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26 15:31:30

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

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篇1

笔者所在的企业,是一家由混合所有制经股权收购而变为纯国资的电力工程设计企业,国资企业的种种限制,已限制了企业的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热情已无法阻挡。下面就从政策支持、改革动力、改革实施要点路径、风险控制等几方面做研讨。

一、政策支持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于2013年11月15日表决通过,明确提出“(6)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国务院2015年9月23日下发《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国发(2015)54号)明确提出,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分层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健全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机制,建立依法合规的操作规则,营造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良好环境。

2017年11月29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若干政策的意见》发改经体〔2017〕2057号,对国有资产定价机制、职工劳动关系、土地处置和变更登记、员工持股、集团公司层面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联动、财税支持政策、工资总额管理制度等做了明确指导。

2019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三、2019年政府工作任务(八)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完善市场机制。”中提到: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建立职业经理人等制度。将竞争性业务全面推向市场。国有企业要通过改革创新、强身健体,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改革的动机和必要性

1、电力设计业务市场萎缩严重,转型发展压力大

受宏观环境影响,经济放缓,电力能源投资热情降低,电力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增速放缓,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根据行业专业咨询机构的数据统计显示,“十二五”期间勘察设计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速均步入下降通道,“十三五”期间也不会有增长。虽然有一带一路、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等积极因素,但行业整体的市场发展空间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十三五”时期,工程设计企业推动业务结构和业务布局以及内部运营管理的转型显得愈发紧迫。

2、业务拓展的模式比较单一,资本运作困难

电力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在转向新兴市场的过程中,主要通过自身经营团队或新组建市场团队等内生型手段拓展多元化业务,运用兼并、收购等方式进行外部优质资源整合的模式还未成为主流,一方面受制于国有企业层数的制约;一方面受国资限制,资本体量和运作也不够灵活,缺乏创新,通过股权交易战略推动业务拓展的步伐不断加快的需求增大。因此,国有设计企业有必要探索推进引入具有较强资本运作能力的民营企业,利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优势,使公司降低国有控股带来的诸多束缚。

3、受制于国家刚性政策,企业活力不足

作为国有电力工程设计企业,需执行国有资产管控框架下对组织设计、薪酬考核、商业模式、业务开展等各方面的管理政策,具体如工资总额、薪酬体系、企业层数、法人数量等,因此,国有工程设计企业根据所处行业市场竞争态势进行调整的自由度较小;此外,国有企业在合规性上要求更加严格,决策流程相对较长,对企业的敏捷性和灵活性的有效提升造成一定影响,已不能满足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和愈发多元化的竞争格局。

三、改革路径及实施要点

企业混合所有制改制流程,一般包括制订改制方案和内部决策、混改方案审批、财务审计及资产评估、挂盘交易阶段和投资者遴选、协议签署与交割阶段、办理变更登记等六个主要环节。

1.制订改制方案和内部决策

国有电力设计企业完全处于充分竞争行业,且同质化非常严重。已改制和整合完成的中能建和中电建设计企业。背靠大树,航空母舰,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而笔者所在的企业,规模小,但好在有根据地市场,也有集团业务的支撑,具备开展混改的最基本条件。目前混改分为三类:一是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二是国有资本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的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三是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笔者所在的企业,可以考虑引进相关行业非国有资本增资+员工持股的方式来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最终保障国有资本控股50%以上,员工持股10%左右(单个员工不超总股本的1%),而非国有资本则可以设置在40%左右,最终方案以此进行设计。核心是拟引入的资本情况,拟引入的规模,基本操作路线、员工持股方案(可考虑个人通过第三方持股平台代为持股)等编制。在完成增资扩股的方案论证后,混改企业应当针对增资扩股方案进行内部决策,形成董事会决议和/或股东会决议,员工持股方案还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2.混改方案审批

根据《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令第32号,以下简称“32号令”)第34条规定,国家出资企业的增资扩股方案需要报送国资监管机构审批;根据第35条的规定,国家出资企业下属子企业的增资扩股方案需要报送国家出资企业,即“一级央企/一级地方企业”审批;有权单位对增资扩股方案作出的批复,是混改企业进入产权交易所发布增资公告的前提条件。笔者所在的企业,属于“一级央企”的三级企业,根据增资扩股比例方案设定,则需要将混改方案按照三级--二级--一级的路径上报审批即可。

3.财务审计及资产评估

根据32号令第38条的规定,增资扩股的方案获得批准后,增资企业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开展审计和资产评估。笔者所在的企业,资产情况多种多样,既有重资产的办公房产持有,亦有机器设备等轻资产,还有工程合同在手。所以在资产评估时,需接受上级管理单位和第三方中介机构的双重审计和资产评估审计,以切实防止因为改革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4.挂盘交易阶段和投资者遴选

此阶段根据交易所规定,提交相关交易申请资料。交易所发布《增资公告》,对意向投资者进行资格审查,同时接受意向投资者对拟增资改革企业的尽职调查和混改企业对投资者进行的反尽职调查。在对符合条件的意向投资者进行充分了解后,则进入投资者遴选。通过竞价、竞争性谈判或综合评议择优确定投资者后,混改企业应当对谈判小组及评议小组确定的最终投资者名单进行书面确认。这个时候,代为员工持股的平台公司持股资本一并进入增资结果,形成《增资结果通知书》交产权交易所。

5.协议签署与交割阶段

在收到《增资结果通知书》后,混改企业和最终投资者在各自履行完毕内部决策程序后,便可签署《增资协议》。并根据《增资协议》的约定缴付出资后,产权交易所将对增资结果进行公告,公告内容包括项目名称、投资方名称、投资金额、持股比例等。

6.办理变更登记

在最终投资方与增资企业等相关方签订《增资协议》并支付增资款后,需由增资企业相应修改公司章程,并完成注册资本及股东情况的产权变更登记及工商变更登记。

四、改革的法律和财务风险

1.法律风险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旨在通过引入非国有资本,实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从而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产权制度。然而,实践中的国企改制往往涉及多方法律关系,存在诸多法律风险。

(1)国有资产交易行为无效

国有资产交易行为的法律效力是企业改制成败的关键。而国有资产的交易行为中又存在诸多法律风险,如交易行为未按规定经有权机构审批、交易行为未按规定在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除经国资委批准采取非公开协议转让等方式外,企业国有资产交易均应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否则转让行为无效)。上述任何一种资产交易行为都可能会被法院认定为无效,从而导致国企的整个所有制改革以失败而告终。

(2)国有资产流失

国企改制难免会牵涉到企业管理者利益,国有企业内部的相关利益关系人很可能向审计、评估人员施压,恶意评低国有资产的实际价值,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如:在对国有资产进行审计、评估时,仅评估其实物资产,忽略对其中中标所有权、合同所有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由改制后的企业无偿使用,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3)职工持股权利得不到保障

员工持股问题也存在着各种潜在的法律风险。如员工持股是通过第三方持股平台来间接持有企业股份,这样可以方便地管理员工的股权变动而不影响集团自身的股权结构。但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员工持股工会,其大多被定性为社团法人,因此根据相关轨道不得从事盈利性经营活动,进而无法通过工商登记成为法律认可的股东,职工作为股东的权利也就难以保障。至于隐名股东委托持股的做法,法律风险可谓更大,作为隐名股东的员工其处置权、表决权很难实现,法律风险较高。

2.财务风险

随着国有企业进行混合制改革,一些潜在的财务风险也逐渐凸显出来,在当今特殊的国内外背景下,我们应该了解国有企业在进行混合制改革中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以便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1)投资不确定性的风险

很多国有企业为了加速企业的发展,一般都会采用引进投资或者对外进行投资的方式,但是投资是有风险的,很多投资者预期的投资效果和实际的效果总是差距很大,而且投资的效果不仅和企业的经营状况,还和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有关系。由于这种情况的存在,国有企业在寻找投资的对象时,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如果企业的管理者没有意识到这种风险存在的情况时,可能会使得企业陷入经济危机之中。最终使得企业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发展效果,反而还会影响企业的资金回报率。因此,国有企业进行混合制改革时。应该考虑到投资不确定性会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2)经营决策失误的风险

经营风险主要是指在企业的一系列生产活动中,由于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在决策时考虑问题不周全或突发政策性影响等各种因素导致决策失误进而使得资金流动不畅,影响企业价值的实现。这种情况的出现,会严重企业的长远发展。

五、处理办法

1.法律风险防范

为减少国企改制带来的上述法律风险,建议重点考虑和审查以下内容:

(1)首先分析、确定国企改制所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避免适用法律依据错误。

(2)明确改制实施方案、职工安置方案是否经过职工(代表)大会的审议、通过,必要时可进行法律见证或者公证手续。

(3)是否对被改制企业经过严格的清产核资和资产审计评估程序,有关结果是否经过所属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确认、核准或者备案,并在被改制企业显著位置进行公示。

