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文化发展范文

时间:2024-02-21 10:11:23

工业文化发展

工业文化发展篇1

发展生态文化产业是新型工业化城市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选择,具有培育新型工业化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以绿色、创新引领生态经济发展,实现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统一的作用。东营市位居黄河三角洲中心地带,具有黄河口湿地生态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因此,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产业是东营市由资源型城市向新型工业化城市转型的重要选择。东营市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应加强城市生态文化理论政策研究、科学制定生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挖掘开发历史文化中的题材资源、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打造生态文化产业链,以发展生态文化产业为突破口,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城市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

生态文化产业;生态文化;文化产业;新型工业化城市

进入21世纪以来,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文化产业迅速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支柱产业,并呈现出集群式、跨越式发展态势。在中国,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文化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07—2015》就确定:将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要利用文化产业增强山东省的核心竞争力。[1]《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在确定“十三五”发展的目标时提出,要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文化产业品牌”[2]。因此,在新型工业化城市发展过程中,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是实现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一、生态文化产业的内涵

文化产业是近几年比较热门的话题,对生态文化在学术界也有一定的研究,但生态文化产业研究成果则相对较少,在百度中甚至就没有“生态文化产业”这一词条,知网中相关主题的论文不足30篇。对于生态文化产业的内涵只能从“生态文化—文化产业—生态文化产业”的逻辑来理解。生态文化是研究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文化现象,是人类为了利用地球上多样性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精神、物质和制度的总和。[3]关于文化产业的内涵,大众化的认识是指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及相关产业的总称,其涉及九个行业三个层次,包括新闻、出版、影视、艺术服务的核心层,网络文化、文化休闲娱乐及其他文化服务的层,文化产品、设备的生产及销售等的相关层。[1]关于生态文化产业的内涵在学术界还没有定论,邓显超[4]、张文娜[5]、江泽慧[6]等认为,生态文化产业是以生态资源为基础,以文化创意为内涵,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森林(竹、花、茶等)文化产业、生态旅游文化产业等为表现形式,以提供多样化的生态文化产品和服务为主的文化产业。综合各位学者的观点,本文将生态文化产业的内涵概括为:生态文化产业是在国家政策指导和市场引导下,以反映人与自然关系为主题,以生态文化为创意来源,体现生态文化理念,以为社会公众提供实物形态的生态文化创意产品和可参与、可选择的生态文化服务为主的市场化、产业化经营活动,具有文化创意、绿色生态、产业经营、融合发展的特征。这一内涵的概括,一是确定了生态文化产业属于文化产业的范畴;二是界定了生态文化产业的范围,即它是众多文化产业中以“反映人与自然关系”为主题的部分,体现出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主旨;三是阐述了生态文化产业的保护生态资源、提升生态意识、增加生态消费的功能;四是阐明了生态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独有的特点,即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性、可参与性、对自然生态的友好性及对人类道德情操的陶冶性等。目前,中国以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为题材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产品逐渐增多,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很好地启发了大众的生态环境意识;以生态保护为主题的网络、旅游、休闲娱乐、广告会展等新兴生态文化服务活动在各地普遍开展,相关的文化产品、生产设备的开发销售也极大扩展了生态文化产业的内涵。对此可以从生态型和产业型两个角度来理解。从生态角度来看,生态型文化产业虽然在形式上属于文化产业,但在内容上具有明显生态文化的价值取向。例如以自然生态文化为题材、传递生态关怀和生态责任意识的广播影视作品《森林之歌》《山林的呼唤》,以传播生态文化信息为题材的生态网络和动漫产品《天堂飞鸟》,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生态演艺产品《印象云南》以及城市建筑设计中的生态景观设计等,都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生态的观察、思考、摹仿及生态型艺术作品和工艺产品的再创造。从产业形态来看,生态文化产业内容上虽具有生态文化属性,但它不同于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在其生产上仍属于产业,具有直接的生态经济效益,具有经营的属性。文化产业主要是由市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按市场机制自负盈亏,靠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生存发展。[1]例如承载着人与自然和谐文化的生态旅游、生态休闲养生、茶文化产业等,都是通过自然生态景观游览、相关的生态文化艺术品营销、生态动植物科普知识展览、饮食、住宿等一系列生态文化产业来服务的,都是以共同实现产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文化效益来生存发展的。

二、生态文化产业对新型工业化城市建设的作用

新型工业化城市是指摆脱了资源依赖和生态环境污染的产业发展模式,向知识技术密集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模式转变的城市。生态文化产业是一种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对接、自然演进与人类进步相统一的最佳产业,是既能实现经济文化发展又能达到生态环境保护的产业。对于新型工业化城市来说,通过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产业可以走出一条与传统工业化不同的道路,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提升人们的生态理念,为最终建成生态城市、智慧城市和实现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作出贡献。

(一)发展生态文化产业,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传统工业化城市在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逐步脱离资源依赖和高污染的过程中都面临着一些困境。在实现传统工业化城市向新型工业化城市转型的道路问题上,文化产业的发展影响着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质量,是实现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通过发展生态文化产业,可以克服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城市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让更多的关联产业参与到文化产业的发展格局中,发挥后发优势,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发展生态文化产业,可以实现以绿色、创新引领生态经济发展

生态文化产业是以绿色、创新理念为引导的。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所谓的生态经济正是“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而又不会危及子孙满足其自身之需的前景经济”,是指“具有典型生态系统特征的节约集约经济发展模式”[7]。生态经济具有绿色、低碳、可循环的基本特征。生态文化产业正是以绿色、创新理念引领生态经济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的新兴产业。

(三)发展生态文化产业,可以实现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和谐统一

生态文化产业的最大特点和优点就是能将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很好地统一起来。在将生态价值产业化的同时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兴盛,既可充分挖掘生态系统的精神价值,彰显生态文明理念,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丰富生态文化生活,又可赢取经济价值,实现服务社会和取得经济效益的双重目标。

三、在新型工业化城市建设过程中东营市生态

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东营市位于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地带,黄河三角洲是全国自然生态保护最好的大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被列为国家级战略,这是第一个以“高效生态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为东营市生态文化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基础。同时,东营市地处黄河口,拥有广阔的湿地生态自然资源,具有发展生态文化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因此,东营市在向新型工业化城市转型过程中,完全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产业,使之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东营市“十三五”规划中也提出了实现资源城市转型的战略,指出要“推动由资源依赖向创新引领的转变”,要“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8]。但是,人们观念中的文化事业的公益属性,弱化了生态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性,使生态文化产业的经营性、市场化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发展东营市生态文化产业,必须转变观念,正视问题,积极寻求对策。

