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化调研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9 17:23:48

城市绿化调研方案

城市绿化调研方案篇1

关键词:绿色交通;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

在当前世界各国大力提倡公共交通的政策下,轨道交通正以其快捷、安全、准时、容量大、能耗低、污染轻等优势成为各大城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追求“绿色交通”的优选方式.由于轨道交通项目投资巨大、工期长,特别是其线路走向及布置对城市土地利用、发展格局及城市化进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城市轨道交通 网络 的规划至关重要.其中,轨道交通线网方案评价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关键环节,是方案优选的基础.因此,建立 科学 、合理、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判定“最优满意”方案的必要条件.

1 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城市轨道线网评价的主要内容

“绿色交通[1]”是一个理念,也是一个实践目标,注重“以人为本、公共参与”的规划原则,最终强调城市交通的“绿色性”,即:减轻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资源.它基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在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具体体现.

轨道交通网络与道路系统不同,道路无论在何处,都会很快充满交通量,著名的Downs定律曾用“三头齐发”原则来表述这种现象.而轨道线路若规划和选线不当,将吸引不到理想的客流量,而且线路不可能随意更改.如果这样,轨道交通不仅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对资源也是巨大的浪费,“公共参与”更无从谈起.

据国外 研究 表明,处于不同成长期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产生的作用(改善交通、支持和引导城市发展)不同.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加速时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因此现阶段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应重视引导和适应城市的发展.

另外,与其他系统相比,城市轨道交通具有环境优化和资源优化两大特征[2].

总之,在“绿色交通”理念的指导下,对城市轨道线网的评价必须注重轨道交通与综合运输、土地使用模式、 社会 、 经济 、环境、资源、生态协调发展,同时考虑可实施评价,以此论证方案的可行性.

2 现有评价体系 分析 综合分析

广州、南京、大连等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综合评价指标[3],与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城市轨道线网评价的主要内容相比较,发现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 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忽视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难以体现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乃至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更难以体现对城市发展格局、发展形态的引导性.

2) 某些定性分析的指标缺乏客观性,如促进合理的土地开发,提高劳动生产率等难以确定,规划者在分析时常常融入本人的主观意识,势必会降低它的科学性.

3) 在同一评价体系中,有些指标相互关联,如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指标体系中,公交平均出行时间与平均出行车速相关,线路负荷强度、公交出行比例与日客运总量相关.

4) 忽视可实施评价,除广州市轨道路网评价有所考虑之外,其它城市很少考虑可实施评价.不具有可实施性的方案只能是纸上谈兵,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必须进行可实施性评价.

可见, 目前 各大城市的轨道线网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缺乏“绿色性”评价,不符合“以人为本”的规划思想,不能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更没有完整的反映“绿色交通”的理念.

3 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评价指标体系

3.1 决策因素分析

以线网方案的评价内容为基础,密切联系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方法 以及线网的功能定位,针对目前所有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以“绿色交通”为理念,在大量的调查资料基础上,广泛吸收专家的研究成果,经综合分析、归纳、研究对比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4,5],确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评价决策因素为三个要素,并以此作为评价体系的三个准则层.

1) 城市协调性 从宏观层次上考察不同方案与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之间的吻合程度,考虑轨道交通线网的布设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程度,评价轨道线网规划方案对城市经济、环境、景观风貌及对城市的发展等所造成的 影响 .

2) 综合效益性 从空间、时间及与其它各交通方式的衔接上综合体现不同方案给城市和城市居民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不同方案对居民出行条件的改善程度等社会效益.

3) 建设实施性 从工程施工、技术方案、投资以及分期建设的合理性角度考察规划方案实施的难易程度,对规划方案的可实施性进行分析.

上述3个准则层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上反映出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规模的扩大,城市发展对交通系统的要求,同时也体现了两者的相互作用关系.另一方面,这三个准则层从规划主体、出行者、运营者、工程实施者四方利益出发,体现出线网规划方案决策是权衡多方利益进行价值判断的多目标冲突分析过程.

3.2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方案评价的主体指标及其含义

综合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决策因素,利用目标层次分类展开法,从轨道交通与城市协调性、综合效益性、建设实施性3个角度出发,对轨道交通路网方案评价的主体指标及各指标的含义进行分析.

3.2.1 城市协调性

1) 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 从轨道线网方案的总体结构上衡量方案是否支持城市的发展格局,轨道线网在市中心区形成的客运枢纽站以及与城市活动中心区域相匹配形成的客运交通走廊是否与城市的扩展方向吻合,是否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性 体现轨道交通线网的布局线路及场站设置与城市的布局结构、 自然 地质、人文 历史 、土地利用、景观风貌、旧城改造等协调程度.

3) 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评价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建设规模、分期建设与城市近远期经济能力的适应程度,以体现“绿色交通”的根本目标是追求经济的可持续性、社会的可持续性、环境的可持续性.

4) 与城市环境的协调性 评价城市轨道线网在运营以及项目建设期间对城市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粉尘、水质等.

5) 与城市景观风貌的协调性 主要考虑轨道交通路基和站点的布局、形态、造型、色彩,轨道与两侧人造、自然、历史景观的协调性,以及轨道布置对城市景观的影响保护.

3.2.2 综合效益性

1) 轨道交通所体现的社会效益 主要考虑由于轨道线网的设置对居民出行条件的改善程度,包括出行时间、出行换乘次数、出行路段的负荷均匀程度.同时考虑对整个城市的交通结构的改善作用,以及对居民及乘客的环境影响程度,体现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目标.

2) 轨道交通所体现的经济效益 主要考察轨道交通的建设给社会或运输 企业 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以及吸引大量客流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等,如沿线地面、空间、地下交通和其他经济项目开发的效益.

3.2.3 建设实施性

1) 建设的可能性 主要评价工程建设条件、工程造价、项目融资能力、既有设施利用程度等.

2) 分期实施的可调节性 考虑为适应城市的发展变化,轨道交通设施扩展或缩减的自由程度,分期实施方案的可调节性及组合的灵活性等.

3.3 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以上对各主体指标含义的分析,遵循科学性、可比性、综合性、可行性、协调性等原则,确定更加满足“绿色交通”理念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评价指标体系为3个准则、14项指标的递阶层次模型,如图1所示.

此评价体系更加全面反映了“绿色 交通 ”的内涵,不仅从综合效益层的7个指标评价了轨道交通建设的基本目标以及轨道交通建设将带来的 经济 效益,也从与城市 发展 协调性的4个评价指标上体现了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城市发展的引导作用以及对城市环境、景观等的 影响 协调程度,同时从建设实施性的3个评价指标体现了对方案建设的可实施性评价.

4 应用 实例

以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 网络 规划为例,进一步说明所建立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考虑到武汉市的交通瓶颈为过江 问题 ,对指标C7轨道客运量占公交方式比例稍作调整,涵义变为跨江客运量中轨道方式占公交出行的比例,建立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递阶层次模型.

采用层次熵决策技术[6],对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两个推荐方案进行综合评价,最终 计算 各评选方案距理想点的距离,距离越小,则方案越优.其结果与专家评审意见一致,如表1所列.

5 结束语

实践表明,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合理的、 科学 的,针对具体城市的交通问题变更某些指标的涵义,可以使它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它的建立,将为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规划方案提供更科学的评价依据

参考 文献

1 丁卫东,刘 明.交通方式与城市绿色交通.武汉 科技 大学学报( 自然 科学版),2003,26(1):50~533 顾保南,方青青.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规划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0(1):24~27

4 张 航.高等级公路路线方案的优化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3,27(4):486~488

5 陆化普,朱 军.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研究与实践.北京: 中国 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13;59

城市绿化调研方案篇2

关键词:现代田园城市 道路 景观 全寿命周期 经济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Economic Evaluation of Road Landscape Based on the Full Life Cycle

in Modern Farm City

Tian WeifengGu Xiaoxu Wei Wei

(1.Shaanxi Province Xixian New Area Jinghe New City Administration, Shaanxi,Xianyang, 710000; 2. Xi'an Railway Bureau, Shaanxi, Xi'an, 710054;)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sign life of the life-cycle costs, the design life of road landscape, each stage of landscape projrct,and main methods; establish a full life-cycle cost model based on the urban road landscape; And,we chooes a road in Xi Xian New Area as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Accroding to a economic assessment of life cycle,it provides reliable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the ministries.

