联邦监控总局(1994年从国库总局分出)负责监督联邦部门预算项目和预算资金执行,汇总、审核编制联邦部门支出预算执行报告,经财政部长提交总统,再由总统提交议会。西班牙财政监督结果,一是否定被检查部门的预算;二是检查结果报财政监督总署裁定,总署通常同意财政监督员的检查结果,如否定检查报告,需通过经济财政大臣提交部际委员会(有关经济部长组成的政府最高组织)裁决。意大利国家拨款总署的专项检查报告,交总署协调办公室审核定案,然后检查结论告知被检单位和有关部门,重大问题则移交审计法院审理。荷兰财政监督司监督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及内部财务制度合理性,评价财务状况,为制定和修订制度提供参考。捷克财政监督检查结果一般不公开,但要报送被检查行政区首长,要求地方政府整改。

3、财政监督普遍实行派驻派出制。分级财政体制下,各级地方通常都有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各国大多对地方的中央财政分配,实行跟随性派驻派出财政监督。派驻派出制和专管制都是垂直性财政监督,不同的是专管制是将监督升级为上级专管或专员,而派驻派出制则是向下级政府或单位派驻派出机构或人员。具体如:法国财政监察员制度为1922年议会议案确立,由预算司管理并派驻财政监察专员至中央各部,被誉为“财政部在部门的眼睛”。1970年后财政监察员制度推广到地方,实行22个大区财政监察专员派驻制,以监管中央在地方的公共支出。国家监察署(经济财政监察总署)拥有被派驻国家控股50%以上国有企业的50多名国家监察员。德国财政监督是财政部派驻各州的高级财政管理署,主要负责联邦、州财政政策贯彻执行和组织协调财政预算执行。比利时财政部通过向部门派驻财政监督员和支出控制员来监控预算,财政监督员派驻三大区和联邦政府重要部门,支出控制员派驻联邦政府重要部门。

西班牙国家行政预算监督总署约3000人,1500人为派驻各地方、16个经济主管部门和30个国有大型企业(公司)的财政监督员,并加派公共工程部负责全国工程开支项目,派驻人员最多的部门约300人,少的如卫生部约20人,30家国有大企业派驻监督员约500人。意大利国家拨款总署在中央部门、大区、省、市,有国家拨款的医院、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非经济机构和国家控股超过50%的企业,派设直属机构或派驻监督代表,其中20个部委派驻监督代表800人。派驻机构和人员主要负责监督中央拨款执行情况,审核批准开支及执行,监督检查中央拨款使用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希腊财政部在各部门、公共机构和大区地方政府派驻公共财政审计机构,全国共派驻约850人,负责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审核上报。巴西联邦监控总局人员1800人,派驻联邦部门700人,州600人,总局本部500人。并在部门、州设立由财政部长任命并垂直领导的分局。

(二)市场经济国家财政监管一体化体制及实践

市场经济国家财政监督通常都有相对独立的监管业务范围,监督“居上察看”和监管一体化本质属性及实践,充分完备地体现于市场经济国家财政监督制度建设中。具体如:

1、明确监督对象和监督方式。从业务及制度上明确界定财政监管对象,不同监管对象采用不同监管方式,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通常做法。如:法国对部门、大区、国家持股大于50%企业、费税征收行业及机构、工商性公共事业单位、政府批准的全国性社保机构、受国家资助的全资私有企业、法定接受国家监察的机构控股子公司等实行派驻监督。比利时对大区和重要部门派驻财政监督员,重要部门派驻支出控制员。巴西联邦监控总局直接监督使用联邦预算资金的4300多个单位。匈牙利财政监督司负责监督政府支出数额较大的13个中央部门及下属单位的预算执行。市场经济国家派驻监督所产生的直接和就地监督效果,使中央财政的监控功能延伸到主要用款单位。