(一)东营市生态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生态文化产业还是一个新兴文化产业,其创新发展是在复杂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发展系统中进行的,包括生态文化产业理论政策、生态经济发展基础、生态文化产业核心技术、生态艺术创新等多个领域,因此,东营市的生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生态文化产业理论研究和区域生态文化内涵挖掘不足

东营市是伴随着胜利油田的开发而发展起来的新兴资源型城市,其建市较晚,高等院校数量少,区域文化产业的研究机构相对也较少,因此,对生态文化产业相关理论的研究相对滞后,成果储备不足,缺乏对区域生态文化内涵的挖掘整理,对生态文化产业规划发展定位和态势把握不到位,对区域生态文化产品的研发缺乏理论的支撑。由此导致生态文化产业经营机制落后、产业链条和产品生产不系统、文化含量低、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力和运作能力弱等问题。

2.生态文化产业开发企业管理水平低,产品的市场影响力较弱

由于生态文化长期被视作一种社会事业,缺乏市场机制,因此,东营市大多数生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及管理人员缺乏市场经营意识,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匮乏,生态文化产业处于一种无序竞争状态,除了黄河口文化的品牌效应比较强以外,其他能在全国产生影响力的生态文化品牌几乎没有,而且缺乏生态文化产品的研发论证和产品营销工作机构,对生态文化产品的开发仍停留在传统的发掘、整理和欣赏层面。例如对孙子文化品牌的塑造,虽然设立了“孙子国际文化节”,但对这一在历史上和世界上影响巨大的文化品牌,还缺乏国际化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创新,文化产业化能力较弱。

3.生态文化产业链条不完整

东营市现有的生态文化产业主要是以中小企业和文化个体户形式经营,规模小、布局分散,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9],更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如黄河口文化品牌缺乏产业化的经营运作(包括文化论坛、科普、影视、文化旅游、特色产品开发销售一体化的完整的产业链开发),多数生态文化企业还处在自发性状态。

4.生态型文化产业技术含量低,高附加值的文化创意产业少

东营市的生态文化产业专业创意人才严重缺乏,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弱。传统手工艺品的生产多是通过家庭作坊式企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都很低。如目前宣传东营区域生态文化特点的动漫和影视作品几乎没有。自2015年开始举办的“芦月节”还局限在低级的模仿、复制阶段,没有形成产业化。生态文化产业不仅是一种生态环保型产业,更重要的是一种依赖技术的高科技产业。相关技术和创意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东营市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东营市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1.围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加强生态文化产业研究和人才引进工作

为了解决区域生态文化产业理论研究偏弱的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一是由政府牵头或委托区内高校与省内外其他学术组织组成协同研发团队,以联合研究、委托研究的形式,对东营地区的生态文化产业进行研究。二是积极举办“生态文化产业论坛”等研讨活动,让更多的外部专家以灵活的形式参与到东营市生态文化产业的研究中来。三是积极引进和委托培养生态文化产业方面的专业人才,为生态文化产业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生态文化产业是一项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文化产业,必须建立在科研力量较强、科研成果较丰富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科学布局、不断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机构的建立与科研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是这一产业做大做强的基础。

2.制定发展战略,提高生态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优化生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重点布局:一是整合黄河特色文化资源,塑造独特的黄河口文化品牌,积极提升黄河口湿地文化和水文化的影响力。二是将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发挥文化与生态的叠加效应,开发生态文化旅游与观光、休闲、度假、康体、科普等密切结合的复合型旅游产品。三是积极推动生态文化产品的开发,发挥市场机制,形成产业链,挖掘黄河口湿地生态文化、水文化、古文化等的内在价值,提高生态文化产业的附加值。批量建设示范效应强的重点生态文化产业项目,进一步推进森林公园建设工程、生态农业和园林养生休闲产业建设工程、湿地生态旅游与文化产品开发工程等重大文化建设项目。选择一批发展潜力大、竞争力强的生态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加强生态文化与科技、资本的融合,培养新兴产业,提高集约化,形成产业链,扩大市场化,培养示范生态文化企业,发挥其引领作用。

3.挖掘开发历史文化中的题材资源

东营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包括广饶的兵家文化资源、黄河入海口的湿地生态资源、移民和民俗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以及石油文化资源,[10]可从中挖掘、开发题材资源以促进东营市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第一,开发以黄河口生态资源、生态故事、生态民俗为主题的文化精品,注重生态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借助互联网等现代媒体传播渠道,提升生态文化产业竞争力。要做好黄河口特色生态文化品牌资源的开发、创新与产业化,在文学、艺术、影视、动漫等方面寻求大的突破。如2015年东营市首部大型原创舞台剧《黄河口奇缘———天鹅》,以黄河口湿地作为原生态景观,以天鹅为剧情主角,突出东营湿地景观特色。这部舞台剧对东营生态文化产品的制作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是生态观念与生态文化艺术表现的完美结合。对这类题材的文化作品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大胆与国内外的影视公司、演出公司结合,扩大影响,进而打造湿地生态文化品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第二,积极发展民风民俗演出业。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对传统文化资源中的孙子军事文化、吕剧、短穗花鼓、霸王鞭等进行再度创新,推出各种形式的、观众喜爱的作品,如孙子兵法智慧中的战略布局与现代的沙盘战争推演相结合的动漫、微电影、游戏等创新产品,体现黄河口民俗文化的民间服饰、用品、饮食、礼仪等的实物展示与戏剧演出等,通过深入挖掘黄河口民俗文化题材,做大做强这一民俗文化产业。第三,扶持小微民间工艺产业发展。可积极投资和开发“齐笔、黑陶、刺绣、剪纸”民间技艺,生产一批具有黄河口特色的民俗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对各类民间艺术品制作进行创意引导和科技工艺的扶持,使小产品、小作坊式经营逐步走向特色化和产业化,培养出具有地理标志的工艺精品。

