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学习理论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11 15:07:09

混合学习理论论文

混合学习理论论文篇1

混合学习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学校教育线上线下缺乏有效融合。有研究者尝试把社交媒介(微信、QQ等)引入教学中,但是社交媒介的娱乐属性会对有效教学产生干扰。本研究把针对团队协作、支持泛在接入的Tower平台应用于教学中,并在教学实践基础上探索出了基于该平台的专题协作式泛在混合学习模式(简称为“TCUBL模式”)。该模式强调协作知识建构,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混合学习,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结合“信息素养结构”专题,通过问卷反馈、访谈录音词云分析等发现学生对该模式普遍比较满意。

【关键词】 Tower平台;混合式学习模式;专题协作学习;TCUBL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0-0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5)09―0032―06

一、引言

关于混合式学习,柯蒂斯 ・ 邦克(Curtis J. Bonk) 教授[1]在其著作《混合学习手册》中认为,由于“混合学习”的概念是在因特网出现之后才逐渐形成的,因此,“混合学习”是指面对面教学和基于因特网学习的混合。本文所指的混合学习是基于邦克教授的混合学习理念,强调线上与线下的混合。正如何克抗教授[2]指出的那样,它发挥了线上与线下学习的优势,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思想。

美国教育部[3]对1996年到2008年间在高等教育中开展的实证研究数据的元分析以及陈纯槿等[4]对47个实验和准实验的元分析研究均表明,整体而言,混合学习比纯粹的网上学习和面对面学习更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充分发挥混合学习在学校教育中的优势,对于提升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中混合学习效果并不十分理 想[5],课堂教学与课外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学习相对分离,没有充分发挥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的优势,无法实现混合的及时性与同步性,这会极大影响混合学习的实质效果。安德斯・诺伯格(Anders Norberg) 等[6]也认为及时性和同步性是混合式学习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解决学校教育中混合学习的及时性与同步性问题显得尤为迫切。针对目前现状,有研究者尝试把社交媒介引入教学,如袁磊等[7]构建了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王倩等[8]构建了基于微博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这些都是对混合学习发展的积极尝试。然而,基于此类社交媒介建构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虽然达到了移动学习的目的,但由于社交媒介的娱乐化本质属性,会对有效教学产生极大的干扰,弱化其学习支持服务功能。

另外,2014年美国新媒体联盟的《地平线报告(高教版)》指出,在线学习、混合学习、协作学习的整合将是近期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主要趋势。谢幼如等[9]也认为在网络课堂教学中开展协作知识建构,将对革新学校教育理念与实践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本研究在具体教学实践基础上,试图构建基于Tower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平台的学习支持功能,充分发挥泛在混合学习优势,充分发挥协作知识建构的优势,以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Tower平台及其支持下的

混合式学习环境

1. Tower平台的选择

李克东等[10]提出混合学习的关键是对媒体的选择与组合, 要遵从施拉姆的媒体选择定律,以实现最小的可能成本和最高的学习效果。Tower平台是一款定位于简单、好用的团队协作工具,它能够很好契合施拉姆的媒体选择定律。表1所示为Tower平台与微信等平台支持学习服务功能简要比较情况。

移动交互性是有效开展混合式学习的关键之一,通过表1可以清楚地发现,与Moodle平台相比,Tower平台的泛在接入特点更为明显,移动交互性更强;能否做到及时互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混合学习的效果,Tower平台动态及时提醒,能够更及时地互动。与微信、QQ等社交媒介相比,Tower平台娱乐化倾向不明显,更适合引入教学活动中;在文件资料的保存、管理上,Tower平台更为有效,有利于后期教学反思。此外,Tower平台可以在线编辑文档,可以生成简单的学结等,这些良好的功能特性为有效开展混合式学习创造了条件。

2. Tower平台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环境

何克抗等[11]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动态组合,包括教学媒体、教学材料、辅助认知工具、学习空间以及师生关系等。图1所示为Tower平台的分组情况,基于该平台的混合式学习,学习环境的包容性更强,是线上学习环境与线下学习环境的融合。

从宏观上来讲,Tower平台支持下的学习环境主要是多媒体教室,外加支持泛在接入的智能手机和Tower平台,在此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设计并开展以专题协作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师生在教学中构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微观上来讲,Tower平台支持下的学习环境包括多媒体投影、智能手机、数码摄像机等教学媒体的选择,纸质材料、电子文献、视音频等资源的获取,Inspiration、Mindmanager等辅助认知工具的使用以及现实物理空间与网络虚拟空间的交融。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协作学习,小组内部之间以及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协作,营造团队协作学习的氛围。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引导学习活动有效开展。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在混合学习、协作学习等相关理论(谢幼如等[12]提出的五阶段协作建构模型理论)指导下,在M省Q校研究生“信息技术课程与教材分析”一个学期的课程教学实践基础上,探索出一种较为稳定的混合学习模式。

三、Tower平台支持下的

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

1. TCUBL模式内涵

图2为Tower平台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此模式的构建能够更直观地反映基于Tower平台的混合式学习发生的情况。由于该模式学习过程强调专题协作,在混合学习时空上具有泛在学习的特点,因此把此种混合学习模式称为专题协作式泛在混合学习模式(thematic collaborative and ubiquitous blended learning model,简称为“TCUBL模式”)。

该模式前半部分为混合学习发生过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后半部分为专题解决情况。在前部分,图中虚线把整个教学活动分为线上区域和线下区域,课前阶段小组以线上学习活动为主,课中小组以线下学习活动为主,课后小组线上线下学习活动都较多。在这个完整教学过程中, Tower平台通过PC、App的泛在接入,为师生营造了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线上线下交互学习频繁。在后半部分,当问题得到解决时,则整个专题学习结束;若未能解决问题,则要进行下一个课时的继续学习。关于反馈评价,余胜泉等[13]认为及时有效的反馈评价是促进学习有效发生的三大外部因素之一。基于Tower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评价较为及时,侧重于学习过程中的总结与反思。

2. 基于Tower平台的TCUBL模式解析

(1)课前阶段

在课前阶段,Tower平台发挥着师生沟通学习的核心纽带作用,这种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单一线下学习中课前阶段师生缺乏互动的局面,如图3所示。教师根据预先确定的专题,结合教学目标等准备教学资源,并把相关学习资料和学习要求,如学习指南、文章、视频或者网址链接等,上传到教师空间项目库。Tower平台上的信息更新后,学生会通过Tower手机App或者绑定的邮箱立即收到动态提醒,老师的通知可以发给全班学生、某个小组或者指定的群体,这样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学习动态。学生在预习中,既可以查看Tower上的资源,也可以收集其他学习资料。预习结束后,学生需上传预习小结到个人项目库,或者直接利用在线文档编辑功能保存资料。教师可以把学生上传的预习小结材料,或者学生的浏览记录、回复评论等,作为备课教研的一个重要依据。

(2)课中阶段

Tower平台为课堂学习提供数字化学习环境,平台随时可以被学生使用,如图4所示。在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可以以视频形式记录教学全过程,课后可以把教学视频上传到Tower空间,学生可以回顾教学内容,同时师生可以进行观摩反思。教学中以学生的讨论学习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根据备课情况,公布讨论的具体问题,提出协作讨论的具体要求,然后学生分组展开讨论。

