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消费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1 20:34:24 版权声明

互联网消费论文

互联网消费论文范文第1篇

一是阿里小额贷款,即通过互联网数据化运营模式,采用大数定律理念经营小微企业信贷,为阿里巴巴、淘宝网、天猫网等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提供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向这些难以在传统金融渠道获得贷款的群体提供纯信用小额贷款服务。二是以京东“白条”为代表的电商面向个人客户的互联网消费信贷服务,即电商利用自有资金在自身平台上为消费者提供“先消费后付款”的延后付款服务或者“分期0元购”的分期付款服务。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给金融消费者带来的积极影响

互联网金融有别于传统金融,其借助于互联网渠道开展业务,实现了可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为金融消费者提供服务,在提高金融业务便利度、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改善金融消费者体验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金融服务更加便利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升级以及大数据的持续推广,金融行业逐步实现社交化和移动化,由此催生出具有移动互联网特点的新金融业务模式,有效提升了金融活动的系统化和智能化程度,极大地提高了金融运行的效率,从而确保为金融消费者提供高效、全面和便捷的全方位服务。同时,互联网金融所具备的移动化和社交化特点,使金融消费者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均能充分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务。此外,互联网金融拥有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渠道,已经全面渗透到消费者的日常支付领域,由于其具备支付方式便捷、到账时间快、支付成本低等优势,已成为互联网金融中增长最快的领域。

(二)金融模式更具成本收益优势

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在实现与现有的直接和间接融资同等的资源配置效率的前提下,大幅降低了交易成本。互联网金融在零售业务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其无需物理网点,免除人工费用,这是传统金融机构所不可比拟的。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产品具有高收益的特性,如自余额宝推出以来,其年平均收益率保持在5%左右的水平,高于多数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远高于银行活期存款利息;微信理财通自开通起始终维持着6.5%以上的收益率,7日年化收益率最高达7.90%,逼近信托产品的收益水平。

(三)金融服务更具个性化

受限于客户数量和营销方式,传统金融机构无法满足每一位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只能提供一些相对标准化的产品来供客户选择。而互联网金融则主要依托互联网渠道,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完成金融消费者的甄别和评价,进行有效的分层和分类,获得消费者投资习惯和风险偏好信息,以便实施个性化营销服务管理。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掌握客户实际投资需求,寻求最适合的金融产品组合,从而提供最佳的金融服务方案。此外,互联网企业掌握了客户日常生活的信息流,便于实现信息流与资金流的无缝对接,如阿里巴巴凭借淘宝集聚了网上购物的信息流和资金流,账户集购物、支付、投资理财等服务功能于一身,并根据客户的消费偏好推送个性化金融服务方案;腾讯凭借微信集聚了网上虚拟社交的信息流,凭借入口优势迅速扩展其他应用功能,在拥有网络信息流优势的前提下,将支付、理财、储蓄等金融功能与购物、社交、生活等有机结合,力求根据消费者需求和偏好,为其量身定制金融产品和服务,并使其获得良好的服务体验。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消费者权益保护面临的挑战

(一)金融消费者交易资金安全堪忧

目前互联网金融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就是信息安全。由于互联网处于开放式的网络虚拟环境,现有的网络通讯协议的安全性有待改善,数据本源的保护工作相当繁重,密钥管理和加密技术需要不断改进,以有效防范木马病毒、黑客等的外部入侵,维护金融消费者的资金安全。同时,第三方支付和网络贷款平台目前的准入门槛仍然不高,交易资金监控尚存盲区,在行之有效的监管和担保缺位的情况下,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将导致交易资金的信用风险不断集聚,从而严重危及消费者和投资者的资金安全。此外,责任主体虚拟化,消费者和投资者维权难度较大。互联网金融主体尤其是网贷平台,发起人的信息披露往往不充分,一旦出现债权债务纠纷或者网络平台非正常关闭等情况,消费者和投资者则难以进行维权。

(二)金融消费者敏感信息保护难度加大

相比于传统金融行业,互联网金融行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金融消费者信息安全挑战。2013年我国共有74.1%的网民遭遇过网络信息安全事件,总数达4.38亿人次,主要包括个人资料泄露、账号或密码泄露以及手机客户端短信垃圾、诈骗电话等问题③。探究信息安全事件频发的原因:一是互联网金融的客户开户流程依托互联网进行,难以通过现场来见证,存在消费者的开户信息被违法分子窃取和篡改的风险隐患。二是尽管互联网金融拥有实名认证、动态密码、数字证书等安全技术手段,但均为纯电子化方式,较之银行的身份认证方式仍显简单,涉及金融隐私权的账户信息、交易信息和资金信息等容易在传输过程中被非法盗取,经常造成消费者个人信息被批量售卖。三是目前国内互联网金融平台普遍未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存储、使用和销毁的流程和机制,相关内控制度建设和执行仍存在不足,不利于在源头上防范金融消费者信息泄露风险。

(三)金融消费者的合法知情权易遭侵犯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日新月异,使得金融产品和服务信息生成的速度明显加快,产品和服务的规模愈益扩大。通过互联网平台展示的金融产品琳琅满目但也容易鱼龙混杂,使得消费者识别信息有效性和真实性的难度增加,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难以受到保护。由于金融市场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同样存在,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正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相关金融机构和平台良莠不齐,导致问题更加凸显。部分互联网企业打着互联网金融的旗号,公然开展传统金融业务,同时在经营运行过程中,在信息“公开、透明”的表象下,经常夸大甚至虚构产品和服务内容,甚至有些平台越过了法律红线。例如在互联网融资平台类企业中,不少网贷公司(P2P)超越了平台中介功能,突破传统范围的P2P贷款界限,以平台身份和高息名义吸引资金并挪作他用,存在向非法集资演变的可能,或通过虚假增信和虚假债权等非法手段来吸引投资者,故意隐瞒资金用途而形成“庞氏骗局”,这些均可能涉及侵犯金融消费者的合法知情权,并最终造成金融消费者利益受损。

四、政策建议

(一)建立互联网金融法律体

系和监管框架。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体系和监管框架正处在逐步完善阶段,而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正是金融监管的目标取向,这就对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为监管和金融消费者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一要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立法,将第三方支付、网贷平台、互联网理财等均纳入金融监管法规框架体系内,切实有效地加强监管约束。明确将消费者权利保障作为互联网金融立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作为互联网金融立法的重要参考。二要由“一行三会”④、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共同建立监管协调机制,统筹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职能,厘清各部门在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中的权责,切实落实监管责任,建立健全监管标准,弥补跨业界经营中的监管与维权的缺失。三要强化市场约束作用,以注册登记或备案审核等方式严格互联网企业准入机制,以强制信息披露为重要手段,同时参照央行征信系统,制定互联网金融行业统一的信用体系管理办法,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发展。