4.将生态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生态文化旅游精品

黄河口有独特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又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将生态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融合发展,能够打造出独特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一是建立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园,集聚各地专业人才共同打造黄河口文化精品。二是做好旅游文化演出。可结合黄河口民俗资源打造消费者可参与的旅游演艺项目,提高演出的娱乐性、趣味性和游客对黄河口生态文化的认知体验度,做到“寓教于游”,使游客“游有所获”。三是做好有区域特色的文化赛事。结合已经初具影响力的“黄河口国际马拉松赛、黄河口文化艺术节、黄河口大闸蟹美食文化节、中国广饶孙子国际文化旅游节等十大文化旅游节活动”[11],塑造“黄河水城”的旅游形象,积极宣传黄河口文化。四是积极制作文化旅游影视作品。将旅游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源,打造类似《庐山恋》《云南映象》那样的经典作品。五是做好博物馆旅游。博物馆是将文化与旅游结合的最好形式之一,是承载一个城市文化资源、让游客在短时间内能够直观了解当地文化的圣地。因此,要使“东营市历史博物馆”“黄河三角洲国家级地质公园博物馆”“黄河口湿地博物馆”“历史文化博物馆”“黄河古韵博物馆”“东营市吕剧博物馆”“中共刘集支部旧址纪念馆”“石油科技馆”等几所博物馆联动,打造博物馆旅游路线,形成东营市生态文化名片。

5.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打造生态文化产业链

现代文化产业的突出特征是文化与科技、资本的高度融合。东营市应充分利用黄河口湿地生态和文化资源,通过文化与科技、资本的融合,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在文化产业园区内重点扶持和培育“现代传媒、演艺娱乐、广告会展、出版发行”等产业,将“数字设计、文化创意、动漫、网络游戏、多媒体影视制作、数据库”等以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为载体的文化产业进行整合,提升创意水平,使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产业链,创造出更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像“大熊猫生态文化产业链”那样[12],以东营市的黄河水城、黄河口湿地为特色,围绕黄河口文化品牌打造生态文化产业链,形成以黄河口文化旅游、黄河口生态美食、黄河口养生休闲、黄河口文学作品、湿地候鸟芦花影视作品和动漫作品、黄河口特色旅游纪念品等为链条的生态文化产业链。

综上所述,生态文化产业是当今经济发展过程中唯一能够将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完美结合起来的产业,不仅成为新型工业化城市发展的重要产业,也是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方向。类似于东营市这样的资源型城市,在新型工业化城市转型过程中,可以因地制宜,充分挖掘自身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产业,培育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在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中探索出一条新型工业化城市的发展之路。

作者:梁敬升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价中心

参考文献:

[1]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07—2015)》的通知[EB/OL].(2008-01-18)[2016-08-10].

[2]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EB/OL].(2015-12-02)[2016-08-10].

[3]庞昌伟,龚昌菊.中西生态文化视域下中国生态现代化的转型[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24.

[4]邓显超,袁亚平,幺翔宇.加快发展生态文化产业的路径[J].经济导刊,2013(4):70.

[5]张文娜,史亚军.北京山区生态文化产业SWOT分析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0):151.

[6]江泽慧.生态文明时代的主流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00.

[7]莱斯特•布朗.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M].林自新,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89.

[8]中共东营市委.关于制定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EB/OL].(2015-12-10)[2016-06-20].

[9]东营市统计局.东营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EB/OL].(2011-09-21)[2016-08-10]

[10]江华.现代旅游视域下东营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3.

[11]东营市发展改革委.东营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EB/OL].(2014-11-14)[2016-10-06].

工业文化发展篇2

2注重塑造产业品牌。大打文化品牌、历史名人品牌和特色产业品牌,既要有世界眼光,又要有本地实际,要根据不同的文化品位和产业影响,提升产业价值,提高文化品位,让的文化产业走出国门,享誉全球。要精心培育九大文化产业市场,包装、打造优势文化品牌项目,既要注重现有产业的提升改造,又要注重推进一批文化产业的大项目和好项目,做大规模,提升效益,并从政策、土地、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确保取得实效。

3创排优秀舞台剧目,打造艺术精品。对历史上的名人、名家、典故、传说、故居、遗作等文化资源进行深入发掘、整理,努力提炼出以麦积山石窟文化、伏羲文化和历史名人为故事背景的艺术素材,精心打造、创排一批反映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舞蹈剧、话剧、秦剧、综艺节目等优秀舞台剧目。紧抓特色文化大市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机遇,促进旅游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打造旅游版主题舞蹈剧《一画开天》话剧《邓宝珊》旅游版小剧场大舞台》等一批适合省内外游客文化需求,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和高品味的旅游舞台剧,推动旅游业和文化艺术业的繁荣发展。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文化服务功能。抓好文化艺术的标志性建设和现有的文化设施建设,下大力建设改造一批适合艺术发展的艺术创作中心、剧院、剧场、实景演出场所等高品位、高档次的文化艺术阵地。健全服务功能,提高档次规模,增加演出创收,搭建艺术院团展示传统及现代文化的平台,提升文化艺术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5加强园区基地建设,拉长文化产业链条。依托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自然环境、名胜景区等资源优势,借助于伏羲文化、民俗文化和产业园区文化,努力打造中华始祖文化园、民俗文化园、文化产业园、轩辕文化产业园、张川民族风情园等“五大园区”和伏羲文化展示基地、大地湾文化展示基地、麦积山石窟艺术文化基地“三大基地”聚合文化资源,创建产业平台,形成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并通过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打造整体实力,形成独具特色的新亮点。

6实施龙头带动战略。一是发展文化旅游业;二是繁荣文娱演艺业;三是做大做强工艺美术业;四是大力发展广播影视业;五是积极发展节庆会展业;六是加快培育新兴文化产业;七是大力发展动漫创意业等。通过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建设一批机制灵活、运作高效的文化企业和产业化基地(园)建设多条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培育一大批多种所有制的文化企业,促进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群化方向发展,提升产业集中度和创新能力,拉长文化—旅游—经济链让散落的文化旅游资源连成一条线。

7调整产业结构。整合文化资源,实施联营、合股、合并、兼并等经营手段,构建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产业格局,以大企业带动小企业、小作坊共同发展,以“规模效应”形成产业带动效应,把文化产业和文化品牌做大做强。要进一步加大对民营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政策上给予支持,税收上给予优惠,管理上加以指导,资金上适当补贴,经营上给予帮助,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使文化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让有特色、有优势的文化企业动起来、活起来,积极研发新工艺、新产品,努力打造企业品牌。

