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的运用范文

时间:2023-12-26 17:34:38

互联网思维的运用

互联网思维的运用篇1

【关键词】 自动拨测 互联网思维 用户体验 快速迭代 大数据分析 云拨测 跨界思维

引言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213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5.5%,同时未来依旧会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18年整体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大关。[1]移动互联正在深刻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移动互联网市场进入高速发展通道。根据国内数据服务提供商TalkingData的《2014移动互联网数据报告》,2014年我国移动智能终端用户规模达10.6亿,较2013年增长231.7%。[2]从应用方面来看,App Store应用数量在2014年达到121万,Google Play应用数量更是突破143万。[3]移动互联网整体都呈现出一个爆发增长的态势,人类真正进行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移动互联网业务及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将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与之关系最为紧密的上下游产业,包括网络等承载系统的布局和优化,终端等各类硬件的研发以及移动应用业务开发等也将在这一浪潮中蓬勃发展。而测试作为一个横向覆盖终端、业务和网络,纵向贯穿研发、运营和更新的行业,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进行创新,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正文:

诸位读者同笔者一样,生在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的先辈一直过着“通信基本靠吼”的生活,而现在,只需拿起手机轻轻拨出号码,就可以联系世界各地的任何人。特别是2007年1月9日,当Apple公司推出iPhone这款革命性的手机产品之后,更是标志着一个新的所谓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正如引言中所说,移动互联网市场蓬勃发展、终端推陈出新,而移动网络也已正式步入4G。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诞生了无数的应用,通过网络承载运行在各种各样的智能终端上。生在这样一个时代,社会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这是我们的幸运,但是也带来一个问题:终端、网络和业务如此纷繁复杂,如何保证终端、网络和业务各自的质量呢?更进一步的,如何提高这三者的适配性和协同性,给用户带来最佳的用户体验呢?

最常见的方式是测试。投入大量的测试团队,模拟用户使用的各种场景,编写各种场景下的测试用例,利用各类设备进行终端、网络和业务测试。

笔者认为,一般的测试可以定义为在特定条件下,使用特定的方式,根据一定的流程对指定对象进行特定操作或使用,以找出该对象的缺陷的过程。传统的测试一般采用人工方式进行。

以一般的手机软件或手机业务测试为例,测试人员首先收集需求并制定测试计划,然后根据需求及测试计划制定测试用例,在用例通过评审后开始执行计划,接下来要对测试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和跟踪,问题解决后还要进行回归测试以验证问题是否确实被解决。这个过程中,执行测试是投入工作量最大的环节。测试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测试用例中的步骤,一步步地对手机进行点击操作,观察操作得到的结果是否与用例的预期结果相符合。如果相符则测试通过,进入下一步,如果不符合,则要做好记录并反馈跟踪问题。通常,这些操作要不同的测试人员反复执行数十次甚至数百次,以消除偶然因素的影响,使测试结果更具代表性,最大限度地展现测试对象的客观情况。

从上述描述大家可以看出,传统的人工测试由于“人”的因素存在,至少有以下几点问题,使得它在某些方面不合适在互联网时代大量应用(尤其是在客观性指标的测试上)。

人类受限于生理的原因,在现有的科技条件下,人的精力有限,只能通过经验和熟练度的提高来提高测试频率和测试质量,测试效率和质量无法得到突破性的提高。

人的精力有限还有另一个问题。人需要休息,单个测试员在时间跨度上覆盖困难。若要时间7*24小时不间断测试,需要人员数量的提高来实现。

由人工进行测试和记录,测试过程和结果容易出现差错,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因测试人员的素质高低不同得不到保证。

人工测试员的测试质量不仅受到本身素质的影响,还受到他(她)的情绪等不可控的因素影响,导致测试过程和测试结果不受控。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必然导致人与人测试过程的差异性,对测试结果标准判断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导致测试结果的差异性。测试结果无法达到标准化。

而互联网时代的关键词是快速、高效、标准,人工测试虽然在主观性测试上暂时无法被取代,但是在客观指标测试上显然与这些特点存在矛盾,导致它在某些方面天然地不适合互联网时代的要求。这就给测试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在此为互联网拨测提出一点思路,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在互联网时代,就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实现拨测模式的创新。

首先可以明确的一点是,互联网的高效快速是人工测试无法满足的,自动拨测就成为一个必然的选项,有其先进性。笔者以移动数据产品“和阅读”为例,来简单说明自动拨测系统的效益。“和阅读”的人工拨测团队5分钟完成一轮客观性指标拨测,每天工作8小时,那么一天总计拨测96次,每周共计拨测480次。若采用自动拨测,假设同样5分钟完成一轮客观性指标拨测,每周7*24小时拨测,可以拨测2016次,是人工拨测效率的4倍以上。这中间还没有计算人工拨测成员长期重复执行同一任务引起注意力和情绪变化等因素带来的不稳定影响,自动拨测显然没有这方面的缺陷。若单纯的将上述计算转换为人工成本来计算,自动拨测可以减少拨测人工75%以上。即使将自动拨测系统的维护、执行等人员计算在内,自动拨测也将至少节约人力投入50%以上。笔者在东部某省移动工作,主要职责是数据产品的业务质量和用户体验管理,每年仅人工拨测一项就投入数百万元,若是将其中客观性指标以自动拨测形式开展,就可节约成本以百万计,若在移动及运营商体系推广,乃至拓展到全社会,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将不可估量。

相信行业内有识之士均已认识到自动拨测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也正因此,现在行业内各种自动拨测模式和各类系统层出不穷,有通过软件模拟用户真实操作的端到端拨测系统,有使用探针获取网络层数据的仿真模式,还有使用硬件方式直接操作终端的机械手模式,各种拨测模式各有优劣,不一而足。整个自动拨测产业刚起步不久,目前尚处于成长期,各种模式均不成熟,整体来说还处于摸索阶段,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自动化拨测呢?笔者在此根据行业发展,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体会,简单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用户体验至上

互联网思维的一个最大特点是“用户体验至上”,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后,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用户体验成为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众多的互联网公司成立了用户体验研究团队或用户体验研究部门,足见用户体验的重要性。因此,互联网思维进行自动拨测应该是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开展的工作。

所谓用户体验,ISO 9241-210标准将用户体验定义为 “人们对于针对使用或期望使用的产品、系统或者服务的认知印象和回应”。显然,这一定义明确了用户体验的主体是人,客体是产品、系统或服务,因此,尽可能的运用真实的产品、系统或服务来作为测试的客体,是得到真实用户体验的前提条件。现在市场上较多的测试,都是以模拟产品、系统或服务的方式来运行,尽管现在的模拟系统比较先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模拟用户使用的场景、终端和网络等因素,但是毕竟用户使用场景复杂,很难由一套模拟系统来完成所有用户行为。基于上述原因,笔者认为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拨测,应该是基于真机的端到端拨测。在获得端到端拨测数据的基础上,再将手机当时所处的外部环境信息、手机本身的内部环境信息和拨测对象的网络层甚至芯片层数据同时记录,便于定位分析问题,提出优化建议,提升业务、网络及终端质量。

据笔者了解,现在的技术手段已经完全能够满足上述的需求。通过对操作系统权限的破解,达到软件对手机的控制,利用软件操作手机来实现真实终端和真实网络场景下模拟用户的真实操作,并通过图像、OCR及通信信令等信息比对判断结果。同时,在操作系统上获得手机的终端信息和网络信息也不是难事,甚至通过与具备终端权限和网络权限的第三方合作,获取终端芯片和网络空口层面的信息也是可以实现的。将终端、网络和业务三者的信息相结合,不仅可以真实的再现用户的操作场景和操作体验,并且能够深入定位和分析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善。

除了在技术上实现用户体验的测试,在管理上,将“用户体验至上”的理念融入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当中,并建立和引入一系列的方法和工具贯彻执行(如图1)。在产品立项、开发、试点、试商用和商用的各个阶段都充分注重用户体验,形成一套科学的用户体验管理流程。而测试在其中作为产品品质评估和控制的重要手段。

快速迭代

一般认为,快速迭代的概念最初是由互联网公司提出来,用来应对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本意指应用程序或web网站先以一个核心功能吸引用户,再在用户反馈基础上,快速地完善和改进产品,在较短的时间内,不断提升用户体验的过程。这一概念也成为互联网思维的核心特点之一。

