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网络营销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4-01-02 16:43:05

旅游网络营销的概念

旅游网络营销的概念篇1

[摘要]旅游纪念品是旅游六要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带动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新媒体的概念和特点出发,结合大庆旅游纪念品营销案例,对纪念品的新媒体营销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

 

[关键词]旅游纪念品;新媒体;营销策略;大庆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6-0063-03

1引言

旅游业作为快速发展的现代服务业,紧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开展。在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旅游纪念品的销售收入一般要占旅游总收入的3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50%左右,而我国目前仅为20%左右,旅游购物一直是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近年来国内不少旅游景区和旅游目的地虽然设计开发出了一批非常优秀的旅游纪念品,经济效益也有了一定提高,但距离新产品所应该达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有一定距离,这主要是由于在旅游营销的过程中比较重视景区和目的地的营销,忽视旅游纪念品营销所致。

 

而现今日益强大的数字技术革命正在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种新的媒体形式——互联网、手机、移动电视、电纸(子)书、网络电视对传统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为主导的媒介形式提出了挑战。在这样一个时代,任何一个行业都不能无视新媒体的作用。在新媒体背景下,传统的营销方式需要跟随这一潮流进行变革和创新。在此背景下,研究新媒体背景下的旅游纪念品营销就显得尤为重要。

 

2旅游产品、旅游商品与旅游纪念品的概念区分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旅游产品、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或其他相关概念都还未达成共识,甚至没有完全统一的名称。各种概念之间界限模糊,本文在对旅游纪念品营销研究时,有必要界定旅游纪念品的定义,理顺旅游产品与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这几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并揭示旅游纪念品的本质特征。

 

旅游商品研究的早期,有许多学者把旅游商品等同于旅游产品,认为旅游商品包含了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一切的有形和无形服务;之后有广义的对旅游商品的理解,认为旅游商品是旅游活动中所购买的实物用品;而另外一种狭义的解释则是把旅游商品仅仅限定为旅游纪念品。

 

可以理解的是,对旅游商品不同的理解是不同研究者基于不同的视角而做出的,虽然不同的理解从其自身研究的角度来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同样也有他们的缺陷。把旅游商品等同于旅游产品使得旅游商品内涵过于宽泛,无论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难以区分旅游商品与普通商品及旅游产品;将旅游商品理解为旅游纪念品,理解过于狭隘,说明不了旅游商品对旅游经济的真实贡献,对于如何拉长旅游产业链条也是不利的。而需要看到的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购买的商品不仅仅只有纪念一个目的,还有比如体验、享受等其他目的。另外,价格的吸引也会成为旅游者购买商品的动机,如在旅游目的地购买免税商品。三者从概念上区别如下表所示:

 

旅游产品、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概念辨析

旅游产品[]指旅游过程中旅游者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和。它涵盖了旅游者所需要的一切产品和劳务,包括了无形产品和服务及旅游线路

[BHDG4]旅游商品[]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出于非商业性目的而购买的实物性商品,它不包含旅游活动所必需的生活用品

[BHD]旅游纪念品[]即在旅游整个活动过程中购买的具有地域文化特色且具有纪念价值的旅游商品

本文中认为旅游纪念品,是指旅游者为了留下美好的记忆和怀念或者准备带回去作为礼品馈赠亲友,而在旅行游览过程中购买的富有纪念意义的劳动产品。

3新媒体的概念及特点

3.1新媒体的概念

所谓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旧的媒介形式而言的。旧媒体,亦称传统媒体,一般指的是报纸、杂志、广播、户外广告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媒体功能不断拓展,媒体内容也不断丰富,在技术与媒体的相互交融发展中,媒体形式不断建设、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不断成熟。就现阶段而言,新媒体更多指的是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通过宽带无线、有线、卫星网络等各种现代化传播手段,传播数字化文字、声音、图像信息的媒体。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communications for all by all)。”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熊澄宇教授将新媒体定义为:“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将新媒体定义为:“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

 

综合上述关于新媒体的定义,本文中所认为的新媒体是指相对于传统四大媒体(即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而言的新兴的传媒手段和方式,并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媒体特征。相对于传统营销,新媒体营销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有:搜索引擎营销、网站植入广告营销、网络社区营销、无线营销、网络视频营销、博客(微博)营销及病毒式营销这几种。

 

3.2新媒体的特点

一般认为,在现代技术水平和条件下,新媒体形式主要包括第四媒体和第五媒体,即互联网媒体、现代移动网络媒体。网络媒体是基于因特网(Internet)传播新闻和信息的媒介。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网络媒体拥有无与伦比的时效性、互动性及资源的优势。手机媒体是一种以手机为载体传播信息的媒介。手机媒体的受众资源丰富,根据工信部最新的统计数据推算,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达到了四亿户。而在中国2.53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数已达7305万人。这样庞大的用户群为新媒体传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综合以上新媒体的主要表现,将新媒体的总体特征总结如下:

 

3.2.1传播内容的多样化

新媒体蕴涵海量信息,信息量极大丰富,达到以往任何媒体都无法企及的高度。网络时代没有秘密。任何社会事件都可能引发网络关注,任何话题都可能引起热议与感慨,任何问题都可以放到网上征询来自世界各地的答案。与优点相伴的,新媒体中由于缺少有效的“把关人”的角色,信息发布主体大量膨胀,也导致冗余信息大量存在。

3.2.2发布主体的多元化

传统的大众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普罗大众只作为信息接收者而被动存在。无论是观众还是读者,都无法通过这些媒介直接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大众媒体与受众之间基本上都是单向传播。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则是多元的,传统的传播主体和受众现在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并且可以进行实时的互动,使得信息变得更有价值,每个个体都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手机平台发布消息,成为信息源。同时受众也可以强烈地体会到一种参与感,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被空前的调动起来。信息的互动性使得受众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的改变。

 

3.2.3传播方式的交互性

旅游网络营销的概念篇2

一、智慧旅游的概述

(一)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

智慧旅游是在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基础上提出的概念。目前我国对智慧旅游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智慧旅游的概念和相关理论体系还未建立或达成一致。笔者认为,智慧旅游是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地理信息系统、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基础,主动感知、全面整合、高效开发旅游信息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旅游的消费方式、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提升旅游体验;促进旅游产业的的转型升级。

(二)智慧旅游的基本功能

从游客的角度讲主要是四个基本功能:导航、导游、导览和导购。游客在达到旅游目的地之后,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就可以搜到附近的车站、酒店、景区、餐馆、商场等各类旅游信息。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感兴趣的旅游信息,能收到线路建议,也可以自己安排或者遵守设定的旅游线路。有电子地图,游客不会迷路。在景区能收听景点的语音介绍,翻译外国文字的标识等,旅游行程变得更自由,随时分享感受。

从旅行社的角度讲,智能旅游改变了旅行社的经营模式从产品为中心转到游客需求为中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规范了旅游业;降低了旅行社的营销成本等。

二、烟台市旅行社的发展现状

(一)旅行社规模偏小,管理水平不高

烟台旅行社的数量在山东省排名前三位,但是大多数旅行社规模小、实力弱。有很多夏天开业、冬天歇业的旅行社。有部分小旅行社,都是夫妻店,身兼数职,自身素质不高。

(二)旅游产品同质化,业务单一

烟台有200多家旅行社,大约有70%的旅行社主营地接业务,不到10%的旅行社主营组团业务,剩下的旅行社既经营地接又经营组团业务。大多数地接社主要的线路就是是周边游,比如蓬莱阁、刘公岛、南山大佛等景区。线路雷同,产品同质化,缺乏自己的特色,使烟台的旅行社之间打“低价战”。在《旅游法》正式出台前,更有旅行社在持续挑战行业底线。为了吸引客源,靠“负团费”来招揽游客。服务质量差,影响了烟台整个旅游行业的形象。

(三)网络化经营水平低

目前烟台旅行社的业务范围主要是是团队旅游和观光旅游,开展网上预订酒店、机票、景点门票和旅游产品的业务的旅行社只是少数。目前大多数旅行社只是将网页定位于介绍旅行社的基本情况,很少及时更新信息和产品销售,而且预订流程麻烦。

(四)资金有限

烟台大部分旅行社都是中小旅行社,缺少资金,没有承担风险的能力。因此会导致旅行社产品线路同质化,限制旅行社网站的开发和培训员工。而且大多数旅行社的地理位置不好,经营的业务主要是接待游客,介绍产品线路。到了旅游旺季,其他业务,比如订机票、船票、酒店则很难完成。

(五)固定的销售渠道,宣传效果差

烟台旅行社的的销售渠道基本上是组团社销售给游客的线路产品,是在地接社线路产品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经营成本和一定的利润。在旅游旺季,大多数旅行社会在电视广告、报纸上做广告宣传。大的旅行社会花大量的资金做广告,效果明显,而中小旅行社的宣传效果不理想。有的旅行社还会让员工在人流量大的商业区发传单、推荐线路做宣传。

三、智慧旅游对烟台旅行社的影响

(一)改变旅行社经营模式

烟台的旅行社花费大量的时间经营组团和营销业务,产品线路几乎是一模一样。而智慧旅游是依靠信息技术平台,使游客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选择权,通过信息技术平台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对烟台旅行社而言,在智慧旅游下,只有创造个性化的产品才能满足游客。同时必须提高服务质量,获得好口碑。在智慧旅游中,游客在数据中心快速、准确的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相关信息。但是信息量很大,游客对信息进行选择时,很重要的就是查看相关信息的评价,即口碑如何。

旅行社的旅游线路多数是成品,并不能满足全部游客的需求,那些不能被满足的游客要么被迫选择,要么放弃。在智慧旅游下,烟台旅行社可以考虑为游客打造“定制式的服务”,看游客最想体验什么,可以单独为游客量体裁衣,制定符合要求的线路。同时旅行社需要扩大网络营销。

(二)迎接散客、自驾、自助游的挑战

随着外部大环境的变化,比如说不能公款吃喝、不能用公款旅游,并且今年10月1日《旅游法》正式实施在一条产业链上的旅游、住宿、餐饮、交通都受到了很大影响。旅游没有零负团费,报团旅游的价格上升,所以很多游客选择了自驾游来代替报团。自驾游因为缺乏引导,难免会出现误打误撞,旅游就成了没有目标的瞎逛,旅游质量也可想而知。针对这种现象,旅行社可以提供“外卖式的服务”,将导游的信息都提供给游客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根据导游所处的地理位置实行“分片管理”,这里这个“片”指的是不同区域。这样自驾游客人如果有需要的话需要拨打游客服务中心电话,然后游客服务中心根据客人所处的位置将最近的导游调拨过去,导游在进行导游服务。这期间必须先制定好收费标准,最后按收费标准收取相应的费用。这样降低了旅游费用,并且还为自驾游的游客服务。

在智慧旅游时代,散客自由行市场将会更迅速的发展,促使了烟台旅行社要在营销、组团、产品设计以及旅游服务各方面进行更多的创新。

减少了旅行社的营销成本

通常,旅行社会使用大量的费用在电视广告、报纸、杂志等媒介上,而在智慧旅游下,旅行社会利用网络来营销产品线路,比如微博、微信营销。这样做传播速度快,覆盖率高,从而降低了旅行社的营销成本。

四、智慧旅游下烟台旅行社的具体行动

(一)产品创新

烟台的旅游产品需要讲究:人无我有、人有我廉、人廉我精、人精我先。智慧旅游下,游客的旅游需求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烟台旅行社需要准确找到游客需求,对市场进行有效细分,明确旅游产品的定位,实行差异化策略,开发自己的特色产品,提供真情的服务,树立品牌。特别要重点销售自由行产品,游客自己组合线路,旅行社作为旅行顾问,利用网络提供咨询和支付等服务。

