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01 21:41:41

寒潮措施篇1

[关键词] 天气学 寒潮 环流演变 德庆

[中图分类号] P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4-0236-01

德庆地处广东中部偏西地区,属亚热带亚季风气候,夏长冬短,寒害天气发生频率也较北方低。根据《广东省各类主要灾害性天气标准》中单站寒潮指标规定统计德庆单站气温气象资料,发现德庆寒潮天气主要发生冬季12至2月。1981~2010年,德庆寒潮天气共发生12次,其中12月3次,1月8次,2月1次。近年来德庆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柑桔、巴戟天、何首乌、西江玉桂等已规模产业化,作为农业高影天气之一的寒害天气除对蔬菜、禽畜、水产等有影响外,尤其对这些产业化农业项目影响严重,易造成重大损失。近年来影响德庆最严重的一次为2008年,据有关部门统计总经济损失3777.5万元,其中受冻害影响柑桔7万亩,经济损失达3162.5万元。因此做好寒害气象预报服务,可有力保障德庆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德庆最近一次寒潮天气发生在2010年12月14至18日,17日出现了大面积的低温霜(冰)冻天气,大部分乡镇最低气温在0℃以下,导致柑桔等喜温的经济作物不同程度受冻,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分析这次寒潮天气过程的特点和环流演变过程,并提出防御对策,以利于日后更好地做好寒害气象预报预测和三农气象服务工作,为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一、寒潮天气特点

分析德庆本站实况可知,本次寒潮天气过程具有前期回暖明显、降温剧烈、湿冷开始、干冷结束的特点。 11至13日潮湿阴天有小雨,日平均气温逐日升高。14至16日德庆降水明显,48小时内日平均气温急剧下降10.1℃,16日最低气温4.9℃,17日过程最低气温0.1℃,全县有10个区域站点最低气温在0℃以下;18日低温霜冻天气维持。19日最低气温回升至9.3℃,寒潮天气结束。

二、天气形势分析

1.寒潮酝酿过程

500 hPa图上,8至10日远东冷涡维持,不断有冷空气在雅库茨克地区聚焦堆积。11日08时,亚欧大陆中高纬环流维持两槽一脊型;20时,横槽在黑龙江—贝湖生成,同时孟湾上空南支槽出现。 12日,横槽明显加强,中脊后部等高线密集,华南副高加强。

对应850 hPa图上,11日,远东冷中心达-37℃,0℃线在淮河一带。12日,0℃线在黄河一带;关键区内(50~60°N,70~80°E)附近存在一个152 dagpm闭合阻高,20时高压中心增强至160 dagpm,切变线南压至南岭附近。

对应地面图上,11日不断有冷空气从俄罗斯东亚北部地区南下堆积,冷高压中心加强至1050 hPa以上,12日,冷高压中心继续加强至1052.5 hPa以上,华南处于脊后槽前。

2.寒潮爆发过程

500 hPa图上,13日08时,横槽西段向南下摆;20时,随着中脊东移南压,横槽西段加强并南压,东段则转为东北—西南向,华南受南支槽前西南气流影响。14日,西段横槽继续南压,到16日20时横槽已全部转为竖,并与南支槽叠加成为强大的东亚大槽,槽的西北气流引导寒潮主体迅速南下,17至18日整个中国处于槽后西北西气流中。

对应850 hpa图上,13日20时, 关键区内冷高压中心为160 dagpm,0℃线南压至长江流域;14日,冷槽东段转竖,0℃线已过长江。15日,横槽西段继续南压转竖,切变线自北向南影响华南地区,0℃线南压至南岭一带;16日08时,160 dagpm冷高南压至四川,切变线出海,华南受一致的偏北风场控制,0℃线抵达华南中部地区。17日,广西转受东到东南风场影响,粤东为东北风场影响,暖脊快速建立,0℃线回推至黄河流域。

对应地面图上,13日,地面冷高压中心加强至1060 hpa以上,密集等压线主要在40°N附近。由此可见一股强大的冷空气将大举侵袭我国。冷空气前锋08时还在河套地区,20时已抵达华南,梧州转吹北风6m/s,气温为18℃,下降未明显。14日20时冷高压中心增强至1070 hpa,华南地区转受冷高压脊控制。15日寒潮冷高压继续南压,20时前锋到达南海。16日,随着寒潮主体冷高压中心南下,08时冷锋南压至南海中部,20时,寒潮主体影响华南。17日08时,寒潮主体继续控制华南地区,20时高压主体移减弱至闽浙一带。18日,冷高压变性减弱并东移出海。

3.寒潮结束形势

18日,500 hPa图上,高空槽东移出海,华南转受偏西气流影响; 850 hpa图上,华南地区受暖脊控制,转为偏南风场;0℃线回推至黄河流域;地面图上,冷高压脊变性减弱并东移出海,华南转处低槽边缘。

上述形势分析可知,足够的冷空气在中高纬积聚,促使横槽转竖为东亚大槽导致了此次寒潮天气的爆发。此次寒潮天气形势具有高纬度冷空气源地偏东;乌拉尔山地区有阻塞高压,阻塞高压以东有横槽存在;低纬度有南支槽配合,前期偏南气流强盛;爆发时突然,横槽转竖后快速东移出海的特点,导致寒潮天气前期回暖明显、降温剧烈、湿冷开始、干冷结束。因此在日后进行寒潮天气过程预报时,须注意考虑以下方面:

1、500 hPa高空引导气流的方向以及冷暖平流的动向;2、850 hPa闭合冷高中心的强度(160或以上),及0℃温度线动向

3、地面冷高压的强度(1060hPa或以上)和轴向,以及地面冷锋的动向。

三、寒潮的防御对策

寒潮是一个剧烈的降温天气过程,并伴有低温或霜冻天气,可使人畜、水产渔业,尤其是柑桔等果树受严重灾害。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积极防御,避免或者减轻寒害和冻害带来的损失。

1.增强防寒防冻意识,做好寒害防御规划。通过各级政府立法,制定寒害冻害防御规划,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进一步宣传寒潮天气特点、危害和防灾减灾措施等。

2.加强寒害天气灾害的监测、预报研究,提供防寒防冻理论依据。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建立和进一步完善寒冷预警、灾情评估及减灾辅助决策和抗寒应急议案。

3.当寒潮天气袭击时,积极采取有效防御措施:

3.1人员要注意添衣保暖,尤其加强做好老弱病人的防寒保暖工作;

3.2做好牲畜、家禽的防寒保暖工作。首先要加强圈舍检修,并使用煤炉、炭炉、锯木屑炉等设施向舍内供暖,有条件的可采取红外线灯、红外线板、保温炉等保暖措施。其次要精心管理,搞好卫生及加强营养,提高禽畜的抗寒能力。

3.3 对柑桔等亚热带水果及有关水产、农作物等种养品种采取防寒防冻措施,尽量减少损失。以柑桔为例,冬季为果实成熟期,在寒潮天气前,应组织人员采收的,要尽快采收柑桔上市销售。若没法及时采收的,应采取以下措施防冻:a、寒潮来临前2~3天喷施植物防冻剂;冻前培土,使土壤疏松,提高土温。b、保护物覆盖 果树要用草帘或稻草包扎果枝(穗)后再用薄膜套盖。c、树干可用生石灰等匀刷。d、在雪后初晴或长期阴冷天气、骤晴无风的霜冻天气夜晚点燃秸杆、杂草、锯木屑、谷壳等作发烟材料暗火熏烟。e、适时排灌 遇上湿冷寒流时,及时排除冻水,避免植株烂根、死苗。遇上干冷寒潮时,适时灌水保暖。

参考文献

[1]钱光明等等.广东省气候业务技术手册[M].气象出版社,2006.

