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与信息技术范文

时间:2024-01-03 17:24:38

自动化与信息技术

自动化与信息技术篇1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

引言

电力系统正在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推广而逐渐走向智能化、自动化,大部分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的相关技术被设置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中进行系统运行控制和管理,这些技术的设置和部署则增强或加大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促进系统工作效率,降低了电力系统相关内容的管理难度,同时信息化技术能帮助电力化系统进行实时的远程在线监测功能,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调度策略进行系统的远程控制系统的启动应用。

1电力自动化系统概述分析

电力系统能把发电、电力资源输送、配电及用户用电完整联系在一起,电力自动化系统则把相关自动化技术、微机技术及其它先进技术等联系在一起,其主要作用是为电力自动化系统的配置用户提供科学的设备管理和在线监测服务,或者其他相关服务,以此来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电力自动化系统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因此他可以很好的保证电力资源输送等各方面安全性能,同时又能根据客户实际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模块设计,兼具电力系统的让机器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人类,实现人机交互,同时又实现不同语言的交互和转换。

2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意义

电力系统环节多且结构复杂,在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他的应用往往遍布世界各地,其所输送的电力能源直接关系和影响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又严重地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持续和稳定、高速等,在这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在电力管理工作方面,这些应用需求对电力系统自身的发展和应用提出了更高的、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试图提升工作效率,在原来的工作上增加复杂程度,同时在电力系统中安装部署电子信息系统的自动控制系统、继电保护系统、自动调度系统、实时监控系统来提升电力系统的自动化。

3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电子设备与电子技术

3.1电子信息硬件设备

电力系统实现自动化的过程是通过定时查询电子信息硬件设备和特定位置的状态参数的信息和数据采集,经过分析和处理后根据返回结果调整相关参数完成的。在电子信息硬件设备中又包涵数据采集设备、调度控制设备等。数据采集设备的部署能够采集诸如继电保护动作信号、开关状态等信息,这些信息和数据被传输到监控中心经过分析后,由监控中心下发调节和控制指令,这时电力系统的参数会根据需求发生更改,在调度控制设备接收到控制指令后执行,以此来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调节过程。电力自动化系统中应用的电子设备具体有包括远方终端装置、远动通道、调度中心远东通信接口装置等。

3.2电子信息系统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实现需要与之相关的电子设备、配套管理和控制软件的支持。管理与控制内容的不同导致电力自动化系统中所应用的软件系统的差异,其软件系统由能量管理系统和在线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等组成。能量管理系统的应用于电力系统中产生的电能分配、调度与和管理,并且与此同时进行相关数据记录和运算过程。在线监测系统能够有效的控制和调整数据采集设备的工作状态,并且分析和处理异常事故的原因,同时记录电网运行状态。

4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4.1发电厂自动化

分布式自动化综合控制系统由控制中心、现场总线、相关电子设备等构成,是发电厂一般应用较为普遍的电子信息采集与控制系统。多组控制设备有控制中心对电厂的多个控制回路实现控制的独立性,报护与监控设备则被直接部署和安装到现场开关柜,读取相关信号或执行某些指令。

4.2电网调度自动化

电力系统生产的电力按照使用需求输送到不同的地区供用户使用的过程由电网自动化调度系统实现。电网自动化系统由上级调度中心、工作站、下级调度中心、变电站终端等电子设备构成,可以同时监控整个电网的运行状态,可以降低人工调度的工作强度,另外又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体的地,电网调度系统还能降低其发电过程的运行成本。

4.3变电站自动化

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实现变电站的自动化运行。是电子信息系统在应用中对变电站二次设备相关功能进行优化和重组时,使这些设备能够对变电站相关设备的运行状态、运行参数等进行监控、测量和调整。变电站优化系统由过程层、间隔层和站控层等三部分构成,依据此三部分的相互合作完成变电站系统的自动化。

5结语

电子信息技术作为电力自动化系统运行过程当中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应用技术,其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在此还要求电力单位与相关工作人员从多角度分析并加以把握控制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实际应用,确保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有效运营。

参考文献

[1]杨阳.调度自动化应用软件在电网中的应用[J].电气时代,2002(1).

[2]焦邵华,鲍喜,秦立军.配电自动化的现在与未来[J].云南电力技术,2008(3).

[3]姚建国,杨胜春,高宗和,杨志宏.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发展趋势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

[4]王凤萍.电力自动化智能监测功能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科技博览,2012(8).

自动化与信息技术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药房管理;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 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016-02

传统的门诊药房工作是粗放型模式,处方划价、审核调配处方、药品申领等各个工作环节都必须由人工完成。由于缺乏自动化和信息化手段,药师长期处于手工劳动状态,精力高度集中,极易出现疲劳,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差错事故增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门诊药房的日常工作中逐渐涉及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并且得到不断发展完善。到目前为止,信息技术及自动化技术已成为门诊药房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和工具,代替了药师的部分手工劳动,同时大大提高了整个门诊药房的运营效率,使得药师有较多的时间为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药学服务,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理念。

1 信息技术在门诊药房的应用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部分医院就已经开始将医院管理信息化[1],即将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用于医院日常工作的管理,如人才、医疗用品、收费等的信息化管理,使医院管理日趋规范。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目前HIS已经非常成熟,国内大部分医院都已经应用HIS。HIS的应用使门诊药房的工作和管理逐步走向信息化道路,如HIS中的门诊发药子系统[2],具有药品请领、药房盘点、药品控制等功能模块,用于解决药品库存量管理,盘点管理,药品申领,药品下账等门诊药房日常工作的管理。HIS的应用使医生用药的可预见性和收费的准确性高,主服务器出故障时备份服务器数据同步准确,药房发药迅速、准确且便于清点,库存量控制合理等成效[3]。有些医院在HIS基础上,进行应用软件的研发和使用,使HIS的功能更加完善和强大。

