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医疗物品的管理范文

时间:2024-01-11 17:30:39

一次性医疗物品的管理

一次性医疗物品的管理篇1

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围绕一切为临床服务的宗旨,积极转变服务观念,改变工作模式,优化工作流程。为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营造良好执业环境;也为了让广大医护人员合理、安全地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卫生用品。我院对一次性无菌医疗卫生用品,进行了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实行由消毒供应室统一领取、储存、发放,进行集中式管理。从2010年4月开始,医院所使用的一次性无菌医疗卫生用品,先由器械科统一采购,再由消毒供应室从器械科统一领取、合理储存、集中发放。通过加强对一次性无菌医疗卫生用品的入库、储存、发放等制度的实施,杜绝了不合格产品发放到临床,有效地保证了临床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进行。现介绍如下。

1消毒供应室集中式管理措施

1.1一次性无菌医疗卫生用品入无菌库前的验收管理由器械科领回的一次性无菌医疗卫生用品需进入无菌库储存。无菌库要设立专人负责并建立登记账册严格把关,对进入无菌库的一次性无菌医疗卫生用品要认真查对。要做到入库时,清点数量、查对规格型号。看包装是否完好,是否有合格证,看生产批号、有效期批号等,最后要做好验货记录,保证来货产品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记录的内容包括进货日期、品名、规格型号、供货单位、生产厂家、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批号、生产日期批号、灭菌批号、有效期、数量、合格证、入库日期等,如遇有不符合要求的一次性无菌医疗卫生用品,或其质量有疑问的一次性无菌医疗卫生用品,拒绝入库。

1.2一次性无菌医疗卫生用品无菌发放间内储存的管理

1.2.1一次性无菌医疗卫生用品存放的要求由无菌库进入无菌发放间的一次性无菌医疗卫生用品,我们设专人进行管理。把外包装拆掉,根据产品的性能、特点、包装条件等分类放置于距离地面20cm,离墙5cm,离屋顶50cm的无菌柜内进行保管,无菌物品发放间要求环境阴凉、干燥、干净及通风良好。室内安装了空调机、去湿机、及空气消毒设备。洁净度达到了空气内含菌量≤500cfu/m3[2],存放时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按顺序放置。做到标志明确醒目(标明物品的名称、规格、数量)并认真做好有效期管理。随时掌握各科室物品使用的动态需求,设置合理的库存量,避免超量及过期引起的浪费。

1.2.2储存一次性无菌医疗卫生用品环境的检测储存一次性无菌医疗卫生用品的无菌库及无菌发放间,必须保持清洁、通风、保证适当的温度20℃~22℃,湿度≤60%。进入无菌发放间时工作人员要洗手、戴口罩、穿隔离衣、换拖鞋。每日用300mg/L的有效含氯消毒液擦拭操作台地面和无菌柜内面。上下午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各1h,做好记录。为了保证一次性无菌医疗卫生用品的质量控制,对存放环境及工作人员的手进行监控。每月对无菌库及无菌发放间空气、操作台、及工作人员的手进行采样均达到了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保证了一次性无菌医疗卫生用品存放的安全。

1.2.3一次性无菌医疗卫生用品发放的管理对一次性无菌医疗卫生用品发放采用统一发放和零星领取的方法。统一发放:规定每周一、周四,由下收下送人员将各科室需要领取物品的领料单取回,无菌库专人进行登记,准备出各种需要领取的物品;然后由下收下送人员清点装入无菌配送车送往各个科室,科室接收人员及配送人员双方查对清楚后验收并签字。同时对下送车回来后立即用1000mg/L有效含氯消毒液擦拭冲洗擦干备用,避免由运送环节对一次性无菌医疗卫生用品造成的污染。零星领取:为了不影响临床工作,科室内急需物品可随时领取。发放时严格查对,不得把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到临床。做好发放记录,发放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应记录一次性无菌卫生用品的出库日期、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厂名、产品商标、灭菌有效期、生产批号、包装密封完好、使用科室等以建立质量追溯系统。医护人员在临床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卫生用品时,出现异常情况或可疑,应立即停止使用。保留样本送检,如有问题可根据领料单上的记录,将发放到科室的所有物品追回,保存反馈追溯记录,及时报告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和采购部门,使负责部门及时调查核实后报告卫生行政部门。无菌库工作人员,每日都要对库存和发放的物品进行清点核对,做到账物相符。每月对科室领取的一次性物品进行统计汇总并做报表一份交护士长,护士长统一报医院财务科。

1.2.4一次性无菌医疗卫生用品回收的管理使用后的一次性无菌医疗卫生用品,医院感染管理科按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设专人进行回收集中处理[3]。

2实施效果

2.1集中式管理规范了一次性无菌医疗卫生用品的应用环节我科通过集中式管理一次性无菌医疗卫生用品,使供应室的工作由程序化转变规范化。对一次性无菌医疗卫生用品从领取、储存到发放使用均有严格手续,并有统一的账目,每周清点1次,每月总计1次,做到了帐物相符。经过严格的验收、合理储存,再加上发放、使用等环节的层层把关,使病人用到了安全放心的一次性无菌医疗卫生用品。

一次性医疗物品的管理篇2

方 法

在区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抽调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按照《医院感染管理部分》评价标准项目及指标,实行现场查看,询问等方式,逐一进行对照考核。

