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学好无机化学范文

时间:2023-12-27 17:16:55

怎么样学好无机化学

怎么样学好无机化学篇1

3月1日晚6:00-8:00,化学特级教师王静、严晋娟莅临科利华北师大附中网校聊天室,为诸多同学答疑解难。

学生:请问老师,该如何学好化学?

王老师:首先要学好化学用语,象化学方程式等。其次要掌握一些物质的重要化学性质。像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酸碱盐等。还应该掌握一些重要的化学计算,一些基本理论等。

学生:我是初三学生,化学成绩很差,一些化学公式总是记了之后就忘了,怎么办?

王老师:初三刚开始学化学,一些元素符号、化学式、元素化合价等这是必须要记忆的。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它们的概念,而且要会应用这些概念来解决问题。要理解记忆,不要单纯的去记忆。而且要多应用概念,做一些练习题。

学生:高三时间少,复习起来显得又忙又乱,除了跟老师学外,自己应怎样学呢?

严老师: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自己总结归纳,如概念问题、进行对比,比较它们的联系和不同点,如有关理论问题不仅要知道理论本身的内容还要会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如元素化合物内容,按周期的族总结归纳,掌握它们的相似性。

学生:有机物的应用,最重要的是什么?

王老师:首先要掌握有机物的结构式,官能团、同分异构体,还要掌握有机物之间的衍生关系。还要掌握有机物的重要性质及合成方法等。

学生:高考考哪些实验?

王老师:高考:首先化学实验基本技能是化学实验的基础,所以要熟练的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技能,才能够会运用这些技能,无论考什么样的实验题,将这些基本技能进行重组、辩析、确认以及改良来解答各种实验问题。

学生:老师,化学考试中总是经常考到一些实验,可我总是这部分比较差,该怎么办?

王老师:首先要跟着老师的进度进行复习,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网络。中考一般分为基本概念,要弄懂进行分类、元素化合物学好、掌握几种重要物质,像氧气、氢气、碳及其化合物、酸、碱、盐它们的性质及其重要关系,其次要将学过的一些化学实验进行分类总结,如化学仪器的分类、用途以及化学基本操作还应该掌握根本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

学生:电解质部分应着重练些什么?

严老师:电解质部分内容较多,重点部分是盐的水解、电解、原电池以及离子共存等,可以多做一些练习题,通过练习题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

学生:王老师、严老师后天我要参加化学竞赛,今天我应做些什么?

王老师:后天就要参加化学竞赛,现在不要在做难题了,将你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在进行归纳总结。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学生:烷烃分子中电子总数的通式怎么算?

王老师:首先要知识碳元素是四价的,碳碳之间单键所以烷烃的通式应该是二个碳原子,还缺六个氢原子满足碳是四价的,如果有N个碳原子,必然需要有2N+2个氢原子。所以烷烃通式应该是CNH2N+2。

学生:老师好,我上高一。高一上学期,我一下子觉得化学很难学,学的很不好。请问从现在开始怎么补啊?

王老师:上高一化学学的不好是自然的现象,现在应该把所学过的知识总结归纳,你已经学过卤素、氧族、碱金属这三个族的元素已氯气以及氯化氢盐酸等为代表物,以硫以及硫化氢、二氧化硫、硫酸等为代表物,以钠、氧化钠、过氧化钠等为代表物进行总结归纳,按照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制法和用途进行总结归纳,使知识成为网络在有掌握好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并会应用它们进行计算。

学生:银镜反应的能够检验醛基的存在,还有什么别的作用吗?

王老师:通过银镜反应工业生产中就可以利用银镜反应在暖水瓶内镀银。

学生:老师,如何记住化学方程式?

严老师:化学方程式首先要掌握物质的重要化学性质,必须通过化学实验,实验中认真观察,知识反应物是什么,生成物是什么。化学方程式就会写了。首先要对所做过的实验现象记清根据实验现象可以记住化学方程式,再有掌握物质的性质也能记住化学方程式。

学生:如何简易的记住物质的可溶性?

严老师:记住有关物质溶解性的常用口诀。如钾、钠、铵、硝酸、盐、全溶、盐酸除(银汞、)硫酸除(钡、铅)碳酸只溶钾、钠、铵。

学生:老师如何配平化学方程式?

严老师: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主要就是根据电子的得失数相同来配平,表现形式是根据化合价的升降数相同来配平。

学生:高二化学那里是重点,需要掌握?

严老师:无机部分重点是铁及化合物,镁铝及化合物,有机物掌握住它们的化学性质,有机物的重点是结构决定性质,有什么样的官能团就有什么样的性质。

学生:怎样根据挥发性和酸性的强弱对酸进行分类?

王老师:从挥发性来说,分成挥发酸和不挥发酸。挥发酸如盐酸、硝酸。不挥发酸有硫酸、磷酸等。根据酸性强弱分成强酸,中强酸和弱酸。强酸有盐酸、硫酸、硝酸。中强酸有亚硫酸、磷酸等。弱酸有碳酸、醋酸等。

学生:高考时那类是难题?

王老师:高考哪一部分都有容易的,较难的和难题。例如选择题最后也有难题,最难的题应该是在化学最后的计算题里面有一部分。计算题也有一部分容易和难的。一般有二个计算题一个容易,一个难。有机合成难度大一些。

学生:老师你好,我是高二的。马上要会考。我想问一下高中的化学那些是重点!

严老师:元素化合物部分主要是卤族、氧族、氮族、碱金属、铝、铁等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法、用途要掌握住,基本理论部分主要是原子结构周期率、周期表掌握住它们的内容并会应用、基本概念主要是物质的量以及物质的量?浓度概念要掌握住并会应用与计算,总结复习之后要多做练习,只要是错题一定要找到原因,如果是知识方面的原因进行补救。

学生:我在有机物这一部分总也学不好您能给我些建议吗?

王老师:有机物特别要注意掌握烃与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衍生关系。掌握每一种重要物质的关能团。这些关能团决定了物质的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学习化学应该怎样记学习笔记?记笔记的目的是什么?笔记应该记些什么内容?我的笔记只是照着书上抄了一些物质的性质,和书上提到的化学方程试及其现象。我觉得我的笔记对我的学习好像没有多少作用。请问我该怎样改进?

王老师:书要有的一些内容就不需要记笔记了,注意老师总结的规律应该记。

学生:对于一些离子方程式应该怎样记呢?

严老师:离子方程式:第一要掌握物质的溶解性,难溶和难电离的要写成分子式。易溶易电离的写成离子式。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完成的条件。

学生:我马上就要会考拉,但我的化学基础和成绩不是很好,那我在着三个月中怎样再使我的成绩提高一些?

怎么样学好无机化学篇2

一、为何走近学生思维

教学的根本是为了学生的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想引导学生学好、会学,必要的前提之一就是走近学生思维。如果教师无法了解学生,无法走近学生的思维,就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二、怎么走近学生思维

走近学生思维,首先要了解、把握和利用学生的真实的想法。这就需要教师实施三重追问:一是学生可能怎样想?二是学生实际怎样想?三是学生认同怎样想?

1、学生可能怎样想?这个问题主要是在备课时要充分估计。估计的情况和实际学生的想法有多么接近,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影响接近程度的因素主要取决于两个,一是教师能否换位思考,也就是能否站在学生角度想学生所想;二是教师对学生年龄特点、思维特点的把握程度,这需要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以我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一课为例,在考虑学生可能怎样想时,主要从二个层面分析。

一是从课题出发学生可能想到几个大的问题,如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用这个策略? 怎样使用一一列举?一一列举这种策略有什么优越性?这三个问题,既是学生可能想的,也是本课必须要弄清的三个问题。

二是从具体情况出发,学生可能怎样想?如,猜拳游戏时,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情况?学生可能怎样数?方法选择计算还是列举时,学生可能会考虑到数目大小或是否已经找到计算方法。学生独立列举时可能会出现怎样的方法?例1可能从哪里想起?例 2可能出现哪些情况?学生独立运用策略解题时,可能会用怎样的方法?学生的思维可能出现怎样的漏洞?

