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防治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4-01-26 10:41:33

生物防治的意义

生物防治的意义篇1

关键词:营林生产;有害生物;防治措施;生产管理

如何有效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效率已经成为当前林业管理部门所重点研究的问题,目前,只有不断加强有害生物防治的宣传力度、加强对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视、建设与完善相应的测报系统等,才能更好的提高有害生物防治水平,进而提高林木生长质量。同时更应该注重营林生产管理方面的提升,结合林业经济状况实施营林的管理工作、提倡更新林质量、转变思想观念、完善生产管理制度、加强森林抚育水平,促进林业更好发展。

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1、有害生物的危害

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有害生物对其影响甚大,是造成林木生长状况直线下降的主要因素,若是没有合理的防治措施,那么就会使有害生物发展迅速,造成大片林地受损,严重威胁到林业经济效益,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伤害。有害生物的主要特点是:发生面积大、发展迅速、传播率高、隐藏性强、反复性强、治理困难、对树木的健康伤害巨大,是威胁林业发展的致命因素。要想保证林业稳定发展,首先要严抓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并制定出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

2、有害生物防治措施

(1)加强有害生物防治的宣传力度

宣传是突出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重要性的第一步,更是提高人们对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作用与意义认识的主要途径,我国相关部门已经针对该方面工作给予全力支持,并出台了很多具有现实性意义的法律制度,严加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管理与监督。并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如:借助广播、电视、媒体等方面传递与扩大宣传力度,将对有害生物防治的重要意义和防治的基本手段利用各种方法、形式深入到人民群众的意识中、深入到生活细节中以及社会各个角落中。获得广大群众的支持与认可,为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2)加强领导力度

做好相关工作。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十分的繁琐、细致,不是一个部门就可以做好的,这就需要加强领导力度分工合作,共同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当地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应该发挥关键的作用。

(3)加强测报点的建设,完善测报体系

测报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对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测报点的建设及完善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通过测报点的有效工作,对于有害生物发生的时间、发展的速度、发生的范围等情况都能够及时的了解,便于上级部门对于疫情的防治,做出及时正确的决策,为有害生物防治的胜利争取了时间,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工作的重要保证。林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搞好有害生物防治相关的工作,加强营林生产管理也是十分的重要。

二、营林生产管理

1、按照经济规律开展营林的管理工作

现在的营林管理完成情况的指标,还是依靠传统的面积标准,对于林木生长量不是十分的重视。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了在营林的过程中,对于林木的造林面积比较关注,对于造林之后的成长及成才的情况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造成了我国植树造林的面积逐年扩大,但是森林覆盖率却没有达到希望的情况。鉴于此,在营林过程中强化林木生L量指标,是营林生产管理的是重要手段。对于促进我国营林的发展及森林覆盖率的提高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抓好更新林质量

更新林是在近几年随着林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及国家植树造林国策深入人心出现新鲜事物。对于提高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及改善大气的环境都有重要的影响。加强更新的种植质量的管理是营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营林管理过程中,不仅需要做好更新林的种植面积扩大的工作,同时也需要对于更新林成活率进行关注,保证营林工作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踏踏实实、从认真真的为我国的绿化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1)在思想观念方面有所改变

端正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把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理想,落实到营林具体工作中来。思想决定行动,只有在思想层面不搞形式主义,才能够做好营林的管理工作,捉进更新林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2)完善相关的制度

没有严格的制度约束,是很难提高更新林的质量的。制度的约束包括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在相关的制度中不仅包含完成任务的奖励的内容,同时对于没有完成任务,或者采取欺上瞒下不正当手段,获取政绩的行为的惩罚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更新林的种植及管护工作,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捉进林业顺利发展。另一方面,制度的可操纵性及科学性,也对更新林种植及管护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只有切实可行的制度才能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措施。

3、强化对森林抚育、实施综合经营措施

强化后备资源培育,森林抚育工作质量和成效稳步提高。从调查设计着手,强化对森林抚育的质量管理,对不合格的设计,一律返工,不合格的地块,退回后不得重复上报,同时本着全年作业,设计一块审批一块的原则。随时为林业局规划设计,为保证抚育工作的全面完成提供了保证。

加速后备资源的培育力度,改正对天然林中幼林的经营管理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急需抚育的林分实际情况,划分为抚育型、封护型、补植改造型,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分别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重点公益林,实施必要的森林经营措施,从而更好地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林地生产力,充分发挥各种林分特有的功能。加大低质林的改造力度,对于低质林改造工作,本着宜采则采,宜封则封,宜造则早,宜抚则抚的原则,统一规划,集中实施综合经营措施。

结语:林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对于改善自然环境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做好林业的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及加强营林生产管理对于林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范忠.试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8).