结 果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考核中发现,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知识方面,对新的法律、法规、规范、行业标准,技术指南等了解不够,知识老化陈旧,消毒,灭菌概念不清。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多兼职,无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不明确,未结合医院实际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相关科室消毒隔离制度,有的制度未做到及时更新。

消毒药械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抽查临床科室的样品与器械科核对购入产品的相关证件及招标记录,发现大部分医院没能做到统一采购,有的证件不全。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有过期现象。

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清洁区与污染区分区不明确,物品摆放混乱,未做到无菌物品,一次性医疗用品,清洁用品分开存放。手卫生设施不到位,无流动水洗手设施,水龙头数量不够,无干手设施,无快速手消毒液;医务人员在职业防护中,无隔离衣,无护目镜,无冲眼设备;存放皮肤消毒液的容器没能做到每周灭菌2次,同时更换消毒剂;无菌敷料缸未注明开启时间,不能保证24小时内使用;注射时一人一针一管一带的执行率不到位;隔离技术操作不规范;地面的清洁未做到湿式清扫;空气消毒时,紫外线灯安装不规范,未做到及时清洁,辐射强度的测试未检测,照射时间记录不详实等。

医疗废物的管理:医疗废物能做到由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统一回收处理,但因各个乡镇卫生院地域分布广,不能做到两天1次地回收。医院内医疗废物管理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工作职责及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不健全;医疗废物分类不清;存放医疗废物的容器、包装袋不符合要求,大部分为民用筒和民用包装袋,无利器盒,医疗废暂物存处多为临时设置,医疗废物的警示标示不规范,转运登记及交接内容、项目记录不完整。

手术室产房等重点部门的管理:布局不合理,三区划分不明确,无隔离手术间和隔离产房;无菌物品管理不规范,物品摆放混乱,大部分医院将手术用品放置在手术间内;无统一管理的供应室,灭菌器械多为手术室人员兼管,灭菌器及操作流程不符合要求;有的灭菌物品用消毒薰箱进行灭菌,有的部分器械用消毒液浸泡等。

讨 论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涉及诊疗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从患者入院到患者出院这段时期内,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消毒与隔离、手卫生措施的落实、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医疗废物的管理、诊疗环境的洁净度、患者及进入医疗机构其他人员的管理等,任一环节发生漏洞,都有可能导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乡镇卫生院属于一级医院,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存在溥弱环节,需引起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新医改方案中,国家致力于发展农村三级卫生体系,农村乡镇卫生院是最重要的一级,特别是新农合政策实施以来,一级医院的患者数及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但仍存在着人才的问题、贫困人口问题、经费投入不足等社会问题。表现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最突出的是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如清洗设备、消毒设备、监测设备、卫生冼手设备等;18个乡镇卫生院的床位20~50张,大部分是由护理人员兼管医院感染工作,由于人员紧缺,护理队伍不稳定,护理人员多流动,在医院感染学习方面没能做到及时系统的培训和学习,导致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等没能及时更新,同时医护人员对最基本的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该遵守的操作规程、常规等医院感染措施落实不到位。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消毒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①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②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③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2]。目前乡镇卫生院无上级行政部门统一验收的合格的消毒供应室,给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带来了隐患。

因此,农村基层医院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主要是在于观念的转变,领导重视,组织保证,培训学习,基础设施投入,基本措施到位,基本流程规范,同时加强检查和督导,是加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李六亿,刘玉树.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

一次性医疗物品的管理篇3

关键词:基层医院医疗废物处理

医疗废物是医疗卫生单位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它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1]。医疗废弃物是含有大量病原菌和各种有机、无机化学成分,对人的健康构成危害,对环境污染构成威胁,其病毒、细菌的危害性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倍甚至百倍千倍。医疗废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和环境污染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我国已将其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47类危险的首位[2]。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医疗废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和环境污染的程度愈来愈大。我国政府于2003年就出台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医疗废物的处理给予极大的关注。我省各地市按照当地的情况制定了相关政策条例,每年对医疗废物处理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可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医疗废物处理可操作性小,对医疗废物及其危害性的认识不足,警惕性差,更加加大了医疗废物的危险性,也加大了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尤其是在山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条件差,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经济欠发达,在职职工学习培训机会少,政策性文件不能及时送达。为了了解基层医院医疗废物处理情况和在职职工对《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知晓程度,笔者于2009年度随县创卫办到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进行督促检查医疗废物处理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基层六家医疗卫生单位及其医务人员

1.2调查方法:

采取现场查看,并参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获取所需信息。

2、结果

2.1现场查看结果

对六家医院医疗废物处理情况进行了现场查看,有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的医院只有一家(部分制度),其它医院均无制度可查。各医院均对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不予分类。一次性使用的无菌物品用后不做消毒、毁形处理,带针的医疗废物随处可见。(治疗室、病室、职工住宅区、垃圾场都可见到)。检查时只有两家医院偶尔采取焚烧处理,其它医院均同生活垃圾一道倾倒于垃圾场。个别医院还用使用后的输液吊管做成吊网等扩大一次性使用物品的用途。

2.2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内容的知晓率: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52人中,有38人不知道《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出台,也不了解其内容,占调查总人数的73.1%。

