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的内涵范文

时间:2023-12-27 17:15:12

互联网思维的内涵

互联网思维的内涵篇1

时下对“互联网思维”的解读,多从实用主义的商业价值予以高度肯定,可与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比肩。从社会结构层面分析,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无不受到“互联网思维”的影响而发生变革;从人类生存层面分析,电讯、传媒、金融、商贸……移动互联网已然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曩昔之“衣食住行”,今日还要加上“互联网”。

哲学是关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互联网思维”丰富了哲学的内涵,恰是因缘“互联网思维”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毋庸置疑,“创新”是“互联网思维”的灵魂。

世界著名的管理学家美国的赫兹伯格教授,为“创新”总结出十大关键特征:一是“智商超常,但非天才”;二是“善出难题,不谋权威”;三是“标新立异,不循陈规”;四是“甘认不知,善求答案”;五是“我就是我,不与人比”;六是“以干为乐,清新寡欲”;七是“积极解忧,不信天命”;八是“只要成就,不求发迹”;九是“合理用心,有张有驰”;十是“才思敏锐,激情迸发”。这十条归纳,言简意赅,像多棱镜,反映出“创新”人物的丰采和内心世界。这十条总结,也是“互联网思维”不可或缺的内涵。

事实胜于雄辩。看看近半个世纪“互联网思维”造就的“知识英雄”和“知本家”,无论是美国的比尔·盖茨、乔布斯……还是中国的柳传志、李彦宏……他们都是“互联网思维”孕育出来的时代骄子。而且“互联网思维”,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抑或承认不承认,正在影响当今世界各行各业的领袖思想和行为。从“大数据”的运用来看,绝然不仅仅是商家的“神算子”,更是政治领袖决策的“高参”。世界将因“互联网思维”迅速改变,变化之快定然超越人类以往的历史;哲学的本质将因“互联网思维”更加清晰,科学之可信度定然使争论日趋共识。

据悉,早在2011年李彦宏就用“互联网思维”的概念,意思是要基于互联网的特征来思考,只是一时还没能引起业界更多的注意。2012年雷军开始明确提出,互联网其实是一种观念,互联网是一种方法论,用这种方法论就能把握住互联网的精髓。2013年马化腾曾在讲话中说,未来互联网精神将改变每一个行业,传统企业即使还想不出怎么去结合互联网,但一定要具备“互联网思维”。至于业界的最新发展动态,诸如,靠人脑思考即可操控机器人(53.720, 1.41, 2.70%)、思维操控飞行器、Google的无人驾驶技术,还有远程医疗、3D打印、智能家居……毫无疑问地会进一步改变世界的生产生活方式。

我辈用“互联网思维”看世界,地球将更加美丽,人类将更加和谐。“不发达国家之所以不发达,与其说是由于缺乏资金,不如说是缺乏创新”。“保持增长和占领市场的惟一方法是尽可能地提出创新成果”。“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企业家就是创新者”。“创造就是想出新点子,创新就是做出新东西”。“为科学和技术开拓创新道路的,有时并不是科学界的著名人物,而是科学界毫不知名的人物、平凡的人物、实践家、革新者”。“没有糊涂就没有创新,承认‘我不知道’,就是创新的一个先决条件。创新必须等待由这‘不知道’带来的压力”。“驻足于以往的成就,是发扬创新精神的主要障碍”。“在大企业的整个生涯中,最令人悲叹失望的事情,莫过于丧失当初使他壮大起来的那种创新精神”。“最重要的是要记住,单项的创新常常足以使公司发达起来”。“创造是通向未来的钥匙”。

互联网思维的内涵篇2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1-0185-02

作者简介:朱云溪(1980—),男,天津市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教学。

从现有状态看,计算机授课涵盖着单一的内涵,停留于表层。与此同时,拟定了滞后的模式及思路,也缺失可依循的最佳教材。实际上,计算机科目有着更高的灵活特性,依循设定好的逻辑路径来培育思维,拓展多样的计算思维。学科有着抽象的表征,要变更不适宜的认知,创设思维导向之下的新教学[1]。计算思维应被融汇于实践,采纳了发散式,培育可得的成效将会更为优良。

1解析计算思维

在2006年,周以真创设了计算思维特有的新内涵。具体而言,计算思维涵盖了计算机关涉的科目概念,依托这样的概念着手予以寻求解答、创设某一体系,从根本上辨析了多样的平日行为。这种思维融汇了更广范畴的多样思维。从本源视角看,计算思维协助人们探寻了最适宜的某一解答,是必备的技能,它有着自动及抽象的特性。解析这样的深层内涵,把它融汇于日常流程的授课。这样做,培育了更优的学科认知,辨析现有的某一疑难而后去解决。培育计算思维,是教学拟定出来的长期要点,是复杂的教学任务。计算思维侧重去辨识问题、想办法去化解,借助于科学思路。这种思维有着综合的优势,抽象可得它的根本内涵。然而,计算思维不可被凝练为预设的程序,它应是灵活的,个体都可接纳这样的思路。采纳基础教学,培育出更为持久的逻辑思路,增添抽象类的新思维[2]。编程授课更应注重这样的认知,逐渐去培育思路。

2现有教学的弊病

2.1认知的根基偏弱

计算机现有的平日授课仍停留于浅层,没能巩固这样的科目根基。现有的状态下,基础授课涵盖着单一的操作解析、办公类的常见软件。这样的基础上,添加了较少的编程类常识。这种状态没能吻合进展之中的信息水准,教学显出了偏差。学生没能明晰最完备的科目体系。学生渴求接纳新颖的认知,希望增添现有的课堂趣味。从总体视角看,构建起来的授课体系缺失了完备性,现有内涵仍旧单调。没能深入去解析,很难培育出真正的计算思路。

