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建筑特点范文

时间:2023-12-18 17:27:53

古典园林建筑特点

古典园林建筑特点篇1

一、中国园林建筑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园林建筑在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一般情况下,建筑功能是第一性的,是房屋建造的目的。建筑功能主要包括各类建筑的实际使用的要求和生活、生产范围内外环境的处理。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作为园林的三大构成要素之一。园林建筑既能给人提供居住和游览上的方便,同时本身也创造了园林美,也是游人直接的审美对象。与一般的居住建筑相比,园林建筑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与山水风景多曲线相适宜的协调的曲线;为了适宜山水地形的高低曲折变化而多变的布局;追求宁静自然、简洁淡泊、朴实无华、风韵清新的建筑风格。“以园林中的道路结合建筑物的穿插、对景和障隔,创造一种步移景异,具有导向性的游动观赏效果。”因此,园林中的建筑是中国古典园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传统园林建筑的局限性

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古典建筑已经成为了中国的文化象征,中国也将建筑当作了一种文化看待。但它毕竟代表的是当时所处社会时期的产物,它的局限性,使它很难融入现代的社会生活中。首先,中国古典建筑精致、繁复的优雅外形与充满诗情画意的中国古典园林非常协调,但与现代城市中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的楼宇森林显得格格不入。在如今的城市空间中,园林建筑的首要任务是满足其使用对象的生活、学习、社交等多元化的功能;功能性在现代园林建筑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山水、道路、铺装、植物等景观要素是它的背景、延伸和发展,这就与中国古典园林中“山水为主,建筑是从”的设计理念互为矛盾和对立。在营造现代园林建筑时,要将自然山水、植物和园林建筑很好的融入到现代园林的设计之中,只能是在符合现代园林建筑特征的基础上,以协调外部空间环境的布局作为依据来设计。其次,中国的古典园林建筑往往是在一些非开放性的外部空间环境中打造出来的,这些小环境是不对大多数游人开放的,在园林建筑空间尺度的设计上也只考虑到了少数游玩对象的需要。而今天随着人们参与意识的提高和出行游玩频率的增加,大量的游人涌入园林中;人们不能静观和漫游,只能随着人流,蜻蜓点水式地看到为止,这完全破坏了传统园林意境美。所以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使用对象和非开放性特点决定了它在空间布局方面存在着功能局限性。

二、中国现代园林建筑的规划

开展深入的古典园林建筑研究,总结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地域人文特征,去除古典园林建筑中的营造局限,融入乡土生活的功能延伸,这才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建筑能够取得长足进步的正确发展方向。”

(一)满足需求,回归乡土

一个优秀的现代园林建筑设计应该是拥有丰富美学内涵的和满足人们多层次需求的。现代园林建筑应以使用对象为中心,充分考虑使用者不同层次的的需要,并以这些需要为重要参考因素进行设计,才能使置身于该园林建筑中的人们有“存在感”。只有在“人性化”思想指导下做出来的设计,才能满足和完善人们对现代园林建筑空间行为延伸的多元化需求,让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从表象的制式模仿,向营造能够满足各类使用者的不同需求的建筑空间转变。

回归乡土,即回到人们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中。在这种面对“原生态”乡土生活的现代园林建筑设计,应该尽可能好的保护城市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并充分认知当地的自然资源与地质环境,比如由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组成的外在的地理景观特征,以及内在自然的生态属性,来决定各种设计要素的选择和空间环境的布局。尊重园林建筑场地现有的各类乡土资源与地质环境,因地制宜、入乡随俗的合理运用各种当地设计要素,使建筑、小品、园路、植物与周遭乡土环境的基调融合统一,这样才能够最好的营造出拥有地域性园林特色的现代园林建筑作品。

(二)在地域文化的传承中创新

地域文化,广义上指的是不同地域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贝聿铭曾经这样说道:“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与文化!因而也有自己的个性与特色。”因此,中国园林建筑只有依存于自身的地域文化中,并且在园林的设计中创造出拥有“地域性”特色的建筑,才能有出路。现代园林建筑自身特色的建立要把握好这些地域景观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唤起使用对象的共鸣,才是生机勃勃充满了生命张力的。而一味的盲目仿古和西化照搬,使用者所见到的只能是没有任何人文及精神内涵的空洞表象。

古典园林建筑特点篇2

关键词:古典园林,当代园林建设,启示

 