3、讨论

医院产生的医疗废弃物不仅对人体造成感染的危险,也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严重时可能会造成疾病的流行[3]。此外,不法分子收购使用过一次性医疗用品,再回流到医疗机构或在社会上为吸毒者提供便利条件,给公众的健康造成危害[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已引起业内人士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加强医疗废弃物正确安全处理,对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调查发现,偏远山区基层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出台和相关内容知晓率极低,同时医疗废物处理存在严重隐患,乱扔、乱放现象十分严重,人群接触机会很高。只有掌握更多医疗废弃物管理知识,了解其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才能做好正确处理医疗废弃物这项工作。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3.1必须认真执行医疗废物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在医疗废物处理条件尚不成熟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应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要求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对人员进行培训,严格分类、收集、存放和销毁。医院要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和监督,做到责任到人。设立医疗废物存放间并设标识牌、上锁,保证医疗废物不被盗用和丢失。指定专人将收集后暂存的医疗废物集中至焚烧或填埋地点进行最终处理。

3.2加大政府部门监管力度,强化政府责任[5]。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医疗废物处理应由地方政府牵头[6]。在处理方式上政府要主导,要推行区域性处理,要统一规划,总体布局,合理设点建立处理设施,在处理技术上政府要引导,要鼓励采用无害化处理,以免焚烧时引起二次污染。县政府应注重和加强监管力度,成立组织机构,明确职能职责,逐步规范医疗废物从产生到收集、转运、贮存、处置的全过程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逐步改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医疗废物管理的落后面貌。

3.3加大宣传及培训力度,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废弃物产生危害的认识。

对国家的一项法律法规知晓率只有7.7%,这一结果反映了基层医疗单位对国家政策、法规的不了解,信息的闭塞。不能正确处理医疗废物,乱扔、乱放现象十分严重,这也反映了基层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产生的危害不了解,缺乏对医疗废物防范意识,因此县卫生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国家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对基层卫生人员进行专题培训,提高认识。

3.4加大处理资金的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我县未建立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环卫部门涉及的县城区医疗机构大部分采取土建炉进行焚烧处理,偏远的山区医疗机构选择同生活垃圾一道倾倒处理。目前,对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再回收利用监督管理,在环节比较薄弱,可能会造成流失或重复使用。因此,应加强对基层医疗单位和农村诊所监督管理,加强经费投入,建立符合环保技术要求的医疗废物焚烧装置,尽快使基层医疗废物处理走向无害化、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

总之,本次调查结果告诉我们,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理和医务人员对法律、法规知晓率不容乐观,存在储多方面的问题,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态度,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寻找一条适合于我县实际情况的处理途径。加大宣传及培训力度,提高医务人员自觉执行医疗废物处理制度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6.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危险废物名录.1998,7.

[3]张红玲.医用高度危险性物品的全程质控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5)454-455.

[4]石英,齐立洪,邵萍等.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技术[J].天津护理,2003,13(5)454-455.

[5]董彩琴.13所县级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置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6,6(8)25.

一次性医疗物品的管理篇4

【关键词】 医疗废物;护理管理;预防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2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380-01

1 健全组织,严格监控

医院建立护理部、总护士长、护士长三级质控网络,严格落实医疗废物监控责任制,将医疗废物管理列入医院感染控制和护理职能部门重点监控目标,指定专人,按照卫生部颁发的《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要求,对医院医疗废物进行分类管理,配备医疗废物包装袋和容器,制定临床医疗垃圾投放回收管理流程,制作醒目规范医疗废物标识。供应室建立一次性物品发放、回收双签制度。护理部定期或随机组织检查反馈及时通报存在的问题,违规者按绩效考评规定予以相应的处罚。

2 强化意识,搞好培训

护理部每年组织《消毒管理办法》及预防医院感染知识专题培训,结合临床实际及最新医院感染监控动态,请感染控制科专职人员给护理人员和卫生保洁员上预防医院感染大课。将与医疗废物管理有关的医院感染预防相关法规、措施和流程列入护士岗前培训及年度考核内容,规范了护理人员和卫生保洁人员的行为。

3 合理分类,规范管理

医院垃圾主要分为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两种。护理部对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进行严格界定:凡属病人日常生活所弃物品(传染科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除外)为生活垃圾;凡接触过病人血液、体液等由医院产生的污染性垃圾,如使用过的棉球、棉签、纱布及其他敷料、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医疗用品、器械及废弃的标本、废弃的药品等均为医疗废物。为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混入生活垃圾带来危害,护理部与感染办明确划分医疗废物范畴,将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手术室、产婴室、传染科、门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等科室和部门的垃圾全部列入医疗废物管理,统一用黄色垃圾袋或容器盛装,贴上醒目标识。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认真填写《医疗废物运送登记卡》,严格管理及交接登记手续。

4 发挥职能,协同监督

医院医疗废物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标准高,涉及科室多,区域大,受众面广,需要多部门和多科室协同监督管理。护理部在定期或随机监督检查基础上,每季度召开医务处、感染办、院务处(负责医疗废物的转运、污水站管理)主要负责人协调会,及时沟通解决医院医疗废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措施。护理部还积极参与医院医疗废物周转箱考察、暂时贮存库房选址及污水站二氧化硫临床应用可行性论证等,较好地发挥了职能作用,医院医疗废物管理步入良性循环。

我站医院废物管理,由于组织制度健全,注重常态化知识培训、考核和法规意识的强化,监督管理有力,有效地发挥了职能部门协同监督管理作用,医疗废物管理多次受到上级和地方有关部门的表扬和肯定,被本县卫生系统评为优秀达标单位。

参考文献

[1] 李清杰,刘运喜.医院感染防控指南[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526.

[2] 胡盛杰,付跃按,尹立吾.医疗垃圾的危害与处理[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1,7:437-438.