(4)被改制企业所占用范围内的国有资产、合同产权、引申中标产权等是否纳入改制范围,经过中介机构的审计和评估。

(5)是否存在重大的债权债务诉讼、仲裁及行政处罚。

2.财务风险防范

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时会面对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但是完全消除这些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采取一些措施尽可能降低风险对企业产生的不利影响。国有企业在进行混合制改革时必须加强防范,本研究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确立科学的投资策略

企业管理者的投资风险意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决策,如果管理者在进行投资时没有考虑到可能产生的风险,会造成严重的决策失误。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管理素质对于管理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高素质的领导者能够科学理智地进行投资,而且在投资之前,不仅分析企业目前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还对进行投资之后可能出现的一些风险进行了分析,这样的理性投资者会给企业带来较高的投资报酬。

(2)建立有效的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正确性

对于经营决策的制定者,应该根据积极慎重的原则,充分了解相应的政策、规定等相关信息,制定合理合规的经营决策。在保证经营决策可行的条件下,还要对这种决策的前景进行分析,并且要时刻关注可能产生的问题和风险,制定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重大风险来临时的应急处理预案。因此决策机制的有效性对于防范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严格的董事会决策程序和制度来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监控体系,尽可能地降低风险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六、结论

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篇2

按照《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要求,不管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均将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7个领域列为关键领域,并逐步展开混合所有制试点改革。

全国一盘棋深化混改

全国“两会”、地方“两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几次会议均将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列为重点。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主题为“国企改革”的记者会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一再强调,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上要进一步推动,数量上要扩大,层级上要提升,更要有深度的进一步拓展。过去的一年,国资委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一手抓政策的完善和具体化,一手抓改革实践的推动。

关于“数量上要扩大”,换言之,即为扩大试点。比如“1+N”的试点中有一项是国有资本企业的改革试点,以此为例,近期,国资委多次提出,2017年要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也就是说要在先前两批十家央企试点以及地方组建52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基础上,一方面进一步做好现有试点企业的试点工作,另一方面将继续扩大试点范围。其他的试点也思路相同。再比如当下热炒的“1+6”点,此次七大关键领域的央企也有可能被列为“1+6”的第二批试点企业。

中央思路如此,地方亦循此模式。国务院于2015年9月印发了《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国资委于2016年下半年印发了《中央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关事项的规定》。很快地,至2016年年底已有21个省、区、市出台了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在混合所有制改革顶层设计的指导下,各地通过发展公众公司、引入非公资本、开展项目合作、改革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等,规范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在全国“两会”之前,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国企改革成为焦点之一,多个省份将2017年视为国企改革的关键年。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江西、福建、广西、吉林、甘肃、陕西、黑龙江、湖南、河北、内蒙古等省区市,均明确将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列为2017年重点工作,国企混改成改革突破口。

以陕西为例,“两会”提出2017年陕西将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企业改制上市和资本证券化步伐,促进转型升级。同时,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国企改制重组。陕西将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省属42户企业“一企一策”改革,做大做优做强骨干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运营机制。以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等六项改革为重点,加快企业改制上市和资本证券化步伐,促进转型升级。启动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

另外,福建、北京、青海等力推员工持股试点;上海、云南、新疆、吉林等地则积极推进市属企业上市及资产证券化;广东提出重点整合集团下属二三级企业,深化股份制改革;东北地区及中西部地区混改也进一步提速。地方政府也纷纷铆足了劲。

由此可见,对于混合所有制改革,从上到下,形成了全国一盘棋、层层抓落实的局面。制度保障上,国资委会同有关部门在具体规章和具体方案上一共出台了38件;而全国各省、区、市则将这个数据翻了20倍,出台了760多项具体方案和具体举措。试点上,仅中央企业而言,自从集团层面推进十项改革试点后,2016年在集团层面基础上逐渐深入到二级、三级至基层,层层落地推进改革;而地方同样放大了20倍,将数据再次刷新,已开展了200多项试点。

就连嗅觉灵敏的股市,都将国企改革尤其是混合所有制改革列为2017年A股市场投资的一根主线。并且券商们建议关注两条主线:一是首批混改试点“6+1”集团旗下公司;二是有望入选“第二批”混改试点的企业,主要集中在重点推进的七大垄断性领域。

关键领域的突破力度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这是继2016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混合所有制改革定位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并明确提出这一任务后,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

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这本属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垄断性的领域,市场参与竞争程度不高,从政府工作报告的这一提法可见中央混改的决心。业界纷纷表示,这七大垄断性关键领域的突破将使得混合所有制改革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如同当初的“6+1”试点一样,七大垄断性关键领域成为关注的热点。

而对于七大垄断性关键领域,相关央企也纷纷提出了混改方案,或者表明了混改的决心。在七大垄断性关键领域中,铁路是确定性最高、混改思路最明确的领域。2017年1月中国铁路总公司工作会议上,中铁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陆东福明确提出,“将拓展与铁路运输上下游企业的合作,采取国铁出资参股、设立合作平台公司等方式,促进铁路资本与社会资本融合发展。探索股权投资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新模式,对具有规模效应、铁路网络优势的资产资源进行重组整合,吸收社会资本入股,建立市场化运营企业。创新铁路发展基金发行模式,畅通企业、社会投资铁路发展基金渠道。”

几乎同期,混改之风在军工领域也率先刮了起来。1月初的《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关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指导意见(试行)》提出26条意见,表示将推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资料显示,兵器工业集团有12家上市公司,包括11家A股:辽通化工、北方国际、北化股份、长春一东、新华光、北方股份、中兵光电、凌云股份、晋西车轴、北方创业、江南红箭;1家H股:安捷利实业。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也制定了军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初步方案,确定了4家试点单位,并在上市公司长安汽车中推行中高管持股试点,为下一步推行股权激励和核心员工持股积累经验。同时,开展军工资产证券化的研究和论证,探索实施汽车产业股权激励计划。

在油气领域,“三桶油”也开始破冰,2016年12月20日,中石油审议并原则通过《集团公司市场化改革指导意见》和《集团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指导意见》。在此之前,中石油已在油田、炼化、销售等企业试点实施经营自改革,天然气销售和管道业务体制调整,装备制造企业“五自”经营改革等。并且, 2017年初,中石油天然气销售南方分公司和北方分公司相继成立,标志着其天然气销售管理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一步。

中石油董事长王宜林表示,2017年公司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等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试点先行,坚持重点突破、协调推进,适时推出新的改革举措,充分激发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一要稳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二要持续推进业务整合重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三要加快推进市场化机制改革,四要有序推进三项制度改革,五要扎实推进矿区业务改革,六要积极推进党建制度和监督机制改革。

中石化也不甘落后,其,2014年中石化就在销售板块打响过油气行业 “混改第一枪”。2017年,中石化集团董事长王玉普表示,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主要包括全力打好三大改革攻坚战,推进三项制度改革试点,围绕主业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开展总部职能优化等。

相比而言,电力领域的混改是比较缓慢的。国家电网的混改则以合资合作、上市为主要形式,以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增量配电投资业务放开、产业和金融单位等为重点。南方电网则成为电力体制改革排头兵,在《南方电网公司关于2017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该公司明确了今年的重点,即抓好6项工作:持续完善输配电价机制建设、持续加大电力市场化交易力度、努力提升电力交易机构规范运行水平、深入推进售电侧改革、积极参与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稳妥推进独立供电区改革。不过,值得留意的是,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不约而同地把2017年1号文件给予了“改革”。

而在电信领域,混改也被作为改革突破口。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要求,要争取以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为契机,建立真正市场化的机制。中国电信表示,2017年公司将充分运用多种方式,积极探索混改,率先从智慧家庭、互联网金融、新兴ICT和物联网四个领域进行突破。

民航领域,“6+1”早已涉及。早在2015年10月,东方航空就与达美航空签署协议,根据认股协议,达美航空投资约34.89亿港元(合27.5亿元人民币)认购东航H股4.6591亿股票,占认股后H股股本的10%,占总股本的3.55%,入股后,达美航空将成为东方航空除集团及关联公司外的第一大外部股东。2016年4月,东方航空又在上海宣布与携程达成战略合作,携程以30亿元定增东方航空。双方将在业务、股权、资本市场等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国航和南航也在2017年的混改上有着实质性目标。3月份,国航了百亿元定增发行情况报告,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参与了定增,并成为了中国国航的第7大股东,这被解读为是在为混改做准备,未来该基金将助力中国国航战略资源整合、投资并购、货运等主要板块改革发展等计划。而南航,美国航空正与南方航空进行深入商谈,拟斥资约2亿美元持有南航H股,投资额约相当于南航市值的2%,入股可能通过定增方式进行。