2.2没能替换旧的模式

现今时段内,基础教学仍存有偏多的漏洞,亟待着手予以改进。应试框架之下,授课依循的流程很单调,倾向机械灌输。学生只好被动去接纳,

没能拥有主置。在日常课堂内,缺失了长时段的上机演练,理论没能被融汇于演练的若干细节。信息化态势下,旧模式凸显了单一的弊病,学生没能提起必备的认知热情,缺失了后续探析的必备兴趣。教学模式滞后,是现有授课之中的常见疑难,它压抑了潜藏的认知热情,很难培育出归结及抽象的技能,缺失了逻辑解析。受到课时约束,没能深入去解析设定好的侧重点,忽视选取的重点。对于综合素质,这是很不利的[3]。

2.3缺失可用的成套教材

培育计算思维,不可脱离选出来的优良教材。虽然讲求了创新,也要依循教材拟定的概要架构来解析,拥有明晰的思路导向。然而,计算机基础可供应的现有教材倾向于枯燥,含有单一内容。在多样学科间,缺失了互通及延展的新思路,科目没能被融汇成整体。对于边缘知识,也没能真正去扩展。这就阻碍了应有的积极思维,没能真正去深入。从抽象视角看,学生很难辨识它的内涵。单纯侧重浅层,没能融会贯通,也很难依托教材来解析多类的难题。

2.4师资现有的水准不佳

计算机教学应拥有高水准必备的师资。然而,现有师资没能接纳常态的科目培训,缺失优良的专业类水准。面对变更着的新颖科技,若没能丰富自身,很易遇有授课进展中的若干疑难。现存师资之中,仍旧依循旧式路径下的思维,体系也偏落后。从自身来看,没能归结得出完备的科目授课体系,意识也很薄弱。授课流程内很难去协助学生创设必备的思路框架。缺失优良的师资,阻碍着思路延展,干扰了塑造出来的灵活思路。化解这种疑难,要增设常规情形下的培训,提升师资素养,这样创设的师资才会吻合现有需求。

2.5习惯于忽视操作

应试压力之下,师生倾向去应对测试,忽视了本源的技能。受到应试干扰,即便增设了日常课堂必备的上机,也侧重去演练大纲拟定好的流程,很难自主去创新。学生习惯去依赖,排斥创新操作[4]。上机流程内的操作有着偏重的应试倾向,师生缺失了互通信息、沟通彼此的思路,授课氛围很压抑。

3摸索适宜的培育策略

3.1增设灵活的新颖内容

拟定授课必备的内容,增添新颖的、灵活的内容,这样构建起来的新颖课堂才更便于探析,拥有了启发性。重设课内的现有内容,依循设定的大纲路径。归结并重设细化的多单元,若某一单元涵盖着运算类的内涵则要侧重去解析。不可依循旧式框架内的单一流程来解析,日常讲授要拥有启示性,注重去引发思索。传递过来的新知应被变更为可见的新思路,疏导计算思维。设计各时段的授课,要添加多样的彼此互动,重设搭配着的中间流程。要鼓励学生去质疑,注重课内的主置。班内学生可被分成细化的学习组,增添组内的探析。共同寻找出可用的化解思路。精心布设内涵,侧重去延展思路。例如:在解析C语言特有的编程流程时,要考虑认知的潜在心态。这是由于,C语言有着枯燥及单调的特性,讲解倾向于单调。要解析编程步骤,可添加灵活的多样案例。分步解析运算之中的疑难,随时去搜集反馈得出的信息。唯有这样,学生才能紧跟预设的授课思路,归结并获取编程范畴的一切要点。要规避片面解析的弊病,筛选的案例应能指引从浅入深这样的运算思路。

3.2形象化的配套实验

侧重培育综合思路,要增设课内搭配的上机实验,培育出形象化特有的新认识。面对教材给出来的抽象机理,要搭配形象实验。学生拥有着厚重的好奇感,也富于想象力。改变不适宜的思维,计算思路要添加创新。预设的多样实验应能贴常,活跃课内的趣味氛围。经历了实验后,学生将不再会畏惧原本抽象的某一难题,逐步去寻找解答,表述出来的流程更为形象[5]。借助于互联网,课余时段可上网去学习。强调交流彼此,增添综合的认知。例如:计算机科目涵盖多样的运算,遇有枯燥的这类计算,可创设几何模型,把抽象路径的运算替换成认知必备的模型。基础教学紧密关联着离散数学、几何之中的多样图例、相关联的图论。若能举一反三,变更现有的科目思维,就会凝练得出新颖的发散思路。发散状态下的新思路延展了运算的视野,也归结了珍贵的运算经验。

3.3依循设定的新导向

变更培养依循的理念,预设了新的科目导向。新导向可被设定成计算思路,注重了消化及后续的解析。潜移默化之中,它指引师生去重设模式,选出最适宜自身的计算指向。应当明晰的是:计算思维也不可缺失模式,创设思路及搭配的模式,变更传统流程内的单调解析。备课时,可依托导图来整理并归结这一课节,增设关联的问题,回溯它关涉的若干知识。思维导向也可拟定折中的新思路,凸显多样知识潜藏的彼此关联。例如:在解析存储器特有的常识时,即可设定导图。这样创设了导图,密切关联了处理器、磁盘必备的存储器、虚拟的内存等。导图表征着可获取的运算总容量,依循了折中这样的思路。若要设定编码,二进制编码可分成0及1。这类编码含有编排好的数值、汉字类的字符、黑白及对应的彩色图形,还可以含有视频。导向图协助创设了更完备的体系,理顺了认知思路。归结并侧重演绎,显示了指引价值。

3.4密切关联上机

计算机基础关联着本专业,它也紧密衔接着其他科目,文理科都不可缺失这样的科目根基。探析基础教学,要搭配着课余时段的辅助指引。课内解析某一理论,还要配有后续的上机。唯有注重培育上机必要的技能,才可真正去获取提升。全面去掌握本源的理论,上机更能明晰它关涉的操作,贴近了日常细节。这样做,也可引发更厚重的认知兴趣,创设愉悦及轻松的上机氛围[6]。依托于校内网,互通并分享了可获取的一切资源。这就便利了后续的上机,获取了互通信息的成效。在校园范畴以内,伴随网络的延展,师生即可互通彼此的上机体会,分享珍贵的经验。校园网预设了各时段的上机规划,供应了亲手去操作的珍贵机会。对于讲解之中的某些疑难,借助上机来大胆操作,这也加深了固有的印象。

