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的背景范文

时间:2023-12-20 16:57:24

医养结合的背景篇1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基础医学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2018年度中南大学本科生教学改革项目“PCDA结合参与式教学在基础医学教学改革中的研究与实践”(2018jy130);2018年度中南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网络PBL教学构建基础医学研究生转化医学理念”(2018JG24)

[作者简介]刘持(1984—),女,河南南陽人,博士,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肺内微环境稳态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秦晓群(1959—),男,湖南长沙人,博士,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哮喘、COPD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33-0220-02[收稿日期]2020-03-20

自2015年10月国务院颁布的“双一流”建设方案后,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全面进入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阶段[1]。教育部针对“双一流”的建设目标明确提出要切实贯彻研究生教育的创新计划,加强培养研究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2]。基础医学是现代医学教育的基础学科,与传统的临床医学学科不同,基础医学主要是应用生物学及其他自然科学方法研究人类个体的正常功能以及病理生理过程,为临床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在新时期“双一流”的建设背景下,对基础医学研究生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阶段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双一流”建设的本质和终极目标。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是培育医学人才的基础,基础医学研究生向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促进现代和未来医学科学发展的内在驱动力[3]。对于基础医学专业来讲,培养世界一流的基础医学人才,不仅仅要培养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还需要特别加强培养基础医学研究生的独立创新能力。但是,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在现阶段普遍存在着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脱节、研究资源浪费和研究效率低下、基础医学科学问题滞后于临床需求、基础研究科研成果很难向临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转化等问题。因此,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基础医学研究生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基础医学教育的关键核心环节。

二、创新型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创新型人才是指专业基础牢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沟通合作精神、能够创新发现问题且解决问题的复合型人才[4]。但是,在创新型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因素影响创新型基础医学人才的培养和输出。

首先学校对于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处于一个相对模糊的阶段。大多高校对多元化的社会需求了解不够清楚,培养模式单一,培养方法老化,导致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知识结构配置、科学研究能力与社会需求无法匹配[5]。另外,大多数高校仍采用传统的培养方式和管理理念,课程设置中忽略了研究生的个性化需求。课程机构不合理,知识性理论课程较多而实践环节占比不高的现象,导致学生创新意识薄弱。除此之外,现阶段相当一部分的基础医学研究生在学术交流过程中参与度比较薄弱,对于前沿性的学术讲座、学术沙龙不够重视,导致学术思维过于僵化,视野不开阔[6,7]。

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基础医学研究生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

“双一流”建设是是党中央、国务院对高等教育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双一流”战略背景下的新时代高等医学教育建设既面临着机遇,又接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8]。在“双一流”建设背景的驱动下,基础医学研究生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运行和改善有效的培养体制,这包括课修订培养方案、强化师资队伍、优化课程设置和建立新平台等多个方面。

(一)修订完善基础医学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案

一个完善且可行性强的、具有长远规划的培养方案在基础医学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道路上是必不可少的。在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不同的基础医学院校应结合学院自身的发展需求,以提高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为原则,结合“双一流”的建设目标和基础医学的自身专业特点,切实制定并完善基础医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并创新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建设基础医学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

强大的师资队伍是基础医学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保障。培养创新型基础医学研究生还需要组建科研创新型研究生导师队伍,积极引进富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加入队伍之中。导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站在创新的最前沿积极培养学生的处理信息、解决问题、文字表达与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使学生养成自觉自主创新的意识。另外,学院应设置导师评价体系,引导研究生导师队伍积极主动提升自身的学术修养与创新实践能力。

(三)优化设置基础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

基础医学是一类需要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科,科研实践环节对于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参与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会逐渐形成和发展,而且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能动性得以激发。因此,应有效增加科研实践环节的占有比例,并逐步开展与接触临床医学应用相关的课程,寻找源头创新,使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更好地联合互动,锻炼基础医学研究生从临床中发现问题,再回到实验室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建立基础医学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平台

