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工程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3 17:11:20

改造工程实施方案

改造工程实施方案篇1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县东城大道南路周边旧房改造工程

2、项目基本情况

县东城大道南路周边旧房改造工程位于镇仙源村。一是修建东城大道南路及支路:东城大道南路起于县体育馆,止于迎宾大道,长约820米,宽30米;支路即井岗大道西段(连接清华大道),长约125米,宽18米,征收范围为道路中心线两侧60米范围内农田及旧房。二是仙源村上、下排旧房改造。改造范围:东临清华大道,南临防洪堤二期仙源段安置地,西临东城南大道延伸段,北临庙背塅居民住房(具体以征收红线范围为准);修建连接清华大道支路两条(上、下排北侧南侧各一条),北侧道路长约180米,宽18米,南侧道路长约220米,宽12米,总用地面积约81000㎡,其中道路建设用地约32800㎡。

二、项目实施内容

项目分两期实施,第一期实施东城大道南路及支路建设,第二期实施仙源村上、下排旧房改造。

(一)第一期实施内容:

1、征地面积:约26000㎡;

2、房屋征收情况:该项目房屋征收涉及私房约24户,征收房屋占地面积约3400㎡,建筑面积约6400㎡,附属建筑面积约750㎡;

3、东城大道南路建设:全长约820米,路基宽30米,以及道路范围内的排水、排污管道,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

4、井岗大道西段:长约125米,宽18米,以及道路范围内的排水、排污管道,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

5、管线搬迁:供电、供水、移动、联通、电信、电视等管线的搬迁;

6、土地整理及安置工作:需提供约7200㎡土地作为房屋征收安置用地,对房屋征收安置用地进行整理,完成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安置工作。

具体项目建设按规划部门审定的规划设计方案和审定的施工图组织实施。

(二)第二期实施内容:

1、征地:约15000㎡;

2、房屋征收情况:该项目房屋征收涉及私房约120户,征收房屋占地面积约15000㎡,建筑面积约48000㎡,附属建筑面积约3000㎡;

3、连接清华大道支路两条(上、下排北侧南侧各一条),北侧道路长约180米,宽18米,南侧道路长约220米,宽12米,以及道路范围内的排水、排污管道,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

4、管线搬迁:供电、供水、移动、联通、电信、电视等管线的搬迁;

5、土地整理及安置工作:项目范围内需提供土地30000㎡作为房屋征收安置用地。对房屋征收安置用地进行整理,完成“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安置工作。

具体项目建设按规划部门审定的规划设计方案和审定的施工图组织实施。

三、安置办法

采取土地异地安置及货币补偿两种安置方式,由房屋被征收户任选一种。第一期安置地拟选在防洪二期仙源上排安置地东侧,面积约7200㎡,拟安置标准为1:0.75,第二期采取就地安置,拟安置标准1:0.75。

四、项目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估算约11120万元。

(一)第一期建设投资估算:合计投资约2450万元。

1、项目建设前期费用(含勘查设计、规划等)30万元;

2、征地费用(含征地报批、补偿、工作经费、测量等)约300万元;

3、房屋征收补偿(含房屋补偿、评估、搬迁补助、工作经费、奖励等)约1250万元;

4、工程建设费用(含道路建设、土地整理、监理费、建设管理费等)约870万元。

(二)第二期建设投资估算:合计投资约8670万元。

1、项目建设前期费用(含勘查设计、规划等)20万元;

2、征地费用(含征地报批、补偿、工作经费、测量等)约150万元;

3、房屋征收补偿(含房屋补偿、评估、搬迁补助、工作经费、奖励等)约8100万元;

4、工程建设费用(含道路建设、土地整理、监理费、建设管理费等)约400万元。

五、资金筹措

该项目为政府投资工程,城建公司为代建管理单位,通过工程招标发包方式确定施工承包单位。

六、组织机构

改造工程实施方案篇2

关键词: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 节水改造 水资源优化配置

固原市原州区位于宁夏南部山区,是部级贫困县之一,资源性缺水与工程性缺水并重成为制约其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小型水库的病险加固改造工程逐步实施,改造后水库蓄水量逐渐增加,许多水库灌区现存的主要问题已不是缺水问题,而是水资源如何配置和高效利用问题,因而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成为目前水利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和首要任务。2010年按照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条件,固原市原州区沈家河水库灌区被定为原州区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区。由于沈家河水库灌区原配套不够完善合理,而灌区节水改造即要满足重点县建设相关指标规定,又受资金限制(主要是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且该灌区是以库灌为主,局部又有纯井灌和库井结合灌等特点,因而在灌区节水改造实施方案上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灌区现状进行分析,在对水利专家们提出的不同设计意见建议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提出最优设计方案,作为项目实施方案。

一、沈家河库井灌区现状

(一)地理位置及范围

沈家河水库灌区始建于1960年,是目前固原市原州区最大的库灌区,灌区主要分布在固原城市北部头营镇境内,地理位置为东径106°15′~106°17′,北纬36°04′~36°08′。灌区原设计灌溉面积4.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3万亩,目前实有可控制灌溉面积3.02万亩,其中东干渠控制灌溉面积1.7万亩,西干渠控制灌溉面积1.32万亩,灌区涉及头营镇7个行政村44自然村的农田灌溉,受益人口1.73万人。由于现状灌区水利工程损坏严重,灌区配套标准低,水资源浪费严重,目前灌区实际灌溉面积约1.5万亩。

(二)库灌区总体布置

灌区居于清水河两岸,呈狭长带状,整体地势南高北低,且东西两岸地势较高,中部河谷地带地势较低,东西两岸有多条冲沟,呈“U”字型。沈家河水库灌区大体布设干斗2级渠道,由总干渠,东西2条干渠,1条西高支渠,81条斗渠,3条农渠控制灌溉。总干渠及东干渠居于清水河东面,依东部山脚基本沿等高线由南向北布设,且靠临中宝铁路,东干渠兼顾灌溉及泄洪双重任务,总干渠长0.226km,后接东干渠长14.274km,沿总干及东干渠东西向布设有斗渠46条,斗渠长150-2800m,间距200-600m;西干渠从河道所建拦河坝取水(灌溉期从总干渠泄水闸分水,经东西向泄洪沟输水至河道),沿西部较高地势从南向北搌布,长9.68km,沿西干渠西东向布设斗渠30条,并设西高支渠1条,基本和西干渠平行布设,全长4km,衬砌长1km,西高支渠设斗渠5条,西干渠斗渠间距150-500m。该灌区没设排水沟渠,排水直接由渠道下泄入清水河。沿所有斗渠每25米左右设1农口,水由农口直接入田间临时农(毛)渠进行输水灌溉。

(三)渠道衬砌配套情况

干渠1961衬砌,后经4次维修改造,目前除2004年配套的东干最末端1.32km渠道完好,其余渠道80%老化或损坏,淤积严重。西干渠除2005年衬砌的上游1.80km干渠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配套的二营设施农业区北部0.68km干渠相对较好,其余的渠道老化损害严重,西干渠所设西高支渠衬砌渠道基本报废,由于原渠道沿头营梁半山腰布设,受洪水冲刷,损坏淤积严重,现上段衬砌部分灌溉,下段基本没有灌溉。现状灌区除2004年以来维修改造的部分渠道相对较好,其余渠道老化损坏严重,输水损失大。目前,整个灌区渠道总长106.08km,渠道衬砌长50.56km,防渗衬砌率为47.66%,渠道完好率不到35%,建筑物完好率30%左右,渠系水利用率低,约53%,田间大畦漫灌,田间水利用率不到85%,整个灌区灌溉水利用率约45%,亩均毛灌溉定额340m3/亩,几乎一大半的水资源被浪费掉了。