以上列举的是一些具体问题学生可能出现的想法,有了这些分析估计,备课时,我就作好充分的准备,想好怎样的情况怎样应对。

2、学生实际怎样想?上课出现的实际想法,只有二种情况,一是在预料之中,二是在预料之外。我在上这一课时,课堂上实际出现的想法,应该说绝大部分是在预料之中的,如:例1可能从哪里想起?例 2可能出现哪些情况?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分层列举?等。

3、学生认同怎样想?评价学生的想法时,学生的感受很重要。如果老师认为合理的想法学生得不到认同,教师把想法强加给学生,那么,学生情感上就无法接受,就谈不上情感体验,更谈不上快乐学习了。

三、走近学生思维后的数学课堂

走近学生思维,归根结底是为了顺势而为、随学而导,有效引导学生发展数学思维。这里仍以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一课为例,谈三个环节。

1、仔细寻找得体素材 。预测了学生可能怎样想?上课时就可以寻找和呈现合适的素材,以达到期待的效果 。如 例2的教学,其中第一个重点就是让学生体会有序列举的重要性,课前我已经预测到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想法,上课时,学生在独立列举时,我就有意识地巡视并寻找代表性的作业,然后呈现并讨论这些针对性的材料,学生自然能发现在列举时最容易犯的毛病是重复和遗漏,而避免这两种毛病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有序列举。

2、根据情况随学而导。课堂上实际出现的情况,多种多样,尤其在开放的状态下,情况更加丰富,当我们走近了学生的思维,就要直面学生的真实想法。我们主张的随学而导就是要求老师课堂上能尊重学生想法、利用学生想法,顺势而为、随机应变。如在《一一列举》一课例1教学时,当学生列举出所有情况后,我引导学生观察列举的数据,问: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一时没有发现,就继续问:什么在变?什么不在变?怎样变?当学生发现了长宽变化规律和周长不变时,继续追问:还有什么在变?怎样在变?当学生说出面积在慢慢变大时,再继续追问,那么,在周长不变的情况下,面积有怎样的变化规律?这一环节,老师通过几个追问,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渐发现其中的规律。事实上,由于一开始的问题非常开放,学生开始会发现什么规律,有很大的随机性,课堂上的追问其实也有很大的随机性,老师心里想的就是学生怎么回答,就顺势而为,在讨论交流中因势利导。由此可见,这样随学而导的教学环节的出现有两个很重要的特性即:开放、随机。

3、引导学生有效感悟。走近了学生的思维,就了解了学生的特点、想法,当我们能真正走进学生的思维,感受到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理解并把握好学生内心感悟的规律的时候,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感悟有价值的“数学”。 如在《一一列举》一课例2教学将结束时,学生已经有例1和例2的积累,学生思维深处已经有朦胧的问题,例2为什么要分层列举?这时老师适时引导学生比较例1和例2,通过比较有效感悟什么情况下需要分层列举?又如在猜拳练习中,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以及学习例2前后的对比,引导学生有效感悟:有序的分层列举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很管用,从而进一步感悟策略的价值。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坚持走近学生思维,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让数学课堂开放学生的智慧之花。

怎么样学好无机化学篇3

读 书

怎么读书呢?中国人不太爱读书。虽然我们受教育的平均程度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是我们的人口基数太大了,所以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人比其他大国少不了很多。但是从图书的销售上看,我们和人家相差很多。我们的畅销书都不能称其为畅销书,畅销书都要达到几十万、上百万,我们这样的畅销书几乎没有。一些好书,包括一些国际知名的著作,在国外动辄可以卖几十万册,在我们这里只能卖一两万。有一本书非常好,叫《钢铁、细菌与大炮》,在美国卖几十万册,我向同学推荐,没有一个人看完不说好。但这本书在我们这儿只能卖一两万。再举个例子,看人家日本的地铁里,所有等车的人都拿着书看,车来了以后,上车的上车,下车的下车,很拥挤,相互把位置调整调整,从兜里拿出书报继续看,一个车厢里百分之八十的人在读书,站台上百分之八十的人在读书。对比而言,我不得不得出这么一个看法,我们不大爱读书。

人跟人不一样,不是人人都爱读书。有些喜欢做实际的事情,比如采购员、商人,他们不一定爱读书,也未必需要,是吧。但就连我们大学当中,就连我们名牌大学当中,我所看到的读书的情况也是很不令人满意的。在我教每门课的时候,我把我读过的自认为很好的书,令我激动的书介绍给同学的时候,我很少能看到同学们读书的势头令我感觉到后生可畏,马上可以超过我。我连高中都没读过,插队插了八年半,进了大学以后读了一年半,开始考研究生,我读研究生时我们读书的干劲是我们的老师们远远赶不上的。我们那时候学历很低,但我们热爱读书,有干劲。所以还是那句话,全国上下,包括我们名牌学校的学生,我看不到他们热爱读书,这是最使我悲哀的事情。

什么原因呢?中等教育是祸根之一:我们的中等教育不但没有激发,相反挫伤了大家的读书兴趣。我们学的东西太狭窄了,学生没有选择的自由,只有被动地去重复,去记忆。而且,在这个过于狭窄的领域中又逼迫同学们用力过猛。狭窄、单调而且用力过猛,最后造成学生们厌学。这是我首先想到的理由,这个理由我想是成立的,但是充分吗?我怀疑。日本的中学教育也非常残酷,听说日本的厕所里面都写了很多考题,比如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最深的湖是……?准备高考已经到了如此残酷的程度,同学进了大学以后,第一年也是要松一松、歇一歇。可是日本民族,包括他们高校的同学仍然热爱读书,从地铁上看到的现象不会欺骗我们,足以证明这个民族热爱读书。所以我感觉刚才那个理由是成立的,但绝对不充分。还有什么原因呢?我们的大学教育专业化太早,而后还有大家学的东西狭窄、单调,同学没有较多的选择余地。这是我猜想的又一个原因。还有第三个原因,就是我们的社会氛围太过功利,不重视主体自身的乐趣,不重视开发主体阅读的兴趣,这种氛围之下人们动辄要发问:这有什么用?能帮我找工作?能帮我升官?能帮我赚钱?对不住,往往都不能。很多人类的文化精品不能帮你这个忙。当前社会氛围急功近利、实用主义。这三个原因结合起来使我们无法建立起读书的兴趣。我想说,即使不做学术工作,如果你最终没有养成对读书的热爱也是很遗憾的,我觉得你人生当中少了很多乐趣。而你如果以后想做学术,我以为是绝对做不好的。我说你最好改行。

在这个阶段应该博览群书的第二个道理是早期不开发,日后你喜欢的读书范围一定是狭小的。到了40岁,接触到了此前你没有接触过的图书、没有接触过的领域,你就可能读不下去,觉得索然无味。读书兴趣的培养跟生理上的一些其他的喜好的养成很相似。你的食谱有多宽?你喜欢吃多少样东西?是不是偏食?大家知道牛奶的养分非常高,也并不太贵,因此西方人牛奶的摄取量非常大,一天喝一公斤甚至更多,不分时段,早晚都可以喝。可我们中国人不成,我们只有一部分人能够消化牛奶,很多人喝多了腹泻。为什么呢?不完全是先天的,很多是后天的原因。我们胃里缺少一种酶,小的时候多喝牛奶,就能够开发这种酶。如果小时候不怎么喝牛奶,到年岁很大时再喝,胃里就没有能够消化牛奶的酶。读书兴趣的培养也是一个道理,小时候如果不开发广阔的兴趣范围,大了就费劲了。童子功是非常要紧的。

博览群书的第三个道理是,如果一个人读书的兴趣太窄了,写的书没人愿意看。中国的经济学家――水平差的不谈――水平好的经济学家和外国经济学家写的书比起来索然无味。差在什么地方?我觉得专业上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国外的优秀经济学家们非常之博学。国内很多经济学家是我的朋友,和我有交往,我这样一个幼年断学的人在杂学上还要胜过他们几筹。知识面太窄了,书写得没有味道,人家怎么能爱看呢。跟国外的经济学家比起来,差太多了。

怎么读

下面谈一点点怎么读书。读书是要记笔记的,因为你是专业读书的,你不是爱好者,至少今天你不是。笔记怎么做?笔记是给自己做的,自己能看懂就行。笔记可以记得极其简短。家里人看不懂,老师也看不懂,不要紧,是给自己不是给别人记的。笔记实际上是一个索引,看到两个字,哦,他说的是这个观点,就行了。或者再加个页码,在这本书某页,日后要引用,要深入思考,把那本书拿来翻到那一页,就行了。再说一点,读书读完以后要和人交流,要经常去卖弄,跟别人吹牛。这是非常好的,这样能帮助你记住书里面的东西。你给人讲的时候你可不是拿书给人家念,会不知不觉地加进你的思考,至少加进你所强调的东西。这样有助于将书中的内容跟你的思想融合。你当时能从脑子里拎出什么东西来,肯定无意识中进行了筛选,那是你最喜欢的东西,喜欢的东西你才能牢牢地记住。读书能正确理解更好。其实正确理解谈何容易,大师的门徒们一向都是有分歧的,谁的意见最正确啊,很难说。理解得正确也好,有一点误读也不要紧。读书最大的收获是开发你的心智、开发你的思想,读了以后跟作者的认识完全一样,第一没有可能,第二也没有意义。要都是这样,人类的思想就不会发展和拓宽了,一个好的思想激发了杰出的少年,他们受到激发以后将这思想稍微变异了一下,思想就是如此发展的。所以重要的是受书的启发产生一些新的念头,是不是正确理解不是最重要的。读研究生的时候一年应该读多少书呢?我想得七八十本,当然不算过手的。过手的书要达到一百多本,通读的要七八十本。七八十本可以包括小说的,包括你个人的一些特殊的爱好,比如你喜欢的诗词,都可以的。

思 考

社会科学是什么?社会科学是一个个解释系统,解释我们的社会,解释我们的世界。马克思说:哲学家的任务是解释世界,我们的任务是改变世界。我们这等侏儒没有这种雄心壮志,至少我自己是这样。我觉得我所要做的事情能够做好已经很不错了,那就是解释社会。我们即使能改变这个社会,影响这个社会,也是微乎其微的,甚至于我们不该抱那样的奢望。我不想极大地改变世界,我不相信极大地改变世界以后能够带来一个全新的、美好的世界。我只能抱着慢慢来的态度,这就是我跟马克思的不同,这就是我为什么只能做一个所谓哲学家、所谓侏儒,去解释世界。再者,这也是我的角色决定的,有的人的角色可能更直接地影响社会,比如政治家、官僚,乃至大商人,而我只是一个学者。我们的使命就是解释这个世界,那么我们怎么发育出解释世界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怎么学会思考呢?