组内讨论:为保证小组讨论有序高效地展开,小组成员需明确分工,以便进行资料整理、成果汇报等工作。在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可随时使用智能终端登录Tower平台,利用平台上的一些资源,保证讨论的顺利展开。各小组需要对小组讨论进行全程录音,以便更完整清晰地记录组员发言、组员争论等,将其作为课后反思或延续讨论的重要线索。讨论过程中,可在线编辑讨论问题,对于讨论过程中的共识、争议与阶段性讨论成果等,也可实时上传到Tower平台,便于过程性资料的保存和成果的展示。原则上教师不参与小组讨论,但是在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无法继续讨论时,教师会提供适当的指导,以保证讨论活动正常开展。经过小组内的讨论后,会形成阶段性成果或者产生一些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开展组间的讨论。

成果展示与组间互评:在Tower平台支持的混合式学习环境下,组间互动更为灵活。在小组进行汇报的过程中,若学生遇到疑问,通常会将其记录下来,在汇报结束后进行提问。基于Tower平台,组间讨论和汇报的过程可同时进行。汇报过程中任何时候产生的疑问,师生都可以在平台上实时发起讨论。通过在线的讨论,学生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又不会干扰小组的汇报。实时讨论的记录形成过程性资料,有利于后续的讨论。组间讨论需要参考的资料更为丰富,除了组内资料外,还需包括其他小组的资料,如小组讨论成果、讨论过程性材料等,以便讨论进行得更为深入。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要引导小组间进行交流互动,如其他小组对汇报组进行提问,以便解决组内讨论时遗留的问题等。同时,要密切观察不同小组解决问题的差异及解决问题的方式,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参考。

课堂小结:在Tower平台支持的混合式学习环境下,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学生在Tower平台上的表现以及在课堂中的表现,既要有对结果的小结,也要有对过程的小结。此外,在专题学习的不同阶段,课堂小结的内容侧重点不尽相同。在专题学习初级阶段,可以是学生遇到的问题、讨论协作的技巧、讨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的辨析以及为下次讨论所做的相关准备等;在讨论深入之后,小结可以是干扰我们继续讨论的新问题,或者由此产生的新的学习需求等;在专题学习最后,老师可以做较为全面的点评,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参与专题协作的情况进行总结,师生的课堂总结内容可由专门学生记录并上传到Tower平台,为学生课后阶段的自主学习提供指导。

(3)课后阶段

Tower平台为师生的课后学习和反思提供了更多的形式与工具。针对课堂上的遗留问题,学生在课后阶段可以先自主学习,然后展开线上或者线下的协作学习(如图5所示)。

在线上讨论学习时,一般会有组内讨论和组间讨论,甚至会有教师的参与,这样非常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小组之间的良好互动,有利于多角度解决问题。线下讨论时,组间讨论就会很少,教师参与指导也会比较困难。基于讨论学习,学生完成作业并提交到小组作业项目库。此外,对于讨论过程中的录音材料,需将其转录为文字材料,并将其提交到转录项目库中。通过转录的过程,可以发现讨论中存在的问题,便于下次讨论时改进。教师根据课堂中录制的教学视频,能够更直观、更全面地分析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师生互动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教师可以通过点评式、提纲式、随笔式的教学日记或反思档案将这些优点与不足记录在教师空间项目库。总之,师生不论是在线的讨论,还是线下的讨论,都要把最终成果上传到Tower平台,以便成果分享和过程性资料的保存,便于师生的总结反思。

3. 基于Tower平台的TCUBL模式案例分析

Tower平台引入教学后,贯穿在学习的各个阶段,比如关于“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信息素养结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等专题学习,都采用了基于Tower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整个课程共36学时,学生对象为18名硕士研究生,采取异质分组的形式,分成3个小组,每个小组6人,小组成员有不同的分工,分别为组长、录音员、整理员、小组发言人、协调员、组织员6个角色,其中各个角色小组成员轮流担任,达到良好的配合效果。

下面以课堂教学中“信息素养结构”专题学习过程为例,来分析、展示TCUBL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该专题的学习共持续2周时间,共6课时。

课前阶段,教师上传与信息素养相关的文献和预习要求,文献上传后,学生立即收到动态通知,提醒学生及时进行课前预习。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上传预习小结,如第三小组学生上传的有图片和Word文档,有的是直接在Tower平台上在线编辑的,里面包括学习心得和遇到的一些问题等。

课中阶段,教师组织讨论“信息素养结构”包括哪些部分,3个小组分别进行组内讨论。讨论过程中,录音员负责用手机进行录音,整理员负责讨论资料的记录与整理。在辨析信息素养结构时,第二小组停滞在信息技能和信息能力的问题上,而偏离了主题的讨论。发现问题后,教师及时加以引导。组内讨论结束后,第一小组首先进行汇报,认为信息素养结构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三个方面。同时,其他学生在Tower平台上发起了关于汇报的讨论,讨论内容如:“为什么没有包括信息知识呢?”“信息道德和信息法律是不是有交叉啊?”汇报结束后,三个小组围绕信息素养结构理论支撑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发现学生的讨论思路较为局限,提供适当的帮助,使讨论更为深入。在组间讨论结束后,教师在总结时指出部分学生没有很好进行课前预习,课堂讨论不够深入。第一小组和第三小组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存在差异,在对线上线下资源的利用上,第一小组比第三小组更为充分。

课后,各小组把录音资料转录,结合课堂学习完成小结,并上传到Tower平台。第二小组对于课堂上关于信息技能与信息能力的问题,在Tower平台上发起了新的讨论,讨论过程中,教师和其他小组也参与了讨论。进入第二周学习后,学生继续完善信息素养的结构,并最终形成了全班学生认可的信息素养结构,完成了既定的关于“信息素养结构”的教学目标。以上就是TCUBL模式简要实施过程(见表2)。

四、Tower平台支持下TCUBL

模式学习效果分析

从36学时结束后的问卷反馈、访谈录音分析来看,学生对Tower平台支持下的TCUBL模式较为满意,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该模式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1. 问卷反馈学生满意度结果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这种模式的学习反响良好,学生认可度较高。如图6所示,在师生互动维度上,认为非常好的占7%,比较好的占73%,总体认可度达80%;在讨论协作上,认为非常好的占37%,比较好的占60%,总体认可度达97%;在满意度上,非常好的占19%,比较好的占75%,总体满意度达94%。

2. 学生访谈录音分析

学习结束后,通过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访谈录音并转录分析,发现学生对此种学习模式普遍持积极态度,图7所示为转录结果的词云分析。通过词云分析,可以直观地发现,基于Tower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在促进自主学习、转变学习方式、改善师生关系、加强课后反思、整合线上线下资源、组织课内课外延伸讨论以及保存资料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

大部分学生认为,小组协作学习打破了以宿舍为单位的班级群体,通过组内与组间、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的多层次讨论,学生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学习情感支持更加有效。在讨论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交流协作,学会换位思考以及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包容不同的观点。通过课前资料的收集、课中的表达,对知识内容的记忆更为深刻,能力得到锻炼。学生普遍表示,学习方式得到了一定的改变,更加主动学习,学会进行线上线下资源的整合。通过线上线下师生良好的互动,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五、总结与反思

