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报告范文

时间:2023-12-22 17:15:43

光伏产业报告

光伏产业报告篇1

海润光伏2011年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时,阳光集团承诺:如果重组完成后上市公司未能实现海润光伏编制的2012年及2013年盈利预测,则公司需以现金方式向上市公司补足利润差额。

海润光伏的季报显示,2013年一季度,公司亏损1.43亿。同时,公司预测年初至下一报告期期末的累计净利润可能继续亏损。分析人士认为,光伏行业景气度迟迟难以好转,海润光伏如不能尽快实现自我造血,在2013年固然能够继续靠补偿盈利,但2013年以后,失去利润补偿的公司将更加难以为继。

靠补贴实现盈利

海润光伏2013年一季报显示,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6亿元,同比下降19%;净利润亏损1.43亿元,而去年同期为亏损6875万元。记者注意到,公司今年一季度亏损额度也超过了去年上半年1.35亿元的亏损额。

季报公布后,有投资者质疑:其他不少光伏企业一季度都扭亏了,为什么海润光伏的亏损反而扩大了呢?更有股民在股吧中表示:阳光集团今年又要大出血了!

当初海润光伏借壳ST申龙上市时,江苏阳光集团及部分股东出具了以下利润补偿承诺:如果重组完成后上市公司未能实现海润光伏编制的2012年及2013年盈利预测,即上市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012年小于50965.79万元,2013年小于52858.38万元,则阳光集团在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5日内,以现金方式向上市公司补足利润差额。

海润光伏2012年的年报显示,2012年全年公司实现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7万。

根据补偿承诺,阳光集团须在公司年报披露的5日内,以现金方式向公司补足利润差额5.07亿元。

海润光伏在一季报中提到:公司已于2013年3月15日收到阳光集团全资子公司江苏紫金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支付的补偿款5.07亿元人民币。

输血模式难以为继

有业内人士表示,海润光伏一季度亏损幅度成倍放大,除了市场景气度不佳之外,也跟营业外获得的收入大幅减少有关。

季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总额为53.1万,其中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81.6万。而去年全年,公司获得5亿多的政府补贴。

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海润光伏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99亿元。也就是说,如果扣除政府补贴,2012年公司亏损达4亿多元。

如果说政府补贴仅仅只是帮助公司抵消的亏损,那么公司获得的利润差额补偿就真的助力公司发展了吗?

事实上,2012年的业绩下滑并未影响海润光伏分红。公告显示,海润光伏现金分红拟以“每10股派现7.4元”的方式进行。按该公司10.36亿股计算,总计分红高达7.66亿元人民币,占未分配利润的80.91%。

资料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海润光伏控股股东江苏紫金电子集团持有公司2.62亿股,预计可获得1.94亿元左右的分红。加上一致行动人杨怀进、吴艇艇,三者持有海润光伏4.34亿股,预计可获3.21亿元分红。二者占业绩补偿的64%。

资料显示,公司短期流动负债达69亿元,其中银行借款22亿元,资产负债率已达75%,而分红将进一步拉高其资产负债率。

证券分析人士认为,名义上海润光伏获得了巨额利润差额补偿,实际上却遭遇了“杀鸡取卵”,由于海润光伏可分配利润9.48亿元,分红完成后,结余未分配利润仅剩1.81亿元,家底几乎被掏空,未来经营资金都是问题。如果海润光伏不走出获取差额补贴,然后慷慨分红的循环,未来的盈利预期将不断被透支。

行业依旧低迷

今年以来,光伏行业依然低迷。欧盟委员会将对中国最大的几家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征收48%以上的进口关税的消息让整个行业更加雪上加霜。

记者注意到,在亏损幅度同比放大的同时,海润光伏的存货量也在急剧上升。一季报显示,公司目前存货量达到8.53亿元,同比上一季度增长36.61%,已接近报告期内公司全部营业收入。公司在公告中称,主要原因是为满足销售订单增长,存货备货量增加。

光伏产业报告篇2

《财经》记者 李其谚 实习记者 马静婴

最终,国内最大光伏电站项目招标没有选择0.69元/度这一最低报价,而是选择了第二低报价。

“敦煌1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下称敦煌项目),从3月开标到6月底最终确定招标结果,由中广核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广核能源)、江苏百世德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和比利时Enfinity公司联合体报出的1.09元/度中标价,比最低价高出0.40元/度。

这对于太阳能发电仍是一个“史无前例”的低价。此前,获批的四个太阳能发电项目中标价格均在4元/度。

至此,这场中国光伏产业中史无前例的“超低价”竞标尘埃落定,它引起的激荡则久久未能散去。

“这个招标的项目只是冲锋号,随后大部队就上来了。”一位不愿具名的国家发改委官员告诉《财经》记者。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务院研究室等机构,对多家光伏企业进行了一轮密集调研。在此调研基础上,国家发改委将一份发展中国光伏产业的方案上报国务院。如果方案顺利获批,下一批光伏发电项目有望在近期启动。

“大部队”就是这即将启动的一批太阳能发电项目。按照国家发改委构想,以1.09元/度低价作为标杆,上马一批太阳能发电项目,压迫上游光伏企业进一步降低原材料的价格,长远目标是将太阳能发电上网电价控制在1元/度以下,由此拉动行业发展。

这一思路有别于不少发达地区推行的以补贴推广太阳能应用的策略。“相对而言,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光伏产业的发展,对中国而言更为现实。”上述国家发改委官员告诉《财经》记者。

