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安全体系范文

时间:2024-02-29 11:28:01

职业安全体系

职业安全体系篇1

关键词:安全管理质量标准化体系

Abstract: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he foothold of the safe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the production field, focus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tandard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Therefore, innovative company site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standard management system, strengthen the focus on management, continuing to strengthen effective monitoring of the people, machine, environment and the whole process of production operation, keep a good state of mechanical equipment and working environment, make everybody responsibilities clear, all the standard clear,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and constantly monitoring the effective everywhere.

Keywords: safety management and quality standard system

中图分类号:TU9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2004年我公司被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确定为本市创建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试点企业之一,并参加了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的草拟工作,目前我公司已进入自查整改阶段。在创建过程中,对于我们已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企业来说,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质量标准化这两者之间关系显得尤其重要,本文结合创建工作对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两者之间区别和联系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一、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区别

第一、安全质量标准化采取强制原则,而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采取自愿原则。

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是指企业具有健全、科学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并通过实施严格管理,使企业各个生产岗位、生产环节的安全质量工作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的要求,使企业生产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运行状态,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满足广大从业人员对自身安全和文明生产的愿望。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已于2005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并印发了《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和《机械制造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机械行业企业要按照此标准要求,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这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要求的重要体现。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通过周而复始地进行PDCA循环,即“计划、行动、监察、改进”活动,使体系功能不断加强。它要求组织在实施管理体系时始终保持持续改进意识,对体系进行不断修正和完善,最终实现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职业病及其损失的目标。组织是否实施该标准,是否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取决于组织自身的意愿。

第二、安全质量标准化是管理标准,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管理方法。

安全质量标准化是一个标准,它分为基础管理评价、设备设施安全评价、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评价三部分,它对每一项管理活动、每一台设备设施、每一个作业环境的评价都有明确的量值规定,以此来判定企业是否达到安全质量标准。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套企业管理的做法和程序,它表达了一种对组织职业健康安全进行管理的思想和规范,主要强调系统化的健康安全管理思想,即通过建立一整套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机制,旨在控制和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是与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并列的三大管理体系之一,这种体系是科学的、有效的、可行的,而且与组织的其它活动及整体的管理是相容的。

第三、安全质量标准化有起点要求,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没有起点要求。

安全质量标准化适用于各类机械制造企业,采用千分制考核,分为三个等级: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不少于900分的为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不少于800分的为二级;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不少于600分的为三级。也就是说,考核分不到规定的分值就不能达到相应的安全质量等级。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用于所有行业,旨在使用一个组织能够控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并改进其绩效,它并未提出具体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准则,也未作出设计管理体系的具体规定,也就是说不管这个企业是事故低发单位,还是事故高发、频发单位,都可以建立体系。

二、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联系

第一、都是强调预防为主、持续改进以及动态管理

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安全管理从传统的经验型向现代化管理转变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安全管理从事后查处的被动型管理向事前预防的主动型管理转变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利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科学方法和动态管理,可进一步明确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通过持续改进,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治理和整改,降低职业安全风险,不断改善生产现场作业环境。

安全质量标准化中通过“开展危险源辨识、评价与管理,以及对重要危险源制定应急预案”,从源头上加强了对职业风险的管理,采用动态管理方式,降低了事故事件的发生概率,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异曲同工的效果。

第二、都是强调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我国已建成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对于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行为,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障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标准中所列的考评条款是根据国家和行业法规、标准以及安全健康的有关规定编制的,企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就是以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为底线,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是预测、度量系统的安全性、规范性、科学性的依据,是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的一条最基本的保障线。

遵守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也是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组织通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等活动的实施确保满足法律法规要求,并对法律法规遵守情况进行监视检查。这与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精神完全吻合。

第三、安全质量标准化是建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

安全质量标准化是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它相当于体系运行中的作业指导书,可以为危险源的辨识、运行控制、绩效改进提供方法和手段,它的产生使体系的具体化更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有利于体系的有效运行。

综上所述,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两种必不可少、相辅相成的手段和管理标准。两者各有侧重,既不能偏废,也不能绝对化,要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来实现安全质量标准,最终达到降低职业风险,提高本质安全的目的。因此,在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断探索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定不移地将安全质量标准化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职业安全体系篇2

1.1 建设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是贯彻落实《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和《在全国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需要。是适应我国改革开放新形势,促进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1.2 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是国家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贯穿于职业院校档案工作的全过程,是实现档案利用功能的前提,是档案管理始终如一的目标,是职业院校档案部门的基本任务和第一要务。

1.3 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同职业院校档案工作的大环境是分不开的,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据笔者调查,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的档案管理普遍存在以下六种状况:(1)档案馆(室)作为隶属校办或人事部门的一个内设组织,不具备核心位置和关键岗位,引不起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2)档案工作者多为兼职人员,一人分管多项工作且人员流动频繁,不利于档案工作的稳定;(3)档案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缺乏;(4)传统纸质档案能集中保管,但电子文件不能有效归档为电子档案而得到妥善保管;(5)档案管理基础设施落后,现代化管理手段不能得到充分利用;(6)档案工作者对档案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信息化技术水平低。这说明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2 保障跟上是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关键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是关于档案安全的最高法规,《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对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具有指导意义。此外,关于档案安全管理性标准规范等标准规范性文件已有多份,为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2.2 职业院校档案安全制度建立健全是落实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安全制度是落实安全工作的保障,各级综合档案馆关于档案安全工作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职业院校档案馆(室)可借鉴和运用这些成熟成果,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合理、操作易行的规章制度,使档案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3 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工作,归根结底,档案人员是整个体系的核心。要强化其安全防范意识,进行安全教育与技能培训,安全技能演练。