[2]林良勋等.广东省天气预报技术手册[M].气象出版社,2006.

寒潮措施篇2

关键词:薄膜育秧;死苗;原因;应对措施

采用薄膜育秧,对于提早插秧、避免高温热害以及减轻病虫害危害都极为有利。但是薄膜育秧受温度、土壤质地和管理不当等因素影响,常发生死苗现象。根据对我市多年田间观察,分析死苗的原因,提出应对措施。

1霉病和冷害

1.1发生及危害

霉病又称绵腐病、立枯病,常发生于寒潮期间。在低温阴雨期间,连续5d日平均温度在11℃以下霉病就会发生。一般是北边的厢头先发病,稻谷已坏或者扎根不好的弱苗先发病。秧厢两头和厢两边发病重,中间轻;抗寒力弱的品种霉病更重。当低温阴雨长达5d以上,叶龄2.5~3.0叶,秧苗叶片特别是心叶黄中带红,或者在已经死亡的稻谷或弱苗上开始发霉即预示霉病可能大发生。这时就要认真检查,及早防治。

霉病属寄生、腐生或兼性腐生微生物,只有当秧苗生长不良,濒临死亡或已经死亡时病菌才能入侵。另外,低温使秧苗生活力削弱,抗病力降低,有利于病菌侵入,而多湿则有利于病菌繁殖。但如果寒潮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次数多,就会出现冷害死苗,这属于低温直接伤害秧苗而造成的冷害,主要是受害植株根部活力被破坏较大、根压微弱、蒸腾显著大于吸水、水分平衡失调所致。

1.2应对措施

对于霉病的防治可采取在播种前或播种后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2250~3750g/hm2,拌泥300kg/hm2撒施,或在稻苗一叶一心期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000倍喷雾,防治效果良好。发病早期如果在不妨碍保温的前提下适当通气对于防治霉病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寒潮期间,通气与保温有矛盾,应以保温为主(寒潮期内,膜内日平均温度一般比膜外高2~3℃)。寒潮期间应以保温、提高秧苗生活力为主。寒潮期间当芽鞘有霉病发生、需要灌“跑马水”洗霉时,应在中午前后进行。当气温在12℃以上时可揭开两头,或只揭背风的那一头通风1~2h,使水易灌进厢内,可改善膜内小气候和土壤环境,有利秧苗生长,这对防治霉病有显著效果。正常天气,1片真叶以后,气温在15℃以上,就要揭两头膜进行炼苗,防止徒长。经长期低温阴雨的秧苗黄而矮,若寒潮未过,有短时间气温回升,揭膜则可防止高温烧苗。当膜内温度超过25℃时揭一头,超过35℃时揭两头。种谷下泥后,芽期保持沟内有水,秧畦湿润,以免阻碍扎根扶针。发生了霉病,要立即灌“跑马水”。当秧苗2、3叶以后,通气组织已经形成,秧苗生理需水量增加。这时除晴天灌水外,平时也要有1cm深的浅水层淹根,这样既有利于秧苗生长,又能抑制霉病发生。

苗期灌水要注意勤排勤灌,经常晒秧脚,防治秧苗过分伸长和“软脚”,并可增加土壤氧气,消除还原物质;要防止冷水经常流进秧田,降低膜内温度和泥温;排水口要不高不低,既要保持一定水层,又要让降雨能随时排除;落大雨时要彻底排净水,薄膜要密闭,压好膜脚,防止膜内外水分对流。

2青枯和黄枯

2.1发生及危害

寒潮过后忽然转晴,常引发青枯和黄枯死苗。青枯和黄枯都在低温阴雨过后的暴晴时发生。病苗从心叶等幼嫩部分开始萎蔫,茎部呈污绿色,先卷叶,然后整株萎蔫死亡。以2、3叶龄发生比较严重。其主要原因是长期低温阴雨,秧苗吸水力未恢复到正常水平,当气温突然升高,使秧苗生长缓慢,叶绿素形成少,光合作用减弱,造成生理失水而枯萎死亡。寒潮过境后,气温上升幅度虽不大,但因秧苗抗病力弱,原有病斑有的还会稍扩大,甚至出现新病斑,重病者常死亡。水稻生长适温是25~35℃,最高是38~40℃,温度过高时,呼吸作用加强,光合作用减弱,消耗多而积累少,时间短,危害不大,时间长了,就会使秧苗受伤死亡。薄膜育秧在高温晴天,应控制在38℃以下,超过40℃就有死苗的危险。高温烧苗的形态表现:叶片卷筒,轻的到第2天早晨能恢复常态,重的第2天经太阳曝晒,叶尖枯黄,严重的全部叶片枯黄,以致整株死亡。

2.2应对措施

寒潮措施篇3

关键词:园林植物生长;极端温度灾害;防御

一、寒潮

1.寒潮的危害。寒潮是指大规模冷空气(在气压场上为冷高压)由亚洲大陆西部或西北部侵袭中国时所经过的地区出现剧烈降温、大风、霜冻、雨雪等灾害性天气的过程。北方冷空气入侵造成24小时内降温10℃,并且过程最低气温达5℃以下。寒潮天气急剧降温会使植物遭受严重冻害。尤其是晚春时节,天气逐渐转暖,万物苏醒,植物开始萌芽、生长,一旦有强大的寒潮暴发南下,常使幼嫩的植物遭受霜冻危害。另外,春季寒潮引起的大风,常给北方带来风沙天气,中国南方,寒潮天气除降温外,还有降水,尤其是在华南的地区,常有大范围较大阴雨天气。

2.寒潮的防御。寒潮到来之前,可采用加覆盖物、设风障、搭拱棚等方法保护育苗地,对越冬园林植物选择优良品种,提高抗冻能力;加强冬前管理,如采取增施磷钾肥、镇压等措施:提高植株抗冻能力;改善小气候生态条件,如苗圃地越冬期间可采用冬灌、镇压、覆粪或覆土等措施,改善小气候生态环境,达到防御寒潮的目的。

二、霜冻

1.霜冻的危害。霜冻是在平均温度0℃以上的温暖季节里。霜冻对园林植物的危害,主要是使植物组织细胞中的水分结冰,导致生理干旱,而使其受到损伤或死亡,给园林生产造成巨大损失。遭受霜冻后,植物不一定都会被冻死,当霜冻不严重时,温度回升后,可通过缓慢的解冻而恢复生命力,但如霜冻后太阳辐射强烈,气温急剧上升,会使细胞间的冰晶迅速融化成水,而这些水分在还未被细胞逐渐吸收前就大量蒸发,这样就会造成植物枯萎,甚至引起死亡。因此,霜冻强度越大,降温后天气越晴朗、气温回升越急剧,对植物危害越大,越容易造成植株死亡。

