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经济范文

时间:2023-10-16 11:16:08

互联网新经济

互联网新经济范文第1篇

上世纪50年代硅产业革命伊始,TI踏足芯片业,发明集成电路,制造了全球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和第一台集成电路电脑;在上世纪90年代英特尔称霸PC行业后,TI转身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芯片企业;10年前,在手机芯片企业交错变化之际,TI再次转身聚焦模拟和嵌入式业务,成为全球最大模拟电路企业。最近,我们采访了TI业务运营执行副总裁Brian Crutcher先生,就TI如何面对互联网新经济进行探讨。

Q: 德州仪器从上至下都有拜访客户的文化,同事之间还会“竞赛”拜访客户的数量。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沟通方式,这对公司既有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方式是否产生了冲击?

A: 现在,很多客户喜欢网上沟通方式,所以,我们在网站建设上进行了大量投入,使我们的产品更容易被找到,应用说明和产品技术文件更容易使用,我们在网站上也提供了1200种参考设计,涵盖从工业、汽车、个人电子产品、企业到通信的广泛应用,这在行业中是领先的。

我想我们尽力做的是培养“网络优先”的文化。既然人们都在使用网络,在网上搜索和购买各种东西,我们就要改变思维模式,要确保TI的网上商店具备最佳的设计和好的体验,从而帮助电子设计工程师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买到TI的产品。

Q: 互联网公司这几年成为半导体企业的重要客户群,相比传统企业,他们有什么不同?

A: 绝大多数互联网企业在设计互联设备,像可穿戴、互联的医疗电子设备等。他们希望通过这些设备,让用户感觉更安全、更好用甚至更有趣一点。我们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与其他客户类似,都是在早期介入。相比较而言,互联网公司比较缺乏硬件经验,我们需要给他们更好的培训,让他们了解到做硬件和做软件的不同之处,同时给他们提供技术支持的保障。我们也看到,国内发展较快的互联网公司,在业界已经领先了,我们需要把有创意的新品尽早分享给他们,使他们在市场上表现得更好。

Q: 创客和开发者开始在中国兴起,一家初创公司可能在3年内就迅速成长为一家大公司。TI这样的大公司是否针对这些小客户制定战略?

A: 我今天早上就拜访了一家只有几个人的中国初创企业,我们确实已经看到了这个趋势。事实上,很多创客来自大学,很多创客团体就设在大学中。因此,关键在于与大学保持良好的合作。我们每年举办很多大学竞赛,其中也包括创客活动,去年TI赞助了教育部主办的中美青年创客大赛。TI在各个高校的实验室超过1000个,我们向他们提供创新技术和最新开发工具,创客也可以在TI网站上找到所需的技术支持,这让我们与创客有很好的联系。与此同时,TI本地团队也会与创客和开发者保持密切联系。

Q: 能跟我们谈谈目前TI关注的新兴科技潮流吗?

互联网新经济范文第2篇

据介绍,美国在1999年就曾经出现过类似余额宝的产品,但经过将近十年的发展,遭遇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基本退出了市场。原因有两个:其一,金融危机来临,现金为王,导致美国版MMF(MoneyMarketFund,货币市场基金)余额宝遭遇大量赎回,出现流动性危机,最终跌破面值,濒临破产;其二,金融危机后,美国实行了超宽松货币政策,推出了量化宽松购买资产大肆放水美元计划,并且将利率降低至零水平。超宽松的美元流动性和超低利率,使得以套利为回报的美国MMF失去了经营基础,最终不得不销声匿迹。

美国版余额宝最终退出市场的根本原因还是美国金融市场是高度开放的,管制程度非常低,利率是市场化的,金融市场特别是价格信息传递无迟滞、对等及时,对金融创新要求较高,套利空间很小。

但同时也暴露出美欧互联网新金融发展滞后,反应迟钝和创新不足的一面。互联网新经济是无国界的,互联网新金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金融制高点。余额宝们只能代表互联网金融很小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对银行资产业务发展以及其他金融机构资产业务拓展,奠定坚实基础和无限支撑潜力。这对于世界所有金融机构包括美欧金融企业的传统经营方式来说,都是颠覆性的。

可以说,中国内地互联网新金融走在了世界前列,立在了世界潮头。美欧现在热衷的是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核心的新经济威力,而中国内地已经深入到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核心的新经济新金融齐头并进发展上。在互联网新金融上超越美欧发达国家。

美国版余额宝生存空间狭窄、最终退出市场启示中国内地,一定要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建立统一、公开、透明的金融市场,比如:攻克存款利率上限管制的最后堡垒,彻底消灭目前存在的管制利率和社会融资市场化价格的双轨制现象。这才能提高传统银行的议价能力,才能缩小套利空间,也才能使得余额宝们不至于对银行威胁太大。

需要强调的是,美国版余额宝与中国的余额宝有着本质区别。阿里巴巴余额宝诞生的基础是支付宝,支付宝的基础是天猫和淘宝等电商购物平台。支付宝和天猫、淘宝上的5亿客户基础是余额宝赖以生存的根基。余额宝诞生后,阿里平台上的客户购物、增利两不耽误,增利成为客户购物的一个派生作用。这样的客户群体要比美国版余额宝单纯以增利为目的要稳定得多。

不可否认,余额宝作为一个金融产品,发展如此迅速,规模在短时间内扩张如此庞大,说明其创新顺应了市场需求,同时现有金融规则制度无法给其准确定位,这就是创新的魅力和结果。但必须看到,其长期游离于监管框架之外,不能说一点风险也没有,也不能说它不会形成自然垄断,特别是它对传统银行的冲击很大。再者,作为一个金融产品特别是流动性很强的货币基金产品,规模过于庞大,面临集中大额度赎回压力,甚至一个谣言、一个突发负面声音都可能导致出现恐慌性赎回的挤兑风险。

监管部门应该尽快给阿里巴巴颁发互联网银行牌照,彻底将其收编到监管“笼子”里。一旦牌照申请下来,阿里将成为世界第一家互联网金融银行,也将使得阿里金融迈上一个全新阶段。同时,监管部门将有法有据进行监管,只是在监管互联网金融具体方式上尚需研究探索而已。

互联网新经济范文第3篇

意见指出,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有利于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和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对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明确了11个重点行动领域,包括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和益民服务等,涵盖了具体产业以及与公共服务方面。在这些领域积极推进“互联网+”战略,不仅可提升我国经济的现代化水平,还能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显然,意见从行动要求、重点行动、保障支撑、总体目标、总体思路等方面,为“互联网+”指明了方向。到2018年,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互联网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到2025年,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并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就这次的“互联网+”战略来看,从目标到具体实施方针,政府都做了详尽布置,条理清晰,可谓高屋建瓴。而这一顶层设计将加快推进“互联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中国的经济机构,催生经济新格局,以创新引领经济发展。

但是,“互联网+”战略的推进,绝对不会一帆顺风。其中,既有战略自身实施难题,也有人们对“互联网+”认知仍存在误区。

首先,“互联网+”战略面临实施难问题。有人担心,政府根本没有足够的精力和人力,去引导和组织这样宏大的“互联网+”战略。我们发现,尽管意见指出,一方面加强引导支持,一方面做好组织实施,事实上,若没有详尽的细则,在组织实施的关键环节,就会落空。

其次,需要界定责权,防止踢皮球。意见在细则上,针对重点领域作出了具体要求。比如对“互联网+”创业创新,意见就提出了要强化创业创新支撑、积极发展众创空间、发展开放式创新三点具体要求,并且点名了牵头部门与实施部门――由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人社部、商务部等负责。但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由于管辖的部门太过多,容易导致职责不分明,做出一点小成绩,大家相互邀功;工作不到位,则相互推诿。这种踢皮球的情况十分普遍,政府在“互联网+”战略实施过程中,必须考虑这个问题。

再次,需要正确认识“互联网+”。时下,“互联网+”概念被当作唐僧肉,谁都想进来吃一口。以地产行业为例,一些地产商“互联网+”不离口,事实上,他们仍按传统思维玩互联网,仅把“互联网+”当作社会化媒体营销手段、炒作工具,然后在资本市场大捞一笔。联想集团CEO杨元庆就担心,互联网概念被过分夸大,无法取代传统产业的核心价值,产品的创新、研发、制造以及供应链管理,需要“扫地僧”的务实精神,不能走捷径。

