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预习初中化学范文

时间:2023-10-09 02:15:51

怎么预习初中化学

怎么预习初中化学篇1

一、课堂教学无效教学行为以及成因

根据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无效教学行为的调查,发现在课堂教学中的无效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并且对其成因进行分析。

1.在课堂教学中滥用多媒体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忽视了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否有效,缺乏多媒体在教学上的应用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的意识。在许多课堂上,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全程都在操作鼠标,很少和学生交流。比如,在学习弹簧测力计的时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弹簧测力计的图片、使用方法、读数方法,都只用多媒体给学生放一遍。虽然,多媒体中内容多、详细,而且画面好看、丰富,但是学生对弹簧测力计的认识和操作都不会,那这个教学还有什么意义呢?在正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拿着弹簧测力计实物给学生讲如何操作、如何读数等,相信这样的教学一定会比在多媒体上放几张图片有效。

2.在课堂教学中预设过度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行为的预设,直接影响教学的成功和课堂的教学效率。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预设,但是预设需要明确方法和目标,因需施教,不要过度预设,否则不能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比如,教师在学习声音的产生这节内容时,问学生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学生踊跃举手并回答:“通过说话产生的”“拍手产生的”“弹琴产生的”等。老师对这些学生的回答都沉着脸不作任何的反应。并且还一直问:“是怎么产生的呢?同学们还有其他的想法吗?还有吗?”直到一位同学回答:“是通过振动产生的。”这时老师表现得十分高兴,并且一直表扬这位学生。就这样教师一直问学生,一直到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才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其实学生的回答都正确,教师需要的是对其共同点进行总结,来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不应该如此的预设来降低学生的积极性,从而降低教学质量。

3.课堂教学的无效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初中物理这种实验较多的课程中更加适合。但是目前许多教师对合作学习的了解不够深、不够全面。许多教师只是采取合作学习的形式,忽视了合作学习的内涵,使其形式化,导致合作学习的结果低效或无效。比如,在学习探究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教师只是先在黑板上写下猜测一……、猜测二……、猜测三……,然后教师四人一组,开始合作做实验。就这样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这种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些小组确实在做实验,但是大部分只要一个或两个学生做,其他学生在旁观,没有参与做实验;有些小组则迟迟不去动手做实验,一直在讨论怎么做;有些小组干脆都在聊天;有些学生则在教室走来走去,这些现象搞得教室的场面非常乱,而教师也是听之任之,等到实验结束时,学生相互抄袭。这样的合作学习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是一种无效的教学方法。

二、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无效教学行为的策略

根据以上情况,要改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无效教学行为,应按照物理课程教学理念,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提倡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来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1.教学过程中提高多媒体使用的有效性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条件不好,提供给学生的教学材料有效,而现代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破种种限制,让真实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教学光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牛顿当时怎样发明分光计;学习力学的时候可以展示当时苹果掉在牛顿头上的情境;学习浮力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播放巨大的军舰、游轮在海上航行的画面,然后问学生为什么钢铁可以漂在水面上。

2.教学过程中合理进行教学预设

教师在进行教学预设时,首先要理解吃透教材,研究教材中的每个内容及内容之间的联系。在备课的时候,对学生的现状要十分了解,知道学生的起点在哪,哪些知识哪些技能已经会了,给学生一个合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同时还要考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可能遇到什么难题?可能做些什么?等等,要提前做好预设,从而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教学声音的发生这一节内容时,提问学生:“关于我们听到的声音,你有没有想要知道了解的问题呢?”许多学生会回答:“我们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到我们的耳朵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们听到的声音为什么有些好听有些难听”“我们为什么能听到声音,但是看不到声音?”“声音大小是由什么决定?”“我们为什么一听到熟悉的人讲话就知道他是谁”“猫啊狗啊的叫声为什么不同”等等问题,面对学生提出的这么多的问题,老师不慌不忙地说:“这么多问题我们应该先研究哪一个呢?”学生经过激烈的思考和讨论,最后都认为应该先研究“声音是怎么产生的”。老师假装很疑惑:“为什么?”这时有学生说:“因为声音不产生,就不传播,就听不到了。”又有学生说:“因为如果没有发出声音,我们就不用研究思考其他问题了。”像这样,一边提出问题,一边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在比较宽松自由的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和沟通的教学气氛中,始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把握教学前进的方向,并且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来积极影响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学生积极学习,并且构建出开放、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