基础医学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还需要综合运用各类教学资源为研究生科研创新搭建新平台,这是医学研究生向创新型人才培养顺利开展的物质保障。一方面,基础医学院所需要与优秀的科研医疗机构合作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提高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特聘在本领域具有学术权威性的教授、专业人士定期开展学术讲座,使学生尽可能了解本领域前沿的相关工作。研究生会定期参加课题组组织的、与相邻学科交叉的学术交流会,汇报自己近期的科研工作,谈论研究生的课题开展,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气氛,达到交叉渗透,优势互补的目的。除此之外,主动输出优秀的研究生导师出国学习,发现国外基础医学发展的创新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结语

医养结合的背景篇2

关键词:新医改背景;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

新医改政策对医院的管理机制和运营机制提出了相关改革意见和建议,对医院的资本进行控制和改革,实现医院的信息化发展,其中医院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是改革的重点工作内容,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有效实现信息数据资源共享,对医院的财务数据信息进行统一性管理,有利于对医院资金进行科学化管理[1]。在新医改制度的指导下,对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成本管理及其预算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从而建设完善的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促进医院经营稳定发展,更加完善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一、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正确认识

新医改制度下指导医院的发展方向更加科学和高校,但由于部分医院中缺乏对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正确认识,从而导致对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不重视,对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影响和意义缺乏了解,从而影响了医院经营效益和运营效率。此外,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在进行财务核算时仍采用传统的人工计算和记录的方式,出现高出错率,工作效率较低[2]。总的来说,还是由于医院的高层领导对于财务信息化管理缺乏充分的认识,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的管理手段,导致医院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仍较为滞后。

(二)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不完善

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不仅需要有相关法规或体系来保障,还需要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支持。从当前情况来看,医院的财务管理中缺乏完善的责任制度和惩罚制度,对于医院财务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缺乏系统性管理,医院在财务信息化管理中缺乏科学的策略,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对于医院各方面的预算,审核和控制缺乏整体性规划,限制了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此外,医院在财务信息化管理中投入资金较少,不能将财务信息化管理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技术进行结合,制约了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

(三)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中缺乏复合型人才

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部分管理人员注重对先进医疗设备和医疗器械的引进,及专业医疗工作者的培养,但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缺乏技术性培训,使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对计算机技术不高,医院财务的信息化管理存在一定的影响。目前医院中的财务管理人员一般是由管理专业或财会专业的人负责,但在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中要求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财会知识,管理知识,还需要具备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技术,从而导致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缺乏信息管理技术人员。

二、基于新医改制度背景下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一)树立医院新型财务管理观念,注重医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在新医改制度背景下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首先需要加强管理人员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树立新型财务管理观念,向医院管理人员传递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新理念,使得医院在提高医疗水平的同时,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3]。由于医院此前财务信息化管理是医院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应与医院管理人员积极探讨关于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措施。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学习,提升信息化管理理念,让医院管理人员能够意识和重视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二)完善医院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在新医改制度背景下需要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积极响应新医改方针政策。在引进医院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同时,需要加强对国家政策的理解,确保医院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与国家相关政策要求一致。此外,在选择医院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到软件的实用性和安全性,并对医院自身的财务情况和资金投入情况进行深入了解,选择适应医院发展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并及时对引进的信息系统软件进行不断完善和升级。

(三)引进或培养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才

在新医改制度的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同时具备充实的财会知识,管理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4]。因此医院在招聘或培训时应注重对这方面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招聘过程中应注重考查应聘人员相关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对这方面的人才进行重点选拔。与此同时,医院应注重对在岗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技术水平。医院可以选择与高校或企业合作的模式进行人才的培养,满足医院的实际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

三、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新医改的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从财会核算信息化、成本管理的信息化和预算管理信息化出发,但目前我国在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要求医院管理人员需要树立新型财务管理理念,注重医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系统,积极引进和培养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促进医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推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军波.探索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2):48-49.

[2]欧阳玲.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不足及对策分析[J].时代金融,2015(36):162+166.

[3]许江滨.浅析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经济,2014(24):100-101.

[4]李春霞.对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甘肃科技纵横,2014(07):116-117+124.