Keywords: farm city; road; landscape;life cycle;economic evaluation;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道路景观绿化项目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且设计效果达到较高标准。本文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理念,提出道路景观绿化项目投资效益分析,指导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有效减轻政府后期养护负担。

1、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概念及成本分析主要方法

1.1、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概念

道路景观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是以经济分析原理为基础,用于评价方案的长期经济效益情况,考虑了方案的初始设计费、建设费、监理费、后期养护管理费用等。

全寿命周期成本费用分析范围包括决策设计阶段、项目施工阶段、运营养护阶段及改造回收阶段。

1.2、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年限

设计年限是分析成本的一个关键因素,对比道路设计年限,道路景观项目设计年限将参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快速路、主干道设计年限为20年;次干道为15年;支路为10~15年。”因为,随着城市道路的发展,道路景观理念也在不断发展,当一条道路重新修建时,作为配套的景观工程也将根据最新理念进行重建。因此,本文研究认为道路景观绿化回收期与设计年限相同。

1.3、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的主要方法

目前,我国用于公路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主要是从追求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出发,因此,道路景观绿化项目也是采用该方法的。首先是确定寿命周期成本的各阶段要素,对比分析各要素;其次,评估直接服务价值和间接服务价值

,进行综合对比;第三,再从寿命周期成本和各价值评估的关系这个角度进行研究。

根据道路景观寿命周期成本特点,现对决策设计阶段、项目施工阶段、运营养护阶段及改造回收阶段进行研究。成本分析法通常有现值法和年值法。本文采用现值法,选取计算期和折现率,将方案寿命周期成本折算一个现值。分析如下:

(1)决策设计阶段:主要包括项目建议书编制和评估费、可行性研究编制和评估费、勘测费、设计费、施工图预算编制费、环境影响评价咨询费、招标费、图纸审查费等。根据各标准及各地实例,折算为比例系数。

(2)项目施工阶段:建安费、建设监理费、场地准备及临时设施费、劳动安全卫生评审费、工程保险费、水土保持费等。根据各标准及各地实例,折算为比例系数。

(3)运营养护阶段:建设单位管理费用、各年投入实际苗木养护费用。根据各标准及各地实例,折算为每平米单价。

(4)改造回收阶段:使用年限期末部分苗木树形较好,仍可利用于本道路的改造和其它道路景观绿化工程。

2 基于城市道路景观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模型建立分析

现代田园城市道路景观具备景观价值、交通价值、游憩价值、服务价值、文化价值等多重价值功能,因此建成后各种价值将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效益,提升城市魅力。

2.1 直接效益经济分析

1、城市道路景观成本

城市道路景观的直接投入成本,包括决策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的各种费用,如设计费、建设费、运营设施费、监理费、水土保持费等,即为。

2、运营期间的养护费用

据实地调查,运营期间绿地的养护费用为3元/平米,人工费800元/月,=(S×3+R×800×12)×N

——运营养护期间的直接成本费

S——道路景观绿化面积

R——雇佣养护工人数量

N——年限

3、运营设施租赁费用

道路景观绿化不以生产性为主,即便是栽植果树类植物,也已观赏性为主。然而,如果在城市道路景观范围内布设运营设施产生的,如咖啡厅、酒吧、餐饮店。

房屋租赁费:据调查,西安市路侧小型餐饮吧租赁费约3500元/月。

=G×3500×N

——运营设施回收费用

G——运营设施数量

N——年限

4、苗木回收效益

综合考虑,在20年使用期末,大乔木的价格会增加,但也会存在部分苗木死亡。另外,可用苗木移栽时也存在损失费率,所以,研究中各道路绿化期末残值设定为初始费用的70%,即;景观工程期末残值设定为初始费用的20%, ;

根据以上分析,城市道路景观的直接效益为:

=++--

2.2 间接效益经济分析

道路景观绿化的间接效益通常无法进入价值量化,无法计入道路回收成本中,尚属不合理之处。本文根据各方调查数据资料,对各类间接效益进行了价值估算,促进了全寿命周期分析法的合理性、科学性

1、吸收二氧化碳估算模型

据调查,通过光合作用,每公顷树木平均每年吸收二氧化碳48t,放出氧气36t;通过呼吸作用下,每公顷树木平均每年释放二氧化碳16t,吸收氧气24t。 每株植物一年可吸收250kg的CO。通过折减,每公顷树木平均每年吸收二氧化碳32t,释放氧气12t。

另外,根据Wibe(1990)提出纳碳率为碳税的为价格影子0.15美元/kg(c),每立方米为43英镑,折合人民币约为0.95元/ kg(c)。因道路景观绿化疏密相间,不同种栽植方案与林地的效果差距较大,所以,经研究提出纳碳调整系数为C1(碳),吸收二氧化碳估算模型:

=×0.95××N

——纳碳估算价值;

——吸收二氧化碳的总量;

——调整系数

N——年限

2、释放氧气估算值

根据树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释放和吸收二氧化碳、氧气的量,分析可得,树木每年每公顷释放氧气为12t。根据绿地植物栽植方式及覆盖率,提出调整系数;参考工业制氧成本,600元/t,则提出氧气估算模型为

=×600××N

——释氧估算价值;

——释放氧气的总量;

——调整系数

N——年限

3、吸收有害气体估算模型

城市道路汽车尾气污染,主要包括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含铅化合物、苯丙芘及固体颗粒物等,能引起光化学烟雾等。道路树木还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

根据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达斯教授研究一棵长了50年的大树,按每年平均释放1吨氧气计,防止空气污染的价值达62500美元。按此方法估算,折合人民币为,1个树木1年,防止空气污染的价值达0.8万元。

=×0.8××N

——吸收有害气体的估算价值;

——释放氧气的总量;

——调整系数

N——年限

4、其他相关价值

根据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达斯教授研究一棵长了50年的大树,按每年平均释放1吨氧气计。50年生产氧气的价值约为31250美元。为牲畜遮风挡雨和提供鸟类筑巢、栖息,促进生物多样性方面,所产生的价值约为31250美元;同时创造动物蛋白的价值约2500美元。防止水土流失水及增加土壤肥力,所产生的价值为68750美元。对比分析可知:一棵树木一年平均在促进生物多样性方面产生的价值等于为氧气做创造的价值,即= ;在创造动物蛋白的价值是氧气做创造的价值的0.08倍,即=0.08 ;在防止水土流失及增加土壤肥力方面所产生的价值为氧气做创造的价值的2.2倍,即=2.2 。

根据以上分析,间接效益模型为:

=+++++

2.3 基于城市道路景观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模型建立

根据上述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的分析,建立基于城市道路景观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模型C=+

C=++--++++++

3实例分析

本文以西咸新区某路景观设计为例,分两种方案,从直接效益、间接效益进行详细分析。该路红线宽60米,道路两侧绿带各20米,双向八车道。

图1某路横断面图

方案一:按现代田园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理念计算。景观绿化积范围:两侧侧分带各5米,行人道各1.5米,以及红线外的20米绿带,以及景观节点、产业化运营设施。

方案二:按常规城市道路红线范围内绿化计算。绿化积范围:两侧侧分带各5米,行人道各1.5米,不设红线外的20米绿带,绿化面积13.65公顷。按照全寿命成本模型分析两种方案,综合考虑景观效果,具体见下表1:

表1 方案对比分析表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方案一优于方案二。原因有两方面:一、方案一可估量的价值优于方案二;二、方案一的景观效果和人性化服务优于方案二,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生活。

4结论

根据本文经济分析对比,综合考虑景观效果和人性化的现代田园城市道路景观不仅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在改善公路行车环境、增强城市道路景观的复合功能、提高了道路安全性、服务性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此,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现代田园城市道路景观工程经济效益分析对我国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庆瑞.加强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J]. 建筑技术, 2009 年第 5 期: 464-466.