生物防治的意义篇2

关键词:水土保持;概念;方案编制;水体损失;土地保育

中图分类号:S15 文献标识码:A

1 水土保持的概念

水土保持现行定义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1.1 水土保持的含义

近几年水土保持与其他学科互相渗透,互相吸收,其内涵也在不断的扩充,不断充实,水土保持涉及的内容除了防治水土资源的流失外,还赋予了利用水土资源、绿化美化环境等。水土保持是一项综合治理性质的建设工程,它以保水保土为中心,综合采取合理利用土地、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等手段,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和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水土保持的内容已不只是防治水土流失,而是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建立良好生态环境,它能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保证,能促进社会进步。

1.2 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是两个相对的概念,虽然未在国际经典辞书上找到专门简明释意条目,但根据一些国际学术专著,它们的意义也是比较明确的:是指土壤侵蚀(包括水、风、重力、人为活动等营力)造成陆地表面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土壤侵蚀是国际通用的土壤学学术用语,国际上有代表性的学术专著和机构对此定义大致相同,即水、风、重力等作用下土壤的流失。

1.3 水土保持的作用

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能有效改善治理区的生态环境,降低土壤侵蚀模数,增加林草覆盖率,提高空气质量,还能有效拦蓄降水,拦截泥沙入河。同时,对于缓解山丘区,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减少洪涝灾害和抵御旱灾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并且能为治理区域的农、林、牧业创造良好条件,为增加群众收入,使群众尽快走致富道路提供有力的支撑。

1.4 水土流失与水土流失

防治水土流失涉及了防治土地荒漠化、防旱保水等内容,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涉及了植物侵蚀、化学侵蚀、慎重考虑工程措施等内容,绿化美化环境则涉及了植树造林、慎重使用复垦措施等内容。总之,水土保持已不是最初的水土流失防治,即采取措施简简单单地把水土资源固定在某一个区域。

2 水土保持问题根源的解析

随着人们认识的发展,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的概念在不断完善、深化,水土保持学正在逐步演变成一个综合学科。我们要逐步改变把水土保持单纯地理解为水土保护,而没有意识到水土保护的根本目的。保持含义不仅限于保护,而是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因此,在方案设计的时候,仅着眼于防治土体的损失,进行机械地“固定”处理,夸大甚至是盲目使用工程措施,从字面上理解植物措施。

2.1 对绿化、美化环境认识肤浅

同时,由于没有意识到绿化、美化环境,一部分人没有考虑植物措施、或是乱用植物措施、或是没有把植物措施设计到相应深度等。总的说来,是对绿化、美化环境的认识没有深入。没有考虑植物措施的人完全没有考虑水土保持的绿化、美化这一部分内容。在方案设计中,不再乎植物措施,认为在工程措施的防护下,已经能够达到防治目标,采用植物措施纯属多余。

2.2 仅从定义上理解,没有注意到事物的发展

水同土地资源一样,是限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地下水资源有限,地面水分配不均,事实上只有20%的水分布在64%的耕地上。估计到2050年,将缺水4,000亿立方米,水资源方面形势严峻。如国内有人把入渗作为一种水体保护措施;但有人认为,入渗到地层深处的水体已经变得难以利用。个人认为,水资源的保持要从水资源的利用、便于利用出发,做好库存,同时进行防污染处理。所以,在方案编制中少了很多内容,让编制方案的根本目的落了空。没有了那“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这一内容,好多东西也就空荡起来,更别说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了。

3 法律意义的水土保持功能概念

3.1 如何定义水土保持功能

水土保持是指陆地上的一些生态系统在地表对水资源的蕴藏以及发挥的有利于蕴藏水土资源的能力,同时这样的能力也对土地的生产力有着促进的作用。这里做个假设,若是定义里没有水土保持设施这一概念,这是为了避免循环的论证理论而做出的假设。在定义中,生态系统是广泛的概念,可以适用于任何的等级范围。所以,池塘、农田、森林都可以被说成是生态系统,生物圈也是一个生态系统。定义中的土地生产力则是对水土保持功能进行评判的重要标准,这里的生产力不是经济学也不是政治学上的生产力定义,而是生态学上的。

3.2 表现形式

这里的涵养作用是指,植被在地表覆盖地面,可以对降水进行截持,并且能够有效的对地面径流进行调节以及吸收,对土壤进行改良,并保持突然的固持性,对下渗的水分可以起到滞留储蓄的作用并且还能抑制地表水分的蒸发,水分的蒸腾是水循环的一种,对于森林以及水资源本质上需要发挥涵养作用,于山蓄水,于林蓄水是现代需要注意的。所以对于滥砍滥伐现象,以及肆意毁坏植被的现象,在陡坡开荒的行为都会破坏水源的涵养,也就是降低了水土的保持功能。