3.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有效合作学习的要求必须具备以下四个:(1)要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2)要让小组内的所有学生都熟悉合作的规则,明确自己的分工。(3)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进行思考、讨论和总结。(4)追求合作互赢的结果,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效益和快乐。比如,在学习电流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并且让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分工,比如你记录数据,我连接器材等;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在20分钟内完成实验;然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

总之,合作学习,首先要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前提,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效率,不能以课堂气氛的活跃、学生的喜好来衡量,关键是看师生收获。其次,对目前的大班化教学给小组合作带来的困难须有充分认识,要面向全体,关注差异,设法多请“助教教师”;同时,必须全盘考虑学习的目的、时机、机制、指导方式等因素,不能只追求形式,否则不理解内涵的合作,只能是一种缺乏实效的无效合作。

怎么预习初中化学篇2

关键词: 小学数学 预习提纲 设计

新课改实施以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为预习作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式,应该提倡。从根本上说,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心理学认为,如果一个人在头脑中对某一事物事前处于有准备状态,那么他就会有选择地去知觉那个事物,从而可以提高对事物的知觉效率。学生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上课之前就已经对上课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了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课堂上老师则是把知识再系统化。

而预习,主要是学生以阅读的形式来进行的,数学阅读不如语文阅读有趣,很少有学生会把读数学当作一件快乐的事,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掌握数学阅读的方法。因此,要想通过预习来提高课堂效益,预习的初期为学生提供有效的预习提纲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可以依据预习提纲完成必要的预习项目,并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尝试解决。

经过一年来对小学数学预习的研究,以及对预习提纲的思考,我认为,在设计预习提纲时,应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

一、预习提纲直指教学目标

预习提纲,也就是给学生布置的自主学习的预习问题。学生通过对书的阅读,来探索预习问题的答案,从而明确当课的知识目标。因此,教师所设计的预习提纲,应直指教学目标,这样将有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与细化,提升预习效果。

如,我在执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下《什么是面积》一课时,确定的教学目标为:

1、理解面积的意义。会直观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

2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方法的多样性。

3、在“做”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

指向教学目标,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

1、什么是面积?

2、怎样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通过预习,大部分都能找到面积的定义,可能理解的不透,但一定会在头脑中形成一种初步的认识,这就为掌握新知识做好了知识和心理方面的准备。其次,第2个问题,怎样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学生在看书的过程中,可以找到方法,比如割补法、重叠法、数格子方法。那么课堂教学时,老师的主要作用则是帮助学生梳理,什么时候用哪一种方法比较合适,以便于更加深化学生对面积定义的理解。当课堂上看到有学生真的拿来了5角钱硬币来比较2个图形的面积时,我真的为孩子的预习感到高兴。学生在预习之后,不仅对面积的概念在头脑中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而且也增强了学习兴趣,对面积的定义的理解也在老师的引领下,逐步加深,得到了巩固。

二、预习提纲要设疑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积极思考、标注疑点,是数学预习的重要一环。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理解知识,但不一定非要在预习时解决,发现问题才是预习的关键所在。学生要带“疑”进入课堂,将这些疑点作为听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

所以,在学生的预习步骤中,经常有这样的一个环节:想。具体做法:想一想还有哪些题不会?什么地方不懂?或者哪道题还不确定自己做的对不对,用“?”标记出来。

其实,学生在充分预习之后,所提出来的问题,都是学生不能独立学习的。这样,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新课,学习目标将更加的清楚、明朗,指向性更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将更好。同时,对于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通过“质疑”的过程,激发他们的思维,对知识有更深入的思考。

如,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分数比大小》一课,主要学习的是同分母分数的比较和分子都是1的异分母分数的比较。当时,有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3/8和3/5怎么比较?这样,分母既不相同,分子也不是1,而都是3,怎么比较呢?虽然,这样的分数比较并不是本节课的知识目标,但学生提出了问题,我就带领着学生一起探讨,解决。当然,通过这道题的解决,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也将更加深刻。