城市特色可以通过园林来体现,这特色“是生活的反映,有地域的分野,是历史的构成,文化的积淀,有民族的凝结,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典型事物的最集中最典型的表现。”在此故以“核心竞争力”表述之。在现代园林建设中彰显“世界园林之母”的特色,亦即中国古典园林在我国现代园林中的核心竞争力就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设计中一些手法的运用,使得中国古典园林的核心竞争力在现代园林建设中焕发新姿。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一)师法自然,高于自然

“师法自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古典园林绝非直接利用或简单模仿自然界中各原始状态的构景要素,而是有意识地进行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形成一个精练的、典型的自然,这即达到高于自然。

(二)园林建筑融于自然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作为造园四要素之一的建筑都力求与其他3 要素(山、水、植物)有机。协调地组织在同一风景画面之中,尽力突出彼此和谐、互为补充的一面,而避免或限制彼此对立、排斥的一面,进而希望可将后者转化为前者,从而可以在总体上使得建筑美与自然美相融合,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人工美与自然美高度协调的境界,天人合一的境界。

(三)诗情画意

中国的诗画艺术十分强调意境,陈从周认为“诗与画的境界在实际景物中出现之”,是一种审美效果。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游人获得园林意境的信息,除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视觉感受及借助于文字信号的感受外,还可通过视觉、听觉来感受。其他园林体系亦有意境之说,但中国古典园林所达到的情景交融的境界,远非其可企及。

二、现代园林的特点

由过去孤立的、内向的园转变为开敞的、外向的整体城市环境,即由城市中的花园转变为花园城市。园林中建筑密度降低,以植物为住的景观取代了建筑为主的景观。起伏的地形及草坪的建立,代替大面积挖湖堆山,减少土方工程,增加环境容量。综合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艺术手段对园林进行科学规划与施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新型园林。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结各更为紧密,强调功能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用生态学观点指导植物配置。现代园林的研究及理论建设,将综合生态学、美学、建筑学、心理学、社会学、行

为学等诸多学科共同发展。具有现代风格,体现时代精神的环境小品在园林中的应用日益增多。

三、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园林建设中的启示

梁思成在新中国建国之初便在研究探索中国建筑的发展方向。英国皇家建筑学会前会长Parkinson 在20 世纪80 年代曾对吴良镛说:“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太珍贵了,不能允许它们被西方传来的这种虚伪的、肤浅的、标准的、概念的洪水淹没。”这表明,人们早已注意到“当前世界文化的一种特征,一方面是文化的趋同现象,一方面是个性的觉醒及对特性的需求与追求。”而这种文化特性是“一种社会内部的动力在进行不断探求创造的过程”,它欢迎外来部分,自觉地接受地多样性中汲取营养。这种特性不是一成不变、僵化而封闭的东西,而是一个不断更新,充满活力并持续探索,具有创造性的合成因素。论文格式,启示。文化特性也非古老价值的简单复活,而是对新文化建设的追求。这种文化特性反映在城市建设中即为城市所表现出的特色“核心竞争力”。论文格式,启示。这里的“核心竞争力”可以理解为中国古代造园思想对当代园林建设的指导意义。

(一)中国古典园林讲求“师法自然,高于自然”,用现代理论表述即以生态学的观点指导设计施工,即以营造一个合理的、协调的、稳定的生存居住环境为目的。但在设计时也需做到“事出有因”,“合乎自然”,也就是说运用某些设计手法时也要符合大自然规律。如流行于日本庭院中“土包石”的假山做法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并不多见。但在以建立草坪代替大面积挖池堆山的现代园林中并不少见。此法运用在地势起伏的山坡、草地边缘及道路转弯处,象征山之余脉,亦可作为对景。需值得注意,一方面此时所选山石大小应与地势起伏之高低相符,不宜过多特置或散置山石,过多则显得突兀,即便偶尔为之,体量也不宜过大。又如雾状喷泉用在草坪或林间,可产生云蒸霞蔚之感,若使用在硬质铺装广场上则显得与环境不能相融。

(二)中国木构建筑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中国古典园林也常常以建筑围合、分隔空间成内向性得园,其中建筑占地面积约15%~50%,并居于全园的艺术构图中心,常成为该园的标志。论文格式,启示。这与古典园林的服务对象有关。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服务对象的转变(由统治阶层、文人墨客及其家人转变为普通大众),园林也由过去孤立而内向的个体转变为开并外向的整体,建筑密度大幅下降,园林主要景观也改由植物造景为主。同时在现代园林中出现了大量现代风格的环境小品。那么,作为古典园林特色之一的传统建筑也可作为环境小品的另一种外在形式。如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垂花门,不一定非要建造在园墙之上,而可以以个体的形式成为园林中独立的小品。论文格式,启示。作为小品,形式可以简化,但需要考虑保留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元素,加以恰当的组合设计,使其协调统一,在现代园林中焕发新的光彩。论文格式,启示。

