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法的缺点范文

时间:2024-03-21 11:23:45

讨论法的缺点

讨论法的缺点篇1

1.1对象用抽签法选取本校2010级3个护理本科班,并随机分为3个组,分别采用讲授法(51名学生)、一般情境教学法(54名学生)和缺陷式情境教学法(53名学生)进行教学,所有学生均已完成中医基础理论及相关医学知识的学习。3组学生中医基础理论成绩(F=0.115,P=0.895)、年龄(F=0.359,P=0.709)、性别(χ2=0.326,P=0.8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3个班为同一教师授课。

1.2方法实验章节为临床病证辨证施护章节,共18课时。

1.2.1讲授法按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结合多媒体展示,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每个病讲授40~60min。

1.2.2一般情境教学法学生以寝室为单位分组。教学安排:①提前布置情境设计作业,要求学生自学后准备情境表演。②教师讲解(15min):授课教师先简单讲解1个病的相关理论知识。③小组表演(8min):学生表演1个病证。④课堂讨论(7min):小组表演完成后,要另一组学生根据表演分析讨论为何病何证并提出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讨论结束后,每组选1个代表陈述自己的观点。⑤表演组评价学生回答情况并说明理由(5min)。⑥授课教师总结评价(5min):授课教师对所表演知识点进行总结,对表演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讨论结论是否正确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反思表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纠正错误,促进学生深入的思考问题并鼓励表现好的小组。

1.2.3缺陷式情境教学法组缺陷式情境教学法即在一般情境教学法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设计一个或多个缺陷环节,讨论时让学生先寻找缺陷再根据情境讨论,其余具体实施方法与一般情境教学法相同。缺陷环节的设计,如“感冒”,中医辨证有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体虚感冒4种证型。风寒感冒冬春季节多见,如表演小组表演的为恶寒、不发热、头身酸痛、鼻塞声重、鼻流清涕、喜热饮等风寒感冒的症状,小组表演时将场景设在炎热的夏天,炎热与风寒感冒原因不符,视为一个缺陷。又如“哮病”,中医辨证有寒哮和热哮两种证型,如果表演小组表演的为寒哮的症状,在饮食护理时嘱咐患者可以食用西瓜,饮食偏凉,寒凉饮食容易诱发寒哮,寒哮患者的饮食宜偏温热,西瓜不合适,也是一个缺陷。在课堂讨论时,小组表演完成后,要另一组学生根据情境表演的信息先找出情境中所设计的缺陷环节,并说明理由;授课教师总结评价时,要对表演缺陷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进行评价。

1.3效果评价该章节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学习成绩的评价,3组学生均使用同一份试卷在同一时间进行理论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以及病例分析题。对3组学生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课堂气氛问卷涉及互动情况、学生上课状态等7个项目,每个项目设有3个选项;满意度问卷涉及学生上课时的心情、积极性的调动等8个项目,每个项目设有3个选项。统计分析3组课堂气氛、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组间年龄、成绩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性别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学生教学评价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

2结果

3组学生考核成绩有差异(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缺陷式情境教学组学生的考核成绩、课堂氛围和满意度优于一般情境教学组和讲授法教学组(P<0.01);一般情境教学组学生成绩、课堂氛围和满意度优于讲授法教学组(P<0.01)。

3讨论

3.1缺陷式情境教学方法的优点

3.1.1提高学生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运用能力中医护理学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辨证施护等多方面的内容,知识点繁多、分散、抽象。讲授法按部就班地讲解,很难使学生将知识串联起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从3组教学方法的考核成绩来看,缺陷式情境教学组考核成绩优于一般情境教学组和讲授法教学组,将试卷按题型进行具体分析,发现3组学生在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4种题型的得分无太大差异,但在病例分析题上,缺陷式情境教学方法组得分较高,且更能抓住问题的关键点,回答得更全面、准确。缺陷式情境教学法不仅将所学知识点巧妙地融入所设计的情境剧中,将分散、细小的知识融合起来,而且有意识地设计了缺陷让学生寻找,全面调动学生的储备知识去综合分析、思考、解决问题。

3.1.2活跃课堂气氛本研究结果提示,3组教学方法的课堂气氛不同,缺陷式情境教学组课堂气氛比一般情境教学组和讲授方法教学组活跃。情境模拟得越真实、学生越投入,越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讨论的积极性,缺陷式情境教学法不仅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如何设计剧中情节并将知识融入情境剧中,而且设有缺陷环节促使学生发散思维,缺陷环节设计得越巧妙,越能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活跃课题气氛。

3.1.3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3组教学方法学生的满意度不同,缺陷式情境教学组高于一般情境教学组和讲授式教学组,缺陷式情境教学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设计、识别、判断情境中的缺陷,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同时促使学生利用一定的知识信息,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和判断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3.2缺陷式情境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讲授法(传统教学模式)的主导地位使学生对缺陷式情境教学法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存在学生准备时间较长、上课讨论时间较难控制、师生互动受限等问题。少数学生准备不充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互相配合能力较差,学习收获有限。应加强对缺陷式情境教学的理论研究和指导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小结

缺陷式情境教学方法在中医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知识综合运用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对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可以尝试推广。

讨论法的缺点篇2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改革

一、开展讨论式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

当代社会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人们借助于各种各样的交流活动,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通过交换加速知识传播,促进知识、技能的不断创新。时代在呼唤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从发展的角度构建教学内容,在动态中完善教学方法。解决传统教学中因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的缺乏给学生的学习效果带来不利影响。讨论式教学法运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种师生的思想知识,潜在智力的交融。讨论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集思广益、相互启发、相互探讨,实现信息交换,增加信息和思维容量,以求得解决问题和深化认识的一种方法。