之所以2017年的混改重点选择七大垄断性,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鹤曾谈到,在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安全的重要领域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表明了推进这项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开放竞争性业务、破除行政垄断、打破市场垄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网运分开、特许经营等。允许乃至引入更多的非公资本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实现改革任务可探索的有效途径。

这项改革已引向深入,要为“改”而“混”、不能为“混”而“混”,混合是手段,核心是深化改革。2017年将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落地之年,垄断领域的混改一直是难啃的硬骨头,但该领域混改对整个混改乃至国企改革有着牵引作用,因此,攻坚就在这两年。

目标方向与方式途径

无疑,混改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加快推进国企国资改革部分的第一句话就是,“要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这无疑就是混改的方向。一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二是市场化经营机制。换句话说,混改对国企的标准就是,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

其实,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相辅相成的,因为没有公司制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有序推进,国企就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另一方面看,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意味着公司董事会中必须包括来自不同投资主体的代表,并且能够形成国有股东与非国有股东相互之间的有效制衡,而不是国有股权一股独大,目的在于保护积极参与国企公司制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非公有制主体的合法权益。那么,在改革中,就要拿出更多的国企股权比例让渡给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非公有制主体;或者是在改革后的董事会组成与运作中做出有利于保障中小非公有制股东权益的制度安排。

对此,国资委也提出要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探索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改革。要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迈出实质性步伐。在2016年启动实施的第一批部分重要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中,提出将在引入合格非国有战略投资者、建立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和薪酬管理体系、探索实行国家特殊管理股制度、完善混合所有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国企党建工作的途径和方式等方面进行先行先试。目前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二是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的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三是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员工持股主要采取增资扩股、出资新设等方式。

在市场化经营机制方面与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是无法割裂的,离开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没有国企瘦身健体的支持,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的建立也将成为空谈,大量存在的“僵尸企业”、特困企业将会扰乱市场竞争秩序,必须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础上,加快推进落实企业董事会职权、市场化选聘经营者、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并建立相应考核激励机制,国企才具备灵活高效运行的制度基础。

对于瘦身健体,2016年成绩斐然,中央企业减了2730个法人,这些法人的去除使管理层级缩小,更使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另外,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逐渐显现,率先超额完成了去钢铁、去煤炭的产能任务,宝钢和武钢为代表的中央企业重组就是很好的案例,不仅去了产能,而且质量和效益提升了,结构在进行优化。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鹤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要达到“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预期目恕Mü改革,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关键业务重组整合,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国有企业内部管理行政化、外部行为非市场化的问题。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工作,要随时深入全面了解情况,坚持正确方向,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尤其要注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的产权保护、依法规范操作等问题,稳中求进,大胆探索,务求实效。下一步,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加强沟通协调,尽快解决试点中遇到的问题,加快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改革经验。

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篇3

新一轮混改的起点不低。目前,中国已有90%的国企完成股改,70%的央企净资产已归属上市公司。央企及其子公司引入非公资本的户数达52%,混合所有制上市公司资产更是占据全部境内央企上市公司资产90%以上。

但国企现状仍然饱受诟病。以2013年为例,中国非金融国有资产年净利润同比增速仅5.9%,国务院国资委旗下113家央企净利润同比增速仅3.8%――两者均低于GDP增速。

混改曾一度停滞。那些失败案例让民企对新一轮混改望而却步。在1月8日《财经国家周刊》(微信公众号:ENNWEEKLY)举办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研讨会上,国务院国资委监事会专职监事、巡视员李保民说:“‘避免过去国企改革中出现的阵痛,少走弯路’,这句会议说明打动了我。”

与上一轮混改旨在解救国企窘困不同,新一轮混改被十八届三中全会赋予了全新内涵,并被提升至新的高度――混合所有制被确定为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且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这意味着国企改革将向纵深推进。国资委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国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上一轮改革是“一张白纸好画画”,如今却已经形成既有利益格局,改革难度骤升。此轮混改奔着两个主题而来:一是国企机制不活;二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大反腐力度。

任务更重,难度更大。改革定调一年有余,20多个省市改革方案参差不齐,实施过程也千差万别。

国资委一位司局级官员说,地方政府表决心居多,若要其真正接纳企业办社会的历史包袱,却避之不及。一些城司也已成为“烂资产”,加之当下反腐风声日紧,国有资产难以定价、不敢定价,地方混改畏首畏尾。

与此同时,主导改革的国资委“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自身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改革诉求。

改革的一些认识也难以统一。仅在能否拥抱民资这一基本观念上,各部委、学者之间乃至国资委内部,都争论不休。

“难度很大。”前述国资委司局级官员直言,原定于去年上半年出台国资改革“1+10”组合的顶层设计文件,“10”已一拖再拖,一改再改。

周放生则认为,“乱麻”只是初始状态,任何改革都要允许试错。只要决心在,改革终归会走出一条坦途。

要放活,也要防流失

“那时,我给厂长们递名片,他们都说‘丐帮帮主来了’。”周放生回忆担任国企脱困办副主任时的情景时,唏嘘不已。

在上一轮改革中,国企包袱重,股权转让和打包上市都很困难,于是“拣好苹果”、“主辅分离”和“退二进三”等概念被相继提出。相对优质的存量部分被“拣”出来上市或转让,劣质部分则干脆选择性退出。

国资委数据显示,首轮改革至今,国企从1990年代的300多万家减至11万多家,其余资产或由民企承接,或自身转为民企,整体涉及产业板块从22个退至9个。央企则从2003年的196家缩减为113家。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悉,新一轮混改将着重解决两大问题:一是长期存在的国企资本利用效率低、机制活力差;二是严格把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前一问题,将逐步以规范混改企业经营,普及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并建立治理约束机制等措施来完善。“中国建材、中国医药两家试点企业,去年开始全面改革,目前已经有了突破。”彭建国表示。

在中国建材的混改试验中,通过规范化的“公司制”加上独有的“职业经理人制度”,融合不同所有制企业,重组了数百家民企。在新组建企业中,中国建材为原有企业保留了30%的股份,且多数由原民企创业者继续担任管理者,成为规范治理企业的职业经理人。

李保民认为,在类似的尝试中,国企并未简单地“吃掉”民企,一方面发挥了国有资本的撬动力,加强了国有经济主导力;另一方面也搞活了整个行业,救诸多濒危民企于水火之中,是“国进民进”。

第二个问题――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则是此轮改革不同以往的关键所在。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就表示,要吸取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牟取暴利的机会,国企改革“关键是公开透明”。

今年1月13日,又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表示,要着力完善国企监管制度,完善国有资产资源监管制度,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部门和岗位的监管。

“十五大以来,部分人把股改当作私有化手段,大量出售国有资产,半卖半送、明卖实送。”前述国资委司局级官员说,有的人一夜暴富,掀起一场侵吞国有资产的盛宴。

国有资产流失中存在体制性流失和掠夺性流失。

体制性流失,即企业体制机制不合理导致的资源浪费、投资失误和内部腐败,所谓“人人有责,人人不负责”。据国资委调查,改革开放至今的国企投资失误至少已造成万亿元损失。至于掠夺性流失,则是少数政企勾结,以国有资产转让为目的的买官卖官等行为,“空手套白狼”。

一位央企高管私下说“体制性流失普遍存在”。其所在企业洽谈外资入股,当外企对当前经济下滑时企业盈利能力表示疑虑时,该央企负责人回答:“很简单,通过控制浪费,我们能节省至少30%的成本,利润立即就出来了。”

部分国企的浪费成本惊人,尤其是一些“走出去”项目容易产生巨额的差旅费和“疏通费”,真实成本很难查明。国企混改因此首先必须“清扫庭院”。据一位中央巡视组成员透露,当前国企腐败有四大特征:部分“一把手”涉案,构成系统性腐败;作案手法隐蔽,以貌似合法的形式掩盖违法行为;违规决策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损失;利用职权为亲属经商办企业提供便利条件。

“形势之严峻超出想象。抓人是治标,制度才是治本,必须实现国资、民资的相互监督、相互制衡”。李保民说,改革或许会付出少量交易性流失的成本,但不改革,则会造成“真正的、更大的流失”。

顶层设计“1+N”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悉,去年11月,马凯副总理挂帅成立了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地方、央企和政策4个部门,对国企改革进行指导、把关和提醒,并单独设立了监督改革的督察局。

在相关部委分工中,国资委负责国企功能定位与分类;发改委负责改革办法;财政部负责经营预算;人社部负责薪酬改革方案细则。

同时,组建了国务院深化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马凯任组长,国务委员王勇任副组长。

包括《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等三个中央文件随后陆续,在此基础上,新一轮国企改革将在国企分类、改革布局、公司治理、监事会强化和党建工作等方面,形成最终方案。

“方案将以‘1+N’的形式出台。”前述国资委司局级官员透露。

“1”为《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意见》,“N”为34项文件,包括《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指导意见》《国有企业功能定位与分类》《国有企业的布局与结构调整》《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设立的改革方案》《剥离企业办社会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指导意见》《规范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国有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