我说要从解释你身边的生活开始,要从日常生活中去学习思考,要学会解释你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问题、疑团。你要对你周边的日常生活有好奇心,要问为什么。可能你跟你的很多同龄人不一样,你除了活着以外还会经常好奇和提问:哎,这是怎么回事?我们周围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刺激我们的好奇心,可以诱发我们去思考、去解释。比如家里的状况,你来到世界上最先目睹最先感受的小环境;比如你亲属的谋生之道,他们靠什么活着;怎么有的人下岗了;他们之间是有差别的,在职业上,在社会地位上。在你记忆中你的家庭消费在这二十年来的变化,这种变化怎么样发生的,和大社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如果你生活在农村,故事会更多。因为一个村落中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分化,在农村会目睹形形的生存方式。在城市互相关起门来,互相了解很少,在农村因为有很大的透明度,你从小就会接触到很多的纠纷,你会看到分家,看到村庄政治,看到要选举了,村里人在争夺权力,这是城市里的少年绝对看不到的,你不想看都会不知不觉地听到看到。现在你来到学校了,周围的日常生活仍然有望成为你的思考对象。比如,我们每个人都有手机,为什么要有手机呢?座机解决不了你的信息沟通?说手机方便,真的有那么多要紧的事没有它就不成?没有的事。可能发短信真的很方便很便宜,但方便、便宜诱使你发了很多很多短信,加在一起钱也不少。我相信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非常耐人寻味,非常有琢磨头,不是像每个人张嘴就说出的那样。社会上自欺欺人的事比比皆是,这才是真实的生活。

再给大家说一个培养思想能力的小手段:记笔记。读书记笔记似乎平常,但观察周围的事情有什么想法记笔记,多数同学恐怕就想象不到了。要记笔记,要深入去想一些事,一些小事,然后记笔记。那些东西是很珍贵的,是你思想成长的轨迹,你记下你怎么想的,你再想的时候就像登台阶一样走得更高了,而不是像拉磨一样在转圈。实际上由于高度分工,现代人的生活接触面是不大的,甚至非常狭小,所以日常生活中的信息是非常珍贵的;而我们所特别强调的是,要从这个方面开始思想、开始思考。

这也就是说我们要记两本笔记,一本是读书笔记,一本是我们对日常生活的思考所做的笔记。这两个东西是相互对照、相互促进的。你对书本理论学得越多、理解得越深,你就能在观察周围的生活时有更深的理解,跟没有读过那么多理论的同龄人比起来,对生活的解释就不一样。反过来说,你对日常生活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积累了很多心得,回过头来再读那些理论著作,你的理解同没有对生活做细致思考的人的理解就有很大的不同,它也会帮助你读懂很多书,帮助你和一些书产生共鸣。因为你有感受,你对社会的诸如公平问题、正义问题有很深的体会,你的体会和著者的理论是直接或间接的关联的。这两者构成了你的学术档案。这个学术档案越装越多,你读了几百本书了,你对日常生活有好多好多思考,二者融合在一起,一个人的思想学术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怎么样学好无机化学篇4

Q&A Q=《爱尚生活》A=周易玄

关于个人经历

Q:你原名叫廖彬宇,改成“周易玄”是什么原因,有什么含义?

A:周易玄其实就是笔名。因为《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是群经之首,我个人非常推崇,所以就索性以周易作为自己的笔名。玄就是玄学,玄的含义包含了神秘、神奇和神圣三个层面。玄学指的是圆满之学,也是《易经》所谓的“形而上者”,就是至高无上的学问、最高层面的学问。以前蔡元培校长给北京大学制定了一面三色旗,三种颜色代表玄学、哲学和科学。我觉得司马迁在《史记》的自序中说得很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玄学其实就是“究天人之际”的学问。我个人认为,做人的最高追求就是做圣贤人,做学问的最高追求就是领悟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也是我们的终极追求。

另外,周易玄三个字,从字面上也可以这样去理解:周,是代表圆周,引申为圆满,又如佛家讲的“空”,老子讲的“无”,代表天之体;易,是变易,就是变化无穷,这是天道的表现形式,代表天之相;玄为色,譬如天玄地黄,代表天之色。所以“周易玄”三个字从表面上看就是空、相、色,也就是色相皆空的含义。

Q:出生于医学和文化世家,对你现在从事的事业有什么影响?家人对你影响大吗?

A:肯定很大,中医是国粹,中医其实就是中国文化思想的核心体现与应用。我们家为世代中医,在血脉里、基因里就与传统文化结下了这种很深的不解之缘。所以血脉很重要,我们都流淌着祖先的血液。因此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传统文化,将来在无形中依然会传递给我们的儿孙。

Q:据说你少年时代多次应邀到海南、湖南等地为商政人士讲授国学和企业文化,被誉为“神童”。讲讲你儿时的经历吧,你是如何受到国学启蒙,又是怎样走上这条道路的?

A:六岁的时候,一位游方的老和尚路过我家,然后进门来送了我一本《金刚经》,并嘱咐我的祖母要带着我

每天诵读。我小时候喜欢读各种课外书,尤其对《道德经》《论语》《中庸》等典籍很着迷,又喜欢看《二十四史》,其实看得似懂非懂,但是很喜欢古文,觉得其优美、大气。读《二十四史》的时候,我发现历史上很多人都是受到《易经》思想的影响,终于成长为对社会、对历史、对国家、对民族产生了重要影响和作用的人。加上《二十四史》中常常引用《易经》的原文作为论据,我就很好奇,《易经》到底是本什么书,怎么随时都有人在引用它。我就开始去了解,一看,全是各种卦象、符号,居然看不懂,所以生出了敬畏之心,越看不懂越好奇,越想一探究竟,这样就钻进去了。

因为我的父母都是教师,我家在教师宿舍,那时候和一些有学问的老先生是邻居,他们无意中发现,和他们说话时我能随口背诵佛经、《易经》《道德经》的原文,还能汇通起来讲解,他们很惊讶,这样就传开了。因为我年龄还比较小,所以传着传着,就被传得很离奇,也很神奇。其实也没什么奇特的。

Q:十七八岁便担任中国周易联合会副会长、着手撰写《国学旨归》系列丛书、创建了四为堂,在同龄人中可谓鹤立鸡群。当时的你感觉孤独吗?在那个年纪是如何做到心无旁骛做学问的?

A:不孤独,因为并不知道什么是孤独。我念中学的时候,同学们喜欢三五成群一起玩,我不喜欢,我觉得玩耍很浪费时间。我喜欢读各种书,尤其是《二十四史》,里面有许许多多很精彩的故事,我看入迷了,就把自己全身心投入进去,觉得讲的就是自己的故事。比如我看到刘邦,就把自己当成了刘邦,怎样混日子,怎样打仗,又怎样会客,然后怎样建立了一个国家……我觉得这精彩绝伦,远比去玩耍有趣。所以,孔子讲“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同学们都是在知之的层面,仅仅是知其然而已,是为了应付考试。我是提升到了好奇心、求知欲这个“好知”的层面,甚至到了一会儿不看书、不感悟都不行的“乐知”的层面,把学习当成了一种享受,一会儿不看书就很难受。

Q:还不到三十岁,就已经在全国重要的易学及传统文化研学机构中身兼要职,成为清华、北大、社科院、南师大等高校最年轻的教授。年纪轻轻就取得现在的成就,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A:老子讲“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我从来没有过名利的念头,所以心无旁骛,完全来自于内心的一种渴望了解宇宙人生真相的内在的动力,拼命去古书中吸收养分,其实就是我刚才讲的“乐知”的东西在起作用。另外,还有一个就是自信和志向。我很认同古人讲的立志,佛家叫发愿。志向立定了,人的方向就确定了,动力也就有了,境界也会通过立志而拔高。人的境界高了,人格就必然崇高,境界高了,就不会去热衷庸俗的、低俗的东西,就会压缩成长时间。

Q:比起同龄人,你是不是愿意结交年龄更长、阅历更深的“大朋友”?你的朋友圈是怎样的?有没有令你崇敬的师长?

A:我曾经问别人“九五之尊”指的是什么。经常有人会说“九五之尊”是指人的地位很高。我不这样认为。“九五之尊”这个成语来自《易经》乾卦的九五爻――“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个“在天”,就是指的境界,你的境界在天之上,就是“壮志凌云”,云在天上,你的志向比云还高,所以“九五之尊”指的是境界高。这样的人地位必然会高,因为只有与相同境界的人交流共处才能产生共鸣。你的境界高了,你的朋友也会如此,所以人的地位来自于他的境界。一个人地位很高,但是境界很低的话,很可怕,叫“德不配位”,非常危险。很多亡国之君就是境界很低,但又身居高位,所以很可怕。

Q:你在自己的博客置顶题词中写道:“丈夫志不大,何以佐乾坤?”你的志向何在?如何定义你心目中的“乾坤”?