由于思想政治课内容具体紧贴社会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的特点,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更应该采取既生动形象、又富有理性思维的形式,让受教育者真正处于主体地位,鼓励激发和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能力。从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特点与当前的教学实际来看,思想政治课教材具有以下特征:以材料为依据,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以方法为核心,以媒体为手段,以觉悟为目的,要求以学生自主活动达成目标。学生的活动包括外部的活动――感知、操作、言语、交往等;内部活动――认知、情感、体验、信仰等;集体的活动――全班及小组,学生及师生的互动等;思维的活动――具体思维、抽象思维、线性思维、逆向思维等。根据新时期大学教育改革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充分活跃起来,最后达成教学目标。针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积极开展讨论式方法有助于实际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当前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基本上还是沿用传授――接受、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接受式教学模式。学生参与教学处在“有问有答”这种比较低级的水平上,很少有学生的感悟、体验,更难有学生自己去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反映学生的价值表达过程。这样,学的知识难以迁移、内化,很难达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在要求。要突破这种以教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必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多种教学方法,以指导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优化。讨论式教学法研究应该是一种最为有效的教学方式。

二、讨论式教学方式运用于思想政治课的优势分析。

在新思想政治课的课程中,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然而在这些方法的运用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老师和我们的学生对这些民主教学的方式、方法缺乏理解,运用的不到位,需要正确的引导,而实现民主教学的有效途径是讨论式教学方法。

三、思想政治课讨论式教学方式操作注意点。

思想政治课讨论课教学的操作中应该注意:第一,灵活处理学习阶段法意正确了解学生的知识接受和能力培养都是循序渐进的。学生每一步的学习活动都是上一步学习活动的延伸,同时又为下一步学习活动的打下基础;各阶段是一个交叉的、开放的、循环的过程。因此,每一步不是机械不变的,可以根据学习进展实际情况进行适度调整(跨越式前进);教师的交流是随时根据课堂情况加进自己的意见、看法等,引导学生向纵深发展。第二,关注学生方面的引导。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程度,学生的信息能力和意识等与学生的个体努力程度是一致的。个别学生的差异性也是客观存在的。不注意就会拉大距离的,要加强个别引导启发。第三,注重多向的交流。讨论课的优势就在于各方面的观点的交流及交锋。师生及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程度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在讨论课中师生的关系会达到一种新的境界,师生已不再有严格的界限,融合在一起,要敢于打破学生对教师和教材的崇拜。学生知识的内化也离不开学生及师生之间的相互影响。第四,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加强信息资料收集处理方法的指导。广博的信息是讨论课开展的前提,是知识内化的桥梁,是开拓思维的载体。讨论式教学扩大了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如上网;阅读报刊杂志,各种新闻媒体讨论式,信息加工上打破了教师的一言堂、“单一”思维。配合教学要突出思维方法的引导。学习过程的思维方式以归纳方法为主,强调思维的过程与方法,而不强调思维的结果;注意多种思维方法的运用,具体与抽象思维,逆向与线性思维等。第五,保护结论的多样性,关爱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的信息是多样的广泛的,学生的认识也是差异的丰富多样的,这也是讨论课的可贵之处,结论单一就失去了讨论课的价值。教师的评析要有平等民主的观念,保护学生的思想火花。

四、思想政治课讨论式教学方法的方式和程序设计。

课堂讨论的有序进行,离不开教师严密的教学组织工作。从总体而言,课堂讨论的组织必须把握以下四个环节:

1、认真准备

讨论要达到预期目的,必须进行认真而充分的准备。讨论的准备主要包括:

第一,巧选思想政治讨论题目,找准“引爆点”。提出恰当的思想政治讨论题目,是搞好思想政治课堂讨论的前提条件。讨论题目的选择要符合如下要求:1)紧扣思想政治教材。讨论题目要围绕教材的中心内容,与教材的重点相吻合。2)贴近生活。讨论题目既要有时代感,又要与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密切相关,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相适应。只有学生所关心的“政治热门话题”,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3)难易适度。题目太难,学生望而生畏,讨论就无法深入下去;题目太易,三言两语完事,就会失去讨论的价值。第二,指导学生准备,构建“支撑点”。讨论要有一定的思想政治基础知识作为“支撑点”,否则,就会失去判断是非的标准,陷入无聊的争论。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思想政治教材,有针对性地阅读课外参考书籍,搜集有关资料。调研式的讨论还要进行社会调查访问,写出调查报告,讨论要按照要求写出发言提纲或发言稿。这样,学生在讨论中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可信。

2、进行讨论

这是思想政治课堂讨论最关键的环节。要使讨论有序进行,获得预期的效果,必须注意:

第一,全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讨论要贯彻“学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思想政治讨论题目有时可由学生提出,即使由教师提出,也应产生于学生的调查了解之后。讨论最好

由学生自己主持,以造成一种自由和谐的气氛。在讨论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发言,要使那些学习成绩差、平时不愿发言的学生也活跃起来。教师不要对讨论横加干涉,应作为讨论的一个成员参与活动,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使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教师也应看到这是正常现象,千万不可冷言相讥,而要耐心指导学生通过讨论求得改正。讨论的结论并不一定来自于教师,可由学生(讨论的主持人)进行归纳总结。

第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思想政治课堂讨论犹如“放风筝”,既要让风筝自由飞翔,又要抓住手中的线。讨论不是放任自流,须臾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主导”的具体表现是:

――诱导。在学生讨论不起来时,或在讨论中对某一问题“浅尝辄止”、不愿再深入讨论时,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想方设法诱发学生的探究心理,激发学生的讨论欲望。激发学生讨论欲望的“引爆点”,或来自于教材的重难点,或发生于学生思想上的疑点,或根植于现实生活的热点。学生面对这些问题,或因认识角度的差异,或因不同观点的碰撞,或因理解层次的深浅,或因分析正误的迥异,或因评价标准不一,最容易引起争论。教师针对学生产生认识冲突的原因,有目的地将学生置于是非的“十字路口”,就会激发学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热点问题讨论欲望,使他们产生“欲罢不忍”之感。