工业文化发展篇3

企业要发展,就需要加强党建工作,并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和社会发展的形式进行改进和完善,其目的是要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从党建工作本身而言,其是要对企业的行为加以规范,使其符合企业的实际发展能力。为了提高党在企业中的执政能力,就需要将其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企业的行为准则。通过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企业中的指导作用,将企业的价值观落实到位,是企业重新散发出生机和活力。

党建工作与发展企业文化现状

党建工作现状。我国企业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使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面对各种新的问题,企业就需要适应社会的需要,不但地完善自我,并树立起新的意识,将党建工作真正地落实到位。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党建工作中所存在的重点问题就是没有将目标管理责任落实到位。处于市场经济时期,企业的运行要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强调经济优先。但是,从企业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仅仅着眼于暂时的利益是不够的。企业的发展的最终目标不是要获取更高的利益,而是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够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些企业忽视了对于党建工作的定期考核效果,更没有建立起规范的现代管理体系,导致企业的党务工作出现混乱不堪的局面。从党务人员素质来看,普遍基本素质不高,而且缺少必要的应变能力。特别是在工作方法上,依然采用传统的方式,既无法适应企业新的发展形势,也很难于达到新的要求。

企业文化现状。企业文化现状主要体现在其与企业的管理没有建立紧密的联系,而是出现了严重的脱离现象。在企业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要建立起企业的价值观,并以其作为载体,将企业文化建设体系逐步完善。然而,企业文化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就是,企业所建立的制度体系并不是以价值观作为指导并将其有效地注入其中,这就使企业文化建设缺少了主题。只有当价值观被渗入到企业员工的意识当中,并形成企业文化的载体的时候,才能够使员工自觉地位企业服务。

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之间相融合的意义

要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将党建工作与文化之间相互渗透。基本的途径,就是要寻找到党建工作与文化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契合点,并以此为核心,将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建立起来。对于一个企业来讲,要加强管理,就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共同推进,充分地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引导企业文化的完善,并以此为动力,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这其中的要点,就是提高企业职工的积极主动意识,实现自我价值,以使企业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所以,将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来,实现双方的有效融合,以党的组织理论作为原理,建立其现代企业制度,以实现企业的全面发展。

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

加强党建工作对于企业文化具有指导作用。企业文化理念要在政治思想的引导之下,才能够发挥必要的作用,并使其符合社会发展的态势。政治思想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只有把握住政治方向,企业文化才不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并充分地发挥其精神力量。

将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相结合。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发展,强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要使企业发展下去,就首先要创造经济效益。尤其是处于世界经济发展时代,对于经济的重视程度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如果在重视经济利益的同时,将政治思想的作用忽视了,就会使企业的发展失去了正确的方向。加强企业的党建工作,就是要企业在发展中掌握大的方向,而不会因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出现偏移。企业文化的作用,就是帮助企业员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并以此为导向,激励员工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企业产生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以自觉地为企业服务。在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态势,正在以动态的方式发展着。企业要发展,就需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地调整经营方式,这就需要充分地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只有营造出具有积极意识的文化氛围,才能够在企业市场中不断地开拓创新,而党建工作则是帮助企业员工树立起道德观,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其员工的责任感和创新意识。此外,面对各种经济诱惑,加强党建工作,还能够提高党员干部的觉悟,强化廉洁文化建设,以促进企业安全发展。

将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相互渗透,加强民主建设。要使党内的民主建设,就需要加强党建工作。在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上,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将党建工作融入其中,做到以人为本,才能够将党建工作渗入到企业文化的土壤当中,建立起共同的价值取向。从民主建设的角度而言,党建工作着重于党内的民主建设,而企业文化则可以将民主建设进一步向党外扩展,使企业的全体员工都可以享受员工的保护权益,从而激发企业员工的创造性。做好党组织的干部培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要确保所建立的基层党组织管理体制更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要择优录取、优胜劣汰。从选拔、培养到任用都要按照一定的原则来执行。完善民主集中制,使企业内部的决策机制更为具有科学性,并且要倡导防腐倡廉,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在发展企业文化的进程中,加强党员的培养工作,就是在党建工作的基础上,为企业培养骨干力量。保持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才能够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作用,推进企业文化发展。

工业文化发展篇4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加快科技进步为手段,以政策法规为保障,抢抓机遇,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全面整合文化体育资产和文化旅游资源,探索经营养“文”、招商兴“文”的有效途径,使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二、发展目标和任务

    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运行框架,使文化产业增加值每年以10%以上速度增长,把文化产业培养成为我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优化我场经济结构中发挥应有的作用,XX年全场文化产业创收达到2万元。 (一)积极搞好文化产业的战略规划、信息搜集和政策研究,通过制定和完善文化政策,对文化产业实施调控,保证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二)优化国有文化资产的配置,推进多元化文化产业格局的形成,支持和鼓励私营、个体文化企业健康发展。     (三)完善文化市场体系管理,推进文化消费市场的发展。积极开展文艺演出活动,组织各种文化和艺术培训,规范和完善文化娱乐、文化旅游用品、艺术品市场。加强文化市场监督和管理,建立起公平竞争,信息畅通,内容健康,运行有序的文化市场。 (四)、促进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发展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带动作用。

    三、具体措施   

   (一)统一规划,加强管理。将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我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我场围库经济的发展,开发旅游业;加快广播电视网络业的改革,使其发展成为文化产业;管理好音像影视业和网吧市场,使其按照规范的文化市场运作。 (二)重点扶持,加大投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和对大宗文化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XX年要维修好文化娱乐城,充分利用电影放映机和健身器材等设备进行创收,由工会组织实施,使其运行起来,逐步成为(diyifanwen.com 第一)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投资兴建文化广场,使其成为职工群众休闲健身娱乐活动场所。 (三)抓好试点,重点突破。要像抓种植业结构调整那样抓好文化产业的开发工作,积累经验,树立典型,以点带面。XX年重点把文化娱乐城充分利用起来,采取委托经营或承包经营的方式搞好创收,另外要管理好电视网络和音像影视业,鼓励私人组织经营性文艺团体来场演出,丰富职工群众文化娱乐生活,使其成为我场文化产业的龙头。 (四)完善机制,培育市场。文化产业需有一定特长和经营头脑的人来经营,要采取多种渠道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文体专业人才作用,采取集资、融资、入股的方式,扶持他们开发文化产业,要从资金启动,经营场所,经营政策,经营项目上予以扶持,为他们发展文化产业搭建发展平台。 (五)成立协会,带动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引导,农场有关部门要组织协调成立兵乓球协会、篮球协会、体工队、秧歌协会、民间曲艺协会等各种文体协会,带动文体活动的开展,引导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组织领导