2.4 经费保障是建立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根本保证。档案馆(室)负责人应知难而进,主动争取,大声呼吁,通过各种渠道和办法,想方设法将档案工作和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列入院校每年正常的预决算中,有专项资金可用。同时,也可借助馆(室)测评等机会,争取资金,改善硬件设施。

2.5 馆舍和物资设施保障,是建立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必要条件。职业院校的档案馆舍应借助院校新建、扩建等机会,严格遵循《档案馆建设标准》和《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按照因校制宜的原则,合理地确定馆舍的建筑规模和水平,做到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具有发展潜力,充分满足档案安全的需要。

2.6 技术保障是建立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有力支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先进的安全防范技术手段,诸如指纹识别、红外报警等,确保档案安全保密。另外,纸质档案还将长期存在于我们的工作中,其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

3 措施有效是实现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途径

3.1 组织建设是前提,从大环境来讲,要在国家档案局和中国档案学会的领导下,在各级学会组织成立专门的职业院校分会,把职业院校档案室的分管领导和馆(室)负责人囊括进来。从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和国家档案局层层建立档案安全管理体系。

3.2 针对档案安全工作的特点,应建立并完善检查制度,加大检查力度,保证档案安全工作落在实处,扎实推进,切实有效。

3.3 档案安全工作应实行工作考核制,纳入年度考核和目标考评。

3.4 职业院校在抓好档案安全的日常工作的同时,应注重档案安全的前瞻性。即建立应急机制,制定应急预案,有效确保档案的安全与完整。

注:此文章是《洛阳市职业院校档案工作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的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1B073。

职业安全体系篇3

【关键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套系统化、程序化,同时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科学管理体系,是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一个部分。它包括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遵循PDCA管理模式,即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由方针,策划、实施和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审五块组成。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建筑安全管理水平;有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社会效益;有助于缓解建筑安全监察力量的不足;有助于建筑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1.安全教育培训

建筑行业事故多发跟缺少相应的培训有很大的关系。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也需要加强对管理层和基层员工的培训。首先培训应坚持思想与技术教育相结合。安全思想教育是指结合建筑企业的经验和事故教训,进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纪等方面的教育,其主要的手段有安全宣传、办学习班等。安全技术教育是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技术措施等方面的教育。目的是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水平,培养其正确处理事故的应变能力。主要的手段为现场示范、事故分析会等。思想与技术教育应同时进行,缺一不可。其次,教育形式要多样化。可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或将教学地点由教室移向施工现场,促进教师和学员的互相交流,活跃气氛,提高教学效果。最后要进行危险预知教育。危险控制的关键之一是作业人员对危险存在的预知,因此危险预知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危险预知教育包括以下几点:作业地点、人员和时间的安排、作业现场状况、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发生的途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危险预知教育应注意将PDCA模式运用到危险控制中;班组长应在教育前对内容进行准备;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调动群众积极性;教育内容易懂、形式多样化;作好危险预知教育记录[1]。

2.危险源风险控制

危险源覆盖整个体系,建筑企业应建立有效的程序对其进行识别。建设项目危险源评价的目的是对危险源安全风险与影响进行评价分级,常用的方法是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这是一种半定量的方法,意在确定出各危险源的危险程度,使得风险控制更有针对性。

危险源控制是在危险源识别和评价的基础上,将危险源的安全风险降低至可容许程度的措施。建筑企业必须采用多样化的手段加以控制。除了采取技术手段将人与危险环境、危险物质隔离以外,还应运用心理、社会手段,从精神层面上加以控制。

为了有效实施危险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需要建立并保持相应的程序。程序要重点描述:如何划分作业活动;如何识别各类作业中的危害:如何评价现有控制条件下的风险;如何确定风险的可承受性;如何策划消除或降低各类危险源与风险所需的控制措施;如何评审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所建立的程序要考虑以下部分:常规的活动、非常规的活动、员工自身活动带来的危险、承包方、供货方等的活动、作业场内所有的物料、设备造成的职业健康危害等。

3.组织结构、职责和目标的合理安排

精简组织结构。管理部门和等级设置过多,容易造成职能的重叠交叉,和信息沟通协调上的困难,影响组织效率。组织结构应和组织目标、职责相一致。促进信息交流与沟通。管理系统是以使用信息来维持运作的。将这些信息准确快速地传递到各个部门,是组织结构设计时必须遵循的原则。组织结构决定了信息传递的途径和速度。

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的组织结构为混合结构。上层的建筑企业安全组织结构为矩阵结构。项目经理为项目负责人,负责联合各职能部门的力量和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支配和控制这些部门的安全资源,并通过组织一个专门的机构,即项目管理班组班子,安全有效地完成任务。下层的企业项目安全组织结构为线形结构。这是由建设项目的特点决定的,建设项目是一个相对独的系统,使用企业提供的资源。如果只采用矩阵结构,在每次项目开始前临时组建,是无法有效进行安全管理的,因为项目的差异性很大,安全因素差异更大,需要组织内部的协调合作,这是临时组织无法到达的。因此,项目组织的成员应该长期固定,建立默契。在建设项目中,项目经理对项目的安全负全面责任[2]。

