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学习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27 12:42:36

混合式学习论文

混合式学习论文篇1

关键词:Blended learning;E-Learning;高职院校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0-2317-02

Abstract: Today, 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level, E - Learning has been already deep into the areas such as education teaching and enterprise training, Blended learning has been developed for about 10 years, during this period, the definition and application of Blended Learning have been developed many times.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definition of Blended Learning theory, research status an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ducation teaching.

Key words: Blended learning; E-Learn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ducation teaching

Blended learning――混合学习,并不是一个新名词,这一理念最早是由何克抗教授引进国内,他于2004分两期在《中国电化教育》对其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在2005综合这两篇论文,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上发表题为“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的论文,何教授的这三篇论文为国内研究者打开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在对国内混合学习的理论研究上起到关键性作用。

自20世纪九十年代起,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Internet的兴起,西方国家的企业管理者和教育者们最先开始反思传统的培训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弊端,并希望引进Internet技术和平台进行企业培训和学校教学,于是E-Learning――在线学习应运而生。E-Learning的出现,给企业培训和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随着它的不断应用,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人们发现虽然E-Learning有自己的优势,但是仍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C-Learning。于是,研究者们开始考虑集合C-Learning和E-Learning的优势,使两者相辅相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教学方式――混合学习。

1 混合学习理论的概念

2003年9月,在香港举行的计算机教育应用国际会议上何克抗教授首次将Blended learning这一概念带到国内。随后国内的专家学者们也纷纷的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有李克东、黄荣怀、黎加厚、邹景平等。

其中,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学习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 E- 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 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 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目前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1]

李克东教授认为:“混合学习可以看作面对面的课堂学习(Face-to-Face)和在线学习(Online Learning,或e-Learning)两种方式的有机整合。混合学习的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问题、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教学上就是要采用不同的媒体与信息传递方式进行学习,而且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要求付出的代价最小,取得的效益最大。”[2]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混合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强调把传统的课堂教学(C-Learning)这种面对面(Face-to-Face)的教学方式和在线(Online)的网络化学习(E-Learning)有机的整合在一起,针对不同的学习者采用不同混合方式,从而使学习更容易、更便利,实现最好的学习效果。

2 混合学习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笔者在中国知网上以“混合学习”为关键词,搜索2004年~2013年期间的期刊资料和博硕士论文,共搜索到期刊314篇、博硕士论文112篇,其年度分布情况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从上图展示的统计结果上看,国内研究者对混合学习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以下两点特点:其一,无论是期刊论文还是博硕士论文的数量在2011年之前基本上是处于上升趋势的,而从2012开始下降的比较明显;其二,在这10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只有426篇,这说明,参与研究混合学习理论的人员是比较少的,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强对混合学习理论的研究。

笔者通过抽样调查还发现,国内对Blended Learning的研究,从初期的探索性研究逐步发展到概念、内涵等的研究,再到近年的具体到某课程或某领域的实际应用的研究,也提出了一些成熟的混合学习模式。

混合学习应用主要集中在两点:企业培训和学校课程学习,该文只探讨混合学习理论在教学领域的应用。

3 混合学习理论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模式探讨

混合式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模式,但要把这种学习理论应用到高职院校的教学中来,还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应用模式――如果混合的方法过于简单,就可能变成“混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果混合的方法过于复杂,在实际的教学中又很难实现,两者均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3.1 C-Learning和E-Learning相集合的模式

Online与Offline的混合,即“E(E-Learning)+C(C-Learning)”的混合模式。混合式学习概念的提出最早就是指Online和Face-to-Face的混合,当传统的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求,并且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应运而生,开始考虑E-Learning与传统教室学习的结合,通过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这种混合只是一种初级的混合,很难做到E-Learning和C-Learning有机的统一,不能很好的摒弃二者的缺点,也不能很好的发挥两者的优势。学生到底该在课堂上和网络分别学习什么、学习多少?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如何提高学生网络学习的自觉性和验证网络学习的效果?如何让网络学习变得更直观生动、提供更多的网络资源?……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混合学习理论的应用。

3.2 任务驱动式混合学习模式

任务驱动式混合学习模式是基于学习目标的混合式学习,是对C-Learning和E-Learning相集合的模式的一种改进。这种模式在混合策略的设计上采用任务驱动,以完成项目任务、达成学习目标为最终目的。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主导地位,采用Face-to-Face方式传授学生基本的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提供给学生足够的适合的网络学习资源,告知学生最终的技能目标和检验考核方式,同时也能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明确自己的主体地位,在具备基本的能力素养后,通过网络自觉学习需要掌握的新知识新技能,并且可以参照检验考核方法,不断完善项目任务,从而最终完成符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这种学习模式可以很好的发挥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的优势并弥补彼此的不足,使得教与学都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束语

混合学习是在网络高速发展的21世纪,由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有机的集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混合学习模式,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便捷性、丰富性、廉价性等特点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定程度上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4(3):5-10.

混合式学习论文篇2

关键词:职业院校;英语写作;混合学习

英语教学的听、说、读、写四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从性质上来分析,听是领会和吸收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说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主要媒介,读也是吸收消息的主要手段,是外在信息向内部消化的过程,而写是将内在信息向外部表达的过程。写是建立在听说读的基础上的,是以听说读三方面为基础的;而写又进一步巩固了掌握的语法和词汇知识,增强了英语学习的感情,有利于加强听说读的训练。因此写作是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可忽略的要点。英语写作基本功的培养一直是很多教学工作者关注的领域,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是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感觉棘手的方面。很多学生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之后,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但是在遇到英语写作任务时,仍然会感觉无从下笔,写出来的句子也是中式英语,错误百出,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对于职业院校来说,由于本身生源质量较差,英语基础比高校学生更薄弱一些,职业学校的英语学习氛围也不如高校的好,缺少学习英语的氛围。此外,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力量相对落后,教学基本功、教学方法都有所欠缺,无法正确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英语写作,在指导学生英语写作方面经常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需要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改善教师的写作教学情况,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近年来兴起的混合学习方法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手段。混合学习是将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两种学习模式融合起来,包括三种学习形式:集体教学形式(老师讲授为主)、小组讨论学习形式和自主学习形式。将这三种形式融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利用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特点,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本文基于职业院校的英语写作教学问题,探讨如何将混合学习模式融入其中,利用混合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1混合学习的相关理论介绍

