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交通案例范文

时间:2023-12-22 17:36:59

绿色交通案例

绿色交通案例篇1

关键词:绿化设计;城市立交桥;互通立交桥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互通立交桥已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纽带,越来越显现出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城市立交桥绿化是以立交桥为主体的绿化工程,是城市发展的需要。它不仅可以改善城市景观,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生态质量,还可以提高城市品位和竞争力。因此,城市的持续高速发展对立交绿化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衡阳船山东路-内环东路互通立交桥绿化设计为例,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设计介绍及探讨。

一、项目概况

1.1项目位置

船山东路-内环东路立交桥位于衡阳市湘江东侧,船山东路主线上跨内环东路,为互通式立交节点。其中船山东路东西走向,设计起点K2+665,设计终点为耒水西桥,主桥起点K3+506.50,主线设计范围长0.842km。内环东路南北走向,局部采用分幅处理,设计起点K2+200,终点为右幅K3+858.372,主线设计范围长1.658km。根据规划,内环东路为城市主干路,红线宽40m,双向六车道断面。

1.2项目背景

衡阳市位于湖南省的中南部,湘江中游,是湖南省的第二大城市,现辖五区二市五县,依据总体规划,拟建船山东路-内环东路立交桥所在区域规划为城市东侧边缘,规划将布置大型居住中心,武广客运专线的通车以及本路的建设,将大大促进沿线用地开发进程。本区域主要依托湘江、蒸水、耒水等“三水六岸”构建城市滨水景观区,加强滨江带状绿地和城市主要道路两侧绿化带建设,形成与衡山风景名胜区相呼应,富有丘陵地区滨江城市特色的景观风貌。

二、立交桥绿化设计原则

本项目的植物种植设计,除了要诱导交通、提高交通安全外,还有恢复生态、美化环境。绿化栽植方面应建立乔、灌、地被、草为一体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植物群落。利用植物种间互惠共生的关系优化植物生长环境,发挥不同层次植物在绿量和季相方面的互补性,提高生态效率,丰富植物观赏景观。本项目以自然式群落栽植乡土树种银杏,以芳香树种桂花作为点缀,搭配金叶女贞、杜鹃、红继木,组成有特色、简洁明快、富有寓意、具有标志性的图案。主要设计原则包括以下三点:

2.1植物种类选择

以植被恢复的植物为准则。互通内绿化植物应尽量选用乡土树种,做到适地适树,以提高苗木成活率和节约后期养护管理成本。采用常绿植物为主,混植季相变化丰富的落叶植物,形成乔、灌、地被、草为一体的生态植物群落。

2.2种植方式

行车在互通立交上,是一个动态的观景过程。绿化栽植设计应考虑不同角度的观景要求和动态的观景要求。种植方式从景观的角度以行列式、丛植、孤植、整形的种植形式;从功能上以诱导种植、禁止种植以及标志性种植为主。绿化种植形式以自然式群落栽植为主,小范围内用花灌木组成具有地域特色的规则性图案,以提高互通立交的可识别性。图案形式要求简洁明快,富有寓意,体现更多的使用功能方面的种植原则,符合高速公路通视诱导原则,在合流端禁栽三角区内,不能栽植遮挡驾驶员视线的乔、灌木,可根据具体情况栽植低矮灌木、地被和草皮。

2.3植物种植设计

互通区和立交区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必须能提高司乘人员对互通立交的辨认能力。绿化是美化互通立交较好的措施。互通立交对公路整体来说是一个点式景观,以自然式设计手法为主,但是公路两侧应以规则式种植相辅。在引导司乘人员视线的同时,突出中心位置的庭院式景观。在整体构图上可考虑种植植物形成图案,以突出地方人文特色为宜。植物选择可考虑常绿树与彩叶植物共同造景,高矮错落,力求做到色彩搭配合理,层次条理分明,四季皆成景。互通区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区域是匝道围合而成的圆形空敞,由于匝道区域车速较慢,创造优美、和谐的景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证视线的通透,入口处内侧应栽植植株低矮的树丛、灌木,株高不宜超过1.2m,而且入口处外侧应利用树丛、灌木勾勒出道路线性,以起到标志性和导向性的作用。匝道的内边坡应尽量平缓,使主线与匝道的围合区域形成一个小的下凹式庭院。以本土植物为基础种植,选择一些与其他绿化区域相似的植物,采用乔、灌、草的复合群落,在栽植时最好能形成图案。景观上要注意与周边环境和整条道路景观取得协调一致。匝道边坡也可种植藤本植物,可减弱公路建设在视觉上的生硬感。

三、立交桥绿化模式

当前立交区绿化模式,一般有自然风格和植物模纹图案绿化模式2种。或者作成模纹图案的同时,适当配有苗圃景观绿化,在满足绿化美化要求的同时,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的水平。衡阳船山东路-内环东路内环互通立交的绿化设计从空中俯瞰,桥区周围的绿化以三种颜色的地被形成了一道流畅的音符,从而高歌着衡阳将建设成为富强、文明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

四、绿化种植情况

绿化应考虑公路互通的特点,以安全、实用、美观为宗旨,以经济可行,管理、维护方便为原则,力求建造一个集绿化、生态、美化于一体的互通区环境。绿化应满通要求,保证行车安全,使司机视线畅通,转弯区应有足够开阔的安全视距。乔、灌木结合,树立大绿化的思想,道路、互通的绿化应与沿线自然的绿化环境相结合,注意绿化的整体性和节奏感,道路绿化应有特色。以下为本互通立交的绿化种植情况:

4.1桥体挂花

在沿线的两侧防撞栏上实施立体绿化,是桥体绿化中一个赏性较强的部分,也是桥身最具装饰性的部分。采用能适应贫疾土壤、对土壤要求不高的浅根性适生的;能耐寒、耐高温、耐湿、耐干旱、能抗污染、净化空气的;能形成良好景观的开花小灌木、攀缘植物或藤本植物。如:三色堇、矮牵牛、爬山虎等。本项目采用了勒杜鹃作为沿线两侧防撞栏上种植的植物。

4.2乔木、灌木

植物材料本身丰富的形态、优美的线条、自然的轮廓呈现出一种自然的美――形态美。本项目利用各种配置手法将植物材料通过孤植、对植、群植、列植等手段进行处理,有机地将各种植物材料组合起来,使之疏密有致,展现出不同的美感,

4.3地被

互通立交在绿化配置时往往重视色彩的运用,从而使人们喜爱瞬间感受到色彩的美感。本项目运用了红继木、金叶女贞、杜鹃,以红、黄、绿等较鲜亮艳丽的色调作大色块处理,组成了一道音符的图案形成了一道景观焦点,充分地体现了园林美学中的重要元素――色彩美。

五、结语

通过对衡阳船山东路-内环东路内环互通立交绿化设计的介绍和探讨,希望为各位同行在今后的立交桥绿化设计中提供参考实例和经验,也期待各位提出宝贵意见,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绿化设计水平,更好地为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滨谊.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95-97

[2]王杰青,王雪刚,陈志刚.苏州城区高架桥绿化现状与桥区生态环境的研究[J].北方园艺,2006(3) :107-108.