4.健康控制

健康控制是危险源预防控制保证体系的一部分,却最容易被忽视。健康控制首先要注重健康人员的挑选。施工作业不仅需要熟练的技术,也需要好的身体条件。不同健康状况的作业人员在同一岗位的表现是不同的,因此在安排岗位时,应根据健康条件挑选最适宜的人,加上随后的培训教育,达到双管齐下的效果。为了了解作业人员的身体情况,医师应在员工进场时就对每人进行身体检查,科学地安排岗位,并在以后的施工期间内定期地对所有作业人员进行健康状况调查,建立档案,以便及时地调整工作或对身体状况不好的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其次要建立作业人员健康状况信息系统。作业人员健康状况既是安全管理的成果,也是安全生产的保证,因此,收集、总结、分析和运用这方面的信息,建立作业人员健康状况的信息系统成为了安全管理的当务之急。管理人员应在作业人员进场前对他们进行健康检查,以表格的形式记录,内容包含身理、心理及生活习惯多方面,然后将记录输入信息部的计算机,按工种类别为每位作业人员建立档案。这些资料再传递给现场的专家,医师及其他专家,让其凭借自己的经验或查阅以往的相关记录,对每位作业人员身体状况的改善和分工提出合理的建议。最后,所有建议传递给管理人员,作为用工安排的参考资料和及时改善作业人员身体状况的辅助工具。该系统的信息传递不是一次性的。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需定期跟踪,储存在计算机的相关信息也需随之不断更新。每次更新时,新信息可与上次的信息做比较,从中看出情况是否有所好转或有新的状况发生。有些类别的信息还可以画出曲线图,如视力等,以便了解该信息的发展趋势。

5.全员参与

安全管理不但是管理层的事情,还应该包括所有的工作人员,实现安全管理的全员参与。参与安全管理的人员除了各级管理者外,还应包括安全业绩良好的作业人员,因为安全业绩良好的作业人员通常具有以下素质:危险源识别时,有敏锐的洞察力,可以对危险源的性质做出初步判断;经验丰富,有良好的安全意识;具有奉献精神和责任心,遇到危险时能主动帮助同伴。正由于上面三点,安全业绩良好的作业人员可以发挥以下作用:发现体系改进的突破口;确保所有作业场所处于监视中;确保体系改进措施的可行性;协助安全措施失效原因的调查;关注作业人员的问题和需要;给基层管理者建议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科]

【参考文献】

[1]马博如,宋文华,王文华.建筑施工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J].安全,2008,2.

职业安全体系篇4

关键词:安全生产标准化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整合 一体化 达标

1 前言

国务院在2010年7月19日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上海市政府又下发了《上海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通知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10〕35号)等一系列文件,要求“全面开展安全达标,深入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在此背景下,中海集团、上海海运(集团)公司提出了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要求,要求企业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标准,积极组织开展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的建设活动,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

2 以职业健康体系为构架,创建“标准化”达标企业

2.1标准化与职业健康体系的区别

*标准化采取强制建立的原则,而职业健康体系采取自愿原则,组织是否实施该标准,是否进行职业健康体系的认证,取决于组织自身的意愿。

*标准化有量化分级,而职业健康体系无量化分级。

*标准化有起点要求采用千分制考核,而职业健康体系并没有起点要求。

*标准化以隐患排查治理、预测预警为基础,而职业健康体系以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为基础。

*标准化强调现场管理,更注重硬件建设,而职业健康强调流程管理,偏重软件建设。

*标准化是以企业自评、外部评审和政府公告的形式由政府颁发证书,而职业健康体系是由社会中介机构咨询和第三方审核颁发证书。

2.2 标准化与职业健康体系的共性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采用PDCA动态循环。

*要素化管理。

*强调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第三方审核。

*经过评审颁发证书。

3 标准化与职业健康一体化体系建立

3.1 整合标准化和职业健康两种体系的原则,从要素和文件两个方面入手。

3.1.1整合要素。以职业健康体系要素为主线,将标准化和职业健康体系的要素整合在一起。

下表1为《职业健康体系 要求》与《标准化基本规范》要素对照表

3.1.2整合文件。文件的内容应涵盖所有的要素,文件的数量应分别满足职业健康体系认证和标准化验收复审的需要。整合时应坚持以下三项原则:

1)实效性。 整合是寻求一种“自我约束机制”,因此,在整合过程中务必要杜绝“写归写、做归做”的不良倾向,做到“标准不降、程序不减、内容不缺”。

2)融通性。 整合要坚持“求大同存小异”,先行建立的要保持,后建立的不能另起炉灶,要互为补充,相互利用。

3)可操作性。整合必须做到“两符合”、“一提高”——既要符合法律法规,符合企业实际,又要有利于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通过整合、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让标准更有效地指导操作和管理。

3.2 整合标准化和职业健康体系要注意什么

3.2.1 领导的作用非常关键

标准化与职业健康体系一体化整合是一项前瞻性、系统性、组织性很强的工作,领导层的积极领导、参与及重视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效果。

3.2.2 全员参与事关成败

体系的运行需要公司所有部门的参与,只有所有相关的员工都理解和掌握了有关的要求及实施的方法,体系的建设才能成功。

3.2.3 注重灵活性与操作性

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以结果为导向进行流程的设计或改造,简化运作流程,建立高效的、有效的、操作性强的覆盖所有活动的管理运作系统。

3.3 标准化是职业健康一体化体系的基础内容

标准化是建立职业健康一体化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它相当于体系运行中的作业指导书,可以为危险源的辨识、运行控制、绩效改进提供方法和手段,它的标准化的量化指标使体系的运行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有利于体系的有效运行。

综上所述,标准化与职业健康体系是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两种可以相辅相成的管理标准和手段。两者各有侧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职业健康体系一体化的有效运行,来实现企业的“标准化”,最终达到降低职业风险,提高本质安全的目的。将标准化要素和职业健康体系的要素融合起来,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坚持落实管理体系不走样、坚持标准不放松,使公司建立自我约束、不断完善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能多快好省地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运行。

3.4 整合标准化和职业健康两种体系的步骤

我公司采用了聘请咨询师进行指导培训,企业自我整合的方式进行,分为七个步骤进行:

3.4.1 成立由总经理任组长的“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标准化建设工作小组”由生产副总经理任组长。各生产业务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

3.4.2 制订推进计划。明确6个月完成整合,将整合思路、要求、实施方案,任务分解表下发到各部门,实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整合工作全覆盖。