通过快速迭代的方式,缩短产品周期,软件周期控制在两周甚至一周以内,将电信级的稳定性要求通过软件的快速更新换代来完成。并且,快速的软件效率和及时的客户需求反馈,也能给客户带来良好的服务体验。小米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佼佼者,也是快速迭代领域的佼佼者,短短5年时间从零开始成为了一家市值450亿美元的巨头。小米的MIUI系统,每周都版本更新,每两周一个稳定版,MIUI作为手机操作系统尚且能做到快速迭代,相信一般的软件开发都有快速迭代的能力和潜力。

当然,产品的快速迭代并不仅仅是技术或研发层面的提升,而是集管理和研发为一体的系统性工程,除了研发实力,还需要一系列的管理措施配合,如相应的组织架构搭建,敏捷开发制度的建设,用户需求的完整采集,合适的开发工具以及完善的系统架构设计等等。这对于传统拨测厂家的研发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这是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要求,是在这个时代生存所必须的要求,只有满足这样的要求,才能不被移动互联网的浪潮所抛弃。

跨界思维

在传统互联网时代,生态圈内各测试服务提供商一般都有各自的领域,井水不犯河水,比如网络优化服务提供商的专注于现场路测、室内分布优化及各层网元测试和优化等,终端测试服务商专注于终端功能、性能等方面的测试,而业务测试服务提供商则专注于业务测试和质量提升。

而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智能终端,特别是智能手机的爆发式增长,各类测试通过智能手机整合集成成为一种可能。这与互联网思维中的“跨界思维”不谋而合。随着互联网和新科技的发展,很多产业的边界变得模糊,智能终端的触角已无孔不入,如零售、图书、金融、电信、娱乐、交通、媒体等。而李彦宏也指出“互联网产业最大的机会在于发挥自身的网络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等,去提升、改造线下的传统产业,改变原有的产业发展节奏、建立起新的游戏规则”。

利用数亿手机用户随身携带的手机或各类智能终端,在用户知情且同意的情况下,收集匿名信息并上传到云端服务器。这其中可以包括业务运行情况,网络信号情况,终端性能情况等等,以往需要多个测试服务商多套专业设备才能完成的测试任务,现在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胜任绝大部分工作,并且通过大量用户的广泛分布,可以比传统方式测试更客观、更准确、更有代表性。

大数据思想和云拨测

互联网思维的一个重要产物是对数据的空前关注。而拨测正是一个产生数据的过程。特别是如前所述,拨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包括拨测结果、各种环境信息数据和其它需要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利用自动拨测的优势,直接上传到云端服务器做记录和存储,对这些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将远远超过此前人工拨测所能达到的程度。这就是大数据分析的优势,仍以通信行业为例,这些结果的分析可以获知业务在不同终端、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网络的业务质量;可以获知终端与各种业务的适配性能;网络与各种终端的适配性能;网络资源在本网内的引入情况;网络故障的溯源等等。总之,大数据分析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笔者据此设计了一套适合大数据分析的自动云拨测系统网络架构,如图2所示。

左侧的终端表示拨测目标业务所运行的真机环境,也即拨测终端,通过互联网连接到拨测管理平台,拨测产生的大数据全部上传到拨测管理平台,管理平台对这些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而右侧的管理终端,可以是拨测管理人员的任何PC或智能终端,只要通过互联网连接到管理平台的Portal页面,即可对拨测终端进行终端管理、拨测任务、数据分析管理、报表管理和告警管理等。

通过这样的云拨测架构,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对拨测系统进行管理和控制。拨测数据全部上传到云端,分析人员可以利用数据挖掘的工具和手段对大数据进行更进一步的处理,这大大提升了拨测管理人员和数据分析人员的掌控力,无限扩展了管理和分析人员的执行空间,是对传统拨测能力的一次全新变革。

应用:

笔者在上述思路基础上,构建了本省移动数据产品自动拨测系统,目前项目已进展到第二期,并在集团公司领导下在全国移动公司范围内进行推广,从而组建了中国移动数据业务产品品质自动拨测系统

移动集团自动拨测系统二期目前在全国31省全面部署完毕,并已正常运行近2年时间。系统采用热门终端和最新终端,覆盖多个网络,以此测试移动自有数据产品和相应竞品,7*24小时不间断拨测,每月生成拨测数据上千万条,对业务问题自动预警,对移动各省公司的数据产品质量带来了巨大的提升,是移动公司数据产品质量的重要抓手,成为保证数据产品质量的关键手段之一。

在系统规划中,我们还利用跨界思维确立了单系统多用途的建设方向,在将来的几期项目中将逐步建立整合业务、网络和终端测试功能的复合型自动拨测系统。

结束语:

互联网思维的运用篇2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

“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开启的模式是强调在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基础上,用互联网的思维融合现有的教育模式、内容、方法甚至是整个教育体系,革新政治教育观念,考虑当代受教育人群的不同层次、不同状况,运用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的互联网技术对其予以现代性的思想政治塑造。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一种新的认知视角,将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与互联网思维相融合,有利于开阔教学视野,增强教学吸引力,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升课程教学实效。

互联网时代注重“用户”思维,以“用户为中心”思考问题,以“用户需求”为服务对象,在整个过程中给予用户更好的理解和体验。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学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采用“体验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借助互联网思维,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更深入和广泛地开展。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师积极研究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真实需求,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新颖的学习情境,根据学习内容设计能够打动学生心灵的教学方式,这对于理论性较强的思想政治课程来说,无疑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没有哪一个游戏是让游戏者绝望的。”网络游戏蕴含了学习的秘密,它强调用户的成就感、体验感,具有双向互动、及时反馈的特点,这启示思想政治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表现的变化,及时与学生进行真诚的互动交流,采取适当的策略组织学习,使学生乐于学习课程,弱化“高、大、上”的课程威严感,从而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政治品德素养的塑造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法。

互联网时代强调“简约极致”思维。在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面对网络上大量不同种类且更新极快的信息,教师应提高信息的辨别能力、筛选能力和分析能力,及时过滤,取其精华,将最重要的理论、最有价值的知识、最具有代表性的时事在最短的时间里给予学生,做到“简约”与“极致”并存,使学生有丰富的学习资料。

互联网时代强调“跨界”思维和“社会化”思维。“互联网+”时代,资源共享使很多产业的界线变得比较模糊。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涉及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等各个层面,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是一个综合科目,更需要教师能够拥有跨界的知识、视野以及多方面能力。“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政治教师要有丰厚的积累才能为新时代的高中生的学习提供科学、准确的服务。互联网时代强调“社会化”思维。在“社会化”思维影响下,通过社区活动、社会调研、志愿服务、参观访问等实践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教育。实践与书本知识相结合,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借助互联网的“大数据”思维,实现发展性评价。新课程改革强调重建思想政治课程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目的由单一的知识分数评定向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在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获得学生学习过程的数据,利用相关的研究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解读,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做出发展性评价,以此优化教学,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在于“思维”,正确科学的互联网思维方式能发挥积极指导作用,有利于增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为思想政治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服务。

互联网思维与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融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借鉴创新思维并不代表要用“技术论”“机器论”等“机器教育”观念代替传统教育思想。互联网思维深化的是教育理念,更新的是教学方法,并不改变教育的本质。重新审视互联网思维,并将其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符合新时代对教育教学理念的变革要求,从而实现智慧教育。

参考文献:

[1]杨伟荣,杨玉强.谈“互联网+”风口背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启示[J].济宁学院学报,2014,7(36).