(二)构建互联网金融安全防护体系

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于互联网络、移动互联网络、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而发展的,科技安全是互联网金融的立足点,这就要求互联网金融行业自身必须不断完善安全防护体系,提升应对安全威胁的能力,确保发展规模与技术水平相匹配。为此,一要不断强化安全防护措施,通过开发升级技术来有效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网络安全问题,综合采用数字证书、安全控件、动态口令以及生物特征识别等技术手段,同时建立健全数据库、数据传输和数据灾备等技术保障,确保消费者充分享受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安全性。二要完善信息科技风险管控体系,有效识别评估外部环境,及时监测预警业务系统遭受外部攻击的信息科技风险,从而确保客户隐私信息和资金的安全。

(三)对消费者开展多样化的互联网金融教育

一要向消费者宣传普及互联网金融知识,揭示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特性和潜在风险,使消费者提高认知水平,树立“风险为本”的安全意识。二要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的能力。可由监管部门通过公布投诉电话、讲解投诉受理流程、提供政策咨询、提供法律建议等多种手段,切实弥补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的不足,从而恢复金融交易的“平衡”状态。三要及时披露典型案例。监管部门可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利用政务公开、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等渠道,披露具有针对性的典型案例,及时做好风险提示,增强金融消费者理性选择的能力。

互联网消费论文范文第2篇

第一篇论文《互联网零售商以传统方式和互联网赢得消费者:为什么赢得新消费者的方式会因地理和方法而异》由沃顿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戴维・贝尔(David R Bell)和沃顿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伦纳德・洛迪什(Leonard Lodish)以及来自汉城延世大学的Jeonghye Choi共同完成。

研究结果表明,私人之间的线下评论对互联网购物者拥有特别重要的影响,平均而言,在线评述的影响相对较小。贝尔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迈阿密和费城的消费者很可能生活在不同的实体购物环境中,这就使在线零售商吸引消费者的策略(比如在线评述和在线交流)的意义没有那么大了,因为费城的购物者和迈阿密的购物者会将互联网购物与不同的实体环境进行比较。

“如果我朋友或者邻居告诉我某些事情,我就会相信。无论他得到什么好处,我也会得到同样的好处,因为我们住在同一个地方。”贝尔说,“如果他居住在迈阿密,通过电子邮件告诉我什么事情,虽然我对他的信任程度是一样的,但是,他的评述就没有那么有效了,因为两个地方的条件不同,所以,这就意味着我们在线购物的成本收益也不同。”

这篇论文还提出,虽然利用信息系统的方法能增加对消费者的“联络”,不过,赢得消费者的传统方法依然有其重要性,即使是在这样的新经济时代。因为互联网零售商用于吸引消费者的方式不同,所以,这就意味着根据当地情况定制吸引消费者的策略是值得去做的事情。

第二篇论文是由Jeonghye Choi和贝尔共同完成的,这篇题为《小众消费者和互联网:为什么在线需求在目标消费者占少数的地区更强劲》的论文,同样也研究了在实体零售背景中的互联网零售问题。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调查了其购买需求可能与他们所在区域中大部分人的购买需求都不同的那些消费者的情况。研究表明,小众市场的在线购物需求,对在线商品优惠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研究者还发现,比起“流行”品牌,小众消费者对“利基”品牌的在线销售反应更为强烈。这是因为在本来已经很难在实体卖场发现流行品牌花色的邮政编码区,要想找到很好的利基品牌花色就更难了。

“对互联网零售商来说,在高偏好小众市场中销售利基品牌产品,是个更具吸引力的定位。”论文写道,“这些地方不但相对需求更强,而且对在线和线下的价格差异也不那么敏感。”

研究者认为,在线下世界,零售商利用分销商愿意储备更少产品的心态,来提升储存低周转率商品的经济效益。然而,体积庞大的低值产品或者利基品牌产品却很难用这种方式管理。研究者指出,“在线零售商可以利用这种花色品种的不足赢利,尤其是在高偏好的小众市场中。”

互联网消费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营销;研究现状;统计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301.2

1引言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越来越多的行业已经意识到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在新型消费文化影响下消费者的需求。网络营销开始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和营销理念发展迅速。

近几年我国互联网人数变动:2010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了“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网民高达近4亿人,居全球第一“截至2010年6月,总体网民规模达到42亿人,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较2009年底提高29个百分点“同时,2009年,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08亿人,年增长459%”。随着网购观念的普及,网络购物已经逐渐成为网民消费生活的习惯。“据CNNIC监测,2009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500亿元,较2008年翻番增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1.2 年 1 月 16 日《第 2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的网民已达到 51.3 亿元,成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2008―2010 年,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连续3年保持 50%左右的高速增长。201.1年,网购用户总规模达到 194 亿人,网购使用率提升至 378%。

在互联网信息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可以直接通过鼠标操作完成在网上购买的行为,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市场竞争的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网络营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加快对网络营销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2000年至今的国内著名高校学者发表的网络营销论文进行了回顾,论文主要关注近15年来在网络营销这一研究领域的新发展、主要的研究主题、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在这一课题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2研究方法

2.1研究文献选择

本研究首先对国内著名高校学者所发表的论文进行了筛选,选择与网络营销密切相关的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一定范围涉及网络营销研究的论文,有直接与网络营销相关的论文。论文的来源是国内公认的著名高校,选择依据主要是知名度、研究范围和发表时间。

其次,笔者以“网络营销”为关键词,在数据库中,对论文的文章标题和摘要进行搜索之后对其进行下载,在这些论文中选择从2000年8月至2014年6月发表的与网络营销相关的论文。同时,还对论文摘要进行了仔细的检查,以确定论文内容合适与否,得到了最终的研究文献对象。

2.2文献分析框架

本研究对于网络营销主题的分类,按照网络营销本质问题、网络营销市场问题、网络营销策略问题、网络营销方法问题、网络营销实施问题和网络营销的其他策略6个阶段划分了34个主题。在研究方法上按照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进行了分类。接着,对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主题和研究方法上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表1~表3列出了本研究的统计数据。

3结果分析

3.1国内网络营销研究

3.1.1论文数量及发展趋势

由表1看出,共研究了过去15年中的349篇论文,其中,在201.3年以58篇位居第一,再者,2010年以41篇位居第二,纵观表1,发现在过去的15年里,有关网络营销的论文数量增长迅速,每年发表的关于网络营销研究的论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在2006年之后表现得更为明显,并且在201.3年达到高峰,表明在国内网络营销这一领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3.1.2论文研究主题分布及发展趋势