(四)灌区机井布置及配套情况

灌区机井多为70年代中期后气候持续干旱,国家为解决灌区严重缺水而陆续投资建设的小型灌溉水源工程。灌区现有机井83眼,多居于清水河两岸,地势较低,井距150~600m,井深50~150m不等,单井出水量大部分为50m3/h,现状机井除二营设施农业配套3眼机井外,其余机井几乎全部为土渠输水,自流灌溉,灌溉水利用率低,不到60%。

(五)灌区水库及水资源情况

沈家河水库建成于1960年,至今加固改造过2次,2005年沈家河水库除险加固改造工程建成后,水库总库容4749万m3,水库年蓄水量增加,年灌溉可供水量约532.5万m3,加上当地83眼机井年可供210万m3地下水,灌区年可供灌溉水量总计约742.5万m3。

通过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毛灌溉定额,节约水量将恢复1.8万亩灌溉面积,实现3.02万亩灌溉面积,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十分必要。

二、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灌区配套不完善,配套标准低,且衬砌配套渠道老化损坏严重,灌区灌溉水利用率低

灌区初建时,由于国家投入资金有限,地方穷困又拿不出配套资金,灌区建设主要依靠国家投资,当地农民投劳完成的,因而工程建设标准低,灌区只设干斗两级渠道,沿干渠布设的斗渠间距大,200-600m,也没有按干、支、斗、农四级布设,渠系布置不合理。同时渠道衬砌也不完善,衬砌率低,目前衬砌率不到50%,近一半渠道为土渠。灌区也缺乏必要的量水设施和调控设备,严重影响各级渠道水量分配和水价估算。目前,整个灌区渠道完好率不到35%,建筑物完好率30%左右,渠系水利用率约53%,整个灌区灌溉水利用率约45%。

(二)水土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井渠不能很好的结合,不能充分有效利用当地表水和地下水

该灌区灌溉水源主要为水库水,机井水基本作为补充灌溉水源,2005年沈家河水库除险加固改造后每年可供灌溉水约532.5万m3,由于渠道衬砌配套不完善且损坏严重,部分渠道末端和距离水源较远地方不能得到水库水灌溉,地表水不能充分有效利用,而灌区机井大多分布在清水河两岸附近,地势相对较低,且自流灌溉,因而单井控制灌溉面积相对较小,地下水也不能充分有效利用,而有些地方机井少而面积大,又出现局地地下水超采现象。由于以上诸多因素,灌区3.3万亩中有近1.8万亩地不能得到水源灌溉,灌区水土资源不能很好配置,充分利用。

(三)现有干、斗渠渠道断面偏大,维修改造投资大

沈家河水库干渠及东干渠属傍山渠道,沿途4条大沟道除2条泄洪外,干渠西侧多为村庄及农田,东边又有与之相临20―150m的中宝铁路,没有修建排洪沟的条件,东部大部分洪水沿渠边进入干渠,因而东干渠渠道断面大。经复核,已衬砌配套的东干渠由上到下三个梯形断面最大泄洪流量分别为18.7m3/s、13m3/s、7m3/s;西干渠已衬砌配套的梯形断面复核流量为3.72-4.16m3/s,干渠上段桩号1+400―2+934m段,属傍山渠道,洪水由已建的秦家湾排洪渠排出,2+934m以后渠道沿台塬地修建,只有少量坡面径流汇入渠道,洪水对干渠威胁不大,但渠道断面没变。现状总干渠灌溉设计流量为3m3/s,东干渠灌溉期流量按2.0m3/s,西干渠灌溉期流量按1.0m3/s。由于原灌区各级渠道没有严格按照设计灌水率及科学灌溉制度确定设计流量,总体灌溉制度粗放,基本大水漫灌,灌水方式一般干渠续灌,斗渠分组轮灌,因而干渠灌溉设计流量较大,断面也大,相应的,斗渠设计流量大,大部分为0.3m3/s,少数后开设的斗渠流量为0.1m3/s,斗渠渠道断面也大。总体来说,整个灌区按原断面维修改造,其投资较大。

三、实施方案分析选择

在工程规划设计中,我们前后设计过两个不同方案,一个按低标准节水改造方案,一个按高标准节水改造方案,经过水利厅有关专家三次审查,设计单位不断修改和完善,拟定了最终实施方案,各方案及拟定实施方案如下:

(1)方案一(低标准改造方案):

该方案以尽量不改变原灌区布置,对原有渠道尽可能利用、少占用农民耕地为前提,在距离较大斗渠间适当增设一些斗渠或分斗渠,基本按照200米左右斗渠间距布设,机井根据灌溉需求布设扬水管道,并沿管道50米左右设给水栓。

干渠改造措施:东干渠按原断面进行维修改造,西干渠新增1.4公里输水渠道,改河道取水为直接从总干渠西侧取水,断面按照原西干渠断面。

渠道衬砌配套措施:按原断面维修原损坏较少渠道,按新设计流量,新设计U形断面,衬砌配套老化损坏严重、未衬砌的斗农渠及新增加渠道;各级渠道灌溉设计流量严格按照设计灌水率及灌溉制度进行,同时参考重点县建设相关指标和规定,道路、林带均按规范要求进行设计。

灌区机井配套方案:规划配套现有灌溉条件较好机井77眼,由于大部分机井位于灌区地势较低处,根据实际灌溉需要布设扬水管道,且设给水栓。其中局部18眼纯机井灌区管网布置以单井为单位,设干支两级管道;59眼井渠结合灌区机井,除3眼80m3/h机井布设干、支两级管道,其余机井根据控制灌溉面积范围及大小均布设一条扬水管道,沿管道每50米左右设1给水栓进行灌溉。灌溉期根据农户需求可井灌也可渠灌,部分地势较高且距离渠道较近机井通过设引水入渠管道实现井渠结合灌溉。根据井泵扬程需要需更换部分井泵。

方案一效果分析:

优点:①工程投资相对较小,只需国补资金就能建成,初步设计末级渠道改造总投资2175.78万元,(其中渠灌总投资1668.52万元,井灌总投资504.26万元),亩均投资720.5元,干渠改造总投资1437.17万元。

②占用耕地面积小,为396.08亩;

缺点:①节水效果不显著,尚不能满足灌区3.02万亩可控制灌溉面积需水要求。经推算,该方案灌区最大灌溉水利用率为0.597,3.02万亩灌区总灌溉需水量为767.8万m3,而灌区最大可供灌溉水量为742.5万m3,不能满足灌区需水要求。

②地块较长,农户机械耕作方便。

③渠道间距大,井渠结合灌溉效果差。

④干渠开口增多,在兼顾防洪任务下安全系数降低。

⑤按照200米间距布设斗渠,将出现一渠控制多村现象,这样不便于农民用水协会协调管理。

(2)方案二(高标准节水方案):