本研究构建了TCUBL混合学习模式,该模式主要应用于专题性学习,强调协作知识建构,并具有泛在学习的特点。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过诸如部分学生线上参与讨论热情减退,小组学习任务主要由少部分成员完成等问题,但就整体情况而言,该模式应用于教学中,还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它有利于学生构建专题系统学习的思维,有利于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式,锻炼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此外,它有利于延伸课堂学习的时间,增加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增强师生互动,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主题任务明确。对于专题性学习来说,明确的主题任务有利于学生确立清晰的学习目标,进行相应的学习准备活动。第二,整体进度安排合理。合理的进度安排有利于避免某些专题系统学习不到位或者延误过多时间。对于课前准备要足够重视。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协作讨论学习的基石。第三,积极发挥教师在协作讨论中的监控引导作用。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需积极发挥教师的作用,减少学生协作讨论的盲目性、无效性。第四,需要移动设备和网络环境的支持。泛在混合学习要取得效果,移动设备和网络环境是比较基础而关键的要素。第五,需要构建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将线上与线下评价、过程与结果评价、自我与他人评价等形式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更大的参与热情。

此次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研究对象较少,只有18位学生,没能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计,对学习效果有效性的论证有待加强。Tower平台本身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属于新鲜事物,学生在运用该平台进行线上讨论学习、整合利用资源等方面需要一定的适应期,这会对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希望在后续研究中不断优化研究设计,并进一步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 詹泽慧,李晓华. 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对话[J]. 中国电化教育,2009,(12):1-5.

[2] 何克抗. 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09):37-48,79.

[3]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09).Evalu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s in Online Learning: A Meta Analysis and Review of Online Learning Studies[DB/OL]. www2.ed.gov/rschstat/eval/tech/evidence-based-practices/finalreport.pdf.

[4] 陈纯槿,王红. 混合学习与网上学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47个实验和准实验的元分析[J]. 开放教育研究,2013,(02):69-78.

[5] 李晓锋,王忠华. 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J]. 中国远程教育,2012,(02):67-70.

[6] Anders Norberg,Charles D. Dziuban,Patsy D. Moskal. A time-based blended learning model[J]. On the Horizon,2011:193.

[7] 袁磊,陈晓慧,张艳丽. 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研究――以“摄影基本技术”课程为例[J]. 中国电化教育,2012,(07):128-132.

[8] 王倩,王健,李晓庆. 微博应用于教育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8):85-87.

[9] 谢幼如,宋乃庆,刘鸣. 基于问题的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 式[J]. 电化教育研究,2010,(01):36-38,47.

[10] 李克东,赵建华. 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 电化教育研究,2004,(07):1-6.

[11] 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 教学系统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25.

[12]谢幼如,宋乃庆,刘鸣. 基于网络的协作知识建构及其共同体的分析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08,(04):38-42,46.

[13] 余胜泉,陈敏. 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 开放教育研究,2014,(01):100-110.

收稿日期:2015-04-30

定稿日期:2015-06-02

混合学习理论论文篇2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 课程特点 教学方法 改进措施

土木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应用最广泛的结构形式,对于高等院校土木专业的学生而言,《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设计和施工方法[1-2],涉及建筑材料、建筑制图、高等数学、理论力学、结构力学等课程,并与其他专业课程,如砌体结构、建筑抗震、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等形成课程体系,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整个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所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建立起初步的结构概念,并为其他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本文结合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特点,提出了几项改进教学方法的措施。

1.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特点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多、涉及范围广、公式多、符号多、体系庞杂,加上规范条文的约束性给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多、涉及范围广。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材料性能、设计方法、各类构件的受力(拉、压、弯、剪和扭)性能及其计算方法和配筋构造等[3],涉及内容非常广泛,既有理论推导,又有试验研究,还与规范条文、工程实际联系密切,因此教学难度较大[4]。

(2)公式多,规范条文多。公式多是该课程的另一个特点,这些公式逻辑推理强,涉及力学和数学,需要学生有坚实的数学和力学知识基础;课程常对一些不便、不必计算的内容进行规定,内容比较零散,系统性和逻辑性均较差,学生们常常感到杂乱无章、概念混杂。

(3)经验性强。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对象是钢筋和混凝土复合材料组合结构的力学性能、设计和施工方法,它不像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可以假定材料为弹性[4]。钢筋混凝土是弹塑性材料,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多且离散性大,用纯粹理论的方法得出的结果往往与试验结果相差几倍乃至十几倍,这就决定其研究方法是在试验的基础上做出基本假定,得出半理论半经验的公式。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抽象难懂,学习积极性不高。

(4)综合性强。建筑制图、建筑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是学习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基础。因此,要学好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学生就应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课程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特别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的有关知识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截面几何关系、应力应变关系、内力平衡关系,以及计算钢筋混凝土框架等结构的基础。老师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专业基础课讲授过程中,要不断地帮助和引导学生复习过去的各种力学和材料知识,使学生的知识积累系统化并和本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教学效果。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了解到钢筋混凝土结构这门课程知识多、涉及面广,与基础课程联系紧密,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总结,还有规范条文。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紧密结合这门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其实践技能,改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现状。

2.教学体会

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知识的传授基本是通过授课、答疑、作业这一程序完成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课堂学习理解不够、课程设计抄袭现象的问题;部分《高校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枯燥呆板,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分析和理解,容易导致学生情绪懈怠,教学效果较差。我在几年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点教学体会。

(1)将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不仅有大量的理论公式,又与实践紧密相连。粉笔和黑板的传统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但仅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既不利于学生理解各种枯燥的理论公式,又激发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因而导致教学效果较差。为了改善教学效果,改变传统的课程安排――先学理论知识,然后生产实习,最后毕业设计这一过程。课堂教学前组织学生观看教学录像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使学生获得混凝土结构的感性认识,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还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感到枯燥乏味。多媒体、互联网、电子教案、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这一目标的成功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课程设计与实践教学。理论知识是基础,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可以为工程应用提供指导;工程实践能力是教学目的,只有具备实际工作技能,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5-6]。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改变一个题目全班做的方式,采用分组设计的方法,一般四五个学生一组,设计一个大的题目。此种方法不仅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了团队协作的精神,还大大减少了课程设计中存在的抄袭现象。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然而,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是他们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例如组织土木工程、工程力学、建筑学等专业的学生参加结构模型大赛,类似的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对结构概念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或根据课程进度,以及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目的地到施工现场参观、学习,增强感性认识,积累工程经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掌握教学重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掌握重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4)作为专业基础课程,《钢筋混凝土结构》应该有先进的教学内容,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近年来,随着材料强度的不断发展和新建筑材料的不断出现,结构和构件的设计方法在不断改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而要一直紧跟本学科发展的脉搏,不断将最新科技成果引入教学内容,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其求知欲,使学生建立用发展的观点学好《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基本思想。

3.结语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存在教材内容多、课时少、难理解、实践性强等特点,要求教师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获得最好授课效果的同时,让学生学起来轻松。我基于几年的教学经验得出的结论:掌握本门课程的特点,采用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授课方式,重视实践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学好并掌握好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叶列平.混凝土结构(上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东南大学.混凝土结构(上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罗向荣.钢筋混凝土结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马芹永.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4):96-97.

