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市的发展范文

时间:2023-12-16 15:24:18

数字城市的发展

数字城市的发展篇1

关键词:数字城市, 问题, 策略

Abstract: the digital city is the product of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 will appear inspired in human this field of research interests, this article simp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digital city,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Keywords: digital city, questions,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21世纪的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数字城市”作为一个新名词也应运而生,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科学研究体系的集中体现,城市作为一个集政治、经济、文化综合发展的区域,数字城市理所当然会成为人类关注的重点。数字城市不是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而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数字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综合应用。

一、 数字城市的概念

“数字城市”是对处于信息时代的城市状态的形象化描述。具体表现在城市经济发展繁荣,生态文明健康的基础上,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信息数据资源丰富、高新技术产业高度发达、工业化与信息化持续协调发展、人类居住环境美好的良性城市状态。建设数字城市就是要建设一个集成化高速宽带城市通讯网络基础设施、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城市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为一体的,开展面向政府、企业、公众的个性化、多样化信息服务系统。

二、 数字城市发展现状

一般来讲数字城市发展经历四个阶段:阶段一: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阶段;阶段二:企业与政府各自信息化建设阶段;阶段三:政府、企业之间凭借网络互相联系、互相沟通;阶段四:信息社会、信息社区、数字城市的形成。当前,欧洲、北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完成了从阶段一到阶段四的任务。与之相比,中国的数字城市建设起步晚,其发展状况表现为:信息基础设施的进展速度比较快,但是政府和企业内部信息化的进展比较缓慢,而且发展速度与水平也参差不齐,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也进展较慢,企业间的信息联系也有待发展。

一直以来,我国对于数字城市建设都很重视,国家机关也多次明确提出要加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信息化步伐,把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信息化摆在优先位置。截止到2003年,我国已经有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城市建立了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我国数字城市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如下成绩:

1. 公共信息网络已经初具规模。

2. 政府网上办公规模有所发展,初步实现了政务的公开化、透明化。

3. 电子商务工程发展迅速,为经济的发展开创了新兴产业。

4. 科学研究、教育事业已经能在网上进行。

5. 社会保障系统建设已被启动。

6. 普通公民从信息化示范社区中直接受益。

三、我国数字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数字城市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很多城市积极投入到城市数字化建设当中,使得新的数字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是由于起步晚、经验少、基础薄弱等原因,使我国目前数字城市的发展缺乏总体规划,没有统一的标准可言,导致了信息资源的浪费。

具体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研究不成熟,没有一致的学术观点。关于数字城市基础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研究项目还专注于技术层面上。对于什么是数字城市,建设怎样的数字化城市,怎么进行建设等问题的意见五花八门,缺乏统一的共识。各地区只能根据当地研究人员或权威人士的理解进行建设,没有统一的理论指导和系统化的技术服务。这样相关的执行人员更是无从下手,使得整个建设进程混乱不堪。

2.发展目标脱离实际。首先,急于求成、高指标、盲目跟进的现象时有发生。数字城市是一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兴产业,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实力才能有资格去建设数字城市。然而,现在有很多小城市满腔热血地投身于这项工作,为自身定下不切实际的发展目标。其次,资源浪费严重,搞形式主义。建设数字化城市的根本宗旨是促进经济较快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所以在建设数字城市时一定要搞些实用的项目,而且应该用最低的成本取得最高的收益,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无限的价值。但是,在建设数字化城市的过程中,低水平、低技能、半途而废的工程不计其数;一些地方为了追求政绩,重复建设没有实际意义的工程项目,搞形式主义,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劳民伤财,给社会造成极大的损失。再次,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可持续发展无从谈起。数字城市的基础设施是建设数字城市的核心力量,基础设施落后主要表现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欠缺,通讯技术的改革不尽理想。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数字城市建设的步伐。

3.没有统一的领导规划。首先,衡量一个城市的数字化发展水平要看当地能否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目前的情况是很多城市的企业、事业单位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系统,但是各个信息系统都是彼此孤立的,无法实现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目的。其次,很多地方的数字工程的发展目标,组织计划等与当地的信息化发展不能达成一致,建立了各自独立的组织体系,有些地方数字工程发展规划相对独立性强,很少考虑跨地区的问题。再次,数字城市规划没有纳入国家规划之中,一些数字体制与电子政务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等特性产生冲突,不同地方的政府部门往往根据本地特征各自为政,重复性的建设时有发生,严重浪费了建设资源。

4.没有统一的权威标准。首先,不同城市的数字化建设有不同的特征,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建成的系统多具有个性特征,很难实现彼此的沟通和交流。所以标准化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数字城市发展的又一大阻碍。由于缺乏统一标准,数据各式各样,这样就很不利于数据的交换和共享。其次,观念落后,投资单一,发展潜力不足。建设数字城市不论是前期投入,还是后期养护,都需要一笔大的资金投入。我国明显缺乏健全的市场运作机制,政府过多地干预数字城市建设,一些城市建设完全是出于政府的需求,难以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无法实现数字城市建设商业化,再加上对于政府投资的过于依赖,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人民的利益也无法保证。更重要的是数字城市建设往往不把城市文化纳入考虑范围,最后导致城市特色的丧失和数字城市形象单调。当今我们生活在知识经济新时代,一个城市的科研、教育、文化、技术、学术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号召力都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国家综合实力和城市综合实力较量中,也将取得不可取代的地位。一个文化魅力不足的数字城市,一个没有特色优势的数字城市,即使它的经济再发达,发展再繁荣,也失去了它的意义。

三、 如何建设好数字化城市

一般来说要想建设好数字化城市必须从以下四大方面入手:

第一,树立人文理念,加强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把“人”作为数字城市建设的终极目标,普及数字化城市教育,培养出一大批适应数字社会的新人,发展与数字化相关的产业和相应的基础设施,形成一个支持数字化城市的良好氛围。

第二,把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有效结合起来,形成市场竞争机制。正确处理好市场竞争与政府调控的关系,充分利用政府力量制定合理的数字城市发展计划。形成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平衡好政府、企业、个人三者关系,充分调动每一方的积极性。

第三,循序渐进,注重实效。制定建设数字城市目标和计划必须考虑现实条件的合理性,不可盲目推进,不顾后果。根据现实条件,规划一个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通用的方案,鼓励全体市民,企事业单位尽力善于运用网络,实现居民生活网络化管理,从而推动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

第四,效益优先,在应用中发展。设计一个好的利益协调机制,鼓励参与各方在自身利益得到满足的情况下,确保数字化城市建设的利益最大化。与此同时要不断地改进技术,改善设备,加强管理从各个方面提高效益。

总结:

数字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它的发展与完善必将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要正视它在发展中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用最好的方法实现它的快速应用,争取早一日实现建设数字宇宙的愿望。

参考文献:

[1]李琦, 刘纯波. 承继成数字城市若干理论问题探讨闭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