3.3 指标

生产力的大小排序上,森林最大其次是农田以及疏林然后则是灌丛和草原,荒漠的生产力最小。在同等的光照水分和温度的自然环境下,植物的分布数量以及密度决定了生产力,植物的生产力总数的高低就决定了土地的生产能力,也就是说水土保持功能低。直接性的说明了,认为的一些挖掘以及破坏活动会产生压塌破坏植被。

土壤是有机无机物的混合物,水分是其重要的物质组成,不仅仅影响了其物理性质,同时,也会对突然中的微生物活动以及溶解和转移养分的含量造成影响,这是土壤肥力大小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且更是植物生长的重要条件,地表水以及地下水都会为根系说吸收,这也是土壤水分被利用的过程。

结语

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利用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统筹规划,求真务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使我国早日呈现出河流清澈、山川秀美的大好景象。

参考文献

[1]王飞.人类活动对区域水土流失影响的定量评价[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2]田均良,刘普灵,张翼,等.治理水土流失 再造山川秀美延安——对中尺度生态环境建设中落实总理指示的认识与思考[J].水土保持研究,2000.

生物防治的意义篇3

关键词:固尔苏;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所引起的,导致肺不张、肺液体运转障碍,引起肺毛细血管-肺泡间高通透性、渗出性的病变[1]。及时有效地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对降低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病死率,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文章对2006年6月~2010年6月期间应用固尔苏的4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06年6月~2010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80例,均符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其中男60例,女20例;胎龄28~32周;出生体重800~1 400 g。征得家属意见后,把上述患儿。两组患儿性别、体重、日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保暖、改善循环、纠正酸中毒、持续胃肠减压、防治感染、营养支持、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等。治疗组给予固尔苏气管内注入:固尔苏在使用前升温至37℃,颠倒转动小瓶,混均匀,用无菌注射器抽取药液备用。治疗组患儿,在生后38 h内,规范行气管插管术,经气管插管,给肺内一次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并辅助气囊人工加压通气1~2 min,使肺表面活性物质在肺内迅速均匀分布。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s 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变化:两组患儿于治疗后12 h及48 h采动脉血气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治疗后48 h血pao2明显升高,血paco2降低,血氧合指数(pao2/fio2)也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

2.2 死亡率:治疗组死亡1例(肺出血),死亡率为2.5%,对照组死亡3例(2例肺出血并颅内出血,2例重症感染治疗2周后死亡,1例呼吸无改善)死亡率为7.5%,治疗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早产儿常见病,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体外试验证实,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时肺泡有多种蛋白质对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物活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是可逆的,存在竞争机制,即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浓度高时,蛋白质的抑制作用小,反之则抑制作用增强[3]。肺表面活性物质指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复杂的脂蛋白,其主要成分为二棕榈酰卵磷脂和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前者约占60%以上,后者约占10%[4]。目前所用的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制剂有天然、人工合成和混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制剂,curosurf为天然制剂。因此,只要在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阶段加以补充,使早产儿渡过难关,存活率可以提高。本组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治疗后48 h血pao2明显升高,血paco2降低,血氧合指数(pao2/fio2)也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治疗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了固尔苏联合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效率性。

应用固尔苏可提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存活率,但是用药前要注意纠正酸中毒。为此用药后要注意患儿的营养,这对患儿的及早恢复很重要。既要注意预防感染,又要对感染及带菌者及时隔离,适当应用抗生素防治肺部感染。注意了解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整cpap参数,以免发生气压伤和氧中毒。观察胃内有无潴留,及潴留的量及性质。鼻饲后注意观察有无返流、呕吐、紫绀等情况,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逐渐训练患儿的吸吮、吞咽功能。争取尽快取出胃管。

总之,固尔苏联合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有效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泡萎陷,维持肺顺应性,能快速有效地改善患儿的肺通气、换气功能,提高动脉氧分压,降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降低病死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顾 勇,茅双根.应用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8,5(1):37.

[2] 黄建平,樊秋明.固尔苏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7):43.

[3] 郑 军,王晓鹏,孙夫强,等.固尔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预防性应用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师杂志,2007,9(12):1708.

生物防治的意义篇4

关键词:土豆;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无公害农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所以积极的探讨无公害种植意义重大。在土豆无公害种植过程中,需要对一些重点和要点进行详细的分析,这样在种植实践中才能更好的把握无公害种植的精髓,从而实现土豆种植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从目前的土豆无公害生产而言,需要探讨的重点技术在肥料和药物的使用方面,所以强化这两个方面对比讨论意义重大。

一、 无公害土豆种植技术要点分析

(一) 肥料的供应

在土豆种植中,肥料的供应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底肥的供应。底肥的供应主要目的是满足土豆初期生长的需要。第二部分便是在土豆生长过程中的肥料追加,此时的肥料追加主要是满足土豆后期生长的营养要求。无公害土豆的种植,其底肥基本采用有机肥,也就是俗称的农家肥。这种肥料的突出特点是肥力供应的持续性长,而且肥力旺盛,并且不会产生土壤污染。在后续的肥料追加中,无公害土豆种植也是在有分析基础的前提下进行的针对性营养供应,所以肥料的利用率较高。简言之,在无公害土豆种植中所进行的肥料供应,一方面具有环保性,另一方面具有适度性,所以肥料污染十分的有限。