2、直接监管财政资金业务全流程。即直接参与被监督对象的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及相关监管审检业务工作,具体如:(1)直接参与部门、机构、地方的预算编审与上报业务。财政监督直接参与部门、机构、地方预算编审的国家,如法国、比利时、希腊等。法国财政监察员要与派驻部门、大区讨论制定分预算;比利时财政监督员监督与预算有关事项,包括初审预算,研究草案,以及评估预算支出等;希腊财政部派驻各部门、公共机构和地方大区的公共财政审计机构,负责按财政部指令初审并协助部门、大区和州的预算编制与上报。(2)直接参与财政收支执行事中监管。财政监督直接参与部门、地方和机构预算执行监管,是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做法。具体如:法国财政监督贯穿财政资金业务全过程,具有监督层次多、监管同步和监督执法严格等特征;如财政监察员事前核准支出承诺、结算、支付指令,代表财政部就地监督各部长、大区首脑使用财政拨付的人员工资和机构运转经费,签字受理各项支出;按月接受部门、大区预算执行报告;监督检查各部长、大区首脑每笔开支决策是否有法律依据,支出是否列入预算,决策程序是否合规等,如发现问题有权拒绝签字或冻结预算。国家监察署监督国有领域的经济财政和公共管理咨询等,从财政角度监控企业日常决策,并直接对财政部长负责。德国高级财政管理署下设财税局,具体负责税收征收、财政拨款支付,监督财政资金的收入及使用,并承担公共资产管理。比利时的财政支出控制员主要监督部门日常支出及会计核算等。意大利国家拨款总署派驻机构和人员,通过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监督中央拨款执行,具体如审核批准开支及执行,监督检查中央拨款使用是否合规等。荷兰财政监督司负责监督检查部门财政政策实施和预算资金使用,通过与部门组成正式或非正式、临时或长期的监督委员会,监督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及内部财务制度合理性。希腊财政部派驻公共财政审计机构,负责审核部门、大区和州日常财务收支和预算资金拨付。巴西联邦监控总局主要监督联邦部门预算项目和预算资金执行,监督地方政府获取、使用联邦预算或转移支付资金,以及与联邦政府签订的合同及执行等。利用网络跟踪监督计划预算部的预算安排、税务总局税收征管、国库总局拨付资金等;利用网络实地检查或调查取证,监控预算单位银行账户资金增减变动和实际使用联邦预算资金情况。匈牙利财政监督司负责监督政府支出数额较大的中央部门及下属单位预算执行,宏观监管财务和有关规章制度制定执行,侧重检查机构运行是否正常,大额资金使用是否经济有效。巴西联邦监控总局监控联邦部门会计工作并由派驻人员直接制作部门会计报表。(3)直接参与财政收支执行事后监督检查。财政监督直接参与部门、地方和机构预算执行事后审查监督,也是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做法。具体如:法国财政监察总署负责监督检查包括公共会计、国家预算支出决策者、所有使用公共资金的各种机构的公共开支,设财政总监和财政监督员对内检查财政部长领导的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及国库司、预算司等,有关账目、执法质量、工作效率和人员廉洁等;对外根据财政部长决定,除检查部门财政收支外,还专项检查或调查涉及威胁国家财政收支的活动及其他事项。近年财政监察总署已延伸检查对外援助和资本输出效益等国外业务。德国高级财政管理署及下属各财税局负责监督财政收入及时性,支出合规性、安全性、有效性,并考核财政内各职能部门工作业绩。

西班牙国家行政预算监督总署,日常监督主要是监督会计、年度账目及其他财政状况的合规性、真实性;完成情况监督是核查经营管理执行和程序的合规性。专项监督包括经济效率监督、计划监督和制度程序监督,目的是独立评估计划、活动或公共职能执行,评估经济效率水平和可利用资源使用程度。希腊财政部派驻公共财政审计机构,负责审查审计政府采购公开招标及付款计划等的合规性、合法性和程序性。巴西联邦监控总局主要通过汇总、审核编制联邦部门预算项目和预算资金执行报告,监督联邦部门预算项目和预算资金执行。捷克财政部内设部长分管的行政区域监督司,专门负责审计监督地方政府使用的中央资金,州和其他行政区定期向财政部报送有关会计报表,财政部定期审计检查州和其他行政区的中央财政资金使用。

二、我国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监管一体化制度建设实践

我国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与监管一体化制度建设,是我党在战争时期就确立并始终坚持的。建国后国家经济管理受意识形态影响,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与监管一体化制度建设,虽几经曲折,但仍保持正确方向逐步发展。

