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2 11:54:32

生物实验论文

生物实验论文范文第1篇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的课程安排是由10个小实验和1个综合性的大实验组成的,每个实验从表面上看都有很强的独立性,相互之间联系不大,但其实不然,整个实验的安排有内在的联系,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使学生在学习实验理论、培养动手能力的同时,对整体动物生物化学的理论课程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为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在每次实验前进行讲解时,都要首先明确每个实验的目的,使大家能更好的理解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这个实验有什么实际或者理论上的应用。目的明确了,才能使大家理解更深,知识掌握也更全面。除了明确每个实验的目的外,在给学生讲解实验的时候,还需要把看似独立的一个一个的小实验,放到实验的整体背景下,让学生对每个实验存在的地位和目的有整体上的把握,尽量减少“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情况的出现。根据实际效果来看,通过把每次实验的背景和意义都讲解清楚,学生对实验课的理解就更深入,减少了每个具体实验学习的时候都明白但在整个实验课都学完后又糊涂的现象,提升了整体的教学效果,也加深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

二、做好预习,认真准备

学习知识的时候,预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很多时候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的时候,还能够进行预习,但对实验课的课前预习重视不够。每次实验结束后,笔者都把下一次要做的实验告诉大家,在下一次实验前需要预习,预习的重点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实验的基本原理,因为实验是与理论课相结合的,所以实验的基本原理学生基本很容易就可以掌握。预习的重点就更侧重另外一个方面:实验步骤。预习不仅仅是把实验步骤简单看一下,了解一下要做的实验过程,笔者要求大家能把实验步骤总结出来,最好能做成一个简易的流程图,在不看课本实验报告的时候能够把实验步骤背出来。比如在《动物组织中DNA的提取》实验中,至少让大家总结出来实验步骤是取组织破碎细胞去除RNA去除蛋白质和其他杂质沉淀DNA。这样在进行实验时,学生就会对整个实验有所了解,有效地避免了很多学生看一个步骤,做一个步骤,最后不了解自己到底做了什么的情况出现。实际上预习可以看作是学生对实验课理论知识的准备,除了理论知识准备外,还需要作实验材料、实验试剂以及器材的准备,而实验试剂及器材的准备在实验教学中往往容易被忽略,因为这些一般都是实验教师提前准备好的。学生做实验的时候基本都是按照实验步骤,找到相应的已经准备好的试剂器材取用,往往对试剂或者器材本身的作用和特点忽略掉。笔者在上课时常常告诫大家:“做实验和做菜很相像,做菜的功夫固然重要,但是食材的准备隐含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更为关键”。例如蛋白质盐析实验中最重要的是饱和硫酸铵试剂,大家取用的时候常常发现烧杯玻棒包括手上经常会粘上白色粉末状物质,这个试剂笔者常常让学生在上一个实验结束的时候,挑两个同学当面配置,这样大家对饱和硫酸铵试剂的配置过程就有了了解,对于饱和硫酸铵中硫酸铵的量有了直观认识,有助于大家理解盐析的原理,下次取用试剂时也会注意到很多细节,比如取用过后迅速洗干净容器等,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认真的实验准备对提高实验教学能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严谨操作,紧抓细节

记得笔者上大学实验课的时候,笔者的老师就教导我们“实验课最重要的不是获得了一个好的实验结果,也不是学会了操作一个仪器,最重要的是养成了一个好的习惯,一个科学的做实验的习惯”。笔者对这个思路是非常认同的,实验理论可以学习,实验操作经验可以慢慢积累,唯有实验习惯很多时候一养成是陪伴终身的。那么如何培养好的实验习惯呢?笔者的做法是从细节入手,从一进入实验室开始,就从细节上对大家严格要求,从最基本的桌面整洁做起,试剂归类放置好,并在实验过程间隙随时整理。整个实验过程是由一个一个仪器的小操作集合而成的,如果仅仅笼统的要求大家认真做实验,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在做实验前,笔者会把重点仪器的实验规范教给大家,比如移液器的用法、离心机的用法等,尤其在大家进行操作的时候,笔者会不断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有些共性的容易犯错的地方,再召集大家强调一下。很多仪器在多个实验中都会用到,这样经过多次使用巩固以后,基本做到了每个学生对仪器都能按照正确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

四、课后报告,完善总结

由于实验课程的特殊性,实验课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实验报告的成绩决定的。在早期的实验教学中就发现很多学生为了实验报告更出色,对实验结果进行修改抄袭甚至编造,由于每位实验教师经常要面对20~30位学生,即使把实验结果记下来,也不能及时杜绝这种现象。笔者在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提出了一个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每次上课前都会给学生讲清楚,一定要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如果发现有抄袭甚至伪造数据等有违科学精神的行为,本次实验成绩一律0分。这样从打分制度上进行了小的修改,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在做实验准备时比原来认真多了,并且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进行,因此就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有些偶然因素或者失误导致的结果不理想,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要求重复实验,有些客观原因不能重复实验的,就把实验失误的原因分析清楚,一样可以取得好成绩。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改革,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已经杜绝了完全追求实验结果的现象,大家的精力被吸引到了认真准备和谨慎操作上面,同时对实验过程及出现的结果,学会了进行详尽的分析总结,即使没有取得预期的实验结果,也能从里面学到很多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新的形势下,《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机会和挑战,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开拓思路,适应外界环境的改变,提出新的方法和见解,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入手,努力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人才。

生物实验论文范文第2篇

(一)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物理师范生都会进行教学,和学生接触多,交流多,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是学生发展自己的标杆。因此,教师的思想品德必须高尚。教师承担着创传授知识和学习方式的重任,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的思维方式和对世界的看法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生。总的说来,教师职业对思想品德的要求远远高于其他职业。对教师的思想品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比如:乐于指教、为人师表、无私奉献、追求真理等。物理师范生还需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于教师本人来讲可以使其获得更多的成功,取得物理实验成果。教师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可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物理师范生需要做到在任何意外发生的时候,都可以控制个人情绪,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客观的生活。物理师范生还要不断的进行自我反思,懂得如何在短时间内纠正自己的错误,提供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现代教育理念和先进科学知识