招标“跳楼价”

2008年12月,被称为光伏并网发电“试验田”的敦煌项目开始招标。

“光伏”即指太阳能发电,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利用太阳能电池(核心原料为多晶硅)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太阳能发电有低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等优点,只是成本高昂,在中国一直未能得到推广。

敦煌项目总投资5亿元,设计年均发电1637万度,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光伏电站。根据国家能源局对“敦煌1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的复函”(下称“复函”),竞标胜出方需在18个月内将此项目建成,同时拥有25年的特许经营权。

这是迄今中国最大的光伏发电站示范项目,五大电力集团和国内主流光伏企业均参与了项目竞标。

发改委在“复函”中表示,“将以上网电价为主要评判标准,由上网电价最低者中标建设”。业内将此次招标价格视为国内后续并网光伏电站的参考基准价。

今年3月,敦煌项目招标开标,结果令人大跌眼镜。国投华靖电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码:600886,下称国投电力)和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纽约交易所代码:YGE,下称英利能源)组成的竞标联合体,报出“跳楼价”――0.69元/度。

可与之进行比较的是,中国火电上网电价约为0.30元/度-0.40元/度,风电上网电价约为0.50元/度,此前获批的四个并网光伏电站项目上网电价均为4元/度。

中广核能源联合体竞标价格位居第二,为1.09元/度,比国投电力联合体报价高出0.40元/度。大多数竞标者的竞价更高,都在每度1元至2元之间。

国投电力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对于在光伏领域不占优势的国投电力而言,价格是最大的竞争筹码,0.69元/度基本是参照风电价格投标。此外,公司可以通过这一项目获得市场和经验。

英利集团首席战略官马学禄对《财经》记者表示,从光伏组件生产角度,公司完全可以以0.69元/度的价格做到“不赚不亏”。

这一低价曝出,在业内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反对者甚众。由于这一价格很可能成为以后项目的标杆电价,大多数人认为将会对以后的竞争起到“坏的示范作用”,不利于产业的良性发展。

国家发改委内部对此存在意见分歧。“这一价格远比当初预计的要低,”参与招标工作的一位专家告诉《财经》记者,“不过拿出这一项目招标就是希望能通过市场发现价格。”

在反对的压力下,国投电力联合体6月上旬主动退出了竞标。在竞标之初,国家发改委参与招标官员曾经对竞标人提示过,“谁出价低就给谁”。

国投电力的退出令发改委也勿需食言。在此前后,国投电力获得了另一个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也是1.09元/度。

多晶硅泡沫破灭

相对而言,光伏企业对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降低较为乐观。今年4月,在中国(洛阳)太阳能光伏产业年会上,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纽约交易所代码:STP)等13家光伏企业签署《洛阳宣言》,宣布到2012年,将光伏上网电价控制在1元/度。马学禄则表示,包括英利在内的部分国内企业,有望在2010年提前完成这一目标。

业内人士介绍,地面光伏发电站的成本组成大致可以分为光伏组件、逆变和输配电、电站建设安装、土地价格几个部分。其中,光伏组件的成本占了主要部分,多晶硅是光伏组件的主要原材料,2008年10月前占光伏电池成本的70%左右。

中国作为光伏产品第一大生产国,一直面临“两头在外”的局面:原料多晶硅主要依赖进口,生产的光伏组件则有98%出口,正可谓“有产业、无市场”。2007年,全球多晶硅产量4.5万吨,而同期需求量达到5.2万吨,缺口达到7000吨。

多晶硅的价格呈现出令人瞠目结舌的急剧攀升:从2002年的10美元/公斤至20美元/公斤,到2007年末创出400美元/公斤的天价;2008年,市场现货价格一度高达450美元/公斤,即每吨45万美元。

受此刺激,全球光伏产业出现疯狂扩张,中国亦不例外。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数据,到2008年,中国光伏产业拥有2吉瓦(1吉瓦=10亿瓦)的产量和5吉瓦的产量,占到全球总产量的37%,成为全球最大光伏生产国。

与此同时,为掌握上游原料定价权,国内企业开始主动进入高纯多晶硅生产。在2008年上半年最狂热的时候,多家企业抛出了万吨级的生产规划。

根据长城证券的数据,当年中国实际产量约4100吨,仅占全球产量的6.7%,投产多晶硅项目合计产能则高达约1.16万吨,2009年随着新增产能投产,产量可达2万吨,可制造约2.5吉瓦的太阳能电池。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来临,国外对光伏产品的需求大幅萎缩,大批订单丢失,导致多晶硅的生产由供不应求转为供过于求。根据长城证券分析师周涛估计,2009年多晶硅全球需求量为5.57万吨,供给量多达8.15万吨,产能将大幅过剩。

多晶硅价格于是出现暴跌。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多晶硅价格出现过山车般的下滑,一路跌至100美元/公斤以下,下降超过80%。

随着多晶硅成本下降,光伏组件价格也进一步下跌。在敦煌项目招标中报出“跳楼价”的英利能源一位高层透露,公司生产的光伏组件平均售价,由2008年一季度的4.11美元/瓦下降到四季度的3.19美元/瓦。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专家胡润青认为,多晶硅泡沫破裂,正好给国内推广光伏发电创造了机会,正是启动国内市场的好时机。她告诉《财经》记者,多晶硅价格大幅下跌,导致光伏电站的安装成本在最近三个季度内大幅下降,这是一个降低太阳能发电上网电价的绝佳机会。