(二)大力发展网络营销,加大宣传,提高旅行社知名度

1.加强网络营销意识

网络营销模式的建立是依赖于旅行社、计调外联和导游人员基础上的。整个旅游社就是一个大的集体,要想使集体变得强大,每一个组成要素必须发挥出巨大作用。计调、外联、导游等工作人员要切实了解和明白自己旅游社的发展前景,如何让网络营销运用到实际的业务操作中。

2.培训能够胜任网络营销工作的旅游社技术人员

旅游社在不影响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加强旅行社工作人员的网络营销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作为网络营销模式的主要实施者,如果旅行社人员没有这种意识,网络营销就是一句空谈。作为旅行社网络营销的主要实施者,旅行社工作人员本身的素质要过硬,要懂这一方面,加强培训,完善自己,这也是智慧旅游下,旅行社工作人员应有的技能。

3.领导层要奠定网络营销意识

领导的命令和言行对职工的影响是巨大的。只有领导制定了大方向,员工才有前进的方向。作为旅行社领导者,应该定期的组织员工学习网络营销知识,强化网络营销意识,建立完整的奖罚制度,激发员工斗志,这样才能促使旅行社网络营销模式的建立。

4.加强烟台旅行社网站的建设规划及对信息源的随时更新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网络营销的建设也需时时刻刻的学习,向做的比较成功的旅游企业学习。比如好网站大多采用温馨暖色调,首先给人舒心的感觉,功能面板也很强大,烟台旅游社的网站要学以致用,切实做出改变。除此之外旅行社网站的信息要全,景点照片,视频,行程报价等等都要有,这才可能具有吸引力,好的网站都有自己的在线客服团队,为网站加分不少。比如携程旅行网在这方面就下了很大功夫,网站的规划建设,不仅仅是指上面说的这些,其实很重要的一点是信息的更新速度,旅游行业的行程报价是在随时变动的,这对网站的管理者要求就比较高了,尤其是像烟台这样的海边城市,到了夏季酒店房价一天一变,所以说加强网站的规划,这也是网络营销模式的主要营销手段。进一步完善网站搜索功能,提高精选旅游线路的曝光量,方便用户能快速地找到适合的旅游产品。为了方便用户预订产品,简化了网站的预订流程。同时可以加入体验性和感性认识。比如加入虚拟旅游元素,增加动态互动性。

5.扩展网上的直销渠道

针对游客的需求,定制专门的旅游线路产品;发展VIP会员制,网络VIP客户专享特权、优惠;打造旅行社品牌。

(三)旅行社之间加强合作,形成联盟或统一体

独木难支,一个旅行社的网络营销站点是没有多少竞争力的,只有形成了联盟才能有威力。在这方面主要就靠政府出面牵头组织各个旅行社之间的联盟,形成旅行社之间的网络联合体,旅游资源共享、互补,形成良性的循环,打消恶性竞争。

(四)旅行社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联合推出优惠活动

旅行社与银行强强联手,共同研发旅游消费贷款等金融业务,推动烟台旅游业的发展。

(五)做好旅行社售后服务

烟台旅行社数量多,竞争激烈,特别需要重视售后服务,可以建立专门的售后服务部门进行回访,了解旅游行程的感受。在智慧旅游下,采取各种售后服务形式,了解顾客的需求,加强和游客的联系。

(六)加强旅行社微博、微信平台的影响力

旅行社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平台来宣传旅行社产品线路,了解游客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对热点话题进行投票等方式引发关注,增加粉丝数。利用微博、微信来宣传旅游产品,提高旅行社的知名度。

(七)旅行社可以在网络营销中尝试灵活的定价

《旅游法》的出台,规范了旅游市场,旅游产品的价格上升,回归理性。烟台旅行社在网站上提供线路产品的信息,包括价格。智慧旅游下,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价格底线在网上搜索,旅行社通过网络了解到游客的心理,在满足线路产品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游客心理的灵活价格。

旅游网络营销的概念篇3

关键词:休闲度假旅游;网络营销;模式

 

在绝大多数国人的眼中,旅游就是由导游带着一个旅游团出外游山玩水。其实,这种理解只是旅游给一般社会大众的表面观感,只是旅游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初级阶段——观光旅游阶段的表现形式。在发达国家,比观光旅游更高阶段的休闲旅游早已盛行,我国也将在经济高速发展后迎来休闲旅游产业的大发展。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营销方式的支撑,网络营销在这一新兴的旅游产业领域将发挥革命性的作用。

一、休闲度假旅游的概念与市场特点

(一)休闲度假旅游的概念。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形态发生的变化,全球旅游已经开始由20世纪传统的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向在一地的停留时间相对较长,更加强调放松、休息以增进身心健康为目的的休闲度假旅游转变。

休闲度假旅游是指消费者支配自己的“闲暇”时间用于度假旅游活动,以达到放松、体验、娱乐、健康和自我完善目的的行为和过程。

从定义上看,休闲度假旅游的主要目的就是为追求身心的某种“愉悦”,其目的有别于一般的观光旅游,其表现形式也更趋多元化。

休闲旅游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发端于欧美,进入20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休闲相关的产业便逐渐地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对当前我国旅游业的转型与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休闲度假旅游的市场特点。休闲度假旅游已逐渐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主流,我国的休闲度假旅游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显现出了与一般观光旅游不同的独特的市场特点。(表1)

综合表1的各类属性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休闲度假旅游具有游客层次高,每次出游时间虽然较短,但出游次数多,频率高。他们的出游动机与一般观光旅游的游客相比显得比较多元,因此属于小众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

二、网络营销的作用与发展优势

旅游业一直被认为是对网络最敏感、最应该发展电子商务的行业。旅游业属于信息密集型产业,其发展高度依赖于信息化系统,是特别适合于网络运作形式的一个产业,旅游产品的网上营销比其他产品的网上营销更具有优势。通过对休闲度假旅游市场特点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种特别适合用网络手段进行营销的产品。

(一)网络营销的作用。现代市场营销最重要的是供需双方的信息传播和交换,网络营销以超越时空的神奇功能将对旅游行业的发展发挥革命性的作用。

互联网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进行信息交换,并跨越时空达成交易。其多媒体功能使旅游网络营销可以集中图、文、声等各种媒体的传播形式,创造出立体化的传播旅游信息的环境。而互联网的交互式作用,使得旅游网络营销比其他营销方式更具有直接营销、目标营销、双向互动营销、参与式营销等现代营销的特点。此外,网络营销具有的高效率和经济性,使得旅游业得网而如虎添翼。旅游网络营销也在世界范围内成为网络营销的典范。

(二)网络营销的发展优势。网络营销不仅对旅游业整体产生了革命性作用,从其作用方式来看,它更符合休闲度假旅游的市场特点,从而为休闲度假旅游的营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1、广阔的客源市场。我国目前拥有1.3亿网民的数量,具有购买力的上网人群的文化程度一般都比较高,这些人收入水平比较高,工作压力比较大,思想也比较开放,工作之余努力地追求享受和放松,正是休闲度假产品的潜在消费者,因此具有广阔的客源市场。

2、个性化的需求。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相对比较共性,而休闲度假产品的目的地相对来说比较分散和弱势,其客源也是相对分散地拥有个性化需求的小众客源。互联网为相对小众的休闲度假目的地带来了数字机遇,即它借助记者、摄影者和网络撰稿人这样的多元的社会力量,将信息大量地呈现在互联网上,从而满足更多旅游者对休闲度假产品的小众化、个性化需求。

3、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对于小众化、个性化需求的产品,互联网以其无限大的容量、多媒体的表现形式,以及通俗直白的视觉形象等特点,在传播时对产品内容往深处说理,并将一般受众难以掌握的产品信息通过多种表现形式呈现给受众,这样能更好地加深受众对于休闲度假产品的理解。

4、较低的成本。我们一直强调休闲度假产品的多样化、特色化是其发展的生命线,但特色化与需求量和营销成本是一对矛盾。网络营销克服了过去为获得信息与交流信息而需增加成本的缺点,为营销提供了一种以低廉成本获得多样信息与加强采购的渠道,从而大大提高了运作的效率,并降低了成本。

5、传播旅游形象。在旅游市场营销中,营销的主要诉求是要将充分反映实际特色的旅游形象提炼出来,通过有效的营销手段传播于目标受众。而在所有的传播手段中,互联网的24小时不间歇、图文并茂、多媒体互动等传播优势,将会立体地、全面地、透彻地、鲜活地把一个休闲度假旅游的品牌形象推广到国内外广大的受众面前,使他们印象深刻。

三、休闲度假旅游网络营销对策研究

(一)休闲度假旅游的网络营销战略。旅游企业要进行休闲度假旅游的网络营销,首先要从确定战略方向和战略目标入手,预测、分析本企业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评估自身的长处和短处,进而描绘出企业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网络营销的蓝图,制定出具有指导意义的战略方案。

(二)休闲度假旅游的网络营销模式。休闲度假产品的网络营销要想取得好的效果,没有一个好的赢利模式是不行的。但是,每个企业有其不同的成长背景、发展愿景以及产品思考,不能一概而论。那么,如何确定一个好的赢利模式呢?赢利模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客户群定位,即我们要为什么样的客户提供怎样的体验与乐趣?

第二,为客户什么样的实际效益服务:我们的网站对于客户有多重要?主要体现在那里?在为他们带去实际效益的基础上,我们的收益又从哪里实现?实现多少?

第三,这种模式是不是很容易操作?如果太过复杂是不是增加了我们的成本?是不是对于客户来说操作很麻烦?

第四,赢利模式的载体可以体现在网上,也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进行。

第五,休闲度假产品更多地体现了自主性、多样性,因此其模型的重点应该放在服务的支持上,而不是放在接待、组团上面。

第六,旅游行业是充分体现服务链经济的一种模式,因此在这个商业模式中,应该提供更为牢固的服务链经营形态。

(三)休闲度假旅游的网络营销策略。网络营销是以it技术手段为基础,集传媒与交易场所于一身,利用互联网进行营销的活动,因而活用营销组合的策略才能够更全面地提升休闲度假旅游网络营销的绩效。

1、工具优化策略。要使休闲度假旅游网站从茫茫网海和众多的竞争者网站中脱颖而出,必须注重对网络营销工具的优化:第一,在网页的制作阶段就考虑当前重要的搜索引擎的排名规律,利用各种网页优化方式,力争搜索排名靠前或有特色,增强对网络推广的力度;第二,建立涉及到构成休闲度假产品几大要素的各种链接,通过点击可以浏览相关网站和资料,以整合本行业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资源,获得共赢的效果;第三,发布博客和公告版信息,及时地将自己的近期产品安排、促销活动等等信息向论坛和博客的版主进行提交,以确保信息的时效性;第四,运用各种聊天软件和工具,创办休闲度假旅游的网络社区和社区俱乐部,通过俱乐部凝聚更多的潜在消费者,使其成为现实的旅游者。

2、产品策略。在高度竞争的旅游行业,营销的主动权其实掌握在消费者手中。因此,休闲度假产品的营销理念应该转变为以顾客为导向,表现在产品策略上就是要以顾客为中心策划和调整产品。要注重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充分的市场调研,通过网络平台的即时记录、统计分析及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客源地分析、目的地分析、游客需求分析、产品反馈分析、信息发布分析、消费倾向分析、消费预测分析等,从而为休闲度假产品的策划提供市场监测与决策辅助。可以借助互联网络图文声像并茂的优势,与客户充分讨论其个性化需求,即时互动地进行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关联性形成旅游资源共享,向游客提供完整的本地化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服务链,以维护网上游客的忠诚度。