――疏导。在讨论之前或讨论过程中,学生对有些问题缺乏必要的认识,出现理解上的障碍,如语言文字理解的障碍或时代背景材料的缺乏,讨论就难以展开或深入下去。此时,教师应耐心疏导,帮助学生消除其学习障碍。又如,如果将“真正的民主意味着把实际的政治、经济权力割让给大众”等命题拿来让学生讨论分析,就必须为学生扫除语言文字理解上的障碍,提供命题提出的时代背景材料。否则,学生就会乱说一气。

――引导。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讨论的思想政治专题进行讨论,引导大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在讨论中,大学生常常把现象当本质,如把“官倒”等腐败现象当做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把美国总统选举当做民主的典范。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如果某种错误观点占据优势,教师要给予正确引导,从另外的角度去思考,或欲擒故纵,暂时背离目标,引导学生找出错误所在,然后回到正确结论上来。

――指导。当学生缺乏讨论的组织能力和方法时,教师要细心指点,授之以法,精心培养和训练;当学生讨论“跑题”时,教师要及时校正,指明思维的内容和方向;当两种意见相持不下时,教师要点明问题的“定域”,指导学生明确问题的限制条件,避免无聊的争论。

3、延迟评判

课堂讨论结束,要进行总结和评判。以往,人们总是要求教师“及时总结”。其实,有时教师的“及时总结”会适得其反,即正好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我们提出“延迟评判”,就是于学生讨论产生反应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给予评判,而不是在学生产生反应时就及时进行评判。因为总结评判是讨论过程的自然延续,它必然要与讨论的兴趣、思维的激活等保持一致的频率,产生和谐共振。否则,学生刚刚兴起的讨论“热潮”就会低落,信息交流渠道就会受阻。再者,现在有的中学生往往带有一种逆反心理,明明是一个正确的评判,只因为是从教师口中说出的,就会被打折扣,被怀疑。延迟评判可以将学生由讨论而产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持一段时间,避免过早评判的负效应。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教师讲明自己的观点后,学生一时想不通,应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看法,切忌急于求成。

4、扩展延伸

讨论法的缺点篇3

编者

开完国庆节的庆祝会,宝塔公社团委书记老边和竹林坡的团支部书记小庄,一路走一路谈。

边:黄平乐的入团问题,你们是不是已经讨论过了?

庄:讨论了一次。大家意见还不太一致,就暂时搁下来了。我们最近还要开会研究。

边:对。意见不一致时,就别急于作出决定,多方面考虑一下。不过也要抓紧一点。你们讨论的时候,都有些什么意见?

庄:有些人说,平乐的家庭出身是中农,从去年春天学习著作以后,表现一直很好。秋天冒着连阴雨,在地里巡夜护秋,从不叫苦。冬天修水利时,又带头下水挖渠。他本家叔叔是个地主。今年春天,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平乐揭发了他不少问题。他们认为平乐表现不错,同意他入团。有些人也同意这些意见。但又说,他过去调皮捣蛋,争工分。今年麦收时,有人到园子地里摘黄瓜,他不但不制止,而且还跟着吃。等等。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又觉得他还不够条件。

边:你的意见呢?

庄:我同意他入团。平乐过去表现不够好,那是过去的事了,现在人家改正了嘛!吃黄瓜的事,确实有。他是还有缺点。不过,也不能说没有一点缺点了才能入团呀!

边:平乐够不够入团条件,你们还可以讨论讨论。我觉得,你们既看到平乐的进步,又看到他的缺点,这是对的。一分为二嘛,首先就是要分析事物中存在的矛盾。要全面地看到矛盾的各个方面,不要有片面性。具体到一个革命青年身上,就是要看到哪是他的优点,哪是他的缺点。这样才能帮助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促使他更好地进步。但是,这样还不够。仅仅看到这一面又看到那一面,还不是一分为二的全部意思。一分为二还要求我们:

第一,分清都是些什么优点和缺点。那些是大是大非问题,那些是小是小非问题。从一个人来说,政治思想上的问题是大是大非问题。这就是说,要分析一下矛盾的性质是什么。

第二,再看看优缺点中那方面是主要的,那方面是次要的。抓住事物的本质。因为事物中的矛盾的两方面,任何时候都不会是半斤对八两,不分主次的。其中总有一方占主要的、支配的地位,并且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第三,把他过去和现在的表现比较一下,看看他的优点是在发扬还是在削弱,缺点和错误是在克服还是在滋长。因为事物中的矛盾是在不断斗争、不断发展的,不能把事情看死了。看他的过去、现在之间的联系,又把这两方面互相区别开,就能知道一个人或一个事物中,矛盾斗争的情况和将来的发展趋势。

最后,把上面这些问题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弄清楚了,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黄平乐过去问题比较多,现在还有缺点,我们应该帮助他去克服。但是,根据刚才说的几个原则来看,他的缺点和问题在不断克服,是积极向上的,在大是大非上表现是好的。这就是说,从主要方面来看,他符合作一个团员的条件。因此,我觉得,他的入团问题,可以考虑解决。

庄:你这么一说,我觉得草是草,苗是苗,问题就明确了。原来有些人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看,认为平乐不够入团条件的说法,是把一分为二用歪了。他们看到他的优点时,觉得够条件,看到缺点时,又觉得不够,表面上看是一分为二,两方面都看到了,实际上是不分主次,用缺点否定了优点,或者是草苗不分,把优缺点一付担子中间挑了。

边:是这样。我看你们还可以结合这个问题,把什么是一分为二,怎样正确运用一分为二,好好讨论一下。

庄:的确很有必要。这两年,我们大队生产搞得不错,各种活动都开展起来了,专区的报纸表扬了我们,有些人就自满起来。前些时,我们把报纸上登的虎邱大队的先进经验介绍给大家。有的人就说,一分为二嘛!他们有成绩,也有缺点;咱们有缺点,也有好经验,有什么了不起的。这样对开展比、学、赶、帮、超运动就很不利。