[5]许成祥,王天华.混凝土结构学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实现[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版),2002,4,(2):66-67.

混合学习理论论文篇3

关键词 Moodle;混合学习;虚拟学习环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6-0135-03

A Study on Blended Learning Mode based on Platform of Moodle//Yin Mingfu

Abstract Blended learning mode is a teaching strategy which mixes the application of various learning theories, techniques, means and forms of application. Because mixed learning aims to integrate two typical teaching methods: face to face class learning and E-Learning, the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 becomes the essential foundation of the learning mode. Having introduced blended learning and Moodle, it is put forward in the thesis a blended learning mode based on the platform of Moodle.

Key words Moodle; blended learning;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

Author’s address Computer Science Department, Dehong Teachers’ College, Dehong, Yunnan, China 678400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E-Learning逐渐应用到教学领域,人们期盼用E-Learning来改革或代替传统课堂教学。然而,到20世纪末,人们发现风靡于全球的E-Learning并没有想象的那样有效,并开始反思理论与技术的应用方式,试图用Blended Learning来实行“回归”,在新的技术条件与历史背景下,“混合式学习”的教学策略被赋予新的涵义。Blended Learning的目的在于融合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是面对面(Face to Face)的课堂学习和数字化学习(E-Learning)两种方式的有机整合。

1 混合学习

混合学习在国外从本世纪初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从提出、研究到推广应用阶段,我国教育技术界在最近几年也在对其进行文献及理论层面的探讨,并在积极倡导。在国外,混合学习主要用于远程教育及企业和政府培训;在我国,混合学习也在社会非学历培训等领域逐渐兴起。混合学习从概念的提出到现在已有近10多年的历史,由于研究背景和研究取向的不同,对混合学习就有许多不同的解释。

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它是包括基于不同教学理论(如建构主义、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教学模式的混合,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混合,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不同学习环境的混合,不同教学媒体的混合,课堂讲授和虚拟教室、虚拟社区的混合。混合式学习就是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条件,将学习的各个要素进行有效的结合,以最小的代价来达到学习目标和实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2 Moodle网络教学平台

Moodle是一个用来建设基于Internet的课程和网站的软件包。Moodle这个词本是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的缩写,Moodle的着眼点在于通过简单易学的操作界面和通畅的网络环境,快速提供教师课程管理和教学活动,延伸学校教育的覆盖率,让学生只要通过浏览器,即能随时随地修习课程。

Moodle的一个很大特色就是采用社会建构主义教育学为其设计基础。社会建构主义教育学注重协作、活动、互相批评讨论,以促进学习。Moodle的在线教学模块可以采用自由组合的动态组合模块设计,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对模块进行任意搭配。因而,教师组织的在线教学就犹如搭积木一样简单。Moodle平台具有支持多种类型课程、灵活的课程管理、学习记录跟踪分析、班级小组功能、课程资源管理、评价方式多样、测试题库、多种在线教学模块的网络教学功能。

Moodle是专门为开发和管理网络课程而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CMS),其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零成本、软件容量小、技术门槛低,强交互性、可扩充性、多模块自由选择、全方位的课程管理支持成为最佳虚拟学习环境之一。

3 基于Moodle的混合学习模式

3.1 基于Mood1e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设计

其实在过去的学习模式中一直在实践“混合学习模式”,教师通过采用多种媒体组织开展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绩效。本文主要根据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融合“教与学”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学习效果的关键是学习模式的设计,对“混合式学习”也是如此。根据学习需求,构建混合学习模式。

1)前期分析。

①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学习风格、原有知识及技能结构、智力水平等。

②学习目标分析。学习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南,是教学评价的依据。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以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的教学原理为指导,在教学大纲框架下,在综合分析与课程知识结构各知识点的类型相应的学习目标等基础上来进行。

③学习内容分析。根据教学要求和学习需求,选择和编制合适的学习内容,是实施混合学习的关键。在阐述基础知识的同时,选择不同偏重的教学内容、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课程的教学。学习内容的选择范围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还应该跳出教材的局限,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服务。

④学习平台分析。Moodle是专门为开发和管理网络课程而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CMS),其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具有零成本、软件容量小、技术门槛低,强交互性、可扩充性等方面的优势。

2)设计。设计环节对混合学习模式学习效果有决定性的作用。课程的导航设计要清晰、明确、简单,符合学生认知心理;媒体素材的选择应满足能呈现信息内容、容易理解和接受、成本低效果好等条件,应充分结合实际,根据重难点,将PPT、动画、视频等媒体充分结合起来,构成优化的媒体组合;评价方式打破传统的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考核手段的形式,将课堂评价、教师评价、电子档案袋评价、小组成员评价等方式结合起来,准确、科学地对学习者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3)开发。构建网络课程平台,并进行相关的课程设计,包括系统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习资源建设。

4)实践。通过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相结合,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提高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

5)评价。通过跟踪学习过程,分析学习效果,并对学习结果进行测量和评价,确定是否达到预期学习目标。

3.2 基于Mood1e平台的混合式学习的实施

依据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具体开展混合式学习。混合学习模式在推行和具体的实施中采用3个层面的混合。首先是文字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学习资源的有效混合,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和学习资源;其次是学习方式的混合,学生在完成教师课堂教授内容后,可利用网络自主和小组学习方式完成重点、难点的消化和理解;最后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进行评价。

1)根据课程的学习目标,结合实际,打破原有知识系统化的结构,以教学主题的形式在Moodle平台上创建与课堂教学相对应的网络课程。

2)教学开始后,教师在课堂上系统地讲解学科知识,提出学习目标,布置学习任务。同时,在Moodle平台上为当前的教学阶段添加相关的资源和任务(作业、讨论区、问卷调查、测验、互动评价、程序教学),创设情境,开展网络学习。

①对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以专题的方式在Moodle平台上进行自主学习或小组协作学习。

②将部分理论内容和实践课的内容、要求等以PPT课件、视频等方式到Moodle平台上,供部分未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③在Moodle平台上布置作业任务,并设置提交的截止时间,学生可在课后随时登录课程平台,了解作业情况,并提交作业。学生按照任务的要求在课下通过探究式、协作式、自主式等学习模式开展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将作品上传Moodle平台。在此期间,教师要通过Moodle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帮助,及时对学生完成的作业情况进行总结,集中解决普遍存在的问题。

④提供课后学习支持。教师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关注的焦点开辟论题,师生通过发帖和回帖的形式进行交流,并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区就学习中的困难及解决不了的问题等进行提问,教师及时有效地回复解答,增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

3)在整个课程结束以后进行总结性评价,根据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对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学习进行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评价应用传统的学习评价与网络学习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教师可随时查看学生的电子档案,通过课堂、电子邮件、论坛等方式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行为,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考试、在线测验等定量评价与课堂项目学习成果汇报、学习心得及课后访谈、问卷调查、Moodle网上投票、教学能力评价等定性评价相结合,准确、科学地对学习者做出评价;通过学习平台,教师可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通过课堂评价、电子档案袋评价、学生互评创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更准确、更科学。

4 总结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开展教学的混合式学习已成为教育工作者教学研究和实践的热点。Moodle平台先进的教学理念、强大的功能和开源等特性为学校开展混合式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前景。随着混合式学习理论的不断成熟以及Moodle等网络教学平台的不断完善,混合式学习必将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式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1-6.