医养结合的背景篇3

开设分娩室和产科病房的446家医疗机构共有专职助产士1136人,其专业背景以普通护理专业为主(565人,占49•74%),其次为助产专业(439人,占38•64%)和临床专业(132人,占11•62%)。现有专职助产士学历以中专(468人,占41•20%)和大专(459人,占40•40%)为主,本科(190人,占16•73%)和硕士及以上(19人,占1•67%)较少。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现有专职助产士专业背景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学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省、市级医疗机构现有专职助产士学历相对较高,详见表1。进一步分析发现,现有助产士学历再教育主要以自考为主,占90•63%,函授和脱产的比例很小。

2医疗机构助产士需求

开设分娩室和产科病房的446家医疗机构中,有236家认为现有助产士数量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占52•91%;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今后对助产士需求数量的95%置信区间分别为:省级(2•65-2•95)人、地市级(2•46-2•81)人、县区级(2•28-2•80)人和乡镇级(2•59-3•66)人。所有调查的473家医疗机构中,有417家表示愿意接受我校助产专业的实习生,占88•16%。在对医疗机构今后招聘助产士的专业背景与学历要求进行分析发现,261家(55•18%)医疗机构表示将主要招收助产专业毕业生,448家(94•71%)医疗机构表示将招收大专及以上学历助产专业毕业生,其中要求为大专学历为365家(77•17%)。

3讨论

然而在我国大陆已经有100多年教育历史的助产专业教育[2],目前却没有得到医学教育界的足够重视,存在着办学层次偏低、专业定位不明、人才供应量不足等诸多问题,而且助产专业教育也往往附属于护理学[3-4],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中专卫校相继升格为高职高专,陆续开设了助产专科教育,也从需求背景变化、医学模式转变等出发,针对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层次与规格、课程体系建设和能力培训方法等方面展开了研究[5-9]。但所有这些探讨,更多的是基于理论的分析,较少有实际的调查数据来说明助产专业人才的数量需求和规格需求。因此,本调查针对以往研究中存在的这些不足,调查分析全省医疗机构助产专业人员的现状和需求。本次调查发现,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于助产专业人才的需求还是非常大的,半数以上的医疗机构都存在现有助产士不能满足目前临床需要的情况,并且打算在今后陆续招聘补充助产专业人员。对于新招聘人员专业背景与学历要求,大部分医疗机构主要考虑助产专业背景和具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这也是和医疗机构自身发展的需要一致的。调查发现,医疗机构现有助产专业人员学历普遍较低,近半数为中专学历,且仅有三分之一左右具有助产专业背景,这明显与目前医学模式转变的情况下,产科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符。因此,大力开展助产专业高等教育,特别是高职(大专)助产士培养,是完全符合省情的。德国、英国、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助产士大多具有大学或硕士学历,有的已到博士水平[4],但我国现阶段推进助产专业本科乃至硕博士层次的人才培养尚不现实,大专层次助产专业人才仍然是目前我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主要需求。国外助产教育多数是在学习护理普通课程3年后再学习1年助产专业课程,如瑞典的助产专业学生需完成3年护理教育并成为注册护士后再完成1•5年的助产专业教育[10],而我国附属于护理教育的助产专业,目前培养模式仍在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改进。我校从2009年开始,在3年制普通护理学生中选择部分班级作为助产方向班,增加助产技术、妇产科护理以及母婴保健等核心课程,但毕业学生往往作为普通护理专业毕业生求职,其专业背景和价值得不到体现,因此从2012年开始正式开设了助产专业,进一步加强了助产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和临床实训工作,采用“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的培养模式开展大专层次助产专业人才的培养。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我校的这种培养思路是完全符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的。

医养结合的背景篇4

关键词:医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价值研究

经过近些年来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不断探索研究,已经初步形成相对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创新创业教育应根据不同高等教育类型、不同学科专业、不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优化,才能凸显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医学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重任,其创新创业教育有显著的独特性,尤其是在“新医科”建设背景下,有针对性地不断推进医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显得尤为突出。本文通过梳理医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特征和价值,以期能为医学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1高校医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特征

医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其核心环节[2]。医学相关专业有自身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类别特点,医学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之相对应,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形成自身的特点。