(二) 灌溉方式的选择

在土豆种植中,灌溉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而无公害土豆生产,采用的灌溉方式大都为节能效果显著的滴灌或者喷灌。在传统的土豆种植中,灌溉方式主要采用的是大水漫灌,这种灌溉方式对于水资源的的浪费比较严重,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所以在无公害土豆种植中,积极的进行了灌溉方式的改变。滴灌或者喷灌的选择,主要有两方面的突出作用:第一是利用这种灌溉方式,可以有效的节约水资源,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化利用。第二是通过灌溉方式的变化,促进农业发展模式的变化,可以更加快速的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步。换言之,土豆灌溉方式的选择,不仅是出于对水资源节约的考虑,更是对农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三) 病虫害防治中药物的使用

在无公害土豆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药物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目前的无公害土豆种植来看,病虫害防治的手段主要有三种:第一是生物防治。这种手段更加的环保,主要是利用生物自身的特性进病虫害的预防,所以药物残留和污染的情况比较少见。第二是物理防治。物理防治主要采用的是物理手段,所以在病虫害防治中也不会出现化学污染。第三种是化学药物防治。这种方法会使用到化学药物,但是为了降低污染,无公害土豆种植使用的药物大都是残留期短、污染性小的药物。简言之就是在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无公害土豆种植通过措施控制减少了农药残留对土豆品质的影响,也减少了化学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二、 无公害土豆种植和传统种植的对比

无公害土豆种植和传统种植技术相比,具有三方面的突出特性:第一是无公害土豆种植的化学肥料使用率有了明显的降低。因为无公害种植更加种植环保,所以在种植中偏重于农家肥的使用,这就使得化学肥料的使用率有了明显的降低。化学肥料使用的降低,其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也就得到了控制。第二是无公害土豆种植对于资源的利用更加的充分。在土豆灌溉的方式上,无公害种植选择了喷灌和滴灌,大大的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率,而且因为在肥料追加时做好了分析,所以肥料的利用效率也有了显著的提升。第三是无公害土豆的种植在药物使用方面有效的控制了化学药物的比重,这就使得化学药物对土豆品质的影响效果进一步建减弱。下表为无公害土豆种植与传统种植的优势对照表。

结束语:

无公害农业已经成为了现阶段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所以积极的探讨无公害农业的种植技术意义重大。土豆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种植空间,积极的探讨无公害土豆种植的技术要点,对于全面发展无公害土豆种植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本文分析来看,无公害土豆种植的重点在于肥料的使用和病虫害防治方面,所以做好肥料的选择和药物的控制对于土豆种植无公害的实现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葛真东.盐津县落雁乡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15,36:27-28.

[2]郝忠艳.浅谈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5,09:51.

[3]刘维,张香苗.无公害蔬菜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风,2012,20:50.

生物防治的意义篇5

与上述行为类似的更不胜枚举:以“政治任务”的名义去公款追星,修建大而无用的广场,强迫干部群众买房、购物、捐献、集资,强行拆迁……

由特地强调的“政治任务”的话,可以推测,各地的官员将非法征地以及强迫干部群众融资等行为要么真的当作了“政治任务”;要么想当然的以为任何非法的勾当披上了“政治任务”的外衣就显得非常神圣、非常正确、符合法律的规定或者足以对抗法律。

何谓“政治任务”?我们先分别来看“政治”和“任务”的含义。“政治”指政府、政党、集团或个人在国家事务方面的活动或治理国家施行的措施。“任务”指交派的工作。因此,“政治任务”,简单的讲,是政府、政党、集团或个人为了实现治理国家、实现政党、集团的路线、方针、政策而做的工作。

所以,非法征地以及强迫干部群众融资等上述非法行为不能认为是“政治行为”。各地的官员将“政治任务”当作一个箩筐或遮羞布,以“政治任务”的名义建设政绩工程,以“政治任务”的名义逾越、践踏法律,侵犯民众的合法权益。退后一万步讲,即使实施上述行为是完成真正的“政治任务”,也不能违背法律的规定而为所欲为。

另外在实际生活当中,我们还经常看到把某一项特别是紧急性或临时性任务称为“政治任务”,比如“防治污染”、“保护文物”、“关心教育”、“房屋拆迁”、“抗洪”、“献血”、“防震抗灾”、“抗击禽流感”、“抗击非典”、“安置复员退伍军人”等。准确地讲,以上都不是“政治任务”而是法律(此处的法律是广义上的法律)赋予政府或公民的职责。“防治污染”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环境法,“保护文物”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关心教育”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房屋拆迁”是依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抗洪”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献血”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防震抗灾”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防治禽流感”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抗击非典”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安置复员退伍军人”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不过或许是出于“政治任务”至上的考虑,地方或部门领导也可能的确是为实现一个合法、合理的目的,却首先不是考虑如何依法行政,而是运用所谓落实“政治任务”的方式,肆意采取违法的途径来开展工作。自以为目的正确或合法,手段和程序一定也是合法的,认为“政治任务”是抗拒法律的“护身符”。

然而,“政治任务”无论如何不意味着舍弃民主,不意味着可以不遵守法律,也不意味着可以不承担责任而肆意妄为!

