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双开的盈利模式范文

时间:2023-12-14 16:35:43

期货双开的盈利模式

期货双开的盈利模式篇1

【关键词】 公允价值; 盈余管理; 利润调节

一、引言

经历了2007—2008年中国股市的大起大落以及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很多学者和资本市场参与者将股市的大幅波动归咎于公允价值会计的大量使用,这使得公允价值会计成为众矢之的,或被称为金融危机的“帮凶”。一些学者(如黄世忠,2009)认为公允价值的顺周期特征会使股市陷入螺旋式上升和螺旋式下跌的循环。因此,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SEC和FASB、IASB相继修订公允价值相关会计准则①,以使公允价值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然而截至目前,人们仍对金融危机带来的破坏性影响心有余悸,公允价值会计仍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拟以公允价值会计在我国具体准则中的应用为分析视角,讨论公允价值会计如何为企业提供利润调节和盈余管理的机会,以期为监管层和资本市场参与者认识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提供借鉴和帮助。

二、公允价值会计简介

(一)公允价值含义

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IAS32)中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一项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自愿的双方交换一项资产或清偿一项债务所使用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107号和133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107&133)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双方自愿而非强制清算和销售的现时交易中,一项资产可以转换的金额。公允价值会计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马维华,1999)。综合以上观点,本文认为公允价值是在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过程中,双方交换一项资产或清偿一项债务所使用的金额。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模式意味着如果一项资产或负债采取公允价值计量,那么即使资产不卖出或债务不清偿,资产或负债也应按活跃市场中存在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例如,如果企业拥有的证券投资,但不属于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且存在活跃市场报价的,则应采用公允价值对投资的证券进行期末计价。这种计价是资本市场中双方和多方进行竞价、交易的结果,因此是公平、公正的交易,符合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要求。

(二)公允价值与财务报告目标

著名会计学家井尻雄士在《会计计量理论》中认为:“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一个完整的计量模式,除计量对象外,还包括计量属性和计量尺度(葛家澍、刘峰,2003)。计量尺度指名义货币和不变购买力,而计量属性则包括历史成本、现行市价、重置成本、可实现净值和公允价值(葛家澍、刘峰,2003)。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历史成本是企业采用的主要计量模式,如果要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企业应当保证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能可靠地计量。旧会计准则更多地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因为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能够提供更多更可靠的信息。然而,随着股权高度分散化以及报表使用者面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加大,要求现代企业更多地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以提供对决策更有用的会计信息。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是会计的两大职能,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在会计职能上进行了大的修改,从旧准则过分强调的受托责任转向决策有用。新会计准则在基本准则中明确强调: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从这一基本准则中可以看出,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既强调了受托责任,又强调了决策有用。基本准则是其他具体准则的指引,因此财务会计报告以决策有用为目标,这促使在具体准则规定中大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如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准则等。由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广泛运用是与财务会计报告的决策有用目标相一致的,因此讨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具体应用和现实状况是极其重要的。

三、公允价值会计与盈余管理

笔者将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换、债务重组、金融资产的运用进行分析,详细讨论在这些具体准则中,公允价值如何为企业提供利润调节和盈余管理的机会。

(一)公允价值与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定,企业可以采用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必须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的取得。该准则是将原来计入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用于出租或增值目的的不动产单独加以规范。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规范的基本逻辑过程是:在新会计准则下,如果企业拥有的房地产用于出租或增值的目的,则计入投资性房地产,否则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科目核算,而房地产企业出售的房地产则列入存货核算。按投资性房地产进行核算并按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的,第3号准则进行了详细规定,要求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2.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相对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企业一旦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就不再计提折旧或摊销,而是根据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进行调整,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则计入当期损益。由于这一会计处理原则的运用,对于那些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企业来说,房地产公允价值如果高于历史成本,确认的收益必将增加企业的盈利。正常情况下,按历史成本计量的房地产市场价格都已上涨,因此通过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必然增加采用这种计量模式的企业的利润。

企业一旦采用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计量,则存在三种可能性进行盈余管理。第一,不再计提折旧。提取固定资产折旧,减少了企业利润,而且一旦折旧政策和使用寿命确定,企业不能随意更改,将导致企业被动地接受折旧费用,成为减少企业利润的一个固定负担。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后,不再计提折旧,企业不用被动地接受费用项目,却可以根据期末公允价值的变动调节当期利润。第二,根据市场报价确定期末公允价值。但市场上存在的类似房地产信息很多,企业管理层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房地产价格作为参照系,这样就可以提供一些机会来调节当期损益。第三,我国原来的固定资产采用历史成本,如果企业一旦采用公允价值,则使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巨大差额形成未实现的账面收益,企业通过卖出房地产的时点选择进行盈余管理,例如企业管理层需要增加当期利润,则可以卖出那些有巨大未实现收益的房地产,从而增加投资收益。