[2]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学习研究[EB/OL].metc.njnu.省略/ShowNews.aspx?NewsNo=1605&code=26.

[3]梁小晓.基于Moodle虚拟学习环境的混合式学习设计与实践[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7.

[4]张志松.混合学习的理论与教学[EB/OL].bbs.省略/viewthread.php?tid=40.

混合学习理论论文篇4

关键词:英语学习;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6-0157-01

在今天高科技已经应用在各个领域,也包括我们的高等教学活动当中,也就是我们这篇文章所说的混合学习,本文主要讨论将混合学习的意义,以及如何将这种方式融入到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当中,最后分析了混合学习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效果。

一、混合学习的概念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什么是混合学习,混合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将在线学习和面对面的学习方式混合在一起的学习方式,但是其实它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就是将不同的学习理论、环境、内容、媒体、方法等等学习的要素混合在一起。混合学习的目标就是,要把之前的传统学习方式同现在非常先进的数字化学习方式结合在一起,最大的发挥两种学习方式的优势,这样既可以发挥老师对学生的引导、发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还有创造性等。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为学生设定目标之后让学生自己利用一些多媒体之类的学习方式来完成学习内容。

混合学习包括几方面,一是学习理论混合,上个世纪学习理论就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行为主义阶段、认知主义阶段和建构主义阶段。其中构建主义其实是认知理论的一个小部分,它与行为主义是相对立的,建构主义强调的是提倡学习者创新和实践,注重能力的培养。在今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已经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当中,当然也包括外语教学。建构主义的缺点就是,过于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中心位置,其实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也是十分重要的。二是学习内容混合,近些年,在国外一些学者把知识区分为过程性和说明性两种知识。之前的外语教学都是以说明性知识为基础的,而一些过程性知识的训练却很少,这里说的过程性知识训练在英语学习中指的就是英语的听说练习。三是评价方式混合,一直以来,大学的英语教学评价都是通过考试来检验学生的成绩和教师的水平。这种评价随着英语教学的改革,缺点就逐渐显现出来了,这样的方式并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基于混合学习的大学英语教学有哪些优点

混合学习强调的是把传统的学习方式优势与数字化学习的优势结合在一起,它希望可以找到两者的融合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学英语运用混合学习之后,英语的成绩和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现在大学英语的教学大纲中不仅要求学生在英语成绩上有好的书面成绩,同时要求学生要具有很好的听说能力,之前的传统英语学习学生们往往缺少好的语言学习环境,知识单一的接受理论知识。混合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可以通过电子教学、情景模拟练习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言能力。

三、大学英语基于混合学习的听说教学设计

我们的英语课程安排为:听说教学和网上自主学习,学时安排分别为16和20课时。听说的教程安排在多媒体教师学习,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动,教师只负责学生对说方面的疑惑。在说的方面,教室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准备一些话题进行小组讨论、辩论等等。这样学习对英语学习对比单纯的书本学习有增加很多兴趣,网上的学习主要是学生在课后的自主学习,具体的做法是:老师布置听力的内容和一些测验的题目,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答疑,讨论等等。具体的做法如下图:

之前的英语教学方式一直按照一种固定的模式来进行,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感到枯燥而失去英语学习的兴趣。我们之前提到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其实主张的是创建和模拟情景,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是主导者而教师的角色只是提供一些支持、帮助以及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指导。网上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一定要提前布置学习任务,提前把课堂上学习的例句设计成一些具体的情境安装在网络上,使得学生可以非常直观的通过图片,情景等更好地理解学习任务,可以有效的将外语学习听这个环节得到提高,用最短的时间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完成。建构主义的模式中协作和会话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合作学习是组织协作的最好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分别是课下准备和网上交流两种方式。学生之间可以通过EMAIL和论坛的方式进行网上交流,在这里老师也是其中的讨论者之一,之后学生要进行口语报告。在之后的听说课堂上,学生要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在这之后,就进入了反思的阶段,教师将进行一些点评和讲解,同时再讲授一些听说的小技巧。最后,教师将整个英语学习中的知识点、难点进行强化,使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教师在整个基于混合学习的听说教学过程中要多多引导和鼓励学生,使学生增加更多的信心来完成整个英语学习,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和成绩。

四、大学英语基于混合学习的听说教学效果分析和建议

首先,学生普遍认同混合学习的外语学习方式,认为这种方式可以将自己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对英语的听说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很好地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2/3的学生觉得自己的口语能力有提高。以上说的都是混合学习方式在英语学习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但是不得不说的是有一些自制能力差的学生会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上网玩游戏、看视频或者是聊天,这样可能不仅无法提高教学质量,还使学生无法得到以前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下面几种方式来解决,第一将监管力度完善和加强,维护学生使用的网络设备,对于除英语学习外的各类网站给予屏蔽;第二加大教师的监管力度,对于学生的网络学习教师需要了解的十分清楚,并且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导。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 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2]杨翠萍,刘鸣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以任务教学为手段实施协作学习策略[J].外语界,2005,(3).

[3]柯清超.混合学习的评价方法—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课程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08,(8).

混合学习理论论文篇5

论文摘要:混合式学习是将面对面教学和网络学习相整合,综合使用同步技术和异步技术来传递教学内容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和学习理论。本文从混合式学习的背景谈起,阐述了什么是混合式学习、使用混合式学习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混合式学习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最后,探讨了在设计混合式学习时应注意的问题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领域带来从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等的一系列变化。作为一种全新现代的教育方式,E-Learning在全球的发展十分迅速,它在课堂教学和网络化教学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2001年开始,国外E—Leaming进入低潮,国外教育技术界和企业培训界开始试图用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理论来辅助和改造传统的E-Learning。现在混合式学习已经成为教育技术界高度关注的热点,它是随着对网络学习(E—Leanring)的反思和传统课堂学习(C-Learning)的回归而逐渐被关注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理念。

一、混合式学习概述

(一)混合式学习产生的背景

提到混合式学习,不得不提到远程教学,因为它实际上远程教学发展到现阶段的最新成果。早期的远程教学手段诸如报纸、邮政、录音带和录像带等速度较慢而且有时间限制。尽管这种方式的传递异步、灵活而且允许学习者在任何方便的时候白定步调完成,但效率低下。

现在的远程教学因为信息技术的进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互联网这一速度更快、可靠性更高的交流途径大大改进了师生间的交流方式。技术上的进步以及交流方式上的改进使得远程教学变得更为有效和方便,这也就大大提高了它的普及程度。

E-Learning(网络学习)相对传统面对面的课堂授课方式有着许多优势。自由度高是E-Learning主要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学生能够在自己方便的时间和地点完成课程内容,而学生可能正全职上班或是呆在家里做家务,或是有自己的事业或是还在上另外的课程等等。