民主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制订、落实“政治任务”理应发扬民主而不是压制、取消民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生物防治的意义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9年1~6月的糖尿病门诊病历100例,均符合糖尿病分类标准【sup】[2]【/sup】。其中,男性65例,28~71岁。女性35例,41~74岁。1型糖尿病3例,2型糖尿病96例,妊娠期糖尿病1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23例,合并冠心病26,合并脑血管病32例,合并肥胖症11例。对病历中显示的流行病学、病理学、发病机制、病变部位、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分类和治疗、预后和转归情况等,所涉及到的糖尿病防治因素词条,做详细记录和统计。

    1.2 防治方法 应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因素构成形式,突出可控性的防治作用,客观地制定糖尿病防治因素分类方案如下。(1)身躯因素:体内结构性和功能性因素(医学模式中生物性因素的集中体现);(2)心理因素:情绪变化和应激反应现象(评定心理状态的客观指标);(3)行为因素:生活行为和防治依从性行为(直接关系到糖尿病的预后);(4)环境因素:社会和自然环境因素(影响糖尿病防治的外部因素)。分类统计病历中的相关词条,计算构成比。对多次出现的同一因素不做叠加计算。对统计数字做构成比分析。

    2 结果

    100例糖尿病门诊病历中,共有不同的医学因素词条346个。身躯因素有性别、年龄、营养、头晕、口渴、肢体麻木、倦怠乏力、血糖升高、B超肢体大动脉官腔狭窄、肝肾功能异常等共215个(62.1%);心理因素有焦虑、抑郁、失眠、耳鸣等共8个(2.3%);行为因素有定量饮食、休息、预防感冒、戒烟酒、按时复诊、按时服药等共97个(28.1%);环境因素有经济条件、生活照顾、医师用药选择、职业、季节等共26个(7.5%)。

    3 讨论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健康的主要威胁,医学模式也正在由对疾病尤其是对疾病的后期治疗为主,转向对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为主【sup】[3]【/sup】。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师,已成为今后若干年内卫生改革的重要内容【sup】[4]【/sup】。尤其是全科医师,在简陋的医疗条件下,面向卫生知识浅薄的社区人群,更需要有深入浅出的宣教模式,形成一门人文服务艺术,进而产生防治实效。

    3.1 构成医学模式的医学因素类别 在世界卫生组织会员国共同认可的《世界卫生组织法》中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状态,而且应该是身心健全完美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sup】[5]【/sup】。根据健康概念,参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构成因素,结合可控性防治的需要,把所有的医学因素分为体内外及其相互联系的4部分。身(身躯因素):人体内结构与功能因素,例如,大脑和它的神经系统功能;境(环境因素):体外与健康有关的因素,按照环境要素的属性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sup】[6]【/sup】,例如,科学和文明发展进程,细菌,海啸等因素;心(心理因素):指有体内外联系作用的、与健康有关的、客观存在的、可控性心理因素,例如,性格、心态、情绪、应激性其它表现;行(行为因素):指有体内外联系作用的、与健康有关的、客观存在的、可控性行为活动,包括防治依从性,例如,吸烟、酗酒、保健运动、及时就诊、按时服药等。这种分类方法简称身心行境分类法,为了方便宣教,有时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也称之为身心行境医学模式。它易于普通人群接受,并具有如下多种实用性意义。

    3.2 身躯因素是医师制定防治方案的依据 100例糖尿病住院病历中,身躯因素215个(62.1%),种类繁多,专业技术性强,它们是医学模式中生物性因素的集中体现,需要由专业临床医师综合分析,为患者提供合理的个性化防治方案,也是衡量防治效果及其转归的客观指标。在4类防治因素中,身躯因素是健康的实体,心理和行为因素体现健康概念中的适应能力和对健康的认知与实践过程,环境因素是健康的客体,是健康的物质源泉。

