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业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2-25 16:57:07

数字农业存在的问题

数字农业存在的问题篇1

关键词:数字农业;问题;构想

在我国2000年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中,将数字农业放在农业信息技术的首要位置,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试图谈谈对数字农业的认识、存在的问题和建设数字农业的基本设想,以供参考。

1对数字农业的认识

数字农业(digitalagriculture)就是用数字化技术,按人类需要的目标,对农业所涉及的对象和全过程进行数字化和可视化的表达、设计、控制和管理。其本质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农业生产力要素,将工业可控生产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思想引入农业,通过计算机、地学空间、网络通讯、电子工程技术与农业的融合,在数字水平上对农业生产、管理、经营、流通、服务以及农业资源环境等领域进行数字化设计、可视化表达和智能化控制,使农业按照人类的需求目标发展[1]。

有的学者认为[2],数字农业是“数字地球”在农业领域的延伸。正如“数字地球”的概念一样,数字农业这一概念体现了数据和技术的综合集成。数字农业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数字农业,即信息化农业,包括农业要素(生物要素、环境要素、技术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等)、农业过程(生产、管理、储运、流通等)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形成数字驱动的农业生产管理体系。狭义的数字农业,是以农业空间信息机理为基础的、以“3S”技术为支撑的农业系统空间信息技术体系。

事实上数字农业是一个学术性很强的综合概念。近年来,与数字农业技术体系有关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已经成为主要发达国家发展高新技术农业的侧重点,成为极其活跃的科技创新领域。数字农业是一项集农业科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空间对地观测、数字通讯、环境科学等众多学科理论与技术于一体的现代科学体系,是由理论、技术和工程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庞大系统工程。数字农业是对有关农业资源(植物、动物、土地等)、技术(品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开发利用等)、环境、经济等各类数据的获取、存贮、处理、分析、查询、预测与决策支持系统的总称。数字农业是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高级阶段,是农业信息化的必由之路;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精确化与数字化将是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结果。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我国的食物安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创造条件进行一次新的技术革命,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使粗放生产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可以预言,数字农业及其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广应用,必将成为新世纪农业科技革命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必将推动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方向发展,在带动广大农民致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

2存在的问题

2.1农业信息化水平较低

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信息的软硬件设备与网络体系不健全;已开发的大量农业经济信息系统、农作物病虫害数据库、作物品种资源管理数据库系统、农业土壤系统分类数据库系统等大多不涉及空间维度,难以适应当前对空间数据信息的需求;对于来源多种多样、格式也不尽相同的各种数据的实时性、地域性、综合性处理还需作出很多努力。

2.2农业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

一方面,许多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业从业者,知识老化,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利用现代技术,收集、处理、利用农业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农业信息加工处理的技术人员缺乏,当前,就连最基本的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农产品供需信息,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市场形势,回复网络用户的电子邮件,解答疑问等方面的人才也不多,更谈不上能够满足数字农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

2.3农业信息化效益不明显

数字农业还刚刚起步,在国内总体上尚处于探索阶段,实用性、普遍性的技术应用还很少,直接带来的经济效益还没有很好地显现出来。

2.4农业信息数据的管理和标准化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其他农业信息管理系统为了完成某种分析工作所要求的各种农业数据往往格式与结构不同,而且往往掌握在不同的管理部门或研究机构中。因此,未来建立在网络上的农业地理信息系统要具备获取和分析分布式存储数据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要使所谓的WebGIS能够协同处理来自不同组织和机构的农业数据[2]。

3建设数字农业的基本设想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台州在数字网络建设、原始数字化数据积累、数字化信息采集及其处理等

方面的工作已有一定的基础,起动发展数字农业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借鉴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4,5],提出建设台州数字农业的基本设想,就是要在台州已有农业信息化建设成果基础上,建立可视化的台州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构建直观形象的农业信息管理与辅助决策视频体系,实现农业信息的现代化综合管理、分析、共享和,彻底改造台州传统的农业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台州农业工作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

3.1整合已有的农业信息

在国家、省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以各级农业部门为依托,建设中央一省一市县信息骨干网络系统,形成一个功能完善、性能优良的农业综合信息网络系统,并与其他网络互联,成为一个全方位的农业资源和经济信息网络系统。

3.2信息表达要直观、形象,并要实现信息系统的联网

把市内的地形、地貌、交通、村镇、行政区划等基础地理信息以及耕地分布、土壤类型、种植结构、水肥状况、农作物生长发育、气象、病虫害、农民知识、乡镇企业、农业法律法规等各种农业信息以图形图像等直观形象的可视化电子地图与相关信息的形式在投影视频系统上进行显示和表达,随着数字农业的发展,逐步做到与省级、部级类似的信息系统进行交互式查询等。

3.3强化对科研、管理等的服务工作

通过对基础地理信息和农业专题信息的空间分析、网络分析和追踪分析等,实现农业科研、管理和决策人员在全市三维农业电子模型上,对农业生产中的现象、过程进行模拟,高效、直观、形象地为农业工作的规划、设计、建设、经营、管理、服务、决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4参考文献

[1]蒋建科.“数字农业”带动农业现代化[J].农资科技,2003(5):41.

[2]薛领,雪燕.数字农业与我国农业空间信息网格(Grid)技术的发展[J].农业网络信息,2004(4):4-7.

[3]曹宏鑫,王家利,郑宏伟.发展“数字农业”推动农村信息化[J].农业网络信息,2004(1):17-20.

[4]唐世浩,朱启疆,闰广建,等.关于数字农业的基本构想[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23(3):183-187.

数字农业存在的问题篇2

关键词:数字城市;数字乡村;电子政务

一、云南省“数字乡村”建设的内涵

云南省加强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工作,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工程,是省委、省政府根据三农工作新形势决定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云南省通过开展“数字乡村”建设试点,采取以点先行、典型示范、积累经验、完善政策、先易后难、逐步推广的政策,对于扎实推进“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关于“数字乡村”建设的内涵,云南省农业厅在关于开展“数字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内容中已经给出了简要的概括描述:“通过完善互联网、电脑、数码照相(摄像)机等农业和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立和完善以自然村为基础的农村基础情况、乡风民俗、政策法规、政策补贴、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农业生产管理、农业科技、农村财务管理、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标准、名优产品、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招商引资、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资源环境管理、农村规划建设、农村疫情检测防治、气象、扶贫开发、卫生、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农村经济社会信息数据库,建设信息网络服务平台,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村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化,采用图、文、声、像和多媒体等多种形式,为农民提供及时,高效的信息服务,为各级党委、政府了解农村基层和新农村建设情况、实施科学决策提供依据。”[1]由此可知,“数字乡村”建设的内涵实质就是三农的信息化建设。

二、从“数字城市”到“数字乡村”

1.用“数字城市”带动“数字乡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信息化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信息化的运用已经融入到了城市经济、乡村经济及其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化一般首先是在发达地区和城市建设发展,而后慢慢过渡到落后地区及乡村的一个动态过程,是信息时代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如中国信息化发展,首先是数字北京、数字上海、数字广州等发达城市率先进行科学规划并进行试点工作,而后才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推开。一般来说,城市以工业化为主,而工业化是工业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乡村以农业为主,而农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基础。按照成熟工业化国家的发展道路,是先实现工业化,后发展信息化,然后再把信息化延伸到农业,最终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这并不是一个矛盾的过程,在全球信息化浪潮中,人们不仅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推动工业化发展,建设“数字城市”,同时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农业的发展,建设“数字乡村”,反过来,数字城市和数字乡村的发展又为信息化提供了建设经验和技术支持。中国目前数字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喜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同样得到很大发展的同时,用“数字城市”经验来带动“数字乡村”建设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数字城市和数字乡村是一种相互依赖、互为促进的关系,两者也将共同推动信息化的进程。因此,某种程度上可以将数字城市和数字乡村理解为信息社会的重要内容。

2.“数字城市”和“数字乡村”能互动发展。数字城市和数字乡村是一个全局性的长远的战略思维,其核心在于:(1)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城市或乡村问题;(2)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3)为建设数字省份、数字国家、数字地球创造条件。具体地说,就是在城市和乡村的层次上,长远地规划区域数字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等方面的相关工作,从系统论和一体化的角度来整合已有的或者正在发展的与数字城市和数字乡村相关的理论、技术、数据、应用和能力。数字城市与数字乡村的建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定目标。目前,应当建立多应用层面的数字化地区、数字化城市或数字化乡村,能够更广泛、深入地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云南省自2007年提出“数字乡村”建设以来,“数字城市”建设同样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特别是2008年11月4日,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在考察中国电信云南公司时指出:“昆明将建成为‘无线数字城市’,以信息化带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毫无疑问,以信息化推进城市数字化和乡村数字化,是未来各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和方向,同时,城市数字化和乡村数字化也要将实现地区数字化、省份数字化、国家数字化、全球数字化作为其发展目标,因为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三、云南省“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及成因分析

