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培训心得体会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10 17:30:44

电厂培训心得体会总结

电厂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篇1

国务院7月1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就业创业工作表彰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强调,扩大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就业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促进就业创业摆在各项工作的优先位置。指出,近10年来,就业创业工作探索了不少成功做法,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要认真总结,继续坚持,不断完善。一是坚持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结合,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不断扩大的过程。二是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强化政府责任相结合,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创造有利于稳定扩大就业的制度环境。三是坚持统筹城乡就业发展,将农民工就业服务、就业指导、职业培训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在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四是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培训,形成企业、职业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基本格局。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将更加复杂、更加严峻,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的任务十分繁重,必须作出更大的努力。第一,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时,优先考虑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创造良好就业环境的需要,探索建立经济政策对就业影响的评价机制,把就业完成情况纳入政府综合考核体系。第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中扩大就业,更加注重发展实体经济;在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中扩大就业,创造更多城乡就业机会。第三,加大工作和政策力度,着力解决好重点群体就业问题。继续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积极拓展就业领域。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逐步解决好农民工在城镇就业、落户、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强化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继续做好复员转业军人安置就业工作,加强妇女、少数民族群众、残疾人等就业工作。第四,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是稳定扩大就业的主力军。要认真落实扶持政策,减轻企业负担,优化发展环境。要激发高校毕业生、科技人员、返乡农民工等人员的创业动力,营造有利于创业的环境,提高创业成功率。第五,大力兴办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和技能水平。高等教育要与就业需求更加紧密结合起来,更加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市场需要。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技能培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新华网)

国家电网公司2012年十大专业领军人才座谈会召开

8月8日上午,国家电网公司2012年十大专业领军人才座谈会在高培中心召开。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陈月明,总部相关部门、高培中心和技术学院相关领导、十大专业的20名学员代表参加了会议。高培中心、技术学院负责同志汇报了前期培训总体情况及后续培训安排。20名学员代表分别就集中培训期间的课程学习、培训收获以及跟踪培养期间的课题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汇报,并对后续培训培养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学员代表表示,参加公司十大专业领军人才培训,不仅学到了先进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理念,而且通过课题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更加明晰了今后的专业发展方向,收获很大。听取汇报后,陈月明指出,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最有潜力的资源,人才队伍建设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从集中培训的效果来看,公司关于领军人才选拔培养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陈月明要求培训学员珍惜机会,认真学习和思考,重视课题研究和成果的展现,积极参与国网系统各个层级重大政策和制度的制定,提升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平;坚持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带着问题参加培训,带着解决方案回到岗位,努力践行学到的理论知识,切实提升实际工作能力。陈月明要求班委会成员要率先垂范,充分发挥带动和引领的作用,提高团队凝聚力,不能让一个同学掉队。她要求相关单位和部门及时解决学员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完善、细化培养方案,跟踪培养和联合培养工作做出细致安排。(国家电网公司高级培训中心)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2012年继电保护工技能竞赛落幕

7月3日至5日,中国华能集团公司2012年继电保护工技能竞赛在淮阴电厂举行,公司副总经理那希志、国务院国资委群工局副局长郭保民、中电联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薛静出席开幕式并讲话。那希志代表集团公司就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企业职工技能水平提出了要求。一是要充分认识培养高技能人才队伍的重要意义和继电保护工种的现实意义;二是公司系统各单位要有序开展、持续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在广大职工中掀起学技术、比技能的热潮;三是要深入开展技能大赛,不断提升职工技能水平。郭保民对华能集团公司长期以来重视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推进专业技能人才的选拔、培养、引进和使用的经验做法,以及取得的显著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本次竞赛共设理论考试、故障分析和实践操作三个竞赛环节,三项成绩分别占总成绩比重的20%、30%和50%。来自华能系统的12家(分)公司的56名选手参加竞赛。经过激烈角逐,威海电厂赵峰、沁北电厂苏方伟、瑞金电厂赖雪华等3位选手获得一等奖;瑞金电厂杨更发、上安电厂郭凯华、上安电厂王宁、石洞口二厂朱春飞、日照电厂牟宗华等5名选手荣获二等奖;巢湖电厂李博、白杨河电厂王福晶、南通电厂张伟伟、宝兴河公司杨胜利、玉环电厂刘健、石洞口一厂刘振忠、海勃湾发电厂周琳琳、日照电厂刘波等8位选手获得三等奖。闭幕式上,集团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宣布了比赛成绩,并为获奖选手颁奖。据悉,本次竞赛获得一等奖的选手将由集团公司报请国资委授予“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称号,获得二、三等奖的选手将由集团公司分别授予“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技术能手”、“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优秀技能选手”荣誉称号。(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电厂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篇2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班组培训;方式;研究

1引言

火力发电厂的员工培训指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展业务,对发电厂现有员工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管理活动;通过科学有效的员工培训,能够使厂内员工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同时能够改善员工的工作动机、工作态度和工作热情,以更好的适应当前的职务。火力发电厂班组培训方式和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整个电厂甚至整个电网的生产安全和运行质量,同时能够大幅度提升发电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整体质量。因此,相关组织管理人员应该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改善培训模式,使我国火力发电厂更好的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2火力发电厂班组培训主要方式

对于火力发电厂班组来说,选择何样的培训方式是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对于岗位在职培训或者岗位培训来说,大多数人的概念是请一位或者几位老师,再将员工集中在一起,讲几天课,最后设置一个结课考试。这种培训方式具有明显的弊端,即课程投入资金较大,但是得到的回报或者效果极其微小,浪费了员工的工作时间,也没有达到既定的效果。对于岗位技能类的培训来说,此类课程班型集中培训只是形式之一,更为重要有效的是经验交流传授培训和问题针对性培训。

2.1经验交流传授培训

经验交流传授培训指的是班组聘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实践经验的老员工,对新员工或者青年员工进行的一边工作一边讲授要点、注意事项的培训方式,这种培训方式类似于师徒制,也是使青年员工进步最快的培训方式之一。

2.2问题针对型培训

问题针对型培训主要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是针对工作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或者存在的隐患进行的专项培训,这种针对型培训多数是采取一对一的培训方法,或者多名员工同时进行模拟操作的方法。另外一种情况是纠错型的培训,即针对长时间以来总结的员工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错误和问题进行的纠错培训,通过纠错培训能够及时的改正员工工作时养成的不良习惯,为发电工作的安全稳定提供有效保障。

2.3课程班型集中培训

课程班型集中培训则指的是将班组成员选送到厂内进行统一、集中的课程培训,培训方式多采用聘请厂内或者厂外的专家对班组成员进行专门的理论知识培训。

3当前火力发电厂培训存在的问题

3.1员工自主学习氛围差

现阶段发电厂一线员工自主学习的氛围仍有所欠缺,他们通常具有一定的行业优越感,内心深处存在一定的安逸性,缺乏竞争意识和紧迫感,多数员工很少在工作之余进行自我充实,另外少数员工学习也只是为了岗位提升或者技能考核。这些因素都导致发电厂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更多时候,参加班组培训被当做是一项迫不得已的任务,很多员工并不认为厂内组织培训是一种福利待遇,而是抱着一种消极被动的态度进行学习,导致当前发电厂员工培训效果较差,更多是敷衍了事。

3.2培训不够基础、系统

当前火力发电厂组织的班组培训缺乏基础性、系统性,很多培训没有从发电厂长远发展角度考虑,而是更注重眼前的目标,例如员工缺什么就重点补什么,员工表面上哪差就集中时间和精力补哪,培训的随意性过大,很难使员工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3.3培训监督不足流于形式

一些发电厂班组的培训活动质量不高,过于敷衍,培训监督力度不足,一些培训仅仅是流于形式,找个时间简单总结了事,甚至有一些班组根本没有按时进行培训,而是由培训员定期在培训记录上填写培训计划和培训笔记,最后写出来的培训过程像模像样,但是实际过程一片空白。另外,发电厂培训监督部门监督不足,班组培训质量的提升需要监督人员的配合,根据时间和计划对培训过程进行监督并督促员工及时将培训内容付诸实践,有效的将理论培训转化为实际生产技术。