2.霜冻的防御。(1)生产技术措施。1)合理安排播种期和移栽期,对不同品种的苗木合理布局。如采取霜前播种,霜后出苗等技术措施,尽量避开霜冻的危害。2)选择合适的地段,适地适树。如三面环山、开口朝南的地形,在山坡中部和靠近水边的地方,霜害较轻,可种植抗寒能力较弱的苗木,从南方引种到北方的苗木,尽量栽植在山坡中段,避开霜冻危害,以提高引种的成功率;南坡或北面有挡风的障碍物等地形,可以种植抗寒能力弱的树种。3)混合施肥。特别是在冬前增施磷钾肥,可以提高园林植物的抗寒能力。4)培育抗寒性能强的植物品种,这是最根本的提高植物抗霜冻能力的方法。(2)物理抗霜措施。1)熏烟法。是用能够产生大量烟雾的柴草、牛粪、锯木、废机油、赤磷或其他尘烟物质,在霜冻来临前半小时或1小时点燃。这些烟雾能够阻挡地面热量的散失,它的增温效应在于燃烧烟堆形成烟雾,可以阻挡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使地面有效辐射减弱,地面温度不致降得很低;同时形成烟雾时会因燃烧而产牛大量热量,使近地面的空气温度升高;烟雾里有许多吸湿性烟粒,可以充当凝结核,吸收空气中的水汽,促进水汽凝结,并放出大量潜热,也能提高近地面空气温度。据试验,一般熏烟能提高温度1℃~2℃左右。但这种方法要具备一定的天气条件:只适用于无风或微风的天气情况,风太大时熏烟效果很差,且成本较高,污染大气,不适应于普遍推广,只适用于短时霜冻的防止和在名贵林木及其苗圃上使用。2)灌溉法。在霜冻来临前的l~2 d灌水,通常灌水后可使温度升高2℃~3℃,持续时间为2~3 d。至于小面积的园林植物还可以采用喷水法,其方法是在霜冻来临前1小时,利用喷灌设备对植物不断喷水。3)覆盖法。将塑料薄膜、芦苇、秸秆、草木灰、稻草、土杂肥等覆盖物覆盖在植物表面,以减少地面辐射,同时使被保护植物与外界隔离,温度降低较少,即可达到防御霜冻的目的。对于经济价值高的树木可用稻草包裹树干,根部堆草或培土10cm~15 cm也可防御霜冻。有些矮秆苗木植物,还可用土埋的办法,使其不致遭到冻害。4)施肥法。在寒潮来临前早施有机肥,特别是用半腐熟的有机肥做基肥,可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其吸热保暖的性能。也可利用半腐熟的有机肥在继续腐熟的过程中散发出热量,提高土温。入冬后可用暖性肥料壅培林木植物,有明显的防冻效果。暖性肥料常用的有厩肥、堆肥和草木灰等。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要掌握好本地的气候规律,应在霜冻来临前3~4天施用。入冬后,可用石灰水将树木、果树的树干刷白,以减少散热。5)直接加热法。用加热器直接加热空气以升高温度,多用于苗圃防霜冻。通常采用煤油、天然气等燃料,也可用红外线加热器来加热提高温度,达到防御霜冻的目的。6)空气混合法。霜冻发生时,空气大多处于静稳状态,近地面空气层温度低,上层空气温度高,此时,使用安装在高塔上的马达驱动大型螺旋桨或鼓风机,将近地层空气不断上下混合,可防御霜冻的发生。

三、冻害

1.冻害的危害。(1)细胞间隙结冰伤害:当环境温度缓慢降低,使植物组织内温度降到冰点以下,细胞间隙的水开始结冰,即胞间结冰。胞间结冰不一定使植物死亡,大多数植物胞间结冰后经缓慢解冻仍能恢复正常生长。(2)细胞内结冰伤害:当环境温度骤然降低时,不仅细胞间隙结冰,细胞内也会同时结冰。细胞内冰晶体积小,数量多,它们的形成会对生物膜、细胞器和基质结构造成不可逆的机械伤害。原生质结构的破坏必然导致代谢紊乱和细胞死亡。

2.冻害的防御。(1)根据当地温度条件,选用抗寒品种,并确定不同作物的种植北界和海拔上限。(2)栽培措施:越冬作物播种适时、播种深度适宜、北界附近实施沟播和适时浇灌冻水,果树夏季适时摘心、秋季控制灌水、冬前修剪等。(3)农业技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植物抗寒性,如培育壮苗、增施磷钾肥、浇冻水、地面覆盖等。(4)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植物,可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如植物生长延缓剂AMO-1618、多效唑广泛用于果树,这些生长延缓剂能抑制GA的合成,提高树木的抗寒性。用矮壮素处理小麦、水稻、油菜等可以提高其抗寒性。

四、冷害

1.冷害的危害。(1)光合作用减弱:低温使叶绿素生物合成受阻,冷害叶片发生缺绿或黄化;各种光合酶活性受到抑制,如果伴有阴雨、光照不足则光合速率下降更多。(2)呼吸代谢失调:冷害使植物的呼吸速率大起大落,即先升高后降低。(3)根系吸收能力下降:低温下根系生长减慢,吸收面积减少,呼吸减弱,供能不足,使植物体内矿质元素的吸收与分配受到限制,水分平衡遭到破坏,失水大于吸水,导致植株萎蔫、干枯。(4)代谢紊乱:植物受冷害后,水解酶类活性常常高于合成酶类活性,物质分解加速,表现为蛋白质含量减少,可溶性氮化物含量增加,淀粉可溶糖含活性氧清除系统活性下降,活性氧积累,引发膜脂过氧化伤害。

2.冷害的防御。(1)培育植物抗冷品种。(2)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适合的作物品种和播栽期,以便在低温敏感期避开有害低温。(3)低温锻炼。低温锻炼是提高植物抗冷性的一种有效途径。许多植物如预先给予适当的低温处理,尔后即可忍受更低温度而不致受害。如春季采用温室、温床育苗,在露天移栽前,必须先降低室温或床温至10℃左右,保持1~2天,移入大田后即可抗3℃~5℃的低温。(4)调节农田小气候。利用塑料薄膜温床育苗移栽,既可克服春季低温危害,又能使作物提早成熟,避开秋季低温。在低温来临之前,灌水或喷洒保墒剂等常可改善近地层温度状况。(5)合理施肥。低温到来之前,合理调整施肥种类,适当增施磷、钾肥,少施或不施速效氮肥,有助于提高植物抗冷性。(6)化学诱导。脱落酸、细胞分裂素、2,4-D、油菜素内酯等均能提高植物的抗冷性,如在水稻苗期,用10mg·L-1油菜素内酯浸根24小时,可增强秧苗抵抗低温能力,有利培育壮秧。玉米、棉花种子播前用福美双(TMTD)处理也可提高幼苗抗冷性。

