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灾害的防治措施范文

时间:2024-01-04 17:12:30

寒潮灾害的防治措施

寒潮灾害的防治措施篇1

关键词 油菜冻害;发生时期;症状;防范措施;补救措施;安徽宁国

中图分类号 S425;S56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4-0067-02

宁国地处皖南山区,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地形气候多样,气候资源垂直差异显著,山区小气候独特,气象灾害频繁。据统计,极端最低气温为-14.5 ℃,月平均最低气温为-0.9 ℃,初雪最早出现时间在11月16日,断雪最迟时间为4月13日。油菜为当地主要油料作物,种植面积5 600 hm2。春季的低温连阴雨和倒春寒、秋季的早霜冻、冬季的霜冻和寒潮及伴随的大风暴雪等产生的低温冻害时有发生,是油菜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灾害因素,特别是气候变暖而发生的暖冬导致油菜生长期提前,更增加了遭遇春季低温冻害的几率,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1 油菜冻害的发生时期

油菜的正常生长发育温度在0~32 ℃,当气温低于0 ℃以下则地上部分停止生长。油菜在生长期遇到气温骤降至0 ℃以下,会引起植株体细胞冰冻或丧失生理活动,造成植株死亡或部分死亡,发生冻害[1]。宁国市11月的极端最低气温达-7.7 ℃,-3 ℃以下平均天数为3.5 d。12月极端最低气温为-12.9 ℃,1—2月为-14.5 ℃,3月为-5.3 ℃。

1.1 初冬期(临冬期)

在初冬时节,油菜未经过低温抗寒锻炼,抗寒力较弱,此时若日平均气温骤降10 ℃左右,很可能受到伤害。若连续大幅度降温、持续时间长,再加上苗弱,油菜叶片则会冻伤。

1.2 越冬期

隆冬时节持续低温,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又遭遇强寒流过境,降温幅度大,持续时间长,并伴有大风。若有雨雪,易发生湿型冻害,在持续无雨雪情况下,易发生干型冻害。

1.3 冬末初春

冬末初春,冷暖气流交替,气温骤暖骤寒,易造成气温回升油菜提前萌动生长,而后遭受冷空气袭击受害。3月,易遭遇倒春寒天气。油菜在现蕾抽薹后,抗寒力最弱,只要气温降至0 ℃以下,蕾薹就会出现冻害,生殖生长受阻,容易造成薹杆爆裂,花蕾和幼角受冻,产量损失严重。2010年3月的“倒春寒”天气,使当地油菜大面积受灾,减产严重,甚至5%面积绝收。

2 油菜冻害症状

2.1 根部冻害

当气温降至-5 ℃以下时,夜间根际土壤结冰,体积膨大将根抬起,根系被拔断,白天气温升高后,土壤融化下沉,根部外露受冻,严重时造成死苗。特别是高脚苗易发生根部冻害,出现持续爆冷后,根茎基部破裂,或呈烫伤状,最后死亡[2]。

2.2 叶片受冻

这是最常见的冻害现象,气温-5~-3 ℃时,叶片发生冻害,-8~-7 ℃冻害较重 。主要表现为叶片僵化、发紫、皱缩、呈水渍状。当出现较长时间冰冻后,叶片呈烫伤状,叶组织受冻死亡。一般冬前氮肥施用过重,生长过旺,叶片冻害最重。

2.3 花蕾幼薹受冻

这种现象多发生在春性较强的早熟或中早熟品种,这类品种在早播或遇到暖冬气候,提早现蕾抽薹,甚至开花,耐寒力显著下降,一旦出现0 ℃以下低温天气,就会受冻,落花落蕾。受冻严重时,蕾薹萎缩下垂,薹茎破裂,甚至倒伏死亡;轻者易受病害侵染,严重影响产量[3]。

3 冻害的预防措施

应对冻害的主要措施也是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做好冻害的综合预防工作,预防措施应以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效果明显、农户乐于接受为原则。

3.1 引进推广适宜宁国地区种植的抗寒品种

引进推广适宜宁国地区种植的抗性强的优良品种是预防油菜冻害的关键所在[4],油菜品种冬性越强则耐寒抗冻性也越强,生育期长、晚熟;油菜品种春性越强则越不耐寒抗冻,生育期短、早熟。在宁国地区应大力主推华协102、秦优10号、华协102号、蓉油11号、浙双8号等半冬性油菜品种,淘汰春性强的早熟、中早熟品种。同时,农业部门积极开展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工作,不断筛选新的主导品种。

3.2 合理播期,培育越冬壮苗

目前,宁国油菜种植模式是“一稻一油”,以直播为主,中稻收割后要及时清沟沥水,保证播期在9月底至10月初,避免过早或过迟播种。及时间苗定苗,防止苗情过密过弱,防止产生高脚苗。定苗原则为二至三叶期去小留大,叶不搭叶,留苗数为定苗数的1.5倍左右;五叶期去弱留强,去病留健,每穴定苗留2株,留苗密度一般为18.0万~22.5万株/hm2。

3.3 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

氮、磷、钾要配合施用。增施磷钾肥可提高细胞液浓度,加厚油菜细胞机械组织,增强油菜的抗寒力;偏施氮肥、生长过旺的油菜苗,或施肥不足、植株弱小的油菜苗,抗寒性弱。重施基肥,施农家肥15 t/hm2、46%司尔物油菜专用肥375 kg/hm2、硼肥11.25~15.00 kg/hm2混合施用。合理追肥,以“早施、轻施提苗肥,腊肥搭配磷、钾,薹肥重而稳”为原则,早施、轻施提苗肥,结合间苗定苗,用人畜肥3 750~7 500 kg/hm2对尿素45 kg/hm2浇施。腊肥施用在12月中旬封冻前,以迟效有机肥和草木灰为主,覆盖苗面,施草木灰6.0~7.5 t/hm2,或磷肥150~225 kg/hm2、钾肥75~120 kg/hm2。开春后施1次薹肥,适当早一些、重一些,用尿素105~150 kg/hm2加配方肥75 kg/hm2追施,群体过旺宜少施或不施氮素肥料。