三、预习提纲需有生活化取向

在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今天,数学学习的知识逐渐趋向生活化、社会化。既然数学学习有生活化的取向,那么在学生进行数学预习的时候也应重视生活化的取向,让学生提前就对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一个粗浅的认识,这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如,在进行三年级《比一比》(平均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时,针对教学目标,我设计的预习问题其中一个是:找生活中的平均数。找生活中的平均数对于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是很重要的。我把这个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有了一定的准备后,都积极的想把自己搜集的平均数展示给大家。学生提出班级考试的平均分,我就着平均分——这个学生生活中很熟悉的一个平均数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并不能代表两个班级中的任意两名学生的分数,只是代表了两个班级的平均水平。当时给学生们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次数学测验,李红班的平均分是88分,崔阳班的平均分是90分,那么,李红和崔阳的成绩谁高?有几种可能?结合着具体人物和具体班级,学生回答出:可能李红的分数高于崔阳,也可能崔阳的成绩高于李红,还可能李红和崔阳的成绩相等。通过这个问题的探讨,学生明白了,平均分并不能代表个体水平,而只能代表整体水平。

以上,是我对数学预习提纲的一点认识。最后我想说,对于学生的预习指导也非常重要。虽然在做预习指导的时候过程会非常简单,就是让学生看书。但教会学生看书真的很重要,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根本不会看书。比如,我班在做《什么是面积》的预习时,直接把问题抛给学生,学生是找不到答案的,他们可能会忽略一些文字或图片,就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或者凭空想问题的答案。因此,低年级一定要确保学生一字一句的看书,而高年级则要侧重对于知识的概括和提升。这样学生学会了看书,学会了预习的方法,我们就真的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了。

参考文献:

1. 谢根菊.小学数学预习提纲设计的几点思考[J].考试,2010,(8)

2. 殷桂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预习[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8)

作者简介:

怎么预习初中化学篇3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多维学习方法 化学笔记 课学预习

听是要求学生认真听课,提高听课效率,找重点听,抓难点着重听。读有利于理解课本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学生对课本的阅读及理解。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初三化学学习中有部分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却不知道如何表达。这类学生往往会吃一些“暗亏”。而读有利于该类学生更好地写,更好地答题。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化学中的文字题其实都有一定的“题眼”,通过读能够加强学生找“题眼”的能力,同时也给学生逐步树立起良好的解题习惯,不骄不躁,从容读题。写是在学生认真听的基础上要求他们记好课堂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作业需仔细挑选,将笔记与作业结合,让学生学会利用笔记,强化自学能力,以及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常听学生说:为什么我平常听课也懂,做题也不少,效率也不低,就是一到考试就不会?我什么都忘记了现在怎么复习呀?越复习到后面,我越乱,是怎么回事呀?有解决的办法吗?等等。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之一就是笔记没做好。

一、提倡学生记好化学笔记

1.从感知规律来说,做笔记可以加强记忆。

课堂上学到东西很容易忘掉,因为课上的记忆只是短暂的,记得快忘得也快,如果笔记上不留些痕迹,哪里去找记忆的空缺?所以我认为应该把记笔记看成是学习成绩提高的重要途径。虽然有些同学没怎么记笔记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笔记在平日积累、期末复习中起的作用是不可小看的。至于记笔记是否会影响听课,那就要看你随机应变、灵活取舍的能力了。

2.做笔记可以促使学生听课更加专心。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一定要记笔记。除了极个别的学生外,许多学生上课时听得懂,似乎理解了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但下课后不会做题,也不知老师上课时对这些内容是怎么讲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步骤是什么。所以一定要做笔记,而且教师要亲自检查。有些学生,资质普通,那么他就必须记笔记,反复钻研,虽然不能自创,但至少可以精通老师所教。如果老师教的得法,这种学生也可以成才。对于自制力不是很强的同学来说,做笔记可以使他们上课不睡觉。学生听课容易走神,如果让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就不太容易走神了。有效地记笔记不仅可以积攒学习资料,而且可以帮助学生集中精力听课,防止开小差。

3.笔记在学生构建知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笔记是学生认知地图。记笔记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如何选择、重组、提取知识结构的技能训练过程。笔记是学生学习体验的基础。可以说,体验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只有在充分体验后,才能加深对知识概念、规律理解掌握,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强化情感体验。化学笔记,主要应记提纲、记问题、记疑点、记方法、记总结。