五、热害

1.热害的危害。高温胁迫引起植物的伤害称热害。植物受高温危害后,因体内蛋白质变性、代谢性饥饿、有毒物质积累以及生理活性物质缺乏会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危害,出现各种热害病症:叶片出现明显的水渍状烫伤斑点,随后变褐,坏死,叶绿素破坏严重,叶色变为褐黄;木本植物树干(尤其是向阳部分)干燥、裂开;出现雄性不育,花序或子房脱落等异常现象。中国西北和南方地区有时太阳猛烈曝晒,西北、华北地区有时吹干热风,都会使植物严重受害。向阳果实和树干常出现的“日灼病”,是由于局部温度快速升高引起的一种热害。

2.热害的防御。(1)培育抗热品种。(2)高温锻炼:一般是将萌动的种子,在适当高温下锻炼一定时间再播种。高温时植物体内蛋白质合成发生变化,诱发一些热稳定蛋白质合成,提高植物的抗热性。(3)改善栽培技术也可以提高植物的抗热性,如合理灌溉,增加小气候湿度,促进蒸腾,有利于降温;采用高秆与矮秆、耐热作物与不耐热作物间作套种,人工遮荫;少施N 肥等都是有效的措施。(4)化学制剂处理:喷洒 CaCl2、ZnSO4、KH2PO4等可增加生物膜的热稳定性;施用生长素、激动素等生理活性物质,能防止高温造成损伤。

参考文献

[1]温国胜,杨京平,陈秋夏.园林生态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宋志伟.园林生态与环境保护[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3]唐祥宁.园林植物环境[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寒潮措施篇4

大棚建设

大棚搭建位置的选择和大棚走向

单体塑料大棚是南方地区应用最多的设施类型,它是利用钢管或竹木材料支撑的拱形设施,应建在地下水位低、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壤疏松肥沃且无污染的地块上。大棚一般搭建在地势较为平坦,既通风顺畅又不是风口的地方,要求东西南三面开阔,日照充足,没有树木等物遮挡阳光,而且四周要开好排水沟,避免棚内畦沟积水致使棚内湿度增加和影响操作。

大棚尽可能设计成南北朝向,因为南北向大棚的透光量比东西向高出5%~7%[2],排风口设在东西两侧,其优点是:使棚内作物能均匀接受阳光照射,减少棚内蔬菜间的相互遮阴;通风顺畅,有利于降低棚内湿度;避免大棚在冬季通风换气时降温过快;增加了换气量[3]。

大棚棚型结构设计

大棚棚型多为圆弧形,棚宽一般在6 m以上,标准单体棚棚宽是8 m;棚长根据地形而定,过短易使建造成本增加,过长又会使田间操作不方便,因此棚长一般不超过50 m;棚间距根据棚高确定,为了有良好的通风环境,棚间距以1.5 m以上为宜。

大棚结构中,钢管和竹木等支撑材料的间距应根据支撑材料的粗细决定,以0.65~0.8 m为宜,间距不宜太大,以防大棚牢固度降低,易被风吹倒;间距也不宜太小,桁架用材不宜过多,否则会增加大棚遮光率,影响保温效果。竹木连栋大棚要求在栋间位置安装排水沟槽,以防止雨水从栋间滴入棚内,增加棚内湿度。

大棚保温措施

加盖内膜

冬季根据大棚所处位置的气候条件决定内膜的加盖层数,一般加盖一层内膜,当1月平均气温在5 ℃以下时需加盖两层。要求内膜和外膜之间的间距最好在20 cm以上,内二膜与内一膜间距20 cm,中间如遇立柱需用夹子把薄膜夹严,保证在两内膜之间形成密闭的空间,这样可有效减少空气对流,同时隔绝热量散失[4]。

加盖无纺布

无纺布是一种有较好透气性、吸湿性和一定透光性的新型覆盖材料,质量轻、耐腐蚀、寿命长,具有御寒保温、防霜防冻的作用。在棚膜内加盖无纺布可明显提高棚内温度,而且无纺布经过白天日晒后会蒸发掉水分,晚上又可以重新吸收叶片蒸腾散发出来的水分[5],从而显著降低棚内湿度,有效防止和减少叶部病害和烂果的发生。同时无纺布易于管理,可节省劳动力。

多层覆盖

为了提高冬季保温效果,一般大棚采用多层覆盖的保温方式,即“地膜+小(中)拱棚膜+二道膜+大棚膜”。棚内多层覆盖除了支架和保温材料用量多、成本提高外,还造成田间操作不便。在南方日光温室的研究中发现,晚上棚顶加盖不透明保温被可增强棚室保温能力,其原因与不透明保温被能减少通过热辐射、热传导和从棚膜缝隙间散失的热量有关。徐坚等[6]的研究表明,在大棚内加盖二道膜的基础上,再将无纺布覆盖在大棚顶上,可显著提高保温效果。“无纺布外覆盖+二道膜覆盖”形式的夜间保温效果明显优于“二道膜覆盖”形式,无纺布外覆盖后,大棚温度低于5 ℃的时间为1.03~5.49 h,高于10 ℃的时间却有2.58~8.59 h,棚角下部温度均高于棚角上部温度。也有研究表明,当有较强冷空气影响时,在棚外加盖一层遮阳网,并用农膜在大棚南北两头进行套头覆盖保温,能够进一步提高大棚保温性能,可使植株免受-6~-7 ℃的低温伤害[7]。

其他

通过研究小气泡膜(气泡直径4 mm)和大气泡膜(气泡直径10 mm)作裙膜覆盖的保温效果后发现,大棚采用小气泡膜作裙膜覆盖比露地温度提高9.7 ℃,比大棚常规覆盖提高3.5 ℃,保温效果显著。冬季太阳光谱中紫外线只有夏天的5%左右,紫外线可抑病杀菌,控制植株徒长,促进养分积累,白膜不能透过紫外线,因此应选用紫光膜。此外,聚乙烯高发泡软片、草帘、防虫网等也可作为大棚保温覆盖物。

抵御寒潮措施

加强管理,增强植株抗寒性

蔬菜苗期使用生根素灌根,可使植株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增强,不会因缺水、缺素而造成抗寒性差,冻伤秧蔓[8]。当蔬菜生长达到一定阶段后,可在晴天上午向其叶面喷洒抗寒剂。

加强肥水管理,多施有机肥,腐熟的鸡粪和牛粪均属透气性好的热性有机肥料,能促进植株根系生长,增强吸收能力,使植株耐冻健壮。控制化学氮肥的使用,增施磷肥、钾肥,以防止植株徒长。冬前或晴天(气温20 ℃左右时)浇足水,可使耕作层孔隙裂缝细密,根系不悬空,土壤保温性能提高,从而使根系不受冻害。科学浇水要做到“三浇三不浇”,即晴天浇水、阴天不浇,午前浇水、午后不浇,浇小水、不大水漫灌。