“目前光伏产业正经历一个转折点,成本进入快速下降通道,这也有利于政策扶持。” 胡润青说。

马学禄此前曾透露,用新工艺生产的高纯多晶硅,成本将控制在24美元/公斤-28美元/公斤。这远低于目前约60美元/公斤多晶硅的现货价格。

国际太阳能学会(ISES)副主席David Renné在6月中旬的“亚洲光伏峰会”表示,根据美国经验,要达到电网平价,就要将光伏组件的价格降至1.25美元/瓦,系统价格大约是组件价格的2倍,目标价格为3美元/瓦-4美元/瓦,目前的系统价格还需要下降一半。

靠补贴还是靠市场

在此背景下,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一位专家认为,敦煌项目招标有望对光伏发电应用起到“意想不到的推动”。

目前,各大电力集团发展新能源重点依然是风电,多数光伏项目不能普及,主要原因是成本偏高,“不具备经济性”。

“如果能将发电成本降低到1元/度以下,光伏产业在国内的发展将‘不可限量’。”上述中电联专家说。

在敦煌项目基础上,如果未来有更多太阳能发电项目上马,有望给多晶硅产业带来大批订单,通过竞争促使多晶硅的成本进一步降低。

但是,对于这一想法的可行性,仍然存在不确定性。确定了1.09元/度的上网电价后,太阳能发电仍然远高于传统发电,如何刺激发电企业和用户的积极性?

由于光伏发电成本高昂,各国政府普遍对这一产业进行补贴,这将耗费大量财政收入。如德国和西班牙采用“固定上网电价”模式扶持太阳能发电:电网公司收购光伏发电的上网电量,收购所增加的费用,电网公司将在全国消费者中均摊。

6月下旬,国内光伏产业最集中的江苏省,首次宣布大规模对光伏发电进行“固定电价”的政策支持。根据近日下发的《江苏省光伏发电推进意见》,江苏将通过向电力用户征收电价附加的形式,建立江苏省光伏发电扶持专项资金,这一基金主要用于补贴省内的光伏发电项目与脱硫燃煤机组项目。

“江苏省的补贴方式和力度,都很难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一位接近发改委的专家告诉《财经》记者,“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短期可以通过补贴实现,长期仍需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产业的良性发展。”

中国在今年年初推出了“太阳能屋顶计划”,对符合条件的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给予一定补贴。此外,中国还考虑计划出台《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和“金太阳工程”,进一步扶持光伏应用。

大幅度出台补贴政策会给财政带来一定压力。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专家胡润青告诉《财经》记者,决策者应注意西班牙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2004年起,西班牙政府出台大规模补贴政策,刺激国内光伏市场发展。在政策的支持下,到2008年西班牙新增装机容量达到2.5吉瓦,约占全球新增量的一半。

光伏产业报告篇3

案件回放: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2012年1月30日就美国、欧盟、墨西哥诉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世贸组织争端案裁决报告。裁决称,中国不公平地限制了广泛用于钢铁、铝和化工产业的九种原材料的出口,使国内制造商获得不正当竞争优势。要求中国必须马上降低出口关税,并解除出口限额。此次终裁中,WTO上诉专家小组了此前的部分裁定,认为此前关于配额分配管理、出口许可证、出口最低限价、配额招标的裁决整体无效;裁定专家组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第20条的解读错误等。

上榜理由:这份裁定无疑对中国原材料出口政策是个巨大的挑战。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原材料出口国家而言,既想谋求发展中的经济利益,又要保护环境、节流资源,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两难问题。在中国此前的运行机制下各方面尚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这一问题未被激化。然而2012年初WTO的一纸裁定,打破了这种平衡,这一两难问题在外部压力下“被凸显”,中国在原材料出口管控方面将不得不做出调整。

2、欧盟对中国光伏企业反倾销立案

案件回放:2012年,光伏市场的贸易战无疑备受瞩目。2012年5月,在美国对华太阳能产品提出双反之后。2012年9月6日,应欧洲光伏产业联盟EU ProSun的申请,欧盟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的晶体硅光伏组件及关键零部件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涉案金额达到204亿美元,其份额已达中国光伏企业出口的57%,是迄今为止针对我国的最大贸易诉讼。欧盟预计最迟将在2013年12月左右作出终裁。

上榜理由:对输往欧盟光伏产品征收高额关税的影响将传导至产业链上的每一个企业。对国内光伏企业造成重创,欧盟是中国光伏产品海外最大市场。欧盟此次反倾销案将涉及超过200亿美元的出口额,涉案金额接近于2011年中国从欧盟进口汽车整车的总金额,将给中欧贸易、政治和经济带来巨大潜在影响。数据显示,中国最大的10家光伏企业的债务累计已高达175亿美元,约合1110亿元人民币,国内整个光伏产业已接近破产边缘。

3、华为、中兴在美遭安全方面调查

案件回放:美国国会2012年10月8日报告称,华为、中兴为中国情报部门提供了干预美国通信网络的机会。并建议相关美国公司尽量避免同华为、中兴合作,以避免造成知识产权方面的损失。

该委员会在报告中表示,华为和中兴未能配合长达一年的调查,也未能解释他们在美国的商业利益以及与中国政府的关系。报告称:“根据可用的机密和非机密信息,我们不能相信华为和中兴未受外国政府影响,也不能相信他们不会对美国和美国的系统构成安全威胁。”