从表3可以看出,①在过去的15年中,国内著名高校学者的研究基本覆盖了网络营销6个层面中34个主题;②从总体来看,在网络营销本质问题这一阶段中,网络市场的发展和分析是本阶段的研究热点,在本阶段比例的182%中占了1.26%;③在网络营销市场问题这一阶段中,满足客户创造需求,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的对比分析是本阶段的研究热点,在本阶段比例的141%中各占3.2%、44%;④在网络营销策略问题这一阶段中,产品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是本阶段的研究热点,在本阶段比例的198%中各占42%、55%、46%、37%;⑤在网络营销方法问题这一阶段中,搜索引擎营销计划和网络营销整合是本阶段的研究热点,在本阶段比例的1.16%中各占45%、42%;⑥在网络营销实施问题这一阶段中,营销团队的队伍建设是本阶段的研究热点,在本阶段比例的89%中占了40%;⑦在网络营销的其他相关策略这一阶段中,企业网站和网络推广,完善产品配送、支付、网络安全运行和信用体系,微博和博客营销,E-mail营销,客户满意度和关系管理是本阶段的研究热点,在本阶段比例的275%中各占92%、39%、30%、26%、28%;⑧综上所述,网络市场的发展和分析,满足客户创造需求,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的对比分析,产品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搜索引擎营销计划和网络营销整合,营销团队的队伍建设,企业网站和网络推广,完善产品配送、支付、网络安全运行和信用体系,微博和博客营销,E-mail营销,客户满意度和关系管理15个主题是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它们占到了70%以上的比重。

21世纪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快,上述15个研究热点的形成说明学术界开始逐步关注营销行业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网络营销市场发展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而正是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网络营销的发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我国网络营销发展的首要任务。我们在关注网络营销发展的时候应看到国外网络营销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网络营销发展的影响,要将国外网络营销发展的经验与我国网络营销发展的实践相结合,才能促进我国网络营销的发展,网络营销的前景是不可限量的,但是也不能盲目地乐观,我们在憧憬网络营销发展前景的时候,还应该看到网络营销发展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只有把困难解决了,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的网络营销。

3.1.3国内网络营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从表2可以看出,国内高校学者发表的论文中网络营销研究采用定性研究的占多数,约为765%,定量研究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国内定量研究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数据收集更多依赖于问卷调查;定量分析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一种方法,定量分析使之定性更加科学、准确,它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定性分析则是主要凭分析者的直觉、经验,凭分析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延续状况及最新的信息资料,对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就研究方法而言,定量研究相对于定性研究更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同时它也能提高定性研究的准确性,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国内学者尽量提高定量研究方法所占的比例,这样研究所得的结论更具有代表性。

定性研究主要包括:

(1)文献法。文献法超越了时间、空间限制,通过对古今中外文献进行调查研究极其广泛的社会情况;文献法主要是书面调查,如果搜集的文献是真实的,那么它就能够获得比口头调查更准确、更可靠的信息,另外也避免了口头调查可能出现的种种记录误差;同时它也是一种非常方便、自由、安全的调查方法。文献调查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研究;即使出现了错误,也可以通过再次研究进行弥补,因而其安全系数较高;文献研究法省时、省钱、效率高,它不需要大量研究人员,不需要特殊设备,可以用比较少的人力、经费和时间,获得比其他调查方法更多的信息。

(2)对比法。对比法也叫对比分析法或者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实际数与基数的对比来提示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异,借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成绩和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常常用到对比分析法,它与等效替代法相似。对比法是通过两两比较而得出的次序,因而得到的评估更可靠和有效。

4结论

在网络营销论文的研究中发现,网络营销的实证和理论研究的严密性不断提高,网络营销研究的主题主要包括:①网络营销本质:阐述网络营销的含义及特征,分析发展网络营销所需资源等;②网络营销市场:研究重点是互联网消费者需求和网络营销目标市场等;③网络营销策略:企业在网络营销中的4P策略;④网络营销方法:重点关注了企业如何实施搜索引擎营销计划;⑤网络营销实施:分析营销团队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以及企业的体验营销策略;⑥网络营销的其他策略。这些研究主题日益接近生产实践。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5-02-03].http:///gywm/xwzx/rdxw/2015/201502/t20150203_5163.1htm.

[2]艾瑞市场咨询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调查报告[EB/OL].http://docmbalibcom/view/1baa7e9d37d40166bc2c96b73.16626ddhtml.

[3]张卫东网络营销:策划与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4]菲利普・科特勒,等市场营销管理[M].洪瑞云,梁绍明,陈振忠,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瞿彭志网络营销[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美)汉德利,查普曼内容营销――网络营销的杀手级武器[M].王正林,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7]史达网络营销[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8]罗伯特・B伍德拉夫,萨拉费雪加蒂尔洞察你的顾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9]陈晓红工商管理案例[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10]吕庆华保持客户关系是关系营销的关键[J].理论探索,2005(1).

[1.1]闰涛蔚,等电子商务营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1.2]姚远我国大型网上零售企业的网络营销策略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7

[1.3]张汉宜六大博客营销术[J].赢销,2007(6).

[14]刘福茂,戴克商网络营销理论与实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5]TimOWhat15web20:Design Patterns and Business Modelsforthe Next Generation of Software[EB/OL].httP://oreillyneteom/Pub/ajoreilly/tim/news/2005/09/30/what/15/web/20html

[16]JimCW亡bZo:15ita Whole New Internet?[EB/OL].http://wwwmimaorg,2005-05018/2006-03.15

[17]Yu-Shan Lin,Jun-Ying HuangInternet blogs as a touris mmarketing medium:Aeasest Udy[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6(59):1.20.

[18]张晓峰,杨子程维:化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难题,分享经济是一个选择[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19]赵光辉基于互联网的共享交通发展态势研究[J].综合运输,2016(6).

互联网消费论文范文第4篇

>> 学习不能满足于背诵现成结论 民族音乐不能满足于现状 影视“套拍”不能满足于借“壳”上市 治理抗生素滥用不能满足于“宏观调控” 做新闻工作,绝不能满足于“捧饭碗” 语法技能的培养不能只满足于单句训练 相忘于互联网 行业数字/互联网 仅仅满足于“最不坏的制度”? 仅仅满足于“最不坏的制度”? 不满足于网上支付 互联网人眼中的互联网行业 出版行业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 互联网金融不能被神化 互联网金融不能“野蛮生长” 互联网金融不能再“裸奔” 互联网不能颠覆什么 互联网不能加什么 “互联网+”的能与不能 不能错过的互联网金融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政治 > 互联网行业不能满足于数据漂亮 互联网行业不能满足于数据漂亮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图/东方IC

用户是买来的、点击量是刷出来的、融资是吹出来的……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有互联网企业数据造假的内幕被曝光,且造假套路越玩越深。知乎网有一个问答叫“你知道哪些互联网造假细节”,不少匿名用户的回答堪称精彩。除了直播时同时在线人数13亿人、点击量一天暴涨十几亿、日活跃用户忽高忽低完全自己说了算之外,还有“把下载量当作用户量来宣传”“融资额人民币变美元”等不少刷新脑洞大小的新爆料。

可悲的是,当这些手法拙劣的套路被拆穿时,不少人却认为这是“意料之中”――融资前当然要刷好数据对外宣传;花了钱,自然要对客户有更好的数据交代。整个行业对造假的套路习以为常、见怪不怪,这才是真正可怕的事。

刷还是不刷对于一些互联网企业而言是一个囚徒困境。当行业内的其他竞争对手刷数据造假,你若不刷就一定会处于下风,进而在融资和竞争中处于劣势。刷了不一定能更好看,但不刷一定会很难看。最终,似乎那些刷数据的企业才是“理性”的。