1.现状。云南省“数字乡村”项目从2007年开始起步,到目前为止,云南省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已经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据统计,到2008年10月27日,全省共制作上传乡村视频文件2 238个,其中乡镇视频351个,完成比例为26%;行政村视频1 887个,完成比例为14.1%;已完成报表数据更新的行政村有6 547个,完成比例为48.6%;已完成报表数据更新的自然村有34 388个,完成比例为28.8%。另外,数据更新工作已完成近50%,其中德宏州、红河州、保山市完成了80%以上,普洱市完成17.2%、临沧市完成20.3%、迪庆州21.7%、昭通市25.1%。视频制作上传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昆明市已经完成了所有乡镇和行政村的视频制作上传工作,楚雄州乡镇视频已经百分百的完成,大理州、保山市也完成得较好,分别完成了61%、44.4%。丽江市至今还未启动视频制作上传工作,普洱市只做了一个乡镇的视频,完成比例为0.09%、临沧市完成了3个乡镇和10个行政村的视频,完成比例1.3%,昭通市完成2个乡镇和51个行政村的视频,完成比例3.9%,文山州也只完成了3.9%[2]。从上面的这一系列数据中可看出,云南省数字乡村项目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仅仅在短短两年之内,就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且其建设力度仍在不断加大,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增多。但同时也会发现,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部分地方领导不够重视,目前仍就没有开展数字乡村建设,信息化滞后等状况。

2.存在问题。总体来说,云南省“数字乡村”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离保障三农工作顺利开展还有一段距离。从科技上看,目前由于对“数字乡村”的理论方法、关键技术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难以对全省各地“数字乡村”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从人员素质上看,部分信息采集人员、电脑设备、电脑操作人员技术不熟练,影响了工作进度,在信息采集过程中,虽然对各村、寨进行了基础信息和照片采集,但照片采集数量不够,有的照片规格不附合要求,不能满足网页制作需要。其次视频采集制作要求要有较为专业的人员进行摄像、编辑、配音,编辑还要有相应设备和软件,而部分地州,特别是贫穷乡镇均不具备条件;从工作进度方面看,有的地市(如昆明、曲靖、玉溪)工作进度较快,已按实施方案要求完成全部村民委、自然村的基础信息表、照片的采集,并已完成电子版信息表录入和照片分类保存;而有的地市(如香格里拉、丽江、怒江)进度较慢,基础信息表、照片的采集还未完成过半,电子版信息表录入、照片分类保存工作进度缓慢;从建设规划角度看,云南省各地市在数字乡村建设上的条件、标准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统一、规范的规划和技术标准难以确立,即使在着手统一规划之后,也很难尽快达到协调统一;从自身利益考虑,在统一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各地市对本地区的利益考虑得太多,不仅仍然各自为战,而且顾虑太多,拖拉被动,对总体建设规划不支持,具体到各村和个人则更不会积极响应,甚至还会抵触;从应急管理和服务体系角度看,旧的应急体系容易导致重复建设、浪费资源,表现在人、财、物等各方面的重复投入,各地市为了完善本地区的应急机制,往往重复购置一些设备,同时增加一些人员。另外,随着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不断出现,现有应急管理与服务体系的问题也越发凸显出来,不仅变得反应迟钝和效果不佳,而且还常常发生相互之间的脱节和制约,造成本就非常有限的应急资源大量浪费,导致应急管理与服务成效急降。

3.原因分析。毫无疑问,“数字乡村”的建设其基础条件取决于信息化发展程度的高低,如果某一地区信息化程度高,则该地区发展数字化也将相对容易。然而伴随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的认识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影响和制约信息化长远发展的因素也日益显现。对于在云南省数字乡村初始建设过程中,为何会出现上述一系列相关问题,本文认为这主要还是应归结为云南省的信息化水平,具体体现为六个方面:第一,云南省信息化应用总体上仍处于分散推进阶段,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仍然存在,电子政务协同服务水平有待加强,社会信息化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第二,信息化基础设施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现象比较突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相对滞后,条块分割的信息孤岛问题依然存在。信息系统的标准、相关数据的格式、形态等有待进一步完善;第三,信息化发展水平尚不平衡,地区间、城乡间信息化水平差异明显,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群体之间的“数字差距”较为明显;第四,信息化普遍服务的广泛性不够,社会化专业服务体系和配套的政策措施尚待完善,低收入社群和弱势群体的信息能力较弱,信息不对称现象有加剧倾向;第五,信息化“双刃剑”的负面效应日益突出,信息系统故障、计算机病毒、网络犯罪、黑客攻击、不良信息传播等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信息安全管理比较薄弱,信息安全的技术能级亟待提升。日益严峻的信息安全、网络安全问题威胁着重要信息系统的可靠运行[3]。

综上所述可知,在云南省“数字乡村”持续快速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只有立足现状,发现问题,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然后再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最后认真把这些问题解决掉,才能强化云南作为全国“数字乡村”的领头兵地位,才能为其他省市提供相关的参考标本,才具有其他省市借鉴的价值,才能初步形成信息社会的基本框架,勾勒出“数字云南”的大致轮廓。

四、建设“数字乡村”的对策建议

云南省“数字乡村”建设在中国是一个创新,综观全国三农工作的开展过程,把三农纳入信息化建设,云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省份。因此,对于云南省乡村数字化的发展就不可能从其他省市借鉴经验,但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的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电子政务和数字城市的建设无疑都给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基于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数字乡村”。云南省电子政务工程自2002年开始实施,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基础平台也自此开始建设,截至2007年底,全省电子政务骨干网已接入4 344个政务部门,省级各部门依托云南省电子政务网已建及在建全省性专网达44个,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基础平台得到充分应用。另外,2007年7月以来,云南省建立了以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为龙头,80个省级部门网站、1 300余个州市政府和部门网站、8 300余个县区政府和部门网站为支撑的全省政府信息公开网站群,保障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为下一步推行“一站式”服务和网上审批、交费、办证、求助等电子政务应用以及实施网上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4]。因此,如果云南省在建设“数字乡村”时能很好地应用其已经成形的电子政务平台,依托云南省电子政务建设已取得的成效,很好地利用云南省电子政务已有的信息基础设施资源,相信定会为云南省数字乡村建设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基于数字城市经验发展“数字乡村”。云南省“数字乡村”建设在中国可谓独一无二,因此,要实现快速发展,就只有摸着石头过河。但这也并非毫无经验可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特别是中国100多个数字城市的建设经验就可作为参考。如“数字北京”、“数字上海”、“数字广州”、“数字深圳”、“数字杭州”的建设都已经初具规模,其经验也可谓丰富。另外,2004年,云南省为了结合电子政务建设的需要和步骤,提出了建设“数字昆明”的设想,并开展了对“数字昆明”建设的前期摸底调研工作,2007年底,“数字昆明”建设启动了三期工程——昆明市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数据交换共享平台扩容项目,并计划于2008年8月完成。从中可以看出,云南省通过对“数字昆明”的建设,已经总结了一套“数字城市”建设的技术思路,相信对云南省数字乡村的信息化工作将具有一定的示范和指导作用。所以可认为,在云南省建设数字乡村时,如能借鉴其他省数字城市建设经验,把在云南省打造数字昆明的技术、思路,通过修改完善后,直接转嫁到数字乡村建设上,进行去粗取精,优势互补,相信定能促进云南省数字乡村的快速发展。

3.基于云南省省情完善“数字乡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业,难点在农民。“十一五”时期,云南省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作为目标。并认为,全面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云南省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云南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是进一步提高云南人民文化经济生活水平的急迫需要和重要选择。正是立足于这一战略选择,云南省的信息化发展从电子政务开始,接着打造数字城市而后迈向数字乡村,以建设“数字云南”为长远目标,最终构建面向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全数字化信息系统。云南省“数字乡村”工程规模庞大,所以在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强调统筹协调,节约物力,即集中全省各业务部门现有设备和信息资源,与国家实施的“金农”、“金水”、“信福”和“三电合一”项目等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相结合,不搞重复建设。同时,还需运用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参与,共同建设农业信息交互平台,尽最大努力争取做到使云南省数字乡村信息库内容基于省情,立足于三农,让农民尽快掌握先进技术和市场信息,在探索中不断前进、不断完善,从而形成开放的现代化、信息化模式,为云南省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整体性地解决区域、全球所面临的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等问题,为解决全球范围内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建设方案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云南省农业厅关于开展“数字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内容[EB/OL].云南数字乡村网,http://www.ynszxc.gov.cn/szxc/ProvincePage/newsview.aspx?id=2280016,2008-01-10.

[2]省农业厅“数字乡村”工程项目实施小组办公室,全省“数字乡村”工程建设进展顺利[N].数字乡村快讯,2008-10-28(2).

[3]刘柏云.“数字广州”建设及策略研究[J].图书馆,2008,(2):87.