灌区改造方案:按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有关规定及节水灌溉技术指标:中型灌区渠系水利用率不低于0.7,渠道防渗率不低于50%,旱作物田间水利用率不低于0.9,灌区亩均渠道长度6-10m。沈家河库井灌区为中型灌区,要彻底实现灌区节水灌溉,必须提高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标准,主要通过增设田间灌溉渠道,提高渠道级别和单位面积渠道长度,完善田间工程配套建设,提高工程完好率和配套率,提高渠系水利用率。

结合灌区现状渠道和作物种植结构,兼顾灌溉管理,增设部分支渠,支渠基本平行干渠布置,且按照所属村队地界划分核定控制灌溉面积,便于配水和管理,在原斗渠之间增设部分斗渠或分斗渠,斗渠间距控制在100m左右,少数与地块平行布置斗渠需增设农渠,间距80-100m,田间建筑物如量水设施、分水节制闸,斗农门,跌水陡坡等配套完善。东干渠改造方案与方案一基本相同,但通过相关水文及水力计算,为提高防洪标准,维修加固原泄洪建筑物3座,新建泄洪建筑物5座。西干渠在保留方案一基础上将渠道按照新设计流量全部改造成“U”形断面,以减少占地,增加路面宽度。原西高支渠从西干渠取水,考虑到原西高支渠输水线路4km长,且盘山而行,不仅维修改造规模大,投资高,且渠道受山洪威胁,稳定性差等因素,经方案比较,拟定将西高支渠废弃,沿原西干渠向北设一条支渠(名为西干三支渠),后面与原西高支渠一分支渠相接。斗农渠衬砌配套措施同方案一,只是间距上有所不同。其余均按规范要求设计。

灌区机井配套方案:灌区灌溉条件较好的77眼机井,对于18眼纯机井灌区机井,管道布置以单井为单位,设干支两级管道;59眼井渠结合灌区机井,将地势较低且自流灌溉面积较小机井布设1条扬水管线,管线长度根据机井最大尽可能控制灌溉面积确定,将水扬至渠道较高处,通过渠道灌溉以增加灌溉面积;距离渠道近,地势较高机井,只需布设1条引水入渠明渠与机井连接,实现井渠结合灌溉。管道不设任何给水栓,机井配套管道尽量避免影响渠道布设,根据扬程需要更换部分井泵。

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沈家河水库灌区按照所利用水资源的不同可划分为纯库灌区、库井结合灌区和纯井灌区,面积分别为14040亩、13510亩、2650亩,在75%保证率情况下,灌区水库可供水量为532.5万m3,机井可供水量为172.7万m3。按照灌区节水改造规划设计资料:按照节水改造后灌溉水利用率0.65计,灌区3.02万亩地灌溉总需水量705.2万m3,其中18眼纯机井灌区综合灌溉定额182.34m3/亩,渠灌区综合灌溉定额238.42m3/亩,相应分配给纯库灌区库水334.79万m3、纯井灌区机井水量为48.32万m3,对于井渠结合灌区,在冬灌或播前灌溉时,灌区全部采用水库水灌溉,库水用量大约为197.64万m3,在作物生育期用水紧张阶段,可采用机井水补充灌溉,库井结合灌区内机井灌溉按2次,不能多于3次,机井调配水量约为124.41万m3。通过这样调配后,达到水资源供需平衡,实现了水资源优化配置。

方案二效果分析:

优点:①节水效果显著。按该方案实施后,灌区灌溉水利用率将提高到0.67,灌区灌溉定额将减少,计算得灌区3.02万亩灌溉面积年灌溉需水总量为705.2万m3,按同样的3.02万亩灌区面积,现状灌溉定额340m3/亩估算,将节约水量321.6万m3,节约水量达30%以上。该方案节水效果非常明显。

②水资源达到优化合理配置。具体见上述水资源调配方案。

缺点:①工程投资较大,初步设计末级渠道改造总投资3394万元,亩均投资1124元/亩(其中渠灌总投资2917万元,井灌总投资477万元),干渠改造总投资1602万元。

②占用耕地面积大,约982亩,同时地块较短,机械耕作不方便,农户大多不愿接受,工程实施难度大。

(3)优化方案(即实施方案):

综合分析前两个方案,不难看出,方案一节地但不节水,方案二节水但占用耕地较大,而且地块长度变短,农民耕作不方便,不易接受,因而在土地承包责任制下渠道占用耕地对农民的负面影响较大,该方案可操作性不强,实施阻力大,且方案二工程投资大,在国补资金有限,地方配套资金不能确保条件下很难实施完工。鉴于以上分析研究,在综合考虑即要节水又不占用太多耕地,且工程总投资又符合中央财政资金安排,建议大体保留第二套设计方案,但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建议在渠道间距上适当放宽,不严格按照标准的100m间距,按150-200m间距布置斗渠,并减少部分渠边道路(主要指该渠相临两边渠道设有路的),同时,结合实际建设条件,干渠道路由规范设计的7.0米降到6.0米,支渠基本平行干渠布置,可不设道路,另外减少新建斗渠生产桥和农桥数量,且不新增设林带,以最大限度降低投资,其他建筑物均按有关设计规范和标准进行。

按照此方案,经再次设计和预算编制,末级渠道改造总投资确定为1895.64万元,亩均投资627.7万元,(其中渠灌总投资1574.95万元,井灌总投资320.69万元),干渠总投资1325.4万元。资金筹措为国补资金及省级配套资金,地方配套资金折合为地方群众投工投劳,主要用于部分田间道路修整及各自田间小畦的整修。

优化方案效果分析:

①与方案二相比投资明显降低,该方案末级渠道改造总投资确定为1895.64万元,亩均投资627.7万元,该方案道路规模大减,投资为77.91万元,且不增设林带,而方案二道路投资735.02万元,林带投资119.59万元。需要说明的是,该方案在道路和林带设置上虽不尽合理,但是工程占耕地面积大大减小,老百姓容易接受,且对于本就贫穷落后的固原地区,其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也大大降低,工程实施的可行性强。如根据实际要求,确实需要增设部分道路或林带,水利部门应积极争取,整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或交通、林业等各方项目资金,整合资金需要政府出面协调处理,用于灌区全面合理建设。

②节水效果。按该方案实施后,灌区灌溉水利用率将提高到0.65,计算得灌区3.02万亩灌溉面积年灌溉需水总量为740.12万m3,将节约水量286.68万m3,节约水量可恢复灌区1.8万亩地灌溉需水要求,经估算灌区年最大可供灌溉水量为742.5万m3,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节水效果明显。