其中,《完善国资管理体制的改革方案》由财政部牵头制定。国资委起草的《关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内部人控制的意见(送审稿)》和《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均已成文,进入待审阶段。

1月12日,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全体会议,审议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外派监事会工作的意见》、《关于混合所有制企业实行员工持股试点的指导意见》两项文件。这两项文件也包括在34项子文件内。整个顶层设计大框架已呼之欲出。

此前,地方政府先行探索,陆续已有20余个地方方案出台,评价不一。

周放生表示,地方方案参差不齐,如果把好的拎出来,实际上就可以形成中央顶层设计。李保民则认为地方方案表态居多、含金量少,“还有一部分走偏的”。

对于这一轮国企改革,中央提出用几项基本原则来指导和规范改革探索,即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三个分开”、坚持机制不活和反腐两个问题导向、坚持试点先行统筹推进、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

其中,“三个分开”指“把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的失误,与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国家尚无明确规定的探索性试验,与国家明令禁止后仍有法不依的行为区分开来;把为加快发展的无意过失,与为牟取私利故意违纪违法的行为区分开来”。

“允许试错,但一定要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底线。”彭建国表示。眼下,相配套的四大改革试点领域已经确定,分别为产权改革试点、国有资本管理公司试点、国资委放权试点以及纪检试点。“例如,中粮集团就是具有产业链条混改特色的试点。”

同时,新一轮顶层设计还专门为国企高管投资失误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设定了“红灯”――《关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内部人控制的意见》首次明确了“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流失的,要追究企业负责人刑事责任”等条款。

如此大刀阔斧的改革,势必触碰“别人的奶酪”。相关人士表示,顶层设计会否成功搭建,取决于改革决心和改革方案的质量。

改革底线何在

此轮混改有三大“硬骨头”:确定改革底线、统一“混”的方向和标准,以及员工持股、高管薪酬等敏感性问题。

确定改革底线,无疑是首要之点。

“大部分国企可以‘混’,小部分绝不能‘混’。”彭建国说,首先要在“混”的范围上画出一个圈。

提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多位受访人士均指出,在操作层面,正面鼓励效果不如负面清单。

《财经国家周刊》独家获悉,国家发改委将在前述“1+N”的《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指导意见》中,给出投资目录明细,明确负面清单。

据悉,该负面清单从打破垄断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两方面来制定,初步拟定了改革中须禁止、缓行或谨慎操作的7个领域:

一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自然垄断领域,改革顺序为先破除垄断,再进行混改;

二是关系社会发展的重要公共服务设施;

三是关系生态安全的自然资源领域;四是关系国家安全的国防军工等特殊产业;

五是关系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

六是政治性强、承担特殊功能的领域;

七是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或国资运营公司。

在彭建国看来,全国范围的国企数量剩下约1/5,资产占比约1/4,要保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上述领域即便实施混改,也须国资控股。

去年9月,中石化销售公司与25家民资签署增资协议,后者以1070.94亿元现金认购前者29.99%股权,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民资。这一举动让销售公司注册资本由200亿元增至285.67亿元,广受赞誉。

但这却引发了国资委内部的争论――主张革新者拍手称快,认为垄断行业就应从竞争端开始混改;而一些监管者则提出异议。

前述国资委司局级官员就指出,中石化这一行为是“方向性的错误”:

其一,开一家加油站相当于“买个印钞机”,资产评估尺度极难把握,且审批程序繁冗复杂,民资大面积进入会推高寻租空间;

其二,发改委负面清单显示,国家重点产业的垄断,须先破除垄断再进行混改,中石化的“两步并一步”缺失起码的政策、法律依据,不但达不到改革目的,还适得其反地加大了国有资产流失风险;

其三,29.99%的股份由25家民资分抢,每家民资又由数家甚至数十家民企出资构成,经营分歧易现,且民企占股最高仅0.8%,对中石化固若金汤的原有机制而言,难道不是“鸡蛋碰石头”?

其四,民资方面也多为财务投资,谈不上“1+1>2”的幸福方程式,还可能由国有独资垄断变为混合垄断,不利于产业发展。加上中石化“不差钱”,此次引入民资对搞活自身机制和反腐倡廉均意义不大。

“企业可以表决心,但改革方向不能乱。”前述国资委司局级官员说,这一轮改革不是要分蛋糕,而是要盯住做大蛋糕。眼下,类似概念界定似乎并不明确。

母公司混改仍难

“充分竞争性行业的混改,也可以民资控股。”周放生建议。

在一份递交至决策层的建议文件中,明确提出国资应有序退出不具备竞争优势、效率低下、高耗能与高污染领域,及其相关产业的低端环节。

该方案认为,要重点推动一级企业(母公司)股权多元化,引入战略投资者,加大母公司改制力度,突破制度天花板。并且,“国有股权低于50%的企业,不再简单套用国有及国有资本控股企业的监管制度”。

“这份建议引发了激烈讨论。”知情人士说,有人表示认可,但很多人称其太过激进。

由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牵涉经济体制结构性调整,类似的争论每天都在上演。

概括起来,观点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坚持国有经济控股,将发展混合经济作为扩大国有资本支配范围、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形式和手段;另一种则认为应该大胆鼓励民资控股,从国企母公司开刀,将混改作为民营经济控制、支配、分享公有经济成果的手段。

两种观点从未统一过,导致了上一轮混改的停滞,也导致了新一轮顶层设计的难产。

那么,改革究竟该走向何处?

强调,“如何更好体现和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进一步探索基本经济制度有效实现形式”是重大课题,“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一定要搞好”。“要坚定不移把国企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记者了解到,国资委日前给出了改革的四个具体目标:一是除少数企业必须保持国有独资外,绝大部分逐步发展成混合所有制;二是在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中逐步降低国有股权比重,使股权结构更加合理;三是国有企业经营机制需进一步转换,现代企业制度更加完善;四是国有经济结构布局需更加优化。

有分析人士认为,这即是说,让民资在混改中实现控股,或在国企母公司层面大面积参股,均难以实现。

“中联重科就做到了母公司层面的改革,原母公司――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被‘打散’了,优质资产实现整体上市。”中联重科副总裁孙昌军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他回忆,中联重科从1992年8名员工、50万元借款起步,到2000年深交所上市,再到2006年建机院整体上市,彻底结束了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如今,年销售产值近千亿元且连续21年平均复合增速超50%。“湖南省国资委持股降到16.26%,且是在二级市场持股,真正从管资产变为了管资本”。

但是,中联重科是2001年国家科研院所“10+1”文件特定改制的典型,属于时代的产物,当下已很难被复制。

“这一次,母公司层面仍然不会实施混改。即便实施,也仅是上市而已。”彭建国说。并且,上市后的股东除去大量散户外,也几乎为央企、国企之间的“种内混合”。

即便是得以“混”一把的民企,此次的顶层设计也倾向于选择行业巨头尤其是国际巨头企业,以及少数拥有技术优势但资金不足、规模有限的成长型企业。

员工持股问题

孙昌军说,去年宏观和行业形势逼人,中联重科管理层集体要求降薪50%。“没有怨言,因为我们给自己打工”。

可这一幕却较难在国资控股企业上演,因为连市场化选聘、市场化薪酬体系都尚未建立,何来“给自己打工”的主人翁情感?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公司总裁麦伯良就表示,国资委、国有股东持股单位不应再越位了,有话在董事会说,“去行政化”应该是这轮改革的关键。 华润集团新掌门人傅育宁近期也公开表示,希望激励机制和公司业绩挂钩得更直接。

对此,前述国资委司局级官员透露,此轮改革有两点不容探讨,一是国企中党的政治核心作用;二是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基本原则。可以探讨的,是上述两条原则如何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目前,国资委《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已进入意见征求阶段,将根据“混”的行业和比例,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等因素,来决定是否授权董事会对经营班子的选聘权、业绩考核权与薪酬决定权。

彭建国认为,“应该尽量做到一企一策。”但这又引发另一个问题,即组织任命与市场选聘的管理层,出现在同一企业、同一职位层级上,薪酬却可能相差几倍甚至十几倍。因此,上述《办法》也一直停留在征求意见阶段。

此轮改革还涉及员工持股这一牵涉国有资产流失的敏感问题。

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对此寄予厚望,称“改制前是员工躺在企业身上,企业躺在国家身上。现在要倒过来,让国家躺在企业身上,企业躺在员工身上”。