[2]刘良华.教师专业成长――刘良华教育讲演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互联网思维的运用篇3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传统企业;用户体验;营销

随着互联网金融、互联网营销等一系列热词的出现,互联网思维已渗入经济发展、人民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促进工业和信息化的融合,制定“互联网+”相关行动计划,不断促进传统企业与互联网的融合。现下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无法离开的重要工具,滴滴打车、淘宝购物、美团外卖等互联网思维下新兴产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互联网思维的迅猛来袭却给传统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很多传统企业还未真正探究何为互联网思维,迫于利润压力盲目跟上互联网思维运营模式,浮于表层的跟风模仿,导致惨败。互联网思维模式下,传统企业举步维艰,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引导互联网思维下的传统企业进行突围转型迫在眉睫。

一、概念界定

互联网的平等性、包容性、实时性等特征决定了互联网思维是一种自由与开放的思维模式。冯雪飞(2014)指出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新理念,包括世界观、方法论两个部分,是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社会发展模式快速变革的环境下,企业以实现商业模式创新为目的,运用顾客导向,基于互联网特征对企业价值模式、营销模式、盈利模式、运用模式的重新思考1。李海舰(2014)认为互联网思维是一种哲学论,是对商业市场的一种新见解,包括互联网精神、互联网理念、互联网经济三个方面的内容2。2015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雪山在谈制造业转型解释互联网思维为“专注、极致、口碑、快”,而互联网包括产品思维、整合思维、粉丝思维等十二大思维,制造业在面对互联网思维冲击时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的特征,结合自身优势创新商业模式、整合制造资源,促进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3。互联网思维作为一种新兴的思维方式,是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以用户为中心对企业质量管理、人才管理、营销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再思考。

传统企业主要指劳动力密集、以制造加工为主的企业,部分传统型企业带有一定的区域性和民族性。但从投资角度上区分,除去高成长、高科技和新型商业模式下的企业都属于传统企业,包括地区性农产品加工、纺织、化工、矿业、畜牧业等多个行业的企业。传统型企业原有运营模式为生产、加工、产品招商、广告,在互联网的冲击下,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思维模式日益凸显,电视广告效率越来越低下,传统企业必须直面互联网思维,主动融合新思想进行困境突围,完成升级转型。

二、互联网思维下传统企业发展困境

企业作为一个以利润为最大化目标的组织,互联网思维所带来的丰厚利润驱使其盲目进入互联网的商战中,很多传统企业负责人在未了解什么是互联网思维的本质的时候,以为进行线上销售、展开微信营销就是拥抱融合互联网,成功搭上互联网的便车,但互联网营销是一个长期、专业化的过程,浮于形式的跟风将传统型企业陷入更加艰难的困境。

(一)盲目的价格战导致产品同质化。传统企业主要依靠规模生产降低成本,再经过各级分销商完成销售指标,价格偏高。互联网企业主要以用户体验为中心,通过用户对产品的评价持续产品更新,由于产品的销售直接从生产商到终端用户,省略中间商、门店费等多项开销成本大大降低,价格自然比传统企业门店低廉。传统企业面对如此强势的价格攻势,明确消费者的购买倾向都会受到价格因素的影响,只有采取不断降价进行短期的回应,但由于技术的不成熟,效果甚微,在电商的冲击下再难抗住成本问题,迫使企业降低研发费用,减少新品推出量,降低生产成本。传统企业降低了研发费用,无法占据市场研发主导地位,进入门槛降低,大量的跟随者进行模仿生产,同质化产品大幅度增加,供大于求,传统企业进入死循环,最终惨败。

(二)管理层知识结构老化。大部分的传统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阶层,年龄都处于35-45之间,思维模式固化,在互联网思维下,从开始的毫不在意到现在的盲目跟从,无论从思想还是行动上都未真正了解互联网思维。

重庆市云阳县著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在进行电商试水后,惨遭失败,负责人认为是网络的仿品太多,价格战太激烈,网络运营效果甚微。深度了解后,我们发现该公司认为自己已经进入电商行业,但在人力资源配置上几乎与电商团队配置毫无关系,负责电商运营的是企业行政部门,主要工作为网络销售店的日常维护,未成立专门的电商运营团队。即使有的传统企业已经成立电商运营岗位,在招聘过程中并未根据电商运营人才标准进行人才引进。电商运营模式只是传统运营模式的表层翻新,换汤不换药,决策层依然是固有知识结构的群体,企业缺乏相关培训和创新,新兴人才无法参与企业决策,运用传统运营模式的决策流程套用互联网思维下的运营模式,使传统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陷入困境4。

(三)营销渠道创新陷入僵局。传统企业营销渠道为招募经销商进行产品层级分销,运用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方式进行宣传,打造品牌后进入大型商场和拓展旗舰店,如此模式下产品下售数量得到保证,但互联网思维成为主流后,产品经销过程透明化,企业传统营销模式四处碰壁,效果甚微,面对严峻市场形势,企业负责人不得不选择进入电商运营模式,但企业负责人将互联网思维当做一个销售渠道,在线上销售过程中缺乏专业知识指导,未将“生产为中心”的思维模式转换为以“用户为中心”,忽略了数据收集和系统化整理。

线上线下共存的营销矛盾难以调和,由于线上营销简化产品流通程序,价格明显低于实体店,很多顾客是价格趋好者,线上营销的低价迫使线下实体店不断进行打折促销活动,导致产品品牌美誉度下降,二者难以协调。

三、互联网思维下传统企业突围路径探究

(一)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层出不穷的价格战导致传统企业在价格这一因素上处于劣势,为了跳出产品同质化的怪圈,产品质量成为突围利器。传统企业应坚持自我品牌和产品研发,通过技术创新引导企业,使企业走在行业前端,处于行业先行者位置,以保证市场份额。

产品生产过程中企业可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产品生产的核心。传统企业中生产过剩、库存挤压、生产线员工不规范操作等生产浪费问题突出,缺乏有效成本控制。传统企业可高效运用PDCA循环,明确质量政策、质量目标、质量计划,并以此标准进行规范化生产,在生产过程中采取工序质量控制法,明晰各环节生产员工责任,减少偷奸耍滑现象的发生,检查和处理环节中有源可寻。产品生产过程中贯彻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理念,定期举行质量管理相关培训和讲座,培养企业成员形成质量管理意识和习惯。运用现代化科技提高生产线智能化水平,减少人工成本,规范产品生产流程,从产品层面提升传统企业核心竞争竞争力。相较于互联网企业的线上营销,传统企业在购买体验和售后服务两个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企业可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用户购买体验满意度和售后满意度增加产品格外价值以进行突围。建立大数据售后服务平台,通过流通数据、位置数据实现信息化物流、移动化电商,进行以安全和能效提升为主而形成的信息服务变革链接区域销售网,及时高效为顾客提供解决方案。

(二)深化营销渠道。营销渠道深化基于市场的细分,即精准化营销5。面对庞大的消费群体,明确用户的消费偏好至关重要,互联网时代下,传统企业应合理运用大数据,通过人群数据、销售数据对用户消费习惯进行精细化区分,重视主流客户的同时,可以关注边缘客户,发掘边缘客户潜力,扩大用户群,在此基础上准确化瞄准不同消费群体,达到差异化服务,精准化进行产品生产,精准化提品服务。

有效结合线上线下销售线,线上销售合理运用“社会化营销”模式,通过微博、微信、O2O品台与用户进行双向沟通,建立以“用户为中心”营销机制,企业不仅仅是一个生产商,而是互联网思维下社交网络的一个节点,通过用户购买信息的反馈进行快速反应,改善产品和服务。在保证线上正常运营的同时,注重传统营销模式的选择,避免出现疲软价格战,依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

(三)构建新型专业化人才队伍。引进新兴人才,互联网思维下速度能力作用凸显,人力资本的投资回报高于货币资本,精选优秀人才是构建专业化人才队伍的首要举措,传统企业应明确自身人才需求,量身制作招聘计划,特别是新型人才的引进,引进网络营销专业人才,成立专业部门,根据员工性格能力特征进行岗位职责最优化配置。

大数据时代下,利用网络信息实时分析员工价值诉求和期望薪酬,并制定最佳激励机制,减少人力资本浪费,提升人力配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根据员工价值诉求,定期举行相应培训咨询会议,丰富员工知识框架,鼓励员工不断创造价值,将员工与客户边界模糊化,二者相辅相成,员工从客户角度提出产品改进方案,客户也可通过互联网平台为企业的产品和技术的改善与提升建言献策。

组织结构扁平化,传统企业的金字塔管理模式,摈弃命令式管理,强调多元思维方式结合,企业接纳互联网思维人才加入决策团队,推行集体、民主决策,更新管理层组成成份,打破传统生产部门和营销部门界限,新型人才融入整个生产价值链流程,引导企业进行互联网思维下流程化创新,从根本升级传统企业运营模式。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信息传达真实迅速,提高管理效率。

提高员工忠诚度,大数据时代下优秀人才不再是所有制而是使用制,员工信息来源渠道多样化,选择增多,传统企业员工流失率较高。互联网思维下,企业管理者与员工沟通成本降低,信息对称性也有所提高,企业管理者应时刻关注员工精神诉求和价值实现诉求,注重提升自我模范作用,以企业自身文化魅力吸引高级人才,面对人才流失状况,传统企业可利用大数据建立人才微平台,关注离职员工的职业发展,不仅可以随时把握技术变迁动态,了解竞争对手情况,拉近员工距离,维系情感,掌握动向,让他们成为组织的无边界成员,也为后续吸引人才回流创造条件。

四、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发展,融合互联网思维是传统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传统企业突围成功的关键之处在于对互联网思维的深化了解并将其充分运用于生产运营过程中。面对强势的互联网企业冲击,传统企业应结合自身产品优势、充分利用原有商业渠道、人脉、市场,借助大数据工具提高产品质量,开拓产品营销渠道完成困境突围,实现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 冯雪飞,董大海,张瑞雪.互联网思维:中国传统企业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捷径[J].当代经济管 理,2015,(4):20-23.

