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应急处置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5 17:01:15

交通应急处置方案

交通应急处置方案篇1

根据本项目重点目标,是强化交通状态识别、车道控制、应急处置三个方面的功能,针对这三方面内容提出了如下设计方案。

1.1交通状态判别模块

本模块根据识道路设备别出来的交通状态或交通事件类型,并结合气象信息、基础设施状态信息等,初步划定事影响范围,搜索影响范围内互通立交入口处的可变情报板,前方道路事件信息和诱导绕行信息;在初步划定的影响范围内估算交通流特征状态参数。定义事件对主线同行的影响程度,根据实时判断,当影响程度严重扩散到影响范围边界时,反馈重新对事件的影响范围进行划定;当事件处置完毕交通恢复正常时,控制逻辑结束,可变情报板提示正常的路况信息,可变标志提供正常的限速信息;当事件未处置完毕,且其影响未超出当前影响范围时,对影响范围内其余的可变情报板分别进行处置。对在估计的排队长度范围内的可变情报板前方事件信息和车道关闭信息;对在估计的排队长度范围外的可变情报板前方事件信息和限速信息。本次改造过程中增设的遥感式路面状况检测器基于红外光谱原理实时采集反射波长,测量路面覆盖物的类型和厚度,评判路面状况,进而计算湿滑系数,确定路面安全性,这些数据也为交通状态识别和决策提供了重要参数。

1.2可变车道控制

通过分车道控制交通流,能有效梳理交通流量,提高道路在复杂交通状况下的同行能力。基于交通状态识别可变车道控制软件模块,依托视频监控子系统、交通控制子系统,结合路面状态子系统内功能进行信息采集与获取,通过可变车道子系统、交通控制子系统实现信息控制与。

1.3紧急事件应急处置

基于事件管理子系统,结合目前路公司或向管单位指定的紧急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开发紧急事件应急处置子系统。根据高速公路紧急事件的性质和救援措施,系统主要针对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危险品车辆事故或遗洒、泄露等事故、火灾事故等紧急事件。紧急事件应急处置软件系统包括以下几点。救援物资布局显示,图形化显示相关救援物资的位置、数量。并定期检查救援物资库存、质量等情况。紧急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根据各个事件的性质,可能出现的路段范围,确定适当的救援方案。方案包括了需要调用物资的种类、数量、位置,需要调用火警、交通警等警力情况。疏散方案,救护车辆情况及各类救援车辆人员行使的路线引导。事件及救援过程全程记录,利用计算机强制记录、防篡改、视频强制记录动能措施,对事件现场、事件处置过程进行全程记录、监控,确保事后总结救援进程时,资料完整,可靠。应急预案演练,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交通仿真技术,定期与交警部门、医疗救护、特殊救护器具使用保管单位等联合演练应急预案,评估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提出改进建议。

2结语

在将原有的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升级为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的规划中,应根据高速的具体条件,着重加强路面状态检测功能,以应对多雨天气和特殊线形,才可能是服务管理平台更加有针对性。制定应急预案,能够提高道路管理者应对各种紧急事件,提高救援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交通应急处置方案篇2

第一条为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体系,切实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有效处置罗湖区发生的突发事件,将突发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依据《深圳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遵循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以防为主,依法规范。

1、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建立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有效机制,最大限度减少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

2、有效预防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是应急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建立综合信息支持体系,准确预测预警;采取得力的防范措施,尽一切可能防止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对无法防止或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尽可能避免其造成恶劣影响和灾难性后果。

3、以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为指导,与有关政策相衔接,全面规范突发公共事件预案,确立统一领导、责任到人、决策科学、反应及时的处置方式。

(二)分级负责,反应迅速,资源整合。

1、市一级负责处置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区一级负责处置一般、较大突发公共事件;街道办事处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先期处置、基层动员等基础工作;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和社区综治办负责基层警情收集、应急宣传等工作。

2、健全我区信息报告体系,形成市、区、街道办事处、社区“上下结合、条块结合、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络,及时、迅速、有效收集和上报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确保相关专业应急机构或事件主管单位依法快速调动各项资源参与应急处置,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

3、整合全区应急资源,构建功能完善、内容全面、覆盖面广、信息共享、决策科学的应急技术支持平台;建设统一管理、装备精良、技术熟练、反应迅速的专业救援队伍;必要时迅速要求市应急指挥中心调度全市的应急资源,以满足我区处置突发事件时的需要。

(三)平战结合,公众参与。

1、平时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和机制准备。通过平时的预防和演练,确保事发时能高效发挥作用。必要时充分发挥部队、武警和民兵的作用,切实做到军民结合。

2、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以群防、群控、群救为核心,建立社会动员体系。事发前开展公众有组织参与的潜在危害辨识、分析、预防和报警等工作;事发时准确预警、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进展信息,确保公众知情权。必要时动员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和志愿者参与处置工作;事发后组织可动用的受灾区域及其他援助力量开展重建等善后工作。

第三条本预案适用于处置我区突发公共事件。

第四条突发公共事件分类和分级。

(一)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影响和威胁本地区甚至全国经济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局面的,有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按照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演变过程和发生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四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安全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动植物疫情、食品安全与职业危害事件等。

4、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重大、重大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等。

(二)按照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突发公共事件原则上划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四个等级。

1、一般突发公共事件是指事态比较简单,仅对某辖区较小范围内的社会财产、人身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和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但只需要事发地区政府或区基层单位调度辖区内有关部门就能够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2、较大突发公共事件是指事态比较复杂,仅对辖区一定范围内的社会财产、人身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和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等后果,但只需要事发地区政府调度辖区有关部门,必要时由市相关专业应急机构业务指导就能够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3、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是指事态复杂,对一定范围内的社会财产、人身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和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生态环境破坏等后果,需要市专业应急机构或事件主管单位调度市有关部门、区政府相关单位联合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4、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是指事态非常复杂,对深圳市的政治稳定、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和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等后果,需要市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统一协调、指挥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三)按照突发公共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可分为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特别严重(Ⅰ级)四级预警,并以此采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1、蓝色预警(Ⅳ级):预计将要发生一般以上的突发公共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

2、黄色预警(Ⅲ级):预计将要发生较大以上的突发公共事件,事件已经临近,事态有扩大的趋势。

3、橙色预警(Ⅱ级):预计将要发生重大以上的突发公共事件,事件即将发生,事态正在逐步扩大。

4、红色预警(Ⅰ级):预计将要发生特别重大以上的突发公共事件,事件即将发生,事态正在蔓延。

(四)具体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和预警级别的量化标准,由相应专项预案或分预案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或参照有关政策确定。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五条区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是负责处置我区突发公共事件的领导机构,由区委、区政府有关领导、区政府有关工作部门负责人和各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组成,委员会主任由区委或区政府主要领导兼任。主要职责是:

(一)协调制定我区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法规、政策和实施办法;协调制定我区突发公共事件管理总体预案;制定完善我区突发公共事件分预案、专项预案。

(二)组织指挥和协调各方面力量处置我区一般和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协调调查和处理我区一般和较大责任事故;协调配合市应急指挥中心处置在我区发生的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三)指导我区各单位开展基层应急工作;提供现场指挥部运作的相关保障;开展我区应急演习和应急宣传等工作。

(四)组织指导向上级党政领导机关报送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

(五)监督检查有关单位进行事故调查、善后处理以及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秩序的工作。

第六条区应急指挥中心是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主要职责是:

(一)草拟我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法规、规章和总体预案,规范专项预案。

(二)整合各项应急资源,汇总分析信息,提供应急决策服务。

(三)建立我区预警机制并统筹全区信息工作。

(四)组织综合应急演习,组织协调和指挥相关部门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第七条区安全管理委员会、区民防委员会、区三防指挥部、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军警民联防办公室等作为相应突发公共事件专业机构,是处置相应突发公共事件的具体指挥机构。突发公共事件未有专业机构管理的,由分管副区长牵头事件主管单位为具体指挥机构;主管单位不明确的,由区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指定。各专业应急机构和事件主管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完善突发公共事件专项预案;及时确定突发公共事件的等级和预警级别,启动相关预案,组织指挥有关方面力量参与处置工作。

(二)开展专业应急演习和应急宣传教育等工作。

第八条区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办公室。由区委(政府)办公室和有关单位负责人组成,区委(政府)办公室主任兼任主任,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区应急指挥中心。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制定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具体实施预案,并负责组织预案的实施及演练。

(二)协调处置突发事件的工作组开展各项抢救工作。

(三)负责办理区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交办的各项工作。

第九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指挥系统启动后,成立由分管区领导任总指挥、相关专业应急机构办公室负责人或事件主管单位负责人、区应急指挥中心负责人任副总指挥的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部吸纳事件涉及的有关单位负责人以及相关专家为成员。为提高处置效率,迅速展开工作,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环节的要求,成立14个基本应急小组。现场指挥部根据工作需要,启动若干相关应急行动组。

(一)综合协调组:由区政府分管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的副区长负责,区应急指挥中心牵头,相应专业应急机构或事件主管单位、事件发生地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等相关单位参与,具体协调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工作。其职能是:

1、负责依据本预案编写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综合协调的具体实施预案,并负责组织预案的演练及实施。

2、综合信息,准确掌握事件动态。及时向上级部门和领导汇报,传达上级部门和领导指示精神。

3、协调专业应急机构或事件主管单位、专家和专业救援队伍以及相关单位开展工作等。

4、负责办理区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交办的各项工作。

(二)抢险拯救组: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负责,区武装部牵头,事件发生地街道办事处等有关单位参与,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区武装部。其职责是:

1、负责依据本预案编写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抢险拯救的具体实施预案,并负责组织预案的演练及实施。

2、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根据现场指挥部的要求,部署和组织救援力量,承担抢险救援任务和其他事项。必要时,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军队抢险救灾条例》的规定,组织、指挥、协调罗湖辖区部队、民兵增援。

3、负责办理区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交办的各项工作。

(三)治安救助组(含消防、交通):由区政府分管公安工作的副区长负责,罗湖公安分局牵头,事件发生地街道办事处、有关单位、涉及的社会团体和企业参与,日常办事机构设在罗湖公安分局。其职责是:

1、负责依据本预案编写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治安救助的具体实施预案,并负责组织预案的演练及实施。

2、迅速组织警力对事件危害地区和危险源实施警戒,维持社会安定,疏散和撤离受灾人员。

3、负责组织力量对火灾、毒气和化学品爆炸等特种事故、地下设施及建筑倒塌事故进行抢险救援工作。

4、负责实行交通管制、维护交通秩序、疏导交通,确保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的车辆运行通畅。

5、负责办理区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交办的各项工作。

(四)工程抢险组:由区政府分管建设工作的副区长负责,区建设局牵头,区城管办、事件发生地的街道办事处并协调市国土房产部门和驻区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燃气部门等相关单位参与,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区建设局。其职能是:

1、负责依据本预案编写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工程抢险的具体实施预案,并负责组织预案的演练及实施。

2、负责组织工程抢险施工力量,对被损坏的公共交通、通讯、供电、供水、燃气等公用设施及市政工程、水利工程等设施进行抢修和维护,清理事故现场。

3、负责办理区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交办的各项工作。

(五)医疗防疫救护组:由区政府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区长负责,区卫生局牵头,辖区内各医疗机构、事件发生地街道办事处等相关单位参与,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区卫生局。其职责是:

1、负责依据本预案编写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医疗防疫救护的具体实施预案,并负责组织预案的演练及实施。

2、负责组织医疗救援队、卫生防疫队进入事件现场及灾区,及时开展现场救护、卫生防疫等工作。

3、负责组织药品和医疗器械供事件发生地或灾区使用。

4、负责办理区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交办的各项工作。

(六)接待组:由区政府分管工作的副区长负责,区局牵头,事件主管单位、事件发生地街道办事处等相关单位参与,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区局,其职责是:

1、负责依据本预案编写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工作的具体实施预案,并负责组织预案的演练及实施。

2、负责做好上访,特别是群体性上访的接待、说服和疏导工作。

3、负责办理区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交办的各项工作。

(七)信息报送组:由区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主任负责,区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办公室牵头,区应急指挥中心、相关专业应急机构、事件发生地街道办事处等相关单位参与,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区应急指挥中心。其职能是:

1、负责依据本预案编写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的具体实施预案,并负责组织预案的演练及实施。

2、实时记录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发展、处置情况,组织起草文字材料,向上级有关部门报送信息;向突发公共事件涉及的毗邻地区及时通报有关信息,承担本区域和相关区域的联系、沟通和协调工作。

3、负责办理区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交办的各项工作。

(八)物资保障组:由区政府分管经贸工作的副区长负责,区财政局、计划局、经贸局、机关事务管理局、各街道办事处等相关单位参与,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其职责是:

1、负责依据本预案编写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物资保障的具体实施预案,并负责组织预案的演练及实施。

2、根据现场指挥部、专业应急机构或事件主管单位的要求,组织生产、配送、调拨、征用、监管各类应急物资。

3、负责办理区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交办的各项工作。

(九)新闻宣传组:由区委分管宣传工作的副书记负责,区委宣传部牵头,相应专业应急机构或事件主管单位、区应急指挥中心、事件发生地街道办事处等相关单位参与。其职责是:

1、负责依据本预案制定处置突发事件宣传报道的具体实施方案,并负责组织预案的演练及实施。

2、组织有关单位起草新闻稿,开展新闻报道、分阶段新闻以及统筹协调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基本信息等工作。

3、负责办理区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交办的各项工作。

(十)交通运输组:由区政府联系交通的副区长负责,协调市交通局,有关运输公司、事件发生地街道办事处等相关单位参与。其职责是:

1、负责依据本预案制定突发事件交通运输的具体实施方案,并负责组织预案的演练及实施。

2、组织运送救援人员、受灾人员、救助设备、救灾物资等。

3、负责办理区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交办的各项工作。

(十一)涉外联络组:由区政府分管外事工作的副区长负责,区统战部牵头,区侨办台办等相关单位参与,其职责是:

1、负责依据本预案制定突发事件涉外联络的具体实施方案,并负责组织预案的演练及实施。

2、当突发公共事件涉及港、澳、台或外籍人员伤亡、失踪、被困,或者影响到港澳台或境外的以及处置过程中涉及港澳台或境外的,及时协助市外事办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有关机构或有关国家进行通报,协商或处理相关事宜等。

3、负责办理区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交办的各项工作。

(十二)环境处理组:由区政府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区长负责,区环保局牵头,区公安、卫生、安监、城管、水务等相关单位参与,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区环保局。其职责是:

1、负责依据本预案制定处置突发事件环境处理的具体实施预案,并负责组织预案的演练及实施。

2、快速查明主要污染源、污染种类以及影响,及时控制污染的扩散,消除危害,并对潜在危害继续监察。

3、负责办理区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交办的各项工作。

(十三)调查评估组:由区政府分管应急工作的副区长负责,区应急指挥中心牵头,相应专业应急机构或事件发生地街道办事处、事件相关单位、监察、民政等相关单位参与,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区应急指挥中心。其职责是:

1、负责依据本预案制定处置突发事件调查评估的具体实施预案,并负责组织预案的演练及实施。

2、根据具体突发公共事件性质及工作需要,及时跟进调查事故诱因,处置单位履行职责情况并提出奖惩,评估损失和救助范围等方面的意见。

3、负责办理区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交办的各项工作。

(十四)善后处理组:由区政府分管民政工作的副区长负责,区民政局牵头,相关专业应急机构或事件主管单位、法律救助中心、红十字会、事件发生地街道办事处等相关单位参与,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区民政局。其职责是:

1、负责依据本预案制定处置突发事件善后处理的具体实施预案,并负责组织预案的演练及实施。

2、安置受灾人员生活、处理死难人员尸体、接受和管理社会各界捐赠、协调灾后重建等。

3、负责办理区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交办的各项工作。

第十条参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单位应做到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协调作战、高效联动。

第三章预测和预警

第十一条各专业应急机构或事件主管单位、区应急指挥中心、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和社区综治办要认真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政务值班和信息报送的有关规定,对突发公共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第十二条各专业应急机构或事件主管单位、区应急指挥中心、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和社区综治办应通过强化值班制度,配备专职或兼职监测人员、完善监测网络等途径,收集在本行政区域内和境外对本行政区域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有关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

第十三条各专业应急机构或事件主管单位、区应急指挥中心、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和社区综治办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各环节中要快速向有关主管单位报告事件动态信息。信息报告应及时、真实和规范。

(一)属于一般和较大突发事件必须在10分钟内报告区应急指挥中心,并在1小时内书面报告详细情况,常规静态信息可定期报告。

(二)属于重大和特别重大的突发事件必须在事发30分钟内报告市应急指挥中心,并在2小时内书面报告详细情况。空难、恐怖事件、群体性堵塞主要干道等特别重大突发事件要立即报告,常规静态信息可定期报告。

第十四条突发公共事件所在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众一旦掌握事件征兆或情况,应迅速通过110、119、120等特服电话以及政府部门公布的专线电话等报告突发公共事件信息。

第十五条各专业应急机构或事件主管单位应通过预测预警支持系统,对报警事件的风险系数、发展趋势等及时分析,科学预测,提出一般处置或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的建议,按照职责向上级主管单位报告分析结果并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向区应急指挥中心提出预警建议。

第十六条预警启动后,在区政府的统一协调指挥下,区应急指挥中心根据预警级别及时按照专项预案做出部署,迅速通知相关专业应急机构、事件主管单位和有关单位采取行动,防止事件的发生或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第四章应急响应

第十七条分级响应

(一)一般或较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由区政府按照有关规定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并组织指挥辖区各方面力量处置。

1、一般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由区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处置,相关专业应急机构、事件主管单位、事发地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全力配合处置工作。

2、较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由区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负责处置,区应急指挥中心、相关专业应急机构、事件主管单位、事发地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全力配合处置工作。

(二)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由区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上报市应急指挥中心处置,区相关单位全力配合市应急指挥中心的处置工作。

第十八条基本响应程序

(一)突发公共事件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等区政府机构作为第一响应责任单位,应在事发后10分钟内上报区应急指挥中心。区应急指挥中心在事发后15分钟内启动以街道办事处、公安、卫生及事件主管单位为主体的先期处置机制,30分种内有关人员赶赴现场开展警戒、疏散群众、控制现场、救护、抢险等基础处置工作。

(二)第一响应责任单位应收集现场动态信息,对事件的严重程度进行初步判断,并在事发20分钟内分别向区应急指挥中心或相关专业应急机构、相关单位报告判断结果。

(三)区应急指挥中心、相应专业应急机构或事件主管单位对有关单位报送的初步判断应在10分钟内快速做出综合分析和判断。

1、判断为一般或较大级别突发公共事件的,由区应急指挥中心或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委员会负责通知相关单位,并成立现场指挥部立即开展处置工作。现场指挥部可根据突发公共事件需要,适时启动相关应急行动组。参与处置工作的行动组应在30分钟内赶到现场并开展工作。

2、判断为重大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经报请区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批准后,及时上报市应急指挥中心。区各有关单位全力配合市应急指挥中心开展处置工作。

第十九条扩大应急

(一)因突发公共事件次生或衍生其它突发公共事件,目前采取的应急救援能力不足以控制发展形势,需由多家专业应急机构、事件主管单位同时参与处置的,区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应及时上报市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市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根据事态发展负责协调和指挥其它相关单位参与处置工作。

(二)区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动态发展需要,可适时联系辖区内相关单位和部队、民兵参与处置工作。

第二十条应急结束

处置工作结束后,相应专业应急机构或事件主管单位应及时研判,适时决定应急工作结束。

(一)区应急指挥中心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其应急工作结束由区应急指挥中心决定。

(二)区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其应急工作结束由区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决定。

(三)市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直接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其应急工作结束由市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决定。

第五章后期处置

第二十一条善后处置

(一)应急工作宣告结束后,根据突发公共事件性质及工作需要,区应急指挥中心、区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应及时启动处理组,指导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开展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收集污染物、清理现场、卫生防疫、法律援助等善后处置工作。

(二)善后处理组应做好安置场所设置、救济物质接收、使用和发放等政府救济工作。

第二十二条调查和总结

(一)区应急指挥中心、区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应在善后处置阶段启动调查评估组,对事发原因、处置经过、损失、责任单位奖惩、援助需求等做出综合调查评估并及时将调查评估报告报送区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

(二)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的部门应对本部门应急处置工作及时进行总结并书面报区应急指挥中心。

(三)根据调查评估报告,区委区政府对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有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区监察部门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瞒报、漏报、迟报信息及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追究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保障措施

第二十三条技术储备和保障

(一)区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在市应急指挥中心指导协调下,建立相应的监控、指挥和决策技术支持平台以及应急信息系统网络平台,并依托大学或科研机构成立专家组,建立决策专家咨询制度。

(二)区应急指挥中心统一规划全区应急物资、人员、资金储备等资源,通过整合相关职能部门信息技术资源,组织编制全区各类应急资源分布图谱,搭建全区应急信息系统网络平台和指挥平台,动态掌握应急保障信息。

第二十四条工程抢险装备保障

区建设部门负责建立工程抢险装备信息数据库,明确装备类型、数量、性能和存放位置,建立相应的维护、保养和调用制度。

第二十五条应急队伍保障

(一)强化街道办事处、公安、医疗卫生等为主体的先期处置,区专业应急机构或事件主管单位为后续处置,、武警、民兵为增援,志愿者团体为辅助的应急队伍体系建设。

(二)区各职能部门应依据职能组建相关专业应急队伍,并根据应急工作的需要,提高装备水平,增强队伍实战能力。同时充分发挥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志愿者团体等社会力量,做好供给保障等辅助工作。

第二十六条交通运输保障

明确各类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分布、功能、使用状态,制定交通运输调用方案,会同交警部门规划应急交通管制线路,确保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陆、海、空交通安全通畅。

第二十七条医疗卫生保障

区卫生部门要建立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资源动态数据库,明确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医疗急救队、卫生防疫队的分布以及救治能力、专业特长等基本情况,并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制定医疗卫生设备、物资调度方案。

第二十八条治安保障

区公安部门要建立警力分布动态数据库,制定维护治安秩序、实行警戒和交通管制的警力集结、布控、执勤等工作方案,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保护。

第二十九条经费保障

区财政部门要保障突发公共事件急需费用,优先用于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工作。同时,设立应急专项资金并建立应急经费快速拨付机制。应急指挥信息化建设、日常维护、队伍培训、演习等开支由相关主管部门纳入预算中申报解决。

第三十条社会动员保障

区政府、区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要制定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动员工作方案,方案中应有社会动员条件、范围、程序、相关保障制度、各基层单位的作用以及动员前的必要准备工作等方面内容。

第七章宣传、培训和演习

第三十一条各有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专业应急机构、事件主管单位及媒体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公众广泛开展应急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公布报警电话,向公众提供技能培训和知识讲座,在电视、电台、报刊、网络等媒介开辟应急宣传公益栏目,在学校普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课程等方式,让公众掌握避险、互救、自救、逃生、减灾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第三十二条各专业应急机构和事件主管单位要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培训班;区政府应组织辖区内单位开展应急常识培训。

第三十三条区应急指挥中心要制定专项及辖区演习方案并组织演练,从实战角度出发,深入发动群众参与,达到普及应急知识和提高应急技能的目的。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四条本预案是深圳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与其构成预案文件体系。

第三十五条区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在本预案框架下,制定相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专项预案。

第三十六条区应急指挥中心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对本预案进行修订、完善和充实,并对各单位专项预案的制定、修改实行督促检查。

第三十七条本预案由区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负责解释。

交通应急处置方案篇3

1.1目的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盘绕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总目的,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指导、分级担任、及时果断、保证平安的准绳,全面进步应对严重刑事案件的才能,保证人民生命财富平安,坚持社会政治稳定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谐和安康开展。

1.2工作准绳

1.2.1平安第一。以维护社会治安次序稳定、维护人民生命财富平安为根本前提,同时确保参与处置人员的生命平安,尽可能把社会危害和财富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1.2.2快速反响。发作严重刑事案件时,接警的各部门应疾速查清案发的时间、地点、扼要案情及报案人的姓名、住址及联络电话,逐级报告并出警。公安分局指挥中心接到报案经核实后,对该类案件急需动用卫生系统120急救中心、区疾病控制中心、职业病防治所、卫生监视所,以至包括军队防化部门等特殊力气,应立刻向区应急处置指挥部报告,并快速通知他们疾速进入现场处置,以控制事态恶性开展,最大限度的降低危害,确保平安。接到区应急处置指挥部指令的有关单位,要按本预案请求,携带必备的器材、配备疾速抵达指定位置集结展开工作。

1.2.3统一指挥。在严重刑事案件处置工作中,各单位要依据区应急处置指挥部的指令,疾速组织调动力气前往现场,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依照职能分工和任务展开工作。

1.2.4先期处置。案发地公安机关抵达现场后,应立刻施行先期处置,包括核对案情、分散大众、设立戒备范围,维护现场、引导交通、抢救伤员,同时将案件报告公安分局指挥中心和刑侦大队。公安分局指挥中心依据案情,对确需调动大量人力、物力的,经区应急处置指挥部同意,疾速下达调动指令。

1.2.5依法处置。在处置严重刑事案件时,一定要依法依规,处置得当,不能损伤大众的利益。

1.3编制根据

1.3.1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

1.3.2指导参考根据:《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突发公同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工作的通知》政办函号。

1.4现状

1.4.1我区在社会治安方面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特别是我区的大局部区域是城市中心区,省市党政军首脑机关,交通枢纽和金融中心、商业中心,居民区集中,是全省、全市平安防备与维护的重点。

1.5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指严重刑事案件,是指由爆炸、放火、决水、投放风险物质(包括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绑架、劫持、成心杀人、抢劫以及涉枪、涉暴等立功行为形成群死群伤、经济损失特别宏大、社会影响特别恶劣的严重刑事立功活动。

2、应急处置组织体系和职责

2.1组织机构

区严重刑事案件应急处置指挥部由区政府主管政法的副区长任指挥长,公安分局局长、区卫生局局长、区公同事业局局长任副指挥长,成员由120急救中心、供电局、自来水公司、疾病控制中心、煤气公司等有关单位担任人组成。各成员单位相应地成立应急办,由各自单位主要担任人兼任应急办公室主任。

2.2应急处置指挥部职责

区严重刑事案件应急处置指挥部担任指导、指挥和谐和全区严重刑事案件应急处置工作;及时向区委、区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处置工作状况,落实上级部门下达的指令。下设区严重刑事案件应急处置指挥部办公室,担任日常工作,办公地点设在公安分局。

2.3职能部门工作职责

2.3.1公安分局担任严重刑事案件的侦查工作和辅佐其他有关部门做好人员的分散、抢救以及财富维护工作。

2.3.1.1分局指挥中心担任搜集相关信息,及时精确报告和传达,并确保警令畅通,按分局受权调动有关单位和警种展开工作。

2.3.1.2刑侦大队是担负严重刑事案件侦破的主力军,担任对严重刑事案件的现场勘查、肯定侦查计划、调查取证,并全面组织展开侦查工作。

2.3.1.3分局治安大队危爆管理部门在严重刑事案件中,要疾速赶往现场,及时组织对可疑枪弹、爆炸物或爆炸安装停止鉴别、扫除。对爆炸后的现场停止勘查搜索,疾速扫除未爆安装。