而对参与的其他人而言,似乎也没啥坏处。创投人员获得更好的回报,公关方摆出更好的社会效果,用户们享受着粉丝般的美好,只留下一个疯狂的泡沫在不断被吹大。

一个公司把多少精力和投入放在打磨产品、服务上,无论是资深的创投人士还是普通的消费者,或多或少都能感受出来。O2O再吹嘘,消费者也知道自己大概多久会叫一次美妆、鲜花的上门服务;影视剧的流量买得再多,我们也无法接受“面瘫”的“小鲜肉”时刻“微笑”地面对怪兽。

但即便如此,还有不少公司舍本逐末,选择在数据上做文章。这只能说明,在某些行业中,创业者和参与者都认为商业运作和炒作营销的回报远比做产品或提升服务质量要大得多,得利速度也快得多。

然后,更高明的玩法来了。投资者不相信企业自己发的数据,于是有部分第三方数据公司就开创了新的业务模式――只要和它进行“商务合作”,就可以在行业报告中出现“更真实的数据”;同理,数据排行榜也成了一门红火的生意。这正是造假的可怕之处。如果走在时代前端的高科技互联网企业将“求真”这一底线抛弃,又将对社会产生多大的负面影响?

互联网消费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商务模式;教学体系

一、引言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IT创新发展迅猛,IT领域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大量涌现,不断激发出新的消费需求,成为日益活跃的消费热点。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旨在推动居民消费模式向信息消费发展,破解原子消费对我国环境与生态保护的难题,促进“新四化”(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加快融合与发展。我国信息消费发展具有良好基础和巨大潜力,但信息产品的设计、生产、服务与创新能力还远不如西方国家,存在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足、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弱、配套政策不健全、体制机制不适应等问题,亟需开展与促进信息消费相关人才培养的体系建设,以促进消费升级、产业转型和民生改善。

随后,国家在2014年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从国家战略导向上推动生产业,向结构调整要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尤其是通过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在生产业的应用,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服务于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数字内容、数据托管、技术推广、管理咨询等服务平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另外,产业结构升级中的重要一环是工业制造新现代化,要求传统产业大力引进信息化、电商方面专业人才,支撑商务模式的改造与创新,这也对电商人才的培养提出进一步要求。

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强调各行业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商务”(广义电子商务)的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加快推进“互联网+商务”的发展,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和创新商务模式,对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具有重要意义。这进一步明确了基于互联网商务应用与高端人才需求的重大趋势,对满足互联网商务模式设计、开发、构建、应用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此,本文聚焦于互联网商务模式教学上的核心问题,提出通识教学、实践教学以及研究教学三个层次的教学体系构建方案,并进一步从课程目标、教学形式、讲授内容的基本要求、教学难点和重点、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能力素质提升指标这六个方面予以探讨,以期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培育满足各行各业需求的新型商务人才提供参考思路。

二、互联网商务模式

商务模式本质上是若干因素构成的一组赢利逻辑关系的链条,是商务战略生成的基础,商务战略是在商务模式基础上的行为选择。价值主张、价值网络和价值实现等要素之间的不同组合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商务模式。商务模式设计是创业机会开发环节不断试错、修正和反复的过程,是分解企业价值链条和价值要素的过程,涉及到要素的新组合关系或新要素的增加。

学术界,有关商务模式的研究大多与电子商务有关。Zott等的文献研究也证实其研究的49个商务模式定义中,四分之一同电子商务有关。但学术界关于电子商务模式的概念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定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Morris将商务模式的定义归为三类:盈利观、运营观和战略观。盈利观认为商务模式是企业获取利润的逻辑; 运营观认为商务模式是一种结构化的配置,强调内部流程和基础管理;战略观认为商务模式应该从总体上体现企业的市场定位,跨组织边界的相互作用和发展机会,强调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

教学实践中,Afuah 和Tucci认为,决定互联网企业业绩的因素有三个:商务模式、商务运作环境和变化。商务模式是一个系统, 整个系统运行的好坏不仅取决于系统各个部分,还取决于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同时商务模式各个部分的连接环节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些产业中,公司必须对它们的商务模式不断创新,必须在其他公司迫使它们改变之前做出改变,这些能够引起公司改变的机制成为“动力机制”。Afuah 和Tucci随后将其构建的商务模式称为“互联网商务模式”,并建立了一个教学教材体系。

基于上述理论、实践、教学上的研究与探索,亟需对互联网商务模式的教学体系进行探讨,为高校培养具有全局观、战略观、实操能力的互联网商务建设人才提供有效思路。

三、互联网商务模式通识教学体系建设

(一)课程目标

互联网商务模式教学目的是培养互联网商务管理人才的基础理论,并系统地讨论互联网商务业绩的商务模式、决定因素、价值网络、竞争环境、互联网商务模式的组成、动力机制、评价方法及相关战略及其应用。通过系统训练,让授课对象充分理解互联网商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互联网商务相关内容的科学定义及其发展方向,从而提高自身参与互联网商务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形式

互联网商务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且应用性很强,因此,应在教学设计上对互联网商务概念、原理、模型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使学员理解应用互联网为何能获得竞争优势。并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经典案例讨论、实践操作、模拟演示、课堂思考等,启迪学员的思维,把握最新动向,提高观察、思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讲授内容的基本要求

1. 掌握互联网商务的基本概念、商务模式、价值网络与环境因素。

2. 掌握互联网商务模式的组成部分、动力机制与评价方法。

3. 理解互联网商务模式竞争环境与宏观环境的作用。

4. 能应用基本概念、工具对互联网商务模式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战略。

(四)教学难点和重点

1. 难点。互联网商务环境分析技术与方法、商务模式分析方法;

2. 重点。互联网商务创业环境分析、商务模式变迁、商务模式结构组成分析等。

(五)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1. 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案例教学、头脑风暴+实践教学。

2. 考核方式。期末商业计划书与案例制作、平时考核相结合,采用1:3:6综合成绩评定体系。其中10%为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参与;30%为课程作业,包括新模式观察与分析;60%为期末成绩,以课程论文或考试形式进行。

(六)能力素质提升指标

通过系统的训练与实践,学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见表1,从0~5表示能力素质从低到高。

四、互联网商务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一)课程目标

该体系旨在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工具开展商务活动的创新能力与管理操作能力,掌握互联网商务模式的构建与分析方法,认识互联网商务活动中潜在的商机及陷阱,基于自身的资源优势建立新的商务模式并开展商务活动。课程系统研讨互联网商务业绩的决定因素、商务模式、价值网络、竞争环境、动力机制、评价方法及相关战略及其应用,提高学员参与互联网商务实践的能力。培养具备较好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际运作能力的互联网商务模式开发与管理人才。

(二)教学形式

在教学设计上对互联网商务概念、原理、模型和方法进行深入的研讨,教会学员应用互联网开展商务活动并获得竞争优势。同时,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讨论、实践操作、模拟演示、课堂思考等,启迪学员的创业思维,使学员了解互联网商务的最新动向及发展趋势,捕捉知识经济环境中蕴藏的种种商机。