③水资源达到充分有效利用和优化合理配置。与上述水资源调配方案基本相同,可通过适当调节机井灌溉时间,满足灌水需求。

④占用耕地面积小,同时地块较长,机械耕作较方便。

两种设计方案和优化方案主要技术指标归纳如下表

四、结论

固原市原州区沈家河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实施方案经过综合分析论证: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标准为依据,兼顾土地承包责任制下土地征用对农民的影响,以尽可能少占用耕地为前提(通过适当增设渠道,减少道路和林带占地),方便灌溉管理为主,同时减少地方配套资金,争取整合其他资金。其优选实施方案为:保持原总、东干渠位置及断面不变,维修加固原泄洪建筑物3座,新建泄洪建筑物5座。西干渠改从河道取水为从总干渠建分水闸直接取水,增加输水明渠1.4km,断面均为U形。根据节水灌溉建设标准,增设部分支渠、斗渠和农渠,支渠按其控制村队灌溉范围界定长度及面积,支渠基本平行干渠布设,间距500-2000m,斗渠基本垂直干渠和支渠布设,间距150-200m,部分斗渠(基本平行等高线布置)需增设农渠,农渠大致垂直等高线布置,间距150左右,部分双向灌溉农渠间距200m左右。将西高支渠废弃,沿原西干渠向北设一条支渠(西干三支渠),与原西高支渠一分支渠相接。渠道衬砌配套措施同方案一所述,机井改造配套方案同方案二所述。

工程效益:工程实施后,可改善灌溉面积1.22万亩,恢复灌溉面积1.8万亩,灌区年农业增产增收净效益618.41万元,人均增收357.46元。工程还本年限6年,经济效益显著。该工程实施能有效地加快该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迅速提升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水平和管户水平,为全方位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起典范带动作用,项目实施具有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改造工程实施方案篇3

关键词:棚户区;改造;档案;管理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步入到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十三五规划以来,国家更是给予了社会建设工程更高的重视,切实从民众角度出发,真正实现民生改善的目的。目前,群众最为关注的内容就是居住条件,而棚户区改造工程则是切实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在开展棚户区改造项目时,需要真实的将相关资料和信息予以记录,同时以档案的形式保存下来。因此档案管理工作当属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1项目档案管理的内容

目前在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的时候,无论是前期、中期还是后期阶段,都需高度重视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同时,在记载工程任务相关内容的时候,务必要保障准确、完整,且最终应该以档案的方式保存下来。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逐步统一,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的数量也迅速增加,因此也对工程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建设的前期、中期和后期阶段的所有内容都纳入到档案之中,确保档案的完整性[1]。对于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来说,关于档案管理的工作内容主要如下:①棚户区项目开始改造之前,关于棚户区的音像、照片资料,棚户区改造项目招投标阶段、立项审批阶段、产权产籍和勘察设计方面所产生的文件资料等;②棚户区改造项目施工过程中,拆迁回迁和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资料等;③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在竣工验收环节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的图表、文字和电子形式载体等方面的资料。由于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因此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也相对较大,更需要档案管理部门强化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水平。

2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1档案管理工作水平较低

一般来说,对于棚户区项目进行改造的时候,源自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整体偏低。例如,通常在进行棚户区改造的时候,即便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办公室,但是仅为一个宏观的管理单位,并没有实体。领导小组虽然管理、监督和协调棚户区改造工程的项目施工以及竣工验收等工作,然而却未能对招投标、项目立项等相关内容进行涉及,使得工程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明显存在缺项,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档案管理流程,进而导致整个档案管理水平偏低[2]。

2.2档案管理工作不够规范

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作为一项直接关系到民生的工程项目,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因此具体到工程项目实践中,档案管理人员影响分类整理照片、音像以及文件资料,最终做好归档处理。然而现实情况下,由于没有一个规范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流程,使得音像档案的管理较为混乱和分散。由于音像档案资料的形成可以来自多个部门,诸如新闻部、棚户区改造领导办公室或者开发商等,不同部门所形成的音像档案是单独管理的,进而导致整体档案管理工作较为混乱。

2.3没有统一的档案管理部门

现阶段,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是基于市场化条件下运作的。同时在开发和建设棚户区改造项目时,通常不是由一个开发商完成的,可能涉及多个开发商。虽然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相关的档案资料以及城市规划等资料最终可以存放在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然而涉及到的拆迁回迁、产权产籍方面的档案资料却留在开发商手中。正是由于缺乏一个统一的档案管理部门,导致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成效不佳。

3有效管理的措施

3.1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

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有:①构建招标承包责任制。开始建设棚户区改造项目前,首先做好招投标工作。建设单位应在招投标的合同条款中,明确规定档案管理的相关要求,促使能更加规范的进行招投标阶段的档案管理工作;②构建项目法人负责制。因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较长,涉及的内容也较多,因此需要基于项目法人负责制的基础上,强化施工各个阶段的管理工作,确保整个工程项目全过程中的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得以有序开展,确保了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③健全档案管理相关制度[3]。从档案的收集、归档时间、归档方法等方面予以严格要求,确保档案管理工作得以规范开展。

3.2强化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为了全面提升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水平,需要不断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不仅需要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方法、要领、基本操作步骤、相关档案管理规范等内容,还应该不断从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责任心、工作态度等方面着手,做好相关培训工作,进而全面提升棚户区改造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3严格落实档案管理工作职责

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时存在多种档案资料,需要对其进行分类归档,并及时保存。在具体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需要全面落实相关人员的档案管理职责。与此同时,工程项目的设计、勘察以及监理等相关单位,也应该针对工程项目建设期间所产生的各种文件资料等进行及时的收集,加强施工各个环节中的档案管理工作,从而实现更为规范和完善的档案管理目的。

4结束语

总之,棚户区改造项目利国利民,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在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建设中,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中,通过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落实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责,进而为棚户区改造项目的顺利开展及工程竣工后的交付使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孙彩霞 单位:滨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参考文献:

[1]史春光.伊春市林业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施工管理[D].吉林大学,2015.

[2]王丽青.大同市工矿棚户区改造实证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

改造工程实施方案篇4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economy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the economy,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placing the business tax with value-added tax"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n line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program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reduce the tax burd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a's tax payers and it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B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placing the business tax with value-added tax" is not for a long time and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it.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face a huge challenge to truly alleviate the burdens. Based on these,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replacing the business tax with value-added tax"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P键词: “营改增”;企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

Key words: replace the business tax with value-added tax;enterprise development;value-added tax;business tax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7-0035-02

0 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多元化发展的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与进步,社会进入到全面发展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税收担负着国家公共财政职能的职责,发挥着为国家增添收入的重要作用,其中营业税和增值税是我国两大主体税种,营业税针对的是在中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是销售不动产的个人或企业所取得的营业额而缴纳的税,而增值税指的是商品在流转过程产生的增值额而征收的流转税。在新时代形式之下,为减少重复纳税环节,国家推出了“营改增”方案,进一步减轻企业的纳税力度,以此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与进步。

1 增值税与营业税主要差异

增值税与营业税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者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

1.1 计算方式不同 建筑施工企业营业税税率为3%,“营改增”后增值税税率为11%,从会计角度来看增值税与营业税,其计算方式就有所不同,增值税是价外税,应纳税额是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所得到的差额,而营业税是价内税,应纳税额是税后造价的营业额乘上税率,由此可见,营业税在计算方式上比增值税要更为简单,增值税的应纳税额不仅与销项税额有关,也与进项税额有关,所涉及的因素较为复杂。工程造价由税前工程造价及税额构成,也就是工程造价=税前工程造价×(1+税率),但“营改增”方案实施之后的税前工程造价与营业税下的税前工程造价有所不同,区别就是在于“营改增”之后的税前造价费用已经不包括增值税可抵扣进项税额的价格。若想实现税负减少,可抵扣进项税的增值税综合税率需大于8%,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工程造价所涉及的方面较为广泛,涉及的税率也是不经相同,如材料税率就有3%、13%、17%不等,地材、人工、机械等很难取得专用增值税发票,管理费、利润中必须承担11%的税负,税负减少实际上却很难得以实现。