3.4 中耕培土,覆盖防寒

中耕培土,有利于增加根部土层厚度,将缩茎段埋入土中,提高保温抗寒能力。特别是对高脚苗更要培土,不仅可减轻冻害,还可防止倒伏,培土时要将根颈部位全部埋入土中。冬前施用土杂肥,或用稻草、作物秸秆等覆盖在油菜苗间,可以保持地温相对稳定,稻草、作物秸秆腐烂后又可作有机肥。寒潮来临前,也可用稻草、作物秸秆轻轻覆盖在油菜上,避免冷空气对叶片的直接伤害,寒潮过后,即可揭去。

3.5 排涝抗旱

旱与涝都可加重冻害。要开好“三沟”,清沟排渍,防止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促进根系健壮生长,提高抗冻能力。长期干旱,应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降低土壤温差,减轻冻害。在寒潮来临前,可浇稀粪水,增加土壤溶液浓度,防止土壤结冰。

3.6 摘除早薹

摘除早薹早花也是防治过早抽薹开花而遭受冻害的一项有效措施。已经抽薹的油菜,在薹高30 cm以上时及时摘薹,用刀片去除10~20 cm主薹,可以延迟开花,避开早春低温冻害,对生长健壮的油菜,还有促进分枝,增多结果的作用。摘薹可在春节后选择晴天、气温较高时摘薹,摘薹后应及时追施速效性肥料,促恢复生长,瘦弱植株若不及时追肥反而会造成损失[5]。

3.7 喷施多效唑控旺防冻

对因播栽早、长势旺、有徒长趋势的油菜,在越冬前即12月20日前后,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750~900 g/hm2对水900 kg/hm2均匀喷施叶片,能抑制油菜旺长,有效防止早薹,调整株型,增加植株抗寒能力。

3.8 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

当前我国已加强了对全国范围内的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当地农业部门要根据国家农业气象预测加强对油菜品种选择、生产栽培的技术指导。当地气象部门要根据国家气象预测趋势,及时做好灾害性天气的实时监测工作,以便于指导农户提前做好相应防范措施[6]。

3.9 加强防冻救灾的宣传和技术指导

油菜冻害发生比较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户缺乏对冻害灾害的防范意识,轻防范、重救灾。一是由于油菜是无限花序植物,灾后往往容易迅速恢复生长,从表面上掩盖了受冻减产现象;二是由于当前预防措施繁重,费工费时,成本高;三是由于农技部门宣传指导不到位,近年气候变暖,出现暖冬,农户对油菜冻害的防范认识不到位,产生麻痹思想,影响了冻害预防工作的有效实施。

4 油菜冻害的补救措施

4.1 苗期受冻

苗期冻害发生后,要根据菜苗受冻害程度,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选晴天温度较高时,及时摘除冻叶,若产生根拔应及时培土压蔸,减轻对根系的伤害。冬前冻害主要是增施提苗肥,配合磷、钾肥料,促进苗壮,提供植株的抗冻能力,有死苗缺蔸时,要移苗补缺,保证种植密度。越冬期间受冻,要增施腊肥,尤其要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防止苗势继续恶化。

4.2 返青期冻害

返青期冻害发生后,要根据菜苗受冻害程度,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主要是叶片损失大,导致春发不足,削弱苗势,应采取重施返青肥,利用早春温度回升的有利条件,促进菜苗春发,壮大营养体;同时进行松土,增加土壤通气条件,提高土温,促进发根苗壮。

4.3 蕾薹受冻

在冻后晴天用刀割除冻薹,用刀从折断枯死茎段以下2 cm处斜面割除受冻菜薹,切口要平,以减少伤口面积。并重施速效肥,追施复合肥150 kg/hm2左右,叶面喷施硼肥750 g/hm2、磷酸二氢钾1.5 kg/hm2,促进分枝发育,恢复生长,防止花而不实,以保证产量。冬水是油菜的命,春水是油菜的病,要及时清理水田油菜“三沟”,并清沟土壤培土壅蔸护根,以减轻冻害和渍害,促进油菜生长。油菜受冻伤口或摘、割油菜薹伤口容易感染多种细菌,引起油菜病害。要及时喷施菌核净、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和代森锰锌等,防治病害。

5 参考文献

[1] 李继红.油菜冻害的发生原因及防御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2):98.

[2] 薛汉军.油菜的冻害及防治措施[J].陕西农业科学,2011,57(5):270-272.

[3] 曾庆香.冬播油菜冻害田间补救方法[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11):38.

[4] 艾劲松,高金梅,王新妩.低温冻害对油菜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405-1406.

[5] 林卫红,饶勇.油菜冻害发生气象因素类型与防治技术[J].耕作与栽培,2010(3):58-59.

寒潮灾害的防治措施篇2

【关键词】自然灾害与防治 高考考点 例析

随着人类的经济与社会活动的加强,加上生态环境的破坏、全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呈波动加剧的趋势,如2008年南方雪灾、汶川地震;2009-2010年的西南旱灾;2010年的青海地震、南方水灾及近期发生的舟曲泥石流灾害等,其强度和损失之大让人触目惊心。针对我们江西省高考地理选修的是《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因而要求特别关注此模块相关的考试要点,认真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把握其考试方向。

考查要点:主要考查自然灾害的类型。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其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有七大类: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震灾害、森林生物灾害以及森林火灾等。其风、寒潮、干旱、洪涝等属于气象灾害与洪水灾害,需要运用天气系统和气候因子分析它们形成的原因与时空分布规律,并结合大气气流与各种气候的特点了解这些灾害产生的影响、发生的时间、分布的主要区域、产生的危害及其防御对策。如结合冷空气、锋面等气候因素分析干旱、洪涝及寒潮等灾害,结合大气运动原理分析台风、伏旱、北方春旱等灾害形成的原因。而地震、泥石流、滑坡以及塌方等灾害则要结合地壳运动规律、内外力作用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尤其是要结合地质学中的板块构造原理支分析与诠释全球一些主要火山与重大地震的分布规律;全球主要自然灾害发生的分布区域;同一种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分析;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气象气候条件与地理背景(自然背景:气候背景、地形地质背景、生物背景;人文背景:过度利用,生态环境脆弱、承受能力和抵御能力差、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和灾害多发区重合)等。

考查方向:综观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进行分析,这部分内容一般是结合本学年度各区域出现的影响比较大的一些自然灾害进行考查。如2009年福建文综第40题的汶川地震、山东文综第31题的台风、海南卷第1-3题的冰岛火山喷发和第25题的城市暴雨灾害、福建卷的洪涝灾害、新课标全国卷第42题的滑坡和泥石流、江K卷的第1-2题的冰岛火山喷发,第5-6题的海地地震,第21-22题的西南大旱等。

【例1】(2010年山东高考卷)下图为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某台风路径示意图。请读图回答如下两个问题:

(1)台风过境A地前后,该地气压和风速有什么变化?