现代的教育方式已经转变为主动、自由、平等的教学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中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按照个人的需求和追求进行学习。但是,这种自由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辅助。教师应从“知识”、“方法”、“思想”三个方面开展教学。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进行知识层面的讲解,通过利用现代的新技术,对知识本质进行详细叙述;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是小组讨论,也可以是合作研究也可以是个人创新等等,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和学生平等,教师要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解答;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个人思维力,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留足时间进行思考,对问题的探索可以出现错误,可以存在差异,只有这样才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创造能力;每个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是不同的,学生个人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进行个性化发展,教师需要配合学生的特色,努力扩大外延,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物理实验的具体研究过程中是复杂的,学生需要将实验和生活实际联系到一起,从试验中找到乐趣,建立起自己学习模式,形成个人学习方法,将整个物理教学联系在一起,完成物理教学任务。

(三)教育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

物理师范生是知识的传播者,因此,物理师范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传授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知识基础。教学不单单是进行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表达的方式、教材使用方式以及教学组织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从自身优势出发,将教学过程变得丰富有趣。教师作为一个长者还需要不断进行学习,知识是无穷尽的,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教师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知识储备,追求更高的教学境界,从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总结反思,发现其中的教学规律,破解其中的困难,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阻力。

二、物理实验的改革对物理师范生的作用

物理实验改革使得物理实验不再死板枯燥,不必遵循一板一眼的实验步骤,学生可以按照多种简易方式进行操作。这样的改变使得学生更加喜欢物理实验教学,从物理实验中可以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操作技能。

(一)提高物理师范生心理素质

物理师范生在过去科学家的研究基础上进行试验的创新和改造对其自身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物理实验进行改革需要改变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器材甚至是进行试验的方案。这些改动都可以促使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修改完成后,学生可以在修改后的装置中得到正确的结论,就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自身的重要性,对学习和教育事业产生兴趣,对事业的发展充满信心。物理实验的改进是一个枯燥并且难以成功的过程,每一个实验都是经过多少科学家实验过的,进行二次突破肯定难度重重,这就需要设计小组进行共同创作,不断修改设计方案,从多次失败中寻找突破口,冷静的思考,努力进取,形成健康的学习心态,积极面对挫折,热爱生活。

(二)增加物理师范生的教育科学知识

物理实验是以物理科学知识为基础的。进行物理实验的改革需要对物理实验的原理和结构以及实验器材进行改动,这些改动离不开物理科学原理,离不开前人的经验积累,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些工作,必须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因此,物理师范生应在进行物理实验改进的时候,进行物理知识的再次深造,以便形成良好的知识系统。

(三)提高物理师范生的科研素质

物理实验的改进和设计是对个人思维力和创新力的考验,对学生的动手动脑有着比较高的要求。物理师范生需要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提高动手能力。物理师范生需要亲自进行试验现象的观察、试验改进方案的设计以及试验效果的比对,对这个创新过程有一个深入的了解。物理研究过程辛苦,工作量大、需要收集材料比较多,需要物理师范生可以耐心研究,将实际和理论进行对接,从中找到规律,发现科学奥秘。

三、结语

物理实验的改革可以大大提供物理师范生的综合素质。改革为物理师范生提供了创新的空间,对物理师范生心理素质、科学认知素质以及科研素质都有作用,使得物理师范生可以向更深更远的方向发展。

生物实验论文范文第3篇

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新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指出了初中物理教学不但要给学生灌输物理知识、物理概念,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针对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够积极探究和思考,从而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逐渐使学生能够养成科学探究的精神.

第二,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

在科学实践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深化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概念,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促进学生分析、观察物理现象的能力.

第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进行实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突出了物理教学的方针、思想、实践性.从多方面、多角度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思考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追求真理的意识.

二、初中物理教学的建议

第一,要明确物理教学实验的重要性,让学生感知到物理教学实验的价值.

树立正确的物理教学实验观念,充分认识物理教学实验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成长,帮助学生提高物理成绩和以及提升物理教学的教学效率.

第二,完善物理教学器材,建立相对应器材管理制度.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器材的维护、保养、维修能够保障器材的寿命,同时保障学生的安全性.相关领导人员应该妥善制定出物理器材的保管制度,要选择责任意识强、坚持原则的教师保管实验室,以保障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实验.

第三,摆脱传统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状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次数.

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某个实验进行具体的演示、阐述、明确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注意事项,从而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实验.例如,在做“用量筒测50mL水的体积”实验时,很多学生都出现过这样的错误,用量筒测水的体积时拿在手里读数,而且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凹形水面相平,甚至量筒都没放平就读数.这样错误的实验过程,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知识,而且让整个实验变得没有意义.但是,教师在观察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并没有指出学生的错误.在实验结束之后,教师重复了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首先,用左手拿住量筒,使量筒略倾斜,右手拿试剂瓶(里面放水),使试剂瓶口紧挨着量筒口,使液体缓缓流入.待注入的量快到50mL时,把量筒放平,改用胶头滴管滴加到所需要的量.这样的实验教学,不但不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意识和自尊心,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观察能力.

第四,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带入到实验教学当中.

物理来源于生活,更扎根于生活,它和生活的的关系是不可分割、不可抽离的.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入到课堂当中,帮助学生树立实验的意识.例如,将双手合拢,互相击打会发现两只手都有灼热和疼痛感,这折射出了物理教学中所描述的力是相互作用的;让学生拿出两张相同的A4纸张,用嘴在两张纸中间吹起,会发现两张纸在靠拢,这是在阐述气体流速越快,压强会变得越小.又如,生活中经常会看见注射器,当用手指堵住前端小孔,另一只手用力向外拉活塞,会感到很费力.若停止用力,活塞就会退缩一段距离,这就验证了大气压的存在.以上例子说明,在生活中能够发现很多物理现象.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物理现象,说明物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学生在生活中的发现和积极的探索,从而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总之,物理实验的探究是教育界一直关注的问题.从教育部所下达的各项关于物理实验的通知和要求,能够充分地了解物理实验的重要性.所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认识到物理实验的价值,还原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

生物实验论文范文第4篇

目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而不是作为一门单独学科进行教学,学校、老师和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重视不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设置简单,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教学方式机械简单,主要表现为教师准备、讲解,学生依样画葫芦。目前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不利于学生培养,谈不上应用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科研素养的培养。问题主要表现在:

1.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投入不够:

湖南理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为2005年新设专业,一切从零开始,实验设备不够,无法满足现代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要求。实验设备台套数不够,限制了学生单独操作实验设备的可能,例如层析系统、常压色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各一台,很难让每位学生单独操作。

2.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陈旧:

由于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经费投入有限,生物化学实验设备单一,导致生物化学实验内容设置只能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比如运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物质的含量,设置的内容太多,几乎一半实验均需要使用分光光度计。这样的实验内容设置,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对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理解,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

3.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性不强:

实验前预备室教师做好一切准备工作。课堂上实验教师先召集学生讲解操作步骤等等。然后学生按照实验教师的讲解一步一步完成实验内容。实验完成后,教师指导学生处理实验结果,分析实验问题。一切均由实验指导教师包办。学生不用思考,只需要机械地完成一切,久而久之,学生不再思考,更谈不上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此教学方式,必将影响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湖南理工学院在多方面采取对策,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具体改革内容如下:

1.加大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投入。

加强实验室基本建设,首先从实验场地建设入手,学校加大实验场地建设,为生物工程专业建设了大量实验室,保证了实验教学场地,目前建立了包括生物化学实验分室在内的大量实验分室。在进行场地建设的同时,连续多年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仪器进行投入,购置了包括5台液相色谱仪在内的大量实验教学仪器,使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成为可能。近几年来,湖南理工学院不仅在实验室硬件建设方面增加了财力投入,同时在实验室人员配置上也投入人力,把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配置到实验教学上,把实验教学放在一个前所没有的高度进行建设。

2.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

生物工程专业在改革前生物化学实验40学时,实验内容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通过改革,把生物化学实验从40学时调整为96学时,把实验教学内容将生物化学实验调整为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以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为主要教学内容,重点突出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以此为基础进行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结合教师专业方向特点,我们在生物化学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设置上主要以生物大分子的分离提纯与活性测定为主。事实证明,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与研究热情,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申请进入教师课题组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在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同时,结合学院每位教师的科研工作,开设了生物化学创新性实验,以期学生获得进一步提高。比如2011级生物工程专业生物活性镇痛肽的合成与活性研究课题小组,在该文作者的指导下,通过Fmoc固相多肽合成、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复性体系二硫键形成等方式合成生物活性多肽,将活性多肽在动物模型上进行镇痛活性研究,发现合成的镇痛多肽在动物模型中具有良好的镇痛活性,该实验结果通过该文作者整理,发表在SCI杂志“Protein&PeptideLetter”杂志上。通过创新性实验开设,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为本科生将来进入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实现无缝对接打下了坚实基础。

3.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方式。

传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缺乏参与性。目前我们通过改革,将教师从主导地位改为从属地位,而学生则从从属地位变为主导地位,教师只安排实验项目,也就是出题。学生则从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到实验结果分析全部自己解决,并且每次实验完成后学生均应该能够提出问题,教师则和学生探讨实验问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成功率得到了极大提高。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一个实验的全部内容,为学生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参与工作或者将来从事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改革生物化学实验考核方式。

针对传统生物化学实验只注重实验理论考试和期末实验考试的做法,湖南理工学院采用全程考核的方式对生物化学实验进行全程考核,也就是实验的全过程都是考核过程。对每位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成绩的评定,采用平时实验成绩、实验报告和实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办法。平时实验成绩占比50%,平时实验成绩根据每位学生每次实验的准备情况,实验过程中各种仪器设备操作规范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甚至包括实验过程中试剂称量、溶液配制等实验习惯性动作进行综合评定,每次实验完成现场给出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占比20%,实验报告的撰写是学生对自己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的重要总结,体现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将来从事研究工作,撰写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的重要训练,故有必要将实验报告的撰写考核单独列出,予以评分,使学生重视实验报告的撰写;实验考试成绩占比30%,实验考试成绩和传统实验考核一致,但比重显著下降,实验笔试成绩占实验考试成绩的20%;实验操作考试占实验考试成绩的80%。通过实验考核方式的改变,督促学生在生物化学实验过程中全身心投入,认真对待每一次生物化学实验,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的全部细节,认真做好每一个生物化学实验。由于考核方式的改变,只有那些从头至尾认真对待生物化学实验的学生才有可能获得高分,大大调动了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语

通过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以及改革后近二年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效果来看,通过增大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投入,合理设计生物化学实验项目,改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既能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又能很好地掌握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物实验论文范文第5篇

1.1对象与分组

从2010级中西结合专业随机抽取4个班,每班各随机抽取50人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人,其中一组按常规方法进行实验报告的批改,称为对照组,共100人;另一组在学生做完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后,老师当面批改实验报告并就实验内容随机提问,称为实验组,共100人。

1.2成绩评定方法

给每个班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授课的老师、内容与方式都相同。期末实验完成后进行实验操作与实验理论考试,实验操作考试占50分,实验理论考试占50分,学生实验总成绩分为60~69分、70~79分、80~89分、90~100分4个等级,最后通过比较两组总成绩,分析随机提问式批改实验报告的效果。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录入数据,采用秩和检验比较分析两组实验对象成绩的差异。

2结果

所有实验完成后,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理论各50分进行考核,统计得分情况如表1所示。采用秩和检验分析,Z=-2.999,P=0.003,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成绩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学生成绩较对照组学生成绩有明显提高。

3讨论

实验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多年来,从事《生物化学》教学工作的同仁对生化实验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采用随机提问式方法批改实验报告,我们发现实验组学生听课与实验操作都很认真,学生提问的次数也比对照组学生多,实验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学生。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批改实验报告时老师是随机提问,而且在老师提问时很多同学在旁边,这两点使学生在老师讲课时思想不敢开小差;②由于老师所提的问题与实验操作和结果有关,这使学生在做实验时必须思考每一步操作的原理,因而提高了实验课的效果;③在老师批改实验报告过程中,很多学生没有马上离开,而是继续听老师的提问与同学的回答,这相当于学生主动延长了学习时间。由于随机提问式批改实验报告可以明显提高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该方法可以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推广。

