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技术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4-01-31 11:38:14

自动化技术的现状

自动化技术的现状篇1

【关键词】热工自动化技术 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世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我国机组容量的快速提高,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不断地从相关学科中吸取最新成果而迅速发展和完善,近几年更是日新月异,一方面作为机组主要控制系统的DCS,已在控制结构和控制范围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另一方面随着厂级监控和管理信息系统(SIS)、现场总线技术和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控制技术的应用,给热工自动化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

热工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现状

1、热工测量技术方面

(1)温度测量

火电厂热工测量控制系统中的温度测量传感器(SENsER),采用热电偶热电阻,少数地方采用其他热敏元件如金属膜(双金属膜)水银温包等作为温度测量的一次元件。热电偶的冷端补偿,依据控制系统的不同而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冷端补偿器,恒温箱,用热电阻测量接线盒中的温度然后在软件中进行修正,补偿导线直接进入电子室由DCS系统的信号调整模件进行补偿处理。

压力(真空)测量

传感器为应变原理的膜片,弹簧管,变送器为位移检测原理或电阻电容检测原理,(4—20mA),二次仪表以数显为多。

流量测量

以采用标准节流件依据差压原理测量为主,少数地方采用齿轮流量计或涡轮流量计,如燃油流量的测量。大机组中的主蒸汽流量测量许多地方不用节流件,利用汽机调节级的压力通用公式计算得出。用节流件测量主汽流量时一般都有压力温度补偿。二次仪表数字化智能化,DCS中实现密度补偿更为方便。

液位(料位)测量

液位测量以差压原理经压力补偿测量为主流,电接点,工业电视并用。云膜或轻液双色水位计仍在使用。有用浮子及电磁原理的液位开关。料位测量以称重式或电容式传感器配4~20mA变送器测量,也有用浮子式或超声波原理。

2、变频技术的普及应用与发展

变频器作为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功率变换部件,以提供高性能变压变频可控的交流电源的特点,前些年在火电厂小型电机(如给粉机、凝泵)等控制上的应用,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由于变频调速不但在调速范围和精度,动态响应速度,低速转动力矩,工作效率。方便使用方面表现出优越性,更莺要的是节能效果在经济及社会效益上产生的显著效应,因此继一些中小型电机上普遍应用后,近年来交流变频调速技术,扩展到~些高压电机的控制上试用,如送、引风机和给水泵电机转速的控制等。因为蕴藏着巨大的节能潜力,可以预见随着高压变频器可靠性的提高、一次性投资降低和对电网的谐波干扰减少,更多机组的风机、水泵上的大电机会走向变频调速控制,在一段时间内,变频技术将继续在火电厂节能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

3、SIS系统的应用发展

SIS系统是实现电厂管理信息系统与各种分散控制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实时信息共享的桥梁,其功能包括厂级实时数据采集与监视.厂级性能计算与分析。在电网明确调度方式有非直调方式且应用软件成熟的前提下,可以设置负荷调度分配功能。设备故障诊断功能、寿命管理功能、系统优化功能以及其它功能(根据电厂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设置)131。自从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规划总院在2000年提出这·概念和规划后,至今估计有200多家电厂建立了SIS系统,可谓发展相当迅速。

但是自从SIS系统投运以来,其所起的作用只是数据的采集、存储、显示和可打印各类生产报表,能够真正把SIS的应用功能尽情发挥出来的很少,其面向统计/生产管理的数据分析工具,基于热经济性分析的运行优化,以品质经济性为目标的控制优化,以提高可靠性为目的的设备故障诊断等功能基本多数都未能付绪实施。其原因主要有设计不够完善,多数SIS厂家并没有完全吃透专业性极强的后台程序及算法,使其在生产实际中未能发挥作用,加上与现场生产脱节,因此SIS商所能做的只是利用网络技术,边搭建一个基本的SIS架构边进行摸索。此外SIS应涵盖哪些内容没有统一的标准也缓慢了其功能的应用。但从大的方向上看,SIS系统的建设符合技术发展的需要和中国电力市场发展的趋势,将给发电厂特别是大型的现代化发电厂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热工自动化技术发展的趋势

1、单元机组监控智能化是热工自动化系统发展方向

单元机组DCS的普及应用,使得机组的监控面貌焕然一新,但是它的监控智能化程度在电力行业却没有多大提高。虽然许多智能化的监视控制软件在国内化工、冶金行业中都有较好的应用并取得效益,可在我国电力行业直到近几年才开始有所起步。随着技术的进步,火电厂单元机组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将是一种趋势,因此未来数年里,实现信息智能化的仪表与软件将会在火电厂得到发展与应用。

2、过程控制优化软件将得到进一步应用

进一步提高模拟量控制系统的调节范围和品质指标,是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技术研究的一个方向。虽然目前有关自适应、状态预测、模糊控制及人工神经网络等技术,在电厂控制系统优化应用的报道有不少,但据笔者了解真正运行效果好的不多。随着电力行业竞争的加剧,安全、经济效益方面取得明显效果、通用性强,安装调试方便的优化控制专用软件(尤其是燃烧和蒸汽温度优化、性能分析软件、)将会在电厂得到亲睐、进一步发展与应用。

目前机组的AGC均为单机方式(由调度直接把负荷指令发给投入AGC的机组)。由于电网负荷变化频繁,使投入AGC的机组始终处于相应的变负荷状态,锅炉的蒸汽压力和温度波动幅度大,辅机、阀门、挡板等设备动作频繁,这种方式对机组和设备的寿命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发电成本的提高,发电企业需从各个角度考虑如何切实降低电厂运行成本,延长机组的使用寿命。因此配置全厂负荷分配系统(即电网调度向电厂发一个全厂负荷指令,由电厂的全厂负荷分配系统,以机组的煤耗成本特性为基础,在机组允许的变化范围内,经济合理地选择安排机组的负荷或变负荷任务,使全厂发电的煤耗成本最低,降低电厂的发电成本)将是发电企业必然的要求,相信不久的将来,单机AGC方式将会向全厂负荷分配方式转变。