3、价格策略。旅游产品价格的特点是其成本模糊性和价格集合性,旅游者在购买旅游产品前总是要通过比较来判断其合理性。价格是旅游者在选购旅游产品过程中最重要的对比因素之一,也是现在旅游企业间竞争最为激烈的部分。因此,休闲度假产品的网络营销应充分利用这些特点,推行产品价格公示策略。当然,价格公示绝不是一味比低,而是要遵循价格与产品品质同时公示的策略,让旅游者在看到价格的同时,也能看到该产品与众不同的品质,这才是最为明智也最为有效的做法。

4、渠道策略。休闲度假产品的网络营销的发展,必须依赖分销体系的建立和分销渠道的拓宽。目前,一些大型的旅游企业已经拥有自己的分销系统,而构建一个合理有效的分销系统,需要强大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因此对于经营休闲度假产品的广大中小旅游企业来说独自构建分销系统的做法是不明智的。而依靠大型旅游网站的专业分销系统,可以极大地降低成本,有助于中小旅游企业发挥联合优势,提高利润率。

5、促销策略。举办一个好的促销活动、节事活动或公关活动,将带来巨大的眼前效益和长远的间接效益。休闲度假产品的营销如果能够在网上经常性地开展促销活动,通过在内容上、视觉效果上和传播途径上的精准做功,就将会以较小的代价取得更好的促销效果。目前,常用的促销策略有以下几种:活动策划促销、引爆流行促销、网络广告促销、虚拟网游促销、网络公关促销、明星效应促销、媒体炒作促销、用户织网促销等等。

6、整合策略。网络营销作为新的营销理念和策略,凭借互联网的特性对传统营销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这并不等于说网络营销将完全取代传统营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是处于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最终实现融洽的内在统一。

休闲度假产品的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是相互促进和补充的,旅游企业在进行休闲度假产品的营销时应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市场细分,整合运用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策略,以最低的成本达到最佳的营销目标。

7、品牌策略。世界已经进入了品牌营销时代,营销主导经济,品牌主宰世界。旅游企业要选择正确的休闲度假旅游的品牌营销之路,就应视企业形象为生命,把企业的综合形象宣传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目标。要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广泛推介休闲度假旅游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各种网上营销活动逐步树立起具有鲜明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形象,打造出令消费者印象深刻的品牌。

休闲度假旅游属于小众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网络营销的功能特性正好适合休闲度假旅游的市场特点,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只要我们制定出正确的营销战略,创建出优秀的营销模式,采取得当的策略组合,再加上注重细节,深入耕耘,休闲度假旅游的网络营销必定能够迎来美好的明天。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勇,周霄.wto与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新论[m].科学出版社,2003.

[2]杰弗瑞·戈比.21世纪的休闲与休闲服务[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3]龚绍方.旅游网络营销战略[j].旅游科学,2006.5.

[4]弗雷德·戴维著,李克宁译.战略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7.

旅游网络营销的概念篇4

一、旅游景区产品营销的理论概述

(一)旅游景区产品的相关理论

1.旅游景区的定义

旅游景区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旅游景区指旅游区,2003年2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表国家标准的《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其中对旅游区(点)的定义为:具有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的功能,具有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服务的独立管理区。包括有风景区、文博馆、寺庙观堂、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及工业、农业、经贸、科教、军事、体育、文化艺术等各类旅游区(点)。而狭义的旅游景区是指旅游区中的旅游风景名胜区。

对旅游景区的定义尚没有一个普遍被接受的论述。国外的有英国国家旅游局的定义:旅游景区(点)必须是一个长久性的旅游目的地,其存在的主要目的是向公众开放并让公众得到消遣的机会,做感兴趣的事情,或受到教育,而不仅仅是用于购物、体育运动、观看电影或表演。景区(点)能够吸引一日游游客和旅游者,其进入无需预订。游览地点不仅应该能够吸引旅游者、一日游者,而且对当地居民具有吸引力。

国内学者禹贡和胡丽芳则认为旅游景区(点)是由具有某种或多种价值,能够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度假的自然景物、人文景观以及能够满足游客需要的旅游设施构成的,具有明确具体的空间界线的多元环境空间和经营实体,这一实体可以通过对游客进出的管理和提供相关服务,达到盈利或保护该环境空间的目的。从上述各种观点看,多数学者是从广义的角度对旅游景区的概念进行描述,因此我们采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标准。

2.旅游景区的类型

从全国范围来看,旅游景区目前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自然类旅游景区,以名山、大川、名湖和海洋为代表;第二类是人文类旅游景区,以人类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留下的遗迹、遗址为代表,如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八达岭等;第三类是主题公园类旅游景区,是人类现代科学技术和劳动的结晶,如深圳华侨城的几个主题公园;第四类是社会类的旅游景区点,它区别于传统的旅游景区的概念,但它是传统概念的发展和延伸,如工业旅游、观光农业旅游、科教旅游、军事旅游景区等。

3.旅游景区产品的概念和特征

旅游景区(点)产品的一般概念:旅游景区(点)产品是一种服务产品,服务产品实质是有形制品和无形服务的组合,旅游景区(点)产品是借助一定的资源、设施而向旅游者提供的有形产品和服务的总和。旅游景区产品实质上是指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或销售点以货币形式向旅游经营者购买的一次旅游活动所消费的全部产品和服务。

旅游景区产品的特征如下:功能上的审美与愉悦性,它体现了旅游景区产品的使用价值;空间上的不可转移性,部分旅游景区产品的无形性决定它的交换过程是游客带着倾向到旅游目的地进行交换和消费;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即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而游客只有到生产地点才能享受到产品和服务;时间上的不可储存性,旅游景区产品的时间性和供给刚性让旅游景区产品不能等到明天来卖;所有权的不可转让性,游客购买的不是其所有权,只是使用权,顾客在旅游活动中是购买和参与一种活动,享受这种体验活动带来的心理满足。

(二)营销和创新的内涵

市场营销是指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旨在满足消费需要、实现企业目标的商务活动过程。营销最初的目的是通过营销活动来刺激消费者购买产品和服务,让消费者获得高度的满意,吸引顾客的到来。菲利普·科特勒(2003)对营销的界定为:从社会角度看,营销是个体和组织通过生产、供应以及与他人自由交换有价值的商品和服务来取得他们所需之物的社会过程。

创新则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和企业发展进步的基石,尤其是国际化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创新精神在任何地方都显得必不可少。而“创新”这个概念最早是被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在20世纪30年代引入管理学的,他认为创新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创新是创造者借助于技术上的发明与发现,通过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进行新变革,并使变革取得商业上成功的一切活动,它具有规律性、主观能动性、风险性、连续性、阶跃性、新颖性的基本特征。

而营销创新也是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营销创新是指营销主体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合营销要素,建立起市场竞争力更强的市场营销系统,从而推出新产品、开辟新市场的综合活动与过程。

二、旅游景区产品营销的现状

(一)营销意识淡薄

旅游景区大多属于国家所有和投资的垄断性国有资产,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我国景区管理机构的市场意识不强。尤其是在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管理理念显得保守陈旧,不懂得和不屑于运用现代的管理理念和工具。即使进行了一定形式的培训和政策指导,仍然缺乏对旅游景区产品营销的重视,没有看到营销工作对旅游景区发展的关键作用。

(二)产品结构单一

现代成熟的营销理念是以顾客需求为中心,而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和休闲度假时间的增多,游客的需求也变得复杂多样,这客观上要求旅游景区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深入的开发更新和深度营销,从而为游客创造更多的价值。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仍有不少景区的产品结构还是过去的老面孔,景区产品结构单一,没有任何新的创造和改进,依旧停留在满足游客观光、食宿、照相留念等基本的需求上。

(三)恶性竞争加剧

旅游景区产品本身的不可移动性决定它需要庞大而有效的渠道来支撑,旅行社便充当了这个重要的角色。但是我国的旅行社起点比较低,大大小小的旅行社不计其数,呈现出“散、弱、小、差”的特点。为了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它们纷纷投入恶性循环的价格竞争。大的旅行社可以通过大规模采购旅游线路来压缩成本,而小型的旅行社是通过降低服务质量和标准来降低成本,这既给整个行业带来不利影响,也让游客抱怨和不满。同时面对同样的旅游线路,游客看到差距不小的多个价位,也给游客选择带来一定的误区,对旅游景区的印象感知造成不良影响。

(四)促销手段低效

任何产品和服务都离不开对外的促销宣传,而我国多数旅游景区的促销宣传依旧是以报纸、杂志、新闻宣传为主,以降价作为主要竞争手段,缺乏创新。这些旅游景区的促销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仅将促销目标定位在近期的收入。因此,一旦停止促销,销售额就出现下滑,每次促销也不能给游客留下长久的回忆,不能为产品和企业的品牌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五)品牌构建乏力

与国内的旅游景区对比,国外的景区品牌知名度比较高,在人们心目中有良好的印象,他们的景区产品在最初就开始注重树立企业和产品的形象。而我国的多数景区目光短浅,没有创造知名品牌和长久品牌的意识,即使有品牌的概念,也缺乏足够的长期投入来创建品牌。并且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不少地方抱有幻想,企图短期内一蹴而就,常用的手段就是借助个别活动、名人效应等,缺乏长远的规划,也没有赋予景区和景区产品以深刻的内涵,而品牌则是一个文化的浓缩和结晶,需要深入的挖掘以及持续的创建和维护。

三、旅游景区产品营销创新的对策

(一)积极开展品牌营销

1.品牌营销的内涵

品牌营销是指企业通过创立品牌,实施品牌策略,以充分运用品牌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获得满意的经济效益的营销活动。我国旅游景区只有深圳华侨城、杭州宋城等极少数企业进行过主题公园品牌化探索,但和迪斯尼乐园相比还相差甚远。入世之后,我国旅游景区品牌化问题面临的考验更加严峻。

2.品牌的积极效应

旅游经济既是品牌经济、知名度经济,又是注意力经济。良好的旅游景区产品品牌可以吸引高级人才的到来;优质的品牌还对销售贡献巨大;同时能积累无形资产和保持顾客忠诚感,形成稳定客源市场;容易带拉“绿灯效应”,它是指当景区的产品能够产生巨大的综合效益时,就可以获得政府支持、银行贷款等优惠措施。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品牌就是景区的核心竞争力,好的品牌是旅游景区的无形资产,它可以为景区树立良好的形象,保障其市场不断扩张。

(二)以体验为核心的营销设计

1.体验营销的来临

体验营销是一种为体验经济所驱动的全新的营销模式。《哈佛商业评论》基于企业的角色认为:体验营销就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围绕着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活动。简单而言,就是满足消费者体验消费需要的营销活动。马连福对体验营销的定义是:企业通过充分运用产品和服务这个道具,在满足顾客体验需求的基础上,为顾客最大化创造价值的营销活动过程。“感受”或者游客的“体验”在未来的体验经济时代逐渐成为最重要的需求导向。旅游景区产品实际上也是一种体验的设计,这种体验包括从访问景区的打算和旅行的计划开始,到接下来访问的过程,最后离开景区,以及旅途活动,最终形成旅游过程的整体感受。

2.体验设计的途径

旅游景区体验营销设计就是景区内的工作人员通过声音或图像等媒介为客人营造一种氛围,一种情景,让客人沉浸其中,努力为游客创造一系列难忘的经历。从体验形态出发的设计策略有:娱乐体验、地域文化体验、时尚体验等。为给游客创造丰富的体验,在体验设计时要注意体验主题化、以正面线索使顾客的印象达到和谐、提供具有当地特色的纪念品、重视对游客的感官刺激、将景区的产品定制化、提供感性化的服务等。[]