混合学习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兴起而出现的学习方法,目前在很多方面都有所应用。从学习形式上看,混合学习将多种学习形式融合起来,包括传统课堂学习、在线学习、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等。传统课堂学习主要以教师教授为主,面对面的传统课堂形式的集体学习。在线学习形式一般是指通过互联网的交互式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完全基于个人学习需求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协作学习是指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相互帮助和交流,一起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因此,混合学习是指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和学习对象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并注重将各种学习方式加以整合,以达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从技术与教学媒体角度上看,混合学习是将教学过程中诸多教学资源融合为一体,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混合使用。在某种程度上,教学媒体、教学材料、学习环境等因素的选择混合优化程度决定了混合学习的成效。从教与学的角度上看,混合学习是传统的老师课堂讲授方式与互联网学习方式的混合。总体来说,混合学习的就是将影响学习过程的诸多因素结合起来,比如学习理论、方法、内容、模式和环境等。其核心就是根据不同的问题,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然而,混合学习不是将这些因素进行简单的组合,而是希望将它们融为一个整体,即在不同的时间进行不同的选择,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在混合学习的研究与应用过程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然,其他的学习理论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都为混合学习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根本观点认为学习是一个不断刺激与反应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不断尝试、不断犯错的过程,直到最后的成功。此理论强调学习者必须经过一定的学习程序,并且学习进程的步子要小,认为连续性,重复性,增强性是影响学习的3个主要外在因素。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理论不同,不认为学习是试误过程,应该是信息加工过程。该理论认为应该从学习者的内部心理特点着手进行研究。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上世纪中期出现,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动机、需要、意义学习,注重情感在师生关系中的作用,重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能动性等,这些学习观点对学习方法的指导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强调个性与创造性发展;倡导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该理论对教学的影响主要为:教师要成为课堂学习的主导者与引领者,努力创造促进意义学习的课堂气氛,促进主体学习。

2混合学习的职业英语写作教学实验设计

本文主要根据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和职业学校教材的特点,以烟台某职业学院的两个班级为研究对象,一个进行混合学习理论的试验,另外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班采用混合学习模式,将传统教学方式和网络学习方式将结合,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设计出英语写作教学中混合学习模式整体结构,同时强调了传统课堂教学阶段和网络辅助学习阶段教学中的注意事宜。两班的学生总体来说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不好,学生的词汇贫乏,语法、句式掌握不好,在写作上很多学生不会布局谋篇,在表达上不知所云,仅仅是单词的简单罗列,而且有些学生害怕写作。实验设计过程如下:

传统课堂教学阶段:地点一般都在教室或多媒体教室,教学活动是师生面对面进行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学活动主要有情景引入,指引学生热身准备、任务呈现、小组协作布局谋篇、自行完成任务、组内互评习作,教师讲解范文,最后自我修善习作。学生的学习活动包括课堂听讲,问题分析、讨论交流和自我评价,其中“自我评价”部分可以在网络协作学习后面的下一次课堂教学中进行,老师的“成果展示”和“学习评价”也可以在下一次课堂中展开。在“自我评价”部分里,学生自我分析本次课堂学习中对教师讲授的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为课后有效进行网络学习做准备。老师逐个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点评,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点评。

网络辅助学习阶段: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学习活动主要有自主学习(预习,复习,查找资料,自学)、小组协助、小组互评,网上求助、讨论交流和上交作品。教师处于辅助地位,必要时对学生提供一定的辅导,指导和帮助,对个人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进行一定的问题答疑和学习评价。

课堂讲授阶段注意事项:老师在课堂中应该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如在上课前通过播放音乐、歌曲等,使学生性格开朗,心情愉悦,特别是那些畏惧英语写作的学生,让他们能的身心处于完全放松状态;在课堂导入等活动中,多运用图片或幻灯片或视频,挑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网络辅助学习阶段的注意事项:为了防止学生不配合,可以通过网上签到等方式进行网上记载,并且把网络学习状况与学生的期末成绩紧密挂钩;在网上进行辅导时,要根据课堂上所观察和了解到的学生学习状况,对于英语写作基础差的同学或课堂不认真的同学,应主动询问他们的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3实验效果评价

为了进一步研究混合式学习模式下的职业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需要通过实验研究来验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法和科学客观地验证出实验效果。

问卷共有25个问题,主要关注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与态度、目前写作教学的形式与效果、学生协作学习与自我学习的情况以及学生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混合学习模式下的写作教学的态度;了解教学中教师目前写作教学中使用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评价以及混合学习模式下的写作教学的课堂评价和实施效果。

根据学生的认真回答,收齐问卷或及时记载访谈中的要点,然后并统计其结果,以此较全面了解英语写作教学在混合学习模式实施前后的真实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数据显示,学生对于英语写作教学的态度、兴趣、自身的写作基础和写作习惯不容乐观,并且也了解到了在学生之间实施混合学习模式的教学的可能性。经历了一学期的混合学习模式下的学习后,学生们在混合学习模式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大增,学生们对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教学持肯定态度。根据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显示,实验班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总的来看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都明显提高,学习成绩明显上升。对于那些基础薄弱的,接受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指导、辅导、监督和帮助使得他们能够重新树立英语写作的信心,增加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对于基础好接受力强的学生来说他们能够获取更多知识,掌握更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4总结

本文介绍了混合学习方式在职业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在分析混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以烟台市某职业学校的两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一个为实验班,另外一个作为对照班,进行了混合学习的教学实验。通过一学期的实验,发现实验班的英语写作成绩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说明了混合学习的有效性,为促进职业英语写作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才文混合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2):16-27

[2]于芳,黄瑞萍,混合学习―改善学习的新方法[J]现代教育丛论,2005,(4):58-61

混合式学习论文篇3

关键词:混合教学;网络教学平台;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 G40-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4-0017-03

一、引言

混合教学是指多个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混合。目前的混合教学模式,主要是指把传统教学方式和 E- 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 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1]。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教学的过程是以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为主导,而网络化学习方式的优势则是在空间以及时间上给予学习者更大的自由,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主导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新性的学习过程。

考核是教学过程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引导着学习者的学习方向,有效的考核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钱宇华[2]提出一种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混合式学习方式,确定从效果、能力和情感三个维度进行多元评价的学习评价体系,没有明确指出考核形式;曹卫锋[3]采用了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且按 6: 4 的比例计算出总评成绩,但是没有介绍在线自测练习是如何评判的,从而使得过程考核的可操作性难以把握;梁九义[4] 肯定了混合教学的形成性考核的重要性,但是没有给出相对具体的考核方式。本文采取的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支持的混合教学模式,精心设计考核模式,既注重形成性考核,又注重结果性考核,并且提出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完成形成考核的具体操作,对于在网络教学支持下进行的混合教学有一定的参考。

二、考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混合教学模式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平台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但是还是有很多的课程采用的是期末闭卷的方式进行考核,这就会带来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忽视课前内容考核,不能更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目前很多课程的课堂教学时数少、教学内容多,教师希望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将教师预先放到教学平台上的内容提前自主预习,然后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教师的本意是希望学生们通过预习,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学生们再带着问题听课,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但是教师在考核时,如果不考核学生预习的内容,多数学生很难保证主动自学,时间长了,理论课堂又将变成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

2.忽视学生能力考核,不能更好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每门课程都会涉及到许多的知识点,但是学习课程的目的不是只为了掌握这些知识点,而是要通过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考核除了知识之外还需要考核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只是考核学生个体,不能更好锻炼学生团队精神