    为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农场成立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与本篇 农场发展文化产业工作计划 内容有关的:

                

工业文化发展篇5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保持企业蓬勃发展的源动力。企业网络文化是现代企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维系员工向心力的纽带。充分发展企业网络文化,促进职工诉求表达,是构建现代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

大力发扬网络民主,满足职工政治诉求

网络民主是基层民主制度在科学技术环境领域的延伸,是现代职工表达政治诉求的新方式。发扬网络民主,满足职工政治诉求,首先,要搭建网上民主平台。结合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公开的推行,通过网站、电子邮箱、职工论坛,建立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化议政平台。其次,加强政策宣传。互联网作为最先进的宣传手段,能够全方位地向职工宣传和阐述国家的指导思想、政治理念以及方针政策,给予企业职工利用网络传媒的话语主导权,是尊重他们政治权利的良好体现。再次,促进职工基层民主网络化。企业可以利用网络化的组织结构形式,对职工及企业进行科学化管理,积极鼓励职工进行网上在线访谈、网上征集评议等活动,拓宽职工政治诉求的表达形式。

积极创新网络管理,关注职工文化诉求

网络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随着网络科技的迅速普及和我国网民数量的规模性增长,网络文化逐渐成为我国公民,尤其是企业职工表达文化诉求的主流方式。积极创新网络管理,开发网络文化新形式,不断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诉求,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网络作为新的文化载体,是企业凝心聚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繁荣企业文化的新平台。满足职工精神文化诉求,积极创新网络管理,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建设文化阵地,培育网络文化载体。要以企业职工为文化主体,鼓励职工利用网络媒体,进行网络文化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第二,要创新网络文化形式,树立网络文化品牌。要鼓励职工进行多种形式的文化创作,文化表演。第三,要完善网上网下文化联动机制。企业要充分尊重职工的网络文化创作,适时的组织网络文化活动,对文化水平突出的职工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荣誉。

有效推动网络沟通,协调职工生活诉求

网络沟通协调是现代企业部门间、职工间交流沟通的重要方式。有效推动网络沟通,促进网络环境下企业职工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诉求的表达,是企业现代化和基层民主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是衡量企业对职工关注度的具体标准。

如今,企业职工的日常生活与网络的联系日益紧密,网络成为职工生活诉求表达的新阵地。有效推动网络沟通,协调职工生活诉求,从企业角度来说,要加强对职工网民意见的重视。利用网络互动性、时效性和便捷性的特点,使职工心声民意得到集中的反映。有效了解职工生活需求和生活困难,化解冲突纠纷,维护职工利益。从政府角度来说,要提高网络执政能力。充分利用网络这个重要平台,加强与企业职工的联系,鼓励职工积极上网、充分用网,进行广泛网上交流,以网络微博、网络访谈等方式,深化沟通,共同推动职工思想的解放,实现科学发展。

倾情促进网络关怀,保障职工情感诉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企业发展观的本质。积极开展网络公益,倾情促进网络关怀,保障企业职工基础情感诉求的表达,是企业人文精神的体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本质要求,对于国家、社会和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工业文化发展篇6

**市文化局

近年来,**市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实施“文化兴市”战略的重要内容放到重要位置,依托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全市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现将安阳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的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既有以殷墟、甲骨文、周易为代表的古代文化,又有以红旗渠等为代表的现代文化;既有风光旖旎的自然山水文化,又有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丰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安阳市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市以建设文化大市和文化强市为目标,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开拓文化市场,狠抓文化产业发展,逐步建成了以市区为主、辐射全市各县(市)的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文化产业群体。

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十五”以来,**市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先后建设了林州市“三馆”、滑县文化娱乐中心等一批基础文化设施。截止2004年,全市文化系统国办文化机构总数达到115个,其中,公共图书馆7个,群艺馆1个、文化馆15个,影剧院13家,乡镇文化站92个,文化艺术表演团体14个。在建设完善县(市)级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的基础上,2001年,正式启动了安阳市图书馆、博物馆建设项目。“两馆”项目占地102亩,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预计2005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2005年3月,为配合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启动了殷墟博物馆工程。该工程将于今年8月底建成完工。目前,我市正在筹建和建设的文化基础设施还有中国文字博物馆、大型雕塑《商魂》等。中国文字博物馆选址在我市洹河北岸,占地面积约300亩,建筑面积为3万平方米,总投资5亿元(其中2亿元用于文物征集)。建设工期3-5年,分三期建设。大型青铜雕塑《商魂》是突出展现殷商文化的重要人文景观,选址在殷墟附近的殷墟路和纱厂路交叉处,总投资2000万元,该雕塑长26米,宽14米,高8米,设计方案2003年获联合国世界和平艺术展金奖,目前该项目正在规划和筹建中。

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建立。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日益发展,**市的文化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以演出业、音像业、影视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和艺术教育业为主体的文化产业群体。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全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娱乐市场趋向持续高速发展态势,已经成为安阳市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文化企业和单位不仅丰富、活跃了全市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在促进安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扩大就业、涵养税源等方面也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截止2004年,全市共有各类文化经营单位515家。其中,歌舞娱乐场所33家,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333家,音像制品出租及零售106家,电子游戏5家,演艺场所5家,台球厅16家,溜冰场3家,保龄球馆2家,KTV量贩9家,综合性娱乐场所3家。年营业收入为3650万元,上交营业税260余万元。