[2] 姜爱林.中国数字城市发展的主要绩效、存在问题及其政策选择[J].团理论与改革2003

[3] 李三玉, 张洁.基于技术的“ 数字城市”研究田科技进步与对策[J].2006

数字城市的发展篇2

本文指出了如今gis的误区,即采用含有少量信息的地形图作为gis基本平台。并提出了以rs信息为主的地理信息系统--rgis,rgis采用rs技术捕获城市的面貌,直接以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作为gis基础平台,建立一个大比例尺的航空与航天遥感信息场,使得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有一个能在计算机上就能看到全市综合特征的信息库,即综合信息场。

rgis不仅适用于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也适用于各省大、中、小城市。

关键词 : 城市信息化 遥感影像 rgis 综合信息场

digital city rgis development based on rs

chen aili1 sun jianzhong2

(1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2 shanghai city development information and research center 200032)

abstract:

shanghai is the center of the yangtse river economic area and the developing front line of the yangtse delta. her area advantage and accelerating changes require metropolitan information for the gis database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gis common failing of using topographic maps with little information and suggests rgis in which rs information is the main content. it catches the general view of the whole city by rs technology and takes high resolution rs images as gis basic platform directly. it builds up a large-scale aviation rs digital information field and the managers and planners can have a general picture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ty on pc from this information database, i.e.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field.

this system is not only effective to the metropolis of shanghai but also applicable to cities of different scale.

key words: city informatization rs image rgis general information field

2001/7/17

rs为基础,谈数字城市rgis的发展

陈爱丽1 孙建中2

(1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

(2上海城市发展信息研究中心 )

上海是我国的国际化大都市,也是我国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和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前缘;其区位优势和快速的变化对城市的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依靠现代化、自动化的管理设施和手段,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减少决策的主观性、盲动性。1998年6月江泽民主席在接见两院院士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重视数字地球的研究。此后,对应数字地球的数字城市的重要概念,应运而生。因此也对航空遥感的gis信息库的建设提出了特大城市信息化的要求。本文旨在为信息管理体制上,还是在rs技术上,或者就是gis研究开发的思路,形成一个数字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城市基础图像数据库基础,为把上海市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的信息化服务。

1、国内外gis系统概况

遍阅所有的gis信息系统,实属是一种与地面位置相关的信息系统,每种系统皆可以自成体系,差别仅在于功能。如最常见的esri公司的arc/info,包含几千个gis分析功能,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另外还有geomedia,可利用gemedia web map工具,动态生成地图,支持gis数据库的属性等,也能在“hot spot”功能下产出静态地图。mapinfo公司的mapinfo professional 是基于windows 之上的桌面地图软件,用于存取、可视化、分析综合的地理数据,以及高级的制图工具、远程数据库存取等。mapxtreme是一个基于web的地图应用服务器,因而可以将地图信息通过internet/intranet传送到整个企业乃至更广的广大用户。bentley公司主要生产面向工程的软件,它覆盖的工程领域有建设/设计、地理、土木、工厂、机械等。国内的gis产品功能较弱,有:citygis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和编码技术,它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图形操作灵便、实用尤其是对于大数据矢量和图像;另外它的另一特点体现在它的图形编辑功能,有利于进行屏幕数字化。mapgis是国家优选的具有自主版权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它有三大特点:1.可制作具有出版精度的复杂地质图,2.海量无缝地图数据库管理功能,3.高效的空间分析功能。它将传统的地图制图软件、数据库软件以及数据分析软件功能汇集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从而为多源地学数据的综合评价于分析,创造了一个理想的环境。

2、gis的误区

在建立“航空遥感信息系统”时,随城市发展需求发现,当全世界都在热衷与研究开发gis时,却存在一个较为隐蔽的误区,而这误区一直影响到我国,如国内行业以为地理信息基础平台,都是测绘地图,这种误区将导致我们的认识、我们的出发点,永远停留在地形图所的含的少量信息上,为此信息采集和应用将永远滞后于全世界孜孜不倦追求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包括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影像。

一种真正的地理信息系统,其含有地表上下空间的各种地理信息,而绝非像仅靠接触式的勾绘过的地形图作为基础地理信息那样缺乏综合性。应该认为,基于接触式勾绘地形图作为基础地理信息显然满足不了现代城市管理需求,也难称得上基础。因为基础必然具有在此基础上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综合信息量。而地形图通常指大于1:100万比例尺、表示地物复杂程度,反映地面主要要素,如地貌、水文、工程建筑、居民点等;适时地测量和调绘成直接成果,是国家最基本地地图,是编制其他比例尺的土地的基础,而并非是反映内在联系综合性很强的地表遥感影像,所以若把地图作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来作gis,显然远远不够。又因为,当代地理学倾向于对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进行综合研究,而一般地形图和城市地图,几乎无法去进行地理分析研究,没听说用地形图做地理信息地分析研究,以及概括地理和地理学内涵。常规地理信息系统,若以地形图作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无疑都已碰到很大困难;而只有抓准地理学精髓观念和概念,从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观点去分析。

常见gis不实用的原因是:1.缺乏图像信息数字化标准和遥感图像库。2.专题成果相互之间的迭置分析尚未真正地建立。3.没有功能灵活与信息传递的gis软件平台。很多系统还只是一种表面上的结合,尚未达到学术与应用概念的结合、标准与类型的结合,远景与近期目标的结合,好像是无标准的记录系统,无法更新续用,另外如今gis运行的统计数字,经常不以rs为基础,而以地形图作空间特征介绍,常含有“假数真做”的文章,而不用遥感影像作为具体的电子地图,仿佛身份证,不用免冠照片,而用素描图,行否?这一点早被国家土地资源管理与监督所证实。充分说明了用遥感照片的方式信息效率要高得多。因此,称为数字城市的基础,必须能够“表达已知、呈现未知、扩大认知、挖掘新知”。

3、rgis的提出

gis(以上海城市航空遥感信息系统为例)若是一种以遥感(rs)信息为主的地理信息系统,这类系统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其有一个空间特征的综合信息过程,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获取信息的系统,它是对目前以地形图为数字框架的地理信息系统的一种突破,从这个意义上讲是一种真正的地理信息系统,其含有地表上下空间的各种地理信息,而绝非像仅靠接触式的勾绘过的地形图作为基础地理信息那样缺乏综合性。上海航空遥感信息系统虽然是早在第一轮航空遥感综合调查(1988-1992)的后期开始设想,并在第二轮航空遥感综合调查(1993-1997)期中的1994年开始研制。当时在gis环境中,遥感信息的应用技术未形成一个实用的系统,gis表达能力远非今日可比,明显的弱点是对信息的容纳和调用存在问题,尽管通称为“遥感信息系统”, 冠名为“上海城市建设和规划航空遥感信息系统”,简称sarsis。对第一轮、第二轮航空遥感综合调查各子课题所取得的专题图和调查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开发一些软件模型,试满足遥感信息查询、数据库管理、图形编辑、制图、数据分析和输出,并力求向实用化目标发展,但是缺乏对海量信息及数字城市这样的认识,而是一种迫于“成果”而快速建立的系统。当回顾与检验并找出这些症结的时候,这就为全新的rs和gis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gis必须以rs为基础,以信息流为基础。