互联网思维的运用篇4

360公司董事长周鸿t提出了互联网思维的几个关键词:第一,用户至上、体验为王;第二,互联网赚钱有三种模式。利用互联网卖东西:卖真实的东西叫电子商务,卖基金理财产品叫互联网金融,卖虚拟服务比如餐馆打折券叫O2O;另一种是卖广告;还有一种是增值服务,例如网游,收增值服务费。第三,免费是互联网的精神。

小米公司的雷军发明了互联网思维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专注:少就是多,大道至简,只做一个手机――小米手机,学苹果;极致:做到自己能力的极限,小米创业第一次就做了全球首款双核1.5G的高端WCDMA智能手机;口碑:超越用户预期,依靠米粉口口相传;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MIUI坚持每周迭代。

2014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冯仑也大谈互联网思维,自曝“我们一看有一点懵了”。也有论者在文章中把互联网思维提炼为三个关键词,六个字,即:迭代、群众、精品,并做了详细说明;国内家电领军的实体企业海尔宣布要实现“互联网化”转型:做C2B预售、玩电商平台、整合物流;2014年2月11日,万科总裁郁亮带领由万科80名高管组成的考察团,考察小米总部;万达总裁王健林决策,万达或与阿里腾讯合作,实现O2O转型。

一时间,关于互联网思维观点蜂起,百家争鸣。肯定者有之,反对者有之,阐扬者有之,批评者有之。互联网思维成了一个近年来开放性的文化科技事件,一个讨论文化变革的平台。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先导理念

每一个时代的发展总是以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标志的,特别是以先进工具的发明和创造引发全面变革的。两次工业革命都是这样的,以互联网等高新科技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更是无可争议地启动并实践着这一原理。

杰里米・里夫金在其新著《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提出:第一次工业革命使19世纪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为20世纪的人们开创了新的世界;第三次工业革命同样也将在21世纪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我们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石油世纪的最后阶段。这是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严峻现实,因为这一现实将迫使人类迅速过渡到一个全新的能源体制和工业模式。否则,人类文明就有消失的危险。历史上数次重大的经济革命都是在新的通讯技术和新的能源系统结合之际发生的。新的通讯技术和新的能源系统结合将再次出现――互联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新世纪。

纵观当下世界,电子计算机特别是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自动化与人类智力的解放,各种“人―机控制系统”的形成,“三A”革命(生产的自动化、办公的自动化和家庭生活的自动化)的来临,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全球信息联通与共享,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更加深刻而伟大的科学技术革命。它将把人类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推向以自动化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它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将远远超越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另一位十余年潜心研究数据科学的技术权威、数据科学家、《大数据时代》的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最早洞见大数据时代人类社会科学和信息发展的大趋势。作为最受人尊敬的权威发言人之一,他曾先后任教于世界最著名的几大互联网研究学府,曾任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信息监管科研项目负责人,哈佛国家电子商务研究中网络监管项目负责人,现任牛津大学网络学院互联网治理与监管专业教授。他指出,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他讲述了大数据时代的变革首先是思维变革,继而影响商业变革和管理变革。

维克托最具洞见之处在于,他明确指出,大数据时代最大的转变就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取而代之的是关注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只要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这就颠覆了千百年来人类的思维惯性,对人类的认知和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他认为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大数据将为人类的生活创造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维度。大数据已经成为了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而更多的改变正蓄势待发。他在书中展示了谷歌、微软、亚马逊、IBM、苹果、Facebook、Twitter、 VISA等大数据先锋们最具价值的应用案例。

为什么会是这样?

科技革命中范式转换的必然成果

世界上任何一次伟大的变革,总是在突变的发展范式的巨大转折中实现的。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科学哲学的结构》中描述了这一过程。范式,Paradigm,该字源于希腊文,含有“共同显示”之意。由此引出模式、模型、范例和示例等义。科学革命的范式总的来说,就是科学共同体总的“看问题的方式”,包括思维原则和方法论。

按照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理论,在某一范式指导下的常规科学发展后期,科学研究中不断发现和揭示出“意料之外的新现象”。这些新的发明和新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已无法纳入原有的思维范式之中,原范式在创新变革的实践中已十分不适应,失去了惯常的指导地位,这就形成了“反常”,反常逐渐积累,增大到一定程度便发生科学范式的“危机”。正是在这种危机中,现实实践催生的新思维、新概念、新范式就会应运而生。

显然,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带来了物的现代化,引起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且随着云计算、云应用、电子商务、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城市、虚拟技术和3D打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还造就了全新的生产方式、产业业态、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

同时与之相适应,它将改变人类的存在方式和生活方式,并从而必然改变人类的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互联网思维就是在这种变革的时代产生的,它是科学革命的必然成果,更是人类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变革的必然产物。

思维的变革是更为根本的变革

从另一个角度看,生产力中工具的革命,实际上彰显了创造和掌握这些工具的人的思维的超前革命。也就是说,正是那些在互联网革命中敢于创新,敢于试错的先知先觉者,正在创造奇迹,书写历史。

与传统的哲学思维、科技思维、产业思维和商业思维不同,互联网思维有自身的特点。

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的胡世良概括了互联网思维的十大特征:有强烈的危机感;快速;客户至上;追求极致的客户体验;平台思维;创新精神;坚持开放性;免费的商业模式;专注精神;组织更加敏捷、灵活和柔性。

国内首家以互联网思维进行创意交易改革的BAB精准撮合平台――创成在线,CEO陈建雄在总结众多运用互联网思维成功的企业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互联网思维的七大特征:

第一,快速的反应能力。运用互联网思维的企业,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快。快主要表现在决策要快、产品推出要快、行动要快、产品迭代要快、创新速度要快、变革要快和具有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

第二,极致的用户体验。在互联网时代,用户在供求关系中成为主导者,成功运用互联网思维的企业,无不是为客户提供超过客户期望的产品或服务,无不是为客户提供完美的客户体验,追求简单极致,客户体验成为企业市场致胜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运用平台思维。经济发展的最高境界,不是做产品、不是重质量,也不是搞标准,而是打造平台。运用互联网思维最大特征必须运用平台的思想,通过平台规则、平台运营机制的创新,聚合双边或多边市场规模,打造有关利益方共赢的商业生态圈,实现平台模式的变革。

第四,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是互联网的精髓、灵魂与精神,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创新也是互联网思维的重要内容。创新思维不仅仅是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更多地还包括商业模式创新、平台模式创新、服务模式创新、盈利模式创新、机制创新、文化创新和运营模式创新,更重要的是观念创新。

第五,免费的商业模式。互联网思维首先强调的不是收入,而是用户规模和用户流量(如PV等),没有规模和流量的商业模式难以成功。因为在互联网应用若要收费,用户都可以找到同质化的免费产品,免费模式是众多互联网公司成功的关键。

第六,坚持开放性。开放是互联网经济的重要特征。运用互联网思维的企业都具有开放性,不仅对内部全员开放,更重要的是对外部开放。开放的最终目的就是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第七,比别人更专注。专注是运用互联网思维企业的一大特征,也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互联网是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孕育无限商机,没有一个企业能满足所有的需求,在自己细分的领域做到比别人更专注,才能有所成就。

互联网思维的运用篇5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 高等教育 新

互联网正在以改变一切的力量影响着各行各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计划,互联网思维从此被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各传统行业必须重视和利用的基础设施。从慕课、翻转课堂到微课、在线教育,“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方兴未艾。然而,教育变革还未能很好地实现。“互联网+教育”的呈现形态,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与教育规律的契合,以及教育深层改革的撬动等问题都需要深入探讨。

1.互联网思维及其与高校教育的结合

互联网思维可以被定义为: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甚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查的思考方式。互联网思维的精髓包括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大数据思维、跨界思维等。教育需要互联网思维,更需要符合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互联网思维,主要表现在:尊重每位学生的发展需求;注重技术产品对于教育质量的提升的贡献;借助网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快速传播与协同建设,提升教育品质;重视教育数据资产的积累、保护与利用,通过大数据推动教育领域的管理与评价的科学化;鼓励多方协同、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创新。