SIS系统将结合生产实际进行二次开发,促进自身应用技术走向成熟,在确保火电厂安全、环保、高效益及深化信息化技术应用中发挥作用。

3、提高热工自动化系统可靠性研究将深入

由于热控系统硬软件的性能与质量、控制逻辑的完善性和合理性、保护信号的取信方式和配置、保护连锁信号的定值和延迟时间设置,以及热控人员的检修和维护水平方面,都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此使得热控保护系统误动作引起机组跳闸事件还时有发生。在电力生产企业面临安全考核风险增加和市场竞争加剧的环境下,本着电力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及效益优先原则,从提高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着手,深入开展技术研究,是热工自动化系统近期的一项急需进行的工作。

总结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网络化的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将会不断发展,最终基于网络大容量数据传输可实现,远程专家监控诊断系统的开发应用,火电厂检修运行维护的结构将彻底改变,届时仅需少量人员进行机组的运行维护,更多的是通过远程专家监控诊断系统(类似于电力调度),实现对机组的运行监控、维护和故障诊断、处理。

参考文献

[1] 王希林,周红梅,王明锐,李刚。 200MW汽轮发电机组热工自动化现状及前景分析[J]. 黑龙江电力. 2002(06)

[2] 朱春钟。 分散控制系统(DCS)应用技术有待完善[J]. 浙江电力. 2001(01)

[3] 夏冬辉。 浅析热工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03)

[4] 侯树文,陈燕,李方方。 火电厂热工自动化的现状与进展[J]. 山西建筑. 2007(03)

[5] 姚峻,沈丛奇。 DCS系统设计思想及组态方法的探讨[J]. 华东电力. 2002(01)

自动化技术的现状篇2

【关键词】建筑机械;自动化;现状;关键技术;发展趋势

一、建筑机械自动化意义

第一,有利于解放生产力。自动化技术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即可完成大量的工作,促进了批量化生产的发展,缩短了工程项目加工和处理过程所耗费的时间。大幅减少了工程的生产周期,保障了工程的质量。第二,有利于提高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整个生产流程中引入自动化调控技术,使行业利润和竞争力大幅提升,缩短工程作业时间的同时优化了成本投入和使用,进一步保障工程质量,有力带动建筑行业的进步。第三,支持和促进了机械行业的发展。将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建筑行业,是有效检验机械自动化原理和技术的方法,为了更快的发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必须在生产实践中即使投入应用。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改善的创新,不仅有助于促进自动化技术的进步,而且有利于带动其他产业的协同进步和创新。

二、建筑机械自动化的现状

二十一世纪以来,得益于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此背景下建筑机械自动化也得到了极大程度上地发展,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这就使得建筑机械自动化被广泛地应用到我国建筑工程建设之中。结合实践来看,建筑机械自动化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主,其一单项自动化技术,主要包括变频技术以及移动机能―液压传动用的液压比例技术,在机械设备中应用这些技术的使其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既能有效提高生产的效率,而且还大大改善了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从而使得生产质量得到大幅提高。其二综合自动化技术,例如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GPS定位系统等。虽然当前我国建筑机械自动化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三、建筑机械自动化关键技术分析

(一)机身位置识别技术

施工机械位置识别技术,是指运用技术对机械设备的位置进行自动识别,内部识别和外部识别是在当前机械自动化识别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两个方面。内部位置识别,是指运用回转式角传感器及速度控制传感器将精确测定的设备数据传送到控制中心,从而测定设备的最终位置;而外部位置识别技术则是在预先设定的基准点的基础上,利用声波发射转置确定设备当前位置。

(二)作业对象的识别及评价技术

建筑机械工作时,识别作业对象技术为实现自动化的关键,准确的识别作业对象后,才能正确的实施即将要进行的施工操作,保证各项施工顺利的进行。判断与决策机械作业方式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作业对象识别与评价技术,如果此项技术并不存在,那么判断与决策也无法进行。在作业对象识别与评价技术的作用下,机械设备施工对象的相关信息可有效的反馈到计算机中心,比如施工对象形状"大小等,同时,还可对施工对象的能力进行评判。通过此项技术采集的相关信息,为后续施工顺利开展提供科学的依据,保证各项施工的顺利进行。

(三)机群协同控制技术

在一次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多台机械设备共同参与联合作业。实现机械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有一个能够联系所有设备的系统,并实时监测和控制每台设备的工作状态、位置信息和设定的运行轨迹等。将监测的数据反馈到中央控制室,由控制室将数据输入计算机的综合分析与处理软件中,并对当前的作业状态进行模拟分析,优化处理确定下一步的最佳运行状态,然后系统中生成有效的作业指令,并传输到每一台机械设备的接收转置中,指导机械设备进行新一轮的全方位安全施工作业,系统不断接收、计算、修改、最后在优化分配情况下传输指令,如此一来不但使得整个建筑施工现场正常有序的进行,同时更有助于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效率。

(四)安全保障技术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现场中包含的机械设备众多,再加上施工现场中的作业器具"施工材料"施工人员等,导致施工机械运行时面对的障碍物比较多,如果不能有效的避开这些障碍物,极有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影响施工进度。为了保证建筑机械运行时其他的设备也正常的运行,并保证施工的速度,就需要将识别功能"报警功能等相关功能引入到建筑机械中,在发现障碍物时,有效的识别,并及时的发出报警,以保证其运行安全[2]。在安全保障技术的作用下,建筑机械能够更好的发挥自身的自动化功能,保证各项施工顺利的完成,并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现场机械及工作人员的安全。