1.1培养目标的综合性

人才培养关乎国家发展和安全,既是现代大学的初衷,也是高校最根本的职责和任务[3],因此,各类高校开展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即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但放在各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上,各类专业的目标和特点又千差万别。教育是知识、经验、技能的传授,更是文化认同的塑造、价值追求的引导。培养具有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科学精神相结合的,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医学人才是高等医学教育的总体目标,这就要求医学专业学生成为一个专业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和疾病治疗者,也要求医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要在培养学生知识的复合性、能力的综合性和素质的全面性上下功夫。

1.2创新创业成果的健康实用性

在新医改背景下,人民群众对医疗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生理的健康,更是扩展到了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方面。医学专业大学生未来职业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这就促使了医学高校的创新创业成果绝大部分都是为了满足人们某一方面健康需要而产生的。医学高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在将人文教育、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医学不同专业的特点再侧重性地设计课程。

1.3服务面向的广泛性

医学专业学生就业后主要从事的是医疗相关行业,有各级医疗机构,药品、器械和试剂研发、生产、销售企业等,他们提供的服务或者产品都是为了治疗、预防、检测疾病,这就要求他们提供多元的个性服务或产品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2高校医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

2.1有利于细化和拓展高校医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医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抓住医学人才的创造性,根据医学生的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和医学人才的培养规律量身定做,从而细化和拓展医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方式和机制。现行的医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以课程教育为主,附以各类型创新创业大赛,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取得了很多成绩,但创新创业项目大多技术含量低、经营思路固化、脱离实践,不能很好地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基于以上认识,各医学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期实践中,通过将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引入医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中,逐步建立了一套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核心、大学科技园或技术转移中心为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为服务载体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包括创新创业导师制度、工商税务服务制度、创新创业基金服务体系、产品包装和销售服务体系、财务协助管理体系等。此外,对创新创业成果的考核体系也进行了有益探索,比如建立了创新创业学分制度、创新创业休学管理制度等,这些都为医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2有利于提升医学专业学生就业能力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就业形势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都将非常严峻[4]。医学生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尤其是农村出来的医学生就业压力更大。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医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而实现高质量就业。医学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进而培育创业项目扩大就业。通过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业素养,同时也让部分学生成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对于高校医学专业学生而言,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创新创业教育是互为补充的,学生利用学习到的医学专业知识思考创新创业项目,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又让学生意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医学专业知识。医学生通过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不仅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也培养了创新创业思维,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必然会提高就业竞争力。

2.3有利于更好地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新医科”是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要求,提出的从治疗为主到兼具预防治疗、康养的生命健康全周期医学的新理念[5]。“新医科”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是实现“新医科”发展的有效科学途径。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健康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医疗消费将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和主动化,这也必将催生医疗领域新的服务和新的产品,创新创业就是要发现人们的需求进而去研发、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在“新医科”背景下,高校医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在立足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将创新创业所需的创新理念、创新意识、创业思维、创业动力进行培育和发掘,将医学专业课程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到国家和地方医疗事业的发展上,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3结语

医学专业大学生课程任务重,见习实习时间长,未来从事的行业都是和生命密切相关的工作岗位[6],这些特点也导致高校医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有自身的特点,不能完全按照其他学科照搬照抄。在“新医科”背景下,高校医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要充分研究医学生的特点,针对性地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医学专业课程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在一起,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和联动,提升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安益强,滕大才,张颖.医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的思路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0):7-8.

[2]邹丽琴.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3.

[3]唐景莉.坚持立德树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访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J].中国高等教育,2016(10):4-13.

[4]张丽,吕茂,王丽丽.2020未来三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基于陕西省2019年大学生就业数据[J].科技视界,2020(23):58-60.

[5]沈瑞林,王运来.“新医科”建设逻辑、问题与行动路径研究[J].医学与哲学,2020,41(12):69-73.

