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2-25 17:01:00

工业互联网的意义

工业互联网的意义篇1

【关键词】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对策

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党和国家将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看做是最大的优势、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意义重大。在现代社会中,事业单位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为了提高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我们可以借助新媒体工具,利用新的技术和新的传播手段,积极引入互联网思维,使思想政治工作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中开展得更加深入。

一、我国新媒体领域的发展现状

我国目前已经有6亿互联网网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5%,共有68家互联网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这标志着当下的中国已经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用户达8.28亿,3G用户达到2.5亿、4G用户达到3.77亿,尤其是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移动设备的爆发式增长,我国的互联网几乎达到的全覆盖水平。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带动下,网络信息技术也得到快速发展并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每个人的手机上都装着QQ、微信等通信软件,这些新技术、新媒体为我国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们要抓住新时代、新技术的难得机遇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的开展。

二、新媒体工具与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可行性

当前环境下,由于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信息传播路径单一,交互对象只能被动接收信息,传统媒体越来越受到现代的青年单位职工的青睐,像广播这种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体,正在逐渐被淘汰。随着各大事业单位先后接入互联网,网络几乎已经成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相对于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来说是颠覆性的。现代化的信息交互方式已经全面进入互联网双向时代。

新媒体环境下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组织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的党建目标的重要体现。各级党委的党务工作者都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互联网领域的拓展和延伸,积极主动地在互联网领域占领意识形态的至高点。各省、市事业单位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文件,有效地促进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序进行。但是,在当前互联网领域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一部分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互联网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还不够成熟,需要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完善。

三、互联网政治思想工作平台建设原则

(一)意识形态原则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维护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以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主要工作目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动摇。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为我党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导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学会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日常工作的实践活动。让互联网思想政治平台真正的起到舆论喉舌的作用,让互联网真正成为我党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

(二)单位职工的主体性原则

新媒体环境下的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要突出单位员工的主体地位,尤其是青年职工的群体特色。为事业单位的青年职工和入党积极分子做有针对性的发展规划。坚持从职工群体中来到职工群体中去的原则。针对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宣传教育内容逻辑分散,教育宣传资料缺乏针对青年职工群体的有关内容。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以及新的传播形式,充实并创新思想教育工作的宣传教育内容,量身定制出符合当下事业单位职工群体品味的宣传教育形式。使得新媒体环境下的事来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相对于传统的宣传教育方式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通过互联网渠道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开通互联网思想政治论坛,欢迎各省、市事业单位职工在论坛上留言与交流,各级党组织成员要通过思想政治论坛来倾听、理解单位职工的心声,精确掌握事业单位职工群体的普遍想法,使得各级党委在日后的思想教育工作当中可以有的放矢。在思想政治网络论坛上设置“意见箱”板块,欢迎单位职工为思想政治工作献计献策,提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见和建议,各级党组的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单位职工群体在网络平台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总结与分析,并根据这些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改善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思想政治网络平台。

五、结束语

工业互联网的意义篇2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也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行动计划将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增效升级。

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升为国家战略,报告中具体提出“互联网+”将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这里说到的更多是通过网络技术手段改造传统行业,让制造业和服务业通过互联网重新焕发生机。“互联网+”背后的含义是用互联网的力量去改造传统行业,使其效率提升,品质升级。

互联网已如水和电一般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源,未来的企业要么互联网化,要么就得等着被淘汰,这一点毋庸置疑。从2009年将互联网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到现在提出“互联网+”,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正逐渐从宽泛到具体,已从抽象的思路上升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如今新技术层出不穷,决策层单独强调“互联网+”的意义何在?首先,在20世纪产生的众多新技术中,能在真正意义上改变人们生活的就是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其次,从实验室阶段到产业周期的导入,再到形成成熟的模式,每项新技术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过去10年,我国已发展得相对成熟的正是互联网技术。第三,目前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和创新的主体是民众,但也需要国家从战略的高度为企业和个人指引方向。国家指出以互联网为创新的突破口,可以避免企业和个人走不必要的弯路,以此实现更有效率和效益的发展,从而顺利实现国家的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

截至2014年底,我国网民人数已接近6.5亿人,智能手机用户近5亿,其中使用网购的用户3.61亿。基于这样一个庞大的数据,中国互联网的未来得到全球范围内的看好。作为中国唯一领先全球的行业领域,互联网早已演变为中国传统经济提升效率的手段,也成为中小企业业务创新的主要领域。一些新触网的传统行业和互联网板块内部的其他细分行业的成长空间很广阔,放眼中长期会有比较好的投资机会。近来,国内大型投资机构纷纷把投资重点转向从事或布局互联网相关产业的行业公司。受互联网技术、互联网产业发展影响,依托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产业开拓业务、实现转型升级的行业及公司越来越多,涉及领域包括云计算、大数据、O2O、教育/医疗、旅游/餐饮、商贸/物流、智慧城市/智能家居、卫星导航,等等。目前互联网产业对所有产业都呈现出加速渗透的趋势,各种利用互联网的产业创新层出不穷,未来互联网的影响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都将越来越明显。

开启融合时代

经过多年发展,现在互联网的渗透率已经接近70%,人们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完善的互联网产品慢慢改变着人的生活习惯,时间分配的重心也由线下转移到线上。从上网查询到网络购物,从团购消费到下载电子券,从线上理财到各种网络红包,人们正享受着互联网时代带给大家的便利与实惠。

从窄带到宽带,再到移动互联网,随着电信基础设施的演进,互联网服务的信息量和丰富度不断升级,而互联网用户数量的扩大和需求的多样化,也为各种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土壤。

“互联网+”的优势在于,它能进一步实现传统经济和新经济的有机融合,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在此过程中,传统企业因为引入了新工具,可以有效提升生产效率,提高生产力。同时,“互联网+”还能解决互联网公司盈利模式的问题。互联网公司必须找到现金流和盈利增长点,仅倚靠其自身的便利、免费和增值服务很难赚钱。因为各种工具和方法都是为了满足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实际需求,在很多时候,互联网只是服务的载体和工具,与传统经济企业融合后,互联网公司能够更好地解决盈利难的问题。