(2)该台风在A,B两地引发的主要次生灾害有什么不同?并说明B地预防这些次生灾害应采取哪些有效的工程措施?

分析:(1)本小题主要考查台风过境前后天气(气压、风速、云量、降雨量和气温等)的变化过程,此知识点的考查也可能在选择题中出现,一般是根据相关的曲线图来判断。(2)重点在于比较两地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导致面临同一自然灾害产生不同的次生灾害分析及就某一地为例防御此种次生灾害发生的有效措施,其措施可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但此处要求说明的是工程措施。

答案:(1)气压先降低后升高;风速先增大后减小。(2)A地:风暴潮;B地:滑坡、崩坍、泥石流。护坡固坡、植树种草。

【例2】(2010年江苏高考卷)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的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并请回答1-2题:

1.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

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D.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

2.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分析:第1题是以冰岛为背景考查影响某地的气压带和风带,这道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由于冰岛的纬度在66°34′N附近,因而影响火山灰蔓延的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另外根据冰岛和亚欧大陆的相对位置,以及火山灰的蔓延方向,可知其风带为西风带。

第2题主要考查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迁移顺序(注意题中问的是火山灰物质,而不是岩浆)。地球外部的圈层有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四大圈层,其实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外部各圈层中的迁移顺序我们可以根据生活常识得到明确的答案。

答案:1.B;2.A。

寒潮灾害的防治措施篇3

A.山移

B.地震震级

C.震源深度

D.地震烈度

下图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读图,回答2~3题。

2.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北斗导航系统

3.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拔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乙>丁>丙>甲

D.乙>丙>甲>丁

4.读下面四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C图中的景观从旅游资源的分类上讲属于什么资源?从旅游资源的特征上讲,它区别于其他三幅图的特征是什么?

(2)从旅游资源的分类上看,A图中的景观属于什么类的自然旅游资源?B图中的景观属于什么类的自然旅游资源?C图中的景观属于什么类的人文旅游资源?D图中的景观属于什么类的自然旅游资源?

(3)四个景观都具有的旅游资源的特性是什么?

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区。该地夏宜避暑、冬可滑雪,吸引了大量游客。下图示意神农架及其周边地形,图中山峰为神农架主峰神农顶。

说明神农架夏季、冬季均吸引游客的自然原因。

6.读下图,回答问题。

分析图所示岛屿成为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

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安徽省南部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等美景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

(1)游客怎样才能观赏到图b所示的黄山云海?请你提出两条建议。

(2)观景时,导游要求游客站在观景台上,除了方便观景外,还有什么原因?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然保护区按功能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核心区是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缓冲区只准从事科研活动;实验区可开展旅游活动。

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我国第三大岛,为亚太候鸟南北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是我国东部沿海的重要水禽越冬地,已成为周边地区生态旅游目的地。下图为崇明岛生态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

(1)分析崇明岛发展旅游的优势。

(2)指出在鸟类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时应注意的事项。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室外滑雪作为一项体育与休闲娱乐项目,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滑雪场的雪可来源于自然降雪和人工取水造雪。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大型滑雪场地形和位置示意图。

指出该滑雪场选址的有利条件。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一种不同于传统观光游的“深度游”悄然兴起。深度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徒步、自驾等方式,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获得深刻体验的旅游活动。有3位旅游者结伴拟于4月下旬自驾前往下图所示区域(湖面高程3 196米),进行以观鸟为主题的深度游。

指出为应对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

11.位于亚热带季风区的某海岛是著名国际旅游目的地。岛上常住人口密集,大部分消费品需依靠岛外补给,国际交通依赖航空,游客多需提前预订行程。下图为该岛旅游景观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某国际旅游团到该岛进行一日游,在线路一和线路二中选择了线路一。运用旅游地理知识,分析线路一的优势。

(2)指出制s该岛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的不利条件。

12.下表是某校兴趣小组收集到的安徽省5个酸雨观测站某月降水状况及酸雨监测数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中信息分析,说出该月降水出现酸雨频率最高、最低的城市,并分析其差异的主要原因。

(2)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控制酸雨?

13.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报道,2008年冬季到2009年春季,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陕西、湖北等十多个省市区出现三十年一遇的罕见干旱。

材料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灾害分布示意图

(1)此次旱情中受灾面积最大的农作物是()

A.水稻

B.小麦

C.棉花

D.玉米

(2)试比较A区春旱和B区伏旱的自然原因。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新疆地区降水稀少但旱灾并不突出的原因。

14.下图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当地菜农在寒潮到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2年9月7日,云南省彝良县与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地区发生里氏5.7级(震源深度14千米)的地震。震中附近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05人。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震后,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和多地发生滑坡,严重影响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1)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震级不高但破坏性大的原因。

(2)简述为减小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应采取什么措施。

16.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17.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读图,完成问题。

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18.读某飓风位置示意图,回答问题。

飓风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往往给沿海人民带来生命与财产的巨大损失。了解飓风发生、发展的过程和特点,有利于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某飓风位置示意图

(1)飓风一般发生在什么季节?属于哪一类天气系统?