在以课堂+网络的混合教学过程中,课堂上会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下也会有教师设计的需要学生讨论的问题,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沟通、交流,然后共同完成。如果只是最后以用一张试卷的考核来给出学生对某门课程的掌握情况,则不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综上所述,网络教学平台支持下的混合教学模式的考核应该是一种多模态的考核。

三、网络教学平台支持下的混合教学多模态考核方式

本文以《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为例,介绍了本文提出的网络教学平台支持下的混合教学多模态考核方式,通^平时作业、实验课、讨论课、三级项目和期末考核五种考核模态,在课堂和网络两个维度,从知识与能力、沟通与交流、个人与团队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考核。在网络教学平台支持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多模态考核方式的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模态一:平时作业

本门课理论课时为64学时,每周4学时,教学周16周。从第一周开始,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每周布置一次平时作业,内容涉及到课程的预习和复习共15次作业,而且开放时间安排在周六早上8点到周一早上8点之间,系统到时间自动开放和关闭,要求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没有按时提交作业或作业有抄袭或者雷同现象的本次作业成绩按0分处理。平时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10%。网络平台的作业,有一部分是系统自动评分,一部分是教师批阅并给予反馈。平时作业主要考核学生个人对本周知识的掌握以及应用情况,更加看重平时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模态二:实验课

本门课实验课时为24学时,每周2学时,教学周12周。从第六周开始,在实验室每周做一次实验,每次的实验内容提前一周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公布,要求学生提前做准备,最好将实验的源代码写出来,要求学生必须独立完成,下一周实验课前将源代码提交到网络教学平台。所有实验内容结束后,按照老师要求选择其中的四次实验,写出实验报告并提交到网络教学平台,未按时提交实验报告或实验报告有抄袭现象的,本次实验成绩按零分计。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15%。实验课主要考核学生个人对实验所涉及的知识理解,以及知识的应用情况,也是注重平时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模态三:讨论课

本门课程设有1次讨论课:

讨论课前,要求学生按照讨论题目分组查阅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报告,制作汇报用PPT。为了提高讨论课的效果,加强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建议每组成员由3~4名同学组成,尽量来自于不同班级、不同性别。此外还要求每组在课下讨论时录制10分钟的讨论视频。

讨论课中,由现场抽签决定汇报小组的顺序及汇报人,这样尽量保证每名同学都能好好做准备。汇报人必须按规定的时间完成讲解,汇报时间不足及超时1分钟以上者,均要减分。因此要求同学在课前要做好练习以控制时间。每个小组汇报完毕后,将进行10分钟的讨论,其他小组的同学应在讨论时间内进行提问交流。提问交流时,汇报组所有同学均可参加,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

讨论课后,学生按组提交讨论课的PPT和讨论课的视频文件。

讨论课占总成绩的5%。主要考核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沟通与交流、个人与团队几个方面。

模态四:三级项目

本门课程设有一个三级项目。要求学生按照三级项目题目分组查阅资料,完成问题描述、数据结构的选择、算法的设计、效率的分析等,撰写项目研究报告并制作汇报用PPT。项目采用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项目成绩占总成绩的20%。三级项目的分组延续讨论课的分组,将讨论课的内容进行具体的实现,要求每位同学独立完成,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学习。完成后按照时间要求提交项目报告到教学平台中,教师根据学生的项目演示和项目报告给出最终的成绩。

模态五:期末考核

期末考核采用闭卷的形式,考核学生对课程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50%。

以上网络教学平台支持下的混合教学多模态考核方式,经过三个学期的实施和不断改进,获得了学生的肯定,大多数学生也取得了不错的学习效果,下面对学习效果进行一个分析。

四、网络教学平台支持下的混合教学多模态方式应用效果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网络教学平台支持下的混合教W多模态方式的应用效果,笔者通过分析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过程学习情况以及课程结束后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对网络教学平台支持下的混合教学多模态方式的学习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

网络教学平台支持下的混合教学多模态方式中的应用调查问卷分析情况如下:

本研究主要从学生对课程考核方式的满意度、学习方式、教学设计的满意度等级几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本问卷调查也是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以电子的形式给出。参与调查问卷学生一共有225人,有效率为100%。

从表2可以看出,88%的同学对混合教学多模态考核方式非常满意,9.33%的同学满意。由此可见:学生对混合教学的多模态考核方式还是满意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和学生进行交流,学生们也反馈如果将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前放到网络教学平台中,他们可以提前预习,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且将自己的学习疑问带到课堂中,可以大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

从表3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认为混合教学多模态考核方式给自己的学习方式也带来了变化,24.89%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学习方式有了显著的变化,64.44%的同学的学习方式有变化。由此可以看出混合教学模式为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多模态考核方式使得学生不仅重视知识点的学习,也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不仅强调学习的结果,也注重学习的过程;混合教学也影响着学生们的学习方式。

从表4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能够接受“课堂讲授+平时作业+实验课+讨论课+三级项目”的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学习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方法。

五、结论和探讨

本文采用的网络教学平台支持下的混合教学多模态考核方式,分别从课堂和网络两个维度,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沟通与交流、个人与团队三个方面进行,体现出通过考核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看到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不足,明确以后努力的方向。

该考核模式与教学模式对应,尤其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平时作业安排在周末,可以使得学生有更好的沉淀时间,每周一次的作业和学生的循序渐进的学习相适应;实验课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讨论课使得学生能够有充分交流和沟通的机会,教师让学生将讨论视频提交到教学平台网站,学生们提前做准备在讨论,既重视个体的学习,又重视沟通和交流;三级项目使得学生对于整个课程的框架很好掌握,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最终的期末考核让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更加牢靠。

总之,这种考核方式经过三个学期的实践,不断补充和完善,也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学生们也越来越喜欢这种尊重个体的学习。但是本文提出的考核方式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能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目前的解决方法是让学生录制一段讨论视频,但是也不可能让学生将自己的讨论结果在课堂上完全展示。如何在考核体系中对每一部分的权值设置的更加合理,都有待于今后继续的研究,使得对学生的考核更加合理。本文提出的多模态考核方式可为其它课程的考核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何克抗. 从 Blending Learning 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9):37-48.

[2]钱宇华,魏 磊,田 嵩,袁晓琴.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学习评价体系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2,(12):60-62.

[3]梁九义. 论混合学习对我国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影响[J].中国远程教育,2012,(5):41-45.