(一)战争时期,军政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监管一体化制度建设

我国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制度建设,源于革命战争时的财政经济管理工作。自井冈山根据地建立起,就有“打土豪筹款子”和各种军队支出的财政收支日常分配及监管业务,当时财政监督是完全内在财政分配的。1、战争时期,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监管一体实践。1931年11月《地方苏维埃政府暂行组织条例》规定建立财政审计制度,中央执行委员会下设审计委员会负责财政监督,地方各级政府和红军中也设政府直接领导的审计委员会和稽查员,专门负责审核各单位预决算和签发拨款通知书,检查各单位账目及收支等。这一制度表明,组织上独立的审计监督是非内在财政分配的“居上察看”,但业务上却内在财政分配且监管一体。1932年8月《财政部暂行组织纲要》规定,财政人民委员部下暂设审计处,各省财政设审计科,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监管一体化制度确立。1933年9月实行独立审计制,撤销财政审计处,成立中央政府直接领导的独立于财政的审计委员会,财政监督再次转为审计监督。抗战至解放战争时期,从边区政府到各根据地(或县)都先后设立健全审计及财政监督制度,出现政府审计监督再次转为财政监督。如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设置直属审计处。1939年12月边区成立财政部,下设审计处,撤销边区政府直属审计处。1942年后边区政府审计由边区财政厅主管,政府审计监督再次转为财政监督。1946年边区政府颁布《建立县财政自治大纲》,规定实施统一审计制度,县财政最高监督机关是政府委员会,日常财政监督则由县财政科负责。2、战争时期,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监管一体评述。战争时期,我军政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监管一体化制度建设,至少揭示以下特征:第一,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监管一体化具有客观性。即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及其簿记活动,如自井冈山根据地起就有严格财政纪律,对打土豪筹集款和缴获物要交上报备案并实行专人管理、登记造册,以满足政权建设和军事行动的支出需求。正是这种与收支一致的簿记业务,保障了根据地建设时期的军政收支监管。第二,财政监督具有相对独立性。即组织上财政监督要相对独立于财政分配,实现“居上察看”。第三,财政监督既内在又相对独立于财政分配,是财政监督不能回避的矛盾。“内在财政分配”是监督执行的必然,“相对独立财政分配”是“居上察看”监督的必然。这也是从苏区到边区十多年间,财政监督组织上在财政审计和政府审计间不断转变的缘由,而1946年边区县财政自治,财政负责日常业务监督、政府负责财政监督,则是一种分类处理。

(二)建设时期,我国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监管一体化制度建设

建国后,尽管财政监督存废受意识形态影响几经周折,但财政监督仍凭借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和监管一体的本质属性,以根植于业务为基础,顽强艰难地向前发展。使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得以巩固,财政监管一体化制度建设得以强化。概括大致如下:1、建国初,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监管一体制度建设。1950年11月政务院颁布《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设置财政检查机构办法》,规定财政部设财政检查司,大行政区设检查处,省市财政厅、局设检查处(科),专署及省直辖市财政局设检查科或股,县财政局设检查员。应当说,这既是战争时期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与监管一体制度的保持,也是建设时期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与监管一体制度的开始。2、“”后,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监管一体制度建设。“”时期,财政监督被视为阻碍经济发展。1958年11月财政部结合精简机构,报请中央同意后撤销财政监察司,全国各地财政监察机构随之陆续撤销。1962年4月国务院《关于严格控制财政管理的决定》,要求各级财政切实担负起经济监督职责,加强查处违反财经纪律等,据此一些地区开始陆续恢复财政监察机构。1964年1月财政部制发《关于大力开展1964年财政监察工作的通知》,3月《中央国营企业财政驻厂员工作施行办法(草案)》,实施央企财政驻厂员制度。可见,“”后不仅恢复原有财政监察制度,而且还创新性地推出央企驻厂员监督。不仅巩固了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的地位,而且拓展了财政监管一体化业务范围,创新了财政监管一体化制度。3、“”后,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监管一体制度建设。1978年财政部报经国务院批准后,再次恢复建立财政监察司,各地也陆续开始恢复建立财政监察机构。1981年国务院授权财政部筹建审计机构,因部内机构职责重叠,1982年财政部撤销财政监察司,监督职能交审计机构筹备组。1983年成立国家审计署,财政监察机构及业务全移交各级审计。1984年冀、闽等地逐渐恢复建立财政监察机构,1986年9月财政部再次恢复设立财政监察司,1988年国务院批准财政部设置财政监察司。显然,1980年代初审计监督替代财政监督,表明对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财政分配需要内在监督,财政监管一体等认识仍不到位。而1984年地方因工作需要恢复财政监督,则再次表明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的地位及监管一体化,的确是人的意志不能改变的客观现实。4、市场经济建设时期,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监管一体制度建设。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我国制度改革明确进入市场经济建设时期。1994年政府机构改革,国务院批准由财政监察司、央企驻厂员管理处和税收、财务、物价大检办合并成立财政监督司。此次调整通过扩大财政监督业务范围和派驻监督、年度性财政经济检查转为日常财政监督,为我国市场经济下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监管一体化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