3.4培训效果评估过于简单

当前火力发电厂进行班组培训后,培训评估方式过于简单,人力资源部门为了减轻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对于培训效果的检测多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于培训后实际的应用效果有所忽视,没有从动手实践方面进行评估,更缺乏对发电厂收益程度的预测评估。

4火力发电厂班组培训改进方式

4.1加强员工思想培训

要想改进火力发电厂班组培训的效果,首先要从加强员工的思想培训入手,使员工树立对岗位培训的正确认识,不断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加大培训资金的投入,对优秀培训者进行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提升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改变员工被动参加培训的态度。

4.2注重日常培训

火力发电厂的班组培训还应该多注重日常培训,在日常工作中进行经验交流,分析操作中存在的漏洞和隐患,通过日常培训一方面可以使员工对日常操作流程更加熟悉,另一方面能够从整体上提升员工的工作水平。

4.3注重与实践结合

培训工作应该与实践充分结合,例如在进行理论讲授后,应该带领员工进入操作车间或者模拟车间,进行具体实践操作,避免经过培训后成为理论上的高手,实践上的矮人。

4.4提升培训评估多样性

最后火力发电厂应该注重提升班组培训评估的多样性,例如可以对培训内容、培训教师、培训场地以及培训方法等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与相应责任人的绩效进行挂钩,一方面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培训的效果,另一方面能够为日后更多的培训奠定基础、提供借鉴。

5结束语

电厂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篇3

关键词:培训评估;系统化培训方法(SAT);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式

1 前言

核电厂是技术密集型企业,需要高层次的管理者来领导,需要优秀的操纵人员来运行,需要技术精湛的维修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来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这些都离不开具有核电特色的高质量的培训。通过培训来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核电厂的一项核心工作。

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核电厂普遍采用的是系统化培训方法(The Systematic Approach To Trainning,简称SAT)。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于1989年出版了《建立并保持核电厂人员资格和能力导则》(IAEA-TECDEC-525),开始在全世界的核电厂内推广系统化培训。各国核电厂中,大多数以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导则为指引,遵循SAT的原则,根据自身能力和客观条件来开展培训工作。

系统化培训方法是一种培训组织形式,它把整个培训活动分为培训需求和岗位任务分析、培训课程设计、培训教材编制、培训实施、培训效果评估五个阶段,并在各个阶段进行有效反馈。其中培训评估是SAT的重要环节,通过培训全过程的评估对培训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以确保培训目标的实现,保证核电厂人员取得全面工作能力。

2 培训评估的目的和意义

培训评估是培训工作的最后阶段,是指收集培训成果以衡量培训是否有效的过程。

培训评估是培训管理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衡量企业培训效果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评估,管理者可以知道培训使学员的知识得到了怎样的更新,学员的工作表现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同时,企业可以对当年培训的效果有一个反馈,对下一年度的培训工作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为了保证年度培训任务的有效实施,核电厂编制年度培训大纲,明确年度培训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案和细节。核电厂培训评估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分析企业员工接受培训后的实际效果来评价培训大纲的作用,并将评价结果反馈到SAT的前面各个环节,提出修订和改进意见,进而修改培训大纲,以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要从职能部门的各种指标在培训前后的变化来获得培训有效性的信息,反过来对培训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培训大纲、培训计划、教材、教学方式等进行改进,从而推动培训工作的持续发展。总之,核电厂培训领域的专项评估是为了确认核电厂的人员培训和资格考核活动是否按照系统化培训方法开展,是否满足培训领域业绩目标。每项业绩目标应有评估准则予以支持。

3 培训评估的基本理论

在全世界的培训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培训评估工具是“柯氏四级评估模式”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式由国际著名学者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教授唐纳德・L・柯克帕特里克于1959年提出,在培训评估领域具有难以撼动的地位。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柯氏四级评估模式在美国的部分核电厂就已经全面应用,其中美国的杜克能源公司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柯氏四级评估模式的主要内容是:

Level 1反应评估(Reaction):评估被培训者的满意程度。反应评估主要通过调查问卷来收集受训人员对培训科目、培训设施、培训方法、培训内容、自己收获大小等方面的看法。这个层次的评估可以作为改进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教学进度等方面的建议,但不能作为评估的结果。

Level 2学习评估(Learning):测定被培训者的学习获得程度。学习评估采用笔试、实地操作和工作模拟等方法来了解受训人员在知识以及技能的掌握方面有多大程度的提高。

Level 3行为评估(Behavior):考察被培训者的知识运用程度。行为评估指在培训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由受训人的上级、同事、下属或者客户观察他们的行为在培训前后是否发生了变化,是否在工作中运用了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也可以包括受训人员的主观感觉。这通常需要借助一系列的评估表来考察受训人员在工作中行为的变化。行为评估是考查培训效果的最重要的指标。

Level 4结果评估(Result):计算培训创造出的经济效益。结果评估是判断培训是否给企业的经营成果带来具体而直接的贡献,这一层次的评估上升到了组织的高度。结果评估可以通过一系列指标来衡量,如事故率、生产率、客户满意度等。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管理层能够了解培训所带来的收益。

在这四个级别的评估中,每个级别都是极为重要的,都会对下一级别具有一定的影响。当我们从一个级别进入到另一个级别时,评估程序会变得相对复杂,但是我们会从中得到更多极为重要的信息。对这四个级别的评估,培训人员不能想当然的随意跨越,省略某个级别直接跳到自以为最为重要的级别上。

4 我国核电厂培训评估工作的不足

我国核电厂普遍采用了SAT培训法,全面地开展培训工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依然存在着培训评估不足的问题。培训评估工作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培训评估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足,尽管核电厂为培训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其资源投入量远远超过其他行业企业,但是应用在培训评估上的份额仍显不足,尚无法满足培训评估工作的需求;培训评估的范围窄、深度浅、与实际工作脱节,多数培训评估仅对培训项目中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了考核,或是对培训设施、培训方法、培训内容进行了评估,并没有深入到受训者的工作行为及态度的改变、能力的提高、工作绩效的改善和为企业带来的效益等层次上来。培训评估只停留在初级层次。忽略了将培训项目与企业绩效联系起来进行,使培训评估与实际工作严重脱节;培训评估方法单一,缺少系统的记录管理。培训评估需要建立起一套信息系统,以便于对培训效果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

5 探索建设完善的核电厂培训评估体系

根据国家核安全法规HAF301《核电厂人员的配备和运行人员的招聘、培训和管理》的要求,借鉴国际原子能机构技术报告丛书380号《核电厂人员培训及其评价》,核电厂培训评估包括两个方面,既有针对核电厂培训管理系统的评估,又有针对具体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的评估。

5.1 对培训管理体系的评估

根据国家监管机构的监管要求和国内成熟核电站的经验,对培训管理系统不同层面的评估有以下几类组织实施形式:

(1)核电厂的质量管理部门对安全培训、岗位培训等涉及安全运行的方面进行监查评估。(2)核电厂审计部门对培训组织机构、培训计划管理、培训资源管理和培训过程管理等进行审计评估。(3)国家核安全局(NNSA)的检查。作为国家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机构,国家核安全局除了日常监督外,每年都要对核电厂的某些领域进行较详细的监督检查。持照运行人员的培训,是NNSA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NNSA通过听取汇报、抽查现场档案、文件等方式,全面、深入地了解核电厂运行操作人员的配备、培训、考核等是否遵守电厂最终安全分析报告中的承诺及有关的核安全法规,运行操作人员的能力是否满足安全的需要。(4)国际核电行业的评审检查。主要是由世界核运营者协会(WANO)和国际原子能机构运行安全评审团(Operational Safty Assessment Review Team , OSART)两个机构对核电厂各方面工作的评审活动,其中培训是重要的一个评审项目。