“互联网+”是时代的产物。每一个时代的经济发展都是行业不断成熟的催化剂,传统行业和互联网行业产生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在新时代大潮的引领下,它们之间将先发生物理反应,也就是彼此简单叠加并借此不断摸索和进步,然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从呈现出“1+1>2”的效果。因此我们说,“互联网+”不仅仅是简单地做加法,还必须做乘法。

有专业人士认为,传统行业和互联网行业之间的“化学反应”,更多是指提升线下运营的效率,提高传统制造水平的智能化。手段可以是盘活、提效,也可以是改造、升级。比如,一个简单的团购模式就可以提升线下的运营效率。淡季时上座率只有15%的电影院,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以极低的价格让更多观众坐在剩余的85%座位上,从而盘活闲置资源。又如,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了物流业的发展,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50%的业务量都来自网络零售配送;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在倒逼利率市场化和传统银行业改革。而在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方面,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已将工业互联网作为智慧与机器之间的桥梁,该公司依据飞机传回的数据对喷气引擎作预防性维护,仅此就防止了6万次以上的航班延误或取消。如果将传感数据用于提高燃油效率的研究分析,1%的效率增幅就能使航空业每年节约20亿美元成本。以上这些,都属于“互联网+”促成的“化学反应”。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价值链的各个层面都应当放到互联网上,主要包含营销、渠道、供应链以及运营四个方面。

营销层面的互联网化营销是互联网化进程中的第一个价值洼地。过去十年,百度、新浪、搜狐等挣的都是营销的钱,这属于狭义的网络营销,即通过互联网工具实现产品展示、产品宣传等。

渠道层面的互联网化渠道的互联网化是最近五年才开始的,以京东为代表,这类企业通过互联网来做产品销售,形成了狭义的电子商务。

供应链层面的互联网化电子商务并非现代商务发展的终点,将来会继续进化成一种商务电子化模式。C2C、B2C等模式风靡一时,如今O2O模式风起云涌,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则是C2B模式。C2B强调让用户深度参与产品的设计并增加其归属感,这看上去与传统的供应链方向正好相反,用户的各种消费行为数据将为企业的生产提供指导,营销的精准度会大大提高。

运营层面的互联网化这是互联网化的最高级阶段,企业的组织、流程和经营理念全部实现互联网化,企业的内外部全部打通,任何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一个抱怨都能够被无缝地传送到它该去的地方。

新时代的制胜法门

易观国际董事长兼CEO于扬认为,未来互联网将像水和电一样与我们的每日生活息息相关,那时将没有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区别,所有的企业都将成为互联网化企业。企业竞争将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届时,如何提高客户对于线上产品的满意度,如何提高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将成为竞争的关键。

未来,企业的跨界竞争将成为常态。当消费者认同某一个品牌的调性的时候,会买这个品牌的所有产品,这就是“粉丝经济”的力量。此时做好企业的“互联网+”才能创造和经营出自己品牌的价值。

于扬认为,今天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可以找到一个“互联网+”(即加到线下的一个的东西)来描述它。比如,可以把淘宝定义为“互联网+农贸集市”,百度是“互联网+小广告”,腾讯是“互联网+电子游戏厅”,同样,“传统百货卖场+互联网”有了京东,“传统银行+互联网”有了支付宝,“传统的红娘+互联网”有了世纪佳缘,“传统交通+互联网”有了快的、滴滴。从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只是商业模式的优化,没有创造新的供需,也没有改变商业的本质。所以,“互联网+”的精髓是要找到本行业最根本的东西,实现的关键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意识。企业领导要真正把过去所谓的传统的东西放下,用新思维、新视角整合传统产业结构,同时紧紧抓住数据为核心的观念,深入挖掘数据变现的新模式。

第二,团队。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准备转型互联网的企业,都需要一支有互联网基因的团队。企业的成败不是仅仅靠高管说了算的,企业发展靠团队,团队基因决定了企业行为,团队行为主要取决于团队基因。所以说,是团队基因最终决定企业的成败和命运。一个拥有互联网基因的团队至少应具备以下几个特质:

(1)求知欲求知欲是互联网人才必备的首要基础素质。互联网企业首先是一个IT企业,IT行业近20年一直在高速发展,从个人电脑时代到云计算时代,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新技术、新设备、新应用的发展日新月异,不具备极强的学习能力,根本不可能跟上这个行业的发展步伐。有好的学习能力的基本前提是求知欲,保持乐观、心态积极的人才可能保持对新生事物的浓厚兴趣,才可能有旺盛的求知欲,这样的人乐于尝鲜,酷爱学习,是互联网产业最需要的优秀人才。

(2)开放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的根源来自开放,没有开源运动和开放自由的精神就不会有今天的互联网。与之相对的是人的心态开放,这样的人善于交流和分享,能更好地和用户交流并从用户的角度揣摩需求,打造出优秀产品。互联网团队应该高度重视和用户的互动,并把收集用户需求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不能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的团队一定不能提供优秀产品和服务。

(3)激情互联网团队必须反应敏捷,作战快速,如果缺乏激情就无法做到这一点。互联网业务全都摆在网上,好的产品遭遇山寨是不可避免的,任何有意思的服务很快都会面临残酷竞争,如果不能快速前进,很快就会出局。而快速作战意味着极大的脑力和体力消耗,意味着可能身心俱疲。而且,很多互联网业务一开始并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只有真正热爱这件事情的人才能坚持到底。

同时,只有保持激情才能把产品做到极致。把产品做到极致意味着产品要超出用户预期,能让用户感动。仅仅做到被动满足用户需求的互联网团队很难成功,因为你的产品和服务很快就会被那些反应更敏捷的互联网团队快速超越。所以,互联网团队必须高度重视用户的潜在需要并抢在对手前面对其给予满足,这样用户才会喜欢上你的产品,才会被你的诚意和热情深深打动。企业把产品做到极致的时候,就是用户口碑形成的时候,业务才会迎来高速引爆点。所以,在产品开发的过程当中,团队必须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最初的决心,要保持激情!

