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不平常的经历范文

时间:2023-12-08 19:37:58

一次不平常的经历

一次不平常的经历篇1

关键词 气候概况;影响评价;甘肃肃北;2016年

中图分类号 S1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9-0240-02

1 资料与方法

利用肃北气象观测站20:00至次日20:00观测数据,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历年同期平均值采用1981―2010年地面观测数据的平均值。各气象要素标准运用《甘肃省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汇集(2016版)》规定的气候评价使用的天气和气候标准。

1.1 气温

1.1.1 距平。季、月、旬或某一时段气温与多年(30年)平均值比较,距平>2.0 ℃为特高,0.6~2.0 ℃为偏高,-0.5~0.5 ℃为正常, -2.0~0.6 ℃为偏低,

1.1.2 寒潮。日平均气温(2:00、8:00、14:00、20:00 4次气温观测平均值)24 h下降≥10.0 ℃或48 h≥12.0 ℃,且最低气温≤5.0 ℃。

1.1.3 强降温。日平均气温24 h下降8~10 ℃或48 h下降 ≥10.0 ℃,且最低气温≤5.0 ℃。

1.2 降水

1.2.1 距平。季、月、旬或某一时段的降水量与多年(30年)平均值比较,距平百分率60%为特多。

1.2.2 暴雨。甘肃河西地区日降水量≥30.0 mm(≥70.0 mm为大暴雨);河东地区日降水量≥50.5 mm(≥100.0 mm为大暴雨)。

1.2.3 春季透雨。3―5月日降水量≥10.0 mm或2 d降水量 ≥15.0 mm为第1场透雨。

1.2.4 连阴雨。连续阴雨≥5 d,降水总量≥15.0 mm(允许其中1 d微量或无降水量,但不包括过程起止日期),日平均总云量≥8成,同时满足以上条件者,为一次连阴雨过程。

2 基本夂蚋趴

2.1 气温

2016年各月气温平均值、历年同期平均值及其差值见表1。可以看出,2016年(1―12月,下同)年平均气温为7.5 ℃,较历年同期平均值(7.2 ℃)高0.3 ℃。2016年年平均气温与2015年相比高0.4 ℃。冬季(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下同),季平均气温-6.4 ℃,与常年同期平均值(-5.2 ℃)相比气温低1.2 ℃。12月、1月、2月月平均气温分别较历年同期平均值低1.0、1.3、2.4 ℃。春季(3―5月,下同),季平均气温为8.6 ℃,与常年同期平均值(8.0 ℃)相比高0.6 ℃。3月、4月月平均气温分别较历年同期平均值高2.2、1.3 ℃,5月较历年同期平均值低1.5 ℃。夏季(6―8月,下同),平均气温为19.3 ℃,比常年同期平均值(18.9 ℃)高0.4 ℃。6月、7月月平均气温分别较历年同期平均值高0.7、0.6 ℃,8月较历年同期平均值低0.2 ℃。秋季(9―11月,下同),平均气温为7.4 ℃,与常年同期平均值(7.3 ℃)相比高0.1 ℃。9月、11月月平均气温分别较历年同期平均值高1.0、0.3 ℃,10月较历年同期平均值低0.9 ℃。与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8月、11月气温正常,1月、5月、10月及2015年12月气温偏低,4月、6月、7月、9月气温偏高,2月气温特低,3月气温特高。极端最高气温36.0 ℃,出现在7月30日;极端最低气温-25.5 ℃,出现在1月23日。

2.2 降水

2016年各月总降水量、历年同期平均值及其差值百分比见表2。可以看出,2016年降水量为148.2 mm,比常年平均降水量(152.4 mm)少3%。2016年年降水量与2015年相比少114.0 mm。冬季降水量为14.1 mm,与常年同期(10.2 mm)相比偏多38%。12月、1月、2月月总降水量分别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多12%、68%、43%。春季降水量为22.2 mm,与常年同期35.2 mm相比偏少37%。3月、5月月总降水量分别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少100%、40%,4月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多31%。夏季降水量为114.1 mm,与常年同期(89.8 mm)相比偏多27%。6月、7月月总降水量分别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少41%、77%,8月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多260%。秋季降水量为1.1 mm,与常年同期(17.3 mm)相比偏少94%。9月、10月、11月月总降水量分别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少100%、94%、76%。各月降水分配不均匀,1月、8月特多,3月、7月、9―11月特少,2月、4月偏多,5―6月偏少,2015年12月正常。

2.3 日照

2016年各月总日照时数、历年同期平均值及其差值见表3。2016年年日照时数为3 283.8 h,与常年同期(3 138.9 h)相比多144.9 h;2016年日照时数与2015年(3 333.0 h)相比少49.2 h。冬季日照时数为707.3 h,与常年同期(640.5 h)相比多66.8 h。12月、1月、2月月总日照时数分别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多19.4、2.7、44.7 h。春季日照时数为877.2 h,与常年同期(836.4 h)相比多40.8 h。3月、4月月总日照时数分别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多9.2、38.0 h,5月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少6.4 h。夏季日照时数为898.0 h,与常年同期(882.0 h)相比多16.0 h。6月、7月月总日照时数分别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多54.4、27.3 h,8月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少65.7 h。秋季日照时数为807.3 h,与常年同期(779.9 h)相比多27.4 h。9月、10月、11月月总日照时数分别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多13.6、1.2、12.6 h。