1.2 会计处理不同 由于营业税和增值税在计算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化,与之相对应的在会计处理方面也是明显有不同之处。从营业税角度来讲,企业购进工程所需要的货物或者是接受相应的劳务,借方为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方则为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提供工程劳务时,以实际应收到的价款乘以营业税率计算的金额,借方为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贷方为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科目;缴费时,借方为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科目,贷方为银行存款科目。从增值税角度来讲,企业在购进进项业务时,按照进项税额来说,借方为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贷方为银行存款科目;以实际收到或者是应该收的金额,借方为银行存款,贷方为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费)科目;缴费时应该缴纳的税额,借方为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贷方为银行存款科目。在实施“营改增”方案之后,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处理方面也会存在诸多的不同之处,但是从总体的角度来讲,“营改增”方案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目的在于减少税收的同时增大企业的获益利润,这也就导致工程造价的会计处理方面也会发生较大的改变,不像以往营业税和增值税分开处理的结果一样,这两种税种共同的会计处理也变得更为简洁化,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2 “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

2.1 影响工程的投标报价,造成风险问题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工程造价是整个工程开展的重要一个环节,而整个造价过程也是存在诸多环节,其中预算管理就是其中一个环节,在造价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营改增”方案的实施之后,使得原本以价外税存在的增值税在投标报价中难以进行正确的估计,导致工程的造价控制工作难以得到正常进行,缺少正确的评估会影响工程出现负税的问题,不仅会给工程的投标报价带来不小的影响,而且也会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与此同时,“营改增”方案的实施,是对所有纳税环节根据进项和抵扣的形式进行征税,这样的形式势必会造成风险问题,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不利的影响。

2.2 影响工程会计核算,给财务人员带来挑战 工程项目的开展所需要的费用是涉及多方面的,包括人工、机械、材料等,“营改增”方案实施之后,工程的收入和成本核算等多方面都要实行分离的制度,首先是会给工程的财务指标带来一定的影响;其次是工程的会计核算方面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会计人员在制作账目的时候所涉及的借方和贷方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同时会计核算过程也会更加繁琐,这无疑会给会计人员带来更多的挑战。在传统的营业税管理当中,企业一般不重视税务的管理,相对应的岗位职责方面也没有予以明确化,但是在“营改增”模式之下,实施工程的企业不仅将税务管理所采用的方式更加系统化,而且也拓展了税收的范围,优化人员管理结构,促进工程的顺利进行。

2.3 减少税收目标较难实现,影响企业发展 “营改增”方案的实施,由于还处于实践阶段,从理论角度出发的话,这一方案对于工程造价方面的影响是有着诸多好处的,其中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实现减少企业税收的负担这一目标,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就在于以营业税下不含税工程造价各项费用为基础,同时增值税发票材料价格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之下。但是这一前提的产生无法得到绝对的保障,例如,一项工程的开展必然所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所涉及的工序多,耗费资源方面也较大,工程造r本身就不确定,在加上工程税前造价的营业税,其各项费用均含进项税在内,是不能够被抵扣的,企业在实施“营改增”方案之后,由于受到市场发展的不可控性,像材料的价格、人力劳动的支出都会上涨的情况之下,实施“营改增”方案的企业所开展的工程并不能够获取到更大的利润空间。这一不利影响的出现正是对企业要想得到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企业若想有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做好应对措施以防范和化解“营改增”带来的不利影响。

3 在“营改增”背景下工程企业应对措施

3.1 应对措施分析 在“营改增”发展模式之下,建筑施工企业不仅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克服困难且抓住机遇以此赢得发展呢?针对于此,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应对措施:

3.1.1 优化造价体制,平衡预算成本和成本控制 “营改增”方案的深入进行,是新时展的必然趋势,企业在进行工程造价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及时吸取“营改增”方案实施试点的经验,并结合自身发展需要不断在实践中进行造价体制改革优化,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不仅能够提升工程造价人员对“营改增”方案实施的进一步认识,而且也能够更好的掌握进项税率的核算方式,促使工程造价工作可以得到更好的进步与发展。与此同时,在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要掌握好预算成本与成本控制这两个方面之间的契合性,并且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工程造价中所涉及的财务变化与实施施工之间进行协调统一,以此来真正减少“营改增”方案实施给工程造价工作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

3.1.2 创新发展模式,实现税额降低 涉及工程建设的企业,其主要发展的模式大多为劳动密集型,在“营改增”发展模式之下,人工费、成本费等预算成为工程造价工作开展的一个难点,成为工程造价预算成本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营改增”发展模式,必须从创新的角度出发,推动企业的改革创新,这样做的目的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的税负额,而且也可以推动工程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降低在工程开展中劳动成本对企业所产生的大量税负额,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推动企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结合相关政策的作用之下,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对“营改增”的把握,以此实现税额降低的目的。

3.2 可行性分析 以C企业为例,C企业通过使用原材料会计核算方面的转变,来应对营改增的影响,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C企业在开展甲施工项目时,购入了3000吨的钢材,钢材的价税总数为1170万元,按照当时的标准来计算,其增值税税率为17%。该款的款项已经通过银行存款付清,该批钢材已经收录到库存当中。此时,假设这笔业务交易发生在“营改增”之前,那么会计处理结果为:

借:原材料――钢材 1170

贷:银行存款 1170

现假设这笔交易发生在“营改增”之后,那么会计处理结果为:

借:原材料――钢材 1000

应交纳税费――应交增值税 170

贷:银行存款 1170

上述清晰展示了C企业在购进业务当中的会计核算方法的转变。由这种转变可以看出,营改增的前后阶段,材料的成本,以及工程的成本都会随着进项税额记账方向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中需要突出注意的是,“工程施工――合同成本”项目的核算对建造合同的建立有较大的影响。如果我们采用的是成本加上该成本一定比例的费用来确定工程的价款,那么在“工程施工――合同成本”核算金额的最终数额,就会对企业获得的利润造成直接影响。由此可见,在“营改增”的条件下,企业要想通过使用原材料会计核算方面的转变,来实现对自身有利的发展,是存在较大可行性的。

4 结束语

我国税收正在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营改增”的发展模式就是税收改革的重要部分,建筑工程企业应该及时深入了解“营改增”对工程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之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经营风险,提高利润收益,以此促进工程项目顺利开展,企业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杰.建筑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策略与方法[J].四川水泥,2016(10).

[2]杨童.浅议提高工程造价的审核质量[J].经营管理者,2016(27).