事实上,早在1990年代,外贸企业就曾大面积试行员工投资入股,成立了职工持股会。随后原国家外经贸部出台了《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单位清产核资产权界定暂行办法》,要求试点企业剥离员工持股部分。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政策往复带来的阵痛,让混改走了太多弯路。”李保民说。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在《关于混合所有制企业实行员工持股试点的指导意见》中,以防止流失为前提,对员工持股分类为治理型、投资型、激励股和福利股,并对持股企业范围、持股对象、持股数量比例及方式、股权评估、持股批准程序和退出程序等作出了详细规定。例如,对于军工等命脉产业,员工持股会限制在辅业范围内,不涉及核心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国资委还就此专门考察了源于英国国企改制的“金股”模式,即国资逐渐减持过程中,最终将保留一股金股,不具备受益权和其他表决权,而将保留否决权。

这一轮混改的员工持股方面,具体来说,竞争性行业将首先试点,垄断行业和政策性行业则不太可能实施。大型企业,鼓励在存量资产上试点治理型持股;中小企业,可在资产增量上搞活投资型持股。并将鼓励人力资本和技术要素贡献高的科研院所、高新企业引入员工持股。对既有的持股比例、方式等框架,必要时还可以有所突破。

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篇4

研读地方政府的方案,会发现其中大多数仍停留在探索阶段,被投资人士认为“看不清,没有实质内容”。

三中全会之后,负责制定细化方案的中央部委是财政部和国资委,前者在6月的表态迎来热议,但后续效果并不显现;而国资委在7月推出的“四项改革”方案在影响力上超过了此前表态积极的财政部,原因无他:国资委手里有企业,方案的执行需要企业配合。

过去十年间,国资委在强力人物的带领下从一个新设立的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成为国企改革的第一操盘手,就是凭借其与央企之间既管控又扶持的紧密联系。

十年后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多部委牵涉其间,国资委能否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顺利操盘亦存变数。《财经》记者从权威渠道确认,国企改革总体方案将在9月公布。国资委很快会出台简政放权新政,放权比例将超过三分之一。

国资委7月15日出台的“四项改革”试点方案,可谓一个试金石。 压力中的国资委

国资委的发声既慢且仓促。

去年十一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国企改革做了框架性的指导,一个月后,上海出台“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积极响应。

中央层面,今年6月财政部披露了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时间表:2014年研究国企改革总体意见;2015年启动几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组建试点,印发混合所有制等实施办法;2016年到2020年分批完成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组建等。

但在最高层下定改革决心后的八个月间,国资委却几无对外发声的欲望。

对外谨慎的背后,是国资委在反复征得最高层的意见。《财经》记者了解到,5月国资委上报一份试点计划,很快获得最高层催促落实的批复。“反馈如此之快,连主任张毅都非常意外,同时财政部对外释放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国资委很大压力。”一位国资委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外部压力亦越来越大。6月末《财经》杂志刊出国企改革专题报道,引发新一轮舆论热议,甚至直指某些实操部门的去留存废问题。内外承压的国资委终于在7月15日召开会放出“四项改革”试点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新闻发言人、国资委研究局局长彭华岗只给与会媒体留下20分钟提问时间,答问也殊无亮点。“企业是改革的主体,改革的动力来自企业。请大家多找企业了解情况。”彭代表国资委反复强调。

国资委试点方案的核心信息如下:一是在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

二是在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开展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

三是在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节能环保集团、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开展董事会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职权试点。

四是在国资委管理主要负责人的中央企业中选择两家到三家开展派驻纪检组试点。

由于没有涉及到国有经济的定位、国企的功能分类。混合所有制股改比例等在公众和企业眼里必须要说清楚的改革细则,这个试点方案自然让人失望,但不得不承认,“四项改革”已经是三中全会后中央层面披露最详尽的改革方案了。

《财经》记者从国资委内部了解到,这是现阶段国资委能向外界透露的所有信息。此轮国资改革系统庞大,多个部委涉入,国资委在好几项专项改革中甚至不是第一牵头人,有些充当第一牵头人的部委内部意见尚未统一,这让大家心目中的改革主体――国资委没法发出自己的声音。

以这四项改革涉及事项为例,国资委专门成立了四个专项小组,由国资委改革局、产权局、改组局和国资委纪委分别具体负责,分管委领导担任专项小组组长。

但《财经》记者了解到,涉及国有资本管理体制的改革由财政部第一牵头,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的改革由发改委第一牵头,涉及高级管理人员选聘方面的改革由中组部第一牵头。而协调这些部委进行国企改革系统设计的则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是。

不愿具名的国资委人士告诉《财经》记者,相比财政部,国资委势必在实操层面更为着力,比如考虑此前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提前对一些可能在新一轮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做出预判,设计解决路径。

上述人称:“以混合所有制为例,高管股权激励出现过哪些问题,员工持股出现过哪些问题,如何在新一轮改革中规避,国有资产如何在一个更为公开透明的平台进行估值,引入的战略投资者如何平衡。这些素材和数据都只能从企业处获取,这放缓了国资委方面表态的速度。” 试点央企的茫然

国资委眼里的改革主体是另外一幅图景。所有六家试点央企都按照国资委要求制定了试点方案并已上报,正在等候审核批准后具体实施,试点方案尚属机密没有外透。

进入试点名单的央企基本属于在此前的改革中取得丰硕成果的先进代表,可以说在央企最为艰难的上世纪90年代末期,它们凭借改革扭亏为盈,并努力做到了国资委规定的行业前三,避免了被兼并重组的命运。

但现在,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意愿不对称。企业希望国资委层面给出具体指导意见,企业可以按图索骥落实,或者给出“改革的负面清单”,让企业知晓哪些不可做,哪些红线不可碰。

国资委的解释也有道理:国企改革不可能有针对到具体行业、具体企业的细化方案,让企业中的先进代表上报方案,国资委从中发现普适规律,以便充实下一步的细化方案并推广到更多企业。

这在方法论上属于实操倒推理论。不少试点央企愿意分享成功经验,但不一定愿意将试错经历放到聚光灯下。

对于那些在早期市场化改革中取得初步成功的央企来说,新一轮国企改革势必比十年前草莽生长时代要缓慢和谨慎得多。

多家央企的董秘向《财经》记者表示了相同的意思:现有的改革路径都是被市场逼出来的,当时没人给我们指导方向,有些改革举措在国资委备个案,特事特办,或者在探索中出现问题,及时叫停,外界也不知道。舆论习惯在事后以结果来评定改革成败,所幸我们取得了一定经营成果,所以外界也大多认可我们的改革路径。

和那时相比,现在外界对国企改革的关注度和认知度都显著提高,可以肯定地说,今后央企的改革步伐只会更慎重。

最近的例子是中信国安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五家民企以56.6亿元现金获得国安集团近80%股权,国有股东中信集团股比从100%下降到20.95%,失去控股权。外界广泛抨击这场混改的资产定价、股东遴选等环节没有公开,是一场“偷偷摸摸”的混改。

有试点央企高管表示,并不是很乐意进入试点名单,“那等于是把企业放到透明的房间,供各路神仙评点”。

这是大多数央企不敢先行探索的缘由。三中全会之后,包括石油行业在内的部分央企做了较多的混改探索,但这些垄断性质明显的国企并未被列入现行的试点名单。

此次试点央企最多的一项改革内容是董事会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职权。

现有央企的高管选拔体制沿袭官员的行政选拔制度,由国资委和中组部来决定大型央企的高管任免和考核,此次国资委提出进一步减少出资人代表机构管理事项,让董事会更好发挥决策中心的作用。

《财经》记者了解到,国资委将下放试点央企副总级别的任免和考核,让集团公司董事会通过市场化手段招聘并考核职业经理人。这本是一大进步,但部分试点央企感觉执行起来很茫然,甚至不知道怎么上报试点方案。

一位试点央企的董秘反问《财经》记者,副总级别的高管考核能放开多少个?薪酬体系怎么建立?最关键的是,“干部可上可下、能进能出”的退出通道是否存在?

目前细节都未明。“这些干部以前都是党管的,你让他降点薪还能接受,级别下降甚至解聘,这一定会引发混乱。如果‘可下、可出’的通道没有建立,那按市场原则选聘、考评干部就是一句虚话,人家会到处举报投诉。也许国资委也没想好,但这样的风险不该让企业承担。这不是管杀不管埋嘛!”

《财经》记者了解到,国资委目前没有给出配套方案,因为他们也预见到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但他们想让企业自己先想辙。

另一方面,企业按照市场化手段选聘职业经理人受到了较以往更多的掣肘,这样的悖论出现在地方国资系统。一家上海大型国企的高层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公司试图返聘到点退休的财务总监,并许以较以往更高的市场化薪酬,却被市委组织部叫停。“这位财务总监非常有经验且熟悉我们集团,既然说了市场化招聘,为什么不允许我们按市场化薪酬返聘,财务总监还不到副总级别呢,组织部都干预!”