(2)简述图中所示飓风的气流运动状况。

(3)飓风往往会使海岸遭受海浪、海潮的袭击。若图示的飓风向西移动,中心到达C地时,A、B两地中更容易遭受风暴潮袭击的是哪一地区?说明原因。

19.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20.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

(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

21.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

(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参考答案

1.A2.B3.D

4.(1)人文旅游资源。可创造性。

(2)地质地貌。生物。古建筑古遗迹。水域风光。

(3)非凡性、长存性。

5.神农架地处亚热带,山地海拔较高,植被繁茂,夏季凉爽,冬季有积雪。

6.旅游资源丰富(组合好);地处地中海,气候温暖,阳光充足;有海滨浴场、海域、山地等自然旅游资源,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等人文旅游资源;交通设施完善(有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通达性好。

7.(1)选择合适的位置(站在高处俯视);选择合适的时机。(若回答具体时间,合理即可)

(2)保障游客安全。

8.(1)旅游资源独特,鸟类资源丰富;距客源市场较近。

(2)保护鸟类栖息地;合理控制游客数量:严禁游客进入核心区、缓冲区。

9.南方地区滑雪项目独特;距客源市场较近;交通便利;地形起伏和缓;用雪有保障(冬季气温低,有降雪条件,靠近水库方便人工造雪)。

10.海拔较高(3 000米以上),氧气含量偏低,需带氧气袋(瓶)、抗缺氧药品等;气压偏低,水的沸点低,需带高压锅等;空气较稀薄,太阳辐射强,需带防晒物品;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需备防寒衣物;此时该区域多大风,需备防风帐篷;等等。

11.(1)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景点组合好,旅游价值较高;旅游路线较短(交通用时少,游览时间相对较多)。

(2)海岛旅游环境容量有限;对外交通方式单一。

12.(1)城市:最高的是马鞍山,最低的是黄山。

原因:马鞍山为工业城市,酸性气体排放多;黄山为旅游城市,酸性气体排放少。

(2)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

13.(1)B

(2)A区春季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B区7月中旬到8月中旬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温高,蒸发旺盛;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3)新疆地区以冰雪融水为主要水源,稳定可靠;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因此旱灾不突出。

14.(1)空间分布特征: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

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地形。

(2)水的比热容大,可减小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

15.(1)震源浅;建筑物抗震强度低;震中附近人口密度较大。

(2)加强监测预警增强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地震发生后,迅速制定救援方案。

16.(1)甲地。理由:地形坡度较大;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2)冲毁铁路;阻塞河道。

17.原因:该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暴雨发生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

措施: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

18.(1)l生在夏秋季节。属于气旋(低压系统)。

(2)水平方向的气流沿逆时针方向由四周向中心汇聚,中心气流呈上升运动。

(3)B地更容易遭受风暴潮的袭击。

原因:B地位于飓风的迎风岸,而A地吹离岸风,因此,B地更容易遭受风暴潮的正面袭击。

19.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

20.(1)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进入“梅雨”季节,降水量大,多暴雨。

(2)A地: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B地: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

21.(1)影响:农业减产(农作物、牲畜、林木、渔业减产);农田基础设施被破坏。

原因: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堆积;地势较高,气温低。

寒潮灾害的防治措施篇4

进入4月以来,我区遭遇持续阴雨天气,并出现今年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暴雨过程。据市气象台最新天气预报,4月14~16日我区仍为阴雨天气,气温可降到6~9℃。为有效应对近期阴雨低温天气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努力减轻灾害损失,现将有关事项紧急通知如下。

一、要高度重视应对工作。当前持续阴雨低温天气对当前农业生产将造成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前期的大到暴雨天气已造成我区部分地区农田内涝,阴雨持续将加重田间积水,对油菜、蔬菜等在田作物生长不利,土壤持续过湿对育苗也有明显影响。二是由于气温较低,不利于早稻移栽,对刚移栽秧苗的返青发育也不利。三是日照不足和明显降温将影响春播作物苗情特别是早稻秧苗苗情。四是阴雨天气条件不利于开展农田施肥、病虫防治等农事活动。当前正值春季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此次阴雨低温天气的危害,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确保春季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最大限度减轻灾害影响和损失。

二、及时落实各项防御措施。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动员乡村干部深入一线,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及早落实各项防御措施。一是早稻秧田要加固、压实育秧棚膜,盖膜保温,并及时清沟排水,做到水不上畦面,防低温、渍涝造成烂秧。无雨间隙期间,要做好耕沤大田工作和移栽前的准备。二是刚移栽的早稻,可采取白天灌浅水、晚上灌深水的办法提高泥温和水温,促进发根和成活;寒潮来时应适当深灌,护苗防寒;同时还要防止强降雨造成禾苗倒伏。三是作物苗床要及时盖好膜,清沟排水;雨停后抹去膜上积水,以利增加透光度,改善膜内光照条件。四是油菜、蔬菜等在田作物要排除田间积水,做到雨停地爽;要加强油菜的后期管理,根据田间苗情和天气条件开展菌核病防治。五是如天气开始转好,早稻直播、作物育苗应及时进行,并根据秧苗情况,利用近期出现的较适宜的天气条件开展早稻大田移栽、农田施肥、病虫防控等农事活动。六是对于一些有可能被淹的鱼塘、低洼塘(田)要提前做好准备,在池埂上增加网栏设施,并应根据鱼体的规格设置网眼,严防鱼类外逃;同时要加强鱼塘水质调节,搞好鱼病防治工作。

三、切实加强灾情调度和工作督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灾情核查、汇总、上报工作,确保信息报送及时准确。灾情报表要定期报送至区农业局(电子信箱为:ystufei@)。要迅速组织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查苗情、查灾情、查墒情、查病虫情,指导农民加强田间管理,搞好病虫害防治,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减轻灾害损失,促进春季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寒潮灾害的防治措施篇5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新农村的建设,部分地区蔬菜种植业的发展也是十分的迅速。其中在蔬菜种植中,春、冬季大棚所占的比重逐年在增多,种植面积不断在扩大。然而影响大棚蔬菜种植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气象条件,大棚的温度、湿度、降水、风强度、日照程度等与大棚作物的种植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若遇到低温、强冷空气、大风等恶劣的天气,将会直接危害大棚内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更有甚者还会对大棚的棚膜造成伤害。不仅如此,恶劣的天气也是寄生虫诱发病害的最有利条件。因此对大棚蔬菜理生产专业户的农民来说天气条件是他们冬天将要面临的最大挑战。

    2 灾害性天气对大棚蔬菜的影响

    冬天的来临将是温室蔬菜大棚种植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大棚蔬菜生产专业户经经常收听当地的天去预报,及早的去准备、预防变天给大棚蔬菜带来的伤害,力求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冬季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所面临的灾害性天气主要包括:大风天气、连阴天气、大雾天气、寒流来袭、寡照、强降温降雪等,对具有危害性的天气进行了解才能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下面主要介绍各种灾害性天气,同时积极的采取保守的整治措施。