1995年为加强地方的中央财政收支日常监督,财政部在除外的30个省区市及5个计划单列市分设垂直领导的财政监察专员办,全国编制3000人,初步构建我国市场经济和分级财政下的财政监督派驻制度的主框架。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压缩削减财政监察专员办机构建制职能,全国编制减为1000人;除加强中央财政收支事前、事中监控和事后检查稽核日常监督外,央企监督交由国务院稽查特派员和社会审计承担和具体审批事务减少。此次调整与明确市场经济改革目标以来流行的“议会、立法监督”、“财政监督是自己监督自己”等观点相结合,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对财政监督必要性的质疑。

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各级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的地位及监管一体化,在实际工作中仍逐渐加强。财政监督秉承强化财政管理、服务财政改革的大局,逐渐形成专项监督与派驻监督、日常监督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的监管一体工作制度。特别是2000年以来,财政监督紧紧围绕财政业务过程,全面监督收支、金融、会计等环节,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的有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检查特点的财政监督机制。具体包括:第一,中央财政监督增加管理业务服务财政改革。如2001年起服务国库单一账户改革,专员办开始审核各地粮库建设资金、车辆购置税专项资金及部分中央直接支付资金等;清理各地中央预算单位银行账户,2004年实行年检制;服务部门预算改革,参与保监会、证监会、银监会、海关等部门预决算编审;强化金融监管,实现金融机构资产监管和财务监管并重等。第二,财政监管一体化趋于完善。如实行多种“三位一体”监管,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位一体”,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三位一体”,资金审核、调查、跟踪管理监督“三位一体”,资金使用、跟踪问效、合规性监督“三位一体”等;重点全面监控公检法、工商行政管理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等,实行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监督检查与规范管理相结合。第三,地方财政派驻监督建立健全。如1997年山西省改财政驻厂员制为财政监察员制,设立财政监察组14个,编制100人,2000年湖北省财政驻部分市州“财政监督办事组”(1997年成立)改为“财政监督办事处”,机构增加到12个,编制65人;1999年陕西探索财政监督新方式,陆续向贫困县派驻58名财政督查员,以工资发放为切入点,逐步开展财政支出监督;2003年山东省改各市财政驻厂员机构为财政派驻各市财政检查办事处,编制100人;2005年河北正式启动财政监察委派制度试点,成立财政监察组负责教育、交通、国土资源、林业等部门监督,2006年颁布《河北省财政监督规定》,财政监察委派制度列入政府规章;2009年河南省财政向地市设立6个派出机构,监督检查机构人员占比1/3。财政监管一体化业务制度的建立,在巩固财政监督的内在地位,促进财政改革、落实财政政策、维护财税法规、规范财经秩序、查处违法违纪、保障财政运行和国家调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财政改革和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服务保障。正如一地方财政领导所言“财政部门作为一个分配管理者的基本职责,就是‘分配和监督’,从这种意义上说,财政监督工作撑起财政部门工作的‘半壁河山’”(李志友,2003)。

三、我国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的地位及监管一体化制度建议

上述分析表明,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下的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监管一体化制度建设,与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做法存在较大差距。根据财政监督内在地位及监管一体化本质属性,在我国现有财政监督制度及实践基础上,参照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做法,提出我国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监管一体化制度建设建议如下:

(一)坚持“财政监督服务财政改革和管理”的基本原则

坚持“财政监督服务财政改革和管理”的基本原则,是财政监督存在的必要性及价值决定的。财政监督完善强化财政分配及管理、甚至财政改革的服务和作用,具体体现为财政监督内在于财政分配的地位和与财政管理一体化的业务方式。强化财政监督内在地位、完善财政监管一体化业务制度,紧扣财政监督服务财政管理与当前财政改革的中心,才能强化财政监督职能,提升财政监督服务质量,展示财政监督存在的必要性及价值。长期以来,我国财政监督制度设计上明确“紧紧围绕促进财政改革和完善财政管理,更新监督理念,突出监督重点,改进监督方式”(《关于加强地方财政监督工作的若干意见》(财办监【2008】15号))的指导思想,探索建立主动参与财政改革管理的工作方式。如1960年代的驻厂员派驻监督,1995年的专员办派驻监督,2000年后参与国库单一账户、部门预算改革,强化金融管理,以及“营改增”等,都充分体现了财政监督紧紧围绕财政改革和财政管理展开工作的基本方针。