2.我国“互联网+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

目前我国“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慕课,即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其优点有学习者可以不受区域限制获取优质教育资源;便于学习者自主选择时间集中注意力,高效学习等。但是慕课缺少了传统课堂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等有效互动。翻转课堂是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开创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它重构了课堂流程。学生先通过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自学,然后在课堂上做实践性练习,并用知识解决问题。翻转课堂的优点有学生利用课前看视频,课上更多是和老师交流互动;将更多的教学转化成学生的主动学习;信息量大等。但是对学生课下时间付出及自学能力要求较高,而且课堂上的互动也较难把握。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通常教学时间短,内容少,突出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可以进行精致的教学设计及经典案例的示范等,制作也较简单。微课的优点是便于学生学习,内容少而精,效果立杆见影。但是微课的知识传递通常碎片化,不系统,不适合长期学校教学。

可以说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都有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但是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教育的互联网化。当今我国高校“互联网+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有:1.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兴起已有几年的时间,但是其在高校课堂的应用相对缓慢。如今大部分高校依然处在传统的多媒体讲解时代,对互联网工具的应用少之又少。2。大部分教育互联网的实践仅停留在工具层面的应用,并没有真正转变思维,更不要说应用互联网思维对整个教学模式进行改革。3.教学体验有待提高。很多教育互联网实践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站在学生的需求上来进行设计,多是教学形式的改变而已。如很多翻转课堂,学生经常反应自己没学懂,老师的指导不足等问题。

3.高校“互联网+教育”改革建议

高等院校对“互联网+教育”的改革可以借鉴网络课程直播,得到APP,Ted演讲等模式。创建卓越用户体验的课程平台;利用互联网工具加强课堂上的实时师生互动;注重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强化课下相关内容的推送,为学生构建全天候学习的环境;运用大数据分析市场及用户的需求,及时调整课程体系等。具体针对高校互联网教育改革,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从制度层面彻底引领互联网教育革命。作为学校高层,应充分认识到教育互联网化不仅仅是教学层面的创新,更是整个高校发展的必然方向。应从基础设施、资源、平台、师资队伍等多个维度,全面加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力度和水平。运用互联网思维来构建规章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循序渐进地转变全校师生的管理、教学和学习习惯,并持续改进。同时,运用跨界思维、社会化思维与企业、科研院所协同创新,促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使产业、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变化能够及时反馈到教育领域,推动专业教育与时俱进。

3.2. 创建实用高效的网络教学运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实现无线网信号全校园覆盖,提升用户上网体验;强化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实现信息安全防御全方位立体化的保障;全面提升网络交换能力、网络带宽总量和外网访问速度等。平台方面,应创建基于用户思维的网络应用系统平台,包含内容、练习、评价、活动、生成性信息、学习服务接口等多个部分,可以全方位支持学习者完整的自主与协作学习过程。同时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行为、体验,实现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估等方面的变革。

3.3. 师资培训和激励。高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改革,利用用户思维、迭代思维、极致思维开展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体验和参与感,通过微创新找准突破点,做到极致,从而逐步推进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开展多层次,全方面的教育培训,改变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思维方式,消除使用新技术的顾虑。同时应建立对互联网教学模式探讨的奖励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互联网+”教育变革时代背景下的互联网思维[J].饶俊.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12)

[2]以“互联网+”思维促进教育教学的变革与创新[J].孙志

明.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07)

[3]“互联网+”时代学习资源再认识及其发展趋势[J]杨现民,

赵鑫硕.电化教育研究2016(10)

互联网思维的运用篇6

关键词:

互联网思维;传统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9000603

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需依托于互联网架构企业运营,实现工业思维向互联网思维的转变。互联网时代,敬畏并大胆拥抱互联网、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企业模式是传统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1 互联网思维简述

研究视角的不同和语言表述的差异,导致一些企业家和学者对于互联网思维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主流的观点是将互联网思维进行细分,如标签思维、简约思维、流量思维、大数据思维、社会化思维等。而就本文研究对象而言,暂以百度百科定义为准,并是对传统工业化思维相较而言的,因而更加强调作为一种商业革命的思维方式,“互联网思维不仅是一个商业模式,而且是一种全新文化,是一种产业,是一种全新的思考战略角度。”

互联网思维,是指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一种思考方式。强调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精神、价值、技术、方法、规则、机会来指导、处理、创新生活和工作。因而,既是理念、价值、精神层面的世界观,也是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指导意义的方法论。对于传统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要兼顾世界观和方法论,充分发挥互联网思维的力量。

2 传统企业创新商业模式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经济已经全面进入“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发展从过去的传统粗放转为高效率、低成本和可持续,适应经济新常态,就是要企业保持略平常心态,通过变革和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而互联网产业作为最具潜力的经济引擎,在生产力、创新和消费等方面为国民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充足动力,不论是从国家宏观经济结构调整或是互联网浪潮的致命冲击来看,运用互联网思维武装企业的运营管理,都是企业迎难而上、追求持久发展的法宝之一。我国经济出现产能过剩、耗能过大、服务业水平不高等问题,运用互联网思维加速企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国家也已意识到这一点,“互联网+”正逐步纳入国家战略行动计划,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产业等融合创新,是传统产业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然。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3.4万亿元,同2010年的4.5万亿元相比,翻了三倍多,发展态势十分强劲,并预测,2015年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18万亿元。而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3.61亿,占到总网名人数的55.7%。随着4G网络的普及,网络消费群将不断扩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话语权得到扭转,消费者的话语权将更加牢固。消费者需求更加个性化、具体化,而传统工业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逐渐受到挑战,因而,未来商业发展的盈利点将落在如何让用户定制产品和服务,以提供个性化服务。

智能终端、云技术和宽带网络,这三项关键技术形成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的基础,加速了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些技术正被广泛应用和完善着,技术应用更加低成本、成熟、完备,将进一步全面渗透到传统企业,推动其改造升级,进而争取竞争优势。

3 运用互联网思维,提升传统企业竞争力

3.1 重视互联网思维的技术基础:信息科技

新兴的信息技术极大地改变着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资源整合、商业模式和创业模式的全方位变革。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众多力量交织在一起,彼此交汇、相互影响,重塑着未来商业格局。互联网开始向产品研发和制造业等领域全方位渗透,如“用户参与的研发、众包模式的研发、众筹模式的生产等”。

互联网平台、搜索引擎、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正是在不断挖掘数据思维、流量思维所发挥的巨大市场价值,这也要求传统企业喊出创新商业模式口号的同时,将基础的技术应用落到实处。重视技术应用,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形成一套完备的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互联网技术,是运用互联网思维的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以“大数据技术”为例,数据资产愈将被称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掌握了大数据某种程度上掌握了用户资源。因而,传统企业中的管理者、员工都要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形成强烈的数据思维,提高对数据的应用、分析能力,将信息进行高效能运用和转化,发挥其经济价值。

3.2 坚持互联网思维的核心理念:顾客导向

以顾客(用户)为导向是对重视顾客实际需求并提供超出产品本身优质服务的一种经营理念,强调无视竞争者的存在,因而是对竞争者导向的一种挑战和创新。以顾客导向为核心,要求企业以满足顾客需求、增加顾客价值为企业出发点,尤其关注顾客的消费能力、消费行为等,重视产品开发和营销手段的创新,进而动态的适应顾客需求。顾客、顾客经营、以顾客为中心、重视顾客体验是顾客导向所包含的四层内涵。顾客导向也被称作市场营销的最高境界。顾客的重构,赋予了消费者极大的主动性,要求传统企业改变以往因自身信息资源优势而忽视消费者的居高心态,适应信息越来越对称的互联网时代,主动邀请顾客参与到产品的价值链创造中。经营顾客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策略和方法。学会经营顾客,同时将“顾客需要什么”放到首位,追求长期的顾客满意、客户关系。

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中阐述,体验经济将逐渐成为继农业经济、制造业经济和服务经济滞后的一种经济形态,人们会创造越来越多跟体验有关的经济活动,企业将靠提供体验服务取胜。传统企业的产品要转变思维,在质量保障的前提下,挖掘顾客体验,运用新媒体等手段,增强双方互动,重视实际体验者的反馈并予以改进,拉近与顾客的距离,更好地获得顾客的认可。