医养结合的背景篇5

关键词:西南民族地区;制药工程专业;天然药物化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104-02

制药工程是国家教育部对高等院校本科专业进行调减时新设立的专业,是运用化学、生物技术、药学与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技能,解决医药制造过程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制药工程专业不同于药学专业,后者偏重药学基础理论,而制药工程专业强调医药制造的工程过程,重点在“制”字,旨在培养具有扎实化学化工基础,掌握化学制药、中药制药、生物制药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在医药、农药、生物化工、精细化工等部门从事生产、科技开发、工程设计、产品质量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1,2]。

天然药物化学以有机化学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等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工科特点[3]。该课程涉及的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类型复杂,理化性质多样,结构鉴定相对困难,是制药工程专业中比较难学的一门主干课程。我国西南地区的天然药物在传统医药中极具民族特色、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如何将专业特色、课程特色与西南地域特色相结合,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突出制药工程背景下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特色,成为当务之急。

一、优化师资队伍,突出工程背景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为大多数医药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与多门课程均有紧密联系,包括有机化学、中药制药工艺学、制药设备与药厂设计、药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因此综合性和逻辑性均较高。然而,目前本课程的授课方式主要由一位教师负责全部内容的讲解,但由于制药工程专业起步较晚,主讲教师的专业背景大多偏重于理科,缺少拥有中药制药企业项目实践经验的教师,因此存在中药、天然药物研发所用设备讲解不到位和制药工艺设计能力不足等问题。优化师资队伍,对天然药物化学这门课程,甚至整个制药工程专业,显得尤为重要。

我校于2008年在化学化工学院(今化学与药学学院)新建制药工程本科专业,由于起步较晚,该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仍存在许多不足。近几年,学院大力引进药学方面的人才,总体而言,同样偏重理科背景,但与一般医药院校相比,学院的工科背景相对较为深厚。因此,可以根据各教师的专业学术背景,以天然药物化学专业教师为主导,制药设备与工艺设计、现代仪器分析、药理学等专业的教师为辅,重新组合教师队伍。不同专业教师之间,随时交流协调,利于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

二、结合专业、课程和地域特色,确立教学目标

开设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专业,有药学、中药学、制药工程等,专业不同,培养目标也不尽相同,同一门课程的教学也应有所偏重,因此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略取舍,合理修订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对制药工程专业而言,天然药物化学的学习目标在于介绍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探讨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精制及检识等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另外,应结合制药工程背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西南各省拥有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比如,广西中草药物种达4600多种,是壮、瑶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民族药资源十分丰富,省内天然药物企业亦占药企的绝大多数。因此,在介绍主要类型化学成分时,应结合地方道地药材和龙头药企,加深学生记忆,培养学习兴趣,服务于地方经济。

三、改革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反映学科内在联系

1.天然药物化学与波谱解析教学的整合与优化。随着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的飞速发展,对未知或已知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的手段日趋丰富,波谱学手段成为结构鉴定和分析的主要方法,在有机化学和药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制药工程系的课程体系中,这两门课的结合非常紧密。波谱解析由紫外(UV)、红外(IR)、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组成,相对抽象难懂,而天然来源的化学成分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不同类型化合物的波谱特征区别较大,导致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成为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因此,有必要将波谱解析内容融进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拓展波谱解析课程学习的应用性,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天然药物化学的过程中,加强对波谱解析内容的理解和记忆[4]。

2.结合当地民族药的特点,有特征地选择实例,丰富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内容。广西有壮、瑶等12个少数民族,其中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全国壮族总人口为1800多万,90%以上聚居在广西;瑶族总人口约260万,60%以上聚居在广西。而且,广西拥有极具特色的壮、瑶等少数民族医药资源,蕴藏许多行之有效的独特诊疗技术和方法[5]。据《广西民族药简编》记载,广西少数民族常用的中草药资源有1021种,其中壮族应用的中草药资源约有700种。近几年,广西重视发展民族医药产业,先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的决定》(桂政发〔2011〕60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壮瑶医药振兴计划(2011―2020年)》桂政发〔2011〕61号),医药制造业已被列入广西“十二五”重点发展的千亿元产业。

医养结合的背景篇6

【关键~】 中医 健康管理服务系统 医疗数据信息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职业病和健康问题,而体检作为了解身体健康问题的方式,已经为越来越多老百姓接受[1]。尽管人们更加重视体检,但在现阶段还是存在不少误区,这些误区都会对自身健康造成更大的损伤。基于如此背景与市场,针对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健康管理服务系统的进行开发前景广阔。