    2.1 连阴天气对大棚蔬菜的影响

    连阴天气对大棚蔬菜的威胁是非常大的,冬天出现连阴的天气时,通常温度十分低、光照很弱,这样一来对一些喜温性的蔬菜的成长就会造成威胁。连阴天气会使成长中的植被停止生长,同时叶片伴有枯黄、脱落的现象。

    2.2 寒流天气对大棚蔬菜的影响

    寒流天气是东北地区冬天中时常出现的天气,寒流来袭会出现持续的低温,对于保温性能不好的冬季大棚来说种植的蔬菜受到寒流的影响会是作物受冷、受冻,轻者出现叶片发黄,重者落花落果、枯死冻死,使农民造成经济损失。冬季大棚中种植辣椒黄瓜作物,棚内温度如果低于十二度超过六个小时就会发生冷害,像种植西红柿的大棚应将温度控制在十度以上,茄子的温度达到五度以上方可躲过寒流的来袭。寒流来临会使得室内的温度降低,受其影响大棚不敢放风,使得室内湿度增大,成为了病虫害发生的最有利条件,因此寒流来临以前要及早的做防范措施,避免冷、冻害的发生。大棚蔬菜生产专业户的农民也应根据做种的农作物地对温度的要求来保证大棚内的温度。

    2.4 久阴骤晴的天气对大棚蔬菜的威胁不容忽视

    冬季大雪天气刚刚过去,在天气放晴之时农民会为就未进行照射的蔬菜揭开稻草,过后会发现植被萎蔫,这种现象不容忽视,萎蔫的出现轻者使得蔬菜生长减慢,重者直接导致蔬菜的死亡。因为植被受到光照导致植株水分失衡,植株还不能够适应阳光的照射,因此在久阴骤晴的天气后的大棚蔬菜的照顾应十分的细心,保证充足的水分也是十分必要的。

    2.5 大雾天气不利于大棚蔬菜的成长

    雾天常常会伴有低温和高湿的现象,加上能见度较低使得光照不充足的大棚蔬菜的生长停滞。近年来大雾天气较七八十年代较少,这对大棚蔬菜是十分有利的,潮湿的气候是病菌繁殖的最有利气候,病虫害的发生将会为大棚蔬菜带来经济损失,应做好防护措施,以免大雾天气给农民带来损失。

    3 预防灾害性天气对大棚蔬菜的影响的对策

    冬季对种植大棚蔬菜的农民来说是十分忙碌的季节,为了使大棚蔬菜的能够在寒冷的冬天中良好的生长,大棚蔬菜专业户首先应经常收听当地气象台的天气预报,为将要来袭的灾害性天气做好预防准备,根据不同天气采取不同的措施,积极地防护措施将会使灾害性天气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下面将介绍对不同天气下的大棚蔬菜应进行怎样的管理。

    3.1 连阴天气的防护措施

    连阴天气容易使植被叶片黄化,根据这种情况,应在大棚室内温度有一定保障的情况下,应向往常一样将盖草揭开,这样做是因为阴天时所散发的光照也能够维持蔬菜的生命,如果连续几天都不揭盖是十分利于蔬菜的生长的。

    持续的阴天加上寒流的袭击在冬天是十分常见的,这时候要做的准备工作就更加的繁重,为了保持棚内的温度恒定,可以在棚墙阴面加挂反光物来维持阴面作物的光照。这也能工作不仅增加了一定量的光照还能是室内温度得到提升。在秧苗培育初期遇到寒流袭击还可以通过架设小拱棚的方式来保证室内温度。

    3.2 寒流天气的保温措施

    遇到寒流天气保温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最直接的保温办法是可以通过增加棚内设备开始,如将较易进风的位置用旧塑料来做成围墙,或在门口加挂棉门帘来挡住一定的风、寒。还可以在棚顶加盖一些旧的棚膜、草毡等。如果寒流袭来时棚内温度达不到蔬菜生长所需温度可以通过增设火炉、电热风、浴霸灯等保证室内温度,防止作物遭到冻害。

    3.3 大风、暴雪天气的预防措施

    在风暴来临前期应做好防风、固膜工作,检查好膜线、压杆是否够固定良好,草站盖严,避免大风将其吹跑。降雪的白天也应保持草毡打开,同样散射光可以维持蔬菜的生。雪天应及时清扫棚顶上的雪防止积雪过重引起棚体坍塌;雪后也要将雪清扫干净,使棚内蔬菜及早的接受光照。同时在大雪过后要注意大棚排风工作,为避免棚内湿度过高带来的病虫害的发生。

    3.4 补救措施要记牢

    如果您的防范措施做得不够及时,也可以通过一些补救措施来降低损失。如果棚内蔬菜发生了冻害,应该注意一下几点:(1)不能立刻将棚内温度提升,应在晴天放风,将室内温度缓慢上升,避免操之过急所带来的支柱组织坏死。(2)对受冻的茎叶、果实及时的清减掉,组织的霉变容易使整株植物都遭受病害。(3)可以在受冻的之悲伤喷施速效肥料,缓解这场冻害所带来的灾难。(4)注意病虫害的趁虚而入,喷洒药剂提高植被的抗冻能力等。

    4 结语

寒潮灾害的防治措施篇6

关键词:果树苗木防冻技术物理措施化学措施

前言:2009年冬,突如其来的低温降雪导致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绿化苗木受冻害危害惨重。持续的降雪、融雪以及低温使苗木受冻,加之极限低温持续时间较长,而受此前多年暖冬的影响,不少园林养护者防寒意识较淡,使苗木冻害进一步加重,造成了巨大损失。

1.苗木遭受冻害的原因分析

苗木的抗冻能力以及受到冻害与多方面因素有着复杂的关系。下面介绍几种:

1.1 不同树种抗寒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如雪松比油松抗冻;对同一树种的不同品种抗旱能力也不一样,如油松就比马尾松抗冻。

1.2 原产地不同抗寒能力不同,原产北方的苗木抗寒能力会更强一些,原产南方虽经过长期驯化、过度的苗木抗寒能力就差一些。如香樟在郑州地区只有在小气候条件下才能安全越冬。