3.4.3开展学习、培训。请咨询师进行专业辅导培训,重点学习、理解标准化和职业健康体系的要素。使工作组的所有人员掌握两种模式的共同之处和差异所在,熟知整合的方式和技巧。

3.4.4 进行现状调查摸清家底。重新梳理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员岗位、工种、人员技术状况、生产工艺、作业环境、设备状况、特种设备种类数量等。

3.4.5 开展整合设计。内容包括整合的模式、组织机构的调整、公共要素(见表1)和专业要素的确定、文件的名称及数量、记录表格的名称及数量、确定各项整合任务的责任人和职责。按13个一级要素、40个二级要素的核心要求,对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安全设备设施等情况充分梳理,编制安全管理制度目录。

3.4.6 修改完善文件。编制文件修改大纲,按《文件控制程序》要求明确文件(表格)的编排格式、编号规则、起草人员等。文件的完善由安质部负责牵头,修订顺序“自上而下”进行。重点对照标准化要求修订各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力求做到每一类设备有一操作规程,每一操作岗位有一操作规程,让职工了解危险源及控制办法。在整合过程中,我公司按标准化的要求先后修订了40余项安全规章制度和近百项操作规程。

3.4.7 新文件的运行。做好文件运行和配套措施,如文件和表格应发放到位,并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贯标学习、培训。使相关人员熟悉、掌握标准,提高按照安全规程作业的能力。

4 标准化与职业健康一体化体系运行

4.1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运行。我公司举办了多种层次的培训,重点是公司的安全目标、过程及PDCA循环、员工的意识培训和结合岗位进行文件培训。公司各部门按照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规定实施。

4.2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实施。通过培训,使每个员工认识到自己应做什么、怎样做以及自身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从而确保能胜任自己的岗位和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4.3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自评。试运行3个月后,按《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标准》进行自评。

4.4 自评结果

我公司根据《冶金企业安全标准化安全管理考评标准》自查自评,得分情况如下:

1)总评审分为1000分,因缺项31项,计138分,实际评审分为862分。

2)自评得分725分,扣分项61项,合计扣分137分。

3)自评总分为725/(1000-138)*100=84.1分。

5 申报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

5.1 我公司于2012年8月下旬向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交《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申报安全标准化二级企业。

5.2 2012年11月12日,经上海市安全协会专家审核,我公司得分82.2分,达标率为86.9%。

5.3 2013年1月30日我公司被上海市安监局核准为“标准化二级达标企业” ,授予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商贸)证书。目前我司已进入巩固达标成果和持续改进阶段。

6 效果

6.1 通过自评和整改工作,对车间场地、动火区域、安全通道按规范划出警示线,改造车间氧乙炔供气管线,对全部管线进行规范标识,张贴安全警示标志和职业危害告知书。改善了作业条件和作业环境,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热情,明显提高劳动效率。

6.2 明显提高了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有效防范风险,控制和避免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企业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

6.3 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了企业的信誉和知名度。

6.4 推进了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理念的发展。企业安全管理的理念得到提升,由过去的“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从外部要企业安全,转为企业要安全,会管理;员工由“要我安全”转为“我要安全”。安全生产理念已深入人心,逐步形成了人人懂安全、人人会安全的局面。

7 结论

7.1 按照国家规定,所有企业在2015年底前均要标准化达标,所以标准化和职业健康体系整合是当前很多企业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两体系的整合既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选择适宜的整合方式,更要充分分析、理解和掌握两者的共同之处和区别,“求大同存小异”。只有坚持科学、务实的态度,不断持续改进,标准化和职业健康体系整合工作才能收到实效。

7.2 我认为以职业健康体系为核心架构,以标准化的要素为基础,将标准化的一级要素和二级要素贯穿始终,从而建立起职业健康体系和标准化为一体的管理体系,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整合”是一条思路,只有结合公司实际,因地制宜地建立体系文件,且通过一定时间的试运行进行磨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整合”需要领导支持、全员参与、符合公司和部门的实际情况,充分体现实效性、融通性、可操作性,才能充分体现整合体系的优势。

7.3 我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的达标,充分说明了我公司利用职业健康体系为框架整合标准化,形成一体化管理体系是成功的、有效的。

参考文献

[1]侯茜,《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解读.cn.

[2]樊晶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实践与思考《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解读.cn.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

职业安全体系篇5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自国内安全管理引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来,各施工企业都开始积极的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并先后取得体系认证,在施工生产中将原有的安全管理模式规范化、文件化、系统化地结合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使安全管理工作成为循序渐进、有章可循、自觉执行的管理行为。施工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经过几年的推行和体系的运作过程中,总结出有各自体系特色的成功经验和办法,但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如下问题和误区。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推行之初,由于体系未能良性运作,发挥正常作用,出现与现场安全管理不兼容、结合不紧密的情况,使部分员工思想上对体系存有质疑态度,认为企业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新建立一套安全管理体制,摒弃了原有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认识上未能将两者有机结合。

2、部分员工在施工生产管理中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对体系的管理在相当程度上仍停留在应付记录文件的填写、内审检查的准备方面,对建立和实施体系管理体系的意义和作用理解不够;

3、存在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重点不清,风险级别把握不全的情况,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结果不能及时更新,没有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施工条件发生的变化开展动态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使现场作业人员不明确必须控制的真正危险点,真正掌握风险管理的内涵,控制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

4、未与企业现有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记录文件有效结合,形成统一的管理记录模式。体系的记录文件与各职能部门一些管理性的记录表格(施工作业票、检查整改反馈表、施工交底记录等)产生冲突,造成重复性的工作增大了执行层的工作份量和压力。对各职能部门正常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5、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手册中各职能部门职责划分不清、程序文件接口不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沟通欠缺,体系运作中易出现推卸责任和扯皮现象,形成体系管理的真空地带,给体系实施带来一定的工作难度。