(三)借助事件营销

1.事件营销的普及

事件营销并不等同于一般的新闻策划、新闻炒作,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制造事件。它在英文里叫做EVentMarketing,国内有人把他直译为“事件营销”或者“活动营销”。事件营销就是企业通过运做公关事件来迅速提高企业及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达到“一举扬名天下知”的目的。事件营销的内容包括:沟通目标观众、建立相关的关系、销售有关的商品、获得正面的宣传效果。

2.以事件为载体进行营销

旅游景区产品的事件营销是指有计划地策划、组织、举办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的景区外部发生型和景区内部策划型事件,进行营销组合,运用新闻公关,进行正面宣传,吸引现实和潜在的旅游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以达到丰富景区现有旅游产品,扩大产品销售,增大景区收入和提升景区知名度与美誉度的一种现代营销手段。

旅游景区营销的目的是为了向现实的或潜在的旅游消费者提供景区产品信息,引导消费行为,满足旅游者需求,反馈顾客意见。而事件营销的效果正在于塑造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提高目的地知名度以及增强旅游综合能力等方面,它已经成为实现旅游景区产品营销的有效捷径之一。旅游景区可以借助社会生活中的良性事件作为载体进行营销,策划相关旅游项目和活动吸引旅游者的眼球。

(四)整合营销传播

1.整合营销传播的提出

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MarketingCom2munication)的观点发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许多学者提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传播合作效应”概念,由舒尔兹(1993)提出,简称IMC。美国广告业协会的定义是:“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强调整合所带来的附加价值的营销传播理念,这种理念强调通过评价广告、直接营销、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等传播方式的战略运用,并将不同的信息进行完美的整合,从而最终提供明确的、一致的和最有效的传播影响力。”。特伦斯则认为IMC是一个营销传播过程,它包含了计划、创造、整合以及营销传播各种形式的运用,这种营销传播随着时间传递给品牌的目标消费群和潜在顾客。它的目的在于最终影响或直接影响目标消费群的行为。

2.旅游景区产品的整合营销

旅游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高相关性的综合产业,从上面对旅游景区产品的定义也可以看出,旅游景区产品涉及多个部门,因此有必要通过引入整合营销来促进旅游景区产品的营销。IMC的运用可以为旅游景区产品和旅游景区树立特有的形象和品牌,为游客传递一种清晰和高接受度的概念,让我们的旅游景区产品在游客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将IMC理念应用到旅游业中,其核心思想应该是对旅游者的客户关系管理,强调以“旅游者想要什么”为中心,要求旅游目的地不同部门、不同人员从各自不同角度与顾客沟通时有统一口径、统一的品牌个性、统一的顾客利益点和统一的销售创意,形成集中的品牌冲击力,及时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系统的旅游者信息反馈,进而动态性调整促销策略。

旅游景区产品的整合营销关系到多个利益相关者,为了对这些利益相关者进行密切、有机的传播活动,营销传播管理者应该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反映到企业经营战略中,持续、一贯地提出合适的对策。为此,首先决定符合企业实情的各种传播手段和方法的优先次序,通过计划、调整、控制等管理过程,有效地、阶段性地整合诸多企业传播活动。最终我们的旅游景区在这些传播手段的协调、高效运用后,开始为我们景区产品创建知名的品牌和吸引力。

(五)以技术为支撑的网络营销

1.网络营销的含义

借鉴营销的概念,有学者定义网络营销是个人或组织借助或通过互联网创造、提供并与他人交换有价值的产品以满足自身需要和欲望的一种社会活动管理过程。也有人称网络营销为电子商务,它是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为基础,高效率、低成本地从事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各种商务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营销渠道的拓展提供了极大方便,它在旅游景区产品营销中的运用是一种新颖而积极的尝试。

2.旅游景区产品的网络营销

由于旅游产品信息的不透明性和不对称性以及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等特点,消费决策主要依赖于信息,信息技术对旅游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旅游供给方面,特别是旅游景区产品的销售体系。信息技术的介入极大地丰富了供给和消费双方选择的媒介,同时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了信息传输成本。

旅游业的电子商务是指通过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旅游商务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它包括通过网络、交流旅游基本信息和旅游商务信息,以电子手段进行旅游宣传促销、开展旅游售前售后服务;通过网络查询、预订旅游产品并进行支付;也包括旅游企业内部流程的电子化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等。旅游景区产品借助网络营销可以节约营销成本,提高营销效率;适应市场变化,即时调整产品和价格;直接与顾客接触,杜绝假冒品牌的服务;方便顾客的选择和购买;快速向游客提供最新信息,便于沟通。

四、总论

综上所述,旅游景区产品的营销现状仍然不容乐观,还需长期的重点投入。通过以上多个视角的对策分析和实施,相信旅游景区产品的营销工作会出现新的改观,旅游景区的综合效益有一个较大的提升。进而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最优化的价值,为投资者创造合理满意的回报,实现政府部门的经济发展目标,当然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为旅游景区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禹贡,胡丽芳.旅游景区景点营销[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

[2]胡志坚.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分析与国际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3]Hitt,M.A.,Hoskisson,R.E.,Moesel,D.D.TheMarketfOrcorporatecontrolandFirmInnovation[J].A2cademyofManagementJoumal,1996,29(5):1084-1119.

[4]黄沛,,周亮.营销创新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张俐俐,杨莹.旅游市场营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6]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7]马连福.体验营销:触摸人性的需要[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8][美]特伦斯·A.辛普.整合营销传播:广告、促销与拓展[M].廉晓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9]王耀球,万晓.网络营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10]巫宁,杨路明.旅游电子商务理论与实物[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旅游网络营销的概念篇5

关键词:旅游业 网络营销 信息化建设 营销群体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电脑逐渐走进普通人的家中。数据显示:在2005年6月底,中国上网用户总人数已达到10300万人,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互联网国家。我国网民多为年轻人,18岁~40岁的比例约为百分之九十左右;他们多为大专以上学历;职业大概从学生、白领及自由职业者到计算机业、外资合资企业不等,他们是有高学历、喜欢新鲜事物的一个群体。所以旅游业采取网络营销的方式前景一片大好,具有非常光明的前途和前瞻性。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正在大大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浏览商场购买商品,新型的网络营销模式覆盖面相当广,成本也低,一些旅游业网站上配有精美的景点图片介绍、详细的旅游线路、提供出行攻略、推介地方美食、分享旅游心情等等,勾起人们前往旅游胜地的兴趣和欲望,达到旅游企业盈利的目的。为此,旅游企业的网站应该精美细致,景点专区介绍和推广应该新颖个性别出一格,发布旅游资讯应及时更新,向民众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的一手信息,是旅游网站的核心功能,在具体运营过程中要结合自身优势个性化运营,以灵活多变的风格博取网民青睐。互联网已经成为游客收集旅游资讯的一个重要平台,旅游部门只有顺势而上,探索网络营销的新路,才能在现代旅游营销中拔得头筹。

一、 首先应该完善旅游业信息化基础建设

一家旅游公司的网站是自己盈利的招牌,民众只有在浏览了网站旅游信息后才决定是否选择这家公司的服务。 “没有基础谈何建高楼”说的正是旅游业网络营销的基础,即旅游业信息化基础建设。这就要求旅行社、风景名胜区、公园、博物馆、旅游局等的旅游信息必须及时更新在网络上。旅游信息的及时性更新包括当地的房价、票价、旅游节目单项费用等。很多喜欢团体游和自驾游的朋友肯定有这样的感受:当自己想去旅游、有消费欲望的时候,都喜欢在网络中搜索相关的旅游信息,如果某个企业或旅行社的网站做得非常详细到位,有精美图片、详细景点介绍和全面的旅游线路推荐,有详细的旅游景点历史背景介绍、节目安排、美食推荐等,每天二十四小时都有专人接收订单并提供详细解答,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游客的难题,帮助游客安排行程,也节省了他们大量翻书找资料的宝贵时间,肯定很多朋友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这家公司。所以说网络营销是成本最低、见效最快的一种方式,它提供的旅游咨询和信息有助于旅游者策划和组织旅游线路,从而促成了旅游公司与游客的交易。

二、其次要增加网络营销的渠道和多样化

目前旅游营销方式可分为基于企业站点的营销和无站点网络营销两。站点销售是依靠门面等来完成人工交易,而网络营销其实是在销售一种无形商品,形式虽然灵活,但也要增加多样化。企业可以投入较大精力开展网站营销工作,使世界各地的网民随意浏览旅游咨询,选择旅游产品。旅游产品是典型的体验性产品,由于竞争激烈,人性化的周到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国内著名的携程旅行网就别出心裁提供了一个会员积分页面,使其会员可以享受更多优惠和服务,大受民众欢迎,也是其成为旅游网络“领头羊”的关键。互联网络的旅游预订与网络销售已经形成气候,各个旅游局及公司都非常重视网络营销这种新颖方式,应该加大力度增强网络营销的渠道和多样化。

三、扩大网络营销的对象群体

我国旅游企业都会根据各自的特色进行自己的目标市场细分,为达到最终盈利目的增加销售群体才是关键。互联网交易的潜在客户群体是有消费观念和购买能力的年轻人,国外旅行团和散客也是值得关注的群体,他们对中国的文化和生活非常感兴趣,特别需要获取相关的旅游咨询和到位的服务。1.各种企事业部门单位、公司机构的网民,个人拥有电脑的比例较大,可以有充足的上网时间浏览获取旅游咨询,其中办公室人员里面,公司中级及以上管理层人员居多,他们的收入稳定且较高,有带薪休假,有旅游休假的必备条件;2.观看旅游频道的民众是最易被忽视但又是百分之百的旅游消费群体,因为他们既然主动选择旅游这个频道,就一定是有旅游的潜在欲望和兴趣,他们才会主动有这种浏览行为。因此,需要不断挖掘潜在的销售群体,尽可能地发挥旅游网络营销的功能。

四、强化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的建立

我国地大物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物品非常富饶,适宜发展成旅游胜地的地区较多,非常有必要建立建立地区性联网或以国家为中心的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这样会更清晰,提供的详情如图片、文字性资料越多越好。可以考虑以国家为中心建立整体的旅游网,再依次细分到各地旅游局,发展为整体到局部全方位、多层次的旅游信息资讯及接待服务。企业可以借助政府等部门的帮助,在网站景点地图中详细表明某个地区旅游景点的详情,比如注明公园、博物馆、文化宫等;也可以在网站中使用三维地图,以便游客轻松查找目的地。总之以网络为基础,整合旅游资源,搞好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的建设,培育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旅游网络营销的一大关键。

旅游网络营销的直观性,容易激发网民出游的兴趣和欲望。开展网络营销,互动性明显比之前的传统方式增强许多,网络的语言活泼亲切,更加方便交流和互动,效果自然更好。因此中国的旅游业要抓住这种灵活的网络营销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的发展,才能在世界旅游行业中崭露头角,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 高峰.吴晋峰.旅游网络营销研究综述[J].开发研究,2008,(2).

[2] 秦仲篪.论旅游营销中的网络营销[J].中国市场,2007,(26).