1.3 枝条含水量的多少会影响抗寒能力。枝条的含水量减少、木质化程度越高抗寒能力越强。但含水量过少,甚至出现生理缺水,就更容易遭受冻害。

1.4 枝条的休眠状态和枝条内淀粉的转化状态对抗寒能力的影响很大。枝条处于休眠状态的植株抗寒力往往更强一些,因为枝条经过了低温锻炼。植株休眠的越深,抗寒能力也就越强。冻害的发生往往不在气温最低的休眠期,而在秋末或早春发生,就是因为这时的枝条或者未经过低温锻炼(秋末),或者已经解除休眠状态丧失了抗寒能力(早春)。枝条内部可溶性糖类的转化状态对抗寒能力的强弱有很大关系。枝条中淀粉在低温到来之前分解转化的越彻底,其承受低温的能力就越强。

1.5 低温的来临状态对于寒害的产生影响巨大。若寒害早而突然,苗木会因还未经过抗寒锻炼,也来不及进行防寒措施,而发生冻害。温度的日较差大,极端低温过低时,冻害情况就更严重。持续低温时间长,冻害也越严重。温度急剧回升,也会加剧冻害发生。

1.6 苗木的性质造成抗寒能力的差异。实生苗根系发达,比扦插苗抗冻能力强一些。

1.7 地理位置也会影响抗寒能力。如高尔夫球场,多处空旷地段,在没有城市小气候的情况下,绿化苗木发生冻害的情况往往比城市绿地更为严重。

2.制定防寒预案的重要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自然灾害防治内容之一的植物防寒防冻亦不例外。一套科学合理的苗木防寒预案是确保植物免受冻害或将冻害损失降到最低的前提条件。

专家建议对于寒冻灾害要做到“普遍设防、重点突破、区别情况、各有侧重”。制定相关方案时要注重科学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植物制宜。具体来说,就是提前制定好“三案”。即以“天气长期预测报”为依据,做好“园林植物防寒规划方案”;以“天气中期预测报”为依据,做好“园林植物防冻害应对预案”;以“天气短期预测报”为依据,做好“园林植物防寒冻紧急行动实施方案”。规划方案是纲领,应对预案是中心,实施方案是补充。立足防御,警惕突变,从时间动态变化切入,向植物生理习性着力。

3.苗木防冻的措施

3.1 物理措施

3.1.1 选用抗寒品种。为提高苗木的抗寒能力,应选用抗寒品种,正确掌握播种期,入秋后应及早停止灌水,并追施氮肥,加施磷、钾肥,加强松土、除草、通风透光等管理,使幼苗在入冬前能充分木质化。阔叶树苗休眠较晚的,可用剪梢的方法控制生长并促进木质化。

3.1.2 设防风障。土壤结冻前,在迎风面挂阻风物抵挡寒风。一般风障高2米,障间距为障高的10倍~15倍。第二年春晚霜终止后拆除。设风障不仅能阻挡寒风,降低风速,使苗木减轻寒害,而且能增加积雪,利于土壤保墒,预防春旱。

3.1.3 假植防寒。把在第二年春需要移植的不抗寒小苗在入冬前挖起,分级后入沟,进行假植防寒。严寒地区也可将苗木全部埋入土中,防止抽条失水。

3.1.4设暖棚。暖棚应比苗木稍高,南低北高,北面要紧接地面不透风,用草帘夜覆昼除,如遇寒流可整天覆盖。暖棚能减弱地表和苗木夜间的辐射散热,缓和日出时的急剧增温,阻挡寒风侵袭。

3.1.5 熏烟。特别冷的天气,可根据风向、地势、面积设点,每亩分散地设置3个~4个发烟堆,当温度下降有霜时,即可点火熏烟。尽量使火小烟大,保持较浓的烟雾,发烟时放出的热量提高苗圃地温度,并保持烟雾到日出时为止。熏烟的作用在于形成烟雾,可以防止地面热量的辐射扩散,既防冻又积肥。

3.1.6 覆盖。在土壤结冻前,对幼苗用稻草、麦秸等覆盖防寒。对少数不耐寒的珍贵树种可覆土防寒,厚度均以不露苗梢为宜。第二年春,土壤解冻后除去覆盖物即可。

3.1.7 涂白。入冬前在树干上普遍“涂白”,用以防治病虫害及以减轻树木因冻伤和日灼而发生的损伤,或缠裹草绳、薄膜、无纺布等防寒。

3.2化学措施

本文重点介绍化学防冻药剂及其类似物质。

化学防冻的原理,一是利用生长激素调节苗木的生长规律,增强抗冻能力,达到生理抗冻,该类措施效果慢但稳定性好;二是通过喷施化学药剂,达到应急救灾的目的;三是通过喷施化学药剂,形成保护膜,可以降低细胞冰点,从而使苗木在一定程度上免受冻害。

绿地植物的生境多元化、植物种类多样化,尤其是近年来的“南树北移”之风,给植物防寒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种化学防冻药剂也层出不穷。

目前市场上的化学防冻产品种类很多,按防冻原理大体可分三类,一是诱抗剂类型,利用生长激素等诱导植物体内抗冻基因的表达,增强抗冻能力;二是通过喷施化学药剂,形成保护膜,使苗木在一定程度上免受冻害,是一种应急救灾措施;还有一类是施用营养物质,增强细胞壁厚度或细胞质浓度,通过“强身健体”从根本上提高苗木抗冻能力。

最近有的地区还研发出一种复方抗冻药剂,利用不同防冻剂的防冻原理,进行复方配制,从而使植物在物理上、生理生化方面均产生一定的抗寒能力。

化学防冻方法是一种应急措施,必须密切关注当地天气预报,在寒潮降温前15天以上使用效果最佳。

结束语:

虽说防寒是冬季的工作重点,但如果能在秋季提前做好准备,将对冬季防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对于南种北移苗木、新移栽苗木及露地栽培的不耐寒花木,必须进行防寒才能避免低温危害,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植物的耐寒能力。

参考文献:

[1]林果苗木防冻[J].果农之友.2009,12.