一、开发背景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生活也逐渐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作为医疗数据信息化的一部分,移动医疗在医疗保健解决方案的创新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它可以通过移动通信技术提供与医疗相关的信息和服务,使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使用任何移动设备和卫生服务人员进行交流。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大提高了医疗质量,降低了成本,并进一步克服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资源分配不均衡和机构运作的障碍。但目前只有少数医院的体检管理信息系统,结合了前台工具Delphi、中间件和 SQL Server 数据库平台等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对医院健康体检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与论证,很少有医院实现了基于 C/S 三层架构的医院健康体检管理信息系统[2]。

二、开发现状

现在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已经不仅限于治疗已经发生的病症,而是更加注重亚健康和慢性病的治疗,大量的医学实践证实中医药在亚健康与慢性病的防治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动态辩证观、中医”治未病”的预防观对人类健康有重要指导意义,具有中医特色的诊疗手段可以弥补现代健康管理手段的不足[3],然而,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健康体检管理信息服务系统还未建立。因此我们将设计并开发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医健康体检管理服务系统。将人们每一次的体检报告导入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健康体检管理信息系统生成电子健康档案,使其具有连贯性,然后结合中医思维在药物治疗、饮食、运动保健养生等一系列与生命活动相关的方面给予用户专业指导。这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的提倡中医保健中医养生的思想方针的举措之一。

三、应用价值

中医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特色在于用最少的医疗费用给予全面的、有个人特色的、连续的具有中医特色的指导方案。当人们每次体检结束后将体检数据导入健康管理信息系统,使得体检报告具有连续性,系统将从运动、饮食、医疗等多方面给予相应的指导。结合中医治未病和整体观的特点,使人们远离亚健康的生活状态从而保持心情愉悦更好的生活。

四、应用前景

中医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将用于亚健康用户的自我健康管理,为数据挖掘方法在健康管理事业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我们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前期健康数据的收集,为健康管理平台提供数据支持。一方面,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用户可依据自身的身体情况及生理数值,在平台中搜索相应的保健方式。另一方面,经用户知情同意后,健康管理师、社区医疗组织、家庭医生等也可以利用平台监测数据库中已有的用户信息,以便随时发现健康状况出现危机的用户。

五、小结

中医健康管理信息系统以传统中医理论为基础,以《你会管理自己的健康吗》一书为蓝本,参考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治未病”及亚健康中医干预研究项目、生态健康与疾病管理等方面的探索项目,以手机微信新媒体为平台[4],推广一套相对简单、有效、易行且普适性强的中医健康管理新方法[5]。平台将将中医传统理论与手机新媒体相结合,开发健康管理信息系统,也响应了中医努力走向数字化、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之路,是不断适应时代潮流的体现,除了具有实用价值,更具有突出的社会价值。

参 考 文 献

[1]姚霄安, 赵兰, 李媛媛. 我院健康体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C]// 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暨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2012:197-197.

[2]樊冲. 医院健康体检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天津大学, 2012.

[3]居睿. 中医健康管理在慢性病中的应用研究[C]//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年会. 2014.

[4]张早华, 胡雪琴, 马林,等. 实现亚健康中医干预过程规范化的共性技术探讨[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0, 17(10):96-98.

医养结合的背景篇7

1.1教育目标

目前,有学者提出在医教结合的背景下,应培养出“双师型”教师。即了解教育以及医学相关康复理论;熟练掌握必要的康复实践技能;具备快速判断特殊儿童障碍特点,独立承担个别化训练的能力;具备个别化康复教学与集体教学相融合的能力。⑦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出既具备相关医学基础,又具备丰富扎实的特殊教育相关理论。其中,医学基础包括生物学、解剖学以及康复学的基础理论。

1.2课程的建设

为了满足教育目标的需求,在课程的设置上也需做适当的调整来应对教育目标的变化。首先,要设置相关的医学基础课程,例如解剖学、生物学基础、康复基础理论等。特殊教育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既涉及医学内容,又需要以教育的手段来进行干预,并且特殊教育的对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对待听力障碍的儿童时,需要听力障碍儿童的分贝损失程度,以及障碍原因,听力损失的年龄,是否具备人工耳蜗安装的条件等,所有这些相关的材料的收集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另外,目前对于孤独症的治疗,存在许多药物上的滥用,这需要了解基础简单的生物学知识。所以,在医教结合的背景下,课程设置上需要设置相关的医学基础课程。其次,针对不同障碍的干预课程。随着特殊教育在我国近几年在我国的蓬勃发展,针对不同障碍的干预模式越来越多样化,为了能更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各种干预的模式手段,有必要针对不同的障碍来开设一定的课程,使高校学生掌握每种障碍的基础干预手段,并且了解国际上前沿干预模式。