(三)讲授内容的基本要求

1. 互联网创业环境分析。

2. 互联网商务模式结构组成。

3. 互联网商务模式的构建。

4. 互联网商务模式的评价。

5. 互联网创业案例剖析。

(四)教学难点和重点

1. 难点。互联网商务环境分析技术与方法、商务模式构建方法、商务模式的驱动因素。

2. 重点。互联网商务创业环境分析、商务模式变迁、商务模式结构组成、价值网、战略分析等。

(五)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1. 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案例教学、头脑风暴+实践教学、实验教学+兵棋推演。

2. 考核方式。期末商业计划书与案例制作、平时考核相结合。其中10%为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参与;30%为课堂训练实效考察,包括新模式观察与分析;60%为期末成绩,以商业计划书编写或案例制作形式进行。

(六)能力素质提升指标

通过系统的训练与实践,学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见表2,从0~5表示能力素质从低到高。

五、互联网商务模式研究教学体系建设

(一)课程目标

该体系旨在培养面向互联网平台的商务模式的研究与创新人才。训练互联网商务模式的构建与分析方法,认识互联网商务活动中潜在的机遇及陷阱,提升对竞争环境、动力机制、评价方法及相关战略的研究、分析、制定能力。

(二)教学形式

通过案例研讨、模拟演示、机会识别等,观察与分析互联网商务模式发展最新动向及趋势,撰写案例、培训材料及商业计划书。

(三)讲授内容的基本要求

1. 互联网创业环境分析。

2. 互联网商务模式的构建方法。

3. 互联网商务模式的评价。

4. 互联网创业案例剖析。

5. 创新商业模式实训。

(四)教学难点和重点

1. 难点。互联网商务环境分析技术与方法、商务模式构建方法、商务模式的识别与创新。

2. 重点。互联网商务创业环境分析、商务模式变迁、新商务模式构建。

(五)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1. 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案例教学、头脑风暴+实践教学、实验教学+兵棋推演。

2. 考核方式。论文撰写、商业计划书、案例制作及平时考核相结合。其中10%为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参与;30%为课堂训练实效考察,包括新模式观察与分析;60%为期末成绩,以课程论文、商业计划书编写或案例制作形式进行。

(六)能力素质提升指标

通过系统的训练与实践,学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见表3,从0~5表示能力素质从低到高。

六、展望

互联网商务模式本质上是互联网利润点、客户价值、实施策略、动力机制等若干因素构成的一组赢利逻辑关系的链条,是互联网商务战略生成的基础,决定互联网商务业务的生死成败。高校通过互联网商务模式三层教学体系的应用与实践,培养商务模式的分析、构建与创新人才,为我国“互联网+”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经济业态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陈燕武,邓兴磊.我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比较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

[2]俞世峰.生态消费需求视角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路径研究[J].理论探讨,2015(04).

[3]辜胜阻,曹冬梅,李睿.让”互联网+”行动计划引领新一轮创业浪潮[J].科学学研究,2016(02).

[4]孙艳霞.电子商务模式研究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12(05).

[5]Zott C,Amit R,Massa L.The business model:theoretical roots,recent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research[C].IESE Business School Working Paper WP-862,June,2010.

[6]Morris M,Schindehutte M, Allen J. The entrepreneur’s business model: toward a unified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3(01).

[7]Afuah A, Tucci C. Internet business models and strategies:text and cases[M]. Boston:McGraw-H ill/ Irwin,2001.

互联网消费论文范文第6篇

>> 油气会计规范和研究报告综述 消费者搜集和发送网络信息研究综述 网络社区研究综述 网络编码研究综述 网络成瘾研究综述 网络语言研究综述 《弟子规》和现代人际交往规范研究综述 2000年以来学术规范研究综述 课堂规范教学研究综述 网络用语的特点及规范化综述 企业网络研究综述 网络语言研究现状综述 网络危机管理研究综述 全球价值网络研究综述 网络广告研究综述 网络民主研究现状综述 网络学习空间研究综述 网络成瘾机制研究综述 电影产业网络研究综述 网络监督亟待规范和管理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张楚.网络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齐爱民,刘颖.网络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6]李艳.网络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

[7]刘.网络法律热点问题[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910.

[8]蒋志培.网络与电子商务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1420.

[9]王智源,周丽.网规对于电子商务产业的经济性影响分析[C]//首届“网规与中国互联网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2012.

[10]徐家力.网规的性质及其存在必要性初探[C]//首届“网规与中国互联网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2012.

[11]米玉莲,杜佳.构建网络交易规范体系促进可信交易环境建设[C]//首届“网规与中国互联网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2012.

[12]张华,王鑫.网络团购平台的责任、风险及规制[C]//首届“网规与中国互联网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2012:317.

[13]姚志伟.网络若干基本问题初探[C]//首届“网规与中国互联网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2012:180.

[14]高富平.自治规范视野下的网规――网络法治的必由之路[C]//首届“网规与中国互联网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2012:33.

[15]张江莉.互联网市场的竞争规则[C]//首届“网规与中国互联网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2012:195.

[16]赵文银.云计算时代的网规[C]//首届“网规与中国互联网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2012.

[17]宋葙茹,王丽.两败俱伤的网规[C]//首届“网规与中国互联网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2012:289.

[18]刘嘉玉.网规――软法存在的必要性[C]//首届“网规与中国互联网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2012:117.

[19]聂东明.网规与法律衔接之初探[C]//首届“网规与中国互联网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2012:74.

[20]毛俊华,王歆妙.浅析第三方治理与互联网规的发展[C]//首届“网规与中国互联网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2012.

[2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汉英双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2]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应用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3]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第2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10.

[24]SOANES C.牛津实用英汉双解词典[M].第5版修订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2007.

互联网消费论文范文第7篇

>> 视频即将成为主流互联网服务 大洋大力打造“互联网视频+”平台 互联网视频严冬到来? 互联网视频走向电视机:开放的Apple TV 互联网视频网站的电视终端之路 移动互联网视频为王 2010年,互联网视频正版化元年? 重回跑道 发力互联网视频 互联网视频新趋势研究 互联网视频行业的战略分析 互联网视频行业集体求变 让Media Center搞定互联网视频 视频平台:电视台的新媒体战略 传统影视公司&电视台&视频网站 互联网出品节目登陆传统电视台渐成趋势 网络电视台进军互联网 电视台的“互联网纠结症” “互联网+”时代下电视台的发展 国内互联网视频业的战国时代 2012年国内互联网视频收入将超60亿等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政治 > 互联网视频正在超越传统电视台成为主流视频平台 互联网视频正在超越传统电视台成为主流视频平台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杨蕾")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丁诚 芒果TV CEO

作为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新媒体企业,2015年芒果TV其实没有最关键的时刻,每天都很关键。我之前在湖南卫视工作,负责整个内容以及频道的运营,对芒果TV的了解不算太多,但也不能说完全不了解。