WANO是1989年5月由当时世界上144个核电营运单位的代表在莫斯科创立,是一个非官方的核工业企业联合组织。为促进成员的相互交流,WANO组织同行评审,由来自其他核电厂的专家参照《WANO业绩目标与准则》,对某一核电厂的组织机构和管理、运行、维修、工程技术支持、辐射防护、化学、培训管理、运行经验、消防等九个领域进行评审,指出待改进的领域(AFI),同时指出良好的实践经验以供其他核电厂共享,这样使评审成员和被评审核电厂接触到各电厂的不同做法,以提高核电厂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培训管理被列为同行评审的一项重要内容。

OSART的评审是IAEA从机构内部和成员国选聘专家,与被评议的核电厂进行广泛的技术交流,共包括八个方面:组织管理、培训授权、运行、维修、技术支持、辐射防护、化学和应急准备。该活动根据OSART导则及其他IAEA文件,汇集评审团专家的经验,对评审的核电厂的运行安全状态做出客观的判断,提供有益的改进意见,推广良好的管理经验,帮助成员国提高核电厂的运行安全水平。

5.2 对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的评估

评估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可以由企业内部人员组成专门的工作组实施,暨内部评估与审查;也可以由外部专家进行,暨独立审查。内部评估要与SAT的其他活动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经常性工作。独立审查人员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企业的培训工作,提出的结论和建议常具有前瞻性、建设性和挑战性。

5.2.1 对教学质量的评估

对教学质量评估往往采用内部评价与审查。评估人员按照以下流程开展工作:

确定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对教学质量、教学工作要求的具体规定,是衡量整个教学工作的尺度。一个好的评价标准体系应具备三个特征:一是完整性,各项指标各有所长、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整体;二是协调性,各项指标相互衔接、协调一致;三是比例性,标准之间应有一定的数量和权重关系。评价标准随着评价目的变化可以进行调整。

课前审核调查。首先对教员的资格进行审查和确认;其次对学员情况进行调查,基本掌握学员的知识背景和对培训的要求,把信息反馈给教员,使其有针对性地准备培训内容,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教学过程跟踪。教学过程跟踪是对教员的教案、教学技巧、教学内容、教学态度及教员仪表等进行评价。可以在课程结束后,让学员填写“培训课程评价调查表”,以收集评价信息;教员填写“教学报告”。

信息收集和分析。收集有关培训实施情况的所有信息,并加以分析、归类、总结,编写出对培训课程的总体评价报告。

总结反馈。对总结出的结论要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将好的经验加以推广,为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5.2.2 对培训效果的评估

学员在完成培训任务后,要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使得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提升。要从学员所在的职能部门的各种指标在培训前后的变化来获得培训有效性的信息,并对培训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对培训大纲、培训计划、教材、培训方式等进行改进,以提高培训效果。培训有效性评估应遵循以下准则:

对培训大纲进行定期和持续的自我评估,确定其强项和不足;管理层应监督、评价培训实施和培训流程,确定培训大纲的强项以及需要改进的领域;将培训过程中的员工表现和反馈意见用来评价和修订培训大纲;管理层和相关负责人应在培训后评价培训大纲的有效性。培训有效性的评价方法包括:工作表现,管理层的观察,趋势分析,主管、受训人员及其同岗位人员的反馈;对影响培训和考核的变更进行评价,如工作范围变化、电站设计和设备改造、程序和法规要求等方面的变化,并把这些变化纳入初始培训大纲和再培训大纲。

培训效果的评估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企业的各项指标。企业运行的各项指标,如技术指标、安全指标、财务指标、经营指标等都可以用来评价培训的效果。

(2)企业内外部的相关事件。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管理不善,也可能是培训不足,在事件调查中要将各种原因逐一进行分析,在评价中找出与培训相关的因素,得出相关的结论。

(3)学员的直接上级领导的意见。学员的直接上级领导对其下属员工的职责、需要的素质和工作能力有确切的要求;同时对下属员工的工作表现也有最直接的评价,因此学员直接上级领导的反馈意见能真实地体现培训效果。在评价中主要收集以下意见:

对近期完成培训的人员,有哪些培训不足的方面;为更好地完成近期和长远工作目标,应加强或增加哪些方面的培训;对提高员工素质有哪些要求;员工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经常出现的差错;岗位任务变化对培训提出的新要求;对初始培训和继续培训的改进意见。

(4)已完成培训的学员的意见。已完成了培训的员工最易感受到接受培训后发生的工作行为、工作态度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效果,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广泛地收集员工的意见:

为了正确地完成工作任务还需要增加的培训内容;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实际工作内容与培训内容之间的差异;岗位工作变化的情况;在工作中还没有用到的已培训过的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中经常用到,但没有培训过的知识和技能。

(5)学员的意见。作为培训项目的参与者,学员的评价有着重要的价值,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收集学员的意见:

培训的时间安排是否合适;培训环境是否有利于学习;是否达到了培训目标;培训方式是否满足培训要求;培训教材、讲义和设施是否合适;培训和岗位工作表现的关系。

(6)企业内部检查和评价报告。核电厂常常有各项检查活动。执行检查活动的人员来自核电厂各个部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因此这些检查活动往往能从各个角度发现潜在的问题,从中可以获得对培训工作十分有价值的信息。

(7)外部组织独立审查。核电厂可以邀请企业外部的独立机构进行评估,比如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等。核电厂应该用开放的、积极的态度对待外部评估审查,为外部组织独立审查提供开诚布公的环境。将外部审查结论与其他评估结果结合起来考虑,以对培训工作进行必要的改进。

核安全局的审查也是一种独立审查方式。核电厂应该向核安全局展示充分合作的态度,双方要建立起信任的良好关系。核电厂要向核安全局充分通报核电厂人员资格的情况和现状,避免不必要的考核、检查、报告等管理工作,为双方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6 结束语

为有效、圆满地达到核电厂人员培训的目的,就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培训体系,开展全面而富有成效的培训工作。要使得培训工作富有成效,并得到持续改进,就必须改进培训工作中最薄弱的环节――培训评估。全面深入的培训评估要掌握以下方面:

来自核电厂运行经验和其他行业运行经验的反馈;来自核电厂各级管理人员、已培训人员、教员及学员的反馈;检查和监督报告;对培训工作和核电厂其他活动的调查和审查。

这种评估不仅有核电厂内部的评估,还要有核电厂以外独立评审机构的评估,还要有国家核安全局的监督审查。评估的结果可以肯定培训大纲和培训过程积极的方面,改进不足之处,也可能对核电厂的其他方面提供改进意见,促进核电厂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核电厂人员培训及其评价》,原子能出版社,1997.

[2]《如何做好培训评估-柯氏四级评估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电厂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篇4

论文关键词:大型发电厂;运行培训;创新模式

员工培训是指一定组织为开展业务及培育人才的需要,采用各种方式对员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的管理活动,其目标是使员工不断更新知识,开拓技能,改进员工的动机、态度和行为,使企业适应新的要求,更好地胜任现职工作或担负更高级别的职务,从而促进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随着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政策的不断深化推进,大量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得到广泛应用,超临界、超超临界等高参数大容量机组陆续投产,电力企业竞争日趋激烈。运行也由原分专业、分车间管理向主机集控、辅机集控甚至主辅控一体化发展。运行职工技术素质直接关系到机组甚至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而培训能够提高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能够保证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为此,进一步加大运行培训力度,改进运行培训模式。加速培养符合当前发电要求的运行队伍成为各发电企业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当前发电企业运行培训模式的分析

当前,发电企业运行人员现状已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并正在进行各项培训工作,但从培训情况看,企业培训效果并不理想。普遍存在着培训需求分析不全面、培训计划不完善、培训方式不新颖、培训效果评估不到位、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培训的效率和质量有待提高,从根本上制约着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员工自主学习的氛围没有形成

电力企业一线员工缺乏学习压力,自恃具有行业优势,缺乏竞争意识,缺乏危机感和压力感。员工学习目的性不强、浮躁、惰性高、自我意识强,平时不能潜下心来学习,往往只是为了升岗或者应付考试而学习。同时,企业有时考试结果不会公开公布,或者考试成绩与员工晋升或奖金关系不大,这也导致培训得不到应有的效果。这一系列原因导致员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缺乏自主学习的氛围,好多时候培训成为一种被动学习,给人感觉不是一种福利行为,而是一种惩罚行为。好多一线员工被班组长压着、逼着,勉强学习敷衍了事。