gis定位直接关系到遥感信息库的建库定位和相关技术内容,所以定位是本项目的第一基础:1.要为综合调查建立图象库、文档库服务;2.面对越来越多的遥感图像数据,提出新的方案,包括图像配准和信息处理模型等。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平台,便于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对城市建设、管理进行信息分析和信息更新等工作。前者是信息源,是借助于遥感的原理,或者说应用rs技术捕获城市的面貌的信息。后者是信息处理,是借助于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开发平台,或者说gis软件平台作为信息存贮、管理、分析和应用的工具。系统加快了政府管理信息化进程,是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迫切要求,尤其是社会公众的电信发展如此之快,媒体传播如此之快,这就加大了政府管理对信息化需求的关注,否则将落后于社会,对政府和企业发展都会有极大影响。同时,是一个动态信息和城市空间信息相关的一种综合显示,而且是一个难度不大的及时信息综合的概念,经过新gis阶段,即突破为“rgis”。

rgis是信息科学、空间科学和地理科学的结合,系统要实现空中对地观察图像数字化、不同比例尺图像迭合分析和不同分辨率图像迭置分析,而建立一个不同点源及不同尺度的遥感数字信息场,使得城市建设和管理者有一个在计算机上就能看到全市综合特征的信息库,即综合信息场。rgis要体现出以遥感技术和信息系统技术的有机结合,为遥感综合调查信息在进行统一分类和规整处理的技术方案上进行应用的探索研究,rgis是一个综合分析与表达技术。因此rgis绝对离开不了综合信息场,也即信息场可视基础主要以rs为基础。其中,地理空间与地学也是一个很有尺度的学问,gis中社会和国民经济信息等也决不是地图科学。为此,为区别先前的gis概念,为推广和发展,又不屈服于误解,可称其为rgis。当你想把gis作为传统地图的延续,在gis的开始阶段是允许的。然而,这不是gis的本意。其本意应当是逐渐对所有的行业信息能包容的综合信息的图。现在已经明朗,最好是以包含了定位与定量内容的rs信息的基础上做行业的几何信息、空间属性与统计的支持决策等处理,这才是rgis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以往地形图的gis基础已经只是其中的行业图件之一了。因为其他行业管理图件,已经成为各行业自己的gis基础,实实在在的基础。若同时又强调要以地形图作为所有gis基础地理信息图,这必将引起对地形图的应用精度和使用期限等问题。从信息化讲,实际上应用rgis作为管理,就是一个随着管理事件的点源尺度变化而变化的具体的动态信息和静态信息特征。

rgis绝不是以地形图为基础的地理信息平台,而是以rs影像为基础的确实充满综合信息的系统平台。近期,又被一个有效的事例所证实。某城市的人口统计已经完成,人口普查的分布特征底图,由于其统计底图单元,是以数百人为单元的实际现状,这种小单元大比例关系的底图,统计精度高,而地形图上是缺乏相关联信息的,统计的边界却无法准确落在城市或郊区“正规”的地形图上,唯有依靠能反映地面所有微细的综合信息的彩红外航空遥感数字影像来解决问题,即解决“统计边界”信息落地的问题,这就为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首先解决了人口统计与地面区域的综合信息相关的表达基础,为建立客观、准确的整个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和分析,建立了可靠的rgis基础。有人称矢量地形图是一种最为单一的,只是反映了地物简单的几何边界及其位置,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在地形图上是区分不出来的,常见一样的形状;地面的微小差别,如植被差别、露裸非露裸土地差别、河海防护堤特征、小路小溪等在地形图上是没有的,建筑物的外形特征、绿化质量特征等都是找不到的。这些常是统计分析、统计单元的信息边界,极其重要,如人口统计单元边界,地形图上无法整合的话,而航空遥感图像可淋漓尽致的反应并准确整合。同时,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矢量线划表达的信息,依据航空遥感地物信息,即可获得非常具体的综合信息,因为在地形图上你所得到的信息太少,新的认识更少,说实在的没有一个城市建设和管理者真的是用地形图来获得管理信息的,因此,不能依靠地形图去承担基础地理信息的重任,而只有依靠高分辨率的遥感信息才能获得,并达到这一目标。换言之,矢量地形图与其他行业管理数字化图是同一种类型的信息,它们都实际上来源于地表真实写照的遥感影像。

4、rgis的展望

rgis不仅适用于象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还适用于各省大、中、小城市,尤其是目前,正值西部大开发进入了实质性的实施运作阶段,城镇建设作为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正需要有一个这样的信息基础,也就是说不可避免地谈到数字城市建设;密切部门间的联系与合作,相互协调,形成合力,从而有效的提高城市管理的效能。

数字城市:概念来源于数字地球。1992年阿尔。戈尔在《濒临失衡的地球》中写道:。。。。。。称为数字地球的计划,旨在建造一个新的全球气候模型。1998年1月31日阿尔。戈尔再次描述:我们需要一个“数字地球”,一个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的、多分辨率的、真实地球的三维表示。在我国21世纪的发展中,经济与社会的全面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是第一与人密切相关的人类栖息地,为此保持国际和平、社会安定的大好局面,数字城市的研究将要与城市信息化紧密结合。全世界的大多数人口居住的区域,不是城市就是城镇,因此数字城市也好,城市信息化也好,都以城市为目标,要以人为本的进行研究,也就是说,先要建立城市信息化的理论体系。城市信息化的理论体系将与数字地球、数字城市等直接相关。其中,将直接会以rgis的概念来加速数字城市的实现,因为它已包容了3s或多s。

参考文献:

庄逢甘、陈述彭,遥感科技论坛,地震出版社 2000年.10月 isbn 7-5028-1839-1

sun jianzhong,chen zhimo,jiang zhixiang, ren jing, urban 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aerial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system of shanghai,proc.30th int`l. geol. congr., vol. 2&3, pp.261-267,zhang et al.(eds),vsp 1997

孙建中、潘强,城市信息技术与城市航空遥感,上海城市发展 1999.12 issn 1009-2870

上海城市发展信息研究中心,遨游上海:城市航空遥感信息系统,上海信息港,上海三联书店 isbn-5426-1315-4,2000.1

孙建中,航空遥感在数字化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应用前景,上海建设科技 2000年第3期 issn 1005-6637

数字城市的发展篇3

[关键词] 市政管理 数字化网格化 市政管理满意度 市政管理效率

一、前言

数字化管理是建立在现代计算机、通讯、网络与人工智能等高端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针对管理工作的具体行为来开展管理的组织、协调、指挥与控制等活动,从而辅助传统管理手段来实施管理的现代方式。城市的数字化管理,就是将城市的管理活动放置在计算机网络平台上,将城市的信息数字化,将具体的管理行为转化为可传递的数字化手段,实现管理的可计算性,从而解决传统城市管理活动中的各种难以实现的问题,提升城市的现代化水平。

二、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构成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首先要具备对城市网络覆盖范围内的数据采集系统,借助无线装置与网络信息传递功能来实现远程化的监控。 结合GPS定位系统将城市划分为管理辖区 ,城市管理的监督员只需要在自己的管理终端将管区内的巡查结果上传到城市管理系统中,,完成整个城市管理的数据统计,将图像、文本等资料汇总起来构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而管理中心的终端通常采用大型的城市全景电子屏幕,能够直观的显示管理人员上报的各地区的情况与详细的信息,便于中心调度各部门进行协同工作。