同样,“互联网+”也要防止被低估。“互联网+”的核心不在于“互联网”,如果仅此理解,显然大大降低了这一战略的含金量和重要性。“互联网+”关键是如何在“+”上做文章。传统行拥抱“互联网+”,重心是转变思路,充分发挥传统经济与互联网新经济的优势,砍掉一切低效的东西,更好地服务客户与用户。

互联网新经济范文第4篇

最近,马云先生作为中国互联网巨头,受到了某些传统企业领袖和部分学界人士的攻击。不过他们攻击的主题既不是马云先生的个人行为,也不是其公司的运营问题,而是其关于新经济的一些言论,并给他和整个互联网行业戴上了一顶新的“大帽子”――“虚拟经济”。

虚拟经济这顶“大帽子“,不仅抹煞了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产业对于中国经济和居民福利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而且直接否定了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很多新供给、新经济对传统经济结构的改造和引领作用。

少数传统制造业的企业家甚至指责一些新经济的企业领袖为骗子,或攻击购买股票的金融投机者是伤害中国制造业的“罪人”。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经济学者也开始加入批评金融、互联网的队伍中,他们的紧紧围绕着某些行业是否直接创造真实财富这样的问题,道理简单而直观,不但迅速引起共鸣,甚至很快形成了一股社会潮流。

我模模糊糊地觉得这些批评不无道理,却又似是而非,直到与一位台湾著名金融学教授的几句交流,才让我突然惊醒!

在一个国内虚拟经济论坛上,面对台上慷慨激昂的演讲者,坐在我旁边的著名台湾大学金融学教授实在抑制不住心中的好奇,一头雾水地凑过来,很害羞地悄悄对着我耳朵说“滕教授,到底什么是虚拟经济?”。我才突然意识到,原来虚拟经济并不是个国际化、有共识的概念。进一步了解,无论在伦敦、纽约、法兰克福等的全球金融中心,还是在哈佛、沃顿、牛津、剑桥的商学院,那里的人们都根本不知道虚拟经济这个词!

考证一圈之后,我们才明白原来“虚拟经济”一词出自90年代的中国。当时中国尝试着搞了资本市场之后,有人发现某些经典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对股票等金融资产的描述仍然带着意识形态的贬义色彩,把股票说成“现实资本的纸制副本”,是“虚幻的影像”,用“虚拟资本”这样的概念来否定股票市场存在的合理性,是批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必然完蛋的重要理论构成部分。

但是90年代中国明确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经济,而且又搞了股票市场,怎么赋予股票市场理论上的合理性呢?于是有的学者回避了“虚拟资本”这个词,带着理论修正和发展的善意发明了“虚拟经济”这个新词,用来研究资本市场、金融市场的相关经济运行规律,当互联网经济发展起来以后,又把信息、知识、文化等等这些非物质的经济领域也一并归为“虚拟经济”。

虽然提出“虚拟经济”这一概念和相关理论的学者是出于建设性的目的,但是在现实中却事与愿违,由于种种原因,虚拟经济已经沦为一个贬义词,而且成为与实体经济对立的非正义存在,甚至成为一顶攻击新经济的大帽子!

深受“物质财富观”影响的一批专家学者,除了把金融、互联网贴上“虚拟经济”的标签进行批判,还把很多实体经济的泡沫也说成虚拟经济,比如把房地产泡沫说成虚拟经济――难道盖房子的钢筋水泥也是所谓“虚幻的影像”吗?泡沫就是泡沫,股票市场涨多了会有泡沫、房地产涨过头会有泡沫、像郁金香那样的消费品被炒作也会有泡沫。哪里有泡沫就应该有针对性治理,但是把房地产泡沫也说成是子虚乌有的虚拟经济,就让虚拟经济这个词更遭人恨,这个“大帽子”的威力也就越来越大了!

新实体经济――从反击、防御到逃跑、出卖

面对上述子虚乌有的“虚拟经济”的大帽子,马云迅速发起了反击。马云先说,没什么虚拟经济,企业没有实体和虚拟之分,只有好企业坏企业之分;马云又说,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不是对立关系,实体经济只有经历住新科技的挑战、转型和创新的洗礼,才能面对明天的太阳。马云不愧是卓越的企业领袖,其眼光和洞察力远远超过一般学者。作为互联网新经济的代表,这些有力的反击,震耳发聩、发人深省!

可惜的是,马云的呼吁在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特定文化背景下,并没有得到应者云集的认同,反而越来越多人开始加入批评虚拟经济的队伍。面对新经济领袖们的集体失声,以及来自保守派学者、企业家的舆论压力,孤军奋战的马云先生开始抛出“新实体经济”这一概念,转而进行防御。

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研究院l表报告表示:“一切创造社会价值的经济活动,都属于‘实体经济’,而‘虚拟经济’仅特指金融衍生市场。”同时,马云也发表演讲说“金融才是虚拟经济,中国人不敢骂金融,才说互联网是虚拟经济”、“为什么不敢骂金融?因为怕得罪银行贷不到款”,马云在把自己归为“新实体经济”的同时,试图转移公众注意力,把这顶“虚拟经济”的大帽子扣到金融产业头上。

为了证明自己是所谓“新实体经济”,阿里研究院的报告还罗列了阿里平台企业纳税和就业的例子。这让任何金融产业的人士看了都会哑然失笑,难道阿里巴巴所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纳税额能够同金融业相提并论吗?难道解决就业而言,互联网超过了金融业吗?

可怜的马云,企图用“新实体经济”这一模糊概念,给自己买到一个“良民证”,甚至也真的得到了少许认可或几个追随者。但这与其说是反击,还不如说是防御;与其说是防御,还不如说是逃跑;甚至在逃跑的过程中,还出卖了一个金融产业……

为什么马云左冲右突地躲避虚拟经济这顶“大帽子“呢?因为在中国扣”大帽子“威力是在太大了!一旦被扣上虚拟经济这样的大帽子,不论是金融,互联网,知识产业、信息产业、文化产业,还是其他服务业,都瞬间失去了自身存在的合理性。

君不见,几乎所有的政府文件都一夜之间把经济改成实体经济,连民间搞个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的讨论会,都赶紧把题目改成“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惊恐地避让着”虚拟经济“的大帽子。幸亏我们还没有从任何中央官方文件里发现“虚拟经济”这样的表述,否则照这样下去,以后中国就不需要那三字经的国骂了,最狠毒地攻击一个企业家或否定一个行业只需四个字――虚拟经济!

当国人借助于“虚拟经济”这个大帽子把金融、互联网等非制造业说的如此不堪的时候,如果跟美国经济结构对比,我们却又迷惑了:让美国经济领导全球的一是纽约为代表的金融产业,一是以硅谷为代表的互联网新经济――如果金融产业是虚拟经济,互联网经济是虚拟经济,甚至教育产业、娱乐产业都不创造物质财富所以也是虚拟经济,那美国经济还剩下什么?难道这些人希望中国经济的未来就像如今美国的底特律吗?

软价值时代――切勿用昨天的理论管理今天

扣“大帽子”的社会风气还只不过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但是中国重物质财富、轻非物质财富的思想,却古已有之:几百年前,他们曾经说中国工业是“奇淫异巧”,例如认为纺织和服装行业只不过是把棉花变个花样,本身并不创造财富,所以让中国工业发展不起来;几十年前,他们说商业是“投机倒把”,认为把一个东西从这里运到那里赚取差价,并不能创造财富,结果商人被抓起来,市场被消灭了;今天,他们用同样的逻辑来攻击金融、互联网,以及一切非物质财富都是所谓虚拟经济――这样的观念,欲将中国经济引向何处呢?

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真的是“虚幻的影像”,是水中花、镜中月吗?难道那些购买了股票的人,拥有的不是实实在在的企业股份吗?他们为了购买这些股权而支付的货币,难道不是实实在在的出资吗?

就像认为商业真的不是促进社会分工的主要力量而是所谓“投机倒把”一样,金融的作用仅仅是掠夺了别人的财富吗?如果没有金融配置资源,都像古代小地主和手工业者那样一点一点的积累资本,哪里会有铁路、汽车、石化等现代工业?哪里会有微软、Facebook、苹果这些伟大的企业?