2.培训的基础性、系统性、长期性不够

培训大多仅限于岗位培训,常着眼于当前,没有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联系起来。培训项目往往被动地依赖于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只注重培训的短期效益,缺什么就补什么,随意性较大,很难促使各级领导对培训工作从思想上到组织行为上都到位。他们经常说培训很重要,但平时事务性工作很多,一忙起来就把培训放到了另一边。

3.培训监督不力,班组培训往往流于形式

通过检查发现,不同班组的培训活动记录质量参差不齐,不乏应差式的敷衍了事。班组培训员、安全员更多的培训时间是用在独自编写完成培训记录上。由于班组长岗位工作与培训工作无直接考核关系,多数班组长对培训员的工作一般只从数量或形式上进行督促,并没有把主要的培训内容和培训需求放在自己的主要工作上,造成班组培训不力甚至较长时间不开展,而说出来、写出来的活动记录或总结却像模像样,造成实际培训监督缺位。另外,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监管不力,受训员工的培训学习需要企业配合培训内容进行监督跟进,督促受训员工将培训所学内容进行实践,有效地将培训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4.培训评估方式简单

电力企业由于其特殊性,培训效果很难评估。人力资源部门为了简化工作难度,减轻工作压力,往往对企业培训效果测评采用简单方法,主要以卷面考试或培训后的小结汇报为主。培训后的实际效果评估往往被忽视,没有从受训者能力提高的角度去评估,也没有从员工绩效改善的角度去评估,更没有从公司是否受益的角度去评估。由于缺乏对培训的成本收益分析,很多人都认为培训只是浪费时间,而培训只是给企业增加成本。

二、新形势下发电企业运行培训体系的探讨

基于以上运行培训存在的不足,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参考其他先进企业的经验,尝试通过细化培训需求、制订系统培训计划、采取多样的培训方式、建立有效培训评估体系及培训激励机制、建立内外结合的培训师队伍等方面对运行培训模式进行改进,从而提高运行培训效果,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升。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行为标准化

电力企业应转变思想,增强认识,对员工培训工作给予相应重视,在企业内部树立起对员工培训的统一意识,加大对培训的资金投入,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从员工的责任培训着手,激发员工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引导员工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学习,改变员工被动参与培训的心理状态。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还需要电力企业把培训工作纳入具体的管理行进程中,实现培训工作的制度化。具体表现为:没有接受岗前培训的员工不能上岗,岗前培训员工不合格的员工不能上岗,要接受再培训等。

2.培训内容合理化

电力企业要使员工培训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就要与本企业的发展战略相适应,就要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利于把员工在培训中学到的技能发挥出来,在工作中去运用它,更好地为工作服务。可以说,员工培训的内容应当是立足于电力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的,同时还应与员工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培训过程中,应当注意与时俱进,更新培训的内容,引进新颖的成果,从而不断更新扩充员工的知识面,跟稳行业发展步伐,胜任变化的岗位技术要求。最后,完善培训的评价机制。

3.培训评估多样化

有效的培训评估体系是对培训的需求进行分析评估,对培训实施过程中的场地、人员、教材、教师、方法等的评估和培训结束后组织者对培训过程中呈现的问题及效果的评估。培训的评估体系关乎培训的效果,应进行严格的考核和评估,使员工培训避免有走过场之嫌,而对培训内容本身的可实践性、对员工作工作绩效的影响程度进行全面的评价,也能为以后的培训取得更好的效果奠定基础。电力企业可以在设计薪酬结构时将员工岗位技能的提升与其经济效益直接挂钩,把岗位技能工资作为员工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员工的日常考核中,培训情况也要占一定比例。例如对累计多少次培训不达标不予晋升等形成制度性的规定,将培训与员工年终“先进员工”评选联系起来。

转贴于

三、具体实施方案

从培训人员新、设备新的特点实际出发,制定了培训方针:以考促学、以赛促学、榜样引路、奖惩分明。把责任培训、安全培训和技术培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侧重实际操作能力和经验的培养,分系统、分单元、分专业开展培训和考试工作。

1.仿真机考试模块化

仿真机提高运行人员仿真机学习的实用性、时间的灵活性、操作的规范性,进一步提高上岗标准,使每个运行员工都能实实在在掌握百万机组启动/停机、事故处理等各重要阶段的操作思路和步骤。仿真机考试采取模块型仿真机考试确认管理办法,把机组启停和升高处理分为多个模块,由运行经验丰富的人员把仿真机调试好,确保仿真机的实用性。所有运行值班员都必须通过本仿真机考试所有模块,并建立完善的仿真机档案,提岗考试一票否决。

2.电气培训专业化

为进一步提高运行部电气专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技能水平,从根本上遏制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多次整理修订电气一次系统图、电气典型操作票,增加现场操作卡和在重要设备悬挂安全警示牌;安排经验丰富的电气专业人员利用各运行值学习班、白班班后会时间加强对全体具有电气操作资格人员电气专业知识培训、电气运行操作风险控制分析、电气误操作事故学习与分析、电气各项管理制度及措施的学习落实等方面的培训指导;电气专工到现场跟踪检查、考试等多种手段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技能培训多样化

分汽轮机、锅炉、电气、化学、辅控等五个专业,采用集中授课,成立精密巡视小组,不定时邀请专家、现场经验丰富的老师父或专业技术扎实的部分年轻员工分专业分单元、从室内到室外给新员工言传身教,把设备详细资料、技术、技能有效传给新人员,把电厂典型的事故进行分析,把现场可能碰到的安全隐患都讲清楚。同时,积极组织现场设备确认比赛、默画系统图比赛,使运行人员更快熟悉机组的设备系统,为机组安全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4.专业书、图纸规范化

规划运行技术资料库,把各种资料充实到运行技术资料库中,并随时更新,分专业、分系统,从设备原理、结构、控制方面进行整理,实现内部网站共享;编写机组调试、分步试转、整体启动、168试运、机组运行等环节的运行操作经验总结,并装订成册,编写全厂生产专业性书籍(技术问答、培训教材、逻辑小册等),为运行人员的持续学习提供一整套规范的资料。

5.新员工入厂教育严格化

严格执行新员工入厂教育的各项程序,开展增强责任心教育,组织参加拓展训练,锻炼大家吃苦耐劳与团队协作的精神;组织入厂安全三级教育,参加电厂组织的急救培训;全方位、多方面进行安全技能培训和技术技能培训。

6.生产准备超前化

调试促培训,利用新机组调试机会,锻炼一班人。超前对新机组的生产调试进行了准备,各专业组织运行人员集中讲课、现场培训讨论、到设备厂家培训等培训方式,做到超前介入,超前准备。

7.交流学习制度化

注重值际之间的技术交流,扬长避短,并逐步形成典型、规范。同时,也要注重加强与兄弟电厂之间的技术交流往来,利用机组大修的机会到先进电厂学习调研,学习新技术和运行管理不一样的经验为我厂所用。

8.操作典型化

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典型操作卡、典型事故处理卡、典型故障树、现场设备操作卡、典型工作票等等,使人员操作规范化、程序化,最大程度地减少误操作的发生。