    3.3 心理和行为因素是个体可控性防治因素 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因素具有个体可控性,它对提高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因素的客观指标为情绪和应激现象,与性格、心态和认知水平有关;行为因素包括生活行为和防治依从性行为,它是医师落实防治措施的主要途径。心理和行为都是联系体内外因素的主要形式,都具有可控性,心理的可控性变异较大,行为的特点是具有真实性或客观实在性,直接影响健康。行为因素还与环境因素有一定的联系。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高热量饮食及体力活动减少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sup】[7]【/sup】。在强调群体可控性因素时,饮食、吸烟、酗酒等属于环境因素;在强调个体可控性时,饮食、吸烟、酗酒等应归属于个体行为,这样有利于明确防治责任,调动个体防治积极性,这是临床医师和今后书籍编写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100例糖尿病住院病历记录中,心理因素有焦虑、抑郁、失眠等8个(2.3%);行为因素有按时服药、定量饮食、休息、戒烟酒等共97个(28.1%)。

    3.4 环境因素是糖尿病防治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提示大家要注重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因素的防治。社会和自然是人体健康的两个环境属性,缺一不可。环境因素有职业、季节、生活不能自理、医师用药选择、经济条件等共26个(7.5%)。医师应该对环境因素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以便为人群防治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把医学防治变得更为主动有效。

    3.5 医学模式引导的糖尿病联防理念 糖尿病的防治需要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责任形式形成联防系统。行为因素中的“行”,是医学模式对个体发出的防治号召令,是医学模式自身存在的防治发动机。行为是医学防治的主要形式、是心理的真实表现、是沟通“身”与“境”的桥梁、是维护身躯健康的终生资源。不管是任何人,只要有健康行动就会有健康效果,行动越早收益越快,行动越久收益越大。有目的地限制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对生活方式性疾病有预防性意义。贵在行动、贵在坚持。个体在心理和行为的可控性上做好全方位配合,医师正确区分和全面把握身躯因素,群体营造一个有效的防治医疗环境条件,分工合作、有效衔接、系统防治,最大限度地发挥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生物防治的意义篇7

[关键词] 经济学 治安防空 理性人假设

犯罪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一如有鼠就有猫、有矛就有盾、有阴就有阳,有犯罪就当有犯罪的应对―即治安防控。如同犯罪研究的多视角一样,治安防控的研究自然也可以是多视角的。在此,我们同样以经济学为视角对其进行分析。

一、理性的治安防控者

同“理性的犯罪人”所暗含的意义相同,“理性的治安防控者”这一表述本身就预示着,“理性人”的假设仍然是我们展开分析的前提;因为既然“经济分析是一种统一的方法,适用于解释全部人类行为”,而治安防控行为并没能逃脱“人类行为”这一范畴. 单位、社会和自然人一样,都会趋利避害。那么,作为治安防控的主体――个人或是单位、社会――被假设为“理性的”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治安防控者是理性的,其寓意如同对“理性的犯罪人”对“人是理性最大化者”的假设所暗示的意义――“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即,如果一个人的环境发生变化,而他通过改变其行为就能增加他的满足,那他就会这样去做”的借鉴一样,当我们把“人们”理解或界定为“治安防控者”的时候,就会得出另一个推论,即:治安防控者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如果他的环境发生变化,而他通过防控能增加他的满足,那他就会去防控。

因此,在经济学的意义上,“理性的治安防控者”与“理性的犯罪人”有实质性区别,二者都不过是“理性人”这个“总纲”下具有相对意义的“子目”,表象不同,实质统一;治安防控行为与犯罪行为也没有实质性差别,本质上都是一种经济行为,虽然二者的目的是针锋相对的。

二、防控成本与防控收益

治安防控行为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活动,这决定了其与其他经济活动一样,成本与收益是两个决定性因素。

1.治安防控成本。治安防控成本指社会为预防犯罪而投入的成本。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治安防控的物质性成本。就像犯罪并不总是“空手套白狼”的活一样,治安防控也不是只说不练的“假把式”,所有的防控措施,即使按照目前公安机关所提的人防、物防、技防的“三防”建设――一定数量的现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有的还可能是巨额资金的投入。这些为预防犯罪所作的物质上的准备,都归入治安防控的物质性成本。

其次,治安防控的精神性成本。治安防控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投入,人们为防控所做的比如思考、规划、计算甚至有些情况下所受的煎熬等等精神性的工作都是一种投入,这些精力、心智等的精神损失当计入治安防控的成本。

再次,治安防控的机会成本。与犯罪的机会成本的寓意相同,治安防控的机会成本意味着人们将资源用于防控而丧失了用于其他方面可能得到的收益。换句话说,治安防控的机会成本的确定“参考”于拥有同样资源投入的另一个经济行为的价值。

最后,治安防控的预期投入成本(也称预期防控成本)。预期防控成本是防控者打算投入的成本或者是能投入的成本,也就是现有资源与被侵害概率的乘积。由于防控者的理性决定了防控者会尽可能的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收益,因而,对预期损失的测度将决定防控成本投入的多少。