生物实验论文范文第6篇

1.1医学院校教学设施和教学方式落后

医学院校中很多教师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投入甚微,主要表现在建设资金少、实验室空间不够、仪器设备不足以支配学生使用,仪器设备更新缓慢以及设备管理不规范。近年来很多院校都在扩招学生,实验人数过多、仪器设备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无法保证高质量的实验教学,难以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在学校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举步维艰,现在很多高等医学院校仍以传统的灌输式授课为主,引导探究和启发式教学甚少。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表现在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之间缺少交流互动,使得学生无法带着实验中的疑问和兴趣去完成实验,进而削弱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由于教学内容量大,各院校从事生物化学教学的教师很少有时间进行教学经验交流,也就无法借鉴各院校之间先进的教学方法,不能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好的方法也难以推广。

1.2现有的课时量不足以支撑实验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

当今,对于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开设的生物化学教学大纲而言,实验教学内容多而不精,探索性和综合性实验为辅,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内容是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的主流方式。这种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把握,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课时量不变的情况下,教学内容的增多使得教师对生物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课之间很难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既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完成课时规定的实验教学内容。面对这种情况,为了完成教学内容,教师经常删除那些比较耗时但又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探索性和综合性实验,在一些验证性实验的操作中,教师也会要求学生免去一些不必要的操作环节。或增加理论知识学习的课时量而削减实验教学的课时量和内容。这样一来,不但没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反而使学生丧失对生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最终不利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

1.3医学生不重视仪器或设备的规范化操作

对于学生来说,一味追求结果的准确性而不重视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方法和步骤的规范化属于普遍现象。教师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导致学生操作方法和仪器使用不规范、药品或试剂称量不准确等。例如,有的学生在吸取30μL的液体时选择量程100μL移液器而不选择量程为50μL移液器,结果会造成实验误差,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加以指导和纠正,久而久之便成为不良习惯。其他一些精密仪器如PCR仪、精密天平、气相色谱仪等的操作方法不规范,不仅降低了实验数据的可靠性,而且还大大缩短了仪器的使用寿命。

1.4探索性和综合性实验较少

生物化学综合性实验主要以生物大分子的分离提纯与测定为主,涉及各种实验技术的综合。重点突出学生对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熟悉掌握生物化学实验中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是验证性实验的教学目标。而探索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教学目标重点突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研究素质的培养。如今很多高等医学院校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经费投入不够,学校对生物化学教学实验课的支持力度有限,教师对实验内容的革新较慢,导致现有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大部分仍然以简单的验证性实验为主,例如蛋白质的双缩脲反应实验、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含量、DNA的提取等,探索性和综合性实验偏少。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系统及全面的掌握,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开设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实验基础,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教学目标上却很难实现。

1.5成绩考核不合理

让学生掌握与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实验技能,以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重视实验,认真操作和规范实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考核实验成绩的最终目的。生物化学实验课成绩的考核要比其他科目纯粹的理论课程考核更为细化和复杂,在传统的实验课考核模式中分2部分来考核,实验成绩占30%,理论成绩占70%,这种不合理的考核方式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不重视实验课,而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用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实验课只要出勤率好,按时完成实验报告,做实验对学生来说只是走走过程。而且医学生认为,其课程有临床试验这一环节,根本没有必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在生物化学实验上,生物化学实验可以通过临床试验得以补充。可医学生忘了临床试验和生化实验室是完全不同的2个概念,从最小生物化学实验都做不好,怎么能去胜任更复杂更具有挑战性的临床实验。总之,这种考核方式曲解了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无法从根本上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推行的改革措施

2.1加大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力度的支持,改革教学模式

如今各高校对学生的扩招是不争的事实,教学设施和仪器等硬件条件的更新远远跟不上人数扩招的速度。因此加大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力度的支持,完善教学设备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在实验室建设中提高实验设备的购置力度,加大资金投入,购买先进的实验设备,普及层析技术、PCR技术、核酸和蛋白电泳技术、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技术、气相和液相色谱技术等实验工作。保证实验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创新性,及时反映生命科学领域先进的实验技术和最新科技成果,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的最终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在加大实验教学力度的支持下引进具有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真正落实开展病例式、讨论式和启发式等先进教学模式。任课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时跟踪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学习和了解最新的科学技术,将其引入到日常实验教学中来传授给学生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此外,与同类院校广大师生就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经验进行交流,学习彼此间先进的教学理念,引进或推广先进的实验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整个教学的综合实力。

2.2精选实验内容,合理安排课时量

俗话说“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中,以探索性和综合性实验为主,验证性实验为辅的原则对其内容进行精心挑选,编写具有专业特色的实验教材,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精简实验内容,秉承求精不求多的教学原则,保证在有限的课时之内,在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前提下完成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是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的首要任务。例如在实验教学中删除一些验证性实验,开设一些具有探索性和综合性的实验如《大豆中A基因的提取,鉴定与生物学功能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此外,合理安排实验教学课时量是教师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合理的课时量应包括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的准备工作(如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以及基本操作流程),让学生再动手之前做到心中有数,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问题讨论等时间。因此,精选实验内容,合理安排课时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和参与者,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2.3生物化学实验与临床相结合,培养学生职业和社会责任感

医生的选拔主要来自于全国各医学院校,而培养优秀、职业和社会责任感强的医生是医学教育的主要目标。通过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教学的训练培养实践操作技能,医学生面对各种化验结果能做出合理的解释,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一名医生必备的基本素质。生物化学实验中涉及很多临床现象,医学生根据检验结果将其与生化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将理论真正用到实践中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如“糖尿病患者血糖含量测定”,首先从采血到后续的后续化验结果分析,提出治疗方法等。这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病例分析,需要医学生有很好的实验技能,可是在实验课上作者发现很多同学连基本的采血操作都不规范,不能正确使用采血工具,对出现的问题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等。这种现象反映了医学生平时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不过关,没有认识到实验结果对临床疾病诊断会造成什么影响,职业感不强。因此,开展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针对性地指导、规范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职业和社会责任感。