4应注重的事项

计算机基础拥有明晰的逻辑,科目也十分抽象。传授这样的科目,应能把归结得出的根本机理变成实践,凝练可得必备的表述符号、表述的语言等。锻炼科目思维,尤为注重科目架构内的计算。面对偏繁杂的计算流程,学生常常觉得很难去下手化解,由此带来了畏难。可尝试新颖的回归教学,授课更应贴常的细微生活,以便调动兴趣。这是因为,计算机关涉的根本机理都来源平日生活;唯有回归到根基,依循渐进的路径来着手探究,才会消解潜在的畏惧。教师被看成指引者,在授课之中显示了必要价值。由此可见,教师是否拥有最佳的素质,直接关联着教学可得的实效。要增添教师必备的胜任水准、提升教师素质,可添加日常的配套培训。在年度时段内,要定时去考核教师,考核得出的分值要挂钩于可获取的绩效等。增添搭配的培训,不可急于去培育成熟的这种思路,而要耐心去化解难题[7]。应当鼓励质疑,即便学生提出了偏差的某种计算思路也应予以肯定。这就协助学生确认了信心,更好地培育思路。培养计算思维也不可缺失更适宜的课内考核。既往考核常常侧重原理,没能设定有着综合性的题目。对于此,考核也要添加更开放的综合题目,测查整体的思路。

5结语

计算机授课流程内,设计可得最适宜的程序,培育了计算思维。现有实践可表明:计算思维可日渐养成,它要被涵盖在多重的环节之中,融汇于教学中。养成计算思维,解析了计算机搭配的实现机制、相关的约束等。这样做,提升了原有的认知层次,创设新颖的思路来妥善化解疑难[8]。提升信息素质,面对设定出来的疑难自主去摸索化解途径,计算思维协助师生去解析深层的科目内涵。

参考文献:

[1]洪刚.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J].大学教育,2014(18).

[2]吴尚.培养计算思维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探析[J].电子制作,2014(21).

[3]陈露.培养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思维的举措探讨[J].才智,2015(7).

[4]范银平.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与提高[J].统计与管理,2015(5).

[5]高为民.卓越计划背景下以计算思维培养为导向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研究[J].电脑与电信,2015(3).

[6]肖广德,高丹阳.计算思维的培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新选择[J].现代教育技术,2015(7).

[7]张丽,降惠.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5(7).

[8]朱勇,杨洪伟,宋晓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途径[J].计算机教育,2013(5)

互联网思维的内涵篇3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 一词,顿时成为关注和讨论的热点,各界纷纷解读这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到底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互联网+”?

 

一、“互联网+”

 

“互联网+”就是新的经济形态,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精神融合于经济社会,提升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施工具的经济新形态。

 

有一种思路,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不是1+1=2,是1+1>2,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融合,例如,“互联网+”成就了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双11成交额突破912亿,一个鲜活的例子。

 

另一种思路,“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产生一种新生事物。例如“互联网+通信”就是即时通信、“互联网+零售”就是电子商务、“互联网+传统交通”有了滴滴、“互联网+传统银行”有了支付宝……

 

“互联网+教育”是什么呢?

 

二、“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教育”是利用互联网思维、信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行业进行改造,改造的结果是为教育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飞的更高,更远,更强。如果把传统教育比喻成学校、老师、教室。那么“互联网+”思维下的教育就是服务平台、一张网、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课程由你选。

 

三、“互联网+教育”的优势

 

1.更利于教育均衡

 

教育均衡既是《教育法》的要求,又是广大人民的需求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因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造就教育资源区域不均衡、城乡不平衡现象。

 

在“互联网+教育”下,教育结合互联网的开放性,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和资源限制,学习者可以便捷地获得任意一门成熟课程体系最受欢迎的讲课视频和学习资料,增加了选择、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有助于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2.更利于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既是教育的真谛,又是教育的本质。《四书集注》就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但是由于传统教育模式下班级学生人数多,师资力量的制约,因材施教只能是个别的学生的福利。

 

在“互联网+教育”下,教育需要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网络云端,在学习过程检查学生的水平和状态,调配出针对性的学习方案,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使得低成本化、规模化的因材施教有了实现的技术手段。例如,实时反馈,随时测验——在移动终端随时测验,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实时反馈,给出学习者建议或推送,给组织者反馈分析数据。

 

3.更利于主体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既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又是新时代的要求。“互联网+教育”下,学习打破了原有的固定时间、地点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内容、交流变得更加开放和多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背景安排学习的内容和进度,实现正真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更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做好引导者,使得教师为中心,知识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以能力提升为核心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

 

四、“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

 

在全球化的当下,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数字时代、大时代、微时代等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代名词,在这样一个网络高度发达,信息极度丰富的“互联网+”时代,基础教育领域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方面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互联网+”思维下,出现了一些新颖的教学模式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智慧课堂等等,这些教学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任何人只要想学,只要有网络环境,就可以注册学习,观看相关视频、完成在线讨论和测试,没有时空限制,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不能实现的。很据新闻,很多中小学在创新这些教学模式。

 

“互联网+”思维下,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教育APP,特别是一些基础教育的app,如小学口算、小学语文生字、一起作业等。新闻报道,长沙市已经有不少学校都将APP引入到教学中,成效显著。尤其是像一些作业练习类, 动画式的作业方式,引起了不少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帮助老师教学让孩子们在学中玩耍、在玩耍中学习,并且记录孩子的学习情况,老师和家长能够随时随地的查看孩子的作业和学习情况,给教师减轻了压力,让老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思考如何让学生们从知识教育向思维教育转变的方式。

 

在“互联网+”的影响,出现了一大批基于计算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的线上教学如沪江网校、新浪公开课、慕课网等等网上教学……

 