2.3.1.4案发地派出所要疾速赶赴案件现场,做好维护现场、分散大众、设置戒备范围、调查访问、搜集状况等工作,并将状况疾速向分局指挥中心和市局110报警中心报告。

2.3.1.5消防大队担任放火、纵火案件的现场防火、灭火工作,以及火灾缘由的调查,防化现场的甄别和处置。

2.3.1.6网监科担任信息侦控工作,并将发现的立功信息疾速反应给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国保大队,为侦破案件、缉拿立功嫌疑人奠定坚实的根底。

2.3.1.7国保大队担任对触及国度平安严重案件的侦破工作,及时向区应急处置指挥部汇报工作进度。

2.3.2巡警大队接警后应疾速赶赴案件现场,设置戒备范围、做好分散大众、组织救援、维护现场、调查搜集状况、辅佐展开追捕行动等工作。

2.3.3交警大队担任维护和引导案件现场四周的交通次序,参与现场救援、保证救护、消防、勘查和警犬搜爆,治安搜排爆车辆及相关警力平安顺畅进呈现场,必要时可施行交通管制。

2.3.4武警支队担任辅佐公安分局处置严重刑事立功案件和抓捕严重刑事逃犯。

2.3.5区卫生局、区120急救中心担任及时抢救严重刑事案件中的受伤人员。

2.3.6区疾病控制中心、职业病防治所、卫生监视所和军队防化部门担任应用传染性疾病、细菌、放射源等制造刑事案件的现场和蔼后处置工作。

2.3.7区供电局担任被毁坏电路、电线的抢修工作。

2.3.8区自来水公司担任被毁坏自来水管道的抢修工作。

2.3.9区煤气公司、区液化气公司担任被毁坏煤气、液化气管道的抢修工作。

2.3.10区石油公司担任被毁坏石油设备的抢修工作。

2.3.11区公同事业局担任联络供水、供电、排水、公交等部门,组织展开救援抢险工作。

3、预测、预警

3.1信息监测与报告

3.1.1信息监测

公安分局应急办担任严重刑事案件的信息采集、处置工作。依据不同严重刑事案件的性质和特性,以辖区内各党政机关和车站、广场、医院、学校、工商企业以及严重刑事案件频发点等重点单位、重点部位为监测点,明白监测项目,树立健全监测网络,普遍搜集各种可能引发严重刑事案件的信息。

区严重刑事案件应急指挥部以为发作严重刑事案件的可能性很大的,应在2小时内向区应急委报告;区严重刑事案件应急指挥部在2小时内向区应急委报告的同时,应向市严重刑事案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

3.1.2大众告发

公安分局应急办肯定应急告发电话为、,并与110、119、120、122等应急报警电话台树立联动和信息共享与交流。承受严重刑事案件信息报告。

树立严重刑事案件信息报告、告发制度,鼓舞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搜集、反映严重刑事案件的信息。

任何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严重刑事案件信息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别人瞒报、缓报、谎报。

3.2预警

3.2.1接警

公安分局担任接警工作。公安分局应急办在接到报警经初步核实后及时报告区应急办和市公安局应急办。任何单位和个人都能够向处置严重刑事案件的工作机构报告严重刑事案件信息。实行首问接警制,任何接警单位不得以任何缘由推诿信息接报工作。

3.2.2处警

区应急办接到报告后,立刻向区应急委指导报告,状况紧急时,指令区专项应急工作指挥部组织力气赶赴事发地,进一步查明状况,妥善处置,接警单位应及时向区应急办反应处警状况。严重状况,区应急办1小时内向市应急办预告告,2小时内正式报告。

3.3预测预警支持系统

在区应急委树立的信息管理平台和日常监测信息数据库的支持下,构建区严重刑事案件应急工作机构之间信息传送网络,完成信息共享。

公安分局必需树立定期信息剖析通报制度和信息报送制度。配备必要的设备、设备,并装备专、兼职人员,保证突发严重刑事案件监测信息网络的畅通和及时报送。

3.4预警级别及

3.4.1预警级别

依照严重刑事案件的潜在风险水平和可能的开展趋向,预警级别分为普通(Ⅳ级)、较大(Ⅲ级)、严重(Ⅱ级)和特别严重(Ⅰ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预警级别的详细等级划分规范按国度有关规则执行。

预警级别确实定主体:普通预警由区政府肯定;较大预警由市政府肯定;严重预警报请省政府肯定;特别严重预警报告省政府后报请国务院肯定。

3.4.2预警级别确实定程序

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搜集、核实突发严重刑事案件信息后,组织专家研判,提出倡议,报同级应急委决议。

3.4.3预警级别的信息

预警级别肯定后,除因触及国度平安等缘由需求失密的外,由肯定预警等级的区政府或市政府及时向社会;对直接触及公众利益或需求公众普遍参与应对的突发严重刑事案件的预警信息由市政府经过报纸、播送电视、网络、短信传播等渠道普遍,做到应知尽知。

预警级别由省政府或国务院肯定的,除由国度、省、市级媒体预警信息外,区政府应当经过各街道、乡、局、社区、村、分场、企业下发通告、宣传墙报等方式相应预警信息。

3.4.4预警信息内容包括:

a)严重刑事案件性质、缘由;

b)严重刑事案件发作地及范围;

c)严重刑事案件可能形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估量;

d)严重刑事案件的应对措施和控制状况;

e)严重刑事案件发作后的个人防护自救方法;

f)严重刑事案件的其他状况。

3.4.5预警级别信息后,区应急办及区专项应急工作机构应当对事情发作地采取以下措施,并做好相关信息跟踪监测:

a)做好启动应急预案的准备;

b)及时向公众可能遭到突发严重刑事案件危害的正告或者劝说,宣传应急和避免、减轻危害的常识;

c)转移、撤离或者分散容易遭到突发严重刑事案件危害的人员和重要财富,并停止妥善安顿;

d)请求处置突发严重刑事案件的队伍和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能够发动、招募后备人员;

e)确保通讯、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等公共设备正常;

f)调集所需物资和设备;

g)维护现场。第一时间进入案件现场的部门必需担任案件现场维护;

h)法律、行政法规规则的其他措施。

3.5解除预警

区人民政府肯定的预警级别信息险情完整解除后,由区政府申报市政府同意经过报纸、电视、电台和网络等公共传媒解除警报信息。区应急委及严重刑事案件应急指挥部做好解除预警工作。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

4.1.1级别确实定

严重刑事案件的实践级别,按案件的可控性、严重水平、盛行强度和影响范围为普通、较大、严重、特别严重四级。详细划分规范依照国度有关规则执行,其中国度未作规则的,按省、市应急预案肯定规范执行。

4.1.2严重刑事案件评价与肯定

普通级严重刑事案件由区严重刑事案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停止综合评价,初步判别严重刑事案件的类型,提出能否启动应急预案的倡议,由区人民政府肯定。较大级严重刑事案件由区应急委报市应急委,由市人民政府突发严重刑事案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停止综合评价,由市人民政府肯定,其他的以此类推。

专家咨询委员会注重吸收辖区内重点单位专家参与。

4.1.3应急预案的启动

本预案由区应急委主任依据区人民政府应急预案启动决议,签署命令后启动。

4.1.4分级启动预案

严重刑事案件发作或严重刑事案件级别肯定后,肯定严重刑事案件级别的区人民政府和公安分局应当立刻启动相应预案。启动高级别预案时,低级别预案同时启动。市应急预案启动时,区应急预案同时启动。

4.1.4.1一级行动计划

此计划适用于立功分子施行严重刑事立功后,携带枪支弹药、爆炸、剧毒、放射源等风险物品潜逃,对象明白,又有精确的逃窜范围的。区应急处置指挥部依据预警级别下达施行一级行动计划的命令,各单位应立刻停止如下工作:

区应急指挥部成员应立刻进入指挥岗位,疾速组织公安、武警投入堵截、清查和围歼行动,立刻封锁一切交通要道,紧密控制车站码头,检查过往车辆和可疑人员,清查旅社、饭店、款待所、出租屋以及公共复杂场所,指挥、调遣机动力气疾速抵达指定地点,作好应急处置准备。

公安分局刑侦大队立刻勘查现场,获取立功证据,确认立功武器,停止现场录相;展开现场调查访问,疾速查明案犯人数、穿着体貌特征、可能逃窜方向、潜逃范围和所运用的交通工具;出动警犬,沿途侦查罪犯行迹,并将所获状况及时报告,为指挥部决策、采取紧急措施和通报友邻公安机关配合行动提供根据;同时要立刻组织施行追捕;在执行跟踪追缉行动时应装备警犬,一旦发现目的,应边报告边对罪犯施行包围和咬住不放,再乘机捕获或歼灭。

巡警大队接令后,必需火速组织足够力气,控制各主要出城哨卡,施行盘查堵截;特警队员三分钟内必需作好一切战役准备,非常钟内全部武装赶往指定地点集中待命;组织机动力气到指定地点待命。

其他单位要分别作好状况搜集、信息传送、通讯联络、后勤供应和医疗救护等各项效劳工作,实在保证一线需求。

4.1.4.2二级行动计划

此计划适用于立功分子施行严重刑事立功之后,携带枪支弹药、爆炸物品、剧毒物品潜逃,作案对象一时髦未肯定,逃窜方向尚未查明。区应急处置指挥部依据预警级别下达施行二级行动计划的命令,各单位应立刻停止如下工作:

区应急指挥部成员进入指挥岗位;

组织公安分局警力和各单位应急处置队伍集中待命,作好应急准备;

立刻对车站、码头、旅社、饭店、款待所及重点部位停止清查和控制。

4.1.4.3三级行动计划

此计划适用于立功分子施行严重刑事立功之后,携带枪支弹药或爆炸、剧毒物品潜逃,在较长时间内未能查明案犯或案犯虽已查明,但行迹不明。区应急处置指挥部依据预警级别下达施行三级行动计划的命令,各单位应立刻停止如下工作:

公安分局担任对车站、码头、旅社、饭店、款待所等场所布置查控。

组织各单位应急处置队伍值班备勤,集中待命;

一旦发现或查明立功嫌疑人及其活动范围,指挥部要立刻通知各单位采取措施。

4.1.4.4几种严重刑事案件的详细处置措施及分工

a)劫持人质案件的处置方法及分工

劫持人质案件一旦发作,案发地或发现地公安机关应立刻向公安分局指挥中心和区应急处置指挥部报告,并依照预案请求疾速出动,采取果断措施封锁现场。

公安分局要依据应急处置指挥部的命令,疾速派出警力赶赴现场,在尽一切可能保证人质平安的前提下,必要时可运用杀伤性武器击伤或击毙劫持者,救援人质,制服罪犯。

如罪犯持枪或携带爆炸物品、化学窜入建筑物劫持人质停止对立,所在派出所应立刻会同刑侦、治安、交警及武警等有关部门力气,包围、封锁建筑物,智擒罪犯。若罪犯顽抗,即见机突袭,捕捉罪犯,挽救人质。必要时,可指定优秀射手将罪犯直接击毙。同时区卫生局、区公同事业局组织各类抢险救援队伍现场待命,随时处置突发状况。

如罪犯窜至易燃易爆的工厂、企事业单位,以爆炸、纵火要挟对立,区应急处置指挥部应立刻命令公安机关会同各单位在爆炸风险区域外设置戒备线,分散职工、居民,使之与外界隔绝,并调派消防车备勤待命,做好灭火准备。同时,向罪犯发起政治攻势,劝其投诚。罪犯执意顽抗时,为保证人质平安和防止严重损失,我方应主动实行战略撤离,诱罪犯分开风险区域后,再施行突袭或果断击毙。

在反劫持人质中,一定要遵照维护被扣人质和大众的平安是第一位的,制服罪犯是第二位的准绳。

b)对持枪或携带爆炸物品的处置方法及分工

如罪犯在家中或关系人家中,尚未发觉我方行动,由住地或发现地派出所配合刑侦、技侦部门派员机密控制,待罪犯外出时于途中秘捕。如罪犯已发觉我方行动,即应将其寓居区地或落脚点包围、封锁、分散大众后公开喊话,发起政治攻势,劝其缴械投诚。同时调派刑侦民警或武警支队优秀射手占领有利地形守候,罪犯拒不投诚或扬言爆炸、开枪回击时,应指派携有防护设备的特警队员荫蔽接近,发射麻醉弹或投掷催泪瓦斯等化学弹突袭,致罪犯失去抵御才能而捕获之。如罪犯手持爆炸物公开出走或持枪边射击、边突围,乱杀无辜时,应果断击毙,避免更大危害。

公安分局如得悉罪犯携带武器或爆炸物在公共场所或闹区区活动时,应当即以罪犯呈现的场所为轴心,划定较大范围的区域实行布网堵截。同时派出便衣刑警从周围向中心区域搜索巡查,一经发现罪犯,出乎意料,予以捕捉。罪犯暴露前,交警支队要派员对上述区域实行交通管制,制止一切无关的机动车辆出入该区域。如罪犯发现警后逃窜,应紧紧跟住罪犯,但要尽可能防止直接交火。伤害大众,待罪犯窜入偏远地段或某一建筑物时,再行捕捉或击毙。

如罪犯持枪或携带爆炸物品在山间、田野及其他开阔地带逃窜、躲藏,公安分局应即会同其他单位封锁周围通道施行搜索围捕。一旦发现罪犯,即行劝降,并派出民警机密接敌,出乎意料杀伤、生擒或击毙罪犯。

如罪犯逃窜至外地,区应急处置指挥部应速告请当地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辅佐缉拿;同时公安分局刑侦大队会同有关参战单位组成追捕小组前往布控。