1.1 药品配送信息系统

门诊药品的周转较快,药品由供应商送到库房,再由库房发放到门诊二级库,最后由二级库发放到门诊药房,中间需要三道工序,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如果采取供货商直接配送药品到门诊药房就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资源。徐埏等[4]在HIS的基础之上,研发了药品配送信息系统,即采用的药品直接配送门诊药房的模式,减少了药品配送管理的中间环节,缩短了药品配送申请-验收入库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医院和药品配送商的运行成本,可实现对药品配送过程进行有效监管。

1.2 门诊电子处方系统

电子处方系统是指通过HIS实现的数字化、无纸化处方[5],其基本流程有建卡、就诊、收费、配药四个部分。首先是患者到医院就诊建立个人IC卡,IC卡中既包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还包含患者在该院的既往看病史和用药情况史,便于需要时查阅。其次使患者持卡到医生处刷卡后,医生就可以给患者看病、开电子处方,并打印缴费小票。第三是患者凭缴费小票到收费处刷IC卡缴费,缴费后电子处方立刻自动生效并传送到药房,药师根据电子处方备药,等待患者取药。最后是患者根据缴费发票到药房刷IC卡取药。与传统收方后调配相比,电子处方系统使药师可以提前获知医生为患者的处方内容,并提前完成审方、调配等工作,患者取药时,药师只需核对处方后就可发药,节约了大量时间。药师可利用节约起来的时间为患者提供更多的用药教育与指导,体现药师的专业技术性质,提升门诊药房的服务质量。另外,电子处方系统解决了医生书写处方潦草难认等问题,处方中药品名称、剂量、规格、使用方法等都很清晰,方便药师审方,大大降低了药房调配药品的差错率,减少药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药品价格计算更准确,病人付钱和用药都更放心[6]。电子处方的应用提高了门诊药房的工作效率以及门诊部的整体运营效率,减少了处方外流,增加了门诊收入。但目前,电子处方还不够成熟,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①病人信息录入不全或者错误。患者的IC卡中年龄信息无法自动更新,给医生处方和药师审方带来了不便。②错误处方修改流程复杂,增加患者负担。③年龄较老的医生电脑不熟,处方速度较慢且错误较多。④药品的特殊用法录入困难。电子处方系统将药品的常规用法提前预设,方便选用,但一些特殊用法无法提前预设,给处方录入带来了困难。⑤患者知情权被侵犯。患者只有在缴费后才知道医生处方的具体内容,虽然限制了处方外流,对医院是好事,但却剥夺了患者应有的知情权和到药店购买药品的权利。因此,电子处方系统还需要不断探索和改善,使其更加科学化、现代化、人性化,为患者更好地服务。

1.3 药学信息智能查询系统

随着药学的发展,药品的研究开发加速,大量的新药应用于临床,医生在给每位患者处方时需要参考大量的药学信息,然后选用安全、有效、经济、适宜的药品。为了解决医生处方对于药学信息的需求问题,孔华丽等[7]在医院HIS的基础之上,研发了药学信息智能查询系统。该系统能帮助处方医生方便、快捷、准确地获取药品信息,提高医生处方的速度和准确性,方便医生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2 自动化技术在门诊药房的应用

发达国家早就已经开始了药房自动化方面的研究,因为药房自动化的程度直接影响着药品在医院流通的各个环节,影响着药房的服务方式、医院的管理模式[8]。目前国内医院药房的自动化程度不高,从药品的配送储存到处方的审核调配,大多数都要靠人工操作完成,费时费力、处方处理效率低。所以,在门诊药房引入自动化软件及设备是迫切需要的。

2.1 处方自动审查系统

传统的门诊药房,医生的手工处方量大,药师审方速度也慢。电子处方出现后,门诊药房系统可以内嵌审方软件配合药师审方,自动审查每张处方的药品配伍、用量、禁忌等信息进行反馈。大大减轻了窗口药师的审方负担,加强了对合理用药的监控,很大程度提高了门诊药房的效率和工作质量[2]。但处方自动审查系统有其局限性,不能完全代替药师审方,尤其涉及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联合使用等合理用药问题是,药师应仔细审核,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2.2 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

2007年,第302医院与北京欧迈医药科技发展公司合作, 通过从德国引进自动发药设备( 也称发药机械手),与本院医院信息系统中门诊药房子系统嵌套连接, 在国内率先构建了门诊药房自动发药系统[9,10]。该系统具有自动获取药品信息,自动入库,自动取药出库等功能,自动化程度非常高,使药品发放准确, 出入帐物精确, 有效期管理细致到位, 有效减少了门诊发药差错和帐物管理中的漏洞。到目前为止,国内不少医院通过联合开发,引进设备等手段,积极开展药房自动化的探索与实践,并建成了适合自身情况的自动化发药系统[11,12]。自动发药系统已经成为提高本院药品管理水平、全方位实现数字化管理的有效辅助手段[13]。

2.3 自动数药机

传统药房药品的分零靠药师手工完成,既要保证数量准确,又要保证速度,给药师的调配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自动数药机的出现,解决了数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数量准确的同时也保证了速度。自动数药机分为单头和多头。这种机器的特点是设备的体积比较小,操作简单,功能也比较少,只完成药品的技术,可扩展性强,不需要对药房进行改造。但其分发的药品种类也较少,大概有500-600种,且药品要根据其种类放进相应的药盒中,仍需要人工辅助进行操作[14]。

2.4射频识别无线电子标签发药系统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无线电子标签发药系统[15]是自动发药系统的辅助工具,药师借助RFID完成药品的快速调配。该系统使药师的发药错误率低、效率高,经初步估算节省约1/3 的取药时间,从而减少患者取药等待时间,提升门诊药房的服务水平及质量。同时,电子标签可以显示发出药品和剩余药品数量,方便药师复核药品数量和其他信息。

3 讨论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门诊药房的日常工作和管理已经离不开信息与自动化技术,从门诊药房药品配送到处方审核与药品调配,各个环节都应用到信息化与自动化。信息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升了门诊药房的整体运营效率,缩短了患者排队取药时间,并且减少了处方调配差错。更为重要的是信息与自动化技术可以代替药师部分手工劳动,将药师从繁忙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为实现“以患者为中心” 的药学服务理念创造了时间和空间条件。药师与患者有更多的沟通与交流,向患者提供合理用药及安全用药等方面的教育与指导,不仅有利于提高患者对药师的信任度及依赖性,也有利于将常规配方工作与药学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目前,受技术的限制,使用的信息与自动化技术还有缺陷和不足,各种操作必须有药师的辅助与监管,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缺陷和不足将会得到不断完善,门诊药房的自动化与信息化程度还会进一步提高,使药房的现代化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段涛,吴青.浅谈HIS系统开发[J].医学信息,2011,24(3):1487-1488.