坐在芒果TV和坐在湖南卫视不一样,在湖南卫视是以引领者的姿态,天天有人追赶你,甚至抄袭你,你只需要做好创新就行。而芒果TV是成长、是高速发展,要胆子更大、更加开放,多跟别人学习,只有这样才可能让互联网媒体有更开放的心,把自己做好。

今年遇到最大的挑战是挑战自我,作为融合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企业,对我们来讲,关键是如何发挥内容创新的优势,如何发挥得独特,把内容产品做到极致,把用户带到芒果TV成为忠实观众。这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在内容上探索,如何生产自己独特的内容和产品,探索具备互联网深度交互特质的可能火爆的内容产品,探索电视不能播出而互联网能够全方位展示的可能火爆的内容产品,探索年轻人里最时尚最潮流的内容产品。

2015年,对做互联网视频的人来说,是很兴奋的,这一年是网络自制爆发元年,一线网络视频平台全都清醒认识到,不能简单做版权的搬运工,搬了八、九年,还搬不出盈利模式,天天烧钱,没有办法产生除了广告之外的盈利模式,所以必须自己做。今年最大的变量是互联网视频正在超越传统电视台成为主流视频平台。我觉得这是很好的现象,传统媒体的渠道在衰落,网络视频使用得更多,逼得我们不得不做自制。

2015年对我们来说都是机会,关键是大家怎么动起来,怎么去释放自制的能量,都需要探索。毫无疑问的是,真正能活的节目还是在传统媒体上,一切还需要过程。对我来讲,肯定要更多地去努力,如果能发挥芒果TV跟湖南卫视台网互动的优势,那可能机会就更大。芒果TV一云多屏的优势很明显,尤其是手机端和客厅互联网电视端。互联网电视大屏是有政策管控的,我们是七个牌照之一。这七个牌照中,只有我们在真正做内容,其他都在卖牌照。这块大屏对未来我们抢占客厅电视,是重要优势。

今年得到的最佳建议,来自湖南广播电视台台长吕焕斌的勉励。他说,互联网新媒体都是技术创新起家,从买内容到学做内容吸引用户,在山的一边努力攀登山顶。我们是从内容优势出发,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倒逼我们的产品体验,从山的另外一边努力攀登山顶,最后谁能登顶,可能我们的机会更大。

我不是研究宏观经济的,不少朋友都告诉我经济环境目前不太好,但我感觉,越是这种形势,文化消费、视频消费会更有潜力和价值。互联网视频正在风口浪尖,目前的环境和各种条件对我们来说,都挺不错――第一,大家都不太看传统电视了,大量的用户奔向你;第二,广告(收入)也增长 50%; 第三,收费模式逐渐成形,过去中国人不愿意交费的,现在你有好的内容,大家都愿意交费了。

所以,我觉得现在做芒果TV恰逢其时,这几年也许真能把互联网视频做到更好,不能说经济对我们完全没影响,但就算大家都说经济不好,湖南卫视的广告招标还更好了呢。

互联网消费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1-0080-02

引言

2015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明确列出了有关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规划,互联网金融正从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者逐步过渡为金融体系的参与者和合作者。“互联网+”是从工业时代的创新1.0到信息时代、知识社会的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指以互联网为主,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一整套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扩散,本质在于传统行业的数据化和在线化。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实际运用的一种形式,凭借其快捷便利、准入门槛低等优势迅速崛起,使大众拥有更加多元化的投资融资方式,无抵押贷款、第三方支付、P2P网络贷款、众筹融资等多种商业模式不断发展完善。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等一系列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型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阐述。需求方面,由于传统金融机构高门槛高手续费,导致了处于长尾理论尾巴上的有资金需求的中小企业或中低收入者长期被排斥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之外,而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因其方便快捷、透明度高、成本低,恰好满足了中小理财投资者的需求。供给方面,信息通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的迅速发展,刺激了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功能的有机结合,提高了金融效率,丰富了金融生态。

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主要有以下六种商业运作模式:一是第三方支付,目前常见的第三方支付有中国银联、支付宝,财付通、快钱支付、易宝支付、拉卡拉等。二是众筹,主要有京东众筹、众筹网、点名时间等,据国内金融市场研究资料显示,从平台的影响力和可靠度方面排名,众筹网综合第一,京东众筹位列第二。三是P2P网贷,常见P2P平台有陆金所、拍拍贷、人人贷、宜信等。四是大金融数据,主要有两类,以阿里小额信贷为典型代表的平台模式和京东金融为代表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五是信息化金融机构,主要有三类,分别是以“融E购”为代表的金融电商模式、以网上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业务电子化模式和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六是互联网金融门户,常见的有网贷之家、融360、91金融超市、大童网、安贷客等。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

(一)对存款业务的影响

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传统业务中的基础业务,是银行的重要资金来源途径。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范围逐步扩大,本质上具有商业银行存款方面的特点,因而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造成极大的冲击。互联网基金因其明显高于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收益率,吸引了大量商业银行储户的闲置资金,从而对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形成分流。以余额宝为例,2013年6月上线,是目前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2014年余额宝七日年化收益率一度高达6.76%,最近也一直维持在2.4%左右,远高于银行活期储蓄。

(二)对贷款业务的影响

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具有复杂的征信体系、烦琐的审批过程和较高的手续费用,这也会导致信用记录不完备的小微企业获取贷款十分困难。互联网信贷模式则利用海量的大数据资源细分目标客户,分析客户贷款需求和还款能力,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互联网融资的出现分流了对商业银行融资服务的需求,给商业银行的传统信贷业务带来一定的挑战。互联网融资包含三种主要模式:P2P网贷、众筹融资和电商小贷。以中低端理财市场为主要业务目标的P2P网贷公司,不受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的要求,低门槛,低成本,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近三年来,网贷运营平台数量增长迅速,从2013年的800家上涨到2015年的2 595家,网贷成交量自2013年的1 058亿上涨到2015年的9 823亿元,增长幅度高达828.45%。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力将会进一步增强,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冲击也一定会不断加大。

(三)对中间业务的影响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包括支付结算、银行卡、、担保、承诺、交易、咨询等。互联网金融创新,金融市场化改革,使得商业银行存贷利差缩小,从而更加重视中间业务的盈利性,但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打破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垄断格局。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第三方支付被广泛采用,因其价格较低,操作便捷,很容易被消费者接受,中间业务有被替代的可能性。在支付结算业务方面,如支付宝、财付通等既可为个人客户提供信用卡免费跨行还款等资金支付服务,也可为企业客户提供大额收付款、一对多批量付款等资金结算服务。作为国内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的支付结算功能涉及网络支付、转账、手机充值、水电煤缴费等多个领域。

三、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分析对比

(一)商业银行的优势

1.资金和客户资源丰富。传统商业银行依靠几十年来的稳健运营,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优质客户资源,对其顺利开展业务起到了基础性作用,这是近几年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一时无法超越的。尽管互联网金融发展速度加快,但是自身经济资本实力依然无法与商业银行相抗衡。