上榜理由:两家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被正式阻挠引发国内一系列中企在外受不公正待遇的讨论。无独有偶,欧盟贸易委员德・古赫特当地时间2012年12月17日表示,欧盟将于未来数周或数月内作出是否对华为、中兴展开不公平贸易行为调查的决定。2013年中国公司遭遇“”仍将继续上演。

4、美国反补贴法案生效

案件回放:奥巴马总统于2012年3月13日签署H.R.4105法案,授权美政府可对包括中国在内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该法案的生效时间追溯到2006年11月20日,从而使美商务部已针对中国产品做出的24个反补贴裁决合法化。该法案还涵盖了双重计算问题。此前,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已分别于3月5日和6日表决通过相关法案。

上榜理由:此举意味着未来美国对中国等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不再受到国内立法的制约。美国企业可继续对来自中国的产品采取“双反调查”,特别是该法案还规定了可追溯适用到2006年11月20日以后发起的所有反补贴调查。

5、中国风电塔在美遭遇“双反”

案件回放:2012年12月18日,美国商务部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应用级风电塔作出反倾销和反补贴终裁,将对中国产应用级风塔征收44.99%至70.63%的反倾销税,以及21.86%至34.81%的反补贴税。

上榜理由:2012是我国两大新能源产业的灾难年,风电和光伏产业在此期间都受到了重创,产业发展陷于停滞状态。在继美国对我国光伏产品落下双反大棒之后,风电产品也随之受到打击。

此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今年1月18日作出终裁,认定从中国和越南进口的应用级风塔实质性损害或威胁了美国产业,美国将对此类产品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关税。

业界普遍担心美国会将“双反”调查延伸到风电塔之外的产品,欧洲甚至将可能会效仿美国,其情况将与中国的光伏产业经历类似。

光伏产业报告篇4

中国商务部网站日前证实,2013年12月31日,美国SolarWorldIndustriesAmerica,Inc.代表美国内产业正式向美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对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进口的太阳能电池产品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

2012年10月,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组件征收“双反”关税。时隔一年多,正在逐步走出产业低谷的中国光伏再遭美国围堵。

为此,中国商务部机电商会2013年12月31日当天紧急召开预警会议。“中国大部分输美光伏组件均从海外采购电池片,如果连这条路都堵上了,中国(输美光伏组件)有可能就出不去了。”机电商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该负责人透露,1月20日立案与否将会揭晓。目前,机电商会正在与企业积极商讨,团结企业的力量,有可能还会赴美进行抗辩。

美国再次发难

早在美国提出对华“双反”申请前,机电商会就做好了相应预警工作,他们在发给企业的一份通知中表示,“近日,我会从多方渠道了解到美国部分光伏企业拟对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出口至美国的太阳能光伏产品采取新动作,美国相关主管机关如采取新措施将对我光伏产业产生重大影响。为了更好地应对上述情况,机电商会拟于2013年12月31日召开预警工作会,请相关企业负责同志参会。”

美国的最新举动,使得中美“光伏”争端再次升级。2012年10月,在持续两年的中美“光伏”争端后,美国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组件征收24%~36%的关税。根据美国商务部裁决,逾100家中国生产商和出口商面临总计约31%的关税,其余中国企业面临总共逾250%的关税。

由于美国商务部的裁决仅针对中国光伏电池片或使用中国光伏电池片的光伏组件,因此许多企业在电池片环节选择了台湾地区代工产品,以期“迂回”进入美国市场,从而规避“双反”高额惩罚税率。

此次美国企业的新提议无疑扩大了对光伏产品的“双反”制裁范围,阻截了台湾地区代工环节这一规避渠道。

上述机电商会负责人认为,这对中国输美光伏企业影响较大。数据显示,相比承担24%~36%的“双反”税率,即大致约合每瓦20美分左右的新增成本,台湾地区代工要合算得多。而如果最终美国商务部决定将台湾产品也纳入到“双反”范围内,则意味着中国光伏组件在美国市场的性价比优势将被削弱。

中国积极应对

上述机电商会相关负责人告诉国际商报记者,在申请提出后,美国政府还需要一定时间决定是否立案。从2013年12月31日开始,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需要7天时间进行调研,与此同时,美国商务部则需要20天的调研时间。也就是说,从2013年12月31日提出申请开始,将有20天的时间,立案与否就可见分晓。如果美国方面决定不再立案,则申请逾期自动终止;如果确定立案,则届时美国将公告。“我们将组织企业,把企业团结起来,共同应对此案,有可能还会赴美进行抗辩。”该负责人说,目前正在对申请合规性进行分析和研究,确实存在一些疑点,但目前还不便透露。

中国某光伏企业法律负责人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目前正在对立案申请所涉及的产品范围、理由等进行研究,以便提出应对措施。目前看来,美国申请在技术上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结合法律规范,以进一步判断其合规性。

对于立案的可能性,该法律人士表示,由于该申请涉及面广,所以还不好判断,但中国企业在此前经历过美国和欧盟“双反”调查,已经对“双反”流程比较熟悉,不管最终能否立案,都会有所准备和应对。

欧美对华愈演愈烈的光伏“双反”,已经严重影响中国光伏产品对这些传统市场的出口份额,而美国此举,必将继续加速推动中国企业转战新兴市场。工信部旗下研究机构赛迪智库的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光伏组件出口量约为16GW,出口额约10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7%。其中,对美出口份额占比约10%;对欧出口份额由2012年的近65%下降至2013年的30%,而日本跃居首位,成为中国光伏组件最大的进口国,进口额约为22亿美元,占中国光伏组件总出口额的22%。此外,中国光伏组件对印度和南非的出口额分别占5.2%和4.5%。