3.3 领悟互联网思维的精髓原则:减法原则

有企业教练这样描述,“无限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你的公司就会破产,只需要满足客户的核心需求。”尽量满足用户的多方面需求,大而全,还是试图做到小而精,满足用户核心需求,这是需要传统企业慎重考虑的。互联网思维讲究专注思维,将产品做到极致,超出用户预期,而传统企业强调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因而,在看到利益诱惑的同时,传统企业要意识到产品线太多,缺乏聚焦点的弊端,重点发力将更加精准、优质。

未来的竞争忧虑意识应当是“快鱼吃慢鱼”,而非“大鱼吃小鱼”,速度与效率变得格外重要,而减法原则是增快速度、增强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传统企业要不断减掉一切与最终用户直接沟通的障碍,减掉层层加价的中间渠道,减掉组织多余的架构层级,减掉一切可以外部化的低效的外部交易,减掉核心能力之外所有欲望与冲动”因而,减法不只是做产品线的减法,也是渠道的减法,组织结构的减法。减法不但能降低产品成本,还能提高企业效率,占据速度优势。

减法原则同样适用于产品功能的减法,这也是简约思维的体现。不少传统传统企业为了迎合更多用户的需求,设计功能繁琐的产品,希望通过功能齐全的特性吸引客户。当然这不是对功能多、实用性强的产品的否定,而是要更加突出产品核心使用价值,使产品更加简约、明了。产品细分原则也是同样的道理,用户需求的差异性促使市场细分的出现,因而要充分考虑影响市场细分的各方面要素,有针对性、准确地提供所需产品和服务,如果采用一刀切,集多种产品性能为一身,将产品堆到客户面前,任其选择,必将流失大量用户。

3.4 遵循互联网思维的发展路径:战略转型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当今企业之间的战争,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对于传统企业而言,重构固有的商业模式更像是一种企业变革,十分不愿轻易碰触,而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变革关乎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重构成为必须,运用互联网思维指导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变革成为突破口和当务之急。传统企业运用互联网思维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创新商业模式,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增强竞争力,最终实现战略转型,从而夺取往昔的优势地位。

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商业模式变革是传统企业突破重围,开拓蓝海空间的一种战略,并且是一项系统而庞大的工程。任何一个商业模式都要具备客户价值、企业资源和能力、盈利方式构成的三维立体模式。商业模式的创新根据变革程度分为微创新商业模式、完善性原有企业模式创新,改良性商业模式创新、颠覆式商业模式创新、再次商业模式创业,五条路径要根据企业创新的风险和企业变革压力的大小而定。客户价值体现了企业对用户价值的选择,个性化服务逐渐受到重视,在快速反应用户变化的同时,还要能够为潜在客户提供独特的价值;不同的企业盈利模式不尽相同,均建立在明确而清晰的定位基础上;企业资源和能力是企业利润来源的保障,可通过建立品牌、控制价值链等方法建立,有学者将业务系统的构建、自由现金流结构的构建纳入商业模式中。360董事长周鸿t认为,再复杂的商业模式最后回归到基础,它解决什么问题、做什么用的、为什么有用?能够将这几个问题回答清楚是成功的起点。也就是说,商业模式的基础是产品,核心是用户,而商业模式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一产品、渠道、营销、供应链等某些环节的竞争,而是系统的竞争。

有学者将目前比较普遍的商业模式做了归类:

“工具/内容+社区+电商模式”,这一模式是通过工具属性、社交功能吸引客户,进而建立社区,并逐步嫁接到电商业务,如微信的滴滴打车,妈妈帮等。“长尾型商业模式”,未来更加强调将更多商品卖出去,而非几样商品卖出很多,核心是“多样少量”,对于传统的零售业和出版业具有启发性。“平台型商业模式”,是指通过平台快度汇聚资源,满足顾客在互联网时代的个性化需求。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通过建立搜索、电商、社交建立了强大的产业生态,使企业竞争转向平台的竞争,生态圈之间的竞争。“免费等行业模式”,被称作一种可以统摄未来市场,也可挤垮当前市场的商业模式,也是免费思维的具体应用。免费品尝、免费兑换物品等,既是一种营销方式,也正形成一种强悍的商业模式。“O2O模式”,一种突破线上和线下界限,实现两者深度融合的模式,是基于平等、开放、互动、迭代、共享等互联网思维创建的模式,目前家居馆已经实现,图书市场正在探索中。另外还包括“跨界与融合模式”、教育产业掀起的“线下走向线上模式”等,不同的传统企业要根据企业自身特色和优势,摸索合适的发展模式,以上这些已经被实践了的模式也成为传统企业提供了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战略转型路径。

不少传统企业进行变革中,会遇到重重阻力,不少企业转型失败,源于企业战略定位不准确,面对市场诱惑,大包大揽,缺乏聚焦重点,没能发挥资源优势;过分重视用户规模,忽视用户核心需要;急功近利,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盲目模仿,不去创新,丧失核心竞争力等。因而,传统企业不但要吸取失败案例的教训,还要根据自身企业特点进行定位,慎重规划,不可盲从。

4 结语

有人将互联网思维称作是一种系统性商业生态的商业智慧思维,这种思维指导下的商业模式更加具有生命力,符合时展的要求,而模式的类型也在不断扩充、完善着,是一个不断被实践的过程。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战略转型的关键,需要管理思维、企业组织、管理模式的配合,并在不断探索中实践出适合传统企业发展的商业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大勇.产业互联网时代下的商业模式变革[M].北京:中国工信出版社,2015.

[2]2014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检测报告[EB/OL].http:///zt/.

[3]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cn/.

[4]冯雪飞,董大海,张瑞雪.互联网:中国传统企业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捷径[J].当代经济管理,2015,(4):2023.

互联网思维的运用篇7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商业形态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当这种冲击不断加深和变革不断加剧的时候,互联网就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而是逐渐演变为一种思维方式,即“互联网思维”。本文通过对Nike 公司拟退出穿戴式设备市场的分析,提出在新的变革时期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转型的策略,藉此为其找到新的发展路径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互联网思维 可穿戴式设备 企业转型

2013 年是可穿戴式产品集体迸发的一年,根据艾媒咨询的《2012-2013 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研究报告》的数据预测,2013 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总出货量可达到600 多万部①。然而就在一年之后,通过Fuelband 运动手环进军穿戴式设备市场的nike 公司,却在今年4 月份传出了拟退出穿戴式设备市场的消息②。与此同时,2013 年中国互联网领域出现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词汇:“互联网思维”,百度上的相关结果显示约为27,800,000 个,关于其的论述和争辩也是越来越多。

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可以发现,作为运动服装制造商的nike 公司,退出可穿戴式产品市场,是一次非互联网产品和互联网思维之间的冲突,Nike 公司作为销售商,在互联网领域内进步乏力导致其现状。那么传统企业该如何突出重围,利用互联网思维来进行转型呢?

一、互联网思维

目前,业界尚未形成对互联网思维的普遍性共识。雷军将互联网思维总结为七个字:专注、极致、口碑、快;奇虎360 周鸿祎将其视为“免费”;金山傅盛认为是微创新和快速迭代。

上述观点要么是过于宏观的归纳,要么是基于自身企业的角度来进行的总结。笔者认为,互联网思维是一种伴随着“以消费者为核心”的信息经济的产物,其核心模块是用户思维,这与大众传播的五W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中所代表的“受众中心论”不谋而合。从用户思维出发,可以延伸出产品思维和口碑思维。在这种思维方式的指引下,企业生产出让用户青睐的产品,并结合互联网的特性,进行社群化、社会化、数据化的思维。

为此,本文认为互联网思维是指,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思维指导下,专注产品和口碑,对生活、生产、商业管理进行社群化、社会化和数据化的思维方式。

互联网思维包含两个维度:思想理念上,从用户思维出发,根据互联网及互联网社会的特性,进行社群化、社会化和数据化的思考;操作方式上,企业生产让用户叫绝的产品、并且获得口碑,从而转变对生产、生活和商业的思考方式。

二、案例分析

Nike 作为一家运动服装销售商,通过建立Nike+平台来推进互联网和数字化的战略,在早年与苹果合作开发了Nike+ipod之后,于2012 年2 月,Nike 将用户数据记录设备整合为身体的配件,Nike+FuelBand 智能腕带,记录、跟踪、分享用户的一整天活动、分享用户体验。2013 年10月,Nike 新一代产品Nike+FuelBandSE。(如图1、图2)

然而就在今年4 月,科技新闻网站CNET 传出了Nike 拟退出穿戴式设备市场的消息,随后,耐克发言人布莱恩·斯特朗也证实了这一点,正在裁减数字运动团队员工,会将重点转到软件层面。

为何Nike 的穿戴式设备产品发生如此转变?