边:绝不能这样理解一分为二,认为大家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彼此彼此,该肯定的不去肯定,该否定的不去否定。这样就会好坏不分,是非不清。一分为二是革命的辩证法。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找出自己的成绩和缺点,只是做了一半,而且还不是最重要的一半。重要的是力争上游,克服缺点,而不是可以放松缺点,不去和它斗争。这正象我们种庄稼一样,把草和苗分开,为的是把草锄掉,而不是为了保留草。不然,为什么要把它们分开呢!你们大队这两年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是,比起虎邱来,还是后进单位。应该学人家的经验,克服自己的缺点;从人家的缺点里吸取教训。这才是正确的运用了一分为二。当然,你们将来也可以赶过它,不过,在没有赶过之前,总还是后进,不能和人家“彼此彼此”。如果因为虎邱和你们都有优缺点,就觉得彼此一样,那不是把先进和后进合二而一了吗?这怎么能叫一分为二呢!

讨论法的缺点篇4

[关键词]企业招聘 人力资源 无领导小组 多人讨论 完善讨论

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235-02

一、无领导小组讨论基础理论及特点分析

无领导小组讨论(Leaderless?Group?Discussion,LGD)是评价中心技术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测评技术。其操作方式就是让一定数量的一组应聘者(一般是6-8人)在既定的背景之下或围绕给定的问题展开讨论,讨论的问题一般要求争议性较大或者矛盾重重,来检测应试者的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辩论能力、说服能力、情绪稳定性、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非言语沟通能力(如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语调、语速和手势等)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看其是否达到拟任岗位的用人要求,看其自信程度、进取心、责任心和灵活性等个性特点和行为风格是否符合拟任岗位的团体气氛,考官则在一旁观察应聘者的行为表现并对其相关能力素质做出评价。由于它的时间成本低、表面效度较高、所创设的人际互动情境贴近工作实际等优点,使得它成为人才测评领域近年来被广泛使用的测评技术之一。在实践中,无领导小组讨论技术应用主要集中在高层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外部招聘的素质评价中,并且强调它应该保持应聘者之间陌生度。这一认识,导致LGD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受到严重制约,相应地制约了其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无领导小组讨论法的特点:(1)适用范围:无领导小组讨论最突出特点就是具有生动的人际互动性,应聘者需要在与他人的沟通和互动中表现自己,无领导考察的维度也多与人际交往有关,例如言语表达能力、人际影响力等。因此,无领导适用于那些经常与人打交道的岗位人员的选拔,比如中层管理者、人力资源部员工和销售人员等,而对于较少与人打交道的岗位,比如财务人员和研发人员的选拔,无领导并不十分合适。(2)独特的考察维度。可以考察一些笔试和面试不能考察或难以考察的能力或素质,比如人际敏感性、组织协调能力、人际影响力等等。(3)对应聘者的实际行为进行评点,更加客观和准确。在面试中,评分者主要依据应聘者的口头回答进行评点,但说得好并不一定做得好。而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评分者是依据应聘者实际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来对其进行评点的,因而评点更加客观和准确。(4)应聘者难以掩饰自己的优缺点。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应聘者往往会处于压力情境下,因而难以掩饰,往往会在无意之中表现出自己各方面的优点和缺点。(5)效率更高。能够同时考察多名应聘者。

二、 无领导小组讨论在企业招聘中的问题分析

1.题目设置偏西化,缺乏直观的目标针对性

编制的题目是否合适所有选拔的岗位人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也直接决定它是不是成功的,但找到一个合适的题目是很难的。就目前来看,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者们的做法基本上是直接上网查询借用西方已有的题目,直接运用到选拔中。但由于中国与西方文化不同,中西方企业也存在差异,所以必然导致在应用有效性和目标针对性上有很大的差异,使测评结果的公平性和准确性下降。

2.测评者只是企业的高层

很多企业认为考官的知识阅历越丰富,就越能够更好地观察到求职者的隐藏特质,所以他们往往将高层领导当作最佳测评者人选。但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评分工作往往一项缜密而复杂,作为高层管理者一般工作之外的空余时间很少,基本无暇顾及企业招聘选拔方面的工作。

3.不科学的讨论组划分使组间实力有差距

将应聘者分为不同的小组,不同的组合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测评结果。随机分组实际上达不到真正的公平,这会对整体测评的结果造成影响。除此之外,求职者的性别、年龄、性格、地位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测评的最终结果。

4.应用范围狭窄,只对中高层的招聘选拔

当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员工的团队精神,认识到创造高的团队绩效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此最能够体现各成员之间团队精神的无领导小组讨论以后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5.过度强调无领导小组的作用

只将无领导小组讨论作为人事决策的依据是不科学的,因为虽然它能够测出很多职位相关素质要项而且具有很高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但若要测评比较岗位相关的专业知识等,它就不是那么有效和可靠了,同时应当配合笔试、心理测试等。

6.评价求职者素质要项标的准不统一

在招聘选拔过程中,考官能否做出准确有效的评价是无领导小组讨论是否能够发挥良好作用的关键因素。而对评价标准的把握就是考官的依赖之处,所以评价维度应该清晰明确。但由于时间或者其他原因的限制,很多企业的考官仅仅只是记录求职者在讨论中的一些表现,然后分别评出“优秀、良好、中等、较差”等级。很显然,这种做法主观性非常大,直接导致测评结果不准确。

7.对求职者基本不介绍基本信息

根据对调研数据的分析,总结求职者准备不足的主要方面有如下四点:65.8%的求职者表示对无领导小组讨论没有了解;69.5%的求职者明确表示缺乏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经验;67%的求职者缺乏自信心;63.4%的求职者对单位及岗位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事实上,准备阶段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有着内在联系,求职者缺乏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知识和经验是导致其自信心缺乏的重要原因。所以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一方面多数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对无领导小组讨论是重视的,但又缺乏对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知识、对单位和岗位的了解。