四、建筑机械自动化发展趋势探究

(一)建筑机械自动化面向施工规模巨型化

土建行业的蓬勃使得如今的建筑、水利和交通工程趋于大型化、复杂化和高速化发展。要想满足土建的发展趋势,建筑机械自动化必须朝着巨型化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建筑的规模和速度,怎样在短时间内完成高质量、高标准的建筑工程,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方向,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大规模应用建筑机械自动化。

(二)发展低成本自动化技术

在建筑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过程中,可将现有通用设备为基础,加入计算机辅助系统技术以及更为先进的传感器等设备,并在对建筑机械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特点充分地发挥,如此一来不仅投资少,而且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效率与质量地提升大有裨益。

(三)建筑机械自动化将趋于环保化

机械自动化首先应当遵循科技发展的要求,时刻拥有严格的环保意识,尽可能减少环境的危害,积极提倡绿色发展,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保护好环境。其中在建筑机械系统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大的是发动机,因此,要选用新型环保型发动机,降低对环境的负荷。

(四)建筑机械自动化低碳节能

低碳节能作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主流,因而这也是建筑机械自动化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结合实践来看,要想实现建筑机械自动化低碳节能主要两方面途径:首先,建筑机械自动化产品制造中应加大环保性材料地使用。其次,采取通用的建筑机械自动化设计标准,这样一来可以使得建筑机械设备零部件可以实现最大化通用。最后,建筑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中,针对设备运行程序、动作等进行精准设计,如此一来有助于降低建筑机械自动化设备运行能耗。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机械自动化技术中,包含的关键技术比较多,也正是这些关键技术的存在,促使建筑机械自动化具备多项功能,建筑工程在应用建筑机械自动化技术后,不仅施工效率明显提升,施工质量也显著增强,同时,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效果也变得更好,充分的满足了社会对建筑工程的速度及质量要求,促使建筑行业更为繁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洪兵, 薛叶丰. 试论建筑机械自动化的现状及其关键技术[J]. 城市建筑, 2015(20):304-304.

[2] 金华国. 试论建筑机械自动化的现状与关键技术[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34).

[3] 曹鹏. 建筑机械设备自动化现状和关键技术的探究[J]. 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 2014(8).

自动化技术的现状篇3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自动化技术;应用现状;发展方向

1 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内涵

电力自动化技术,广义来讲,是基于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电子、网络通讯等关键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的产生、调配、传输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化管理。具体来讲,电力自动化技术包括中心计算机控制系统、馈线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配电管理系统,通过把计算机调控系统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在计算机的核心调控作用下,结合配套调控系统的实际监控,实现中心计算机控制系统、配套信息监控系统及周围电力场、发电站之间的信息反馈流通,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协调,达到经济合理、安全稳定并且有效地控制电力系统的目标。

2 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2.1 提升电网调度效率

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网调度系统中,主要是结合计算机及技术,通过实时监测电网系统的运行状况,有效地对各个电网的各种信息数据进行收集、计算和分析,利用自动化技术,通过监控分析出来的结果与各项指标的比对,实现内部电力资源的智能调控,以确保电网的正常运行,使用电需求和质量得到有效保障,进而在自动化技术的作用下,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实现节能环保。

2.2 加快了配电网络的信息传递

在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电网技术得到不断发展,主要体现在配电系统的网络化程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形成了主配电站、子配电站以及光纤终端三个层次。在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确保各配电网络层次之间信息输送的畅通无阻,进而实现配电网络调节高效、准确地进行。

2.3 优化了变电系统的功能

电系统的自动化应用,主要是通过现代智能检测保护装置,组建通信信息系统,通过对变电系统的监控、测量,利用通信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和计算机计算功能,实现对变电系统准确、高速的多线传输,确保信息畅通,以优化变电系统的功能实现,促进监测、控制、协调的同步发展,并能够使整个变电系统的信息化、网络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有效地降低成本并提高系统的性能。

2.4 有效地降低了变电站能耗

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降低能耗。变电站作为整个电力运行系统的最高能耗环节,有效结合利用电力自动化技术,将在极大程度上降低电力运行能耗。变电站的自动技术应用,主要体现在信号处理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管理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和智能装置的应用,通过信号检测、故障录入、结果反馈及操作处理,实现对变电系统的智能自动化控制,进而提高运行效率并降低能耗。

3 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不够完善

计算机视觉技术,是通过摄像机、光源、软硬件及特定算法的综合作用,能够有效提取并反馈监测到三维世界信息。而目前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应用大多仍停留在数据的记录、处理层面,不能够直观地反映出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随着我国电网系统建设的高标准发展,计算机视觉技术等智能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应用将会很大程度上制约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

3.2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缺乏统一标准

当前电力系统的GIS系统存在数据库设计不规范、数据格式不一致、数据质量不稳定、数据档案不完整,以及数据缺失、软件测评手段落后且不规范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发展。因此,制定统一的GIS技术标准很有必要。

4 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经过不断研究改进,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绩。随着电网建设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电力自动化技术将不断完善。结合目前发展现状,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视觉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GPRS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4.1 强化视觉信息技术的应用

视觉信息技术应用到电力自动化系统中,能够通过大量的图像数据进行有效分析,能够提升并促进远程监控系统的功能完善,进而提高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结合电力自动化的应用需求,未来该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在线监控和无人操作两个方面,如可以监测各路电器的开关情况及一些异象,并针对异象进行有效处理,这样将有效地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