二、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能力

1.预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实际上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即将所学知识进行的自学。在学校教师能教给学生的只是最基本的、起码的知识。大量的新知识,需要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地探索,根据需要自学。因此,从小就培养自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预习有利于学生提高听课效率。

学生在预习新课文时,会有不懂的内容,这属于正常现象。课本中看不懂的地方,往往就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或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弄懂这些不明白的地方,恰好是学习深入的关键所在。预习时可以把这些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上课时特别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样,听课的目的非常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课效果肯定会好。

3.有利于学困生扭转学习被动的局面。

经过预习,一方面,由于复习了需要掌握的旧知识,扫除了听课中的一些障碍,课堂上可以听懂,或基本上能全部理解,增强了学习信心。另一方面,因为上课听懂了,课后用于复习的时间相应减少,做作业的速度相应加快。预习虽然用掉了一些时间,但从听课、复习和作业的效率上得到了补偿。时间一长,就能赢得一定的时间,用在系统地复习过去学习这门学科时没有弄懂的地方或遗忘的地方,从而使学习逐步转为主动,学习成绩也相应会有所提高。

三、着眼实际,立足课本

1.立足课本。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的处理问题能力就是通过课本学习逐步形成的。近年来,不少学生认为可以不看课本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我们细细研究初三化学课本就会发现,复习必须立足课本,对课本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的回顾,然后以课本为基础,向外延伸拓展。

2.着眼实际探究。

在教学中多运用实际实验情景,不杜撰,最好切切实实,经过实验的验证,切实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被课本束缚,解放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师要创造条件,让“问题意识”的培养成为常规。

在教学活动中,能意识到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努力让“问题意识”的培养成为教学中的常规,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就会逐步得到强化。

怎么预习初中化学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有效指导;探讨

一、预习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预习,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找出学习重点和自己学习的难点,从而带着问题去听课、讨论,提高学习效率.另外,通过预习,对学习中需要的工具和材料提前做好准备.预习方法可分为单课时预习与单元预习预习指导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特别是七年级的学生,大多数没有好的预习习惯,而八、九年级的学生则因作业繁重而不愿去认真预习,甚至根本不预习.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讲明预习的重要性,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能有的放矢,提高效率,节省时间,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重视听讲

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教师在上课时的重要作用教师在上课时对内容分析讲解、启发点拨,不管从内容的连续性、生动性还是从方法的系统性、灵活性,都比课后的辅导详细得多,这是学生自己看书远远不能比拟的不仅如此,教师还能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不断调整教学的进度和方式千方百计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可以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走的是一条最简捷的认知道路每位学生应虚心向教师学习,在教师指导启发下上好每一节课

一堂新课,总要介绍一些新概念、新关系、新技巧、新方法那么,课堂上就要搞清楚每一个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对数学中的公式、法则、定理、定律要知道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以及如何变形和运用当堂任务当堂完成,尽量不留尾巴,不增加课后负担同时,听课时要抓住关键一般而言,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关系式是关键,当教师讲到这些关键地方,你一定要特别注意,紧抓不放例如,讲到“勾股定理”一节,一定要抓住定理的内容(怎么回事?)定理的证明(怎么来的?)定理的应用(怎么用的?)这些关键的地方抓住了,十分有利于定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运用

三、数形结合

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分三类:一类是纯粹数的知识,如实数、代数式、方程(组)、不等式(组)、函数等;一类是关于纯粹形的知识,如简单的几何图形、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一类是关于数形的结合,如数轴上的点和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借助于直角三角形来定义的,等.

数形结合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或者是借助形的生动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象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如,“已知线段A= c,在直线A上有一点C,且C= c,则线段AC的长是 ”,解本题可以画出图形,找出点C的两种不同位置;或者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形作为目的,如应用函数解析式来精确地阐明函数图象的几何性质等,如,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或根据两圆的半径与圆心距之间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两圆之间的位置关系等.