A:我心目中的乾坤,就是国家、民族、社稷、苍生。我们追求名利,都是为了求得幸福。但是名利的幸福是转瞬即逝的,是无常的、非常有限。而每一个个体的幸福都是有限的,有限的幸福很容易就消耗完。所以,要想拥有无限的幸福,就要把个体的幸福放大。怎样才能放大呢?把自己的价值跟国家、民族、社稷、苍生的价值联系在一起,就自然放大了。个体的幸福有限,但群体的幸福无限。这就是《大学》里面讲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我曾经讲梦想,我说人的成功来自于梦想。但事业的伟大,不在于你怀着一个人的梦想,而在于你怀着全天下人的梦想。中国梦的伟大,就在于此。

Q:印象里,很多研究传统文化的人都深居简出,穿棉麻长袍,蓄胡子头发,每天粗茶淡饭,活得像是古代道士。可看你平时的打扮,你还是一个对时尚仪表有追求、对生活品质很讲究的人,这似乎与你满腹经纶的“大儒”形象并不相称。私底下,你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平时怎样安排自己的衣食住行?除了治学,还有什么业余爱好吗?

A:以前有人提出来一个说法,叫“儒为表,佛为心,道为骨”。穿着本身是一种表现形式,就是“表法”。如果我把自己穿得很另类,别人看到我就很厌恶、很排斥,我怎么能去和他进行很好的交流呢?所以,我尽量与时代融合,这是《易经》里讲的“与时偕行”。我们做学问也好,传播传统文化也好,都必须要能够“古为今用”,最怕的就是“食古不化”。那是越学越迂腐了。中国文化都是能经世致用、通权达变的,在生活中尤其如此。一个学习传统文化的人,连生活都是迂腐的,何谈致用?

Q:平日里各地讲学、培训、游历、访问、著书立说、经营书院等一系列冗繁事务缠身,一定非常忙碌,在时间管理方面是否有独特心得?

A: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业,你会发现,挂碍很少,羁绊很少,能够超脱出来,反而会做得更好。

关于国学、教育及四观书院

Q:你一直行走全国各地,四处受邀为政府官员、企业家、高校学子举办讲座、论坛,这样倾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因是什么?在现代文明社会中传统文化应扮演什么角色?

A:中华传统文化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对我们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有莫大的帮助。我们自己有这么好的宝贝,为什么不去传承呢?所以现在国家提出一个口号,叫“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穿了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Q:将国学精髓代代相传并推向世界是一个永恒的命题,作为这个领域年轻的领军人,你认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何在?未来又有哪些课题可做?

A:责任和使命就是努力传承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运用传统文化。把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营造起来。这些都是我将来不断要去做的事情。同时,也希望能培养一些可造之材,使其未来成为这份伟大事业的中坚力量。

以天人合一之宇宙观

以多元协和之天下观

以己达达人之人生观

以推仁弘毅之价值观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四观书院办院宗旨

Q:现在很多小学甚至幼儿园都开办了国学课程。穿汉服、背《三字经》《弟子规》被很多家长、老师们追捧,与此同时这也受到不少争议,你怎么看待国学幼教问题?

A:要结合时代,不要脱离了时代。不要搞复古的东西,要搞古为今用的东西。传统文化重点在神而不在形。要培养孩子的情操和志向,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要把孩子变成了另类。一旦脱离了群体和时代,将来他们的心态要么就是自大,要么就是自卑。这个是要值得深思的。

Q:你的教育经历几乎可以用“自学成才”来概括。如今有了女儿,未来你会让她接受怎样的教育?

A:我会亲自带着女儿学习传统文化,但是也会让她去了解和学习西方文化。《孙子兵法》讲,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嘛。

Q:你创办四观书院的初衷是什么?

A:我讲了一个“三老满意”的概念。“三老”是指代表了国家首脑的“老头子”,民间群体的“老百姓”,社会的中坚力量“老板”这三个层面。

我从19岁开始就想要创办四观书院,我坚信将来有一天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一定会开始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现在国家把弘扬中国文化作为国家战略,总书记在上面高声一呼,我们在下面群起而应。我们做的事情,就是要符合国家战略,符合国情需要,这个很重要。这个就是“势”,这个“势”一旦起来,就会势不可挡。孙中山先生讲,“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中国文化重视时机的问题,我也一直在等待时机,现在弘扬传统文化的时机已经到了。把握好时机,就能引领潮流,就能事半功倍。

刚才讲的是“老头子”满意,老百姓怎么满意呢?我们通过把书院的公益讲座制作成视频,投放到社会里,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爱上传统文化,让大家都受益,这就是我讲的老百姓满意。

最后是老板满意。企业家群体是改革开放以后飞速成长起来的一个群体,从历史的边缘走向了历史的中坚。他们开始肩负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重任。他们给国家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带动就业。他们若是出了问题,国家的经济同样会出问题,所以企业文化很重要,而企业文化恰恰就是企业领导者的文化。如果他们没有情怀,没有智慧,没有格局,就会短视,就会乱来,就会逐利,就会浮躁,最后就会给社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所以,我很想让他们学习传统文化,既打开他们的心胸格局,升华他们的人生智慧,又树立他们的崇高情怀。一个人,有了智慧、有了情怀、有了格局,就必然能把产品做成艺术品,必然能把企业做成百年老店、千年老店,自然就能做大、做强、做远。所以我要让老板满意,让他们都真切受益,不仅仅是在精神上受益,在物质上也要受益。我们的企业家可以抱团取暖,可以一起学习,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帮助。另外,西方有很多国际组织,影响到全世界各个角落。我也希望能通过创办四观书院,把我们的分院开到世界各地,由我们自己的企业家同学来建立,以后通过四观书院,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也要大力搞文化输出。这个很重要。

Q:四观书院现在都开设了哪些课程?能简要介绍一下课程内容吗?

A:以《易经》为主线,涵盖诸子百家思想,从诸子百家的思想上,来启发我们如何治理企业,如何管理家庭,如何做好事业等等。

Q:就像你的名字,周易学问博大精深。你认为易学的精髓何在?

A:冯友兰先生讲《易经》是个空套子,什么东西都能套进去。他又讲《易经》是一本宇宙代数学。《易经》的核心思想,就是“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它是道的本体,看起来什么都不是,但它又什么都是。

佛家讲参禅悟道,就是《易经》的思想――“赞天地之化育而与天地参”。

为什么说《易经》看起来什么都不是,又什么都是?当你生病了,《易经》的辩证和谐思想,立马就变成了中医可以治病;当发生战争了,《易经》的战略预测与决策思想,立马就变成了兵法可以保家卫国;当你想要健康成长,不遭受病痛的折磨,《易经》“与四时合其序”的思想立马变成最好的养生学;当国家建立起来了,《易经》的阴阳、柔刚思想立马能变成人伦大统、治国安邦的政治哲学;当你想要长生久视、究竟圆满,《易经》的思想立马能变成修性炼命之学。

怎么样学好无机化学篇5

一、给予其时间和空间让其充分放泄

班级的一名男生,在初中时就有很不好的名气,入高中后仍然只顾自我,经过几次教育、感化,确实有很大好转。但语言、行为上的不文明,还是惹起了祸端。一次在走廊中不文明的口头禅,被马主任请回了家。我被通知与该生家长沟通,还没等把话说完,孩子的母亲便说:“她这是报复!”很多无理词顺篇说来。无奈我只好说:“电话里说不清,你们两口子到学校来,咱们再商讨一下吧”。结果来到这后,还是没等我把话说完,该生母亲就勃然大怒。为了便于观察这位母亲到底什么样,脆不说话,让其发泄。“凭什么违纪就得停课,你们可以在教育她,如果一定要按照校规处理,我们就找徐广国去,我们都是他的亲属,牡丹江法院***,我们都很好,我们要去……”一顿发泄之后,她便反复就是这几句话。于是,我便从她发泄的神态对孩子带来的影响、口气上的蛮横给孩子带来的心理暗示、财大气粗的孤傲导致孩子不与他人合作、不文明的口头禅,又会使人觉得鄙俗。关于势力强劲要凌驾于他人之上,使人敬而远之等诸多方面我用征询与商讨的口气与之交流,我也满肚子火。但我时刻告诉自己,要压住,对胡搅蛮缠一定要耐心,口干舌燥的一下午,终于换来她的认知。后来每当孩子在家耍,或有其他不轨行为时,都能主动与我沟通,加之我平时对他孩子的管教,终于赢得她的信任,同时与她孩子在一起玩的,只要她们一去他家,她也做这些学生工作。后来据她前夫说:“你能和她说一下午,这女人狠呐!又胡搅蛮缠,连她自己的妹妹都不放过,我受不了这一切,才离的婚!”