2.风险管理体系健全。商业银行拥有更专业的风险控制管理体系和信用风险管理经验,切实履行着稳健经营的理念,确保了客户资金安全性,比互联网金融具有更好的风险控制管理方面的优势。互联网金融目前的发展仍缺乏规范性和自控力,例如P2P跑路的事件屡见不鲜,整体的风险水平较高,资金安全保障不完善,一旦出现系统性风险,互联网金融企业违约可能性极大。

(二)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1.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商业银行传统主流业务往往需要较高的信用水平和较高的交易费用,重心放在需求曲线的头部,即资金力量雄厚的大企业上,因而中小企业难以及时获得所需的资金和服务。而互联网金融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大数据搜索技术,成本较低,效率较高,整合跨地域的分散资源,能满足中小企业和中低收入者的金融需求,实现长尾效应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2.信息处理分析能力高效。互联网金融借助云计算、大数据技术,记录和分析客户消费与商户经营的数据信息,掌握了客户的消费意愿、财产状况、信用水平和还款能力,获取了一些个人或机构没有完全披露的信息。而这一信息采集和分析过程,又在互联网上完成,发挥了大数据强大的整合分析能力,从而省去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大大提高了信息处理效率,降低了资金成本,这是传统商业银行无法高效低廉实现的。

四、我国商业银行应对的措施建议

(一)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

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各具有不同的优势和资源,商业银行想要得到长足发展,下一步就需要与互联网企业加强合作,借鉴互联网金融成功发展的经验,将互联网技术同传统金融业务相结合,全面提升金融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调整商业银行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提高客户黏度和忠诚度,突破发展瓶颈。如百度与中国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开展合作,涉及联名信用卡、电子商务平台、大数据、金融支付等多个领域,这是银行与互联网企业深度合作的典例,较好地整合了双方资源。

(二)加大产品创新力度

互联网金融通过获取的客户需求信息提供差异化的金融产品,自身得以快速发展的同时弱化了商业银行原有的代销产品经营模式。银行若想要在扭转因互联网金融导致的客户大量流失的局面,就需要依据客户的需求与体验感受开发特色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商业银行可通过细分市场,构建客户相关行为数据库,为客户提供定制化、高度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及产品,提升客户体验。同时,开展网络营销,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降低成本费用,保证利润来源。

(三)加强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育

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在“互联网+”时代下,商业银行面对拥有高端人才的互联网金融的冲击,要积极转变发展策略,进行金融创新。在这方面,除了积极引进具备金融营销知识与互联网应用技能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外,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还要定期对银行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培训,避免员工知识结构单一化。只有培育出一支既懂银行金融业务、又了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商业银行真正才能保持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杨宜,张峰.商业银行业务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295-299.

[2] 王亚辉.“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发展问题研究――以济源市为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5,(12):65-69.

[3] 黄曼晶.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4] 四川银监局课题组,王筠权,王国成,金强.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研究[J].西南金融,2013,(12):3-5.

[5] 胡娅妮.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6] 杜国强.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影响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7] 白金枝.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互联网消费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网络金融消费者 权益保护 制度构想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A

1相关概念界定

1.1网络金融

当前,业界和学术界对网络金融尚无明确的、获得广泛认可的定义,但对互联网支付、P2P网贷、众筹融资等典型业态分类有比较统一的认识。一般来说,网络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是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功能的新兴金融模式。广义的网络金融既包括作为非金融机构的互联网企业从事的金融业务,也包括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开展的业务。狭义的网络金融仅指互联网企业开展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业务。本文中主要讨论广义的网络金融。

1.2网络金融消费者

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对网络金融消费者的概念作出明确的规定和解释。《消费者保护法》第二条认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以“生活消费”为界定。可见,其对于消费行为的定义具有局限性。

笔者认为,网络金融消费者可以认为是传统消费者在原有概念上的延伸,其既包括使用网络金融平台进行消费的消费人群,又包括投资网络金融产品的理财人群。

2现阶段我国网络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所面临的问题

S着网络金融产业爆炸式发展,我国相关监管表现出了明显的滞后性,总结起来,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2.1法律缺位

从我国网络金融的大环境来看,个人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互联网个人金融安全等相关的一系列提供基础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

而现有的法律法规尚不具体,缺乏具体的互联网金融监控规则。已有的条款多以指导发展方向的宣示条款为主,不具备可操作性,执行起来容易形成模棱两可、模糊不清的局面。

2.2网络金融活动监管缺失

例如网络众筹、P2P融资的网络金融行为极易演变成非法行为,或被非法行为当成幌子和伪装;另一方面,网络虚拟货币多种多样,极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这些活动时效性强,覆盖范围广,不及时发现很容易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所以网络金融活动的实时监控就显得十分重要。

2.3互联网信用体系建设的缺失

我国对金融信用信息的管理一般是由人民银行来负责,人民银行作为我国货币发行管理机构,互联网金融行业规则制定机构,其在金融市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其征信系统是人民银行建立的评估金融企业或者组织信用信息以及个人信用信息,为金融机构对金融企业如或个人的金融信用提供评估依据。

然而,目前我国网络金融业的金融信息尚未纳入此征信系统之中。因此,绝大部分网络金融商游离于现有的信用体系之内,而基于金融信用的某些网络金融就难以得到保障,网络金融消费者难以获得对网络金融商的客观评价标准,进而增加了金融风险。

虽然,在互联网内部已有一些网络金融机构和企业自发形成的网络金融信用系统。但其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难以推动网络金融产业的快速有序发展。

3完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初步构想

3.1法律的完善

首先,加强基础法律建设,针对新兴网络金融产品和服务修订相关法律,如虚拟货币、网络众筹等,系统规定准入资格、交易方式、经营范围等相关细则。

其次针对特定网络金融行业和产品落实和出台监管办法。明确监管主体、划分监管范围。

最后,对现有的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金融法规进行进一步的修改与完善,一方面根据对空白法律进行修改补充;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将原有的规章、条例提升为更高位阶的法律法规。

3.2制度的完善

3.2.1网络金融监管制度的完善

建立以“一行三会”为核心的监管体系。即充分发挥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职能,明确监管责任的划分,并配合其他政府职能部门,形成权责清晰、监管有力的网络金融监管体系。

建立网络金融实时监控制度,对金融风险行为早发现早处理,尽可能保护消费者权益,降低消费者的权损风险。

3.2.2网络金融产业制度的完善

一方面,建立网络金融信息公示机制,将网络金融商家的基本活动向消费者开放,实现管理的透明化、权利保护的可见化。

同时,网络金融商家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等涉及消费者权益的因素,实时专门的管理和审查,形成企业内部的限制机制。并进一步形成行业内部的限制和监督机制。

另一方面,将互联网信用体系纳入现有的征信系统之中,并针对其特殊性做出相关特殊调整,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保障金融信用体系在互联网金融中充分发挥作用。

3.2.3救济制度的完善

针对网络金融消费者的不同权损,建立不同救济机制,完善非诉制度,降低消费者的维权成本。

具有针对性的重新合理划分举证责任和取证责任,提高网络技术部门的能力,对侵权行为的调查提供技术支持,降低消费者取证难度。

参考文献

[1] 阴越.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法律保护[D].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5:5-7.