[2] 黄庆瑞.绿色建筑造价管理初探[J].建筑, 2007年21期.

[3] Gu xiaoxu,Study on Highway Landscape in Mountain Area[D],Chang'an University,2008

[4]Gu xiaoxu,Li zhulong,Deng yongyu,Wang yanhua,Improvement Research on Large Longitudinal Slope of Highway Landcape Safty in Mountain Area[J],Transport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pp.61-64

[5] 谷晓旭.山区高速公路景观研究[D].长安大学.2008.07

[6] 谷晓旭,王选仓等,基于纬地软件的公路景观设计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10,28(26):23-25.

作者介绍:

田伟锋,1983年1月生,男,籍贯陕西,本科,助理工程师,现就职于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合同部,主要负责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

城市绿化调研方案篇3

关键词:城市建筑;暖通设计;新理念;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进步,城市建筑绿色设计理念已得到了广泛的推广。绿色建筑暖通设计作为暖通设计新理念已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认同,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绿色建筑暖通设计可以不断得到发展与完善,为人们的居住环境实现健康与环保的保障。

1 城市建筑暖通设计概念

暖通的全称是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暖通作为建筑设计的一部分,从科学的角度分可以分为采暖、空气调节和通风三部分。暖通又称供暖,是保证给建筑物提供热能量,使建筑各室内温度实现从外向房间内通风或房间内向外排空气的过程,使室外空气对建筑物室内空气实现置换。暖通一般可以分成机械通风与自然通风两种。

空调的调节可以简称为空调,空调是为室内温度、空气流动速度与湿度等调节,为室内提供新鲜空气的环境控制系统。

绿色建筑是新时期时展的必然产物,在设计与施工时根据具体环境,利用现代科技进行的设计,这种施工与设计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舒服和健康的环境。绿色建筑在节能方面的效果十分显著,可以直接影响建筑行业的发展空间。城市建筑暖通设计一定要采用以人为本,科学设计的新理念,只有这样的设计才能更符合人们的需求。

2 城市建筑暖通设计的新理念

2.1 节 能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也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建筑物能量消耗过高的情况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占城市能源总消耗的百分之二十五,有些地区甚至达到百分之四十。暖通的能源消耗在建筑能源消耗中的比例是十分高的,所以一定要在建筑暖通设计中应用新的节能技能,降低暖通使用的能源消耗。

建筑物的暖通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只有确保设计方案的正确和高质量,才能实现暖通节能的效果,降低整个建筑物的能源消耗。这需要建筑暖通设计人员不断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和研究,才能实现设计新理念的突破。

2.2 经 济

城市建筑暖通设计要满足用户的需求,而经济作为设计的组成部分起到重要作用。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更能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对暖通设计方案进行多方比较与选择,是建筑暖通施工设计人员工作的重要内容。

传统的暖通设计以风冷、水冷的技术设计方案,这种设计在施工初期投资少,热能效果合适,是我国目前比较常用的暖通设计方案。而溴化锂的设计方案虽然热能调节范围比较大,但由于施工前期投资大,维修费用高,燃料费上涨等原因,除了特点场所,已很少使用。

暖通地源和水源的热泵技术应用地热资源,以制冷制热双向调节的系统运行,既节能又经济具有很大优势。需要地下钻孔埋管,需要技术支持,需要稳定水源,这些因素影响了此种设计方案无法大规模使用。

变制冷剂流量的系统应用了变频的控制方法,调节制冷剂循环与制冷剂流量满足室内温度的调节,这种设计方案既节能又稳定,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还有一种传统空调风管,这种传统的设计方案不仅体积大,占用空间大,对施工工艺要求高,初期施工投资也比较大。

3 城市建筑暖通设计应用新理念设计的优点

城市建筑暖通设计的新理念对暖通设计具有更高的要求,要以更加科学、经济、节能的设计方案,对传统暖通设计中存在问题进行具有分析研究,解决弊病,提高设计理念在暖通设计中的实际应用,为人们提供更舒适,更节能环保的居住环境。

3.1 规范化设计

城市建筑暖通设计的新理念要求暖通设计工作人员在设计中要考虑更多的因素,要规范化的进行设计工作,规范化的设计对建筑节能可以更全面综合的考虑,保证建筑热能源高效的运用。

3.2 应用先进技术

暖通设计方案中采用的流量调节技术对城市建筑暖通设计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流量调节技术是最先进的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天气情况对水和空气的流量进行改变与调节控制,这样既能满足暖通的供暖,又能达到节约能源消耗的目标,应用流量调节技术已成为当前暖通施工建筑中常见的设计方案。

3.3 观念的转变

建筑的暖通设计是实现由内往外的动态变化,只靠暖通设计的静态供应,是不可能满足用户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的,一定要采用动态的技术应用到暖通设计中来,通过动态的设计,满足人们对建筑暖通的需求。这是设计者由静态设计向动态设计观念的转变,是暖通设计发展的发经之路。

3.4 余热循环技术

余热循环技术能节约能源,节约能源对于暖通设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热能在工作循环中回路中留有余热,对余热进行再循环利用,是暖通设计方案的新的技术应用方式。

3.5 中央空调设计

中央空调的设计一定要重视风机管盘。只单一的完成中央空调的采暖或制冷工作,很容易完成。但如果要达成最佳标准,设计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风机盘管的选择。

高静压的工作,风机管盘没有太大作用,中央空调运行后对送风量与排气量经过调整,内部静压的输出功率,就要产生变化。中央空调一定要在风机管盘安装时对长度进行改造。

建筑暖通设计在建筑工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暖通设计要依靠国家的法律进一步完善与改进,暖通设计人员也要对暖通设计工作进行创新与研究,对暖通设计工作进行更好的优化与改革。

4 城市建筑暖通设计新理念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对建筑暖通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自然的方式进行通风与保暖的设计,使用节能与经济的设计方案,这对于我国减少能源消耗,解决暖通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筑暖通设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在我国也经过了多年的实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大多集中在节能的设计与安装、调试、运营。所以,对城市建筑暖通设计新理念的研究工作,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对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5 结束语

城市建筑设计中的暖通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以设计规划为基础,进行科学的新理念创新,保证人们需求最大程度的得到满足。只有做好暖通设计方案,才能使设计方案更好的得到实施,实现建筑暖通系统的节能,为住户提供最佳取暖效果。城市建筑暖通设计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绿色建筑也是我国暖通设计的目标。城市建筑暖通设计要提倡新的绿色环保理念,为绿色建筑的进步与发展,提供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黄素逸《能源与节能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刘俊跃.基于LEED标准的绿色建筑空调系统设计[J].暖通空调,2007(02).

[3]彭华.居民住宅暖通设计及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房地产业:理论版,2012(1).

[4]范存养,龙惟定.面向地球环境时代的空调技术[J].陕西建筑,2010.

[4]彭小云.夏热冬暖地区中庭玻璃能耗分析.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02).