改造工程实施方案篇5

一、棚户区改造档案管理主要内容

棚户区改造所涉及到的档案资料众多,工作量比较繁重,工作难度较大,档案管理贯穿于整个项目工程。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棚户区老照片、录音录像等,这些都是反映棚户区原始样貌的宝贵资料;同时还包括棚户区改造项目的招标投标文件、立项审批资料、产权产籍、工程设计方案等资料,这些是开展棚户区改造工作的主要依据,在改造项目前期,必须做好以上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其次,在改造项目进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拆迁回迁和各类施工资料及文件,也需要加以妥善保存,加强档案管理。除此之外,在完成棚户区改造项目工程之后,对其进行验收时,工程图表、文字以及各类电子文档,也是棚户区改造项目档案资料的重要组成,必须将这些档案资料完整地保存下来。

二、棚户区改造中档案管理现状

棚户区改造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意义重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无法充分发挥档案资料的利用价值,阻碍了棚户区改造施工的顺利开展。虽然棚户区改造工程已经实施多年,但是并没有形成较为规范、统一的档案管理工作流程,棚户区老照片、录音录像等原始资料来源方较多,包括民间、政府及新闻媒体等,在对这些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时,难以保证其全面性,对档案管理工作高效、有序进行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棚户区改造工程档案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也是影响档案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档案管理侧重点往往放在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忽视了施工之前的老照片、音像资料、项目设计资料等各类档案管理,导致棚户区改造工程档案残缺不全,无法为施工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依据。此外,棚户区改造项目工程量较大、工程周期较长,需要多家开发商的共同参与,由于缺乏统一的档案管理部门,多家开发商之间协同合作力度不足,对自身所持拆迁回迁、产权产籍等各类档案都是单独管理,影响了棚户区改造工程档案收集的完整性,档案管理难度较大。

三、提高棚户区改造中档案管理合理性的措施

要想从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困境中走出来,就需要从实际工作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入手,提出针对性的合理化建议,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确保改造施工的有序进行。

(一)规范档案管理流程。规范的档案管理流程是开展棚户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重要依据和有力保障。棚户区工程项目管理具有系统性、复杂性特点,包括施工之前、施工进行阶段及竣工阶段三个环节,需要保证与工程进度的一致性,严格按照施工进展情况逐步完成档案管理,保证档案管理流程的规范性。尤需注意的是,对于棚户区老照片、录音、录像等原始资料,从民间、政府及新闻媒体等来源方进行全面收集之后,应该进行统一管理。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性,能够熟悉并按照规范的工作流程,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完成档案管理。

(二)完善档案管理体系。要想确保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序进行,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约束和规范。首先,应该重视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的档案管理,对棚户区老照片、音像资料、项目设计资料等各类施工前的档案进行收集和整理,并构建招标承包责任制,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实现对所有档案资料的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其次,应该协调工程项目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各施工阶段负责人的监督作用,实现对整个工程项目档案资料的科学、有序管理。最后,应明确档案管理责任及管理职权,避免出现推卸责任或者越权管理现象,保证档案管理的有序性。

(三)落实档案管理责任。落实档案管理责任,是提高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档案管理水平的必要措施。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时,应该建立管理责任制,按照档案类型、档案形式等特点,对档案资料进行分类,结合工程进展情况,将档案管理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及个人身上。并且,负责对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进行勘察、设计及监理的单位,应该清楚认识自身所承担的档案管理责任,妥善保存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档案资料,并与其他部门进行有效沟通,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

四、结束语

改造工程实施方案篇6

关键词:农网改造;档案管理;国家电网;工作思考

国网福建浦城县供电有限公司新一轮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是国家投资建设的省重点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国家实行“两改一同价”工作的缩影,它直接反映国务院实施造福于民这一“德政工程”的动态,是宝贵的历史财富。因此,加强对农网改造工程档案的管理,特别是做好工程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移交,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档案法制意识不强。由于“档案法”的贯彻落实没有下到基层,基层抓档案工作的力度不够,特别是供电所施工队这一级。农改办和施工管理部门对档案法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存在临时和应付观念,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工程的进度,没有意识到工程各种档案材料在今后农网改造工程建设,维护,使用中的重要作用,从而给工程文件材料的及时归档,整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2、由于农网改造工程大多是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工程,形成的档案资料与35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有较大区别,因此农网改造工程档案在系统归档,有限保管和开发利用方面没有形成成熟的模式。农网改造工程10千伏一下施工队,由于人员少忙于施工任务的完成而忽视了农网改造工程资料的整理;有的整理没有合乎规范化的要求,填写资料不统一,不规范,字迹潦草,模糊不清;有的施工队缺少能填写资料的人员;还有的工程已经完成,但资料还不知如何整理,最后使整理的资料与实际产生误差。

3、程序多,环节多。农网工程师综合项目,其工程繁杂,影响较大,由于工程涉及范围广,部门多,施工单位一般都是临时指定人员兼职整理档案和内业资料,影响了文件收集的齐全,完整。

4、施工队伍多。 施工队伍多。在网改过程中,公司一般实行全面开花办法,除本公司施工队伍外,还外请施工队,加上施工镇村的分散,流动性大,难以对档案资料进行完整收集和妥善管理。

二、解决措施分析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档案法制意识“一早,二广,三指导”的办法,“一早”即在工程准备上马之前,就组织施工管理部门的领导,施工单位负责人和施工队兼职收集档案资料人员学习各种档案规章制度,并进行必要的讲解,以提高认识;“二广”即宣传面要广,从《档案法》及实施办法到科技档案管理办法。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细则,从工程分管领导,管理负责人到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都宣传到位,做到人人知档案,人人懂档案;“三指导”即从公司档案室抽调以为专职档案人员到农改办,专门负责农网工程档案材料的知道工作,根据各施工单位不同情况,实行走出办公室,下基层指导和通知负责内业资料人员上来面授,整改相结合办法,减少施工队在单项工程归档时走弯路,收到较好的效果。

2、超前介入,同步管理。由于农网改造工程项目工期长,设计单位多,时间一久,一些档案资料往往容易遗失,因此档案人员必须尽早介入,加强对工程项目档案资料的监控管理。为防止工程文件材料在形成过程中流失现象的出现,我公司采取三同步管理措施。(1)研究部署同步。从农网工程三个试点村开始,就如何抓好工程档案资料的管理进行研究与部署。确定哪些档案资料由某科室或工程队负责收集积累,保证资料及时归档。(2)制度同步。在制定工程管理制度时,专门规定了单项工程竣工后,归档资料收集不全的不予验收的余款。使工程内业资料的整理工作,实现了工程档案管理与工程管理同步监控。(3)文件资料的收集与工程进展同步。档案人员及所有负责施工资料收集人员要熟悉工程的各个程序,既要抓好工程文件材料的积累,又要做施工期间,竣工交验时材料收集的监督与指导。

3、建立制度,各负其职。为使农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要坚持“依法治档”,必须做到:(1)建立和健全档案工作与农网改造工程相适应的各项档案管理制度。如单项工程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工程档案资料编制校对制度,工程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制度等等,明确归档范围。(2)完善工作责任制,把刚才文件材料的形成,收集,移交列入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范围,列入单项工程竣工验收的必备条件;由于制度健全,落实责任制,使农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出现了各级领导重视,具体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良好局面; (3)与经济效益挂钩,定期接收档案。定期参加生产例会,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做好跟踪服务和收集工作。按月度经济考核责任制严格进行考核,直到符合要求为止,日常工作中,档案管理与月度经济责任制考核紧密挂钩,根据有关制度,法规对管理网络进行经济考核,在考核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档案的“三率”。

4、加强档案业务培训,定人定向跟踪收集材料。针对农网工程参建队伍多,兼职档案人员和临时调配人员多,以及档案业务基础知识缺乏的情况,我对农改办兼职档案员和有关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组织大家到工业园培训中心,进行计算机录入,整理,编目等操作流程的业务培训,现场讲授,提高针对性和实用性,既要讲授档案基础业务知识,也要注重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同时我把试点村工程档案进行规范整理成样本供大家学习。

三、结束语

档案管理是农网改造工程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相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采用现代管理方法,保证农网改造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徐艳.谈现代档案管理的问题和对策[J].才智,2012,31(24):52-53.