2.4通过增加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设计性实验是在一些特定的要求和条件下自行设计实验,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进行的创新性思维和实践活动。为了培养高素质专业型人才,以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为载体选择性地为医学生提供实验平台,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以保证其能顺利完成实验内容。在医学生的生物化学专业基础课学习中,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出发点从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培养医学生职业精神和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资料收集,寻找感兴趣的与医学相关的项目为实验立题,指导教师通过对实验方案设计、技术离线、实验项目可行性分析进行讨论,给出建议并修改后确立实施方案。学生在实验项目结束后会写1份感想,并对这个项目提出一些后续的研究设想。这种以医学生为主体的自我训练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探索性和综合性实验对学生来说既是挑战又是尝试,给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在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

2.5优化实验教学考核机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系统评价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建立一套成熟、公平、公正合理的实验教学考核机制是高等院校首要解决的问题。将课程总成绩与实验课挂钩(实验前的预习情况、试剂准备、课堂表现等),可以改变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学习态度。作为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外,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必须通过全面的查阅相关资料给学生一个明确、合理的答案。这样一来可以加强师生互动,积极调动授课方式,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提高教学质量指日可待。

3结语

总之,针对现阶段高等院校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一些建设性改革措施为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如何培养具有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是每一位教师应思考的问题,是每一所高等医学院校为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

生物实验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运动生物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249-03

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一项重要任务,破解创新人才培养问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教育规划纲要》要求高校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作为教学改革重要标准,努力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要加强动手实践教学,增加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的机会。而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展正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已成为本科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改革的新视点。

一、综合设计性实验特点及意义

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本课程知识的相关的实验,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就是针对教师给定的实验题目或学生自拟的题目,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来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过程完成以及实验结果分析的一种复合性实验。它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所需知识多且要综合灵活应用是综合设计性实验的特点。运动生物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不仅需要运动生物化学理论知识,还需要相应的实验手段,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以及数据分析处理的能力等。因此,综合设计性实验不但强化了运动生物化学原理的综合分析运用,而且使学生可以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和勇于创新的奋斗精神,为学生运动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为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和以后进行科研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运动生物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的选题

运动生物化学是体育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竞技体育中,它是科学训练的重要理论和方法;在体育锻炼和康复医学中,它是合理掌握锻炼方法和安排运动处方的重要理论依据。

1.实验内容。根据运动生物化学在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中的指导作用,综合设计性实验选题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以运动生物化学指标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为研究课题。这一方面实验的完成对于学生理解和应用指标监控运动训练过程有重要意义,如“血乳酸指标的应用”对于掌握其评定运动强度或各供能系统能力有一个直观认识。另一方面是以运动生物化学指标在全民健身中的应用为研究课题。

2.实验设计的形式及要求。一种是完全型实验设计:在两个大的选题下,由学生自选内容、材料、仪器等,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如在运动训练监控中,学生可以选择仅用强度指标对运动强度进行监控,也可以用多个指标对运动强度、运动量及机体机能状态进行综合监控;第二种是有限性设计:教师给出一个实验范围或者基本要求,学生自行命题,自定所需材料、仪器等,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如在竞技体育方面,教师规定选题范围是“尿蛋白指标的应用”,则学生在实验中选取的主要指标就是尿液指标,用其来进行运动强度或机体机能状态的监控。

三、运动生物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展

综合设计性实验是在基础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等课程实验的基础上开展的,包括教师提出实验题目,学生查阅资料,确定实验主题,制订实验方案,教师和学生共同审定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论文,实验论文报告和及评定。

1.学生分组。在进行综合设计性实验时选择6~10人1组,分组人数过多,则会出现“大锅饭”现象;分组人数太少,实验对象如果选择本组成员自身的话,人数会不够。根据两界学生实验课的经验积累,6~10人既满足实验需要,实验任务分配又不至出现严重的分配不均现象,每位同学都可以参与实验工作。

2.方案设计的指导。实验方案的指导关键点。学生根据综合设计性实验课题的要求,确定研究目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制定适宜的运动方案,选取合适的测试指标,正确进行指标测试。每组方案制定好后以ppt的形式分组进行汇报并答辩,学生和教师提出问题,共同完善实验方案。

3.实验过程的指导。运动生物化学指标应用相关实验研究需要有运动方案设计及实施,在具体运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适当指导。如在进行血乳酸指标应用相关实验中,采血时间的把握需要教师给予监督指导,取样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由于学生采血技术的不甚熟练而延迟了采血时间点,教师应及时给予帮助。

4.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论文完成的指导。数据处理和实验论文是检验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效果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虽然开设这类实验前学生已经进行统计课程的学习,但从这两届学生情况看,大家对具体的统计应用还是不甚明了,因此实验结束后,教师应该对实验数据的统计方法给予指导。实验论文的撰写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对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知识梳理和深入思考的过程,因此,实验论文撰写是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实验论文的撰写,每实验组再拆分成两个小组完成一份实验论文,即每小组3~5人共同讨论完成实验论文撰写。由于测试指标不是仅有一个,所以每小组在论文撰写时可以选择不同切入点。论文主要包括以下7部分:摘要、关键词、前言、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结果、分析讨论、结论和建议。论文写作过程中也要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格式和要求书写,使学生在整个的过程中都得到系统的锻炼,为毕业论文和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5.实验的评定。综合设计性实验的评定要贯穿淡化结果、注重过程这个原则,成绩评定包括实验方案制定、实验过程实施、实验论文三个方面,分值比例分别为40%、20%和40%。实验方案主要考察实验设计是否能达到实验目的;实验实施过程主要考察运动方案的有效实施和选用指标的采样及测试;实验论文注重论文中的讨论与分析,实验结果反映的问题以及产生结果的可能原因。

四、运动生物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案例

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要结合实际应用,具有真实性、可行性和应用性,实验项目的知识点要有利于学生结合课程理论,探索研究问题解决方案,下面是一个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实例。

1.实验名称:尿液指标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2.开设对象:适用于本科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3.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尿液指标(尤其尿蛋白)的测定方法及操作过程、并熟练运用测试结果评定运动负荷及机体机能状态,指导运动训练。