[3]高冬梅,赵林森,魏开云.昆明市区几种立交桥绿化模式的景观效益评价[J].林业调查规划,2006.31(6):138-142

[4]张宝鑫.城市立体绿化[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19)

[5]管俊强.广州城市立交桥桥底绿化探讨[J].河FORTUNE WORLD,2009(4):229

绿色交通案例篇2

证据如下:自2007年起,爱马仕全球在欧洲范围内组织了一场主题为“轻巧每一天”的创造比赛,以发掘旅行和家庭室内设计方面的创新物品。2009年,评审委员会一致决定不颁发一等奖及二等奖。

在700项参赛项目中,竟没有一项能够脱颖而出。评审委员会表示“这些项目没有真正投入到生活中,缺乏独到的见解。”

奢侈品需要时不时的喘息机会来思考未来。

“因此我们决定回归到设计最本质的规则,留住创意。而色彩将成为灵感的来源。”

为将奢侈感发扬光大,两位专家从黑色、红色、蓝色、绿色和金色五种颜色入手,描绘了2011年奢侈感色彩预测,并将重点放在全球化与中国化应用的比较,力图为奢侈品行业创造新的色彩。

2011年奢侈感色彩趋势预测

趋势一:黑色

概念:

国际化理解

关键词:耐性、流畅、优雅、形式记忆、时间意识

中国化理解

关键词:尊贵、优雅、身份、时尚态度、永恒

(图1)

案例:

国际化案例

古代的工匠与现代的设计师跨越时空的对话,使生产艺术成为永恒。(图2)

中国化案例

中国古人向来崇拜天空黑色的神秘,以黑色为尊,“道家”老子认为黑色(玄色)集“天地之纯”,自然的形形存在于最简单的形式中,只有黑色最能贴近和表现“道”。在此,水墨自然便成为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巅峰代表,中国画在中国人审美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国画没有大面积的色彩,以黑色的水墨为主。它几乎是中国艺术的符号,因此水墨在中国也是优雅的符号。而优雅和高贵向来是一对分不开的孪生姐妹。(图3)

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人的审美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在物品上表现出不同材质与色彩明度的组合,体现出神秘与高贵,永恒之美。不管是单独出现,或是和其他颜色搭配,黑色的存在都强化了奢侈感,带有光泽的黑色成为权威和奢华的代表。黑色正在悄悄改变它的承载意义,经过精心打造的黑色,象征优雅、正式、权威和财富。(图4)

趋势二:蓝色

概念:

国际化理解

关键词: 全球智慧、情绪化炫耀、多重担保、流畅、理性指导

中国化理解

关键词:科技崇拜、冲击力、互联网、新富阶层、引领

(图5)

案例:

国际化案例

互联网是媒体大腕的天然游艺场。

改变高级定制时装的惯有程序。

对繁忙的商界领袖而言,网购看上去并不“廉价”。

(图6)

中国化案例

水立方从建筑上对水分子的模仿开启了审美的新起点,层次丰富的蓝表现出迷幻的光影,体现了21世纪的科技崇拜。

在中国,从未登上过时尚舞台的蓝色,作为科技的代表颜色,新的,锐利的,科幻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蓝,正积极引领中国社会的主流审美取向。

互联网革命引发了新的经济模式,新富阶层的崛起,数字化的消费,对时尚和个性化的追求不断攀升,她们带有极强的科技依赖度和成就欲望的倾向性。

(图7)

趋势三:红色

概念:

国际化理解

关键词:活力、无畏、讽刺、逐步递进

中国化理解

关键词:激情、耀眼、升值、专业

(图8)

案例:

国际化案例

对奢侈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图9)

中国化案例

在如今的时尚界,红色往往成为表现奢侈感的色彩之一。由于新材料的开发以及受到西方时尚界的影响,红色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倾向,多用丝绸,带有耀眼的光感;而前卫的设计中红色则多偏向紫色,同时具有强烈的光影。同时,产品设计中的红色也传达着专业精神。(图10)

趋势四:绿色

概念:

国际化理解

关键词:多彩的幸福、滋养的乐趣、慷慨、家中的放纵、草根情怀

中国化理解

关键词:环保、时尚、环保袋热潮、健康、低调、传统观念

(图11)

案例:

国际化案例

一个奢侈的使命:纯化普通的乐趣。

(图12)

中国化案例

通常情况下,绿色在中国意味着健康、安全、自然,一直都比较低调,它常常应用于专门领域,比如公共设施、邮政或者交通系统。代表的军绿色曾经风靡了大江南北,一度成为国人的最爱。尽管如此,绿色在中国人的眼里,很少会跟奢侈扯上关系。“大红大绿”在中国民间的视觉经验里,几乎是“恶俗品味”的代名词。红色的奢侈感在配上大绿后,品味急速下降。(图13)

自从节能、环保成为社会经济重要一环,绿色的概念也开始广泛进入个人消费领域,但绿色概念并不等同于绿的颜色,它仅仅在一部分年轻人中间具有影响力。

另外,受到西方时尚界的影响,绿色逐渐成为服装流行色,但普及面很有限,大多中国人都无法冲破对绿色的传统看法,只有一部分真正懂得色彩搭配的时尚人群,才敢大胆地在自己身上使用绿色。

或许,在中国,绿色将迟早占领时尚领域,而,要成为奢侈品领域的引领色彩,只能说路漫漫。(图14)

趋势五:金色

概念:

国际化理解

关键词:遥远、好奇、轻盈、征服、可靠、粗犷的金色

中国化理解

关键词:财富、品位、多色彩倾向、新经济势力

(图15)

案例:

国际化案例

在全球各地发掘新的乐趣。(图16)

中国化案例

绿色交通案例篇3

关键词:绿发会;绿色发展;守卫者;智库

中图分类号:X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4-0054-03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绿发会”)是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一家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属于独立社会团体法人,它专门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事业,其业务主管单位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绿发会”采取理事会治理结构,目前理事会有25人组成,胡德平为现任理事长,执行理事长胡昭广,秘书长为周晋峰。

一、绿发会的发展历程

综观“中国绿发会”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将其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创阶段(1985―1997)、转型成长阶段(1997―2009)和变革阶段(2009―至今)。

初创阶段的“麋鹿会”(1985―1997):“中国绿发会”的前身是“中国麋鹿基金会”。该基金会是国家为重新引进麋鹿这一重大工程而启动的项目。当时野生数量大量减少,野生麋鹿趋于绝灭。1985年,在“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努力下,英国政府决定无偿向中国提供种群[1]。为了更好地配合麋鹿重新引进这一项目,由民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科协批准成立了“中国麋鹿基金会”,开始进入麋鹿重新引进项目的第二阶段――“麋鹿回归自然”阶段。2000―2005年这五年也是中国民间环境组织迅速增长期,“多保会”也相应地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快速成长,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组织治理结构成长:基金会从过去政府专项基金向社会募集基金转型,从而使得基金会的民间特性不断增强,并且,也是在这个期间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建立了现事会治理结构。

2.组织来源的成长:基金会从原来通过单一行政拨款去资助麋鹿养殖的功能发展到资金的社会募集、资助、科普、交流、培训和奖励等具有成熟功能的基金会运作功能。

3.组织功能的成长:基金会从原来保护单一物种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转变,这不仅大大拓展了基金会的使命,而且实现了与国际环保组织的接轨,从而成为我国政府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一个践行者和参与者。

变革阶段的“绿发会”(2009―至今):随着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为适应时代的发展,2009年胡德平等提议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更名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

绿色发展观则超越了发展和环保之间的二元对立,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超越和扬弃了旧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理念上的变化给基金会组织本身带来了巨大的创新,这主要体现在组织资源吸收能力、组织专业化治理能力和透明化程度不断增强这三个关键性维度中。

第一,资金募集社会化:如前所述,基金会在最初的“麋鹿会”阶段资金基本上来源于政府的一个专项资金,高度依赖行政拨款。“多保会”时期官办民间组织的色彩比较浓厚,其民间性特点不断增长,开始向民间募款。由于“绿发会”的绿色发展理念为组织与企业开展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从而大大增强了它向民间募集资金的能力。“绿发会”也已经完全实现由政府依赖性的官办组织向民间组织的转型。