4.1.5区应急办应急响应职责

a)一旦严重刑事案件发作,公安分局指挥中心应疾速核实案情,并行使先期处置指挥权,要及时精确的传达应急指挥部的各项指令和反应现场以及各方面的信息。发作人员伤亡、遭风险物质毒害或自来水、煤气走漏、供电系统受损、传染病病原体等状况时,及时通知区120急救中心、区疾控中心等卫生系统,有关部门派员到现场处置。

b)公安分局刑侦部门是担负严重刑事案件侦破的主力军。一旦严重刑事案件发作,分局刑侦大队侦查员、技术员及案发地派出所民警要疾速赶赴现场,依据现场状况采取有效措施停止紧急处置,全力组织侦破工作,同时将案件状况疾速上报区应急处置指挥部。经过现场勘查和初步侦查调查工作后,将案件细致状况和剖析判别意见逐级上报,遇到紧急状况,如急需对严重刑事案件立功嫌疑人施行围捕时能够直接向公安分局指挥中心报告和请示上级指导。

c)其他各部门依照各自分工,各司其职。案发地公安局、派出所、巡警担任维护现场、分散大众、设置戒备;交警大队担任引导现场四周的交通次序;触及爆炸物品治安大队排爆人员赶赴现场搜排爆;消防大队到现场灭火或准备灭火。公安分局其他单位和区政府其它职能部门要依据区应急处置指挥部的请求作好待命和值班备勤工作。

4.1.6状况报告

严重刑事案件发作后,公安分局应急办应当在接到信息后1小时内向区应急办和市公安局应急办报告。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度有关规则对报告的部门、时限、程序等有详细规则的,除按本预案上述规则报告外,还要按国度有关规则报告。主要报告以下内容:

a)发作案件的时间、地点;

b)案件的扼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估量;

c)案件缘由、性质的初步判别;

d)案件抢救处置的状况和采取的措施;

e)需求有关部门和单位辅佐案件救援和处置的有关事宜;

f)案件的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4.1.7特别状况的处置

发作在本区内的严重刑事案件,其中人员触及外区、市的上报市应急委,区应急委担任与相关地域应急委联络,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严重刑事案件跨部门的,同时启动相应专项预案,应急工作在区应急委统一指导下停止。

严重刑事案件发作后,有关部门应当采取相应措施亲密留意和避免次生、衍生、巧合事情的发作。

严重刑事案件中有港澳台或外籍人员伤亡、失踪、被困的,或者可能影响到境外的,由区人民政府及区外事侨务办、台办等部门依照国度规则上报市人民政府,并作出相应处置。

4.2信息共享和处置

4.2.1树立快速应急信息系统。充沛应用全区、全市严重刑事案件应急职能部门现已建成的专业通讯网为应急指挥和信息报告效劳。现场应急指挥部用手提/台式VHF或无线电话通讯联络。

4.2.2昼夜值班。区严重刑事案件应急指挥部、应急工作牵头部门和应急相关单位实行24小时值班。在应急处置期间,事发地的街道应急办要综合严重刑事案件的信息,每日向区应急办报告,严重信息要立刻报告。

4.2.3增强现场信息的采集。现场信息包括:人员伤亡、失踪的状况;财富损失状况;待救援人员状况;风险源的现状、开展趋向及控制状况;现场医疗救治状况;现场救援停顿状况;现场救援物资供给状况;现场环境监测状况等。现场信息由现场指挥部采集,并与应急办坚持不连续联络,随时报告现场信息。

4.2.4完善灾情等突发事情的报告。严重刑事案件发作后,凡形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富损失的,区民政局或应急工作牵头部门应在第一时间采集灾情等突发事情信息,疾速报告区、街道应急办,并同时报告市直有关部门;

4.2.5信息处置。应急工作牵头部门及参与单位担任搜集、汇总各类常规信息、现场信息、灾情信息,在此根底上,停止剖析判别,提出应急处置倡议,报告相应的专项应急指挥部与应急办,并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和单位。

4.2.6区外信息通报。严重刑事案件触及或影响到本行政区域外的,由区应急委及时与所触及或影响的区人民政府获得联络,通报有关状况,并同时向市应急委汇报有关工作状况。

4.3根本响应程序

4.3.1根本应急

4.3.1.1案发地先行处置

严重刑事案件发作后,案发地的基层派出所要停止先期应急处置,拨打报警电话,组织大众自救互救,组织人员分散,疾速控制风险源,抢救受伤人员并立刻向区、分局及区应急工作牵头部门报告。

分局接到严重刑事案件的报告后,必需立刻派人赶赴现场。关于比拟集中、固定的案发现场,已形成人员伤亡或对公众生命安康直接形成严重要挟的,要立刻调集本辖区范围内相关应急救援队伍和救援物资停止现场应急救援。必要时,设立暂时现场指挥部,特地担任现场应急指挥工作,并及时向区应急委报告现场处置状况。

4.3.1.2现场应急根本措施

现场指挥部或应急指挥部应依据现场状况制定现场救援详细计划并组织施行。参与现场救援的人员必需严厉按救援计划施行救援,示经指挥部担任人批准,不得擅自改动方案。

a)划定戒备线,对交通停止管制。

b)紧急分散现场人员,紧急抢救受伤人员和被困人员。

c)疾速控制风险源,对现场停止不连续监测,避免次生、衍生和巧合事情发作。

d)公安分局应增强案件现场平安捍卫、治安管理和交通引导工作,疏防和遏止各种毁坏活动,实行24小时巡查,实在维护社会治安次序。

e)维护现场。案件发作后,案件发作地、有关单位和现场人员必需严厉维护案件现场,第一时间进入案发现场的部门必需担任案发现场维护。

因抢救伤员、避免案件扩展以及疏浚交通等缘由需求挪动现场物件时,必需做出标志,拍照、取证、细致记载和绘制案件现场平面图,并妥善保管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

由有关部门或机构停止案件调查及损失核定。

f)依据需求组织停止区域或者居民住宅区、居民及办公楼栋的封锁与封锁。封锁及封锁依据按规则程序由区应急委主任签署命令后施行,较大范围,时间及A类地域、单位类别的封锁须恳求市应急委后肯定。

g)采取法律、法规和专项应急预案规则的措施。

4.3.1.3各部门联动

在应急工作中,牵头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各尽其职,互相配合,失职尽责做好各项应急工作。

4.3.1.4应急恢复同时停止

在应急工作中,有关部门要同时做好恢复和减灾工作,疾速恢复消费生活正常次序。

4.3.2扩展应急

4.3.2.1恳求援助或申请启动高级别预案。当严重刑事案件难以控制或有扩展、开展的趋向时,担任应急处置的牵头部门应恳求区应急委加大工作力度,组织增援队伍,加大救援物资调拨、供给力度,并及时恳求市应急委援助。必要时,区人民政府可申请市人民政府进步严重刑事案件级别,启动高级别预案。

4.3.2.2提请市人民政府申请进入紧急状态。当触及本区局部地域或触及本区全部行政区域的严重刑事案件,对公众生命、安康和财富平安或者国度平安、公共平安、经济平安、生态环境平安构成严重要挟,采取常态下的措施不能有效控制和消弭其严重危害时,由区人民政府报请市人民政府按程序申请进入紧急状态。

4.4指挥与谐和

4.4.1应急指导机构与现场指挥

a)较大、严重或特别严重的刑事案件发作后,区政府、街道及应急工作牵头部门和参与部门均应承受省、市应急委的统一指挥,各部门、各单位要服从市专项应急指挥机构的调度。

b)在应急救援现场,进入现场的救援队伍、人员和物资都必需服从现场指挥部的统一调度。省、市、区应急委有关指导抵达现场后,由省、市、区应急委指导决议现场指挥人员的分配。

c)牵头部门应急指挥中心或现场指挥部详细担任现场指挥工作,并及时向区应急委报告状况,请示严重问题的处置指令。各部门、单位要服从牵头部门应急指挥中心的调度。

4.4.2专家咨询委员会及职责

区应急委延聘有关专家组成严重刑事案件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职责是:平常为区应急委和区专项应急指挥部提供决策咨询和工和倡议;在应对严重刑事案件时,应邀参与应急指挥工作,为应急指挥决策提供咨询效劳。

4.5新闻报道

4.5.1新闻报道的准绳。坚持脚踏实地,及时精确的准绳。普遍宣传经有关部门核实后的严重刑事案件状况及应急处置状况;普遍宣传区政府组织干部大众积极应对突发事情的状况;普遍宣传人民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民警和广阔人民大众在抗击突发事情中表现的英勇无畏肉体和感人事迹;普遍宣传人民大众捐款捐物援助灾区等状况,普遍宣传应急救援时个人防护及自救措施与办法。

4.5.2实行严重刑事案件新闻制度。严重刑事案件发作后,现场指挥部或应急指挥部制定新闻报道计划。由区委宣传部、区专项预案牵头单位构成新闻通稿。除依照有关规则需求失密的信息外,严重刑事案件的信息由区应急委和市公安局应急办及时经过媒体统一向社会。

4.5.3新闻报道工作组织:各级各类媒体记者赴严重刑事案件案发地采访报道,由区应急委和公安分局应急办统一谐和,并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

4.6应急完毕

应急处置工作到达相应条件后,按审批程序请求,区应急委、公安分局应急办宣布应急行动完毕并向社会相关信息,有关部门继续做好后期处置工作。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置

处置工作终了后,现场指挥部终止工作。区委、区政府组织力气疾速恢复正常的消费、工作、学习和生活次序,尽可能减少恐惧攻击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5.2救治工作

积极与医疗卫生、保险公司、民政部门谐和,保证伤者正常救治。

5.3保险

严重刑事案件件发作后,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在政府指导下,会同保险、医疗、法院等部门做好补偿工作。

5.4调查和总结

区应急小组办公室要会同参与处置的相关单位对事情处置的各个环节的工作停止全面总结和评价,积聚经历,发现问题,完善预案。

6、保证措施

6.1信息与通讯保证

6.1.1各单位要开发和树立本单位应急处置信息、救援力气、救援物资等信息数据库,并及时上报区应急办和应急处置指挥部。

6.1.2各单位要对应急通讯保证设备、设备停止经常性维护,确保通讯畅通。

6.2应急援助与配备保证

6.2.1现场救援与工程抢险配备保证

6.2.1.1各单位要依据应急工作需求配置相应的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配备。

6.2.1.2各单位要制定应急处置、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配备的维护、颐养制度,并依据配备的性能特性,定期更新和监视检查。

6.2.1.3各单位要制定应急处置、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配备的调用程序和制度,树立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配备及时到位和正常运用的义务制度。

6.2.1.4各单位要明白应急处置、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配备维护人员队伍,保证严重刑事案件的应急处置、现场救援和抢险配备的正常运用,保证处置效率。

6.2.1.5公安分局应与上一级相应职能部门和其他应急处置单位树立联络机制,确保应急处置工作中谐和分歧。

6.2.2应急队伍保证

公安分局要组建应急处置队伍,其他单位也要树立处置严重刑事案件专业救援队伍。包括:卫生部门组建医疗救护队伍,建立、公用事业部门组建城区根底设备抢修队伍,交通航运部门组建运输保证队伍。

6.2.3交通运输保证

6.2.3.1区交通主管部门要肯定交通运输保证队伍,控制车辆、船只的提供单位、数量、功用、驾驶员名册等各种状况,并逐渐树立交通保证动态数据库。

6.2.3.2交通管制。区应急委依据严重刑事案件发作的状况,及时向市应急委报告、指令122交通指挥中心或交通、交警部门,对严重刑事案件现场和通往现场的重要道路或航道实行交通管制,依据交通封锁和分散计划组织交通分流和分散,防止因交通影响形成其它影响。依据需求组织开设应急救援“专用通道”。

6.2.3.3道路设备受损时,各相应部门要疾速组织队伍停止抢修,尽快恢复道路通行。

6.2.4医疗卫生保证

6.2.4.1区卫生局要树立医疗卫生保证数据库,明白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资源散布、救治才能和专业专长,肯定参与应急医疗卫生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名单。依据市、区应急委和市、区专项应急指挥机构的部署重点树立生物、化学、核辐射应急救援队伍。充沛应用全市医疗卫活力构的应急容量、救治才能和专家资源。

6.2.4.2紧急处置中的医疗救护保证工作由区卫生局组织施行,由区卫生局担任组织医疗急救中心担任院关急救工作和各级医院担任后续救治。区医院、各街道医院及大众性救援组织和队伍配合专业医疗队伍,展开大众性卫生救护工作。

6.2.4.3配置应急救护资源,区卫生局谐和有关部门储藏必要药品、医疗器械,增强特殊医院,病房建立。制定医疗卫生队伍、医疗卫生设备、物资调度等计划。

6.2.4.4增强公共卫生体系建立,树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控制系统、信息系统、预防控制系统、医疗救治系统、卫生监视系统、人才培育和科学研讨系统和社会支持系统,全面进步公共卫生管理程度和紧急处置才能。

6.2.5治安保证

6.2.5.1严重刑事案件发作后,由公安分局牵头、区城管局、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及案件发作单位辅佐,在现场四周设立戒备区和戒备哨,维护次序,及时分散大众。各街道、社区要积极发起和组织大众,展开群防群治,谐和公安部门施行治安捍卫工作。必要时可谐和其他队伍辅佐戒备。

6.2.5.2应急处置警力缺乏的,可向市或省恳求援助,由市或省分配警力予以援助。

6.2.5.3严重刑事案件发作后,应增强对重点地域、重点单位、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防备维护。增强治安管理,必要时实行夜间巡查,严惩趁“乱”制造事端和扰乱治安次序的违法立功行为。