事实上,实体经济与金融的关系如同量子理论中粒子和波,都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只是存在形式不同而已――金融不是实体经济的“影像”,而是实体经济的波长;“影像”是虚幻的,而“波”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存在形式。

在牛顿物理世界和硬财富制造业,价值的主体存在方式是粒子形态,是企业实体资产;而在量子世界和软价值时代,粒子和企业的有形实体资产不再是价值的主要承载方式――诸如苹果、谷歌、腾讯、阿里等很多软企业,他们的办公楼宇、办公设备等有形实体能值几个钱?以资本市场市值为代表的各种软价值才是其主要价值承载方式。

用牛顿时代的价值观,能解释如今量子时代的软价值吗?

不但金融不是什么“虚拟经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各种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文化经济、服务经济虽然都不是制造业,虽然都不创造物质财富,但他们也都不是所谓的“虚拟经济”:

以信息产业为例,无论是记者的新闻稿、自媒体信息、大数据分析得出的精准化解决方案等信息内容,还是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等信息载体,虽然不是物质财富,但创造实实在在的精神财富,并不是虚幻的影像,更不是什么虚拟经济!

又比如教育产业、咨询产业、智库产业、论坛产业等知识产业,虽然这些从业人员本身不创造物质财富,但是却能够创造软财富、软价值,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不是是虚幻的影像,更不是什么虚拟经济!

在文化产业,一首诗歌,一幅画、一场戏剧、一部电影,或承载着消费者的情感,或承载着某种社交、娱乐的需求,这些软财富、软价值都是我们未来消费的主体,是实实在在的财富,绝不是什么虚拟经济!

显然,知识产业,信息产业,文化产业、金融产业和其他服务业等,这些行业既不消耗地球资源也不污染环境,只消耗人类的思维和智慧,但他们的产品同样能够创造价值和财富,他们满足的是人们的精神需求,是未来经济的主要构成部分――在美国,这五大软产业占到其GDP的79%,在中国也已经占到49%,当我们吃饭、穿衣、居住的基本生理需求基本满足后,精神需求才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因为人们对精神需求的追求,即便是在传统的硬财富制造业也开始包含了越来越多的软价值:奔驰汽车的总设计师说,我们卖的不是汽车,而是一件艺术品,只是碰巧它会跑;同样,特斯拉卖的也不仅仅是“跑得快”,而是环保和时尚;一件材料成本价值百元的品牌服装为什么买到上千元?因为人们购买的不仅仅是遮风蔽体的物理功能……当这些硬财富制造业都开始懂得用软价值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硬价值和软价值的“二八定律”就成为未来社会的财富结构的必然趋势:不但整个社会的制造业硬财富将萎缩到20%,像手机、白酒、香烟等一切消费品的内部价值构成,也将是软价值占大头,而硬件的价值还会一步步萎缩。

生在这样的社会巨变时代,我们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勇敢地拥抱软价值,但也要充分理解传统制造业在这个过程中正在和将要遭受怎样的冲击!这些传统制造业的领袖攻击金融、互联网和一切非物质财富对资金、资源、客户的吸引,甚至攻击“虚拟经济过火”和新商业模式的冲击――这既不是狭隘的本位主义,也不是故意因果倒置,而是发自他们内心的直观心理感受!

其实真正受新经济冲击最严重的还不是众所周知的那孜恢圃煲荡罄校而是一些更脆弱的行业。比如,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普及后,传统数字手机、传统门户网站用户就不得不转型了;当网约车出现以后,传统出租车受到冲击是必然的;如今共享单车如此受欢迎,一定会冲击了某些个体传统运输业。所以,很多曾经对中国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的传统产业的确正在受到新供给、新经济的冲击,面临着艰难的转型压力。但是我们能够因此而拒绝智能手机、移动互联,拒绝网约车、共享单车对社会分工方式的优化、对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从而阻止新供给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吗?

中国上一次传统产业被新产业冲击是一百多年前了。重读一下那个时代的小说吧,重温一下那时候中国传统手工业者面对近现代制造业的冲击,日子变得多么艰难?!那时候,虽然中国很多懵懵懂懂的中小手工业者也把近现代制造业当成敌人,但是也有康有为这样的有识之士发表《物质救国论》,呼吁人们从农业思想转向物质财富思想,中国的民族工业最终崛起!

近现代制造业,不但几乎消灭了传统中小手工业,而且还把农村和农业变得面貌全非,但如今美国只有600多万人从事农业,就能够满足四亿多美国人的吃饭问题,还可出口粮食给中国等国家。将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局等新技术的发展,也会把制造业改造的面目全非,而那些由于产能过剩、供给老化等原因正在经受冲击的传统制造业,是应该积极利用新金融、新技术、新模式推动自身供给升级来拥抱软价值时代?还是应该忙着给新经济和软价值扣“大帽子”并等着被历史埋葬呢?

互联网新经济范文第5篇

目的研究互联网新生态环境下的数控机床的外观形态创新设计规律。方法通过对互联网数控机床的组成和结构的解剖,探讨外观形态创新设计与数控机床的功能、结构、人机和设计的逻辑关系,并通过数控机床的外观形态创新设计实践来验证。结论基于互联网新生态数控机床外观形态的创新设计需要融合互联网新时代的特征,同时要符合数控机床功能的要求,遵循数控机床的结构逻辑关系,满足人性化和装饰美学的要求。得出的结论在互联网新经济时代对数控机床设计制造领域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互联网;数控机床;外观形态;设计创新

今天,互联网在中国已经成长得生机勃勃,而且发展得越来越迅猛,全社会已经形成互联网新生态社会环境[1]。互联网新经济和各个传统行业都能良好结合,原来根本不搭界的领域像金融、交通、设计制造等都跟互联网挂上钩[2]。互联网与数控机床的结合对数控机床设计来说是一项全新的挑战,并将诞生全新的数控机床特征。以网络技术为背景的制造业信息化使得传统的二维图纸这种重要的产品设计信息媒介居于辅助地位,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的CIMS,CE,AM等先进制造技术在今天的设计制造中居于核心地位[3]。数控机床以何种外观相貌出现才能适合当今的互联网新生态社会环境是机电产品外观创新设计的当务之急,成为我国机电产品外观造型设计升级研究的新课题,直接关系到我国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数控机床的功能、结构、人机和装饰是数控机床外观形态设计创新的核心内容,是诞生鲁棒设计的关键要点。

1互联网数控机床的组成与结构

数控机床是通过程序控制系统使机床运行并按要求加工零件的自动化机床。主要由机械、电气、液压、等部分组成。操作人员按照零件加工技术资料,编辑可靠加工程序来控制的机床动作,自动完成零件的加工,操作人员需要近程控制或关照数控机床。当今互联网新生态环境下迫切需要对数控机床进行远程控制,以实现远程加工操作、设备诊断和维护。近年来,设计师们正在研究互联网技术与数控机床设计制造技术的对接和融合,使先进的数控机床具有良好的Web功能,可以通过本地或远程的网页浏览进行加工操作、设备诊断和维护[4]。即将诞生新颖的互联网数控机床,其组成和结构见图1。技术前卫的互联网数控机床迫切期待工业设计师来研究其外观形态设计规律和进行外观形态设计创新。

2互联网数控机床的功能外观形态

互联网新生态环境下的数控机床的外观形态与其功能紧密相关联,传统的形式追随功能的造型设计准则在数控机床的外观形态创新设计中依然有效[5]。数控机床有数控的车、铣、镗、钻、磨床和数控加工中心等。每一种数控机床因其特定的功能需要必须采用相应的功能形态,例如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的功能不同决定了它们的形态不同,数控车床的核心功能是车回转零件。在设计数控车床的外形时,重点围绕实现车削回转零件这一功能来营造数控车床的造型,数控铣床的外形设计围绕铣削零件这一功能来展开。同样,为数控镗床、数控钻床、数控磨床和数控加工中心设计创新的外观形态也必须以各自功能为基础,与各自功能相适应[6]。为了实现数控机床特定的功能形态,设计人员可以构想多种功能方式,每种功能方式就有与之匹配的外观形态,因此每一种数控机床可以有很多外观品种,例如数控铣床就有立铣、卧铣、工具铣、龙门铣等多种外观形态。