所以,在当下时代对,“互联网+”时代给出的机遇和挑战,老师都必须充满信心,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勇于创新,迎接挑战,让教育在“互联网+”的“风口”取得更大的成功。

 

互联网思维的内涵篇4

[关键词]:互联+ 口碑营销 问题 对策

一、互联网思维的概念及内容

(一)互联网思维概念的提出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元素不断受到冲击。从生产方式的转变,到商业模式的创新,互联网正从一种工具慢慢演变为一种思维范式,伴随商业的浪潮迅速席卷而来,当这种冲击不断加深、变革不断加剧的时候,互联网思维开始正式引起了关注,各种关于它的讨论纷至沓来。

目前资料所能找到的“互联网思维”一词最早的提出者或许是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他在 2011年的一些演讲中提及了互联网思维,但由于描述过于碎片化,而并没有引起太多的重视。虽然“互联网思维”最早的提出者不能完全确定,但它带来的影响却是翻天覆地的。

(二)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内容

互联网思维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精神、价值、技术、方法、规则、机会,来指导、处理、创新、工作的思维方式。它是相对于工业化思维而言,是一种商业民主化的思维以及一种用户至上的思维。互联网思维所带来的对于营销和经营理念的再思考,将重塑中国乃至世界的商业环境。目前对于互联网思维的分析,本文认为,互联网思维作为一种系统性思维,是涵盖市场经济与商业运营的全方位立体的概念,它有其产生的客观条件和适用范围。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成熟、云计算领域的扩大等,是互联网思维产生的客观条件,也是时代背景。而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构成了互联网思维的适用范围。互联网思维,就是依托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对市场、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以及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的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二、互联网+背景下小微企业口碑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渠道资源匮乏

营销渠道是商品或服务从生产方转移到需求方的路径或枢纽,可以是机构也可以是个人。对于小微企业而言,营销渠道的搭建和沟通效果直接决定产品的分销力度和服务辐射范围,可使企业的业务和口碑扩展到离营业网点距离很远的客户和其他自身不能涉及的市场领域,从而使营销触点呈几何增长。同时,口碑营销渠道在客户和企业之间起到了沟通和传递信息的作用,一方面客户能及时了解企业的各种创新服务和产品信息,起到了企业网络的宣传作用,另一方面互联网+的营销也能使企业更全面有效的掌握客户信息,方便今后有针对性的制定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

现在企业现有的渠道主要有:互联网的百度推广、营销员工、少数兼职经纪人等。服务渠道较少,大部分来自于企业渠道和企业自来客户,其他渠道效果甚微。但存在的问题其一是企业渠道的工作也没做到位,合作渠道单一有限。企业自身作为一种重要的营销渠道,拥有稳定优质的客户资源,今后应一步加强和各同行企业的合作,其二是小微企业口碑营销工作主要还是依靠营销队伍的开发和服务,目前小微企业营销员工积极性不高,安于现状,很少有营销员工主动去开发客户,缺乏服务意识。以上问题一直以来都没得到公司的重视,应加快完善。

(二)不注重进行产品差异化定价

在当前国内市场,产品依然是客户选择的“核心驱动”因素。60%以上的客户是根据产品及成效来选择企业。而目前企业产品销售部门不但不能根据高端客户的个性化产品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产品服务,也很少能够在同一产品内给出客户差别化的定价。产品供应销售一般通过公开信息对比来判定产品定价高低,但现实多数客户专属产品并不在公开信息平台中披露。有客户经理认为同业差别化定价、企业效益优势明显的产品具有较高的隐秘性,而企业定价决策人员既无法及时知晓,这样在一定程度让客户对企业产生较大的负面情绪,,进而降低客户的忠诚度,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

三、互联网+背景下小微企业口碑营销的优化策略

(一)加快互联网营销渠道建设

当今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互联网营销是一种新型的市场营销渠道,具有效率高、成本低、沟通交流方便等特点,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大多数企业目前还没有有效开展互联网营销工作,仅有一些集团总部的网络平台还有互联网的百度推广,业务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应加强互联网营销力度。比如可以分级建立企业营业部客户多个QQ群,根据客户需求传送及时的产品能讯息,给客户一个温馨大家庭的感觉;在新浪、腾讯等门户网站建立营业部的家园论坛,想法提高论坛人气,论坛由营销顾问或专业营销人员负责更新,进行产品营销理念的引导和产品信息的等;开通营业部官方微博,由资深顾问进行大盘实时动态解读提高证券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赖感;建立营业部独立网络平台,投入专人进行网上开户指导、产品推荐、实时行情研究等工作。

(二)推动新渠道建设,启动长期的客户关怀

我国小微企业现已提出的针对不同层级客户取不同服务模式的理念,际上目前还很难达到目标。小微企业口碑营销服务需要涵盖客户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专家团队是很难完成的。因此,小微企业还应强化后备支持系统,专家咨询系统和客户关系系统的建设,不断整合服务平台 ,形成客户管理的立体式系统,主要表现为全方位,全天候,全渠道体系,为企业客户经理提供信息支持、为客户产品的需求方案。

四、总结

目前我国小微企业口碑营销策略的模式较为单一,将业务的拓展作为企业的发展的价格因素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在客户细分环节有待进一步的完善,没有形成成熟、健全的市场营销渠道管理。小微企业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主要是因为;企业缺乏竞争意识,过分注重企业效益而忽略客户的需求,随着在线市场的激烈开展,国家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在线营销有法可依,同时,也保护了用户的权利。

参考文献:

[1]冯海超.互联网力量撬动在线教育金矿:国外模式难复制.互联网周刊,2012-9-10.