4.2 制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统一标准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基于地理信息,在配电系统建设和空间资源规划过程中,通过提供数字化和信息化的资源管理平台来服务于整个电力系统。下一步,针对地理信息系统缺乏统一规范标准,将着力支持行业标准,开发使用灵活简便的应用程序接口,完善并提高功能服务与质量,以满足系统结构的开放性标准,并要求从网络通讯协议到数据库管理、数据模型建立及客户化手段,都要制定统一标准。

4.3 加快GPRS技术的融合

在整个配电网络中,低压配电数量多、安置分散,这就要求低压配电设备的建设必须精准、性价比高。而移动GPRS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地对分散的低压配电进行监测、数据采集、统计分析和多线级输送交流,并能够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达到电力系统对数据传输的标准。通过GPRS技术能够对电力系统实现远程监控、信息交流和智能化调节,实现高效调控复杂的电力网络。同时,在极大程度上降低项目成本、缩短工期,满足对低压配电设备性价比的要求。

4.4 推进现场总线技术实施

现场总线技术,是依托于计算机技术,把所有的控制仪表通过局域网进行自动匹配,通过数字化的形式,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进而提升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效果。技术应用主要是将底层前置控制计算机安装在各个被控装置中,可以分散生产过程的控制功能;应用前置控制计算机,实现对设备的监控和调节;利用上位机也可以通过前置控制计算机来监控和调节被控设备,使得电力系统更加安全与灵活。

4.5 完善计算机技术功能开发

计算机技术在整个电力自动化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系统应用服务器和应用逻辑,完成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传递、交流,进而确保二者之间的工作有效完成。针对电力自动化的计算机技术应用现状,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以归结为两点:(1)改进完善系统装置中电磁兼容性的问题。微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广泛,性能高却容易产生电磁干扰而引发事故,下一步着重研究突破其电子干扰的问题,以防安全事故发生,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2)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模糊技术和审计网络等智能控制技术,应用到电力自动化控制系统,将能够有效降低系统成本,并完善无人操纵和自动控制等各项功能。

5 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又使电力系统在运行方面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得到有效强化。然而,尽管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取得斐然成绩,但随着工业发展及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及复杂性,对电力自动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唯有不断创新改革,加快电力自动化与新技术的融合渗透及应用实施,完善各项功能,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营,进而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冀翔.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方向[J].智能应用,2014(22):053.

自动化技术的现状篇4

关键词 :自动化 机械制造 现状 趋势

自动化是指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进行操作或控制的过程,而机械自动化既是机器或者装置通过机械方式来实现自动化控制的过程。与传统的机械技术区别开来,使传统的机械加工得到质的飞跃。机械自动化的实现将机械生产引领向了一个新的领域,通过自动控制系统,真正达到了大工业生产及减少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令整个世界的生产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由此延伸出了电气自动化。而目前的各个行业都已经离不开自动化系统。

一、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我国的机械自动化在自动化技术方面,还处于单子自动化、刚性自动化阶段。而工业发达国家自动化技术方面普遍实现了智能化、柔性化和集成化;在机械自动化的生产管理方面,我国的大多数企业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而工业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并且在工业组织与管理、生产模式方面不断进行着创新和升级;在人才管理方面,没有好的、适宜的人才管理机制,理论人才过多,不够全面性;在机械设计方面,我国还没有做到及时更新,设计水平也没有很大的提升;在工艺水平方面,我国的数控加工技术还多停留在精细加工等初级阶段,在复合加工手段的采用上尚未真正掌握,仍处于追赶阶段。

随着机械工程制造技术的不断革新和进步,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向集成化、智能化、虚拟化和敏捷化等方面发展,促使机械工程制造发生巨大变化。计算机集成制造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各类技术、信息和物料进行集成,使机械工程的全部制造过程得以全部优化,达到技术经营和技术功能双重集成的目的。智能化应用要求在工程制造过程中进行分析、判断、决策等智能活动。智能化制造强调安全性和友好性;对于环境,要求做到无污染,省能源和资源充分回收;对于社会,提倡合理协作与竞争。虚拟制造技术主要包含现代制造工艺、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所组成的一项由多学科知识合成的综合系统技术。虚拟化的制造技术,可以在之前就把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预测及防护,以期产品一次性制造成功,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成本,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敏捷化应用可以使企业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增强组织生产的灵活性,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

二、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1、集成化的应用

为了使机械生产的过程中对自动化技术进行有效的应用,就应该构建一个有效的程序,以此来进行统一的管理。尤其是近几年,科学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集成化的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占据了主导的地位。

2、智能化的应用

智能化技术在机械制造行业中的应用,相对较为综合,其中包含了很多小的技术。在对制造业的智能化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制造出了一系列的机器人,并在机器人中安装了相应的智能化系统,让其代替工作人员进行工作,在其进行工作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直接将其发到主系统中,再由主系统发出解决指令,这样不仅可以节约人力资源,也可以加快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3、虚拟化的应用

虚拟化与智能化技术一样,都是一种综合性的技术,其是将多种技术进行结合,主要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等。其主要的功能就是进行模拟或者仿真实验,这一技术可以在进行生产之前查出系统或者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漏洞与故障,并做好解决措施,避免问题的出现,不仅可以加强生产的效率与质量,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三、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1、机械制造中的自动化技术发展将会不断地变化、创新、进步

自动化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和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快速提高,将会逐渐更加创新化、高科化,应用领域也将会更加的广泛。