3互联网数控机床的结构外观形态

互联网新生态环境下的数控机床的外观形态是在普通机床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每一种数控机床因其功能不同具有不同的结构,对某种数控机床进行外观形态设计创新时必须分析其结构,探索与数控机床的结构相匹配的外观形态。下面以数控车床的结构外观形态分析为例来加以论述。互联网数控车床主要由床身、主轴箱、刀架、进给系统、冷却系统、系统、控制面板和互联网系统等部分组成。数控车床的进给系统与普通车床有本质的区别,传统普通车床有进给箱和交换齿轮架,而数控车床没有,数控车床是直接用伺服电机驱动来实现进给运动的[7],因此,在互联网新生态环境下,数控车床外观形态的一个突出特征是车床主体结构大为简化。数控车床的这些组成和结构决定了数控车床的外观形态的骨架特征和造型方向,是数控车床外观形态设计创新的核心本质内容,外观设计创新受结构的约束,结构决定基础外观形象。卧式造型和立式造型是数控车床的两大核心造型。车床主轴位置结构决定车床造型,车床主轴平行于水平面,必须采用卧式造型,车床主轴垂直于水平面,必须采用立式造型。车床其他组成部分的结构也会对车床的外观形态起直接决定作用。在互联网新生态环境下,数控车床外观形态的另一个突出特征是具备互联网系统,控制面板和互联网系统呈现出互联网产品的造型特征[8]。

4互联网数控机床的人机外观形态

互联网时代的数控机床的人机外观形态主要包括数控机床的外观造型、数控机床的操作面板、数控机床的操作方式等。设计创新需要贯穿人本主义的设计原则,即以人为本,根据人的要求、人的特点、人的感受进行设计创新。数控机床的外观造型是人机交互的最直接界面,主要包括数控机床的外观尺寸、比例、形态、结构、材质等。数控机床的外观尺寸和比例要符合正常人操作时的尺度和比例要求,以正常人的平均解剖尺度为基准进行设计[9]。数控机床的操作面板是人对数控机床直接操作和交互的界面,数控机床的操作面板的安放一般有4种形式,见图2。具体采用哪种形式要在充分考虑操作人性化的前提下根据不同机床的功能和结构要求而定。控制面板外观呈触摸屏形式,主要界面包括数控系统操作界面、机床操作界面和互联网控制界面3个部分。

5互联网数控机床的外观设计

互联网数控机床的外观设计主要包括色彩、文字、符号、标志等内容。色彩设计主要包括互联网数控机床的整体外观形态色彩、控制面板的色彩、控制器的色彩和操作键盘的色彩。整体外观形态色彩通常采用银灰、淡蓝、中绿等中明度、中纯度的色彩,这种稳定、安全、和谐的配色对操作者的刺激比较温和,能够让操作者获得愉悦的心情,且操作注意力集中,不易疲劳[10]。控制器和操作键的色彩要根据功能来设置,如启动键为绿色、警示键为红色,即键的色彩设计要符合色彩认知心理的要求。文字、符号的设计既要反映互联网数控机床的功能和技术参数,也要符合操作语义的要求,并且要美观、醒目、传达效果好[11]。标志设计要反映产品的特征以及符合企业的CI要求。

6互联网数控机床外观形态的创新设计

基于互联网新生态的数控机床在技术层面上具有前卫性,外观造型的创新升级需要融合互联网新时代的特征,同时要符合数控机床功能的要求,遵循数控机床的结构逻辑关系,满足人性化和装饰美学的要求。本次创新设计实践基于互联网新生态的上述要求,对某立式加工中心进行造型设计。以互联网为设计平台,将数控机床研究领域的教授、数控机床制造企业的高工、工业设计师和高校学生组成的设计团队,采用并联设计创新的方式展开了创新设计,首先根据某立式加工中心的功能和结构要求构想了该立式加工中心的功能结构样式,见图3。再依据功能、结构与外形的逻辑关系设计了整体外观形态,然后进行人机操作界面的设计,重点突出互联网新生态环境下的数控机床的外观形态特征,最后进行装饰美化设计,设计一系列整机色彩并进行优化,对文字、符号、标志进行设计,进行造型轮廓线的修整与美化等,设计创新成果在企业数控机床的改造项目中得到应用,呈现出可满足市场需求的优势。设计创新的某立式加工中心外观形态方案见图4。

7结语

基于互联网新生态的数控机床外观形态创新设计研究是当今企业数控机床改造升级的迫切需要。研究指出:基于互联网新生态数控机床外观形态的创新设计需要融合互联网新时代的特征,同时要符合数控机床功能的要求,遵循数控机床的结构逻辑关系,满足人性化和装饰美学的要求。研究探索对企业数控机床外观创新设计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创新设计的互联网数控机床外观形态方案具有应用价值,可直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帮助我国数控机床制造业开创互联网经济时代的新局面。

互联网新经济范文第6篇

编者按:商业电影《小时代》豪取电影票房,引爆舆论争议,《大西洋月刊》义愤填膺,怒斥这部电影空洞矫情,物化女性,而节节攀升的票房收入造成了批判话语与商业现实的巨大落差。风起于青萍之末,在市场的精巧操纵下,种种隐匿的亚文化和被忽视的青年群落,突兀地跃现在我们面前,并凭借其消费能力,正切割、消解乃至试图重塑我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尤其是借助互联网新媒介的特质——去中心化和再圈层化,商业与文化的交变已经成为新经济的重要面向。有鉴于此,本期笔谈希望能从“动静内外”的立体角度去切入探讨这一大时代之中的新现象。

周安安的文章非常有力量地分析了郭敬明的成功史与商业模式,动态地把握其商业成功的每一步所隐含的内在张力,例如郭敬明精准地切中当代青年的情感逻辑,敏锐发现情感逻辑背后所隐匿的物质焦虑,然后很小心地掩盖残酷的现实,而以青春文学有的理想、纯洁来重新包装。通过这一包装,等级制之上的虚荣繁华,被蒙蔽了等级制,丛林竞争之上的个人成就,被蒙蔽了丛林竞争,责任义务之上的个人欲望,被蒙蔽了责任义务,一句话,凡是不能简化的,都蒙蔽掉。

从静态电影文本的分析切入,蔡骐细致地解读这一电影文本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内在关联,并分析该影片的受众解读和参与行为,指出消费主义文化与青春期文化的时代性碰撞吹响了新的亚文化族群崛起的号角,消费与文化合流的新经济,即体现为粉丝经济。

赵赛坡将粉丝经济置于更加宏阔的互联网商业经济格局中去观察、审视,通过分析与《小时代》类似的其他经济现象,如估值百亿的小米手机所精擅的粉丝营销,腾讯QQ的草根收费等,指出粉丝经济不仅仅是青年内部的一种亚文化现象,亚文化现象之外的商业运作与媒介变新才是居功至伟,其中互联网与大数据是这一场经济浪潮的风暴眼。互联网其实是一种媒介,企业与用户各居两头,盈利模式很简单,要么从企业那里挣钱,要么从用户手里拿钱。跑马圈地之后,现在互联网巨头鼎足,如何向用户收费了?中国互联网用户群体有自己的特点:收入不高、接受新事物能力比较弱、对互联网的娱乐性有强大需求。用现在的网络语言称呼他们,即是丝。丝与粉丝的合流,其实是中国互联网用户的主体。互联网的特质刚好满足他们小微消费的特点——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小本生意”,腾讯的QQ收费模式、网络游戏收费模式和淘宝店主模式,差不多都是这样。《小时代》飘红票房表明,越来越多的相关产业认识到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植根底层,闷声发财,在商言商。

互联网新经济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战略转型 经营环境 影响

一、引言

2014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87万亿元,同比增长45%,呈持续增长态势。这个数据可以表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传统经济模式向互联网经济时代快速转型。在此时代背景下,传统企业在价格体系、品牌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考虑进行战略转型以应对新时代背景下的严峻挑战。企业战略转型成为了当前的重要课题,而影响战略转型的因素也成了理论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关于企业战略转型的影响因素,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Pfeffer和Salancik(1978)等都强调,公司需要重视竞争、技术、政治和制度环境中的不可预见的改变,并与之保持匹配。制度、行业环境、技术环境等外部环境因素在为企业带来发展机会的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挑战,并驱动其进行战略转型,而经营环境则对企业战略转型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赵昌文、许召远(2013)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影响企业转型升级成效的主要因素包括对研发的投入、商标和品牌的建设、人力资源的培养、先进管理技术的应用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二、文献综述