四、课后复习

初中生课后往往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须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至出现照例题模仿、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了作业的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上的学法指导要求学生,课后要做好四件事:一是尝试回忆,即回忆预习的经过,回忆上课的经过,回忆刚学的新知识,特别是关键地方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等回忆时可边回忆边对照课本和笔记;二是看教科书不管回忆起来还是回忆不起来,要求学生逐字逐句看一遍课本;三是整理笔记把上课未记下的补起来把记得不准的更正过来,把秩序颠倒、逻辑顺序不清的地方整理清楚;特别是学有余力的学生应该多看一些参考书,然后独立完成作业,注意题后的反思

五、正确书写

初一新生在解题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等问题比如,在学习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下列这些错误学生很容易犯,

, 等还有在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这主要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大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易犯的错误,要注意运算顺序以下是笔者在解题书写方面的看法

怎么预习初中化学篇5

学生进入初中后,无论是学习内容、学习范围,还是学习方式方法,与小学比较起来,都有很大的不同,具有新的特点。很多学生进入初中后,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学习上出现了困难。由于学科的分化、课程要求的不同等,在初中学习中必须更大的独立性及自觉性,学习方法也必须具有多样性,特别是寻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几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1.认真预习的习惯

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那么预习有什么样的好处呢?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可以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在预习时,应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此时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出并记入笔记。

2.专心听课的习惯

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怎样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呢?我给大家以下建议:首先要做好课堂学习的准备。课前一般都有预备,不要忽视这个预备,它是学习之前思维启动的绝好时机,任何一个过程都要有一个启动阶段,就好像是汽车等都要先启动然后才能加速运行一样。这个预备要保持静坐,把思想回收到学习上来,使一开课马上就能进入积极状态,就好像球员一样,什么时候上场都能以最佳状态出现。

其次要利用好课堂上的2700秒。听懂老师怎样来进入主题,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看是否与自己所找到的重点相符。记住老师的叮嘱。老师重复的一般都是易错的地方。老师解题的思路和技巧,找到自己的不足。努力回答问题,并能够在回答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商讨。心理学研究表明,带着问题听课,好奇心就强,注意力就容易集中,学习效率就高。

再次要做好课堂笔记,不是每一个问题都能够听懂的,这样笔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先记下来,这样就避免了在课堂上讨论而耽误大家的时间,课下再研究,问老师,既节省了时间,又能更深化学习。

3.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明确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是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际上,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做作业,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分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变换更灵活。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

4.切磋交流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蜂蜜。

5.总结归纳的习惯

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的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才能联想通畅,思维活跃。

应当培养的优良习惯还有许多,勤学好问的习惯,有错比改的习惯,动手实验的习惯等。

最后,希望同学们认真复习,争取在一个月后的期末考中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怎么预习初中化学篇6

一、课前预习略读,为化学学习奠定基础

阅读教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前预习略读能够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进行提前的了解.初中化学是学生刚接触的学科,学生往往带着好奇心进行提前预习.而教师有目的地布置预习,能让学生知道课前需要阅读哪些内容,阅读中哪些是重点内容,哪些是难点内容.这样,为学生即将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实践表明,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中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课前略读预习需要教师在课前对学生的阅读进行适当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阅读习惯.例如,在讲“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时,教师可以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略读,并提出问题:人体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多少种?学生在课前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请几个学生说说有哪些营养物质,人体最需要哪些常见的营养物质.对学生预习阅读中遇到的不懂问题,教师再进行解读,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初中化学学习中的预习阅读,能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发展史、基本概念、现象、定理等.当然,对某种现象的认识与规律的掌握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二、紧扣课文阅读,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初中化学中的阅读应该紧扣教材内容.整体感知是阅读的第一步.在整体感知中,首先要了解一些概念与定律,然后找出关键性的语句,对化学概念与定律进行初步的理解,准确了解概念的内涵.例如,在讲“溶解度”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必须围绕几个要点:①条件:一定的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饱和状态溶液;④质量:溶质的质量;⑤弄清楚什么是溶质,什么是溶剂.很多化学概念读起来相似,学生往往混淆.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学生应该进行对比性阅读,找出容易混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把它们甄别开来.例如,在讲“溶解度”时,学生往往把它与“溶解性”混淆.在引导学生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对比其不同的地方.这两个概念从字面上看,一个是“性”,一个是“度”.溶解性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它表示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而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溶剂里溶解性大小,是溶解性的定量的表示方法.