三、加强企业招聘中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法及途径

1.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分析

招聘前应该首先对岗位进行工作分析,得出岗位任职说明书和任职资格书,从中提取特定的评价指标,不同的岗位对员工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如对基层岗位的员工主要考查其业务技能,而人际技能和领导技能不是考查的重点;对营销岗位主要考查其人际技能、团队意识、洞察力。即使对同一层级的岗位,岗位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对人才需求岗位设计其特定的评价指标,要精炼由于每位测评官要对所有应聘者独立评分。因此,评价指标不能太多,太复杂,一般应控制在10个以内。否则测评人员无法在短时间内准确给出评判。测评指标设计要以工作分析为基础。测评指标的确立要严格遵循人才测评技术中有关要素设计的基本原则,如针对性原则、选择性原则、内涵明确原则、不重复原则。

2.选择和培训讨论专业测评人员

我们都这样认为,一般应选择责任感强,能力水平高,有一定人事测评或管理经验的人担任评委。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保证无领导小组讨论测评的有效性。因此,对评委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此之外,评委在事前要经受一定的培训。根据无领导小组讨论法所测定人员的具体条件,评委可以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参与讨论活动,边讨论,边观察;也可以以评委的身份出席旁听,边观察,边进行记录打分。但不论选择怎样的参与方式,他必须要经过一定的培训,懂得观察的重点是什么,怎样进行记录打分;懂得怎样保持沉默,不给予任何暗示;懂得如何进行结果分析,有效地利用获得的信息。

3.合理设计讨论题目和考场

讨论题目是无领导小组讨论中小组内部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引导个体表现特定行为的诱导因素。在实施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前,主考官必须根据岗位的特点,设计讨论题目。讨论题目要具有一定的冲突性和针对性,要能够引起争论。争论的目的并不在于争论的双方要在争论中分出胜负,而在于让考官可以看到应聘者真实的行为,发现应聘者的性格特点,胜任这个职位的优势和弱势。考场安排安排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选择适当的实施环境,首先要选择一间宽敞明亮的屋子,能够容纳下所有的应聘者和主考官,而且应聘者和主考官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减轻应聘者的心理压力。只有这样才能创造能使应聘者感觉舒心、畅所欲言的氛围,从而使应聘者发挥出较高水平。一般招聘考场都会采用由一张桌子拼成的六角型,桌上放着笔和纸。在讨论前由公司为每位应聘者准备,并且写好姓名牌,以便考官能准确识别发言的考生,每一考场安排5-8名考生,考官为4-5人,考试前由主考官发放案例讨论题,宣布考试程序与规则、考试时间,自由讨论,不指派他人发言,要求在考试结束前的几分钟,由小组推选一人宣读小组讨论的结果。在考试完毕后,由主考人收回应试案例稿和发放的白纸,以防案例扩散。考试结束,考生可在一两个星期内得知考试结果。

4.重视被评人小组划分标准

组织应聘者参加面试时,一般地,小组讨论以每组6~7人为宜,应聘者分组时必须注意,竞聘同一岗位的应聘者必须被安排在同一小组,以利于相互比较。要实现优化成员搭配,对被评人之间差异进行有效的控制。首先,要尽量保持组内被评人的陌生度。彼此相熟的人,形成了一定的角色关系,人际相互作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彼此陌生的人相互角色关系不明,有利于个体的自然表现。例如,一个人是这个部门的经理,一个人是下属公司的主管,两个人在过去已有一定的工作关系,他们在一起参与群体讨论时,这两个人的言行举动既要受过去角色的影响,又要顾及将来的再度合作。这种情况就会使群体讨论的真实性、随意性、自然性程度降低。而如果几个陌生人参与群体讨论,就有可能使每个人无所顾忌,充分表现自己的观点和特性。因此事前划分讨论小组时,要尽量让不同单位的人员分在一个小组,设法让不同部门的人员组成一个小组,以此达到组员间的陌生度,从而保证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效度。其次,应该尽量减小组间差异,小组成员的脱颖而出与整个小组氛围、小组成员素质水平等因素息息相关。假如小组划分很随意,就会造成有的小组气氛比较活跃,发言富有挑战性;而有的小组气氛则比较平静,沉默,甚至显得死气沉沉;也有可能是有的小组合作性很强;有的小组竞争性很强。这样就导致有些人才受到小组氛围影响,而被淘汰。因此,进行讨论前要保证对应聘者的基本情况进行简单的调查,可以通过简历或是电话面试,大概了解一下所有成员的思想、情绪、性格、能力和动机等,避免因小组间巨大差异带来的人才损失,甚至招聘测评的失败。、

5.量化评分指标

评分指标的设计是无领导小组讨论测评法的核心,合理的量化指标是保证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在企业测评中公平的基础,不同的考查指标决定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因此有必要重点研究评分指标的设计。另外,不同的部门对岗位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对测评指标不能强求一致,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要分别设计其特定的评价指标。由于每位测评官要对所有应聘者独立评分,因此,评价指标不能太多、太复杂。一般应将评价指标控制在10个以内,否则测评人员无法在短时间内准确给出评判。

6.进行有效组织和实施

一次成功的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不仅包含了适当的前期准备阶段,而且还包括了事后分析和反馈阶段。下图是一个简单的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流程图,其中包含了每个阶段的时间限制以及被评人和评委应该做的工作,有助于讨论的有效进行。另外,为了保证实施讨论面试的公平公正性,组织应该对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的全程应进行录像,且应为每一个人制作姓名牌,以便对号入座,且方便考官进行录像资料分析时清楚地辨认面试者。因为他们在稿纸上写的发言思路和文字,也是考官事后分析的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刘亚军.校园招聘中的无领导小组讨论[J].人力资源.2009年(10)

[2]任静.“无领导小组讨论”在中国[J].管理观察,2009年(11)

[3]戴维新.无领导小组讨论应试技巧[J].领导科学.2009年(3)