6、针对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确定的重大危害因素,制定的管理方案在实施和落实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对管理方案中确定的项目内容和完成时间不能及时和企业年度安厝计划相结合,保证足够的资金投入和物资材料投入,来实施定期检查和跟踪,对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整体效果进行验证。

7、企业内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审员组成较为薄弱,未经过严格的培训考核,在理论水平、专业素质等方面仍有欠缺,不能及时发现和总结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甚至产生误导作用,给体系有效运行带来不利因素。

回顾以往在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适合企业自身实际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构架

建造好的体系结构,对以后体系的运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首先要面对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施工组织模式、施工场所、技术工艺、职工素质做科学细致的分析,建立企业自己的易于操作执行、简洁高效的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体系支撑性文件。初建体系时,不好高骛远、不贪大求全,面对实际、先易后难、逐步完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作为一个新生事务,对它的认知有个过程,对体系的理解因各而异。相对于施工企业而言:施工周期长、施工条件恶劣、危害因素接触较为频繁、风险发生几率大、伤害结果严重、施工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等诸多因素决定了火电施工行业安全工作的复杂性和难以把握,加之目前社会咨询认证企业众多,水平良莠不齐,认证咨询企业专家对标准理解不同,指导意见不一定适合企业实际,容易使体系程序文件脱离实际,造成管理上的脱节、认识上的误区、执行上的混乱,造成基层疲于应付,使体系的推行处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两难地位。所以前期下做好企业内部的调查分析,请熟悉行业有相关认证经验的咨询公司,扎实做好体系的基础工作、建立一套简洁高效的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尤为重要。。

二、重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宣贯工作

施工企业原有的安全管理制度运行多年,有许多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办法,职工思想上长期已形成惯性思维,为此在企业引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改变原有的思想定势,消除对体系怀有疑惑、担心两种管理方式不兼容的这种思维误区,使职工认识到企业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不是要企业重新建立一套安全管理体制,而是与现行的安全管理体制有机地结合,使安全管理工作成为循序渐进、有章可循、自觉执行的管理行为。体系面对的对象是企业的各级员工,也靠基层的员工来执行,体系的宣贯不能仅局限于管理层、高层的宣贯,要普及到基层的员工,尤其在体系完成的试运行阶段,通过集中办班、印制通俗易懂的小宣传册、企业的传媒宣传报道、在施工生产现场、班组工作间宣传广泛危害辨识卡等形式多样的培训、宣传普及体系知识,使职工在体系贯彻伊始就有个好的体系习惯。同时培训出一批合格的体系内审员,做好体系的正常良性运作,能够及时找出体系的误差,不至于偏离方向。

三、把握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施工管理的重点控制环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作为为企业安全管理的载体,最终实现各项安全目标的控制还需要到施工过程中得以落实和实现,也是在基层得以检验效果。体系执行的是否到位是安全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为此在关键环节上有的放矢、重点突破,解决好执行过程中的难点需要把握住体系的几个重点控制环节。

1、做好做实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

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是体系的核心,施工企业有较为详细的安全工作规程,安全性评价、安全检查表等工作执行较早,通过企业多年来的积累摸索,各专业都有较完善的危险点辨识基础,但在实际施工中普遍存在有确定的危险点辨识重点不突出、面面俱到,风险级别把握不全,现场作业人员搞不清楚哪些是必须控制的真正危险点,控制措施得不到落实,使危险点预控流于形式的现象。施工企业安全事故的性质和危害程度的差异性,必然要求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工作要分清轻重缓急,重点突出。

确定危险点辨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识别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这是因素识别工作的首要任务;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识别各种危险、有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如果因素识别工作仅仅停留在种类识别上,则无法掌握各种因素的危害程度,更不能确定评价重点。当前,在企业安全性辨识中,对作业项目的因素识别一般只注重种类的识别,而对危害程度识别未予足够重视,不能提供准确的系统危险性信息。因此,在施工危险点辨识中,在注重危险、有害因素种类识别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危险、有害因素危害程度的识别,二者不能偏颇。危害程度的识别可利用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造成的后果来评定。如下表:

事故后果特别严重

事故后果严重

事故后果一般

事故后果轻微

发生频率较小

不可容忍风险

很大风险

适度风险

可容忍风险

发生频率较大

特大风险

不可容忍风险

很大风险

适度风险

这要求在施工前编制人员要熟知作业现场环境,明确具体工作任务、工作方法和把握作业人员的思想意识、技能水平、人员组合、工器具机械装备的状态,分析透彻施工中的可能影响因素,善于找出关键、抓住重点,充分发挥危险点数据库的指导作用,根据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造成的后果判定出危害程度的风险等级加以有效控制。

2、重心下移,做好基层班组对体系执行和落实工作

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是否能取得预期的实效,发挥超前控制事故的作用,关键在于各项控制措施是否在基层班组中得到严格执行,这是体系得以发挥作用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体系的运作效果。班组开展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认真落实各项预控措施,能有效地预防事故发生。

班组是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的基础层。从危险点的查找到在具体工作中的督促实施、记录跟踪,大量的工作都要落实在班组。这首先要求班长带头接受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这种安全管理的科学方法,使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能够结合本班实际有效开展,在新开项目施工交底中,将施工作业指导书中的危险点及控制措施交代清楚,进行确认签证,落实到人。在工作过程中,严格监督,保证各项控制措施的严格执行。对现场环境、作业条件、人员变化等引发的新的危险点,要及时采取补充措施,落实到位。若在现场落实这个关键环节不到位,则易造成事故的发生,从而功亏一篑。2003年6月,在某电厂工程4#机组磨煤机内部倒锥体安装施工过程中,在施工作业指导书中辨识出危险点及控制措施的情况下,由于确认签证工作不到位,对临时吊耳焊接质量检查工作未确认而签字,导致起吊过程中吊耳断裂,造成施工人员受倒锥体挤压死亡,造成惨痛的教训。因此落实各项控制措施在基层班组中的严格执行尤为重要,企业职能科室和工区(公司)要加强对班组的指导、督促,使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取得良好的实效。