6.2.6物资保证

6.2.6.1区方案统计物价局制定根本应急物资储藏方案,保证根本应急物资和其它主要生活材料有充足的储藏。有关部门要依据制定的方案,落实有关储藏物资并增强管理,及时补充和更新储藏物资。

本专项应急工作牵头部门要与上一级相应职能部门树立联络机制,当呈现严重刑事案件应急物资储藏缺乏时,及时得到上一级部门的援助。

6.2.6.2本专项应急工作机构树立健全本区应急物资调拨和紧急配送系统,积极培育和开展经济发动才能,确保应急所需物资的供给。

6.2.6.3应急物资的供给实行区、街道分级担任制。区应急委担任全区或跨区应急物资的调控和调度。街道应急办担任本辖区应急物资供给,必要时,可向市、区恳求援助。

6.2.7资金保证

严重刑事案件处置工作物资储藏所需的资金,由区方案统计物价局制定方案,同级财政列入预算予以保证。

区应急委统筹布置预防和应对严重刑事案件所需工程建立、设备置办、信息系统和专业队伍建立以及人员培训等项资金。

6.2.8社会发动保证

依照严重刑事案件能否需求人民大众参与及需参与的水平,相庆肯定发动的对象和范围。对需人民大众普遍参与或只要大众参与才干确保应对有效施行的,应深化发起大众,充沛注重和应用好民力,能否停止发动及发动对象、范围,由区应急委决议报市应急委决议。

6.2.9紧急避难场所保证

区应急委应树立所辖区域内的紧急避难场所和可成为紧急避难场所的(广场、公园、体育馆、学校教室、宾馆、酒店)信息库,控制其地点、功用、可包容人数、目前运用情况等。特别布置局部紧急避难场所兼具指挥场所功用。特别布置局部紧急避难场所供全区重点维护单位运用。

6.3技术储藏与保证

6.3.1加大科技含量,有关职能部门逐渐树立科学的应急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并增强先进技术的应用和装备。紧急处置指挥决策系统要在信息综合集成、剖析处置、灾祸评价的根底上,实千周智能化和数据化,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6.3.2本专项预案牵头部门要积极组织有关专家和科研力气,在对国内外严重刑事案件紧急处置的先进管理形式停止比拟剖析研讨的根底上,对树立本区综合减灾、紧急处置管理形式和运作机制停止讨论研讨,增强先进救援技术、配备研讨。

6.4法制保证

6.4.1依照国度、省、市法律、法规、规则组织应急处置工作,并对实践运转中的有关问题及时向区应急委、市应急委报告。

6.4.2增强执法,预防案件发作。有关执法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严重刑事案件发作的法律、法规,增强检查催促,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发现违法行为严肃查处。进一步完善执法义务制和义务追查制,对执法违法、渎职渎职、秉公作弊的,坚决依法追查法律义务。

要严厉打击在严重刑事案件中趁“乱”制造事端、扰乱治安次序的行为;严厉打击制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民意的行为;严厉打击哄抬物价,扰乱市场次序的行为,为紧急处置工作发明一个良好的环境。

要充沛行使好法律、法规赋予的应急中的紧急处置权,依法标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突发事情中的行为,确保紧急处置工作顺利停止。

7、宣传、培训和演习

7.1宣传

区应急委、本专项应急指挥部向社会宣传有关应急预案和报警电话。

本应急工作牵头部门要把宣传突发事情预防、应对学问和技艺作为应急工作的重要内容。各职能部门、各街道要分离本地域、本部门的实践状况,要把一些常见的多发性事情的预防,应急学问编成小册子,在大众中停止宣传。有关业务部门要上基层停止业务指导。

要把有关应急方面的法律、法规学问作为全民普法内容,特别是要把有关严重刑事案件应急处置中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实行的特殊义务作为普法的重点,加强广阔人民大众盲目配合、支持、参与应急工作的认识。

7.2培训

7.2.1公务员培训

各级公务员要认真学习应急工作学问,实在进步应急处置才能。

7.2.2专业人员培训

本应急预案牵头部门的应急人员要停止专业技艺培训,同时要注重经常性的培训,把培训作为进步应急队伍战役力的重要手腕。

7.3演习

7.3.1单项演习:本专项应急指挥部每年不少于一次实战演习,经过演习进步应急队伍在处置过程中的应变才能,参与部门的整体谐和配合才能。本专项应急指挥部要有细致的演习方案,有明白的演习目的和内容,要留意演习人员的本身平安和各项平安措施的落实,演习后要对应急计划停止评价。

7.3.2综合演习:区应急委应独立或配合市应急委每年停止一次综合演习,检验应急队伍的快速反响才能和协同作战才能,本应急保证部门的协作配合才能、指挥机构的紧急指挥才能及紧急发动才能。经过综合演习,评价本专项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分离演习中呈现的问题,及时停止修正、完善本预案。并将演习状况向市应急委报告。

8、附则

8.1名词术语

严重刑事案件:主要是指由爆炸、放火、决水、投放风险物质(包括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绑架、劫持、成心杀人、抢劫以及涉枪、涉暴等立功行为形成群死群伤、经济损失特别宏大、社会影响特别恶劣的严重刑事立功活动。

8.2预案管理

8.2.1备案与批准

本预案报市人民政府备案后由区人民政府。

8.2.2修订

依据状况的变化和国度法律、法规的修正状况,应急预案演练评价状况,及时对本应急预案停止修订。详细由区应急办组织修正后报区政府审核批准,报市政府备案后下发施行。

8.3监视检查与奖惩

8.3.1监视检查主体

区应急办担任本应急预案执行状况的监视检查。

8.3.2奖惩

对严厉执行本应急预案,在应急工作中获得显著成果的单位和个人,由区人民政府给予惩处奖励。对在应急工作中、不遵从指挥或,给别人人身平安和财富利益形成危害的,视其情节和危害结果,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立功的,依法追查刑事义务。

8.4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区人民政府制定并解释,详细由市区应急办公室承办。

8.6预案施行时间

本应急预案自年月日起实施。

9、附录

9.1应急处置指挥部成员单位联络人名单

9.2应急预案启动审批表

9.3应急状况通报审批表

9.4应急扩展审批表

9.5新闻审批表

交通应急处置方案篇4

一、应急措施

(一)当因恶劣天气而导致旅客大量滞留,客运站正常秩序出现混乱的紧急情况时:

1、当出现持车票旅客滞留12个小时并且旅客人数达到1000人左右时,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①客运站场立即向镇交通分局报告,镇交通分局发出实施《应急方案》的通知。镇交通分局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交通分局成员开通所有通信设备,随时待命。

②交通分局向镇政府申请增派公安、交警10人(公安6人,交警4人),执勤人员应在30分钟内到达客运站站前广场区域。

③交警大队对车站地区及各进出道路实行交通管制,具体实施办法由交警大队制定。

④长途站场开通广场广播,讲明旅客滞留原因和调配运力情况,稳定旅客情绪,并引导无票旅客改乘邻近镇区客车。给需要退票的旅客及时办理退票手续。最大限度地腾出站内场地供持票旅客进站候车。

2、当出现持车票旅客滞留24个小时,旅客大约2000人以上,站场秩序有失控危险,旅客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继续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①镇交通分局向镇政府申请再增派公安、交警12人(公安8人,交警4人),在60分钟内全部到位。

②镇政府交通分局组织力量指挥旅客向学校、电影院等场所疏散,以缓解站场的压力。公安、环卫部门分别负责疏散地的治安和卫生保洁工作。

⑧交警大队封闭主要进站道路,禁止除客运车外的其他车辆通行。

④交通分局负责调配公路应急运力,紧急疏运滞留旅客至邻近镇区汽车客运站,以缓解镇站场运输压力,并派执法人员负责维持道路运输市场秩序。

⑤车站开通广场广播,讲明旅客滞留原因和调配运力情况,稳定旅客情绪,并引导无票旅客改乘邻近镇区客车。给需要退票的旅客及时办理退票手续。

(二)当客运站出现突发事件时:

1、发生爆炸事件

(1)如发现可疑爆炸物品,现场执勤人员(包括公安、交通、交警、城管、卫生等。下同)要迅速疏散群众,控制现场,及时向镇交通分局、市交通分局和有关部门报告。公安分局要立即组织力量赶赴现场进行处置。

(2)发生爆炸事件时,现场执勤人员要迅速组织旅客疏散和实施抢救,维持现场秩序,划定警戒区域,搜捕凶犯,同时立即向镇交通分局、市交通分局和有关部门报告。公安、交通、交警、城管、卫生等部门要迅速调派力量前往现场处置,实施救护。

(3)所在地派出所要及时增派警力,确保客运站周边地区道路、隧道和天桥的畅通。如在隧道和天桥发现爆炸物或发生爆炸事件,执勤民警应立即疏散隧道和天桥的旅客,并临时对其封闭,及时进行处置。

2、发生恐怖袭击事件

(1)客运站、运输工具、运输道路、旅客等目标受到恐怖袭击威胁时,现场执勤人员要迅速疏散旅客远离袭击目标,维护现场秩序,及时向镇交通分局、市交通分局和有关部门报告。公安、巡警、交通、城管、卫生等部门迅速调派力量前往现场组织处置,实施救护。

(2)当发生危害国家安全的恐怖袭击事件时,公安分局要立即向镇委镇政府、市公安局报告,部队、巡警、公安等部门迅速调集足够警力进行处置,尽快平息事件。

3、发生群体性骚乱事件

(1)如运输长时间受阻,滞留客运站旅客聚集闹事,现场执勤人员要及时做好劝导和秩序维护工作,并立即向镇交通分局和有关部门报告。公安、交通、交警、城管等部门迅速增派力量前往现场组织处置。对“”闹事人员,要立即予以扣留,并移交市有关部门审查处理。

(2)当出现不法分子趁乱进行等违法犯罪活动时,现场执勤人员要坚决制止,公安干警应将首犯抓获并迅速带离现场。公安分局要负责对不法分子进行监控、取证,为事后依法处理提供依据。

(3)当发生危害国家安全的暴乱时,公安分局要立即向镇委镇政府、市公安局报告,部队、公安等部门迅速调集足够警力进行处置,尽快平息事件。

4、发生火灾事故

当发生火灾事故时,现场执勤人员要迅速疏散群众,维持秩序,抢救伤员和财产,并立即向消防部门和市交通分局报告。消防部门要迅速派遣消防车辆和人员到达现场灭火,公安、交通、交警、城管等部门要增派力量维持现场及周边的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医疗部门实施救护。

5、发生交通严重堵塞或重大交通事故

当发生交通严重堵塞或重大交通事故时,交警执勤人员要迅速赶往现场进行处置,同时向上级部门和镇交通分局报告。交警部门要尽快排除交通堵塞,做好事故处理,恢复交通。

6、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当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镇卫生防疫、公安等部门立即对疫病传播区域进行警戒、隔离,对被传染人群进行救护,做好防疫处理,并及时向镇交通分局报告。如发现“非典”、“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后,应立即向镇政府、上级卫生部门和镇交通分局报告,并就近在当地及时隔离治疗,切实防止因病人跨地区求医或流动而导致疫情扩散。

二、实施机构及主要任务

镇交通分局负责《应急方案》的启动、指挥、协调工作。镇各相关职能单位负责组织具体实施,并按各自职能执行应急实施方案。

1、镇春运办等节假日办公室

①负责节假日交通行业《应急方案》的启动、指挥、协调。

②督促、检查有关部门执行《应急方案》的工作情况。

2、交警大队

负责维护客运站区域的交通秩序,负责各客运站及周边道路的交通疏导,管制进出客运站各种车辆,严厉打击车匪路霸、扰乱治安、交通秩序行为。

3、公安分局

①负责维护客运站区域的治安,组织警力确保旅客进出客运站通道畅顺和旅客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做好防爆防火防恐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②在接到实施应急方案的指令时,要及时增派警力迅速到达指定区域。

4、环卫部门

在接到实施应急方案的指令时,要及时增派环卫人员做好旅客应急疏散场点的保洁工作。

5、卫生部门

①在节假日期间准备好医疗救护应急力量。

②在接到实施应急方案的指令时,要及时派遣医疗救护队进驻客运站及旅客紧急疏散点,抢救客运站伤病人员:安排医疗单位做好伤员救护工作。

③做好流行疾病的预防和救治工作,负责客运站的消毒和防疫工作。

6、交通分局

①严格管理汽车客运站及道路客运秩序。

②及时掌握各汽车客运站动态并及时向镇交通分局、市交通分局报告。

③负责安排16辆应急运力。在实施《应急方案》的情况下,要及时调配公路运力,疏运车站滞留旅客,并做好支援邻近镇区客运站的准备。

7、镇武警部队

在接到实施应急方案的指令时,要几时增派警力迅速到达指定区域。

8、镇安监分局

交通应急处置方案篇5

为了对《方案》的出台背景、重点工作等内容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本刊记者采访了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王明志。

记者(以下简称“记”):王副局长您好!首先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方案》的出台背景。

王明志(以下简称“王”):近年来,交通运输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多次进行调研,经反复研究和讨论,在国务院应急办的指导下,形成了多方面、跨部门联合推进的工作方案。《方案》的出台,将凝聚沿江地方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的力量,加快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对提高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水平,保障长江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意义重大。

记:如何加强源头防治,以提高沿江化工产业安全和环境风险防控能力?