城市绿化调研方案篇4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方案评价;模糊综合评判法;权重计算

中图分类号:S73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城市道路绿化与美化的作用

城市道路绿化与美化是指应用园林植物材料(乔木、灌木、花卉、攀援植物、地被植物等)通过不同的布局形式和栽植手段,对各种不同性质、类别的道路(交通性、生活性、游览性)、立交桥、街头、广场绿地进行装点。好的绿化设计不仅起到美化、景观的作用,还对城市道路的工作环境起着改善作用,具体的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道路工作环境的改善作用

(1)调节和改善道路环境,保护路面。高大植物的树冠可以减少太阳对路面的直射,降低辐射能力,减缓沥青路面的老化;同时形成的绿化廊道的通风作用,可以降低路面的工作温度,形成有利于路面工作的状态,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2)稳固路基。覆盖在土基上的草木能有效的减少雨水对土基的冲刷,同时植物发达的根系还能起到稳固土壤,涵养水分,防止或减弱地表径流的作用,提高了土基的稳定性。

(3)防风固沙、防雪防火。城市道路的绿化带彼此之间形成网络,像一个屏障罩在道路上方,有效的减弱雨雪等天气对路面及行车的影响;此外,道路绿化带与其他城市绿化设施组成了更大的、互相连结的网络对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起阻挡、消减作用。

城市环境的改善作用

(4)减弱噪声。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影响沿线居民的生活,损害其身心健康。绿化植物通过密植形成的屏蔽作用及植物树叶特有的排列方式,可以有效地吸收声波,降低噪声。

(5)净化空气、消毒杀菌。车辆行驶时排放的大量有害气体形成的烟尘,严重污染环境。绿化植物通过枝叶、树皮、绒毛、粘液等,发挥着降低风速、吸滞粉尘、防止二次扬尘等作用。同时,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并吸收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不断净化空气,降低空气污染,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此外,有些植物还能分泌出强大的杀菌素,杀死空气中的细菌、真菌。

(6)保证空气湿度。植物根系庞大的蒸腾能力可不断的将地下水分蒸发到空气中。相关研究表明,行道树通过叶,枝茎的蒸腾作用,能使周边的空气水分增加20%。

城市景观的美化作用

(7)景观作用。人类眼睛能看到的波长冲380nm到760nm的关系,感觉最舒服的是波长为553的绿色,由绿色引起的紧张状态最小。绿色植物给予人们美感,是通过植物固有的色彩、形态、韵律等个性特色和群体景观效应所体现出来的,季节变化,光线、气温、风、霜、雪、雨等因素作用于植物,使其呈现出朝夕不同、四季各异、变化多端、丰富多彩的景观。

(8)空间美学的作用。园林植物作为空间的统一者,在线形或带状的空间中可将街景两侧建筑用植物统一起来,将建筑形体的生硬线条用植物柔和的质地协调,使街景环境富有生气。根据树木的种植间距、高度、群体组合尺度、厚度以及植物图案造型体现韵律和节奏,给人一种有秩序整齐的美感。

因此,城市道路绿化的各种生态功能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生活质量的各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评价城市道路绿化方案是应充分考虑以上各种功能是否得到满足,争取最大化的发挥城市道路绿化的作用。然而,评价城市道路绿化方案的因素常具有诸多主观不确定性,或模糊性。这就给道路绿化方案的评选带来了难度,采用常规的定量分析方法往往很难奏效。模糊数学理论为解决这一类复杂的系统提供了可能,通过建立道路绿化方案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得出每个备选方案的综合评判值,从而判断出最优方案。

2.模糊综合评判步骤

模糊综合评判的基本思想是利用模糊线性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考虑与被评价事物相关的各个因素,对其作出综合评价,具体步骤如下。

2.1建立因素集合

因素集U是以影响评判对象的各种因素为元素所组成的一个普通集合。假定影响因素有n个,则影响因素集为: ,各元素代表各影响因素。城市道路绿化方案的评价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对众多因素进行分析,提炼出以下7个典型因素(见表1)。

表1 城市道路绿化方案的评价考虑因素

的层次感反映了绿带的空间美感

2.2建立对各因素的评语集

评价集V是对评判对象可能作出的各种评判的集合。各元素代表各种可能的评判结果。在对城市道路绿化方案进行模糊综合评判时需确定各影响因素的评价集,从而对各因素的做出定量或定性分析。本文将评价集V表示成下式: 。

将评价集V中的各评语进行赋值,得到等级矩阵,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工程经验,本文表2给出了影响城市道路绿化方案的所有因素评语的确定依据,表3给出了各种评语的隶属度,供参考。

表2 城市道路绿化方案影响因素评语

表3 城市道路绿化方案影响因素评语隶属度表

2.3建立权重矩阵

不同因素重要程度一般不相同,需对各因素赋予相应的权数,从而组成权重集,。

各权数应满足归一和非负条件,即:。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具体方法如下:

2.3.1 构造判断矩阵D

层次分析法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判断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并将这些判断通过引入合适的标度用数值表示出来(见表4),从而形成判断矩阵D。

表4 判断矩阵标度表

标度 dij 含义

1 i与j两元素同等重要

3 i元素比j元素稍微重要

5 i元素比j元素明显重要

7 i元素比j元素明显强烈重要

9 i元素比j元素明显极端重要

2、4、6、8 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

1/dij j元素与i元素的比较结果

最终形成判断矩阵形式如下:

不同性质与等级的道路,所得出的判断矩阵往往不同,比如对于交通性道路,交通性因素更重要;对于生活性道路,协调性就比交通性因素重要。因此,对于判断矩阵的确定,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3.2 计算权重

对于权重的计算,本文采用根法进行计算。即将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所对应的特征向量作为各因素的权重分配。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计算判断矩阵每行元素的乘积Ai,;

(2)计算Ai的n次方根,;

(3)对向量作归一化处理,即。

最终得到特征向量,其中各元素即为各影响因素的权重。

2.4建立模糊关系矩阵,计算综合评判得分

首先,采用线性隶属函数描述各评价因素,得出因素集U到评价集V的模糊关系矩阵R:

通过上述过程求得特征向量(权重集)A和模糊关系矩阵R后,通过模糊变换来进行综合评判:,然后计算综合评判值:。

分别计算每个方案的综合评判值S,从而优选出方案。

3.工程实例

3.1 方案介绍

城市绿化调研方案篇5

>> 银川市城市交通主干道车流承载力调查分析 菏泽市城区主干道道路绿地植物景观调查分析 城市主干道绿化景观设计调查与分析 兰州主干道植物多样性调查分析 贵阳市小河经济开发区主干道绿化景观综合分析 福州市潜在体育人口结构特征的调查分析 对城市主干道绿化景观设计的建议 柳州市城市交通性主干道两侧景观研究 城市主干道与景观规划设计 福州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福州市患者对医患沟通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浅析上海大众汽车南京分公司厂区主干道绿化设计 唐山市区主干道绿化树木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探析 城市边缘地带城市主干道规划调整方案建议 银川市主干道林带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东莞市主干道路交通堵塞治理研究 杭州部分主干道行道树的调查及应用研究 佳木斯市区主干道木本植物群落结构与数量特征 浅谈城市主干道下软弱地层地下水处理施工措施 关于城市主干道交叉口渠化设计的深入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7] 刘晨舒,林平,许建欣.福州市城区行道树的调查、分析与评价[J].福建热作科技,2007,32:39~40.

[8] 陈宏.优化福州城市道路绿化质量关键策略探讨[J].福建热作科技,2006,31(3):70.

[9] 蒋跃辉.合理特色的城市道路绿化系统研究,以厦门市市府大道绿化系统构建为例[J].规划师,2002(6):33~36.

[10] 孟欣慧.中小城市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499~4500.

[11] 郑俞.现代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

[12] 杨上广.福州市城市景观规划初步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2,17(1):31~34.

[13] 刘晓华.黄石德,潘辉,等.城市绿化树种对道路空间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9,29(1):81.

[14] 洪昕晨.福州园林植物树种选择[J].福建林业,2012,(2):33~34.