三、城市数字化管理的运行效果

随着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字化管理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一些启用数字化管理较早的城市,管理系统日趋完善,有效地促进了城市各类市政设施管理水平的提高。首先,数字化管理有利于及时发现市政管理中的问题,并在第一时间反馈至管理中心,及时发现并反馈,大大提高了城市管理问题的解决响应时间。在北京等试点城市,通过数字化管理,可以使市政问题的主动发现率达到90%以上。其次,实施数字化管理后,对原有的市政管理工作效率有明显的提高。可以是城市管理问题限时解决,并细化责任到人,通过现场监督员的确认,使管理指挥中心的决策更加有效,同时对市政设施的养护和损坏上报也提供了更加直接化的工作途径。

四、借鉴数字化城市管理应当注意的问题

1.明确实施数字化网格化城市成管理的意义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一种提高市政管理服务的手段,是为了提高市政管理的实效性与公众的满意度而开发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尽管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仅仅是为管理者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基础,而管理决策的产生仍然依赖与人为的决定,因此,要充分考虑到市民的需求,结合反馈信息来处理问题。数字化管理因需要投入大量的软、硬件设备,建立初期成本投入较大,应当纳入市政管理的总体支出,用于对原有市政管理系统的升级。此外,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根本意义,是提高政府实施管理的工作效率,因此,本着高效、准确的原则来构建城市的数字化管理系统,也是提升服务性政府工作职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2.正确处理好数字化管理与原有的市政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

原有的市政管理体系,注重法令法规的建立,以刚性约束来实施城市管理,力求实现管理的专业化,并使政府的管理建立在行政基础上,与“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城市管理的效果,降低了市政管理问题的发生率。但不可否认,传统的市政管理体系,也存在很多不足,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表现出力不从心的局面。数字化管理的出现,首先,缓解了市政管理的人员问题,以较少的人力投入实现了监控区域的扩大,减轻了原有管理体系中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其次,数字化管理更好的诠释了管理“以人为本”的思想,将问题置于全局之中,使管理中心可以做出较为全局性的决策,避免了传统管理体系中就问题解决,忽视全局的工作疏漏。此外,数字化管理相对减轻了原有的管理体系在法令法规、政府职能等方面的压力,使数字化管理与传统的管理体系能够互为工作补充,提高了市政管理工作的完善性。随着数字化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市政管理的工作效率将会持续提升,同时对问题的发生也能够形成很好的遏制。

五、结语

由此看来,数字化城市管理,不但是信息化技术进步的产物,同样也是城市管理需求的产物,是针对城市管理的实际问题而出现的一种高效的工作手段。数字化管理的实施,可以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生活环境,也可以实现城市的长效发展,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加强与市民的管理沟通,将城市管理更加立体化、真实化,有利于市政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周承娟: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9:23-24

[2] 劳炯基:外部性理论与城市管理研究[J].开放时代.2009:67-68

数字城市的发展篇4

关键词:数字城市;城市测绘;发展

引言

随着城市测绘需求的不断增加,城市测绘进入信息化测绘时代,新的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网络技术不断融入,但是在由于行业标准滞后,社会公众和政府对城市测绘工作认知度不够等问题,限制了城市测绘工行业的发展。为了更好的适应信息化数字城市的发展,我们要在信息化环境之下,对数字城市测绘模式和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解决数字城市测绘中面临的服务面窄、产品单一、体系不完整以及数据更新之后等挑战和问题,为我国的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城市建设中的数字环保、数字规划以及数字城管等行业和领域提供基础性和依赖性的技术支撑和基础支撑,促使数字城市测绘适应现代化信息数字城市建设、发展和变化的需要,全部实现我国城市无图区,建立健全的城市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面对数字城市测绘发展过程当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我们要利用当前数字城市测绘所具有的良好的环境,充分借鉴非城市区域测绘的优势,创新数字城市测绘的手段和模式,在城市发展“倒逼”的形势之下,完善和健全数字城市测绘体系,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数字城市测绘成果的规模化、公众化以及集成化的发展,推动我国的物质城市逐渐的向网络拓展和延伸。

一、测绘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及有利条件

所谓数字城市,指的是在城市测绘工程中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网络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虚拟现实等技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自动采一、数字城市测绘的优势。伴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城市测绘的手段和模式不断得到了创新,同时城市的发展也挑战着传统的城市测绘模式和测绘方法。现阶段,非城市区域的测绘所具有的优势逐渐的融合体现在城市测绘当中,促进了新城市测绘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创新了非城市区域的测绘方法和测绘模式。

1、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对数字城市测绘的重视和认同。城市测绘对于数字城市的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在数字城市的建设过程当中,数字城市对城市测绘提出了更高的优化要求,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在这种潮流和趋势之下逐渐加强了对数字城市测绘工作的重视和认同。

2、城市发展需要城市测绘所提供的空间数据。当前我国的城市管理、文化、经济以及政治都在快速的发展,在城市的发展过程当中需要空间数据信息这种战略资源的保障和支撑,通过对数字城市测绘的创新有利于推动我国城市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3、信息化成果为城市测绘营造了有利的环境。现阶段,各个层次的信息化使用者和建设者越来越关注城市信息化,信息化工作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和丰富的成果。在数字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过程当中,移动技术、无线通信、地理信息系统、政务管理系统以及城市网路这些城市信息化成果得到了广泛充分的应用,推动了数字城市测绘体系的建立。例如:地理信息系统为城市空间数据的应用和建库贡献了专业化的工具,政务管理系统则促使城市空间数据可以在一个新的领域内利用和拓展,城市网络作为通道便利了数据信息的和传输。

4、城市测绘的保障机制相对比较的完善。国家和地区财政预算和年度计划投资的项目当中包括城市测绘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建设资金,因此,城市测绘投入具有稳定的增长机制和财政投入的保障;城市测绘在标准化体系、法规体系以及政策体系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城市测绘的基准设施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完善和健全。这些保障机制的贯彻和落实为城市测绘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机制。

二、数字城市背景下城市测绘发展模式

1、城市测绘与数字城市建设成果相互融合

数字城市发展经历了独立应用阶段、系统应用阶段以及集成整合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当中数字城市从离散自为到规划设计再到集成,从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现已广泛地应用于城市管理建设的方方面面。例如:城市空间信息数据库,它为城市提供了基础的信息平台,同时为地理信息数据的应用服务、在线共享、及时更新以及在线上传提供了广阔的城市化的平台,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建设,城市空间信息数据库逐渐具有操作性强、覆盖程度高以及高质量的特征。在城市建设成果与数字城市测绘融合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是CORS系统,该系统在数据更新、处理、传输以及采集实现了全新的方式和流程。通过将城市建设成果与数字城市测绘两者相互融合,从而实现和建立服务、应用、更新、建库以及测绘的信息化测绘模式。

2、城市业务管理与城市测绘的相互融合

作为重要环节和关键层次的城市测绘,一方面,需要城市业务管理的及时服务,达到及时更新城市地形图的目的;另一方面,它又支撑着城市业务管理。例如:起到补充材料的普通工程测量数据、河涌和道路竣工验收、测量征地地形图以及测量建筑物竣工等工程测量数据的更新,需要城市业务管理提供及时的服务,然后利用更新后的数据对数据库的地形图进行动态的补充和开窗式的维修。

3、城市信息化成果与城市测绘的相互融合

在城市建设过程当中,要将智慧城市、云计算、通信技术、城市网络、电子政务系统以及物联网等城市信息化成果与城市测绘相互融合,从而进一步建立与地理信息应用服务、开发、共享、管理、处理、加工、更新以及采集相互结合的支撑体系。

结束语

城市测绘的系统性强,其在数字城市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促进数字城市的精确化建设。目前,数字城市建设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对测绘提出很多要求,积极发挥测绘的优势,完善数字城市的建设,以免影响数字城市建设的效益,进而体现出测绘的优势与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文伟.数字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30(6):66-66.