陈江勇(2012)认为传统企业转型影响因素可以分为“推动因素”和“拉动因素”两个方面。“推动因素”主要指经营环境与政府、金融中介组织支持等;“拉动因素”则主要指企业自身发展水平与长远发展机会等。经营环境、企业现有基础、政府政策扶持和银行等金融组织的支持是影响企业转型升级的四个重要因素。经营环境方面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七个方面:国家经济形势、行业技术水平、社会文化环境、行业竞争水平、当前产品市场需求、新产业市场需求、新产业进入壁垒。经营环境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并需要企业去适应或改变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夏海波(2004)认为,第一,在营销过程中,企业对待环境只有“适应”和“改变”两种方式。当环境因素是不可控制的时候,企业必须适应环境,按照环境的要求和规律进行经营;当环境因素是可以控制的时候,企业应该尽力改变环境,让环境按照企业的发展要求和规律变化,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第二,环境因素有确定性或不确定性。环境因素的确定性是指该因素不容易变化或有规律地发生变化,企业可以明确地了解该环境因素的特点,从而制定相应的适应环境或改变环境的决策,并且决策实施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很小;环境因素的不确定性是指该因素很不稳定,变化规律也不明显。经营环境对企业营销的成败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深入研究企业营销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三、经营环境对企业战略转型的影响

企业经营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其变化过程也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般来说,量变比较缓慢,企业有足够的时间作出反应,而质变是比较迅速的,企业很难适应新的环境。企业为了能够继续甚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必须迎接经营环境带来的挑战,抓住经营环境带来的机遇,在战略变化不能适应经营环境时,企业就得进行战略转型。

(一)宏观经营环境对企业战略转型的影响

1.科技环境及其对企业营销的影响。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每一次技术变革,都会极大地推动经济的增长。近年来,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的发展与普及,推动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推动了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标志着已进入互联网新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传统产业与知识经济、虚拟经济与网络经济全面结合;在这个时代,传统产业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销售体系、融资体系和支付体系都发生了变革;在这个时代,传统企业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消费者属性变化让营销成本变高,二是行业边界模糊化导致行业上下游不分,三是行业门槛降低让渠道体系混乱。传统企业面对这种变革,需要以互联网为方向,进行战略转型。如何转型,成了当下传统企业都在关心的问题。

2.人口环境对企业战略转型的影响。人口作为构成市场的一大因素,其年龄结构、地理分布及其文化教育等人口特性会对市场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并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和经营管理。而在互联网新时代下,人口环境中消费者本身发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了社交化、本地化、移动化的三大消费群体。新时代下的消费者具有全天候、多渠道、个性化的消费特点,企业与消费者的接触日趋碎片化,传统企业的营销策略及经营战略变得极其复杂,企业必须重视对人口环境的研究,密切注视人口特性及其发展动向,及时进行战略转型应对人口环境带来的挑战。

3.经济环境对企业战略转型的影响。经济环境指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外部社会条件,其运行状况和发展趋势,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企业经营管理产生影响。在经济环境中,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支出结构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营销活动及经营管理。在新互联网经济时代,技术应用、消费模式、消费者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面对变革,传统企业在思考如何应对新互联经济时代的挑战。经济环境对企业战略转型具有重要影响。

(二)微观环境对企业战略转型的影响

企业的微观环境主要包括企业自身、供应商、营销中介、顾客、竞争者及社会公众。

1.企业因素。企业本身包括管理层、市场营销管理部门及其他职能部门。战略转型首先要考虑最高管理层的意图,其次还要考虑营销管理部门及其他业务部门(如生产部门、采购部门、研究与开发部门、财务部门等)的情况,并与之密切协作,共同研究。

2.供应商因素。供应商是指向企业和其他竞争者提供生产与经营所必需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包括提供能源、原材料、设备、配件、劳务等。供应品的数量是否充足影响着企业生产和经营能否正常进行,供应品的价格是否合理决定着企业产品的成本与价格的高低。供应商是影响企业战略转型的重要微观环境因素之一。

3.顾客因素。企业的顾客市场主要包括消费者市场、工业市场、中间商市场、政府市场及国际市场,企业在战略转型时应充分考虑自己的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及顾客需求。

4.公众因素。公众就是对一个组织完成其目标的能力有着实际或潜在兴趣或影响的群体。公众可能有助于增强一个企业实现自己目标的能力,也可能妨碍这种能力。公众主要包括政府公众、媒介公众、金融公众、市民行动公众、地方公众、一般群众及企业内部公众。

四、结语

经营环境对企业的战略转型有重要的影响。在互联网新经济时代背景下,宏观环境中的科技环境、人口环境、经济环境的变化催生并推动企业特别是传统企业进行战略转型,以应对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微观环境中的企业因素、营销中介、竞争者因素、顾客因素直接影响企业是否具有战略转型的能力以及能否成功转型。因此,企业特别是传统企业应充分分析宏观、微观经营环境,把握时代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好变革及战略转型的准备,应对新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

(作者单位为四川现代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赵昌文,贾涛,王忠宏.从文具行业看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J].中国发展观察,2013(10).

[2] 薛有志,周杰,初旭.企业战略转型的概念框架:内涵、路径与模式[J].经济管理,2012(07).

互联网新经济范文第8篇

《互联网周刊》走过300期,一个个由我们领先倡导或大力推广的,以“新”字开头的陌生词汇,今天已经融入到人们的茶余饭后,深刻影响着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些中国新经济概念,不再仅仅是理性的思辨,它已成为我们回望来路时的历史坐标,并延伸向生活的未来之路。

大浪淘沙,曾有的思想和智慧在时代的变迁中沉淀下来,几十年后,那些撰写中国新经济成长史的人们,将会发现这些词汇正是他们所要寻找和记录的时代表征。

新经济

美国经济自1991年3月以来,持续增长了112个月,创造了二战后经济历史的奇迹。而归结其根本因素,与新经济造成的强烈增长有不可或缺的关系。1996年,美国《商业周刊》率先提出了“新经济”的概念,认为其主要动力是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

国内商业环境在1998年还处于传统经济向新经济的过渡阶段,对于新经济的认识和融入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动作,《互联网周刊》在当时提出“新经济中的商业计划”无疑具有先进性和超前性。

作为新生事物,新经济必然会经历从新名词到成熟阶段的发展过程。尽管新经济的前景被十分看好,但取决于新技术的因素也会导致未来的发展不会是一马平川,“螺旋式上升”的一般发展过程也许会重演。

互联网,第四大媒体

1998年9月12日,在克林顿性丑闻案中,厚达400多页的斯塔尔调查报告首先通过互联网公诸于世,吸引了全球的网民上网调阅。这一事件除了造成网络通道一时拥挤的现象外,也使人们意识到互联网在传播方面的巨大潜力。此后一段时间,关于互联网将会严重威胁传统媒介的生存与发展,甚至取而代之的讨论不绝于耳。

6年过后,网络媒体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老三大媒体,关于“Internet,第四大媒体的崛起”的断言已经成为事实。

知本家

随着北大方正、联想、四通等高科技企业的兴起,一大批具有高科技知识和高新技术创新能力的优秀科学家,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的经营管理专家,还有一批高素质的员工所拥有和创造的知识成为企业财富的直接源泉。新经济时代,许多资深资本家纷纷落马,让位于新兴知本家的案例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1998年,方正集团公司集中了400多名科研精英,50%以上为硕士、博士,每年都推出十几到几十个研究专利,并成功将这些专利运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从而实现了快速增长。以王选为代表的新一代知识资本所有者,成为新经济时代知本家的典型代表。

直接经济

“简化中间环节,是21世纪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征。”这是姜奇平“直接经济中的直接网络”一文的首句。所谓“简化中介”,意思是各种中间环节的事物,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相对价值将越来越低。

回头来看,我们最终发觉作者的观点在当时具有前瞻性:21世纪,“.COM”将改变整个民生与产业结构。

无边界企业

管理无边界,合作无边界,市场无边界……21世纪的企业特色就在于不分界限。

在传统理论和实践中,企业是一个边界分明、等级森严的组织,不仅有内外的边界阻隔着企业与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联系,而且有地理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边界割断了相互之间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内部边界,形成了上下左右之间的障碍和壁垒。