2.治安防控收益。治安防控收益是指由于防控成本的投入而避免的损失。这种被避免的损失既包括物质性的,也包括精神性的。相对于物质性收益的容易测度,精神性收益是一笔不容易计量的收入,因此,为分析的简便,仅将治安防控收益限定为物质性收益,而将精神性收益忽略不计,尽管它使社会总福利增加了。

治安防控收益的多寡取决于防控成本避免的损失,而防控成本避免的损失的大小取决于人们的预期损失,也就是现有资源与被侵害概率的乘积。

治安防控所要避免的是未来的损失,也即损失尚未发生;同理,治安防控所要取得的收益也是未来的收益,也即收益尚未得到,因而治安防控的收益实质上是一种预期收益,将防控收益称为预期防控收益似更恰当。

三、防控成本与防控收益之比较分析

由于犯罪者与防控者的“理性”统一性和犯罪行为与防控行为的“经济”统一性,犯罪模型完全可以套用过来用以解释治安防控行为,即:治安防控的预期收益超过其预期成本。为了在使用情境上与犯罪模型区别开来,我们姑且称之为治安防控模型。

治安防控模型对防控行为条件的概括意味着,在治安防控者的“理性”中,当既得利益大于既付代价时防控者才会积极作为。这寓意着:首先,当防控者认为其预期收益大于其预期成本时,防控者将会采取防控措施以阻止不法侵害;并且随着预期收益越大,防控者投入防控资本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其次,当防控者认为其预期收益小于其预期成本时,其投入防控资本的可能性就比较小,而且预期收益越小越不可能进行投资。再次,当犯罪人认为其预期收益相当于其预期成本时,防控者可能对犯罪防控抱无所谓的态度。

由于预期成本和预期收益都取决于预期损失,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预期损失又取决于侵害发生的概率,因而,侵害几率会对防控者产生激励,也就是说,侵害――比如说被盗――的次数的多少会较价值的多少更能对防控者产生影响,这一点同“概率的改变比刑罚的改变,对于违法行为的数量有更大的影响”是一致的,因为这是“一个人类行为共同的一般性特征”。

治安防控模型还隐示了一个与预期收益与预期成本及其相关的变量:时限,也就是在多长的时段内去计算预期收益与预期成本。防控措施并不是一次性消费产品,防控者更不会去追求一次性消费,在防控者看来,防控资源发挥作用越长久越好,时间越长,收益越高,成本则相对越低。在同样的防控效果和同样的价格下,一套能正常使用5年的技防产品肯定要比使用3年的销路好,而在同样使用年限的情况下,防控效果和价格是决定防控者是否为此付钱的关键性因素。

参考文献:

[1]万水云:略论犯罪预期成本与社会治安防控[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6,(02)

生物防治的意义篇8

北京市大兴区红星医院 北京市 100076

【摘 要】目的:探讨萘丁美酮胶囊结合汉防己甲素片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 年6 月至2015 年1 月,选取在本院门诊治疗的108 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 例,治疗组予口服萘丁美酮胶囊结合汉防己甲素片治疗,对照组予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扶他林)治疗,采用Constant-Murleyscore( 简称CMS) 肩关节评定法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定,将得到的评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CMS 评分进行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后CMS 评分组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萘丁美酮胶囊结合汉防己甲素片治疗肩周炎疗效明确,在止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的恢复具有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 肩关节周围炎;汉防己甲素片;萘丁美酮胶囊

肩周炎,全称为肩关节周围炎,又称冻结肩、肩凝症、漏肩风等,又因其好发于50 岁左右的患者,又被称为五十肩,是由于肩部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退行性变,从而引起肩关节周围软组织产生一种无菌性炎症,以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障碍为特征。2013 年6 月至2015 年1 月, 笔者门诊采用萘丁美酮胶囊结合汉防己甲素片治疗肩周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骨伤科自2013 年6 月至2015 年1 月在门诊确诊为肩周炎的患者108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 例,其中治疗组男性17 例,女性37 例,年龄31 ~ 59 岁,平均年龄为54.17±2.85 岁,病程2 ~ 19 月,平均病程11.36±2.17 月,左肩21 例,右肩33 例;对照组男性18 例,女性36 例,年龄33 ~ 60 岁,平均年龄为55.26±2.16 岁,病程3 ~ 18 月,平均病程12.27±3.26 月, 左肩20 例, 右肩34 例;所有患者肩关节周围疼痛,肩周压痛点明显,活动受限( 梳头、穿衣时肩痛加剧,上举、外展、外旋或内旋困难)。两组病例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位等,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1)有外感风寒湿邪等病史或慢性劳损史;(2)患侧肩关节周围疼痛,以夜间为重,甚则痛至难眠,肩关节功能障碍;(3)肩部肌肉萎缩,肩关节外展功能受限明显,肩关节前、后、外侧均有压痛;(4)X 线检查多为阴性。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肩周炎诊断标准;(2)治疗前1 周内停用其他治疗药物等治疗者;(3)病程不大于36 月者;(4)有良好的依从性者。