数字城市的发展篇5

引言:“数字城市”的设想最早由已故大师王之卓院士提出,直到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的战略构想才被社会广泛认识和了解。从上世纪末我国也积极加入数字城市建设浪潮,经过大胆探索,数字城市在中国逐渐形成以“数字森林”、“数字国土”为代表和以“数字流域”、“数字景区”的两种建设模式。这两种建设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部门或区域内部管理的工作效率,探索了数字城市建设的方向,但仍存在两个无法回避的不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带领业内的院士、专家等一批精英,经过反复探索调研,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统一建设“数字城市(省区)地理空间框架”的解决办法,并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等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认可。2006年,启动了第一个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字潜江建设,自此拉开了中国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序幕,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因此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一、河南省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现状

我国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蓬勃发展,已从星星之火到遍地开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已分批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遴选出逾130个城市,开展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超过了我国地级市数量的三分之一。数字城市建设工作开展如火如荼,成为政府和经济社会的热点。河南省作为全国首个数字省区建设试点,在数字河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先后有15个市被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列入全国数字城市建设的试点或推广城市,开展数字城市建设的城市数量占全省所有市州的比例约80%,覆盖人口和国土面积占比超过80%,成为全国开展数字城市建设数目最多、推广范围最广的省份之一。在总结全国已建成数字城市空间框架的城市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河南省其它数字城市建设,如数字郑州、数字平顶山,会更加注重开发真正适应行业需求的应用系统和培养人才队伍,为应用系统的更新和维护打好人才基础;另一方面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着力更新方法和软件的研究,着力试验信息产业和相关技术的融合、注意吸收相关部门的经验,探索城市建设多专业、跨学科的融合以及政府各部门之间工作的融合。经过多年对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实践的反复探索,逐渐形成了基于地理空间框架的数字城市建设模式。

二、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模式创新与作用

(一)基于地理空间框架的数字城市建设模式,创造了一种高效、快捷、节约、科学的数字城市建设模式。数字城市建设需要多部门、跨专业融合参与建设,分三步进行:一是开展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二是数字城市应用系统的研发;三是多应用之上的社会延展服务。基于地理空间框架的数字城市建设“三步走”模式,第一阶段是建设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第二阶段是建设数字城市应用系统。第三阶段是基于百姓民生多应用之上的社会延展服务。因此,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整合了社会资源的空间数据与社会经济数据,创造了一种高效、快捷、节约、科学的数字城市建设模式。

(二)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对于提高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有重要作用。1、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现势性是行业应用系统科学决策的关键。数据的现势性是应用系统的生命力。将框架共享数据源的更新维护工作,纳入数字城市建设的建设内容中,同时,针对仅仅使用框架服务的应用系统,其办公过程中所用到的专题数据的更新维护过程,也纳入到日常办公业务中,使专题数据的更新维护过程与业务数据的更新维护过程同步进行,确保了应用系统的现势性和科学性,为应用系统的现势性和科学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数字城市应用系统的现势性和科学性,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使决策指挥更科学、合理、及时。在统一的地理信息平台上研发的数字城市应用系统,其现势性和科学性使各部门突破了地理空间的限制,主要体现在:一是通过各行业的应用系统,及时地为政府的决策提供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具有现势性的分析报告。二是为城市基于信息化的科学决策提供详实、可靠的依据,从而提高了政府科学决策的科学性。三是拓展了政府部门电子政务的应用渠道。四是增强了城市的应急保障能力。

(三)基于地理空间框架的数字城市建设模式是促进城市快速、低碳、经济、科学发展的有力手段。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提高了整个城市在规划、市政、交通等方面的决策科学性,使得城市的建设工程缩短了开发周期,从质量、功能特点、区位选择上都更符合科学发展的实际需要。据估计,科学决策能使建设工程的使用寿命至少增长五年,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决策让城市的建设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拉近了五年。另一方面,由于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创新了城市管理职能部门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使得城市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效率得到大幅提高,为许多地区在城市建设、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实现了快速、低碳、经济、科学发展。

(四)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推进信息化测绘体系建立的强大动力。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推进了测绘生产信息化、测绘管理信息化、测绘服务信息化的进程,有力地促进了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实现。首先,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各种支撑环境建设)为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整理、加工、传输、交换、管理、服务奠定了扎实的装备基础。其次,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各种政策法规、标准以及目录与交换体系的建成,使各种海量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被有效管理。因此,数字“某地”地理空间框架工程的完全建成后,某地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建成设也就有了质的进展,并随着当地地理信息空间框架对经济社会服务的不断深入,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也不断完善。

(五)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做好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重要保证。开展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对地理国情的全面摸底。地理国情监测建立在丰富翔实的地理信息资源积累基础之上,需要快速动态掌握最新地理信息掌握实时的地理国情信息。对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更新是实施地理国情监测的重要手段。一定时期内地理信息的变化量反映了同时期同区域地理国情的变化量。因此,实施地理国情监测需要全面掌握基础地理信息及其变化情况。通过对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更新和维护,对地理国情信息进行整合与统计分析,为地理国情监测提供了综合、权威、现势性强的数据支持,是实施地理国情监测的重要手段。地理国情监测是数字城市的基于多应用之上的社会延展服务。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对资源环境、生态状况的调查、监测、评估与预测,为国家和社会公众提供权威、客观、准确的地理国情信息,从这个角度上说,地理国情监测是数字城市基于多应用之上的社会延展服务之一。

(六)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有助于实现地理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对技术的需求推动了地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城市工程对现代技术的需求是广泛的。还有随着数字城市地不断深入,更加强调对城市信息的全面感知和城市生活中的智能决策与处理,为移动技术、云计算、传感网、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提出了强烈需求。数字城市建设对现代技术的普遍需求,必将引领地理信息产业相关技术快速发展,从而为地理信息产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极大地促进了地理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数字城市为地理信息产业创造出巨大的市场需求,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据有关部门调研,按小口径计算,一个中型地级市对数字城市初级阶段建设需要再投入18-20亿人民币,仅仅“十二五”期间,这方面的投入应该达到数万亿人民币。不难看出,数字城市建设将成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一个固定的市场,并随着数字城市深层次应用地广泛渗透,使地理信息产业链向前延伸,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拓展了巨大空间。

三、结语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的战略部署,也是破解我国中西部城市发展难题、赢得发展新优势的战略选择。它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结点,对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构建,夯实技术装备支撑提出了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实施地理国情监测、促进地理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推进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转化的重要时期,我们要以加快构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为抓手,推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全面科学发展,更有效地服务经济社会。

参考文献:

[1]李林主编:《数字城市建设指南》,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03月版。

[2]李佩武:《论数字城市建设及其重要意义》,《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 第3期。

[3]郝蒙蒙 罗皓 张健 :《我国数字城市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科技致富向导》 2011年26期。

作者简介:

数字城市的发展篇6

论文摘要:基础测绘是数字城市框架和核心的基础系统工程,基础测绘为数字城市提供基础数据集,数字城市则是高效、全方位充分利用基础测绘数据的一种最直接的途径。 "数字城市"建设需要多分辨率、高精度的、现势性好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而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高精度的测绘手段和体系。

一、概 述

随着数字地球、数字中国等创意的提出,政府有关部门为了推进城市的信息化进程,提出了"数字北京"、"数字苏州"等数字城市的概念。城市测绘部门承担着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采集、更新与维护工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和实施保障,在城市的信息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如今,面对着数字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测绘部门有必要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把握历史机遇,为城市信息化发展和数字城市建设做更大贡献。

二、数字城市的概念

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数字中国的延伸,它和数字地球、数字中国一样,同样是一种战略目标,并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将会对城市规划、管理、建设、市民生活、经济发展带来效益和方便。数字城市是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网络、多媒体及虚拟现实等技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通俗一点说,数字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以及城市生产与生活中,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将城市的各种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利用。 数字城市以大规模的信息基础设施和海量空间数据为依托,需要社会各相关行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城市测绘部门应该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优势,关注与研究数字城市,大力发展城市地理信息产业。

三、城市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地位

1、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与数字城市

数字城市是城市各职能部门与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集成,它包括城市规划、建设、国土资源、市政公用设施、环保、电信、消防、防震减灾预测等。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没有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持,就谈不到数字城市的建设,-数字城市的提出将进一步加快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为城市各职能部门和各行业提供统一实时或实时的、精确的基础地理信息。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数字城市的建设。

2、城市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城市空间信息的基本特征是空间位置关联性,它主要表征自然与人文要素的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关系,其典型的表现形式就是地图,而城市测绘就是一个充分利用各种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手段,专门从事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获取、加工、存贮、更新和提供的产业,毫无疑问城市测绘是实施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主干产业,是建设数字城市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产业。

3、城市测绘与数字城市

近年来,随着以"3S"为代表的测绘高新技术的不断推广与应用,城市测绘得到迅猛发展,数字化的测绘生产模式与技术体系已经建立,并逐步由传统测绘向现代地理信息产业转化,城市测绘已经被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之中,成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有力保障、社会各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城市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发展数字城市必须首先建设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制定空间数据标准,建立地理数据的共享机制,使全社会都能充分共享地理空间数据。

城市测绘部门以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为核心,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比例尺、坐标、图幅、图号、高程等)和信息技术标准,生产、管理各类城市基础地理信息,主要内容包括:城市测量控制网(平面与高程)、城市系列比例尺基本地形图(1/500、1/1000、1/2000、1/5000、1/10000等)、影像图(各种比例尺的正射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DEM)、现状公用设施(管线矢量图等)及相应的属性信息。这些信息构建了城市空间数据的框架,满足了数字城市建设的发展需要。

四、城市测绘应如何把握数字城市提供的发展契机

数字城市的建设推动了城市信息化进程,拓展了城市测绘的应用领域,加快了测绘科技创新的步伐,加速了城市测绘由传统模式向城市地理信息产业的转化,为城市测绘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面对新的契机,城市测绘部门应该紧紧把握现代测绘的发展方向,以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为重点,促进城市空间信息资源的高效开发,应用与共享,将城市测绘发展到一个新的境界。

1、明确发展方向,制定有效措施

数字城市是关系到城市发展的系统性工程,城市测绘部门应当明确发展方向,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应当积极的参与到政府组建的城市地理信息中心,成为其中的核心力量。

2、规范生产与质量管理体系

空间地理信息是数字城市与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主要数据源,因此,作为城市空间地理信息的生产者与提供者,城市测绘部门必须严把质量关,建立基础空间数据的管理机制,健全数字化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切实承担起城市空间数据的及时采集、处理、加工和提供任务。

3、加大对基础测绘的投入力度,提高测绘保障能力,要形成政府投入为主、基础地理信息使用单位和承担基础测绘生产任务单位共同投入的投入机制,切实落实基础测绘项目经费,并实行专项管理。

4、建立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的更新机制,要充分利用市政测量、竣工测量、地籍测量以及遥感信息等各种手段,确保城市系列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适时更新。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测量标志的维护和有偿使用制度。

5、加强基础测绘部门的自身建设,切实做好基础测绘的组织实施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加强基础测绘成果资料的深加工,开拓基础测绘应用和服务的新领域,提高基础地理信息对社会经济发展保障程度,基础测绘单位要深化改革,进一步完成基础测绘的保障和管理体系,从技术标准、人员素质、高新技术设备的引进吸收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尽快建立"数字武汉"并形成新兴的地理信息产业积极创造条件。

6、大力推进"3S"及其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3S"及其一体化技术是数字城市重要的技术基础,因此,城市测绘部门应大力加强"3S"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通过GPS建立城市控制网、利用RS快速的采集数据,更新城市基础地理信息,运用 GIS 来管理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完成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建库与动态更新任务,为数字城市服务。

常规的城市规划设计都在测绘人员提供的测绘图件、资料下进行。由于测绘与规划设计严重脱节,既不能发挥测绘人员对规划设计的参与作用,又难以使规划设计人员吃透客观实际的信息,因而不利于提高规划设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数字地图的出现和GIS的发展,使这一状况得到了改变。由于GIS主要以数字地图的形式输入输出,查询、分析直观易懂,因此很易为规划设计人员所接受。

在GIS中,由于所获取的测绘基础数据详尽、可靠、准确,大大提高了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同时计算机的高速运算和具有极强的逻辑判断功能,可在短时间内提供多方案比选,增加了规划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而且,计算机可以自动地生成各种规划用图、表格和报告,利用数据库又易于删补、更新,因而还可以实现城市规划的动态监控和动态设计。通过对GIS的研究和使用,还可增强测绘人员和城市规划人员的协作,使信息的获取和使用臻于统

近年来,随着获取和处理遥感数字图像的明显进步,预计在三五年后,数字化、多光谱航空、航天遥感在费用、质量、信息量上的优势将更加明显。因此,应将遥感信息列为城市规划基础地理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尽量采用影像图作为规划成果的背景图,并吸引更多的遥感应用机构为城市规划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通过对GIS空间信息的查询、分析和应用,可望大大增加规划设计的深度和广度。

五、结束语

数字城市的发展篇7

关键词:数字电影; 发展特点; 发展现状

 1 我国城市数字电影发展概述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电影产业的发展就蒸蒸日上,从1978年的电影产业发展国际化中就可以了解到电影产业的市场巨大,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创造出新的发展辉煌。我国2008年后极力推出数字电影的发展,强调数字电影的技术,1992年数字电影的出现就引起一股数字化的风潮在整个电影产业兴起,并且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并且很快成为现代电影发展的主要趋势。所谓数字电影就是指以数字技术和设备摄制、制作、存储的故事片、美术片、纪录片、专题片以及体育、文艺节目和广告等,通过卫星、光纤、磁盘、光盘等物理媒体传送,将符合技术要求的数字信号还原成影像与声音,放映在银幕上的影视作品。近年来我国数字电影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使用这种数字化手段拍摄的电影越来越多,在北京有亚洲最大的数字电影制作基地,国家广电总局建立了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有完整的电影数字中间片工艺生产线,我国城市数字电影正向着专业化的道路蓬勃发展。