国办文化“以文补文”成效明显。截至目前,全市国办文化单位从业人员达1495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189人。在艺术教育、文化娱乐、演出策划、文献信息等领域,国办文化单位占有明显的专业优势。近年来,市群艺馆和各县(市、区)文化馆依托自己的人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艺术教育、民间艺术培训等为内容的文化产业,起到龙头和带动作用。如:市群艺馆积极利用自身的人才和文化设施优势,常年开办少儿舞蹈培训班、交际舞培训班、书法学习班、美术专业高考培训班等,开展艺术教育和培训。近年来培训各类艺术人才近万人,其中有100余人考入中央美院、解放军艺术学院等国家高等艺术学府,在安阳市享有很高声誉,已成为全市艺术培训教育叫得响的品牌。仅2004年,该馆的三产收入就达90万元。林州市文化馆利用群众集资、吸引社会投资等方式,开办多媒体阅览室、歌舞厅、健身房、游戏厅等文化娱乐场所,主动为当地企业、部门搞演出策划、商业演出,搞灯光音响租赁服务,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不仅锻炼了队伍,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而且增加了收入,弥补了单位自身建设的不足。此外,一些国办文化单位在广告策划、装裱、幼儿教育等方面也有所发展。

文物旅游事业发展迅速。安阳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9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00余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博物馆、纪念馆5个,殷墟等AAAA级风景区3个,文物专业保护机构8个,馆藏文物2万余件,其中,馆藏文物一级品17件,二级品601件,三级品8500余件。丰富的文物旅游资源,为安阳市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200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积极开展“一申四创”工作,投入资金1.8亿元,启动了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并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实施了袁林一期保护、天宁寺保护维修、仓巷街明清民居等工程,使各文物景区的文物设施建设有了较大发展。近年来,连续举办了殷商文化旅游节,内黄二帝陵祭祖节、枣乡文化节,林虑山国际滑翔赛等节庆文化旅游活动,均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带动了文物旅游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民间艺术产业蓬勃发展。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如汤阴剪纸,内黄农民画,曲沟抬阁等,在全省乃至国内外都有着很高的声誉。汤阴剪纸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被国家级、省级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的作品有1000多件。进入21世纪,汤阴剪纸又相继被运往美国、日本等国家展出,受到高度赞誉。内黄现代民间绘画近年来多次作为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到国外展出,引起很大轰动效应。曲沟抬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多次到北京、上海、武汉等地进行巡演,引起极大反响。目前,汤阴剪纸、内黄农民画等已初步形成规模,成为我市发展文化产业重要的民间文化艺术资源。1993年、2003年,内黄县(现代农民画)、汤阴县(剪纸)分别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一批、第二批“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二、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现阶段我市文化产业的现状看,发展还很不充分,特别是规模偏小,社会化、产业化程度低,发展的速度、规模和效益都需要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阻碍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相当一部分基层文化单位领导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建设进行积极的研究和探索不够。在发展文化产业的问题上,还存在着片面认识,担心一提发展文化产业,财政就会“断奶”,不愿创新和改革,这一点在一些基层文化事业单位中表现尤为突出。

二是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全市各县(市、区)文化设施仍很不完善,文化活动阵地少,基础设施欠帐多。如市少儿图书馆至今有馆无舍。除林州市外,其它县(市、区)都普遍存在有馆无舍、馆舍陈旧、条件较差的现象,乡镇文化站达标率低,有的甚至名存实亡。

三是投资主体单一,经费严重不足。目前,全市文化建设投资基本上靠政府。近些年,县乡两级财政用于扶持基层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少,县乡文化单位基本处于“守摊子”的状况。市场对人才、资金、技术、信息、项目等文化资源配置根本起不到作用,同时,也造成文化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四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组织形式处于小规模分散化状态。文化产业经营散、投向乱、规模小、水平低,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低,竞争能力差,在全市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还很小。特别是国办文化单位经营普遍缺乏活力,还没有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主创新的市场主体,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激励机制没有形成,现代化的文化产品生产和组织方式没能得到充分应用。

三、我市今后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和措施

当前,我市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阶段。文化产业要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发展文化产业放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来抓,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艺术生产规律,整合各类文化资源,着力培育文化产业特色品牌,努力构建以国办文化为主导,多种结构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制订并落实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政策,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文化产业是一个特殊产业,需要政府依靠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来支持它的发展,要尽快制定具体的文化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组织政策、投资融资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分配激励政策和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等政策,逐步使文化政策、法规覆盖文化产业的主要领域。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文化体制的所有制结构,尽快制定鼓励非文化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创办文化产业的政策,明确文化开放领域的市场准入标准、准入程序及管理监督办法,降低文化产业准入的门槛。

(二)制定总体发展战略,科学规划,循序渐进。要在保证党委总揽全局和最后决策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政府部门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组织、管理、协调、引导等功能。在制定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确定重点发展的行业门类项目,形成文化产业的中长期整体发展规划,完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整体设计。发展规划要有前瞻性、战略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包括文化产业的保护以及如何与国际接轨等。

(三)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要采取支持国有非文化企业兴办文化项目,吸引股份制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形式,形成文化产业的多元投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为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按照国家法律和政策的规定,充分利用项目合作的形式,积极尝试在硬件设施建设、技术更新改造等领域引进外资,搞好大型文化设施的建设,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

(四)整合现有文化资源。以影剧院脱困为重点,加快影剧院等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影剧院等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分为三步:一是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基本情况,努力为离退休干部职工、在岗职工提供医保、劳动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二是联合有关部门,对现有影剧院进行资产评估,为整体开发做好准备;三是吸收国内外经验,吸纳社会资金,盘活现有资产,对现有文化资源进行整体开发利用,解决影剧院生存困难的问题。同时,加快全市文物资源的整合、开发、改造和利用工作。

(五)打造地方文化品牌。既要实施集团战略、名牌战略,又要实施多路出击、充分占领市场的战略,大力发挥安阳市现有文化资源优势,把汤阴剪纸、内黄农民画、曲沟抬阁等民间艺术和民间工艺推向市场,形成产业规模。

(六)培养文化产业的人才。文化产业要快速发展,就必须造就一大批既有开拓能力又有经营能力,既懂文化又懂市场,善于运作企业的文化经营者。要努力营造一个能使高水平的文化经营人才不断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化经营队伍。

四、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1、从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规划文化产业发展,尽快制定省、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和实施纲要,明确今后目标和各项具体任务,不断加快推进全省和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2 、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在加大政府资金投入的同时,积极吸收社会资金参与文化经营,创办文化产业,尽快形成文化产业多元投资体制,为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3、尽快制定并落实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政策,包括投资融资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分配激励政策、用地政策和产业组织等政策,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工业文化发展篇7