数字农业存在的问题篇3

数字图书馆的几种模式:

资源整合型 以面对馆员与最终用户的资源统一管理、资源的深度整合为特征,其中不同层次的资源整合体现在:对检索手段的整合、文献层次的整合、信息整合、内容整合、知识整合、服务整合等;

知识服务型 以信息服务为基础,以深度的知识挖掘为手段,以知识服务(如查新服务、定题推送服务、参考咨询服务、个性化服务等)为导向;

学习研究型 以资源整合为基础,知识服务为特色、以互动学习和互动研究为特征,营建良好的知识 DIY 环境,符合“以人为本用户至上”的人本主义精神;

基础设施型 具备如下特征:集资源的生产、传播、服务为一体;开放的数字图书馆;资源的自主生产;知识的深度挖掘;新知识的开发;基于资源开发、知识挖掘的深层次知识服务。

上述四种模式中,资源整合型数字图书馆作为各模式发展基础,已经经历了发展--成熟的阶段,随着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的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正在从资源整合型向知识服务型、学习研究型发展,而综合目前医院图书馆建设的实际需求,医院数字图书馆建设应定位为资源整合型数字图书馆:即以资源的统一管理、资源的深度整合为特征,

二、现阶段医院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有价值的“孤岛式”资源利用率极低,自身资源与外部资源亟需有机整合

各机构单位自身拥有非常丰富和独特的资源,如外文期刊、图书书目、特色病例库、电子年鉴、科研成果、会议报道等,然而,由于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其资源利用利率很低。与此同时,互联网上还存在着大量的、有价值的专业信息资源,如果能沟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将上述资源与本机构单位购买的数据库资源有机整合,向最终用户提供有效的增值服务,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知识资源的有效共享。

(二)信息“跨越式”发展,呼唤“一站式”服务

爆炸性增长的信息资源给图书馆和用户带来巨大压力,大量具有分布、异构特征的数字资源都以孤岛的形式存在,用户必须分别进入各个系统中查找资源。每种资源的用户界面和检索规则各异,用户需要逐一熟悉,既费时又费力。

数字资源使用者须接受一定的训练才能有效地获取信息,这种情况下,用户期望能够通过统一界面,方便快捷地检索到图书馆提供的所有资源(书目、图像、音视频、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和会议录等),希望图书馆提供一步到位的服务( one step services )。

(三)最终用户渴望提高信息获取能力,亟待深层次知识服务

医药卫生行业作为一个知识高度密集型的行业,要求该行业内的工作者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而呈“跨越式”发展态势的大量信息令他们无所适从。

如何通过多层次的资源整合、强大的知识内容链接,满足最终用户快速、便捷的获取所需知识,则成为广大医院图书馆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三、 资源整合型医院数字图书馆的特点

北京通州 263 医院、南京总医院图书馆在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进程中,逐步认识到数字化图书馆是数字化医院的一项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医院为医院数字图书馆提供了优越的网络环境,带来了难得的机遇。网络环境下的医院图书馆,不仅是医院信息资源集散地,也是医疗、教学、科研发展的基地,建设与现代化医院相适应的数字图书馆,对促进医学科技的发展和建设数字化医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定位于资源整合型的医院数字化图书馆则还具备如下特点:

多层次资源整合

提高资源利用率

文献资源层次的整合

五、 资源整合型医院数字图书馆整体解决方案——资源解决方案

(一)图书馆资源统一检索平台

医院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统一管理多种数据库资源,并实现资源共享的最大化。图书馆资源统一检索平台以其自身独有的结构和功能,解决了医院数字图书馆的上述问题,有效的实现了“一站式”异构跨库检索。

■ 结 构

分布异构网络资源跨库检索平台

由图书馆各种资源整合而成的总目录(总索引)

各种功能库(可选):知识元库,引文库、机构库、作者库、人物库、期刊库、报纸库、概念词典、会议库、出版社库、基金库

■ 功 能

将医院图书馆数据库接入平台,实现选库及跨库检索,支持单库检索;

把医院图书馆中文资源的题录摘要、全文索引统一建库,规范管理,实现统一检索;

利用各种功能库和平台的知识网络链接功能,将所有资源进行增值性整合;

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相互引用文献的链接,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与期刊、图书库的全文链接, chkd 期刊全文库引文与图书馆资源的链接;

通过机构、作者、概念等方式构建库间链接;

利用网格,优化资源存储与检索运行模式

(二) 自建库系统

■ 系统子模块

电子年鉴建库系统

外文文献电子化建库系统

医院科研资料电子化建库系统

■ 系统功能

职能管理部门将所内外文件、会议资料、重要图片录像等资料电子化后生成数据库,可实现统一管理和检索;

图书馆将馆藏外文期刊文献或图书书目电子化,并进行标引后,生成外文期刊数据库或图书书目库,在上述图书馆资源统一管理平台的支持下,实现与已购中国医院知识仓库期刊库的统一检索以及知识链接等;

■ 电子化加工流程

书页扫描

图像处理

灰度二值叠加加工

目录树加工

caj 与 pdf 导出

制作好的数据库通过 cps 内容系统,在院内局域网上。 [page]

■ 内容管理与流程

元数据标引

数据分类

通过上述对自建库系统子模块、系统功能、电子化加工流程和内容管理流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该模块对于医院有效管理特色资源,包括病例资料、科研成果、电子年鉴等,提高这些资源的利用率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实用价值。

(三)数字化学习平台

■ 资料查询 读者可以通过各种检索途径进行检索,还可利用引文链接和知识元链接直接调用相关文献和数据,有效拓展了检索途径,为读者准确把握学习目标提供了有效保障。

■ 阅 读 通过 cnki reader 读者可直接在文中笔记、圈点、划线、涂色、并可以进行文献剪切和编改等操作,还可通过 bbs 对文献进行评论,参考其他人的观点和看法。

■ 讨 论 cnki 网格资源共享平台支持局域网内协同学习和研究, co - work 通过语音、文字、图形、手写等方式跨地域,与别人同时讨论同一问题,解决跨地域的协同学习问题,及时获得他人的建议和意见,不断加深对研究问题的了解,并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提高学习和研究的效率。

■ 资料保存 传统学习过程中使用的文献、产生的思想火花无法保存,导致学习无法重现,问题无从查找。《总库》平台可按自定义结构保存学习资料和讨论结果,实现检索,并保留与网络数据库的链接,可备以后查阅学习。

■ 论文写作 在《总库》平台上,读者可从 cnki reader 中启动 word 进行论文写作。导师或者论文评审部门可直接调用相似性检索功能,在《总库》中检索与待评审论文相关的文献,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比较可以评判论文的创新水平。

医院图书馆要很好的发挥数字化学习平台的上述功能,首先必须具备经过多层次整合的资源,其次是拥有支持数字化学习的系列软件系统。基于数字化学习平台基础上的医院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则已成为学习研究型医院数字化图书馆。有关数字化学习平台的详细介绍请参见我公司相关产品资料。

(四)系统管理平台

■ 数据库管理系统 支持数据库接入、与检索权限管理、网络与数据安全管理等。

■ 数据更新系统 支持数据自动下载、更新,数据维护等。

六、资源整合型医院数字图书馆整体解决方案——系统硬件解决方案

根据各医院具体情况,可实施灵活的系统硬件解决方案。

附一:资源整合型医院数字图书馆电子资源存储解决方案(见下图)

清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存储产品事业部主要产品系列:

磁盘阵列:商锐系列 光纤阵列

超锐系列 scsi 阵列

精锐系列 s - ata 阵列

捷锐系列 ide 阵列

光盘拷贝机、光盘镜像服务器

nas 网络存储服务器、硬盘库

(清华同方医药信息公司 王利敏)

返回首页

关于《chkd系列知识库产品标准》的说明

清华同方知网医药卫生信息公司chkd编辑部

《中国医院知识仓库》(简称 chkd ),是专门面向医务工作者提供数字化学习与研究的工具,是 cnki 系列数据库中重要的专业知识仓库之一。

chkd 包括《 chkd 期刊库》、《 chkd 博硕士学位论文库》、《 chkd 重要会议论文库》系列数据库和《 chkd 专科版》系列知识库等。

《 chkd 系列知识库产品标准》,下简称《 chkd 标准》,是在遵循《 cnki 系列数据库产品标准》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针对医药卫生知识内容的特点和医药卫生行业数字化学习与研究的特点,进行了适当的细化和拓展后而制定的。

1. 关于《 chkd 标准》的机构

《 chkd 标准》覆盖的产品包括《 chkd 期刊库》、《 chkd 博硕士学位论文库》、《 chkd 重要会议论文库》系列数据库和《 chkd 专科版》系列知识库,新产品的产品标准还将不断纳入。《标准》从知识仓库基本属性、产品用途、内容、结构、功能与性能六个方面定义和描述产品,规定相应的内容与技术指标,从而定义产品质量。

2 .“ chkd 系列数据库”

为了满足一般读者使用电子文献资源的基本需求, chkd 根据文献发表的不同载体建库,分为《 chkd 期刊库》、《 chkd 博硕士学位论文库》、《 chkd 重要会议论文库》系列数据库。

“ chkd 系列数据库” 针对医药卫生机构的知识需求,覆盖医学、生物学、经营管理、图书情报、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外文学习等学科。

“ chkd 系列数据库” 通过 “ cnki 网格资源共享平台”(简称“ cnki 网格平台”) 的支持,具备了目录检索工具、题录检索工具、文摘型检索工具、索引型检索工具、引文检索工具等系统功能,还提供了全文检索与检索动态链接等功能。

3 .“《 chkd 专科版》系列知识库”