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工程的运用过程中将会更加注重环保,采用环保型的设备、技术、材料,使现代的自动化技术更加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达,机械工程的自动化技术越来越趋于先进的网络化发展,打破地域的限制,迈向更宽广的发展空间。机械制造工程的自动化技术与现代系统工程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以及传统的制造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才应该是今后机械制造业的快速科学发展趋势。

2、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目前社会的竞争非常激烈,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机械制造的自动化技术发展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想要达到相应的质量要求,就必须要不断地改进机械制造业的工程技术。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劳动强度,而且可以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机械制造系统适应社会市场变化的能力。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技术是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追求的主要目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动化制造水平也将越来越高,发展面向国际化、全球化。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水准是国家科研技术能力的体现,也是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水平与技术能力的体现。我国的机械自 动化水平相比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自动化比例低,生产制造的效率以及质量仍然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因此,发展机械自动化及相关技术的科技水平,不断学习并最终超越工 业发达国家的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是我们必须持之以恒进行的事业。

参考文献:

[1].葛畅.浅析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12期.

[2].王浩宇.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21期.

自动化技术的现状篇5

【关键词】水泥生产;自动化;技术与装置;应用现状

在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水泥生产工艺也日新月异,逐渐的彰显出了自动化技术的重要性,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水泥生产中,不但能够提升水泥的生产质量,此外,对于水泥新生产工艺的应用和推广也能够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因此,对于自动化技术在水泥生产中的应用我们需要高度的重视起来。

一、水泥生产自动化技术应用现场分析

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的这些年来,水泥工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在某种程度上有效的提升了水泥自动化技术和装备水平,使我国水泥工业面貌焕然一新。进入21世纪以来,在改建和新建的一些水泥生产厂房中,广泛的应用了自动化生产技术和生产装置,对于降低能耗,保证产品质量都带来了极大的帮助,将劳动生产效率有效的提升了上来。然而,我们国家当前一共有800多家水泥生产企业,只有不足400家的大中型企业,优质回转窑水泥产量还低于20%,其中立窑水泥产量达到了80%,很多的水泥生产企业,尤其是一些小型的水泥生产企业,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在引进自动化新技术和装置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即便是引入了自动化生产技术,他们的技术水平也有待于进一步更新与完善,因此,为了能够在保证水泥生产质量的基础上将能耗降低下来,国家应该加大力度帮助这些企业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装置。

二、水泥生产自动化技术与装备的有效应用

1、计算机系统的应用

①、PLC控制系统

对比传统的DCS系统,这种系统会更加优越,有着丰富的软硬件资源,使用便利。同时,这种技术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而且投资不高。典型连续生产为水泥生产的主要特征,具备大量的连锁、顺控要求,在总点数的80%存在着开关量,因为有着很强的控制功能存在于PLC的开关量中,在水泥生产控制会发挥巨大的作用。然而起初这种技术功能不强,通常只是用于连锁联动控制和动力设备的启动,一般会将仪表系统应用到生产控制中。例如,某水泥厂就应用了这项技术,其响应能力、联网能力、灵活性、可维护性和计算机能力等为水泥生产的水泥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②、应用现场总线技术

现场总线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OSI标准,现场总线技术也能够与之相符合。并且,在很多水泥生产企业中已经大量的开始应用这项技术,例如,ST公一9000、CONTRASP、1151、1750等。利用手操作器,对于阻尼、迁移和量程等可以进行远程的控制,在某水泥生产企业中,就对窑尾高温风机控制系统、回转窑胭体温度监测系统、减速机和主电机油站控制系统、ProfibuS现场总线连接生料磨轴承油站控制系统进行了使用,极大的提升了水泥生产效率,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进步,也进一步的推出了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并且,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和装置在我国水泥行业中的应用数量也越来越多。

2、水泥质量控制新装置

①、应用钙铁分析仪来控制出磨生料Fe2O3和CaO的合格率,尽管在某种程度上会限制控制效果,然而,投资较低,因此广泛的应用于各个水泥生产企业中,在提升水泥生产质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②、针对原材料成分波动而言,长延时反馈控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当在生产企业中引入了连续X荧光分析仪器之后,在线连续X荧光分析仪在水泥生产企业中已经被大量的应用。

SO3的控制是当前水泥配料控制的主要情况,我国将ISO质量标准执行了以后,也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水泥质量控制要求,特别是将更加精密的要求抛向了水泥细度的控制。

3、各种新技术新装置的引入

①、在很多水泥厂中都引入了辊压机,磨粉挤压装备和工艺不断的大型化、不断的完善,已经构成了各种新型设备为辅、压机为中心的磨粉新工艺,例如混合粉磨系统、联合粉磨系统、半终粉磨系统、预粉磨系统等,并且,进入新的世纪以来,这项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方式。

水泥粉磨中,挤压粉磨系统已成为其中的首选方案,在在很多大型水泥生产企业中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应用。

②、不断的优化和提升钢球磨机大型化以及匹配设备,不但将单机生产能力提升了上来,对单线水泥生产不断扩大规模的需求能够有效的给予满足,并且将粉磨的效率还能够极大的提升上来。

③、微型研磨体的高细高产磨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球磨机开流粉磨水泥的系统中,最早是由合肥院完成研制开发出这项技术的,在设计磨机仓位、研磨体配、磨内筛分等方面都展现出来极大的应用效果,逐渐的打开了应用市场,在超细粉煤灰、水泥、超细矿渣的生产中,已经向着闭路系统的效果发展这项技术,并且,还能够有效的降低运行和投资的成本。