第三,手感。世界上没有所谓完美的计划,如果碍于计划不够完美而迟迟不肯实施,就会浪费了时间这个最重要的财富。所以,最关键的是要勇敢迈出第一步,打下基础,然后快速打磨,向完美的目标不断靠拢。

工业互联网的意义篇3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实体经济 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金融是以各种常见的互联网工具(多指大数据技术、搜索引擎工具、移动互联技术等)为依托开展的创新型金融模式,具体应用形式多样,包括信息中介服务、资金融通服务以及第三方支付服务等。互联网金融通过实现金融领域与互联网工具的有机融合,体现了经济发展中的开放性、平等性、协作性以及分享性特点,达到了创新并延伸传统金融理念的目的,从而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因此,互联网金融作为传统金融理念与模式的创新形式,势必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着一定的不足与缺陷,如何利用互联网金融助力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是业内人士高度重视的一项课题。

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多重挑战

对于我国而言,实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首先,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增大,实体经济亏损面有所增加。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GDP同比增长率以及环比增长率均有所下滑。特别是自2015年以来,我国名义GDP呈现出下滑趋势。虽然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仍然处于相对平稳状态,但根据以往历史数据来看,名义GDP增长率下滑,甚至低于实际GDP增长速度,可能会导致实体经济陷入困境。

其次,我国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不足,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了抑制作用。截至2015年,虽然全国范围内小微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但资金缺口以及融资缺口不断增加,导致大量小微企业的成长受到融资问题的影响。从实体经济发展的角度上来看,小微企业多具有轻资产性的特点,企业的财务数据不够完备,加之针对小微企业的社会征信机制不健全,因此传统银行难以为小微企业提供充足的贷款资金支持。总体来说,受到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偏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金融机构对于实体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被削弱,最终导致实体经济发展受阻。

再次,受到全球经济发展不景气影响,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外部需求环境恶化。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自2008年以来全球范围内多个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尚未完全恢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相对不利。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这些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累积的债务规模较大,可持续举债能力并不理想,货币政策以及财政环境过于宽松,难以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与扩张,因而实体经济的增长动力严重不足。从这一因素出发,一些国家与地区尝试通过贸易保护措施以及汇率等方式干预外贸行业的发展,反而导致了国内实体经济的进一步衰退。

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相互促进

在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过程当中,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首先,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具有发展目标的一致性。互联网金融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传统金融模式的创新,对经济结构及其发展模式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但其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目标仍然是高度一致的。简单来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必须始终将实体经济的发展作为出发点与归宿,以提高社会的金融服务水平为最终目标,并在规模、结构、质量等方面体现出一致性。

其次,互联网金融对实体经济存在着正面的促进效应。互联网金融产生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促进传统金融向着民主化、普惠化方向发展,进而产生对实体经济的正面促进效应。互联网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有一定驱动意义,在加快实体经济的产出速度、提高流通速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还能对社会再生产活动产生刺激性影响,以健全并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互联网金融驱动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战略

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创新发展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为更好地利用互联网金融工具,积极驱动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未来的关键在于健全互联网金融市场准入标准,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环境进行优化,引导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资金向实体经济转移等几个方面,具体战略措施如下:

健全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准入标准。健全的市场准入标准能够促进互联网市场的规范、有序发展,对改善互联网金融行业参差不齐的发展水平有积极意义。首先,当将牌照制度引入互联网金融市场中。以网络借贷平台所引入的信用评级工作机制为范本,构建适宜于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牌照模式,一方面可提高互联网金融平台统计管理的便捷度,另一方面能够明显提高互联网金融市场进入企业的资质水平。其次,应规范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注册资本金。政府部门应发挥宏观监管职能,在P2P平台中引入最低注册资本金制度,利用资金支持加强平台对各类风险的抵御能力,以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

构建可驱动实体经济发展的互联网金融政策环境。互联网金融模式与传统意义上的实体金融模式相比较,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将互联网理念与互联网技术手段高度融合,但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本质仍然在于“金融”两字。因此,互联网金融必须将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根本目标。在对互联网金融发展进行监管与引导的过程中,应关注如下问题:首先,应将互联网金融相关知识作为企业领导层培训范畴中的重要内容,使其领悟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的意义与价值;其次,对于我国而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转型的宏观背景下,应当尽可能实现实体经济与互联网金融的协同、适应,通过政策环境下的一系列利好措施,促进我国金融结构的转换。

政策引导互联网金融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为开拓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融资渠道与途径,解决融资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保障小微企业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在政府部门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宏观引导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政府部门应通过税收优惠或专项财政补贴的方式对信贷资源配置进行优化调整,引导互联网金融市场贷款资金逐步向实体经济流动。其次,要限制资金补贴对象数量。政策扶持的对象不得过于宽泛,应当将中型和小微企业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对企业交易规模作出明确限制,并根据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交易增长率、信用等级以及注册资本等关键数据,采取不同等级的奖励或补贴措施。

(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①刘焕蕊:《互联网金融支持产城融合发展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年第5期。

②陆岷峰、杨亮:《我国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关系研究》,《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8期。

③陆岷峰、杨亮:《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关系及驱动思路研究》,《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6年第36期。

④皮天雷、杨萍、刘子荣等:《金融新常态约束下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演变与革新》,《经济问题》,2015年第10期。

⑤李思敏:《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方向、策略和保障机制――基于广东的调查和思考》,《南方金融》,2015年第11期。

工业互联网的意义篇4

关键词:行政管理;互联网;高校;创新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实现教育兴国这一宏伟目标的关键所在,而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工作,则是促成这一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因此,在互联网信息时代,高校的行政工作管理人员应立足于脚下,放眼于未来,将互联网这一全新理念应用其中,进而优化学校的行政管理体系,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

一、高校行政管理相关概述

高校行政管理部门,是高校良性运营的指挥中心,是院校教育工作开展与维护的关键。其工作内容是优化教育资源分配、调整教学活动设施,以及对从事教育工作事宜的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规划指导,其意义在于,避免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浪费,实现高校整体的快速运转。

二、互联网时代的特征

对互联网时代特征的深度剖析,是实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与时并进、有效开展的前提。尤其在移动设备高度普及的今天,合理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不仅对于管理层的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帮助,且对学生的课程学习具有一定影响,故而,了解互联网时代特征,是高校向前发展的关键。

1.即时性即时性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即在单位时间内,系统的反应能力,如果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快”,无论是信息的接收还是反馈,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

2.互动性互动性是互联网时代的又一显著特征。经济与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各类PC端设备(计算机端)与PMD设备(移动端)不断普及,日常的信息传递变得更为频繁、方便,信息的互动性十分强大。