4、实验内容和涉及知识点:该实验项目设计的实验内容有:指标的采样时间和指标的测定方法。设计的知识点涵盖了运动员机能评定整个章节内容。

5.指导和实施实验项目人员和实验项目开设的硬件环境:实验项目人员配置:实验项目组有两位老师组成,负责实验方案确定,实验的组织、实施与指导。实验项目组能够很好的引导、启发和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能调控各组成员的实践活动。实验项目开设的硬件环境:我校教学实验中心和科学研究中心配备实验所需的所有仪器设备,如尿十项分析仪,全自动血球分析仪,血乳酸自动分析仪等,能很好支持学生实验的开展。

6.学生实验题目的选取:经过3周时间,5组学生选定题目分别为:“不同负荷运动时北京体育大学游泳专项学生尿液指标的变化”、“以尿蛋白浓度代替尿蛋白总量评价运动员运动强度的合理性分析”、“大学生篮球普修课训练后尿液指标的变化”、“摔跤运动员一次训练课后尿液指标的变化”、“几种不同负荷下尿液指标的变化”。

7.实验实施及评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探索性的设计性实验,并通过文献检索进行对比、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结论。锻炼了学生的独立工作和思维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

五、运动生物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实施体会与思考

1.体会。两届参加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学生积极性都非常高,对整个实验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实验过程中积极思考,热烈讨论,科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团队精神都得到了锻炼。多数学生认为本次实验是一种创新有效的教学方式,并期待下一次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实施。

2.思考。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具体如下:(1)实验题目的选取问题,题目选取太宽泛,学生不好把握,浪费过多时间;题目选取太具体又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大量的指导,1名指导教师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应增加指导教师或者增加博士帮助教师完成学生实验指导工作。(3)实验评定系统需要进一步量化,应从学生课题设计的科学性、创造性,实际操作能力,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加以评价。(4)教研室教师应及时交流经验并进行研讨,共同完善综合设计性实验。

综合设计性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是一种启发引导式教学,是一种师生间的互动性教学。因此,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于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段晓英,姚天明,杨勇,等.巧设综合实验提升综合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4):97-99.

[2]肖建富,高瞻,李桂新.综合性实验的界定与作用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2):143-145.

[3]邓铸.创造力的本质及其对基础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5):38-42.

[4]武高辉,杨韬.本科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3):21-23.

生物实验论文范文第8篇

由于《环境生态学》涉及的内容广泛、发展快速,其内容与《环境监测》、《环境评估》、《环境微生物》等课程出现交叉。在《环境生态学》教学中,应查阅大量资料,避免重复,调整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针对《环境生态学实验》教学体系的不足,将《环境生态学实验》的内容整合成基础性实验模块、综合性实验模块和设计性实验模块,通过这3个模块的学习和构建,使《环境生态学实验》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基础性实验模块主要由简单的基础知识和训练组成,内容包括研究文献的检索、野外调查与采样、数据处理与分析、研究论文或报告的撰写等,主要进行《环境生态学》的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常用的仪器和基本的方法。综合性实验模块主要内容包括环境因素对生物生长发育、行为的影响;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动态和功能的研究;生物生理特性对生态因子响应的测定等。该模块以学习环境因子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响应为主要内容,将各种技术融合,使学生在掌握实验技术的同时,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如“环境因子对生物生长发育、行为的影响”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单因子和多因子的实验设计、电子天平的使用、生物测定技术、生物气候图的绘制、树木年轮的测量、光照强度的测定、渗透压的测定、植物切片的制作等。设计性实验模块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个实验小组,每组5~7人,由教师提供选题,也可由学生自行拟题或分组讨论定题,题目力求贴近生产、生活和研究热点。如井冈山大学校园后山生物多样性的测定、吉安市后河水系的监测、井冈山常见药用植物调查等。确定选题后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讨论其可行性,加以完善,最终确定各小组的实验方案和时间安排,列出所需耗材。实验结束后,学生整理、统计分析实验数据,并进行必要的补充实验,最后按照科研论文的格式提交研究论文。

模块式教学的评价体系建立

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建立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实验教学内容的延续[20]。过去的实验考核往往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评价不同学生,即主要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来评定,这种考核有些流于形式,抄袭实验报告的情况时有发生,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效果。同时,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认知能力、学习策略等存在差异,一部分学生总是被排斥在评价标准之外,遏制了学生创造才能的发展。因此,我们采用了多方面、多角度和多层次的考核来综合评定实验成绩,包括各个模块的评价。实验考核内容包括实验态度、实验基础理论常识、实验报告、实验操作技能、实验论文等,基础性实验以操作考核为主,综合性实验以技能考核为主,设计性实验以实验论文为主。实验成绩由平时成绩(30%)、技能综合考核成绩(35%)和设计性实验成绩(35%)3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主要根据上课的出勤情况、实验过程中的态度以及学生间的互评来组成;技能综合考核内容分为基本操作方法、生物样品的采集及相关形态与生长指标的观测等,考核时学生随机抽取事先准备好的考题,进行问题回答和实验操作,教师按评分标准给出评定成绩;设计性实验成绩包括实验的设计情况、完成情况、成员间的协调合作、数据的统计分析及实验论文写作情况等,重视结果分析和经验总结。教师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在建立学生评价体系的同时建立教师评价体系,实际上,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建立和完善教师多向评价机制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容忽视[21]。在评价内容上要多元化,不仅考虑教师教学常规基本要求,还应注重个体综合素质的考察,同时,注重评价过程动态化。对教师的综合考评采用学生以无记名方式,对授课水平、授课过程的辅导、课后的总结分析、实验报告的批改、实验论文的指导进行评价;同时进行教师的自评和教师间的互评,在教学过程中邀请相关教师进行听课,并进行讨论、总结,综合多方面的评价,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学生和教师对教学信息的反馈和建议,不断发现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并进行完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模块式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实验方案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在掌握生物多样性基础理论的前提下,查阅掌握植物的分类鉴定、样方的设计、Simp-son多样性指数的运用等相关技能。在此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对实验方案及具体操作步骤进行充分的交流,使学生对自己的实验过程非常清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虽然经过多次讨论的实验方案相对比较完善,然而,实际情况的复杂性使得在实验过程中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边做边自己解决问题,或和本组同学一起讨论解决,从而不仅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如,在“井冈山外来入侵植物调查”设计性实验中,连续样方的设计有利于观测人类干扰程度对入侵植物分布的影响,而在实际调查过程中,有时很难有符合实验需要的样地,可根据相似替代原理来进行解决,即选择1个相类似的样方替代连续样方中残缺的样方。教师也可在评分方面考虑实验过程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协作情况,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设计性实验中,学生成为主体,教师充当引导者、监督者和服务者的角色。将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学生除上课时间外,还可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相关实验,这一方面给学生更充足的时间和良好的发挥平台,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实验室的资源效益[22]。同时,将学生引导进入导师的相关科研工作中,在科研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让学生在观察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后,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尤其在设计性实验中,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允许实验的失败,要更注重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对失败和成功经验的总结,在成功中更上一层楼,在失败中不断改进,不断创新,有收获才是学习的不竭动力。