3 主要气候事件及其影响

3.1 大风、沙尘天气

2016年出现大风22 d,比历年平均值偏多。其中,冬季出现大风5 d,春季出现大风5 d,夏季出现大风4 d,秋季出现大风6 d。年极大风速24.3 m/s,出现在3月17日。年内出现浮尘天气35次、扬沙天气8次、沙尘暴1次,与历年平均值相比属偏多年份。

3.2 冰雹、霜冻、寒潮、强降温

5月、6月各出现冰雹1次,对农牧业生产未造成损失。年内出现霜冻3次,在4月16―17日、5月1―2日、5月12日;寒潮2次,在4月30日至5月1日、5月10―11日;强降温8次,在2月10―12日,5月10―12日、18―20日,10月2―4日、19―21日,11月4―6日、20―21日,12月10―11日。对交通和农牧业生产有一定影响。

3.3 暴雨洪涝

7月8日区域性降水过程致使肃北县石包城l部分地区山洪暴发,造成房屋倒塌1户2间、一般损坏8户8间,直接经济损失19.58万元,其中家庭财产损失19.58万元。

8月16―21日持续性降雨天气导致肃北县党城湾镇、马鬃山镇、石包城乡出现洪涝灾害,造成3个乡镇14个村452户1 106人受灾。据统计,小牲畜死亡50只,严重损坏房屋1户1间,一般损坏23户48间,农作物受灾面积328.2 hm2,成灾面积294.9 hm2,绝收面积150 hm2(主要受损农作物为小麦、孜然);直接经济损失778.68万元,其中:农作物损失376.5万元,家庭财产损失32.18万元,基础设施损失370万元。

4 气候影响评价

2016年肃北县气温正常、降水正常,无霜期144 d,无霜期偏短,气候条件总体属较好的年景,对农牧业及生态的影响利大于弊。但年内雪、浮尘日数明显偏多,对生态环境和交通运输影响较大,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1-2]。冬季气温偏低、降水偏多,有效抑制了病虫卵越冬基数,有利于土壤保墒,但气温偏低,对日光温室温棚蔬菜生长不利,同时冬季大风偏多,对生态环境也有一定影响。春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对春小麦、玉米、马铃薯等播种出苗有很大影响,春季沙尘日数较多,对生态环境也有很大影响[3-4]。夏季气温正常,降水偏多对牧草生长有利,但对小麦、胡麻的收割晾晒有影响。尤其是8月16―21日出现的洪涝灾害,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秋季气温正常,降水特少,不利于农田土壤蓄墒,土壤表层水分蒸发较快,部分地区出现干旱。

5 参考文献

[1] 赵一飞,张勃,张多勇,等.甘肃河东地区地表湿润特征及其气候影响因子[J].地理科学进展,2013(1):95-104.

[2] 孙玉莲,边学军,黄成秀,等.甘肃临夏高寒干旱地区玉米种植气候区划与产量的气候预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49-55.

[3] 白永平.甘肃农业生态气候资源系统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0(6):827-832.

一次不平常的经历篇2

不错!的确如此!

在校园寻求知识时,我们会有很多的经历。比如,刚上小学时我们会分入一个班级,而在班里,我们彼此并不熟悉,面对的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这就需要我们鼓起勇气,这是我们第一次拥有交往的能力;慢慢的,当你学历渐渐升高,面对的困难题目越来越多,这就又要考验你的心理态度了,是否能在困难面前临危不乱;逐渐的,考试越来越多,大考一次又一次,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应对不同的学习环境,只有学会沉着冷静,我们才能够在一次又一次的大考中保持平常心正常发挥。其中,我们要学会抑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考试而感到紧张,要有“把练习当作考试,把考试当做练习”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

在家庭感受亲情时,我们也会有很多的经历。比如,刚出生时我们蹒跚学步,挫折不断,但母亲总不会让自己摔倒,在最紧要的关头,她总能站出来,保护自己的孩子,不让孩子受到伤害;慢慢的,当你年龄渐渐升高,你又要面对写字的苦恼,而在这时父亲会陪你坚持不懈学习写字,逐渐的,你又要面临人生的重要抉择时,是父母坚持你的选择。

在社会奉献真爱时,我们更会有很多的经历。你从校园逐渐增高走入社会时,你成熟了许多,面临的挫折更多,但即使你在校园、家庭中时学会了足够多的,社会上也会吃苦,它需要你进一步的磨炼、思考、总结、从而成功!