3.广泛性互联网的广泛性,可以理解为覆盖率广、用户基数大、行业渗透深。无论是与生活相关的衣食还是住行,无论与工作相关的工业还是农业等,都随处可见互联网的身影,因此,可以说,互联网已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

4.社会性互联网不断与各行业相融,造就了互联网的社会性特征。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行业不断渗透到各个行业中,成为行业前行的重要力量,也正是如此,各个企业之间、行业之间,打破了地域性差异,实现了彼此的互动交流,因此,社会性也是互联网的一个显著特征。

三、互联网相关技术融入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意义

高校行政管理是统筹与教育相关的工作、学习等各项活动的“大脑”,而互联网相关技术的融入,则可以在信息传递、反馈、监督等方面,实现数据的即时性,例如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可以实现各项资源信息的整合,使其成为一个完整、全面的体系。行政管理部门可通过信息平台终端发布各类教育信息、下达教育任务,而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则可以依靠各类信息设备,及时接收信息、任务等,并可进行反馈。这种方式,使一些需要层层审批的工作,其环节得以减少,而信息传递的准确度、及时性得到提高,进而促使管理工作开展的效率显著提升,因此,互联网相关技术的不断融入,对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不足

新世纪之后的互联网行业,迅速崛起,从某种角度而言,已成为新世纪的标志,当然这也要归功于其强大的功能,然而,在一些高校的行政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却忽视了其存在,对其了解层度、使用情况,也不够深刻、纯熟,最终导致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与时代发展背道而驰。1.管理人员对互联网的认知不足互联网力量的崛起,已成大势所趋,然而,在当前的一些高校中,高层管理人员,依然缺乏对其的正确认知,甚至对其持轻视态度,忽视其对教育管理工作的作用,导致行政管理工作进展缓慢,信息传递不畅,工作效率低下。2.未构建完善的互联网行政管理体系互联网行政管理体系的构建,对于高校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已经引入互联网力量协助办公的高校中,其已发挥出巨大的作用。然而,一些高等院校却没有以互联网为基础,构建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管理方式依然以传统的人力为主,进而造成人员调度、工作安排、项目审批等事宜进展缓慢。3.缺乏对互联网络的高效利用一些高校虽然已经建立起以互联网技术为中心的行政管理体系,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利用率低下,导致其存在成为一种形式主义。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对系统操作一知半解,工作时,往往以人工操作方式为主。

五、互联网时代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创新路径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依靠互联网技术实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已成必然。作为培养人才摇篮的高校,应与时并进,把握住时代发展的契机,加强互联网高校行政管理体系的构建,实现其管理上的创新。

1.重视科技力量,加强认知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的正确性在不断被证实,纵观各个行业的崛起,无一不是依靠科技为核心动力前行,而在教育领域中,亦是如此。因此,作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从业人员,应正确对待互联网行政管理理念,并不断向同业及其他行业的先行者虚心求教,致力于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行政管理体系构建,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

2.构建健全的互联网管理体系传统的高校行政管理体系,是依靠人力为基础,但人的能力毕竟有限,且难免在工作中出现偏差,而行政管理工作却由不得一点马虎,因此,互联网高校行政管理体系的构建,则成为其创新管理模式的必然。其一,可构建大型的校园信息平台,组织成员需包括院校领导、教职员工、院校学生、勤务人员等;其二,信息平台中需设立模块,其必须含有OA系统(办公自动化)、信息公告系统、监督与评定系统等,以满足管理层人员及时制定计划、下达指示,执教人员与学生实行监督及意见反馈等;其三,清退陈旧设备,采购新的设备,很多高校为了节约资金,依然使用系统老化情况严重的设备,经常会因机器问题,影响工作开展,因此,更换设备是高校行政管理体系构建的硬性条件之一。

3.提高管理者对相关技术的有效运用互联网技术主要包含三个基本方面,即硬件、软件、应用,而掌握相关理论并学会熟练运用,则是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创新的必备因素。为了这一目标的达成,高校管理人员应积极学习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将理论转化为具有可行性的实际操作,进而实现工作的有效开展。

六、结语

工业互联网的意义篇5

[关键词]互联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状;路径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2)03-0018-04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大众信息传播逐渐从传统媒介向新兴的互联网媒介进行转变,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交流更加便利,信息交往也愈发频繁,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带来了多重影响。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必须积极研究和挖掘互联网的积极价值,规避其不良属性,以充分发挥互联网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积极作用。

一、互联网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双重境遇

1.互联网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机遇

当今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网络信息交往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4.85亿人,较2010年底增加2770万人,增幅为6.1%,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较2010年提高1.9个百分点,已远远高于23.8%的全球平均水平。[1]作为一种信息传输工具,网络信息交往的普及和流行,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全新的场景和渠道,并凸显了其应有的价值:

第一,从传播主体的视角看,互联网环境下信息的便捷传播拓展了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主体范围。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发挥宣传者的主体性作用至关重要。要达到这一点,既要大力提升宣传者的自身素质,也要不断扩展其主体范围,以形成全方位的参与力量。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信息传递的便捷性为扩展理论宣传的主体范围打下了基础。通过网络互动,党和国家的声音、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先进群体的希冀便可以共同发挥作用,家庭、社会、政府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也可以相互交流,及时了解和反馈社会思想动态,共同做好对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工作,最终形成理论普及的合力。

第二,从受众客体的视角看,互联网环境下信息内容的立体化提升了人们接受核心价值理念的积极性。由于网络信息一般都具有形象化、趣味性的特点,它综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的特点,同时,又进一步将文字、图片、声音等信息融合为一体,形成更为形象和直观的信息源,这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提供了全方位、大容量的丰富素材,使核心价值理念本身变得更有感染力、吸引力和辐射力。宣传者可以将核心价值理念的内容与多媒体信息相聚合,吸引受众群体浏览和学习,从而极大限度地激发其求知欲和调动其参与学价值体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从传播过程看,互联网环境下信息的交互传播也推进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作为一种主流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对象是人,而人的思想是不断变化的,在这种情况下要确保其被人们普遍接受,就必须高度重视对传播过程的把握。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信息一方面在制作、发行的速度上超越了以往任何媒体,借助这一优势,传播者可以把核心价值理念在第一时间传递给社会公众,使其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确保其始终走在时展的前沿。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环境下信息传播是在双边甚至多边互动中进行的,这也为传播者及时了解公众动态提供了平台。利用网络交往,宣传者可以及时了解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宣传工作。如通过BBS、Blog等途径,让人们就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并作出回答等,使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更具有针对性。