光伏产业报告篇5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选址

[DOI]10.13939/ki.zgsc.2016.41.067

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的能源需求不断增加,能源的利用形式呈现多样性发展。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对核电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打击,核电发展的争议甚嚣尘上,而内陆核电更是备受争议,新能源迎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世界许多国家都加大了对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研究,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政策鼓励太阳能产业的发展。然而,国内光伏产业的迅速扩张给新能源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欧美的双反使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雪上加霜。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的利好于光伏发展的政策,以促进国内的光伏发电建设,但是光伏产业的发展仍需谨慎。反观国内光伏发电建设,特别是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的建设更应该谨慎对待,那么电站的选址工作更应该做得扎实。

1 光伏发电的特点

光伏发电项目具有无污染、占地面积大、建设周期短、系统简单、设备占投资比例大、资源决定收益、电能质量低等特点。光伏发电无污染,对环境影响小,对于电力供应紧张、污染较严重的地区,适合开发光伏发电项目。但是其建设开发往往受土地和资源限制,在经济发达地区一般很少有适合的场址,主要是因为在这些地区不但很难找到较大面积的场地,同时光资源情况也不尽如人意,达不到最低投资收益的要求。最近国家加大了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支持力度,实现了在城市中建设光伏的愿望。而在较为偏远的地方开发建设光伏项目,电力送出就成为光伏电站建设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由于光伏发电电能质量较低,在电网不健全的地方常常会出现弃光伏限电的现象,影响光伏电站的效益。光伏发电项目虽然系统简单,但是其设备约占总投资的80%,因此光伏发电项目的质量管理不容忽视。光伏发电站在选址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其自身的特点,对影响电站收益的主要因素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根据行业内经济评价要求,或是本企业的测算要求,对项目进行初步测算。

2 光伏发电站开发过程

光伏发电项目的开发可分为选址阶段、预可研阶段、可研阶段、电站建设四个阶段,光伏发电项目的选址工作,按照国家及地方政府要求,并结合其本身的特点,包括光资源、现场情况勘查、土地情况、气候资料、区域电力情况、送出线路、地方政策等方面内容的调查和分析。从而初步确定电站建设方案,进行投资估算和经济性分析。在进一步项目论证阶段,根据以上内容在核准或是备案前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水土保持报告、接入系统报告、土地预审、地灾报告、压覆矿情况报告等项目情况的分析报告,此阶段需要对项目用地进行测绘及岩土初勘。由于光伏发电项目系统简单、建设周期短等特点,通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达到初步设计的深度,项目省略初步设计,直接开展施工图设计配合电站建设。

3 影响光伏发电站选址的因素

光伏电站选址应该结合各要素有序进行,依次可分为三步,即决定性因素分析、边界条件分析、固有要素分析。决定性因素包括光资源、土地情况,边界条件包括送出条件、电力消纳、交通情况、附近遮挡物等,固有因素包括地面附着物、环境要素等。首先对场址的光资源、土地等决定性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对场址初步判断,判定场址是否可以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其次对厂址的周边条件进行实地踏勘,收集资料进行详细分析,进行投资估算及经济初评价,判定场址是否符合投资方对投资及收益的要求。最后进行场址固有信息的收集,结合前两个阶段的分析,确定光伏发电的技术方案、送出方案,制定投资概算并进行经济评价,完成项目选址工作。

3.1 资源分析

光资源情况是场址是否有开发价值的先决因素,太阳总辐射受地理纬度、日照时数、海拔高度和大气成分等因素的影响,太阳能资源分布特征对于电站系统的布局和太阳能利用效率非常重要。根据国家气象局的日照辐射数据,全国大致上可分为五类地区,根据目前光伏电站建设单位投资水平,三类以上地区较适宜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四类地区为较难开发地区,五类地区几乎为不可能开发地区。但是如果有特殊的地方补贴政策,可以考虑开展进一步工作。

3.2 土地情况

光伏发电项目占地面积较大,土地是否可以合法使用是项目的决定性因素。光伏发电项目用地采取征地和租赁两种形式,对于青海、新疆等西北地区的荒山、戈壁,由于土地补偿费用较低,光伏发电区可采用征地方式,对于其他地区为了降低工程的前期投入成本,可探索采用租赁国有未利用土地的供地方式。光伏发电项目要求地质稳定,对于可能出现塌陷等潜在的地质灾害的场址,则需慎重考虑开发光伏发电项目。

3.3 边界条件

边界条件包括送出条件、电力消纳、交通情况、附近遮挡物、水源等。

按照国家“合理布局、就近接入、当地消纳、有序推进”的总体思路,根据当地电力市场发展和能源结构调整需要,与当地电网公司(或供电公司)沟通,落实市场电力消纳条件,避免电站运行中出现弃光现象。并且通过水光互补、风光互补的方式提高电能质量,以减少电网的负担,提高电站的等效利用小时,保证项目收益。

3.4 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包括水文、大气质量、湿度、气象因素等。水文因素包括短时最大降雨量、积水深度、洪水水位等,直接影响光伏系统的支架系统、支架基础的设计以及电气设备安装高度。大气质量因素包括:空气透明度、空气内悬浮尘埃、空气湿度等因素。前两者主要影响实际日照辐射量,空气内悬浮尘埃量影响光伏组件的清洗频率,空气湿度除了对金属设备的腐蚀外,还存在诱发组件的PID效应,加速组件的衰减,严重影响发电量。气象因素应充分考虑冰雹、沙尘暴、大雪等灾害性天气光伏发电站的影响程度。