讨论法的缺点篇5

1.1课堂内容过分侧重造船方面的知识,理论性过强

该校“船舶静力学”课程教材选用《船舶原理》(上册),教材侧重讲授船舶性能的基本理论,追求理论的完整性和严密性;公式的推导繁杂,涉及到的数学、工程力学和流体力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很多,对船舶设计中的航海性能的分析较少,这些都很不适合航海类专业的培养目标。这点问题无论在初修班还是重修班均存在。

1.2课堂到课率、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较低

重修班的学生均为第二次参加“船舶静力学”的课堂学习,对于课程内容和重难点已有一定的了解,再次学习课程内容感觉到很乏味,缺少新鲜感,造成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不高,甚至出现很严重的缺课现象。

1.3作业自主思考较少,抄袭现象严重

对于重修班同学来说,由于缺课造成对知识点掌握不到位,无法做到真正的理解,在完成课后作业时就感觉到吃力,进而只能通过抄袭来完成课后作业。怎样使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学生更好地掌握“船舶静力学”的课程内容,更好地与培养目标相适应,作者通过这几年的授课,提出一些对于重修班教学方法的几点想法。

2“船舶静力学”重修班教学方法的几点建议

为适应船舶工业发展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该校“船舶静力学”的教学方法可分别采用讲授、案例、复习以及模块专题相结合,配套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案,交互性、启发性的教学案例,体现教学相长的教学原则。

2.1复习型和模块专题型教学方法

鉴于重修班学生对课程内容已有一定的了解,采用复习型和模块专题型教学方法,目的是帮助学生对各性能模块进行归纳总结,进而提炼问题,得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如采用讨论加归纳的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复习。

2.2问题实例教学法

采用问题实例教学实践环节,采用参与性的教学,目的是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帮助学生巩固,加深理解和掌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计算及其技能。案例教学的运作阶段主要包括4个环节:给出实例描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形成初步解决方案;课堂讨论予以解决;点评总结解决方法。如“装卸液体载荷”的问题,通过问题实例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求学生能总结出解决这一类问题的一般思路,并能从中牢记计算公式,使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有深层次的理解。

2.3分组讨论式教学

考虑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缺乏,可结合上述提到的实例教学法,将学生进行分组,对上述实例举一反三,衍生出多个问题,在各个小组内执行讨论式教学,将讨论结果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交流。通过这种方法激励学生的团队协助和合作能力,鼓励刺激更多学生参与讨论参与学习。

3结语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熟悉船舶性能的基本内容,概念,原理,而且要熟悉对总体设计的影响,学会利用原理知识对船舶性能进行分析,尤其通过实践教学和工程实践等各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运用流体力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船舶航行性能相关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能在讲授船舶性能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典型实例介绍具体的经验教训,将培养学生具有处理各种航海性能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显示这门课程的实用性,“船舶静力学”就会变为一门能够引起学生浓厚兴趣的课程。

讨论法的缺点篇6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教育学;应用

教育学是师范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在教师职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教育学课程,师范生可以了解和掌握教育基本原理,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具备今后从事教师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养。可见,教育学对于培养未来的合格师资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然而,长期以来教育学课深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侧重讲授甚至照本宣科,缺乏学生的参与。由于师范类专业的学生是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群体,所以教师枯燥的理论讲授与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际经验相去甚远。这造成学生对教育学课程存在明显的厌学情绪,认为学与不学都一样,对于将来的教育工作影响不大。这种现状将影响着教育学课程作用的发挥,所以如何改变这种不良现状,值得我们去思考。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在师范教育领域引入了案例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有效地改变了教育学教学的不良现状。本文将从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及案例教学实施步骤和要求两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教育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围绕着一定的教育目的,对真实发生过的事件进行客观具体的描述,同时教师组织学生对案例中描述的情景进行讨论和分析,进而加深学生对一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育学课堂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将书本上的教育理论与学生今后所面临的实际教育教学情境有效地结合起来,在组织学生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学生对教育基本理论的理解,又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知识的内化。同时,学生通过深入分析和讨论教育案例,改变了教育学授课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现象,使学生将来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要求,并运用正确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另外,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职业情感,增强学生学习教育学的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采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如同身临教育案例中的各种教育问题情景中,在阅读和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书本上教条的知识变成了活的知识,这比单纯地听老师讲授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在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去收集资料,分析并讨论案例,这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时也坚定了其热爱教育事业的决心。目前教育学教学存在问题还有一方面的原因是部分教育学教材体系僵化,教材内容空洞、陈旧。与我国教育实际相脱离。没有及时补充新的教育理论和思想,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涉及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关注不够,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而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可以弥补教育学教材体系僵化,教材内容空洞、陈旧的问题。因为教师可以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选取当前教育领域中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案例,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教学活动充满生气,而不再是空洞的教育理论的灌输。

二、案例教学法实施的步骤和要求

案例教学法中所应用的案例与我们平时上课过程中老师举的例子是有区别的。它所描述的是教育教学实际过程中真实发生过的事件,这类事件包含了学生需要解决的实际教育问题。所以它不等同于课堂实录,需要教育学教师围绕着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精心挑选和编写案例。一般而言,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课堂运用过程中包含了下面几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有相应的要求。

(一)选取案例

案例的选取是否得当,是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案例教学法成功与否的关键一步。所以我们在选择案例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1.围绕着教学目的选取案例教育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教材中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使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能够运用基本的教育原理、教育原则和方法解决实际教育问题,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各章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来选取合适的案例,因此,目的性是衡量案例是否有效的标准之一。2.案例应该是真实可信的教育学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应该是对实际教育情景的描述,并不是我们凭空捏造或想象的,它主要是对一线教师亲身经历的教育事件的提炼与汇编。学生通过分析解决案例中的问题,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如果遇到同样的问题学生会游刃有余地进行处理。3.案例的选取必须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教师在选取教学案例时需要考虑其是否可以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也就是说案例的难易程度要得当,如果案例过于简单,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学习兴趣不会起到作用;如果过于复杂,学生难以理解,超过了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甚至读不懂,学生同样也没有兴趣和学习动机去学习。所以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法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在此基础上选取合适的案例,以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