二、针锋相对

文理科刚分班不久,一节课间,我到班级检查卫生情况。一女生,王xx座位下共有三张大废纸片,预备铃响后,她走进座位,我问:“王xx,怎么弄得地上这么多纸?”她说没看见,我顿时有些生气,不觉口气很硬:“这么大的纸你没看见,你能看见什么?”“那也不是我弄到地上的!”“咱们规定在谁旁边就由谁负责,保持干净,更何况还在你桌下”因她有心脏病,以为到这班我会迁就,我仍然没放过她,并让她出来。我与她谈纪律的遵守、谈校规、谈学习。想让她有所醒悟。最后她说:“其实这三块废纸都是我仍的,就是不捡看你咋的。”我们在走廊谈了一节课。我说:“下节课是英语,咱们就谈到这,别耽误上课,课间咱们再交流吧”。可没想到,中午我接到她母亲的电话:“你凭什么让我孩子站了一节课,不就是一张纸么?这多影响学习,就一张纸值得这么大惊小怪么?”“我们注重的是培养每个学生良好习惯,大家都做得很好,为什么就你家的孩子往地下仍这么多的废纸?一个干净的地面被她破坏,要是你走进班级你能舒服么?更何况让她捡起来,她不但不捡,态度还很恶劣。就好像你家干净的客厅,有三张废纸,你与客人在谈话,你感觉怎样?更何况现在是我在与她交流,怎么能说是停课?为了不使她耽误上课,我已经让她上课了,你若真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我建议你几次让你领孩子去检查身体,你怎么至今也没去?因为有病,她请了好多次的假,你怎么都不在意?帮你孩子纠正思想上的偏差,你倒鸣不平,你女儿这样不是你纵容的么?如果你觉得不妥,你到学校来,交给学校按校规处理这件事吧。”我把校规跟她说了一遍后说:“我根本没说你家孩子怎么的,根本就没批评她,只是在交流,你这做家长的,就到了这种程度,我完全可以想象你是什么样的人,看来我很有必要对你家孩子采用校规处理。你下午来吧,这件事交到学校处理吧。”

我挂断手机,过了一会手机又响了,学生母亲在电话里说:“我看这点小事,没必要交到学校,我这是了解一下情况。”我说:“你这是了解吗?这是责备,是质问。”她说:“我不了解情况……”总之语气很平和。后来经过多次沟通,使王*注意了很多细节,成为一个热心的人。有一次告诉她母亲她的学习情况,她母亲说:“我们自己都完全失望了,没想到你还那么关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最终,该生能与学生很好的相处。

三、让家长反思

一次与一个小动作多、上课几乎没什么注意力的学生的家长沟通。家长说:“我觉得我们的孩子是最棒的,从小人人都夸孩子聪明。”为让他看到还在真实的一面,我请这位家长到班级的后门观察他孩子课堂表现。一会动动这儿,一会拿拿那儿,老师要提醒注意听讲,她就抬抬头,还一副六神无主的样子。回到办公后,他说了一句让我很尴尬的话:“我的孩子怎么变成这样了呢?”我问:“那从前呢?”他说:“以前还不错。”于是,我把初中升高中的成绩及大榜给他看,又调出她历次月考的成绩及大榜:中考700多名,几次月考也都是将近700名。我说:“正常情况你家孩子好像自费生成绩还不错,你觉得她基础怎么样、学习习惯怎样可以想象吧,是不是现在才这样,你心里应该很了解。我觉得你应该正视现在的不足,能帮助她改正,这才是最重要的。”有力的证据,使孩子的家长有些不好意思。我有用一种友好的语气与之商讨对策即一个月的习惯培养,并让学生清楚这一计划,最后使计划落实了很多,成绩也出现了阶段性的提升。后来这位家长说:“还是你说的对,你还得多帮我,我会配合你的。”

软阻力:是指家长在老师面前有很软好的态度,可在自己孩子面前更软。孩子想怎样就怎样,家长束手无策。或是出于不忍心,有时学生在家养成的娇惯习气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大阻力。

如李xx,是一名在高一就被校长请回家的学生,升高二后,也不应在一班,当初当着他父亲的面,魏主任说:“咱们是有协议的,如果这学生再次违纪,就必须自动退学。”其实主任都清楚这仅仅是个约束。刚开始几天,也许是请回家后,做了反思,也许是魏主任的协议,也许是看到父亲留下的泪水,亦或者三者都有。总之,表现极好。可以一周刚过,他便迟到或家长请假。家长请假两次后,我总觉得其中有事。在我的追问下,他父亲无可奈何的道出实情,说他孩子就是不想上学,再次求我给孩子留个机会。以后,又出现过几次类似事情,学生的父亲也说:“他哪叫人,老师对他那么好,他全然不顾,说不来就不来,你说咋办?”这样对老师和对子女的好态度,尤其是对子女的好态度,无形中形成很大阻力。至于说校规之类的,该学生根本不在意,恨不得立刻不念,最后与家长商讨的对策就是:让家长狠下心,请假两天,不给任何零花钱,回乡下通过劳动(做木耳菌),挣出生活费。之后,与其父亲通过电话联系,又请求再要一天的假。终于让他品尝到;劳动的艰辛,于是她很高兴的回来上学,并且很努力。行为举止和课堂表现都比以前强得多。该生的父亲说:“以前既怕耽误学习,又觉得有点舍不得,没曾想真的有效果。”之后,该生的父亲总与我沟通,使我便于掌握该生的信息,适时调节,为避免节外生枝做预防。

怎么样学好无机化学篇6

关键词:生活化语文;语文教育场;健康发展;教文立人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4A-0020-06

围绕建构“生活化语文教育场”,走健康发展的教学之路这个核心话题,本文主要阐述以下四点内容:

一、两个重要概念的基本含义

1.“生活化语文教学”的基本含义

要想理解“生活化语文教育场”这个概念的基本含x,就必须首先搞明白“生活化语文教学”的基本含义。

生活化语文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与生活相融通,教与学的方式、方法、途径、过程、环境、体系、课程等全都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我们之所以这样定义这个概念,就是为了强调语文教学与生活是相互融通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要生活化,都要把教学过程中的多维生活作为一种手段、策略、途径、资源等。

“生活化语文教学”是一个方法论概念,其中第一个关键词就是“生活”。这个“生活”特指与文本有关的作者生活、课文生活、读者生活、教师生命积淀、学生生命积淀、生活情理等,此外还包括师生合作背景下的课内外语文学习和历练的生活等。这些“生活”都是相互融通的,都成了语文教与学活动中的手段、策略、途径、资源等。

“生活化语文教学”这个概念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那就是“化”。“语文教学”和“生活”究竟是怎么融通的?其最具魅力的着力艺术也就在这个“化”字上。这个“化”字有以下三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强调,在生活化语文教与学过程中各种“生活”都是有机化通的。具体表现为五点:其一,课堂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与作者生活、课文生活、读者生活、师生生活以及生活情理等多维生活之间是有机化通的;其二,这多维的生活彼此之间也是有机化通的;其三,语文知识的教与学与生活情理是有机化通的;其四,课内学生生活化地深读、体验、思辨、感悟,课外学生生活化地观察、阅读、思辨、感悟,这两者是有机化通的;其五,课内教师生活化地指导学生做实表达历练,课外学生生活化地自主表达历练,这两者是有机化通的。不仅如此,就是这五个有机化通之间,也是彼此互化融通、互为给力、互哺共生的。正因为有了这多维生活及相关因素的整体融通,语文学科的教与学也就全盘皆活了,也就真正充满活力、智慧、理趣和情趣,更有实效了。

第二层含义是强调,语文教与学过程中的这些生活真正实现了手段化、策略化和资源化。也就是说,这些生活都真正成了教师生活化教学和导练、学生生活化地“学感思悟练”的手段、策略和资源,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掘和利用。

第三层含义是强调,要像过日子一样地做实做好语文教与学过程中课内外诸环节以及有关事宜,要实现常态化。教师课内外的教学和导练,学生课内外的“学感思悟练”,都拒绝急功近利的应试主义,都自然而然地随日子走、当日子过,回归本真和常态。这样一来,学生最终自然会养成自觉意识和良好习惯,终身受益不尽。

将“生活”和“化”结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新概念――“生活化”。这是“生活化语文教学”这个概念的第三个关键词。具体也有三层含义:

一是课堂教学层面的含义。即指教师生活化地活教、教活,学生生活化地活学、学活。语文课堂上,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深入作者生活、课文生活,链接读者生活,回归生活情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生活体验和生命积淀去深入体验、感受、思考和探究,真正悟得课文这样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和运招用技的缘由,学透课文的语言表达艺术。也就是说,文章是怎么做出来的,学生就怎么学,教师就怎么教,做到“教学做”统一和融通。必须强调的是,学生只有通过课堂教学学通悟透、入得门径了,才会真的对语文学习感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可能更喜爱学,直至最终形成自觉意识,养成良好习惯,把语文学习当日子过。可见,这课堂上生活化地活教教活、活学学活,是建构生活化语文教学体系(也就是建构“生活化语文教育场”)的根基。