四、结束语

电厂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篇5

【关键词】调控员;调控一体化;岗位培训;培训体系

一、调控员培训形式

(1)内部实施阶段式培养,建立科学的人才梯队。一名调控员的培训按阶段可分为实习培训阶段、在岗培养阶段以及管理提升阶段,根据每阶段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突出学习侧重点,建立个人培训档案,密切跟踪培训效果,每阶段组织严格的晋岗考核,为每位新人制定老师,签订“师徒协议”,以“师徒制”的培养方式既能确保培训的质量,还可以使调度运行经验和调度优良传统得以继承发扬、薪火相传,经过多年的完善、改进,逐渐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培训体系。第一,实习培训阶段。制定严格、科学的新人培训计划,培训周期一般为8个月。其中,基础知识培训4个月,包括电网初步认知(网架结构、运行方式要点)、电厂实习(机炉电三个专业的学习)、输变电知识认知(变电站一二次设备、野外线路杆塔)、监控应用平台掌握等;调度、监控业务学习4个月,包括调度倒闸操作、电网安全校核分析、事故处理、电网方式和继电保护知识等。培训计划中明确了要掌握的知识点,并安排了严格的阶段性考试,实现从学生到调度员的良好转变。第二,在岗培养阶段。本阶段采用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周期一般为2~4年,培训对象为副值和主值调度员、监控员,重点是提高调度员对电网运行的熟悉、理解和掌控能力,以及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协调处理能力。第三,管理提升阶段。本阶段的培养对象主要是主值调度员和调度值长,培训周期直到其离开调度岗位。(2)坚持经验的总结、积累和传承,促进调控全员共同进步。通过编制并及时修订各类工作标准及核心业务流程,指导各项收集整理工作开展。把前人办过的事、处理过的电网故障、从事过的管理性工作,任何与调度运行专业相关的资料收集整理起来汇编成册。通过学习前人的经验,提高培训和学习的效果,促进专业水平的提升。一是为每名调控员建立培训档案。二是实行实习调度员交接班制度。三是对历年来电网故障和异常的处理进行总结分析,并整理成册。(3)编制培训教材,建立多层级题库,提高培训效率。调度及监控专业覆盖面大,涉及知识较为繁多,组织各发供电单位共同编制与调控人员业务能力和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类教材,并建立涵盖省调值班员、地调值班员、省调管辖厂站值班员、地调管辖厂站值班员4个层级的题库。(4)坚持“持证上岗”管理,严格保证各级人员业务水平达标。树立“大电网、大安全”的理念,在强化内功的同时,加强各级运行人员的管理,切实提升厂站值班人员业务水平。通过大力推行“持证上岗”制度,以编制培训教材、开办直调厂站人员培训班为主要形式,加大调度运行岗位培训力度,同时要求凡是与上级调度发生业务联系的调度、发电厂、变电站的运行值班人员必须在正式上岗前考取上级调度下发的“上岗证书”。(5)充分利用科技进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河北南网省、地广域互联仿真培训(DTS)系统”是新一代调度员仿真培训系统,它实现了与EMS系统的真正一体化,调控人员的潮流建立和演习方案编制在几分钟内即可完成。应将此类系统广泛应用于调度员培训、电网安全稳定经济分析、事故重演和分析等方面。通过各单位DTS系统互联,实现演习中省、地两级电网数据一致,保证演习的实战性,稳步、同步提升各级调度员的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二、调控一体新形势下的培训模式转型

(1)逐步推进调控业务融合。一是促进监控值班员努力提高监控业务水平,培养设备的在线监控和状态初步评估能力;二是促进调度员培养在线安全稳定分析能力和加强与监控人员的协调配合能力。制定《调控专业融合工作方案》和《调控岗位学习手册》,编制各岗位应知应会学习提纲,指导调度员和监控员互相学习。通过事故总结分析和反事故演习等手段,加强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最终达到调度员对现场设备从认知到熟悉了解,监控员对电网整体概念从了解到熟悉掌握,实现人员的融合和业务的融合。(2)持续强化调控人员内功。努力打造“一专多能”的人才队伍。“一专”就是首先要达到现任岗位专家级别的水平,满足运行值班的要求;“多能”即不仅懂调度、会监控,还要懂得专业管理、能够组织协调,发挥所有相关人员的力量。

三、结论

新形势下的调控员培训体系,应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原则,发挥人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及时把握形势发展,创新培训管理模式,业务水平提升和管理能力提升并重,全面提升调控运行人员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参 考 文 献

[1]李坚.电网运行及调度技术[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电厂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篇6

公司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新思路,经过3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在提高职工学习力、提升团队战斗力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出了成果、出了人才、出了效益,对创建有*燃电特色的学习型班组做了一点有益的探索。

一、从工作实际出发,确立“创争”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体系

*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在华南地区首家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S1*9FA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该工程与*LNG站线项目同步建设,是国内第一批LNG发电项目,也是*市最大的天然气发电项目。但由于立项和主设备招标等原因比同一批LNG发电项目迟了18个月,为了争取与他们同步投产,以缓解*地区用电紧张的局面,公司上下用勤劳和聪明与时间赛跑,千方百计抢工期,同时狠抓建设质量,提出创建华南地区样板工程的目标。公司人员精简,仅11*多人就承担着两台39*MW联合循环机组的工程建设与运营治理,同时进行二期同等规模工程的筹建预备。作为生产一线的发电部甲值只有6人:值长何东平,主值麦伟强,副值唐云结、叶述锋、孔繁城、卢俊利。六个人肩负着当值期间机组和各类辅机的全部操作任务,这对运行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加上燃气发电技术在国内刚刚起步,尚无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如何让机组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是甲值成立以来思考和探索的工作重心。

公司早在2*年初就提出创建学习型团队,并展开以培训为主要形式的创建学习型团队的活动。2*年1月,九部委在全国职工中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下发开展“创争”活动的实施意见,为甲值“创争”活动的开展带来了明确的指导思想。2*年8月*市总工会下发《“创争”活动实施办法的通知》,公司积极响应,制定并实施了“*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2*-2*年度创建学习型组织具体计划”,“创争”活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公司及部门领导对“创争”活动的高度重视,为甲值创建学习型先进班组提供了良好的企业氛围。甲值由值长牵头,班组成员积极参与,在“创争”活动中深入分析社会经济发展主流趋势,全面把握企业发展方向,结合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运行班组的工作中心,着手确立“创争”目标,提出“一专多能,全能值班”的共同愿景。围绕着这一共同愿景,发电部甲值制定了《发电部甲值创争目标》,对班组长期、中期和短期的创争目标进行了细化描述;又根据各个班组成员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出了《班组成员个人职业生涯设计规划》,将个人的成才、班组的成长和企业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确立了创争目标体系。

二、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创争”措施

按照公司党支部的总体部署,甲值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习、工作和业余生活相结合,全面规划,多次进行“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讨论,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引领班员自觉地把荣辱观体现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上,始终坚持弘扬文明新风,在全值形成了“知荣明耻、褒荣贬耻、倡荣拒耻”的新风尚。创建学习型班组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还需要班组成员的积极参与。为此,发电部甲值严格遵循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规范有序地进行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工作。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宣传引导,统一思想熟悉

在公司和部门营造的良好氛围中,值长不定期召开班组动员会,传达“创争”活动的指导思想,分析当前班组建设和个人学习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在班组中引入“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的新理念。通过对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不断深化熟悉,大家更深刻理解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想成功,必须成为学习型的人;一个企业想成功,必须努力建成学习型企业。班员时刻保持勤奋、拼搏、进取的工作态度,养成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良好习惯,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应付式”为“自觉式”,加强对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熟悉,在甲值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二)落实团队学习制度,“创争”工作经常化、规范化。

制度是推进规范运作的前提,创建学习型班组,必须要有一系列的学习制度。落实学习制度,才能保证有章可循,才能持之以恒。在甲值,每一位成员都建立了个人学习培训档案,阶段学习重点、定期集中学习、定期集中辅导、定期集中考核等学习制度完善且行之有效。为激发班员的学习热情,值内多次组织新奇别致的技术交流,而诸如默画系统流程图、写操作票、互相进行技术考问等等更是家常便饭。发电部目前采用四班两倒的运行方式,每个学班甲值都组织集中学习,值长会布置这一周的学习重点,周末摸底考试已成为甲值惯例。班组成员互相传、帮、带,对把握得不透彻的内容进行再学习,果断不让任何一名成员拖后腿。为了提高班员技能素质,要求大伙儿做到“精一项、懂几项、会多项”,甲值每个人都有一张学习积分卡,上面记录了自己的学习