为了满足各类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各类科室的专业数字化学习与研究的需求, chkd 将发表在不同载体上的属于同一学科范围的文献进行分类、整合后,开发了《 “ chkd 系列数据库” 专科版》。《 chkd 专科版》分为《医院管理》、《思想道德教育》、《医院信息化》、《基础医学》、《预防保健》、《急重症学》、《内科》、《外科》、《妇产、儿科》、《五官科》、《精神科》、《皮肤、性病科》、《传染病学》、《肿瘤学》、《护理》、《医疗技术》、《中医药》、《药学》等知识库。

《 chkd 专科版》实现了面向学科的专业知识资源整合,是知识资源开发的重要发展方向,将为建立用户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系统知识库提供条件。

4. 清华同方主题词、分类号智能检索系统( mci )说明

清华同方主题词、分类号智能检索系统(医学专业)( medical subject headings 、 classification code intelligent retrieval system ,简称 mci ),是由清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我国第一套医学专业主题词、分类号智能检索系统。 mci 与 chkd 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结合使 chkd 期刊全文数据库成为我国第一套具有主题词、分类号智能检索的全文数据库系统。

mci 系统不但支持通过主题词树形结构界面提供自选及限定检索范畴,轻松实现本位词检索、下位词检索、主题词检索、上位词检索等功能。而且其智能检索不需要读者知晓该关键词所对应的主题词和分类号的具体词名和类号,读者输入任一词系统将自动转换为该词所对应的主题词或分类号进行检索,实现主题词或分类号检索结果的输出。

5 .制定《 chkd 产品标准》的意义

目前, “ chkd 系列数据库 ” 已经在全国的 1500 多家大中型医疗卫生机构得到推广和应用,每天都有数十万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使用。最近,卫生部又将《 chkd 期刊库》列入卫生部科技项目查新必查库,都表明了“ chkd 系列数据库 ” 重要应用价值。 [page]

《 chkd 产品标准》的出台将使产品的软硬件应用环境,内容出版范围、质量与速度,检索功能与性能,数据质量、二次开发利用与保存价值,使知识挖掘、知识发现的能力,资源集成整合的整体增值效果,数字化学习与研究的增值利用功能与性能等各个方面得到提升和保障的同时,也使 “ chkd 系列数据库 ” 在临床诊疗、科研开发、医学教育、文化建设、医院管理等各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医院数字图书馆和医院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建设创造条件。

注:《 chkd 产品标准》见 “ 中国知网 ” 和 “ 同方医网 ” 首页 “ 标准研讨会 ” 频道。

返回首页

建立产品与服务的企业级标准 打造细分市场的标准化产品,实现产品化服务

随着“ cnki 工程质量保证年”活动 序幕的全面拉开, chkd 主要内容 产品——《 chkd 期刊全文数据库》的资源建设规划,将严格按照 chkd 产品与服务质量标准中阐述的资源收录原则,包括资源收录的质量要求、学科范围,以及所收录资源的合法性,以保证资源的高质量,避免无用信息和低质量信息对用户造成的干扰,提高用户检索的效率。同时,清华同方主题词、分类号智能检索系统(医学专业)的功能也在不断完善,保证了主要内容产品检索准确率的提高。

针对不断细分的行业市场,我们将不断提高自己为机构用户提供专业知识服务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并在产品与服务标准的指导和规范下,在用户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首先,利用《 chkd 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chkd 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与《 chkd 图书库》资源优势,结合我公司自主开发的网格资源共享平台,为大型综合医院建设学习型医院,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强有力的知识资源保障;

其次,针对大中型专科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妇幼保健院、血站、以及医药卫生管理部门等机构单位的实际需求,为其量身定做适合其自身知识资源需要的专科数据库,实现了期刊资源、会议论文资源、博硕士学位论文资源、图书资源等不同载体资源的有机结合,同时,基于功能强大的资源管理平台,保证专科数据库良好的可扩展性,以支持数据库资源的不断更新。

此外,为满足广大医药企业、药检所等机构单位对数据库资源需求的不断发展,《药学库》、《药品库》应运而生,不仅能够满足医药企业新药研发等过程中的知识需求,同时也能够满足医院及时了解最新药品信息及药品不良反应等的需求。

综上所述,新的一年中,要通过建立产品与服务企业级标准,产品定型化,服务产品化,全面巩固、发展医药卫生行业市场!

(清华同方医药信息公司客户服务部)

返回首页

国家卫生部科教司决定增补《中国医院知识仓库》期刊库为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使用数据库

——《中国医院知识仓库》期刊库成为我国首家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使用全文数据库

20xx 年 2 月 17 日,国家卫生部批准《中国医院知识仓库》期刊库为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使用数据库,这是对《中国医院知识仓库》的支持与肯定,同时也是对我们的一种鞭策,要求我们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医院知识仓库》系列知识库,为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工作以及医药卫生专业知识服务提供更高效、快捷的资源与技术平台。

《中国医院知识仓库》期刊全文数据库(简称 chkd 期刊库)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新出音管「 20xx 154 号),清华大学与中华医学会共同主办,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和清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 ttod )编辑、出版、发行。 chkd 系列知识库在 cnki 理念的指引下,整合了技术、人才、资源等多方面优势,旨在建设部级知识生产、传播和开发利用,在医药卫生行业领域的知识信息资源系统和技术平台。

基于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的专业医药知识服务系统

众所周知, 21 世纪是以知识和信息为依托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对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一方面,知识经济促进了医学理论的进步;另一方面,知识经济也促进了新医学模式的出现和循证医学的迅速发展。面对与此相伴的海量信息,传统的医药信息系统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信息系统模式,构建新型的以文献知识内容为对象,基于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的专业医药知识服务系统。

chkd 期刊库整合了国内公开出版发行的医药卫生及相关学科期刊 1400 余种, 1994 年以来发表的文献 300 多万篇,内容涵盖临床经验、理论知识、科研成果等知识信息。配备清华大学自主研制、国际领先的全文检索系统,满足医院临床诊疗、教学科研、经营管理、情报咨询、外文学习等多方面的知识需求的医学理论知识、临床实验、新技术、新方法及医学科研成果等信息,为医药卫生行业的广大从业人员提供全面的、及时的、有效的知识服务,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第一,提供大量前沿医学科学信息和以往优秀的研究成果,为医学科研项目的开展提供了丰富专业的知识资源以及便捷快速的检索平台,科研工作者可快速、准确的查找到科研相关信息、相关概念的背景知识以及某一学科专业的最新进展。此外, chkd 期刊库作为一个知识共享的平台,也为国内外各医疗机构和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实现由点到面的全面结合提供良好契机,从而促进医学研究事业的全球化发展。

第二,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水平。通过对 chkd 期刊库中临床疑难病例的诊治查询,临床医务工作者可迅速、准确的获得治疗该病症的最新技术和医药信息,从而提高医院在该领域的专业水平。

第三,有利于医院开展循证医学。循证医学是当前医学界的主流,目的在于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学策略服务。 chkd 期刊库通过系统整理、分析相关文献,为循证医学提供知识资源证据,方便医药工作者快速便捷的查询相关知识信息,开展循证医学实践。

第四,为医疗机构对从业人员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有关调查显示,医学生进入临床后 70 %— 80 %的专业知识需要重新学习。 chkd 系列知识库通过对医学理论知识、临床实验、新技术、新方法及医学科研成果等信息的整合,形成了一个集上千种专业期刊、大量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为一体的“数字图书馆”,为医务工作者进行知识更新和自我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平台。

完善 chkd 期刊库,促进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工作

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咨询(以下简称查新咨询)工作是医药卫生科技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政策性、科学性和技术性,对提高医药卫生科技管理与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减少科研项目低水平重复和科技成果评审失准,增强科技投资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家卫生部此次批准《中国医院知识仓库期刊库》成为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使用数据库,是与中国医院知识仓库知识服务系统的优越性密不可分的:

使用方便:提供从期刊导航、智能检索到高级检索的多种检索方式,全文浏览提供 pdf 和 caj 两种格式,医护人员、管理人员和图书情报专业人员用起来都很方便。

更新及时:中心网站每天都添加新文献,每月出版光盘版,确保用户及时看到最新发表的文献。

技术先进:支持主题词、分类号智能检索,提供多种知识链接,有利于知识挖掘与知识发现。[page]

目前,《 chkd 期刊库》虽然已经成为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使用数据库,但是,我们的目的不止于此,中国医院知识仓库知识服务系统完善改进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医药卫生行业的广大用户,在巩固已取得优势的基础上,《 chkd 期刊库》还将从以下两方面严格规范的要求自己:

第一,进一步扩大期刊库的覆盖范围。虽然目前该库已经包含 1400 余种期刊,但是为了将全球范围内优秀文献资料全部整合在系统内,《中国医院知识仓库期刊库》还将不遗余力的扩大期刊库的覆盖范围。

第二,缩短数据更新时差。为了使广大用户获得最新、最前沿的医学信息,使用户能及时掌握某一科研领域的发展动态。同时,为了促进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工作的开展,《 chkd 期刊库》将进一步缩短数据更新时差,以提高医药卫生科技查新工作管理与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减少科研项目低水平重复和科技成果评审失准,增强科技投资效益。

(清华同方知网医药卫生信息公司 市场宣传部)