第二,组织专业化:“绿发会”《理事会章程》对组织构架作了十分明确的界定,形成了理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秘书长负责下的秘书处执行的现代社团法人治理结构。“绿发会”章程的履行力和执行力很高,每年召开两次理事会会议,新增8个二级机构,并针对日常工作制定规章规范,这更好地发挥了组织功能。

第三,组织信息透明化:自2010年“绿发会”更名后重新建设官网以“绿发会”的工作情况。不仅在自己官网上向公众完整地披露年度工作总结和年检报告,而且也通过独立的第三方评估《公益时报》公布《年度审计报告》,信息透明化大幅提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2015年是“绿发会”信息公开的转折年。

二、绿色发展合作的创新

顾名思义,基金会名称从“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的变化反映了基金会的组织使命发生了巨大转变。其实,真正反映“绿发会”这种变革的就是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发展当然离不开企业这个经济组织,绿色发展就是要将非营利公益组织与营利性经济组织结合起来。这次“绿发会”绿色发展的变革和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绿色发展理念的倡导:作为营利组织的企业是绿色发展理念最重要的实践主体,需要引导企业发展低碳、循环、环保经济,从而走“绿色化”之路。因此,壮大绿色发展的企业队伍,需要理念先行,向企业倡导绿色发展的理念。“绿发会”探索和创造了倡议、走访和示范基金这三种形式。

倡议:在各种企业会议上建议企业选择绿色发展之路。

走访:“绿发会”通过理事长和理事的人格魅力或者到有关行业协会、商会推荐的相关企业进行联络和走访,将绿色发展理念比较精准地向有关企业介绍,从而为进一步开展绿色发展合作创造条件。

示范基地:指认同和传播“绿发会”绿色发展理念而愿意与“绿发会”合作,因而受到“绿发会”资助和评估的组织。目前“绿发会”有38个示范基地,其中有公益性的示范基地有33个。

第二,绿色企业工作委员会的成员:“绿色企业工作委员会”是“绿发会”与企业展开绿色合作的一个制度创新,它创建于2012年11月。“绿色企业工作委员会”也经历了初期伙伴关系向深度战略合作的发展阶段。最初加入“绿企工委”的门槛就是企业认同和支持“绿发会”的绿色发展理念,并愿意向“绿发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绿发会”为绿色企业、绿色产品、绿色技术等提供宣传推广平台,并且,也为绿发会会员企业排忧解难。

从国际上来看,环境非营利组织与企业之间深度合作关系主要表现为:环境组织帮助企业咨询、改进工艺技术;或是调研绿色产品市场,为企业与商业提供信息;或是为企业与商业设计绿色产品营销策略,引导企业与商业可持续发展。目前“绿企工委”已经形成与企业进入深度合作的工作机制。通过“绿企工委”这个合作机制为成员企业提供四大平台,包括产品项目平台、融资平台、反馈平台和企业网络。产品项目平台为成员企业提供绿色项目、企业产品需要的信息;融资平台为绿色企业获得绿色信贷优惠和银行担保、帮助企业升级上市;反馈平台帮助企业反映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共性、倾向性问题;企业网络组织成员企业外出学习、引进项目及参加培训和论坛。

第三,绿色标准与认证:绿色标准与认证是环境公益组织的话语权体现,也是环境公益组织与企业合作的高级形式。目前,“绿发会”在这一方面已初见雏形,将会大大增强“绿发会”与企业开始绿色合作的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

三、绿色发展的守卫者

如果说“绿发会”的初期阶段它扮演的是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倡导者和宣传者的角色,那么,最能标志其组织创新和变革的则是后来扮演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发展守卫者的角色。“绿发会”绿色发展守卫者的角色主要表现为它是绿色发展政策的监督者,其监督包括行政性途径和法律途径。

绿色发展守卫者的行政性途径是指“绿发会”对违反《环境保护法》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调查,进而形成相关调查报告,向违法违规者的行政监督和主管部门甚至中央政府反映情况,使违法违规现象及时得到制止和改正。“绿发会”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最值得一提的是,“绿发会”针对在某地调查发现的企业违法排污,造成大气污染的情况,结合我国部分地区连续长时间雾霾形成的原因,写出报告建议,向中央主要领导同志汇报,引起高度重视并做重要批示。

绿色发展守卫者的法律途径是指“绿多会”运用法律对环境破坏者提起环境公益诉讼。2015年既是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元年,更是“绿发会”的环境公益诉讼元年。2014年4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会常会修订通过《环境保护法》,修改后的《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增加了环保公益诉讼条款。“绿发会”敏锐地感知到修改后的环保法的意义,于当年11月就组建了“法律工作委员会”,并下设“律师团”为社会公众、绿色企业、绿色志愿者等群体提供“公益诉讼”、法律咨询等相关服务活动作好了准备。2015年3月成立“公益诉讼工作组”专人负责,2016年1月成立“环境诉讼支持基金”[2]。

“绿发会”在有关环境公益诉讼方面十分活跃,环保公益诉讼条款于2015年1月1日生效,短短一年时间里“绿发会”就取得了很大成绩。从2015年4月24日“绿发会”向法院递交第一份环境公益状开始,截止2016年4月18日,“绿发会”共递交环境公益诉讼42起案件,其中在10个省区市的16起获立案[1]。不仅如此,“绿发会”还创造了数项“中国第一”:第一起“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五小叶槭案),第一起海洋环境公益诉讼(康菲案),第一起文物公益诉讼(马固案),第一起机动车尾气排放环境公益诉讼(大众汽车案),第一起沙漠公益诉讼(腾格里案)。其中,“绿发会”诉“腾格里沙漠案”一波三折,为“绿发会”赢得了很高的公众关注度、知晓度和社会认可度,曾受到《新京报》和人民网等媒体的高度关注。2016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对该案8起环境公益诉讼,做出有罪裁定,从而“绿发会”的公益诉讼主体资格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确认。该公益诉讼案被法学界评为“2015年中国十大公益诉讼”的案例,以及2015CCTV年度十大法治人物。

四、绿色发展的民间智库

一般来说,基金会都具有募资、资助、培训和宣传的职能。然而,在周晋峰担任“绿发会”秘书长的短短两年中,从组织功能来看,“绿发会”最大的变革就是发展了智库职能。“绿发会”积极参与环保立法和政策制定工作,为完善环保法制建言献策,其主要形式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参与专家咨询会:“绿发会”参与各种法律政策意见的征求,并提出有关建议。例如,“绿发会”参与中国控烟协会的《慈善法(草案)》专家座谈会;对环保部《环保公众参与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了系统的修改意见;2015年1月参加环保部TEEB理论中药行业论证会;2015年4月组织专家和律师环保部宣教司提交有关《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试行)》的政策建议;2015年5月参与北京律师协会《大气法》修改等问题讨论会;2015年7月参与“青海三江源玛多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实施方案”专家咨询会;2015年7月参与中国星空会的《暗夜保护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起草工作。2015年12月参与海淀区上庄村举办的“公众参与环保经验交流会”并发言;2016年1月参加了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和中关村汉德环境观察研究所举办的“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社会团体建言会”。

第二,递交政策建议:“绿发会”就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向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全国政协、政府有关部门及其业务主管单位提供政策建议。如,2015年3月“绿发会”为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绿色发展而进行的跨国界联合保护区项目建言献策,2015年11月向全国人大法工委报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草案)》修改建议”,2016年1月向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提交“《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案)修改意见”。