情况。班组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讨论,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与弱点并加以改进。此外,由于有些培训受到人数的限制,不可能做到每个人都能参加,为了使每个人都能学习到新的技术,每个出去培训的人回来后都要当一回“老师”,把在培训中学习到的知识传授到每一个班员。

(三)值长带头,全员参与,激发班组创新与活力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值长何东平认为,班组长的带头作用能够推动学习型班组的创建。何东平值长在业余时间带头自学,集中学习时带头参加,班组讨论时带头发言,事事身先士卒。通过值长全面带头,班员互学互助,甲值全体人员朝气蓬勃,活力四射,每个人身上都散发出创新的动力。在发展集团举办的长跑比赛中,甲值发扬团结拼搏的团队精神,从五十多个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全值以值长何东平为领头雁,各成员通力协作,秉持高尚的思想道德,优良的职业素养,过硬的技术技能水平,在“创争”中班员全面提升学习力、提高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拓展创新力,也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四)搭建多元开放、共享资源的学习平台

甲值建立了完善的图书资料库,给班员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料,涵盖工程图纸、设备资料、电力生产法规、安全知识、基础理论、科技英语及不少治理类书籍,诸如《第五项修炼》、《成功人士的七种习惯》、《细节决定成败》等都是大家经常借阅的书籍。

甲值还建立了电子课堂,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把结构复杂、系统庞大的机组设备直观地展现出来,使大家对机组的原理和结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激发了班员的学习爱好,提高了班员的学习效率。

鉴于有大量的资料都是电子资料形式存储,甲值又开通了电子资料服务器,充分利用网络易于分享的优势搭建了网上交流学习平台,24小时提供各类电子资料资源。

对于S1*9FA机组运行这一学习重点和难点,公司引进了仿真机虚拟教学平台,甲值制定了仿真机培训方案,自编仿真机教材加强培训。仿真机的学习对于班组成员把握S1*9FA机组运行技术起了很大的作用。

(五)强化培训,优化治理,为创建学习型班组奠定牢固基础

发电部甲值成立之时,正是公司由立项、筹建到开始建设的艰难时期。公司为创建学习型团队做了许多积极举措,至今已投入培训经费52*万元。一段时间下来,通过在华工电力学院的脱产学习,班员进一步巩固了先前的电力生产专业知识,更清楚地把握了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的理论基础;*电厂现场跟班,让班员近距离的接触到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的实际运行;江苏张家港电厂实习,让大家进一步熟悉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把握了机组启停操作、运行调整,积累了宝贵的现场运行经验;赴美国GE公司参加机组运行技术培训,班员不仅学习了美国先进的燃机技术,包括燃气透平、蒸汽透平及发电机等设备的原理、结构、运行操作和事故处理,还学习了先进的运行治理经验;以及在*的LNG运营培训、*省电力调度中心的值长培训、*威科姆的KKS编码培训、河南平高东芝的GIS操作培训、*ABB贝利的DCS运行培训、*国电南瑞的NCS运行培训和新入职同事的*电厂实习……等等,大伙儿心中始终牢记“取长补短、一专多能、全面发展、全能值班”的要求,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积极进取、务实创新,在政治思想、专业理论、业务素质、团队建设等方面共同进步,全面提升了班组执行力。

另外,为做好班组治理工作,发电部甲值专门成立了班组基础治理小组,在值长带领下,从设备台帐治理、技术资料治理、工器具治理、材料和备品备件治理、班组基础台帐治理等入手,狠抓班组基础治理工作,筑牢安全生产防护堤,全面规范班组治理制度,完善班组治理模式,实现班组治理规范化。通过现场交流学习,借鉴其他班组先进的治理经验,推陈出新,互比共进,促进班组治理水平跃上新台阶,班员安全生产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员参与治理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班组竞争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在每月的技术比武中,甲值都榜上有名,主值麦伟强因技术水平突出受到厂里的嘉奖。

三、以学习促生产,团队竞争力提升,“创争”活动成绩斐然

学习的目的不光是把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服务于工作。发电部甲值在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同时,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从成立至今三年多时间,甲值尽管在工作与学习中碰到了许多困难,但大家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一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甲值的六人中,有四人来自*电厂,他们都有着过硬的大型火电机组运行经验,但对于联合循环发电这项新技术还相当生疏,一切都要从零学起。为了*发展集团的壮大,为了填补国家燃机发电技术的空白,他们放弃了原本不错的薪酬待遇,快速调整自己的心态,义无反顾的投身于燃电事业。一年的时间,他们在华南理工大学完成了需要两年学习的本科课程,包括《锅炉原理》、《流体力学》、《汽轮机原理》、《基础英语》、《工程热力学》、《电工电子学》、《传热学》、《电力企业治理》、《金属材料》、《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发电厂电气设备》、《专业英语》、《燃气轮机原理》、《电厂化学》、《集散控制系统》、《热力发电厂》、《集控运行》、《热工过程自动调节》、《热工仪表》、《电力企业治理》等21门功课,牢固把握了联合循环及相关的理论知识。

随着工程的进展,按照公司的统一部署,工作的重心逐步从理论培训过渡到全方位的生产预备,过程中不断有新的难题出现:美国GE提供的技术资料全是英文,读起来费时费力,不易理解;没有现成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运行方面的培训教材……但这些困难并没有难倒甲值的班员们,英文资料不易阅读,在学习过程中翻译成中文;没有培训教材,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编写。面对着小山似的GE原版运行和维护说明书,甲值班员不惧困难,努力克服数量大、专业术语多、参考资料少、时间紧迫等重重阻力,班员自觉加班加点,牺牲休息时间,翻译出大量英文资料,先后编辑整理了多套培训教材。此举不仅填补了公司在相关领域无中文资料的空白,同时为公司节约大量的翻译成本,间接地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公司实施信息化治理,要对全厂设备编制KKS码作为基础数据。这是一个新的挑战,发电部甲值主动承担了对全厂设备进行KKS编码标识的任务。KKS是一种刚刚引入我国的电厂标识系统,它是使用字母和数字组成的代码来标识发电厂中各种运行设备的功能、位置及序列等特征的一种编码方法,以达到统一的标识、便于数据处理和设备治理的目的。目前国内使用KKS编码的电厂屈指可数,在联合循环领域更是一片空白。通常情况下,这项工程都是聘请专业机构进行,需要近12*万的费用。甲值根据学习和了解,申请主要编码工作由自己完成,并得到了公司领导的支持。编码小组从零开始,边学边干,按时出色地完成了全厂所有设备的KKS编码工作。

随着两台机组投产日期的临近,运行规程的编写及系统图册的绘制提上日程。9F级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在设计理念、运行方式、运行维护、事故处理等方面与传统的火电厂大相径庭,因此,目前在国内还找不到现成的可供套用的运行规程。在这样的背景下,甲值开始了联合循环运行规程的编写及运行图册的绘制。工作过程中,全员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兄弟班组的密切配合下,定期就规程编写及系统图绘制碰到的问题进行技术讨论。经过大家共同努力,甲值编写完成的《S1*9FA联合循环机组运行规程》及《S1*9FA联合循环机组热机系统图册》、《S1*9FA联合循环机组电气系统图册》作为*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企业标准发行。

随着#1机组投产开始倒计时,2*年4月15日甲值顺利完成6kV/38*V厂用母线试受电,6月1日完成6kV/38*V厂用母线受电,6月15日完成22*kV升压站受电,6月29日协助完成余热锅炉水压试验……在“创争”过程中,甲值班员将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班组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团队成绩斐然:

1、翻译《SteamTurbine-GeneratorOperationTrainingManual》、《GasTurbineOperationTrainingManual》、《CombinedCycleOperationsTraining》及其它设备规范、概要和技术说明书等大量英文资料,为公司节约近15*万元的翻译成本,受到了上级单位的通报表彰和嘉奖。

2、自编培训教材八卷16册,共计68万字,包括《燃机-汽机培训教材》、《余热锅炉培训教材》、《电气培训教材》、《化学培训教材》、《BOP培训教材》、《热控培训教材》等,受到上级单位表彰和嘉奖。