企业文化政治化。认为企业文化单纯就是新时期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完全以贯彻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指示精神为主。个别人把讲奉献、学雷锋时刻挂在口上,并不考虑实际工作的效果。认为企业的任务就是管好企业,创造效益;只要求企业员工讲奉献、讲艰苦奋斗,不讲价值的回报,不讲激励机制,不能很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企业文化口号化。有的企业,你走进大门,就会发现从走廊、办公室到各车间的墙上到处可见形形、措词铿锵的标语口号,如“团结”、“求实”、“拼搏”、“奉献”、“创新”等。这本无可非议,但它是否能真实地反映本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哲学、行为方式、管理风格;能否在全体员工中产生共鸣;能否真正地起到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是否有本企业的特色,恐怕有的连企业决策者本身都说不清楚。有人张口就讲“以人为本”,但什么叫“以人为本”呢?怎么体现出来“以人为本”?没有具体措施、办法、行动,这是把企业文化空泛化、形式化、口号化的典型现象。

企业文化的文体化。有的企业把企业文化看成是唱歌、跳舞、打球。于是纷纷建立舞厅,成立音乐队、球队,并规定每月活动的次数,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客观来说,这些对企业来说是必要的,它能增进友谊、沟通感情,但这些可能是部分文体爱好者的事情,不能靠此去挖掘人才、发现人才和留住人才,因为企业毕竟不是专业文体团体,这是对企业文化的浅化。

企业文化的表象化、僵化。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创造优美的企业环境,注重企业外观色彩的统一协调,花草树木的整齐茂盛,衣冠服饰的整洁大方,设备摆放的流线优美。有人认为,企业文化一旦制定就长此以往,百年不变等等,殊不知企业文化也需要创新。有的企业为了留住人才,提高优秀人才的待遇,虽然也制定了评选优秀人才的措施,但是在操作时却不能坚持原则,拉关系走后门,结果是一些真正优秀的人才没有评上,一气之下辞职跳槽,不但心没拴紧,而且人也没有留住。

对企业文化认识的曲解或片面,主要表现以上几方面。除此之外,还有的认为是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员工的文明礼貌,道德风范,企业的知名度等种种错误的看法,这些都是不全面、不科学、不深刻的。其实,企业文化的建设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批批、一代代的企业家和员工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去塑造、培养和发展。文化是要有底蕴的、有根基的。每个企业都有自己不同的创业和发展的轨迹,由此而形成不同的企业文化特色。一个企业的优秀与否,不仅要看昌盛期,更要看困难期;不仅要看发展期,还要看它的创业期。如果企业在遇到困难,受挫折时,全体员工还能保持统一的思想,同舟共济,知难而进,百折不挠,这个企业的优秀文化就真正形成了。下面,我就根据国外著名企业IBM、思科和英特尔公司企业文化的特点,谈一下我国企业如何借鉴著名企业经验塑造适宜我们民族特色的企业文化的粗浅认识。

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之一。企业文化至少可分为核心层和层。核心层是指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从IBM、思科和英特尔最终确定“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和“服务客户”的价值取向看,产品竞争是由技术竞争力决定的,技术竞争力是由制度竞争力决定的,而制度无非是物化了的理念的存在形式。因此,可以说理念才是第一竞争力,谁拥有正确的、不断创新的理念,谁就具有最强的竞争力。企业文化的层是企业员工的行为模式。IBM和思科公司认为,员工行为模式是企业理念和价值观念的外在体现;员工队伍的素质、企业内部群体协作与配合,以及团队精神,成为企业活力的源头。在企业内,必须打破传统的等级制,大家是平等的,在此基础上,相互服务和支持。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企业学习力的竞争则是重中之重。建立学习型组织和流程再造,是当今最前沿的管理理论。美国排名最前面的25家企业中,有80%的企业都应用这一理论。而IBM、思科公司和英特尔都是应用这一理论的样板。通常说,企业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实际上这个说法如果再进一步往深处说,应该是学习力的竞争,学习力对于企业来讲才是最重要的。IBM和思科公司充分发挥网络作用,每个职工都有自己的网页,公司和员工可以随时通过网络沟通,从网上获得重要信息。公司还引导员工逐步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员工可以在网上了解企业情况,找到自己所需的相关信息和知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可在网络里找到公司设计的情景题,有多种方案供选择。员工想提高自己,随时可以上公司网页,进行自助培训,页面上有详细的培训步骤。而我国企业在网络建设上虽有奋起直追之势,许多大企业都先后建立了内部网络,一些大企业内部的一些子公司又建立了适合自己特点的局域网络,应该说是硬件基本具备,但在充分利用上还有一定差距,必须抓紧调整思路,在运用上下功夫。

具有团队精神是企业获得巨大成功的基础条件。IBM和思科公司推行契约式管理,为高级人才提供最好的发展机会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以“与员工共同发展”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美好前景吸引人才,不断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他们强调“客户、员工、股东”三满意,在实现“客户利益最大化”同时,实现公司利益与员工利益“无缝对接”,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工业文化发展篇8

一、优化市场准入环境,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1、允许文化企业使用新兴行业用语。允许文化企业在企业名称中使用表明其经营内容和方式的新兴行业用语作为行业表述,以突出文化企业品牌特色。

2、鼓励文化企业总部落户。对在我省设立跨省综合性地区总部企业的,允许在名称中使用"总部"、"地区总部"字样,并享受工商行政管理相关优惠政策。

3、拓展文化企业出资方式。在允许以著作权、版权等知识产权对重大文化产业招商项目作价出资的同时,支持文化企业以股权方式出资,鼓励收购、兼并其它企业股权,促进文化产业资源整合,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

4、放宽文化企业出资时限。对因暂时性困难,股东认缴出资未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或章程的约定按期到位的公司制文化企业,在全体股东同意的情况下,允许其到位期限再延长1年。

5、鼓励非公有制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凡参与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等国有文化单位公司制改造的,非公有资本可以控股。鼓励非公有资本通过产权交易、收购兼并、股份制改造、经营权有期限转让、政府特许经营权拍卖等多种形式,参与政策允许的文化市场竞争。