二是课内外语文学习和语言历练层面的含义。课内外语文学习,指的是课内外阅读、观察、体验、思辨、感悟等相互融通,就像过日子一样自然而然地坚持做实做好。课内教学生怎么去学,学生课外就怎么阅读、观察、体验、思辨、感悟,让学生都真正过上一种自主阅读、观察、体验、思辨、感悟的生活,并使之成为一种自主、自觉的学习行为,直至成为每个学生个体的生活乃至生命存在的一部分。课内外语言历练指的是,课堂上教师生活化地活教教活的同时,引发、指导学生依托课文的文境或有关内容,进行依文练写。如,依据课文仿写、扩写、续写、改写以及写随笔、点评、感想、祝福语、颁奖词、主持语等。课内这样历练,以促进学生养成读美文即练笔的自觉和习惯,直至将其当日子来过。这种依文练写本身就自然融于课文教与学的生活之中,就是课堂师生教与学生活的一个有机部分,不仅有益于充分利用好课文这个“例子”,也特别有益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思辨、理解和品析,还最容易激发起学生的表达欲望,进而特别用心地真写作文、写真作文。每堂语文课,学生都能够过上这种饶有兴趣又很自觉的练写生活,日久天长,自然也就切实过上了真写作文、写真作文,真练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的生活。此外,这种课内外语言历练,还指语文教师要把课堂上师生沟通、生生交流以及提炼、概括、整理各种结论的种种环节和契机视为一种宝贵资源,并长期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亲历实为,过上一种课堂上切实历练口头表达以及提炼、概括、整理等语言能力的语文学习生活。课内坚持不懈地堂堂历练,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良好习惯;再由课内到课外长期这样历练,让学生过上一种自主、自觉历练语言表达能力的生活,并不断从中获益,从而受益终身。课堂上,教师不一讲到底,而是把真做实练的契机和平台都还给学生。这种生活化的课内语言历练不仅有益于不断发育和提高学生的规范口语表达能力和提炼、概括、整理能力,更有益于教他们过上一种自立自强的学习生活,无痕发育和养成一种“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精神品格。学生过上什么样的生活,就会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而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自觉和习惯,发展什么样的能力与素养。只有形成了自主学习的自觉与习惯,学生才有可能真正解放口、脑、手、脚,从课内到课外,课内外融通互哺地越做越好,最终形成良性循环,积极促进终身的历练和发展、提升。

三是“生活化语文教育场”建构层面的含义。“生活化语文教育场”是“生活化语文教学体系”的形象说法。这一层的具体含义,后文将具体阐述。

2.“生活化语文教育场”的基本含义

生活化语文教育场,指的是由生活化课堂教学这个核心层(概括为“一化六教”)与层外由里而外依次建构起的“总结提升”“辅助拓展”“自主历练”这三个环层合力建构起的一个互化融通、互哺共生、立体四层的生活化语文教学体系。在这个“场”内,语文教与学的多维“生活”以及各层和诸要素之间都相互融通、互哺共生;师生长期像过日子一样坚持生活化的“教导学思悟练”,教学相长,共同提升。在生活化语文教学中,这个“场”有以下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就是“场所”之意,这是着眼于静态的维度而言的。这个“场所”由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核心层及其的“总结提升”“辅助拓展”“自主历练”三个环层构成。这四层相互融通、互哺共生,合力释放正向教育能。这样一来,就实实在在地为师生“教导学思悟练”,为培养学生学文立人的自觉与习惯提供了一最优化的场所,即“生活化语文教育场”。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场”的概念也是受法国社会学大师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理论的启发而提出的。布迪厄认为,场域是位置间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结构,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空间。这种相对独立性既是不同场域相互区别的标志,也是它们得以存在的依据。这种场域有内含力量,有生气和潜力,不能简单理解为一定边界所包围的领地。很明显,布迪厄的“场域”指的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各种场域,如美学场域、法律场域、宗教场域、政治场域、文化场域等。我们所定义的“场”,则仅仅是从生活化语文教学这个范畴来定义的。

第二层含义就是,“立体四层”之间以及核心层的“一化六教”、其余三层的诸课程、要素与活动都是相互融通、互化给力、互哺共生的,进而合力打造了一个以教文立人为旨归,不断发育和提升学生学习力、思维力、体悟力、品鉴力、批判力、道德力、人格力、品质力、生活力等的场。这是着眼于动态的维度而言的。这就好比物理学里面的“引力场”。按照物理学定义来讲,引力场是暗能量和星体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且引力场中某一点的引力与暗能量的虚拟质量和星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这就意味着,“暗能量”和某“星体”的质量越大,其在引力场中所造成的某一点的引力也就越大,而引力场中诸引力点的个体引力越大,那么这个引力场的整体引力也就越大。我们不妨把“生活化语文教育场”各层中的诸课程、诸要素与活动等合力打造出的教文立人的教育能量比作为一种教育“暗能量”,把其中的学生比作一个个“星体”。无疑,这个场中的教育“暗能量”越大越强,其对各“星体”的作用也会越大,也会越促进各“星体”自身能量的发育与增强;同时,这个场中的教育“暗能量”和各“星体”自身能量越是不断增大,其相互作用所产生“教育能”也就越会不断增大,并且“教育场”中诸引力点的引力之和也就越大。在这个前提下,这个“教育场”的整体引力也就越大,这也就意味着这个教育场的教育“暗能量”也会随之越来越强。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各“星体”就会越来越自主、自觉地与教育场中的教育“暗能量”相互作用,互化给力,从而不断地促进这个教育场的整体引力(即教育能)越来越大,即教育“暗能量”越来越强;反过来,这个教育场的教育“暗能量”越来越强,也会促进各“星体”自主、自觉学文立人的能量越来越强。“生活化语文教育场”实践建构的宗旨就是尽力谋求其整体引力(即教育能)的最大,进而最大可能地实现教文立人环境的最优化。

“生活化语文教育场”的建构,实现了场内教育能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基本保障了场内处处是语文教育,使学生过上一种富有情趣和理趣,自觉、自主、自由地天天坚持“学感思悟练”的有意义的生活。在这个积极生活的“场”内,学生的头脑、手脚、空间、时间等都获得了较大的解放,日久天长地坚持自觉、自主、自由的“学感思悟练”。这使学生不仅会不断发育、提升思维和表达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学文立人觉悟,并从中获得个性发展、习惯养成和全面提升,从而逐渐发育起独立人格、自主精神和创造品质等,成长为一个灵魂站立着的“整个的人”。

二、建构“生活化语文教育场”的主要原因

建构“生活化语文教育场”的主要原因,我们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来考察:

从微观着眼,主要原因在于:每篇课文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运招用技等都与作者生活、课文生活、读者生活、生活情理等因素有着直接的渊源;而文字知识、修辞知识、写法知识则也是源于生活情理的。语文教师只有做到会教教活、教透教会,学生才有可能做到学透学会、活学会学,从而真正走进语文世界的大门。只有学生悟道入门了,他们才有可能真的有兴趣去学,进而学得富有情趣、理趣和智慧,不断地主动生成、学通悟透。只有在学通悟透、乐学爱学的基础上,学生才有可能真正自觉地去自主学习、探究和生成,才有可能主动地去把语文学习和历练当日子过,进而养成自觉意识和良好习惯,最终达成学好文、立好人的语文教育理想。

从宏观落目,那就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就一直很严重地存在着极端功利化、“人文性”与“工具性”单极膨胀、长期不能真正与生活相融通等严重弊端,一直都面对着悬而未决的“五大问题”:(1)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2)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3)根治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途径是什么?(4)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和自觉究竟怎么培养?(5)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无痕立人?生活化语文教学体系的建构和实践研究,就是为了综合性、整体化地解决这些难题。语文教与学的策略、方法、途径、过程、环境、体系、课程等全都生活化,建构“生活化语文教育场”,应该是综合性、整体化地解决好这“五大问题”最理想的选择。[1]

三、建构“生活化语文教育场”的思想源头

当然,“生活化语文教育场”的建构绝不是凭空想象的,也是有其思想源头的:

首先,生活化语文教学理念的形成,与我本人深受“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等思想观念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我认为,经济、政治、文学、艺术等一切社会活动的初始之“道”都应该是法于“自然之道”的,语文教学之道当然也不能例外。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我的生活化语文教学思想主要源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有三大基本观点,即著名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其中,“教学做合一”是他“生活教育”思想的教学论,也是我生活化语文教学思想的直接来源。

“教学做合一”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陶行知先生强调:“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2]受陶先生这种“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的启发,我形成这样的理念:语文是怎么来的学生就怎么学、教师就怎么教。具体表述为:字词是怎么来的,学生就该怎么学,教师就该怎么教;知识是怎么来的,学生就该怎么学,教师就该怎么教;课文是怎么来的,学生就该怎么学,教师就该怎么教;作文是怎么来的,学生就该怎么学,教师就该怎么教;语言基本功是怎么来的,学生就该怎么学,教师就该怎么教。[3]