“绿发会”还通过联络拜访政协委员,借助全国政协这个渠道提交相关提案。如“绿发会”志愿者、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柯杨教授在2015年两会期间提交“建议加强中小学绿色教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的提案。2016年2月“绿发会”拜访了蒋秋霞委员等,就食品安全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两大提案进行探讨,促进其进入重点提案。同时“绿发会”还为2016两会提案(草案)征求意见,如“关于建立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建议”、“《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修订更名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法》的建议”以及“关于规范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涉及的生态环境修复等费用的建议”。“绿发会”“绿企工委”主任、国务院参事、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理事长谢伯阳委员在2016年两会上提出:“关于在《水污染防治法》修改和《土壤污染防治法》制定时增加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条款”的提案。

五、结语

显然易见,“绿发会”是我国众多环境公益性非营利组织之一。它从最初的纯粹官办基金会向民间基金会发展转型,它的发展历程是典型的“自上而下”的制度变迁或诱致性制度变迁。“绿发会”首先得益于国家重视环保和绿色发展这个战略大背景,同时又离不开能识别这个政策机会之窗的组织领导层,从而完成了组织的自我创新和制度变迁。因此,它的发展和转型不仅反映了中国环境公益组织,甚至包括其他公益性非营利组织转型的内在逻辑。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绿发会”是官方非营利组织成功向社会非营利组织转型的一个范例。

参考文献:

[1]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J].中国绿色画报,2014,(8):12.

绿色交通案例篇4

一、组织协调

为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设立区实施高排放汽车限行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相关工作。

二、工作分工

(一)区环保局:根据市治理机动车排气噪声污染工作协调小组的要求,牵头制订《市区实施高排放汽车限行工作方案》。组织召开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及相关单位协调工作会议。制作汽车限行宣传单,负责协调各项工作。

(二)交警大队:制订本部门实施高排放汽车限行工作方案。按照区政府审核通过的限行区域,结合我区实际,在保障交通运输正常的条件下,确定限行交通指示牌的设立点位,并将点位及限行指示牌标志图(规格、数量等)提供给区建设局。

在我区限行通告正式实施后负责对未持有绿色环保标志的违反限行规定的车辆依法处置。

(三)区经贸局(交通局):调查未持有绿色环保标志的营运车辆情况,协调各类高排放汽车所属单位调整运营线路。

(四)区建设局:按照交警大队提供的限行标志牌制作点位图,在通告正式实施前完成限行指示牌的制作和树立工作。

(五)其他成员单位:协调落实好与本部门职能相关的工作。区委宣传部负责限行工作的宣传工作;区监察局负责对违反限行规定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公务用车的监察工作;区城管局负责下属部门高排放市政汽车的协调工作;各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内所属高排放汽车限行的协调与宣传工作,防止其进入限行区域。

三、限行措施

根据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划定我区高排放汽车限行区域(详见附件)。从区限行通告之日起,禁止未持有绿色环保标志的汽车在划定限行的范围内通行。对于违反上述限行规定的行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依据《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等有关规定,给予汽车驾驶人相应处罚。

四、工作步骤

(一)制定《工作方案》。划定我区高排放汽车限行区域。

(二)起草《区高排放汽车限行通告(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告》)。根据市治理机动车排气噪声污染工作协调小组意见,起草区限行通告。

(三)《通告》的审查备案。将《区高排放汽车限行通告(征求意见稿)》送区限行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征求意见,同时在区政府门户网站(信息网)上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公示时间不得少于10天。完成公开征求意见程序后,交由区法制办审查备案。

(四)上报《通告》。《通告》通过区法制办的审查备案,经区政府审定后,上报市政府审批。

(五)《通告》。《通告》经市政府审批同意后,由区政府《通告》。

(六)开展《通告》实施前期准备工作。进行限行前的宣传工作,制作并安装各限行区域关键节点的限行指示牌。

绿色交通案例篇5

关键词:"三课五环";绿色课堂;教学模式;历史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453-01

"三课五环"绿色课堂教学模式是重庆市华蓥中学独立研究,结合学校的实际特点开创的一套符合新课程改革潮流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所谓的"三课五环"绿色课堂就是指"三课"和"五环"。"三课"指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五环"是指五个环节,分别是:嫩芽萌发(自学感知,初步认识)、绿叶共生(小组探究,形成共识)、百花齐放(展示交流,思维碰撞)、枝繁叶茂(精讲提升,反馈评价)、硕果满枝(巩固拓展,达成目标)。五个环节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并不是要求每一个环节一定要进行。从"三课五环"绿色课堂教学模式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有些教师认为历史课信息量太大,这一模式不适合在历史课中运用,历史教师也不知道该如何用"三课五环"上历史课。但是经过实践表明,"三课五环"绿色课堂教学模式也可以在历史教学中有效运用。本文是以历史新授课为例,结合本校一些历史教师的实际上课情况来进行研究。

1.学习小组的构建

小组的建设是"三课五环"绿色课堂中极其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三课五环"能否取得成效。分组要科学,不然就有失公平公正的原则,就不能有效的实施合作探究,更不能形成互教互学的局面,就会让 和展示流于形式,"为了讨论而讨论、为了展示而展示"。每个小组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每个小组以6人为宜,选出小组长,并明确各个组员的职责。学生们以为历史课就是初中那样的"讲授"课,以为只用听老师一节课讲到底就行。但是上了重庆市华蓥中学高中的历史课过后,他们不再以为历史仅仅只是听老师讲,还需要自己去探索,而且大多时间都是自己去探索知识。

2."三课五环"在历史教学中的实施

下面笔者以新授课为例,结合本校历史教师的相关实践进行论证。

2.1 嫩芽萌发-自学感知,初步认识

第一环节叫做嫩芽萌发,学生通过自学感知,初步认识即将学习的知识。在课堂上,这一环节是通过教学案完成的。历史课也可以通过教学案的方式。但是历史课的教学案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案不同,其他学科仅仅是知识点的罗列,但是历史课可以是情景的创设和材料的分析,甚至可以是故事。例如,笔者在上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这一课时,在课前就安排学生排练一个故事:一个学生演中国,一个学生演香港,一个学生演澳门,一个学生演台湾,一个学生演英国,一个学生演葡萄牙,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把港澳台问题的由来,以及中国收回港澳的过程,以及中国大陆与台湾的联系演绎出来,学生个个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同时还加深了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映象。

2.2 绿叶共生-小组探究,形成共识

在进行了自学感知、初步认识过后,教师应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探究,形成一个共识。还是以李老师的课为例,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进行自学感知过后,李老师就让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小组长负责小组内部的合作探究,组织小组成员把刚才小组成员自学感知的体会在小组内部相互交流,小组的记录员进行记录,形成一个对刚才历史老师所问问题的统一共识。这期间讨论十分激烈,有同学为了验证他是正确的,不惜站起来,以增加气势,压倒对手。

2.3 百花齐放-展示交流,思维碰撞

在进行了小组讨论,形成对问题的统一共识过后,教师将组织每个小组进行展示交流。每个小组给出的答案肯定有所不同,所以我们称之为思维碰撞。历史课也可以展示交流,思维碰撞。例如敖老师让学生展示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对比,有些学生认为中国制度比较优越,有学生认为西方在制度比较优越,在这过程中,两大观点激烈碰撞,最终得出结论,中西方政治制度各有优劣,但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先进制度。

2.4 枝繁叶茂-精讲提升,反馈评价

小组展示交流过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还需要讲解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例如,廖老师的课上,他先让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发现问题,然后进行精细的讲解,解决小组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2.5 硕果满枝-巩固拓展,达成目标

最后一个环节,是为了巩固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练习,达成目标。达成目标可以是课内,也可以是课外。历史课的达成目标不仅可以采用做练习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小组演戏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演故事的活动中去,既增添了不少乐趣,又促进了学生知识点的掌握。