[15] 李海梅,刘常富,何兴元,等.沈阳市行道树树种的选择与配置[J].生态学杂志,2003,22(5):157~160.

城市绿化调研方案篇6

关键词:乌鲁木齐市;荒山绿化;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1研究背景

乌鲁木齐市的生态环境恶劣,政府和市民非常重视绿化建设,随着开发建设西部大好形势的发展,绿化治理荒山成为乌鲁木齐市的一项重要生态环境建设任务。在原有生态建设探索的基础上, 2002年,乌鲁木齐市政府出台了《荒山绿化承包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免收土地出让金等多项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绿化荒山,13809.1 ha的荒山恢复植被或者改颜换新,但是《办法》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2008年政府停止荒山绿化系统工程。2010年,政府组织相关专家到香港、深圳考察,探索荒山绿化未来发展方向,荒山绿化工程将会在条件成熟情况下重新启动。

城市周边荒山绿化是城乡一体化和城市大环境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发展和园林建设密切相关。随着建设宜居环境意识逐步增强,国土绿化范围扩大,荒山绿化日渐成为林业特别是园林行业关注的课题[2]。它是一个以绿化建设、园林建设为主体的综合性问题,涉及资源、管理、制度、立法、技术、观念、发展策略方向等各个方面。研究乌鲁木齐市荒山绿化发展实际上就是从一个较小的角度来探索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绿化建设的发展道路。以乌鲁木齐市荒山绿化为切入点,明晰乌鲁木齐市荒山绿化发展历程,特别是采用承包管理办法快速发展带来的变化,总结成功的理论以及实践经验,同时也分析乌鲁木齐市荒山绿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其根源;另外也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城市绿化、园林建设、荒山绿化的成功经验,提出乌鲁木齐荒山绿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设想荒山绿化未来发展方向,对荒山绿化进行系统性研究,为全国城市的近郊荒山绿化提供正反面的借鉴,并探索低碳的、生态的、可持续的绿化建设发展道路。

1.2调查结果

经比较大范围的实地考察,与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和承包荒山的单位、个人进行访谈,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oogle Earth软件技术应用搜集各荒山绿化覆盖情况,综合整理分析荒山绿化成果基本上分成三种类型:

(1)荒山绿化工作结束或者达到一定程度,已经达到预期绿化建设目标,完成绿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现在已经在逐步增加游憩设施,满足市民休闲娱乐的需求,步入提升改造阶段,如红山、清泉山、温泉山、水塔山、雅玛里克山、花儿沟。

(2)荒山绿化出现部分问题,水、电、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尚需加强建设,如黑山头、蜘蛛山、雅玛里克山、红光山部分区域。

(3)部分荒山绿化因未通过验收或者通过验收后管护不到位而被政府收回,荒山及其继续绿化建设和养护成为承包单位或者政府的包袱,需要另辟途径解决继续建设和发展。

1.3 乌鲁木齐市荒山绿化的成功经验

虽然因为各种原因,承包管理办法政策在主城区内已经停止执行,仅在达坂城新区以及米东新区局部地区仍实行。总结荒山绿化后的成功经验,对提供未来承包管理办法政策的再次启动可提供参考和借鉴。

首先,荒山绿化建设成效显著,源于生态建设重要性得到政府和市民重视,全民齐心协力改善城市环境。全民重视情况下才会在建设工作中把绿化建设放在首位,积极投入并且想方设法达到生态效益最大化目的。其次,在社会机制方面,承包管理办法创新性地利用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激励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城市绿化,在具体条款制定以及引导具有一定实践检验性和前景判断性,可以避免重复已出现的错误。再次,荒山绿化建设历史久远,在不同荒山不同片区建设积累了已经实践的绿化经验,在树种选择、施工技术和管护水平、节水措施等方面积累丰富的技术资料,为荒山绿化建设提供借鉴。最后,结合荒山自身特色不同,定位为农家乐、旅游区、风景区、森林公园、教育基地、植树基地等不同发展方向,建设成功案例以及激发的问题都可为未来规划以及建设引导提供理论以及时间依据。

1.4 乌鲁木齐市荒山绿化的存在问题

2008年以后,各种问题矛盾激化导致荒山绿化扩大建设工作停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30%的建设土地建设开发不合理,盲目和随意性大;经营模式死板;潜在矛盾突出引发社会问题。30%土地建设集中在房地产开发和农家乐建设。部分地产开发与城市市政设施不配套,导致社会矛盾激发。农家乐开发不规范,造成一定的环境压力,另外同行业竞争激烈,经济效益不高。二是荒山绿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有绿化土地闲置或做他用;绿化建设局部效果差的现象;苗木质量差;苗木成片死亡;苗木成活率低,生长缓慢;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后期管理不合理到位;管护成本高等问题。

经过综合整理分析后发现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八个方面: 政策不完备;监督力度不够; 基础调研不够系统全面深入; 规划设计不科学;绿化施工技术和养护管理水平低;绿化水源不足;观念陈旧;发展方向不明确。

2.2乌鲁木齐市荒山绿化发展对策

乌鲁木齐市荒山绿化建设关乎城市生态环境转变以及宜居程度,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浅层面因为水源不足,实际上因为《乌鲁木齐市承包管理办法》促进大面积荒山快速绿化,引发问题集中爆发,导致荒山绿化扩大承包工作停止。针对上述现状存在八个方面的问题最突出的五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推进荒山绿化重新启动、实现荒山绿化扩大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2.1完备政策制定

《乌鲁木齐荒山绿化承包管理办法》属政府的政策性文件,仔细考究,政策存在发展导向不明、条款不够细致、近中远期不配套等问题。首先,要明确荒山绿化的建设方向为生态第一位,实现可持续发展,包括规划科学、应用科技产品走低碳的建设、基础设施考虑周全并且建设完备、快速稳健完成植被恢复和建设、开发经营模式可持续进行。在制定政策时需要在不同阶段的荒山绿化建设涉及到的各项费用、涉及到荒山绿化建设使用的相关资源的争持等方面,增补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或者补贴补偿机制详细说明,通过明确的优惠和补偿机制引导承包商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道路。以具体的扶持条款来为荒山绿化指明发展方向,通过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引导后续多种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引导能让荒山绿化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新水源开发、节水灌溉设施建设;引导荒山绿化承包建设与植物学、生态学、林学、环保学等学科的科研项目结合,把低碳、生态、科学的建设模式、经营模式作为主导发展方向,而不仅仅是追求当前短期效益。其次,政策及配套补充说明应该自成完备的系统,要充分考虑到政策实施以后涉及的方方面面,制定出完备的自成体系的条款,用更多详细条文加以阐明关键的控制性指标,避免各种政策漏洞。再次,针对政策近中远期不配套问题,政策应有很强的前瞻性,针对荒山绿化不同时期的建设措施、建设目标提出具体要求和规定,避免 “走一步,算一步”的冒进行为,尽量减少不利荒山绿化健康发展的诸多问题。洛杉矶采用税收、税率、补贴政策促进绿化健康快速发展,为增加绿化用水,政策上禁止非节水设施上市,补助市民购买节水设施[5]。日本直接对私有林建设实行税收优惠和信贷利息优惠政策。水磨沟区阶段性地拨专项款作荒山绿化苗木费支持承包商绿化建设[6]。相比较,国外的政策属于针对性地给予优惠和补贴,并不像乌鲁木齐市那样局限于绿化建设直接拨付相关的费用,而是在与之相关的有资源争持等尽可能多的方面,通过不同的条款细则,最终目的都是有效地调配社会资源用于荒山绿化建设。对直接用于乌鲁木齐荒山绿化工作的贷款采用信贷利息优惠政策;用水、用电采用补贴或者优惠政策;使用优良的荒山绿化苗木,建设先进节水灌溉系统,建设道路、环卫、防火系统等采用补助、补贴或者补偿政策;全面的基础科学调查研究、到位的后期养护管理、可持续的经营模式等采用奖励政策。