一次性医疗物品的管理篇5

【关键词】 医疗废弃物;感染管理;检查监督执行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医疗废弃物和一般废弃物有着本质不同,它既污染环境,又是疾病的感染源。若不能以妥当方式收集和处理,将对患者、医院工作人员与相关人员以及公众的健康造成危害。怎样适当地处理医院废弃物,防止污染环境,从对人类社会负责的意义上讲,是医疗部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在对我院废弃物管理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我们找出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对策,使医院废弃物管理取得一定成效。

为了有效控制污染,保障患者、医院工作人员及社会人群的健康,认真贯彻执行《医疗废弃物管理条列》,加强安全管理,从而使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处置工作层层有人把关,总结如下:

1 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有主管业务院长担任主任,下设医院感染办公室,设专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同时各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三级质控组织的健全,全面负责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和医疗废物工作的管理。

2 健全制度,加强管理

医院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加强了医疗废物管理的力度,制定了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制度,制定了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时的应急预案;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加大管理力度,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处于受控状态,全院职工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制度,熟知各自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执行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从而杜绝了一切隐患的发生。

3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组织全院职工,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列、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知识;输血的有关法律法规。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班,覆盖率达95%。并对所学内容进行考试,合格率达90%。并选送重点科室负责人参加上级单位控制医院感染的学习班,回院后,将学习内容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专题讲座。

4 依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护理部协同院感办,深入科室检查监督执行,对一次性医疗物品,使用后剪断毁形,置于黄色医疗塑料袋内暂存,针头和锐利器具放置在包装盒内消毒后集中销毁,手术、包扎、化验残余物及其他医疗废物置黄色塑料袋中,每天由清洁员密闭运送至焚烧炉烧毁。

5 加强力度

医院感染办公室,深入科室,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出整改措施,每周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发现一次性焚烧不彻底,处罚焚烧员当日工资,使用科室不按规定分类包装毁形,处罚护士长2分,当事人4分。对一次性医疗废物管理不严,外流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者,有当事人负完全责任,并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通过实施以上措施,使医院医疗废弃物管理达到了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有效地防止污染源传播疾病,确保医院社会环境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总之,采取综合管理措施依法管理医疗废弃物,是控制医源性感染行之有效的措施。

参 考 文 献

[1] 张红玲.医用高度危险性物品的全程质控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5):454-455.

[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北京: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1-5.

[3] 陈静,裴红生,凌汉栋,等.医疗废弃管理的调查与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9):1025-1026.

[4] 李方兰,王晓琼.基层医院医疗废弃物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6,(06).

一次性医疗物品的管理篇6

 

关键词绩效考核指标;合理用药

 

为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法[2019]4号文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性意见》[1],在全国启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引导三级公立医院进一步落实功能定位,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由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等4个一级指标构成。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是三级公立医院的核心任务,通过医疗质量控制、合理用药、检查检验同质化等指标进行考核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其中合理用药是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最终体现。因此以绩效考核指标为指引,加强药事管理,促进合理用药显得尤为重要。从绩效考核指标来看,医院合理用药主要从处方点评、规范药品采购和使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基本药物的采购和使用、辅助用药占比、门、住诊次均药品费用等)、每百张病床药师人数等三个大的方面进行考核。

 

1加强处方点评,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1.1处方点评现状

 

不合理处方不仅影响患者疾病治疗的时效性,还可能会对患者造成额外的伤害,严重者可能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是医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学水平的重要手段[2-3]。据调查[4-5],目前我国处方点评现状为:样本量较少,多以随机抽样后人工点评的方式开展,自动化程度不高;仅能发现少部分表浅的不合理用药问题,无法洞察深层次的不合理用药行为;缺乏持续改进的干预措施。

 

1.2绩效考核指标要求

 

绩效考核中以点评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作为考核指标,表明医疗机构应加大处方点评的力度,健全处方点评体系。从处方点评率的计算公式来看,增加点评处方的数量是提高处方点评率的唯一途径。

 

1.3具体措施

 

1.3.1药学部门可成立处方点评领导小组,动员药师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处方点评工作,可加强处方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合理用药软件,通过智能化处方点评的开发与应用扩大点评覆盖面,并通过开展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有效洞察深层次不合理用药倾向性问题,采取软件系统与人工点评相结合的高质量的点评方式。

 

1.3.2公立医院可采取有效的干预手段,如加强医生、药师等相关专业知识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加强医、药、护、患之间的信息交流及宣传;加强临床药学服务和监管体系,对医生不合理用药进行反馈、通报、处罚,将点评结果纳入医生个人质量考核。增强医生和药师责任心,使相关科室参与进入处方点评工作中,各部门密切配合,让处方点评落到实处,在不断改进中促进合理用药[6]。

 

1.3.3处方点评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可事前审核和事后干预同时进行。医疗机构应积极开展处方前置审核,将审方时间置于缴费与药房调剂工作之前,通过利用智能化信息技术系统,开发自动化合理用药监管软件和人工复审,对不合理处方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拦截,从源头上降低不合理处方的产生。

 

1.3.4为了适应当今大数据时代,有学者提出了数据驱动的处方点评模式,即全部处方适时动态监控、周总结问题及整改反馈、月专家评审、季度汇总讲评并动态更新点评模式的四步走数据驱动的处方点评模式,是一种持续改进、高效快捷的处方质量管理模式,可使医院药事管理的相关数据得到明显改善[7]。

 

2规范药品采购和使用,促进合理用药

 

2.1药品管理现状

 