通过浅中耕可破地面、合裂缝,既能控制地下水蒸腾带走热量,又可起到保墒、保温、防寒、保苗的作用。此外,要做好植株整理,及时进行整枝、打杈、绑蔓、打老叶等田间管理。

抵御寒潮来临的措施

当寒潮来临时,早晨5-7时是温度最低的时候,也是抗寒的关键时刻,此时仅依靠大棚保温可能会造成棚内蔬菜遭受冻害,需要借助外力提高棚内温度,以避免冻结温度的出现。

(1)棚内加温设施

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是利用明火升温,在棚内四周点蜡烛或放置炭火盆,但应注意明火的使用安全,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等意外发生。使用大功率灯泡进行补光增温,阴天早晚开灯补光3~4 h,不仅能增加棚内温度,而且还给蔬菜生长提供了光源,有利于促进蔬菜生长和增强其抗性,但要保证夜晚8 h的黑暗,以使植株进行暗反应。也可使用小型常压热水锅炉,将热水、热气通过管道输入棚内,提高棚内温度。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利用暖风机等加热设备,加温效果明显,但成本较高。

(2)补充二氧化碳

气温低时闭棚,人为补充二氧化碳,以增强作物抗寒性,提高产量。在棚室内燃烧煤、油等可燃物能产生二氧化碳,但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利用稀硫酸和碳酸氢铵发生化学反应,在简易的气肥发生装置内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通过管道将其施放于大棚内;也可增施有机肥、厩肥和稻麦秸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缓慢释放二氧化碳作为补充[9]。

(3)烟熏剂驱寒

阴雨天的晚上,由于空中有云层,田间的热量不易辐射出去,因此昼夜温差不会太大。利用这一原理,在大棚内燃烧百菌清、速克灵、克菌灵等烟熏剂,可在棚内上方形成一层烟雾薄层,防止大棚周围的热量向高空辐射,从而减少热量的散失,达到保温的效果[10,11],同时烟熏剂还可以防治病虫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烟熏产生的烟量不要太浓,以免对作物产生烟害、药害。另外,烟熏剂引燃后发烟迅速,施药人员应立即离开棚室,以防中毒。

冻后减灾措施

植株受冻后要依其轻重分别对待,以使植株尽快恢复生长。如果冻害较轻,例如只是叶片受冻或有落花、落果、畸形花发生时,可配合植株调整追施2%的尿素溶液和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等叶面肥或激素[7,12],同时,由于寒潮过后多为晴天,应进行遮阴,使植株逐渐缓冻,否则急剧升温和强光直射会使受冻部位失水,造成日烧。植株受冻部位多在幼嫩组织,如嫩芽、新叶等,应及时摘除受冻部分,以防止其干枯后遭受病害侵袭,同时应喷洒一些植株保护剂和杀菌剂。如果冻害严重,根系、生长点同时受冻,不能恢复正常生长时,要及时更换种植其他蔬菜。

防范逆温现象

寒潮过后天气晴朗,易出现逆温现象,即微风的晴朗夜间,大棚表面辐射散热很强,棚内气温反而会比外界气温低。因此寒潮过后,蔬菜种植户不能掉以轻心,放下防御重任,还必须防范逆温现象的危害,越是晴朗有风的夜晚越要注意及时监测棚内温度,加盖覆盖物,做好大棚保温工作,防止作物再次受冻。

提高防冻意识

在冬季设施生产中,要从思想上加强警惕,提高防寒等级,对防寒、抗寒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加强日常大棚管理,早晚关闭大棚,加盖覆盖物,注意检查破漏,对于旧薄膜上的小洞和裂缝以及新膜在覆盖或使用过程中造成的破损,要及时用胶布粘牢、粘好,以防止冷风从这些地方侵入。大棚四周要经常清沟排水,降低棚内湿度。冷空气来临之前,在大棚四周用稻草围成一圈。检查大棚的密封程度,特别是大棚顶膜与裙膜连接处以及裙膜接地处,确保密封严实,并将朝北的门封死。

此外,平时应多收听广播和多收看电视中的气象信息,尽早知道冷空气来临的消息,尽早做好准备。要牢固树立防患于未然的思想,积极应对每次寒潮,一旦作物受冻要尽快补救,及时恢复生产,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张海利,孙娟,陈勇兵,等.冬季南方温室大棚保温防寒措施[J].中国园艺文摘,2010(1):117-118.

[2] 吴竹兰,吕新文,樊红卫.塑料拱棚搭建技术及主要栽培模式[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11):16-18.

[3] 薛华.蔬菜大棚的搭建与覆盖材料的准备[J].四川农业科技,2009(11):40.

[4] 苏生平,臧晟鸿,陈宝宽,等.苏北竹架大棚多层覆盖技改之我见[J].蔬菜.2010(1):18-19.

[5] 牟水元.冬季大棚内覆盖无纺布效果好[J].蔬菜,2005(1):40-41.

[6] 徐坚,王克磊,朱隆静,等.南方单体大棚冬季外覆盖保温效果研究[J].北方园艺,2011(22):52-55.

[7] 陈可可.浙江冬季大棚不同覆盖方式保温效果研究[J].长江蔬菜,2011(12):46-48.

[8] 徐坚,王燕,陈先知,等.浙南沿海地区设施蔬菜抗灾避灾研究[C]//2008年全国现代设施园艺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08:78-84.

[9] 武文津,范荣霞.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11(2):26.

[10] 张明扬.冬季温室大棚蔬菜温度管理述评[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705-10706.

[11] 刘金成.蔬菜生产的低温冻害及其防御技术[J].蔬菜,2006(12):24-25.

寒潮措施篇5

关键词冻害;预防;补救措施;中后期管理

2009年入冬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遭受多年罕见的低温冰冻灾害,加上部分小麦种植技术和品种选用不当,不少麦田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开春后是否仍有冻害,也未可知,因此必须做好应对的准备,以保证小麦全面丰收。

1小麦冻害可防可救

据笔者调查访问、查阅有关资料及亲身经历,小麦冬季冻害常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只是有些年份程度较轻,影响不大而未被重视。春季冻害,历史上也不少见,如1953年4月12日淮北地区突遭寒潮,所有麦田均遭严重冻害,不少老农至今仍记忆犹新;再如1995年3月中上旬和4月初的3次寒潮,也使部分麦田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无论受害早晚或程度轻重,只要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加以补救,都可获得较好的收成,千万不要轻易毁掉[1]。

2冬季受冻麦田的补救措施

冬季小麦冻害,根据受冻程度可分为2种:第1种是严重受冻,主要表现为主茎和较大分蘖被冻死,但小分蘖仍有活力,且大分蘖基部还有小分蘖、刚冒出的蘖芽和潜在的蘖芽,只要管理措施得当,仍可发育成有效分蘖。这类麦田,在土壤解冻后要尽快补水、追肥。有积雪的田块,可在化雪时撒施或趁雨天撒施。土壤墒情不足的,要开沟条施或打洞穴施,施后浇水,使肥料尽快被吸收利用。一般可用尿素120~150 kg/hm2+磷酸二铵30~45kg/hm2。土壤基础肥力较差且底肥用量偏低的田块,适量多施;反之,酌情少施。第2种情况是部分叶片冻死,主茎、大分蘖苗心仍有活力。这类麦田可在土壤解冻后追施尿素75~90kg/hm2+磷酸二铵15~30kg/hm2,施用方法可参照上述办法进行[2]。