2.2.2加强基础科学研究

基础研究涵盖荒山绿化涉及的各个方面,包括对原有荒山立地环境条件调查、植被适宜性研究、植被配置结构研究、节水技术研究、建设档案资料、养护管理技术操作规程研究、开发经营模式研究。目前对荒山资源的调查缺乏深度和广度,不仅要调查周边环境及其面积,而且还要把坡度、坡向,土壤厚度、养分、PH值、熟化程度,原生、衍生植被进行定量定性地调查清楚,甚至关于该荒山环境变迁的历史资料特别是原有植被品种和群落结构方面的更需要搜集完备,从而才能因地制宜地提出植被恢复、绿化建设、开发建设的措施。现行调查方法考虑荒山荒地植被本身的适宜性和经营条件情况较少,不能准确提出荒山荒地适宜发展何种经营,不应简单地把地类名称一起统计到宜林荒山荒地一栏中去,这样很难准确地为规划设计部门提供可靠的依据,亦未能从多种经营上考虑荒山荒地的植被恢复、绿化建设、经营方向和经营措施。

德国是一个严谨理性的民族,他们250 年前的森林经营方法、措施、土壤、死树位置和数量等所有森林经营相关的资料依然清晰可查,历史档案非常完整。对已有树木采用系统的档案管理是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不只是批复、设计、总结,同时需要做细、做真,包括每棵树的健康状况、生长状况,任何重要变化都应记录在案。总结前人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森林经营提供借鉴。针对荒山绿化的建设,在各级工作岗位也应该建立相应的档案资料,从下到上形成一个系统,既是科学研究的原始资料也是技术应用的总结[10]。

2.2.3科学合理规划设计

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设计主要是掌握荒山具体立地条件的详细资料,针对性更强地进行规划设计。荒山土壤立地条件好的,可以一步到位,按照自然演替的规律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乔灌草结合,针叶树和阔叶树结合,注意花灌木的点缀,在种植初期稍加人工养护,植被成活稳定以后就让群落自然发展,或者建设成为苗圃、花圃、果园等有生产效益的基地,同时也为附近荒地提供苗园。荒山土壤立地条件稍次的,能满足乔木、灌木需要的,可以先进行林地建设,但是同种树木尽量不要成行成排,因为这种人工的种植方式不是植物群落构建的基础框架,难以持续发展。同时也要注意原有地被的恢复,自然地被恢复和人工植被建设两者互动,可以加快绿化建设进程,群落关系也更稳定。在荒山土壤立地条件非常差的地方,就尽量避免同一的绿化模式,土层薄、肥力差、熟化程度不高,树木本身不容易成活,如果非要种植乔灌木,提高了人工管护成本,只能导致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比较恰当的办法是封山封育,稍加人工灌溉、管护先行恢复原有自然地被,或者增加植被。这种类型荒山植被还是以荒漠的低矮灌木以及地被为主,在土地郁闭度、覆盖度增加以后,加上一定的物理、化学措施加快土壤熟化,增加有机质,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乔灌木层和增加观赏性强的植物。

因时制宜的规划设计则是分清楚绿化建设阶段。乌鲁木齐不少荒山已经达到生态建设预期目的,荒山性质已经改变成绿地,但是还没达到公园绿地的效果,因此,应该重新测绘地块,调查现场,聘请专业队伍对公园进行规划设计,做适合城市发展步伐以及满足市民需求的公园规划设计,增加能表现地域特色、地域文化的景区、景点,增加满足市民游憩需要的配套设施,改造林相、林分,满足生态位互补,让昔日荒山成为自身健康发展的特色的旅游胜地,而不仅仅是荒林、荒草地,同时也可以避免成为安全隐患高发地。

规划设计中一个重要程序就是树种的选择。目前植物适宜性的评价是植物选择基础科学研究工作。综合考虑,荒山绿化植物的适宜性因子包括植物生物学特性、环境因子、生长发育、栽培管理以及大面积种植实践筛选经验。植物选择需要考虑种植地的立地条件包括所在位置、山体的坡向、坡度、气候、水、土等,配置原则和方案,绿化所处阶段,规划定位等因素。针对树种对盐、碱、旱、瘠薄各种抗性级别进行定性研究之后,结合荒山具体立地环境条件进行规划树种选择,并且多开发利用荒山原有植被,进行苗圃生产培育供苗。由各承包商特别是政府投资建设的荒山建设单位更需要和科研单位合作,既可以完成实际工作又可以进行系统研究,综合利用建设资金以及科研资金。更多科研工作还需要进行,制定树种选择评价指标,选择出适宜树种,减少荒山绿化的试验摸索工作,也减少不必要资金耗费。如厦门坂头国有防护林场叶志勇进行了厦门城市生态林改造树种评价选择的研究,乌鲁木齐雅玛里克山进行的荒山绿化树种适应性评价以及试验示范,都可以提供宝贵的实践和理论经验。

2.2.4观念更新

荒山绿化不等于植树造林,而是“近自然经营理念恢复植被” [12] [13],构建自然演替的群落结构,种植种类丰富植被包括多样性的树种。在建设时期只需要少量的人工辅助设施保证植被存活并且健康成长,在群落结构稳定后基本上不需要人工管护即可持续演替。荒山绿化实际工作中过多依靠人工手段,强硬改变植被,事倍功半还导致大量社会资源浪费。荒山绿化应该考虑的是用最少的人工辅助设施恢复和增加地被,局部地区不能一次到位的话还需要长期的植被演替引导,直到最后植被群落能够自我更新,靠生态系统内部相互作用就可以持续发展,而不需要如同城市绿地一样去养护管理。

2.2.5整体协调发展方向

乌鲁木齐市近年发展迅速,主城区建设用地趋于供不应求的紧张状态。荒山绿化的建设用地作为城市的建设用地的有效补充,将会缓解城市建设部分矛盾。作为生态建设的荒山绿化建设,因其岛屿状渗入城市内部以及外部环绕城市状的布局,将对城市绿地系统起重要的构建作用。结合城市建设现状以及城市规划,综合协调荒山绿化的建设发展方向,最大限度地发挥荒山的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目前,政府对较大面积的荒山建设开发主要控制在大局面上,雅玛里克山开发建设成森林公园,水塔山、清泉山、温泉山建设为水磨沟风景区,红光山建设为旅游休闲度假区等。对比而言,荒山绿化建设发展不当导致社会矛盾属于小范围出现问题,但仍需要提高发展导向性。对已建设荒山大范围地进行绿化情况和开况普查,总体协调荒山绿化的发展势在必行。新疆城乡规划设计院开展的郊野公园体系规划是这个序列工作的前奏,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开展。

3讨论

荒山绿化的发展将走向何方?荒山绿化未来的发展道路是值得探讨研究的课题。深圳荒山绿化建设成为生态林、生态风景林,部分在逐步改建成郊野公园。香港区域内40%的山丘恢复原生植被,增加观赏植物、增加部分基础设施,建设成低管护成本的郊野公园,成为市民周末游憩休闲的好去处。乌鲁木齐的荒山绿化建设带动多个方向城市建设的发展,70%的绿化建设直接改善生态环境和园林建设,30%的建设用地则带动相关联的房地产、旅游、服务业、商业等区域发展,从而形成城市斑块状区域发展,结合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需要综合荒山的具体立地条件和建设现状来重新布局。市政府委托设计单位针对荒山建成作郊野公园体系进行规划探索是荒山绿化长足发展的序曲,未来将会有更多发展方向的探索,荒山绿化也将健康地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由于本人学识浅薄,资料有限,对一些理论的理解、方法的总结、实例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当与偏差,诚恳欢迎各位专家的指正,以便在今后的研究中更加深入。