3、合理整合企业现有管理体系资源,实现三个体系标准一体化

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都具有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三个体系都是企业的管理性标准,有相同的管理理论和思想,在不同的技术标准支撑下以不同的运行控制进行着同样的管理循环。记录控制、内审与管理评审等基本程序在结构和内容上相似,具备了三个体系一体化运行的理论基础。体系合并一体化运行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统一调配、使用资源,共享文件和记录,减少管理环节,降低了管理和体系运行的成本,避免了不同体系之间的矛盾,解决体系运行相互之间衔接不良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各管理体系的效率和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企业在体系运作中要充分利用现有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的MS系统,利用MS系统的办公自动化、安全管理、工程技术、资料档案、施工过程管理等模块,对体系目标、指标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其进展情况,达到“绩效测量和监测”的体系监督作用,对测量和监测中得到的来自于基层操作与日常管理的各种职业安全健康信息向管理层反馈,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资源问题,规范管理工作的工艺流程。使信息的流动严格有序,达到辅助管理和辅助决策,提高管理绩效和风险控制能力,增强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效率和目标控制。

四、重视企业内部的内审及外审“”版权所有

职业安全体系篇6

关键词:安全,质量标准化,安全体系,融合

    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带有基础性、长期性、前瞻性、战略性、根本性的工作。而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生产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公司质量上的管理和经营上的模式提出更周密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将两者进行很好的融合,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与安全质量标准化的不同点

鉴于二者的性质不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与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区别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一个为管理方法,一个为管理标准

    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是企业进行管理的一套完整的程序和方法,一般说来,对组织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时,需要系统化,也就是说要建立出一套非常完整的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控制职业健康安全可能存在风险,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合称为三大管理体系,这种体系不仅科学有效,而且与所组织的别的活动都是不排斥的。

    与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不同的是,标准化的安全质量是一种标准,它主要包括三部分,即设备与设施的安全评价、施工环境以及职业健康的评价、基本管理评价,针对企业的管理活动、设备设施、施工环境等进行评价时,都应通过安全的标准进行更深入的规定,企业按照标准的规定开展工作,最终又以安全质量标准来判断一家企业是否达到安全要求。

实行原则不同

    在实施过程中,安全质量标准化采取强制原则。企业的安全质量标准化是指企业具有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和规程,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严格管理,从而使企业生产岗位和生产环节都能符合法律上所规定的相应标准,使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处于周而得始的安全状态,从而来适应企的业发展需要。从2005年起,在全国范围内都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在生产过程中的任何一个行业都要不断推进标准化的安全管理,在各个行业印发了相应的办法和标准,要求各个行业都必须按照本行业的标准进行生产,实施过程具有强制性。

与此不同的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实施过程中采取自愿的原则。它是通过一系列周而复始的活动,使整个企业的功能体系不断加强。一般说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促进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保持一种改进意识,要不断修正和改进企业的发展模式,来实现预防安全事故等损失。一个企业是否有实施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本身的意愿,外界并无强制措施。

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与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联系

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与安全质量标准化有不同点,但同时也有必要的联系。

(一)两者都强调预防和持续动态

通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对于科学的方法以及动态管理的利用,企业应该进一步地了解危险源与安全隐患概念,然后不断地改进,从而有效地降低工作人员在施工中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安全质量的标准化,组织从源头上更进一步地加强了对工作中风险的管理,并采用了动态的管理模式,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其操作步骤是辨识危险源、评价与管理,制定应急预案。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异曲同工的效果。

两者都强调了企业发展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要求对设备的管理必须进行测量与纠正;对人的管理必须制定出严格的操作程序以及作业标准;对日常的工作管理在安全的前提下,必须要有依据以及安全标准。而这些内容必须要做到文件化,也就是说,所以相关内容必须以笔头文件为主。

第二、都强调要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进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时,我国已经有了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以此将生产经营单位规范化,并将工作人员的生产行为标准化,进一步维护人们的安全,这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对于安全生产,需要遵守法律法规,但同时,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也要遵守法律法规。

第三、建立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核心和基础是安全质量标准化

安全质量标准化对于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来说非常重要,它相当于后者运行过程中的一本指导书,在辨识危险源等方面能够给出许多有效的手段。它的产生使得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实际操作性更强。

企业安全文化 ——以人为本

实现企业中各种操作过程的标准化是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核心,这就要求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进行标准化的作业。另一方面,职业安全健康体系则是一种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为核心的管理模式,这就要求企业为员工创造一个更安全、更舒适的工作环境。那么,很显然,两者都充分体现了企业 “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

(五)两者均立足于事前防范

无论是安全质量标准化,还是职业安全健康体系,均体现以安全为主的理念。安全质量标准化主要强调了三点的控制,即尘毒点、危险点、事故多发点,而职业安全健康体系的基本理念是危险的源辨识、风险的评价以及控制,很显然,这两者的理念非常吻合。因此,这两种模式都非常明显地体现了事前进行必要防范的特点。

从以上五个方面可以看出,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时,安全质量标准化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都是必不可少的。两者都有自己不同的侧重点,不能绝对化地拥立某一个理念,也不能完全废除哪一个,而应该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有效运行的的前提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让公司的发展与安全质量标准更符合,从而降低了职业的安全风险,也因此提高了本质的安全问题。因此,企业想要有更好的发展,就要将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必要的融合,使公司的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

怎样进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与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融合