实验教学改革效果

实验结束后,采用问卷式调查和座谈会形式,对《环境生态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评价,同时记录学生提出的问题,认真总结,以便在后续的教学中加以完善。在井冈山大学环境科学专业2009级和2010级学生中共发放调查问卷101份,收回有效问卷101份,收回率100%。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认为实验教学总体效果好的学生占调查学生总人数的91.09%,学生一致认为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非常必要;对考核方式非常赞成的学生占调查学生总人数的84.16%。学生普遍认为模块式教学在《环境生态学实验》教学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掌握。其中运用多媒体、专题讨论等教学手段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同时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对科研的热情(表1)5结语构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环境生态学实验》模块式教学新体系,完全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单一性,使实验教学形式多样化,实验内容更加丰富。模块式教学实现了学习目标转移,即从以灌输知识为主到以能力培养为主。学生不仅学到了基础理论知识,而且掌握了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能力。从相关的统计数据来看,模块式教学改革给《环境生态学实验》教学带来良好的效果。然而,《环境生态学实验》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生物实验论文范文第9篇

1.1英语授课的比例不多

多年来,在对分子生物学的授课过程中,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课件和参考资料中除了专业名词做了英语注解外基本上都是中文的,课堂上也是以中文授课为主。对于学生查阅英文文献,进行英文论文写作以及英语学术会议交流帮助不大。

1.2实验课内容不能满足培养学生整体科研思维需要

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实验内容的连贯性曾多次改进,尽量做到前一个实验的结果是下一个实验的原料。但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每个实验技术的原理和技能,实验课程授课时依然强调的是一个一个完整的实验。每个实验是相对独立的,虽然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每个实验技术的原理、操作等基本知识,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科研思维能力帮助不大。

1.3灌输式授课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实验课时学生们按照实验步骤,用教师准备好的实验试剂和器材一步一步完成实验。这样的教学突出实验技术的过程,学生不能完全掌握知识的连贯性,遇到课题时不能熟练地运用这些技术解决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

1.4传统的考核方式无法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科研能力

目前的考核方式是理论考试+实验报告的形式。理论考试为闭卷,考核内容为课堂上及教学参考书中的内容,重点在于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而实验报告重点考核学生对实验过程及结果的记录和思考,而对于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科研思维方面还有所欠缺。

2改进的意见

通过对基础医学专业学生14年的分子生物学授课经验,在所收获的成绩和不足的基础上,经过认真思考,建议从以下几点改进教学,以真正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及团队精神。

2.1加强英语授课的比例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是进行知识交流和信息沟通最主要的一种工具。英语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其对外交流能力和对医学科研情报的吸纳量。在实际的科研工作中,无论是查阅文献、发表科研论文还是学术会议交流,都需要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尽管基础医学专业的学生们都有着扎实的英语功底,但对于医学科研相关的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的熟悉,需要一个积累过程。分子生物学的主要授课教师都有国外留学的经历,且都参与了复旦大学MBBS班的全英文教学,有很好的英语听说水平及英语教学的能力。因此,在针对基础班的分子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增加英语授课的比例,比如:可以将PPT制作成全英文形式,教师授课过程中可以尝试部分用英语授课,尤其是专业名词和表达方式,逐渐增加英语教学比例,以帮助学生尽快提高专业英语水平。

2.2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为综合性的实验体系

基础班学生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这门课在四年级的第二学期开课,此时学生已经完成了生物化学等医学基础学科的学习,具有了一定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基础,对实验已有了一些接触。因此,对其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应有别于其他专业的本科生以及研究生的教学,应更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完整的科研思维。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个全新的教学实验流程,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性实验,内容围绕着“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这一课题进行,包括以下九个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①培养细胞的基因组DNA的制备及其浓度和纯度测定;②以所抽提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目的基因的PCR扩增及凝胶回收;③载体和PCR产物的酶切及酶切产物的纯化;④PCR扩增产物与载体连接为重组体;⑤制备感受态大肠杆菌并将重组体转化入感受态细胞;⑥重组质粒的小量抽提及酶切鉴定;⑦目的基因的原核表达以及细胞总蛋白的制备;⑧表达产物的SDS-PAGE及考马斯亮蓝染色观察表达情况;⑨表达蛋白质的WESTERNBLOT鉴定。以上每个实验都是一个完整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各个实验之间紧密相连,相当于一个小课题。在每个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就出现问题与带教教师讨论,在实验中加深对技术路线的掌握,并在实际操作中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思维能力,以及独立工作的能力、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2.3将PBL教学的理念引入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强调把学生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每年招生不超过30人,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足以满足PBL教学模式的要求。因此,可以尝试采取PBL与传统教学模式并行的“双轨制”教学方式,“提问式”、“研讨式”、“引导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既保证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独立思考,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解释在实践中所碰到的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4考核评估

为了客观公正地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改革实验报告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和科研论文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实验预习情况及实验操作成绩三部分,占50%,重点考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完成情况以及实验态度、合作能力,等。科研论文成绩占50%,是在一整套实验全部结束后写一篇完整的实验论文,内容相当于一个小的科研论文,让学生通过写作的过程感受到一个完整的科研思路及论文写作技巧,从而衡量其基本概念的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思路,等。

3结论

改革后的实验论文的考核方式,使学生们能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初步经历了科研的基本过程,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本文来自于《中国医学教育技术》杂志。《中国医学教育技术》杂志简介详见.)