参考文献

城市绿化调研方案篇7

关键词:海绵城市;给排水;建筑小区;雨水控制

海绵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项目实例探讨了基于海绵城市建设需求的给排水设计要点,期望在技术上予以建筑小区的海绵改造支持。

1项目概况

某老旧建筑小区占地面积为2.2hm2,为海绵城市改造类项目。小区有3栋办公楼、1个停车场、3片绿地,现状综合雨量径流系数经加权平均计算为0.85。降雨极易形成较大的地表径流。其现状如下。(1)绿化品质差。该小区共有46处绿化区域,绿化总面积为0.66hm2,绿化率为30%。小区内的乔木类植株成长较好,能够很好地覆盖区域内的道路设施。但是在小区绿化中仍然有8处区域存在土壤板结的问题,植株在其上难以生长,因此产生了黄土的问题。另有10处区域的小型灌木或地被植物的成长存在不足,有草木枯死或是植株种类搭配不合理的问题。在黄土的区域中,有3处还存在生活垃圾堆积的问题,并且受限于小区内的绿化管理不足,小区绿化区域内存在杂草丰茂、景观效果较差的问题[1-2]。(2)管网排水能力不足。实地踏勘发现,小区雨水口的管理维护存在严重不足,雨水口内部有较多垃圾与杂物堆积,且部分小区雨水口标高比当前的道路高,会阻碍雨水的收集排放。进一步分析所收集的资料发现,该小区还存在排水管网雨污合流问题。小区的雨水管管径为DN300~DN400,设计雨水重现期为1年,在遇到较强降雨条件时经常超负荷运行,易造成积水[3-4]。

2海绵城市改造方案

2.1设计思路

结合小区现况,通过海绵化改造,因地制宜地改造小区道路、绿化,对雨水径流进行路径调整,保障小区水环境的合理分布。对于部分屋面与道路雨水,首先将其引入绿地,再经由绿地内布置的溢流雨水口流入排水管网中。对于地面雨水,部分由雨水口直接流入排水管网中,而另一部分则由下沉绿地下渗和滞蓄。此外,对于绿地雨水,对于标准内的雨水可以由下沉绿地下渗和滞蓄,而超过限度的雨水则是由溢流雨水口溢流至排水管网。

2.2道路设计

人行道与活动广场等区域采取透水砖铺装,可以促进雨水的下渗,有效地降低地面径流的数量,也能够对地下水资源起到补充作用。对于原先小区内机动车道的裂缝、凹陷问题,在其上增加沥青混凝土进行改善,设计预计需要铺设2922.15m2的沥青混凝土。

2.3绿化设计

小区的绿地普遍高于道路,因而使用开口立缘石与植草沟结合的方式,将路面雨水引入下凹绿地之中以实现积蓄雨水的效果。在小区建筑物的周边均分布有一定的绿化区域,因此可以对这部分区域进行改造,建设下凹绿地以实现对于屋顶雨水的积蓄效果,并通过在下沉绿地适当位置设置的溢流雨水口接入现状雨水管网[5]。为使雨水径流迅速流入调蓄设施之中,就需要采用开口立缘石来引导雨水流入下凹绿地之中。并且在立缘石的开口处也可以积蓄设置植草沟,从而使雨水的流动更加高效。开口可设置成圆形、方形、半圆弧形等样式[6-7]。植草沟则是由植被、换填土(渗透性较好的种植土)、砾石层、透水土工布与基层由上到下组成。

2.4管网模型

通过建立海绵设计方案管网模型,将网络数据导入InfoworksICM软件中。雨水管定义为管渠,溢流井定义为节点,并按照排水管网相关参数设置要求进行设置。在软件中形成的小区管网概化整体平面布局,进行总体计算和分析。

3海绵改造方案效果

3.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比

在小区的海绵改造方案中,使用了多种海绵技术手段,如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透水铺装等,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在改造前后的变化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改造前,小区有49.2%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而接受改造后,其控制率增加到了72.4%。这意味着海绵改造不仅实现了设计指标要求,还对小区内的地表径流量实现了较好的控制。

3.2积水深度对比

不同重现期改造前后积水深度对比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在接受海绵改造之后,小区内的积水分布存在很大的变化,其位置与深度都有了极大的改变。在改造前,小区在不同的设计降雨重现期内的积水多产生于市政道路和本小区道路区域,而海绵改造完成以后,小区的积水的分布则是变为了市政道路和本小区雨水花园和植草沟等区域[8-9]。如图1所示,在2年设计降雨重现期时,改造后的市政道路与小区内雨水花园的最大积水深度相较于改造前的道路积水分别有9.4cm与1cm的减少量,并且其随着设计降雨重现期的延长,其积水深度的减少量还会进一步增大,这意味着改造给小区的积水分布有很好的优化效果[10]。

3.3管网排水能力对比

通过对管网排水能力进行的模拟分析可以发现,经过海绵改造以后的研究区排水管网节点溢流数量有很大的变化。在不同降雨重现期下,研究区节点溢流数量前后对比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经过改造,出现溢流的雨水管段数量明显减少,该方案可有效控制小区内部雨水,缓解市政雨水管道压力。

4结束语

文章通过对某建筑小区的海绵城市进行设计分析,以此探究建筑小区海绵改造的效果研究。建设海绵城市需要根据建筑小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化的低影响雨水开发设施,还要与城市建设规划进行充分对应,达到经济性的要求,进而保证城市小区海绵城市建设达到高质量、经济性、高效益的目的,促进建筑小区雨水开发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设计时应先掌握各种影响海绵城市效果的因素,实现优质的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士文,林俊雄,祁锋,等.基于系统思维的海绵城市设计方法探索与实践[J].净水技术,2021,40(6):147-153.

[2]冯磊,徐得潜.建筑小区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系统设计方案的优化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21,41(3):193-199+217.

[3]王贵南,周飞祥.建筑小区类项目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价研究[J].给水排水,2020,56(12):88-92.

[4]陆平.住宅小区海绵化改造工程分部分项划分探讨[J].福建建筑,2020(3):79-82.

[5]李松良,刘荣荣,宋志雄.海绵城市建设对策研究:以扬州市为例[J].江苏建筑,2020(1):41-43.

[6]袁佳佳,宋聚生,董文艺.面向海绵城市理念的建筑小区雨水设计策略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34):62.

[7]郑丽丽,李静,张春嘉,等.海绵城市建筑与小区项目建成效果评价研究:以北京市某小区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价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9,44(11):20-24.

[8]宣梦茹.老旧住宅小区海绵城市建设难点与措施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33):225.

[9]赵梓尧.居住小区海绵化改造设计的探索与实践:以鹤壁市绿城花园小区为例[J].工程技术研究,2018,3(13):167-168.

[10]秦秀娟,高伟,颜廷状.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住宅小区规划设计[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2):193-194.