2.互联网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

网络本身是一柄双刃剑,互联网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面对机遇的同时也不得不迎接新的挑战:

第一,对于接受主体而言,互联网环境下信息的开放传播不利于人们正确价值观的确立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信息的传播早已是全球性的了。统计表明,目前在互联网上,英语的内容约占90%,法语的内容占5%,世界上其他的不同语系只占5%,中国在互联网的输入、输出信息流量上仅占全球总体的0.1%和0.05%。[2]可见在当今网络世界里,西方文化实质上占据了主流。西方的文艺作品、电脑软件等在网络上的大量传播,改变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观念,再加上一些西方敌对势力恶意向我传输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这将极易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扭曲,导致一些意志薄弱的人在行为模式上产生自我放纵和随心所欲的不良现象,并进一步导致许多人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产生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信心不足的不良情绪,结果动摇了应有的政治信仰,极大削弱了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认同。

第二,对于宣传主体而言,互联网环境下网络信息内容的综合性也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环境走向复杂化。与传统媒介信息不同,网络信息内容有着更为强烈的综合性。在网络世界里,健康的、有益的、反动的、暴力的信息应有尽有,其在给人们的思想观念构成直接影响的同时,也间接导致核心价值传播的外在环境走向复杂化。一是其动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权威。网络信息体现出来的综合性,迎合了人们追求自主、自立的心理,容易使他们产生藐视传统和权威的逆反心理,从而给宣传者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难度。二是其不利于传统宣传路径的顺利展开。传统模式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主要通过自上而下的一系列教育、宣传等手段展开的,本身具有相对稳定性与可操控性,而网络综合信息的传播,已超出宣传者的控制,极易使人们的思想出现疑惑和混乱,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序展开。

二、互联网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

1.互联网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已有经验

近年来,应对全球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态势,我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了深入地探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成就。

第一,建立了一批影响力较大的由政府主导的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传播的专业网站。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交往日益频繁,网络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必须积极利用网络优势,对于这一点,主流价值观的建构者早已有所认知,在实践中积极建立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业网站。如由《人民日报》建设的大型网上信息平台―人民网,其通过对党和政府执政理念和时事新闻的诠释和播报,全面马克思主义及核心价值理念最新成果的内容,已成为国家重要新闻、政策法规权威解读和沟通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与此同时,从中央到各省、市、县的宣传部门也陆续建立了相关的理论传播网站,系统地向社会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国家政策,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窗口。

第二,在各类局域网内部开辟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传播的专栏。局域网是在一个局部的地理范围内将各种计算机、外部设备和数据库等互相联接起来组成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它通过数据通信网或专用数据电路,与局域网数据库或处理中心相连接,构成一个信息处理系统。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各类地区间的局域网也相继诞生,为处理一定范围内的社会事务提供网络支持和公共服务,如高校、企事业单位、非政府机构等内部的局域网,这些网络信息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其一般的做法是在其中开辟理论宣传专栏,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信息,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并进行网络核心价值理念教育,为推进理论的大众化做出贡献。

第三,在各类综合性的门户网站上建立了较为全面的核心价值理念专业网页。门户网站是指通向某类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其内含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资源,并向用户提供了搜索服务和目录服务,是互联网环境下网络世界名副其实的“百货商场”或“网络超市”,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目前,在国内的各大门户网站,如网易、搜狐、新浪等均已建立了理论宣传网页,凭借这些门户网站的强大优势,其相关网页点击率较为可观,也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2.互联网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现实问题

当前,从总体上看,网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过程中是起了巨大作用的,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发挥网络的优势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与互联网环境下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信息传播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相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仍显滞后,与当前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需求还存在不相适应的情况。

第一,网络信息传播缺乏新意,社会影响力有待提升。在当下网络信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与其他各类专题网站相比,一些弘扬主流价值观的网站影响力相对乏弱,由于在理论宣传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缺乏新意,使其难以适应互联网环境下信息传播多元化和互动性的客观现状。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1)在内容上,缺乏特色。现有理论传播网站、网页或专栏,其在理论宣传上普遍存在特色不鲜明、甚至无特色的不足。虽然已建立各类资源库,但其中真正可用的资源量很小,而且这些资源库同质化非常严重,相互雷同,大有“千人一面”之感。(2)在文字上,缺乏新意。信息大多是平面信息,没有充分发挥网络传媒的优点,运用网络化、电子化语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通俗且富有感染力地加以表达。(3)在传播中,缺乏互动。网络互动是提升网络信息传播实效性的重要手段,目前,相关理论网站在这方面的表现依旧较差,不能充分调动公众参与,扩大自身影响,许多网站结构简单,像人民网“强国论坛”这样的互动论坛寥寥无几。

第二,网络信息传播力度不足,社会覆盖面有待扩展。网络虽已全面进入民大众的生活,但网络核心价值理念宣传的覆盖面依旧不高。一方面,网络理论宣传存在地域差异。目前,网络信息传播主要面向城市为主,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广大农村地区,其网络理论传播的覆盖率依旧极低,理论普及水平相对滞后,导致农村和小城镇网络理论宣传普及出现盲点,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难点。事实上,近年来网络使用者早不再集中于社会精英阶层,而是向普通市民阶层扩展,如2008年农村网民数量达到8460万人,年增长率达到60.8%,8800万新增网民中接近6成来自农村。[3]因此,这其中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网络理论宣传存在领域差异。网络信息传播主要集中在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等公共事务领域的网站中,其他单位如企业、非政府机构等领域相对缺乏。即使是大中城市,在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事业单位,在一些街道、个体工商户以及外来务工者那里,由于经济状况、单位领导的重视程度、网络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理论宣传教育也存在盲点。