3春季麦田防冻及受冻后补救措施

3、4月,小麦已先后完成春化和光照2个生育阶段,抗寒能力明显下降。这期间,我国冬麦区,特别是作为小麦主产区的黄淮平原,倒春寒天气常有发生,因此小麦发生冻害的频率和受害程度都比冬季大,应特别注意防范。

(1)对生长过旺的麦田,开冻后要及早镇压,控制其生长发育,避免过早拔节,降低抗寒能力。

(2)注意收听、收看当地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在寒潮到来前一两天给麦田浇水,使土壤导热能力增强,田间温度提高,对预防春季冻害有很好的效果。

(3)在寒潮到来当日晚6~10时,气温降至4℃以下,即有可能出现霜冻。此时可在麦田上风处,每隔10m左右堆放1处烂柴碎草,点火熏烟,要求做到只见冒烟不见明火。此法在20个世纪50~60年代的淮北地区农民常有使用,对预防和减轻冻害有不错的效果。

(4)寒潮过后立即浇水施肥,追施尿素150kg/hm2左右,促进小麦早分蘖,小蘖赶大蘖,使总茎数达到900万个/hm2以上。

(5)在起身拔节期喷施壮丰安,一是可以适当抑制生长发育,提高抗寒能力。二是可以控制第1节生长过长,提高抗倒伏能力。

4受冻麦田的中期管理

受冻麦田由于主茎成穗减少,提高分蘖成穗率并使其形成大穗,成为中期管理的主要目标[3]。因此,在管理上要有促有控,即促有效大、中分蘖快速生长,控制小分蘖生长和蘖芽冒出,并使之尽快枯死,以免与有效分蘖争水肥、争阳光。

(1) 群体略小、个体较弱的麦田,尽早浇水追肥。

(2) 群体较大、麦苗较旺的麦田,及时中耕划锄,必要时可喷洒50%的矮壮素3 750~4 500ml/hm2,对水成500倍液,以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和生长;控制旗叶和倒2叶过长,使小麦株型紧凑。

(3) 喷施叶面肥。用尿素7.5kg/hm2、磷酸二氢钾1.5kg/hm2对水450~600kg/hm2。受冻较重麦田,隔7~10d再喷1次。将肥水尽量喷在大苗叶面上,促使大、中苗快速生长,抑制小苗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4) 如春季遇有连阴雨,要注意清沟排水,防止渍害。

(5) 注意病虫害防治。中期虫害主要是麦蜘蛛和麦蚜,用2.5%的敌百虫防治。病害主要是锈病、白粉病,可用50%的粉锈宁1 500~2 250g/hm2对水900~1 125kg/hm2喷防。

5受冻麦田的后期管理

受冻麦田虽然前期做过一些补救措施,但较正常麦田,其穗数与穗粒数仍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因而采取措施增加粒重就是取得理想产量的重要手段[4],千粒重每增加1g,产量即可增加150kg/hm2以上。

(1) 中期发生的一些病虫害,由于防治不彻底或其他原因,后期仍有可能发生,要注意及时防治。

(2) 浇好扬花、灌浆水。扬花、灌浆期是麦粒形成期,水分不足籽粒退化,同时又是根系衰退期,适应能力降低。此时既不能缺水,又不能浇水过多,可浇跑马水,使土壤含水量占最大持水量的70%~75%。

(3) 有脱水现象的麦田,可再进行1次叶面喷肥。

(4) 预防干热风。干热风一般出现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这时正是我国冬小麦进入灌浆和乳熟期。受干热风影响,作物水分蒸腾旺盛,根系所吸收的水分远远满足不了这种天气条件下小麦大量需水的要求,致使小麦早熟、瘪粒甚至青枯死亡,造成大幅减产。群众有“小满不满,麦有一险”的谚语。所以干热风是小麦生育期的一种主要气象灾害。预防的主要措施是:①浇好麦黄水以提高土壤含水量,增加田间湿度;②喷磷酸二氢钾500倍液1 125~1 200kg/hm2;③喷石油助长剂225ml/hm2或三十烷醇300ml/hm2,以减少叶面蒸发。

6参考文献

[1] 王丽,赵绿源,李莲娜.冬小麦冷冻害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村科技,2009(23):25.

[2] 王东海,许进堂,李新会,等.河南省小麦冻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种业导刊,2009(10):23-25.

[3] 周小丽,孙建群,沈宝祥,等.小麦冻害发生原因及补救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4):206.

寒潮措施篇6

[关键词]气象性灾害 大棚蔬菜 影响 对策

中图分类号:S63;S1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178-01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的农业结构调整已逐步成为各地农村经济工作中的旋律。大力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保证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大棚蔬菜生产,可以克服大田蔬菜生产的季节性和不利天气条件造成的蔬菜供应淡季,保证蔬菜均衡上市,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奔小康具有重要意义。

据统计,2014年嘉祥县大棚蔬菜种植面积约有1万余亩,蔬菜品种主要有大蒜、圆葱、辣椒、马铃薯、白菜、菠菜等品种。嘉祥地区气候冬春季节差异较大,夏秋季节差异较小,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象灾害频发,气象性灾害对大棚蔬菜的生产越老越严重。嘉祥县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所面临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连阴雨、寒潮、大风、大雪等。

1 连阴雨

连阴雨指连续3-5天以上的阴雨天气现象(中间可以有短暂的日照时间)。据统计,嘉祥县每年冬天(12月至次年2月,下同)大约会有10天左右的连阴雨天气。出现连阴雨的天气时,通常温度十分低、光照很弱,会使成长中的植被停止生长,同时叶片伴有枯黄、脱落的现象。对此,应在大棚室内温度有一定保障的情况下,同往常一样将草苫揭开,这样做是因为阴天时所散发的光照也能够维持蔬菜的生命, 同时可以在棚墙阴面加挂反光物来维持阴面作物的光照。

2 寒潮

所谓寒潮,就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偏北大风的天气过程。出现寒潮时,一般会有持续的低温,对于保温性能不好的大棚来说,蔬菜会因寒潮的影响受冷、受冻,轻者出现叶片发黄,重者落花落果、枯死冻死。同时,寒潮来袭时,因温室内温度降低,大棚不敢放风,使得室内湿度增大,成为了病虫害发生的最有利条件。对此,遇到寒流天气保温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最直接的保温办法是可以通过增加棚内设备开始,如将较易进风的位置用旧塑料来做成围墙,或在门口加挂棉门帘来挡住一定的风寒。还可以在棚顶加盖一些旧的棚膜、草苫等。如果寒流袭来时棚内温度达不到蔬菜生长所需温度可以通过增设火炉、电热风等保证室内温度,防止作物遭到冻害。