3、自编《S1*9FA联合循环机组运行规程》(共计32万字),绘制《S1*9FA联合循环机组热机系统图册》、《S1*9FA联合循环机组电气系统图册》(两册,共计151幅),为运行操作提供了具体的技术指导,得到公司领导的一致好评。

4、圆满完成两台机组的KKS编码及挂牌工作,共计17*条,2*余万字,为公司节约资金5*多万,受到上级单位的通报表彰和嘉奖。

5、编写《燃机疑难问题汇总及解决方案》、《燃气机组运行注重事项》。

6、2*年为公司提合理化建议获一等奖两个,两名班员受到*发展集团表彰,各奖励人民币3*元。

7、前班组成员王浩志通过竞岗得到职位升迁,调他值任值长。

8、2*年在“纪念发展集团成立16周年长跑比赛”中,甲值取得团体接力第二名的好成绩。

9、班员麦伟强在技术比武中夺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受到公司嘉奖。

1*、2*年12月班员卢俊利获共青团*发展集团“《细节决定成败》读书心得”征文比赛二等奖。

……

电厂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篇7

关键词:新建电厂,集控运行人员,培训方式

中图分类号: TM6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集控运行人员是火力发电企业最基层也是最关键的岗位之一,运行人员的综合素质对机组安全经济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一批优秀的综合素质较高的集控操作人员是企业培训的一项重要工作。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因专业教育可以使人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目前企业培训的目标不仅仅是要培训员工谋生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具备广博的知识领域,能独立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社会责任感强,价值观念和道德操守完整、健康的人。面对新的时代,企业培训管理者更应加强自身学习和修养,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加大培训创新力度,为企业培养优秀人才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1、某发电厂集控运行人员培训要求

1.1 新学员登记

每一期开班前,学员都需要填写一份调查表,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结合自己职业成长规划,确定本次训练要达到的目标。

在培训过程中,有时上级的要求和学员自己的目标有出入,培训中心会与用人部门协商,和学员沟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标准,让每一位来学习的学员都能够体会到掌握操作技能后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员自主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对个别基础理论欠缺的学员,向其推荐一些专业书籍,要求其自学,同时为其指定答疑教师,一段时间后进行考试;对极个别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意识的学员,与其进行深度沟通,帮助其端正态度,使其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对由于性格或其他原因,实在不能胜任集控运行岗位的学员,培训中心会给用人部门建议,合适的时候进行转岗或再学习。这个环节的工作基本保证了实际操作指导的有序和有效性。学员感觉到自己被重视、被认可,也使得整个上机操作过程有序、高效。根据学员知识背景和个体资质的不同,一个优秀集控主值班员的培养和训练过程一般要3~6年时间,所以要求每一位学员都应养成严谨、细致、踏实认真的操作风格,一步一个脚印,为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牢固的专业基础。

1.2 根据培训目标,制定出实训课程,实施具体培训

教练员根据本期学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每天都有详细的训练任务。上机人数按实际机组配置,每个上机学员每天都有必须掌握的技能,下班前利用几十分钟总结一天的学习情况,大家相互交流和探讨,主要由学员讲述自己当天的收获和操作心得,教练员引导,对学员的疑问进行澄清,让每天的学习得到一个总结和强化,学习探讨气氛异常热烈。在讨论过程中学员的个性特质得到充分的展现,对个别性格或认知有严重缺陷的学员,由专门的教师负责一对一指导。在实施操作过程中,要求学员严格按照仿真机操作卡进行,禁止随意性操作,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员应及时提问,教练员负责解释。

1.3 考核和反馈

培训结束后,由用人部门组织专业考评员进行考核。为考核合格者安排适合的岗位,使其尽量能够把所学的技能及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一个月后由班组把学员的工作情况反馈到培训部门,以利于培训部门调整培训方案,制定下一阶段的培训目标和任务。这种以学员为主体的培训方式,学员参与性强,年轻学员能畅所欲言,踊跃提问,个性鲜明,质疑能力颇高,所以对教练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练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还要有超强的沟通能力和同理心,能了解学员所思所想,做到信任学员,相信每一位学员都是优秀的,以一颗平等心与学员沟通交流。教练员自身的素质相当重要,敬业、乐观、积极进取、心胸开阔等优秀的品质会潜移默化影响到学员。

2、培训效果

在培训效果上不但要使得学员专业知识有所收获,操作技能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学员的工作态度和内在动机要有所改善,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进行工作和学习。特别是集控运行人员长年倒班,生活作息规律和大多数人不一样,在培训过程中,需要引导员工接纳并积极适应这样的生活方式,在现有的工作环境下科学合理安排业余生活,确保身心健康去工作。特别是当前的社会环境,物质财富丰富,精神领域太滞后,社会上充满各种是非混淆的价值观,大多情况下激发人努力学习和工作是以更高的职务和更多的报酬作为激励手段,这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技术创新,但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在企业团队中制造出一些功利主义者,他们不仅缺乏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还不讲求合作,甚至把他人作为满足自我的工具,成为自我意愿的利用对象与竞争对象,人们之间只有物化的关系,人性陷入不断沦落之中。这种仅仅关注员工知识和技能的企业培训模式已经成为企业培养真正人才的瓶颈。如何激发员工内在的主观能动性,端正对生命的态度,树立正确良好的价值理念,构建积极健康的心智模式,让每一位员工都克服浮躁的心态,用平常心踏踏实实去面对工作和生活,是当今企业培训需要扩展的一个课题。

3、以仿真培训为载体,进行全人培训

在社会化的一切活动中,“人”始终占主导地位,“人”也是决定事物发展的最根本因素。一个企业经营状况如何,人是决定性因素之一。一个由一群积极健康的成员组成的企业和团队,一定会让这个组织的发展更加顺利健康。调查和统计结果表明火电厂大多数事故的发生都是人为造成的,大多数绩效不高的组织和团队,都不是因为知识和技能的欠缺,往往是团队不良文化起主要作用,消极怠工的员工不是因为不懂技能,而是因为各种情绪问题。在企业内部要真正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让员工爱岗敬业、乐观向上,需要进行全人培训,以技能知识培训为载体,对员工进行其他内在品质的训练,让员工学会真正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建立良好的认知体系,努力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和社会。

4、成果

培训队学员,经过两个阶段的培训,其中一半学员达到了全能副值的岗位要求和工作能力,一半学员达到了全能巡检的岗位要求和工作能力。而在运行中的电厂,从学员培养成一名合格的全能副值一般需要三年时间。培训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是参训人员的基本素质必须达到要求,这是达到培训成绩的基本保证。其次,在仿真机阶段培训时间太短,表现在学员分析能力不够和上盘操作能力的欠缺,以及应对事故时的慌乱和无措,造成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如果仿真机培训有半年时间,培训的综合效果应该会好很。多。

结束语

在机组集控运行人员培训过程中,由于该培训过程的时间较长,和培训内容的难度也较大, 从而给培训人员的学习过程造成了严重的困扰。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在人们现代的生活生产中, 人们对电能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严重, 为了确保发电厂能够正常稳定的发电, 首先必须要保证集控运行人员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因此,电厂在进行岗位人员更替时, 必须对机组集控岗位新来的员工进行岗前培训, 确保其在今后工作中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通过本文对电厂机组集控运行人员培训方式的探索与阐述, 相信读者对其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总而言之, 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只要做到纪律, 作风、技术全面培训, 就不难培训出集控运行工作的核心团队。

参考文献

[1] 谢晓龙. 电力企业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探讨[J]. 供电企业管理,2010,(1).

[2] 殷志红. 职业生涯规划[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 石建勋.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4] 王庆彪. 电力企业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探讨[J].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

[5] 张雷祥. 电力企业职业生涯规划探讨[J]. 上东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1).