他直言,由于现阶段的国企改革万众瞩目,政府部门对改革的容忍度反而不及十年前,比以前管得更严厉。这并不是他的一家之言。 总体方案9月后出台

《财经》记者了解到,下个月国资委有望推出国企改革总体方案,目前比较集中的讨论建议已经成型。

第一,改组后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将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逐步退出一般性资源领域或竞争性产业。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是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试点改组单位,该公司过往主要是一个实业为主、产融结合,开展资产经营和资本经营的国有投资控股公司,过去十年实现年均30%以上的利润增长。

截至2013年底,国投用1000亿元左右的国有资本引导了3000亿元左右的资金投入关系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主要投资方向是电力、煤炭、交通、化肥等基础性、资源性产业。

国投研究中心副主任尚鸣告诉《财经》记者,国计民生的定义会与时俱进,国投今后的投资范围将偏向适应经济转型升级需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任尚鸣称:“国投以前投了很多电力、港口等基础性、资源性产业项目,基本都是控股,这些项目的投资回报率稳定在9%左右,已经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进入新一轮改革周期里,我们希望社会资本能够更多进入这些成熟的产业,共同推进混和所有制经济发展。这样我们就可以抽出一部分资本投入到国家长期发展必需的产业里,比如养老产业、海水淡化和页岩气勘探开发。”

第二,国资委将简政放权,放权比例超过三分之一。

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楚序平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三中全会之后,国资委高度重视国资委自身的改革,“国资委没有特殊利益,要勇于自我革命、保持与生俱来的改革活力和动力。目前,国资委很快会出台简政放权新政,放权比例将超过三分之一。”

楚表示,简政放权的目的,是通过改革创新,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现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合格主体。

国资委要依法把握出资人职能,切实落实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把《公司法》赋予企业的权力彻底还权给企业。为此,必须清理这些年自我衍生、超出出资人职责的职能,彻底进行管理事项的立、改、废,把行政色彩浓的审批、检查、评比等尽可能取消和减少,更多采取法律和市场化监管方式。

第三,呼声极高的混合所有制“负面清单”出台有困难,但央企分类监管出台可期。

混合所有制改革口号甫出就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心。有观点称,国企不应与民争利,进而要求制定“产业负面清单”,要求国有经济尽可能退出充分竞争领域。《财经》记者采访的多家央企董事长均提出,政府需要一个清楚的路线图,哪些行业可以混合,哪些不可以混合。

作为国资委的重要智囊机构负责人,楚序平指出,国有经济退出竞争性领域违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国有资本加大对公益性企业的投入,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

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篇5

老白干酒(600559)的混改方案正在推进当中,沱牌舍得(600702)已经迈出白酒股国企改革实质性的一步。而在高端白酒领域,五粮液(000858)则是国企改革的最大看点。

我们认为,2015年是酒类国企改革的大年,后续白酒企业的改革将陆续到来,将对板块形成持续的催化。这其中,五粮液是观察白酒股改革动力的重点标本,能不能改革、如何改革,对白酒板块未来走势影响大。

老白干酒破题白酒股改革

在老白干酒公布的混改方案中,将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分别引入战略投资者、经销商以及员工持股。

其引入经销商的战略预期是借助混改提升公司资本实力,进一步优化产品质量并提升营销理念,借助与优秀经销商的合作强化公司品牌运作,巩固在北方市场的影响力,并强化公司全国营销网络的市场推广能力。

同时,老白干酒也推出针对830名员工的持股计划,成为首家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的白酒上市公司。

沱牌舍得:改革进程待观望

沱牌舍得此前公告集团国企改革方案为,国资委拟向投资者转让38.78%股权,转让后,投资者对沱牌舍得集团增资11844万股,对集团进行重组。完成战略重组后,投资者将持有沱牌集团70%的股权。

这是近年来首个涉及国有资本退出控股权的混改方案,但其进程仍需观察――接盘方需要接受业绩承诺:意向投资方须承诺做大沱牌舍得酒业,2018年沱牌舍得集团销售收入力争实现50亿,税收10亿。2020年,沱牌舍得集团销售收入争取实现100亿,税收20亿。

中信证券方面测算,要实现业绩承诺,沱牌舍得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须达到22%,结合到产品和主销地市场竞争的考虑,这一业绩承诺能否实现待观望。

专销公司:拉开五粮液改革序幕?

五粮液在2014年末传出的信息是,已经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正在做总体设计,接下来将大力推进国企改革。

在今年四川两会期间,五粮液董事长刘中国又再次明确了五粮液的国企改革,称目前是国务院要求企业升级,推进混合所有制。在这样的前提下,公司要主动出击,转型升级。而转型升级可以拓展更宽的视野,对于有发展前景的行业,企业可以做一些主动出击的工作。

此前,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五粮液系列酒计划成立两家专销公司,头曲、特曲一家,五粮醇一家,未来可能会引入经销商,成为混合所有制公司。专销公司的成立,或许将是五粮液国企改革拉开的一个序幕。

长城证券白酒行业分析师陈鹏认为,五粮液集团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股份公司的改革也在深化,集团在股份公司的股权肯定要减持,引入战投、商家持股、薪酬体制改革、员工持股均有可能。专销公司值得看好,一方面可以专业化运作,更快地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决策和反应;另一方面,专销公司未来可能会让经销商入股,成为混合所有制公司,与经销商利益绑定,提高经销商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解决串货、价格混乱等问题。

目前,五粮液的经销商对改革的预期也比较强烈。有经销商表示,从了解到的信息看,五粮液集团对改革的决心非常大,作为更加考验市场运作能力的系列酒来说,进行混改的可能性最大。如果将一些酒商将纳入其中,合作方式自然会发生变化。不过,该经销商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这些都涉及到利益分配问题,作为大型国有企业来讲,一点改变都很难,更别说如此大踏步的变革了”。

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篇6

一、董事会治理机制的调整

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董事会应该去行政化,按照现代公司治理的精神设立具有决策和监督职能的董事会。这需要在两个方面进行调整,一是董事会成员特别是董事长任免的去行政化,赋予董事会人事选聘权。二是赋予董事会薪酬制定权。国有企业高管激励机制较为僵化,董事会并无薪酬制定的绝对权。2014年11月中办发布了限薪令,明确央企负责人薪酬不能超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10.4倍。混合所有制下应充分赋予董事会对总经理及管理层的选聘权和薪酬制定权,真正建立以现代公司治理原则为指导的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三是提高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从独立董事的来源选择上看,由董事会选聘的独董很难担负起监督董事会的使命,可考虑由证券交易所直接委派独董到上市公司董事会中。其次独立董事的津贴也应由交易所发放,这样独董才有底气和动机去监督董事会。

二、监事会治理机制的调整

在监事会层面上,我国大中型企业中几乎没有哪一个公司的问题是由监事会发现的。监事会形同虚设,被人们称为聋子的耳朵。按我国公司治理制度设计,公司的监督职能主要由独立董事和监事会执行,监事会应由股东会与职工选举产生并向股东会负责。然而在实践操作中监事往往由董事长提名产生,监事会是对董事会负责,不是对股东会负责,建立真正具有独立性的监事会监督机制,真正发挥监事的监督职能。

三、管理层治理机制的调整

提倡企业家精神的职业经理人,将创新和发展作为企业根本目标,将高管的年薪和绩效挂钩,建立激励与约束相容的市场化治理机制,提升管理层工作效率。我国相当一部分国企的盈利能力来自于资源垄断或政策保护,与高管的个人能力与努力并无多大关系。“十三五”规划开局以来,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在商业领域和公益类下竞争性部门开放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国家资源垄断的照顾和倾斜后对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发挥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将高管的薪酬与公司绩效挂钩,强调运营效率。比如,在原先国企高管的基本年薪和绩效年薪短期激励的基础上,增加中期激励工具(延期支付等形式),与此同时,公司董事会可推行包括员工持股计划在内薪酬改革,进一步引入了长期激励工具。通过短期、中长期薪酬激励工具组合使用,将混合所有制下的高管个人利益与企业发展利益协调一致,有助于提升管理层工作效率。

四、更新公司治理课程相关知识点,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在公司治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挑选切合时展,与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相结合的的案例进行运用。要求教师广泛收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更新教学案例,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难度各异的案例来发挥学生的才能,挖掘他们的能力,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掌握与公司治理案例相关的各个知识点,因为讨论中,学生的思维是发散型的,任何问题都可能出现,且涉及的知识面广、跨度大。使得教师不可能按部就班的备课,必须对所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及相关学科都非常熟悉了解,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全面地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根源,提供混合所有制改革下公司治理问题的解决思路。

五、更新公司治理案例库,开展公司治理案例的学生讨论会

公司治理案例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应在课堂上设置案例分析和讨论环节,为了让所有学生都参与的公司治理的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来,避免出现分组后只有个别学生承担案例分析的主要任务,其余同学搭便车的现象,对公司治理课程的案例分析采用课堂分组讨论以及课后提交报告的形式。课堂分组讨论的结果可以由一两位同学来汇报,但每位小组成员都要提交一份纸质的案例分析思路和解决方案,并标明哪部分内容是自己的成果,明确自己贡献。这样确保每位同学都参与到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来,切实提高每位同学的学习热情,形成团队分工与合作的有效配合,达到教学的目的和效果。