返回首页

cnki为各级政府精心打造 解决“三农”问题的金钥匙

——解读《中国农业知识仓库》的开发理念与内容设计

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迫切要求农业知识传播手段创新

《中国农业知识仓库》为各级政府、农业机构和农村社区量身定做数字图书馆产品

突破信息资源瓶颈,方能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进程

依托知识基础设施,优化干部知识结构,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 “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20xx 年 12 月,由 cnki 工程建设集团针对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和农村社区发展需要开发的《中国农业知识仓库》(简称 cakd ),通过了农业部的评审、鉴定,并将于近期面向全国推出。

农业部鉴定组在认真审阅 cakd 的内容组织设计和相关技术资料,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多方面质询后,对这套为基层政府、农业机构、农业企业和农村社区量身定做的知识集成系统给予了高度评价。专家们认为, cakd 的推出,从知识信息资源供给和利用的角度,为解决具体而复杂的“三农”问题,提供了一把切中要害的″金钥匙″。

“三农”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是如何利用知识信息优化干部知识结构、提高农民素质的问题

近年来,在研究“三农”问题解决办法和借鉴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经验的过程中,各级领导基本都已认识到,“三农”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是如何利用知识信息优化党政干部和农业专业人员知识结构、提高农民素质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了“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民和农村社会全面发展”的任务和目标。

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各级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然而,限于知识信息获取手段的落后,我国很多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工作人员,存在着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等问题,这对农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无疑形成了严重的制约。

在知识更新和社会发展不断加快的今天,政府干部迫切需要改变知识结构,提高政策与理论水平。但改变知识结构不是靠读一本书、参加一次会议就能解决的。完善干部知识结构的途径有多条,除了对专门人才的专门培养之外,更多的干部还是要靠在实践中总结,在工作中学习。在《中国农业知识仓库》中,集成了全国范围内政府干部发展现代农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经验总结,阅览这些从实践中得来的知识,以及高层领导的理论与政策研究文章,对培养各级干部综合性的知识结构,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专业化是对各级干部基本素质的一项重要要求,但专业化却并非某一学科的知识,而是要掌握处理综合性的、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我国农业市场化的程度还不高,建设现代农业的经验还不多,《中国农业知识仓库》收录的专业性文献和各种经验总结尤其显得重要。这些文章的内容有的是解决一个具体问题的思路,有的是对某项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总结,有的是介绍一个地方农业产业化的实践过程,政府工作人员利用这些资源,不仅扩大了知识视野,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有了这样的知识和能力,才能有效地解决自身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实践中引领农民提高素质,发展农村经济。

《中国农业知识仓库》:构建知识共享平台,突破信息资源瓶颈

《中国农业知识仓库》和“中农知网”的开发与推广,是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 cnki 工程)向基层政府、农业部门和农村社区的必然延伸。当传输信息的物理网络延伸到中国基层政府和农业部门后,为全球城市用户所青睐的“中国知网”,必然要通过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知识共享平台,为各级政府和农村用户提供有效的知识信息服务。

作为面向农业用户的网络媒体,中农知网连通了最丰富的知识资源和最广大的职业人群,既打破了农业用户资源共享的瓶颈,也使农民教育的渠道大大拓宽。

知识服务专业化、个性化:不同用户各取所需,知识专题“各展其能”

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推广和应用,也同时需要市场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知识的广泛普及和经济组织方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只有在政府管理人员、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人员和农业生产经营者分别做出不同努力,并形成合力的前提下,“三农”问题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

面向农村发展过程中多类用户多个方面的知识信息需求,《中国农业知识仓库》组织了科技、经济、政治、管理、科普等不同类别的知识资源,党政机关干部、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农村企业管理人员和农业生产经营者使用不>

的专业化、个性化产品,可以满足不同的知识信息需求。

党政机关干部:使用“中国‘三农'政策研究知识库”、“中国县域经济知识库”、“中国农村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库”、“中国农业产业化知识库”、“中国小城镇建设知识库”、“中国农村社会事业管理知识库”、“中国农村政策法规知识库”、“中国农经基础数据库”、“中国农村科普知识库”等专题知识库,可全面了解“三农”问题的来龙去脉,了解党和政府以及农业专家解决“三农”问题的整体思路;可系统了解国内和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经验与模式,掌握农村经济、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律;可全面学习小城镇建设、小城镇管理与经营知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乡镇企业经营管理知识,从而为科学制定本地农业政策,调整本地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有效培育产业化项目,做大做强农村企业,涵养地方财源,奠定知识信息基础、决策与管理基础。

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中国种植业知识库”、“中国畜牧业知识库”、“中国林业知识库”、“中国农产品加工知识库”、“中国水产业知识库”、“中国农业工程知识库”为不同学科的科研、教育、推广人员配备了完善的科研环境、教学环境和知识学习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农业科研人员可全面获取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科技文献、科技成果、科技信息,从而为自己的项目选题、立项、查新和研究活动提供极大方便,同时还可利用数据库平台软件的强大功能,与同行开展协同研究,提高科技创新速度和成果产出率;农业教育人员可从中获取最充分的教育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农业推广人员可借以开阔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在推广技术成果的同时推广市场信息和经济知识,同时也可更好地适应农业推广体制改革,为走向经营性信息服务做好知识与技能储备。

农业生产人员:利用农业知识仓库提供的知识信息资源,全面掌握或了解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技术,掌握农业生产技能,优化农产品品质结构,提高生产效益;学习实用工业技术,提高在非农产业就业的基本技能;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经济知识、文化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多方位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

把握知识信息“金钥匙”,双向破解“三农”难题

解决“三农”问题靠智慧,智慧的产生靠知识。全面总结国内外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把握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在一定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农业与农村政策,是政府部门应该付出的努力。农业知识仓库既是政府组织农民教育培训的工具,也是自身必备的基础设施。

数字农业存在的问题篇4

中文分词,也称切词(Segmentation),就是把中文的汉字序列切分成有意义的词。目前分词算法非常多,大致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基于字符串匹配的分词方法、基于理解的分词方法、基于统计的分词方法[3]。中文分词是中文信息处理系统中的一个核心内容,长期以来为了达到中文信息的智能化处理,对中文分词作了多领域的研究,但是信息检索系统对分词的速度和准确率仍然不尽如人意[4]。目前,为有效解决对农业信息领域的信息检索问题,提出基于中文分词的农业信息检索平台在实践中已运用,但是,由于农业信息库文档的多样性和自然语言的复杂性导致查准率和速率不高[5]。本文通过对农业信息化知识检索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介绍了知识检索系统设计与实现,重点阐述了中文农业专业分词算法设计与实现,从而能最大程度的理解问句的语义和提取农业关键词、方言关键词的速度和准确度,证明本算法在查准率和速率方面的优势。

1系统设计概述

农业信息化的知识检索系统中的知识录入是知识库的咽喉,关系到知识的“入”。是否所有的农业专业知识都可以畅通无阻的进入知识库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相似甚至雷同的知识只能使知识库臃肿,而达不到丰富知识库的目的,所以录入系统需要设计一个分析器,判断问题的相似度,从而减少知识库冗余,同时当检索或者时,系统需要对问句或者知识条目进行关键词提取,特别是农业关键词、方言关键词的提取,从而能最大程度的理解问句的语义,这里就离不开针对农业的专业分词器。基于农业信息化知识检索系统使用目前主流的开源搜索引擎框架lucene,自定义分词器即农业专业分词器,将分词器与lucene开源框架对接,并使用lucene的索引器对知识库记录建立倒排索引[6],为以后实现高效的检索提供必要条件。系统架构如图1。

2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2.1中文农业专业分词算法设计与实现

2.1.1词典在硬盘中的表示

词典常驻于内存中,这样可以避免每次分词都要加载词典,提高分词效率。分词器将词典从磁盘中加载到内存,词典增删改之后又将内存中的词典保存到磁盘,这个过程中需要实现内存和磁盘的数据同步。同时,方言词与关键词的对应关系备份在知识库中,并在数据库中建立其对应关系。数据库表中的数据与词典必须对应,所以需要建立一个函数,对词典的数据和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同步操作。词典的哈希函数表示为:设一个词条word去掉首字后还有n个字,而使用I[i][n]来表示第n个字的GB码的高位和低位。其中,每行第一个字为中文常用字6763个,每行首字之后的数字表示以该字为首字的词汇数量,“F”和“T”表示是否为农业专业词汇;符号“#”表示分隔,其余汉字表示词汇除首字的剩余字符串;如“底”表示的词汇为“到底”“;181215”为“哈”字的Hash值,哈希值后面的数字“1”表示常用词汇,“2”表示农业专用词汇,“3”表示农业方言专用词汇。

2.1.2词典的结构

系统设计词典结构主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1)空间复杂度(;2)查找的时间复杂度(;3)方言词翻译的时间复杂度;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系统设计的词典结构如下:注:上图中以“棉”字为首字的词汇为例:33表示以“棉”字为首字的所有词汇有125个;“F”表示“棉”字能不能单独成词“;子籽”、“絮”、“绒品”表示以“棉”字为首字的词汇,他们能分别组成词语“棉籽”、“棉絮”、“棉绒品”等词;3标识词汇的性质为农业方言词,如果该词汇为农业关键词,则该值为2;如果该词为常用词,该值为1(;215209)(208245)等分别表示“籽”、“絮”等的哈希值“;棉籽”用指针指向“棉花”,表示棉籽只是方言词,它的关键词是“棉花”,这样,由一对多关系中的多的一方指向一的一方,方便对应关系的管理。如果该词并不存在关键词,则指向空对象。