[2]冯正平.图解市场营销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互联网思维的内涵篇5

[关键词] 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4-0080-04

网络工程专业是随互联网的发展壮大而兴起和发展的,自 1998年被教育部列入本科专业目录以来,全国已有近 300 所高校设置了该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网络专业技术人才[1]。我国大多数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基础开设,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各高校本着“培养高层次的网络规划建设、网络管理维护、网络应用人才”这一专业培养目标,通过增设通信原理、互联网工程建设与规划、网络管理、网络程序设计、网络安全等课程开展专业人才培养,与原有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模式相近[2,3]。由于教学体系、教学实践经验的不足以及硬件设备更新换代的滞后,使得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工程能力相对较弱,毕业生的专业特色和优势不够明显。近些年,由于低端网络人才市场趋于饱和,本科生就业市场上出现了“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就业难、用人单位招聘不到合适人才”的普遍现象,导致部分应用型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出现萎缩或停招。这足以说明,“传统”网络工程专业亟需在专业内涵、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重大的改革创新。

1 “新互联网”时代大潮对网络工程专业 的影响

互联网技术经过40多年的长足发展,其产业变革席卷全球,颠覆传统行业的节奏也进一步加快。2014年1月8日,在钓鱼台国宾馆召开的“2014互联网产业年会”上,互联网产业各界人士一致认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必然将在工业应用中扮演更加深入和广泛的角色,促进工业全产业链、全信息链的信息共享和协同集成。思科首席执行官约翰钱伯斯(John Chambers)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CES2014展会”演讲中也对物联网的发展充满信心,表示:“这一转变已经开始,它(指物联网)将改变我们生活、工作和娱乐的方式……2014年将是物联网发生关键转变的一年,并且到2017年,物联网产生的影响,将比整个互联网更为深远”。

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网络技术的兴起给网络工程专业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只有正视这种汹涌的“新互联网”时代大潮,不断丰富和发展网络工程专业的内涵、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才能适应新网络时代的要求,培养面向企业需求的实践人才,焕发专业活力。本文分析总结大连工业大学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实践经验:“突出专业特色,彰显时代特点”、“优化专业层次结构,大类培养”、“加强实践,注重校企合作”,旨在探索一条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面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网络工程实用型人才培养的新道路。

2 “新互联网”时代下网络工程专业的建 设思路

大连工业大学于2004年开设网络工程专业,经历了传统意义上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迄今已毕业6届、300余名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通过对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统计可知,目前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有四个领域:传统互联网系统设计及应用、Web软件设计与开发、嵌入式系统应用和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和蓬勃发展,近几年嵌入式系统应用和移动互联网应用领域的就业比例逐年上升,已渐有超过传统互联网应用这一传统就业主体的趋势。根据这种现状,大连工业大学从2010年起着手改革新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就业优势明显加强。

首先,拓展传统的网络工程专业内涵,突破传统的“互联网建网、管网、用网”领域,以时代需求为导向,引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知识,拓宽专业领域;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既要培养传统互联网络系统设计与开发、网络工程规划与设计、网络管理与维护等层次的专业人才,也要培养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开发、移动互联网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多领域专业人才。

其次,在课程设置上优化专业层次结构,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制定“宽口基础+特色方向”的课程体系,开展大类培养。

最后,网络工程专业作为一个跨学科、实用性强、服务面广的专业,要大力加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既需要高校本身的努力,加大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加大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更需要社会、企业和学校的紧密配合,探索一条群策群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切实可行的新模式。

3 拓展专业内涵,彰显时代特点

物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射频标签和传感器网络等技术,实现人与物、物与物智能沟通和对话的网络信息技术[4]。近几年,国内申请增设物联网相关专业的高校数量众多,但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物联网课程体系规划不完善、教材建设计划不完备、师资力量薄弱、实验室配套设备缺乏和实验方案标准有待规范等问题。

实际上,在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传统网络工程专业已涵盖了大多物联网知识领域,拥有物联网网络层的学科建设优势,具备应用层的基础知识,需要补充的主要是物联网感知层的相关课程[4]。显然,传统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专业在知识结构上有很多共性,只要适当补充和调整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即可培养具有物联网技术知识的专业人才。

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是“新互联网”时代两个最热点的技术领域和应用领域,根据新技术发展和企业岗位需求,大连工业大学网络工程专业重新定位了专业内涵,调整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补充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相关知识,制定了新的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目的是培养面向工程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的“新”网络工程人才。新培养方案中将网络工程专业方向设定为4个方向:(1)传统互联网方向;(2)系统集成方向;(3)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方向;(4)Web软件开发。

4 优化专业层次结构,大类培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

大连工业大学网络工程专业是以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基础、依托校网络中心工程环境开展学生培养的,具有坚实的教学师资和教学资源基础。为优化网络工程专业的层次结构、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网络工程专业采用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联合的交叉大类“2+2培养”模式:前两年教学内容与计算机专业保持一致,使学生具有扎实的计算机技术基础;后两年根据专业特色,按照行业技术发展和企业岗位需求,设立了“传统互联网应用”、“系统集成”、“Web软件开发”、“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应用”四个特色方向,形成合理、有时代特色的课程群体系(见表1),及有效的实践环节,从而保证学生在校学习内容和企业需求的有机接轨。

5 面向工程应用,优化实践教学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同样明确提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网络工程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实践能力的提升是培养网络工程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大连工业大学网络工程专业本身的特点,笔者采取“校内+校外”、“校企联合”的创新与实践教学模式开展对学生实践工程能力的培养。

5.1 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设置坚持“面向工程应用,优化实践教学模式”原则。具体划分为“四层次、七类别”实践教学体系,见图1。“四层次”是指学生应获取基础实验和认知能力、初步设计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创新和工程能力等四个层次的能力;“七类别”是指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题训练、各类实习、毕业设计、参加创新和科研课题、职业培训等七个环节[5]。

根据大连工业大学网络工程专业自身特点,针对“课程群”系列课程,开设综合性较强的专题训练实践环节,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又有利于与企业实训项目相结合、置换。例如,笔者将第七学期的“网络规划与设计专题训练”、“网络安全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网络管理+Linux系统运维”三个实践环节组合成一个综合性专题训练模块,引进合作企业的生产实践项目,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5.2 “校内+校外”、“校企联合”的创新与实践教 学模式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充分关注行业、企业需求,密切校企合作,建立了“校内+校外”、“校企联合”的创新与实践教学模式。