6、鼓励外商投资文化产业。对外商投资文化领域鼓励类项目及在我省进行文化科技研发、服务外包的外商投资企业,可以在企业名称和经营范围中使用能够体现其功能特点的文字表述。使用外国(地区)出资企业字号的外商独资企业和外方控股的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达到500万元人民币的,可以在名称中间使用“()”字样。

7、建立预约登记制度。对文化企业在登记中遇到的特殊问题,要提前介入,及时提供业务指导和相关政策咨询。对文化企业跨区县设立多个分支机构或连锁门店,开展集团化经营的,提供预约登记服务,优先办结。

二、支持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

8、积极支持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对出版单位、文艺院团、事业编制的电影制片厂、影剧院和文化经营中介机构,党政部门、人民团体、行业组织所属的影视制作和销售单位的转企改制,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帮助做好改制方案论证和登记注册辅导工作。

9、放宽文化事业单位转企名称登记条件。文化事业单位整体改制为非公司制企业的,可以保留不含主管单位的原名称。文化事业单位整体改制为公司申请保留原名称的,可在原名称后加“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形式,也可在营业执照上附注原名称,保留期限为两年。从文化事业单位剥离出来的企业,经原单位同意,可以在企业名称中使用原单位的字号或简称。

10、简化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注册资本审查程序。文化事业单位整体改制为非公司制企业的,可以凭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出具的国有资产数额文件直接办理注册登记。文化事业单位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的,直接凭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出具的国有净资产数额确认文件进行验资,凭验资证明办理注册登记。改制的文化企业,经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批准划转资产进行重组的,可以凭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批准文件直接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经资产重组被撤销的文化企业,可以凭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批准文件和吸收单位同意接收债权债务的证明文件,直接申请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11、放宽改制文化企业经营范围限制。文化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经营范围中涉及前置许可项目的,在许可证件有效期内,可以先行核准经营范围,待许可证件到期后再到相关部门换发许可证件。

三、培育文化产业集团和上市企业,鼓励文化企业做大做强

12、支持文化企业组建集团。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需要组建集团的,其母公司注册资本达到500万人民币,有3个子公司,即可办理企业集团登记。

13、支持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因上市需要由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其净资产评估值高于审计账面值的,允许文化企业自主选择按净资产评估值或审计账面值确定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

四、支持文化企业实施商标战略,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14、积极促进文化品牌建设。对市场占有率较高、社会影响力较大的文化企业和“黑土地”、“长白山”等特色文化企业、民间艺术品生产企业,采取“一对一”方式,重点引导其注册商标,争创驰名、著名商标。“十二五”期间,重点培育3-5个文化领域驰名商标。

15、加大商标、字号保护力度。对省级文化产业园区、示范基地和重点项目,在申报、认定驰(著)名商标时,予以重点支持。宣传引导文化企业注册商标、字号一体化,实施商标、字号双重保护。

16、引导文化企业申请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对文化企业进行涉外商标注册申请保护,提高企业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意识。在文化企业发生重组、兼并时,及时给予商标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建议,避免商标流失。

五、发挥指导广告业发展职能,促进广告业繁荣发展

17、支持文化企业经营广告业务。对文化企业利用书籍、自办刊物、电影等媒介经营广告的,简化审批手续,对内容一样的随刊广告、随(电影)片广告,经过原登记机关审批后,在我省无须另行报批。

18、扶持广告类小微企业发展。放宽广告业经营范围限制、开通广告申办审批手续的“绿色通道”,积极探索广告市场主体信息制度,引导广告从业者选择经营方向,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和结构调整。

19、支持新闻媒体进行体制改革。鼓励新闻媒体全面施行广告制,将节目编播与广告经营分离,变广告经营的参与者变为监督管理者。鼓励媒体广告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公司,享受文化企业改革的各项优惠。

20、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促进发展中的作用。引导并支持行业协会通过搭建商企、广企、高校间的交流合作平台,组织产业高端论坛、专业知识培训、人才专场招聘宣讲会,开展专业人才技术职称考试等形式,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拓宽产业发展渠道,充实产业人才储备,推动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21、鼓励广告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鼓励省内外有实力的广告企业参与我省广告产业园区建设,推动我省广告产业资源优化配置,培育广告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优化我省广告产业结构。

22、营造良好的广告竞争秩序。继续加大对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严重虚假违法广告和百姓关注度高、反映强烈的低俗不良广告的整治力度,促进广告业步入又好又快发展轨道。

六、支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促进文化产业新兴业态发展

23、支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发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文化产业,形成文化产品交易、文化艺术交流和产业开发密切结合、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依托我省科技和教育资源优势,利用先进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加快发展有巨大潜力的动漫、文化产品物流和文化创意产业等现代高新文化产业。以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知和动漫产业园为依托,大力培育、扶持软件设计、电子出版、网络游戏、卡通制作等产业,打造动漫研发、制作、运营和衍生产品开发的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24、支持文化企业发展多种经营形式。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电影院线、物流配送、专卖店等现代物流形式。支持网络文化服务、旅游文化服务、文化艺术、广告会展以及设计、动漫、艺术创作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

25、支持农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农民兴办演出团体和其它文化团体,城市文化机构到农村市场拓展服务,农民创办具有地方民俗文化特色和文化旅游服务企业,可以以农民的居住地点作为住所办理注册登记,其经营范围不涉及前置许可的,可依申请直接登记。允许农村书屋、农家文化大院等登记为公司、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

26、鼓励文化企业向外向型发展。对与省外、国外投资者合资合作开办文化企业的,积极提供与注册登记相关的指导服务。对我省文化企业跨省、跨地区异地独立创业或与外地企业合资合作发展的,积极帮助协调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登记注册等相关事项。积极参与筹划并大力支持我省文化企业以各种形式进行文化产业项目推广,扩大我省文化产业影响。

七、强化市场监管,为文化产业营造公平有序、健康和谐的发展环境

27、对轻微违法行为实行首违不罚制度。对文化企业首次轻微违法行为,以教育规范为主,不给予行政处罚。对未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未及时备案、未按规定悬挂营业执照和亮照经营、超范围经营(不涉及前置许可)等一般违法行为实行首违行政告诫,责令其限期改正,不予处罚。

28、加强文化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按照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意见》,加强文化企业信用信息归集、整理,推进文化企业信用信息内联应用和部门共享,促进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上一篇:商务策划概念范文 下一篇:企业安全基本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