药占比一度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是一个反映合理用药情况的重要指标。对患者而言,药占比一定程度上扭转了部分公立医院“重用药、轻服务”的局面,有效降低了患者的诊疗总支出。但是粗放的药占比控费措施还是存在一些弊端:一是成本费用的转稼,通过控制药占比,使药品、耗材费用增速降下来了,但公立医院办医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被压缩;二是遏制了患者的需求,部分公立医院因为药占比的要求,拒绝使用必要的疗效好、副作用小的高值药物,不仅影响患者就医体验,还可能延误患者病情。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中用合理用药的相关指标取代了以往单一药占比指标,将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作为核心指标进行管控,表明国家卫健委不单单重视药占比,更重视医疗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占比,标志着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揭开了精细化控费的序幕。

 

2.2绩效考核指标要求

 

2.2.1在费用控制方面

 

新增了门诊次均药品费用增幅、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增幅等指标,考核医院主动控制药品费用不合理增长情况。表明新医改势下更注重患者单次就医负担的感知度和药品费用控制。其监控的关键不在于指标的高低,而在于用药是否科学合理等环节。公立医院应增加监督执行部门,直接监控医生用药,让医务处、药学部、财务部、院感处共同参与药品控费的监控工作,结合患者的医疗费用及病历,对其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为患者用药安全负责,并对监控结果予以通报,及时督促整改[8]。另外,国外诸多实践证明良好的药学服务的开展可有效控制药品费用不合理增长,如选择高价药还是平价药、如何进行药物处方组合、药品使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个体终端支付的药品费用。这就需要由药师和医师合作制定、实施与监测、调整患者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选择平行替代药物、追求药物处方组合与药品使用量最优,缩减其住院或用药成本,降低其再次入院治疗的二次成本。从而减少和避免无效医疗、过度医疗,保证药品治疗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药品费用[9]。

 

2.2.2在药物采购和使用方面

 

细化为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中标药品的使用比例、辅助用药的收入占比等指标,划清了政府调控权与医院自主权的界限。公立医院在执行优先采购中标药品的基础上,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定期对药品使用构成情况及各科室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每月对使用排名前十位的药品进行用药合理性分析调查;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分析观察药品使用的合理性,明确需要重点监控的药品品规,对异常增量的药品可限用或停用,并针对性地提出质量改进意见和建议,做到有的放矢地控制药品费用[10]。同时公立医院应建立辅助用药目录,对重点监控药品实施控制,通过重点监控药品临床合理应用评价与管理来规范医疗机构药物使用情况:一是药学部组织药学、临床医学专家,建立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的用药指南与规范,建立重点监控药品的合理用药评价方法及监管制度;二是对重点监控药品实施处方审核,严格按照主要诊断与用药指南、限定病种、合理使用;三是将重点监控药品种纳入专项处方点评,对其使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与临床医师及时沟通,对点评结果不合理医师进行通报处罚,监督临床医师合理用药,保障安全用药。

 

2.2.3在基本药物使用方面

 

提出了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处方占比、住院患者基本药物使用率、基本药物采购品种数占比等指标,为了贯彻落实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提高基本药物占比,公立医院应严格根据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结合医院实际建全基本药物的遴选、引进、评价、考核及监管等各项制度。加强基本药物优先合理使用的培训,建立基本药物优先合理使用的长效机制,将基本药物使用占比分解到每个临床科室,对基本药物实施专项点评,实行院科两级考核,将考核结果与职称晋升、年终评优等工作挂钩,推动临床医师优先、合理使用基本药物[11-13]。

 

3药师是合理用药的执行者和推进者

 

3.1合理用药现状

 

目前不合理用药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合理用药不仅对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还大大增加了社会负担,造成医疗费用的浪费。美国早在1992年在所有药师职责中规定,若在审核处方过程中发现问题,且必要时进行介入,成为药师依法守法,行使专业和伦理的职责,也是中心职责[14]。在我国,2018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联合实施《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15]中指出:药师是处方审核的第一责任人。医疗机构所有处方均应该经过药师审核后,才可进入划价收费与处方调配环节;对信息系统筛选出的不合理处方及信息系统不能审核的部分,应当由药师进行人工审核,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3.2绩效考核指标要求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将每百张病床药师的人数纳入考核,把传统的药学专业技术工作重点由“药”转向“人”,进一步明确了药师在临床用药中的主体地位,药师作为药物管理的实施者应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对合理用药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当前医疗机构的工作重点应是药师在用药过程中积极开展药学服务,从“以药品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以提高患者用药效果及生活质量为目的,将合理用药治疗贯穿到用药全过程;从“以保障药品供应为中心”转变为“在保障药品供应的基础上,以重点加强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参与临床用药为中心”,关注治疗过程的指导,科学决策疾病治疗过程,借助科学用药指导改善患者临床症状[16-18]。

 

3.3具体措施

 

3.3.1开展行之有效的药学服务

 

药师可积极探索新的药学服务模式,设立各种形式的药学门诊,直接面向患者开展药学服务,内容包括为患者解答药物相关问题;与医生协同管理疾病;通过记录患者用药史和过敏史等调整和优化患者药物治疗方案;定期随访,监测和预防药物不良反应;提高长期服用多种药物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对患者进行用药知识宣教,推动预防治疗,降低用药成本等[19],真正做到合理用药的守护神。

 

3.3.2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

 

