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法在教学中的运用范文

时间:2024-03-21 11:23:28

讨论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讨论法在教学中的运用篇1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小组学习;创新教学

“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也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观念的创新、学习方式的创新,则是新课标的主要特点。我们知道,传统教学法一般是以讲授为主。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教学法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在旧的模式下,中学语文教学中,大多采用的则是“保姆式”教学法。大到篇章,小到词句,都是老师说了算,学生们毫无独立性可言。教师主讲,学生们被动的接受,囿于书本,不求甚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存在着隔阂,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因此,我个人认为:要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其出路就在于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创造出一种既科学又有效的教学模式。纵观时代的发展,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越来越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小组合作学习”,开始成为现代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更是一种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思想。实践也证明,小组讨论法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小组讨论法,是合作学习中,教学环境最宽松,学生参与性最高的互动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小组讨论法的使用也是很广泛的。尤其是语文新课标实施以来,这种活动将会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我想,小组讨论法之所以备受关注,应该与它的特点密切相关。

一、 小组讨论法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教学,是语言文化与沟通文化的创造过程。新课标倡导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应该是多向的,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包含着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小组讨论法,以学生为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合作者。在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就是让学生在研讨中解析语文。日常教学中,我会在班上组织8人为一组的小组学习。其中,每一组各选一名小组长,其余组员各有分工。我首先将学习材料转化成问题情境,然后让小组内按照自学、发言、讨论、总结、互评的程序展开学习活动。最后让大组之间参与讨论,交流结果。对于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我会积极引导他们展开辩论比赛,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新见解,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种民主化开放化的课堂,使教学和课程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相互转化,相互促进,有机的融为一起。小组讨论法,总体概况为六大特征: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

二、 小组讨论法具有创新性的特点

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往往导致受动性、依赖性。新课程,首先体现在观念的创新上。不论是从功能观、教学观、教师观方面,还是学生观方面,都体现出一个 “新”字。对于教师来讲,首要的是转变教育理念,建构新型民主化的平等的师生关系;然后要以有效教学理念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的教学风格;设计的教学方案也要让学生能产生可学习要讨论的愿望。让课堂贴近学生的实践生活,激发学生兴趣。当然,对于学生来讲,应当树立自主意识。在课堂中,学生就是行为主体人,实现自主性和独立性。另外,新课程也体现在学习方式的创新上。在小组讨论中,教师要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给学生思考、交流、整合的时间。学生在积极的体验中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将在自我参与探究与创新中,充分展示自信心和成功感。

三、 小组讨论法还具有评价体系的全新性

第一是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教学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在小组讨论中,教师的教学评价中要增加对学生创新的比重。对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的独创性给与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不仅理解了知识,而且还提高了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还要注重实用过程性评价,采用因人而异的激励评价。第二是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塑造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针对学生在学习探索中的表现设置积分档案,并给与鼓励性的评语。例如:在小组讨论中,能积极发言,能提出新问题发表新见解的同学,都设立积分档案。

四、教师运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处理好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在目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只有把合作学习与集体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才更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人数较多的班级,处理好二者之间的时间分配关系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须根据所教的内容,对小组学习和集体教学所需要的时间进行科学有效地合理分配。

(二)教师应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刚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在课堂上常会出现学生因不清楚要干什么而乱作一团的局面,这会令教师措手不及。因此,每次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首先要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合作。

(三)引进竞争机制和激励性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对于组内成员来说,是他们之间的合作,但对于组与组之间来说,还必须有竞争。只有建立“组内是合作,组间有竞争”的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对于表现好的小组,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热情。

讨论法在教学中的运用篇2

一.抛出问题,引起注意,教师作适当提示

高中阶段初步接触文学名篇,学生对一些作品尤其是距离现今较古远的作品,理解的难度较大,较难产生兴趣。这时就需要教师能够设计出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起他们对作品内容的注意,积极思考问题,并能参与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遇到一些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适时地站出来“救助”,给予适当的提示,使问题“迎刃而解”。当然,并不是所有问题都有标准答案的,有些问题本来就是长期争论不休、争议性很强的。提问题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关注,使他们能够积极思考,加深理解。

例如,在讲完了《氓》这一课时,我补充介绍了《静女》这首诗,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氓》中女主人公遭‘士’遗弃,其兄又‘咥其笑矣’,而《静女》中的‘静女’却又为‘士’所热恋,如何解释两位女性不同的境遇呢?”问题提出后,同学们有的低头沉思,有的相互展开热烈讨论。