2.1.3词典的构建

构建流程如图所示:构建步骤如下:(1)初始化,建立词典对象AgcDictionary,索引对象AgcFirstWord,读取下载的词典;(2)读取词典一行,取首字,得到首字GB码;(3)判断内存中的AgcFirstWord对象中是否存在该字,如果存在,则转至5;(4)将该字加入AgcFirstWord对象中,并新建Ag-cHashtable对象与之关联;(5)计算除首字其余字符串的Hash值,并保存在Ag-cHashtable的key中,将该字符串保存在Value中;(6)判断词汇属性,常用词汇的词汇属性为1,农业专业词汇的词汇属性为2,方言词汇词汇属性为3,并将其保存至Ag-cHashtable的Value中;(7)词汇属性如果为3,该词汇为方言词汇,则新建Agc-Mykeyword类,保存其对应的农业专业词汇;(8)将内存数据保存到磁盘,形成词典;这种方法构建的词典,提高了分词系统2-3倍的存储空间利用率。

2.1.4词汇的查找

查找算法是分词算法中最常用的算法,它的使用频率最高,是Hash算法相比其他算法最有优势的地方。在本算法中首先根据查询字符串可以得到首字的GB码,将此GB码作为索引值直接可以定位到词条行,然后通过计算词条的哈希值进行哈希查找,查找完后,进行近义词的查找。输入:要查找的字符串;输出:该词条存在,返回词条属性,否者返回false;(1)取得输入字符串的首字,计算其GB码,得到数组下标;(2)根据数组下标,得到以该字为首字的所有词汇的Ag-cHashTable;(3)计算剩余字符的Hash值,如在该AgcHashTable中直接定位到该字符串,则表明该字符串成词,返回该词的词汇属性,并转步骤4;否则,该字符串不成词,返回false;(4)如果该词是方言词汇,根据该词找到对应的专业词汇,并返回;

2.1.5词汇的添加

本分词器主要应用于农业。实际中,农业专业词汇非常生僻,而在常用词典中,农业词汇的收集量相当匮乏,所以知识库构建时,知识条目的字段设计了专业关键词和湖南各地的相对应的方言关键词,这样,只要将这些词构建到词库中,知识库所有的关键词和方言词都能被准确的切分,且随着知识库的成长,分词词典将越来越完善。针对于湖南各地的方言词汇,词典添加过程中,需要建立起方言词和农业关键词的对应关系,从而高效地完成将方言词翻译成农业关键词(专业术语)。词汇的添加一般发生在知识库保存数据时,其过程如下:输入:农业方言词及对应的农业专业关键词;输出:添加成功或者失败;(1)取得农业方言词及对应的农业专业关键词;(2)运用词汇查找(2.1.4描述的算法),如果词库中已经存在,更改其词汇属性,否则,计算词汇Hash值并保存词汇、Hash值及词汇属性;(3)建立农业方言词和农业专业关键词的对应关系,将方言词的词汇属性置为3,新建AgcMykeyword类存放其对应的农业关键词,形成方言词与农业关键词的对应关系。

3系统功能实现

3.1系统实现时序图

3.1.1知识录入

(1)知识来源本知识检索系统主要应用于农业。实际中,农业专业词汇非常生僻,而在常用词典中,农业词汇的收集量相当匮乏,所以知识库构建时,知识条目的字段设计了专业关键词和湖南各地的相对应的方言关键词,这样,只要将这些词构建到词库中,知识库所有的关键词和方言词都能被准确的切分,且随着知识库的成长,分词词典将越来越完善,所以知识的手工录入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知识库知识知识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聘请有经验的权威专家撰写知识块,二是利用网络爬虫从网络上收集部分知识,三是从农民提问和专家解答的知识沉淀中提取知识。无论来自于那个途径的知识,都必须经过专门的审核专家审核后才能进入正式知识库。(2)知识录入时序图如图5所示。

3.2系统实现效果图

如图6所示。

4前台搜索结果与性能分析

农业信息化知识检索系统是基于WEB的,在知识检索操作方式上类似于百度、谷歌等通用搜索引擎,在前台搜索方面农业专业词汇和方言专业词汇搜索分别与国内比较大型的农业垂直搜索引擎网站做了对比测试,本测试主要从搜索速率和胡毅等:基于农业信息化知识检索系统关键技术分析与设计查准率上做了对比分析。

通过表1和表2对比分析发现本知识检索系统已经有了一定的信息检索能力,由于测试用的数据库数据量较少,加之程序的优化做的还不是很到位,因此在返回结果数量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已基本上实现了知识检索的基本功能要求。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农联网和湖南农业信息网在农业专业词汇和方言词汇查准率方面效率不高,甚至偏低,而基于农业信息化知识检索系统平均搜索用时较之要低,且在查准率方面比两大知名网站较高,证实了中文农业分词算法在速率和查准率方面的优势。

5总结

数字农业存在的问题篇5

关键词:林业技术;退耕还林;工程建设

0引言

退耕还林是关系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对改善我国的环境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退耕还林工程不仅可以调整我国的农业结构,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还可以保障我国农业和林业的高速发展。当前,我国的退耕还林工程在个别落后地区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据此,以下笔者将从各个角度分析目前退耕还林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深入地探讨利用林业技术推广,促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有效策略和措施。

1进退耕还林工作中林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1.1农民的思想观念落后,相关部门宣传不到位

在当前的退耕还林工作中,存在着部分地区的农民群众,甚至是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对退耕还林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林业技术推广不重视的情况,这直接导致了部分政府部门,对退耕还林政策的宣传工作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这样的宣传工作显然无法改变落后地区,人们存在的思想观念保守僵化的问题,导致部分农民不愿意接受先进的林业技术,不配合甚至是阻挠退耕还林的相关工作,严重影响了退耕还林工程的推进速度和工作效果。

1.2相关人员缺乏理论知识,农林技术培训能力不足

目前,部分农村和林区居民的知识文化水平不高,在接受新信息和新技术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一情况,导致了部分贫困落后地区的居民,甚至是当地的领导干部,缺乏对退耕还林工作的相关政策和理论知识的基本理解,对林业技术知识更是知之甚少。这不仅不利于林业技术知识的推广,更阻碍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建设和发展。

1.3技术与退耕还林脱节,科技创新水平不高

当前,我国林业技术推广与退耕还林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些沟通障碍。林业技术与退耕还林之间不协调统一。在推广林业技术的过程中,部分地区的技术发展程度无法满足退耕还林的需求,林业技术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技术创新的成果并不完善,准确性有待提高。这种技术支持上的缺陷,会影响到退耕还林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2利用林业技术推广促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措施

2.1提高对林业技术的重视程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推广方案

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部分落后地区出现因当地相关部门宣传工作不到位,农民的思想观念落后,导致的林业技术难以推广,退耕还林工程进展缓慢,退耕还林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相关部门机构要提高对林业技术的重视程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林业推广方案,转变当地农民落后的思想观念,将林业技术运用到当地实际的退耕还林工作中去,推动退耕还林工作的进展,提高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效率。例如,关于林业技术推广的方案问题。首先,相关政府部门要提高对退耕还林工作的重视程度,履行本部门机构的相关职责,大力推广林业技术的宣传工作,促进相关思想观念和技术知识的普及。相关科研部门和机构要发挥带头作用,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历史背景和风土人情,研究国家退耕还林的相关政策,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林业技术推广计划,和具体细致的退耕还林实施计划。相关主管部门应该积极动员林业科学技术人员,参与目前正在进行的“耕地退耕”调研工作,做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各方面的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林业技术支持方案,并将林业技术支持落实到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各方面,推进科学技术高效地转化为退耕还林建设的动力。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还要注意林业技术的知识更新,用理论知识联系退耕还林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技术困难,推动科学的退耕过程发展。在退耕的同时,有计划的不断提高山林的面积和林业的效益工程,最终实现把耕地还给山林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其次,相关宣传部门要配合政府主管部门的工作,加大退耕还林工作政策和林业技术的宣传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尤其是当地农民对相关技术和政策的认识程度,使农民在思想上接受退耕还林政策,认识到退耕还林工程对其自身生活的益处,促使广大农民能主动去学习相关的林业技术。目前,大部分退耕还林地区属于经济落后地区,人们生活水平不高,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和保守,作为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农田对他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退耕还林过程中可能会伤害到农民的当前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甚至是阻挠。针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必须把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放在首位,加大宣传力度,针对农民困惑的问题和误解的政策,给予准确而切实的解答。从实际上改变农民的陈旧观念和落后思想,做好广大农民的思想动员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林业技术宣传活动,为农民了解退耕还林,学习林业技术,创造必要的条件,鼓励农民主动参与退耕还林的相关工作。发动村民自治组织的力量,基层干部可以组织当地的群众参与退耕还林的讨论和建设中来,以提高广大农民对退耕还林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2.2建立退耕还林技术推广示范点,切实做好林业技术培训工作