3.取得的效果

重庆市华蓥中学改变了以前历史课是"讲授"课的传统,采用"三课五环"绿色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学到历史知识,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历史课也实行"三课五环"绿色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效果。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学习成绩也相应得到了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索的精神得到了培养。现在,学生很乐意参加各种科研小课题,就是得益于"三课五环"绿色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4.结语

通过本校的实践证明,"三课五环"绿色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新课程改革模式,能够在历史教学甚至其他学科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重庆市华蓥中学的"三课五环"绿色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段彩兰.《“三课五环”教学模式下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学园.2014年26期

绿色交通案例篇6

1996年12月,国家环保局、、国家教委颁布了《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年》,《纲要》的第二部分第11条提出,到2000年,在全国逐步开展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这是在中国首次提出“绿色学校”的概念。由此,在各地环境保护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努力下,全国开始涌现出一批“绿色学校”。2000年6月,国家环保局等单位又联合表彰了一批“绿色学校”,从而使绿色学校的建设活动成为中国环境教育运动中的一个重要事件。 但是,尽管已经出现和表彰了一大批“绿色学校”,对“绿色学校”的界定却仍然模糊不清的。究竟什么是“绿色学校”?应当从哪些方面开展建设“绿色学校”的活动?缺乏充分的探讨。这种局面并不利于绿色学校活动的深化和发展。因此,对“绿色学校”的内涵进行讨论将是有益的。 1. 什么是绿色学校? “绿色学校”一词产生的源头已无从追溯,但从看到的文献来看,“绿色学校”(Green School)一直是与环境教育运动紧密相连的,可以说是作为环境教育运动发展的产物而产生的。1986年,马来西亚教育部就曾出版过《绿化学校》一书[1]。而至少在20世纪90年代初,在英国就已经有不同的出版物从环境教育的视角出发,进行关于绿色学校建设的讨论[2][3][4]。由此推想,绿色学校的提出在西方国家至少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之前。也有人认为,“绿色学校”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欧洲环境教育基金会(FEEE)于1994年提出的一项全欧“绿色学校计划”(Eco-School)[5],这一项目是一个环境教育国际项目。尽管参与该项目的欧洲各国学校所使用的称谓并不一致,如爱尔兰称“绿色学校”,德国称“环境学校”,葡萄牙称“生态学校”等等,但是其内涵是相同的。 这样看来,绿色学校是作为实现环境教育目的的重要方法提出来的,它的内涵依从于对环境教育的目的和目标的理解。也就是说,绿色学校的内涵决定于环境教育的内涵。因此,我们就应当从环境教育的内在要求出发去寻找绿色学校的本质含义和建设依据。在此,不妨对环境教育的目的和目标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在确定环境教育目的和目标的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会议和事件[6],但有三个标志性的地方应当铭记,它们依次是斯德哥尔摩、第比利斯和里约热内卢。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在会议宣言第19项原则“环境教育”中,指出了环境教育在保护和改善环境上的重要性。在行动计划第96项建议中,强调了建立国际性环境教育项目的必要性。因此,本次会议可以认为是全球环境教育运动的发端。 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第比利斯召开了政府间环境教育会议,并发表了第比利斯宣言,首次把环境教育的目的和目标确立为意识、知识、态度、技能、参与五个方面,为全球环境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本框架和体系。因此,第比利斯宣言被认为是国际环境教育基本理念和体系的基准。 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有180个国家代表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这是全球范围内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同和确立的一次空前的大会。通过本次会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全世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背景的国家得到共识和普遍认同,而教育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亦得到充分肯定。可以认为,里约会议是环境教育运动的新起点,它提出的概念和思想,成为环境教育构建新的目的和目标体系的基础。 从斯德哥尔摩到里约热内卢,整整走过了20年的时间,在这20年中,环境教育运动有着长足的发展,环境教育的目标,也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目前国际上广泛认同的,是第比利斯会议的观点。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自第比利斯会议以来,新的环境问题不断涌现,人类对环境的认识不断加深,环境教育所涵盖的内容在拓宽,因此环境教育目标也发生着变化。其关注的重心由原来单纯的自然环境的保护,转移到现代的对整个人类历史上的发展模式的反思、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审视、对未来生存形态的思考。这正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环境教育中的反映,而这一趋势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得到了确立。因此,现代的环境教育,其根本目标,是与可持续发展观密切相关的。有人由此将现代环境教育直接称为可持续发展教育。 “绿色学校”作为一种环境教育的重要手段或措施,其内涵必然是随着环境教育目标的变化和要求而变化的。当环境教育仍然只把关于环境的知识和技能传授作为唯一的目标的时候,绿色学校的概念只能是狭窄的,知识本位的;而当环境教育的目的和目标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从而扩展到一个更广阔的领域的时候,绿色学校的概念自然也就要求能够涵盖更大的范围,包括更多的内容。第比利斯会议上提出五个方面的目标,把环境教育目标从“关于环境”领域扩展到“通过环境”和“为了环境”的领域;而里约热内卢会议,更要求从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看待环境教育,不仅是“关于环境、通过环境和为了环境”的教育,而是“关于可持续发展、通过可持续发展和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这样看来,从现代环境教育的观点出发,正如地名和大量的地理事实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但决不是全部内容一样,一所绿色学校决不仅仅是一所环境优美示范校,一所环境卫生示范校,一所环境科技活动特色校,尽管这些也许都是一所