第三,网络信息传播缺乏联动,信息孤岛的劣势显现。所谓信息孤岛,简言之即指一个个在功能上不关联互助、信息不共享互换以及信息与业务流程和应用相互脱节的信息资源系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网络传播过程中,因体制分散,各单位在资源建设上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和标准可遵循,而是各干各的,各部门的信息系统均由自己的信息中心监管,有自己的数据库、自己选择的操作系统、自己开发的应用软件和用户界面,完全是独立的体系,结果导致理论宣传缺乏统一管理,条块分割、信息壁垒现象严重,不能做到互通有无和资源共享,造成资源的浪费。加之一些政府部门缺乏信息共享观念,信息更新和信息共享的动力不足,结果使得“信息孤岛”现象不断增多。可以说,加强管理,把全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宣传教育信息化的资源充分利用共享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四,缺乏专业人才,难以满足理论信息传播的实际需要。人才工作是强本固基的战略性工作,人才能力的大小,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网络理论信息传播的质量的高低,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在网络空间内的传播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综合而言,随着我国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各类网络专业人才正不断增多,但在主流信息的传播过程中,那些既精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又谙熟网络信息传播之道的专业化人才则相对缺乏,尤其是缺乏高水平具有一定理论根基的信息采编和加工处理人才。而已有的在信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多数未经过信息专业培训,不仅网络实践经验欠缺,理论素养也有待提升,虽然国家在很多高校设置了信息专业,但仍满足不了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和主流价值观传播的实际需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效实现还不尽如人意。

三、互联网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路径选择

互联网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面临的双重境遇以及当前的发展现状,决定了当前要切实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效性,就必须对网络信息的特性有个准确的分析。笔者认为,当前要化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一系列困境,必须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网络主流舆论的阵地建设,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地位。互联网环境下网络信息的多重特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过程,必须高度重视网络舆论的导向作用,加强网络舆论阵地建设,积极利用网络传播的快捷、立体性等优势,用先进的、丰富的、富有吸引力的马克思主义主流理论来占领网络阵地。一方面,核心价值理念的教育者和宣传者要积极做好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引导,牢牢把握住网上舆论的主导权。对于国内外重大事件,力求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给出有价值的评论,或通过BBS论坛在线交流等网络互动手段,与广大受众及时进行对话、交流和沟通,疏导人们的情绪,提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时效性。另一方面,核心价值理念的教育者和宣传者还要广泛采集与主流价值观有关的信息资源,进行筛选和整理,建立各种数据库,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关的案例和法规等,丰富核心价值理念的时代内容。同时,为了促进人们自觉参与学习,教育者和宣传者还要对网络信息进行编辑加工,以使其具有充足的吸引力。如精心设计网页,丰富表现形式,保证信息的可读性、趣味性,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核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增强感染力和影响力,从而把深刻晦涩的理论,演绎成广大网民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信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品质和内在精神去感染网民,“黏住”网民,来获取较高的点击率,以收到“润物细无声”的传播功效。

第二,完善相关制度,建立有利于核心价值理念网络传播的新机制。制度是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东西,诚如诺斯所言?押“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或者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一些人为设计的、型塑人们互动关系的约束。”[4]网络信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来的消极作用,决定了当前迫切需要制定一整套相关的制度对其进行规约,以促其发展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

第三,建设网络人才,建构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强大阵容。信息化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要求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者自身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当前,要有效克服网络不良信息对人们主流价值观建设带来的消极影响,并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核心价值理念的教育者和宣传者首先就必须精通网络,熟知网络信息的传播规律,懂得如何应用网络优势,在关键时刻做到力挽狂澜,起到引导作用。为此,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必须建设一支既有科学理论素养,又懂得网络技术专业技能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使他们具备自主运用网络工具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能力,以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网络虚拟社会中顺利进行。

第四,强化正确的网络观教育,引导广大网民正确合理地运用网络。互联网环境的到来及其给人们思想观念带来的影响,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必须把不断强化对广大网民的网络观教育视为重要内容之一。当前,核心价值理念的教育者和宣传者要通过科学的教育和引导理念,积极培养人们形成健康的网络心理和科学的网络价值观,促其在信息网络中走向全面发展。一方面,积极加强对网民的网络道德观教育。要通过各种途径向其进行网络信息交往中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教育,促其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不浏览、传播和制作各种反动、暴力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抵触的信息,自觉阻止那些低级、庸俗和有害的信息,从源头上筑起网络安全的“防火墙”。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加强对广大网民的网络法制观教育。目前,我国网民对网络法律、法规的知识依旧较为缺乏。根据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41%的受调查网民认为自身心态“不太成熟”,26%的受调查者认为“不成熟”,此两项占到受访总数的近七成,仅有2%的受调查网民认为自身心态“非常成熟”。[5]因此,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积极把加强对广大网民的网络法制观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提升其法制观念,努力做到法制建设与网络文化发展同步,向人们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宣传法制教育同步。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押//www.cnnic.net.cn/dtygg/dtgg/201107/t20110719_22132.html

[2]徐萍,田启树.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及其对信息用户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3]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押//www.cnnic.cn/html/Dir/2009/01/12/5447.html.

[4]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三联书店,2008:3.

工业互联网的意义篇6

【关键词】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研究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数据呈爆炸式增长,人们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来源于社交网络、科学研究、移动通信等,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终于意识到这大量的数据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大数据时代中我们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和“互联网+”融合在一起,这对于整个教育行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此展开探讨,分析了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环境下的现代教育技术,现报道如下。

1.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基本含义

1.1“互联网+”

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中出现了一种创新的形态,即互联网+,它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目前,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的技术支持,实现各个领域大数据信息的整合和对各个科学知识资源的优化配置,然后让生产力得到改革,进而促进生产关系得到转变,保证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

1.2大数据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大数据技术在数据库的支持下诞生了,而且在此过程中超越了原有的数据库技术。在教育领域用到大数据技术将对传统教育造成了一次大的冲击,并对现代化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3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对于教育的影响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知识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对教学工作造成了冲击,教育模式进行也影响了调整,教育信息技术和工具的更新更加有效有效快捷,并在此过程中知识的传播效率和效果也不断提高。教师在知识传播过程中不断应用虚拟化教学工具,不仅能够显著提高知识传播的效果,还推动了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2.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环境下现代教育面临的应用需求

2.1学习方式的创新,自主学习外联互动学习

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贯彻自主学习外联学习,这会使教育更具有个性化和人性化的优点。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大数据资源能够让学生快捷利用,并积极探索和自主学习,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表自己的疑惑和看法。另外学生在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资源”时,能够带着疑惑进入课堂教学中,在听到教师的讲解后,能够解决困惑,而且课堂教学能够一直和学生保持交流互动。可以说在此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且能够互相理解,这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的模式,改变了续写方式,真正实现了整个教育行业的创新。