针对当前退耕还林工作中,由于相关人员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导致的退耕还林工作进展缓慢的问题,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在农村和林区建立专门而固定的林业技术培训机构或学校,对当地居民进行必要的退耕还林知识培训,和林业技术知识培训,提高当地居民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例如,关于林业技术的培训工作问题。首先,相关部门和当地政府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合理位置设置固定的退耕还林示范点,进行退耕还林相关技术的推广和培训工作。在退耕还林工作中,林业技术的应用需要相关的林业技术知识以及政策知识做基础支撑。在林业技术推广宣传的基础上,对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和农民、林区居民进行教育和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这关系到退耕还林政策在实际工作中的落实情况。在缺少学习资源的落后地区,建立固定的退耕还林示范点,通过示范点向农户进行退耕还林的成果宣传工作,理论知识教育工作和技术培训工作,不但能给退耕还林工作打好基础,还能提高当地居民农业和林业相关的知识水平,促进当地农林业的长远发展。其次,相关部门要加大林业技术推广的财政投入,保证林业技术培训学校正常的运转。研究发现,在实践中,由于资金短缺,许多好的科学技术没有办法被落实,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高,基层的林业技术宣传工作也进行缓慢,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国退耕还林工作的进展。因此,当地政府部门一定要保证专项资金的投入,提高研究人员的研究资金,保障基层人员的基本工资待遇,确保林业技术推广示范点的正常运转。最后,相关部门要加大林业技术培训工作的力度,注重示范点的教学水平和教师水平的提升,提高农民的林业技术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为了提高林业技术培训的效果,需要加强对林业技术培训的重视程度,同时还要注重示范点的教育教学质量,要鼓励教育人员根据当地农民的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高效学习方法,提高农民的学习观念和意识。此外,培训教师还要多组织林业技术现场操作的培训,组织学习的人员参观退耕还林的现场,提高农民的直观经验认识。此外,在教育培训过程中,培训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农民思想观念的引导,在讲授林业技术知识的同时,让农民认识到退耕还林的经济效益。退耕还林不仅可以体现林业技术的实用性,同时也可以促进相关经济产业链的发展。退耕还林的目标是为了促进经济的长远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培训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农民群众主动参与,使其认识到退耕还林对他们自身生活的好处,使农村居民能主动加入到退耕还林的工作中来。示范点可以通过设立先进农民代表的方式,以点带面的调动起当地居民参与退耕还林建设的积极性。另外,相关部门和示范点一定要注重加强,对林业技术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再安排这些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去示范点授课,可以有效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和农民的技术培训水平。

2.3推广数字林业技术,运用新技术促进退耕还林

针对目前,在退耕还林工作中,存在的林业技术创新成果应用不到位,退耕还林过程中科技含量水平较低的问题。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可以运用数字林业技术开展退耕还林工作,此办法可大幅度提升退耕还林过程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依托于大数据库的数字林业技术,还可以关注林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林业发展的模型,在提高林木数量的同时,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体来说,首先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根据相关市场的变动调整退耕还林的计划细节,强化林业技术信息的设施建设,同时根据当地的现实需求建立重点退耕还林区域,发展林业经济,促进当地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此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要全程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严格把控数字林业技术的具体使用过程。其次,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在退耕还林工程中,要学会应用数字林业信息技术,对“退耕”和“还林”两大环节的具体细节,和意外情况进行监控,尽量避免自然意外或人为情况造成的经济损失。例如,利用数字林业技术来完成“还林”工作。一方面,对于林业相关的自然灾害,数字林业技术可以用来预警,在问题发生时制定适当的工作计划,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比如,在数字林业技术中,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可以与定位信息系统相结合,这样能妥善监测森林火灾的发生,捕捉火灾的原因和情况,分析火灾造成的损失,并及时制定恢复的计划,减少农户的损失,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通过数字林业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信息,相关部门可以对“退耕”面积进行适当的预算和研究,找出“还林”过程中,种植树木的最合理的种植数字与距离。同时通过对林业数据的分析,可以确定树林中占优势的树种和树种分布,根据树林面积、环境和气候变化,选择树林中种植的规划。这种稳健而科学的“还林”计划,可以最大限度的确保林木的健康生长。

3结语

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为代价,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才是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长久稳定的有效措施。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环境问题,尤其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退耕还林问题。利用林业技术推广促进退耕还林工作的高效发展,解决退耕还林中存在的问题,在更好地改善环境问题的同时,可以提升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保民.依靠林业技术推广促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探讨[J].农家科技(下旬刊),2020,(1):196.

[2]宋光禄.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作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0,408(11):141-142.

数字农业存在的问题篇6

关键词:农村电影;电影市场;电影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23(C)-0291-01

在信息飞速发达的今天,我们每天自觉或不自觉地潜入多元的影视世界,我们的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轻松自如,使我们的心情也充满了青春、健康、激情的阳光。因此,做好农村电影工作,扩大电影在农村的覆盖,让广大的农民群众看到好电影,对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发展农村先进文化,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人有几点不成熟的认识如下:

一、切实创新农村放映电影工作势在必行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电影工作,中央文件明确提出:“切实提高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水平,做好送书下乡、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工作。解决农民看电影问题。要加大力度实施‘2131’工程和数字化工程建设。同时要组织生产更多农民喜闻乐见的影片,为农民提供优质文化服务。”解决农民群众看电影问题仍然是我国电影工作的重要任务和光荣职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电影放映队,为了使观众提前知道电影放映信息,一般采取上午挂银幕、张贴广告与宣传横幅,下午到达放映场地用广播喇叭进行宣传通知村民的策略以争取更多观众。在电影放映前,放映队会放映乡里的好人好事、通知公告等宣传片;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宣传性的东西减少乃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诸如《养殖业、种植业》、《森林防火》、《农村安全用电》等科教片,很实用,观众较多,农民看后有不错的教育效果。“由于电影放映队经常给农村送来电影和致富信息,使村里的人少了,婆媳、邻里之间的关系融洽了,养殖业、种植业更加科学了,大棚里种植蔬菜等致富的人多了。”再后来,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和电视频道的增加,再加上多种娱乐活动“百花齐放”,整个电影放映业陷入萧条状态。但随着高科技数字电影工程的发展,取而代之了电影拷贝和笨重的片箱,数字电影在农村有了大的市场,高新清晰地数字电影使农民更喜欢看了,他们对新鲜事物有着更浓郁的兴趣,数字电影让他们的眼睛看的得更远,电影放映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

二、加大投入,重点扶持,促进农村电影市场的发展

农村电影市场呈现出多种所有制、多种主体和多种放映方式日趋活跃的局面,促进了农村电影事业的发展,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了多样化的电影服务。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农村电影工作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农村电影事业发展现状与中央的要求和农民群众的需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一是农村电影的基础设施条件总的来说还比较薄弱,不少地区特别是一些老少边贫地区还存在放映空白区,一些农村电影放映队设备陈旧,乡镇影院整体呈下滑趋势。二是农村电影发行放映体制机制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培育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农村电影发行放映主体的任务还很重。三是农村题材故事影片特别是现实题材优秀作品还偏少,农业科技题材的影片也不能够满足需求。农村电影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特别是有些地方、有的部门对农村电影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认识上还存在偏差,要进一步扩大电影在农村的覆盖面,努力消除电影覆盖的空白点和盲区;要通过更新改造技术和设施设备、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和发行放映网络,不断增加农村电影放映场次,提高放映质量,目前我县已经把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当作建设文化阵地、丰富农村业余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设备、资金、人员配备上给予宽松的政策进行扶植。

三、大力推广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

数字技术的应用,顺应了电影自身的客观规律和发展趋势,同时也为农村电影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推广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可以有效解决农村电影存在的发行周期长、发行成本高、放映质量差等突出问题,而且十分便于管理,可以促进电影在农村的迅速普及。要通过大力推进放映设施设备数字化、积极培育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加快培训数字电影放映队伍等措施,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形成固定放映和流动放映相结合、覆盖全国乡镇农村的数字电影服务网络体系,保证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优质、快捷、方便的数字电影服务。

四、强化管理措施,确保农村电影工作顺利进行

农村电影工作任务重、要求高、环节多、涉及面广,加强组织领导十分必要。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电影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要做到像“村村通”工作一样,把农村电影工作纳入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党委政府考核干部的内容,确保农村电影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力领导下顺利推进。

农村电影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我们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命感,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态度,像抓“村村通”一样抓农村电影发展,作为为“三农”服务的重中之重,深入到每一个县、每一个乡(镇)、每一个村、每一个放映队去抓落实,真正抓出成效,不断开创农村电影工作的新局面。

数字农业存在的问题篇7

关键词:农村;宅基地;调查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课题(201111015-03)资助

中图分类号: F301.2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06.01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3〕1号)阐述了农村宅基地确权问题。一是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需要加快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二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需要加快推进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发证;三是建立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需要推进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如何开展好宅基地土地权属调查是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关键。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宅基地土地权属问题,如何开展好宅基地土地权属的确定是土地调查的关键。既要开展好确权工作,又要符合法律、文件等要求。本文对权属调查的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如何解决外业调查数据入库问题