混合式学习论文篇4

关键词:混合学习;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22-0070-04

一、引言

师说中的“传道授业解惑”是人们对教师角色普遍的定位,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居于权威的地位,是知识的讲授者和传播者。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的改革、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的职责在不断变化,教师角色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并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全球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撑。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教育教学的变革,意识到自己角色发生的新变化,准确定位自己在教学中的新角色,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新环境、新模式下的教学。在混合学习中,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哪些转变?在这些变化中,教师的角色及其职责是什么?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将有助于有效的实施混合教学。

二、混合学习的概念

1.混合学习的定义

混合学习是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并促进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产生的,它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网络辅助教学(OBT)等一样,都是为了达到教学的优化。格林汉姆认为:“混合学习就是一种将面授教学与基于技术媒介的教学相互结合而构成的学习环境”。麦森和莱恩尼(Mason,Rennie)进一步扩展了格林汉姆的定义,认为:“混合式学习是技术、场所、教学方法的多方面的融合”。辛恩和瑞德(Singh,Reed)提出混合式学习是“在‘适当的’时间通过运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1]。Professor Kerri-Lee Krause给混合学习的定义是“ICTs are used to enrich the quality of student learning through interactive learning activities beyond those attainable through face-to-face classroom interactions.”[2] Garrison 和 Vaughan (2008) 给混合学习的定义是:“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houghtfully selected and complementary face-to-face and online approaches and technologies”[3]。国内教育技术专家何克抗2003年12月9日在南京召开的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上首次介绍Blended Learning,他给混合式学习的定义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4]。随着媒体环境和技术支持的变化,学者们对混合学习的表述也有所不同。虽然表述不一样,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提到面对面和线上的混合,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

2.混合学习的本质

混合学习的核心思想是根据教学上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媒体与信息传递方式进行学习,最终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何克抗教授指出,“所谓Blended Lear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5]。黎加厚认为,混合学习是指对所有的教学要素进行优化选择和组合,以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将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策略、媒体、技术等按照教学的需要娴熟地运用,达到一种艺术的境界[6]。陈卫东等人认为,混合学习的本质是“对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所涉及的人、技术、环境、方法等要素进行系统化设计,以关注个体认知、技能与情感发展,提高教学与学习绩效为目标的教学或学习方式[7]。”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混合学习本质进行描述,但其目的都是“优化教学”,过程是“线上线下优势互补”,方法是“优化组合”。

3.本研究中混合学习的界定

本文将混合学习重新定义其含义,混合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用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和教育方法和多种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最优化的学习环境,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的。本研究中的混合学习包括四个层面的混合:教学方式的混合,教学技术的混合,学习方式的混合,学习手段的混合。教学方式的混合就包括面对面学习、网络上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学习的混合。

三、教师角色概念

“角色”(role)词源是戏剧界的术语,用来描述演员所扮演的戏剧中的任务,二十一世纪,美国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开始使用这一概念,以研究社会结构。[8]文化人类学家林顿(R. Linton)将“地位”和“角色”进行了解释:个人在社会体系中所占有的特定位置即称为个人的“地位”,个人为其体系所必须履行的权利和义务(又称为角色规范)的总体被称为“角色”。当个体根据他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而实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时,他就扮演着相应的角色[9]。

顾名思义,“教师角色”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教育对象、时间、空间、教育环境以及教育内容等因素形成各种不同程度的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换句话说,就是教师在教学系统中应尽哪些职能、责任、权利和义务等。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

教师是教学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之一,在教学中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扮演好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是教学正常地、有效地进行的前提,即使是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也是如此。冯永刚在其《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角色的再定位》中也指出,在新教育技术面前,教师的作用不是减弱了,而是增强了[10]。不同社会环境下教师的角色会有所变化,教师要在不同的环境下明确自己角色的新变化。

四、混合学习中教师的角色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教学的权威者和组织者。课下教师和学生交互很少,作业成为课下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主要渠道,如图1所示。

混合学习中,包括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网络媒体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线上学习)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这一过程,教师运用到多种教学方法,也需要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所以混合学习中,教师被赋予了多样的角色,既包括传统教学中的角色,又增加了新的角色,大概可以归纳成设计者、管理者、引导者和辅导者,如图2所示。

1.设计者

混合学习中教师设计者角色包括面对面课堂和线上的总的教学设计、资源设计、评价设计以及线上学习活动的设计。

(1)教学设计者

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混合学习教学模式,教师必须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指导性和提纲性的文件。在传统教学中的所谓“教案”就是教学设计,在混合学习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远不是传统的教案,其内涵既包括面对面课堂的教和线上的总的教学设计,又包括小组讨论的设计等。

(2)资源设计者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资源就是教材。但是在信息社会,信息获取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信息获取速度越来越快,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资源也越来越丰富,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参考资料之一。教学资源制作和整合,是混合式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教学资源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关系到学生是否愿意进行线上学习,是否有较好的学习效果。本研究中的资源既包括网上整理的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源,也包括教师自己设计和制作的教学课件和微视频等。其中微视频资源和教学课件是教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设计和制作的,尤其是高质量的微视频。

(3)学习活动设计者

本研究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明确自主学习的任务,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学习活动。教师在课前做好每次课的任务卡、作业卡、学习笔记、实验报告单等,学生通过看任务单,明确学习的主要内容和要完成的任务;通过看作业卡,详细了解哪些知识点要以什么样的形式完成、小组讨论的主题是什么;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留下痕迹,所以学完一个知识点要做学习笔记;另外学生可以对个人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自评。对于实验性操作的课程,例如VB程序设计,还需要设计实验报告单等,方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过程等。学生完成这些任务卡、作业卡、学习笔记等的整个过程就是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这些学习任务卡等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即设计学习活动,是教师的角色之一。

(4)评价设计者

传统的评价方式――“用成绩说话”,已经不适合用在混合学习中。混合学习更侧重评价学生平时课堂的参与和互动过程、课下的自主学习情况、平时的作业作品等,即过程评价。混合学习目前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也是任课教师要考虑的要素之一。混合学习的方法和形式多样,所以评价方式也要过程化和多样化。然而因为混合学习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确定的形式,评价也会因此而复杂,不同教师、不同学科其混合形式也会不同,所以评价要学科教师来设计和确定,这样才能更好地评价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

2.管理者

教师的管理者角色是线上线下的学习资源管理和课堂的学习管理。

(1)资源管理者

混合学习中,教学资源丰富多样,为了方便学生,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分类和管理,根据教学的进度进行更新。为了更好地给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教学资源,教师制作的资源需要根据学生的点击量和反馈信息等做相应的改进。本研究中,教学资源的管理除了包括教师整理和制作的资源以外,还包括学生搜集的和他们的平时作业,不同的学生做的作业质量不一样,好的学生作业可以为其他学生提供参考,学生的作业对学生来说也是学习资源。教师的另一个角色就是对这些资源进行管理。

(2)课堂学习管理者

混合学习的面对面课堂中应该先进行哪个环节,每个环节大概应该给学生多少时间、课堂中不同的教学环节应该采用什么样的交互类型,教学媒体的使用频率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进行管理,否则课堂学习的进度和任务是无法保证完成的。教师要控制和管理课堂中涉及到的人、环境、资源和技术等因素。

3.引导者

混合式学习中,教师的另一个角色是引导者,这里的引导包括学习上的引导、问题解决的引导、价值取向和情感上的引导、时间管理上的引导等。

(1)学习引导

混合学习中课堂已经不是教师全程讲授,而是教师引导、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表述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理解或观点、交流学习中的收获等,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是对学习内容和问题讨论的点拨和引导。学习上的引导包括:本节课学习内容思考和思维方式、下次课学习任务、平时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上、线上自主学习、问题讨论的引导。所有这些为学生的学而服务的因素和形式都是教师引导的要素。