(三)现代园林同样讲求意境的创造。意境可以预先设定,古典园林可得之于神话传说、逸闻轶事,历史典故等;现代园林则集中表现为一些主题性公园,以反映重大事件或时代精神为主。意境还可以在园林建成后根据现成物境由文字点题,古典园林中多借助古人诗句以景题、匾、联、刻石等表现;现代园林中则可以近代诗句、散文如徐志摩、汪国真的文字,帮助游人领会、感悟,同时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刻意地去创造或引导游人创造声响、气味调动游人以全身的感官去感受以激发内心的感动。

(四)随着园林中建筑密度的降低,许多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建筑形式都已少见,而大量的环境小品充斥在空间中,此时可以将立体的平面的形式相互转换。如将传统建筑形式作为地面铺装纹样,在场地中镶嵌,或设置小品,象电影《行运超人》中,在玻璃上绘制传统建筑,通过控制视距,使游人通过玻璃可以看到所绘制的建筑坐落于场地上。文字一向被视为平面的形式,在现代园林中可将这平面的形式转为立体的环境小品的外形,比如通过字体的变形作为垃圾筒、电话亭,或立体镂空的字体作景墙隔断。现代环境中视觉污染、听觉污染、嗅觉污染充斥在人们的身旁,使人们忽略了身边大自然的原色。论文格式,启示。原音、原味,因此,可设置设施小品作为人们感官的扩张,引导人们、帮助人们感受自然,看到鲜艳的色彩,闻到清新的味道,听到高空的风声、鸟声,并且在植物配置时就注重选择植物以利于招风引蝶。

参考文献:

[1]居阅时.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文化涵义实例分析[J]广东园林,2005,(02).

[2]张毅,余小荔.从苏州园林看中国景观意境的营造和表达[J]山西建筑,2008,(24).

 

古典园林建筑特点篇3

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形式美

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类型多样,有厅、堂、轩、馆、楼、阁、舫、榭、亭、廊等,不同的建筑,展现不同的韵味。可以说,苏州古典园林里几乎找不到一模一样的建筑,可见园主对建筑的要求已经不局限于居住的目的,观赏性也成为了古典园林建筑的主要目的。石舫是江南古典园林中常出现的建筑形式,舫体构造下实上虚,舱顶各部分式样变化,欲动实静的感官对比,构成了石舫舒展轻盈的造型美。亭亦是常用建筑形式之一,其空间造型丰富多样,在园林中起着重要的点景功能。单就亭来讲,就有多种形式,从平面上分有方形亭、长方形亭、六角亭、八角亭、圆形亭、扇形亭等。如拙政园的梧竹幽居亭、怡园的金粟亭等是方形亭;拙政园的雪香云蔚亭,绣绮亭等是长方形亭;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怡园的小沧浪亭、留园的可亭等都是六角亭;拙政园的塔影亭、天泉亭等是八角亭;拙政园的笠亭是圆亭;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狮子林的扇子亭是扇形亭。正是这多样的建筑形式,组成了苏州园林那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形象的特征,可说是突出的表现在屋顶的形式上,屋顶是古典园林建筑富有艺术表现力的部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屋顶造型多变,翼角轻盈,形成了建筑轻巧灵动的风格特征。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屋顶形式多样,有硬山、歇山、卷棚、攒尖等。不同的屋面形式表现不同的视觉感受,如硬山简单朴素、歇山端庄典雅、卷棚流畅飘逸、攒尖灵巧活泼等。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檐角起翘大多都很高,建筑檐口在角部的处理以嫩戗发戗为主,就是屋檐在屋角处显著升起,檐口到屋角处有很大的起翘,形成翩然欲飞的意象,如苏州沧浪亭的看山楼、留园的明瑟楼、拙政园的远翠阁等,建筑看上去轻巧灵动、飘逸飞扬。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屋身造型大多疏透空灵,精巧雅致,由于江南气候温暖潮湿,空透的造型便于疏通空气,降低湿度。比如苏州拙政园的芙蓉榭和网师园的濯缨水阁,整体造型疏透,墙体开敞,漏空窗格。

苏州古典园林建筑十分讲究细部处理,比如门和窗的形式就非常讲究。门的类型多种多样,有长方门、圆洞门、八角门、梅花门、如意形和各种瓶形门。窗除普通形式外,还有花窗、漏窗、空窗,而窗上的花纹,几乎各不相同。比如沧浪亭的花窗就有一百多种,分布在园内各条走廊上,图案花纹,变化多端,构作精巧,无一雷同,是苏州园林花窗的典型。