[2]王爱华,赖殿才.冬枣苗木冻害情况调查[A];中国园艺学会干果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

寒潮灾害的防治措施篇7

关键词:广饶县;洪涝灾害;成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 P333.2 文献标识码: A

1 基本概况

广饶县南北长46.2公里,东西宽60.1公里,行政区域面积1137.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1.76万亩。县境内,地势西南高东北底,地面高程在29.0—1.6米之间。水系分布以小清河分洪堤为界,以南为小清河流域,支流多以南北向汇入小清河后入海,流域内地势比降大,受山洪暴雨影响,汇流急,易积涝成灾,农田灌溉南部以井灌为主,北部以引河灌溉为主;以北为支脉河流域,支流多以东西向交汇入支脉河后入海,流域内地势平缓低洼,地下水位高,受海潮影响,洪涝灾害频繁,农田灌溉以引黄、引河为主。

广饶县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气候,四季变化分明,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风速大、气候干燥;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降雨集中、气温湿热;秋季气温急降、雨量骤降、秋高气爽;冬季雨雪稀少、寒冷干燥。多年平均气温12.6℃,极端最高气温41.5℃,极端最低气温-23.3℃.多年平均风速2.9m/s,实测最大风速28m/s。多年平均降雨量562.2mm,多年平均蒸发量1796.56mm。降雨与蒸发年际变化较大。时空分布不均,旱、涝、汛、风暴潮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是制约工农业及城乡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多年来,广饶县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兴修水利,狠抓抗御自然灾害的基础工程建设和防范措施的完善,修建、疏浚、治理了以12条主要排水河道,2座平原水库(中型),10座拦蓄滞洪闸坝和3条防潮堤为骨干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农田防洪除涝综合治理措施不断完善,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

2 历年洪涝灾害状况

据记载,建国前广饶县洪涝灾害主要来自于黄河和山洪,1856—1937年间,黄河决口25年次,有8次流入广饶县;淄诃大的山洪广饶县成灾4次,其余11次主要是境外客水流入所致。解放后,1964年小清河、支脉河、淄诃、阳河流域暴雨成灾,境外客水下泄,内涝成灾,河水无不漫溢,全县5.67万公顷土地受灾,损失严重。1996年支脉河、小清河流域普降大暴雨,支脉河倒灌漫溢,花官、陈官、丁庄三乡镇1.7万公顷农田受灾,27个村2.6万人被水围困,倒塌房屋4000余间,损失严重。

广饶县涝灾约5—6年一遇,以夏涝、夏秋连涝较多较重,春涝较少。有记载的43年次大涝中,夏涝较重的年份有1961、1962、1964、1974、1978年,其中1964年为历史罕见。年内春雨不断、夏雨暴猛、秋雨连绵;09年5月10日大到暴雨,历史同期罕见,花官、陈官、丁庄三乡镇农田积涝面积达11.7万亩,损失较为严重。

3 洪涝灾害的成因

由于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季节变化气候影响和地理位置、地势条件等因素影响,广饶县洪涝灾害的形成主要是由境外客流、河道漫溢决口、海水倒灌、暴雨急聚所引起决定了广饶县洪涝灾害以夏季发生多见,秋季极端性突发灾害时有发生。[1]南部的大王、李鹊、广饶街道、稻庄、乐安街道等乡镇(街道),多以山洪、暴雨连续降雨积聚下泄,防御不利而成灾;北部的花官、陈官、丁庄及东部的大码头等乡镇地势低洼多以境外洪水下泄、漫溢倒灌,暴雨连续性积聚,受海潮顶托影响,洪涝、渍涝、风暴潮倒灌,强排能力低所形成。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防洪除涝工程标准低。广饶县现有主要防洪除涝工程多是六、七十年代所建,设计建设防洪除涝标准多是三至五年一遇,仅有小清河、支脉河、淄河中上游段、预备河、武家大沟等干流河道按二十年一遇防洪,五年一遇除涝标准进行了疏浚治理,但仍存在建筑物不配套,堤防不达标,下游河道未治理的问题,现状只能防御一般洪水,难以适应抗御极端性洪水灾害的发生。

(二)防洪除涝工程老化失修,淤积严重,阻水障碍多。由于受资金投入等方面原因制约、工程设施维修养护不及时,老化、退化,淤积严重,特别是支脉河马楼闸以下,淄诃大营村以下,及跨县区以上的河道边界河段淤积阻水问题极为严重。近年来,南部季节性河道行洪道内植树、占用公路边沟,建房经营的问题给行洪排涝设置了阻水障碍。降雨与蒸发年际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旱、涝、汛、潮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是制约工农业及城乡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农田排水体系不配套,强排能力低。近年来农田排水沟渠灌排混用,致使排沟淤积、乱扒乱堵,排水功能降低的速度加快,原有的小沟通大沟,小沟通大河的排水体系难以实施。行洪渡汛期间干流河道要上游洪水下泄,下游受海潮顶托,加上河道淤积阻塞的影响,高水位行洪,支流内涝排不出,河水满溢倒灌,强排措施能力低的问题,是造成农田积涝成灾的主要原因。

(四)一家一户各自为战,人水争地,围垦造田,水患意识淡化,只顾眼前经济利益,忽视长远社会效益的问题,影响制约着农田防御洪涝灾害的进行。

(五)防洪除涝社会保障化体系薄弱,经营投入单一,设施保护滞后,极端灾害应急反应处置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避险防灾、抢险救助装备有待加强。

5应对措施及建议

(一)全面规划,增加投入,综合治理,提升防洪除涝基础设施标准。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财政投入,社会筹集,受益者按比例负担的资金投入方式,本着“先急后缓,分期逐年实施”的办法,逐项综合达标治理,提升防汛除涝基础设施标准,以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极端洪涝灾害防御的需要。

(二)理顺完善防洪工程管理维护体制,建立健全维护管理运行机制。落实养护维修管理队伍和经费渠道,强化工程设施养护维修管理,不断更新、配套,维修老化退化病险工程设施,切实解决好河道淤积、填堵和清障问题,确保行洪排涝畅通。

(三)加快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以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为主,重点抓好水网绿化,植树造林。以小流域为单位,实行水、田、林、路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提高土壤和植被的含水和保水能力。[2]根据广饶县地形的具体特点,选择植被差的降雨量大地方进行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四)调整农业布局与种植制度,构建避洪、耐涝复合高效生态系统。依托资源优势,从防灾、抗灾、减灾增收和不损坏生态功能的战略目标出发,根据生态工程原理与水边湿地景观结构,把地理学研究空间关系与生态学研究结构功能所用方法结合起来,进行适应洪涝灾害发生规律的避洪、耐渍适应型景观生态设计,分别建立适应浅水水体和渍害田的多种复合高效生态工程模式,在生态承载力范围内,大力发展特色产业。[3]