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篇7

关键词:国企改革 员工持股 竞争激励机制 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6-155-0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后,各省市纷纷制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措施,企业改革试点工作正有序推进。上海在2013年12月17日就率先出台了“国资国企改革二十条”,其中引人关注的一个亮点是在监管方面,上海将此前中央层面提出的分类监管方式落地,上海国企将被分为三类:即竞争类、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其中40多家企业被划分为竞争类。上海竞争类国企具备集团化、国际化,资产证券率高,盈利能力强等特点。笔者就以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情况为例,浅谈几点想法。

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于1981年7月在香港注册成立,是上海市政府全资拥有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在境内外拥有多家上市公司和直属企业集团;在北美、日本、欧洲、独联体、大洋洲、南非、东南亚、南美、中东等地建有9个海外地区总部,已形成全球性跨国经营网络。近年来,上实集团积极探索以知识经营为主导的发展新路,开始了第三次创业的历程。集团确立“集成商”的战略定位,实施产业、观念、机制、机构和人才全面转型新战略,不断实现新发展、创造新优势。集团坚持“立足香港、依托上海、面向世界、走向全球”的宗旨,目前,上实集团已成为上海在境外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上实集团的成功说明国有企业要立足本土融入全球,积极探索“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参与国际合作、拓展更广阔市场,参与全球化竞争,要看着世界地图做企业。上海“国资改革二十条”明确“鼓励企业立足本土融入全球,提高全球竞争力”,国企“走出去”动力被进一步激发。目前,上海国资委旗下的13家集团公司,已在境外实施58项投资项目,投资总额约1586亿元人民币。根据新一轮改革计划,未来上海将形成5~8家全球布局、跨国经营,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跨国集团;8~10家全国布局、海外发展,整体实力领先的企业集团。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大陆最大的港口企业。2014年11月18日,上港集团公开了酝酿已久的员工持股草案。按照《2014年度员工持股计划(草案)》,上市公司拟向公司员工持股计划非公开发行不超过4.2亿股股票,非公开发行股票的价格为4.33元/股,募集资金总额约18.19亿元,作为上海深化国企国资改革首个员工持股激励方案落地。“上港方案”之落地是上海深化国企国资改革触及最敏感部位的改革“第一枪”,上港集团员工持股激励方案,堪称历次全国性国企国资改革涉及员工持股认购金额最大的一次“混改实验”,共有16082名员工成为上港集团员工持股激励方案的受益对象,受益面占到上港集团公司员工总人数的70%,受益面之大很可能创下历史上同类改革个案的受益面之最。实施如此大面积的员工持股计划,对上港集团来说,目的在于建立和完善公司与员工的利益共享机制,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公司发展的活力,将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更紧密地捆绑在了一起,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实行员工持股,使资本与劳动有机结合,形成利益共同体,有利于调动员工内在积极性,从长远看对企业发展是有利的。

作为宁波市属唯一的工业投资集团,宁波工投集团公司成立之初,就以混合所有制为主导,以“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逐步构建了由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外资、上市公司、职工及经营层合作投资的多元化产权格局。截至目前,工投集团旗下拥有控、参股企业43家,国资平均持股比例38%,总资产规模近80亿元,已发展成为一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性国资投资管理集团,是宁波市属工业国资的核心运营平台。

学习借鉴上海国企改革的经验,积极推进工投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市属工业国资转型发展之路,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第一,工投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全球化的国际视野。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要求上海国资国企要通过深化改革,积极探索“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参与国际合作、拓展更广阔市场。上海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中,紧抓世界金融危机后一些优质海外资产价格较低的难得“窗口期”,聚焦“走出去”大战略,瞄准资源、技术、市场领域重点投资,不仅为国资国企未来走向打开了新空间,也有效地平衡单一市场的波动风险。上实集团的全球化战略成功正说明,具备全球化的国际视野是大型国企深化改革的战略目标和成功路径。对国企特别是大型国企来讲,市场化赋予其平等竞争的市场主体,而实现真正的国际化,不仅意味着其在经济全球化、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竞争中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的确立,而且标志着其遵守市场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这是大型国企取得深化改革突破和成果的主要标志。因此,工投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全球化的国际视野,立足本土,积极寻求与大型民企、中央企业、境外企业的战略合作,依托外力有效助推项目投资和企业发展。

第二,工投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要争取形成竞争激励机制。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是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的重要抓手。中共中央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因此,在推动集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合理确定员工持股范围,有序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持股,将员工与企业结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形成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利益、责任和风险共担的长效激励约束机制。上港集团作为竞争类企业,实行万名员工持股,正说明要优先在竞争性企业推进员工持股。竞争性企业要提升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就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各生产要素特别是人力资本就必须得到应有的资本回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进而提高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优先在竞争性企业推进员工持股,竞争性企业应全面放开员工持股限制。

第三,工投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实现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是国企改革投资的最大红利。上实集团旗下的上实控股早在1996年香港上市,而上港集团也在2006(下转第157页)(上接第155页)年上市,上海国企的资本证券化率已高达36%。近期,上海宣布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要以上市公司为主要的实现形式,这意味着上海国企改革的方向正式确立,未来的国企改革的核心在于推动国企集团整体上市,提高证券化率。

而在宁波的上市公司中,属于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只有宁波港、宁波海运、宁波热电等少数企业,因此通过资本市场实现国企资源要素的重组是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抓手。工投集团要争取在三到五年内培育出几家上市公司,实现资产证券化,通过资本市场的外部监管压力促使企业完善公司治理,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从而提高盈利能力。

第四,工投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力争成为市政府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平台公司。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占领产业制高点的机遇,谁抓住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先机,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的关键,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工投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要率先成为市政府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平台公司,打通已形成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中小担保、融资租赁、中小银行、工业地产等孵化中小企业成长的现代金融服务链,促进宁波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推动国内外优质创业资本、项目、技术、人才向宁波集聚。同时紧密配合宁波市产业发展导向,重点投向新材料、新装备、新能源、新一代通信技术、海洋高技术、节能环保、生命健康、创意设计等符合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领域的企业,为宁波产业转型升级服务。

参考文献:

[1] 姜微,陆文君.上海国资改革探索“走出去”:看着世界地图做国企[J/OL].t望新闻周刊,2014参考资料:

[3] 赵建峰.宁波市属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思考[J].经济师,2014(5):279-280

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篇8

[关键词]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阶段划分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6)12-0048-05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出台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案。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25个省市出台了地方国有企业改革方案,其中有超过10个省市明确提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时间表和目标,如广东省提出截至2017年底混合所有制企业数超过70%。随着各地陆续出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时间表和目标,各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差距将逐渐拉开,逐渐进入混合所有制改革不同阶段。

一、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阶段划分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丰富中国特色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理论研究内容

与俄罗斯、东欧等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特色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具有显著的渐进性特征,这一渐进式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迫切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研究。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阶段的提出及其划分方法提供了一个研究中国特色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新视角,有助于进一步深入开展对混合所有制改革不同阶段的特征总结以及混合所有制改革阶段影响因素等问题的研究,这些相关研究不仅可以丰富混合所有制改革理论研究内容,也可以为指导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二)有助于揭示影响我国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制度及环境因素

通过对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阶段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可以揭示制度及环境因素对当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的影响。具体而言,一方面通过对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阶段的纵向历史比较,有助于揭示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依赖等制度演进特征;另一方面通过地区间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阶段的横向比较,能够反应我国不同区域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阶段的差异,有助于深刻认识区域经济、政治、科技和社会文化等因素对不同区域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的影响。

(三)有助于推动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

对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阶段进行划分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会促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一是为国资委或关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的机构等提供监控或认识的统一口径,尤其是为各级国资委督促各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客观评价依据;二是为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指出了可能突破的方向,在确定某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所处阶段的基础上,可以明确进一步推动当地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的目标和方向;三是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相对滞后地区提供经验路径,通过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对较快地区改革进程路径的描绘,从中找出较快地区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的重合部分,为处于滞后阶段的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经验借鉴。

二、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阶段划分

(一)明确国有企业类别是划分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阶段的前提

党中央国务院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2015]22号文件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两大类,商业类国有企业包括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国有企业和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国有企业(国务院国资委改革办,2016),标志着国有企业分类改革进入具体推进阶段(黄群慧和余菁,2013;李丽琴和陈少晖,2016)。《指导意见》明确了不同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其中,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国有企业将着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因此,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阶段的划分应主要根据这一类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情况来确定。

(二)抓住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表征是划分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阶段的基础