旅游网络营销的概念篇6

关键词:搜索引擎;旅游营销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4.027

1引言

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是指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对网民的搜索指令进行系统挖掘,并对信息进行相关性处理后最终为网民展示的系统。截至2015年6月,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5.36亿,使用率为803%。随着当今网民数量的日益增长,搜索引擎在旅游业中的应用越发广泛,旅游政府通过主题网站、社交媒体网站等搜索引擎相关旅游信息,提高自身知名度,促进游客数量的增长;旅游企业通过自身网站的营销推广来提升其在游客搜索关键词排名中的地位;游客通过利用搜索引擎进行相关资讯的搜索,确定其旅游路线。本文在此网络背景下,通过整合国内外学者在旅游方面对搜索引擎的研究,丰富旅游网络营销方面的认知,并期望能够在实践层面上为我国各大旅游地提供营销参考。

2搜索引擎研究内容分类

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对游客使用搜索引擎的相关研究,通过大量的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研究,从网站质量、检索效率、游客搜索与体验、网络口碑、营销对策五个方面对相关论文进行整理,将那些零散、杂乱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化。

2.1搜索引擎网站质量

1973年兰开斯特(Lancaster)提出评价搜索引擎性能的6个标准:涵盖范围、查全率、查准率、响应时间、用户方便和输出格式。雷雪冰(2006)对e龙旅行网早期在搜索引擎上的投资进行分析,指出其网站不集中、关键词太局限的缺陷,最终从网络品牌搜索、搜索引擎优化、关键词的选择、目标用户行为分析等监督提出建议;莫云峰(2009)从目前的搜索引擎优化规则出发,利用分析搜索引擎的定量算法,从网站功能、内容、结构、布局等关键要素进行合理设计,为网站开发提供策略;徐蓉艳(2013)以杭州某度假酒店网站为例,从网站结构、页面、内容等要素提出搜索引擎优化营销建议。

2.2搜索引擎检索效率

Harter(2011)等指出:信息检索系统和信息检索系统的使用是有不同层次的,因此评估也要分不同层次进行。由于目前搜索引擎大都提供免费服务,因而对用户而言,时间和质量是衡量搜索引擎检索效率的主要指标,此外,费用一收益评价往往只能由搜索引擎开发商完成,研究人员很难进行这方面。Allan Cheng Chieh Lu,Dogan Gursoy(2015)通过开发一个概念模型,论证消费者的在线旅游信息混乱的前因后果,得出消费者由于所获取的信息太多/太相似并且太模棱两可时,导致了消费者体验过量/相似性和模糊性的混乱。闫兵(2007)通过探讨国内目前搜索引擎盈利模式体系,从搜索引擎主要盈利模式角度出发,从第三代搜索引擎、介入其他服务平台、企业本土化运营三大角度提出其看法建议;徐晓乐(2009)通过构建营销效果评价体系,对“中国点击”网站营销效果进行测量,从用户、网站、效果跟踪、付费营销四方面提出营销优化策略。

2.3游客搜索与体验

Nassab Reza,Hamnett Nathan(2010)调查了公众对接受整形外科手术的公众意见,并指出网站的在线搜索页面上存在明显的对潜在患者信息的缺乏问题,提出有必要提高公众意识和教育关于医疗旅游中的固有思考;何小丽(2007)肯定了用户体验在搜索引擎营销中的核心地位,并指出损害用户体验会给企业营销带来不良后果,然后提出用数据分析和监控优化来提升企业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搜索引擎营销方式;郑春香(2009)以旅游供需角度出发,探究搜索引擎对消费者行为产生何种影响;柴海燕(2011)以网络口碑传播为出发点,通过测量旅游者在搜索引擎上的搜索行为,得出社会网络媒体被游客浏览点击占比最大;赵媛(2012)通过分析互联网环境下旅游者在网站搜索中的决策行为,从降低游客感知风险、增强游客体验、多渠道网络营销方式角度提出自身建议;陈怡(2014)通过对搜索引擎营销决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用户网上搜索行为,最终构建搜索引擎营决策模型;刘雪婷(2014)以浙江省赴台旅游游客为研究对象,用百度指数、调查问卷利用因子分析、方差分析研究互联网信息对省内国内游客网络行为影响、时空引导作用。

2.4网络口碑检索

Ying-Chuan Wang(2015)通过研究网络口碑对旅游者旅游意图的影响,指出美食旅游网络口碑形象对游客的意图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游客认为社交网络要比网络口碑更具有可靠性。Cheng-Hao Chen, Bang Nguyen等(2015)探讨网络口碑对游客决策过程的影响作用,从人种学角度,在决策阶段从理论和实践方面研究和探讨影响网络口碑变化的因素。柴海燕(2011)以网络口碑传播为出发点,得出社会网络媒体被游客浏览点击占比最大的结论。郭莎莎(2008)指出web2.0营销模式与旅游业融合应用下其主要口碑营销模式为博客营销与RSS营销,并指出博客营销是WEB2.0营销最典型的口碑代表,以此提出基于门户网站、企业自建、第三方、个人的四类企业网络营销博客平台。

2.5搜索引擎营销建议

Greg Kerr,Clifford Lewis,Lois Burgess(2012)定义了吹牛的权利,讨论了其相关的旅游业,并提出了一个概念模型,通过模型提出目的地营销人员如何利用吹牛权利去提高自身知名度从而增加访问量;刘明达(2006)从电子商务与人才、口碑营销、软营销角度提出搜索引擎营销的建议;崔师远(2009)以垂直搜索引擎营销为研究重点,以搜驴垂直搜索引擎为代表,探讨“搜驴模式”的旅行社网络营销对策;刘聪(2013)从旅行社网络广告投放、搜索引擎体系、E-mail营销三大角度分析旅行社营销策略研究;崔丽敏(2013)通过构建世园会客流量预测与预警模型,为景区工作人员预防突发事件提供技术支持;向俊松(2013)通过测量四川省世界遗产景区网络营销效果得分,从信息的角度提出策略。孙伟宇(2014)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统计各省市网络关注度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演变,为工业旅游提出建议;王芳(2015)我国5A级景区为关键词,利用中心度、密度、扩散指数、结构洞四项指标对我国5A景区网络关注度进行空间分析,从省份、地带、主题、相关配套设施四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3搜索引擎营销面临的机遇与未来

目前国外的搜索引擎营销理论研究还不够系统,国内的研究也主要是围绕企业搜索引擎营销策略进行研究。从现有的学术期刊中真正对搜索引擎营销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或是在某些方面有独到见解的内容非常少见。而且将搜索引擎应用于旅游研究领域中的主要研究方向也主要是集中于旅游流、游客量及行为研究、旅游网站三大方面。而未来的营销主体是游客,如何系统的从游客角度对搜索引擎的网站质量、搜索效率、内容完整性以及更新性等影响游客信息搜寻评判的种种方面进行系统分析也是未来搜索引擎营销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1]Allan Cheng Chieh Lu, Dogan Gursoy.A conceptual model of consumers’ online tourism confus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15,27(6):13201342.

[2]Greg Kerr,Clifford Lewis,Lois Burgess.Bragging Rights and Destination Marketing:A Tourism Bragging Rights Model[J].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Management,2012,19(1).

旅游网络营销的概念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 旅游业信息化  旅游电子商务

 

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与广泛应用对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产生了根本性的、普遍的影响,有人将这一历史进程比喻为发生了一场“信息技术革命”,其后果是使人类社会进入到了所谓的“信息经济”时代或“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各个部门的应用在不同层次上促使原有的运作机制发生了改变,其最终结果是效率的提高和效果的改善。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表现出普遍性的特点,没有哪一个部门能够避免参与到这一“革命”性的进程中来,旅游业也不例外。“信息是旅游业的生命线”(Sheldon 1997)[i],旅游业适合应用信息技术。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将对旅游业的结构产生影响,一些新的部门将产生,而一些原有的部门要进行相应变化(Dimitrios Buhalis et al 1997),因而有必要针对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这一议题展开讨论。

 

一、问题的提出

针对“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这一议题进行的研究属于“应用性研究”范畴。论题的产生源于三个前提条件:第一,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各方面的广泛应用使旅游业面对技术升级的问题;第二,信息是旅游业的生命线,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引起旅游业的普遍重视;第三,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可能对旅游业的现有格局产生影响,即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引起旅游业相关部门的注意。这三个前提条件在旅游业的实践中表现为旅游企业在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活动中纷纷采用信息技术手段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争取获得竞争优势,同时人们在讨论以信息中介身份出现的旅行社何去何从。可以看出,对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起源于技术应用层面,而归结为技术应用对旅游业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旅游业的影响包括对行业的影响和对企业的影响两个方面。对企业的影响,在运作层面上表现为企业采用基于信息技术的新生产运作方式、新管理工具和新营销工具,在管理层面上表现为组织结构的变化、管理过程的变化和经营理念的变化,在战略层面上表现为采用基于信息技术的新手段获得竞争优势。一般来看,最先引进信息技术的是操作层面,操作层面的技术升级产生了新的管理问题,要求管理层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当管理层面调整到适合新技术的应用时,企业具备了制定新战略的基础。反过来,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在制定战略的过程中不可能忽略掉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而为了保证技术的应用顺利实现,要相应地对组织结构等管理层面的问题进行调整。

信息技术对行业的影响一般表现为行业内企业之间网络化关系的加强,并有可能形成“竞争合作”关系。而旅游业有其特殊之处。“旅游是混合型产业(hybridindustry),包含多种服务”(Hannes Werthner& Stefan Klein 1999),旅游业并不是生产某种产品的企业的集合,而是住宿、餐饮、交通等旅游产品供应商所在部门的集合,因而信息技术对于旅游业的影响还包括旅游业各部门间的合作以及旅游业的再造。

 

二、研究现状评价

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由来已久,例如航空公司的订票系统和饭店的预订系统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主要存在于操作层面,是一种信息处理工具。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引起重视是在互联网(Internet)以及3w(World Wild Web),即所谓的信息高速公路发展起来之后。自上个世纪90年代早期,3w成为了互联网上成长最快的领域。基于互联网的3w技术集合了媒体、电信和信息技术,可以传输文本数据、图表、图片和声音,增加了消费者和供应商之间的互动,为有效地、实时地、适时地交换产品提供了平台。互联网与3w的广泛应用对旅游业原有的信息传播方式产生了冲击,因而引起研究人员的重视。

在西方发达国家,关于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欧洲,以计算机键盘上的回车键ENTER命名的“旅游领域信息与通讯国际会议”于1994年首次召开,至1999年已举办了六次年会(受资料限制,2000年至今状况不详),年会的参加者主要包括旅游研究人员、旅游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信息技术研发人员,内容集中于讨论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前景及对旅游业产生的影响。在美国也有类似的会议召开,例如1995年由当时的美国国家旅游局和世界旅游组织赞助举办了“信息技术与旅游业世界大会”,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旅游业在应用新技术时将产生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应该怎样迎合旅游业的需要等。另外,亚太旅游联合会(PATA)等组织也主办过相关主题的研讨会。从具体的内容看,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议题包括旅游业重组和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战略应用等,尤其针对旅游企业多为中小企业的状况,有人专门对中小旅游企业中信息技术的战略应用进行了研究(D. Buhalis 1994)。另外,以航空公司为中心、由多个部门广泛参与发展起来的计算机预订系统(CRS)和全球分销系统(GDS)受到了互联网和3w的冲击,旅游业原有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应该怎样面对新的形式也是主要的议题之一。

在我国,受到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的限制,旅游业对于应用信息技术的要求更多地来自于国家提出的“信息化”目标和与国外同行竞争的压力,而“电子商务是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信息化发展的最高阶段”(谢晓霞2002),因此我国学者对于这一主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旅游业信息化”和“旅游电子商务”等方面。但是,在我国学者的研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基本概念的不明确。