三分钟后,生甲回答:“这是因为《静女》中的男子还处于恋爱的初期,所以热情高涨,一旦当他得到爱情后,就不会这么有热情了,或许也会和《氓》中那位‘士’一样对‘静女’变心。”

生甲刚回答完,生乙就站起来表示反对:“我不同意甲的观点,我认为出现这种境遇的不同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人与人本来就是不一样的,《氓》中的‘我’所嫁的‘士’是个负心汉,而《静女》中的‘静女’遇到的却是一个对爱情专一的男子,不是每个男子都很容易变心的……”

乙还未讲完,就有一女生丙予以还击:“但你要知道,《氓》中‘士’一开始也是很痴心的呀,其程度绝不亚于《静女》中的‘我’,但最后不还是变心了吗?谁能保证《静女》中的‘我’不会也走这条路呢?其实男子是最容易变心的……”这话遭到了几乎所有男生的一致反对,于是一场讨论快要变成了一次舌战。

火候已经成熟,看来我不得不出来“主持公道”了:“刚才几位同学的分析,应该说都有一定的道理。确实,《静女》中的男子还处于热恋时期,自然热情万分,至于婚后他是否会变心,就很难说了,这要看他能否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两个男子的身份是有差别的,大家能否看出这种差别?”课堂里又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我进一步提示:“从《氓》中的‘士’‘抱布贸丝’,我们可以估计‘士’可能是什么人?(生答:商人)对,可能是商人。而从《静女》中的‘俟我于城隅’、‘自牧归荑’又可以猜出‘我’可能是什么人?(生答:农民)对,可能是农人。而商人和农人由于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不同,行为习惯、思想意识也是有一定差别的。相对来说,农人比较朴素,思想比较纯洁,也许不会像商人那样容易变心,这从后来的一些文学作品中也能得到一些验证。当然,这些只是我个人的观点,亦属一家之言。关于这个问题,大家课后还可以继续做口头或书面讨论。”我的话刚完,下课铃声响了,一场“风波”就这样“平息”了。

《诗经》是我国古典文学的源头,创作年代久远,不少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于是有些学生就将学习要求降低了,仅仅满足于弄懂字面意思,对作品内容不求甚解,更不注意作品之间的联系。部分同学甚至因为不懂而厌烦这些看似艰涩的文字,学习古文的兴趣也一落千丈。

上述所提的问题让不少同学眼睛为之“一亮”,因为这个问题和作品联系紧密,同时又让同学们感到有话可说。于是大家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一下子来了劲头。由于问题本身具有争议性,思考的角度较多,因此在讨论过程中难免发生争论,而争论愈激烈,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就愈浓。这样,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加大难度,引发辩论,教师作重要补充

在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有了初步接触、逐渐产生兴趣时,可以适当提高问题的难度,让学生从更深层次思考问题,理解作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时,学生对有关历史背景缺少了解,思考问题很难做到全面、深刻,这就需要教者在关键时刻作重要的补充说明,扩大学生视野,使其茅塞顿开。

例如,在教完《离骚(节选)》这一课后,我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在战国那样的时代,面对楚国黑暗的政治,屈原是否非得要自杀呢?他可不可以到其他国家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呢?”

我让大家各抒己见。

生甲首先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我认为屈原根本没有必要自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生笑),战国时期有那么多诸侯国呢,随便去哪个国家都有可能受到重用。”

生乙立即反对:“我不同意甲的观点,战国时期诸侯国虽多,但自己的祖国只有一个,如果一遇到挫折,就跑到其他国家去,那不成了卖国贼了吗?”

这话又引起了生丙的“不满”:“难道屈原只有待在楚国等死吗?而像乐毅、苏秦那些人都成了卖国贼了?”

……

讨论法在教学中的运用篇3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政治教学;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237-01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内涵

目前业界对讨论式教学法并无一致成熟的定义,个人以为讨论式教学法当指:在一定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受教育者的知识、智力、能力水平,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受教育者就预设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争辨,从而得到新知识、获得新认识、达到教学目标的方法。其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关于“知识是由认识主体积极建构”的理论。

二、思想政治课程中开展“讨论式教学”的可行性

(一)从教学内容来看。当前高中政治学科教材的编写改变了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突出了贴近时代、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特点,以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旨,大部分教学内容的设置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学生在已有的理论知识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和推理而获得新知识。

(二)从教师方面来看。过去的政治学科严重缺少专任教师,多由其它学科老师或年近退休的老教师兼任,理论知识不够,积极性不高。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一大批具有新思想、新理念的年轻教师充实到政治教师队伍中来,他们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较少,善于接受新思想、新方法,更具开拓创新的特质,与学生的年龄差距小,更易于学生接近,减小距离感。