一次不平常的经历篇3

一、调查结果

1.竞技太极推手教练员的执教年限偏短。所调查的42名竞技太极推手教练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42.86%、31-35岁占23.81%、36-40岁的占19.05%、41-45岁占9.52%、45岁以上占4.76%,35岁以下占了调查总数的66.67%。在调查的42名教练中执教年限在1年以下的占了26.19%、1-3年占35.71%、4-6年占30.95%、7年以上占7.14%,执教年限在3年以下的占61.9%,可以看出目前竞技太极推手教练员队伍总体情况基本为教练员较年轻,集中于35岁以下、执教年限大多为3年以下,处于这一年龄段的教练员往往精力比较充沛,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但其执教经验及经历却往往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竞技太极推手运动员的培养及竞技太极推手运动的发展。

2.竞技太极推手高等级教练员比例较小。目前竞技太极推手教练员队伍中初级和中级教练占了42.86%和26.19%,这说明,目前竞技太极推手教练员的等级普遍较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练员的执教水平,但同时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在竞技太极推手教练员等级评定上,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尚未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评判标准和评价体系,各地对教练员的等级的评定标准仍然沿用武术套路的评定标准。因此,有关部门应积极稳定竞技太极推手教练员队伍,加强教练员队伍的建设,提高竞技太极推手教练员的业务水平,建立和健全竞技太极推手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尽快建立竞技太极推手教练员的初级、中级、高级教练员的岗位培训制度,考试合格才能晋升相应教练员资格。必须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竞技太极推手教练员绩效评估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稳定住现有的竞技太极推手教练员队伍,吸引更多有才干的教练员进入竞技太极推手行列。

3.目前竞技太极推手教练员学历层次不高。目前有52.38%的竞技太极推手教练员学历层次还处于大专水平,有本科学历的有40.48%,但有研究生学历的却只有2.38%,因此不难看出现有的竞技太极推手教练员的学历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学历水平并不能反映执教水平,但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学历水平的提高,也是一个教练员学习能力的体现。随着竞技太极推手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外交流的需要,教练员在提高自身执教水平的同时必须提高管理能力和外语水平。通过提高学历水平,不断提高执教水平。

优秀的竞技太极推手教练员不仅要具有一定的学历和丰富的运动经历,还要有指导运动队训练的实践经验。没有一定学历和运动经历的教练员,难以正确地指导运动员进行训练,仅有学历和运动经历的教练员,不知道在训练实践中练什么、怎样练、练多少,也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练员。

4.竞技太极推手教练员继续教育参与较少。可以看出,有17人进修过1次,占40.48%,有7人进修过2次,占16.67%,有4人进修过3次以上,占9.52%,还有33.33%的教练员从未经过任何形式的培训。其中有66.67%的教练员接受过继续教育,但次数较少,这对于教练员知识的及时更新与紧跟竞技太极推手运动训练技术发展的趋势是很不利的,因此需要及时进行各种进修培训,及时提高训练水平,及时掌握竞技太极推手发展的前沿动态,保持应有的国际意识和超前意识。

5.竞技太极推手教练员实践经验不足。目前竞技太极推手教练员大多是从武术套路和散手运动员出身,有竞技太极推手运动经历的不足15%。尽管套路和散手都属于武术范畴,但竞技太极推手有其自身的运动特点,如果将套路运动和散手运动的训练方法原封不动的照搬入竞技太极推手是行不通的。因此,竞技太极推手实践经验的不足是目前竞技太极推手教练员在执教过程中面临的较大的挑战,同时由于竞技太极推手教练员缺乏竞技太极推手的运动经历,使得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顶牛、较力、推小车的局面时常发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竞技太极推手运动的发展。调查发现,目前竞技太极推手教练员队伍中专业队教练员仅占14.29%,而体育教师和业余队教练分别为40.48%和35.71%,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看出目前竞技太极推手运动开展情况令人担忧。

6.运动员训练次数和时间较少。运动队进行系统的全年训练是保证运动员成绩不断提高的必要条件。本次调查的131名运动员中,训练的次数主要集中在每周2、3、4次,共占90.08%,每周训练次数在5次和6次以上的各有5人,每周训练1次以下的只有3人,这也说明了目前竞技太极推手的训练情况不太正常。其次从每次训练的时间看,1小时以下有60人占45.80%、1-2小时有49人占37.40%、2-3小时的有16人占12.22%、3小时以上有6人占4.58%。同时通过现场访谈、观察及通过本次比赛最终名次的高低,发现训练次数和时间排在前列的,这些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较高,这也正说明了竞技太极推手竞技水平的高低也是一个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过程,要出成绩就必须有训练次数和时间作保证。

二、分析

1.竞技太极推手裁判员的学历、等级等有待进一步提高。裁判员是保证比赛正常进行和比赛公正合理的执法者,是竞技太极推手比赛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竞技太极推手水平的不断提高,比赛的激烈程度也日趋加大,如何造就一支素质高、纪律性强、执裁水平过硬的裁判队伍,保证竞技太极推手运动朝着良性方向不断发展,将是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裁判员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在所调查的竞技太极推手比赛裁判员中,有19名裁判的学历在大专以上,有3人的学历在大专以下,仅有一位裁判员具有硕士学历,说明竞技太极推手裁判员的整体文化素质并不是很高。年龄结构分布比较合理,30-50岁的有17人,占总人数的77.27%,他们既有经验又有着充沛的体力,符合裁判工作的要求。但在调查的裁判队伍中,具有一级裁判证书占50.00%,只有3人有部级证书,占13.64%,二级裁判员有8人,占36.36%,说明竞技太极推手裁判员在裁判等级上不够合理,尚需要在学历和等级上进一步提高。