④、引入和提升环境保护装置和工艺

在水泥生产中,排放气体和粉尘污染是其中的主要污染物,例如,二氧化氮、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大量有害气体会随着水泥生产制造向着大气中涌入,进而对人们的身体就是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在水泥业发展中也应该积极的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要将环境保护摆在首要位置上来对待,因此,我们应该在国家标准规定下,积极的引入污染少,排放量低的设备装置。例如,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新型低二氧化氮、低阻的预分解系统研发出来,根据国际先进水平来确定主要技术指标,进而能够将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烧成系统大型化技术水平、国产化水平提升上来,比如到09年以来,我国新型水泥生产线就在不断的增多。

此外,在对国外先进经验进行吸收的基础上,我们国家也将几代控制流蓖式冷却机自行开发了出来,有效的应用了高阻力蓖床、人料均匀分配、合理配风、厚料层、脉冲分风等技术,高温熟料和冷风燃料实现有效的换热,首先对塑料的快速冷却能够有效的予以实现,其次,将两次和三次风温度能够有效的提升上来。因此,其应用效果可谓是非常的优越。

结语

总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一些先进的技术措施和装置都被应用到了水泥生产中,尤其是自动化技术在水泥生产中的应用,更能够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将水泥生产质量提升上来。将新型自动化技术和装置应用到水泥生产中,能够有效的解决传统生产工艺中不能解决的技术问题和难以攻克的难关,能够确保依据国家的一定标准,完成水泥的生产和制造。那么,通过文章上述内容的相关阐述,主要是为有关生产单位及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撑,为促进我国水泥生产行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荣康,王建民,江清如.我国水泥生产自动化技术与装备的应用现状[J].中国建材科技.2011(08).

[2]吴帆.基于PLC的水泥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

[3]孔强强,齐向东.FCS在水泥生产自动化中的应用研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1(05) .

[4]于浚哲.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与水泥工业自动化[J].水泥技术. 2002(03) .

自动化技术的现状篇6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 技术 现状 应用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TF325.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机械自动化,主要指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实现加工对象的连续自动生产,实现优化有效的自动生产过程,加快生产投入物的加工变换和流动速度。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机械制造业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的主要手段和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机械自动化的技术水准,不仅影响整个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而且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进步有很大的直接影响。如何发展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应实事求是,一切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做好各项基础工作,走中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之路。

二、机械自动化在我国的特点及作用

机械自动化的特点很多:第一,机械自动化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是具有明确的范畴的新的技术领域;第二,机械自动化技术是面向工业应用的技术,可以提高制造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三,机械自动化技术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同时是驾驭生产过程的系统工程,是市场竞争核心时间、质量和成本三要素的统一。

在工业生产中,机械自动化的作用很大:第一,机械自动化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性;第二,机械自动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第三,机械自动化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第四,机械自动化可以减少,生产过程的原材料和能源损耗。

很多方面机械自动化的特点与作用相辅相成,在工业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并且我国处于机械自动化的初期,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努力,创造条件,向自动化的高级理想阶段迈进。三、我国机械自动化的现状

机械自动化技术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发展应用以来,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近年来计算机的高度集成化,开始采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大大加快了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但我国让处于初级操作阶段的自动化。

近年来,我国的制造业不断采用先进制造技术,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个阶段性的整体上的差距。

1、管理方面。工业发达国家广泛采用计算机管理,重视组织和管理体制、生产模式的更新发展,推出了准时生产(JIT)、敏捷制造(AM)、精益生产(LP)、并行工程(CE)等新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我国只有少数大型企业拒不采用了计算机辅助管理,多数小型企业仍处于经验管理阶段。

2、设计方面。工业发达国家不断更新设计数据和准则,采用新的设计方法,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 ,大型企业开始无图纸的设计和生产。我国采用CAD技术的比例比较低。

3、制造工艺方面。工业发达国家较广泛的采用高精密加工、精细加工、微细加工、微型机械和微米、纳米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电磁加工技术、超塑加工技术以及复合加工技术等新型加工方法。我国普及率不高,尚在开发、掌握之中。

4、自动化技术方面。工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及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实现了柔性自动化、只是智能化、集成化。我国尚处在单机自动化、刚性自动化阶段,柔性制造单元和系统仅在少数企业可见。

四、我国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之路

1、结合中国生产实际进行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的全部真谛在于应用。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应以企业的生产和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及具体条件为导向。我国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结合实际,注重实用,即对国民经济产生实际效益。所以我国应结合具体生产实际,逐步实现我国机械自动化发展的全球化,一方面由于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例如在机械制造业中,国内外已有不少企业,甚至是知名度很高的企业,在这种无情的竞争汇总纷纷落败,有的倒闭,有的被兼并。不少暂时还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份额的企业,不得不扩展新的市场;另一方面,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企业向着既竞争又合作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进一步激化了国际间市场的竞争。这两个原因的相互作用,已成为全球化制造业发展的动力,全球化制造的第一个技术基础是网络化,网络通讯技术是制造的全球化得以实现。

2、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低成本自动化技术。发展低成本自动化技术,潜力大,前景广,投资省,见效快,提高自动化程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经济效果,适合我国现阶段的而发展需要和国情。这需要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向网络化和虚拟化方向发展。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给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产品设计、物料选择、零件制造、市场开拓与产品小勺都可以异地或跨越国界进行。此外,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技术信息的额交流、加强产品开发的合作何经营管理的学习,优化产品的制造工艺、保证产品质量、生产周期和最低成本为目标,进行生产过程计划、组织管理、车间跳读、供应链及物流设计的建模和仿真,推动企业向着既竞争又合作的方向发展。

3、我国在发展机械自动化的同时还应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进行分析。在发展机械自动化的同时注意到发展的环境,实现发展机械自动化的绿色化。绿色制造通过绿色生产过程、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的设备、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管理等生产绿色产品,产品使用网以后再通过绿色处理后加以回收利用。采用绿色制造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制造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是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率达到最高。