[2] 张昕.门诊药房系统信息化的实践[J].医学信息,2010,23(7):2266-2266.

[3]李贤文,赵树进.基于HIS的医院门诊药房药品数字化管理实施与数据监控[J].医院管理杂志,2005,12(3):286-286.

[4] 徐埏,刘可欣,吴逢波,等.门诊药房药品配送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药业,2008,17(8):48-49.

[5]沈明,王军明,吴海群.我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药房,2002,13(7):440.

[6] 李虹,李贤. 处方电子化告别天书少排队[N]. 成都日报,2008 年4月10 日第A09 版.

[7] 孔华丽,白文斌,赵冠人,等. 药学信息智能提示系统的构建及应用[J].药学学报,2011,27(3):263-264.

[8] 韩晋,刘丽萍,谢进,等.自动化设备对医院药房的影响[J].中国药房,2006,17(19):1 469.

[9] 刘丽萍, 韩晋, 谢进,等.302 医院门诊药房自动化调剂新模式的实践[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7,7(6):468-469.

[10]陈红鸽,朱姗薇.我院自动化门诊药房的建立与运行[J].中国药房,2007,18(31):2426-2427.

[11] 朱贤.“医院药品整体自动化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抗感染药学,2010,7(4):299-302.

[12] 郭绍来,朱旻,魏宇宁.我院急诊药房自动化调剂系统应用与体会[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0,7(3):169-170.

[13] 刘晔, 宋洪涛, 郭清梅, 等. 全自动药品单剂量分包机的应用体会[J].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7, 7(2):141-144.

[14] 王春飞.浅谈医院药房信息化及自动化建设[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6):40-41.

自动化与信息技术篇3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自动化技术;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426.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256-01

1.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概况

电子信息产业是研制和生产电子设备及各种电子元件、器件、仪器、仪表的工业,是军民结合型工业。电信产业的高速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血脉,在2009年,电信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是在电子科技的应用于发展上衍生催发而来的。由于行业的更新换代快,加工工艺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大规模的发展,光纤改造、数字信号、卫星通信等技术的兴起于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迅速崛起为高新技术行业。电子信息行业在我国是军民结合型工业,对人民生产生活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对军事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无论是战略武器,还是战术武器,其性能高低都同电子技术有密切关系,现代军事发展极大地依赖于电信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21世纪,我国专门制定了电信行业发展方针,旨在推动行业的发展,更重要是推动国家以及民族的进步。

2.电子信息产业中的自动化技术

2.1 自动化技术的涵义

自动化技术是指执行一项任务的设备、系统、或者生产过程,在没有人或有很少人的直接参与下,经过整个系统的自动化检测、信息传输、运算处理、分析判断、控制执行,实现人们预定的控制目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动化技术也被人们广泛推广运用,可以和各行各业进行结合,诸如工业自动化、农业自动化、军事指挥自动化、交通运输调度自动化、医疗服务自动化等方面。自动化技术将人们从繁琐的体力劳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极大的拓展了人的脑力劳动能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强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而,自动化技术是一个国家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显著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2.2 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应用

2.2.1 电子信息技术

电子信息产业是在电子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子信息技术是指获取信息后,经过一系列加工最后应用信息的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也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不仅具有高技术性,区别于其他技术的重要特征就是其中的信息含量。随着信息化在全球的快速进展,世界对信息的需求快速增长,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范围非常广泛,信息技术成为经济发展巨大地推动力。

2.2.2 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技术

自动化包括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这几个环节,自动化解放繁复的人力,主要依靠的是计算机,因此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二者密切关联。

自动化技术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但不简单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其目的都是在信息的应用上,重中之重是如何应用。自动化技术信息使用信息的获取与使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简单获取。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深入也离不开自动化技术,在计算机运算过程中,内部硬件的控制、网络流量的控制、各种仪器仪表的控制等都依赖于自动化技术。

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相互促进,各具特色,共同发展。

2.2.3 信息化与自动化

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不断应用不过生产生活,从而很大程度提高社会工作效率,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信息化的基础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

自动化与信息化都是依托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自动化的基础是在于信息,核心是控制,立足在系统。自动化主要考虑的是如何优化获取信息的渠道。

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自动化正是有效实现信息化非常重要的载体。信息化是实现自动化的基础,自动化为的是更好实现信息化。二者更好的结合,是为了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2.2.4 自动化技术在电信的实际应用

设计者只要在计算机中输入相关数据,计算机就能完全自动地进行分析、计算和设计,并自动输出设计的结果。综合运用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来实现产品设计过程的自动化。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建筑、汽车、机械、造船、服装等各行各业。

3.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3.1 自动化技术起到的积极作用

现阶段,电子行业正向智能化、微型化、网络化发展。智能化是指电子元件具有信息存储、记忆的功能,能对检测信息进行补偿和校正;微型化是指电子元件趋向体积小,尺寸小到微米,必须由微机械加工技术制作而成。

空调取暖正是自动化技术的较好运用,空调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房间的温度高低,自动将温度与设定值对比,温度低于设置值,空调压缩机运行,温度上升高于设定值,则停止运行,自动的反馈控制正是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恰到好处。

数控机床,是计算机技术与机械技术的很好结合,通过电脑控制机械,可以有效地完成难度较大的任务;数控加工中心通过带有刀具库和自动换刀装置的多功能数控机床,能自动完成多种工序和复杂形状的产品加工。