医院药学服务中的人文关怀指药师除了为患者提供必需的药学服务外,还要为患者提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以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主要体现在:药师要主动从药物适应症角度帮助患者检查处方的合理性,主动去进行实时动态监测、报告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为患者建立个性化的电子药历,为患者提供最新的药学情报和信息服务,为需要帮助的患者提供用药个性化的咨询服务。这就要求药师不仅要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还需加强医学、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美学等人文科学的学习,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接受优秀文化和优良医德熏陶,提高人文素养。用适合的方式对待和爱护患者,打消患者的顾虑,提高患者依从性,使医疗效果达到最佳化[20]。

 

4展望

 

合理用药是国家医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级公立医院应完善绩效考核管理指标,探索医疗、药学共建的合理用药管理模式[21],积极推进各项药事管理措施:强化处方点评、加大抗生素使用强度的管控、加强国家基本药物的采购与使用、增加国家集中采购中标药品的采购、降低门(住)诊次均药品费用、提高药师在医疗服务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减少不必要的大处方、药物滥用,从多层面促进医院合理用药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的占比,逐步实现医院药学的精细化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在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55个指标中,有10个指标跟药物的使用与管理有关,其中三个指标为国家监控指标,由国家卫健委直接抓取,表明了合理用药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三级公立医院应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引导医院调整管理机制,从药物经济学等方面促进医院合理用药管理水平的提升,降低不合理用药带来的多余经济消耗。医疗机构在保障患者安全用药的基础上,应通过对不同药物间,或不同药物与其他治疗方法间的比较,选择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案,将有限的药物资源投入到疾病负担较重或对其干预具有成本效应的疾病上,以有限的药物资源实现最大程度上健康效果的改善[22],提高药物资源的合理使用及配置,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Documents of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Guiding opinions of the State Council on strengthening the performance appraisal work of three-level public hospitals[Z].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January 16,2019.

 

[2]Wang HC,Xiang C,Yin Y,et al.Establishment of three-level review and comment system of outpatient prescription[J].Chinese Journal of Hospital Administration(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9):679-681.

 

[3]Ministry of health,PRC.Management standard of hospital prescription review(trial)[S].Health Doctor[2010]28,2010-02-10.

 

一次性医疗物品的管理篇7

接连发生的医疗安全事故除了暴露出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力外,更令人担忧的是其折射出来的、长期潜伏在底层医疗机构的各种医疗安全隐患问题。一位参与安徽、广东两起丙肝感染事件调查的专家呼吁,我国的基层医疗机构已经到了不管不行的地步,再不尽快修补脆弱的安全链条,必将付出更为惨痛的代价。

农村成假冒伪劣药品“重灾区”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后,全国大部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及一些基层的医疗机构采用基本药物统一采购、管理的制度,但由于基本药物仍然存在补贴款发放不到位、配送不及时、目录范围无法满足患者需求等问题,导致很多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仍然出现销售“非基本药物”的情况,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这一现象已经成为行内“心知肚明”的事情。

由于缺乏正规的购药渠道、专业药师及严格的准入验收标准,一些村卫生室或者个体诊所多通过上门兜售人员、非法药贩、零售药店、集贸市场等各种渠道购买相对便宜的药物,并且未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入库记录,在如此混乱的买卖条件下,这些伪劣药品进入基层市场成为漏网之鱼,甚至有人认为农村已经逐渐沦为“过期产品、劣质产品、三无产品的天堂”。

药物存放条件差,过期失效风险大

目前,多数村级卫生室、诊所及一些医疗机构并未设立专门的药物存放仓库,仅是找一个闲置房间或临时搭建的空间将药品随意堆放,有些地方甚至阴暗潮湿,并没有任何隔离或者防潮、通风设施,对于一些需要特殊环境存放的药品也未采取任何措施。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对本区四个乡镇,两个街道189个基层医疗单位(包括卫生院及卫生所)的调查中发现,“一部分村级卫生所药房设备设施极其简陋,根本不具备药品必要的贮存条件。药品混贮现象较普遍,无通风、防潮、遮光、温控、防鼠等基本设施设备;对于低温贮藏的药品,更没有冷藏设施;有的药房光线暗,里面阴暗潮湿,生活物品同药品一起堆放,未将办公区与生活区分开;药品摆放无地架及货架,比较凌乱。有些积压药品甚至都过期了,还存放在库存内。”

另外,由于农村就医习惯,开处方药时普遍存在药品拆零销售的现象。对一些要求密闭保存的药品,标示有效期为2年,可由于装量过大反复拆分造成药品吸潮也会导致质量下降,实际有效期缩短,反复开瓶拆分容易造成药品的二次污染。但是,这些司空见惯的药物安全管理问题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对于已经过期或变质的药品,有些医生认为仅仅会影响药效,而照样销售给患者。用药陋习难改变,“三素一汤”依然泛滥

在基层,“三素一汤”(抗生素、激素、维生素和注射液)仍然是很大一部分医务人员的习惯性用药方式。走进村卫生室,随处可见挂着吊瓶进行静脉输液的农民,虽然这些患者多数为感冒、咳嗽、拉肚子等常见病,但无一例外的被挂上“三素一汤”。事实上,近年来,关于抗生素及激素滥用的治理一再被强调,很多基层医生并非不了解其危害。

“关于‘三汤一素’的问题,我们也知道应用不合理,但老百姓只认疗效,你给他尽快缓解了症状,他就满意,而且在基层多年来都这么用,大家都习惯了”。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的一名村医如是说。