2.目前竞技太极推手训练没有足够保障。一是经费缺乏。没有足够的经费就无法保障整个训练、竞赛的正常运行。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目前竞技太极推手训练经费主要来源还是以政府资助为主,占69.05%,但也有部分是通过企业赞助和队员集资的方式进行训练,但所占的份额很小,只有9.52%和7.14%;通过对教练员的调查发现,目前竞技太极推手教练员对经费的满意度较低,有52.38%教练员认为经费欠缺,有23.81%的教练员认为经费明显不足,有21.43%的教练员认为经费够用,仅有2.38%的教练员认为经费充足。因此,从总的来看,目前竞技太极推手训练经费投入较少,不能满足需要,而且经费来源渠道较为单一,这显然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经费问题已成为制约竞技太极推手运动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二是场地、器材不能满足需要。训练场地和训练器材是竞技太极推手运动员训练的基础,没有这样的基础,想要提高竞技太极推手运动的水平只能是一句空话。运动训练过程是一个不间断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训练场地和器材设施是保证取得优异成绩的基本条件。调查发现,有59.52%有固定场所,有40.48%没有固定场所。

目前竞技太极推手训练保障情况令人担忧,一方面训练经费来源渠道单一,投入偏少,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另一方面训练场地、器材情况不能满足需要,这些状况严重阻滞了竞技太极推手运动的健康发展。

竞技太极推手教练员队伍整体执教年限较短,学历偏低,专业培训与学历进修的机会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练员训练水平的提高。竞技太极推手裁判员等级整体偏低,部级裁判人数较少。裁判员的临场执裁能力需进一步提高。竞技太极推手训练的场地、经费、器材条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难以保证运动员正常的系统训练,运动员的训练次数和时间偏少,影响了运动训练的科学化程度,制约了竞技太极推手运动的发展。

一次不平常的经历篇4

(长沙县委党校,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本文从现实和历史的角度阐述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性、历史必然性和实现的必经之路,这对于在改革新常态下走共同富裕道路提供了可行性尝试。

关键词 :新常态;共同富裕;贫富差距

中图分类号:B0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5-0174-02

在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讲话中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新常态下的全面深化改革为共同富裕提供动力支撑;而共同富裕为全面深化改革打造平台,这是理论认识上的一种科学观。事实上深化改革与共同富裕在发展上并不协调一致,改革并没有做到全民同步富裕。在改革推动下经济快速发展,财物充裕丰富,共同富裕成为全民向往的共识。但是,由于先富超前发展,后富政策不力,后富赶上先富总是慢了一个节拍,共同富裕成为民众不切实际的期盼。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化改革的今天,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新常态下共同富裕之路非走不可

我国经济发展收益分配不均衝性问题成为共同富裕的屏障。30多年改革开放引发的贫富不均,收入差距扩大化,使我国面临一个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消除贫富差距,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担当。

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反作用于生产,但分配反作用于生产溢出共同富裕,也就是说正确处理生产与收入分配关系产生同步富裕。从更深层面看,政府、市场、道德三方面力量,如果驾驭不好生产与收入分配,凸显的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扩大化,共同富裕也就无从谈起。所以,优化生产与收入配伍关系为共同富裕提供支撑平台。

共同富裕是事关我们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任务之一就是做大生产“蛋糕”,提高收入,优化分配,实现共同富裕,巩固党长期持久的执政。

共同富裕是我们党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工程,其基本内容、根本原则、最终目标,是社会主义终极价值和过程价值的有机统一。作为社会主义终极价值,就是消灭阶级、消灭剥削、消灭落后与贫穷;作为社会主义过程价值,就是消除一切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和分配,实现共同富裕。

二、新常态下的共同富裕是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看,共同富裕作为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内容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党领导的中心任务,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改革开放初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我国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出发,总结共同富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创造性地提出了“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践行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党领导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反对共同贫穷和落后,打破平均主义,揣掉‘大锅饭’;让经营有方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富带后富,成为共同富裕的领路人,我们老一辈革命领导担负了这一历史重任。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强调共同富裕。江泽民同志在论述分配不公现象时指出:走富裕道路会有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不可能同步富裕;在致富的道路上总会有先有后,总会有能力和贡献大小不同的人;但共同富裕兼顾先富和后富、兼顾能力和贡献大小不同的人,最终消除贫富不均的现象实现共同富裕。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第一次提出了贫和富统筹兼顾的理论,把对共同富裕认识提高到理论上,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指出:中国经济旧体制给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地区之间带来了严重的不平等。缩小三大区别,调节收入分配,走共同富裕道路,是防止社会分化,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政治、政权长期稳定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历史和时展的高度,着眼共同富裕实现与发展的远景,进行规划与谋略。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把共同富裕实现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性阶段上,即新常态。