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临快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2.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的不良影响

电信工程的自动化系统非常复杂,在一个网络化的控制系统中,往往有绝大部分是简单的PID控制,极少数包含了多种方式的复合控制,而先进控制系统的比例只有5%左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领域没有得到很好完善,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过度自动化,也会产生一系列的隐患与担忧。人们对自动化产品开始产生强烈的依赖,自身得不到很好地锻炼,将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如今,很多人不会洗衣服、做饭、不会拿笔写字等等,这一切都说明了一些问题,这些自动化不可取。自动化的发展及深入应用长远来看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一个人为人立世的本不能舍弃。

4.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技术也不断发展,逐渐应用到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尤其是电子产业。本文主要是对电子信息产业中的自动化技术进行论述,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动化技术,从而更好地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刘沛佳:《浅析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J],《国科技创新导刊》,2012(35).

[2] 丁文渊:《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电信息》,2013(6).

[3] 李晓铭:《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在电子设计技术中发展的优势》[J],《河南科技》,2011(12).

自动化与信息技术篇4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设计;应用分析

近年来自动化技术这一新兴高端技术在各领域中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是日后产业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自动化技术具有融合性,能够将电子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有机结合,是相关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此外,自动化技术是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核心动力,可以有效促进社会发展。

1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自动化技术是一种全新的高端技术,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可以与其他技术结合发挥出“1+1>2”的作用,可以说是当年科学技术的领先代表。因此,需要分析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作用,从而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1.1推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一体化

自动化技术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可以高水平地取代传统人力作业,以机器为载体实施自动化技术高水平地完成工作任务,有效解放劳动力,推动生产力发展。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相关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内容。电子信息工程本身具有较高的综合性,需要机器与人力达到一定的要求与标准。因此,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子信息工程设计领域中,能够将自动化技术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促进电子信息工程多元化发展,使整个电子工程信息设计朝向一体化方向发展[1]。

1.2提高电子信息工程智能发展水平

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处理并控制好电子信息,对相关设备及系统进行设计处理,经过反复调式,最终应用到各个领域。将自动化技术科学高效地应用到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能够颠覆电子信息的传统处理方式,提升相关行业的智能化水平。将互联网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及最新的信息处理技术有机结合,为电子信息工程设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智能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并且,对电子信息工程设计行业来说,应用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工作质量与效率,是未来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2]。

1.3提升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精准性

自动化技术集各种高端技术于一体,是任何一项单一技术无法超越的。这也是为何要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原因。自动化技术在系统处理设备方面占据绝对优势,能够达到人工难以实现的精准度,在人力、物力方面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消耗,对电子信息工程设计行业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从当前发展情况分析来看,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现象,并且受到了行业内部的整体认可。

2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实践

2.1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计算机辅助制造领域中

从计算机辅助制造工作内容分析来看,主要以计算机系统为载体对制造过程进行实效操作与控制,主要涉及的具体工作内容有生产、传输、加工、装卸、储存、检测等。具体分析来看,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每个制作环节与步骤都有参与,并且大幅度提升了工作效率,在人力、物理及财力方面都起到了有效节约的目的,实现了对生产环节的进一步控制,在保证工作过程精准性的同时,能够有效储存相关数据。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计算机应用自动化技术能够对机床、传送带等进行智能化操作与控制,同时能够操控生产车间的温度、湿度等,保证产业产品能够在最佳的环境下进行生产,从而保证企业的生产质量与效率。此外,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辅助制造领域中,能够实现对相关软硬件的优化与创新,在相关机械设备的配合下,在设备操控者与设备之间搭建有效的沟通平台,应用自动化技术,将相关软件的功能与效果最好地发挥出来,在自动化技术下实现各项操作,有些简单的操作对相关技术人员的要求降到了最低,实现了对劳动力与生产力的解放,保证企业整体生产质量与效率。自动化技术主要以计算机技术为载体,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方面应用自动化技术,需要重视计算机辅助制造作用,及时对电子信息工程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与完善,保证电子工程设计出的产品能够达到行业标准。同时,在设计电子信息工程产品的过程中,需要重视验证步骤,对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结果进行全方面的验证,保证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质量。通常情况下,验证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成果需要消耗一定的工作量,其中涉及的信息数据较为复杂全面,如果单纯依靠人力劳动完成验证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人力资源。在此操作过程中难以保证最终结果的精准性。而应用自动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结果验证工作,势必会将计算机的辅助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有效降低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结果验证工作的误差,保证验证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提升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水平与成效[3]。

2.2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计算机辅助设计中

从当期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情况分析来看,在计算机辅助设计环节中,最常应用的自动化技术是CAD软件设计,其在工业设计领域、建筑设计领域、室内装潢设计领域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相关人员可以应用CAD软件对工程尺寸进行测量,并将相关数据录入软件中,建立模拟模型,然后从中选择出最佳的设计方案,选择最合适的设计参数,相关软件能够发挥出强大的运算能力与自动化辅助作用,从而使设计师最终设计出的作品在质量与精准度方面有所提升。在相关领域中的自动化技术软件还包括AE、PS、SU等,此类软件具有较强的功能性,在对图像与立体图形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出高效、便捷的显著优势,因此,深受大部分设计师的认可与青睐。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整个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取得了更大的突破与进展,自动化技术在设计领域渗透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在整体工程设计方面的效率不断提升。电子信息工程系统建设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面:首先是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将数据储存起来。其次是对数据信息进行搜索。计算机辅助功能在数据库信息分析、处理、筛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都是通过计算机系统完成的,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此外,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将发挥出更为强大的数据信息处理能力,为实现现代化计算机辅助设计起到有效的科学技术支持[4]。