绿色学校的表现。 2. 我们提倡什么样的绿色学校? 绿色学校从本质上讲,是学校以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的思想为指导,不断完善自我管理、改进教育手段、降低教育投入、提高办学效率和效益的过程,从而也是学校不断解决自身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过程[7]。换言之,绿色学校的本质特征,就是在学校建设中体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因此,绿色学校可以说就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学校。以下几个例子也许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绿色学校的特点: 案例1[8]: 在纽约曼哈顿区的一所高中里,学生在学习必要的学术基础课程之外,还要学习学校自定的关于环境保护和研究的必修课程。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每年学习的内容不同。第一年,学习普通的环保知识;第二年,结合所学知识,开展废物利用、手工制作等活动;第三年,举行丰富多彩的野外实地考察活动,通过了解地理、地貌、自然景观、动植物标本,开展环境研究课题学习。在学校的一楼大厅里,展示着学生关于环境的作品,有外出考察的照片,有反映环境保护主题的绘画,有利用废物制作的壁挂。学生的教室也别具一格,三分之一的空间用来摆放花草、鱼缸等展示自然景物的陈列品。学校的教学楼是由仓库改建的,教室、办公室之间的隔墙用的是一种将废纸经过强力压缩而制成的建筑材料;走廊的地面上铺设的是用旧轮胎加工而成的消音地毡,大楼顶层的露天平台上,摆放着一排排占地面积很广的无土栽培花草和盆景。学校的学生对学习环保和环境研究方面的课程兴趣很浓,校长认为,这种课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2[9]: Chigasaki小学位于日本横滨的一个小城镇上,附近有一座森林公园。他们从1995年开始致力于在全校范围内推进环境教育。他们在学校里多次召开全校教师的研讨会,达成对环境教育的共识。他们认真研究了小学课程,把环境教育的有关内容划分成若干主题,如生存环境、资源和能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把这些内容结合到不同年级的不同课程里。另外,他们在附近的公园和城镇中开展了大量的活动,如到公园里写诗、抚摸树木、唱歌、做游戏;在科学课中进行水质观测、观察树木、昆虫和鸟类等活动;与当地的环保团体合作清理公园里的垃圾;自己种植蔬菜和水稻;用废物制作手工艺品;到社区中收集废纸和空罐头盒等。当学生开展这些活动时,经常是在家长和社区人员的参与和帮助下进行的。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对当地的环境和环境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愿意通过学习去了解环境问题并采取行动解决这些问题,为自己的城镇能够变得更美好而努力。 案例3[10]: 青岛山东路小学位于青岛市市北区东部,是一所城市小学,校园面积狭小。1998年,他们成为“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试点学校,开始在学校内开展环境教育活动。他们成立了校长为首,党政领导参加,中层干部组成的领导小组,分工具体负责开展工作;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培训,采取措施动员全体教师参与环境教育活动;以环境教育作为教科研的主要任务,研究在小学各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方法,发动教师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渗透点,设计环境教育渗透课;把环境的主题作为每年的科技节、艺术节和少先队活动的重要内容,经常性地引导学生运用课堂知识思考和解决现实中的环境问题,如针对街道上烧烤羊肉串引起的污染问题,市场上出售幼鲅鱼的问题,逢年过节大量贺卡浪费的问题等,学生们积极思考,提出建议,并到社区里采取各种主题宣传活动,社会反响很大;在学校里,美术老师绘制了环境科技墙,自然老师和学生在校园和教室设立了自然角,学校在校园内进行了绿化美化,设立分类垃圾,由高年级学生进行垃圾的分类收集、回收、变卖等工作,还放置了各种环境卫生和环境保护的标志牌。99年学校进行了一次全校学生的环境意识调查。通过调查,学校认为,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对环境的关心、好奇心、责任心都大大增强了,参与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积极性、自觉性和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时带动了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设施的发展。 案例4[11]: 在斯里兰卡,有一天,当研究者沿着郊外美丽的海滩漫步时,见到一组十来岁的少年与两位年长的渔夫在激烈地争论着什么。驻足片刻随即发现他们之间的谈话已远远超出了早安问候的范围,少年们显然是有组织而来的:其中一人与两位长者交谈,另有一位在临摹着渔船,第三个少年在记述渔船的装备情况,还有两人在进行记录。这些少年们只是附近一所初中低年级学习小组的成员。通过与他们的老师接触,我了解到这位老师在全年中会将她所有的学生(共68人)通过学习小组的形式组织起来,她将自己的工作视作为孩子们提供学习机会,帮助最需要获得帮助的学生,组织必要的学习资料,以便孩子们能在学业上互相帮助并确保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质量。这所位于斯里兰卡热带丛林地区的简朴的小小的学校,已经在教育形式的改进上迈出了巨大的一步。 这些案例揭示了绿色学校的一些特点。但是,并不是每个案例都表现了绿色学校的全部特点。某些案例可能只表现出一个方面的特点,而另外的案例表现的是其他方面的特点。因此,这些案例是不完整的。但是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我们力图得到对绿色学校的较全面的认识。 绿色学校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必须有一个好的环境教育课程,不管是采用独立设课式还是渗透式。在案例1中,学校采用的是独立设课式,即学校有专门的与其他学科相对分离的环境研究课程,而在案例2和3中,采用的是渗透式,即学校不单独开设环境研究课程,而是通过改进教材和教法,把相关的内容结合到正规课程中进行。关于这两种模式的争议从未停止过,但至少到目前来看,两种模式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并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一种模式优于另一种模式[12]。但是,无论哪一种模式,在案例1,2,3中都经过精心的设计,使其适应不同教师和学生的需要,而且体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要求。每一个绿色学校都应当有一个结构合理,内容全面的环境教育课程。 第二个特点是绿色学校是“对环境友好的”学校。在案例1中,学校选择循环利用的材料制造的建材,在校园和教室里营造贴近自然的小环境等举措都体现了对环境的关心和爱护。在案例2和案例3中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在学校的日常活动中,其实总是在有意无意地进行某种“环境教育”,而这种教育,往往被课程的执行者所忽视。换句话说,学校的氛围,总会包含着某些关于环境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可能会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产生对环境友好的影响,也可能会对学生产生对环境不友好的影响。绿色学校要求一种“对环境友好的”教育氛围。 第三个特点是校内人员(教师、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全员参与性。在案例2中,学校召开了全校教 师的研讨会,以取得全体教师的支持和参与;而案例3中,学校更采取了具体的行政措施来鼓励全员参与环境教育活动。在绿色学校中,全体教师、员工和学生的参与是环境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绿色学校全员参与的特性,表现出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学校管理方面的要求。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学校中应当提倡公平、民主、尊重、信任、平等等观念。这些观念的传达是现代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方面。而师生员工共同合作,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过程,无疑是养成这些观念的最好方法。 第四个特点是绿色学校重视把校园环境和当地环境作为环境教育的资源。把环境作为教育的资源是“通过环境的教育”所提倡的,而学生接触的最直接的环境就是自己的学校。 “也许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也是最全面的进行环境教育的资源就是他们的学校,他们的建筑物和他们的操场。还有什么比校园开展环境研究更好的地方呢?”[2]案例1,2,3,4中,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了绿色学校的这一特点。 五是社区与学校的相互开放。在案例2和案例3中,社区的支持和帮助都对学校环境教育的实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学校的活动也对社区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社区与学校本来是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而传统的教育观把学校和社区看作是对立的,相互隔绝的,学校成为对社区封闭的“象牙塔”。这实际上是教育资源的浪费。现代环境教育愈来愈把学校看作是社区的一部分,应当为社区提供服务,对社区的环境负责;而社区也应当成为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的资源。绿色学校作为体现现代教育观念的场所,应当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六是鼓励丰富的,特别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育和教学模式的转变)。在案例4中,表现了绿色学校在鼓励新的教学方式方面的特点。有研究表明,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1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学习。从现代环境教育的观点来看,环境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丰富的教学方式[12]。绿色学校鼓励远离传统的室内教学和灌输的方式,而转变为一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从个人独自学习的方式转变为小组形式学习,并把个人学习视为小组学习的最终目的;从教师作为全权的灌输者转变为教师只作为设计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学生们也由教学信息被动接受者的身份转变为创造性学习者的身份了。而这些,恰恰是与现代教育改革的趋势是一致的。 3. 如何建设绿色学校? 对于建设绿色学校所涉及到的内容,也有不同的看法。 