三、实现新常态下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

共同富裕要有序分步的进行阶段实施,在巩固已富裕起来人们的同时,着力帮助另一部分还没有富裕的人民群众,让他们互相合作、彼此关顾,在共同富裕道路上永不停步,其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落实改革收入分配中的两个“三条”举措,实现共同富裕。把国务院关于“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给予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以更多关爱”的三条,以及十七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三条,一并推出,统筹兼顾,相互推动,在互为补充和结合中消除贫富差距。

完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机制,实现共同富裕。首先从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劳动分配制度,工人参与管理、监督和约束分配不公等方面,健全初次分配机制。其次完善以税收、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应用“调高、提低、保中”杠杆调节收入分配,弥补初次分配所造成的不公分配。通过加大财政投入,确保财力向基层、民生倾斜;加快社会保障进程,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等杠杆,让低收入群众分享到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

巩固和扩大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实现共同富裕。公有制经济是共同富裕的基础,要在政策上巩固,制度上完善,扼制私有制弱化和吞食公有制;增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扩大公有制经济增量。只有锅里有才能碗里满,这才是真招术。

保障公有资产占社会总资产比重的绝对优势,实现共同富裕。公有资产绝对占有量是共同富裕的依托,在国家资本,买办资本(外资和合资)、民营资本(私人)、权贵资本(高管企业)等所有制经济实体中,让公有资产质和量在占总资产比重中具有双高优势,确保能源、交通、通讯、金融、基础设施、支柱产业等国计民生、战略性全局行业和关键领域绝对高的占比优势,打造共同富裕高平台。

健全两次分配互动互补的协调机制,实现共同富裕。建立以初次分配为主体、财政分配为补充的工人劳动收入落差弥补的协调机制。目前,我国工人劳动报酬来自于初次分配,当企业受到水灾、火灾、通货膨胀、金融危机等自然灾害和公共危机冲击,有关初次分配(企业内部分配)保障工人的劳动所得就成为一句空话。为巩固初次分配,应构建工人劳动收入分配遭受意外灾害重创,出现贫富差距或差距扩大的财政二次分配弥补机制。

参考文献:

[1]在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讲话.2016(6).

[2]党的十八大.2012(11).

一次不平常的经历篇5

每一个人都会有一次又一次的经历。有的经历平淡无奇;有的经历酸痛苦楚;有的经历甜蜜温馨。然而,我的经历是不平常的。 那不是昨天发生的,也不是前天发生的,更不是今天发生的。它发生在那个充满无知的时侯,虽然它已是很早就发生了但对我来说,是一个永不泯灭的记忆,是一个使我深受教育的事情。 童年的我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我特别喜欢把门前两棵大树上的虫子捉下来,把他们的翅膀、触角折掉,让能飞的虫子不能飞,让能爬的虫子不能爬。看小时的我是多么残忍与无知。 不过一次不平常的经历让我从此明白了好多,好多

星期天,我带着一群伙伴来到一棵树下,又开始了我的残暴手断。正在我进行这种手断时,我耳旁突然传来:“小小鸟儿啊!去找你的妈妈吧!”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在和我一般大的小朋友搀扶下,边说边走来。我看到老人把小鸟高高举起,看上去是一个受伤的被老人救到的小鸟。小鸟被高高举起,但是小鸟却似乎没有力气扇动翅膀,我连忙跑过去,“老爷爷,看我把这些虫子翅膀都折了,看它们不是还能爬吗?”我不晓得老人是一个盲人,于是就拿着折了翅膀的虫子给老人看。老人霎时不说话,然后缓缓地对我说:“小朋友,爷爷是一个瞎子!我就像这只小鸟一样失去了翅膀."我当时根本不懂老人在说什么。过了很久之后的一天,我突然遇到要写一个关于爱护动物的文章。我当时两腮通红,一下子就记起了老人的话,也一下子明白了。 我明白了,人和动物是一样的。生命是宝贵的,是公平的。我是一个动物的敌人,我恨我自己,太恨了。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碰过一只小虫子。

一次不平常的经历篇6

历史的选择太多,远到尧舜禹,进到当今找选有能力的人才,都是‘历史的选择’的每一份诠释。

成王败寇,历史的选择扑朔迷离。最喜欢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是历史的选择,冬天的东南风,少之又少的几率,却是周瑜大败曹操的必备条件。或许,冥冥之中会有一个选择,一个必然,一个定点。

人生太长,一世之间有千千万万不计其数的选择。在选择的时候我们只能看到这个选择几天之内的可能引发的事,而往往真正的结局总是在经年之后的一个意外或者一个重逢。这便是历史给予你的选择。人类之所以平凡,是因为我们总会做错,常常会后悔。因为历史是一道选择题,它只给你一次机会。破败的满清贵族的选择,陷人民于水火之中,使人们颠沛流离,不得温饱。这是历史的错误,我们个人太过渺小,所以,我们只能是后悔。而党是旧社会的一缕新生的光芒,她伟大,所以,她代替历史选择,开始行动!