3 大雪

据统计,嘉祥县每年冬季会出现5.9天左右的大雪天气。出现一般降雪时,白天也应保持草苫打开,因为散射光可以维持蔬菜的生长。遭遇强降雪时,一些保温性能较差、未及时采取防御措施的温室内温度也急剧下降,使一些喜温的蔬菜遭受冻害,长势转弱,抗逆能力下降,从而影响了其正常生长发育。同时,由于大量积雪覆盖大棚,甚至会压塌大棚。对此,当有大雪天气时,应及时清扫棚顶上的雪,防止积雪过重引起棚体坍塌;大雪过后也要将积雪清扫干净,使棚内蔬菜及时的接受光照。同时在大雪过后要注意大棚排风工作,为避免棚内湿度过高带来的病虫害的发生。

4 大风

春季是一年中空气对流最强烈的季节,北方冷空气逐渐退缩,西南暖湿空气逐渐加强,是一年中风力最强的季节。大风来临时,一般会使蔬菜大棚掀顶、棚舍发生损坏,轻者造成棚内降温,重者给棚内蔬菜直接造成经济损失。一般的,风力在5级以上就必须考虑棚室的防风工作,在大风来临前做好防风、固膜工作,检查好膜线、压杆是否够固定良好,草苫盖严,避免大风将其吹跑。

结语:大棚蔬菜对气象条件的要求比较高,连阴雨、寒潮、大风、大雪等灾害性天气仅是一些比较常见的气象灾害。为了使大棚蔬菜能够得到良好的生长,农民朋友应经常收听当地气象部门播发的最新天气预报,根据不同天气采取不同的措施,积极地防护措施将会使灾害性天气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段若系,姜会飞,农业气象学,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

寒潮措施篇7

关键词气象灾害;类型;农业生产;影响分析;防御措施;河南许昌

1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特点

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暴雪、干旱、雷电、冰雹、大雾、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霜冻、冰冻、寒潮和霾等造成的灾害。许昌市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境内气候复杂多变,是河南省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市之一,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全市gdp的3%~5%。尤其是近年来因气候变化等原因,各种灾害性天气频繁出现,具有发生种类多、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的特点。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大风、冰雹、霜冻、干热风、寒潮、连阴雨、雨(雾)淞、雷暴等十多种[1],一年四季都可能有灾害发生,“风调雨顺”之年很少出现。

统计数据显示,近50年来,许昌市年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温上升趋势更加明显,多数年份气温偏高。而季节气温变化趋势不同,冬季和春季气温上升最为显著,而夏季则有明显的降温趋势,“暖冬”、“春热”、“凉夏”出现频次高。年降水量略有增多,而时空分布不均,春秋季降水减少,而夏季降水显著增加,导致旱涝趋势加剧。2007、2008年连续2年出现春夏之际大旱;2009年春季,又遭遇了自1951年以来的特大旱情。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累计降水量仅有6.1mm,比常年同期偏少近9成,全市小麦受旱面积逾10万hm2。2006年7月2日出现特大暴雨,日降水量达到335.9mm,突破历史极值,全市因此次暴雨损失2亿多元,并出现人员伤亡;2008年6月3日出现风雹灾害,瞬时最大风速达到31.5m/s(11级风力),突破历史极值,也造成了严重灾情。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多、增强,对全市的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了深刻影响[2]。

2气象灾害防御

(1)气象灾害防御是防范与减轻气象灾害活动的简称,是对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调查、评估和防灾、减灾等活动的概括。气象灾害防御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既要做好气象灾害可能对农业、交通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影响的预防工作,又要做好气象灾害发生后的应急、救援等工作。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涉及的部门比较多,只有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明晰相关部门的防御责任,促进部门间的有机联动,才能真正实现对气象灾害的整体防御。

(2)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目前,许昌市已经建成了由5个国家常规气象观测站、69个乡镇自动雨量站和17个四要素自动气象站组成的地面观测网,建成了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建成了由2部天气雷达组成的雷达观测网,初步形成了地面、高空、空间相结合的立体监测体系,极大地提高了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水平[3]。特别是近2年投入业务使用的天气雷达、自动气象站、乡镇自动雨量站等现代化监测设备,在暴雨、冰雹等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依托现代化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初步建成了短时天气预报警报、中短期预报、短期气候预测以及农业气象、水文气象、地质灾害等专业预报系统。短时临近预报预警水平和短期预报准确率稳步提高,强对流、暴雨、干旱等预警、预报水平有了较大的进步。与多部门联合制作和的地质灾害气象等级、病虫害气象等级、火险气象等级、电力气象、交通气象等预报,以及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的影响评估等,在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以需求为牵引,积极创新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围绕许昌粮食核心生产区和花卉、烟草、中草药种植等特色农业,开展现代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区试点建设,不断探索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新体系。大力实施空中云水开发工程,在全市各县区兴建标准化防雹增雨基地,为抗旱救灾、缓解水资源短缺、保护生态环境等提供保障。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建立乡镇气象信息员队伍,做好气象服务“三农”工作。

3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在各种气象灾害中对农业影响最大的是干旱和雨涝,不仅发生频率高,甚至相伴出现,危害也最重。其次是低温、霜冻、干热风、连阴雨等,对农业生产也有一定影响,但发生频率较低,危害相对较轻。

(1)干旱。是指因久晴无雨或少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而形成的一种气象灾害。《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中将干旱划分为5个等级,并评定了不同等级的干旱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①正常或湿涝,特点为降水正常或较常年偏多,地表湿润无旱象;②轻旱,特点为降水较常年偏少,地表空气干燥,土壤出现水分轻度不足,对农作物有轻微影响;③中旱,特点为降水持续较常年偏少,土壤表面干燥,土壤出现水分不足,地表植物叶片白天有萎蔫现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④重旱,特点为土壤出现水分持续严重不足,土壤出现较厚的干土层,植物萎蔫,叶片干枯,果实脱离,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的影响,对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一定影响;⑤特旱,特点为土壤水分长时间严重不足,地表植物干枯、死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影响,对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较大影响。

干旱是许昌市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干旱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根据旱区分布调整作物布局,种植耐旱作物品种;二是灌溉时采用灌溉和滴灌技术,节约用水;三是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四是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开发空中水资源,抓住有利的天气条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2)暴雨。是指24h降水量达50mm或以上的强降水。按其强度又分为3个等级,24h降水量50.0~99.9mm为“暴雨”;100.0~249.9mm为“大暴雨”;250mm以上为“特大暴雨”。许昌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暴雨容易引起河流泛滥,淹没粮田,诱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暴雨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及时收听收看气象部门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加固堤防,疏通河道,检查维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4];二是及时组织抢收或排除田间积水,防止内涝淹死作物;三是维护房屋农舍,防止大雨冲灌致使房屋或围墙垮塌;四是避开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的危险地段。

(3)冰雹。是指由积雨云中降落的、一般呈圆球形透明与半透明冰层相间的固体降水,形如葱头,俗称“冷子”。冰雹发生时经常伴随着狂风暴雨和电闪雷鸣。冰雹极易砸伤人畜、毁坏禾木,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冰雹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对成熟的作物要及时抢收;二是在多雹地带,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改善地貌环境,破坏雹云的形成条件;三是多雹灾季节,农民下地劳作时要随身携带防雹工具,同时气象部门要适时开展人工消雹作业,以降低灾害损失。