3.5 地方政策

除了上述因素外,正确把握地方政府对光伏发电项目的鼓励政策会使光伏发电项目的开发事半功倍。地方政府对光伏发电项目的补贴,能够有效地提高项目本身的收益,使光资源较差的地区具备了开发价值,增加光资源稍好的地区执行的灵活度。

4 光伏电站的选址方法

光伏发电站选址可以采用以要素定点的方法,影响光伏发电项目选址的决定因素为资源和土地情况,可分为以资源定点和以土地定点两种方法。光伏发电项目的选址可以结合两种方法,在收集资料信息的同时,进行实地踏勘,对项目场址要素综合分析。另外,可以根据地方政府对光伏项目的鼓励政策,开发水光互补、风光互补、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等特色项目,采取“以特色要素定点”的方法,在水电、风电项目附近进行选址,提高并网光伏项目的电能质量;在鱼塘、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区进行有效论证,满足光伏发电项目对土地的要求。

5 结 论

大型并网光伏发电项目的选址虽然没有火电、核电项目的选址复杂、时间长,但是其各要素的调查分析也是一件繁复的工作。光资源和土地情况的分析是选址工作的重点,光资源决定项目收益,土地情况决定项目是否可行,边界条件决定项目实施难度,固有要素影响项目投资,针对各要素材料的收集并结合实地踏勘,全面细致的分析是顺利完成项目选址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黄汉云.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3.

光伏产业报告篇6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电池面板制造商之一,中国尚德电力差不多已经耗尽所有现金,据无锡中院核查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底,包括工行、农行、中行等在内的9家债权银行对无锡尚德的本外币授信余额折合人民币已达到71亿元。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接受《中国经济报告》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尚德破产,损失最大的不一定是施正荣,被捆绑卷入的地方政府和国有银行也将直接或间接受影响。如果没有他们在背后支持,施正荣恐怕也难把企业做那么大。但让人痛心的是,各方对风险估计不足,以至于现在面临这么大的困难。这位靠“阳光”发财的施正荣,从“新能源教父”、“中国首富”的神坛上走下来了。

目前,全国光伏产业都在经历着与尚德一样的煎熬。全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到了不得不靠政府救市的地步。

光伏行业整顿是必然的,但目前的现状对中国很不利,欧美“双反”使整合过程更加惨烈,最终整合是国有化的过程,这也是无奈之举。

有能源专家对《中国经济报告》表示,光伏去产能办法不是很多,一些地方政府介入太深,所以,建议地方政府尽量不接盘,如果无奈之下接盘,一旦行业情况好转,政府应尽快退出。

据了解,国内光伏龙头企业英利集团、常州天合和无锡尚德等在去年进行了去库存化努力,从整个市场来看,许多缺乏规模的光伏生产企业经过此轮调整后将可能永久的退出市场,未来整个行业的产能很难恢复到2011年的高峰时期。

“两头在外”受制于人

对于目前中国光伏产能过剩现状,林伯强指出:“该死的企业死不掉,好的企业被拖死。”林伯强表示,中国光伏制造产能已达40GW,位居世界首位。而实际上只有20多个GW的需求,可见产能大量过剩。而且又逢国外市场突变,特别是欧美产能收缩,更加受制于欧美的“双反”。

光伏存在产能地域性集中的现象,如江苏、河北、江西等地域集中了中国大量的光伏企业,全国几乎每个开发区都有自己的新能源基地,都在引资建设光伏等新能源企业,这不利于产业集聚带来的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

光伏行业产能过剩主要是终端需求不足。太阳能是靠国家补贴发展起来的,与火电无法竞争。之所以陷入困境,与光伏“两头在外”有密切关系,林伯强说。

光伏“两头在外”过去通常指硅片材料来源和光伏组件市场均在国外。目前的情况有所变化。一方面,国内晶硅材料产能过剩,另一方面,与国外相比,国内晶硅生产成本受制于技术和规模因素,居高不下。在国外生产成本在20美金/公斤以下,而国内除保利协鑫等少数厂家外,其它大部分厂家生产成本普遍在30美金/公斤以上。因此,国内电池板生产厂家仍然选择从国外进口,导致硅片材料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国外。从光伏组件市场来看,2011年以前,国内产能的90%以上出口国外,但2012年以来,在国内支持光伏产业的系列政策的作用下,国内光伏发电发展较快,2012年装机容量超过了3GW,并首次超过了风电装机容量。据估计,未来国内光伏市场将可以消化国内产能的40%。

林伯强说,该死而不死的企业,会导致产能去不掉,对行业健康发展有影响,把好的企业也拖死。这是我们最担忧的中国光伏行业的现状。

供求关系恶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价格的大幅下降。虽然技术进步是价格下降的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竞争的白热化。2010年初,一个光伏EPC项目,当时的组件价格是14元/W左右,目前已降到不到5元/W了。2009年国内逆变器公司不到30家,目前估计都超过了300家。价格从2009年时的每瓦3元多,下降到不到0.5元/W。

过剩真相:大量企业垂而不死

根据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截至2012年底,中国已有的60多家多晶硅企业中,只有4至5家在进行少量生产,90%以上的企业已经处于停产状态,而且这一局面可能短期内很难改变。林伯强认为,统计过于夸张了,若只有4、5家生产,还有产能过剩吗?其实,欧美比较市场化,光伏企业先倒掉了,中国的光伏企业因为与地方政府和国有银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还在死撑着。