(2)问题解决引导

问题解决是混合学习中一个主要的特点,因为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课堂教师解决只是其中一种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尝试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和线上都要扮演问题解决的引导者角色。

(3)价值取向和情感引导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的人格和品德的感染力很重要,教师平时的言行举止无形中会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不管在传统的教学中还是新型的教学模式中,甚至是未来的教学中,这是永远不变的。混合学习中,教师和学生有更多的交流时间和交流渠道,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从平时的交流中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

教学中,知识的交流只是其中的一个层次,另一个层次是情感的交流,情感交流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是引导学生成长的重要方面。混合学习的面对面课堂交流和网络媒体环境下的实时、非实时交互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间思想和情感的交流,也要引导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建立好师生间的情感,一方面能了解学生最新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交流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表达的意识和能力。

(4)时间管理引导

在混合学习中,学生不再是拿着课本在课堂上听课,需要通过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学生需要更多的学习时间,因此部分学生不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从而导致不适应或产生抱怨情绪,此时需要教师进行时间管理的引导。

4.辅导者

混合学习中,学生要改变之前传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来说会有适应的阶段,在进行自主学习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需要教师给予辅导。包括课堂知识点学习辅导、小组讨论的辅导,也包括线上讨论辅导、答疑,帮助学生解决课堂中尚未掌握的学习内容和自学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使之能更好地实行自主学习,以适应混合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分析,与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相比,混合学习中教师的角色转变可归纳总结如图3所示,是教师的新角色。

五、结束语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混合学习中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设计者、管理者、引导者和辅导者等。混合学习中教师角色发生了这样的转变:①从单一角色转向多重角色,②单一教学设计转向多维教学设计,③单一、结果评价转向多维、过程评价,④单向师生交互转向多向交互,⑤单一管理转向多维管理。混合学习中教师角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能否扮演好每一个角色,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正确定位教师的新角色,对实施混合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对教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衡量指标。

为了更好地实施混合式学习,我们提出以下建议:①组建课程教师团队。混合学习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复杂度增大,工作任务量也较为繁重。通过教师团队的组建,教师团队成员可以团结协作,优势互补,更具专业性和综合性;②赋予学生职责。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可以承当部分学习管理任务,这样既能够减轻教师的部分负担,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③强化教师培训。在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等方面强化培训,使教师能够适应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国栋,李志刚.混合式教学与交互式视频课件设计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5-9.

[2]Kerri-Lee Krause.Blended Learning at GriffithStrategies for teaching and curriculumdesign.Griffith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DB/OL].http://griffith.edu.au/ins/learningatgriffith/.

[3]Garrison, D. R., & Vaughan, N. Blende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M]. San Francisco:Jossey-Bass,2008:147-148.

[4]杨宗凯.混合式学习设计:生物学教学论课程改革实践[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2-3.

[5]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

[6]何克抗.从Blended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7]陈卫东,刘欣红.混合学习的本质探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5):30-33.

[8]陆俞静.国内研究型大学教师角色分析[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9]姬Y.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色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2.

混合式学习论文篇5

混合式教学是教育领域的新名词,它由网络学习(E-learning)的概念发展而来,以指导发现学习理论(guideddiscoverylearningtheory)为基础。对于混合式教学,国内外学者围绕其理论基础、方式、目标和效果给出了一些定义。Driscoll(2002)认为混合学习指的是四个不同的概念:结合或混合多种网络化技术(如实时虚拟教室、自定步调学习、协作学习、流式视频、音频和文本)实现教育目标;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如建构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利用或不利用教学技术产生最佳的学习成果;将任一种教学技术(如video、电影等)与面对面的教师指导的培训相结合;将教学技术与实际工作任务相混合或结合,以使学习和工作协调一致。何克抗(2004)教授指出: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的主导作用,也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王莹(2006)认为:在混合式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英语教学过程中兼顾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强调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混合式教学借助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因材施教,可以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广泛结合,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效果。结合混合式教学的理论依据,笔者认为,混合式教学可以是多种形式的混合,如学习方式的混合、学习资源的混合、学习环境的混合、学习理论的混合等,只要教学系统要素中的任一要素是混合的,都可以称之为混合式教学。我们研究的重点应在于如何混合这些要素,使其实现最优化,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本文从混合式教学的概念出发,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和其优势。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1.教学方法的混合

20世纪初以来,外语教师一直在寻找最佳的语言教学方法来帮助学习者尽快地掌握目的语。在各种语言学流派的影响下,听说法、情景教学法、自然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相继出现,这些教学法开阔了语言教学的视野,推动了外语教学的发展。但从外语教学实践来看,它们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有效地掌握目的语的问题。过多地依赖或推崇某一种教学法的做法往往会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上产生某种偏差,甚至造成一定的负面作用,这不利于外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罗立胜等,2001)。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将多种教学方式混合使用,发挥其各自的优势,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混合

“以教师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和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但是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逐渐发展起来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由于强调学生的“学”,往往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导致教学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可以采取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方式,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教授知识,还要在课外引导、监督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学生也不再“被接受”知识,而是信息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3.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混合

混合教学模式中的自主学习是指传统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等自主学习和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的讨论、信息检索和处理、资料共享、成果展示的自主学习(李蕊丽等,2006)。合作学习是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通过相互讨论、帮助等方式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学生首先可以利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可以形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同时,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提供大量共享资源,并制定合作规则,实现合作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4.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混合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对英语的考核方式往往是期末考试的形式,一张考卷就决定了学生的成绩。而混合式教学中,我们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考勤、课堂表现、在线讨论、课后作业、在线自主学习等六个方面,占评价的50%。通过网络平台来监控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从而获得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包括口试和笔试两部分,将口试和笔试的内容与网络学习内容相结合,拓宽考试内容的范围。

三、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首先,混合式教学将传统学习与网络学习相互结合,使其各自发挥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监控了整个教学活动的进行,传授了知识,达到了教学目标。网络学习则凭借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和交互工具、认知工具的有力支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相互完善,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利于对学生健康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其次,混合式教学延伸了课堂教学的时空范围。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依托网络平台的支持,教师在上课前可以提供学习资源让学生进行预习,课堂学习后学生可以进行拓展学习。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这样将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相互结合,使得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得到了延展,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学时不够、学习资源缺乏等问题。最后,混合式教学能够为学习者创造真实地道的语言氛围,有效地提高其“听”“说”两项技能。传统的英语课堂由于受到课堂空间的限制,教师一对多地进行教学,学生无法感受真实的语言交流,也无法体会到真实生活对语言的需要,所以缺乏强烈的英语学习动机和热情。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资源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提供了使用英语交流的机会,满足了其体验成功的需要。

混合式学习论文篇6

[关键词]混合学习;电子书包;模式建构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1-0028-04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1.006