(三)从学生方面来看。从心理发展特点看,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增强,有在同伴面前展示自我的心理欲求;从思维特点看,高中生已经初步摆脱了简单形象思维的束缚,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从知识层面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高中生获取信息,接受知识的途径很广。

三、思想政治课程中开展“讨论式教学”的必要性

我国多年来的“应试教育”模式造成了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被动、懒散,缺乏进取心,参与意识不强,导致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缺失,远不能适应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发展需求。讨论式教学法克服了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主动性和积极性。讨论式教学真正把学习的主人翁地位还给了学生。具有挑战性的讨论话题、展示自我的强烈欲望、老师不失时机的鼓励赞扬,都能使学生充分释放自己的能量,投身于知识的海洋中去。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归纳论证能力。讨论式教学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融器”,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知识创造者”。他们通过阅读教材而领悟知识;通过对已有知识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论证而获取新知识。。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增强自信心和心理素质。讨论式教学以学生的讨论发言为课堂的主色调,面对同伴和老师的每一次发言都是对他们的考验,反映出发言者的知识水平、语言表达、心理素质和思维逻辑性。这方面素质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步入社会将是非常有益的。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讨论式教学中老师大胆的放手,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各种有见地的思想、观点。有利于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使他们敢于挑战既成的观点,培养求异思维及发散思维能力。

四、讨论式教学法的实施步骤及注意点

(一)准备阶段。教师设置好预习题并提前布置给学生;学生根据预习题阅读教材、收集材料、思考问题。

预习题设计的几个注意点:①要贴近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目的性,教学目标是问题设

计的灵魂;②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难易适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③要贴近学生的疑惑点,富有启发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古人云:“疑者,思之始,学之端也;④贴近学生生活、社会热点,引发学生的兴趣。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课堂讨论阶段。学生展开讨论,教师调控课堂。这是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核心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师

要做好以下工作:①创设情境,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的心灵,乐于倾听所有学生的意见,这样才能让学生放开胆子,表现和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②表扬、激励,调动学生的发言积极性。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对他们的精彩发言给予及时的表扬和激励,对发言中不当的地方用委婉的方式指出,不能简单粗暴的批评,以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③适时点拔,调控课堂节奏。讨论式教学的课堂要做到“放而不乱,管而不死”,教师要以高度的驾驭课堂的智慧,适时点拔引导,调控课堂节奏,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讨论话题,使课堂教学“形散而神不散”。

(三)整理归纳。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得到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知识、强化训练。教师布置适当的练习,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巩固课堂教学所获得的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讨论法在教学中的运用篇4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思想品德课 讨论式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下,教师往往会在教学中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师的说教成为学生奉行的信条,学生往往为了追求高分而被迫“死记硬背”。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成为多数教师和学生夺取“考试高分”的法宝,但它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符合新课改下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要求。正因为如此,初中思想品德课成了中学课程中“最容易教”和“最容易学”的课程,在教师心目中成了“政治课哪个上还不是一样,就是勾、划、背”;在学生心目中沦落到了“最不受欢迎”的地步;在领导心目中更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不管谁来上都行,只要见到分数就行。如今,在新课改理念下,我们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讨论式”教学法的有效运用,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最好方法。

首先,“讨论式”教学法能够有效促进师生互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改理念下,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而是与学生平等的合作者、探究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师生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讨论,畅所欲言,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达成共识,得出最为合理的答案。这样,学生学起来没有负担,轻松愉快,教师教起来得心应手,自由灵活。