1)有效利用校内资源,将教学实践与实际生产环境有机融合。网络工程专业依托大连工业大学网络中心开展校级实践活动,将教学实践落实到生产现场,开展从校网络中心到教育网地区中心全方位的教学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引入网络中心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承担认识实习、操作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任务,将网络中心技术人员的工程实践经验更好地融入到教学环节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勤工俭学,通过承担一定的网络维护开发等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专业实验室、学校网络的建设维护工作,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和动手能力。通过上述方式,将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践融入实际的生产环境中,使学生学以致用,既深化了对专业理论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突出了网络工程专业的工程特点。

2)扩大校企合作。根据行业、企业需求,结合学校实际,笔者重新定位网络工程专业方向,建立了“企业岗位定制”教学;同时,加强校企教师的双向培训机制,与企业在学生和师资培养等方面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图1所示的四个层次实践课程体系中,强调培养过程中的企业参与,将企业的实际项目引入专题训练环节,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接轨。

3)支持学生参与创新科学研究,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的“导师制”。从大学一年级入学开始,即进行专业介绍和行业发展规划,逐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方向,鼓励本科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建立“导师制”师生研究室。教师带领本科生积极开展科研创新实践活动,建立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创新与实践教学模式。目前,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已参加了多项部级大学生创新与创业项目,科研实践能力大幅提升。

4)积极开展专业竞赛,以赛促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专业竞赛,以优秀获奖学生为榜样,带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向上、锐意进取。同时,通过联合开办的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红帽学院,鼓励学生考取思科认证网络工程师(CCNA)、思科认证网络高级工程师(CCNP)等行业国际资格认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也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6 结论

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传统网络工程专业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讨论在“新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以《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将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与高校传统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有机融合,通过整合教学资源、扩展专业内涵、优化教学体系、建立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等一系列举措,大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探索了一条以行业需求为目标,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的复合型、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曹介男,徐明,蒋宗礼,陈明.网络工程专业方向设置与专业能力构成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2,(9):31-34.

[2]岳峰,王桢.浅谈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2,(21):126-127.

[3]张新有,曾华,窦军.就业导向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156-160.

[4]熊聪聪,畅卫功,刘尧猛,张强.物联网技术下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探讨[J].中国轻工教育,2012,(4):9-11.

互联网思维的内涵篇6

关键词:“互联网+” 制造业 主要问题 路径思考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279-03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互联网+制造业”的内涵

“互联网+制造业”是两化深度融合在“互联网+”时代下的核心体现,其内涵是将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到制造业全生命周期,以提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推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的发展,最终以新产品、新业态和商业模式等形式构建成现代制造业体系。

“互联网+制造业”和两化融合方向一致。关于二者的关系,业界有很多判断,焦点在于到底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笔者看来,不管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还是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跨界融合,核心都是两大关键领域,即信息通信技术和制造行业的深度融合,最终提升中国制造的品质,支持制造业由大变强,所以,“互联网+制造业”实质上是两化深度融合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体现。

(二)“互联网+制造业”发展特点

1.在线化。在线的生产,包括产品设计的在线实现,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实时在线;在线的交易,包括工业设计、采购、网络零售、在线批发、跨境电商等都在努力实现交易的在线化;在线的数据,采购、制造、交易等数据都通过互联网实现在线化,再进行数据的积累、挖掘和使用,并通过工业大数据指导生产、经营、交易和管理;在线的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实现生产和消费的互联互通,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实现终端消费者实时在线。

2.个性化。“互联网+制造业”削减了供需信息不对称,使得制造业逐步成为定制化生产,具有高度个性化、服务周期长、零库存、高度数字化等特点。未来,在C2B模式,即消费者驱动的商业模式下,生产制造系统必须具备柔性化、个性化及快速响应市场等特性,这将完全区别于传统B2C的生产制造模式。个性化不仅体现在设计生产环节,在销售和服务环节同样会出现个性化渠道和服务模式进行选择。

3.智能化。“互联网+制造业”时代,制造的智能化不仅体现在工业机器人、高端智能装备等在传统制造业的应用,更多的智能化体现在生产流程、业务协同、管理等领域。尤其是随着智能传感器技术如RFID的发展,移动网络的普及,工业数据的收集变得更加容易,而云计算等技术也使得大数据的处理变得更加高效,这些成为制造业智能化的发展基础。

4.生产小型化。当网络成为基础,个性化引导需求、装备实现智能化时,生产小型化随之得以实现。一方面,随着装备的智能化,可以通过人员减少、设备集成缩小制造空间,实现空间小型化;另一方面,个性化需求使得“少量多样”的需求增加,生产小型化更灵活、也有生存空间。同时,生产小型化更容易产生专业化的分工,将提升生产效率。

5.生态化。首先是设计的生态化,既体现在设计理念的生态化,又体现在设计过程的生态化,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给予工业设计更多的创新主体和空间;其次是生产的生态化,智能化生产使得过程更高效、环保,对于能源结构和资源利用率也提到正向引导作用;最后是循环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制造业”给了各产业链条内部和产业之间交流互通的机会,逐步实现“零排放”、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

二、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核心竞争力

首先,缺少核心技术,a品低端。我国制造业的各类产业仍处于较高的分散状态。目前很多企业的生产成本高,消耗却没有减少,在很多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生产的产品很多都是贴牌生产,很多企业的产品设计、关键零部件都需要依赖先进国家,出口的很多产品都不是我国的自主品牌。企业的利润十分微弱,主要的利润靠的是廉价的加工费用。随着近两年人工成本的上升,企业更是举步维艰。

其次,成本上升,人才缺乏。随着传统制造业城市的经济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人员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地上升加上现在很多能源、原材料等价格上涨,产品成本也随之升高与那些低成本产品的国家相比,中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逐渐下降。

最后,创新能力欠缺。很多传统的制造业没有自己的品牌,而是进行贴牌生产,根据客户的要求生产或者加工产品。很多企业在最开始创建的目的就是通过为其他企业加工产品来获得利润,对产品的各方面都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随着企业的发展,这部分企业由于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一方面没能及时地转变经营理念,另一方面,因为缺少先进的技术支持而迫不得已只能从发达国家引进外来的新技术,使得企业的发展依赖外部,企业的创新能力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企业。