1.3实践课程的建设

首先,与地方特殊学校合作,使学生每学期定期去特殊学校见习,让学生了解对于特殊儿童的“教”。目前,四川文理学院就采取这样的做法,在大学期间,每学期都会让学生去特殊学校见习一周。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见习期间的任务是不同的,在大一阶段主要是观摩学习,进行一定的个案跟踪等;在第二学年主要是尝试自己设计教学过程;在第三学年主要是进行一定的实践应用,并由特殊学校老师和高校任课教师进行一定的指导;在第四学年,主要是将大学期间学到的知识内容学以致用,系统科学地进行课程的设计应用。其次,与地方医疗康复机构合作,使学生了解特殊儿童的相关“医”的知识。医疗康复机构不同于特殊学校,特殊学校主要是从“教”的角度来对特殊儿童进行干预,而康复机构主要从“医”的角度对特殊儿童进行一定的帮助。所以,对于高校特殊专业的学生,非常有必要了解医疗康复机构对于不同儿童所采取的医疗措施。例如目前,四川文理学院的特殊教育专业与地方残联合作,与残联下的听力障碍儿童康复中心和脑瘫儿童康复中心都已建立合作关系,在第二第三学年中,学生都会去听力障碍儿童康复中心和脑瘫儿童康复中心进行见习,了解对于听障儿童和脑瘫儿童的医疗康复手段。

1.4师资对伍的建设

“医教结合”这一理念,在近十年提得比较多,所以能够适应这一理念下的队伍的建设还需要不断地摸索。对于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的师资队伍的建设目前主要采取的是两种途径。首先,加强教师的职后培训,使其更快地具备“医教结合”背景下的知识,更快适应“医教结合”背景下的专业化发展。目前,许多特殊学校对于“医教结合”下的课程体系构建都比较成熟。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可以定期去特殊学校进行学习探讨,来更好地理解基层学校对于“医教结合”理念的践行,并且多参加研讨会,来掌握医教结合的前沿动态。其次,聘请医疗康复机构的专业人员。对于“医教结合”这一理念,高校教师多是从“教”的角度来向学生传授知识,对于与“医”相关的课程,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则由专业的医疗康复机构的人员担任,对学生更为有利。例如:四川文理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开设了康复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对于这门课程,理论部分可由学校教师担任,对于实践部分,可以聘请医疗康复机构的专职人员,这样不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础理论,同时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现实的实践环节。

2“医教结合”背景下,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建设的困境

2.1正确把握“医”在特殊教育中的定位

几十年来,高校特殊教育专业都是以“教”相关知识为主要内容,随着“医教结合”理念的兴起,才在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目标上有所调整,但是如何把握“医”相关的课程或知识,是目前较少探索的内容,该设置多少与“医”相关的知识,设置哪些与“医”相关的知识,如何定位“医”的范围,国外目前采取什么样的“医教结合”的方式,都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2.2特殊学校与医疗康复机构对于“医”的需求与高校对于“医”的教授的衔接

目前高校对于特殊教育的本科毕业生的职业定位,是能满足特殊学校对于教师的要求,满足医疗康复机构对于康复干预人员的要求。然而,高校对于这些大学生的培养能否适应未来的职业需要,这是首要问题。在高校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特殊学校与医疗康复机构对于“医”的知识的需求,然而,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少。所以,若想让高校更好地培养出“医教结合”下的未来从业人员,高校必须与特殊学校和医疗康复机构密切合作,来掌握其需求的动向,做好衔接。

2.3“医教结合”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医教结合工作的开展,对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他们不仅需要有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还应该具备相关医疗康复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保障医疗康复与教育的有效结合。这便对高校教师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学习更多的相关的医疗康复知识,与相关医疗康复机构人员多沟通交流。