陶行知先生还曾指出:“(学生)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过康健的生活便受康健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受艺术的教育;过社会革命生活便受社会革命的教育。”[4]受陶先生这一教育思想的启发,我们建构了“生活化语文教育场”,旨在让学生过上一种健康的语文学习生活,就像过日子一样学练好语文。同时,也是为了切实解决好形成什么样的自觉和习惯、发展什么样的能力与素养、学做什么样的人等问题。

再次,我的“生活化语文教育场”理念还是深受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影响的结果。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对我影响最深的是“例子”和“习惯”这两个词。

首先,叶老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5]。他的这一观点的实质无非在强调两点:一者语文教材是教学生学好语文的例子;二者语文教材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例子。受叶老“例子说”的启发,我认为,教材不仅是教学生学好语文、养成良好习惯的例子,也应该是教学生会学、会用语文,过语文人生活的例子,更是教学生自主自X学习、不断美化自己的人生、提升核心素养的“例子”。

此外,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包括日常生活方面的,待人接物方面的,求知识方面的,干工作方面的。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6]叶圣陶先生所强调的习惯更侧重于态度和方法,也就是更强调教师指导学生历练,在不断的历练中养成学习和做人的好习惯。受叶先生“习惯说”的启发,我认为,习惯的养成固然很大程度上需倚靠态度的变化,培养习惯也确实需要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科学方法的长期历练,但是这种态度变化和持久有序的历练,则更需要一种优化的教育环境,需要一个令学生愿学乐学、乐此不疲、主动自觉去不断学习、历练、发展和提升的“场”,以让学生在这个“场”内过上一种积极、健康的语文学习生活。只有建构好了这个“生活化语文教育场”,才有可能保证语文教育的生态化和生活化以及学生健康发育和提升,进而切实实现好教文立人的终极教育理想。

此外,笔者还需再强调一点,那就是“生活化语文教育场”理念与洪宗礼语文教育思想也存在着一定的渊源。主要有两点:其一,传承并弘扬了洪宗礼先生的“渗透说”。洪宗礼先生的“五说”教育观中的“渗透说”强调,语文内部的读、写、听、说之间,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之间,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间都密切相关,互相渗透。他还特别强调,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协调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优化的整合,使知识结构与能力训练、知识教育与语文教育、智力发展与习惯培养等多元结合,互相渗透,充分发挥其整体综合教学效应。[7]受洪先生“渗透说”的启发,我认为,作者生活、课文生活、读者生活、教师生活、学生生活、生活情理等多种“生活”以及“生活化语文教育场”中的各层之间、每层诸要素之间也都是互为渗透,相互融通的。只有这样认识并建构实践体系,学生才有可能在这个“生活化语文教学”体系(即“生活化语文教育场”)中富有情趣、充满智慧、自觉自主地活学活悟、活练活用语文,进而悟透和会用语文。同时,在这个“学悟练用”的过程中,学生还会在精神、品格和境界等方面不断地真获得发育和提升。其二,传承并弘扬了洪宗礼先生的“学思同步说”。洪先生“五说”中的“学思同步说”认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无不有赖于想。想,是听、说、读、写的总开关。教师要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目的、有层次地引导学生在语文训练的过程中积极地想、正确地想、合理地想、严密地想,从而促进学生语言与思维同步发展,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养成运用语文的习惯,又形成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心理素质,发展学生的智力。[8]受洪先生“学思同步说”的启发,我认为,不仅要在生活化语文课堂上为学生创设自主思辨的机会和平台,更要建立科学的机制,有目的、有层次、有次序地引导学生在语文训练的过程中积极、正确、合理、严密地联想、想象和思辨,并且就像过日子一样地长期坚持,直至养成良好习惯,使之成为自己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

四、“生活化语文教育场”建构的理念创新与实践价值

笔者认为:“生活化语文教学”的核心理念“融通说”,强调“语文教与学”与“生活”两者不再是“贴近”关系,而是相互融通关系,这是对“一元”观的传统教学理念的重大突破;强调“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途径、过程、环境等,以前没有人直接这样提出并实践,因而这变革了传统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同时,较“情境教学”和“活动教学”而言,这个体系的建构不仅是对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的弘扬和发展,更是凸显了其时空的开放性和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

至于建构这个体系的实践价值,笔者认为,也是特别明显的。在“立体四层”生活化语文教学体系中,核心层即语文课堂教学,概括为“一化六教”,是建构生活化语文教学体系的奠基工程。“一化”指生活化地进行课堂教学,即教师活教教活,学生活学学活。“六教”即“教学生把语言历练当日子过”“教学生把据理品析当日子过”“教学生把自主思辨当日子过”“教学生把依文练写当日子过”“教学生把读世悟文当日子过”“教学生把语文积累当日子过”的总称。

“总结提升”层位于“核心层”,设置“学法贯通”“表达提升”“素养积淀”这三个系列的一些专题讲座式课程(共约10个),是初步建构生活化语文教学体系的重要过渡过程。这一工程旨在系统地对课堂教学做回顾性总结,促进学生更准确、系统、到位地把握知识,掌握本领,提升能力和素养,解决好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过于零散、学习效果不佳、自觉和习惯差等问题。

“辅助拓展”层,位于“总结提升”层,由“中学生必备知识积累”“中学生语文学习基本素养积淀”“中学生语文学习健康心理指南”构成(每个系列又开设若干辅导式讲座课程,共约15个),是建构“生活化语文教学”体系的重要拓展工程。这些专题课程就融于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中,充分发掘了学生课内外生活中最有益于学生学好语文的资源,因而最切合中学语文教与学的实际需要。这一工程旨在最务实地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环境,解决学生时间有限而课程开设又不够聚焦和给力,极端化应试考练多、课程建设应景多,极不利于学生有效提升语文能力和素养,教育教学效益极低等特别突出的矛盾。

“自主历练”层,位于“辅助拓展”层的,是建构“生活化语文教学”体系的重要完备工程。在这一层内,教师指导、督促、检查、激励、鼓励学生长期坚持课外自主表达历练,以突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实用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督检、激励、鼓励下,充分运用课内学得的策略和方法,自觉、自主地观察、读书、体验、感受、思考、思辨、感悟、评判,并持久、循序、扎实地坚持自主历练,让其随日子走,将其当日子过。这一层的前提和基础是核心层、提升层和拓展层,同时也是这前三层所积能量的释放,是由积蓄、涵养升华到运用、展示。这一工程旨在解决语文教W只看分数不管人,严重忽视学生自主历练、自主发育和提升等致命问题。

总之,建构“生活化语文教育场”的根本宗旨十分明确,那就是:牢固树立以生活为中心的知识观、教育观和价值观,建构起“生活化语文教学”体系,走返本归真、务实有效的健康发展之路,让学生自觉地过上一种课内外有机融通、互哺共生的真语文学练生活,积极主动地学好文、立好人。“生活化语文教学”的实践研究也证明,这一体系的建构在语文学科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确取得了重大突破,并且较好地实现了“教文立人”这一语文学科的终极教育理想。具体来讲,在“教文”方面,有利于减轻负担、提高效率、绿色备考,有利于回归本源、克服浮躁、走出误区,有利于主体明确、平等合作、教学相长,有利于以人为本、目中有人地因材施教;在“立人”方面,有益于立起一个智慧学习的人、诚信自守的人、崇尚博爱的人、审思明辨的人、自主自觉的人、懂得感恩的人、勇于担当的人、懂美爱美的人、喜爱创新的人。故此,笔者认为,建构“生活化语文教学”体系,对矫正弊端,扭转危局,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实现语文学科教学的终极教育理想,促进中学语文教学返本归真、健康发展等都有着特别重要的导向意义和价值。

最后,笔者再讲几句感言:要想让学生学得有趣,教学就必须回归生活,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生命积淀。学生只有学得有趣,他们才会乐意学,才有可能主动、自觉地去学,进而把语文学习当日子过。学生只有主动、自觉地去学了,才有可能真正用心学会,直至会学乐学,直至一个自主自觉的灵魂站立起来。学生没有兴趣,没有入门乐学做基础,一切所谓的自主探究和生成都是在自欺欺人。生活化语文教学是返本归真、务实有效、充满智慧和活力的,与急功近利、死教死考死练死循环的极端应试主义是格格不入的。未来总有一天,中国的教育会返本归真,那将是生活化语文教学大有作为之时。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满怀良知、挺直脊梁,不媚流俗、坚持真理,敢于真教语文、教真语文,要自觉拒绝目中无人、只造就工具式奴隶的教育行为,真正对学生学好语文、健康成长和民族未来负责。

参考文献:

[1]董旭午.将生活化语文教学进行到底[J].语文学习,2015(6).

[2]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陶行知文集[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285.

[3]董旭午.生活化语文[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4(1).

[4]周德藩,王铁军,秦德林.走进陶行知――教师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3-25.

[5]叶圣陶.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J].中国语文,1978(2).

[6]叶至善,叶至美,叶至诚.叶圣陶集(第十一卷)[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235.

[7][8]洪宗礼.洪宗礼文集(第一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29.27.