通用电气(GE)的前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韦尔奇的功绩之一是将GE打造成为一个无边界企业。依靠这种“无边界”的管理模式,韦尔奇帮助庞大多元的商业帝国摆脱成熟企业的痼疾―金字塔式的官僚体制,走上灵活主动、不拘一格的道路。

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使得企业的边界概念开始模糊,企业在互联网时代里实现“无边界”已并非梦想。

眼球经济

1998年,中国的互联网进入“圈地”时代,网络公司红火一时,“眼球经济”成为互联网行业喊的最响的词语。

然而仅仅两年后,股市开始持续低迷,资本无情撤退,网站纷纷倒闭,人们对曾经风靡一时的“眼球经济”产生了怀疑:眼球经济能够成为经营模式吗?关于“眼球经济没有生命力”的断言一时充斥各个媒体。

三年后,借助短信业务,各大门户网站相继开始赢利,现在无论是广告、游戏还是短信都成为网站赢利的利器之一。原本怀疑网站生命力的话题已经很少有人提起,没有人再怀疑未来的世界会是网络的世界。

数字经济

1998年,美国商务部首次公布了关于数字经济的研究报告《浮现中的数字经济》,在国内引起数字经济的讨论热潮,但多数观点仅仅局限在IT行业内部,而没有向行业外延伸。本刊当时对数字经济的概念进行了阐释,深层次的尝试和分析尚未涉及。

1999年和2000年美国商务部相继又公开了《新兴的数字经济》、《数字经济2000》两部研究报告。报告深刻地指出技术与经济的辩证关系:“互联网既是新经济的原因,也是新经济的结果。”

时至今日,数字经济已经经过美国商务部多年的实证研究,美国前商务部长唐纳德・埃文斯评论说,“我们可以比过去更准确地回顾与评价―IT在提高我国大多数充满活力的企业和行业的绩效,以及整个经济快速的、持续的非通胀性增长中的作用。” 正如本刊所述:检验数字经济的真理需要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实践中反复验证。

后PC时代

2000年左右,PC厂商的日子十分好过,但在个人PC繁荣现象的背后,一些厂商还是有见地的指出今后的PC应该与互联网不可分割,“后PC+INTERNET”成为共识。1998、1999年国内两年的互联网发展势头是PC厂商“后PC时代”思维的直接诱因。

尽管有人认为“后PC时代”的说法并非十分确切,但行业的方向的确发生了转移:整个行业都在面向互联网而大幅调整,产业结构以互联网为中心得到了重新组织。人们发现,PC的性能已经越来越不重要,它不再是IT行业的核心产品,而只能称为是主流产品。应用代替了性能,成为产业的动力源泉。

新中间商时代

网络在2000年的发展不仅仅显现了第四大媒体带来的新鲜味道,还增加了一种新商业模式电子商务,“内容+商务”。然而在当时,由于没有弄清楚内容怎么才能加到商务上去,最后体现在网站所提供的服务方面仍然是内容与商务频道之间、网上网下之间两张皮的割裂现象。第三条道路―新中间商,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应时而生。

所谓新中间商,简单来说,就是打破传统的行销管道购买或销售产品,借助网络无所不在的特性,及计算机庞大的数据库处理能力,提供全天候的服务,以满足来自世界各地的客户对不同产品的需求。发展到现在,在国内信用制度尚不完善的电子商务环境下,新中间商基本成为一种主流模式。

消费者

导致《互联网周刊》刊登“消费者,从冬天到春天的时代距离”一文的是1999年12月的两个消费案件的审理结果。其一是北京海淀区法院对恒升诉王洪名誉侵权案,判决结果王洪赔偿50万元。其二是北京市民刘桂臣状告上海大众汽车侵害消费者权益一案,结果是大众公司收回汽车,同时赔偿刘桂臣9.7万元。至今文章中的一句话无论对消费者或是企业仍就意味深长:还是生产者厉害,消费者今后要夹起尾巴作人?

生产者与消费者,都不能偏废。而本刊观点,在以体验为前提的经济模式下,消费显得更为重要。生产和消费的争议,仍然是我们今天继续讨论的话题。

数字鸿沟

1999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发出警告:把这个世界的贫穷人口从数字革命中排除出去是危险的,并一再强调要打破数字鸿沟。2000年之后,围绕数字鸿沟问题的讨论在各个国家展开。当时专家指出国内存在三大“数字鸿沟”,主要是中国与世界、中国各地区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世界银行曾经对中国的信息行业进行过统计,数据显示当时中国尚属“数字贫困”国家,而且中国与世界的“数字鸿沟”还有进一步拉大的可能。

为解决这个问题,当时国家采取了四种措施:一是加速政府上网工程;二是加大教育系统和国家创新体系的计算机普及和互联网接入;三是逐步实现网络在农村的普及接入;四是加大西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尽管现在关于“数字鸿沟”的说法已经渐渐被人淡忘,但国内人群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差距以及国家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根除“数字鸿沟”的任务仍是件不轻松的事情。

体验经济

按照哈佛《体验经济》的划分,人类经济发展历史经历了四个阶段:从物品经济(未加工)时代,到商品经济时代,再到服务经济时代,而服务经济时代后,人类将进入体验经济时代。

2001年就提出体验经济的概念,应该说在当时属于“领先”的水平。有关专家认为“体验”需求空前高涨的现象将会出现在休闲时代,而在当时,国内的消费环境显然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随后的几年中,IBM、索尼等厂商相继推出了自己的体验店,尽管这种做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产品的销量,但也使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以人为本”的做法。至于服务与体验经济的区别,本刊认为服务以生产者为价值创造主体,消费者只是“被服务”。体验则以消费者作为价值创造的主体,是真正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产消合一。服务遵循的规律,仍然是生产者的经济人理性;但体验遵循的,是消费者的行为理性。

社会资本

1980年,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在《社会资本随笔》短文上正式提出了“社会资本”这个概念,是指“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

“社会资本”真正流行起来是在 1995年,许多著名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都加入讨论。1997年世界银行在《拓展财富衡量》报告中专辟了“社会资本”一章,随后又专门成立了研究社会资本的机构。构成社会资本的要素有两个:一是关系;二是信任。

2001年的仪科惠光事件其实只是一个由头,当时的经济环境“诚信”已经是个大问题,至今这个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在公共关系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不可能有高度的信任”的观点大为流行。

产业融合

2003年末红火了短信和游戏终端,仅仅是最最简单的技术与最不起眼的移动通信应用的结合,却引爆了一场从思维到现实的产业融合聚变。

人们解读未来商业社会结构性变化的公式从“IT+电信”演进到“IT+电信+X”,这个“X”包括了娱乐、传媒、金融,以及可列举的众多传统服务产业。

互联网将是计算、通信、娱乐、媒体、金融等多种应用的共同平台。互联网服务业和电信服务业、IT服务业的整合,将成为未来一切商务得以进行的门户和通道。从现在到未来,通信、信息、娱乐、金融在商业和普通用户应用的融合需求,将依然是互联网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产业融合时代的来临伴随着“爆炸”,“聚变”这样的字眼,所有的产业都是互联网产业。关键词――“融合”消融了产业间界限的同时,也在构造一个全新的产业链,它仍在不断的吸纳、变迁、整合、重构,以不可预想的能量释放出无限的商业机会和经济潜能。

新电信

中国电信业多年来高速发展,每年上千亿元人民币的投资,主要都集中于硬件领域。随着中国的电信运营市场呈现出垄断逐步瓦解、竞争日趋规范和激烈、市场越来越开放,以及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的新形势,未来竞争的焦点也相应由建设转向电信业务的经营和运行。

《互联网周刊》提出了“吃电信软饭”的概念,也就是“提高网络的运营效率、拓宽业务范围、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增值服务”等等,运营商转向软投资和服务,“以软件激活前期投入的硬件”。以2001年中国移动的BOSS系统建设为重要标志,2002年继而掀起了一场波及电信全行业的“软投资”热潮。

而从广大消费者层面来说,“软投资”带来的形式多样的个性化服务使得“电信”和用户间的距离进一步缩短,电信成为一种消费品,电信消费时代就在身边。

新经济伦理

2002年6月25日,世界通信公司承认虚报了38亿美元的利润。这起丑闻被有关人士认为同安然公司丑闻一道,是“新经济”最受瞩目的失败之一。本刊提出了相反的意见,认为诚信问题,是传统精神的危机,而非新经济的危机。不是由于新经济导致诚信丧失,恰恰是由于这些公司没有及时跟上新经济伦理的调整。