王:优化沿江化工产业布局,提高化工园区风险防控能力是《方案》确立的重点工作,是加强源头防治,建立完善沿江石化化工产业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的重要举措。

当前亟需从国家层面对沿江石化化工产业进行统筹规划布局,规范沿江两岸化工园区发展。对于沿江已建成的化工园区,则有必要开展区域安全和环境风险及应急能力评估,完善安全和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对不符合布局要求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实施搬迁改造,从根本上解决沿江危险化学品生产及运输安全问题;对于新建、改建、扩建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必须严格进行安全、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审查。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方案》明确提出要优化沿江化工产业布局,综合考虑长江水系生态环境承载力、水源保护、运输安全等因素,规范沿江化工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就是要从源头上缓解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对沿江用水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威胁。同时《方案》还提出对已建沿江化工园区及危险化学品装卸、仓储设施的安全风险和应急能力评估,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体系,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并组织开展沿江化工园区船舶洗舱设施和洗舱水处理能力评估,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设施。通过以上措施,进一步提高环境风险防控能力,确保沿江化工产业安全。

记:如何实现危险化学品动态监管信息互联共享?

王:建立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动态监管信息平台,形成监管合力是《方案》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也是建立完善长江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安全综合监管体系的重要基础。

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监管和事故应急,涉及交通、安监、环保、住建、水利、消防、工信等多个部门和沿江各省市政府。目前各部门相互间还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应急协调联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长江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工作的有效开展。对此,《方案》提出了明确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建立完善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动态监管平台,实现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动态监管信息共享,及时掌握危险化学品的流向和状态,保障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

在建立动态监管和应急联动机制,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工作方面,我们已开展了许多工作。2013年12月,交通运输部和环境保护部签署了《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关于建立应急联动工作机制的协议》;2014年,两部委又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建设的通知》,重点加强预警监控、信息互通、应急协同、应急保障、科技创新、宣教及培训六个方面的合作,努力探索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提高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交通运输和环境安全,与其他部门的应急联动也正在进一步推进中。各相关部门应尽快落实《方案》要求,推动建立完善动态监管信息平台和应急联动机制,以有效控制危险化学品运输风险。

记:《方案》针对新的危险化学品,提出要开展适运性评估工作,为何要建立这一制度?

王:危险化学品作为工业原料或产品,种类众多、数以千计,且每年都有新品种问世并进入运输环节。由于部分危险化学品易溶于水、毒性大,一旦泄漏入水,目前的技术手段难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因此,合理地控制危害性大、处置难度大的危险品进入长江等内河运输环节,成为当前技术条件下的最好选择。2011年修订颁布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就明确规定,禁止通过内河水域运输国家规定禁止通过内河运输的剧毒化学品,以及其他危险化学品,禁运范围由交通运输部会同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制定公布。

对此,《方案》明确提出,要尽快制定出台《内河危险化学品禁运目录》,从制度层面控制不宜内河运输的危险化学品进入长江等内河水域;同时,针对新的危险化学品,要开展适运性评估工作,并确定运输条件,加强把关,从源头降低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风险。

记:如何改善危险化学品运输装备及设施?

王:单壳散装化学品船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危险品船专用锚地少及洗舱水处理能力不够等问题,是《方案》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

2009年,交通运输部联合地方政府制定出台《推进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实施方案》,用3年时间淘汰了三峡库区的单壳化学品运输船;2013年,又出台《“十二五”期推进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将长江中下游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单壳化学品运输船和600载重吨以上的单壳油运输船,纳入限期淘汰范围,涉及约1 200艘船龄长、技术状况堪忧的危险化学品船舶。此次《方案》明确提出,要在长江干线全线淘汰单壳化学品运输船,给出了时间表,同时国家也已出台了资金补贴政策,支持老旧船舶更新,这将进一步改善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船舶的技术状况。

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的薄弱环节,还有专用锚地不足、船舶锚泊困难的问题;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危险化学品运输船公共洗舱站和洗舱水接收设施极为缺乏,导致散装化学品船洗舱及洗舱水接收困难,增加了水域环境污染风险。为此,《方案》明确要求,要加快专用锚地、洗舱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和企业投资,以彻底扭转危险化学品船舶专用锚地不够、洗舱水处理能力不足的局面。

记:提高危险化学品应急能力,筑好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最后防线,这一工作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王:近年来发生的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事故,给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敲响了警钟。《方案》确定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建立完善长江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而这也是保障用水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最后防线。

交通应急处置方案篇6

一、适用范围

本县行政区域范围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一般、较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置及相关工作,适用于本办法。环境污染、国防生产等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不适用于本办法。

有关法律法规对道路交通、水上交通、消防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二、主要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三)《**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

(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伤亡事故处理程序暂行规定〉的通知》(**府发〔2000〕44号);

(五)《**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重大、特大及特别重大安全事故现场处置程序的通知》(**办发〔2004〕318号)。

三、事故分类

(一)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四、事故报告

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或所在地街镇乡报告;单位负责人或所在地街镇乡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县安监局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行业主管部门报告。县安监局和行业主管部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按规定处理并逐级上报至县政府、市安监局和市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事故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续报。事故情况不得瞒报、谎报、误报或者故意拖延不报。

五、善后处置

较大事故由县政府负责处置,一般事故按照事故发生所在地和行业隶属关系实行属地和分级处置。县政府认为必要时,可由县政府直接牵头负责处置。

(一)较大事故善后处置

由县政府牵头,成立县政府行业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政府主要领导认为必要时,可担任组长),行业主管部门、安监、监察、宣传、、公安、劳动保障、总工会、卫生、民政、工商、事故所在地街镇乡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事故善后处置领导小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积极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二)生产经营单位一般事故善后处置

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没有行业主管部门的,由事故所在地街镇乡政府牵头),安监、公安、劳动保障、总工会、卫生、民政、事故所在地街镇乡等相关部门参加,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积极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三)非生产经营单位一般事故善后处置

由事故所在地街镇乡牵头,行业主管部门、公安、劳动保障、卫生、民政、工商等相关部门参加,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采取“一对一”的包户安抚等措施,积极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六、事故调查

(一)一般、较大事故调查由县政府具体负责组织。县政府可授权有关部门组织调查。

(二)负责组织事故调查的单位应在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遇有特殊情况,报经县政府批准,可以适当延长提交事故调查报告时间,但延长时间不得超过20日。

(三)事故调查领导小组组长原则上由县政府行业分管领导担任,相关部门领导参加。事故调查领导小组下设调查组、处置组、综合组等。

1﹒调查组由县安监局牵头,公安、劳动保障、总工会、行业主管部门、事故所在地街镇乡领导参加,必要时可邀请有关专家参与,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开展调查工作。

2﹒处置组由县监察局牵头,安监、公安、总工会组成,邀请检察院参加,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3﹒综合组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安监、、宣传、公安、总工会参加,完成调查报告、对外宣传解释等工作。

七、调查报告

(一)调查领导小组职责

1﹒查明事故经过、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

2﹒查明责任或非责任事故原因和事故性质;

3﹒确定责任单位和责任者,提出对事故责任的处理建议;

4﹒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所需采取措施的建议;

5﹒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二)调查报告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调查组的组成情况;

5﹒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6﹒已经采取的措施;

7﹒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及认定依据;

8﹒事故的性质;

9﹒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者的责任、认定依据以及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10﹒事故的主要教训和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所需采取措施的建议;

11﹒其他需要报告的内容;

12﹒调查组全体成员签名。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关法律、法规、证据材料。

八、事故结案

一般事故、较大事故均由县政府批复结案。

县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0日内做出批复。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县政府的批复,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对事故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行政处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九、部门职责

1﹒县政府办公室:接处事故报告,请示县政府领导启动事故处置预案,通知相关部门和单位立即赶赴事故现场。联络协调各成员单位的处置工作。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事故调查处置进展情况,传达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领导同志的指示和批示。负责联系武警部队、驻足部队援助工作。协助抢险救援物资的调运。

2﹒县委宣传部:负责组织事故处置过程中的宣传报道工作。

3﹒县办:负责做好政策解释、社会稳定工作。

4﹒事故单位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所属事故单位启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内,提出抢险救援方案,提供相关资料、器材和物资实施抢险救援。及时报告事故态势和处置情况。尽力提供参加事故调查和处置工作人员的食、宿等便利条件。积极组织参加事故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工作。为事故抢险救援及调查提供后勤保障。

5﹒县安监局:按要求负责现场指挥的日常工作。监督检查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启动执行情况。组织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督促、指导、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工作。

6﹒县企业发展局:积极参加事故调查处置相关工作,尽力提供必要帮助。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所属事故企业启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组织有关力量,对企业事故及时抢险救援,提供抢险技术方案。负责组织、提供必要的抢险器材和物资等。

7﹒县教委: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本系统发生事故的教育机构启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在对教育机构事故处置中,负责对师生员工的疏散、抢救,稳定教职员工、学生和学生家长情绪,保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为事故处置提供所需的各类资料、器材和物资等。

8﹒县公安局:负责组织、协调、督促事故区域警力启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积极组织力量参与事故抢险救援工作,组织事故可能危及区域内的人员疏散撤离,保护现场和财产安全。实施危险区域安全警戒和人员撤离区域的治安管理,实施事故区域周边道路的交通管制,保障救援的道路畅通,维护社会稳定,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9﹒县公安交警大队:负责组织启动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及处置程序预案。实施事故区域周边道路的交通管制,保障救援的道路畅通。

10﹒县公安消防大队:负责组织启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参与事故抢险救援,扑灭各种火灾。协助提供控制泄漏方案。实施现场抢险搜救受伤人员,配合环保、卫生部门灾后洗消工作。

11﹒县监察局:负责对各级各部门国家公务人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情况以及事故处置情况实施监督。查处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行为。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12﹒县民政局: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本系统涉及事故的单位启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负责组织事故处置过程中受灾群众所需的相关救灾物资,协助疏散群众的临时安置,支持配合善后处理工作。

13﹒县财政局:根据县政府要求,为抢险救援工作提供必要的应急资金支持,支持配合善后处理工作。

14﹒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本系统涉及事故的单位启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为事故抢险救援提供必要的帮助。负责工伤认定、政策咨询以及参加事故善后工作。

15﹒县国土房管局: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本系统涉及事故的单位启动突发性灾害处置应急预案。组织各方面力量,对灾害实施抢险救援,提供抢险技术方案,为抢险救援工作提供相关资料、抢险救援器材和物资。参与煤矿、非煤矿山、房屋拆迁及相关安全生产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为抢险救援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16﹒县建委: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本系统涉及事故的单位启动建筑工程事故处置应急预案。组织有关力量,对事故及时抢险救援,提供抢险技术方案,负责提供必要的抢险救援资料、器材和物资。

17﹒县市政局: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本系统涉及事故的单位启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对市政设施引发的事故,组织有关方面进行抢险救援,提供抢险技术方案,提供抢险救援资料、器材和物资。

18﹒县交通局:负责组织、协调、督促交通运输行业和交通建设行业涉及事故的单位启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组织交通事故的抢险救援,提供抢险技术方案、提供资料、器材和物资。为各类安全事故抢险提供所需要的水、陆交通运输和通行便利,为灾区疏散群众安排运输工具。在水运事故处置过程中,负责调集抢险船舶,组织疏散遇险人员,对事故现场水域进行警戒,维护事故现场通航水域秩序,提出施救技术方案,组织水上搜救。

19﹒县水务局: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本系统涉及事故的单位启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对水库等水利工程事故、农用机械事故,组织各方面力量实施抢险,提供抢险技术方案,提供抢险救援的各类技术资料、器材和物资。

20﹒县农业局: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本系统涉及事故的单位启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对渔业船舶事故,组织力量及时抢险救援,提供抢险技术方案,为抢险救援提供必要的渔业船舶资料、器材和物资。

21﹒县贸易局: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本系统涉及事故的单位启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组织力量对危险化学品、民爆器材事故进行抢险救援,提供抢险救援所需相关技术资料和抢险技术方案。负责协调各类安全事故抢险救援器材和物资的调配,保障事故处置物资供应。

22﹒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协调、督促事故所在地医疗单位启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确定受伤人员救护与专业治疗定点医院,派出医护专业人员参与事故抢险救援工作。负责事故现场调配医护人员、医疗器材、应急药品,组织现场救护及伤员转移,负责统计伤亡人员情况。

23﹒县环保局:负责组织、协调、督促启动本系统对事故所在地环境污染的监测应急预案。负责对事故现场及周围区域的环境质量进行监测,配合相关部门提出控制建议,指导消除事故现场遗留的危险物质。

24﹒县质监局: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本系统涉及事故的单位启动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事故处置应急预案。提出相关特种设备事故处置方案,组织事故抢险救援工作,提供必要的抢险救援技术资料、器材和物资。

25﹒县旅游局: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涉及事故的单位启动旅游行业事故处置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力量,对事故进行抢险救援。提供抢险技术方案,提供必要的抢险救援资料、器材和物资。

26﹒县总工会:参与事故抢险及调查工作,配合当地街镇乡政府和主管部门做好群众的稳定工作,并为群众提供相关权益咨询。支持配合善后处理工作。

27﹒县气象局:负责启动事故所在地应急气象服务预案,负责为事故处置提供现场风向、风速、温度、气压、雨量等气象资料。进行气象灾害的调查评估。

28﹒县工商局: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涉及事故的单位启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组织有关力量,对个体工商户和商贸行业事故进行抢险救援,积极配合所属行业主管部门或街镇乡开展事故调查处置工作。

29﹒涉及街镇乡:负责组织、协调、督促启动本行政区域内各类安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在接到事故报告后,按照事故处置程序,主要领导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相关人员,调动各类应急资源及时对辖区内发生的事故进行抢险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危害,减少事故造成的影响。做好事故善后处理工作,保持社会稳定。为事故抢险救援及调查提供后勤保障。

30﹒事故单位:负责启动本单位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发生事故后,在第一时间立即组织所属各方面力量进行抢险救援,抢救受伤人员,迅速转移可能导致连锁反应事故和严重社会危害后果的危险物资,疏散现场人员,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故态势进一步扩大。并立即上报有关部门,保护事故现场和财产安全,配合事故调查。负责事故善后处理工作。为事故抢险救援及调查工作提供后勤保障。

十、其他说明

(一)所称“生产经营单位”指各类企业,所称“非生产经营单位”指企业外的个体工商户和村(居)社等。

(二)非生产经营单位事故发生后,能够确认有主管部门的,事故调查处置工作由所属行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组织。不能够确认有主管部门的,事故调查处置工作由所在地街镇乡具体负责组织。

(三)事故调查处置的有关证据、资料由具体负责组织调查的牵头部门或街镇乡归档保存。

交通应急处置方案篇7

Design and research of emergency training simulation system

Zhang Guining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haanxi Academy of Governance, Xi'an, Shanxi 710068, China)

Abstract: Emergency teaching training will enable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training work more targeted and practical. The requirement of emergency training simulation system for emergency response training is analyzed. The teaching simulation process, the system structure of training system and emergency are researched and designed. The basic idea and method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of emergency response capability are given.