于是,在百年的黑暗历史中,衍生了这样一个党派:她,点燃了残破的中华民族的希望;她,在万恶的旧社会里照亮了前途的光明;她,就是我们的共产党——我们永远的母亲!历史为她营造了一个不可缺少却又无比艰难的背景。乱世建国,容易却也是难中之最难。她,在一次次的失败之后,总结经验,为人民咬牙挺住;她,在一次次灭顶之灾过后,挺立身姿,鸣起锣号,又一次次蹒跚站起。历史给了她选择,给了她机遇,那共产党——我们的母亲,粉身碎骨也会紧紧抓住。万里长征,在狭隘的起步之路险险启程,她,创造机遇,只因,她选择,她坚持!八年抗战,力量微弱,游击攻打,抓住时机,奋起反抗,她努力,她等待,终有一天,历史会给她更多选择!二十八年此起彼伏,二十八年风云迭起,二十八年艰苦奋战,抓住一次次时机,抓住难能可贵,险而难走的机遇。这条路,她走得比谁都难!

比之我们的母亲,不得不感慨,周瑜是幸运的,因为,历史给了他足够的机遇。可是历史的选择,历史的机遇,给予我们母亲的真得不多,真的,不够!

铭记党的母亲所受的苦,歌颂党的母亲所受的苦。她,值得我们铭记,值得我们歌颂。历史的接力棒传于我们新一代的人民的手中,历史给了我们足够的选择,过于平坦的背景,我们应该把交付于我们手中的祖国带向更昌盛,更富强的一代。

一次不平常的经历篇7

关键词:档案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成长规律

档案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档案人才队伍的骨干力量,对于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研究档案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成长规律,自觉运用人才成长规律,对于打造一支创新型档案干部队伍,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高层次的人才保障非常有必要。本文以北京市在职的142名具有档案系列高级职称的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研究、调查问卷、文献调研、访谈等形式开展研究,寻找其成长规律。

一、北京市档案高层次

专业技术人才的基本情况

(一)几个相关理论问题的探讨

明确相关概念,是统一思想、消除模糊认识的根本,是研究档案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基础。档案专业技术人才资源总量指有专业技术职称和没有职称,在档案工作岗位上工作的人员数量之和,是可能成为档案专业技术人才的人员总量。档案专业技术人才是指在档案工作岗位上,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并已取得相应级别档案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本文研究的档案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是指档案工作者中具有档案系列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人员。以上关系如图1“档案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及相关概念示意图”所示。北京市档案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成长规律是北京地区档案专业高层次人才成长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和稳定的联系。

(二)北京市档案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总量

截止到2011年底,取得北京市档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才共有240人,在职的有142人,其中,取得档案系列正高职称的8人,取得档案系列副高职称的134人。北京市档案专业技术人才资源总量约4000人,在职的北京市档案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约占总量的3.6%。以下数字及分析都是指在职的北京市档案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三)北京市档案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结构

从单位结构分析,机关(含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75人,约占53%;事业单位34人,约占24%;企业33人,约占23%。从学历结构分析,博士研究生学历3人,约占2%;硕士研究生学历20人,约占14%,本科学历100人,约占71%,大专学历19人,约占13%。从年龄结构分析,35岁及以下4人,约占3%,36-50岁107人,约占75%;51-60岁31人,约占22%。从性别结构分析,男21人,约占15%,女122人,约占85%。

二、北京市档案高层次

专业技术人才的成长规律

(一)高级专业训练规律

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必须承载三项基本任务:掌握本专业领域相对先进的知识或技能,具备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职业操守,在本专业领域进行必要的知识或技术创新;具有专业技术性,实现知识、技术、职业操守的良好传承。接受高级专业训练是提供承载这三项任务能力的良好方式。通过学习,将人类社会长期形成的知识和技能传承下来,是人才获得优势积累的最基本的方式,这种传承关系在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过程中非常明显。

其一,接受正规高等教育。从专业训练的主要途径看,学历教育训练占有重要位置,尤其是研究生教育(博士与硕士)。统计表明,学历越高,越易成为高层次人才。在档案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23人,约占16%,本科学历100人,约占71%,研究生和本科毕业学历人数达到87%。高等教育基础知识扎实是成为档案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重要的因素之一。

其二,有扎实的档案学知识背景。档案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大多数具有档案专业背景,在具有档案系列正高职称人员中,档案专业毕业的有7人,约占88%,在具有档案系列正副高职称人员中,档案专业毕业的有86人,约占64%。经研究,在教育阶段和职业生涯期间,毕业于著名档案高等教育学府,师从大家,更容易成为档案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以具有档案系列正高职称人员为例,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的约占61%。

其三,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档案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非常重视继续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首先,注重提高学历层次。以8名具有档案系列正高职称人员为例,他们参加工作时的学历为大学本科7人,大专1人;工作以后,他们努力提高学历层次,参评职称时达到博士研究生学历3人、硕士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2人。其次,重视接受前沿知识与技术培训。档案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对知识非常渴望,经常参加研讨会、培训会,以获得档案工作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