改造工程实施方案篇7

关键词:地铁改造 技术风险 标准 过渡方案

1、概述

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由北京站经宣武门站和复兴门站至苹果园站,共计17座地下车站,一座古城车辆段,线路长度为23.6km.北京地铁二期工程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线路呈马蹄形,由复兴门站经西直门站和东直门站至建国门站,共计12座地下车站,一座太平湖车辆段,线路长度为17.2km.北京地铁1、2号线改造工程主要包含一、二期工程,投资总额为37.5亿元。北京地铁一、二期工程建设初期的指导思想是,以战备疏散为主,兼顾城市交通。基于国内没有地铁设计规范和相关标准,工程建设参照了国外地铁的设计资料和规范,尤其是前苏联的设计规范。局限于当时的建设条件和国内的技术水平、生产工艺水平,采用了大量的非标产品和特殊设备。经过二三十年的运营,北京地铁1、2号线车辆、设备老化,大都进入设备报废期,系统技术性能下降,存在很大的地铁运营安全隐患。

本次改造涉及线路、车辆、供电、通信、信号、通风空调、给排水及消防、动力照明、火灾报警、环境与设备监控、车辆段等多专业的全面改造、更新和升级,根据工程筹划的要求,涉及行车安全、运营安全和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改造内容必须在2008年前完成。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完成多专业、多系统的改造,面临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和资金风险等困难,技术风险又是工程风险控制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改造中的技术风险进行分析。

2、技术风险的诱发因素

北京地铁1、2号线改造工程是一个复杂的技术改造工程,涉及全部设备专业、线路专业及土建专业,从某种意义上讲,相当于新建线路的设备安装阶段,但又不能等同于新建线路。本次改造工程是在不停运的前提下进行的,又受土建结构、人防设施不改变的制约,所以,诱发技术风险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2.1 改造方案与规范的差距《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主要用于新建线路的指导,未涉及改造工程内容及要求。在车站安全出入口设置、消火栓设置、车站外部消防水源引入、区间火灾报警、区间风速等方面,改造方案与规范有一定的差距。

2.2 土建结构与人防设施不改变本次改造是在不停运的前提下进行的,不具备土建结构发生变化的条件,且运营线路又兼顾战备人防的需要,要求人防等级不降低。在变电所有限的空间内,标准化产品与设备安全操作距离出现不匹配的现象;车站及区间主风机难于达到区间风速要求,需要重新制定新的通风排烟系统运行模式。

2.3 过渡方案新旧系统倒接,必然涉及过渡设备和改造期间的车站运营模式和设备系统运行模式。过渡方案的制定与现状设备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系统有密切的联系。

过渡方案的合理、可靠、安全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改造工程的成败。

2.4 概算因素根据北京市有关规定,初步设计概算额不能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值的3%,否则重新立项。此项规定在新建项目执行中难度较小,但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改造而言,属于崭新领域,执行过程复杂。由于国内没有改造经验,可能会出现漏项问题,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值与初步设计概算额有较大出入。

正在运营的线路已经暴露出严重危及运营安全的隐患,改造工程刻不容缓。如果概算额超标(大于3%),进行重新立项的话,时间耽误不起。因此,按照现有规定不重新立项,需要根据不超标的初步设计概算额反过来调整设计方案。

2.5 现状变化与原始设计的出入北京地铁1、2号线已经运营30多年,路基、土建与建设初期比可能发生了变化,如路基沉降;建筑平面功能调整;设备及车辆处于老化期,大部分设备已到报废期,系统性能下降;由于基础资料的不齐整,使各类管线的现状敷设情况不很明朗等。

上述因素,将直接导致技术风险。当然,设计边界条件也是影响设计质量的因素之一。

3、技术风险的分类

3.1技术标准与设计标准目前,国内没有相关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改造设计规范和标准。

《地铁设计规范》第1.0.2条规定:“改建、扩建和最高运行速度超过100km/h的地铁工程、以及其他类型的城市轨道交通相似的工程设计,可参照执行。”

衡量改造工程是否达到要求、是否贴近国家相关规范及标准,针对目前可参考的设计规范及标准,制定改造工程的技术标准和设计标准是必要的。对于不同的现状和条件,技术标准及设计标准也不同。制定标准的宗旨是尽量靠近现行的设计规范和标准,满足改造目标。

3.2 现状设备系统对现状系统及其设备的安全评价是改造工程的重要环节,是制定改造范围、内容及用户需求的依据,将直接影响到改造技术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在行车安全、消防安全及运营安全等方面,应分析哪些系统及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哪些系统及设备制约着运输能力的提供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哪些因素制约着改造的技术标准和设计标准,从而为编制改造范围、内容、原则及用户需求提供依据。否则,可能会出现危及安全的遗漏项目或出现不应有的项目占用有限资金的现象。

3.3 改造技术方案改造技术方案是改造工程的核心内容,建立在现状系统及设备、技术标准及设计标准的基础上。高质量的改造技术方案应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提高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在改造期间对运营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而且通过工程筹划、设备招投标及施工管理,节约投资。

在不突破投资概算、不改变土建结构、改造期间降低对运营的影响等一系列的制约条件下,照搬新建线路的技术方案往往行不通,需要有新的思维方式,因地制宜,因事制宜。改造技术方案应有针对性,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还要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有大胆的设想。

3.4 技术协调改造工程的技术协调工作与新建线路基本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4、技术风险的规避措施

了解改造技术风险的诱发因素以及类型,就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处理技术风险的方法,使改造技术方案既贴近实际情况,又能规避风险。北京地铁1、2号线车辆、设备消隐改造工程面临如此大的难度和技术风险,是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内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本工程通过测试、试验、调研、方案征集、技术方案论证、专家专题论证及专题研究等手段,研究控制技术风险的措施。

4.1 前期工作

4.1.1 测试与勘察涉及测试与勘察项目的专业

4.1.2 试验涉及试验项目的专业

4.1.3现场调研与市场调研现场调研和市场调研是在初步设计、施工设计工作开展前(或过程中)必需做的准备工作,改造工程无法脱离现场实际情况。通过现场调研,掌握设备及其机房的现状,根据工程改造的范围及内容、改造原则、改造目标,为技术标准及设计标准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现场调研情况而确定的设计方案,进行必要的市场调研,以确保所采用的技术、工艺及设

备满足设计方案的需要,避免或尽可能地少用非标准设备。

与新建线路相比,现场调研和市场调研要占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有限的设计周期内完成大量的调研工作难度很大,应正确处理好调研与设计时间分配的关系。