第一,信息化概念不明确。信息化是我国旅游业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问题,大多数研究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罗高飞(1998)在文章中引入了信息化的定义,但是并没有明确旅游业信息化的具体含义。郑向敏(2002)给出“旅游企业信息化”的定义:“指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来改进传统的旅游生产、分配和消费机制,以信息化的发展来优化旅游信息资源配置,推动旅游企业经济增长”。而这一定义并非针对企业给出,更像是“旅游业信息化”的定义,存在着对企业信息化和产业信息化的误解。刘晓虹、陈耀(2002)在明确了“信息”与“旅游业”两个概念的基础上给出了“旅游信息”的定义,继而提出“旅游业信息化管理”的概念,强调“旅游业信息化管理突出的是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运用及其产生的作用。”但是,其“旅游信息”定义的给出是对“信息”与“旅游业”两个定义的字面综合,对于信息化研究没有任何意义,而所谓“旅游业信息化管理”的概念中管理的主体与客体均不明确。

第二,旅游电子商务与旅游网站建设的混淆。这是研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我国目前关于旅游电子商务的研究成果中绝大多数将旅游电子商务混同于旅游网站的建设(冯颖如2002,杨丽2001,杨振之、胡海霞、黄学军、刘禄山2002,王欣2000,等),缩小了旅游电子商务概念的内涵,将传统旅游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问题排斥在外。

第三,旅游电子商务与旅游网络、旅游网络化经营相混淆。在一些研究成果中,谈到旅游电子商务时,自然地将旅游网站与旅游网络等同起来,同时将旅游网络与旅游企业的网络化经营相联系(冯颖如2002,杨丽2001,杨振之、胡海霞、黄学军、刘禄山2002,等)。何谓旅游网络?这是个值得商榷的

问题。从上述研究成果中可以发现,一部分研究人员混淆了计算机网络和企业网络化布局的概念,将企业实体构成的网络混同于计算机虚拟的网络,其错误认识的根源在于对信息技术本身的误解所引起的概念混淆。可以认为并不存在所谓“旅游网络”的概念,而旅游电子商务与旅游企业的网络化经营也并非有相同内涵的概念。

另外,在研究中还存在着将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等同的误区。互联网的出现的确极大地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应用,但是信息技术并不局限于互联网,而且我国研究人员对互联网的认识又与基于互联网的3w技术相混淆。

总的来看,我国关于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表面现象,涉及到的更多的是必要性和意义,进行的预测多出于主观臆断,而缺少理论依据或经验证明。

 

三、研究范围的确定

用系统的观点分析旅游业,可以将旅游业看作由向旅游者提供服务的一系列部门构成的系统,而这个系统并不是一般意义上讲的行业或产业,将这些部门联系在一起的是向旅游者提供产品过程中形成的价值链,多个部门的协同作用使旅游业在旅游者眼中成为了一个复杂的价值系统。构成旅游业即旅游价值系统的部门分属于不同的行业,经营特点各不相同,因而可以将这个复杂的价值系统分解为若干小系统,即可以将各个部门分别看作独立的系统进行讨论。对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进行的研究可以在几个系统层面上展开,限于篇幅,这里将研究的范围确定为整体的旅游价值系统,而暂时不考虑信息技术在各个部门中的应用所产生的具体影响。

当然,以旅游业整体作为研究的平台并不排斥讨论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旅游企业的影响。毕竟旅游业由若干企业组成,要从整体上把握旅游业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与产生的影响,有必要对企业的具体应用情况和前景进行探讨,只是这里的探讨是一般意义上,没有与饭店、旅行社等具体部门的特点相结合,而是为进一步的讨论形成概念框架。

四、构建研究框架

对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可以通过两条线索展开,即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企业的影响和对行业的影响。对企业的影响主要产生于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具有一般的意义,可以参考其他行业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成果。对行业的影响则涉及到行业结构的调整,有必要从旅游产品的特点出发展开重点讨论。而对信息技术、信息化、信息技术工具和电子商务等概念及其关系的明确是展开讨论的必要前提。

(一)基本概念界定

1、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工具

“信息技术,就一般意义上讲,是指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三者的综合体为核心的技术群体。从更广义的角度说,信息技术是一类用来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的技术的总称,它包括了各种用于创建、存储、交换和使用信息的技术。其中最重要的包括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以及他们的综合技术。”[ii]

“信息技术(IT)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当中,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形成了各种信息技术应用工具与方法,及信息技术应用系统(IS)”。与企业经营管理直接相关的IT/IS主要有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应用于某一职能领域及一般事务管理的IT/IS,如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编制)、TPS(事务处理系统)、OAS(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其中TPS是组织的基础信息系统,向MIS、DSS、ES提供组织的基本数据。

第二类为适用于企业内部综合性经营业务管理及高层决策的IT/IS,包括DW(数据仓库)、MIS(管理信息系统)、DSS(决策支持系统)、ES(专家系统)和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其中DW把分布在企业网络中不同信息岛上的数据集成到一个关系型数据库中,旨在通过通畅、合理、全面的信息管理达到有效的决策支持;狭义的MIS指管理报告系统,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功能,是服务于企业或组织中、下层管理人员的信息系统;CIMS高度集成了产品设计、制造、控制(CAD/CAM/CAPP)、管理(MIS/DW)与决策(DSS/ES)。

第三类为适用于企业内外部开放性综合经营业务管理的IT/IS,包括EDI(电子数据交换)、Intranet(企业内联网)和Extranet(企业外联网)等。[iii]

事实上,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提出了著名“信息技术六阶段成长过程模型”的诺兰将信息技术在组织中的应用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数据处理(DP)阶段,时间跨度为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信息技术主要在组织的操作层面和管理层面起作用,主要功能是使一些专门的工作自动化。例如,TPS支持各种指令处理,MIS提供资源配置和控制信息等。

第二个阶段是信息技术(IT)阶段,时间跨度为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信息技术进入“战略管理层面”,强调知识工作者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如财务分析员、证券经纪人和生产规划者等。

第三个阶段是网络(Network)阶段,这个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特点表现为信息技术与组织人员及其工作整合为一种网络化的组织形式。[iv]

虽然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形成于不同的年代,但是它们在当代于不同的层次共同发挥着作用。

2、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所谓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得以普遍应用并发挥积极作用的过程。“信息化是指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通过普遍采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装备建设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发展信息技术及产业,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使信息产品及服务在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到占主导地位,加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保证不断改善全体人民的物质与精神生活质量和水平”[v]这个定义给出了“国家信息化”的概念,强调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的普遍应用。而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信息化得以实现的基础。企业信息化主要体现为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所谓“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企业管理信息的传递、加工和处理速度,使这些信息资源得到可靠的保存和有效的利用,及时为企业管理工作者提供决策的依据,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vi]这个定义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目的与意义进行了描述,但是没有给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可操作性的内容。

在讨论信息化问题的过程中,研究的着眼点经常集中到电子商务的概念上来。“电子商务是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信息化发展的最高阶段”[vii]。联合国国际贸易程序简化工作组为电子商务下的定义为:“电子商务是指采用电子形式开展商务活动,包括在供应商、客户、政府及其参与方之间通过任何电子工具,如EDI、Web技术、电子邮件等共享非结构化或结构化的信息,并管理和完成在商务活动、管理活动和消费活动中的各种交易。”[viii]这是广义电子商务(E-business)的概念,范围突破了“电子交易(E-commerce)” 的局限,而扩大到企业内外部管理与营销各方面的商务活动。

3、信息技术、信息化、信息技术工具及电子商务的关系

这四个概念的关系如图1所示。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引出了信息化的概念,而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在于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信息技术工具是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形式。基于信息技术的信息技术工具是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物质保障。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电子商务概念产生的初始条件,而电子商务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具体表现。

 

(二)信息技术在旅游企业中的应用及产生的影响

旅游企业属于服务业范畴,与制造业企业相比较,企业规模小,结构简单,产出为无形服务。从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来看,旅游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采用信息技术工具,但是制造业中经过多年

磨合已经发展成熟的工具并不适合旅游企业使用,例如在生产操作方面的信息技术工具和决策支持系统与专家系统等管理层面的信息技术工具等。然而,制造业中信息技术工具的开发思想值得借鉴,即旅游企业可以从内部运作管理、各职能部门操作和市场营销等几个方面着手开发信息技术工具,并针对新技术工具的使用配套进行组织结构的变革和经营理念的创新,并最终站在战略的高度考虑信息技术的应用。总的来看,信息技术在旅游企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恰好是电子商务的主要构成部分。

在当代社会,企业的管理理念和营销理念已经从生产导向和产品导向转变到了需求导向和顾客导向。在服务业中的管理与营销过程中尤其重视顾客价值的创造和顾客满意度的提高。开展客户关系管理是服务业参与竞争的有效手段,而客户关系管理的开展要借助于基于数据库技术的客户关系管理软件。顾客数据库及数据仓库的建设与数据挖掘技术的运用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旅游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所在。

(三)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及产生的影响

1、信息与旅游业的关系

所谓旅游业是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提供服务的各个部门的集合。旅游业属于服务业范畴,旅游产品具有服务产品的一般特性,如无形性、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等特点。这些特点使有关旅游产品的信息在产品销售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人称旅游产品为“信心产品”,认为旅游者在接受服务之前不可能感知到旅游产品的具体性质和质量水平,产品能否成功销售完全取决于相关信息在制定购买决策的旅游者心中建立起的信心。

旅游业又具有不同于其他服务行业的特性,如旅游服务供应商与消费者之间在空间上存在着较远的距离,在服务种类上存在着数量上的差距。这些特点决定了旅游中间商存在的必要性。根据旅游活动的定义,旅游者要到与长住地之间存在一定距离的目的地消费旅游产品,这样在传统的旅游购买决策制定过程中要依赖于中间商获得有关目的地旅游产品的信息。同时,旅游产品是一项混合产品,旅游者的一次旅行过程涉及到多种服务的购买,各类型的供应商规模不同、性质不同、提供的服务特性各异,庞大的信息搜寻成本迫使旅游者利用中间商进行信息搜寻以降低交易费用。

    可以认为,信息在旅游产品的市场销售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信息的这种作用与旅游市场供求在空间上与种类上的差距共同决定了旅游中间商的存在。

2、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旅游业结构的影响

在信息沟通的过程中,有些沟通是经常性地、结构化地进行的,如旅游服务供应商和中间商之间的信息沟通,这种长久关系的建立导致了沟通机制的自动化。在西方发达国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旅游业信息沟通的自动化表现为CRS和GDS的建立。

CRS(computer reservation system,计算机预订系统)最早是航空公司的订票系统,由各大航空公司独自开发,后来考虑到旅行代理商的应用成本和航空公司自身的维护费用,各个航空公司的CRS开始合并,并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得益于民用航空业管理体制的变革得到迅速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增加了连锁饭店产品和旅行社产品的内容。CRS创建了一个新的旅游营销与分销系统,被誉为旅游业电子时代的始创者。

GDS(global distribution system)的出现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是CRS不断进行横向一体化(与其他航空公司)和纵向一体化(与供应商)的结果。为了避免信息系统的重复开发,航空公司、饭店等旅游供应商通过开发界面将其CRS接入了GDS。GDS建立了全球的传播标准和新的旅游电子分销渠道。GDS之间继续进行一体化,导致了几家独立的GDS企业的出现。此时,GDS的性质已经从工具转变成了经济实体,以电子旅游超市或其法人团体的战略业务单元的面目出现。

可以认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导致了新部门的产生,促使旅游业的结构发生了变化,GDS作为中介组织在旅游市场上的出现就是一个例证。但是,信息技术在创造新部门的同时,也对现有的部门产生了威胁。互联网和3w技术的出现与应用对旅游中介组织来说威胁与机会并存。