(二)明确“财政监督融入财政管理”的基本方法

监督融入管理,并通过管理发挥作用是监督的基本属性。财政监督的基本特征是内在并融入财政管理,财政监督只有与财政管理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才能发挥职能作用。近年财政部颁发的《关于加强地方财政监督工作的若干意见》、《财政部门监督办法》(财政部令第69号<2012>)等制度明确规定,财政监督观念要由检查型转向管理型,监督内容要由注重收入查补转向收支管理并重,监督方式由事后检查转向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查处全程监督,监督目的由查处纠错转向内控、预防机制监督,安全、合规性监督转向绩效监督等。从监督对象(财政管理对象和本部门财务收支)、监督工作原则(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的覆盖全部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监督方式(监控、督促、调查、核查、检查、审查、评价)等方面,突出强调财政监督贯穿财政管理全过程的基本工作方法。实际工作中,财政监督坚持体现财政管理特色,选择紧密联系财政改革、财政管理相对薄弱、社会关注度高的事项展开监督,如积极参与“三公支出”监控、财政闲置资金优化利用、财政内部监管等,为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发挥积极作用。

(三)探索建立财政监管一体化工作制度

目前,我国财政监管一体化业务制度和实践,总体上已顺着业务参与、业务融合、业务跟踪、业务评价的主线逐渐展开。但从我国财政监督的专员办“条”体制和监督局“块”体制来讲,在国情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可考虑如下:1、财政监督驻各地专员办监管一体化工作制度建设。目前,财政监督驻各地专员办作为中央派驻机构,注重发挥就地监管优势和延伸中央财政监管,已基本承担地方的中央预算单位预算审核、中央部分收支监管、中央专项转移支付监控、中央重大项目监管等工作,监管一体化工作框架及内容基本形成。根据新形势和新要求,有待进一步展开的工作:一是全面介入地方的中央收支监管工作,这或许是目前专员办面临的最大最难的问题。二是逐步推行地方的中央重大项目绩效评价。三是加强基层单位的中央事务服务,如有关资金的收缴与拨付,相关中央政策制度的及时传达、正确理解,相关中央文本、票据发放等,便捷高效有利基层工作。四是根据中央财政监督派驻制普遍国际经验并结合国情,实行央企财务总监因时因事机动派驻制,以加强特殊时期与形势下的央企监管。2、地方各级财政监督局监管一体化工作制度建设。第一,探索建立参与财政业务的监管一体化工作制度。如在财政业务控制节点设置或增加监管融合业务,财政业务流程控制节点是财政业务受理经办起点,通常是相关责任人及领导审核签字确认后,才能进入受理经办阶段。在此类节点设置增加监管审查,通常不影响业务执行效率。如预算编制初审,监管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前瞻性;收支执行分析报告审核,监管收支执行及时性、合规性、绩效性;库款日、旬、月报告审核,监管财政资金安全性;支出拨付审核,监管支出执行合规性、有效性;会计月、年报审核,监管会计核算及账表真实性等。参与预算编制、执行、变更、追加和相关财务管理有关会议,以及项目立项、论证、实施、招投标及绩效评价会议等。第二,探索实施财政部门内部审计。在管理政府资金的财税部门实行相对特殊的内部审计制,既不特别,也不多余,更是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做法。近年地方财税部门涉嫌资金问题案件不算少,如何“扎好篱笆、把好门”,杜绝“监守自盗”,是财政监督应当解决的自身问题。目前,可依据现有财政监督制度,对重点的业务环节、业务部门、重点项目等,展开定期、不定期或阶段性内部审计,保障财税部门清廉性。第三,配合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探索展开财政支出绩效评估监督。绩效监督是合规监督的发展方向和近年经济监管发展的趋势。我国从2000年财政部安排湖北省试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开始,到2005年18个省级在政府预算草案中提出绩效考评目标,2009年财政部颁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2011年财政部更新该办法。目前,地方财政支出绩效评估监督在制度建设和工作安排上已基本展开,但各地进展不一。有的建立专门财政绩效监督机构(广东),有的开展每部门试点一个项目,有的开展某行业(农业)试点一个项目等。8月2日财政部公布2012年度县级财政支出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前200名县排行榜和综合评价前10名省,并将通报表扬激励优秀县、省(区),约谈部分绩效管理相对薄弱的省(区)财政厅(局)预算绩效管理负责人;据报此次绩效评价主要围绕重点支出保障程度(含教育、医卫、社保就业、节能环保等六项支出)、财政供养人员控制和财政管理水平(含预算收支平衡、债务风险等四内容)三个标准综合绩效评价。各级地方可根据上述实践进程,因地制宜探索选择绩效评价对象展开工作。

上一篇:厨房食品卫生安全制度范文 下一篇:河流污染治理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