其次,“讨论式”教学法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使他们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学习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只有自己发现问题,才能深入事物内部,分析事物的本质,才能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并用以指导实践。在开展讨论式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先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一般以四人一组,或八人一组,并推选一人担任小组组长。对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各小组展开讨论,然后由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发言,其他同学仔细聆听,分析比较,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适时加以指点,最后由学生归纳出最为合理的答案,学生自己归纳的答案即为“标准答案”。当然,“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大胆发言,就必须通过各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常给学生这样说:“高高兴兴学政治,轻轻松松拿高分。”其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从而消除学生对政治课惯有的紧张、枯燥、无味的心理。学生如果对他所学的知识没有兴趣,没有认同感,那么整节课就会成为一潭死水。相反,如果学生对所学课程有了浓厚的兴趣,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变压力为动力,那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现在所面对的都是90后的学生,这些学生多半是独生子女,从小没有吃过苦,没有受过挫折,他们大多是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下,在爷爷奶奶的娇惯下长大的,如果我们对这批学生一味采取挤、压、填的方法,只会适得其反。此外,我们在讨论中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认同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所持的不同态度。在讨论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多得提供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要承认他们的差异,尊重他们的个性,让他们想什么就说什么,使他们在讨论中发生思维的碰撞,产生灵感的交锋,进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讨论式”教学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理论知识,更要着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能力的培养是在学生积极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课后都有意识地安排了探究与实践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成长历程与社会实践,进而理解所学知识。例如,在学习思想品德课本中的阅读材料时,我们可以尝试着按这样的步骤进行:第一,给学生1分钟的时间让其读题、审题;第二,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2分钟;第三,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进行分组讨论,小组讨论后归纳总结;第四,用5分钟时间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教师根据各组的发言进行点评;第五,给3分钟时间学生写出自己认为最合理的答案。这样,仅花费15分钟左右的时间就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讨论式教学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只注重教,学生只关注听的被动接受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全员参与,积极思考,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把课堂真正变为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使他们不仅掌握理论知识,更要形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讨论式”教学法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胆量,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根据我的教学实践,学生在课堂上对思考到的问题往往羞于启齿,生怕说错了会遭到教师的批评或学生的嘲笑。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多讨论,多发言,教师则多引导,多鼓励。在每次讨论发言后,教师尽量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简单评价,寻找亮点,加以表扬。即使学生说错了,也要非常含蓄的指出,切忌教师批评或学生嘲笑。反而,教师要号召学生学习他们不畏困难,勇于发言的品质。这样,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学生不仅在学习中找到了自尊,找回了自信,也从中找到了快乐。经过长期的讨论发言,学生逐渐提高了胆识,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讨论式”教学法是在新课改理念下,真正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灵活运用讨论式教学法,会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对政治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讨论法在教学中的运用篇5

    一、运用生活实际进行字母教学。

    字母教学是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音基础的重要一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仅仅让学生反复认读,反复 书写,气氛往往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如果采用形象趣味的教学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STUV这几个字母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你们知道上海电视台的英文缩写是什么吗?”学生会 答:“是STV。”那么中央电视台的英文缩写呢?"CCTV"。学生由于平时观看电视,对这些英文字母早已熟悉, 现在教师利用日常生活中他们所熟知的知识引出字母,既生动又有吸引力,学生很感兴趣,甚至还会饶有兴趣 地说出他们知道的其他一些缩写形式,如美国缩写是U.S.A等等。这样,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既活跃了课堂气 氛,又巩固运用了他们已学的知识。

    字母新授结束后,教师还可以采用拟人化的手段赋于字母以生命,像人一样互相打招呼:-Hello,I'm"s". -Hi,"s".I'm"T".-Nice tosee you.-Nice to see you,too.看着手中的字母卡片“开口说话”,学生们个个兴 趣盎然,激起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二、通过直观、动作进行单词教学。

    小学阶段所学的单词是英语中最基本、最常用的词汇,而且大多数是表示具体事物的词汇,这些词最适宜 用直观教具进行讲解,比如:pen,book等文具用品的单词,apple,orange等水果的单词都可以出示实物进行教 学。而car,bus等交通工具的单词,则可出示模型、玩具;在缺少实物和模型的情况下,则可以用图片、幻灯来 演示。像这样用直观手段解释词义,可以使英语单词直接与实物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把词放在一定的情景中,借助具体的动作、表情来描绘词义,同样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如在教学driv er,teacher等职业的单词时,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些职业的特性来设计,让学生边开口说边摆造型做动作,使 设置的情景与词义相吻合,学生也学得意犹未尽。

    三、利用课堂实景进行句型教学。

    句型教学在小学阶段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句型的反复操练,使学生牢固掌握语音、词汇、句子,并能在 日常口语中交际运用。

    机械性操练虽说是句型教学的第一步,但句型如果脱离了生活实际,那么学生学的只是一些孤立的没有联 系的句子。所以,教师在教句型的时候,要尽量设法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他们的经历,可以直接利用课堂实 景,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从情景中理解句子的意思。比如:在教学This is×××,my friend/deskmate的 句型中,教师就可以指着班级中的同学一一介绍:This is×××,my friend.学生在大量听此句型的基础上, 自然而然地接触并领会了其涵义,并可以马上学着老师的样子,用This is×××的句型来介绍自己的同桌和朋 友,这样,教师就不必花大量的时间来进行讲解了。又比如:在教学What's this?和What's that?句型时,教 师可先指手中的实物自问自答:"What's this?It's…",然后再指着远处墙上的地图自问自答:"What's that ?It'sa map."接着教师又指着手中的实物说this,指着远处的东西说that,通过反复对比,使学生理解this和 that的区别。还有如:在教学There be句型时,教师从教室实景出发,讲一连串的句子让学生理解therebe的句 子意思。教师可以讲:This is our classroom.There are manydesks and chairs in it.Look!This is the teachers'desk.What'sthere on the desk?There's a book.What's there on the pencil-box?And there's a rubber on the pencil-box.教师边讲边把一件件东西添上去,构成情景,使学生觉得亲切自然。在巩固和活 用句型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创设情景,并在此情景中用There be的句型来加以描述,把学习和运用有机地结 合起来。