(二)工作实践历练规律

实践过程不仅是熟能生巧、固化专业的过程,也是向他人学习的过程。“常年工作实践锻炼”与“高等教育基础知识扎实”一样是专业技术人员取得工作成绩的重要因素。以北京市具有档案系列正高职称人员为例,8人中有7人一直从事档案工作,1人有过转岗经历,参加正高评审时,从事档案工作时间最少的为7年,最多的为24年,平均从事档案工作17年;至2011年底,他们平均从事档案工作23年;他们绝大多数经过多个岗位磨砺,平均每人经历过4个档案工作岗位的锻炼。

(三)科研项目带动规律

档案科研项目是难度相对较大、需要一定创新性的工作,这种工作不仅需要有很多优秀人才参与,同时也能促进人才把自身的潜能调动与开发出来。依托科研项目,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科学精神,居全国前沿水平的档案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获得档案科研课题的机会”成为档案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北京市具有档案系列正高职称的人员为例,每人都曾参与过档案科研项目,其中有3人获奖的科研课题达到9项。此外,这些人员还深入研究档案工作,6人曾参与编写著作,有的人员编著和参编的教材达到4部:最多者达到68篇,平均每人撰写论文26篇。

(四)“竞争选择”规律

人才竞争是一种必然现象。正是这种社会竞争培育了人的进取心和首创精神,成为高层次人才辈出的重要因素。人才成长过程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过程,每一个关口都面临着竞争。正是在这些竞争中,能者脱颖而出。档案系列职称制度是被社会广泛认可的培养、选拔不同层级档案专业技术人才的有效政策措施。档案工作者以北京市档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标准为目标,不断努力,促进自己成才。根据历年数据分析,有的参评人员经过4次答辩才取得档案系列高级职称资格。正是有这样的竞争选择才能促进档案工作者不断学习、加速成长。

(五)组织依托规律

在某些特定单位、群体中有高层次人才相对集中涌现的倾向,即一个目标科学、结构合理、功能互补、人际关

系融洽的组织,有利于内部人才之间的切磋砥砺,取长补短,客观上加速了人才的优势积累,有利于一大批成员都取得良好成就。截至2011年底,在北京市档案系列正高职称中,北京市档案局(馆)的人员有6位,占75%:在档案系列正副高职称中,北京市档案局(馆)的人员有34位,占25%。北京市档案局(馆)成为档案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比较集中的单位。这与其工作人员承担科研课题、接受继续教育、聆听档案领域和相关领域专家授课的机会多,能够较早触及档案领域前沿知识有关,也与其成员之间能够经常切磋砥砺,互相启发有关。

(六)把握最佳成才年龄规律

人才成长都要经过继承期、创造期、成熟期和衰老期四个阶段,因此,人才发挥作用有一个最佳的年龄段。这个年龄段以创造期为中心,是人才学习、创造进而贡献社会的最好时期。据研究,专业技术人才的最佳发挥作用时间是30-50岁,目前最佳年龄期有推后和明显延长现象。

据统计,北京市取得档案系列副高职称资格人员的最低年龄是31岁,最高年龄是55岁,平均年龄是41岁。取得档案系列正高职称资格人员的最低年龄为38岁,最高年龄为55岁,平均年龄为44岁;取得档案系列正高职称资格人员获得档案系列副高职称资格时的平均年龄为36岁,比只取得副高未取得正高的档案系列职称人员的平均年龄提早5年。

三、对档案工作者成为档案高层次

专业技术人才问题的思考

广大档案工作者都有成才的愿望,而人才成长又受多种因素制约,分析这些因素非常必要。

(一)影响档案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主要因素分析

目前,北京市档案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不足,在职的档案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只占北京市档案专业技术人才资源总量的3.6%;年龄结构不合理,50岁以上档案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占总量的22%,35岁及以下的青年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只占3%。这些与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北京建设世界人才高地的目标相比有很大差距。

2011年,北京市档案局在全市专职档案员中开展了问卷调查,回收了有效调查问卷641份。在回答“晋升高一级职称时的障碍”时,202位被访者认为是“学术成果不够”,148位被访者认为是“不能通过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在回答“不想取得高一级职称的原因”时,269位被访者认为是“本人是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管理”,104位被访者认为是“职称不与工资挂钩”。可见,“本人是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管理”、“学术成果不够”、“不能通过职称外语等级考试”、“职称不与工资挂钩”是影响档案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主要因素。

(二)成为档案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途径

人才成长的因素分为内因和外因两大类,内因是主要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个人努力是成才的内因。通过个人努力成为档案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途径如下:

1.长期扎根档案事业,实现积累优势

档案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成长过程是优势积累的过程,优势积累是日积月累的功夫。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知识与经验逐渐积累起来,某些人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积累优势时,其素质与能力便会产生飞跃,向更高层次发展。在同样的自身条件和时代条件下,高层次人才成长与优势积累的效率和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优势积累的效率越高,人才的质量越高。高级专业训练、工作实践历练是效率较高的优势积累方式。优势积累需要长期扎根某项工作,几十年来如一日,刻苦钻研。档案工作者应该把发展档案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价值,不为外界环境左右,心无旁鹜,潜心钻研档案工作,不断积累,最终成为档案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2.实践工作与理论研究有机结合是成才的重要途径

实践工作与科学研究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人如果只重视实践工作,忽视理论研究,或者只重视理论研究,忽视实践工作,在事业上难有大作为。档案工作者要注重从实践工作领域寻找档案学研究的新生点,不要畏惧写作,要勤于动笔,写出颇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和著作。用理论指导现实工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实现更高层次的进步,成为档案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3.终身学习,成为档案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档案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拥有超人的毅力,终身学习,勤奋地著书立说,总是站在档案事业的前沿。档案工作者要立足本职岗位,加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以主动适应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和工作手段的发展变化。要不断提高学历水平,要努力把自己打造成复合型人才,不但学习档案学知识、还广泛学习法学、历史学、信息学知识,融几门学科为一炉,达到以通驭专的境地。只有终身学习,才能在提高档案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使自己成为档案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三)优化档案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环境的几点措施

人才成长除个人努力外,成长环境等外因也非常重要。应该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为档案高层次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一是深化档案职称评审改革,使人才能顺利地向高层次发展。建立并落实以能力和业绩为主要指标的高层次人才评价体系,探讨档案高层次人才的职称破格参考条件,研究评价指标的设置向一线人员倾斜,向创新人才倾斜。

二是为档案人才成长提供教育培训机会和实践锻炼平台。采取各种学习方式,让档案人才在不断学习中提高知识水平。继续为档案人才提供到首都高校学习档案专业的机会,提高其学历层次。搭建档案人才终身学习平台,有针对性地选拔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进行强化培训。提供实践机会,不断搭梯子、压担子,引导他们在工作实践中增长才干。

三是强化对档案专业人才的激励机制,有效发挥激励作用。现在档案系统中有些人员是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职称不与工资挂钩,成为档案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驱动力量减弱。面对这种情况,要建立对杰出的档案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奖励制度,授予荣誉称号,给予精神奖励,以不断激励档案工作者刻苦学习、努力实践,引导其成为档案高层次专业人才。

四是发挥杰出档案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育人作用,尤其发挥具有档案系列正高职称人员的传帮带作用。以他们丰厚的学养、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人格魅力带动、影响档案专业技术人才,帮助他们成长。

注释:

[1][2][9][11][12]:北京市档案局.档案系列高级职称数据库[z].1994-2011

[3][4][5][10]:北京市档案局.北京市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表[Z].1994-2011

[6][7][8][13]:北京市档案局.2011年度北京市档案局问卷调查[z].2011

参考文献:

1.孟秀勤,史绍洁.北京人才工作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白春礼.杰出科技人才的成长里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徐颂陶,孙建立.中国人事制度改革.[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8.

4.宋丰景.围绕世界城市建设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国人才发展论坛论文集,2010.

一次不平常的经历篇8

历史学科中的“概括”是把一个或多个历史事物的相同属性、本质特性揭示出来的思维活动。它是历史思维能力中最基本的一种,历史教学过程中概念的形成、结论的判断及历史规律的探究都需要有效运用概括能力。

一、概括――历史表象到历史概念的桥梁

历史概念的形成,就是在分析众多历史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作出的能反映事物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的认识。可见,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概括能力必不可少。而历史概念的确定是理性认识历史的起点,是形成正确历史结论、挖掘历史规律的基础。

从感性的历史表象到理性的历史概念需要“概括”,也就是要经过归纳和提炼。很明显,概括历史概念的最深刻内涵在于揭示历史事物之本质属性。然而,许多学生在学习中往往达不到这一层次,也就是说,他们对于历史事物的认识仍停留在感性阶段,这对历史学科应考是不利的。所以,在高三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经常性地引导学生多注意对概念进行深层次地分析、概括,这样应考时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二、概括――正确历史结论形成的必要途径

在历史教学中,历史结论是人们对历史知识的一种概括性认识、判断。比较于历史结论是更高层次、更为复杂的理性认识,它的形成也更离不开较强概括能力。概括历史结论需要建立在分析大量历史史实的基础之上,脱离了基本史实的结论也就毫无根据。

这一能力层次要求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但涉及历史学习的本质:掌握历史、汲取历史、以史为鉴;同时针对教材诸多历史结论,也是历史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综合能力考查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更是离不开此种概括能力。因此,在平时的各学科教学中我们都应重视这个问题。

三、概括――历史规律探索的重要手段

历史规律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很明显,历史规律有别于历史表象,与历史表象相比,历史规律更具有理性化,可以说,它是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的产物。探究、挖掘历史发展规律是历史学习的最高层次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更离不开“概括”。概括历史规律性的认识,需要将历史表象、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进一步从理性上加以阐释,给予提炼、升华。

上一篇:班队课作文范文 下一篇:餐饮业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