3结语

“医教结合”不但是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导理念,也是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尽管我国在“医教结合”中取得不少进步,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不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医学与教育的分配与结合,是后期研究的努力方向。

医养结合的背景篇8

关于山西省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20xx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人社部发〔20xx〕6号)精神,经省政府同意,并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批准,从20xx年1月1日起,调整企业退休(职)人员基本养老金,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整范围

12月31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职)手续的人员(不含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并符合原劳动人事部劳人险[1983]3号文件规定条件的退休老工人)。

二、调整办法和标准

(一)每人每月增加100元。再按本人缴费年限每满1年增加4.7元,缴费年限不满20xx年的按20xx年计算。

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不含折算工龄,缴费年限不满1年部分按1年计算。

(二)在上述基础上,对下列人员,再按下列标准增加基本养老金。

1、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但不符合离休条件或原劳动人事部劳人险〔1983〕3号文件规定条件的人员每人每月增加50元;

2、建国后至1953年12月31日前参加工作的人员每人每月增加30元;

(三)12月31日前年满70周岁的,在上述基础上每人每月再增加50元。

(四)军队转业干部退休人员按上述标准调整基本养老金后,月养老金(含冬季取暖补助)低于2638元的补齐到2638元。

三、资金渠道

调整企业退休(职)人员基本养老金所需资金,凡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的,由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承担。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的,由企业按原资金渠道解决。

四、工作要求

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广大退休人员的亲切关怀。各市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抓好落实。要通过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加强基金征缴,加大财政补助力度等措施,落实此次调整企业退休(职)人员基本养老金所需资金,尽快将增加的基本养老金发放到退休(职)人员手中,不得发生新的拖欠。对执行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请及时报告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

山西将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试点公务员聘用制日前从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山西省将实施一系列社保惠民新举措。

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

【背景】从全国层面来说,截至20xx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已经连续十一年调整增长。

另一方面,备受关注的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此前人社部给出了时间表,该方案将在今年向公众征求意见,20xx年正式出台。

方案出台后,还将设定5年左右的缓冲期,即或将在20xx年才会正式开始实施,且延迟退休年龄不会一步到位,每年只会延长几个月的退休年龄。

【举措】今年,我省将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

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也就是说,按照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总体改革方案,做好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渐近式延迟退休年龄、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等重大改革举措的前期准备。

此外,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保续保和按较高标准缴费。

试点公务员聘任制

【背景】从用人单位来看,聘任制公务员能激发人员的活力,目前山东、北京、江苏等多个地方,也已经开始推行公务员聘任制试点。

有专家表示,聘任制能把社会各类优秀人才注入公务员队伍,产生鲶鱼效应,激发公务员队伍的活力。

【举措】今年,我省将推进公务员制度改革,其中要在有条件的市推行聘任制公务员试点。严格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计划管理,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

此外,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制度,大力推行分业分类公开招聘办法。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背景】在早期医保实行按项目付费的情况下,医生检查越多、用药越多,收入就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大处方、过度医疗行为。

如果实行按人头、按病种、总额付费,过度治疗就会无利可图,医生只有通过控制医疗成本、降低医疗费用来获得合理收入。

如果按病种付费的话,价格就定死了,超出的部分由医院承担,这样医院就会尽可能在价格范围内做合理的检查和用药。

【举措】今年,我省将全面推进医保付费总额控制与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等复合付费方式,全面开展医保智能监控,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同时,将异地安置人员、异地转诊转院就医人员、急诊人员全部纳入省内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实现持社保卡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研究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合并实施方案。

城乡居民医保六统一

【背景】此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将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简单地说:今后看病报销将不分城里人农村人。

【举措】今年,我省将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统一覆盖范围、统一筹资政策、统一保障待遇、统一医保目录、统一定点管理、统一基金管理,实现城乡居民医保一体化管理服务。此外,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

僵尸企业动手术

【背景】近一段时间,僵尸企业成为热词。尤其是此前国家提出对持续亏损3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后,清理处置僵尸企业有了时间表。

上一篇:比较政治学研究方法范文 下一篇:谈谈大学生的消费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