停产危机席卷而来,造成国内多晶硅企业目前大量停产的原因很多。首先是由于整个光伏设备产业链目前供过于求的格局导致的。其次,国内光伏企业自身竞争力不高也是重要原因。从生产成本来说,绝大多数国内企业生产成本普遍高于国外厂家。当然,除了前述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因素外,还存在如下问题:首先,应收账款也是困扰光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市场不景气,光伏企业普遍放大信用要求,即使是“金太阳工程”、“光伏建筑一体化工程”在内的财政支持项目也存在付款周期长的问题,这些均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增长较快,行业内“三角债”现象严重,影响公司的资金周转和企业的正常运行。

以整合寻出路

而更多业内人士关注的还是整个行业如何并购重组。

对于整合的思路,林伯强对《中国经济报告》表示:“两头下手”做,一头是政府主动,把终端做大,形成需求;一头是被动的做法,并购整合等。鼓励有规模有技术优势的光伏企业进行并购是推动行业整合重组的重大举措。作为政策性银行的国开行已明确对“六大六小”光伏龙头企业予以信贷支持。而各地方政府出于对财政收入、就业等利益考虑,对所在地濒临困境而缺乏竞争力的光伏企业予以财政支持,这客观上延缓了光伏产业市场化的整合过程。

产能过剩本质上是供求关系失衡,因此,治理产能过剩也需要从供给方和需求方两方面入手。2012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增加需求的政策,这些政策包括:

(1)西部大型荒漠电站批量建设。预计未来一年,西部将陆续批复十几个GW的项目,2013年的装机量是2012年装机量的2倍以上。此外在50MW以下规模的光伏发电项目上,部分地方发改委将直接拥有审批权。(2)发电、上网和市场消纳等问题的逐步解决。据报道称,国家能源部门正研究制定《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管理办法》,解决可再生能源面临的发电、上网和市场消纳三大问题。(3)多项配套支持政策正在酝酿出台。目前,国家能源局正在研究制定行业发展问题和配套支持政策,包括《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实施办法和电价补贴标准》等。

2013年年初,《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对装机容量目标再次做出了调整,将由21GW调整到35GW。同时“光伏建筑一体化”、“金太阳工程”等规模也不断增加,光伏发电上网电价仍然维持在1元/W,审批手续和上网接入等方面均予以政策支持。

光伏产业报告篇7

当今太阳能技术主要涉及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采暖与冷却、太阳能聚热发电系统、被动太阳能、太阳灶以及其他新兴技术。目前,美国太阳能科技研发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产品成本等方面,并力求尽快将技术成果投入商业化运作。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正利用太空卫星收集太阳能,然后将光束传回地球接收站转化成电能。

太阳能光伏产品最早在美国贝尔实验室诞生。目前,美国能源部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太阳能研发中心等是太阳能产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发的重要机构。此外,美国许多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都投入到新能源技术的研潮中。根据能源部的要求,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日前举办全美高校新能源创业比赛,其中近1/3的设计项目涉及太阳能产业。对于胜出的项目,投资方迅速投入创业启动资金。

美国对于光伏发电的激励政策依各州情况不同,大多数采用可再生能源配额、税收优惠、现金补助计划等,这些也是美国太阳能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对于太阳能产业的科技研发,政府从多方面给予资金扶持,如建立“清洁能源银行”等。

美国已在42个州通过《净电量计量法》,即允许光伏发电系统上网和计量,电费按电表净读数计量,允许电表倒转,光伏上网电量超过用电量时,电力公司按照零售电价付费。

美国有37个州对于光伏发电项目进行初始投资补贴或电价补贴,26个州有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居民屋顶的光伏项目,最高减免额度达两万美元。对于非居民建筑,最高减免额度可达50万美元。美国还有21个州对于光伏发电项目给予优惠贷款,贷款利率最高为7.5%,贷款期限最高20年。

其中,最为成功的是2009年美国国税局的“现金返还法案”。该条款规定,可再生能源项目完成后,美国财政部必须在60天内以现金形式返还项目成本。

美国太阳能发电市场需求近年来一直保持强劲增长,目前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太阳能光伏市场之一。有报道称,如果有计划地发展太阳能,美国到2050年将不再依赖进口石油。专家预测,2050年全球的电力需求将是现在的三倍。届时,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到总发电量的1/3。

美国太阳能产业研究公司Solarbuzz近期公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美国太阳能市场将呈现10倍增长幅度。未来五年,美国光伏市场预计比2009年市场规模增长10倍,即年均增长30%以上。从全球太阳能光伏市场规模来看,美国已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太阳能光伏市场之一。

美国太阳能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激励政策与太阳能产业部署就业影响评估》的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在美国,约有超过10万人就职于5600家太阳能企业。2011年,美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比前一年增长超过一倍,预计今年美国光伏市场还将继续增长。

光伏产业报告篇8

2014年9月当国家电网董事长刘振亚所写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一书面世后,他始终坚持一个观点:全球能源互联网将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全球互联泛在的坚强智能电网。

作为中国智能电网的先行者,国家电网对智能电网的发展进行了持续探索。不过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仅仅依靠国家电网,中国能源互联网还不能完全覆盖,需要很多在国网体系以外的能源电力企业参与能源互联网的建设,而光伏产业正是最主要的清洁能源之一。