远程教学的自由度使其在初等和中等教育上发展迅猛,高等教育上也出现了同样的变化。大学机构开始意识到那些不能参加传统的面对面教学的学生可以参加远程教学,而且用以进行远程教学的物理空间的需求以及费用都大大减少了,网络学院开始大行其道。然而,当基于网络的学习变成惟一的教学手段时,问题也随之而来。具体而言,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师生之间联系过少是一个主要的缺陷;二是相对于传统的面对面教学,网络学习的辍学率较高;三是学生可能会在网络课程中遇到技术困难,产生的挫败感将影响学习;四是在基于网络环境下,对学生进行准确可信的评估是个难题。基于网络学习的上述问题,人们开始反思,如何能结合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的优势取得最佳效果,这时混合式学习的概念就出现了。

(二)混合式学习的含义

混合式学习将面对面教学和网络学习相整合,综合使用同步技术和异步技术,它采取教育学方法,使用不同的学习交流策略综合用于传递在线学习内容,同时提供面对面教学。Anthony(2009)从两个方面对混合式学习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广义上的混合式学习是指将多种技术或媒体与传统面对面的课堂活动相融合,我们可从图l看出,技术/媒介与传统面对面教学及在线教学相混合的方式。

狭义上的混合式学习则是指在线教学如何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其中并未考虑技术/媒介在混合学习中扮演的角色,如下图2所示。

(三)使用混合式学习的原因

一是面对面教学手段的使用减轻了网络学习中学生可能存在的孤独感和认同感,加强了师生关系;二是网络教学手段的使用减少了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可以更多的访问所需资源,灵活性强;三是教学资源得到了更有效充分的使用;四是解决了评估难的问题;五是提高了教学效果,这是因为可以使用更多积极有效的技术手段来促进教学。

二、混合式学习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一)混合式学习中学生目前面临的挑战

1.教学资源的访问带来的困难:远程学习的最大优势就是灵活机动,即学生可在任何有空闲的时间、任何地方都能进行学习,而且还能继续工作、照顾家庭。但由于技术故障问题使得教学资源的访问成为学生自由学习的最大障碍。

2.地理位置带来的困难:如果他们住得离学校太远,那抵达学校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将大大阻碍着面对面时进行的学习。

3.上班时间带来的困难:即使他们住得离学校较近,但一些学生常常要白天上班甚至要兼二份职,这也使得他们很难在固定时间的课表上腾出时间来进行学习。

4.家庭和社会责任带来的困难:无论学生住得远近,一些学生已有家庭和社会责任,这使得他们在参加特定地点的面对面课程会有许多困难。

(二)面对挑战学生、教师、学校都应做出相应的调整,以解决现存问题

首先,混合式学习的学生应能做到:一是进行时间管理,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克服地理位置带来的困难;二是在自己学习上有更大的责任感,保证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完成学习;三是学会掌握复杂技术,应用在线教学系统进行学习。

其次,教师则应做到:一是以“混合”方式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克服因时间不够、支持不足、资源匮乏等带来的困难;二是通过培训,掌握新的教学和技术技能。

最后,从技术层面考虑,学校的管理者应做到:一是实时跟踪教学教程,避免因教师变动、技术故障等原因使得教学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二是提供稳定、用户友好的网络课程管理系统,图书馆资源能24小时全天在线访问,为站点内的交互视频、语音、资源上传下载提供技术支持;三是教师在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时,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提供资源。

三、混合式学习的学习策略研究——基于多个目标的混合模型

(一)混合式学习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一是事先制订好课程计划,合理安排好包括课程大纲、文本内容、阅读材料、任务安排等,确定学生在何时该做些什么、该如何做。

二是课程提纲必须事先完成并且清晰简洁,如必要最好将特定停息包含在其中。使用红字标识学生作业中需要注意的内容,这将使他们学习起来更容易。除非万不得已,课程提纲一旦完成最好不要更改;以免打乱教学计划。 三是无论何时,课堂会面不要排得太紧,避免影响学生正常的工作和休息。

四是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应先熟悉电子教室管理系统,先学习再实践,然后再熟练应用它。五是教师应时常与学生交流沟通,保持教学进度与计划相一致,确保教学内容被学生所理解接受,提供学生作业的反馈,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参与讨论,在他们有困难的时候及时给出帮助和建议。

(二)混合式学习教学策略研究——基于教学目标的混合模型

图3描述了一个基于教学目标的混合模型,这模型是由美国州立大学的Anthony G.Picciano教授提出的,它呈现了六种基本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以及实现的教学方法。这一模型最重要的特点是教师在充分考虑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的技术和方法。本模型呈现了六种教学目标,下面具体介绍:

1.以培养社交/情感为目标:在这一目标下,混合模式强调教学不应只关注学习内容或是某项技能,而应更多支持学生在社交能力和情感方面的发展。因为这是任何一个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交能力和情感的培养通过网络教学是较难实现的,因此,面对面授课方式更适合这一目标。

2.以辩论或是答疑为目标:这是教师探究学生是否理解所学内容并帮助他们掌握知识的一项重要活动。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可以启发学生进行讨论以帮助他们批判性的思考问题。对于以辩论或是答疑为目标的教学来说,电子论坛是最为有效的方法。论坛以某个主题为中心,学生围绕主题讨论,在评价他人观点之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3.以思考总结所学内容为目标:这一活动要求学生对他们所学的内容进行反思总结并且将所得结果与教师和同学共享,这将拓展和丰富学生的思想。无论是小组日志和个人博客,无论是小组实践还是个人实验,都可作为学生用于反思他们所学内容和课程其它活动的有力工具。

4.以小组合作或拓展学习为目标:在面对面教学中,小组合作逐渐流行起来,并且在许多课堂活动中都很普遍。在过去,面对面教学中要进行小组合作,准备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然而,电子邮件和其它电子通信手段的应用,准备工作所花时间大大缩短了。最近,wikis逐渐流行起来,正成为小组项目和写作的得力助手。

此外,之前以项目报告形式进行的小组工作,在上交给教师任务完成后就结束了,学生没有继续研究的机会。而wikis允许学生在整个学期甚至是学期结束后生成可与他人共享的内容,此时,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拓展小组的学习内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5.以综合性教学或评价为目标:CMS(内容管理系统)及其它网络工具提供了一系列的教学辅助功能。试卷、测试、作业、学习档案这些都是用于评估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现在已逐渐电子化了。像作业和学期项目报告可通过E-mail传递。学期成果的现场展示也让位于视频会议和播客。电子学档逐渐发展成为包含图像、视频和音频的多媒体展示,这远比以前的纸质材料有表现力得多。每周的课堂讨论可在论坛或博客中进行,这也给教师提供了电子记录,以便他们可以反复查看从而了解学生是如何参与其中以及目前的进展。总而言之,网络技术的使用使得学生成绩的评估真正公平公正,并且有电子记录,这些都可被师生反复查看。

模型的六个组成部分应尽可能以一种无痕方式融合到课程中去,就像将多种不同颜料相混合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色彩。但需说明的是,不是模型的所有活动和方法都必须整合到课程中去。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他们整个的学习计划以决定课程的哪一部分适应于用模型的哪种方法,但前提是应服务于整个的教学目标。