首先,Nike 的穿戴式设备FuelBand 手环在满足受众的最核心需求上产生了偏差。消费者在使用穿戴式设备时,最核心的刚性需求是进行个人健康和医疗管理。而Nike 则是利用FuelBand 手环作为获取消费者数据的介质,为Nike其他产品的销售做好数据库挖掘服务。其次,FuelBand手环产品在消费者的用户体验上也存在着问题,除去电池待机时间短、跑步距离计量误差较大等问题之外,它不支持无线同步数据,数据上传功能较为繁琐,用户必须脱下手环,将手环连接上电脑,打开客户端或网页界面才能将自己的活动数据上传至Nike+平台,长期这样繁琐的操作容易让用户抛弃产品,选择其他品牌。在核心用户群定位上,运动手环的核心用户群是运动爱好者,Nike 试图以“数据激发运动”的理念来推广FuelBand,但已经有运动习惯的人并不需要FuelBand,目前市场上愿意为其买单的消费者往往带有较强的目的性——例如减肥。运动手环在购买初期或许可以调动起用户的运动积极性,但长期以往,能够坚持运动下去的已经养成了习惯,不需要借助FuelBand 的激励,而选择放弃的那类人,FuelBand 手环也没法再次调动积极性。总之,用户粘性并不高。最后,数据管理上的问题,这是nike 公司面临最大的问题。Nike 公司尽管搭建了Nike+FuelBand 应用平台,用户可以上传数据、活动监测、互动交友等,但Nike 公司在获得数据后,处理数据的方式依旧是传统销售公司的思维方式:分析用户数据、明确市场需求、受众分布情况、广告点铺设等等,Nike 并没有跳出其销售商的思维。Re/Code 网站援引耐克内部人士的话说,这家运动鞋生产商“获得了大量的数据,但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些数据。他们没有开发这个市场。”

Nike 所擅长的成功模式(运动鞋设计与营销相结合)与可穿戴设备领域运营所要具备的互联网思维,产生了很大的冲突。Nike在很多技术环节,如软件堆栈、用户界面设计、数据处理等方面缺少足够的支撑,在互联网领域缺乏持续的创新力,导致其目前拟退出穿戴式设备市场的现状。

三、传统企业转型思路

美国传播学家拉斯韦尔,最早以建立模式的方式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包含五大要素:who、say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s。③

受众中心论由英国传播学家丹尼斯·麦奎尔和瑞典学者斯文·温德尔提出。受众中心论是指,在传播系统的诸要素(包括传者、传播内容、受众、反馈、效果、环境)中,媒介一切传播活动均以受众为中心,受众是传播系统的主体,传播系统的其他要素均围绕受众展开④。

受众中心论的实质是传播活动要以满足受众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传播受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和信息,反映他们的呼声、愿望和要求⑤。将受众中心论延伸至商业范畴,即要求企业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导向,这也契合了互联网思维中用户思维的要求。

结合五W 理论和互联网思维,传统企业的转型思路大致如下:

从“who”传播者来说,即企业自身。需要进行组织结构上的调整,根据口碑思维的要求,企业要加强电商部门、营销部门、客服部门的再重组,更加快速地将产品送到顾客手上、回应用户反馈。要求企业进行组织扁平化的改造。

如此,可以加快企业内部的沟通速度、外部的响应速度。在管理上,更少的控制,更多的放权,强化自我管理。

从“say what”信息来说,对于企业,产品即信息。开发产品的首要原则就是找准定位,锁定核心用户群。如电影《小时代》,其定位就是“15-25 岁的年轻女性,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女中学生们”这个群体。导演郭敬明被这个群体所接受,电影主创人员的微博粉丝数之和超过一亿。另有数据显示,过去5年中,读过《小时代》书籍的人超过了两千万⑥。再如,小米手机核心用户群定位于喜欢刷手机系统的手机发烧友。

从“in which channel”渠道上说,企业要利用社会化和数据化的思维对渠道进行改造。网络带给渠道最大的变化就是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最完美状态是全渠道的形式。即利用所有销售渠道,使消费者在各种不同渠道的消费体验无缝对接。发挥电子商务的固有优势:丰富的产品、搜索、比价、顾客评价等,也发挥线下门店的优势:产品体验、沟通直接等。传统企业需要完成由B2C 模式(以厂商为中心)到C2B(以消费者为中心)模式的转变,并且深化O2O模式。除了将线下生意搬到线上来做之外,还要通过线上聚合消费者需求进行集中,然后影响销售和生产。例如小米手机系统在用户的意见反馈下进行每周更新,都属于这个层面的O2O。

从“to whom”受众来说,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用户思维,要求“以消费者为中心”。传统企业“以厂商为中心”的背景下,由厂商占据绝对主导权,消费者无法参与产品研发。在“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话语权日益增大,影响着企业各环节的决策。例如小米公司在设计壁纸、更新系统时,都是广泛听取消费者的意见。要做到以用户为中心,需要将企业的商业价值建立在用户价值之上。从“with what effects”效果来说,就是为产品赢得口碑。口碑的关键点在于产品超越用户的期望值。海底捞之所以取得良好的口碑,就在于其服务超乎了用户的期望值。如外卖附送垃圾桶、操作时佩戴一次性手套和口罩等。让产品超越用户的期望值,首先要使自己的产品品质过硬。找准核心用户群,听取其意见,让其参与到产品研发中来,这样生产出的产品也会更加让消费者满意。其次,企业要适当降低消费者的期望值,要求做好产品的保密工作、避免过度宣传。例如,现在的苹果公司,由于新品提前泄密,导致产品已经在用户的意料之中,很难赢得用户的期许,以消费者的失望告终。所以,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消费者的期望值,是获得口碑的有效途径。

结语

Nike 拟退出穿戴式设备市场的例子,说明了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转型的迫切性。传统企业互联网化,是未来商业浪潮的主旋律。无论是对于互联网公司还是对于曾经辉煌的传统企业而言,这都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传统企业要想不被淘汰,需要拥抱互联网。传统企业的优势在于其沉淀多年的对渠道、对产品的理解,而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便是用户思维。倘若传统企业把握好这些优势,并利用互联网思维,抓好口碑、对自身的管理经营进行社群化、社会化、数据化改造,便有可能在互联网时代成功转型。

参考文献

①艾媒咨询《, 2012-2013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研究报告》[EB/OL].iimedia.cn/36900.html,2013-09-24

②一财网,《耐克拟退出可穿戴设备市场》[EB/OL].http://yicai.com/news/2014/04/3746696.html.2014-04-25

③拉斯韦尔著,何道宽译:《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④马池珠,《基于受众中心论的电视传播》[J]《. 中国电化教育》,2007(3)

⑤鄢光让、向寒松,《应大力提倡受众中心论(之三)》[J]《. 当代传播》,1999(3)

⑥《小时代备受欢迎?》[EB/OL].culture.inewsweek.cn/20140102/detial78031.html.2014-01-02

(作者: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

互联网思维的运用篇8

“十三五”以来,“能源+互联网”逐渐成为媒体和能源界关注的焦点。应该说,传统能源企业或多或少地都已开始打造具有“能源+互联网”概念的业务和板块,在企业年报和路演中与能源互联网相关的企业战略,你方唱罢我登场,很是热闹。

然而,仔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很多能源企业的发展思路仍然受制于传统思维定式,对于如何打造“能源+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还缺乏明确的战略战术。

经过信息化变革20余年的改造,能源行业是否具备互联网思维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究其原因,这与能源行业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有着必然的联系。

首先,传统能源行业是一个资本、知识和劳动密集型行业,这就决定了进入能源行业具有较高的门槛,小微企业或者是个人很难进入能源行业核心产业链的。其次,信息技术长期以来被用于解决传统能源行业的技术问题,重点在于提升系统的自动化水平而非信息化水平。最后,传统能源行业赖以生存的能源供给输配网络,从物理概念上看是一个不能轻易分离的系统,采用自上而下的运行管理模式实现全系统的管理,消费侧缺少活力。

阿里巴巴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它使用了不同于传统产业的思维方式,摸清了用户的心理,以平等、开放、协作、分享为原则,制订了一套商业模式。