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装饰美

园林中的建筑装饰主要呈现出的是一种图案美,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装饰图案可谓是精巧雅致,美轮美奂。而这种美又不张扬,表现的恰到好处。金学智老先生在《中国园林美学》一书中将中国古典园林的装饰性概括为三“隐”三“显” ,这个概括同样很贴切地适用于苏州古典园林:一、大处隐小处显;二、明处隐暗处显;三、室外隐室内显。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门楼总体比较质朴,但细节的雕饰美轮美奂。建筑的屋面和墙体整体简单,“粉墙黛瓦”凸显了素雅,但暗处的斗拱和挂落又精巧细致。建筑整体比较朴素,但室内的装饰又十分讲究,装饰性极强。室内的柱子、门窗、乳艿鹊淖笆挝薏痪巧美观,装饰的雕刻、镂空、构图、花纹都十分细致到位。

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人文美

苏州古典园林多为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所,其建筑深受人文因素的影响,有些园林在设计之初,就有文人雅士的参与,在园林中表现自身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如文征明参与了苏州拙政园的设计与建造,园中处处流露出一种高雅的艺术品味和诗情画意。

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命名表达了造园者或园主的审美情趣,如苏州拙政园的雪香云蔚亭、远香堂、听雨轩、网师园的竹外一枝轩、月到风来亭等。好的园景命名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的按园景的具体对象命名,有的按绘画意境命名,有的用古典名诗名言命名,都包含了深厚的人文内涵。

建筑上的匾额楹联反映了人对自然、人生的感悟,是中国园林所特有的,融诗词艺术于造型艺术中,融思维空间于自然空间之中,有着很强的人文意味。苏州古典园林的建筑多有匾额和楹联,不仅起到装饰作用,同样能起到情景相容的升华作用。苏州古典园林的匾额或写景抒情,或寓意言志,如网师园的小山丛桂轩就是写景类,拙政园的远香堂就是寓意言志类。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匾额楹联不仅有很好的装饰作用,美化了建筑,同时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美已经很难用言语去表述清楚,它融于自然,表现自然,巧妙地处理了景与情、意与境、动与静的种种关系,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吴地文人的文化情怀都已深深的融入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作为后人,我们在游园的过程中,惊叹于建筑的精巧美观,感怀于古人的闲情雅致。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作为历史文化遗产,不仅供后人参观欣赏,同时对现代建筑的建造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艺术学院)

古典园林建筑特点篇4

园林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种类,其发展脉络基本和中国古代史同步。公元前21世纪供帝王狩猎的“囿”是其最初形式,驯养动物、修筑高台、台上建屋、周围进行绿化种植……这些称为“台”、“榭”、“苑”的建筑形式,成为后来三千年中国园林建筑的原形。

经过先秦时代,直至秦朝、汉代的发展,皇家的园圃和宫苑,乃至民间的“第”、“宅”、“园池”的变迁,终于形成了从皇家到民间的这一格局,园林也成为中国古代人居建筑中,最具审美价值的一种类型,直到今天,大量的古代园林仍然以公园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了解古典园林的类型

按照地域进行分类,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江南园林、岭南园林、蜀中园林和北方园林,分别具有不同的地域特色。江南园林小巧精致,具有“小中见大”“借景对景”等手法;岭南园林游廊蜿蜒,建筑色彩浓烈,雕刻图案多样;蜀中园林风貌古朴淳厚;北方园林则端庄大气,皇家园林多集中于此。

按照建筑目的分类,则可分为皇家园林、文人园林、寺庙园林和邑郊风景园林。由于建筑目的不同,故建筑规模、建筑风格也各不相同,而这种分类方式,相比按地域分类,更能综合梳理古典园林的风格特色。

园林的艺术

中国园林与西亚园林、欧洲园林并称为世界三大造园系统,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营造观念、建筑风格与审美取向,其主要特点在于造景巧妙,模拟自然而不落痕迹;将有心安排的布局与艺术性的意境搭配在一起;将流水、石、亭、盆栽、林、门窗等部分进行有机搭配,并结合各地不同的建材、民风乃至主人的个性,其艺术性也在其中显现出来。

感受园林,拍摄园林

了解古典园林的不同类型,对拍摄好照片似乎没有直接的用处,但在心中对古典园林的特点有个梳理,其实可以让拍摄更系统,也让照片不仅仅是一种唯美风格的展现,而是内容与手法的有机结合。