2.3自动化技术在办公管理设计领域中的有效应用

对于办公人员来说,实现软件办公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举措,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相关人员的经历都投放在表格处理、文字处理等方面,在办公管理设计方面融入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发挥出其自身的优势,起到辅助办公管理的作用。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涌现出各种各样的自动化办公软件,并且在办公管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文字处理软件Word、表格处理软件Excel、演示软件PPT等,在自动化技术不断优化与创新的过程中,办公自动化管理软件也在不断更新升级,随着版本的不断提升,自动化功能日益完善与提升,为日常办公提供了有利帮助。此外,以自动化技术为核心研发的管理系统,能够在企业开展各项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发挥出极大的作用与价值。例如,企业人事部门进行的日常考勤系统、办公系统及内部沟通交流平台等,各种自动化系统能够使得大型企业日常办公有序进行,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管理质量、管理效率与管理精准性,对社会整体进步发展能够起到积极推动作用[5]。

3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对自动化技术在信息工程设计中应用情况的分析与研究,能够了解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正处于持续稳定发展过程中,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自动化技术发挥的作用与效果也越来越显著,自动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产业进步与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不断提升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促进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建设与发展,不断朝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我国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自动化与信息技术篇5

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电子信息工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作用,最后对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自动化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论述。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促进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

1电子信息工程概述

信息时代到来的今天,以信息技术带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这一背景下,电子信息工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对它的研究也随之进一步深入,在不断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成果在各个领域中获得了广泛应用。所谓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其中涉及了当前较为流行的几种先进技术,如信息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等等,它的原理是借助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对电子信息进行控制和处理。目前,业内对该领域研究的重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信息的采集与处理分析、信息系统及相关设备的设计开发与应用。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工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仪表自动化、电子商务等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它的地位也不断攀升,由此不但推动了传统产业快速转型升级的进程,而且还使高端产业的发展速度大幅度加快。

2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2.1有利于提高设计效率和水平

自动化技术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机械控制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于一体,能够利用计算机和机械设备替代部分人工操作。而电子信息工程是信息时展的产物,融合了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技术,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子信息工程设计领域,能够充分发挥现代化技术的优势,实现两者的高度融合,大幅度提升设计效率,不断提高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水平。

2.2有利于实现设计智能化目标

电子信息工程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有效控制和处理电子信息,其研究重点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设计、开发和集成信息系统,提高电子设备信息化处理能力。在传统的设计模式下,电子信息工程设计需要通过人工一步一步实现设计,需要耗费较长的设计时间,并且容易产生设计错误。而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子信息工程设计领域,能够通过计算机辅助软件和控制系统开展设计工作,实现设计的自动化、智能化操作,既缩短了人工设计耗费的时间,又保证了设计成果的精确度。

2.3有利于推动电子信息工程创新发展

自动化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均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能够共同服务于现代工业发展,推动现代工业不断提高生产能力。当前,电子信息工程对自动化控制和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范围较为狭窄,尤其在设计领域仍然以人工设计为主,阻碍了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所以,有必要将自动化技术引入到电子信息工程中,作为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重要工具,推动电子信息工程的改革与创新。

3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自动化技术的具体应用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有助于设计效率和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智能化设计目标的实现,这对于促进电子信息工程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因如此,使得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中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下面本文就一些典型的应用进行论述。

3.1在电路分析设计中的应用

电路分析设计时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基础环节,自动化技术在环节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三相电路设计、带电感电路的设计、双接口网络设计、周期性非正弦电流电路设计等等。从本质的角度上讲,计算机控制归属于自动化技术的范畴,它是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计算机控制的发展和进步,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换言之,通过计算机控制技术,对电路进行分析设计,就是自动化技术在该领域中的应用体现,大量的实践结果表明,利用计算机控制设计出来的电路其各方面性能更加稳定。

3.2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又被称之为CAD,通过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完成产品设计过程,其实质是实现了设计的自动化操作,可将计算机辅助设计作为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领域中分支技术。设计者需要根据电子信息工程设计图纸,输入相关数据,便可以利用CAD自动完成数据计算、分析,输出设计结果,展示设计效果。随着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朝着自动化方向的不断发展,CAD的应用价值会更加明显。

3.3在办公管理中的应用

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庞杂的设计文件,这些设计文件对设计工作有着重要意义,不能丢失或损毁。若依靠人工进行分类、整理,不仅会增加设计人员的工作量,降低设计文件的利用效率,而且还会因人为失误易造成设计文件丢失、损毁,从而影响设计工作的开展。而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办公管理领域,能够对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文件进行系统化梳理,快速整理备份,提高设计文件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如,OA辅助办公软件就是办公自动化技术的典型代表,在设计工作中应用这款软件,能够实现对设计文件的自动化管理,提高办公效率和设计效率。

3.4在计算机辅助制造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制造简称CAM,主要由数据库、计算机辅助生产工艺设计等软件系统,以及数控机床、生产装置等硬件设施构成。CAM的应用是电子生产水平全面提高的关键所在,能够验证设计结果的可靠性,对设计的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提供依据。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CAM作为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体现,能够分析电路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的合理性,促进各个系统设计具备更加全面的功能,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自动化制造水平。

4结论

综上所述,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的工作,由于其中涉及的内容较多,为了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水平,可将自动化技术合理运用到相关工程的设计当中,由此不但能够使电子信息工程设计实现智能化的目标,而且还能进一步推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宋飞.计算机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处理的研究[J].电脑迷,2016(05):65-66.

[2]靳娜.浅谈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与处理[J].电子制作,2013(10):43-45.

[3]常学洲,朱之红.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2014(04):46-47.

[4]牛嫄,胡立生.试论应用电子系统中的自动化控制技术[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1):121-122.