[2] 马国泉.金融消费者保护研究[M].法律出版社,2011:20-21.

[3] 田诗园.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体系的构建[D].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3:23-28.

互联网消费论文范文第10篇

论文题目:互联网环境下购物中心商业模式研究以百度与万达合作模式为例

一、选题背景

进入21世纪,中国零售业的大型综合商业形态:购物中心在我国兴起。购物中心是一种大型的零售设施或零售网点,在西方被称为shopping mail,也叫shopping center。购物中心通常由发展商承建,而后将经营面积或店铺出租给零售商或其他类型的服务经营者,由承租者从事商品与服务的经营活动。发展商与经营者之间是一种租赁关系,发展商收取租金,并向经营者提供相应的服务。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条件下,购物中心之间的竞争激烈,传统的购物中心商业模式开始发生变化,其经营范围从线下经营逐渐扩展到线下与线上同步经营,购物中心开始独立扩展网络商业模式,或者通过与一些大型网络服务公司合作的方式,抢占网络市场,形成020电商模式。我国首先参与到互联网020模式的购物中心当属万达企业。20XX年8月29日,百度、腾讯与万达召开会,宣布在香港注册电子商务公司一万达电商。虽然阿里巴巴也一直在布局电商服务的020模式,但是仍旧处于萌芽状态,其他购物中心对于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探索也刚刚起步。就目前来说,万达与百度、腾讯的合作属于首个购物中心与网络服务商合作的案例。因百度与腾讯在网络服务方面具有很大差异,全面研究的话难以深入有序,因此本研究主要关注万达与百度的合作模式,提出互联网背景下购物中心新型商业模式的优劣势以及发展趋势网络营销论文开题报告络营销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万达企业与网络服务公司主要采用账号体系打通、会员体系、支付与互联网金融产品、建立通用积分联盟、Wifi共享、产品整合、大数据融合、流量引入等方面的合作。万达电商主要从事服务电商业务,而不关注实体电商,通过生活服务类的020服务,百度与腾讯通过原有平台整合推出万达广场、酒店以及度假区业务的服务。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购物中心网络模式的研究不多,当前管理购物中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线下发展模式,表现出购物中心与网络平台研究分散的现象,因此研究购物中心的互联网发展模式,从理论上说,能够弥补其研究的不足;从实践上说,互联网商务已成为当前发展的主要趋势,购物中心进入互联发展是时代的必然产物。对互联网环境下购物中心的商业模式进行研究,对专家指引购物中心商业模式发展以及网络平台的选择,促进其商业模式发展的完善,表现出积极的实践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购物中心是一个由零售商店及其相应设施组成的商店群。作为一个整体的管理,购物中心通常具有几个核心商店或者品牌服务,周围围绕着其他店铺。购物中心周围交通便利,建立有停车场、饮食餐厅以及电影院等娱乐设施,满足顾客购物需求的同时满足其娱乐性的需求。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建立购物中心,相对于国外,我国的购物中心一般缺少核心商店或者品牌店铺。通过向外出租以及招商的形式,购物中心吸引各个类型的企业参与到购物中心店铺中,购物中心的管理者对于这些店铺进行统一管理,并通过租金等获得报酬。

我国20XX年末的购物中心有364个,其中主要是集中在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的购物中心数量达到121个,占据30%的比例,而二三线城市的购物中心数量比较少。仲量联行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冯建强预计2017年购物中心数量将会增加到600多个,其中表现出面向二三线城市发展的趋势。冯建强提出当前我国购物中心发展繁荣,但是其在吸进商户入驻、吸引消费者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如果购物中心选址不当以及销售方式与管理不当,将会面临淘汰。根据20XX年四季度房地产市场报告显示,购物中心的房产类型交易成交量同比下降61.1%,购物中心的写字楼空闲问题非常严重,达到40%左右,随着房地产政策的调整,这一数据还会持续增加。

本文根据购物中心的独特性和新环境构建商业模式,涉及到购物中心的中心地理论、同类聚集理论和零售需求的外部效应理论。中心地理论是CMstaller (1934)年提出的,其根据购物中心的发展需求以及竞争方式分析,提出购物中心定位的高低取决于购物中心内部商铺的数量以及定位内部设置以及外部消费者需求沟通构成了购物中心的中心地理论。在中心地理论中,消费者购物时,对商品具有一个心理定位,其购买商品花费的时间、金钱以及距离的综合如果超过心理定位,购物中心对于消费者的意义就会减少。按照中心地理论,假设消费者购买产品属于一次,购物中心为了吸引消费者,或者通过建立在消费者对于购物中心道路心理距离之内,或者降低产品的价格以弥补其时间以及距离的付出。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是对于互联网环境下的购物中心商业模式进行研宄,研究从互联网模式下的购物中心商业模式产生背景、有关概念与理论出发。在对于购物中心的宏观环境以及行业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消费者需求特征,提出购物中心互联网商业模式,并以百度万达合作为案例,具体分析购物中心电子商务模式的优劣,劣势以及发展趋势。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

五、写作提纲

六、本文研究进展(略)

七、参考文献

[1] Allan Afuah. Business Models: A Strategic Management Approach [M] Boston,Massachusetts: McGraw-Hill, August 2004.

[2] B. Mahadevan. Business Models for Internet-based E-com#merce: An Anatomy[J] .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Summer 2000,42 (4):55-69.

[3] E. Deanne Brocato, Clay M. Voorhees, Julie Baker. Understanding the Influenceof Cues from Other Customers in the Service Experience: A Scale Developmentand Validation[J]. Journal of Retailing. 2012 (3)

[4] Edward F. Konczal. Models are for Managers, not Mathematicians [J] Journal ofSystems Management, 1975, 26 (1):12-14.

[5] Edward F. Konczal. Models are for Managers, not Mathematicians [J] . Journal ofSystems Management, 1975, 26 (1):12-14

[6] F. A. Dottore. Data Base Provides Business Model [J] . Coraputerworld, 1977,11(44):1-3.

[7] Gary Hamel. Innovation as a Deep Capability [J] Leader to Leader, Winter,January ,2003, 27 (1):19-24.

[8] Gene M. Alarcon, Jean M. Edwards, Lauren E. Menke. Student Burnout andEngagement: A Test of the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 [J]. The Journalof Psychology. 2011 (3)

[9] Jaishankar. Ganesh, Kristy E. Reynold, Michael Luckett, Nadia Pomirleanu.Online Shopper Motivations, and e-Store Attributes: An Examination of OnlinePatronage Behavior and Shopper Typologies [J]. Journal of Retailing. 2010 (1)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上一篇:家庭消费论文范文 下一篇:消费者品牌忠诚度论文范文

免责声明
发表评论  快捷匿名评论,或 登录 后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