新经济伦理是一种有机世界观,其核心就是诚信,是超越个体自我的对社会外部性价值的认同,让人和人之间的信任无需迂回、直抵本性。

美国加州大学社会学系、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曼威・卡斯特的三卷书――《信息时代:经济、社会与文化》,提供了迄今为止对这个所谓的全球信息化资本主义所结构的网络社会,最全面与深刻的社会理论建构。信息化社会是两股力量的交汇:一是信息技术,一是社会认同。互联网技术将人们从物质上有机联系在网络中;社会认同,将人们从内心深处有机地联系在网络中;而信任,就是社会认同的胶水,就是社会意义上的TCP/IP。这才是互联网精神的神髓。

体验式营销

体验的核心词是回忆。当消费者按照喜好和偏爱来决定需求时,只有用强调“非理性”的行为主义经济学或营销美学才能说明他的体验需求,才能解决问题。传统营销归结为“功效与特色”,即产品和服务中基本的功能与延伸的功能,其核心是功能。

体验式营销,实际就是对“情感”支配的需求的系统开发对策。其体系由SEMs(战略模块)和ExPros(战术工具)组成。SEMs将体验分解为感觉体验、情感体验、创造性认识体验、身体体验和全部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特性体验五个分支。ExPros由交流、信誉、产品、品牌、环境、网络和人组成。

二者纵横交叉,形成了一个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需求流。因此,体验式营销同时意味着“消费流程重组”。

搜索力经济

“搜索力经济”区别于“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正在成为互联网时代新的一种虚拟经济形态。 “搜索力经济”代表着经济模式的改变,互联网和商业的价值开始合拍,搜索服务完全出于用户的主观意愿,直接走向目标用户。将目标客户缩小或者说放大到了“关键词”的级别,以“关键词”为特征的“搜索力”不光是网络广告还是未来电子商务的核心。

“搜索力经济”的强大魅力在于人们已经难以割舍如Google,百度这样的搜索门户,由十指敲击出的“搜索力”正在激发网络经济的潜能。

而2004年围绕着搜索引擎的市场纷争,使得那些曾经舍弃搜索的门户网站开始再次为这个技术领域付出热情、资本、改变战略。搜索力,正代表着互联网新经济的核心价值,正引领着互联网现在和未来的走向。

人联网,物联网,互联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2004年开始正式施行,第二代非接触式IC卡居民身份证率先在北京、上海、天津等6个城市进行换发。IC卡身份证缔造了“人联网”,让每个公民都在互联网上找到自己的坐标。

人们一面把自己的身份证升级到“智能”,一面也着手给市场上流通的所有商品颁发“身份证”。2004年2月,电子标签国家标准工作组对外宣布,我国电子标签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全面展开,不久以后,国内市场上流通的所有商品都要有“身份证”。电子标签为世界上的所有货物添加了“对话”的特性,开辟了全球的“物联网”时代 。

智能交通系统,数字城市,数字奥运……互联网的发展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将世界各个角落的人联系起来,网络的枝蔓上伸展并延伸出无限的想象空间,人类的生活正被“一网打尽”。

新银行业

“新银行业”并非对立于传统银行业的新兴产业,其标志是:一方面,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互联网高度融合后,传统银行业务拓展渠道、服务方式得以改变,实现以效益为目标,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竞争手段的管理模式,从而形成创新的业务模式和消费景象;另一方面,新银行业包括银行基于互联网技术开发出的新生的业务类型,银行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银证通等为代表的新业务和新的服务渠道在新银行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004年2月16日《互联网周刊》启动“新银行业消费(个人用户)调查”,调查显示,90%的人知道网上银行的存在,超过75%的被调查者知道手机银行,71%、51%和50%的人分别了解银证通、银基通和银保通业务。数字表明:一个新银行业时代已经诞生并蓬勃发展。

拇指经济

今天手机已远远超出点对点的语音通讯功能,而具有了媒体传播的性质,短信导致传播者和接收者距离消失,人们用拇指敲击出了一个沟通的新时代,而手机短信业务也成为通信领域一个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被称之为“拇指经济”。

2003年中国手机短信息共计2000亿条,占全世界短信总量的一半。拇指经济空前繁荣,对公众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力正在扩大。

“短信”跨越了SMS、EMS和MMS(即文本短消息、增强文本短消息以及多媒体短消息)三个发展阶段。这一项技术并不先进的数据通信业务成为一种主要的通信消费需求,今后将逐渐成为平民社会的“代言人”。

意义互联网

人是意义的最终赋予者,是最终意义之所在。所以讨论意义互联网,无可避免的指向“以人为本”和“个性化”。意义互联网,作为以人为本的技术革命,正在向人的个性化意义的生成这个方向演进。

意义互联网时代的商业,不是争夺眼球,而是争夺回忆,因为回忆是个性化的锚点。

对于意义互联网来说,记忆的结构化是关键所在。技术一旦实现突破,能不能抓住商业机会,关键在于能否针对个性化需求和高附加值需求,设计出合理的商业模式。在这方面,意向性提供了一个不同以往的思考角度,记忆结构化提供了可操作的思路。

互联网新经济范文第9篇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网络购物;虚拟经济

网络经济是指建立在由现代通讯网络、电子极端及网络所形成的信息网络基础之上的一切经济活动。在网络经济中,信息的产生于应用占据中心地位。网络经济的主要产业是信息技术、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和高科技产业。与传统的实体货币交形式所不同的是,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新型交易方式正在走进每一个人的生活,互联网新经济发展下的新型消费模式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现今社会,人们在经济生活中,不仅要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经济信息,依靠网络信息进行经济行为的预测和决策,而且许多交易行为直接在信息网络上依托信息技术进行。

一、网络经济的发展状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互联网技术不断普及。如今,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普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生产、教育、通讯、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互联网经济已经发展为一项新兴的产业正在迸发着强劲的生命力。中国的互联网经济涉及的面较广,主要有互联网广告、网络生产、网络交易、网络游戏的开发与运用以及电子商务等等。

(一)网络广告市场。网络广告是互联网产业举足轻重的一部分,与传统广告相比,网络广告具有很多方面的优势。影响范围广,信息量传递数量大,时间持久等优越性注定了互联网广告在未来的时间里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010年,中国网络广告产业增速明显,第一季度网络广告市场份额63.6亿元、第二季度87亿元、第三季度100.5亿元、第四季度105.6亿元,保持了相对稳健的增长态势。2010年全年网络广告市场格局稳定。

(二)网络游戏市场。目前,中国的网络游戏开发和运用市场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以网络游戏为先导,其他众多相关产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网络游戏市场成为当下网络交易的主要消费对象,众多家网络游戏公司如雨后春笋半涌现,其中以腾讯、网易为代表。网络游戏市场发展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游戏市场势必能够展现出更大规模的吸引力和创造力。

(三)电子商务市场。电子商务依托互联网新技术拜托了传统商务形式中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从而大大提高了资金的周转速度、也扩展了商务交易的范围和空间。电子商务逐步扩大到世界各国的各个领域,大大减少了时间成本,提升了经济效益。

(四)网络购物市场。2010年网络购物所创造的成交额数目可观,前三个季度网络购物市场交易总额吻别为1005.6亿元、1104亿元、126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4%、96.1%、和84.5%,网络购物的发展速度在稳步上升的同时也放低了发展的速度,以便于提升发展的质量。目前,互联网购物平台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消费领域的一场革命,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网络购物,其方便快捷的优势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是网络购物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譬如网络诈骗、相关的物流产业发展滞后、以及次品充斥市场等。但是互联网购物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模式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日后的发展中,网络购物势必会进一步查漏补缺,发展的越来越好。

二、信息在网络经济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信息作为网络经济的重要载体在网络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对物品和货币的部分替代

(1)对物品的部分替代①直接替代:芯片等全新的信息载体,使物资消耗大大减低,如磁卡代替了金属钥匙,磁盘代替纸张,芯片代替汽车的机械传动装置等。②间接替代:知识替代物质,无形替代有形,软件替代硬件。买家和卖家在网上寻找自己的合作对象,大大减少了信息搜寻的成本;信息的及时、有效沟通,大大减少了库存和仓储费用。(2)对货币的部分替代。采用电子货币、电子银行,部分替代纸币和金属货币的流通。信用货币进一步取代了纸质货币。