    四、创设、模拟情景进行对话教学。

    对话是在一定情景下的连贯性语言。脱离了情景,对话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 来呈现对话内容,既真实又生动,对学生理解和掌握对话也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在教学问候语(Greetings)时,教师可以在课前用Hello、Hi、Nice to see you、How are you等问候 语与学生互相打招呼,进行日常对话。又比如在教学Oh,it's you.×××的对话时,教师可让一个学生到讲台 前,背对大家,然后让下面的同学用所学的招呼语与之打招呼,让台前学生用Oh,it's you!×××,来猜猜是 谁?像这样,把日常生活中的对话搬进课堂,让学生在实际交往中表情达意是孩子们所喜闻乐学的。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对话是很难利用教室实景来创设情景的。这样就要求教师善于在教室里 模拟情景,这些模拟情景有些是生活中或简化的生活片断,有些是想象的情景。

    比如在学习同学间的互相介绍(Introduction)时,教师可让班级中的一位学生扮演从外地转学来的新同学 ,让其他同学和她(他)介绍、问好,并问一些有关于他(她)的问题:如What's your name?What's your f ather?What's your mother?How old are you?Where are you from?What do you like?等,让这位“新”同学 一一加以回答。

    又比如在介绍家庭(My father and my mother)时,教师可让学生把家中“全家福”的照片带来,在课堂里 拿着自己家庭的照片生动形象地一一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也可以在班级中进行一个评选“五好家庭”,并由 “记者”现场采访提问,如:What's your name?What's yourfather?What's your mother?等等。

    又如:在学习“祝贺生日”时,教师可在教室里模拟一个“我十岁了”集体生日会的情景,在“祝你生日 快乐”的悠扬的乐曲声中,让学生学会祝贺生日(Happy birthday to you),赠送礼物(Here's agift for you .Oh!How nice.Thank you.),吃生日蛋糕或喝咖啡、牛奶(Let's have some birthday cake/coffee/milk)等对 话。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些简单短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对话不但易于上口 ,还大大激发了他们内在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英语,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只有在交际活动中才能最有效地掌握。交际,既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教 学的主要手段,同时又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主要尺度。在教学中只有创设优化的英语语言交际的课堂环境,让学 生在真实的交际过程中使用语言,学以致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字库未存字注释:

讨论法在教学中的运用篇6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52-01

一、讨论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其教学主要采用理论灌输的方式。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注重对相应知识点的解构与灌输,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很少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使得整个课堂缺失生机与活力;另外,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对知识点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不能够深入理解其中的内涵,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对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就某一感兴趣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再由教师进行归纳,既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又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运用谈论式教学法,要指导学生事先做好讨论准备,积极预习教学内容,学生要自觉运用自身的知识储备准备讨论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当双方讨论的观点不一致时,更能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另外,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可以积极引导性格内向的学生,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不断培养性格内向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1]

二、讨论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的实践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讨论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实践中,能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增加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机会,从而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首先,讨论式教学法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在自信心的推动下,学生能够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投入到课堂讨论中。其次,教师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鼓励平时很少发言、性格内向的学生进行谈论发言,不管学生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要给予肯定与鼓励,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谈论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护学生的学习尊严,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此外,要在课堂中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2]

(二)把握教师角色。首先,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只有师生注意力都保持高度集中,讨论式教学法才能够发挥最大效应。其次,教师要积极引导,以免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在具体的讨论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出现偏题的现象,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及时进行指导,回归讨论主题。再次,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过多干预学生的讨论,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各种观点进行激烈碰撞,从而达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最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笔记,当讨论结束时,教师需要及时总结学生的观点,做出正确评价,保证讨论教学法顺利完成。