互联网和3w技术的出现与应用使旅游市场上的信息沟通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产品信息可以快速地、低成本地、大量地抵达消费者处,并能够使消费者方便地与企业进行互动。旅游中间商的存在受到了威胁,CRS和GDS等原有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前途面临着挑战。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取消现有旅游中介组织提供了可能性,旅游中间商等中介组织不得不进行相应的改变,在业务流程中加强对新技术的运用。

互联网对现有中介组织的威胁并不意味着旅游市场上不需要中介组织。事实上,互联网的出现增加了市场上信息的数量与复杂性。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发布缺少相应的规则限制,人人有权发言,人人都淹没到信息的海洋中,对于消费者来讲,面对的产品信息更加庞杂混乱,常常处于无从下手的状态。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旅游业中对于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模型初具,主要包括旅游网站的建设、旅游供应商自行开展“网上营销”和中介组织利用互联网开展业务等方面。其中旅游网站的出现即是增加了旅游业中介组织的成员。

3、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旅游营销系统的建设

旅游业可以被理解为旅游市场上供给方的集合,既包括旅游服务供应商,也包括旅游中间商和其他中介组织。旅游产品价值的实现依赖于产品的销售,而销售的效果取决于营销系统的效率。由于旅游市场上供求双方之间存在着空间距离,而各个旅游供应商的产品要经过与其他部门产品的组合才能出售,因此以旅游目的地为基础的旅游营销系统的建设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旅游营销系统的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增加了营销系统成员的同时,也为系统的有效运转提供了技术保障。如上所述,CRS和GDS都是旅游营销系统的组成部分,负责旅游产品的分销。互联网的出现为旅游营销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功能更加强大的工具,使旅游信息可以直达消费者处。旅游中介机构与供应商的合作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可以通过运用基于互联网的外联网得以实现。另外,互联网的效率使旅游企业开展个性化的营销和大规模定制成为可能(Hannes Werthner,Stefan Klein 1999)。

五、结论

    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所产生的影响包括对行业的影响和对企业的影响两个方面。对于企业来讲,信息技术的应用最终表现为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开展电子商务,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而电子商务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两个方面。对于行业来讲,旅游业供求双方之间存在的空间距离和供需类别差异导致信息沟通在旅游业的运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对旅游业营销系统的建设产生影响,而且可能使行业结构发生变化。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由来已久,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行业的运作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如何利用互联网开展业务、建设旅游营销系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里限于篇幅并未展开,但将作为继续研究的题目另文论述。

[i] 转引自Dimitrios Buhalis,Strategic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tourism industry,Tourism Management,Vol.19,No.5,1998

[ii] 引自张亚明:“信息技术与战略关系的演变”,《经济管理·新管理》,2002年第10期

[iii] 参见倪义芳、何鸿生、吴晓波:“IT与企业管理范式的转变”,《经济管理·新管理》,2002年第4期

[iv] 出处同2

[v] 转引自:罗高飞,“信息化——我国旅游业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旅游科学》,1998年第3期

[vi] 引自郑怀丽:“谈我国的企业信息化”,《现代管理科学》,2002年第9期

[vii] 引自谢晓霞:“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的途径”,《经济管理》,2002年第9期

[viii] 出处同3

参考文献:

1.         郑彬、付媛:“企业信息技术与组织结构变革”,《经济管理》,2002年第15期

2.         董荣凤:“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因特网、内特网、外特网”,《南开管理评论》,1998年第1期

3.         黄苹:“信息技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调研》,1998年第5期

4.         钱益春:“信息化和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5.         刘晓虹、陈耀:“关于旅游业信息化管理的思考”,《地方政府管理》,2001年第11期

6.         郑向敏:“中国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分析”,《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1期

7.         彭滋霖、曹军辉:“信息革命与旅游业的发展”,《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2期

8.         雷卫中:“互联网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旅游科学》,1998年第3期

9.         冯颖如:“浅议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与对策”,《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10.     杨丽:“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与对策研究”,《旅游学刊》,2001年第6期

11.     赵黎明、王刚、王迈:“电子商务下的我国旅游市场探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12.     杨振之、胡海霞、黄学军、刘禄山:“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市场分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13.     张俊霞:“建设高效优质网站 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年第9期

14.     王欣:“中国旅游电子商务的现状与路向”,《社会科学家》,2000年第3期

15.     D. Buhalis,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as a strategic tool for small and medium tourism enterprises in the contemporary business environment,Tourism:the State of the Art,edited by A.V. Seaton,John Wiley& Sons Ltd,1994

16.     Hannes Werthner,Stefan Klein,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ourism:a challenging relationship,Springer Wien New York,1999

17.     Pauline J. Sheldon,Tourism Information Technology,CAB International,1997

18.     Christine Smith,Paul Jenner,Tourism and the internet,Travel& Tourism Analyst No.1 1998

19.     Dimitrios Buhalis,Jafar Jafari,Hannes Werthner,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Reengineering of Tourism,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No.1 1997

20.     Robert B Bentley,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ourism:an update,Tourism Management,Vol.17,No.2,1996

旅游网络营销的概念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 旅游业信息化 旅游电子商务

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与广泛应用对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产生了根本性的、普遍的影响,有人将这一历史进程比喻为发生了一场“信息技术革命”,其后果是使人类社会进入到了所谓的“信息经济”时代或“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各个部门的应用在不同层次上促使原有的运作机制发生了改变,其最终结果是效率的提高和效果的改善。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表现出普遍性的特点,没有哪一个部门能够避免参与到这一“革命”性的进程中来,旅游业也不例外。“信息是旅游业的生命线”(sheldon 1997)[i],旅游业适合应用信息技术。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将对旅游业的结构产生影响,一些新的部门将产生,而一些原有的部门要进行相应变化(dimitrios buhalis et al 1997),因而有必要针对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这一议题展开讨论。

一、问题的提出

针对“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这一议题进行的研究属于“应用性研究”范畴。论题的产生源于三个前提条件:第一,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各方面的广泛应用使旅游业面对技术升级的问题;第二,信息是旅游业的生命线,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引起旅游业的普遍重视;第三,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可能对旅游业的现有格局产生影响,即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引起旅游业相关部门的注意。这三个前提条件在旅游业的实践中表现为旅游企业在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活动中纷纷采用信息技术手段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争取获得竞争优势,同时人们在讨论以信息中介身份出现的旅行社何去何从。可以看出,对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起源于技术应用层面,而归结为技术应用对旅游业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旅游业的影响包括对行业的影响和对企业的影响两个方面。对企业的影响,在运作层面上表现为企业采用基于信息技术的新生产运作方式、新管理工具和新营销工具,在管理层面上表现为组织结构的变化、管理过程的变化和经营理念的变化,在战略层面上表现为采用基于信息技术的新手段获得竞争优势。一般来看,最先引进信息技术的是操作层面,操作层面的技术升级产生了新的管理问题,要求管理层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当管理层面调整到适合新技术的应用时,企业具备了制定新战略的基础。反过来,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在制定战略的过程中不可能忽略掉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而为了保证技术的应用顺利实现,要相应地对组织结构等管理层面的问题进行调整。

信息技术对行业的影响一般表现为行业内企业之间网络化关系的加强,并有可能形成“竞争合作”关系。而旅游业有其特殊之处。“旅游是混合型产业(hybridindustry),包含多种服务”(hannes werthner& stefan klein 1999),旅游业并不是生产某种产品的企业的集合,而是住宿、餐饮、交通等旅游产品供应商所在部门的集合,因而信息技术对于旅游业的影响还包括旅游业各部门间的合作以及旅游业的再造。

二、研究现状评价

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由来已久,例如航空公司的订票系统和饭店的预订系统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主要存在于操作层面,是一种信息处理工具。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引起重视是在互联网(internet)以及3w(world wild web),即所谓的信息高速公路发展起来之后。自上个世纪90年代早期,3w成为了互联网上成长最快的领域。基于互联网的3w技术集合了媒体、电信和信息技术,可以传输文本数据、图表、图片和声音,增加了消费者和供应商之间的互动,为有效地、实时地、适时地交换产品提供了平台。互联网与3w的广泛应用对旅游业原有的信息传播方式产生了冲击,因而引起研究人员的重视。

在西方发达国家,关于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欧洲,以计算机键盘上的回车键enter命名的“旅游领域信息与通讯国际会议”于1994年首次召开,至1999年已举办了六次年会(受资料限制,2000年至今状况不详),年会的参加者主要包括旅游研究人员、旅游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信息技术研发人员,内容集中于讨论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前景及对旅游业产生的影响。在美国也有类似的会议召开,例如1995年由当时的美国国家旅游局和世界旅游组织赞助举办了“信息技术与旅游业世界大会”,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旅游业在应用新技术时将产生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应该怎样迎合旅游业的需要等。另外,亚太旅游联合会(pata)等组织也主办过相关主题的研讨会。从具体的内容看,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议题包括旅游业重组和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战略应用等,尤其针对旅游企业多为中小企业的状况,有人专门对中小旅游企业中信息技术的战略应用进行了研究(d. buhalis 1994)。另外,以航空公司为中心、由多个部门广泛参与发展起来的计算机预订系统(crs)和全球分销系统(gds)受到了互联网和3w的冲击,旅游业原有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应该怎样面对新的形式也是主要的议题之一。

在我国,受到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的限制,旅游业对于应用信息技术的要求更多地来自于国家提出的“信息化”目标和与国外同行竞争的压力,而“电子商务是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信息化发展的最高阶段”(谢晓霞2002),因此我国学者对于这一主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旅游业信息化”和“旅游电子商务”等方面。但是,在我国学者的研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基本概念的不明确。

第一,信息化概念不明确。信息化是我国旅游业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问题,大多数研究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罗高飞(1998)在文章中引入了信息化的定义,但是并没有明确旅游业信息化的具体含义。郑向敏(2002)给出“旅游企业信息化”的定义:“指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来改进传统的旅游生产、分配和消费机制,以信息化的发展来优化旅游信息资源配置,推动旅游企业经济增长”。而这一定义并非针对企业给出,更像是“旅游业信息化”的定义,存在着对企业信息化和产业信息化的误解。刘晓虹、陈耀(2002)在明确了“信息”与“旅游业”两个概念的基础上给出了“旅游信息”的定义,继而提出“旅游业信息化管理”的概念,强调“旅游业信息化管理突出的是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运用及其产生的作用。”但是,其“旅游信息”定义的给出是对“信息”与“旅游业”两个定义的字面综合,对于信息化研究没有任何意义,而所谓“旅游业信息化管理”的概念中管理的主体与客体均不明确。

第二,旅游电子商务与旅游网站建设的混淆。这是研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我国目前关于旅游电子商务的研究成果中绝大多数将旅游电子商务混同于旅游网站的建设(冯颖如2002,杨丽2001,杨振之、胡海霞、黄学军、刘禄山2002,王欣2000,等),缩小了旅游电子商务概念的内涵,将传统旅游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问题排斥在外。

第三,旅游电子商务与旅游网络、旅游网络化经营相混淆。在一些研究成果中,谈到旅游电子商务时,自然地将旅游网站与旅游网络等同起来,同时将旅游网络与旅游企业的网络化经营相联系(冯颖如2002,杨丽2001,杨振之、胡海霞、黄学军、刘禄山2002,等)。何谓旅游网络?这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从上述研究成果中可以发现,一部分研究人员混淆了计算机网络和企业网络化布局的概念,将企业实体构成的网络混同于计算机虚拟的网络,其错误认识的根源在于对信息技术本身的误解所引起的概念混淆。可以认为并不存在所谓“旅游网络”的概念,而旅游电子商务与旅游企业的网络化经营也并非有相同内涵的概念。