(一)融合的原则

    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想要相互融合,必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着手,首先是文件的融合,然后是要素的融合。将两者进行融合时要注重三个方面的原则。一是实效性,将两者相互融合的主要目的,说白了,其实就是为了进 行自我约束。因此,在融合的过程中,不可以有“写归写,做归做”的想法。二是融通性,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大方向必须对准,但是在小问题上可以自我调整,不需要所有人都保持一致,先存在的与后建立起的最好达到相互补足的作用,这样才可以相互利用。三是可操作性,两者进行融合的过程中,要做到符合法律法规与企业实际,并且对企业的发展与安全有利。(二)融合的方法

每一家企业都有自身不同的特点,在进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与安全质量标准化融合的过程中,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比如企业的运作时间长短、企业员工熟知程度以及组织的具体规模等方面,来选取适合的方法。

    将两者进行具体融合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自我融合法,二是咨询融合法。一般说来,当企业拥有能熟练运用两种模式,熟知本企业生产流程的专业人员时,应该采用“自我融合法”。这种融合方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而其他情况则更适用于咨询融合法。

在整合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与安全质量标准化时,一般分为六个步骤:第一,成立机构,这两种机构在模式上是相互融合的;第二是制定融合计划,首先需要明确工作的目标以及思路和要求,一般百言,融合所需要的工作时间大致为三到六个月;第三,开展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要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与安全质量标准化的主要内容为重点学习对象,熟知融合的方式和技巧。 第四,进行两种模式发展现状调查和摸底,首先要了解,哪些活动或者相关文件可以进行合并或精简,哪些问题可以通过融合来解决;第五,融合设计的开始,融合设计主要包括以下这些内容:融合的模式、公共以及专业要素的确定、机构的调整、文件名称及数量、表格的名称以以及数量、各项融合任务的人员以及职责;第六,文件的修改与完善,这之前,应先制定一份修改大纲,确定文件的编排与格式等。文件的完善应“自上而下”进行。

结语

    当前,许多企业都面临着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和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融合问题,在进行融合时,不仅要掌握两种模式的区别与联系,更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取最合适的融合方式。只有坚持融合的原则,才能使人们在更好的环境下工作,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韦覃毅.建立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迎接入世挑战[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3(04)

[2] 张树良,陈彦飞.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J].当代矿工,2003(10)

[3] 裴虹.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4)

职业安全体系篇7

关键词 安全 体系 认识

一、前言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定了一个组织在运行过程中,应明确承诺对职业健康与安全政策、法规的贯彻实施承担义务,包括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职业安全健康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职责、制度、程序、过程和资源。它要求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中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检查、监控等活动,集中、归纳、分解和转化为相应的文件化的目标、程序和作业文件。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化体系表达了一种对职业健康安全进行管理的思想和规范,是科学的、可行的、有效的,且与企业的其他活动及整体管理是相容的。

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特征

(一)系统性和整体性

职业安全健康体系要求建立从方针、手册、程序、作业文件到工作记录,层次分明、相互联系的文件系统。形成了以目标、方针为前提,危害辩识、危险评价与危害控制措施为核心,管理方案、实施与运行为重点,绩效测量与监测、内审、管理评审为保障的管理体系,避免了管理行为的随意性。

(二)法规性和权威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是组织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和保证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的行为准则,体系文件遵循相关标准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一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就成为指导组织一切安全与健康管理活动的行为规范和实施审核的重要依据。

(三)先进性和持续改进性

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是国际通用的安全管理标准,在危险评价方面采用了定性、定量的方法,在危害控制上遵循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绩效的测量与监测也使用了相应的仪器、设备,提高了管理的科学性。通过对方针、目标的定期评审及管理评审,不断对方针、目标进行修正,纠正体系运行中的不符合项,从而保证体系的持续改进。

(四)预防性和全过程性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将事后补救变成事前预防。通过危害辩识、危险评价与危害控制计划及实施,达到事前控制危险的目的,提高本质安全度。体系运行包括全员、全场所、全过程,从管理、技术等方面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少危险因素,PDCA全覆盖。

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步骤

(一)领导决策

只有在最高管理者认识到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必要性的基础上,组织才有可能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最高管理者应当对改善职业安全健康行为的资源投入作出承诺。

(二)成立工作组

当最高管理者决定建立OSHMS后,首先要从组织上给予落实和保证。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三)人员培训

在开展工作之前,应接受OSHMS标准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同时,组织体系运行需要的内审员,也要进行相应的培训。

(四)初始状态评审

评审组应对组织过去和现在的职业安全健康信息、状态进行收集、调查与分析,识别和获取现有的适用于组织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五)体系策划与设计

依据初始状态评审的结论,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制定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和相应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确定组织机构和职责,筹划各种运行程序、明确各项程序的主控部门等。

(六)体系文件编制

OSHMS具有文件化管理的特征。编制文件是组织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组织达到预定目标、评价与改进体系,实现持续改进和风险控制必不可少的依据和见证。

(七)体系试运行

试运行的目的是在实践中检验体系的充分性、适用性和有效性。应努力发挥体系本身的各项功能,及时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纠正不符合,完善体系。

(八)内部审核

体系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应开展内部审核,以检验OSHMS是否符合职业安全健康标准要求的条件。

(九)管理评审

此环节应在完成内部审核不合格项的整改后进行。依据管理评审的结论,可对是否需要调整、修改体系作出决定,并对是否具备接受第三方认证的条件作出评估与决策。

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推行意义

(一)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隐患,保障职工安全健康

建立实施OSHMS,对组织存在的或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和安全事故风险进行有效辨识、评价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可以明显提高组织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改善作业条件,预防发生职业病和安全事故。

(二)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提高经济效益

建立和保持一套系统化、程序化的科学管理体系,使组织能有效控制和降低风险,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与职业病的发生,增强组织内部凝聚力,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