四、结论

混合学习理论论文篇6

关键词:道桥专业;项目模块;实践环节;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7)02006204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内容丰富,与实际联系较紧密[1],在道桥专业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分析道桥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课程的定位明确:既是导前课程在实际中的应用,又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如图1所示。

从图1中不难发现,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作为专业课程体系的“桥梁”,实践性较强,既在综合应用中巩固了基础课程知识,又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为后续课程打下了基础。因此,学生对该课程掌握的情况对专业技能的培养影响较大。文章结合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特点和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对该课程的教学做了探索性思考和总结。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道桥专业的学位课程,该课程的要求较高,但学生掌握的情况不够理想。以三峡大学科技学院为例,课程的最终成绩由闭卷考试的卷面成绩(60%)、实验成绩(20%)和平时成绩(20%)综合评定。从2013级道桥本科专业成绩分析结果来看,达到合格标准的只占70%,优良的只占18%,如表2所示。

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情况,很多专业教师就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进行了探索,提供了较多好的方法和建议[2~4],但仍然存在如下问题。

(一)理论和实践学时不均衡,缺乏实践训练

为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熟悉程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授课往往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环节学时占比较少,部分高校学时分配如表3所示。

(二)教材例}设置过于简化,未结合工程实际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材例题的侧重点在于对基本计算理论的巩固,往往在设置时简化了大部分内容,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过于依赖例题,缺乏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比如矩形截面设计问题,实际工程的设计过程是结构计算简图的抽象结构荷载分析不同荷载的作用效应计算内力最不利的组合截面尺寸的拟定材料的选择设计计算构造性要求变形和裂缝验算结构施工图,而教材由于篇幅的限制和侧重点的不同,将大部分例题的设计过程设定为设计计算构造性要求配筋图,虽然节约了大量教学时间,但不符合工程实际,也渐渐抹杀了学生的创新和分析能力。

(三)课程设计的实践训练过于集中,收效甚微

道桥专业在相应实践教学环节中均会设置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课程设计,目的是综合训练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和设计的初步能力,一般要求学生一周完成设计。课题内容较多,任务量较大,加上同一学期其他专业课程的要求,学生为完成任务要么依赖例题,要么抄袭别人的成果。此外,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课程设计一般为梁板结构设计,偏向土木工程房建方向,而道桥专业后一学期的桥梁工程课程为混凝土简支梁桥的设计,其大部分内容是重复的,因此,对于道桥专业学生而言,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的效果不佳。

三、基于项目模块教学方法的探索

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是实际工程应用的基础,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慢慢地独立于专业课程体系之外,不符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为增强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就业优势,文章以项目模式为基础对该课程的教学做了探索。

(一)项目模块的设定与课程内容的对应

结合道桥专业的需求,将现浇混凝土桥梁工程作为项目模块分解混凝土设计原理课程,设定4个项目模块及10个子模块,与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以项目模块分解课程内容不仅让课程教学更加符合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宗旨,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如何解决实际工程中的五大类问题,即材料如何选择?截面如何设计?钢筋用量如何计算?施工图如何绘制?结构质量如何控制?

(二)项目子模块的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作为理论知识的应用在专业教学中尤为重要,由于条件和学时的限制,传统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实践仅仅是在课程设计中体现,并没有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因此,以项目模块驱动的课程教学在子模块中设定了三大类实践任务和10个训练项目,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综合训练学生的分析、动手能力,如表4所示。

(三)项目模块教学课程考核方案的思考

考核是学习成果检验的重要环节,也直接引导了学习的目的性。传统的考核方案以闭卷考试为主,使得学生习惯性养成了以应试为目的学习态度,上课敷衍了事,考前死记硬背,逐渐形成了高分低能、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怪相。

为培养具有较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在以项目模块设定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对课程的考核方案做了如下思考。

(1)放弃闭卷考试的考查。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本身就具有公式多、条件多的特点,记忆大量的公式和公式条件并不是学习该课程的主要目的,学会步骤分析的方法,学会解决不同条件下的实际问题才是学习这门课程的宗旨,显然闭卷考试并不能客观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

(2)以平时成绩、子模块实践训练项目成绩综合评定。如表5所示考核方案,平时成绩的考核主要训练学生的学习态度,项目设计成绩考核主要强化学生对设计理论和规范的应用,实验成绩考核主要训练学生的动手和分析能力,实训成绩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际工程问题的判断和写作能力。

(3)为增强课程考核要求的约束性,设定学分和学位获得条件,如表6所示。

四、结语

以实际项目模块为基础,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理论课程分解到项目模块中,相应的子项目的训练增强了课程实践教学的效果,不仅将理论知识迅速地应用于实践,而且增强了项目所设定的实验的意义,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目的性。

课程的考核方案从学习态度、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资料的搜集及规范的应用、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判断能力各个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在重复训练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避免了学生以考试为目的,被迫学习的心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同类院校提高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质量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周孝军,杨虹,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2015.10(41):150-152.

[2]周爱萍,黄东升,等. 关于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教学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2015.10(43):166-167.

[3]商怀帅,杨琳,等. 工程案例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冶金教育,2014(5):34-35.

[4]陈进,谢孝,等.基于执业能力培养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系列课程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1):51-53.

Abstract:Concrete structure principle course is very important in road and bridge specialty curriculum system, simplified conditions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training of creative thinking and analytical thinking.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course teaching by project module, set the links of practice and the scheme of course examination to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close to actual project scenario. It can not only train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als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

Keywords: road and bridge specialty; project module; links of practice; talents training

混合学习理论论文篇7

关键词:混合;学习;模式

一、引言

每个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偏好往往是不同的。教师作为组织者需将不同的学习方法混合起来纳入其教学战略中,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混合学习模式融合了多个传输媒介,相互补充和促进学习。

混合学习课程包括几种形式的学习工具,如实时虚拟/协作软件,借助于网络课程、电子演示支援系统(EPSS)等。混合学习融合各种各样的活动,包括面对面课堂,虚拟网络课堂,和自学学习。这往往融合于传统的以讲师为主导的培训、同步在线会议或培训、以及有经验顾问结构化的在职培训的非同步自控步调学习。

巴德鲁的混合式网络教学框架,这里称为八角框架 (参见图1) (http:// books to read. com/ framework) 提供以清晰的混合学习模式向导。组织探索有效的学习战略必须考虑各种问题,以确保有效地提供学习指导,得到高的成效。

二、混合模式类型

最早的混合学习经常简单地把传统的课堂培训学习活动与网上学习活酉喙亓,组合实体教室课堂中的形式包括讲座、实验室、书籍或讲义。如今混合学习方案可以合并一个或多个维度,尽管其中许多具有重叠属性。混合学习的概念植根于那些认为学习不仅是一种一次性事件――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混合提供了仅使用任何一个学习的传递媒介所达不到的多种效益。

(1)混合离线和在线学习模式

从最简单的层面来说,该混合学习模式结合了脱机和联机形式的学习:在线学习(互联网或局域网)和传统课堂。这种类型的混合学习例如:一个学习方案,通过网站提供学习材料和研究资源,同时教师提供指导作为主要的教学媒介的课堂培训课程。