电厂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篇8

关键词: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6-0071-03

技能型人才,通常是指接受过一定教育并拥有一定技术和技能的实用人才。他们是生产分工中的重要阶层,是联系研发技术和产品生产的纽带。技能型人才处于社会总体劳动链环的终端,是社会物质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是社会运行过程的具体操作者。当前,我国正面临着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链的升级改造,如何培养新工业环境下的高技能高素质且具备一定创新潜力的人才是职业院校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工程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为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求,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项目组教师通过走访行业企业,了解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人才需求市场,根据调研情况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社会在进步,技术在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探索、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面。按照对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人才需求市场的调研情况和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总结了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按照“紧跟就业市场,突出岗位需求,拓展职业远景”的原则,紧密围绕本专业就业主要方向――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设备运行维护及检修岗位群,根据岗位群主要工作过程对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的要求,突出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深度融合,将企业的实际过程、职业活动的真实场景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来,注重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过程的一致性。以电气设备运行维护及检修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为基础,参照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行业资格标准、企业培训与考核标准,基于工作过程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建设符合行业要求的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形成工学结合、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依托行业,服务行业;对接企业,提升企业”的办学定位,培养适应电力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针对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以及各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并对各岗位知识与技能进行整合,确定了以工作项目、任务驱动的基于岗位能力分析的课程体系。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与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相结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校企专家合作开发为纽带,以与行业企业共建教学环境为条件,以校内双师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形成理论-实践-应用一体化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利用学院与企业共建共享的实训基地,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加强实验、实训、实习三个环节,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确保顶岗实习的有效性,增强学生职业能力,实现学院教学与岗位需求的有效对接。结合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实践性强、技术和安全要求高的职业特点,建立真实的工作环境,营造职业氛围,改革教学组织和管理方式,按照电力行业电气设备安装、运行及检修岗位的岗位能力要求开展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实训。实践与理论教学课时比为50:50。

推行“双证书”制度,学生毕业时不仅要获得学历证,还要求学生获得进网作业电工证、相关岗位的职业技能鉴定证(电气值班员、变电站值班员、电机装配工、继电保护工等)。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实行校企共建、校企同步、标准一致。本专业聘请了具有丰富现场经验的专业技术专家参与技能培训;采用与现场岗位人员同步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资料库、试题库;实行与现场岗位人员一致的职业资格证考评方式。

二、“一中心、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内容

“一中心、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在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按照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技能型人才的专业特点,通过多年沉淀与总结摸索,逐步形成该模式的雏形并不断得到完善。所谓“一中心、四融合”是指: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合,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相融合,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融合。

1.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

根据本专业学生的现实基础和今后发展,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是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根据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爱好、结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规格有目的地实施阶段式教学,重点通过生产性的实践教学、顶岗实习等环节,加强学生专项技能培养或按需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能力,使其成为从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检修、运行与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相融合

加强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相融合,采用分段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第1、2学期从基本技能培养到专业技能培养,第3、4学期从单一技能培养到综合技能培养,第5、6学期从实训室训练到生产性实训的培养。

3.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合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陆水水力发电厂、丹江口水力发电厂、陆水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青山热电厂、武汉绿色能源环保有限公司等12家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精心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合,突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

4.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相融合

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教学中,使“电工技能与训练”、“电机技术”、“电气设备”、“电工仪表装配与维修”、“电气运行”等课程的能力考核分别与维修电工、电机装配工、电气值班员、电工仪表装配工等职业资格认证以及电工进网作业操作证的技能鉴定相融合,使毕业生的双证书获取率达到100%。

5.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融合

本专业紧紧依托水利电力行业,坚持“依托行业,服务行业;对接企业,提升企业”的专业定位,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现场岗位要求紧密结合,实现教学与实际现场的零距离对接,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融合。

三、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的课程体系

按照“一中心,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特点构建课程体系。一是课程内涵。“知识”是以校内教育为主,按照教学计划组织教学,使学生完成教学计划所要求的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就业的普遍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技能”是根据学生对本专业的自身兴趣爱好、结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规格,有目的地组织模块式教学,重点通过生产性的实践教学、顶岗实习等环节加强学生专项技能培养或按需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能力,使其在电力工程施工现场从事电气设备安装和电气设备施工组织与管理工作等方面具有一技之长。二是突出课程特色。新模式突出课程设置、实践训练、顶岗实习等环节,不但强调了学生适应岗位的基本能力培养,更加突出了对该专业学生“电气设备安装、电力工程识图与电气CAD、电气设备检修、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电力工程设计”五种核心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教学与生产的零距离接轨、专业核心能力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轨、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接轨”的思路。三是全面发展。“知识+技能”模式不是简单的教学过程叠加,而是两者相互渗透和相互交融,将用人单位的需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尤其是要注重社会对人才的职业道德和文化素质的综合要求,突出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献身水利电力行业的远大理想。

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与企业共同制订基于工作过程的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职业能力标准。在培养方案中嵌入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证书的要求,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其他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提高学生就业上岗和职业发展的适应能力。在广泛的就业调查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以职业能力为课程设置基础,按照生产流程,根据岗位与职业能力采用逆向倒推的方式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发放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人才需求问卷调查,电话随访及电力企事业单位的实访,根据学校调研情况,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及职业能力要求如表1所示。

针对发电厂电气运行与维护、变电站电气运行与维护、电气设备安装与检修、电力生产自动化生产线运行与维护岗位(群),以培养岗位工作职业能力为主线,按照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和职业能力所能完成的任务,归类、整合、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由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行动领域。参照职业标准,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把生产项目与课程融为一体,实现项目、课程一体化,实现课岗合一,按照技能生长规律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系统化课程体系。

四、“一中心、四融合”模式下的师资配置

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关键性环节。技能型人才结构特点注定了课程模式应该以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以高精实践为特色。课程模式主体呈现出项目化、课题化、技能综合化特点。课程特点要求师资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一线实际问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历和过硬的操作技能。课程结构特点对师资水平提出了挑战。在此过程中,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采取措施达到了较好的师资配置。

一是资水平优势互补,专业骨干教师帮扶的策略。学校定期开展青年教师“拜师结对”的活动,拜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为师,在导师的指导下按照岗位的要求认真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的培养提高,熟悉教学过程及各个教学环节,在实践中学习教育教学的经验。举办专业技能竞赛等教学研究活动,从而形成全校教师长期学习与精益求精的氛围,逐步形成了老中青结构合理、专业水平互补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二是通过与高水平的企业对接,聘请企业专家能手担任校外专业带头人,形成校企联手的“双名师”专业带头人,让专业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承担学生课题导师,继而形成高水平的“双师”队伍。

五、高质量高水平的校企合作体系

校企合作是实现工学交替、工学结合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高质量的校企合作可以使技能人才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紧跟实践需求,在学习过程中做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并且能够通过企业一线的训练建立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综合素质,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深入钻研的积极性,从而培养推进自主创新的基础和潜力。通过高质量的校企合作更能促进专业科研实践,从而达到学校企业双赢的效果。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武汉市、赤壁市等电力企业建立了深度的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出优良的促进和带动作用,在技能人才的培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六、“一中心,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

1.工学结合见成效

学院依托湖北水利电力行业,坚持“依托行业,服务行业;对接企业,提升企业”的办学定位,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现场岗位要求紧密结合,实现教学与实际现场的零距离对接。通过校企合作组建了由行业专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的“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就人才培养目标、职业能力特征、培养方式、考核标准、教学计划等进行研究和论证,现场专家全程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课程开发及课程建设。

2.毕业生就业质量高

本专业大部分毕业生应聘到水利电力企业就业,学院也因此在水利电力系统内和社会赢得了良好的信誉与口碑。2011年至今,本专业的学生协议就业率达96,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率达90,优秀率达到35%,毕业生供不应求。

“一中心、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打破了实训内容与企业真实生产不一致的局面,打破了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局面,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具体体现,能更好地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完成职业知识、技能素质的逐步提升,实现了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策略,以更好地为企业与行业培养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吕鑫祥.新形势下对技能型人才的重新审视[J].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版),2003,(31).

[2]朱斌.试论高技能型人才素质培养的三个层次[J].教育与职业,2006,(36).

[3]朱宏.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教育管理,

2008,(3):6-11.

[4]唐高平.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再探索[J].教育评论,

上一篇:安全管理工作细则范文 下一篇:初中政治教学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