(五)按照“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对小流域进行田、林、路、水综合配套治理,切实解决灌排沟渠混用、乱扒乱堵,工程设施功能降低、报废快的问题。在北部主要排水河道两岸,重点支流入口和低洼地域增设强排泵站,提高应急强排能力,切实解决农田积涝成灾问题。

(六)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教育,依法维护管理、保护防洪除涝工程设施,落实“三预”(预防、预警、干预)措施,推广抗涝作物品种,提高广大干部群众水患意识,促进防洪除涝设施安全运行和团结抗灾,维护大局,减少洪涝灾害损失。

参考文献:

[1]王宗敏,张杰,赵红领,杨海波.城市暴雨内涝计算中降雨插值算法的选取[J]. 人民黄河. 2012(08)

[2]李辰.黄淮海平原中小城市内涝成因浅析——以河南省商丘市为例[J]. 河南科学. 2013(06)

寒潮灾害的防治措施篇8

关键词:城市气象;气象灾害;气象服务

Abstract: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need of city development, analyzes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in city and city on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defense demand, put forward to the city meteorologicaldisaster monitoring, early warning, emergency services, and as the core of the city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system constructionframe.

Key words: city weather,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the meteorological service

中图分类号:P41

一、城市气象灾害的特点

城市气象灾害的主要特点是:

1.种类多。主要有暴雨、暴风雪、内涝、高温、寒潮、冻雨、冰雹、大雾、雷电等十余种。

2.突发性强。暴雨、雷电、冰雹等气象灾害的发生,往往只有几分钟时间,但所造成的危害却十分严重。

3.危害性大。2007年3月4日东北地区的暴风雪天气,造成了几十个城市交通和供暖系统瘫痪。

4.影响范围广。2008年春节期间影响我国南方的冻雨天气,造成了几个省几百个城市供电系统瘫痪。

5.持续时间长。2009年6月下旬持续一周的强高温天气造成北方多个城市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城市用电、用水受到严重影响。

6.发生频率高。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象灾害频发,我国各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上升趋势,城市气象灾害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二、城市对气象灾害防御的需求

城市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人口密集区,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气象灾害对城市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暴雨(雪)、高温、大雾、雷电、大风、低温等气象灾害对城市正常运转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日益加重,很多城市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较为薄弱,由气象灾害造成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相当严重。城市气象灾害防御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

城市对气象灾害防御的需求主要有5个方面:

1.决策类需求。当出现特别重大的气象灾害时,需要城市指挥机关及时作出正确的气象灾害防御决策。

2.生产生活类需求。需要气象部门提前做好暴雨、高温、寒潮、大风等灾害性天气预报,当灾害来临时,采取有效措施防御气象灾害。

3.社会保障类需求。需要针对气象灾害的特点,加强供水、供电、供暖、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

4.教育宣传类需求。需要向城市各类人群特别是中小学生进行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教育,如宣传雷电安全防御常识等。

5.应急保障类需求。一旦出现气象灾害,需要社会各有关部门按照气象灾害防御预案,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三、城市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建设框架

城市气象灾害防御最关键的是要建立城市气象灾害防御系统,重点解决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应急减灾等核心问题。

1.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系统

建立起基本满足业务需求,功能先进,结构优化,布局合理,集约开放的气象综合监测系统。主要包括:建立由高空探测站、地面观测站、加密自动气象站、新一代天气雷达站、移动雷达、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等组成的灾害性天气监测网;建立由生态观测、洪涝监测、能见度监测、雷电监测、大气成分观测等组成的专业气象观测网。构成全市灾害性天气监测网与专业气象观测网相结合,高时空、高密度、立体化的实时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系统。

2.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

建立台风、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电、大风、沙尘暴、冰雹、雪灾、道路结冰、霜冻、低温冷害等灾害性天气的综合预报方法,实现对各类气象灾害的定时、定点、定量预报。综合应用卫星、雷达、自动气象站、大气电场仪、闪电定位系统等各种探测资料,加强数值预报模式产品的释用,建立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的精细化预报系统、警报系统,提高对各种气象灾害的预警时效,为各级政府防灾减灾决策指挥提供科学依据。

3.气象信息网络及数据库系统

加强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建设,全面提升气象信息传输、数据管理和应用共享能力,以适应综合大气监测系统信息的快速传输、收集、集中处理技术需求,满足天气预报制作与气象服务要求。加快对现有信息网络系统的升级改造,利用宽带网、GPRS等传输手段,提高探测信息的传输能力,提高监测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和稳定性。利用先进的存储设备和数据库技术,建立气象信息海量存储系统,建立实时资料数据库、历史资料数据库、气象灾害数据库系统,实现对各种探测资料的集中存储、管理和共享,并方便异地实时使用。

4.气象信息与服务系统

建立气象灾害信息综合与服务系统,通过电视、广播、电话、手机短信、互联网等传播媒体灾害性天气预报和警报,通过气象部门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灾害性天气预报和警报,通过非气象部门(如公交公司、出租运营公司等)电子显示屏等灾害性天气预报和警报,对灾害性天气系统移向、移速、影响范围、持续时间、强度变化等,实时、滚动式预报警报产品。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综合平台,开发气象预警信息自动分发软件和自动语音系统,实现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自动分发,使预报预警信息快速传送到公众和用户手中。

5.应急气象服务系统

建立气象应急服务专业队伍,配备专用车辆和移动式气象探测设备,如气象应急指挥车、移动气象台等,为气象防灾减灾提供强有力的现场分析、救灾指挥作业系统。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专业技术训练,开展气象灾害应急演练工作,一旦出现气象灾害,气象应急服务车辆和人员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与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气象部门在气象灾害防御中的主力军作用,实时提供受灾现场的各类气象信息,为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各类气象灾害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其灾害种类之多,影响范围之广,造成的损失也不可估摸。而在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又是最为严重发生频繁的灾害。每年由于这些灾害,给国民经济带来极大损失,使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受到威胁,因此我们作为气象部门,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善气象部门的各种系统,以使损失减到最小。

参考文献:

[1]王克付,程文杰,王胜.现代城市气象业务体系建设内涵的初步探讨.武汉区域气象中心城市群发展气象服务工作论坛优秀论文汇编.2008:211.

[2]尹佐臣,隋东.沈阳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与研究.科技创新导报,2008.28:118.

上一篇:医疗设备资产管理范文 下一篇:电子商务行业的认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