对于传统能源行业来说,各项技术已经趋于成熟。然而,技术仅仅是建设“能源+互联网”的必要硬件。在“互联网+”时代,比硬件更重要的是软件,能源企业的思维模式要基于互联网实践进行重新构建,打造能源消费侧新型业态。

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强调以用户为中心、极致的用户体验,注重入口与流量、免费营销、众筹模式、数据为王、平台生态、跨界颠覆等。这些基于互联网开放、平等、分享等理念衍生出来的思维模式,将颠覆更多的传统产业经营模式。互联网思维下的消费模式将利用平等、开放、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以获取用户价值为导向,提供创新服务,从而颠覆和重构整个商业价值链。

思维模式是最重要的,思维决定了行动和方向。未来,能源企业实施“互联网+”,必须要在以下五个思维模式上有所变革。

第一、用户思维。用户思维是“能源+互联网”的核心。其他行业早就开始以用户为中心重构企业战略,但是能源企业习惯了“坐商”方式,即使在竞争激烈的燃气市场,以用户为中心也往往被异化成以价格为中心。而真正的用户思维,要求能源企业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真正“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企业的商业价值必须要建立在用户价值之上。

第二、极致思维。极致思维就是把产品、服务以及用户体验都做到极致,并且不要忽视任何一个消费者,不要忽视任何一项不起眼的需求。我们不能用传统思路的二八定律(即很少量的重要用户能带来绝大部分的收入和利润)来做“能源+互联网”,而是要使用“长尾效应”。传统能源企业往往对大用户(工业、电厂)提供的服务较好,而对一般用户(居民、商业)的服务并不到位。但是,“能源+互联网”就能把数量庞大的普通用户聚集起来,大量的普通用户都可以在平台上找到他们中意的产品和服务,这样即使单笔销量不大,但总数相加,却是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数量。比如在纽交所上市的Opower公司,通过互联网交互平台分析家庭电费账单,帮助家庭用户节省生活中不经意浪费的能源。同工商业的能耗相比,家庭节能省不了多少钱,但Opower公司极致服务肯定会成为吸引家庭用户购买其增值服务的重要手段。

第三、大数据思维。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用户所产生的庞大数据量使企业能够深入了解“每一个人”,而不是“目标人群”。因此,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至关重要,基于大数据分析,能源企业可以做到对消费者的深入洞察,提供精准的服务和营销,获得科学的管理决策能力,使资产的效能最大化。

第四、平台思维。互联网的平台思维就是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能源行业最大的平台其实就是网络,由于网络的公共属性所限,导致平台思维反而较弱。将来能源行业的竞争,一定是平台之间的竞争,甚至是生态圈之争,因为平台模式的精髓就在于打造一个多主体、共赢互利的生态圈。

第五、跨界思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物理与虚拟世界逐渐融合,不同行业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例如,华电正在从传统的火电企业转化为综合性能源供应和服务型企业,华为也正在从事光伏电站运维业务,新奥燃气和华润燃气正在进入售电领域。未来类似的跨界还会越来越多,能源企业如果不主动参与融合过程,就很有可能被其他行业的优势企业所整合。不仅如此,能源企业也不能局限于自己的圈子,有理想的企业家应该勇于跳出能源行业自身,基于客户或者基于产品实施跨界。

总的看来,互联网思维下的商I模式就是广泛的互联,以信息为纽带,把分散的大量实体在信息系统中聚集起来;其次,需要以用户为中心,切实的为用户创造价值;最后,需要重视数据中蕴含的信息并转变为价值。“能源+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能源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能源系统中去,提升传统能源行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

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创造

以用户为中心,一方面需要满足用户基本的多样化用能需求,以用户便利作为商业模式的核心;另一方面还可以诱导性地改变用户的消费习惯、提供创新性的商品和服务,从而为整个能源系统创造出新的价值。这种价值既可以传导到用户侧,也可以沉淀到系统运营商、服务提供商或者设备制造商。大体上所创造的价值可以归结为两类:促进用户节能增效,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促进用户节能增效。例如:通过利益共享甚至众筹等商业模式,为用户的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在经济可行的前提下,该商业模式将有利于快速发现具有投资机会的“黄金”屋顶,并快速匹配资金、技术与专业的服务资源,如“滴滴清洗”、“I光伏”等新型的商业模式,从而促进了分布式、清洁化能源的随地采集、高效利用。

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例如:充分整合电网、气网、热网等能源网络的生产设备与管网资源,构建相互协调、多能耦合的综合能源供应体系,可同时面向用户提供可调节、可转化的能源服务,充分利用不同能源系统在时段上的错峰效应与调节能力,提高能源体系的设备利用率与运行负荷率,其商业模式可以通过分布式能源运营商向用户提供“气、电、热、冷”多种形式能源互补搭配的“能量套餐”,既省却用户“多头购买”之苦,又充分挖掘了资产的利用效率。

以数据为核心的信息增值

“能源+互联网”时代,能源系统中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收集、存储着海量的数据,大数据遵循新的摩尔定律,呈现指数级的大爆发增长。人们已经开始重视数据中包含的价值,而以数据为核心的商业模式也将在“能源+互联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通过信息的增值来提供创新性的服务。

就数据提供而言。首先,能源企业(如电网、燃气企业)或设备制造商(如气表或者电表制造商)可以通过为用户提供低价甚至免费服务的商业模式,以获取用户的各种用能数据(如用电功率、用气流量),以及与能源系统运行状态相关的数据(如管道运行压力、电网电压等)。这些数据虽然是未经处理的,但是通过挖掘,其内部可能蕴含着揭示用户消费习惯、生活方式等重要的信息,可以在其他“跨界”的商业领域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

其次,能源企业通过对用户用能等海量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并将其与用户的社会地位、工作状态等基本属性进行映射和与关联,可以精确的辨识用户对于气、电、热价的承受能力、参与需求响应的意愿、实施能效管理的潜力等,对用户作为一个市场营销对象的全方位属性进行“肖像描绘”,为相应商业活动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分类标签与定位线索。

最后,能源企业还可以通过手机、邮件、社交平台等手段,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用能账单,让用户对自己的用能行为进行实时感知,并提供远程化、智能化、趣味化的智能用能控制手段,将智能用能变成一种社区化活动,让用户从中得到乐趣与实惠。

能源+互联网的新型商业模式

电力体制改革、油气体制改革已经相继拉开序幕,这成为“能源+互联网”蓬勃发展最大的改革红利。在更加宽松、竞争性的市场环境下,能源的生产、传输、转化、存储、消费等各个环节将被打通,其商品属性将被还原。能源销售业务的寡头垄断将被打破,能源体系的投资与运营将允许社会资本进入,能源的交易也将打破管制,回归以市场配置资源的本质。

以改革为契机,将催生出一批新的商业模式。此类商业模式大致上可以归结为三大类,能源零售竞争、能源系统运营与能源交易运营。

1、能源零售竞争。例如,电力体制改革提出了放开售电侧市场,在电力市场形成了“多买多卖”的竞争格局,使得售电成为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售电商可以面向用户提供稳定优惠的用电价格、个性化的服务套餐或者附件相应的增值信息,吸引汇集用户资源,并用户在电力市场中购入电能。正在加快改革步伐的天然气行业也将逐步放开终端销售领域,同样会形成竞争性的天然气零售市场。

2、能源系统运营。电力体制改革提出了放开增量配电资产的运营权,从而将催生出配网、微网的能源系统运营商的新型商业模式,打破了传统电网企业唯一垄断的市场地位。应该说,这一新的商业模式可以实现发电、配电和售电等不同环节的纵向整合,以物理网络的运营为抓手,收取能量配送的“物流费”与“管理M”,并满足用户的多元化电能需求。

3、能源交易运营。独立的、竞争性的交易平台将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能源交易平台本身可以针对不同的交易类型,交易形式与交易量,向交易双方收取相应的佣金与结算费,并管理平台上的现金流。在能源交易平台上,买卖双方可以开展多种类型灵活的能量交易,如,大用户或售电商可以直接与电厂开展B2B交易,平台可以提供类似“电力淘宝”的业务,允许售电商到平台上“摆摊”销售不同的用能套餐,方便用户选择,实现能量交易的B2C模式,平台可以支持小用户之间基于C2C的互济余缺式的电能交易,把能量交易自由化、电子商务化,平台同样可以支持用户自行其个性化的用能需求,而售电商可以“摘牌”为其提供相应的定制化套餐,从而实现个性化的C2B服务。

上一篇:铁路货运物流发展范文 下一篇:经济体制改革理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