以江南古典园林为例:江南气候温和,景色怡人,东晋在南迁之后促进了江南经济文化的发展,一直到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开拓繁荣,园林艺术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以至于皇家园林的建造都要以江南园林为蓝本。这是江南园林产生和发展的的历史背景。

江浙一带如南京、杭州、苏州、扬州、无锡等地宅园盛行一时,而这些园林均是在唐宋写意山水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多的强调了主观的情趣,了解这一点有利于摄影爱好者以更高的意境去进行拍摄。即首先要表现园林的韵味,抓住那种士大夫清傲潇洒的风格。其次,要抓住园林结构的特点,来体现叠石理水的倒影,花草奇木的秀丽,以及建筑风格中的淡雅朴素。与北方皇家园林不同,江南园林常在方亩之地打造出亭榭楼台、小桥流水、峰回路转的景致,可谓移步换景,别有洞天。

为了拍好江南园林和家宅院落一定不要忘记带“超广角镜头”,特意强调一个“超”字,即至少带一个16―35焦距的变焦为好,只有如此才可能将园林景观淋漓尽致的予以表现。近期我在无锡“梅园”、“蠡园”拍摄,携带一枚17mm移轴拍摄也颇为受用,一般情况超广角也足矣。当然也别忘了带一枚中长焦的镜头,可将一草一木、一雕一刻的精美细节刻划无遗。这是所谓“抓两头,带中间”的镜头选择.

Info: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

古典园林建筑特点篇5

1.在创设素材上的契合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以自然界中的山、水等素材作为原始的创作题材,经过设计师们的精心构思,便创造出了幻觉无穷的艺术形象,从而可以让人在有限的空间领略到无限的艺术境界。古代绘画艺术亦是如此,多是以自然界中的山、水、竹等素材作为创作题材,让人们可以在有限的画幅里领略到无尽的意境。

2.在艺术意境表达上的契合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体现的是动态的三维实体艺术,所展现出来的是一些物质实体,如亭、台、楼、桥、榭等,且景物都是采用了一些造景手法进行布局,同时还运用了一些象征手法来表现意境,使园林建筑更具艺术意境。中国古代的造园者,还追求一种即玄即真的艺术意境,通过绘画艺术来衡量造园艺术的成就,并以此来深化园林的意境。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与山水画及田园诗有着紧密的联系,园林建筑的意境创设可通过绘画完成,也可以直接参与园林物象景观的成景,并突出园林意境;同时,园林建筑又为绘画提供了素材及表现的场所,对其艺术意境的创造具有重要意义。

3.成景上的契合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因为运用了碑刻、匾额等景,使得园林建筑的标题性更突出。从单独的景色或风格的角度看,园林建筑中的对联、碑刻都可成景,并对主体的景物及周围环境起到衬托或突出的作用,这种艺术特征无处不在,如故宫、颐和园等古典建筑。由于园林建筑中有了绘画、雕刻等的参与,既增加了园林建筑的观赏性,又使人们的文化内涵得到了升华。纵观中国古典园林,几乎都有绘画艺术的参与,两者之间是血与肉的关系,相辅相成并互相衬托与突出。

二、点景上的契合

绘画、诗词在古典园林建筑中具有点景的作用,因为诗词与绘画的运用,能为园林建筑增添文化内涵,为建筑增添文化氛围,故在我国的许多古典园林建筑中都可见绘画、诗词的运用。纵观中国的古典园林建筑,从北至南、从皇宫大院到私家园林建筑,大都有诗词、绘画的运用。

三、拓景上的契合

从绘画的角度看,园林本身就是一幅画,艺术家只需借助园林建筑的形式美与布局美,再重新立意或构思,便可成就一幅新的美画。创作的源泉是现实社会,作为自然界一部分的园林建筑,便理所当然可以成为绘画艺术的理想创作素材。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园林建筑与绘画艺术都是一种富有表现力的、风格独特的形式,园林建筑的创设与表达、绘画艺术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总而言之,中国的文化将这两个概念完全不同的东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其成为一条无形的细线,贯穿于艺术的始终。不管是园林建筑,还是绘画艺术,这两者都是在传达一种文化,它们相互依托、相互推进,并契合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博大精深、绚烂多彩的传统文化。

古典园林建筑特点篇6

1.1材料方面古代五大建筑体系中,只有中国采用了木结构这种气体结构形式。近代以人工建筑材料即以钢、混凝土的重体结构为主。而目前建筑结构的发展方向是逐渐采用轻体结构,以提高建筑物在各方面的性能和要求,也有助于我国古代木结构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发展新的轻体结构。在柔性材料方面,中国古代木结构是选用柔性的天然材料,并且采用榫卯结合的梁柱式结构,在地震时也能大量释放强烈地震力,所以形成了墙倒屋不塌的现象。这其中有许多可以让我们借鉴及深入研究的道理。