(二)信息对物流和货币流的控制

(1)对物流的主导作用。物流的配送费用降低;产品的生产、制造和营销的一体化;物流运输的中间环节大大减少;加强了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企业内部的相互沟通。(2)对货币流的主要作用。电子货币的产生发展,花旗银行董事长曾说:“与货币相关的信息比货币本省更加重要。”随着网络经济的普及,对个人的信用有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人的诚信度像贴在身上的标签一样,跟随他一辈子。信息对物流和货币流的替代与控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率、生产力水平,降低了市场的交易成本。

三、网络经济的虚拟性特征

(一)虚拟性的特征

有别于实际地理空间的虚拟空间或虚拟社会。虚拟性的网络平台可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资源的创造力,使资源利用最大化。

(二)虚拟性的意义

虚拟空间超越了现实时间和现实空间的限制,使人们可以尽可能的获得更多的信息,尽可能地找到更多的合作伙伴,这样一来,虚拟空间实现的交易大大减少了对空间、资本、资源、仓储和运输的需要;实体性和虚拟性的结合,带来了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跨国公司;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和相互关系。

四、网络经济的发展前景

互联网经济在现实生活中造就了“足不出户,货物到家”的便捷条件,在快节奏生活水准的条件之下,节约时间可能是当代社会最受青睐之一。我国的网络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普及面较为狭窄,相关配置也不是很完善,为了保障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能够让网络经济真正造福社会,我们要不断地增加互联网信息资源的供应、打破信息垄断、在制度上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信用制度。不断完善互联网经济的相关配套设施。使互联网经济能够更快更好地为我们的社会发展造福。

参考文献

[1]刘培刚,郑雅琴.互联网的经济学分析.[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张静敏,互联网络的经济学分析.[M]中国金融出版社.

互联网新经济范文第10篇

“美国的互联网接入商及用户们可以松一口气了。因为,国会通过了对你们未来7年内免征接入税的法案。”10月30日(美国当地时间),一位美国新闻博客Anne对此豁免消息这样描述道。

次日,记者在美国白宫官方网站新闻板块发现,上周三,即2007年10月31日,该法案经美总统布什签署正式生效。该法案名为:《2007年英特网税收自由法修正法》,其解释为:延长暂停对州和地方政府互联网接入税,以及电子商务领域的多重、歧视性的税收为7年,至2014年11月1日。

据了解,该法案并非全面禁止所有与互联网相关的税收。其中,网络电话和电视等互联网端服务不在豁免之列,可以征税。同时,在数年前(在禁令执行前)开始生效的各地方互联网接入税收条款,仍可以通过不溯既往条款,保持地方税收政策。例如:美属夏威夷群岛、新罕布什尔州、新墨西哥州、北达科他、俄亥俄、南达科他州、得克萨斯州、威斯康星州及首府华盛顿。

法案出台一波三折

10月30日(美国当地时间),美国国会众议院在对互联网接入征税豁免期的第二轮投票中,仅略为辩论了一下,就以402票对0票通过议案,将现有禁止对互联网接入征税的禁令期限延长至2014年。即宣告国会参、众议院在此决议上的分歧宣告终结。

国内电信专家陈金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会参众两院对此决议的分歧,是因为两院机构职能、人员构成、党派集团利益具有差异,因此,在经济性立法活动上出现分歧。但这种时间上的分歧是小分歧,它是一种对互联网新经济活动的判断不同,如果认为它市场比较成熟,经济规模也较大,自然应当减少它的免税期,以降低区别性税收政策对市场竞争机制的扭曲。所以,参议院和众议院的意见分歧并没有本质差异。

就在两周前,美国国会众议院曾对类似法案进行投票,决定在未来4年时间里,继续禁止向互联网接入服务征收税款。随后,就有多家美国互联网接入服务商向媒体表示,如果政府向他们的服务征税,美国的上网费用将会上涨17%。10月25日(美国时间),美国参议院以压倒性投票通过禁税7年的议案。由于两院通过法案的禁止征税的时间不一致,4天前美众议院再度启动了该议案的第二轮投票。最终在两院达成一致将互联网接入服务的免税期延长至7年(2014年)。

“对于所有的美国人而言,今天的投票是一个暂时的胜利。”一位德克萨斯州众议员在接受美媒体采访时呼吁说:“该法案已延长了7年,但我希望当7年后它再度到来时,国会将准备做出豁免决议。”同时,多位美议员也认为,这一决议的通过,将有利于减轻数以百万计的消费者及企业的负担。

推波助澜互联网产业

美国是互联网的发源地,美国政府对于网络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的基本态度是“自由发展”,希望通过市场竞争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美国在互联网上的监管政策和思路,对全球互联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多位支持这一法案的美国参议员认为,通过让互联网接入服务免税,美国国会意在鼓励人们使用互联网进行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商务和其他互联网服务。与此同时,也必将带动整个美国的互联网产业持续高速发展。

采访中,陈金桥驳斥了政府税收政策的调整会对ISP行业造成巨大冲击的观点。他认为,在互联网设施日益发达、新经济活动更加活跃的今天或者几年后,政府税收政策的调整变化并不会对ISP行业的经营活动形成巨大冲击。其一,是因为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其二,是因为政府设计的税收负担都比较合理;其三,是ISP企业业务活动的多元化。他预计应当能够促进ISP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提高,规模效应明显增强,可以减轻税收负担带来的冲击。

网民的接入费用是否会因开征税收而明显提高,陈金桥给出的答案同样是否定。任何一个发展壮大的企业都不会以丧失客户的信任谋利,而将能够消化的税收负担转移给消费者。

互联网免税为国际惯例

一位不愿具名的美籍电信业内人士表示,进入20世纪,以互联网经济为核心的美国新经济快速崛起,无论哪个执政党派都秉持促进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低税负政策。因此,美国对多数互联网企业并不征税。同时,这也是全球多数国家所通行的惯例。

陈金桥指出,美国立法机构近年来多次讨论针对互联网经济活动的税收问题,比如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网络出版等,多数时候采取比照征税的政策。对于以提供互联网接入为主营业务的企业而言,暂时没有决定是否开征基于营业额的增值税或者营业税。因此,可以理解为ISP业务活动产生的收入暂时是免税的,但ISP企业并非不承担其他税负,比如公司所得税等直接税种。

他认为,7年豁免期结束以后,如果美国政府今后考虑对互联网接入服务征税,应当会纳入增值税或者营业税的课税范畴。如果估计其税率,参照金融、咨询、交通等其他服务行业来确定是一个较好选择,目前全球增值税、营业税大部分实行比例税率,营业税介于3%-7%之间,增值税介于10%-20%之间。

国内民营ISP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95年到1997年,此时的ISP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对市场过分乐观,ISP的发展处于盲从时期。短短两年,中国的ISP就达到了100多家。第二阶段是自1997年下半年至今,可称为反思阶段。经过了上一阶段的探索和教训,国内的ISP开始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由于外部环境和自身问题,大部分ISP的经营状况不容乐观,始终处于亏损状态。

伴随着中国网民总数以每半年翻一番的速度超速发展,登记在册ISP也由最初的几家增至目前的近300家。为改变当前的困境,许多ISP的服务正逐步由单纯的Internet的接入服务,转变为提供接入服务、技术培训服务、信息内容服务以及电子商务等综合能力的服务商。

同比美国,中国目前并没有针对ISP企业的特定免税政策,只是比照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了一定的优惠。对于多数处于亏损边缘的中国ISP企业而言,美国的经验表明,它们能够继续发展壮大,但必须开辟新的收入来源。此外,免税或者低税负的政策必将过去,应当学会与其他产业的企业在公平的税负环境下竞争。

历史回顾

1988

美国国会就曾通过一项法案,禁止向互联网接入服务征税。

2001

美国总统布什为践行其竞选时公布的施政纲领,签署通过了一项最大的税务宽减法律中的一项,即:互联网征税暂停延长。

同日,布什在白宫官网的新闻中写道:“今天,我很高兴将此签署成为法律,这将保证互联网的发展不会减速。互联网是一个创新的力量,使用它可进行远程学习和了解各类最新的技术。政府必须尽其本分,使人们以相对少的支出获得这些服务,而不应该通过增加税收提高使用成本。”

2004

上一篇:护理案例教学范文 下一篇:对外经济管理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