4.2 设计工作

4.2.1 设计标准的选用前面已经谈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领域尚未编制相关的改造标准。对于改造工程而言,设计标准与技术标准是相辅相成的,彼此既有联系又相互制约。设计标准应建立在改造目标现状的基础上,否则,不切合实际的技术方案无法实施,可能会中断运营,造成地面交通的混乱,这也是政府和市民不愿见到的事情。

对于难于把握的内容,可以通过专家专题论证和专题研究来解决。

4.2.2 技术标准的制定技术标准应根据改造后需达到的目标制定。本工程技术标准取决于几个方面:一是不停止运营条件下进行改造,要求技术方案不能影响地铁运营,制定的标准首先追求安全性和可靠性;二是土建结构不可改变,要求各系统技术方案“量身裁衣”,符合实际;三是循序渐进地改造,并非全面、彻底地改造,工程造价是控制工程改造规模的重要环节,技术方案不能过于追求技术的先进性,应充分考虑工程的经济性。

在考虑上述因素后,首先应对改造工程需达到的目标进行客观定位,然后使合理的技术标准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中。

本工程技术标准应遵循安全、可靠、经济、先进的原则。

4.2.3 技术一致性全线车站及区间的技术标准、技术方案追求一致性,有利于日后的运营管理和降低管理成本。

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如车站规模不改变或投资控制等),技术方案只能因地制宜,只要满足性能指标就应认为满足改造要求。

4.2.4 过渡方案过渡方案是改造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既然改造工程是在不停运条件下实施的,各系统及各专业必然存在新旧系统的过渡方案。通风空调系统、给排水及消防系统等专业的过渡方案将对消防安全、服务水平构成潜在影响,供电系统、通信系统、照明配电系统等专业的过渡方案将对消防安全、服务水平、运输能力及运营安全构成潜在的影响,信号系统、线路专业的过渡方案将对运输能力及运营安全构成潜在的影响。

过渡方案的制定应首先遵循安全、可靠、经济的原则,将安全放在首位。其中,供电系统的过渡方案对运营中的地铁影响最大,应充分认识到过渡方案一旦失败就将中断运营的严重危害性。

新旧系统间的过渡存在技术上的难度,毕竟安全是第一位的。关键的技术处理措施,可以通过在社会上广泛征集方案来实现,其中包括向设备供应商、科研院校及设计单位等征集供电系统的双边联跳、信号系统的系统制式及过渡方案等。

4.2.5 方案调整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限额设计、边界条件等),需要对设计方案甚至是改造内容进行调整,调整时,必须对调整内容进行评估,评价其是否背离了改造目标,若脱离了改造目标而进行的改造工作是失败的。

4.3 专题研究与论证由于设计标准的选用问题,势必需要进行专题研究和专家论证,取得技术研究上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认可。

其中,涉及消防安全的内容与新建线路的设计规范有较大差异,应组织消防专家论证会,对改造内容中的消防技术方案进行论证,提出可操作的指导意见,以指导设计工作和竣工验收工作。

5、结语

改造工程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分析技术风险的所在以及如何解决,是改造工程的一大特点,也是其难度所在。本工程通过前期的可研、总体设计、初步设计阶段工作,归纳总结了上述内容。随着施工设计和安装施工实施的开展,预计将会出现新的问题和难点。本文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社会各界同仁的关注,毕竟当城市轨道交通进入稳定发展期时,国内将迎来改造的时期。

参考文献

[1]毛儒。论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J].都市快轨交通,2004,17(2)。

[2]毛儒。有效的风险管理[J].都市快轨交通,2004,17(3)。

改造工程实施方案篇8

价值系数计算

价值工程的运用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首先要选择分析对象,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不均匀分布定律法(又称ABC法)、价值系数法等[3]。ABC法是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以有区别地实施管理的一种分析方法。价值系数法的主要步骤是:将各选项排列开来,一对一的进行重要性比较,重要的得一分,不重要的得零分,第一项与其他各项比过一轮,求出各自的重要性再得分累计,各项得分累计之和为总分,每一项得分累计与总分之比,即为该项的功能系数,也称为功能评价系数。本文选取位于太原市周边某中学教学楼为改造对象,由于其建造于20世纪80年代,抗震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能耗也存在巨大的浪费。因此,在基于对原房屋检测的基础上提出改造方案。目的是改造后的房屋既满足抗震要求也符合现阶段节能建筑的要求。通过对原结构的抗震鉴定分析以及节能诊断提出以下改造方案:方案一:钢筋网片水泥砂浆面层加固,再在其表面固定聚苯板保温层,最后外装处理。方案二:钢筋网片水泥砂浆面层加固,再在其表面抹保温砂浆,最后外装饰处理。方案三:混凝土板墙加固后,再在其表面固定聚苯板保温层,最后外装饰处理。方案四:混凝土板墙加固后,再抹保温砂浆,最后外装饰处理。方案五:通过钢筋网片保温砂浆面层改造。从改造后房屋全寿命周期费用角度考虑,采用价值系数法对五种方案进行分析。采用钢筋网片水泥砂浆面层加固和混凝土板墙加固后,相应的寿命周期为40年,采用保温砂浆改造后,其相应的寿命周期为40年,采用聚苯板保温层改造后的寿命周期为20年。价值系数计算结果见表1。价值系数小于1,即功能系数小于成本系数,如方案一、三、四,表明该方案可以实现既定功能要求,但费用偏高。价值系数大于1,即功能系数大于成本系数,如方案五,表明该方案有可能成本偏低,或者功能过剩,或者为最优方案,应再具体分析。价值系数接近1,说明该方案二比较合理。

功能分析

价值工程的核心和精髓是功能分析,对功能分析的目的就是用最少的成本实现既定的功能。房屋改造的功能是建立在对原房屋检测的基础上,通过检测,发现其不符合要求的地方,通过备选方案的制定、分析,发现问题最终得到最优方案。制定备选改造方案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设计方面:考虑方案的可行性以及理论依据,制定详细的操作步骤,尽可能对方案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事前控制。对房屋改造的方案要考虑加固后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节能改造的冷热桥现象,以及两者的构造要求。2)施工方面:施工质量直接决定房屋改造效果,实现既定功能的程度,因此制定完善的施工技术及组织方案至关重要。3)成本方面:既有房屋改造在我国范围内难于全面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改造资金的来源,一方面业主不愿意出资,而政府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全面实施既有房屋改造,因此在成本上更要控制。目前,这部分资金来源大部分需要当地政府解决,从价值工程的角度考虑,可以增加既有房屋的附加功能来获取部分资金,比如改造时通过加层实现功能增加。

方案评价

对新方案的评价一般包括技术、经济、社会三个方面,技术评价是指方案能否满足功能要求、技术上的完善性和可靠性;经济评价是指方案有无降低成本的可能性;社会评价是指新方案实施后给社会带来的效益和影响等。经过价值分析发现第二方案和第五方案应为可选方案,这两个方案在技术、经济和社会上三个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在经济方面,由于第二和第五方案所选用的技术更为先进,虽然前期的投资比较大,但是增加房屋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建筑的寿命周期费用;在社会影响方面,由于其他方案中使用有机保温材料,因此对建筑消防防火十分不利,而我国消防部严格限制有机保温材料在建筑上的使用。因此,在使用安全方面都有其优越性。

上一篇:供应链管理的精髓范文 下一篇:小学关工委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