1.2理论方面我国古代建筑业虽然是手工业生产方式,特别是园林建筑,还有着建筑艺术创作的要求,但它不是个体手工业,而是组织十来个专业二十多个工种,将大量预制构件干工序安装操作的综合生产方式。它具有科学性、适应性和预制生产综合施工的优点,在理论和应用方面,对现代建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3艺术方面艺术也是园林建筑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国的古典园林讲究和谐,在周围环境的基础上依势而建。在布局设计,景物统一方面讲究高低错落,步移景迁,主次分明,从而使园中有画,画中有园,景园相融,达到真假难辨的境界。如南方的苏园,北方的颐和园都是这方面的代表园林。这种高超的造园手法是我们现代社会单调单一园林需要着重借鉴的方面。

2.园林建筑的创新与规划

现代的建筑越来越趋于高层化及空间多样化,这就要求园林建筑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调整园林建筑的结构形式、尺度,使之适合整个城市建筑的发展需要。使园林的发展逐渐现代化,跟上时代的步伐。如果只是单纯的继承却不思改进那么只会失去现代的特色,成为复制品。

2.1适应不同需求一个优秀的现代园林建筑设计应该是拥有丰富美学内涵的和满足人们多层次需求的。现代园林建筑应以使用对象为中心,充分考虑使用者不同层次的的需要,并以这些需要为重要参考因素进行设计,才能使置身于该园林建筑中的人们有“存在感”。只有在“人性化”思想指导下做出来的设计,才能满足和完善人们对现代园林建筑空间行为延伸的多元化需求,让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从表象的制式模仿,向营造能够满足各类使用者的不同需求的建筑空间转变。

2.2在地域文化的传承中创新地域文化,广义上指的是不同地域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贝聿铭曾经这样说道:“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与文化!因而也有自己的个性与特色。”园林建筑也是一样,好的园林建筑要有突出的特色,能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找到属于独属于该园林的艺术风格,在社会不断的变更找到自己的定位,成为能代表一个时代风格的园林建筑。具有“地域性”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在现代建筑中应用时,应注重对其继承性和创新性。如在很多现代建筑中常见的玻璃幕墙建筑,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的来源是古典园林中的框架式建筑结构,以柱承重和墙体外移等结构形式,将建筑物整体结构进行分割,在材料的选取范围内进行适当拓宽。现代建筑在设计过程中所体现建筑空间的充分利用,和传统建筑也有一些贯通空间,玻璃房顶和无顶的中庭和院子,都是其具体表现形式。如在地下一层的前方设置一堵高墙,让游人实现停留在上方瀑布般的水流上,水中的植物和顶上洒下的日光给人视觉的享受。

2.3花木配置手法的继承及创新花木是园林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国古典园林在这方面就有很多现代园林可以借鉴的地方,尤其是古典园林中的高低错落,颜色搭配,根据地点地势的不同而达到的和谐统一,更是现代的园林很少具有的特点。花木配置并不只是起到衬托建筑物的作用,其本身也要高矮有序、颜色搭配,形成花木独有的艺术感。乔木、灌木和花草之间的配置,以及园林建筑的大小高矮都需要因地制宜,并且处理好园林艺术布局和美观适用之间的关系。在配置过程中应注意不宜过多,但又要显得富有生机,并且整个树形和树冠都要作为厅堂的前后背景。花坛的位置要精心定位,不能显得单调呆板,要起到其具有的点缀作用。大型园林中的花草植被在布置时应注意图案要比较新颖。以颂扬国家兴旺和时代特征为主,达到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效果。遵循“构图无格,借景有因,切合四时”的美学原则,在体现山光水色和花木庭院等景色时,注意季节的变化。

3.结语

现代园林随着社会的不断反战面临着不同的问题,有的一味仿古失去了现代的特色,有的一味西化完全抛弃了我国古典文化的精髓,成为复制品。这样的道路必将导致我国园林建筑形式的衰亡。只有正确的把握方向,取古典之精髓,融地域之特色,随社会之发展才能使中国现代园林建筑真正走向健康发展之路。

古典园林建筑特点篇7

关键词: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特色中国现代园林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代化城市的崛起和都市文化的发展,使得中国古典园林显然已被迫走向边缘。近些年来,一股欧美风格的造园活动风行神州大地,不少园林设计者试图将中西园林艺术相结合,以找到适合中国当代国情的造园风格。但实践证明,机械的照搬西方或简单的中西符号元素的拼合都难以真正创造出适合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和审美趣味的园林景观艺术。