2015年,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互联网+”概念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能源领域已经开始探索开拓有利于产业发展的互联网道路。

据了解,目前从光伏全产业链上来看,行业中正掀起了一场从制造端、应用端,到融资租赁等环节的光伏互联网浪潮。这番热情的背后,则是巨大的清洁能源市场。

在刘振亚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一书中指出:2050年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目标。届时,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0%左右,每年可替代相当于240亿吨标准煤的化石能源,减排二氧化碳670亿吨、二氧化硫5.8亿吨,全球能源碳排放115亿吨,仅为2009年的50%左右,可以实现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同时,全球能源互联网累计投资将超过100万亿美元。

不难看出,光伏在清洁能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未来的光伏市场可想而知。而一直致力于分布式电站开发的航禹太阳能董事欧文凯向媒体表示,众多光伏企业在剖析自身优势之后,都在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光伏互联网之路,圈里的人都在试图将互联网的思维和光伏产业进行结合,目前已经有公司初具成效。

据了解目前中国光伏行业和行业外的资本,都将目光集中到了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光伏电站上来,因为电站建成并且并网发电之后能够带来几十年持续的收益,而电站的转换率成为一个电站效益高低的关键。

能源行业大佬开始布局

当前,与“互联网+”结合已成为光伏市场的最大卖点,携手“互联网+”也为光伏产业的发展创造出无限想象空间。但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强大的颠覆能力对光伏产业既是发展机遇,也是巨大挑战。部分看似无坚不摧的光伏龙头企业,极有可能在短期内被率先找到“互联网+光伏”新路子的小企业颠覆。

在这个革故鼎新的过程中,光伏企业要想抓住机遇,首先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互联网化商业模式。据了解,目前光伏互联网结合的模式大体分为以下几类:光伏制造领域的B2B平台、光伏系统服务领域的B2C和B2B平台、第三方大数据运维公司、互联网众筹和互联网金融、光伏电站交易平台、光伏发电量交易平台。

日前,华为集团在黄河上游水电的大型地面光伏电站项目中,将数字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与光伏发电技术相融合,通过“智能化”提升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和运营管理效率。同时,华为还通过无线宽带集群和多媒体运维系统,实现专家和现场运维人员协同工作,用实时的视频和语音通讯,让远程专家提供“一站式”专业、安全、准确的技术支持。数据实时采集、云存储、大数据挖掘及在线专家分析系统,可使电站自动体检,给出最优清洗、部件更换和维护等建议。

而光伏行业龙头协鑫集团目前已经建成并布局“六位一体”能源微网、清洁能源电商交易平台、能源智能建筑、区域能源互联中心、“能源+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在从多晶硅到光伏电站全产业链生态圈的构建中,互联网将成为协鑫集团整合金融、产业、市场及服务等各种资源的重要工具。

此外,数月前,作为能源互联网技术服务提供商的远景能源,也推出了以太阳神名字“阿波罗”命名的第三方光伏电站管理云平台。行业大佬的诸多新动向表明,光伏产业正在开始加速与互联网的融合。

大数据支持新能源行业

光伏互联网市场的炙手可热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两者结合的诸多不确定性。在国家力推的背景下,光伏产业仍未呈现繁荣发展的景象,究其原因,有效数据的缺失导致投资光伏电站风险过大,进而“逼退”金融投资机构是重要原因。

而在光伏数据的收集上,国内光伏电站已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经验,国内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数据采集模式并高效运作。“有了大数据基础,国内光伏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才能走得扎实。”欧文凯说,“逆变器作为光伏电站运行数据的集散地,完全可将其看作是能源互联网在可再生能源电源侧的‘入口’,这也是光伏电站相关大数据采集的唯一端口。”

逆变器龙头企业阳光电源已意识到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的市场潜力。4月1日,阳光电源宣布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基于全新的“智慧光伏云iSolar Cloud”平台,共同推动新能源向“互联网+”的产业革新。阳光电源此次强势涉足互联网,引起行业极大关注,近20年逆变器生产、太阳能电站运维管理采集的大数据会令人刮目相看,被行业认为是光伏互联网合作迈出坚实的一步。同时,数十万太阳能电站接入“阿里云”,变身“互联网+”发电站,对电力行业乃至整个新能源产业都将产生深远的启示性影响。

据了解,阳光电源仅一项新型的智能精准解决方案,预计每年就可为光伏电站提升3%-7%的收益。未来,阳光电源将融合企业太阳能电站的运维管理经验以及全球领先的系统设计能力和产品技术,通过阿里云提供海量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连接能力,向太阳能电站提供智能运维服务。

“光伏发电将从单一的电站管理进入集团化电站管理阶段。”阳光电源副总裁赵为告诉记者,“我们的光伏运维经验和大数据基础与阿里云计算的结合,为光伏产业里程碑升级提供了最好、最具想象力的平台。”

航禹太阳能董事欧文凯向媒体表示,众多光伏企业在剖析自身优势之后,都在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光伏互联网之路,圈里的人都在试图将互联网的思维和光伏产业进行结合,目前已经有公司初具成效。

此外,数月前,作为能源互联网技术服务提供商的远景能源,也推出了以太阳神名字“阿波罗”命名的第三方光伏电站管理云平台。行业大佬的诸多新动向表明,光伏产业正在开始加速与互联网的融合。

上一篇:关于对积极心理学的认知范文 下一篇:铁路货运安全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