“造成不合理用药的主因是农村医疗资源欠缺,乡村医生素质良莠不齐,农民用药知识匮乏。”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说。在农村,基本药物实施以前,乡村医生为了维持经营和生计,形成联合用药、大剂量用药、普遍使用静脉注射的用药习惯,农民也习惯了医生的不合理做法,甚至认为医生越是用药量大,就越负责任,形成根深蒂固的用药误区。基层医生有责任和义务从教育患者开始,共同形成安全、合理、规范的用药习惯。

专业操作不专业,卫生室不卫生

随着新农合制度的大力开展,村卫生标准化建设体系的落成,基层医疗卫生硬件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很多基层医务人员专业水平及知识储备、更新程度明显滞后、脱节。

据山东省济南市卫生局工作人员介绍,虽然市卫生局补贴用于购买医疗设备等硬件,但使用率低。有的卫生室用补贴款购买血糖仪,但至今一次都没使用过,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不会使用,操作不当,数值不准确,二是血糖试纸耗材昂贵,没有利润。有的卫生室购进心电图机放在那成了摆设。更有些卫生室消毒不严格,没有按照卫生规章要求使用一次性压舌板,即使反复利用压舌板也从未消毒过,卫生局补贴的便携式灭菌设备、紫外线消毒灯等不会用,或者是会用而不愿意使用。护士配药时多次重复使用注射器的现象十分普遍,输液瓶上多不标记患者姓名、加药成分等内容标识。

很多卫生室或诊所的卫生问题也饱受诟病,各种药品针剂随意摆放,医务人员多不穿隔离衣,进行医疗操作不洗手、不戴手套,随地吐痰,基本无禁烟意识。

另外,基层医疗垃圾的处理问题近年来也被广泛关注。在农村,大部分村卫生室对医疗垃圾的处置存在一定的问题。有的将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混堆乱放,有的把医疗垃圾随意倾倒,甚至丢弃于水渠中,对饮用水源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胁。有的村民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处理不当,有的竟然成了儿童玩耍的玩具。个别人甚至把空药瓶捡回去,当作日常生活容器使用,形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自行就地处置其产生的医疗废物。自行处置医疗废物的,应当符合下列三点基本要求:一是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应当消毒并作毁形处理;二是能够焚烧的,应当及时焚烧;三是不能焚烧的,消毒后集中填埋。

一次性医疗物品的管理篇8

摘 要 目的:加强基层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以达到降低医院感染发生。方法: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郑州市一级医院“三好一满意”活动考核评价细则,对医院联合体44家基层医院开展为期1个月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调查、评估和督导。结果:基层医院在感染的组织管理、标准预防、无菌操作原则、消毒与隔离、医院感染病例管理、各种监测、手卫生管理、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处置可复用诊疗器械等9大项内容中存在不少问题,纳入医院联合体后,在加强管理质量、消毒质量、监测质量、手卫生管理等多方面都有了较明显的提高。结论:基层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是一个薄弱环节,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对保证医疗质量、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基层 医院感染 管理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44 primary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Ding Yaqiong

The department of infection management of Zhengzhou City tcentr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Zhe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Zhengzhou City,Henan Province),450007

Abstract Objective:To strengthen the primary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in order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Methods:In accordance to the《management method of hospital infection》and the Zhengzhou municipal hospital"three goods and one satisfaction"activity evaluation rules,to carry out investigation,evaluation and supervision of the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in the hospital association of 44 primary hospitals for one month.Results:The primary hospitals had a lot of problems in the nine categories of content,such as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infection,standard precautions,sterile operation principle,disinfection and isolation,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all kinds of monitoring,management of hand hygiene,medical waste management,standardize the disposal of reusable medical apparatus and instruments.Conclusion:The primary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is a weak link,strengthen the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care,service quality and medical safety.

Key words Primary;Hospital infection;Management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质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评价医疗质量、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医疗安全是医疗质量的核心。由于基层医院的地理位置偏僻,所以,医院感染管理相对薄弱,为了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隐患,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显得非常重要。郑州市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科在2013年10月23日-11月29日,对联合体成员单位进行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调查、评估和督导,发现基层医院在感染的组织管理、标准预防、无菌操作原则、消毒与隔离、医院感染病例管理、各种监测、手卫生管理、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处置可复用诊疗器械等项目内容中存在不少问题,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医院感染管理进行加强工作,消除医院发生感染的隐患,从而使得基层单位医疗服务质量有了较明显的提高,现报告如下。

存在问题

组织管理:①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未建立,未对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岗位培训。基层医院的责任人思想上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比较放松,医务人员专业素质薄弱,感染质控小组对感染管理未达标,只是走个形式,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工作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实施工作。没有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无医院感染年度计划与总结。②缺少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本次研究中,48%的医务人员并不了解医院感染,缺少对个人安全防护知识的了解,不能够很好地掌握手卫生知识,对《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医院感染的法律、法规不了解,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不够。

消毒隔离:由于有的医院地理位置比较偏僻,护理管理者对消毒隔离工作比较放松。考核中发现的问题有:①治疗室环境差,治疗车未配备快速手消毒剂。②无菌物品、消毒剂及消毒物品过期使用,无菌物品、敷料缸及开启的静脉输入无菌液体未注明开启时间。③无菌持物钳做不到4小时更换,盛放消毒剂的容器不符合要求,手术缝线用戊二醛及新洁尔灭浸泡。④灭菌手术器械包、敷料包及消毒的器具、物品未分类、分柜存放,静脉输液未能做到1人1针1带。⑤无菌物品不在有效期,无菌包包装不规范。⑥一次性注射器复用。⑦污物被服随便乱放。⑧氧气湿化瓶液未按规定时间更换,无菌柜未定期进行清扫。⑨计划生育手术室等重要部门进出比较随意。⑩在诊疗过程中,普遍发现医务人员未戴口罩、帽子、洗手等,清洁工的清洁消毒工作不认真,空调机、隔尘网等没有进行定期的清洗工作。