三、拓宽阅读范围,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布鲁纳认为,在发现学习中,人的直觉思维对信息的加工、储存、提取产生一定的内驱力.根据这样的发现学习原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要立足化学课本.例如,我们经常使用的铅笔上标有H、B等字样,它们的含义是什么?不怕水的鸟笼是什么材料做成的?为什么有的玻璃不怕火烧?等等.这样的内容,学生喜爱阅读.又如,在讲“碳酸盐”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并把广西桂林的芦笛岩的景色从网上下载下来给学生看,然后提出这样的问题让他们思考:哪位同学能说出这样美丽的溶洞中钟乳石的化学成分是什么?这些钟乳石是怎样形成的?我们怎样用化学原理来解释成语“水滴石穿”?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究其中原理的欲望,他们上网查询相关的资料来解释这个问题.这样的问题,在网络上是很容易解决的.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就能体会到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同时,学生从中感受到阅读对于学习化学的促进作用.

四、课后重读巩固,透彻理解所学知识

反复阅读,不仅能巩固课堂中所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形成语感,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n后阅读能反馈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还应进行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化学知识视野.例如,在讲“金刚石、石墨和C60”时,教师对三种碳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进行了详细讲解.学生大致能理解“同素异形体”的含义,然而有些学生不能透彻理解.在课后需要进行巩固性的阅读,加深学生对“同素异形体”概念的理解.特别是C60这种物质,学生很少见到这样的碳单质,还需要进一步了解这种物质.这样,课后进行巩固性阅读就显得特别重要.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还应该学会利用网络对课本中不常出现的化学物质进行查阅,了解化学物质的概念与性质.经过这样的查阅,学生可以发现不同的碳单质其用途是不一样的,在生产过程中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怎么预习初中化学篇7

县教育局4号文件下发以后,学校组织全体干部教师进行了认真学习,并对教师转变理念情况进行了专门闭卷测试。学期初专门召开了教学改革工作会议,并且出台了系列教学改革的文件和配套制度。为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实行了干部包组责任制,校长及包组干部对集体备课、导学案形成、课堂教学进行全过程跟踪指导和点评,严格落实“备、说、备、授、评”操作程序。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我校的教学改革已见雏形,老师的讲课时间已控制在15分钟以下,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紧张、有序、高效,效果初见端倪。下面就我校在集体备课、导学案的形成以及课堂教学流程方面的做法汇报如下。

一、集体备课研究务求实效,导学案编写精雕细刻。

集体备课每周两次。第一次集体备课为周四晚,主要是说课,在说课的基础上,主备人写出导学案初稿,再利用第二次集体备课时间对导学案初稿进行讨论,然后再修改,经备课组长、教务处审批后使用。每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如下:

1、第一次集体备课既导学案初稿的形成

备课组长主持,所有任课教师参加,整个过程模拟课堂教学的演示。

第一环节:备课组长检查教师对教材的掌握情况。采取逐个谈相互补充的形式,备课组长把备课的主要问题进行统一,关键是统一思想、统一认识。通过此环节加深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第二环节:谈课时划分、学习目标。根据教学内容要划分几个课时,每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这些目标应怎样分解到自学目标中去,怎样落实这些目标。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确保目标落实的完整、准确、科学化和针对性。

第三环节:谈教学实施。对每一节内容要谈“几学几教”以及问题设计和时间分配,如何设计才合理、科学,使学生处于紧张状态。重点谈“学什么怎么学,教什么怎么教,练什么怎么练”。集中大家的智慧,整理汇总出具体的导学案设计指导意见。(主备人根据汇总意见写出导学案初稿)

第四环节:布置下次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2、第二次集体备课既导学案定稿的过程

由备课组长主持,采取由主备人首先谈设计思路,其它老师逐个谈,互相补充的方式。集体备课的任务是审核每一个导学案的编写质量,对每一个环节的设计精雕细刻。重点审核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导学案编写的思想是否符合教改精神