(三)把握讨论内容的实效性。首先,优化讨论题目。所谓的优化讨论题目,就是指在确定讨论题目的时候,既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又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既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意义,又能够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得讨论的题目具有理论高度和生活深度。其次,保证充足的讨论时间。在讨论的过程中,如果时间不充分,学生来不及消化理解所讨论的内容,得出的答案也不会深刻,达不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最后,教师要及时进行归纳,从整体上把握讨论的思路,掌握讨论内容,达到提高教学时效性的根本目的。[3]

三、结语

综上所述,讨论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的实践与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要营造课堂氛围、把握教师角色、把握讨论内容的实效性,从而使讨论式教学法得到很好推广。

参考文献:

[1]徐振启.讨论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桂红.讨论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讨论法在教学中的运用篇7

【关键词】教学思维 教学方法 选择 运用

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研究和分析各种教学方法,笔者认为每一种语文课堂教学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功效,方法本身没有什么优劣高下之分。我们常看到很多文章对一些教学方法予以褒贬,似乎总要把一些教学方法分出个三六九等,这种单纯就方法而论方法的优劣,是一种认识的误区。方法只是我们为实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工具和手段而已,它们的优劣不是取决于它们本身,而是取决于使用者如何去使用?使用者有怎样的教学思维?又会在什么情境中去运用?

语文教学思维不同、情境不同,就会选用不同的方法,事实上即使选用同一种方法,因为教学思维不同在具体运用时也会有很大差异。

一、教语文教学思维支配下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1.教语文教学思维下较多运用“讲授法”和“串讲法”

教语文教学为“教”而教,以传递固有的知识体系为教学的基本任务。教语文教学思维下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出发点是便于“教”。正是基于此,教语文教学思维下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是“讲授法”和“串讲法”。

讲授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讲授法能使知识系统化,在较短的时间内教给学生以全面而准确的知识。而串讲法是在课堂教学中有“讲”有“串”的一种方法。“讲”即讲解,“串”即串连,就是把上下文串通起来,实质也是“讲”,但讲的特征是“串”,即把词、句、语段、段落、全篇连贯起来系统讲解。讲授法和串讲法本身各有其优点,但同时也有缺陷,如果在教语文教学思维的指导下,教师整节课都滔滔不绝的“讲”,单一去运用这两者中的某一种教学方法去组织教学,就很容易使课堂教学走向了“满堂灌”的泥淖之中。

2.教语文教学思维下讨论法的运用分析

随着课改推进,教语文教学思维下课堂教学方法也有很多变式。譬如,时下很多教师采用的讨论法。讨论法本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互学形式,进行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教法。但在教语文教学思维下,教师对讨论法的运用却常常走样。笔者观察很多语文讨论课,一节课先由老师给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少则几次讨论,多则十几次,小组讨论后教师依次让学生代表发言,发言结束后,教师给出“权威”答案,然后宣布整个讨论结束。

这种模式的讨论有两个特点,其一所讨论问题的结果几乎是不用讨论的,因为不论学生怎么讨论交流,教师最终所给的结论才是问题唯一正确的答案。其二讨论过程机械,教师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讨论,学生就开始了,而不论学生是否思考好,交流好,教师设置的时间一到,学生就被叫起来回答问题。

这种讨论法只是为了把教师要讲给学生的问题,换了个形式去“灌”给学生。与讨论法的宗旨不相符合,学生讨论不是为了能动的去探究和钻研他们觉得有疑难和有碰撞的问题,不是为了让学生合作学习,交流意见,只是一个形式,一个新的程序。这种教学方法看似比满堂灌的讲授法有了进步,实际可能还不如讲授法,因为讨论本身是无效的,只是浪费了教学时间。

3.教语文教学思维下问答法的运用与分析

问答法本是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教法。主要通过教师提问,学生答问;或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引导学生解疑辩难的对话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教语文教学思维下,很多教师把问答法当作辅助自己“讲”的一个手段,如:提问本身并不是为了辩难,解决问题。这样的问答往往造成了表面热闹的课堂气氛,问题本身却被忽略和掩盖。

4.教语文教学思维下课堂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的总体特征

纵观教语文教学思维下,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呈现两个比较鲜明的特点,

其一,方法的选择有明显的倾向性,侧重于教师的“教”;

其二,因“教”定法,任何方法都是为了便于教师的“教”与“讲”,重方法的形式,而忽视方法的内在功用。

二、学语文教学思维下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1.学语文教学思维下教学方法选择灵活

学语文教学着力于学生的学,因学而教,以学定教,由学知教,依学执教,所以,教师课堂教学方法选择的出发点是便于“学”。学语文教学因学情而定课堂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自学辅导法、练习法、情境教学法、范例法等等教学方法,在学语文教学思维下可以灵活地选择运用。