(4)干热风。春末夏初,常见的一种又干又热的西南风或南风,其风速3~4级,温度30℃以上,相对湿度30%以下,且连续刮风2~3d。干热风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因为干热风发生时正值小麦乳熟期,此时“热风”和“干风”给小麦带来“高温热害”和“低湿干害”,双重灾害导致小麦籽粒干瘪,既降低了小麦质量,又减少了小麦产量[5]。干热风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选用抗干热风的小麦品种;二是营造农田防护林,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麦田气温,减小风力,抑制水分蒸发;三是在小麦灌浆前视墒情浇水;四是在小麦孕穗至灌浆期,适时喷洒磷酸二氢钾或石油助长剂。

(5)大风。风速≥10.8m/s、风力≥6级的风称为大风,常分为北方冷空气南下大风、雷雨大风、台风侵袭大风3种,又以北方冷空气南下大风为最多。大风不仅能摧毁农房、庄稼、树木和通信设施,而且能引起飞沙走石,伤害人畜。大风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及时加固蔬菜大棚和果树,二是切断户外危险电源;三是减少户外活动,尽量不到田间劳作。

(6)连阴雨。是指连续5d以上有降水,且累计降水量≥30mm的天气过程。许昌地区连阴雨天气多出现在4月上旬至11月上旬之间,其中7、8月最多,是该地区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连阴雨期间,雨水多、湿度大、光照少,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成熟作物的收获,连阴雨对小麦、棉花、大豆、花生的品质影响较大,发生在播种期的连阴雨致使播种推迟,导致庄稼欠收减产。连阴雨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根据气象预报,及时做好粮食抢收抢晒工作;同时做好隔湿防潮,以防霉变;二是连阴雨期间做好清沟排水,防止内涝和渍害;三是为农作物喷洒农药时在药液中增加粘着剂,如把适量的植物油、豆粉、淀粉等加到药液中,以保证施药效果。

(7)寒潮。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过程。由于冷空气的入侵,使气温在24h内剧降8℃以上,而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温度又在4℃以下;或48h降温10℃,最低气温在4℃以下,称为寒潮。寒潮过境时,常伴随6~8级的偏北大风,使沿途气温骤降,容易引发冻害,对农业、畜牧业造成危害。寒潮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在寒潮来临前,对于已浇越冬水的麦田,要划锄、松土、通气;对于未浇越冬水的麦田,要及时镇压、保温、保墒;二是寒潮来临时大棚内温度下降,造成棚内作物生长放缓,因此要增大肥水供应;三是对大棚进行加固,防止大风掀棚[6]。

(8)低温冻害。是指某一时段、某一地域内出现的气温明显偏低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的一种天气现象,可分为冷害、寒害、霜冻和冻害4种类型。小麦冻害是由越冬生态条件超出冬小麦抗寒能力而引起,小麦的冻害程度主要取决于降温强度和低温持续时间长短,但与品种、播期、播量、土壤、耕作质量及水肥管理等方面也有很大关系。因此,防御冻害即使麦苗与越冬生态条件相适应。防御冻害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培育和选用抗寒品种,搞好品种合理布局,并根据品种春化特性,合理安排播期和播量;二是提高整地质量和播种质量,培育壮苗越冬;三是可采取灌水、中耕保墒、镇压防冻;四是增施磷钾肥,做好越冬覆盖。

4参考文献

[1] 刘勇军.就《河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施行答记者问[n].许昌日报,2009-07-07(2).

[2] 刘勇军. 加强能力建设,服务地方发展[j].气象管理研究,2009(1):20-21.

[3] 杜彩月. 许昌气象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n].中国气象报,2009-11-10(2).

[4] 白瑛,苗东梅,金庆荣,等.呼伦贝尔市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的影响及防御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s1):44-46.

[5] 刘可东,陈建春,朱根苗,等.黄山市农业气象灾害分析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9(26):12608-12609.

寒潮措施篇8

肩周炎肩周炎俗称“五十肩”,是指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进入冬季后,肩关节更容易受到寒冷空气的侵袭。

预防措施:1,注意营养。寒冷季节要注意营养补充,多吃些高蛋白及耐寒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鱼虾、海带、紫菜、大枣等,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加强锻炼,增强体质。2,注意防寒保暖。在加强运动的同时也要注意防寒保暖。天冷时可选择室内运动;加强冬季保暖,晚上睡觉时防止肩关节外露。3防止外伤。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冬季,应小心谨慎,避免因滑倒造成外伤。如受外伤,应立即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侵犯小关节的关节软骨,易导致关节变形,致残率很高,它与环境、细菌、病毒、遗传、性激素及精神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寒冷、潮湿、疲劳、营养不良、创伤、精神因素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

预防措施:首先应注意添加衣物,注意保暖、防湿寒。其次是要注意劳逸结合,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时间,在急性病期应绝对卧床休息,慢性期稳定期切不可因关节疼痛而放弃功能锻炼,如体操、关节操、太极拳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进入冬季以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也开始增多起来。据介绍,冬季腰椎间盘突出症高发主要原因有,寒冷刺激会使周身血管收缩,血液运行缓慢,使椎间盘内压力改变;因寒冷人体肌肉紧张度增高,椎旁肌收缩导致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增大,椎间盘因负荷加大导致退变加速;冬季雨雪天气多,因外伤导致急性椎间盘突出可能性很大。

预防措施:劳逸结合,保持正确的姿势对减少腰椎间盘内压力非常重要。注意自我调节,避免长期做反复单调的动作,防止过度疲劳,避免脊柱过载,以免促使和加速退变。弯腰搬重物、弯腰抱小孩、突然阻转腰以及在弯腰情况下强力后伸等动作都有可能损伤腰部的肌肉以及腰椎间盘。因此,如果搬拾重物时应当屈膝下蹲,身体向前靠,使重力分担在腿部肌肉上,减轻腰部的负担;同时,应当逐步加大甩力,防止腰部的突然受力。注意腰部保暖,防止腰部受到外伤及寒冷等不良因素的刺激。已经有腰痛症状者,应适当休息;腰痛症状较重、发作频繁者,最好能够卧床休息,对于轻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休息本身就是一种治疗。

老寒腿 通常所说的“老寒腿”,就是随着气温下降而发作或加重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寒冷、潮湿、天气变冷、血管收缩,都会导致原有病变的加重,因此,下肢动脉硬化症患者经常在冬天出现症状恶化,早期常表现为发凉、麻木,腿部肌肉痉挛,俗称“抽筋”,由于这些早期症状并不典型,所以常会被误认为是老年人缺钙或是腰椎病。

预防措施:要想缓解“老寒腿”,必须先驱寒。专家建议,老年人冬天要多用热水泡脚,同时保证关节部位血液循环和活动自如,而热敷会使关节循环不畅、发胀、肿胀,不利于“老寒腿”的治疗,建议在“老寒腿”发病时,不要用热敷法进行治疗。

上一篇:水污染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保健品市场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