(二)无序竞争现象较为严重

目前,将制造业转型升级融入“互联网+”大潮,己成为地方政府认可的发展路径,纷纷制定出台相关规划和政策,促进“互联网+制造业”发展。如福建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互联网经济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把工业互联网作为发展重点;湖南将大力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力争2015年实现全省移动互联网相关业务收入增长100%以上,移动互联网企业数量增长100%以上的目标;广东把物联网推进作为核心工作,用3年左右时间,使全省50%以上的制造企业完成新一轮技术改造等。竞争虽然带来产业的蓬勃发展,但盲目布局则可能埋下长久隐患。政府要呵护支持新兴业态发展,但绝不能堰苗助长。在企业层面,很多制造企业纷纷涉及“互联网+”,但融入的程度深浅不一,有些只是炒作概念,谋求特殊收益,如在股市中已有大量上市公司一旦“触网”,股价就跟着高涨。制造业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练好内功,互联网并不能彻底改变产品自身的制造规律和工作原理,不能梦想着手握“互联网+”利器,便可一步登天。

(三)应用基础薄弱

当前,互联网技术正处于快速升级、持续换代的发展阶段,由此将带来系统兼容、标准规范、升级维护等一系列潜在风险和挑战,主要表现在:第一,“互联网+”融入传统制造业,涵盖了通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制造企业等多个方面,由于各方对信息互联互通、接入技术标准等难以形成统一认识,缺乏对标准规范、业务流程、管理模式、知识经验等数字化能力要素进行全面集成和充分融合,容易形成“信息孤岛”,导致信息资源不能共享。第二,软装备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存在制造企业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两张皮现象。第三“互联网+”服务商虽然重视信息化产品研发与销售,但大多缺乏细分行业的整体解决方案,不重视为制造企业提供总体设计、客户化开发、软件系统配置和运行维护管理等整体服务,且多分布在设计制造和管理环节上,对制造业价值链高端的服务环节支撑明显不足。第四,“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尚未形成规模,服务能力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对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整体支撑不足。

三、推进“互联网+制造业”发展的具体路径思考

(一)企业层面

1.树立制造业的互联网思维模式。互联网思维,是相对工业化思维而言的,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方法、价值、规则、机会,及其民主、开放、平等精神,对产品、市场、用户、服务、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制造业的互联网思维,就是要用互联网时代的新思维来思考、处理、实践制造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充分利用和发挥互联网的特性,创新资源配置方式,主动变革生产与组织方式,积极开展网络营销,在用户层面,战略制定、商业模式设计、业务开展、组织设计和企业文化建设等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在价值链层面,要与利益相关者建立“平等、开放、协作、分享”的商业生态平台,绕着用户需求和体验进行研发、设计、生产,消减产品到达用户的中间渠道环节,为用户提供更大价值;在员工层面,要与其形成民主、平等的关系,激发员工更加自主地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并给员工丰厚的福利和良好的发展预期。

2.着力打造核心竞争力。第一,进行协同创新。通过网络化协同创新平台以开放、合作、共享的创新模式,整合内外部资源,借助社交网络、大数据等新业务、新技术实现与用户精准互动,促进用户深度参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度协同,充分调动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推进定制化柔性生产,快速响应,迭代创新,实现专业化、细分化的长尾效应,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

第二,重塑制造模式。利用云计算技术进行大数据分析,以更快、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以用户为导向、以需求为核心,进行经营策略变革,在计算智能、柔性制造基础上,通过信息控制生产模块的精细化切割与再组合,以及新的制造工艺,针对用户个性化需求,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生产,降低甚至消除库存;加强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应用,提升管理水平。

第三,向服务化转型。围绕拓展产品功能、提升交易效率、增强集成能力、满足深层需求等,向服务环节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在线监控、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等新业务。

(二)政府用

在推进互联网+制造业过程中,政府要主动作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第一,增强信息产业支撑保障能力。不断提高集成电路设计水平,丰富知识产权(IP)核和设计工具;加强智能设计与仿真及其工具、工业大数据处理等高端工业软件研发;突破第五代移动通信(SG)技术、超高速大容量智能光传输技术、核心路由交换技术等;加快安全可靠通信设备、网络设备等终端产品研发与应用,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和安全可控发展能力;围绕制造业重点行业应用形成重大信息系统产业链配套能力。

第二,加大创新支持力度。整合资源,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进建设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终端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建立主要由市场评价创新成果的机制,推动互联网应用创新成果在制造业领域的转化;支持建设重点行业领域制造业工程数据中心、科学研究和试验重大设施、智能制造创新设计应用中心,促进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开放共享;着力健全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体系,建设一批面向区域或全国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众设众包、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多元创新发展;推进标准建设,组织有实力的企业联合行业协会、科研院校等行业资源共建制造业互联网应用发展联盟。

参考文献:

[1] 文芳.“互联网+制造业”是什么?[J].互联网经济,2015(06)40-43

[2] 童有好.我国互联网+制造业发展的难点与对策[J].中州学刊,2015(08)30-34

[3] 童有好.论“互联网+”对制造业的影响[J].现代经济探讨,2015(09)25-29

(作者单位:宁波东联密封件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000)

互联网思维的内涵篇7

>> 互联网出版平台的“互联网+出版”研究:以盛大文学“IP+”为例 “互联网+”时代全媒体出版平台建构与创新服务模式研究 数字出版的“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出版 基于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研究 以腾讯即时通讯产品为例的互联网公司平台产品战略研究 出版行业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 “互联网+出版”:开拓出版的新天地 “互联网+出版”的现实路径及发展前景研究 浅谈移动互联网出版 “互联网+”助力教育出版发展 互联网+沈阳历史文化资源数字出版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建设 互联网思维对出版工作的启示 互联网思维下全媒体出版的内涵 “互联网+出版”对编辑的素质要求 探讨互联网+出版的融合路径 “互联网+”环境下的出版流程再造 论互联网与出版媒体的融合 互联网时代数字出版类课程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互联网+ ”时代高校优质出版产品推广传播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阅文集团正式亮相 吴文辉领启“全民阅读”[EB/OL]. [2015-03-30].http:///webplat/info/news_version3/