学语文教学思维下,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学生的学情而定,这种教学思维下组织课堂教学的基础是:在研究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的前提下来研究“教师怎样指导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所以课堂教学方法选择的根本趋向是: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什么,怎样学;有利于老师明确指导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语文教学思维下的课堂教学方法侧重于“自学式和自悟式”的学习方法,侧重于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2.预习法在学语文教学思维中的运用与分析

预习法是语文学习中自学式学习方法,学生从朴素的阅读文本开始,教师从研究学生学情,诱发学生持续学习动力着手。预习的首要问题,不是简单地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而是引导学生接触文本,让学生自觉的去阅读感知,自主的去学习,并力求使自主阅读和自觉感知成为一种学习习惯。

就语文学科而言,“教书千法,以读为本”,学生不阅读,没有自觉自主的学习,仅靠教师“讲”,是不可能在语文学习上有很大作为的。基于此,学语文教学思维下的预习,首先要激发学生主动地去阅读,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后,依据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感知进行进一步的学法指导,从学生的质疑中感知学生学情,从学生的问题中把握学生的求知动机和求知方向,从而顺向引导,引导的目的是使他们有更强的求知欲望和更理性的求知动机。

3.讨论法在学语文教学思维下的运用与分析

讨论法在学语文教学思维下的运用与在教语文教学思维下的运用有很大不同。学语文教学思维下的课堂教学中讨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适应性等特点。学语文教学思维下的课堂讨论中教师是讨论的参与者和调控者,而绝不仅仅是问题答案的终结者。学语文教学思维下的课堂讨论是教学方法而不是课堂教学的目的,课堂教学的目的在“学”,所以,讨论应该建立在沉心静气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不是简单地就出问题进行讨论,而是每一个学习个体都有独立的阅读思考,然后带着自己的思考结果进行交流,通过讨论交流不仅丰富了对问题的认识,而且审视自己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修正个体对相应知识的认知,锻炼了个体的思维品质。

4.问答法在学语文教学思维下的运用与分析

学语文教学思维下的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动机。所以问题的提出必须是建立在充分掌握学情的基础上,问题要根据学生学情相机提出,且问题要能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能推动学生进一步去“学”,使他们“学”得更为深入。提出的问题要适度而且有渐进性,使学生在问题的导引下学激发热情,并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讨论法在教学中的运用篇8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法;财政学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5-0078-02

一、问题的提出

研讨式教学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通过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师生共同查找资料、研究讨论、实践探索、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现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高校中的一种主要教学方法。在我国,普遍认为研讨式教学就是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质疑,确定研讨主题,展开研究讨论,用以开拓思路、创新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参与性,使其掌握基本理论,并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

财政学是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经济类专业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理论分析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财政学课堂教学由于其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难以克服的诸多教学瓶颈,亟需以研讨式教学法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方法体系加以解决。

二、财政学课程教学的特点及教学瓶颈

1.财政学课程教学的特点。财政学属于应用经济学,是经济学类核心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掌握财政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也要能理论结合实践,运用财政理论和财政工具分析实际经济问题,评析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学习财政学对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以及现实社会问题的认识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财政学作为专门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经济影响的经济学分支,有着与其他经济类课程不同的、特殊的学科特性:①特别的研究领域,其研究的是作为资源非市场配置的政府配置;②特殊的学科基础,财政学与政治学,公共管理学,法学等学科有着较深的联系;③特定的制度背景,财政学的学习研究离不开相应的经济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背景。财政学所独有的学科特性决定了财政学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然而财政学教学内容偏重理论,脱离社会实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现代大学生培养目标。

2.财政学课程教学瓶颈。传统的财政学课程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并不能让学生适应社会的要求,财政学课程枯燥的理论和与实践运用的脱节是教与学的重大障碍。传统教学强调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但是对怎样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没有足够重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主导课堂,重理论轻实践,将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单纯接受者,对学生一味的灌输知识,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不能使学生很好的掌握这门理论性强同时又对实务要求高的财政学课程。长期以来财政学课程的教学主要是围绕“教师―教材―课堂”三个中心展开。学生缺乏主动性,教师授课缺乏创新性,致使教学效果缺少务实性。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被动和单调的教学氛围下学习,理论与实践难以有效衔接,导致学生所学知识技能无法满足社会需要。因此在财政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上应积极探索运用研讨式教学法等新兴教学模式,使之符合财政学学科的特点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研讨式教学法能破解财政学课程教学瓶颈