城市绿化调研方案篇8

2006年,市政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求真务实,突出改革创新,大力推进市政环卫设施建设和城市环境的改善,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一年来,完成市政设施维护和工程建设工作量819万元;完成路灯新建维护工作量1686万元;完成供水量2338万吨,售水量1696万吨;城区道路清扫保洁216万平方米,清运垃圾20多万吨,绿化荒山970亩,治理山体6万平方米。

一、2006年完成的主要工作

㈠落实十件实事,加大重点项目建设

为落实10座公厕建设,我局克服困难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先后召开各类工作协调会16次,发各类简报、通报21期。截止12月上旬,10座公厕已完9座,正加紧施工1座。

为加快北京路景观游园建设,今年在邀请省内园林专家充分论证基础上向市政府作了汇报,目前正着手立项等前期准备工作。

今年,路灯建设重点承担了天津路、重庆路等新建道路的安装,改造了××火车站至白浪10公里路灯,拆除了白浪路、武当路路灯并完成新装路灯40基(杆)、40盏。根据市人大、政协建议,在新疆路新装路灯10基(杆)、灯具10盏。

㈡服务南水北调,抓好环保工程

神定河污水处理厂5.5万吨坚持全天候运行,并对污水处理出口水质实行24小时监控,保证了排放水质达到要求标准。11月,二期配套管网主干管工程如期完成,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东风公司各专业厂建设支管口接入工作正在进行。同时,东风公司污水处理费征收工作正在协调。

为服务南水北调工程,今年认真开展了污水(垃圾)处理工作的调研和规划,就新建东部泗河污水处理厂和西部犟河污水处理厂做了大量工作。截至目前,泗河污水处理厂已完成初步选址、《项目建议书》的编制与初审、收集系统的调查和规划以及项目建设的推介等工作,犟河污水处理厂的项目论证、调研、收集系统的调查和规划正加紧进行。根据环境保护和城区拓展需要,我市规划新建3座垃圾处理场,目前已完成初步选址。刘家沟垃圾场迁建已向省发改委申报材料。

㈢加强环境整治,推进长效管理

一是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了《湖北省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宣传贯彻。二是全面落实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9月份专门召开了城区市容环境卫生工作现场推进会,同时在城区签订《卫生责任书》共10000余份。三是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成立环卫督查专业队伍,常年上路查处乱丢乱放、乱扔乱倒等行为。四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督办,背街小巷的环境卫生状况得到一定改观。五是多种形式开展渣土处置管理,乱倒渣土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六是不断提高环卫清扫保洁质量,城区道路清扫合格率、清运及时率达到95%以上。

㈣坚持规范管理,保障市政设施维护质量

按照建设部相关通知,今年重点对城区60座桥梁进行了两次全面检查并建立“户口卡”,对问题较重的3座公路桥梁采取了相应措施。投资3.68万元购置了条纹砖生产机,推行了新材料在市政领域的研制运用。修补沥青路面坑槽及维修路面6618m2,新铺维护人行道2.17万m2。市政设施完好率达到98%以上。

城市供水综合水质合格率达到99.98%,管网修漏及时率99%,水质监测站设备购置到位。对城区排水设施坚持经常化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了污水排放顺畅,雨后无污水外溢现象。同时,严格落实城市排水许可制度,先后为26家施工单位办理排水许可证,下达违章通知书15份。

㈤服务东风公司,不断深化政企共建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我局进一步做好服务东汽工作。(针对东风公司提出的新移交的43条路方案,我们经组织多次实地查看、测算和协调,提出了“分级管理,归口移交”的方案。与此同时,对东风公司申报的绿线办理、占道破道、管线抢修等手续,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做到服务上门,优质高效,收到良好的成效。

㈥提升绿化品位,推进园林建设新发展

今年以来,园林绿化工作体现了重点突出,管理规范,严格制度,监管并举。

一是公园绿地建设管理取得新进展。人民公园组织了园前区综合改造。四方山植物园对22厂至四方山道路进行绿化美化,改善了景区环境。百二河景区进行了恢复十二生肖植物图案等改造,景观效果明显。

二是围绕道路绿化抓好重点改造。配合武当路、白浪路改造和重庆路建设,积极组织了道路绿化拆除和移植工作。同时,完成了北京北路3000m2的“群芳园”工程。

三是风景林地管理得到强化。按照“连片成块,先路边后高山”的指导思想,今春共完成义务植树19.2万余株,绿化荒山面积970亩(不含对公路沿线及小区绿化的面积),绿化山头30块,建立义务植树基地10个。通过退耕还林专项治理,共清理开荒种菜、林间套种1040亩,退耕还林470亩。山林防火、防虫工作实行24小时防火值班制度,配合三区加强巡山护林,降低了火灾发生率。同时,城区24个松毛虫害重点部位监测点实行巡回检查,全年尚未发现大面积松毛虫情。

四是强化措施,先后督促12家重点责任单位进行山体治理,并大力推广“混凝土喷播”先进技术进行山体治理。目前,已督促完成东风大道、北京路中心血站等处治理山体共6万多m2。

五是严格实施城市绿线管制制度。按照相关规定,坚持严把绿线审批关,把办理绿线与批后管理相结合,已办理绿线手续59件,规划绿地面积约13.7万m2。为加强批后管理,我们积极配合建设项目综合执法检查,共查处未办理绿线手续建设项目26项,未治理山体的建设项目56项,无渣土处置手续的建设项目16项,并分别进行了整改处理。

㈦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

今年,行业改革取得较大进展。一是为了摸清底数,推进改革,我局组成市政公用、环卫管理和园林绿化三个课题组,完成了“××市城区市政公用事业现状、问题和对策”、“××市环卫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和“××市城区园林绿化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三项专题调研报告。二是在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完成了《××市城区环境卫生行业体制改革方案》(送审稿)的拟定,并正在抓紧落实提高城区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标准工作。三是大胆尝试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运作。10月份,精心组织了重庆路、天津路、武当路共65.71万m2路面清扫保洁任务的公开招标出让。同时,顺利公开竞聘市政园林设计院院长。

由于相关工作出色,2006年我局荣获市级文明单位并通过省级文明单位初查,并被评为全市“支援抗灾救灾先进单位”、“农村帮扶工作先进单位”、“提案、建议办理工作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爱卫工作先进单位”、“城市市容和环卫治理先进单位”和“法制教育先进单位”。

二、2007年工作思路及目标

二00七年,市政园林绿化管理工作要围绕“深化改革,着力创新,提升功能,构建和谐”,深入思考并解决如何适应城市发展的问题,以服务中心工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作、服务市民需求为着力点,求真务实,强化措施,认真完成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的各项任务。

㈠服务中心任务,承担好“重点工程”。一是办好政府实事涉及本部门的项目。二是围绕服务南水北调工程,进一步抓好神定河污水处理厂改造升级和刘家沟垃圾场迁建。同时,认真做好泗河污水处理厂筹建,以及新建垃圾场、渣土场的选址等工作。三是配合北京路、重庆路、浙江路等道路改造或新建,认真抓好市政、环卫、路灯和绿化配套设施建设。

㈡抓好规范管理,不断提高市政维护质量。树立安全意识,突出危险地段的维护管理,组织好城区道路安全护栏建设、大岭路人行道改造、部分过渡路面改造等项目,确保人行道、桥梁、护栏等市政公用设施顺畅美观。保障城市供水,抓紧做好城区供水管网改造规划编制工作,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以启动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加快启动路灯自动化系统监控中心建设。

㈢加强环境治理,推进长效管理。加大工作措施,确保环卫责任制的落实。进一步做好环卫清扫保洁,加强三条道路清扫保洁市场化运作后的管理。严格渣土处置管理,控制城区垃圾乱倒滥扔、建筑渣土乱抛滥撒等现象。

㈣加大工作力度,提升园林绿化品位。积极推进重点绿化工程,加快城区生态公园和北京路立交桥景观游园建设,争取鄂西北花木盆景科研展销中心建设开工,认真做好四方山植物园扩建为秦巴生态示范园相关工作。积极发展新建、改造道路的游园绿地,大力提升道路绿化、公园绿地、游园景区档次。做好城区绿地修编,加强社会绿化指导工作,进一步抓好城区义务植树、风景林地防火、防虫和山体治理,并加大对“涉绿”案件的查处力度。精心做好国家园林城市复查迎检工作。

㈤突出工作创新,推进行业改革。围绕深化改革加强工作调研,推进公用事业价格改革、城区道路管理、城区山体治理、环卫清扫保洁市场化运行机制及考核等工作重点。逐步理顺污水处理费征收渠道,继续抓好供水行业整合、项目招商引资等工作。

上一篇:突发情况紧急预案范文 下一篇:纪检教育整顿实施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