2 我国城市数字电影发展的特点分析

我国城市发展水平不断加快,城市化数字电影的需求程度也越来越大,数字电影已成为中国电影发展的新增长点,数字电影的制作与放映不仅提高了电影的观赏品质,营造更好的视觉效果,而且可以改变传统电影的生产方式和运营模式,拓展了电影产业的发展空间和服务领域,并且带动了电影体制、管理和产业的变革。其中3D电影成为中国城市数字电影发展的新动力,直到2010年6月,我国已拥有2679块2K数字银幕,其中1460块支持数字3D立体放映,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

3 我国城市数字电影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城市数字电影的监管力度不够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的逐渐加快,导致了我国城市数字电影发展速度太快,而发展质量过于低俗,我国还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统,对数字电影放映的监管力度不够,造成数字电影在传输、制作、存储以及放映的过程中存在漏洞,这就无法保证我国城市数字电影的文化安全与交易安全,无法实现对数字化技术环境下电影市场的有效规划和监管。

3.2 城市数字电影成本太高   在国际社会发展数字化电影实力的市场竞争中,我国数字化电影的独立探索已经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数字化电影的成本也随之升高。由于我国城市数字电影的放映技术还没有标准化所以并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市场化,以至于制作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所以影院在放映数字电影时前期投入设备和放映过程中的成本太高,利润回收慢,直接影响了各影院放映数字电影的积极性,这就无法促进城市数字电影的进一步发展。

3.3 我国数字电影的法律体系不够健全   我国本身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就造成了数字电影化产业发展的无法律可以依靠的现实状况,导致了城市数字电影发展的难题不断产生。由于数字电影的技术含量高,在很多环节上都会存在一定的版权问题等法律纠纷,目前讨论最多的就是有关数字电影著作权的问题。由于我国数字电影的法律体系不健全,存在很多漏洞,如果在传输过程中出现差错,可能会带来很多麻烦,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这种对法律问题方面的担心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影产业向数字化电影迈进的步伐。

4 解决我国城市数字电影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4.1 建立健全城市数字电影的监管力度   我国数字电影产业需要建立健全城市数字电影的监督管理力度,保证数字电影的正常运行与发展。为了防止数字电影的非法放映,保障数字电影在节目制作、传输、存储及版权内容的安全,加强城市数字电影在传输、发行、放映等方面的监管力度,亟待建立健全一套安全有效的管理体系,保证我国城市数字电影放映的安全性,为我国城市电影数字化进程营造一个很好的发展环境,这也是我国城市数字电影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

4.2 加大对我国城市数字电影的经济支持   我国从政府或社会组织出发都应该出大量的资本保护和改善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数字电影发展的状况。正是因为数字电影的发展欠缺一定的经济支持和发展理念的创新,所以才造成了数字电影的发展障碍。我国要尽快完善数字电影的制作技术,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支持我国重点科研基地的基础设施和设备的建设,大量培养相关人才,提高技术和人才的保障,为技术的研发与实验创造必要的基础和条件,降低数字电影的制作与放映成本,降低影院的放映成本,提高利润空间,促进数字电影在各影院的普及。

4.3 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保护数字化电影产业   数字电影发展要加强对法律体系的完整性和人性化、科学化的建立与健全,要充分保护每一个数字电影受益人的利益,要充分了解国内外市场中对城市化数字电影的了解和受欢迎程度的分析,要保证数字电影的接受度和市场潜力的发展状况,实现新的突破和飞跃。要不断完善我国城市数字电影的法律体系,尽快研发网络实时监控系统技术,保护和解决好电影再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以及版权纠纷问题。避免电影产业在对电影数字化过程中有关法律问题的担心,增加对我国城市数字化电影发展的投入,促进其不断进步。

5 结束语 

    数字化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已经预示着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动向是朝着高科技、精细化、尖端化的产业模式迈进步伐。因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低碳经济的转型与变更才让我国经济发展有了新的依赖和依靠,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还需要面对更多的难题和障碍,尤其是在数字电影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数字电影行业的发展还需要解决人员的问题和管理制度的问题,还要在经济上获得更多的支持和补助,需要投入更多的社会支持,要取得城市电影产业发展的信任或者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实现新的突破与飞跃发展,保证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理念的打造。

参考文献

[1] 李铭. 国外数字电影技术发展现状. 现代电影技术.  2011(8):90-91.

[2] 张丕民,加快中国数字电影发展. 影视技术.   2010(8) :90-92.

[3] 杜春茂,浅析我国农村数字电影发展现状.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数字城市的发展篇8

作为新经济时http://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信息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据统计,我国665个城市中有260多个启动“数字城市”建设,标志着以数字城市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城市建设与管理,已成为各地共同关注并致力实践的一项重要课题。如何根据各地城市发展现状,探索出一条适应信息时展趋势的城市化道路,是推动城市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的现实抉择。

1 数字城市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

1.1 基本内涵

“数字城市”的概念最早来自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提出的“数字地球”。它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数字化工程的综合体现和整体目标,也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其实质就是城市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从广义上来看,数字城市是指城市的信息化,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促进城市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通流的通畅、协调高速。

从狭义上来看,数字城市是指利用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nns)、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现代科学技术,对城市基础设施和与生产生活发展相关的各方面进行多主体、多层面、全方位的信息化处理和利用,具有对城市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诸方面进行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服务和决策功能的信息体系。

从技术层面来看,数字城市是以全要素数字地形图、数字正射影像(包括航空、卫星遥感影像)、数字地形模型(dem)、城市三维景观模型为空间定位的基本信息数据,结合地下管线、规划、土地、交通、绿化、道路、环境、经济、开发、旅游、房地产、人口、商业、农业、林业、工矿企业、渔业、水利、金融、电讯、电力等我们所关心的与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建立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建立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和监控与决策系统,如综合市情系统,城市规划系统、交通指挥系统和配电管理系统等。

1.2 主要内容

实施数字城市建设的具体内容主要有: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包括基础地理信息设施、市政基础设施、交通设施、金融服务设施、工业服务设施、文教服务设施、安全应急设施、政府服务设施、规划管理设施、文教卫生设施、安全应急设施等;城市信息和交换共享化,包括数据通讯三网合一、网上分布式运算、网上分布式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中心、数据处理平台、数据共享平台等;城市生活和管理网络化,包括网上商务、网上金融、网上社会、网上教育、网上医疗、网上政务等。重点包括城市数字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城市管理数字化、政务数字化和生活数字化等五个组成部分。

2 建设数字城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面对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加速构建数字城市,对于提升城市管理、政府决策、服务民生等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1 建设数字城市是国际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经济、社会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提高城市的区域和国际竞争力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目标,而城市信息化将为全球化的实现和全球城市体系的构建提供物质基础和社会保障。