FEEE在宣传Eco-School项目的材料中提及,“生态学校”项目是一项全欧计划,在课程方面,旨在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于关于环境的问题的意识;在行动方面,鼓励学生在改造自己的学校使其更有利于环境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采取有效的实际行动来减少学校对环境的影响;在社区方面,鼓励学生把学习活动扩展到课堂之外,并且在家里和更广泛的社区里培养负责的态度和责任感。 在英国Green Your School里[2],提出从校园环境、学校能源的使用、循环利用、污染和我们使用的物品等五个方面来对学校进行调查,并且采取行动。 在英国的College going green里[4],提出要从校园设计/美学特征、建筑物及其建筑材料、饮食供应、学校课程、能源、市场、纸张、对外联系、购物、循环利用、公共场所的维持、交通、废弃物管理等方面来进行绿色学校的建设。 在《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年》里,提出绿色学校的主要标志是[14]:学生切实掌握各科教材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师生环境意识较高;积极参与面向社会的环境监督和宣传教育活动;校园清洁优美。 在2000年4月于国家环保局宣教中心举行的一次关于绿色学校标准的研讨会上,宣教中心提出[15],应从组织机构、计划和评估、信息传播、课程渗透、资源和设施、培训、实践活动、校园环境、环境管理、联系和交流等方面来建设绿色学校。 从上述关于绿色学校建设的意见来看,大家关于绿色学校建设所涉及到的具体方面有着不同的意见。这些不同意见的产生,恐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各人对环境教育的目的和目标理解不同所造成的。前已述及,绿色学校的建设应当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从现代环境教育的观点出发。因此,不管什么样的观点,如果仅仅把绿色学校视为“对环境负责”,“采取适当的行动解决环境问题”,“对环境友好”的学校,那么应当说是不全面的。 尽管众说纷纭,但大家都认为,绿色学校的建设涉及到学校建设各个方面的内容,决不是学校工作的某一个方面所能代替和涵盖的。总的来看,建设绿色学校至少要考虑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学校管理、学校课程、学校环境、学校与社区的关系[12]。 1. 学校管理 ? 与上级主管部门、学校领导、教师、教辅人员取得关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共识 ? 成立可持续发展教育领导小组 ? 制定学校远景和近期发展规划,? 在规划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 制定学校远期和近期教育教学计划,? 在计划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 运用环境管理的观念对学校环境进行管理(如垃圾的处理、能源的利用、环境清洁卫生、学校场地的管理、学校资源的利用) ? 使学生、教师、家长、教辅人员都能参与管理和决策过程 ? 在校园里、课堂上鼓励学生了解学校决策的机制和过程、尊重不同? 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 ? …… 2. 学校课程 1) 显课程 ? 列出各科中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 相联系的教学内容 ? 各科教师协作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 ? 将课程内容与学生身边的、当地的、日常的环境相联系 ? 鼓励学生从不同? 的角度来理解环境问题 ? 运用更丰富的教学法进行教学 ? 审视现有可用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学资源,? 并开发新的资源 ?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 …… 2) 潜课程 ? 使学生有机会直接接触环境、认识环境、欣赏环境、建设环境 ? 更多地运用环境作为资源来帮助教学 ? 建立环境教育专门活动教室 ? …… 3. 学校环境 ? 校园的美化、绿化、净化 ? 让学生更多地亲近自然(草地、小动物、花木……) ? 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校园建设 ? 在各科教学中更多地运用校园作为教育和教学的资源 ? …… 4. 学校与社区 ? 与学校所在社区建立良好共建关系 ? 社区更多地参与学校管理和建设 ? 更多地运用社区作为环境教育的资源 ? 与学生、家长共建“绿色家庭” ? 增强与其他开展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小学的联系和交流 ? …… 以上列举的一些方面只是我们提出的建设绿色学校应当考虑的一些方面,并不是所有的内容,但是已经涉及到学校工作的许多方面。我们看到,创建绿色学校,绝不是种花、种草、栽树那么简单,甚至也不是开设一门课程,改变课程计划那么简单,它关系到节省资源、减少污染、实施开放的管理、强调分享的观念、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和尊重多样化的文化和价值取向等更重要的方面。因此,绿色学校的建设,要求对学校从整体上、根本上进行系统的改造[12]。 4. 新世纪的新学校-5. 绿色学校 如今,通过各种媒体,每个人都越来越多地意识到环境和发展问题的存在。许多人都听说过热带雨林的消失、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贫困、难民潮、食物危机等问题。但对许多人而言,这些事都发生在遥远的地方,不会发生在本地的环境中。 可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 这些问题有许多就发生在当地,甚至在校园里。学校的学生和教师都是资源的消费者。同时,作为社区的成员和现在的或未来的公民,教师和学生同时又是社区发展的负责人,有责任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如果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比作一条跑道的话,那么在这条跑道之外是没有观众的,所有的人都是运动员。环境和发展问题不仅是大人的事,政府的事,而是大家的事。 要解决全球的环境和发展问题,学校里的学生必须要注意到当地的问题并试图解决这些问题。“绿色学校”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机会,来评判学校对当地的环境与发展会造成什么影响,并尝试找出一种使学校向好的方面变化的方法。通过“绿化校园”,学生们将了解到到当地的、地区的、乃至全球的环境和发展的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绿化校园”,师生们也可以将自己的学校建设得更好,更适于学习。因此,“绿色学校”应当是“着眼身边,立足当地,心系全球”。 在中国,建设这样的绿色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陈旧观念的束缚,应试升学的压力,经费设施的匮乏,教师素质的欠缺[12]。针对这些问题,有人提出了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转变管理模式、加强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加强社会和媒体的关注等方面的对策[16]。因此,在中国建设绿色学校的主要困难,恐怕不是能不能,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做不做的问题。许多实践已经证明[17][18][19][20],不管学校原有的基础如何,只要积极参与,就必然有所成。 新世纪之初,教育改革的潮流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悄然兴起,中国亦莫能外。素质教育,就是我们对这一潮流的回应。尽管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仍存在差异,但是大家的共识是,新的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分析能力、创造力,尊重多样性,尊重差异性。一句话,要形成一种个性化的教育观[12]。反观静思,我们发现现代环境教育(或可持续发展教育)与素质教育竟有着惊人的契合度。正如一些学校教师说,他们为素质教育找到了一个最好的切入点,这就是环境教育[21]。绿色学校,正是要体现这样的教育。因此,建设绿色学校,完全符合教育发展的趋势。在可预见的将来,绿色学校必将成为中国教育视野中的新亮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课程发展中心及阿敏奴汀学院,绿化学校,马来西亚:马来西亚世界自然基金会,1986 [2]Friend of the Earth, Green Your School-A School Friends Action Pack for Secondary School, London: Friends of the Earth, 1989 [3]Committee of Directors of Polytechnics, Greening Polytechnics, London: Committee of Directors of Polytechnics, 1990 [4]Further Education Unit in Collaboration with Council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lleges Going Green-A Guide to Environmental Action in Further Education Colleges, London: Council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992 [5]曾红鹰,环境教育思想的新发展-欧洲“生态学校”(绿色学校)计划的发展概况,环境教育,1999,(4) [6]刘继和,国际环境教育发展历程简顾-以重要国际环境教育会议为中心,环境教育,2000,(1) [7]张远增,绿色学校评价几个相关问题的初步研究,环境教育,1999,(4) [8]西南师范大学环境教育培训中心,环境教育参考资料,重庆:内部交流资料,1998 [9]Chigasaki Elementary Schoo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Chigasaki Elementary School: Yokohama, 2000 [10]青岛山东路小学,实施环境教育-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教育中心,内部交流资料,1999 [11]John Huckle and Sue Naydorf, 培训手册(怀柔),内部交流资料,1997 [12]北京师大环境教育中心等,可持续发展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3]Ian Reece and Stepen Walker, Teaching Training and Learning, Sunderland, UK: Business Education Press, 1997 [14]国家环保局、、国家教委,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年,1996 [15]国家环保局宣教中心,中国“绿色学校”标志细则(讨论稿),2000 [16]沈建,创建绿色学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环境教育,2000,(2) [17]陈翠兰,发挥环境教育优势提高学生素质,环境教育,2000,(4) [18]宋振亚,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是中小学环境教育的重要载体,环境教育,2000,(4) [19]唐忠国,创建绿色学校提高师生意识,环境教育,2000,(4) [20]舒朝全,谈贫困县开展创建绿色学校,环境教育,2000,(4) [21]林又槟,环境教育的新起点,环境教育,2000,(3)