自动化与信息技术篇6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 应用特点 发展趋势

近年来,电子信息技术已在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微电子制造业、软件业及信息服务业等诸多领域实施了科学应用,其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处理、传递及利用等技术为和会诸多领域带来了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与效益的提升。在科技力量的推动下,电子信息技术还需不断的向着多元化发展方向迈进。

1 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现状

目前,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其技术已经由单一的职能向着高效性、智能化方向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应该是始于上世纪90年代美国提出的关于建设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在此计划下,世界各国都给予了相应并落实在行动中,对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模式进行修改。从此,电子信息技术开始在发达国家大量使用。在全球化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下,我国也投入到电子信息技术的建设之中,电子信息技术随之成为国家支柱产业。然而,与国外电子信息技术相比,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整体水平仍然不高,且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实现电子信息技术的突破与转型,实现其与通信技术的融合与发展是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2 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

2.1 应用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电子信息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越来越体现出自动化与智能化特征。比较典型的自动导航技术、自动存储技术及云技术都充分地展现了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自动化发展特点,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人工作业及人工作业的误差,在节省人力资源的同时还提高了工作质量。另外,在电子信息技术的信息获取方面,智能传感器的出现,能确保在第一时间内主动获取信息并传输,很好的体现了电子信息技术的智能化特点与巨大优势。

2.2 应用的集成化与微型化

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子信息技术逐渐向着集成化与微型化方向发展。可以发现,在电子信息技术中,其电路已实现了集成电路的形式;传感器也是在先进的复合性材料与高分子材料技术下进行了研发与制造,传感器的体积大大缩小,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些毫米级的传感器;当前,纳米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微型计算机设计与制造中,其体积虽小,但却集成了强大的功能与技术能力;最后,嵌入式技术也在电子信息技术上实现了应用,促使了信息处理单元的集成度迅速提升。以上种种技术的应用,都体现出了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的集成化与微型化特征。

2.3 应用的网络化与数字化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了网络技术,将高清数字处理技术与网络邮寄融合,建立起全球一体化的网络数字结构。同时无线通信与光纤通信技术的融入,使得电子信息技术的传输呈现出可靠性高、分布广泛的优势特点,促进了全球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流。此外,电子信息技术运用的数字存储技术,提升了其信息存储的安全性与数据容量,且易于查找与保存,充分地体现了电子信息技术的网络化与数字化。

2.4 应用的快捷化与高效化

正由于当前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等在电子信息技术中的高效融合,使得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效率迅速提高,其高速、智能、且方便的特点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中的信心传输。如:手机、平板及电脑等,现已成为了人们离不开的信息传送工具,就是因为其具有快捷高效的优势特点。

3 电子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3.1 计算机向多核方向发展

计算机作为电子信息技术的最关键的组成技术,其在未来还会向着多核方向发展,且处理器体积也会越来越小,运行速度越来越快。具体而言,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自电脑产生至今,其处理器的运行速度都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且体积也在逐渐变小,因而未来也将继续秉承这一发展方向进行研发。处理器起初都是由单核构成的,发展到现代的多核处理器,未来也会向着多核方向发展。另外,现今多媒体技术与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图像处理技术及语言识别技术在计算机中实现人机的直接交流,智能电脑较好的体现出人性化特征,未来其还将技术向着智能化方向加强云技术的发展。

3.2 微电子技术向高集成化方向发展

对于电子信息技术而言,其硬件的体积是影响其实施效率的重要因素,未来电子信息系统将向着集成化方向发展,以不断提升电子信息技术的实施效率。当前,电子信息技术中的集成电路已进入到纳米加工时代,intel、amd等处理器制造已很好的将纳米技术加以应用,促进微电子技术的高集成化实现。从65nm,45nm技术到当前的32nm技术,微电子技术已呈现出高集成化特征,未来22nm技术将得到应用。未来在arm,fpga,asic等嵌入式微电子产品中,还将投入更小的纳米技术应用。

3.3 光电子将成为未来电子信息技术的核心

之所以说,光电子将成为未来电子信息技术的核心,主要是因为电子技术与光子技术合成的光电子技术涉及到光显示、光存储、激光等多个领域,其将在农业领域、工业领域、医疗领域及军事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推进光电子技术的研发,将会促进其他领域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双赢。目前,结合激光器在医疗事业及军事上的重要作用,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及固体激光器已成为光电子激光器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而光显示领域则是新使其光电子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平板显示技术将会向着可折叠化方向发展,LED灯具也将替代传统灯泡被广泛的应用。

4 结语

总之,电子信息技术在现代各个领域已显现出巨大的应用作用,并推动着人类科技及社会的进步。为了让其更好的实现对人们生活及社会生产的服务,必须充分了解其应用特点,并把握发展方向。在现有技术水平基础上进行优化,推动未来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为社会创作更多价值。

参考文献

[1]罗宇文.探究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与未来发展方向[J].通讯世界,2013(09).

[2]赵鸿胜.对于现代电子与信息技术发展与展望[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2).

[3]秦伟强.探讨电子信息技术环境应用及发展趋势[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4).

作者简介

琚义琴(1975-),女,安徽省六安市人。大专学历。现为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交通运输局工程师(电子信息专业)。研究方向为电子信息。

作者单位

自动化与信息技术篇7

一、自动化技术对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重要性

1.1有利于加快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机械化、一体化的进程

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与信息工程设计、计算机技术等紧密相关,设计者必须谙熟这些技术才做好设计工作。控制并处理电子信息是电子信息工程的主要内容,其融合了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其设计工作自然要求高自动化、机械化。自动化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自动化运作是其显著特点,将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电子信息工程设计可以加快设计工作机电一体化的进程,提高设计效率。

1.2有利于提升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智能控制的整体水平

电子信息工程实现对电子信息的控制与处理依赖于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信息处理是电子信息工程的关键,是设计工作的核心。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应用自动化技术,能够革新当前信息处理手段,提高信息处理效率。自动化技术的高自动化使之成为电子信息工程设计处理大批量、高频率信息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实现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智能控制,提升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整体水平。

1.3有利于提高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精确性

自动化技术是多种高新技术的融合,博采众长,能够快速的完成许多工作。与人工设计相比,自动化技术具有高标准化的特点,且不易出现失误,电子信息工程设计应用自动化技术可以满足电子信息工程设计对设计工作效率化、精确化的需求,提高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精确性。如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信号与系统设计工作,该工作对设计者的信号分解、系统分析能力要求较高,并且要求设计工作精准化,应用自动化技术可以有效减少人工失误对设计工作的影响。自动化技术在我国许多领域都体现了其先进性,应用自动化技术也是电子信息工程设计发展的趋势。