病房管理:做不到湿式清扫,1床1巾。各区域拖把混放,无标示,未悬挂晾干。患者转出后做不到终末消毒。

重点部门管理:手术室布局不合理,无自备包,清洗槽不洁净。口腔科清洗消毒灭菌流程不符合要求。计划生育手术室布局不合理,区域划分、人物、洁污流向等不符合《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医院感染办法要求。消毒供应室布局、清洗流程不符合要求,只有一个消毒锅。

手卫生:未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手卫生方法不正确,不能严格执行手卫生指征。部分医务人员未认识到洗手的重要性,洗手消毒方法不正确。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不到位:没有对治疗室、换药室、计划生育手术室等重点部门进行每月的规范环境卫生学监测,其中的诊疗用具消毒不合格;没有进行定期监测紫外线灯管辐照强度。

职业暴露与防护:医务人员不了解标准预防的主要内容,不能正确地掌握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医务人员对院内感染知识掌握不够。缺少防护用品,医务人员未掌握隔离技术,不能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在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没有提高重视职业暴露危险,如经常接触污染的血液、体液及尖锐物损伤等,防护意识薄弱,对什么是标准预防不了解。在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未能有效地采取防护措施,实行标准预防,进行双向保护隔离等。

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装,未能严格分开管理;医疗废物暂存处标示不正确。

管理对策

建立健全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建设:管理人员须参加省级以上的医院感染专业岗位培训,才能负责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委员会会议,对医院感染的监控和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成立医院感染质控小组,成员包括科主任、护士长、监控医生、监控护士,明确各自职责,监测医院感染管理,对消毒隔离制度进行落实到位,督促医院感染的工作,每月进行定期的医院感染情况检查,如发现问题,立即改进。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参加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工作必须规范化、科学化,建立预防、控制和管理的长效机制[1]。

加强消毒隔离管理。消毒隔离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手段,消毒隔离的质量决定了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效果,所以消毒隔离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治疗车应配备快速手消毒剂,便于手卫生落实,各种无菌物品、消毒剂及无菌物品在有效期内使用,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无菌液体在2小时内使用,并注明开启日期时间;启封、抽吸的溶液注明启用日期时间,在24小时内使用;每周对非一次性盛放碘酒、酒精等皮肤消毒剂的容器进行2次的灭菌操作,同时将消毒剂进行更换,尽量使用小包装的瓶装消毒液,1用1废弃,使用时间≤3天;开启的无菌物品、敷料缸等注明开启的时间,超过24小时不得再使用,无菌持物钳每4小时更换1次;灭菌手术器械包、敷料包及消毒的器具、物品须分类、分柜或分室存放;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严禁重复使用、可复用消毒、灭菌医疗器械须1人1用1消毒、灭菌;静脉输液时严格执行1人1针1带;将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物品直接放到封闭的容器中,消毒供应中心将会进行集中的回收和处理;如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应该使用双层封闭包装,在包装上注明感染疾病的名称,消毒供应中心将进行单独的回收和处理;须使用医院统一采购、有效期内、标示齐全、包装合格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和消毒药械,科室不得自行购入。

规范手术室及供应室的管理。手术室内布局合理,手术器具及物品须1人1用1灭菌,在有效期内使用;各类灭菌包均有消毒供应中心供应;观察器械包的大小、外包装、标识等是否合格;灭菌方法、灭菌效果应当符合要求。消毒供应室:医院应根据消毒供应中心的规模及工作量,合理配置清洗、消毒、灭菌设备及配套设施;供应各科室有效期内、标示规范的可复用无菌诊疗器械、器具及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检测结果应符合规范要求;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BD测试,测试合格,灭菌器方可使用;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无菌物品存放符合要求,分类放置,并按有效期顺序排列;发现湿包、过期及包装破损无菌物品不得发放;物品收、送车辆洁污分开,用后立即进行清洁、消毒,干燥备用。

正确配置有效手卫生设备,加强手卫生管理。按照手卫生规范,正确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手卫生方法正确,执行七步洗手法流程;严格执行手卫生指征。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掌握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流程。医务人员要了解标准预防的主要内容,防护用品配备齐全,医务人员掌握隔离技术,正确使用各类防护用品;医务人员掌握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

开展环境卫生学检测。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环境卫生学监测是其中必要措施之一,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基层医院要开展空气、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的监测,建立紫外线登记本,并定期监测紫外线强度[3]。

医疗废物的管理:将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容器、包装合格。《医疗废物回收登记表》记录详实。

讨 论

基层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医联体整体医疗服务质量中相对比较薄弱的部分。经过一年多实践工作,使得医联体的医院感染控制质量基本达标,明显地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为了使得医联体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更大的提高,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整体质量控制评估,并且对基层的感染控制质量进行全方位、有重点的加强,对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的保障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英,陈兰,赵萍,等.对当前医院感染管理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26(5):359-360.

2 张兴容.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保证临床医疗安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12):278-279.

上一篇: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范文 下一篇:粮食安全生产工作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