Key words: emergency training; simulation exercises; system platform; technological process

0 引言

近年来,国内各类突发事件频繁发生,从举世震惊的“5.12”汶川特大地震 、青海玉树地震到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从重庆开县特大井喷事件、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到山西襄汾县“9.8”特大尾矿库溃坝事件等事故灾难;从SARS、三鹿奶粉事件到禽流感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新疆乌鲁木齐“7.5”事件、成都“6.5”公交车燃烧事件到举国关注的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事件等社会安全事件。一次次的灾难考验着我国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和公共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建立以风险分析与评估为基础的政府应急演练制度,应对和有效处置突发事件成为政府管理不可回避的重大挑战和常态任务。

目前,迫切需要搭建一个以应急管理培训模拟演练为核心的应急培训平台,围绕重、特大突发事件开展培训教学和演练,重点进行应对突发事件实例指挥演练,提高应急指挥处理的实战技能,形成一整套以信息报送、风险分析、应急协调、指挥决策、现场处置、资源保障、舆情引导等相关专题知识模块为培训内容的、完备的、科学的综合处理训练系统,使各级领导干部切身感受突发事件发生发展过程和处理流程,充分把握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和关键要素,提高应急决策、指挥和媒体沟通能力等应急管理综合能力和水平,真正做到应急教学培训与及时总结改进实际工作紧密结合。

1 应急培训模拟演练系统平台的需求分析

由于突发事件的隐蔽性、不确定性和突发性等特性,使得我们的应对工作具有很大挑战。我们只能通过日常的应急模拟训练才能发现应急管理中的漏洞,逐渐形成和提高应急管理机制,优化应急事件处置流程,同时提高应急指挥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1.1 模拟演练平台的稳定性与经济性

应急演练是为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逃生技能,应急指挥决策的科学性、及时性是检验、评估政府机构和部门应急能力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应急实战演练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受经费、场地、气候条件等各种条件限制,演练效果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而采用模拟演练计算机平台,通过相关部门参与,参演人员在系统上扮演相应角色,实现人与高度仿真的、模拟现实的虚拟环境的自然交互,不仅可以提高推演的真实度、提高演练的覆盖面,还可以大大降低演练成本、反复演练,为综合实战演练做好准备,提高演练效果。

1.2 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风险防范意识

开展应急演练培训,通过模拟真实发生的突发事件使参训人员身临其境,直接感受并认识、了解突发事件,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学习和掌握应急知识和技能,提高应急时刻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1.3 检验和分析预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预案的制定是否合理,有无缺陷,经过实际的推演很容易得到判断。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而言,无大/小事件的区别,所有突发事件都是大问题,只有在早期尽可能多地发现问题,应急处置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几率才会越大,各种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几率才能降到最低。通过应急模拟演练可以检验并找出应急预案中通信、组织及流程等各环节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挖掘预案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有效地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从根本上保证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快速、高效地采取应对措施[1]。

1.4 提高面对突发事件响应能力

通过应急模拟演练,必然能够提高和促进政府及各级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分析判断、决策指挥和组织协调能力;同时促进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对突发事件情景的熟悉,提高实战、协调、合作、沟通的能力;进而提升整个社会的应急响应能力。

2 应急管理培训教学模拟演练系统的设计

2.1 应急管理培训平台系统构成

应急管理培训平台应该具备以下特点:①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软硬件相结合;②以公共安全科技为核心;③具有日常管理、风险分析、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动态决策、综合协调、应急联动与总结评估等功能。根据上述特点及功能分析,设计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本系统主要包括基础支撑、综合应用、数据库、移动指挥平台、接入终端等系统模块[2]。基础支撑系统包括应急通信、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与共享交换、视频会议和图像介入等系统。应急通信系统是应急平台的核心,是应急值守和突发事件处置不可或缺的工具手段,应充分满足普通电话调度、电话会议、多路录音、多路传真以及多制式短信复合通信需要,同时兼备海量录音和数据存储管理,以及自异常检测、自动短信告警和断电逃生等智能维护管理功能,确保联络方式的安全畅通;计算机网络系统提供网络、存储和运行设备等服务支持,满足突发事件信息接报、图像传输、视频会议和指挥调度等功能要求,保证整个系统稳定有效运行;数据交换和共享交换提供基础数据的应用和借调;视频会议和图像介入系统使各实体的动态变化和交互信息进行实时显示,为指挥人员提供应急过程的协同工作和异地会商及对事件发展的视频监控。数据库系统提供任务推演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基本数据信息,它是整个推演的数据基础[3]。其中,模型库提供推演中需要的所有模型实体;空间信息提供场景中所需的各种资源信息,如气象、交通、人群及灾害蔓延等;预案库包含所有的演练方案,是整个推演的数据核心,而每一个演练方案又包含整个推演过程的完整任务时序及作业时序;案例库提供培训中所需的所有案例。应急模拟演练系统是按照突发事件处置逻辑而设计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场景播放引导学员进行模拟推演和角色扮演,并在每个演练任务完成后,将学员的演练过程进行回放展示出来,供教师和学员进行讨论、分析点评等;综合应用系统包括综合业务管理、预警预测、风险监控、指挥调度和辅助决策,用以完成培训教学平台综合服务功能;接入终端系统主要包括手持移动设备、大屏、定位监测、电话传真、指挥席等外部设备。

2.2 应急培训教学模拟演练系统的总体流程设计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本文中应急模拟演练系统不再是传统的综合业务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而是应急管理培训平台系统中的核心系统,应急管理培训平台系统中其他子系统都是支撑和为其服务的。

应急模拟演练系统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教学培训,二是模拟演练[1]。教学培训主要是通过以真实发生过的突发事件为案例进行全过程的分析和讲解,使学员直接获得相应的知识。而模拟演练是通过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和GIS技术等三维虚拟仿真、动态博弈、决策标绘信息技术,真实模拟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将学员置于逼真紧张的突发事件状态中,感受场景渲染的紧张气氛和突发事件发展的时间压力,如同身临其境。使学员(培训者)体验到应急响应过程中人员调动、物资调度、指挥协调等多角色分工合作的突发事件处置情景,从而在有限资源、有限时间的条件下,进行事件态势和周边风险隐患分析,同时提高协调配合、指挥决策能力。德国危机管理专家强调“演习过程就是目的”[6]。本文围绕应急模拟演练系统两个主要功能设计培训演练流程,如图2所示。

本文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对应急预案展开推演,以检验并完善预案的可行性,为学员提供形象生动的培训环境,并对实际应急处理提供辅助作用。所以根据危机处置和应对的逻辑过程,应急演练的流程为:①教师制定演练计划、编制推演脚本;②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和前期响应、处置;③灾情确定与分析;④学员按照分配进行角色扮演,建立应急组织机构并制定实施方案;⑤方案实施后信息反馈、新问题的出现和新一轮推演;⑥教师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在本模拟演练的业务流程中,教师通过接入终端系统播放场景、发送问题、注入突发事件发生发展信息,控制上课进程,引导学员定方案、出决策,并对整个推演过程进行总结点评[4]。学员体验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的流程,学习和掌握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和关键点,提高突发事件决策水平和实战能力。同时,通过演练可以挖掘预案设计中的问题和不足,为预案的设计提供完善建议;找出演练过程中的问题,如演练流程设计、素材选择、问题设计等方面的不足,为今后不断完善、优化实训课程提供借鉴,实现学学相长。

[突发事件发生] [制定演练计划][编制推演脚本][教师][建立应急组][方案制定实施][评价分析][录像回放][结果信息反馈][新一轮推演][综合客观评价分析,发现问题和不足,为问题学习创造实际条件,进一步充实案例库][学员进入角色][模拟演练][演练评估]

图2 应急演练功能流程图

2.3 应急培训教学模拟演练系统的体系结构

应急模拟演练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包括运维管理系统、实训教学系统、应急交互处置系统、演练评估系统等子系统。本文提出的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

[素材展现\&案例分析\&灾害实景\&预案培训\&案例制作\&][实训教学

系统] [灾害场景\&启动预案\&风险分析\&信息汇聚\&动态信息监控\&指挥调度\&媒体应对\&] [应急交互处置系统] [评分登记\&演练回放\&过程评估\&能力评估\&][演练评估

系统] [系统

维护\&数据

维护\&设备

技术\&][运维

管理

系统]

图3 应急培训教学模拟演练系统的体系结构图

从图3可以看出,应急培训教学模拟演练系统以应急交互处置系统为核心,其他功能模块都为其服务。运维管理系统包括系统维护、数据及数据维护、设备技术等,用于模拟演练过程中为实训教学系统和应急交互处置系统工作运转提供各类相关数据和系统维护功能[5];同时实训教学和应急交互处置系统运行每次的演练处置数据案例可以存储于运维管理系统中,这些信息数据在以后的教学培训演练中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实训教学系统主要是将教学培训演练过程中交互处置的动态发展信息和数据转化成可视化界面表现出来,对各实体的动态变化和交互信息进行实时显示,显示内容包括灾害场景信息,各种角色的实时状态、媒体应对等。应急交互处置系统负责整个推演的具体执行过程,接收运维管理系统和实训教学系统发送的消息和数据,进行具体的操作和运行,并将反馈数据发送回运维管理系统和实训教学系统。演练评估系统包括评分登记、演练回放、过程评估和能力评估。教师会跟进、评鉴和记录应急推演的发展以及培训参演人员工作的情况,并配合视频实时录播,保证演练中危机决策和措施能被如实记录。在此基础上对培训参演人员的决策和处置能力做以评估,以分析演练中行为的合理性,查找不足。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相应的查漏补缺学习。

3 结束语

交通应急处置方案篇8

1.1编制目的

提高全县保障公共安全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突破创新跨越科学发展。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3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森林火灾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植物疫情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中毒,动物疫情,饮用水安全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等。

各类突发事件按照其性质、社会危害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省政府印发的《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突发事件分级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分级标准》),作为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和分级处置的依据。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指导全县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适用于全县范围内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需要由县政府负责处置的一般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全县范围内发生的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事件,依照本预案进行先期处置。

1.5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政府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建立健全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确保应对突发事件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充分动员和依靠公众力量,发挥乡镇、社区(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应急救援队伍的作用,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依靠科技,提高素质。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

公开透明,正确引导。及时、准确、客观、统一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及处置工作情况,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1.6应急预案体系

全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1)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县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全县应对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突发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2)县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县政府及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而制定的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应急预案,由县有关部门牵头制定,报县政府批准后实施。

(3)县突发事件部门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是县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事件制定的应急预案,由县有关部门制定印发,报县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备案。

(4)突发事件地方应急预案。具体包括: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制定的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各乡镇(街道办)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报县政府备案。

(5)社区(村)和企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应急预案。

(6)重大活动应急预案。主办单位为举办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制定的应急预案。

各类预案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况变化,按照有关规定,由制定单位及时修订;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构成种类要及时补充、完善。

2组织体系

2.1领导机构

县政府成立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县应急领导小组),作为全县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领导决策机构。组长由县长担任,副组长分别由分管安全生产、民政、卫生、公安工作的副县长担任,成员由县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1)对全县行政区域内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施统一领导、统一协调。(2)指导编制、修订、全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3)决定和部署全县应急工作重大事项。副县长按照工作分工和在县相关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以下简称相关应急指挥机构)中兼任的职务,负责相关类别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必要时,派出专门工作组指导有关工作。

2.2办事机构

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县应急办),是县应急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综合协调和服务监督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承办县政府应急管理的专题会议,督促落实县政府有关决定事项和县政府领导批示、指示精神;指导全县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应急平台建设;组织编制、修订《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组织审核专项应急预案,指导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协调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演练、应急处置、调查评估、应急保障和宣传培训等工作。

2.3工作机构

县政府有关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行政法规和各自的职责,负责相关类别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自然灾害类由县民政局牵头;事故灾难类由县安监局和相关部门依据其职责牵头;公共卫生事件类由县卫生局牵头;社会安全事件类由县公安局牵头)。具体负责相关类别的突发事件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的起草与实施,贯彻落实县政府有关决定事项;及时向县政府报告重要情况和建议,指导和协助各乡镇(街道办)做好突发事件的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工作。

2.4地方机构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是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要设立或确定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负责本级突发事件领导机构的日常工作。

3运行机制

按照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各乡镇(街道办)要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要加强农村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指挥水平。

县政府会同有关部门,整合各类资源,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加强城市应急体系建设,建立统一接报、分级分类处置的应急平台。

3.1预测与预警

各乡镇(街道办)、县有关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3.1.1预测预警系统

建立全县统一的突发事件预测预警系统。各乡镇(街道办)、县有关部门要综合分析可能引发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并及时上报。县应急办会同各乡镇(街道办)、县有关部门整合监测信息资源,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测预警系统。

3.1.2预警级别及

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

(1)预警级别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区域范围,从高到低可划分为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四个级别,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予以表示。