二、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应用自动化技术的主要表现

2.1辅助制造

通常情况下,CAM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中,软件主要是数据库、计算机辅助成产工艺过程设计等多个方面,而硬件主要是包含数控机床、各种服务装置等,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用在产品生产支持上。从总的方面来看,电子生产水平的全面提高是你CAM积极作用的体现,这种优越性在极大程度上对设计结果进行了可靠验证,所以设计过程也起到了完善作用,它对电子系统设计的意义非凡。与此同时,在电路分析设计、计算机控制领域等随处可见自动化技术的身影,这对各方面合理分析和设计、制造起到了促进作用,也使得计算机控制系统得到了充分发挥。

2.2辅助设计

如今社会,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运用主要体现在设计辅助上。在我们所知的CAD方面,其由于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电子设备自动化智能水平而被广泛运用于辅助设计中。在详细的设计工作中,相关参数被输入进系统后就能及时迅速地得到想要的结果,可谓是智能化、傻瓜式集为一体,对设计工作人员的设计工作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便捷性,设计人员可以按照系统得出的结果通过自己的进一步改进最终得到一个完美的设计成效。以CAD发展起来的技术有很多,EDA就是其中一种随之发展的软件系统,而且是在CAM、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这项科学技术在各种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电路设计中该技术就曾参与其中的仿真分析环节,借助函数、数学模型对电子工程设计的水平等都进行了大幅度的提高。

2.3辅助办公管理

众多的设计流程,大量的设计文件,这些都存在于电工设计环节中。然而这些任务量繁重内容复杂的事物若是单单依靠人工来进行整理和管理,难以有较高的效率和质量。此时,自动化的登场无疑视为人们解决了这一难题,自动化使一切变得简单快捷、轻松起来。实际中,OA辅助办公软件的有效利用在管理设计中的各种流程、信息管理分析计算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且在最终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结果。这样的辅助办公管理使得电工设计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完成,把工作侠侣提到了最高,对电工设计的发展与完善有着难以比喻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明白,不管两者的哪一方面都是我国在科技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内容,电子信息工程和自动化两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相互作用,在新世纪科技发展的道路上二者缺一不可,都是技术发展、工业智能化的推动力。

自动化与信息技术篇8

【关键词】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技术工具;信息技术文化;技术构建者;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3)06-0020-03

中国梦万众期待,教育无疑是圆梦的基础和关键。随着“技术活动成为人类活动的基本形式”[1],被视为革命性力量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已遍地开花。优秀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让教师迅速地融入技术社会、深刻地理解教育理念、机智地变革教学模式、有效地改善教学品质,为社会培育英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之中。

比较来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之前有所提高,但不用、不会用、不愿意用、不恰当地用、不善用等情形仍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创造性应用还很不够。虽在工具和手段应用增强教学效能层面取得了积极效果,但由于教师尚未在自觉体认信息技术文化,技术选择、使用、管理、评价或创新的建构者身份有待确立,所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总体较弱,制约着信息技术革命性作用的展开。本文从教师与信息技术关系的视角,探讨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有效路径,应用技术促进教育变革和教学品质的优化,让教育为实现中国梦汇聚力量。

操作信息技术,发挥工具的效能

信息技术同其他技术一样,都是“人为之物”而非“自然之物”,使用者通过对技术操纵并达成目的,进而确认了技术的使用价值。在教师备课、授课、评价以及与学生交流等活动中,操作信息技术工具,正是发挥了技术工具的使用价值。信息技术工具能够延展教师的手、眼、嘴巴、耳朵甚至是头脑,辅助教师进行教学信息的获取、编辑、呈现、交流或分享,让各项事务的处理更快、更便捷、更智能化。如通过网络课程更广泛地传播知识,借助智能答疑系统更及时地解答学生的问题等。因而,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工具,可使教育教学获得乘数效应的发展。

然而,目前信息技术仅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应用于教学,单纯追求大容量、高速呈现和传递教学信息的现象仍十分普遍。这就忽视了信息技术作为发展认知工具的作用,应用技术开辟交互对话的渠道,创设体验探究的环境可促进知识建构,授之以渔。同样,也较少地以信息技术作为评估和管理的工具,搭建教学诊断与评估、教育管理与服务的平台科学监管,指导教育教学摆脱依赖经验的传统模式。

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是一种融入教育教学各个层面的应用工具,所以教师应理解信息技术工具应用层次的多样性,积极、深入地展开应用。教师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之中,在多个层面应用信息技术工具,将充分发挥工具的多元价值。

显然,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决定着信息技术工具价值的发挥,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理论(如图1)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框架,可指导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形成更强固的专业知识结构。TPack理论认为技术是当代教育变革中极具活力的因素,它认可教师对信息技术工具的操作,但强调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不只关心操作,还应同时关注学科知识、教学法和技术这三个要素,更应关注三者的融合TPack,关注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理论和方法。[2]

体认信息技术文化,把握教学的境脉

海德格尔认为,技术不是单纯的工具,运用怎样的技术就会呈现怎样的世界。因为一种技术,当它在社会中普遍运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思考的方式时,就会衍生为一种文化,可以说,一个技术时代便定制了一种生活样式,创造了一种技术文化,且构成社会发展的总体背景。所以,让-伊夫·戈菲指出:“技术的第一个标准是它的文化特征。”[3]

信息时代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刻改变了教师生活、言语、思考和交往方式,信息技术文化深深地嵌入了当代教育的总体背景之中。由于对技术的“依赖”,人会被技术所牵引,导致具有明显技术特征的生活方式和意义世界。[4]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仍停留在“器具”操作层面,教育教学就难以持续深化,有意义的信息化教育生活就无法展开。因而,教师应主动地体认信息技术文化,提升文化自觉。