一、引言

近年来电子书包在国内外教育领域掀起了研究及实践应用的热潮。电子书包,从广义上讲是个人数字化知识库,可以用于存储图片、视频、音乐、文本文档和其他数字材料,以供课内课外的学习使用。黎加厚正式提出了电子书包的定义:“电子书包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个人电子终端和网络学习资源为载体的,贯穿于预习、上课、作业、辅导、评测等各个学习环节,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环境的数字化学与教的系统平台”。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到渐渐兴起的“电子书包”教学实践,教育界都更为关注学生的发展,力图提供更加开放、便捷的学习环境。我们将“电子书包”引进课堂,看重的不仅是其装备工具效能,更关注其应用服务层面,突出电子书包构建混合学习课堂的教育功能。在此视角下,优化媒体组合发挥电子书包优势,构建优质混合学习环境,具有现实意义。

二、电子书包应用现状

自2001年教育部对北京伯通科技公司生产的“绿色电子书包”进行了认证之后,电子书包的应用逐渐落到实处。一些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以及香港、台湾的中小学相继推广应用,同时电子书包的开发商如汉王科技有限公司等相继推出学生适用的电子书包。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以及移动学习的兴起,电子书包的发展也逐渐聚焦在轻便型的个人移动终端上。在美国,便携式电脑和掌上电脑甚至苹果iPad等成了电子书包装备的典型形态。日本则开发了采用嵌入式系统“T-Engine”的个人电脑式的电子书包Pin change。与手提电脑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移动终端只是电子书包的硬件基础,动态开放教学资源才是灵魂,构建的是由学习内容、移动终端和服务平台三者结合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但是,电子书包在现阶段还处于试用实验阶段,缺乏可循的教学模式。在学校中仅作为硬件配备,电子书包远未与教学融和,与教学还是皮肉分离的状态。现阶段,教师对电子书包的运用仍处于摸索的阶段,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教师无法掌握电子书包与课程整合的技巧,课堂时间的安排等。

在混合学习环境背景下,国内学者提出的电子书包应用模式尚少,此方面文章主要是从其支持的学习模式的角度来谈的。刘子键等人认为,电子书包进入课堂,变革学习模式主要体现在:(1)个性化非同步学习模式,该模式可以改进传统讲授式教学法,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与主动性,该模式的实施步骤如下:第一,教师进行课前准备;第二,教师活化学生先备知识;第三,教师讲解、注记与传播教材内容,学生整理归纳重点;第四,教师说明推广作业,学生撰写作业:第五,教师展示与讨论学生作业;第六,教师评量学习结果;第七,表扬活动;(2)小组合作的专题式学习模式,该模式中学生运用电子书包,可随时在讨论过程中搜索必要的资料,记录讨论信息,展示想法以提供更多互相学习的机会。该模式的实施步骤如下:第一,教师进行课前准备;第二,教师进行共同说明;第三,分组学习:第四,整理报告:第五,口头报告;第六,组间互评;第七,讨论与归纳;第八,学习成果表扬。

高志丽认为,电子书包可支持以下三种学习模式:(1)支持模拟学习,电子书包可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以及学科特点,定制适合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利用计算机界面和仿真技术来构建真实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高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2)支持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电子书包内置智能学习资源,学生既可以通过知识体系采用多种分类方式查询,又可以输入关键字查询某一知识点或某一方面的练习,以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3)支持合作学习,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后,学生可以突破时空限制,进行同伴互助学习,以此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但是,现有的模式中落脚点并未定于电子书包的应用上,没有突出电子书包课堂与一般的混合学习课堂的区别,忽视了电子书包自身的特殊性和优势,未能为电子书包更好地为教与学服务提供明确指向。由此可见,国内提出的电子书包应用模式尚未成熟。

三、电子书包应用模式建构――“3B+3C”模式

1.模式建构的理论基础

(1)混合学习理论

美国发展训练协会的里德和辛格认为,混合学习是采用不同传递方法降低成本和优化产出的一种学习方式。他们将混合学习定义为:在适当(Right)的时间,为适当(Right)的对象,以适当(Right)的传递媒体,通过适当(Right)的学习方式,提供适当(Right)的学习内容,以最小的投入获得较高的学习收益。即为5R定义。

混合学习的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问题、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教学上就是要采用不同的媒体与信息传递方式进行学习,而且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要求付出的代价最小,取得的效益最大(李克东,赵建华,2004)。依据混合学习理论,微观层面上的混合是各种媒体的混合,本文中把电子书包看作是混合学习环境中的一种媒体,与混合学习环境中的其他媒体(白板、黑板等)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2)KanKhan在线学习八边形结构

Badurl Khan提出了e-learning的结构,也称为Khan八边形结构。Khan将在线学习各种因素概括后组成了一个八边形,包括:教学因素(Pedagogical)、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接口设计(Interface Design)、评估因素(Evaluation)、管理因素(Management)、资源配套(Resource Support)、社会道德(Ethical)和行政机构(Institutional)。

本文在构建模式时,主要考虑的是:在混合学习环境中,电子书包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策略、学习环境等的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都应该在模式中得到体现;同时,在技术方面,还应考虑混合学习环境中技术设施,包括软件、硬件、基础网络规划等媒体的协同工作。

2.模式建构的原则

(1)发挥电子书包优势

本文在进行电子书包应用模式建构时,考虑的原则之一是发挥电子书包优势。

多媒体教室是学校进行现代化教学的场所之一,设备比较多,包括多媒体讲台、投影仪等。网络教室,指的是教师支持通过网络支持多人的网络在线教学。目前,在学校应用较多的是多媒体网络课室,充分运用当今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多媒体网络课室中,教师和学生构建出混合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的混合、学习媒体的混合、线上学习与线下面对面交流的混合、教学策略的混合等。那么,应用电子书包构建混合学习环境的优势体现在哪里?它与一般的学生利用个人终端的网络课室混合学习环境有什么不同?

学生在个人终端上利用课件软件进行学习与利用“电子书包”进行学习存在着一个重要区别:课件中的内容与互动是预先植入、互相绑定的“紧耦合”关系,学生的自由度相对有限;在“电子书包”平台上,学生通过虚拟学具与电子课本互动,虚拟学具与电子课本是“松耦合”关系,这样使学生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性。另外,学生通过联网的“电子书包”还可以得到更为丰富的个性化学习支持。

因而,在对电子书包应用于混合学习环境中的模式进行建构时,就必须以发挥电子书包优势为原则。电子书包优势主要体现在:(1)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2)课堂容量可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适当放大或缩小:(3)可持续跟踪和评价学生的课堂内外学习情况;(4)支持个性化设计并不断调整策略改善教学设计。(5)支持移动学习,课堂的界限可得到延伸,学习共同体除了虚拟共同体并可存在于真实面对面情境中。

(2)媒体的最大价值化

混合学习环境设计强调各种媒体相得益彰、各取其长,而非一木成林、一山独大。在利用电子书包构建混合学习环境时,不可忽视其他媒体的辅助作用。各种媒体能够发挥其优势,那么媒体的价值就能够达到最大化,教与学的效益也能得到提高。例如,在展示重要知识点、创设情境及讲解需要记忆巩固的内容上,利用电子白板的广播演示功能,就比学生用电子书包进行自主摸索更为有效。