(二)案例的呈现

案例选取之后,接下来就进入案例教学法的第二个阶段,即案例的呈现。教师能否在合适的时间选择恰当的方法引入案例是案例教学顺利实施的关键一步。它对教育学课堂教学的成功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呈现案例时要做到以下两点:1.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传统方法是指教师用口头陈述的方式呈现,这种方法能够更加系统全面地呈现案例,但缺乏生动性和有趣性。现代方法是指教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幻灯片、录音录像等方式呈现,在呈现案例时可配有生动的图片和音乐,这既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给死气沉沉的课堂增添了生气。但这种方式也有其局限性,如果使用不当,会使一堂课大部分时间教师都在给学生演示课件,学生只是看,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最终使学生无法全面系统的了解案例。所以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只有将两者相结合,才能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2.选择合适的时间呈现案例教育学教学中案例的使用主要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抽象的教育理论,只有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才能帮助学生灵活的掌握知识并转化成能力。一般情况下,教学案例呈现时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先讲教育理论知识,再引入合适的案例;另外一种是先引入案例,再围绕案例讲授教育理论;最后一种是讲授教育理论的同时引入合适的教学案例。总之无论选择哪个时间段呈现案例都是为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的理解和运用教育基本原理。

(三)组织学生讨论案例

组织学生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中心环节,对于提高教育学课堂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不同的组织方式引导学生围绕案例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学生可以博采众长,对于其正确理解和分析案例帮助很大。这个环节的具体实施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结合案例精心设计讨论问题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抛出讨论的问题,这些问题既要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又要结合案例。另外,教师设计的问题最好能结合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这也是学生喜欢案例教学的主要原因,它能帮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教育问题。所以教师要根据时展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特点,不断地更换案例,而不是在多年教学过程中始终使用同样的案例,案例应给具有时代性。最后,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讨论进展情况,并随着讨论的进一步深入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以增强学生认识的深度和广度。2.选取学生总结发言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常用集体讨论和小组讨论的形式,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在讨论结束后教师都要选取部分学生总结自己或小组成员的观点。让谁来发言,教师需要思考,如果教师总是叫积极举手的同学发言,这虽然能保证发言的质量,但是许多不够积极主动的学生就得不到机会,久而久之,这部分同学就降低了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采用轮流发言的方式,让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当然这必须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教育学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时间的安排灵活选择。

(四)教师对讨论情况的总结和评价

案例教学法经过前面三个阶段,学生对案例和案例中所涉及的有关教育理论有了充分的认识和理解,这时需要教师对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甚至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做出总结和评价。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教师围绕案例总结相关的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学中所使用的案例是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育基本理论精心选择的,而教学案例中所体现的教育基本理论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这时需要教育学教师依据学生在案例讨论中还未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的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归纳,学生会意识到自己对哪些知识点的认识还存在偏差以及如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2.对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的表现情况的评价可以有两种形式,即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1)学生自我评价要想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案例讨论过程中的综合表现情况及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这种评价形式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教育学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评和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当然无论哪种形式都必须围绕着一定的主题,即对案例的讨论来进行。评价可以围绕着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让学生思考自己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自己是否积极参与到整个案例的讨论过程中?其次,对教学案例的理解还有哪些不足?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不足?总之,这几个问题的提出主要是为了使评价这个环节能够紧紧围绕课堂上所使用的案例教学法来进行。(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自评结束后,教育学教师可以围绕着课堂中学生对案例的准备情况、讨论情况等方面作出评价。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案例讨论过程中学生出现的一个或几个典型问题来进行评价。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该做到公平公正、客观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否则会严重影响学生今后参与案例讨论的兴趣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孙军业.案例教学[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3]张新平.论案例教学及其在教育管理学课程中的运用[J].课程•教材•教法,2002(10).

[4]邓云洲.案例教学:一种可供教育学教学移植的范例[J].教育发展研究,2001(10).

讨论法的缺点篇7

课堂教学改革课堂小组讨论形式主义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于合作学习能较好地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了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而课堂讨论是合作学习的最关键环节。在现实教学中,很多课堂教学改革以此为指导积极展开有益尝试,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理解方面的,也有操作方面的。最近,听了不少初中数学教学的公开课,发现不少老师在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喜欢设置课堂讨论的环节。当课堂内容上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老师会突然抛出一个思考问题,布置说,“接下来,请全班同学分成几大组,前后四位同学为一小组展开讨论”。随后,整个课堂呈现出一片热烈而又嘈杂的场面。老师设置该环节的初衷是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但课堂反应和实际教学效果却往往让听课者无法认同,甚至有时感到它是对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破坏,有多余之嫌。为什么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讨论环节会留给听者这样的印象,这还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和分析初中数学课堂小组讨论的现状。

首先,课堂小组讨论曾几何时沦为“作秀”、“形式主义”的代名词。想办法“让课堂动起来”,是没错的,关键是教学形式与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真实而又有效。“为了互动而互动”、“为了活动而活动”,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设计出来的课堂讨论环节,往往停留在表层,无法取得实质性的教学效果。这种课堂往往表面上热热闹闹、嘈杂一片,实际上,学生并没有进行深入地探讨,各自的观点也并没有交换和改变。有时候,我们甚至看到,有的老师刚布置完讨论环节,没有进行必要的讲述和引导,不到两分钟,就要求同学起来分享讨论的成果,学生一脸茫然。拘于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小组讨论往往易流于形式,“吵”而不论,甚至有的同学之间交流的问题与老师的提问毫无关联。类似这种的课堂讨论环节对课堂教学没有太大的帮助,没有此环节可能效果会更好。