文化背景“筛选”着海量的知识,使得有些知识退隐,而有些知识凸显,比如,开关计算机步骤知识在如今的隐没,和环境保护相关知识在当下的彰显。同时,信息技术文化还与教学法的知识密切相关,它内隐着教学法应用的有效路径,比如,针对幼儿、小学生的教学设计,除了考虑年龄的差异,学科知识内容的选择,还必须依托于学生各自认同的文化情境,无视技术与教学法知识间的相互作用,教学活动就可能遭遇“尴尬”。所以,体认信息技术文化有助于把握当下教育教学的境脉,而基于境脉分析,教师将日益发现并理解,文化在技术应用、变换,及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学科知识更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协调作用。通过体认信息技术文化,教师将打开信息技术、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三者相互作用的“黑箱”。

如今,积极、上进的信息技术文化正在为教育教学注入强大的活力,如数字技术使得各种媒体信息的加工愈发简单,形成了人人参与、自主表达的草根文化,部分地拆解了传统的权威文化的舞台,这种文化开启了面向每位学生的民主教育时代,认同每个人表达的权利和机会,深刻改变了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网络技术创建了共享的社区和开放的世界,彼此协作、开放共享的文化终结了知识复制的教学模式,传扬了知识共同建构的学习理念,引发终身学习思潮,当下正在涌起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给教育带来强烈的震撼;虚拟技术让人们轻松地进行角色选择,体验极具想象力的虚拟世界,角色扮演、虚实转换的文化为走进学习者的内心世界开辟了通道,借助虚实结合的策略,研判虚实分离的现象,教师就可以为学习者定制更具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案。

当然,信息技术文化中也有消极的成分,如过度娱乐、放纵消费、虚假信息、网络暴力等。体认积极的信息技术文化同时应警惕消极的,把握文化境脉,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就有了坚实的内核。面对技术的“滚滚洪流”,教师可心气平和而不迷失方向,依着生活和教育的本真意义,设计信息技术支撑的知识建构环境和教学活动。

选择信息技术,确立构建者的身份

在信息技术使用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接受技术的既定功能,另一方面也在自觉不自觉地对技术进行选择、评价、改造或创造性地使用。如将“蜡笔物理学”游戏作品引入物理教学,用博客管理个人和集体的知识体系等,所以,教师是能动性的技术使用者。同时,教师是在选择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展开使用的,所以,一些技术在集体性的实践中得以确认,而另一些技术则被迫改进、升级,甚至最终被淘汰。教师对信息技术的选择性使用,本质上是一个建构技术的实践活动,因而,教师是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的重要构建者。当然,大多数教师尚未确立自己的构建者身份。

发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亟待唤醒教师技术选择、评价的意识,引导教师自觉确立技术构建者的身份。身份确立的意义不只是为了选择更高效的工具,其核心是赋予教师技术理解、判断和控制能力。不断出现的信息技术打开了教育发展变化的可能之门,而未来的教育是未知的。失去技术的理解和判断力,教师就难免落得被技术操作的境地,所以无论是从教育教学的效能和品质,还是从教师教育生活的意义来说,对技术不参与选择、批判、评估、改造,这是危险的“技术梦游”。

信息技术已经深深地嵌入教育之中,并成为教师工作、思考的基本方式之一,发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根本,必须立足于教师技术构建者身份的确立,自觉参与技术建构,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就多了一份正义的力量。[5]

技术的建构是社会性群体对话、协商的结果,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选择、使用、评价和开发,与技术专家、精英对话,以民主方式参与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决策,而不是与学生一道“宿命”地接收技术权威们发号施令,这对树人的教育事业而言意义是非同寻常的。

几点发展的建议

1.教师要理解自身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更新技术观念。信息技术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有物质层面的手段、工具,还有精神层面的思想、文化,教师与信息技术之间既有工具的操作关系,还有文化的浸润和创生关系,教师在技术使用的实践中达成目的、“成全”了技术,同时也改变了自身。树立技术的建构观,明晰教师与技术在工具、文化层面的相互形塑,就不会在技术的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之间厚此薄彼,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发展才可能全面。

2.应从教育部门与教师个体两方面形成互补的发展机制。教育组织对主流技术及应用是一种系统性采纳和部署,而个人关注的信息技术应用则较为个性化、碎片化,互补的机制有助于改善技术系统性部署和应用推广的适应性,也有助于弥合教育组织和教师个体之间存在的“信息技术吸收裂痕”,促进教师技术应用能力快速、持续地发展。[6]

3.在发展的内容上可以借鉴TPack的知识框架。一方面强化教师对信息技术工具的基本操作,另一方面要结合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法知识,尤其是如何应用技术创设学科知识认知、探究的学习环境。

4.在形式上可采取基于项目的培训或专题开放式研讨。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将技术知识融入一系列项目之中,教师个人或团队运用相同的信息技术工具完成项目并展示交流,在训练教师技术使用能力的同时,激发教师找寻项目知识内容与技术之间的链接,体悟教学组织的方法和技巧。专题开放式研讨一般基于问题出发,开放应用的信息技术,教师依据个人意向、专业知识结构,自主地选择技术、创设学习环境,设计问题解决的方案及评价,交流展示教师关于技术与学科知识、教学法之间的“融入”关系的多样化理解。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发展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意义重大。教师是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者,当代教育发展和教学品质提升,离不开信息技术工具的恰当运用。教师是信息技术文化的体认者,没有文化的境脉,教学就难以走出技术支撑下知识高速复制的窠臼。教师是信息技术的建构者,选择、使用、评价、开发的实践都促进了教育领域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操作信息技术工具,体认信息技术文化和确立技术的建构身份构成了一条相互交织的发展路径,由此路径,教师加深技术理解,理性选择、使用技术,按照技术知识、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三者融合的结构发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践行并释放变革教育的力量,新一轮的教育教学变革将是深刻的,也更值得期待。

上一篇:生态平衡概念范文 下一篇:关于科学的演讲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