(2)对知识产生、发展的顺序是否条理、恰当

(3)对难点的处理方法是否科学

(4)对于自学环节有没有如何学、如何练的方法指导

(5)对于各环节的时间划分是否合理

(6)练习题目的设计是否精选、典型

(7)课堂容量是否适当,预测学生能否始终处于紧张有序的学习状态

通过集体备课研究讨论,对每个导学案形成共识最后定稿,主备人再根据审核意见修改,审核人审核教务处批准后印刷使用。

二、精心策划、科学实施、优化课堂

基本环节:提前自学,质疑问难,合作交流,暴露问题,适时点拨,检测达标。

1、精心策划,抓好预习环节:预习课的目标就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80%的所学知识。

教师提前一天把“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预习课(或自习课)上根据“导学案”的要求进行预习。通过预习,自己探究、解决基础知识。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不理解或不明白的问题(自己发现的新问题),记录在“导学案”上,以备上课时讨论解决。

课前教师通过检查“导学案”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第三次备课。

2、科学实施,优化课堂:课堂教学目标是巩固预习成果,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有以下几个环节:

⑴出示目标。

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自主获取知识。

⑶对疑难问题,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⑷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

⑸教师引导学生订正,并注意总结规律、方法。

⑹检测达标,巩固所学知识。

说明:当课时内容较多时,环节(1)(2)(3)在预习课上完成;当课时内容较少时,课堂教学按以上六个环节进行。

到目前为止,这种模式已基本形成,流程已基本完善,下一步将进一步深化,形成特色。

三、我校在实际教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惑有:

1、部分教师教育理念还不能适应课改要求,行动滞后。

2、“导学案”的编写不够完善,在导学、学法指导方面还不够科学,有时与课堂脱节。

3、受课时数较少的影响,预习环节落实不到位,预习效果不够理想。

4、学生对“导学案”还没有完全适应,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依赖性强。

5、教师的观念还不够开放,教学放不开手脚,不得要领,有时讲的比较多。

6、同备课组教师之间教学研究力度不够,集体备课质量还有待于提高。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1、继续加强学习,理念转变需要亲临体验。近期计划组织教师分批到杜郎口学校学习,促使全部教师观念尽快转变到位。

2、结合洋思、东庐、杜郎口经验,在目前“导学案”改革的基础上,力争在理科以“导学案”为主,文科以“杜郎口模式”为主,形成两大派系,别具风格,独具特色。

3、以狠抓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学校将出台配套制度,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严格控制教师的讲课时间,在第一步控制讲课时间在15分钟以内的基础上,努力达到学生会的教师坚决不讲。

4、继续狠抓试点,以点带面,包组干部协同教研组长,确定一名试点教师,跟踪听评课,加强研究。在继续学习模仿的基础上形成我校特色,再全面推开。

怎么预习初中化学篇8

初一的学生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在这里,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就数学学习方法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预习方法

初一的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怎样预习,他们的预习仅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不会有意识地去发现问题和疑点,更不会去作出标记,因此,学生在预习时,应要求他们做到:1. 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内容,掌握好预习内容的知识概貌;2. 细读。对重要的知识点,如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等反复阅读,体会、思考。

二、听课方法

课堂学习是学习数学的关键一环,课堂效率高的人,学习会很轻松,而且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听课要有良好的方法和习惯。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要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的过程;(3)听重点、难点的剖析;(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小结。

“思”是指学生思维。学生不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思要:(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并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储备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做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太会做课堂笔记。通常是老师在黑板上写什么,就记什么。这样,往往导致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学生笔记记得很全,但学习却收效甚微。因此,“记”应做到:(1)记笔记要服从听讲,要掌握好记录的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就“听”“思”“记”而言,要让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三、课后复习巩固,完成作业的方法

初一学生课后往往急于完成作业,忽视必要的复习、巩固、记忆,以致出现模仿例题,套公式完成作业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只会模仿例题,套公式完成作业,起不到通过作业巩固知识,深化理解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作用。

四、小结或总结方法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初一学生习惯依赖老师,习惯由老师带着自己小结或总结,我认为,从初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自己学会小结或总结。在小结或总结时,具体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例题的解法,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四收集:收集自己典型的错误和不会做的题目,通过收集典型错误和不会做的题目,避免重犯类似的错,拓展自己的解题思路;五总结:总结类似的题型,提高自己归类解题的能力。

上一篇:初三化学难题归纳范文 下一篇:季度总结报告提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