(2)混合自学和协作学习模式

自学意味着独自的,按需的,同时由学习者自我管理或控制。协作学习,另一方面,意味着一种动态的,在许多学生之间交流,共享知识。自学和协作学习的交融,可能包括审查反思重要的资料或挖掘新的发现,而后由一个类似组长的人,现场或者线上组织讨论,回顾复习并将这些材料应用到学习者的工作中。

(3)混合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学习模式

并非所有形式的学习都意味着有预先安排、有组织的学习计划以及正式的学习程序,如同教科书里的章节安排一样。事实上,在工作场合,大多数知识的学习都是不经意间产生于会议,走廊对话或者邮件当中,并非刻意安排组织。混合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学习模式可以积极地将非结构化学习事件中的对话和文档收集到知识存储库中,便于系统的学习。

(4)混合学习、实践和绩效支持的学习模式

也许最好的混合式学习的形式是用实践来补充学习的不足,及时绩效支持工具,它促进适当的工作任务的执行。例如在组织一个新的工作任务开始之前使用工作任务或业务流程仿真模型。先进的生产力工具将利用计算机的工作,协作和绩效支持工具组合在一起为工作地点提供环境设置。

三、混合学习模式优势

混合式学习是一个灵活的课程设计方法,支持不同时间和地点学习的混合,提供一些没有完整的面对面接触的完全在线课程的各种便利条件。结果可能是比传统或完全在线学习提供的一个更健全的教育经验。(Colis & Moonen:2001)

从课程设计的角度来看,马丁(2003)描述了一个成功的混合学习模式。它由一个初步的面对面的会议,到每周在线评估和同步聊天,再到异步讨论、电子邮件和面对面的会议与监考最后期末考试。Dziuban和Moskal(2001)报告说,在佛罗里达中央大学的混合课程取代面对面上课时间与在线学习,这样,三小时的课程只占实际面对面的课堂时间一小时。这样的课程允许每周以前占领的唯一一门课教室中的多个类的操作,从而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大学基础设施。此外,他们报告说,混合课程相比传统课程不同,有减少学生逃课率。

四、总结

混合学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论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学习,混合学习能混合多种媒体以及学习工具,引发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学习。不同教学理念相辅相成,相互支持混合学习。大量研究证明学生接受混合学习模式,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把控好教学模式;同时,学生也应了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与学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何克抗. 从Blended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 [J].中国电化教学, 2004,(3): 5-10.

[2]黄荣怀,周跃良,王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5.

[3]Colis, B., and Moonen, J. (2001). Flexible learning in a digital world: Experiences and expectations. London: Kogan-Page.

[4]Dziuban, C., and Moskal, P. (2001). Evaluating distributed learning in metropolitan universities. Metropolitan Universities, 12(1), 41C49.

[5]Martyn, M. (2003). The Hybrid Online Model: Good practice. Educause Quarterly, 1, 18 C 23.

混合学习理论论文篇8

论文摘要: 混合式学习理念从学生需求的角度考虑教学组织形式,既体现教育的人本化,又突出信息时代的特征。作者从主导作用与主体地位的混合、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混合、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的混合等方面在物理教学中尝试混合式学习,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1.混合式学习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数字化学习(e-learning)作为一件新生事物蓬勃发展起来。e-learning在培养学生基本学习技能、创新能力、信息素养等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它能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开辟出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然而,进入20世纪之后,这种缺乏教师深度参与,完全依靠学生自学,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e-learning,效果令人感到沮丧,人们逐渐体会到它不尽人意之处。2002年12月,《美国教育技术白皮书》明确提出“e-learning能很好地完成某些教育目标,但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e-learning不会取代学校教育,但能改变课堂教学目的和功能”等观点。显然,怎样体现学生在线学习的主动参与性,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学习和研究方法、人格影响的渗透优势,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此大背景下,混合式学习(blendedlearning)的概念应运而生。

2.混合式学习理念

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把传统的面对面的课堂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又要合理发挥教师启发、引导、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方能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在对e-learning反思基础上诞生的blended learning,其学习过程吻合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双主模式”教学理论,体现教师面授和在线学习的完美结合,既展示了信息时代的特点,又正视了学习的传统本源对教育技术的变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究其实质,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种在师生二元论思想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与计算机网络的整合,既强调学习伙伴间的协同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又倡导学习者知识的自我建构。从其内涵看,混合式学习是各种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媒体及学生支持服务和学习环境的混合。当然,各种元素不是随意地混合,关键是如何优化各种学习资源,如何把各种学习资源有机整合,达到1+1>2的效果。

3.混合式理念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尝试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面对面学习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在线学习是对面对面学习的补充。物理新课改的理念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对混合式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尝试。

3.1主导作用与主体地位的混合

回顾教育发展历史,20世纪90年代前,以中国“师道尊严”为代表“教师中心”论,片面强调教师“如何教”而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90年代后,西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侧重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突出“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两者都过于偏颇,让教与学不能和谐统一。混合式学习理念提倡把“教为中心”和“学为中心”两种观点有机混合,既不侧重“教师中心”,又不夸大“学生中心”,而是既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教师与学生、教与学和谐统一。教师在混合式学习中,通过组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习、参与网络讨论、控制教学过程,保障学习的有序性和高效性,起到主导作用;学生通过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协作交流,自主探究,建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和创新能力。

3.2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混合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混合式学习要求在物理课堂上,采用传统黑板板书与多媒体cai课件相结合,恰当引入eda技术等辅助的教学方法,将黑板的板书模式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创造一个虽是低结构化的,但能便利地引入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教学环境。采用多媒体课件,将物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概念、复杂的图形或波形用动画的形式在投影上显示出来,能弥补黑板板书单调且浪费时间的弊端。运用eda技术仿真虚拟物理实验,直观的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教师把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向学生讲清楚,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这样,既能让学生动脑思考,又能让学生动手参与物理仿真实验设计。另外,必要的黑板板书,可避免过多的无效信息干扰学生的有效注意力,防止学生因长时间“电灌”而“疲劳”。

3.3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的混合

俗话说: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传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教师以板书、肢体语言、教学语言和个人魅力等成为学生注意的中心,在师生双边活动、信息交流中占有优势,而在线学习不受地点、时间、空间约束,自主性和人机互动性强,有些教学内容要在教师面授方式下才能获得好的效果,而有些内容通过网络教学方能提高学习效率。

譬如,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编排了“超重和失重”内容,传统讲授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推出超重与失重的概念,学生往往对超重与失重的内涵似懂非懂,更无法亲身体验超重与失重的感觉。为此,我设计了一个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学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在教学上的优势,运用eda技术仿真虚拟物理实验,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学习,体验物理的探究过程,用探究的方法研究“超重和失重”。同时,设计了一定量的学生活动与协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基础上探讨结论。为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我根据信息技术平台互动的特点,设计知识自评和在线交流网页,实现“人机对话”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

4.结语

混合式学习理念把“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恰当结合起来,吸取这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建构一个较为理想的学习平台,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方便教师监控课堂教学活动有序进行,顺利完成既定教学目标,保证传授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便于学生对创新能力和知识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学生价值观和健康情感的培养,能够将传统教学的优势和网络数字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上一篇:英语专业精读课论文范文 下一篇:对外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