如何建造能与现代化城市景观、都市文化相吻合但又不失中国传统的现代园林艺术呢?笔者结合多年来从事园林景观行业的经验,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浅薄之见。

一、中西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效法自然,凿池开山、栽种花木,仿造自然山水风景,以假山、漏窗为屏障分割视线,成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式山水风光。

古典园林造园的主旨是表现自然美,追求意的优雅和境的深邃。它将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再现于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通过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艺术景观效果,表现出具有中国传统特点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让山水风光、自然气息渗透入园林建筑,使人们在建筑环境中能尽情领略大自然的天趣。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上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将形成空间的各要素糅合在一起,分别表现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假自然之景,创山水之趣,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中国古典园林是自然山水式园林,以自然山水为主体,通过叠山理水、植物配置等人工模拟而成,浓缩自然界美好的山水风光,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体现着自然之美、自然之理和自然之趣。中国古典园林多以山水取胜,配以适当的植物。园林中花木品种繁多,具有季节性、地方性、艺术性和民族性的特色,通过亭、台、楼、榭、轩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和花草树木的映衬,体现出近景远景的层次感。 除了自然趣味,中国古典园林还有密集的建筑。园林中建造各种相应的建筑,如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等。这些建筑不但不能压倒或破坏主体,而且突出山水的自然,力求两者的有机融合。山、石、水、植物和建筑之间协调融合,使人与自然十分和谐地溶入建筑环境之中,让人们虽然身处有限的人造环境中,却能够感受到一种天然环境的无限情趣。

与中国的迥然不同,西方园林艺术追求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它把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作为基本信条,提出“完整、和谐、鲜明”三要素。 西方园林的建筑物体积巨大,矗立于园林的中轴线起点之上。整座园林以建筑物为基准,将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河渠、水池、喷泉、雕塑等分别布置于辅轴上,在园林中开辟笔直的道路,将水池、喷泉、雕塑及小建筑物等点状分布在道路的纵横交叉点上,通过对称、均衡和秩序体现严格的理性秩序之美。

二、中西古典园林的局限性

中国古典园林具有封闭性和私密性,有高高的围墙封闭,是供少数人游玩居住的。而现代社会的园林主要服务于人民大众,这便要求现代的园林具有开敞性和大众性。古典园林与现实的大众需求产生了矛盾,这一需求恰能被开放几何形划分的西方园林所满足,从而造成近现代营造西方园林的狂潮。中国古典园林的服务人群和内向性决定了它的历史 局限性。

与追求自然美的中国园林不同,西方古典园林以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得方方正正,一切以人工创造为特点。现代的西方园林大的几何图形的广场形式确实可以满足普通人民的健身娱乐要求,但在中国很多地方机械效仿,生搬硬套,这种没有经过消化吸收的“文化大搬移”必定会产生一些没有生命的景观垃圾。而且西方园林设计过于平面化,平面图案美妙绝伦,但置身于施工完的景观现场,却体会不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在夏日的骄阳下,人们穿越广场匆匆行走,根本无暇顾及满目平整的花花草草;大尺度的平面布置,使景观设计成为纯粹的装饰品,和人产生了很大的距离。

三、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与思路

建造园林不能简单地模仿、抄袭,或是将各景点的精美元素拼凑、组装在一起。而是应该适应时代的需要,兼具典型传统风貌、传统精神进行创作。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思想精髓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理论基础。设计师应对传统园林积极地进行探索研究,吸取精髓,保留其“人与自然的和谐”、“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同时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将其造园手法、造园要素、空间布局形式以及文化特征等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继承和发扬极富现代意义的理念和手法,使中国园林文化得到延续和发展。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应该深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园林杰作中所蕴含的典型特征,遵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方法、合理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取长补短,将之完美融合,并把握好中西方古典园林设计的精髓。规划一个具有生态性的现代园林城市,首先应该保持生态平衡。这个生态平衡是由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组合而成的。目前看来,人工生态系统应尽量“模仿”自然生态系统,模拟系统中的植物群落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及演替规律,科学营造人工植物群落,构造乔、灌、草多层次多复合的生命环境,增加城市森林绿量和景观层次,创造“人在绿中,楼在树中,城在林中”的生态城市。

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www.Examda。com总之,中国现代园林设计和建造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有所创新;既要考虑民族的东西,又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结合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创造出新的更具特色的景观艺术。

【参考文献】

1,雷清蓉:《如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体现传统的中国文化》,2008.1.19。