综上所述,我国要搞好机械自动化,不但要起点高,瞄准世界先进水准,而且必须包括各种灵活的提成本、见效快的技术,坚持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方针,同时从我国具体的基本国情出发,使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发挥应有的才能健康地走上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之路。

参考文献:

[1]马志平,机械自动化的未来与现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张世昌,先进制造技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3]马晓春,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J]森林工程,2002

自动化技术的现状篇7

关键词:电力企业;电气自动化;作用;应用

【分类号】:TU855

前言

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丰富和提升,电气自动化内容逐渐完善,电力企业工作效益已经得到本质上的转变。电气自动化技术从根本上改善了电力企业运行状况,提升了电力企业系统设置及平台控制效益,已经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国电力企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研究较晚,技术运用水平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具有一定差距。在上述环境背景下,加大电气自动化技术研究力度,深入挖掘该技术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已经势在必行。

1 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概况

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起步于80年代,该时期电力系统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较为简单,仅仅停留在初级特征控制方面,电力自动化技术没有取得非常好的应用效益。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开始对电气自动化本质进行挖掘,开始将该技术拓展到电力企业的方方面面,其作用效益出现本质上的转变。当前电气自动化在电力企业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智能化控制: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通过自身技术特征及控制原理对电力企业进行控制。该技术能够通过智能化系统分析对企业运行状况进行预判,及时发现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应预案,从而实现企业设备的控制及保护,提升企业运行效益;

(2)实时仿真: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采集,通过构建模拟环境完成数据模拟,实现仿真,对系统状况进行分析。该技术依照上述分析结果明确电力企业运行状况,实现同步诊断和预防,从本质上提升了电力企业运行效果;

(3)动态监控: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通过实时数据的采集和实时环境的仿真完成电力企业的动态监控,通过上述内容对电力企业实时运行状况进行分析,明确设备状况,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电气自动化技术从本质上改善了电力企业实时控制效益,对提升企业安全系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企业中的运用

2.1 PLC技术

PLC技术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机电控制技术基础上的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通过编程控制完成系统运行状态的转变,实现系统运行效益的最大化。PLC技术能够通过计算机技术原理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完成数据筛选,为系统控制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在上述数据基础上PLC技术对电力企业系统进行对应顺序控制,依照系统设置完成状态纠正,从本质上提升了控制操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PLC技术可以通过对数据信息的筛选达到系统的智能化控制,依照系统编程设定保证电力企业的运行效益。该技术依照具体电力企业用电状况实施对应开关量控制,从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两方面对系统开关量进行调整和转变,大大提升了信号的准确性,从本质上改善了系统工作效率。除此之外,PLC技术还可以实现系统的闭环保护,依照系统运行状况实现对应调节控制,从而降低系统风险系数。电力系统在正常运行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产生系统故障,PLC技术可以通过自身智能控制内容对系统闭环状况进行模拟,依照闭环模拟结果对系统进行调整,从根本上降低了其风险系数,消除了系统安全隐患。

2.2 调度技术

电力企业中需要设置对应电网调度中心,通过计算机操作系统、中心服务站等完成对电力的调度,保证系统设备能够正常运转。在该体系中调度技术能够依照电力数据状况对企业设备进行调整,由上述数据对企业运行状况进行监控,从而保障系统能够安全、高效地完成调度控制,满足企业用电需求。与此同时,该技术还可以通过上述数据对企业负荷进行分析,实施全运行控制,保证负荷指标在电力企业要求范围内,从本质上提升电力企业的安全性、可靠性。当前调度体系构建时需要依照具体用电状况及用电规模进行对应选取,由企业用电效益对调度内容进行适当调节。常规电力企业通过计算机设备及相关网络设备实现调度即可,而大型发电厂需要构建变电所和配电网络设备体系,由上述设备降低电力调度风险系数,提升电网自动调控效益。

3.3 补偿技术

补偿技术是电力企业运行过程中的一项常见技术。电力系统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通过补偿技术完成电力的调整,实现系统电压的平衡,从而保证系统供配电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低压无功补偿技术是补偿控制中最为常见的技术。该技术可以通过借助单一信号信息和三相电容器补偿功能达到电力系统运行负荷的调节,达到运行状态的最优化。当前负载较大的电力企业常采取该技术,以该技术调节干负荷三相负载状况,达到系统的欠补或过补偿。而上述补偿中非常容易出现电力补偿不到位现象,导致线损控制效益降低。在上述状况下电力企业常以无功控制策略实现补偿调节,由该补偿技术完成电压、电流及功率的统筹分析,达到投切方式的转变。该技术使用中可以将常规投切转变为循环投切,对电压中的对应物理量进行分析,观察物理量状况,从物理量着手达到系统补偿控制。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系统无功补偿需求量逐渐加大,提升电气自动化补偿技术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改善补偿技术的智能化效益,已经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必然。

3 总结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效果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的发展效益。只有真正实现电气自动化技术和系统运行的结合,电力企业才能够实现智能化、安全化、高效化控制。在今后电力企业运行过程中,相关人员要进一步加深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研究,要进一步推进该技术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从本质上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加速电力企业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 宿晶. 浅析电力自动化的现状及其前景[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1:47.

[2] 田鹏. 新时期对电力自动化的研究探讨[J]. 科技创业家,2013,24:77.

[3] 邱峰. 有效提高电力自动化的认识[J]. 电源技术应用,2013,12:140.