绿色交通案例篇7

关键词:城市综合体;建筑设计;绿色综合体

建筑旨在利用不同的空间组合,承受多个使用功能的建筑体,为了将使用空间发挥到极致,主要分为单体式和组群式。单体式指的是将各层之间或者一层内的房间都要不同的使用功能,让其组成一个既有分工又有联系的综合体。组群式是将每个建筑物在风格上、功能上组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且每个建筑物都能有机的、协调的组成一个统一的综合体;综合体建筑体是当代建筑体、城市规模建设的代表,它的出现让城市功能发挥到最大的极致,但由于消耗的土地资以及各类能源较为巨大。因此,加强建设超高层城市综合体建筑的绿色化对城市显得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对绿色建筑体建设中存在的几点重大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最后分析了其对全球环境的重大意义。

1综合体建筑建设的相关因素分析

1.1气候因素

要建设超高层综合体需要考虑许多因素,环境因素至关重要,如气候因素尤为关键。建筑设计者要对当地的气候进行了解,确定是否适合建设超高层建筑体,而不同的气候也决定了绿色建筑体的建设方案也会不同。首先确定当地的气候类型;其次考察当地的气候指标,如日照条件、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多个气候指标。通过对气候因素的详细了解,在确定超高层建筑的对策方案。若是地区处于炎热气候,则需要着重考虑建筑的采暖和保温,通过对该区域的气温条件以及湿度数据进行监测统计,计算出需要采暖的能量以及供冷的平均时间,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

1.2选址与朝向

除了考虑气候因素的影响,在建设超高层建筑物时还需要考虑交通问题以及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为了确保交通便利以及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超高层建筑体应优先建设在人群较为密集、流动性较强的区域。一些超高层建筑体在建设的过程中会带动一些区域的发展,如建设场地可以跟政府设施、交通位置等因素挂钩。另外,在鼓励人们出行时利用交通工具或者步行,也要将生态保护区和历史文物保护区等地方给隔离开。除了选址上需注意的问题,超高建筑体在朝向上需要注意,这对其影响也尤为关键。建筑体的朝向,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影响下建筑的节能建设、室内环境以及结构负荷载等相关因素。因此,在对超高建筑体实施建设方案,需要妥善选择朝向,确保建筑体在整体上能维持绿色属性。通过回顾性分析一个区域的历史气候数据,计算出该地区需要的建筑节能志愿,在确定最佳的朝向角度。

1.3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超高层建筑体的特点是高且需要使用功能齐全,因此在选择场地和设计主体是需要进行谨慎选择,其中对主体设计营销最大的是周围环境影响。周围环境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风、火、热、声等环境因素,设计方案时,必须对这些环境进行多个探讨研究,尽量避免周边城市出现一些敏感的问题及不利的影响因素。若是建设过程中可以设计关于超高层建筑体的立足点,主要是促进环境影响能造成有利的一面,有效贯彻绿色建筑的建设理念。在方案的建设初期,需要利用计算机模拟楼层的建设情况,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可以使得建设方案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同时在模拟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些十分有效的数据,为节约建设成本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帮助。

1.4材料选取

超高层建筑体在建设的整体过程中主要消耗的是大量的建筑材料,因此,建筑材料的选取至关重要。为了选取合适的建筑材料,设计师在对超高层建筑体进行设计时,需要对建筑材料的适用性进行考虑。建筑材料的适用性主要考虑绿色环保、材料的可再生性以及保质期、抗震压能力以及隐含碳排放量都列为主要考察的指标。另外,建设材料尽量采取本地或者附件的材料,可以节约运输成本,避免产生环境污染和碳排放。

2建设超高建筑体的几点建议

在项目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交通方面的问题,若有条件可以将地铁线路也在建设中,方案的设计可以将地下层与将来的地铁站直接相连,鼓励人们使用交通工具或者步行,减少建筑给城市带来的交通压力,减少交通对环境的影响。综合考虑该地区的气候因素。如以北京为例子,由于北京的气候属于夏热冬冷。因此,可以在两座塔楼之间选择南北朝向的对角布局,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自然光照以及热辐射,同时也可以降低冬季采暖的能耗。在方案的设计当中也需要考虑室外风环境,利用CFD模拟软件可以模拟出最佳频风速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影响。其目的是为了让人在近面活动没有受到风加速的影响。除了采取相应的绿色技术以及综合考虑各个影响因素之外,可以在综合体内加入高、中、低等各类生态技术,例如可以利用太阳能技术进行供电,缓解不可再生能源的压力利用空调系统热回可以使得资源再生功能最大化,采用高空冷源、市政中水利用、冷却水回收利用等技术可让水资源利用率增加到最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超高层建筑体中引入绿色建筑的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超高体建筑体需要考虑诸多环境因素,因此必须制定科学有效、规范管理、切实可行的设计实施方案。另外,项目负责人应对环境监测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并列为重要工作计划。同时项目负责人应加大投入人力、财力、物力支持该设计工作。一个成功的建筑综合体不是说使用多个绿色设计技术,而是有针对性、目的性的使用每项设计技术。根据当地的环境影响以及设计条件来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方案进行比较分析,选择最佳的设计技术,同时还需要考虑设计与技术经济上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梁佳驰.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J].工程技术研究,2016,(5):118-119.

[2]王冕,张桥,雷少华.城市综合体临时给排水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16,(7):239-240.

[3]张威,杜璐露,贾瑜欢.某大型城市综合体空中连廊分阶段疏散策略研究[A].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2015消防工程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2015:7.

[4]袁飚.某高烈度区城市综合体塔楼结构设计[A].同济大学、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建筑结构》杂志社.第二届大型建筑钢与组合结构国际会议论文集[C].同济大学、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建筑结构》杂志社,2014:4.

绿色交通案例篇8

聚焦云计算、大数据

“北京体验中心在建成后,将更有利于我们为客户全方位展示泛达长期积累的行业经验、产品创新能力及独树一帜的解决方案,让客户近距离接触数据中心物理层解决方案,了解数据中心建设的整个过程。”泛达网络大中国区销售总监袁晟中表示。泛达北京体验中心模拟了真实的数据中心,特别为大数据和云计算开发了专门的物理层解决方案,展示了泛达机柜、综合布线、桥架、PIM等产品,为客户提供了完整的端到端数据中心物理架构解决方案。

另外,对于工业自动化的应用,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标签、扎带、端子、标识、安全等工业电气配套产品外,泛达产品线全面解决方案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地体现。袁晟中表示,泛达将产品进行了各种组合,形成了一整套工业自动化物理层解决方案,可以完全覆盖工场机房建设的整个生命周期,从初期建设规划,到机电、接地、基建保护等所有场景,均有整套的特色设计方案。

细节之处见真章

北京体验中心展示的各类解决方案,均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泛达近年来的创新成果。例如,体验中心中展示的泛达2.0机柜,就是为了配合全球化的绿色节能机房环保理念推出的新产品。泛达对机柜的挡风板、导风槽以及前后左右冷热交换进行了设计更新,可以完全满足数据中心绿色环保标准。

在体验中心中,不仅能够全面感受到泛达产品对绿色环保理念的坚持,还能看到众多泛达的“绿色”创新。在节电空调、节电照明、电源备份等技术的基础上,泛达在很多细节上都为实现数据中心的节能目标进行了产品设计上的改进,使节能效率显著提升,如通过增加机柜和机房地板之间的密封装置Cool Boot,就能帮用户有效提升节能效率。另一个例子是通过机柜的密封条,就能有效地防止冷气泄漏。对于PUE值的控制,泛达也不是一味追求为用户降低数值,而是基于用户的实际情况根据投入产出有效地进行控制。据悉,泛达分布在北美和墨西哥的研究机构,长时间致力于数据中心热量分布、热流体力学的研究,能持续将其研究成果转化为绿色能源管理的创新。

顺应数据中心的云化发展趋势,泛达在北京体验中心特别引入了预配置方案。泛达的预配置方案在设计上进行了显著改进,可灵活进行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快速部署。此外,泛达也是思科、EMC等厂家在全球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其预配置方案与交换、路由、存储设备的兼容性也是泛达的优势之一。为了配合高密度、大容量施工的要求,泛达还改进了理线、走线等环节,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及能源消耗。

体验中心处处体现了泛达从“细节”入手为用户解决问题的技术创新特色。例如通过机柜小孔的贴纸,就能保证热交换在符合预期设计的要求范围内运作。

上一篇:智慧化医院建设方案范文 下一篇:如何指导低年级阅读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