收稿日期:2017-01-18

怎么样学好无机化学篇7

一、处理好听课者与被听课者的关系

听课者进入课堂后,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做到听、看、记、思的有机结合,不要心不在焉,或干扰学生学习,或干扰教师上课,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外来听课者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尽量让课堂教学呈现真实自然的面貌。

二、听课的基本要领

笔者认为,听课者应做到一听、二看、三想、四记。

一听。听课,关键在听上,听什么?怎样听?听教师是否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方法和要求;听是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听语言是否流畅,表达是否清楚;听是否有知识性错误;听是否有创新的地方;听教师的思维是否宽广,学生的发言是否准确。

二看。听课要看,看什么呢?看教师主导作用及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

三想。我们在课堂上不仅要边听、边看,还要边想。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换个角度行不行、好不好。课堂上,学生回答错了或答得不完整、结结巴巴,这才是常态课,很正常。正因为这样,他们才需要学习。要做到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

四记。记什么?怎样记?通常听课要记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堂闪光点、对问题的思考、灵感、优点、不足或建议等内容。

三、听课应该重点关注授课教师的授课内容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三维”要求,知识、技能的要求有哪些,学到什么程度,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落实,新课程如何导入,包括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哪些活动。

2.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结合了哪些生活实际。

3.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4.设计了哪些教学活动步骤,如设计了怎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探究;设计了什么样的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操练,其让并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等。

5.使哪些知识系统化,巩固哪些知识,补充哪些知识。

6.培养学生哪些方面技能,达到什么地步。

7.渗透哪些教学思想。

8.课堂教学氛围如何。

四、如何评课

科学、严谨、中肯的评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辅助手段,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评课的乐趣在于发现问题,更在于解决问题。但是在现实的教研活动中,评课活动存在几个普遍的错误现象,一是不痛不痒。有些教导主任评课较随意,令人听后觉得毫无价值。二是不能抓住关键,没有深入实质内容,因此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三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分不清主次。四是装好人,怕伤害授课教师,故意说一些好话,这样听评双方没有受益。五是语无伦次,让人听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所云。六是孔中观人。听了一节课就对授课教师的课“打入十八层地狱”,这与评课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笔者认为评课应该既评教师的教,又评学生的学。应该看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学定教,以学论教。除了参与程度,还有学习效果。评课不能面面俱到,要有轻重点。

五、处理好四个分析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1)从教学目标制定上来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合学生的发展。符合学生的年龄实际和认知规律,要难易适度。

(2)从目标达成来看,教学目标是不是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要为实现目标服务,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2.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评价教师的一节课上得好与坏不但要看教学目标如何制定和落实,而且还要看授课教师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能力,更要注意分析教师的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是否突出了重点,分散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评价一节课,首先要看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符合“三维”要求;二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并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看教师教学思路在课堂上运作效果。

4.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1)看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是不是随机应变,优选活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和创新。抓住课堂上的思维训练设计,看创新能力的培养、主体性的发挥、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风格的形成等。

(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要恰当适时地运用投影仪、录音机、电视等现代手段,为教学服务。

怎么样学好无机化学篇8

关键词:理想的教育 平等 开放 自由

教育的不平等、功利化、产业化、知识化等与人们对教育日益提高的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关于现代教育的弊端和教育的改革改良的论述汗牛充栋,但教育的宗旨、原则、相关配套机制等依然是值得讨论的问题,何为“理想的教育”呢?一言以蔽之,理想的教育应该是为人生的平等、开放、自由的教育。

一、宗旨

教育会影响人才体系的形成进而影响经济发展,教育会影响政治发展和文化传承,但教育的宗旨绝不仅仅是为了经济发展而培养工具人,也绝不仅仅是为了家国梦想而培养意识形态人,也绝不仅仅是为了文化传承而培养文化人。

一个人生下来之后,要处理的不外乎三种关系,即与自然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自己的关系。处理与自然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求真,我们要了解自然,要懂得顺应和利用自然。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求善,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社会,要了解制度对个人的影响,要了解民主、自由的价值,要懂得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一些道理和原则。处理与自己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求美,我们要学会处理自己的欲望、感情,我们要学会审美,我们要有理想、信仰。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目标和宗旨应落实在具体的个体的人的身上,服务于人解决人生的三种需要。因此理想的教育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为人生的教育,为了成全每一人的人生的教育。教育是“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像方面的自由”,理想的教育应是为人生的教育。

二、原则

现代教育有着种种弊端,如教育不平等,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对立;家庭与学校的理想主义教育与社会的现实主义教育的尖锐对立;私有制下的教育未能解决人的信仰问题;应试教育和社会功利性导致精神成面的缺失;家庭教育的家长性质以及与此关联的家庭暴力等问题,教育科学无法直接在家庭中推进实施;学校教育对学生个性的扼杀乃至自由权利(如恋爱)的剥夺,违背人性;学习不能与劳动相结合,反而与考试相结合;社会教育的大染缸性质,酿成重重社会问题。不能与学校和家庭教育有效结合,无缝连接;教育产业化(私有化)对教师本身的剥夺和对教育平等的严重损害;教师未能起到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也未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育的社会功能未能与其他社会问题的解决相互关联等,因此理想的教育在为人生的宗旨下,要遵循平等、开放、自由三原则。

(一)平等的教育

实现平等的教育应首先公办教育应实现真正的免费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免费教育。公办教育的免费供应可以在教育产业化的背景下,在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现实下为平等的教育提供最基础的保障。

教育平等是一种差异中的平等,是起点的相对平等,过程的平等,而非结果的平等。教育应是农业式的养成而不是工业式的塑造,让小草充分长成小草,大树充分长成大树,让能挑三十斤担子的人能挑满三十斤,能挑一百斤的人能挑满一百斤,这才是平等的教育。免费的公办教育供应是实现差异中的平等的重要保障。

为了实现平等的教育应关注几个问题,一是留守儿童的教育,二是民工子弟的教育包括异地高考问题,三是教育的择校与点招问题。

(二)开放的教育

据考证,中国的基础教育传授的知识比美国多,课堂的有效性也能够得到保证,但是高等教育没有美国好,学生的发展后劲不足,创新创造能力不够。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的教育太单一。目标单一,迫于生存的压力,功利化,我们的目标就是考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路径单一,从小学到初高中到大学再到读研读博一条路到底,选择职业教育基本上都是无奈或更功利的考虑。评价单一,评价标准就是分数,分数高就是好学生,好学生就应该分数高。我们的教育局限于书本、课堂和知识,与生活、社会、实践脱节。我们的学生吃了很多年的鸡肉猪肉,不知道鸡和猪是怎么喂养的长得什么模样,我们的学生写作文,会写出秋天到了,花生成熟了,风一吹,树上的花生哗啦啦地响,这是丰收的音乐。我们的职校招聘的汽修专业的研究生根本不会修汽车。我们需要开放的教育。开放的教育应解决目标、路径、评价单一的问题,应让专业和爱好结合、知识和实践结合、学习和生活结合。

(三)自由的教育

我们的教育不够自由。以专业选择为例,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选择专业,比如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可那时候我们还什么都不懂,我们对各行各业都缺乏足够的了解,我们都是听从父母的意愿或直接看专业的名字觉得这个专业好就选了,我们缺乏选择的自觉。正因为这样,所以很多人学习了一段时间以后,觉得专业选错了,可是错了只能继续错下去,我们没有换专业的自由,除非你有非常的背景和关系,否则你换专业是不可能的。专业选择之初缺乏自觉,选择了之后又缺乏调换的自由,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很少是基于个人兴趣和天分的人才,所以潜力较小,发展后劲不足,创新创造力不足。自由的教育应该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由是创新的前提,自由的教育才是面向未来的有生机的教育。

三、机制

如何建设为人生的教育建设平等开放自由的教育呢?课程设置上就应该体现为人生的特点。课程设置应服务于人生应处理的三种关系,即与自然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自己的关系,即求真,要了解自然,懂得顺应和利用自然,求善,要了解什么是社会,了解制度对个人的影响,了解民主、自由的价值,懂得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一些道理和原则,求美,要学会处理自己的欲望、感情,学会审美,要有理想、信仰。

考试与评价机制可以不实行百分制而实行等第制度。修完了一些课程合格即可毕业。合格的难易程度以高中毕业会考的难度为宜。这样学校、家长和学生就不会在分数上有那么多的压力了。节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什么呢,由教育部门组织去社会实践,去了解社会上的各行各业,了解花生是怎么种植的,了解鸡和猪是怎么喂养的,了解酒是怎么酿造的,汽车是怎么生产的,银行职员都在做什么,政府部门人员是怎么工作的,这样感性就可以和理性相结合,知识就可以和实践结合,学习就可以和生活相结合,学生也会更自主地去选择自己爱好和适合的专业去发展自己了。

大学怎么招生呢?自主招生。在修习完必修课程之后,学生自主选择专业,通过学校组织的专业考试即可入学和毕业。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再次通过其他专业的课程考试而选修其他专业的学位。

社会怎么用人呢?可以尝试行业准入证书和学历证书相结合的制度。招聘以行业准入证书为主要条件,以学历证书为补充或者附加条件。当然,行业准入证书的考核和发放就必须严格再严格了。

上一篇:医院后勤服务理念范文 下一篇:市值管理的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