另外,在研究中还存在着将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等同的误区。互联网的出现的确极大地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应用,但是信息技术并不局限于互联网,而且我国研究人员对互联网的认识又与基于互联网的3w技术相混淆。

总的来看,我国关于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表面现象,涉及到的更多的是必要性和意义,进行的预测多出于主观臆断,而缺少理论依据或经验证明。三、研究范围的确定

用系统的观点分析旅游业,可以将旅游业看作由向旅游者提供服务的一系列部门构成的系统,而这个系统并不是一般意义上讲的行业或产业,将这些部门联系在一起的是向旅游者提品过程中形成的价值链,多个部门的协同作用使旅游业在旅游者眼中成为了一个复杂的价值系统。构成旅游业即旅游价值系统的部门分属于不同的行业,经营特点各不相同,因而可以将这个复杂的价值系统分解为若干小系统,即可以将各个部门分别看作独立的系统进行讨论。对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进行的研究可以在几个系统层面上展开,限于篇幅,这里将研究的范围确定为整体的旅游价值系统,而暂时不考虑信息技术在各个部门中的应用所产生的具体影响。

当然,以旅游业整体作为研究的平台并不排斥讨论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旅游企业的影响。毕竟旅游业由若干企业组成,要从整体上把握旅游业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与产生的影响,有必要对企业的具体应用情况和前景进行探讨,只是这里的探讨是一般意义上,没有与饭店、旅行社等具体部门的特点相结合,而是为进一步的讨论形成概念框架。

四、构建研究框架

对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可以通过两条线索展开,即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企业的影响和对行业的影响。对企业的影响主要产生于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具有一般的意义,可以参考其他行业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成果。对行业的影响则涉及到行业结构的调整,有必要从旅游产品的特点出发展开重点讨论。而对信息技术、信息化、信息技术工具和电子商务等概念及其关系的明确是展开讨论的必要前提。

(一)基本概念界定

1、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工具

“信息技术,就一般意义上讲,是指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三者的综合体为核心的技术群体。从更广义的角度说,信息技术是一类用来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的技术的总称,它包括了各种用于创建、存储、交换和使用信息的技术。其中最重要的包括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以及他们的综合技术。”[ii]

“信息技术(it)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当中,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形成了各种信息技术应用工具与方法,及信息技术应用系统(is)”。与企业经营管理直接相关的it/is主要有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应用于某一职能领域及一般事务管理的it/is,如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编制)、tps(事务处理系统)、oas(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其中tps是组织的基础信息系统,向mis、dss、es提供组织的基本数据。

第二类为适用于企业内部综合性经营业务管理及高层决策的it/is,包括dw(数据仓库)、mis(管理信息系统)、dss(决策支持系统)、es(专家系统)和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其中dw把分布在企业网络中不同信息岛上的数据集成到一个关系型数据库中,旨在通过通畅、合理、全面的信息管理达到有效的决策支持;狭义的mis指管理报告系统,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功能,是服务于企业或组织中、下层管理人员的信息系统;cims高度集成了产品设计、制造、控制(cad/cam/capp)、管理(mis/dw)与决策(dss/es)。

第三类为适用于企业内外部开放性综合经营业务管理的it/is,包括edi(电子数据交换)、intranet(企业内联网)和extranet(企业外联网)等。[iii]

事实上,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提出了著名“信息技术六阶段成长过程模型”的诺兰将信息技术在组织中的应用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数据处理(dp)阶段,时间跨度为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信息技术主要在组织的操作层面和管理层面起作用,主要功能是使一些专门的工作自动化。例如,tps支持各种指令处理,mis提供资源配置和控制信息等。

第二个阶段是信息技术(it)阶段,时间跨度为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信息技术进入“战略管理层面”,强调知识工作者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如财务分析员、证券经纪人和生产规划者等。

第三个阶段是网络(network)阶段,这个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特点表现为信息技术与组织人员及其工作整合为一种网络化的组织形式。[iv]

虽然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形成于不同的年代,但是它们在当代于不同的层次共同发挥着作用。

2、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所谓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得以普遍应用并发挥积极作用的过程。“信息化是指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通过普遍采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装备建设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发展信息技术及产业,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使信息产品及服务在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到占主导地位,加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保证不断改善全体人民的物质与精神生活质量和水平”[v]这个定义给出了“国家信息化”的概念,强调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的普遍应用。而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信息化得以实现的基础。企业信息化主要体现为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所谓“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企业管理信息的传递、加工和处理速度,使这些信息资源得到可靠的保存和有效的利用,及时为企业管理工作者提供决策的依据,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vi]这个定义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目的与意义进行了描述,但是没有给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可操作性的内容。

在讨论信息化问题的过程中,研究的着眼点经常集中到电子商务的概念上来。“电子商务是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信息化发展的最高阶段”[vii]。联合国国际贸易程序简化工作组为电子商务下的定义为:“电子商务是指采用电子形式开展商务活动,包括在供应商、客户、政府及其参与方之间通过任何电子工具,如edi、web技术、电子邮件等共享非结构化或结构化的信息,并管理和完成在商务活动、管理活动和消费活动中的各种交易。”[viii]这是广义电子商务(e-business)的概念,范围突破了“电子交易(e-commerce)” 的局限,而扩大到企业内外部管理与营销各方面的商务活动。

3、信息技术、信息化、信息技术工具及电子商务的关系

这四个概念的关系如图1所示。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引出了信息化的概念,而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在于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信息技术工具是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形式。基于信息技术的信息技术工具是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物质保障。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电子商务概念产生的初始条件,而电子商务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具体表现。

(二)信息技术在旅游企业中的应用及产生的影响

旅游企业属于服务业范畴,与制造业企业相比较,企业规模小,结构简单,产出为无形服务。从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来看,旅游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采用信息技术工具,但是制造业中经过多年磨合已经发展成熟的工具并不适合旅游企业使用,例如在生产操作方面的信息技术工具和决策支持系统与专家系统等管理层面的信息技术工具等。然而,制造业中信息技术工具的开发思想值得借鉴,即旅游企业可以从内部运作管理、各职能部门操作和市场营销等几个方面着手开发信息技术工具,并针对新技术工具的使用配套进行组织结构的变革和经营理念的创新,并最终站在战略的高度考虑信息技术的应用。总的来看,信息技术在旅游企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恰好是电子商务的主要构成部分。

在当代社会,企业的管理理念和营销理念已经从生产导向和产品导向转变到了需求导向和顾客导向。在服务业中的管理与营销过程中尤其重视顾客价值的创造和顾客满意度的提高。开展客户关系管理是服务业参与竞争的有效手段,而客户关系管理的开展要借助于基于数据库技术的客户关系管理软件。顾客数据库及数据仓库的建设与数据挖掘技术的运用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旅游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所在。

(三)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及产生的影响

1、信息与旅游业的关系

所谓旅游业是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提供服务的各个部门的集合。旅游业属于服务业范畴,旅游产品具有服务产品的一般特性,如无形性、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等特点。这些特点使有关旅游产品的信息在产品销售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人称旅游产品为“信心产品”,认为旅游者在接受服务之前不可能感知到旅游产品的具体性质和质量水平,产品能否成功销售完全取决于相关信息在制定购买决策的旅游者心中建立起的信心。

旅游业又具有不同于其他服务行业的特性,如旅游服务供应商与消费者之间在空间上存在着较远的距离,在服务种类上存在着数量上的差距。这些特点决定了旅游中间商存在的必要性。根据旅游活动的定义,旅游者要到与长住地之间存在一定距离的目的地消费旅游产品,这样在传统的旅游购买决策制定过程中要依赖于中间商获得有关目的地旅游产品的信息。同时,旅游产品是一项混合产品,旅游者的一次旅行过程涉及到多种服务的购买,各类型的供应商规模不同、性质不同、提供的服务特性各异,庞大的信息搜寻成本迫使旅游者利用中间商进行信息搜寻以降低交易费用。

可以认为,信息在旅游产品的市场销售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信息的这种作用与旅游市场供求在空间上与种类上的差距共同决定了旅游中间商的存在。

2、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旅游业结构的影响

在信息沟通的过程中,有些沟通是经常性地、结构化地进行的,如旅游服务供应商和中间商之间的信息沟通,这种长久关系的建立导致了沟通机制的自动化。在西方发达国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旅游业信息沟通的自动化表现为crs和gds的建立。

crs(computer reservation system,计算机预订系统)最早是航空公司的订票系统,由各大航空公司独自开发,后来考虑到旅行商的应用成本和航空公司自身的维护费用,各个航空公司的crs开始合并,并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得益于民用航空业管理体制的变革得到迅速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增加了连锁饭店产品和旅行社产品的内容。crs创建了一个新的旅游营销与分销系统,被誉为旅游业电子时代的始创者。

gds(global distribution system)的出现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是crs不断进行横向一体化(与其他航空公司)和纵向一体化(与供应商)的结果。为了避免信息系统的重复开发,航空公司、饭店等旅游供应商通过开发界面将其crs接入了gds。gds建立了全球的传播标准和新的旅游电子分销渠道。gds之间继续进行一体化,导致了几家独立的gds企业的出现。此时,gds的性质已经从工具转变成了经济实体,以电子旅游超市或其法人团体的战略业务单元的面目出现。

可以认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导致了新部门的产生,促使旅游业的结构发生了变化,gds作为中介组织在旅游市场上的出现就是一个例证。但是,信息技术在创造新部门的同时,也对现有的部门产生了威胁。互联网和3w技术的出现与应用对旅游中介组织来说威胁与机会并存。

互联网和3w技术的出现与应用使旅游市场上的信息沟通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产品信息可以快速地、低成本地、大量地抵达消费者处,并能够使消费者方便地与企业进行互动。旅游中间商的存在受到了威胁,crs和gds等原有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前途面临着挑战。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取消现有旅游中介组织提供了可能性,旅游中间商等中介组织不得不进行相应的改变,在业务流程中加强对新技术的运用。

互联网对现有中介组织的威胁并不意味着旅游市场上不需要中介组织。事实上,互联网的出现增加了市场上信息的数量与复杂性。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缺少相应的规则限制,人人有权发言,人人都淹没到信息的海洋中,对于消费者来讲,面对的产品信息更加庞杂混乱,常常处于无从下手的状态。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旅游业中对于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模型初具,主要包括旅游网站的建设、旅游供应商自行开展“网上营销”和中介组织利用互联网开展业务等方面。其中旅游网站的出现即是增加了旅游业中介组织的成员。

3、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旅游营销系统的建设

旅游业可以被理解为旅游市场上供给方的集合,既包括旅游服务供应商,也包括旅游中间商和其他中介组织。旅游产品价值的实现依赖于产品的销售,而销售的效果取决于营销系统的效率。由于旅游市场上供求双方之间存在着空间距离,而各个旅游供应商的产品要经过与其他部门产品的组合才能出售,因此以旅游目的地为基础的旅游营销系统的建设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旅游营销系统的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增加了营销系统成员的同时,也为系统的有效运转提供了技术保障。如上所述,crs和gds都是旅游营销系统的组成部分,负责旅游产品的分销。互联网的出现为旅游营销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功能更加强大的工具,使旅游信息可以直达消费者处。旅游中介机构与供应商的合作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可以通过运用基于互联网的外联网得以实现。另外,互联网的效率使旅游企业开展个性化的营销和大规模定制成为可能(hannes werthner,stefan klein 1999)。

五、结论

上一篇:仓储管理问题研究范文 下一篇:绿色低碳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