1.研讨式教学法让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主动。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研究讨论的过程中进行知识建构和观点认同。这种模式不仅追求学生的学习结果,更是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提高来获取知识和强化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在研究讨论的过程中主动去思考、研究、探索,从而体验财政学研究方法的学习过程。在运用研讨式教学模式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以及质疑,释疑,要及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研讨过程中,能主动参与,自主探索,自主求知。这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创新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潜能。

2.研讨式教学法注重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应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使教学过程与现实问题解决过程类似。创设问题情境,呈现真实性任务,案例或问题给学生。教学过程为创设情境―问题演示―问题探究―互助学习―构建知识,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创设相关知识点的应用情境,启发学生在真实情境下思考。结合财政学特殊的学科特性,尤其是特殊的制度背景,包括经济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背景,使课堂讲授与社会经济实情相整合,加强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真实社会经济情境中的研讨式教学。财政学研讨式教学必须确立明确的研究问题,并且必须是当前财政领域重大理论或现实问题。为增强针对性、时效性,财政学课程教学在设计问题时,要紧扣教学内容,围绕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现实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去设计研讨题目。

3.研讨式教学法改变单调的教学形式。在财政学课程的研讨式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学生讲,大家评,教师总结或师生对话等方式开展灵活多样的研讨式教学,在研讨过程中,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自由发挥个性,教师的评价要具有全面性和激励性。研讨式教学法采用教与学双向交流方式,教学双方就共同关注的教学内容展开研究,学生可以自由提问,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这样有利于规避传统财政学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断裂和教学惰性,研讨式教学的课堂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上课形式,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在其组员个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讨论,然后就讨论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观点做出分析和评论。教师以平等的组员身份加入各小组的讨论之中,鼓励每位同学都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小组集思广益,把本组讨论研究结果与教材提出的观点想联系,形成对研究对象的基本认识。教师在课堂上可运用多媒体、幻灯片、视频等多元教学形式;在课后学生查阅资料,进行社会调查,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连续状态,而且学生也能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查阅资料和进行实地调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四、研讨式教学法根据学生特点实行差异化教学

研讨式教学在我国本科教育中还处在探索阶段,由于本科生人数相对较多,对研讨式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有一定影响。不同于传统教学法中的一味灌输的僵化模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调整,实行差异化教学。

研讨式教学模式一般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如果学生过多会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影响教学进度。如果学生人数较多,师生比太大,老师也不太可能去参与每组的讨论。相对于小班学生来说,老师也不可能在大班课堂上给每组发言并点评的时间,讨论更多地要学生在课堂后进行,课后讨论相对来说没有课堂讨论的效果好。课后不一定每个组员都有时间去参与讨论,也不能像课堂讨论那样,学生可以从其他组的讨论中获得启发,课后讨论也不能像课堂讨论那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在本科教育已普遍采用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国家,每组课后讨论的结果通常是以作业的形式交给教师,教师再在以后的课堂中选择少数几个组发表讨论结果。课后讨论的效果在很多方面都远不如课堂讨论。在学生相对比较少的学期,教师很容易组织课堂讨论,人数少的小班课堂讨论的参与度和课堂气氛相对人数较多的大班来说要好很多,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兴趣。因此对于大班课堂最好能将大班分成几个小班,那样运用研讨式教学的效果会好很多。

在本科教学中采用研讨式教学模式的效果受学生所在年级的影响。年级越高,效果越好。相对来说,高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积累程度和心理素质都比低年级学生要好些,在进行课堂讨论的时候,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讨论的深度也都要更好些。另外,高年级学生年龄相对来说大些,心理更成熟些,课堂讨论的参与度和热情也更大些。因此,需要更好引导低年级学生,激发低年级学生的课堂讨论的热情和参与度。需要更好地启发学生在真实情境下思考。要更多地引导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以讨论主题为中心,自主查阅资料,分析研究,得到初步研究结果后,师生共同就主题成果进行初期讨论,然后再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研究。要着重培养低年级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提出改进建议,既要多鼓励他们的参与,将他们的讨论参与度与学习成绩挂钩,又要多督促他们课后多查阅相关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苗东利,雷佑安.研讨式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2013,(1).

[2]刘晔.财政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0(5).

[3]李瑞芬.大学本科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2,(4).

[4]田管凤.研讨式教学法的应用探索[J].大学教育,2013,(1).

[5]黄世虎.研讨式教学的基本理念与实践模式[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1).

[6]汪劲松.创建研究型本科教学体系提升教育质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105(4).

上一篇:新媒体运营年终总结范文 下一篇:未成人保护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