3.“3B+3C”模式诠释

针对电子书包现有模式的不足,本文结合电子书包自身优势,提出了混合学习环境下电子书包应用的模式(如图1所示)。

此模式为3B+3C模式,3B指的是黑板(Black-board)、白板(White-board)以及电子书包(E-schoolbag),即是对传统课堂中的黑板屏幕、多媒体课室中用于演示的白板屏幕以及移动课堂中学生自主操作的电子书包的混合使用。此模式遵循混合学习5R原则,在适当的时间为适当的对象,以适当的传递媒体,通过适当的学习方式,提供适当的学习内容,以最小的投入获得较高的学习收益。

如上表所示,在根据课程内容,在恰当的教学环节,选用不同的教学媒体,充分发挥每一种教学媒体包括电子书包的优势,达到教学效率最大化。同时,课堂中时有出现的当三个屏幕同时呈现同种或不同信息时,学生注意力涣散、无法定下聚焦点、浪费学习精力的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善。

此模式的3C指的是课前(Before Class)、课中(In Class)、课后(After Class)。个性化、移动性、按需服务是新一阶段电子书包的关键特征。学生们拥有“电子书包”以后,在新型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中,他们将成为自主探究者、问题解决者、知识建构者、协作反思者。对于教师来说,更应具备全新的教学时空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通盘规划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班内、班外,校内、校外的学习活动。课前,学生可以用电子书包提供的资源进行预习、个性化自学,教师可以进行分层教学设计;课中的应用如表1所示;课后,学生可把自己课堂上的学习过程档案进行归档,形成个性化学习档案袋,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复习和训练,或进行拓展学习,如针对课内感兴趣的话题与校外专家进行互动或上网查找资料。与此同时,教师可在课后分析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轨迹,并在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此模式中,教学策略是核心,教学媒体为辅助。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根据教学需求,设计每一环节的教学活动及其相应的媒体应用。四基于“3B+3C”模式的应用个案设计

下面,以一节小学英语课程为例,来呈现“3B+3C”模型在实际课堂中的应用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根据混合学习环境中电子书包的“3B+3C”应用模式,本文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广州版)四年级下册《Unit 8 Sports stars》进行教学设计。这节课是一节活动课,主要围绕体育明星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在前一课中已经掌握了有关体育明星成就的单词和句子,本节课目标在于通过让学生多方面介绍体育明星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

2.学习环境设计

本文把教学环境定位于电子书包支持的混合学习环境中,每位学生都配置电子书包,课室中配备黑板、电子白板以及网络等(如图2所示)。

3.教学流程设计

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采用“3B+3C”模式,教学过程主要如下(如图3所示):

(1)情景创设、激发兴趣:利用电子白板播放回顾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精彩视频,在一个真实的文化环境中进入本课话题,并提出问题How many sports stars do you know?How do you know them?

(2)网络支持、搜索信息:“Which sports stars are they?”,老师利用电子白板呈现几个体育明星的别称“超级丹”、“全能王”、“跳水皇后”等,让学生猜猜有这些别称的体育明星分别是谁。并将全班分成5个体育明星组。因势利导“Canyou tell more about them?”,引导学生利用电子书包的网络搜集所在组所负责的体育明星的资料。

(3)思维引导、建立支架:利用电子白板呈现“Daqingiron girl”的短文给学生阅读,然后通过What do you knowabout her?等问题引导学生反馈并建立思维导图。教师在黑板上具体说明如何画思维导图,学生利用共享里的导图模板,整理之前在相关资料,为自己喜爱的体育明星构建思维导图。

(4)Wiki协同、网络读写:电子白板呈现“Let's make abig introduction with your groupmates.”建议,组织学生在电子书包的Wiki平台上围绕自己课前选择的体育明星组开展写作,建立词条库,遇到不会的单词就查金山词霸;由组长整合各组员的词条形成一个本小组的词条,各小组成员再进行编辑,形成最终词条;组长将最终词条创建在All sports stars分类中,组员浏览和编辑其他组的最终词条。

(5)拓展延伸,发展能力:老师利用电子白板展示一个介绍一位外国体育明星的PPT电子板报;布置学生课后以同样的形式制作,汇成体育明星电子板报集,保存在自己的电子书包学习档案库中。

五、结论与展望

教育技术界对电子书包的研究热潮反映了电子书包进课堂的新趋势。电子书包为学生创造了个性化学习的良好环境,在教学中的优势显而易见。然而,电子书包与教学产生的“皮肉分离”现状成为其发展的瓶颈。因此,在混合学习环境中建构可行、可控的电子书包应用模式,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媒体混合视角、教学组织形式角度进行研究,以求提升电子书包的价值,增大电子书包在课堂中的融合度。

混合学习环境下应用“3B+3C”模型的主要优势是:

(1)贯彻了媒体价值最大化原则,发挥了各媒体的优势。

(2)强化了学习的三大环节;课前一课中一课后。相比传统教学只考虑课堂教学、不考虑或少考虑课前课后学生自主学习的做法,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3)符合混合学习的基本原理。学习者围绕主题教学从电子书包、电子白板等媒体的混合以及媒体支持下的各种教学组织的混合来不断形成对知识的建构,使学习更有效率。

与此同时,这一模型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

(1)模式中未能分析对比各种教学策略,选择列举电子书包最为切合的几种增加可操作性。

(2)对于课堂教学的应用较多,而在课堂外电子书包的应用分析较少。

混合式学习论文篇7

【关键词】在线学习行为;混合式学习模式;高职英语

混合式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课堂上教师的导引、讲解、组织与管理,还取决于学生在线学习的自主学习行为和协作学习行为。“基于空间的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以网络平台“世界大学城空间”为混合式教学虚拟空间,经前期分析、课程资源开发、混合教学模式构建后,形成了在线学习课程。笔者选取行业英语课程“轨道交通客运英语”在225名学生中进行了首期混合式教学实验后对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行为进行实时采集、分析、评价,以发现学习者学习特征和问题,进一步完善混合式教学。

1 “世界大学城空间”在线学习行为

在线学习行为是指学习者围绕着一定的学习目标进行在线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显性或隐的集合,如:学习资源的上传、微课视频点播、测验考试、在线交流等。“世界大学城空间”是教育云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许多学习工具。

教师登陆后,可为自己的课程课堂制定需要的工具,如建立课程栏目、建设课程资源、制作电子教案、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开展在线考试、填写教学日志、组建教研室等,用以与学习者交互并记录他们的在线学习行为。“世界大学城空间”主要使用五个学习工具来记录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行为,分别为课程资源、作业系统、在线考试、教研室和在线交流。课堂资源主要用于教师上传相关的学习资源,学习者则通过访问资源进行课程学习。作业系统是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在规定期限内提交作业,用来驱动学生学习、巩固所学知识。在线考试模块中教师创建考试科目、建立题库、组建试卷、组织在线考试。教研室是一个课程论坛,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论坛进行异步提问答疑、也可以就某一个主题开展讨论、协作学习等。在线交流是一个即时聊天工具,师生可通过聊天工具进行沟通,组织讨论。