邮寄地址: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桐荫街197号电力设计院401室

自动化技术的现状篇8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机、变电站、电力线路、用电设备联系在一起组成的统一整体。总的来看,电力系统自动化不外乎两大部分:监测和控制,主要包括发电过程的自动检测和控制,自动调度,系统和设备的自动安全保护以及信息的自动传输等。根据具体的发电配电过程, 电力系统自动化主要包括电厂综合自动化、电网调度自动化、供电系统自动化等多个方面,并实现分层分级管理。随着世界社会经济的发展,负载终端设备变得多样化,电力系统这张网络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逐渐演变为一个地域分布广阔,由各自独立的发电站、变电站、输配电网络、配电网络和用电设备组成的统一调度和运行的复杂大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主要目标是保证供电的电能质量,具体体现在电压和频率上面,使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管理能力更加高效有力,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 电力系统自动化及新技术的应用

目前,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实现自动化及目前的新技术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发电厂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主要应用于控制单元、运行单元和以太网等。控制单元主要是对发电厂的变送器、电气量、开关量等自动的进行数据处理,然后直接进行下一步的执行。

1.2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主要应用于变电站二次设备的优化和重组,对变电站的整个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督,实现整个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常用的有变压器设备的在线自动检测和智能控制系统。变压器连接着电力系统和电力用户,只有时时刻刻随时关注变压器的运行情况,才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保证供电的质量和稳定性。变压器的自动检测系统主要是指能实时检测传感器和计算机等设备,随时全面掌握供电状态,根据显示数据的变化能快速的发现问题,并及时确定发生问题的位置,从而控制电力故障的发生。智能控制自动化系统与传统的控制技术相比,能够解决以往不能解决的问题,具有更强的适用性。

1.3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主要就是在电网运行的过程中,实时进行数据的检测和采集,通过数据对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从而进行控制和调节,来满足用户的需要。常用的有柔流电系统和灵活交流技术,新型监测和动态安全监控系统。柔流电系统简称FACTS,是指将电力电子装置应用到输电系统中的重要位置,调整和控制电压和相位差等主要的参数。灵活交流技术简称DFACTS,主要用于配电系统,由于用户对电力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配电系统的可靠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配电网系统和用户中都采用电子远程控制,提高配电网的供电质量,从而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2 自动化新技术在当前电力系统检修、维护中的应用

我国电力系统设备检修维护模式从最早的定时检修、定时轮修,逐步过渡到状态检修、状态维护。状态检修改变了以往定时检修的模式,是一种基于设备实时状态分析的检修模式,改变了以往方式固化、目的性不强的检修模式。设备状态分析基于设备数据采集、设备参数建模而来,通过对性能、参数的分析得出设备运行状况分析结果,根据设备状况分析结果决定是否进行检修、何时进行检修。状态检修不仅为适时检修提供了理论、数据支持,使设备检修工作可以更加主动、准确的进行,还节约了设备检修、维护的成本。随着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未来还可以发展某一电力系统的状态检修,即根据该系统内各个电力设备(如电网内各电厂的发电机组)的状态分析,科学、合理的安排检修时间,避免电力系统内因设备检修引起的电力缺口,以及因系统电力缺口较大使得某些该进行检修的设备得不到检修,减少设备故障的风险。用于电力整个系统的自动化技术为微机实时保护系统,随着各个环节的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微机实时保护系统也显示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实时对微机进行自动保护,以防止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的发现。电力系统的微机保护装置要符合电力系统对于实时、安全稳定和扩展的特点。

3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3.1 视觉信息技术与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

1)视觉信息技术

通过视觉信息技术,人们可以更方便地获取与分析多个图像,使电力系统中的遥视系统的功能得到增强,并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其中,无人操作与在线监控是视觉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利用视觉信息技术,可实施对移动物体实时监控。若在监控过程中,有异常情况出现,运用该视觉信息技术可以进行自动提醒与识别。此外,通过视觉信息技术,可以对电力系统中的异常情况进行在线的监测,例如对断路器的开合状态进行在线监控等。

2)现场总线技术

现场总线技术具有数字化的特点,运用该技术可以将电力系统控制室内的仪表与现场的自动化仪表有效地连接起来,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经济性与安全性。现场总线技术的运用,能将生产过程中的控制功能进行分散,并将前置控制计算机安装电力系统各控制装置的底层,从而对电力系统设备进行监控与调节,使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大幅提高。

3.2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GPRS技术

1)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该技术也称GIS技术,运用该技术,能够向电力系统提供一个信息化与数字化的地理信息管理以及维护的平台。在电力系统中,空间资源规划以及配电系统是该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2)GPRS技术是一种无线分组业务

在电力系统中,GPRS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避免传统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缺陷,实现电力系统对远程抄表以及低压配电监控的需要。在远程抄表中,GPRS技术的应用。在电力系统的远程抄表系统中,采取GPRS技术,可以把电表实时采集的相关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从而有效控制电力系统中的电力设备。同时,在位于偏远地区的变电站中,采用GPRS技术,可对电表的采集的数据进行自动地读取,自动远程控制变电站的运行情况,且自动维护电站的设备,从而达到了有效节省电力系统的成本的目的。电力系统低压配电中,GPRS技术的应用。我国电力系统的配电较为分散且配电数量庞大,因此对低压配电设备的性价要求非常高,优质的低压配电设备才能满足电力系统低压配电的需求。采用GPRS技术,可以对电力系统低压配电设备的数据,进行实时地采集、监控以及分析,并进行准确的数据传输,从而满足了电力系统对数据传输的要求。

实现现代大型电力系统的安全控制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保证安全可靠的运行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首要目标,电力系统还应该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以及稳定性,提出了更多的考验。面对现在的形势,我们不仅要看到发展的空间和方向,更要看到使命和责任。

参考文献

上一篇:动物防疫培训方案范文 下一篇:农村专业合作社性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