2.2知识传播的创新,服务逻辑内嵌知识关联

“互联网+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并打破了传统教育行业的概念。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环境下,人们可以利用各种通信设备在互联网上搜寻有关视频、或者在手机上下载或阅读文章来获取知识。而近些年来出现的慕课、微课等学习软件,也是直接改变了教师的角色,让教师由主导者变成了服务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让服务逻辑内嵌知识关联。尊重受教育者个体的已有经验,感知受教育者个体的情感需要,以不断激发学生潜能、弘扬个性。

2.3教学联动的创新,资源推送对接个性需求

教学过程中最核心的两个东西就是教和学,学生主体对象来选择学习方式并进行使用,而教学联动就是将教、学这两个中心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教学过程中“教”也就是体现在学生在选择一种学习方式后然后教师就对其进行引导,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习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同时要注意把学生的个性需求放在教学的第一位,同时让个性需求和资源推动结合,可以说教学联动的创新就体现上两者的结合。资源推送是一种群体化和社会化的活动,在资源不断的向社会化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传授学生知识,让学生能够均衡发展。学生可以在下课后或者放学后使用“互联网+大数据资源”,自己学习,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后学到知识后可以更好的在课堂上开展教学互动式学习。

2.4对现代教育家属的创新评价

教育技术创新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只用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借助教育技术进行评价,才能够客观的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科学性、可靠性和适用性做出合理的判断,促使我国教育行业取得发展,推动生产力发展。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积极的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现代教育中,并在教育技术评价工作的指导下适当调整革新方向,增强教育的系统性。

结语

工业互联网的意义篇7

关键词:新一代互联网;IPV6;研究意义;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

一、新一代互联网概念

新一代互联网不是下一代互联网,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是对互联网从不同层面的解读。下一代互联网是指不同于现在互联网的新的一代互联网 ,是基于IPV6协议。新一代互联网是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构架、基于未来网络业务应用需求的,是建造一个新型的兼容多种网络的互联网的架构。它一方面需要思想变革的推动,另一方面也需要技术上的大发明和不断创新。

新一代互联网是基于全新框架的第三代未来互联网,需要创造一个新的IP协议版本,而开发出属于自己的一套地址协议。另外,新一代互联网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是为了适应下一代IT网络整体业务的发展和支持,做出的网络整体的跨时代的升级及变革。其中包括很多特征点,把这些特征点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概念。

二、新一代互联网特征

新一代互联网并不像IPV6一样属于一种完全颠覆性的变革,而是为了适应新一代网络的需求一种组合。新一代互联网应该比目前的互联网“更快、更安全、更及时、更方便”,其主要特征有:

1、虚拟性

互联网的核心――数据中心,网络连接的对象变为由几百台或数千台服务器相互联接起来协同工作的计算单元。互联网的重心开始由物理设备互联的能力向虚拟设备互联的能力进行转移。

2、自动性

在互联网上一切行为开展以面向应用和服务的全新的方式进行组合,这就要求应用和服务所需的底层架构必须是只能联动的,具备面向应用的自动化的配置能力。

3、安全性

新一代互联网应该在简单、开放和共享为宗旨的技术优势基础上建立完备的安全保障体系,提供安全可信的网络服务。

4、多业务高品质的承载能力

未来的网络在技术上能够实现更为严格的服务质量,从解决方案上来说,网络会走向针对不同业务的多元化的专业网络,针对不同的服务质量的要求,提供更为专业的接入网、城域网、视频网、数据中心互联网络等。

5、物联网就绪

现在的网络已经由传输的角色向一个应用与终端的中间平台的角色迈进,物联网的本质就是当多种终端接入后,利用全新的网络平台屏蔽硬件的异构性,协调终端的工作,服务特定行业的特定的应用。

三、新一代互联网在推广过程中面临的协议问题――从IPV4到IPV6以及新兴的IPV9

新一代互联网是以下一代互联网为基础的,而下一代互联网将面临着从IPV4到IPV6迁移的问题。从技术上来讲IPV4向IPV6的迁移已经有了成熟的解决方案,包括IPV4 OVER IPV6和IPV6 OVER IPV4。IPV4向IPV6迁移是一个循序渐进式的过程,而且对于不同的网络环境需要选择不同的解决方案。

IPv6的使用,有效解决了IP地址空间不足的问题,优化了网络各方面性能,如:提高网络整体吞吐量、改善服务质量、更高安全性、支持即插即用设备、移动性、更好实现多播功能等。

IPv6地址升级仅是表面问题,本质上是TCP/IP协议和域名管理系统向更高一级组织的变迁,IPv6地址的升级是历史必然的。IPv6升级需要与之对称的域名管理权民主化。到2007年初,IPv6协议的基本框架已基本成熟,并且开始在很多地方得到实践。

IPv6之外,国内还有人士提出另一种新的互联网协议,十进制网络,也就是所谓的 IPv9。这种新的互联网协议除了具备IPv6的优点之外,还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自主知识产权,对保护国家信息安全性和实现互联网的平等,建立自主、安全、可控的网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已经开始进行类似于这种全新框架的未来互联网的研究工作,而且形成了以十进制网络、可信路由等为代表的真正属于新一代互联网的关键技术。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十进制网络都具备第三代网络也就是新一代互联网的主要特征。

四、新一代互联网发展前景

现有IP地址枯竭也被看作是互联网发展的又一个契机。新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前景激发起人们无限想象力。未来,每一个带电的设备都可以有自己的IP地址,实现物物相连,从而将信息世界和现实世界连接起来,数字化、互联化生活将会普及化。IPv6充足的IP地址支持,也正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础。

IP互联是互联网的特征,互联网将在原有基础上升级,两代网的切换过渡将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实现无缝连接。当然,这个过程也将是渐进的,新一代互联网的真正普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新一代的互联网正向我们走来,那是一个平等、无所不在、无国界的互联网,也是一个可以充分支持人际交流、智能、个性化的互联网,它必将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的中心,成为推动世界和中国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

五、新一代互联网发展意义

新一代互联网的最大意义就是让我们的梦想变成现实。在新一代互联网中,通过IP数据网络来承载各种应用,真正的数字化时代将有可能到来。

新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将会使得IP地址重新分配,了美国在互联网时代IP地址的霸权地位,给了大家共同发展的可能与机会。在经济上,网络体系的变革,给了大家共同的机会。

对于未来的社会,网络是一个基本要素,将对社会经济、科技教育发展,乃至国防政治都将起到决定性的影响,新一代互联网的发展,给了我们机会与机遇。研制与建设新一代互联网,对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新一代互联网的最终落成虽仍需要一些时间,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应用需求的解决方法是在完善的过程中就可以为用户带来非常大的业务水平提升,在向新一代互联网演进的过程中,既节约了资源,又能形成一个有序的演进过程,保障了用户的基础投资和数据的稳定。

参考文献

[1]新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的关键技术.潍坊学院学报2005, 5(4).