2 “世界大学城空间”在线学习行为评价指标

根据“世界大学城空间”工具模块与学习行为的关系,确定如表1在线学习行为评价指标。

“资源浏览数”是指学生在学习《轨道交通客运英语课程》时对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微课视频等课程资源点击次数,反映学生资源利用情况;“资源上传数”是学生上传的与课程相关的资源。“作业提交次数”是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轨道交通客运英语课程》作业的次数,包括文档、视频、音频个数。“在线考试次数”是指学生参加《轨道交通客运英语课程》在线考试的次数。“访问教研室次数”是学习者进入“轨道交通客运英语教研室”的次数,学生点击“签到”,领取任务单,算一次;“回帖数”是学生回复教师和其他同学帖子的次数,“被回帖数”是学生帖子被回复数目,教研室访问次数、发帖数和回帖数反映了学生参与在线讨论参与度。“在线交流时间”指学生参与在线交流的时间,“发言次数”指学生在空间发言的次数。

3 “世界大学城空间”学生在线学习行为数据采集与分析

基于空间的混合式教学在线学习行为数据采集以世界大学城的MOOC课程“轨道交通客运英语”为例,包括该课程站点的访问情况、每个工具在该课堂中的使用情况等。访问情况又包括访问人数和访问次数。

“轨道交通客运英语”混合式教学于2016年4月1号开课,6月30号结束,线下课堂教师授课每周2次,每次90分钟,教师以线下课堂带动学生线上学习。在线学习者为225人。

“签到”是学习者阅读任务单,任务单介绍本单元学习重点、布置学习任务。听课与精读属于课程资源,听课指听微课视频,精读是阅读电子教案和电子课件。作业即作业系统中的课堂作业和课程结束时的大型项目作业。讨论以“轨道交通客运英语教研室”发帖、回帖和阅帖次数为据。测试指在线测试。截止课程结束日期6月30号止,五个学习工具的点击量如下:

4 结语

由于受技术手段限制,数据采集未能统计学习者个人IP地址进入空间各工具入口处的频次,对学习者个体学习行为与成绩关系的研究还没涉及。混合式教学是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推进,信息技术条件是否成熟反过来也制约混合式教学的开展。网络教学平台技术和信息技术硬件条件是混合式学习模式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参考文献:

[1]刘淑.基于空间的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经济信息,2015,(11)

[2]元帅.在线学习行为分析及其评价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基金项目:

混合式学习论文篇8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 课程特点 教学方法 改进措施

土木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应用最广泛的结构形式,对于高等院校土木专业的学生而言,《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设计和施工方法[1-2],涉及建筑材料、建筑制图、高等数学、理论力学、结构力学等课程,并与其他专业课程,如砌体结构、建筑抗震、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等形成课程体系,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整个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所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建立起初步的结构概念,并为其他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本文结合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特点,提出了几项改进教学方法的措施。

1.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特点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多、涉及范围广、公式多、符号多、体系庞杂,加上规范条文的约束性给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多、涉及范围广。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材料性能、设计方法、各类构件的受力(拉、压、弯、剪和扭)性能及其计算方法和配筋构造等[3],涉及内容非常广泛,既有理论推导,又有试验研究,还与规范条文、工程实际联系密切,因此教学难度较大[4]。

(2)公式多,规范条文多。公式多是该课程的另一个特点,这些公式逻辑推理强,涉及力学和数学,需要学生有坚实的数学和力学知识基础;课程常对一些不便、不必计算的内容进行规定,内容比较零散,系统性和逻辑性均较差,学生们常常感到杂乱无章、概念混杂。

(3)经验性强。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对象是钢筋和混凝土复合材料组合结构的力学性能、设计和施工方法,它不像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可以假定材料为弹性[4]。钢筋混凝土是弹塑性材料,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多且离散性大,用纯粹理论的方法得出的结果往往与试验结果相差几倍乃至十几倍,这就决定其研究方法是在试验的基础上做出基本假定,得出半理论半经验的公式。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抽象难懂,学习积极性不高。

(4)综合性强。建筑制图、建筑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是学习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基础。因此,要学好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学生就应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课程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特别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的有关知识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截面几何关系、应力应变关系、内力平衡关系,以及计算钢筋混凝土框架等结构的基础。老师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专业基础课讲授过程中,要不断地帮助和引导学生复习过去的各种力学和材料知识,使学生的知识积累系统化并和本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教学效果。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了解到钢筋混凝土结构这门课程知识多、涉及面广,与基础课程联系紧密,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总结,还有规范条文。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紧密结合这门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其实践技能,改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现状。

2.教学体会

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知识的传授基本是通过授课、答疑、作业这一程序完成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课堂学习理解不够、课程设计抄袭现象的问题;部分《高校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枯燥呆板,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分析和理解,容易导致学生情绪懈怠,教学效果较差。我在几年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点教学体会。

(1)将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不仅有大量的理论公式,又与实践紧密相连。粉笔和黑板的传统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但仅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既不利于学生理解各种枯燥的理论公式,又激发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因而导致教学效果较差。为了改善教学效果,改变传统的课程安排――先学理论知识,然后生产实习,最后毕业设计这一过程。课堂教学前组织学生观看教学录像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使学生获得混凝土结构的感性认识,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还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感到枯燥乏味。多媒体、互联网、电子教案、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这一目标的成功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课程设计与实践教学。理论知识是基础,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可以为工程应用提供指导;工程实践能力是教学目的,只有具备实际工作技能,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5-6]。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改变一个题目全班做的方式,采用分组设计的方法,一般四五个学生一组,设计一个大的题目。此种方法不仅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了团队协作的精神,还大大减少了课程设计中存在的抄袭现象。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然而,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是他们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例如组织土木工程、工程力学、建筑学等专业的学生参加结构模型大赛,类似的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对结构概念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或根据课程进度,以及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目的地到施工现场参观、学习,增强感性认识,积累工程经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掌握教学重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掌握重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4)作为专业基础课程,《钢筋混凝土结构》应该有先进的教学内容,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近年来,随着材料强度的不断发展和新建筑材料的不断出现,结构和构件的设计方法在不断改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而要一直紧跟本学科发展的脉搏,不断将最新科技成果引入教学内容,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其求知欲,使学生建立用发展的观点学好《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基本思想。

3.结语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存在教材内容多、课时少、难理解、实践性强等特点,要求教师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获得最好授课效果的同时,让学生学起来轻松。我基于几年的教学经验得出的结论:掌握本门课程的特点,采用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授课方式,重视实践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学好并掌握好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叶列平.混凝土结构(上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东南大学.混凝土结构(上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罗向荣.钢筋混凝土结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马芹永.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4):96-97.

[5]许成祥,王天华.混凝土结构学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实现[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版),2002,4,(2):66-67.

上一篇:检验教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游戏界面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