从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时间表和目标的地方国有企业改革方案来看,实践层面对混合所有制改革表征的定量评价主要从两个角度,一是从数量上,如重庆市提出用3至5年时间把三分之二的国有企业发展成混合所有制企业;二是从质量上,如甘肃省提出到2020年混合所有制经济比重占国有经济60%左右。数量上关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辐射面,也就是符合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向的国有企业有多少实施了混合所有制改革。质量上关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程度,也就是国有与非国有股东的持股地位。对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阶段的分应兼顾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辐射面和改革程度。

(三)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阶段划分方法及结果

结合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表征采用混合所有制普及度和混合度来界定混合所有制改革阶段。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普及度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地区进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业占当地全部此类国有企业比例(张文魁,2015)。其中,当地全部此类国有企业的数量可以根据政策研究需要来确定,如果只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各地横向比较,可以由国资委统一确定起始时间点,以该时间点各地此类国有企业数量为基准。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混合度是指在某一时点某地区混合所有制企业中非国有股与国有股差值的算数平均值(马连福等,2015)。其中,非国有股的确定是关键。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不考虑非国有股内部结构,将除国有股之外的股份均视为非国有股,把由此得到的混合所有制混合度称之为名义混合度;另一种是考虑非国有股内部结构,即考虑非国有股股东比例状况,可以根据改制企业前三大或前五大股东中非国有股比重来确定,由此得到混合所有制的混合度称之为实质混合度。在划分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阶段中采用实质混合度,其中的道理也显而易见,在现阶段分散的非国有股中小股东理性的行为选择就是搭其他积极大股东的便车,所以应该关注非国有大股东的作用。

根据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普及度以10%为等距将企业划分成九组,根据混合度范围同样划分成九组,但混合度分组边界的设计主要根据股东会运行机制的相关要求来确定。比如66.7%是根据股东会上重大事项表决结果需要表决权三分之二以上通过的表决机制来确定,50%是根据股东会上一般事项表决结果需要表决权过半数的表决机制来确定,10%是根据股东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的最低股东持股比例来确定等。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阶段具体划分结果见表1。

根据混合所有制普及度和混合度将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划分为七个阶段。其中,把阶段Ⅰ称之为前混合所有制改革阶段,阶段Ⅱ称之为混合所有制改革初期,阶段Ⅲ称之为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前期,阶段Ⅳ称之为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期,阶段Ⅴ称之为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后期,阶段Ⅵ称之为混合所有制改革后期,阶段Ⅶ称之为后混合所有制改革阶段。

利用地方国有企业改革资料分别计算混合所有制普及度和混合度,并根据混合所有制改革阶段划分的标准来确定某一地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处于哪一个阶段。在确定了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阶段后,能够为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指出明确的目标和可能突破的方向,比如某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如果处于进程Ⅲa,那么进一步推动该地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的重点方向可以是提高普及度,即从进程Ⅲa发展至进程Ⅲb,也可以是提高已有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混合度,实现从进程Ⅲa发展至进程Ⅲb,当然也可以两方面并重,实现从进程Ⅲa跃迁至进程Ⅳ。

三、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划分方法在东北三省上市公司中的应用

从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到2014年提出《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高度重视。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比重高,国有企业改革任务重,难度大。为了解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老工业基地上市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的进展情况,本文利用2003-2014年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97家上市公司1164个样本观测值[数据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年报,二是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或11315全国征信系统]。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上市公司12年混合所有制改革情况进行分析。从上市公司所有权总体分布情况上看,根据公司前五大股东性质界定公司所有权类型。当公司前五大股东为国有股时,公司被认为是国有企业;当公司前五大股东为自然人、民营企业或外资股东等时,公司被认为是非国有企业;当公司前五大股东中既有国有股东,又有非国有股东时,公司被认为是混合所有制企业。东北老工业基地混合所有制上市公司数量最多,占上市公司总量的76.7%,2003-2014年间混合所有制上市公司数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国有上市公司占比为15.9%,2003-2014年期间国有上市公司数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非国有上市公司占比为7.4%,2003-2014年间非国有上市公司呈现先上升后趋于稳定的趋势。从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各省来看,同样是混合所有制上市公司比重最大,其次是国有上市公司,最后是非国有上市公司(段成钢和韩亮亮,2016)。

根据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阶段划分方法,利用东北三省上市公司数据对东北三省整体及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上市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阶段进行了划分,具体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发现,2003-2014年东北三省上市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基本在阶段Ⅴ徘徊,即处于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后期,甚至略微呈现倒退现象。从混合所有制普及度来看,东北三省上市公司普及度整体处于70-80%之间。非上市公司混合所有制普及度要远低于上市公司。另外,从东北三省上市公司混合度来看,混合度呈提高趋势,但国有股大于非国有股东的局面没有改变,表现为混合度均值始终为负值。考虑到本文利用的是上市公司信息来反映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而上市公司一般都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程度相对先进的企业,由此可以得到初步的判断在12年的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缓慢。

从具体省份来看,辽宁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呈现出与东北三省整体基本一致的特点,也基本停留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中后期,吉林省上市公司所有制改革相对其他两省进度更快一些,在2006年甚至进入到混合所有制改革后期,即便是处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中后期,吉林省更多处于Ⅴb阶段。另外,从单一的混合度指标也可以反映出吉林省上市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进度更快,从2003年的-25.7%提高到2014年的-4.7%,提高幅度达21%;黑龙江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在东三省中相对波动最大,改革进程相对最慢,在2003-2014年间出现三次处于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期,甚至在2009年还倒退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中前期。同樱从单一的普及度指标也可以反映出黑龙江省上市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进度较慢,如2007-2010年连续四年普及度低于70%。

四、推进东北三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对策

(一)上市公司以提高混合度为重点

总体而言,东北三省上市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处于改革的中后期,呈现高普及度、低混合度的特点。下一步推进上市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方向是提高混合度。提高混合度的本质是提高非国有股东在公司股权结构中的相对优势。为此,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方式推进上市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一是通过增资扩股提高非国有大股东持股比例,或引入更多非国有股东进一步提高股权多元化。二是通过转让国有股权逐渐降低国有股的优势地位,可以向已有的非国有股东转让,也可以通过转让引进新的非国有大股东。三是可以考虑将国有股转换成优先股,国有股转换为优先股的目的是为混合所有制改革创造更富吸引力的公司治理结构,与此同时,由于保留了国有股的股东身份,从而减少了改革的担忧和阻力。四是通过员工持股计划提高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这种方式对提高混合度的效果要视员工持股计划的规模而定,但从激励的角度来说毫无疑问是一种有效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

(二)非上市企业以提高普及度为重点

对非上市国有企业来说,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提高普及度,也就是推动符合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向的国有企业更多实现混合所有制。提高混合所有制普及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哪些国有企业可以实施混合所有制,如果这个界定不清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普及度指标就有可能被人为操纵。所以,从操作层面应明确哪些企业可以采用混合所有制。目前来看,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2015]22号文件可以确定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可以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进一步从企业组织形式上看,重点可以从独立国有企业或集团子公司着手提高混合所有制普及度,并同时考虑提高混合度,接下来进一步推动集团母公司混合所有制普及度。

1.鼓励独立的国有企业或集团子公司大规模引入非国有资本。对于独立的国有企业或集团子公司,提高其混合所有制普及度的主要方式是大规模引入非国有资本,形成一个或几个非国有股东控股的股权结构。非上市国有企业不同于上市公司的主要特点是企业透明度低、规模相对更小,仅仅取得参股地位是很难构成对非国有资本投资吸引力的,如果属于可以大力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有企业,那么在控股权上国有股东应该考虑做出较大的让步,否则只会拖延这类企业的混改M度。

2.支持集团母公司通过整体上市实现混合所有制。对于集团母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考虑集团母公司的特殊性,即集团母公司混改结果会对下属子公司改革产生影响,所以在政策和实践上遵循了子公司先行混改,之后再对母公司进行混改的原则。对于集团母公司可以考虑整体上市,让集团母公司接受市场的监督,并且通过母公司的信息披露掌握旗下子公司的经营状况等,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非上市情况下可能出现的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利益转移等行为发生。

促进地方国有企业实现混合所有制的方式还有很多,而且随着实践上的不断探索也会产生更多更新的方式,以上主要从诸多方式中选择重点方式来分析。有一点很重要,对任何拟实施混合所有制的国有企业,在选择具体的实现方式时要把改善混改后企业治理结构作为首要的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资委改革办.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学习读本[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6.

[2]黄群慧,余菁.新时期的新思路:国有企业分类改革与治理[J].中国工业经济,2013,11.

[3]李丽琴,陈少晖.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推进[J].现代经济探讨,2016,4.

[4]张文魁.混合所有制的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5]马连福,王丽丽,张琦.混合所有制的优序选择?押市场的逻辑[J].中国工业经济,2015,7.

上一篇:消防员新年计划范文 下一篇:乡镇重点工作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