7694/11827/11828/11830/m9146/201503/311403.shtml?atm_cl=ad&atm_pos=10045

[4]艾瑞咨询《2015Q1中国网络文学行业季度报告》

[5]李亮.我国网络文学实体出版中的问题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5:11

[6]晏文静,许悦. 从 1500 万到 50 亿,盛大文学的 10 年为何值这么多钱?[EB/OL].[2014-11-26].http:///a/20141126/13307171_0.shtml

[7] DataEye-2015泛娱乐行业白皮书[EB/OL]. [2015-03-30]. http:///articles/Zzieqaz

互联网思维的内涵篇8

【关键词】 互联网+;爱国主义;价值维度;时代路径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用互联网平台表达思想、交流情感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因此,从“互联网+”视阈出发,探讨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维度与创新路径具有现实的实践意义。

一、互联网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维度

1、弘扬民族文化、倡导理国的现实需要

“爱国主义是反映个人对祖国依赖关系的感情系统,是调整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体系,也是支撑民族繁荣发展的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对庸俗爱国主义、非理性的爱国主义者具有有效的引导作用。自古以来,爱国主义就以崇高的精神文明的形式存在于传统文化当中,且作为一种美好的思想品德被人们广为赞扬。“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语境下当代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缺失日渐凸显,在部分青年群体中存在潜在的网络极端化爱国主义典论倾向。”例如在中日事件中,一些中国国民做出了砸车、砸店等不理性的行为。诸如此类的激进主义有伤国体尊严的同时也降低了爱国主义的高尚品格。因此,推进理国主义教育,有利于遏制庸俗爱国主义,有效的促进激进主义向理国的转变为爱国主义正名。

2、践行核心价值观,提升公民道德水平的必然要求

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国家用以凝聚人民群众的思想准则。爱国是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应遵守的基本道德修养与政治素质。公民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其目的是为了更好规范公民个人行为,爱国主义则是每个公民所应熟知的基本道德规范。曾经说过:“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一个人只有充分的热爱、信任自己的祖国,国家才能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更加繁荣昌盛。人民不仅要爱国,更要将爱国视为一种义务,一种光荣。人民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自己的祖国,把自己完完全全融入祖国的血肉,成为国家的一部分,才能发自内心的感知国家荣辱。

3、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凝聚社会共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前提。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阶层不断分化,社会利益呈现多元化趋势。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寻求与凝聚社会共识。凝聚社会共识,有利于增强社会成员的向心力;有利于化解矛盾,减少冲突,培养公民协商与妥协能力,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有利于推动社会合作,增加社会合作机会,凝聚社会发展动力,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优越性。爱国主义教育,能有效的凝聚社会共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从而打击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二、“互联网+”视阈下的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选择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给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树立互联网思维,运用互联网技术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大有可为。

1、重塑爱国教育话语体系,搭建爱国教育新媒体平台

邓小平曾强调指出:“像我们这样的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的民族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在互联网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也必不可少,也要与时俱进。爱国主义教育,一是要构建爱国主义的网络化话语体系。网民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一种有别于传统话语体系的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具有简洁性、生动性与欠规范性等特点。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必须准确把握互联网语言的特点与规律,学会适应网络语言解读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内涵,用生动、形象语言风格,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爱国主义教育。例如,网络语言“”、“”既迎合了网民的偏好,体现了中国气派与中国特色,是爱国主义网络话语体系的样板化创新。二是要重视新媒体建设,抢占互联网阵地。爱国主义教育与宣传必须借助一定载体与平台。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包括书刊杂志、报纸、电视、广播等。在互联网时代,传播载体与平台的种类迅速增加,如门户网站、博客、网络社区、QQ群组、微博、微信等。网民尤其是青年学生更加偏爱使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爱国主义教育的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或者订阅号等新媒体平台实现爱国主义思想的传播。

2、树立互联网思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互联网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海量的知识储备、丰富的教育经验,还必须树立互联网思维。曾强调“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者树立互联网思维,一是要学会使用互联网获取教育资源。互联网是人类知识的海洋,具有数据海量性、获取便捷性、信息新颖性、题材多样性等特点。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同时可以通过互联网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二是要学会互联网及其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平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观察受教育者的思想状况,并通过轻松愉悦的沟通方式解决受教育者的困惑,提高教育的效率与效果。

3、打造网络文化精品,营造爱国宣传环境氛围

文化自信是爱国主义的内在灵魂之一。爱国主义思想的传播必借助一定载体,或是语言,或是图片、或是文字。互联网时代,人民群众在信息载体形式的选择上,更加偏好于图片、微视频等直观、生动和趣味性较强的网络文化产品。爱国主义的教育者一方面要深入把握网民特点,学会使用图片、微视频等网络文化产品解读爱国主义价值观,另一方面,也要学会将爱国主义价值观融入到视频和图片,创造网民喜闻乐见,同时具有理论性、政治性的网络文化精品。例如“复兴路上工作室”制作《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微视频,此后又围绕同志出访等重大新闻事件,制作了《跟着大大走》之博鳌篇、万隆篇、巴基斯坦篇及俄罗斯篇。网剧《那年那兔那些事》创造性的使用动漫风格讲述中国革命建设的历史故事,也赢得了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年学生喜爱,甚至成为大学生开展团支部活动的创新形式之一。这些微视频虽然篇幅短小,但语言风格亲切、解读视角独特,迅速红遍互联网,为爱国主义教育开辟了新的路径,是互联网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 吴潜涛 杨峻岭.全面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J].高校理论战线,2011(10).

[2] 周晓宜.论网络语境下当代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J]. 当代青年研究,2013(01).

[3]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 .出席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5.12.

【作者简介】

上一篇:通货膨胀的成因范文 下一篇:流动人口现状及问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