2、刘炜宁:《浅谈现代园林景观要素的艺术设计》, 2009《科技资讯》。

古典园林建筑特点篇8

关键词:古典园林;自然;文明;精神内涵

1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

当今最值得借鉴和继承的造园思想:①“天人合一” 的理念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灵魂。其主要观点是追求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改造自然,创造出宜人的和谐的园林生态。在工业文明威胁人类生存环境的当今世界,这种思想理念的本身就蕴含着某种解决的途径和哲学道理,很值得后人的学习与借鉴,特别在现代园林的规化和设计中,将会进一步继承这一伟大的思想。②集诗字画与文学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和追求“诗情画意”的造园手法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最独特的艺术风格之一,在现代造园领域中应进一步得到继承和应用。③追求立意,塑造神似,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功的关键所在。缺乏“立意”的园林将无生命力,失去“神似”的园林更无艺术感染力可言。

2 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

古典园林造园的要素不外乎山、石、水、植物、建筑。在具体的园林布局中, 这些要素互为补充、彼此关联、有机组合成为和谐的整体,体现为山与水,阴和阳,山环水抱,形成园林的山水骨架;山石、建筑与空间,实和虚,相互穿插,以小见大,创造无限空间;山石、建筑与植物,硬和软,相互交织,浑然一体;建筑与水,刚和柔,相互塑造,相映成趣;匾额题名,画龙点睛,揭示场所内涵与人文精神。

3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3.1 自然山水

自然风景以山、水地貌为基础,植被做装点。中国古典园林绝非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的要素,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提炼,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浓缩的自然。它既有“静观”又有“动观”,从总体到局部包含着浓郁的诗情画意。这种空间组合形式多使用某些建筑,如亭、榭等来配景,使风景与建筑巧妙地融糅到一起。优秀园林作品虽然处处有建筑,却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

3.2 建筑风格

我国古典园林因其建筑风格和特点,一般分为3大类型:①北方型,以北京为主,多为皇家园林。其规模宏大,建筑体态端庄,色彩华丽,风格上趋于雍容华贵,着重体现帝王威风与富贵的特色,如颐和园;北海公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其中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②江南型,以苏州园林为代表,多为私人园林,一般面积较小,以精取胜。其风格潇洒活泼,玲珑素雅,曲折幽深,明媚秀丽,富有江南水乡特点,且讲究山林野趣和朴实的自然美。如拙政园、网师园等。③岭南型,以广东园林为代表,既有北方园林的稳重、堂皇和逸丽,也融汇了江南园林的素雅和潇洒,并吸收了国外造园的手法,因而形成了轻巧、通透明快的风格,如广州越秀公园。

3.3 艺术风格

中外园林在艺术风格上存在基本差异,那就是中国古代园林重在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而西方园林则重在表现人为的力量。西方古典园林以法国的规整式园林为代表,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中国古典园林是风景式园林的典型,是人们在一定空间内,经过精心设计,运用各种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加以构配而组合成源于自然有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将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

4 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特色

①审美文化。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界的山水为蓝本,由曲折之水、错落之山、迂回之径、参差之石、幽奇之洞所构成的建筑环境把自然界的景物荟萃一处,以此借景生情,托物言志。②民族文化。中国古典园林还将中华民族的性格和文化统统表现了出来,如端庄、含蓄、幽静、雅致等。它使人足不出户而能领略多种风情,于潜移默化之中受到大自然的陶冶和艺术的熏染。③艺术文化。我国自唐宋以来,诗情画意就是园林设计思想的主流,明清时代尤甚。园林将封闭和空间相结合,使山、池、房屋、假山的设置排布,有开有合,互相穿插,以增加各景区的联系和风景的层次,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给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印象。

5 中国古典园林的优势性和局限性

①优势性。尊重场所,与场地特征相协调,强调设计的主题构思、解决问题的途径来源于场地自身,主张设计的过程就是与场所交流、协调和延续场所精神的过程,通过选用具有关联性、互补性的景观元素,构筑有机的空间结构,创造健康、优美、宜人的人居境域,促使场所生态、人性、文化和谐统一地发展。②局限性。中国古典园林无论是北方的皇家园林还是南方的私家园林,都是由高高的围墙封闭,供少数人游玩居住的。这便决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封闭性和私密性。古典园林与现实的大众需求产生了矛盾,而这一需求恰能被开放几何形划分的西方园林所满足,从而造成近现代营造西方园林的狂潮。中国古典园林的服务人群和内向性决定了它的历史局限性。

参考文献

上一篇:网络安全技术基础知识范文 下一篇:网络安全体系解决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