其次,缺乏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正确把握。机械而表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结果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偏差。比如,有的学生之间平时缺乏相互了解与必要的交流,缺乏课堂小组讨论技巧和必要训练,只是因为公开课需要而临时拼凑,这样的互动结果可想而知。将课堂让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其实也并非课堂讨论这一种教学形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要求和目标而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由于单一教学方式的滥用,学生逐步感到厌倦,失去了参与讨论的激情与兴趣。结果课堂小组讨论,有些同学懒得交流,真正讨论的也寥寥无几,大量教学时间被浪费,教学效率事倍功半。

在大力倡导转变学习方式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全面完整地理解和把握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小组成员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学习。较之传统的学习方式,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其突出优势的一面。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有利于通过相互帮助、相互交流,汲取各自所需养分,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为了让小组讨论更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课前我们需要对其做些必要的准备和深入地研究。

首先,精心设计课堂讨论主题,做到有的放矢。讨论主题是课堂讨论的关键。并不是任何教学内容和教学问题都适合用讨论的教学方式,不能为了讨论而讨论,更不能为了迎合时尚潮流去组织讨论。一旦确定,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精心设计合适的讨论问题,以确保讨论过程中,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最大效用。教师在选择和设计讨论主题时,要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这样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的实现。当然,切忌讨论主题偏离重心、离题万里,讨论次数过多导致随意性和形式化。要注意问题设置的准确性和针对性,留给学生明确的思考方向。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去展开分析,设问新颖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其次,课前深入准备,提高讨论质量。提高讨论质量,课前准备显得尤为重要,课前准备是防止无效教学和低水平讨论的前提。课前准备应该是双向的,既有老师的准备,也有学生的准备。一方面,要让课堂讨论发挥作用,老师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水平和表达能力等都需要认真考虑,因为讨论的主体是学生。老师还要对课堂讨论小组的构成进行综合考虑,要考虑到小组成员的性别、能力、兴趣和成绩等差异。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前也要做充分的准备。有效的小组讨论应该是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缺乏认真思考的过程,就无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学生要在课前根据讨论课题,做好小组成员分工,认真查阅相关资料,梳理好发言纲要,做好发言的准备。

最后,讨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领课堂发展方向。讨论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从过去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认知者,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并不等于教师放任不管、随波逐流。其实,教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辅助学生顺利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引领着课堂发展的方向。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时机,自然而恰当地引入讨论话题。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和掌控课堂氛围,组织好课堂讨论的每个环节和步骤。另一方面,当讨论陷入困境时,教师要伺机而动打开局面,启发学生思维。当讨论步入高潮,尤其是出现争议或偏题时,教师又要因势利导,能将讨论拉回主题和引向纵深。最后总结时,要做出一些针对性的点评,肯定学生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不足之处,分析原因,让学生收获知识和明白道理,使整个课堂讨论最后得到升华。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课堂小组讨论这种教学模式被更多地运用于课堂,也逐渐成为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常用的手段。课堂小组讨论有利于活跃课堂,充分挖掘学生思维的潜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有一点需要明确,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众多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我们还是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去选择适合的方式和手段,不能人云亦云,盲目从众。况且,良好的合作学习品质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有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才能一步步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数学课程标准.2011.

\[3\]刘凤翥.中学数学教学目的的演变.教育科学研究,2001,(11).

\[4\]黄志刚.新课程教学中“课堂讨论”的感悟与反思.教师,2009,(04).

讨论法的缺点篇8

一、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常见问题

1. 教师拘泥于流程,缺少创新。刚开始实行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模式时,为了便于教师学习掌握,教研组制定了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的基本流程供教师参考。但是很多教师在上课时完全按照这一流程,不管是对话课、阅读课、语法课还是练习课,八个环节一个不落,面面俱到。每节课都套用这个模式,缺少灵活运用,缺少对教材的分析和自我创新,势必会影响上课的效果。

2. 课堂各环节时间把握不好,无法完成预定任务。目前我校实行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生态课堂,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分为预习案小结、目标解读、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展示、点评、质疑,课堂小结评价、训练案等环节,部分教师上课时无法合理安排时间,在预习案花费过多时间,学生展示点评质疑环节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导致无法完成一节课的内容。

3. 小组讨论不能落到实处。由于一些班级人数较多,教师无法监控每个小组的讨论。小组成员讨论不均,个别成绩好的学生占主动,学生参与不全面,展示汇报也总是成绩好的学生。有些同学不太关注其他同学的讨论发言,仍然只是注意准备自己需要展示的内容。

4. 探究讨论活动有时不彻底,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备课时没能根据班级学生情况设计讨论的问题,没有给学生充分阅读教学内容的时间,讨论的内容抽象,难度大,脱离学生实际,导致学生无话可说,只好草草收场。另外由于每节课时间有限,教师没有合理安排好时间,使学生想表达的观点无法完全表达,教师作简要的总结归纳后草草结束任务,小组活动流于形式。

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策略

1. 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教师要根据每节课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所教班级的学生情况,灵活地增加或删减教学环节。突出重点难点,除了教学目标解读、探究题的讨论、学生展示评价等几个必留的环节,其它的一些环节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增减。

2. 加强学生合作意识,提高探究讨论的效果。教师要促进发挥每个组员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小组成员密切合作,相互交流,实现共同进步。所以,无论是预习、听写、朗读、背诵、讨论、展示、点评、质疑、作业的上交等环节,教师都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表扬。同时,教师不仅仅要关注讨论的结果,更要关注讨论的过程。如果有学生不积极参加探究讨论,就会影响到小组的成绩。

3. 个别学习和小组合作结合。目前有些老师上课完全按照预定导学案的步骤上课,完全脱离课本。课堂建立在假定的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而事实上,很多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即使是完成了老师布置的预习案,也只是粗略地看了看课本,甚至是抄袭其他成员的答案。因此,在讨论探究之前,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学习时间,要求学生梳理自己的思维,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才能有效进行组内讨论,组外交流。

上一篇:概率统计的方法范文 下一篇:思想情况汇报简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