生物实验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植物生理学 科研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b)-0074-02

所谓植物生理学是一门探究植物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它不仅是农林院校一门至关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我校升级精品课程之一。该门课程是生物学课程体系中的部分,既是高等院校生物学领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又是进一步学好其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必要条件和基础。它具有理论性强、基础要求高、抽象难学等特点[1]。科研的本质是对知识的探索,教学的目的是对知识的传播,学习的内涵是对知识的索取。而高校如何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具备较高专业知识素养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正成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研究的热点议题之一,也是目前高校改革的主要目标。研究型大学在美国高等教育系统中扮演着主导的角色。但是,本科教育却是研究型大学常常忽视的问题。因此大学应建立知识为中介的“科研―教学―学习连接体(the research-teaching-study nexus)”[2]。我们对该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了与科研紧密结合的改革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1 植物生理学教学面临的新问题

(1)内容更新非常快。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植物生理学在学科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随着新理论、新学科和新技术的逐步渗入,最初的许多观点和方法都不断地被更新,涌现了许多新概念、新方法和新成果,导致该课程的诸多内容需要不断的进行更新[3],只有这样,植物生理学才能最终成为一门内容丰富、并迅速发展壮大的学科。比如,国外植物生理学教科书Plant Physiology(The fourth version,Taiz& Zeiger)已经及时更新了光合作用当中有关光合途径转变部分,即C4光合可以在单个叶肉细胞中进行[4]的内容。这说明C3和C4植物的光合特征具有极大的可塑性[5]。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已经及时补充了体现最新科研成果的这部分内容。

(2)课时压缩任务重。

近年来,我国植物生理学教科书的版本渐多,加之教学计划的调整,课程的学时数由原来90学时压缩到80学时。目前,在植物生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等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教学模式死板,不灵活,教学方法单一等。特别是实验教学,课时只有32学时,且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扮演典型的“操作工”的角色,极大地影响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在有限的学时内,要更加全面而深入地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本门课程的内容,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就面临着挑战。尽管探索教学改革的文章和思路也很多,但内容大同小异,很少有人提出一套完整有效的改革措施。这种流于形式的教学改革,不能从根本上体现这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的特点和精髓,阻碍了本科生从理解到实践的动手能力,进而影响创新思维培养,限制了紧跟国际前沿的科学创新能力,有可能错失具备科研能力的后备军。这与我们提出的培养创新人才,提高素质教育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因此,本文探讨了在执行教改项目的过程中针对培养创新人才将科研要素适时加入、紧密配合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措施和效果。

2 实验教学中对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进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由于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大多为验证性实验,不利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尝试将教师的科研课题与学生实验紧密结合,倡导研究型实验培养。

(1)将科研实验材料应用于实验教学。

植物光合测定最好的季节是5~7月,而下半年有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的学生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光合实验材料,时间安排上存在困难。为了让秋季开课学生在合理的周次进入实验,我们将正在科研工作中沙培或水培的实验材料或人工气候室种植的实验材料提供给学生进行光合实验。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组培技术和室内种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与科研实验结果作对照,相得益彰。解决了取材季节与教学时间上的矛盾,并能在规定时间内较好地完成整个实验。

(2)改验证性实验为设计和干预性实验。

当前,教育改革对高等院校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就专业实验来说,要求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高于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单元操作实验,尽量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比例。

在以往的植物生理学实验中,大多数实验均属验证性实验。一般的做法是课前由实验教师将所需实验物品准备好,课上讲解实验原理、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然后学生按照实验指导和教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进行。它属于一种过程性实验,尽管对学生打下扎实基础是十分必要的,但不能体现学生的动脑能力和自主能力,学生失去了想象和思维的空间。为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更改实验材料的同时,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和实验准备。

(3)辅以一定数量难度较大的视频实验。

针对植物生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特点,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收集配有动画或视频的实验内容,尽管有些实验因设备或配备不能及或实验学时紧张实验场地紧张而无法给本科生开设,可以通过一定数量视频实验的展示,特别是用视频展示难度较大、细节过多的实验,辅以关键步骤和处理的注意事项讲解,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将某些难以理解和无法想象的实验内容变得具体可见,真实可信,收到了很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4)改实验报告为实验论文。

在过去的教学中,实验项目的设置往往相对独立,而且要求学生在固定的课时内完成,这就造成了实验项目之间缺乏必要的有机结合和连贯性。学生每做完一次实验,就要将实验结果以报告的形式写出来,报告的统一格式为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方法与步骤、结果与分析,大部分内容在实验指导上基本都有,学生之间所能体现不同的仅有“结果与分析”一项。这样,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通过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把验证性实验变为设计性实验,并思考实验与实验之间的衔接和连续,同时学生的实验报告也改为实验论文。实验论文由教师拟定题目,并对论文的格式和要求进行指导性说明,要求学生自己分析,结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独立完成实验论文。这不仅解决了学生照抄实验内容和抄袭实验结果的问题,促进了学生独立思考,而且教师也从中受益。另外,加强学生论文讨论部分的权重,对于讨论的写作和思路感到迷茫的学生,通过回答实验指导的思考题、回忆实验注意事项和关键节点以及与其他同学的结果对比方面去充实讨论内容。

3 实验教学改革的特色及创新

笔者从事光合途径的适应性进化研究工作十几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从事植物生理学的教学工作七年,具备较强的科研基础和理论基础,同时应用具体的教改思路,经过探索,赋予我校植物生理学课程鲜明的教改特色和优势――新颖、完整、前沿。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效果明显,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创新之处在于实验教学中,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设计,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既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同时又提高了自主实验设计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另外解决了取材季节与教学时间上的矛盾,提高了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科研论文写作能力,高难度的演示实验和动手实验相结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阮燕晔.提高农业院校植物生理学教学质量的实践途径[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00-402.

[2] 龚春梅.高校生命科学教学及时更新书本知识的必要性和技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0):95-97.

[3] 贺岩.提高植物生理学教学质量的探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4):7-8.

[4] Voznesenskaya EV,et al.Kranz anatomy is not essential for terrestrial C4 plant photosynthesis[J].Nature,2001(414):543-546.

上一篇:科学技术论文范文 下一篇:化学导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