[2]新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技术分析及其应用.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20(4).

[3]新一代互联网协议研究与实践.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0, 36(1).

工业互联网的意义篇8

关键词:企业;局域网;组建;计算机;互联网;重要性;意义

中图分类号:TP3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0-0000-01

自从1994年互联网被正式引入中国,以互联网为信息传递的平台从此进入到人民的生活当中。随着我国网络技术不断的成熟,越来越多的行业采用互联网作为宣传、办公、经营等的最佳业务平台,局域网这个名词也走入各大企业的视线当中,而如何搭建局域网,如何正确使用局域网,使其成为企业最大的业务帮手,是所有企业所关心的问题。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使用互联网最多人口的一个国家,而且以互联网作为媒介展开的业务也迅速覆盖到社会各个领域当中,作为企业通过在内部组件局域网,可以极大的减少办公时间,对于办公还是处理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大大的增加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增加了企业的生命力。

一、局域网的基本要义

局域网的组成是实现多台电脑在相同环境内或者范围在一个办公区域内的内部网络设置。局域网的网络语言总称为:Local Area Network.lAN。

通过局域网的链接可以实现远程数据终端与内部计算机数据库的链接,并且可以通过终端执行电脑进行对下属链接电脑的管理和控制,可以随意设定外部互联网与内部网络共享或者关闭的功能,实现多台电脑控制一台打印机工作,实现内部临时会议以及通知公告的快速传达,实现以总经理办公室电脑为中心的控制平台,扩展、控制、联系、管理等多项意义的数据信息传导平台。它可以是几台电脑之间的组建,也可以是几千台电脑的组成,这主要取决于用户的自主安排。

由于现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高,从原有的固有封闭性局域网建设到以宽带为基本点设置的局域网链接,后期出现的光纤媒介的局域网建设,再到现在实现无线终端的局域网建设。可以说每个阶段局域网的建设都和互联网的更新换代密不可分。当然有些企业公司业务的保密性以及对于员工的工作管理,禁止网络也是非常普遍的,但是这只能证明公司的管理制度上的问题,并不足以说明互联网与局域网之间的链接问题。未来市场竞争会更加残酷,对于信息的掌握是关乎一个企业的未来走向的,所以现在网络连接下的局域网已经成为主要建设平台。

二、企业组建局域网的实际意义

随着中国信息产业迅速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主要的传媒工具,电脑的使用率的增加,移动互联网的使用等都发展迅速,所有行业采用局域网进行办公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通过局域网的帮助不仅可以为企业管理带来便利,也为企业增加了经济产值。所以局域网的建设无论是企业还是行政机关,其中所带来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在企业当中搭建局域网,可以极大的发挥企业原有的基础设施,把原有的资源重新组合进行升级,最大程度的提高企业的运营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如笔、纸、打印耗材等。而且局域网还可以增强企业管理层对员工的工作能力以及工作业绩随时随地的掌握,加快企业的运行能力、执行能力的一种体现。而且采用了局域网,在网络使用经费上也极大地得到了控制,对于网络上地信息摘录、了解、即时通信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果是以电商为主的企业,更加如鱼得水。

通俗的来讲,企业的最高执行人CEO可以完全在办公室进行全面的指挥调度,所有的部门就像一部机器,在局域网的帮助下,迅速转动起来。

三、根据实际企业的运行情况组建局域网

局域网的组建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量体裁衣,既不要过多的投入,又要有提升的空间,这才是一个经济实惠的组建方案。企业运行的成本,以及企业的资金周转能力,办公效率都要有充分的掌握才可以进行局域网搭建。

假设一个普通的小型企业,从总经理办公室到业务员再到下面销售,总共电脑才五台,那么只需要计算机资源共享就可以实现简单的局域网建设,完全胜任当前企业的发展需要。而如果是一家较大规模的公司,拥有员工上千名甚至更多,办公电脑达到百台以上,那么组建的局域网就要有规模性,而且局域网的设定和组建必须要有系统性的规划,比如最高领导层与中层管理的电脑必须使用一套局域网,而中层管理对于下属的办公电脑又要组建一套新的局域网,并且每个部门的不同局域网也互不干扰,设立专有专用的局域网管理终端,最高管理层可以随时进入公司的每台计算机进行实时管理。

所以,在组建企业内部局域网的同时,要首先分析好自身企业的运行情况,既要节约组建局域网的成本,又要发挥其自身最大的潜力。

四、局域网的构成和注意事项

一套局域网的组建,首先要明确企业的电脑数量,以及企业的规模形式,因为局域网的组成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而设定的,局域网的类型有很多种形式,其中有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有线网络局域网平台。

在总线设定上可以组建成星形,终端设定中间扩散四周,类似于蜘蛛网结构。金字塔形,这个很好理解,终端在最顶层直接连线到以下的各个电脑,还有穿插形等很多种类,这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使用判断。以无线为基础的局域网设定相对简单,只需要在主要网络连接终端打开无线共享,设定无密码形式或者企业内部密码形式,这样下属的所有电脑只需要接收即可完成无线局域网的设定。

根据企业的规模是否设定局域网管理部门,设定局域网管理人员。为了节约成本,企业可以进行员工培训如何正确使用局域网,维护局域网。在选择哪种类型的局域网作为企业的组建平台,都必须加装防病毒软件和定期垃圾清理软件。以便于企业局域网的畅通。

参考文献:

[1]丁明.中小企业局域网的组建[J].江苏电器,2004,01.

上一篇:塑料污染的防治范文 下一篇:食品包装的定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