宅基地调查涉及千家万户,如果将所有的工作中遇到文件、证明材料、测量控制点等均录入数据库,会给数据造成冗余的同时也使数据库管理运行较慢,导致工作效率不高。本着一切为了发证的目的,地籍调查表属性除按国家颁布的《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设置外,应在地籍调查表中增加“原证号”字段,“原证件号”是权利人已有证件号码(土地证、房产证),为新增字段类型采用char,长度字段应在20位以上。

2 宅基地面积调查的问题

国家明确农村宅基地面积要有一定的标准,每个省根据各自的情况,规定的面积也不同。目前来看,大多数宅基地均超过标准,根据建房的年代不同而宅基地面积大小不同。宅基地超占面积在调查时应按不同的性质进行区分,应在数据库中增加属性字段,便于统计汇总,统计的数据对政府与对超占面积的处理具有指导意义。

3 一户多宅调查的问题

国家规定农村宅基地为一户一宅,但目前有许多一户多宅的情况,如何解决一户多宅是工作管理的难题。平时的工作是靠查找记录表和文档,这样做的缺点一是增加工作量,核实时有遗漏的现象,二是对于一个村内有重名的容易产生错误。

该情况在《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字段,实际工作中如何进行注记也麻烦,而且即便注记以后是否符合国家要求,目前仍不清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地方在数据表中建立了字段,字段名为一户多宅等,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备注已知的情况,但是仍有许多未知因素会遗漏,而且这种备注是否满足国家的数据规定也不确定。解决这一问题应在权属调查时增加户籍调查,给每个户的户籍所有成员都录入数据库中,将在数据库中检索是否一户多宅,这样可大大节省时间,检索准确。

4 权属资料的存储

宅基地调查中的权属资料包括:身份证、户口薄、房屋产权证、土地证、契约等相关证明文件,这些权源材料页码加起来10多页,每个县需要调查宅基地的有几万户。以前管理储存方法是将这些权源基本信息录入电子表格中,原件扫描后保存为JPG格式文件。这种存储方法优点是操作方面、存放简单,而缺点是文件容易混淆、容易丢失、数据量大。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大大地提高了数据处理和管理的能力。这些信息在数据中设定相关表格的字段,把信息导入数据中,比如在数据库中建立属性表,即“SFZ”、“HKB”、“QT”三个表,用来录入相关信息及权属资料照片。在表中设立相关字段,分别储存宗地代码、照片名、照片。宗地代码、照片名称应按照国家数据库管理平台要求设立字段长度,格式按照国家要求来设立,照片采用blob格式,这种格式建立方式的优点为:一是将所有照片与属性数据录入数据库中,方便整理、防止丢失、容易存储;二是在查找某一宗地属性,可以通过属性字段连接,很快锁定宗地,读取宗地所有信息,查找方便,方便数据管理;三是根据实际需要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便于管理需要与管理开发;四是大多数数据库管理平台是通过GIS平台开发,数据库导出的格式与其他数据库管理平台通用,应用方便;五是减少重复工作,在数据库增加属性数据项,可很快查找到身份证、户口本等原始文件,进行属性补录;六是存储文件、属性信息不损坏、不失真,文件照片存储采用blob字段,保证文件长期存储。

目前大多数宅基地调查采用了原始模式进行存储,在实际工作中不便于管理,一直制约行政管理的效能。本文提出了宅基地调查中地籍数据的基本格式和原始资料存储的新方法,同时提出了宅基地调查时与政策的应对处理,对于目前开展宅基地调查、数据整理、汇总及使用管理有很大的帮助,提高生产效能、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监管职能、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同时解决了一些法规规定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黄尔双,晏爱民. 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相关工作流程探析[J].江西建材,2016(01):244,249.

[2]刘旭. 农村宅基地调查中的关键技术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01):186-190.

作者简介:董开臣,本科学历,桦甸市国土资源局,工程师,研究方向:地籍管理、土地开发整治。

数字农业存在的问题篇8

【关键词】无线数字电视;农村地区;应用问题

一、概述

为了进一步的加强我国农村区域的精神文明建设,切实满足农村人民的实际需求,我们需要大力推广无线数字电视在农村地区的应用。新时期经过众多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我国数字技术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绩,并且实际的应用到我国众多的行业领域中,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数字电视在农村无线覆盖中的应用也越来越为广泛。因为,数字电视本身具有的优势,例如,建设资金花费较为低廉,信息数据传播速度快等众多的特点,数字电视在农村无线覆盖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数字电视的应用不仅打破了以往广播电视技术上存在的限制,不仅能够使得广播电视节目数量得到了有效的增加,同时,还能将光缆应用到广播电视传播中去。还需要注重的是数字电视在农村无线覆盖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电视广播的节目的播放质量,更为良好的满足人们精神世界的需求。而且数字电视运行的成本较低,这与我国现阶段的发展国情是完全相符合的。

建设一个符合农村实际的广播电视网络,应考虑几个因素:即网络既应从当地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又要适应未来网络的发展趋势;既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又要让当地群众不受地域限制看上高清晰的电视,真正让农民受益。目前我国广播电视主要依靠卫星、有线和无线三种主要传输形式,其各自的特点如下:①卫星转发器是跨地域的,覆盖区域最大,受众面最广,采用小口径卫星接收天线,可把卫星电视接入户,但卫星一般没有本地市、县两级广播电视节目,与广大农民需求有一定差距。②有线电视系统前期建网需要大量的设备资金投入,它适合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人口居住较集中的城市、乡(镇)。其最大优点是传输带宽,节目套数多,传输质量稳定。但由于其受投入资金、地理因素的限制,不适应在边远农村地区建网。③无线电视(亦称地面广播电视)是最为传统,历史最为悠久的电视广播方式。它是以无线电波为载体来传送信号。其优点是投资少、建网快、维护管理简单,用户架设天线即可接收。

二、提升数字电视在农村无线覆盖的质量和效果

数字电视在农村无线覆盖中的应用,一般情况下数字压缩的码率是根据相关的标准分类的,但是分类标准是多元化的,使得数字压缩的码率也是多元化呈现的。现阶段应用较为普遍的数字压缩码率主要包括以下两种,依据相应的调查所显示,应用不同的数字压缩码率,对相同的数字电视信号进行传输时,最终取得的成效有着很大的差异性。

较低数字压缩码率的实际应用。相关工作人员根据实际统计发现,应用较低数字压缩码率进行数字电视的传播,农村的居民能够接收到十几个电视节目,接收数量较少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用户的实际需求。虽然,较低数字压缩码率对数字电视进行传播具有很多的优势,但是,也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电视节目的接收数量受到很大的限制,可以接收的电视节目数量太少,主要是因为较低数字压缩码率是应用微波数字传输技术,还有 MUDS 系统进行数据传输的。微波数字传输技术信息传输媒介的容纳程度较低。还需要注重的是 MUDS 发射频率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限制,这对于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标准压缩码率的实际应用。标准化的数字压缩码率与较低的数字压缩码率相比较存在着很大的优势,对于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标准化的数字压缩码率与较低数字压缩码率相比较有着巨大的差异性,标准化的数字压缩码率应用2.5GHZMMDS 技术,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技术优势,同时在我国广播电视事业中也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积极的促进标准化的数字压缩码率在农村广播电视事业中的应用。

三、无线数字电视在农村无线覆盖中的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数字电视在农村无线覆盖,虽然,在我国各个区域都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在我国的一些偏远山区,因为,受到众多不良因素的干扰,很多的广播电视用户不能稳定的进行信号的传输,所以,技术人员需要格外的注重在我国的偏远山区中,数字电视在农村无线覆盖的应用。

对于基站建站位置的信号测量。我国的农村用户主要是建设在山体的周围,或者是丘陵中存在的低洼处,地势地形非常的复杂,对于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和接收都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要想促进我国数字电视在农村无线覆盖中的应用,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加强信号的传输和接收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在对基站地点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农村区域的地势地形进行全面性的分析,严格的保证接收信号点的功率电平能够满足实际需求。想要保证农村广播电视基站对于广播电视信号的传播和接受质量,在基站的位置进行确定之后,对于信号的接收和传输进行检测。相关的工作人员要进行实际调查,其中,包括广播电视无线数字信号的覆盖情况,查看是否存在一定的误区。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和走访的形式,询问农村用户广播电视节目的接收情况。特别需要注重的就是盲区的小功率补点,若是不能确切的落实,对于数字电视在农村无线覆盖中的应用必定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所以对此部分必须要格外的注重。

播出软件提示颜色的优化。通常情况下广播电视节目在进行传播的过程中会存在众多的警告或者是信息提示,主要是应用多种颜色进行标示的。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看到这些不同颜色的提示,在第一时间很难反映其背后代表的含义。所以,需要对播放软件的提示颜色进行优化和改良,将稳定播放状态确定为绿色,已经播放的确定为灰色,不良故障播放确定为红色。这样的形式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调节和修正,从而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播放质量,进一步的促进数字电视在农村无线覆盖中的应用。

四、结语

数字电视在农村无线覆盖中的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相关的技术人员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研究力度,促进数字电视在农村无线覆盖中的应用程度,最大限度的满足农村精神文化建设需求,促进我国农村建设发展,满足农村用户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春雪.浅论广播电视中的数字微波传输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11(11):45.

上一篇:植物多样性研究范文 下一篇:精准营销的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