2.2 建设数字城市是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有城市建设和基础生活保障已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人们更为关注的是城市现代化水平所能提供的优质生活。为此,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工作亟需构建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数字化管理平台,来承载和满足人们的需求。

2.3 建设数字城市是实现城市信息化的技术基础。一个城市的信息化程度,从源头上取决于该城市基础数据库的容量、速度、便捷性、可靠性、可更新能力和智能化水平。依托数字城市这一信息平台,可以使城市管理和服务实现精细化、可视化和智能化,帮助决策者准确掌握城市资源、人口和环境状况,整合和优化各类城市资源,构建渗透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信息化体系。

2.4建设数字城市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如今,数字城市建设已逐步成为一个地区展示城市形象的靓丽名片。而当前以手工作业为主的城市管理手段之落后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数字城市是决策服务、管理服务和公众服务的有效工具,有利于进一步科学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城市管理效率,降低城市管理维护成本,加快宜居城市和节约型社会建设,有效提升市民对城市管理的满意度。

3 建设数字城市面临的问题和瓶颈

目前,数字城市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探索和发展过程当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

3.1 缺乏规划指导。就全国来看,目前,数字城市建设尚无总体框架,没有统一标准可依,缺乏通盘谋划和组织协调,区域发展不均衡,一些地区对建设数字城市存在盲目性,导致信息资源分散、无序,极易造成资源浪费。

3.2 思想认识不足。有的地方领导对信息化重要性缺乏深层次认识,存在“三重三轻”的错误倾向,即重平台建设、轻管理跟进;重硬件建设、轻实用效果;重新建扩建、轻资源整合。甚至有的城市只是将其作为一种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而不是注重实效用途的解决和发挥。

3.3 融资渠道不畅。政府资金投入不足,资金来源单一,特别是日常运行维护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整体推进受到制约。

3.4 部门协作不力。有的城市未能建立起强有力的运行管理机制,缺乏信息共享的机制,一些业务部门和行业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缺乏沟通,采用各异的系统平台,不利于资源的科学配置。

3.5 技术力量缺位。缺乏对数字化城市管理基本规律和业务流程的研究和把握,信息获取、更新、管理、挖掘、整合、应用和服务等方面尚存在一系列技术瓶颈,特别是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明显不足。一些城市的信息数据和服务内容不全,覆盖面不大,运行质量和效益有待提升。

转贴于 http://

上述问题,既有主观因素和政策层面的,也有客观技术层面的,应高度重视,深入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避免和改进。

4 数字城市的建设思路和构http://想

建设数字城市是一项涉及广泛、内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借鉴国内外一些城市的先进经验和探索成效,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推进。

4.1 统一制定发展规划。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一些城市已经就数字城市建设做出了一系列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实践。要成立专家组,认真总结这些先进经验和做法,制定具有统一标准的数字城市发展规划,确定城市适用的项目建设模式、建设内容和发展目标,实行“一张图”进行强制性实施,指导和规范数字城市建设。比如,新加坡的《政府ict指导手册》、美国的《2002年电子政务战略》、韩国的《信息化促进基本计划》、日本的《电子政府构建计划》等,都对信息化应用行为进行了规范性规划,有力推动了这些国家的数字城市发展。

4.2 运用市场化手段筹集资金。打破政府性投入的单一渠道,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积极调动社会资本的力量,参与数字城市建设,使之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良好格局。一是完善引入竞争机制,采取政府占股或bt(建设-回购)方式,通过公开招标,选择信誉好、实力强的第三方机构负责或参与投资建设,以及后期的运营管理。二是按照“政府主导、单位(个人)出资、统一管理”的模式,由使用和受益的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自行筹集资金,依照政府的统一规范标准和要求进行建设,接入数字城市运行网络统一管理。

4.3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海量数据的采集、分类、处理和利用是数字城市建设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影响数字城市的建设质量和水平。这项工作,可以采用服务外包的方式,与具有专业资质的技术和推广机构合作,对城市的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环境、行政及地下设施等地理空间信息进行收集,为数字城市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基础数据库,并负责信息动态更新。其次,为了保证数字城市建设中先后开发系统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要强化数字城市的顶层设计。比如,英国政府基于政府资源的信息管理,了电子政府交互框架;德国政府“面向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标准和体系架构”,针对电子政务应用软件的技术标准、开发过程、数据结构等进行规范。

4.4 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数字城市的关键在于应用,目的在于服务。首先,要充分整合现有各职能部门的信息系统,建立跨部门的一体化政府信息分享系统,有效破除“信息孤岛”,实现条块融合、共享共建的新局面,促进政务信息资源高效利用,提升各部门间的协同应用能力。其次,以数字城市系统为平台,建立涵盖城市规划、市政、交通、水利、环保、绿化、房屋土地、市容环卫、城建监察管理等城市公共管理各个领域的信息应用系统,为城市管理决策提供全面、精确的信息依据,并直接服务民生,让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办理各类行政服务项目,详细了解城市的风土人情、医疗教育、餐饮食宿、购物娱乐、旅游景点等信息,充分享受电子政务和数字生活化带来的各种福利。第三,充分发挥社区自治功能,以社区为单位,建立网格化的城市管理信息子系统,实现中心系统与子系统、子系统相互之间的双向沟通、信息共享,以利于提高基础信息的采集、处置和实用效率。

4.5 完善信息化管理体制。抓好组织协调管理是实现数字城市顺利推进的重要环节。首先,要成立统一对口的政府信息化管理组织机构,统一指导、协调、推进数字城市的各项工作,确保数字城市建设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其次,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以保障数字城市的规划、建设、实施、运行均有章可循。第三,建立“市、镇、村”分级管理机制,依托各级信息化管理平台,实行分级管理,适应精细化、动态化管理需要。第四,要积极调动群众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开辟网上论坛、开通服务热线等方式,让群众对数字城市建设提出意见和提议,并及时给予答复,形成市民与政府良性互动、共同管好城市的格局。

4.6注重人才队伍建设。一是组织各类各级培训班,加强对本地信息化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力度,确保数字城市管理工作的稳定性,提高数字城市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二是通过科教合作、招考等方式,引进一批软件、通信等信息技术专业的高级人才,特别是高精尖的创新型、复合型信息化人才,提高信息化的管理和决策水平;三是以委托服务等方式,借助第三方服务机构专业人才,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支持服务,以及智力支撑。

4.7 强化网络信息安全。一方面,要做好政府涉密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建立网络安全紧急反应以及处理机制,加强安全保密技术的自主开发,严格落实信息安全保密的规范运行和管理。另一方面,要做好居民个人账户和资料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较为成熟的做法是应用城市“一卡通”系统,服务内容可逐步覆盖数字城市系统的公共交通、燃气、自来水、电力、购物、医疗、物业等各个领域。该卡采用匿名方式,所以不会泄露身份,一旦遗失,可以迅速挂失并重新设定,具有较高的安全保密技术。

总之,数字城市建设代表了城市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是革新城市管理理念、推动政府作风转变、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相信,通过持续不断的研究、探索和实践,数字城市建设一定能实现“安全、便捷、高效、健康”的发展目标,为人们带来高品质的现代生活。

上一篇:城镇化建设意见范文 下一篇:全民健身的建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