1.4 排除标准

(1)病程≥ 36 月;(2)双肩同时发病者;(3)有严重的骨质疏松或伴有颈椎病者;(4)有精神疾病病史者;(5)妊娠或哺乳期妇女;(6)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7)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或肝肾功能障碍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口服萘丁美酮胶囊1.0g(2粒)每日2 次及汉防己甲素片40mg(2 片)每日三次,持续2 周;对照组予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扶他林):将扶他林乳胶剂均匀涂于患肩皮肤处,每次5cm,并予手掌按摩以使药物得以充分吸收,每日3 次,持续2 周。

2.2 功能锻炼

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均予功能锻炼:(1)爬墙锻炼:患者面对墙壁,双足距墙角一足距离,用双手沿墙壁向上缓缓爬动,上肢尽量抬高,坚持放置1 ~ 2min 后放下,反复进行10 次为一组,每日3 组。(2)弯腰画圈:患者弯腰,下垂患侧上臂,用力甩动患臂,以肩为中心,做画圈运动3 ~ 5min,每日3 次。功能锻炼10 天为一疗程,一共进行2 个疗程。

2.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所得数据采用均数± 标准差表示,同组比较用配对t 检验,组间比较用独立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0.05, 为有差异,P<0.01,为有显著差异。

3 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Constant.-Murleyscore( 简称CMS) 肩关节评定法进行评定:CMS 评分中,疼痛和日常生活能力根据患者的主观感觉评定,肌力和肩关节活动度则根据医生的客观检查评定,其中疼痛0-15 分;日常生活能力包括日常生活活动的水平0-10分、手的位置0-10 分;肌力0-25 分;肩关节活动度包括前屈0-10 分、外展0-10 分、外旋0-10 分、内旋0-10 分[2]。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 个疗程后、治疗2 疗程后时填写评分表。

3.2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肩周炎疗效评定标准[1] 及CMS[2] 评价疗效

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CMS 评分≥ 90 分;好转:肩部疼痛减轻,活动功能改善,CMS 评分46-89 分;无效:症状无改善,CMS 评分≤ 45 分。

3.3 疗效评价结果

3.3.1 治疗前CMS 评分比较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CMS 疼痛、活动水平、肌力、总分评分比较,各项均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3.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MS 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MS 疼痛评分比较,2 个疗程后,组内比较,治疗组前后比较,P<0.01,对照组前后比较,P<0.01,均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疼痛均较前明显减轻;组间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止痛优于对照组。见表2:

3.3.3 治疗后CMS 活动水平评分比较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MS 活动水平评分比较,2 个疗程后,组内比较,治疗组前后比较,P<0.01, 对照组前后比较,P<0.01,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活动水平显著提高;组间比较,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活动水平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3:

3.3.4 治疗后CMS 总分比较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MS 总分比较,2个疗程后,组内比较,治疗组前后比较,P<0.01,对照组前后比较P<0.01,均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治疗后CMS 总分显著提高;两组治疗1 个疗程后组间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第2 个疗程后组间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见表4:

3.3.5 两组治疗2 个疗程后

治疗组治愈19 例,有效35 例,无效0;对照组治愈8 例,有效46 例,无效0;治愈情况比较,X2=5.9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治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难忍、活动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症,疼痛甚者夜不能寐,严重影响日常工作生活。多由于肩部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退行性变引起,其病理变化是关节周围组织发生的广泛的慢性无菌炎症,引起组织的广泛粘连。肩周炎早期组织充血水肿,炎症渗出,疼痛。晚期局部组织营养不足,代谢物堆积,肌肉组织萎缩,肩周软组织出现粘连,甚至条索样改变。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消炎、止痛、减少粘连、改善和恢复肩关节活动[3]。

萘丁美酮胶囊是一种非酸性非甾体抗炎药物,通过抑制炎症组织中的前列腺素合成而起解热、镇痛、抗炎作用[4]。汉防己甲素(粉防己碱)是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主要活性成分,能通过降低过氧化物释放和吞噬细胞的活性而起到镇痛作用[5]。因此萘丁美酮胶囊结合汉防己甲素片治疗肩周炎止痛计减轻肩关节软组织粘连都优于使用扶他林。

总之,萘丁美酮胶囊结合汉防己甲素片治疗肩周炎疗效明确,在止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的恢复具有很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187.

[2] 郭瑞雄. 推拿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D]. 广东: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24.

[3] 杨荣昌. 针灸结合萘丁美酮胶囊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J]. 陕西中医,2014,35(7):907.

[4] 程晓慧, 肖威等. 萘丁美酮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8 例疗效观察[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1):1342.

上一篇:生物防治的前景范文 下一篇:家庭健康指导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