(三)改善组织内外关系,提高组织声誉

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不但可以满足员工自我保护的需求,而且能够满足政府对安全工作的要求。这有利于组织优化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组织开展工作和长远发展。

(四)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需对全体员工进行系统的安全培训,并对相关方施加影响,改善其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提高组织人员的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建立和保持管理体系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辨识不充分

第一,在辨识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时,有时可能会遗漏非常规活动。例如,设备维修、调试、违反操作规程、操作者过度疲劳等都会导致事故发生。。第二,相关方活动容易被遗漏。对外来人员活动产生的危害关注比较薄弱。标准要求只要是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活动均要进行识别。。第三,对事故预想不充分。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往往对未发生过的事故预想不充分,缺少辨识和评价。与标准要求的“主动”辨识不符。

(二)简单模仿

第一,文件不适用。作业文件照搬程序文件,管理方案未与单位实际情况相结合等,使文件失去了对具体工作的指导作用。。第二,实施方式未与单位实际情况结合。内审员与普通员工的培训内容一致,未考虑培训目的和受众需求,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三)重形式,轻实效

第一,标准条款理解不透,致使在体系建立和运行过程中问题分析不透彻,思路不清晰。第二,文件的制定与实施“两张皮”,文件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差,执行困难。

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过程可以看出,OSHMS对于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有效改善组织的职业安全和健康,提高员工的职业安全健康水平,有极大的效果和积极的意义。而这些进步又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安全成本,最终表现为组织经济效益的增长,不但使组织的综合素质得到体现,社会形象获得提升,还增强了组织的竞争力,对组织的长远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为航天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要求[S]. 20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指南[S].2011.

[3] 刘宗斌.国际认证标准管理体系文件简约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 柴建设,吕淑然.安全生产法规与安全生产管理[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5] 全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中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注册审核员国家培训教程(基础知识部分)[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2.

职业安全体系篇8

    论文摘要:结合目前国内职业安全、职业健康方面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在当前形势下,需要政府、企业、员工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推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

1引言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 )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与is09000和iso 14000等标准化管理体系一样,被称为是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主要强调系统化的健康安全管理思想,即通过建立一整套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机制,旨在控制和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2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作为iso正式成员国,1995年参加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组建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化特别工作小组,2001年11月12日批准了gb/t28001- 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并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科学技术、管理工具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政府对于职业安全健康问题也越来越重视,不断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先后出台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就业促进法》等多部保护职工安全健康工作的法律法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大安全生产方面的投人,尤其是高危行业的安全投人。这些措施对于改善安全设施、提高安全保障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

    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统计,2008年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91172人,比上年下降10.2%。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312人,下降24.5%;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2.82人,下降7.5%;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1.182人,下降20.4%。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5万起,造成7.3万人死亡,30.5万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0.1亿元;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4.3人,减少0.8人。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职业安全健康方面,还有很大差距。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如下:

    (1)一些地方和企业,思想上对于安全生产工作不重视,这就很难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尤其是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但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小企业,这种意识的树立还很不够,同时受资金投人等各方面的制约,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不到位。

    (2)职工对职业安全健康认识不够,尤其是那些在苦、累、脏、差环境下工作的职工,不了解什么是职业健康,企业也不对他们进行告知,有些职工得了职业病还不知道是怎么得的。

    (3)我国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制建设还不够完善,有着很大的立法空间。目前,虽然我国有许多涉及到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一般夹杂在其他法律如《煤炭法》、《矿山安全法》等里面,在职业危害防治上,我国只有一部法律—《职业病防治法》。但从我国目前职业危害的现状来看,只有一部法律是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的,和《职业病防治法》相配套的规章和标准的制定已到了一个刻不容缓的时刻。

3进一步推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举措

3.1提高安全健康意识,营造全社会安全健康文化氛围

    文化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为。安全健康文化是人们从事安全健康活动的安全健康价值观、行为标准和物态的总和,是尊重人的生命安全,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实现人的价值理念。树立社会安全健康文化理念,提高人的安全健康素质,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营造良好的安全健康风气,从物质、精神两方面,从员工、企业、社会三层次,形成全系统、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健康文化氛围、舆论氛围,引导和启发全社会重视人的生命价值和安全健康。

3.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从国家层面,加快劳动安全健康方面专业法规的立法工作,修订、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健全各领域相关的法规、技术规程、标准,依法规范企业安全生产、健康管理行为,做好职业危害申报制度、作业场所监督检查制度、职业卫生安全的许可证制度的建设工作,把安全生产和健康管理工作纳人法制化轨道,做到有法可依。

    进一步完善经济政策,鼓励企业进一步加大安全科技方面的投人。通过加大科技投人来推进科技创新,从而运用更加先进的科技手段来改善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以及职业健康面貌,从而使我国的安全生产以及职业健康工作能够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上。

3.3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度。根据目标管理原则,从企业法人、董事长等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普通员工,层层制定、分解目标,逐级落实目标责任,签订责任书。

    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健康管理考核标准。根据国家、部委、行业制定的《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因企制宜,制定公司考核标准。

    规定员工安全健康行为规范,《安全健康管理手册》,明确总要求、目标、职责等,为安全生产健康管理指明方向,做到有章可循。

    建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健康管理制度》《事故汇报、分析、处理、调查制度》《事故应急救援制度》等重视教育培训工作,真正将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企业管理中。教育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意识的基本方法和有效手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应增强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身作则,自觉学习安全生产、健康管理相关的知识、法律,提高自身意识,将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纳人企业管理中,积极营造企业安全健康文化氛围,重视教育培训工作,为培训的组织、管理、资源等提供支持,确保安全生产与健康管理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3.4加强政府职能监管

上一篇:营销传播策略范文 下一篇:传播策略规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