(2)预警信息的。各乡镇(街道办)、县有关部门要及时、准确地向县政府报告可能引发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突发事件的有关情况,县政府将根据突发事件的危害性和紧急程度,、调整和解除预警信息。

(3)预警通告的内容。包括突发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预警期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机关等。预警通告后,预警内容需变更或解除的,应当及时变更通告或解除通告。

(4)预警信息的渠道。建立防灾警报体系,充分利用人民防空警报、气象等各类灾害预警体系灾情警报。建立应急机构、灾情预测预报单位与县人防、气象等部门的联系,明确灾情警报的权限和程序。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宣传车、电子显示屏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通告,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通告方式。移动、电信、联通等电信运营企业要根据需求,升级改造手机短信平台,提高预警信息发送效率,并提供优先权限。

(5)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根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启动相关应急响应和应急机制的准备。

3.2应急处置

3.2.1信息报告

报告责任主体:突发事件发生所在地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将有关情况向当地或上级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县政府、各乡镇(街道办)、县有关部门是受理报告和向上级报告突发事件的责任主体。

报告时限和程序: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应立即核实,并在1小时内向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事件,县政府及时上报市政府,上报到市政府的时间距事件发生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特殊情况下,可越级上报,但必须同时报告上一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报告内容: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县应急办要及时汇总上报突发事件的重要信息和情况,同时将县领导的批示或指示传达给有关乡镇(街道办)和部门,并跟踪反馈落实情况。

各乡镇(街道办)、县有关部门要及时掌握较大以上突发事件信息,对于一些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或可能演化为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信息的报送,不受《分级标准》限制。

突发事件涉及港澳台、外籍人员,或者影响到境外,需要向有关地区或国家通报的,按照相关规定办理。

3.2.2先期处置

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并及时向上级政府报告。

发生或确认即将发生突发事件,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人要迅速赶赴现场,视情成立现场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协调、动员当地有关专业应急力量和人民群众进行先期处置,及时对事件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影响范围、防护措施、发展趋势等进行评估上报。当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县、乡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十九条办理;当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县、乡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十条办理,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2.3应急响应

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或者需要省、市政府协调处置的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事件,县政府按规定程序逐级向市、省政府提出请求。

对于发生的一般突发事件,根据县政府领导指示或者实际需要提出,或者应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请求或县有关部门的建议,县应急办提出处置建议向县长、分管副县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报告,经县政府领导同志批准后启动相关应急响应,必要时提请县应急领导小组审议决定。

3.2.4指挥与协调

需要县政府处置的突发事件,由县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县工作组统一指挥或指导有关乡镇(街道办)、县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处置工作。主要包括:

(1)需要由县政府组织处置的突发事件,由县应急领导小组派出工作组、专家组或县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赶赴事发地进行指导和协调,调集应急队伍和应急物资开展应急处置。

(2)制定并组织实施抢险救援方案,防止引发次生、衍生事件。

(3)协调有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县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应急保障,包括协调省、市驻庆单位与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关系和调度各方应急资源等。

(4)部署做好维护现场治安秩序和当地稳定工作。

(5)及时、准确向县政府报告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

(6)研究处理其他重大事项。

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成立现场应急指挥机构,在县政府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县政府工作组的指挥或指导下,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必要时,县政府成立现场应急指挥机构。

需要多个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处置的突发事件,由该类突发事件的业务主管部门牵头,其他部门予以协助。

3.2.5应急联动

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根据应急处置的实际需要,可成立若干工作组,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

(1)技术专家组:由相关部门的技术专家组成,参与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的研究工作,鉴定和解答有关专业技术问题。

(2)抢险救援组:由相关主管部门和县安监、公安、消防等部门组成,组织专业抢险和现场救援力量,开展现场处置。

(3)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组:由县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畜牧等部门组成,负责医疗救护、疾病控制、卫生监督、药品监管、心理援助和人畜共患疫情控制工作。

(4)治安警戒组:由县公安部门负责,实施现场警戒,保护事件现场,加强交通管制,确保应急运输畅通,维护治安秩序。

(5)人员疏散和安置组:由县商务、住建、交通运输、人防、民政、公安、气象等部门组成,负责有关人员紧急疏散和安置工作,必要时采取强制疏散措施,并保证被疏散人员的基本生活。

(6)社会动员组:由县应急办负责和牵头,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参与,负责动员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志愿者等参与应急处置及家属的思想安抚工作。

(7)物资、经费和生活保障组:由县发改、经信、商务、交通运输、财政、民政、物价、粮食等部门组成,负责调集应急物资,必要时征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机构的物资、设备、房屋、场地等,适时动用粮食等储备物资,保证应急需要、市场供应和物价稳定。由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有关部门,做好应急工作人员必需的食宿等生活保障工作。

(8)应急通信、气象组:由县经信、人防部门和电信运营企业负责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由县气象部门负责做好事发地的气象监测和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服务,必要时设立移动气象台,为现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气象服务。

(9)综合信息、新闻组:由县委宣传部、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抽调专门人员,负责综合文字、信息整理及报送工作。由新闻报道应急协调指挥机构负责,制定新闻报道方案,设立新闻发言人,适时向社会事件进展和处置情况,同时组织新闻媒体向公众宣传自救防护等知识。

(10)涉外工作组:由县委宣传部、县政府办公室、台办、商务、公安等部门组成,负责接待港澳台及境外新闻媒体,处理涉及港澳台和外籍人员的有关事宜。

(11)特种应急组:由县环保、卫生、科技、金融、公安等部门组成,负责处置社会安全、经济安全、核与辐射、环境事故、金融风险和等突发事件。

(12)综合组:由县政府办公室及相关部门组成,负责综合协调以上各组的工作,作为现场应急指挥机构的办公室。

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有关部门,省、市驻庆有关单位,武警中队,企事业单位等应服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调配。

3.2.6区域合作

县政府指导、鼓励各乡镇(街道办)加强应急管理区域合作与联动,各乡镇(街道办)要加强应急管理区域合作,建立健全应急管理联动机制。

3.2.7应急结束

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或事发地政府在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并确认危害因素消除后,向批准启动应急响应的政府或有关部门提出结束现场应急状态的报告。接到报告的政府或有关部门综合各方面情况和建议,作出终止执行相关应急响应的决定,宣布应急状态解除。

3.3恢复与重建

3.3.1善后处置

(1)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县有关部门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

(2)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县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开展突发事件损害调查核定工作,对突发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的各类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保险监管机构应当督促有关保险机构及时做好保险责任内损失的理赔工作。

(3)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县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受灾群众的正常生活,所需救灾资金和物资由事发地政府安排,县有关部门按照规定及时给予补助,必要时申请市政府和市有关部门予以支持。

3.3.2社会救助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社会救助制度,鼓励和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援助。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及慈善团体要积极开展捐赠、心理援助等社会救助活动。县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社会救助资金和物资分配、调拨、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3.3.3调查与评估

(1)县有关部门会同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组成调查组,及时对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突发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并提出防范和改进措施。属于责任事件的,应当对负有责任的部门和个人提出处理意见。对应急事件的受害者、救助者心理损伤进行评估与调查,提出善后处理措施。

(2)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县有关部门要及时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提出加强和改进同类事件应急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在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15天内,以书面形式报上级政府或有关部门。

3.3.4恢复重建

特别重大、重大和较大突发事件的恢复重建工作分别由省、市政府统筹安排。省、市有关部门根据调查评估报告和受灾地区恢复重建规划,提出恢复重建的建议和意见,按有关规定报经批准后,由县政府组织实施;需要省政府支持的,由市政府按照有关规定向省政府和省有关部门提出请求。一般突发事件的恢复重建工作由县政府负责。

3.4信息

突发事件的信息应当遵循依法、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的原则。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简要信息,随后适时初步核实情况、事态进展、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安全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工作。

突发事件信息,由县政府办公室或县有关部门会同新闻宣传主管部门负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

4应急保障

各乡镇(街道办)、县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4.1人力保障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应急救援队伍分别是:依托公安消防队伍组建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由武警中队、预备役等力量组成的骨干应急救援队伍;由相关部门组建的配备专业装备器材并具备一定专业技术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由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社区(村)等群众自治组织组建的基层应急救援队伍;由各行业、各领域具备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专家人才组成的专家应急救援队伍;由各级政府及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职业学校以及其他组织建立的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

各乡镇(街道办)、县有关部门要加强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4.2财力保障

各乡镇(街道办)、县财政部门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当简化财政资金的审批和划拨程序,保证应急处置所需资金。对受突发事件影响较大的单位和个人,县有关部门要及时研究提出相应的补偿或救助政策,报县政府批准后实施。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对突发事件财政应急保障资金的使用和效果进行监管和评估。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捐赠和援助。

4.3物资保障

县发改、经信、商务、住建、城管执法、交通运输、民政、水务、公安、消防、电业等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定期组织提供应急物资储备目录,会同有关部门统筹规划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库,并根据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采取商业储备、生产能力储备等方式,保障处置与救援所需物资的生产供给。专业应急部门负责储备处置突发事件专业应急物资。

建立县乡两级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完善重要物资的监管、生产、储备、更新、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鼓励和引导社区(村)、企事业单位和家庭储备基本的应急自救物资和生活必需品。

县政府依法实施应急征用,被征用的财产使用后,应当及时返还被征用人。财产被征用或者被征用后毁损、灭失的,应当按照当时当地的市场平均价格给予补偿。

4.4基本生活保障

县卫生、民政、水务、电业等单位要会同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灾区群众有水喝、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

4.5医疗卫生保障

县卫生局负责组建县级医疗卫生应急专业救援队伍,根据需要及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

县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请求,及时为受灾地区提供药品、器械等医疗卫生物资和设备。必要时,动员红十字会等社会卫生力量参与医疗卫生救助工作。

4.6交通运输保障

县交通运输、公路等部门应当确保救援人员和受到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救灾物资、救援设备优先运输。处置突发事件期间配备有县政府制发的应急标志的应急处置工作人员和交通工具可以优先通行,免交路桥通行费。事后应当及时收回应急标志。交通设施受损时,有关部门或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抢修。事发地应急指挥机构要按照紧急情况下社会交通运输工具征用程序的规定,征用必要的交通工具,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

根据应急处置需要,有关部门要对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4.7治安维护

县公安、武警中队按照有关规定,参与应急处置和治安维护工作。制定不同类别、级别突发事件应急状态下维护治安、交通秩序的行动方案,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必要时,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控制事态,维护社会秩序。事发地相关单位和个人必须积极主动配合做好治安维护工作。

4.8人员防护

县有关部门要结合城市、农村人口密度,利用人防工程、公园、广场、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统筹规划设立应急避难场所,并设置明显标志。要完善紧急疏散管理办法和程序,明确各级责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公众安全、有序地转移或疏散。

县有关部门要为涉险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装备,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4.9通信保障

县经信、人防、文广新等部门和电信运营企业负责建立健全应急通信、应急广播电视保障工作体系,完善公用通信网,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基础电信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系统,确保通信畅通。

4.10公共设施保障

县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煤、电、油、气、水的供给,以及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有害物质的监测和处理,确保应急状态下事发地居民和重要用户用电、用油、用气、用煤、用水的基本要求。

4.11科技支撑

县科技部门要积极开展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及应急处置的科学研究工作,加强技术研发投入,将应急科学研究工作纳入全县科技发展计划,逐步提高应急处置工作的科技水平。

4.12法制保障

县司法部门负责应急法律服务和法制宣传,及时为受灾地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4.13气象水文信息服务

县气象部门要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测和预报,及时提供气象分析资料,为应急处置提供气象信息服务。

县水务部门要及时提供河道、水库水情的实报和预报,为应急处置提供水文资料和信息服务。

5监督管理

5.1预案演练

县应急办协助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有关部门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并指导应急演练。各乡镇(街道办)、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对相关预案进行演练。专项、部门应急预案演练前的计划安排和演练后的总结报告,要报县应急办。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组织的综合性应急演练评估报告,应报上一级政府和有关部门。

应急预案应当每两年至少举行一次演练,并根据演练情况、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按照有关规定适时修订完善。

5.2宣教培训

各乡镇(街道办)、各有关部门要经常组织开展面向社会的应急法律、法规和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应急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要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将应急管理培训纳入公务员培训内容,针对不同对象确定教育内容、考核标准,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决策和处置能力。

5.3考核奖惩

县应急办会同有关部门不定期组织对各专项应急预案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有关乡镇(街道办)和单位对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县政府将突发事件防范和应对工作纳入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负责人年度绩效考核范围,对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将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或者奖励。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对有关单位或者责任人给予处罚或处分;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6附则

6.1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县政府制定,由应急办负责解释与组织实施。各乡镇(街道办)、县有关部门要按照本预案的规定履行职责,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县政府将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修订本预案。

6.2实施

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县政府办公室印发的《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同时废止。

7附件

7.1专项应急预案构成

7.2部门应急预案目录

7.3分级响应级别

针对紧急情况的严重程度,将响应级别划分为I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Ⅳ级(一般)四个级别:

(1)I级响应。逐级报告省政府应急办,省政府应急办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在1小时内,核实突发事件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范围、等级和可控情况等,确认属于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立即提出启动相关预案的应急响应建议,经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后实施。利用全省所有有关部门及一切资源进行应急处置。

(2)Ⅱ级响应。逐级报告省相关应急指挥机构,由省相关应急指挥机构作出应急指令,启动省专项预案的应急响应,利用省政府多个有关部门及资源进行应急处置。

(3)Ⅲ级响应。由市政府为主处置并启动市政府预案的应急响应,必要时,由市级突发事件应急领导机构报省相关应急指挥机构办公室,由省相关应急指挥机构发出救援指令,启动省有关部门预案的应急响应,参与救援行动。

上一篇:个人销售总结报告范文 下一篇:法治检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