(二)公允价值与非货币换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企业之间进行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可以采用公允价值。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交换过程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但是否一定采用公允价值,准则规定了两个条件:第一,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第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如果不能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则仍以账面价值作为换入成本,不确定损益。在原有的准则下,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产负债表,但在新会计准则下,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异以及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的差异,都需要计入损益表,这就为企业管理层进行利润调节提供了机会。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只要安排一项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易,就可以通过双方协商或第三方评估所确定的公允价值来产生利润。根据新会计准则规定,只要被交换的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其差额部分将计入当期损益。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新会计准则提供了企业管理层盈余管理的机会;正是这种盈余管理的机会,使得那些拥有大量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司有机会通过交换来保证盈利持续增长。企业的盈利往往存在波动,在盈利处于低谷时,企业管理层就可以通过安排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来保证盈利平衡增长。

(三)公允价值与债务重组

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详见《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新准则规定,发生债务重组时,作为债务人是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差额部分进入利润表;而债权人则承担重组损失。原有准则将债务重组利得计入资本公积,不能产生利润;而采用新准则后,债务人可以将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因此,在旧会计准则下,原先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产负债表(具体为资本公积),而新会计准则则将债务重组收益以公允价值计量,并计入营业外收入,同时规定只有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才能将债务的让步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通过获得债务全部或部分豁免,可以将收益反映在利润表中,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每股收益。与传统盈余管理方法相比,通过债务重组为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新会计准则也会产生相同效果,大股东可以通过与上市公司以优质资产换劣质资产的方式不断向上市公司输送利益,虽然这些非经常性损益不会改变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也不会使戴上ST帽子的公司恢复上市,但却会提高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可能令上市公司的成长出现拐点,将提高大股东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的热情。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通过债务重组能够增加公司盈利更多地表现在债务人的债务豁免上,即如果债务人实际支付的资产账面价值低于原有的债务账面价值时,都将计入损益。公允价值体现在非现金流资产清偿债务的过程中,如果公司将其持有的资产抵偿债务,资产公允价值高于资产原账面价值的差额应计入损益,而资产公允价值仍低于债务账面价值时,则获得债务重组收益,同样增加了债务人的损益。因此,综合的结果是只要付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低于债务的账面价值,就会产生收益,并影响企业利润。

(四)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金融资产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最多的会计准则是《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该准则中规定的金融资产分为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本文主要从资产的角度研究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因此重点从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入手展开分析。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最重要的差别并不在于公司的选择行为,而在后续计量中。准则规定,所有类型金融资产都必须按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但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与原账面值的差额在会计处理上并不相同,这是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按第22号准则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不计入利润表,而应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在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才计入当期损益。这些规定说明,虽然都按公允价值计量,但交易性金融资产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计入损益,直接影响利润,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计入所有者权益,并不直接影响利润。这是二者的主要差别。交易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都与企业的股权投资行为有关,如果企业将股权投资认为是短期持有,则可能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否则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一旦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被投资单位的股价变动将会引起投资单位的利润变化,可以预期的是,在其他业务增长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被投资单位股价持续上涨,那么投资企业的利润将会得到大幅提升。因此可以预期那些交叉持股的公司,选择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将对公司业绩贡献明显。这说明,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利润的影响方式不同,因此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选择,从而可以方便地进行盈余管理。

四、结论

本文详细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在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换、金融资产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对管理层利润调节或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说明公允价值的应用能够为上市公司提供调节利润的机会,可以为管理层提供新的盈余管理手段。研究结论可以提醒资本市场参与者注意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关注公司内在价值,从而提高投资效率。

【参考文献】

[1] 葛家澍,刘峰.会计理论——关于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 黄世忠.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及其应对策略[J].会计研究,2009(11):23-29.

[3] 马维华.公允价值计量与报告的理论思考[J].会计研究,1999(12).

期货双开的盈利模式篇2

(一)资本市场筹资

1.对投资者的影响

证金公司评级资信高,有政府背景,其发行的债券和股票具有信用风险低、收益低但收益稳定的特征。对于风险厌恶、期望稳定收入的投资者,购买证金公司的股票和债券是优先选择。

2.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一般而论,证金公司发行债券和股票,将会使资本市场证券的供给增加,资本市场扩容会导致价格指数下跌。但在中国居民高储蓄率背景下,证金公司所发行的信用风险较低收益较高的债券和股票,可以成为居民银行储蓄的替代品。优质资产可以激发资本市场的有效需求,所以转融通业务不一定会对资本市场整体平均价格水平形成负冲击,相反,由于其特性所吸纳的新增入场资金,可能会稳定市场甚至推动价格指数上升。

(二)货币市场筹资

1.对机构投资者的影响

对于货币市场的资金供给方,金融机构投资者如商业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来说,由于借款人证金公司的信誉级别高,其转融通业务具有市场垄断性质,该项借款是较安全的。为金融机构创造稳定收入流的同时,合理规避了资金的应用风险,符合金融机构的合理、分散化资金配置要求。

2.对货币市场的影响

中国的现状是货币市场资金盈余,资本市场资金短缺。证金公司从货币市场筹资而将资金应用于资本市场,打破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长期以来隔绝的局面,使资金能够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合理调节盈余,有利于我国金融市场自由化、一体化的发展。同时,证金公司作为控制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源头,其授信规模能够较大程度影响到资本市场资金的规模,便于防范、控制以及化解金融风险。

二、从资金应用看转融通业务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一)对投资者的影响

1.新的盈利方式

在转融资业务推出以前,投资者只能做多。转融资业务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盈利方式,预计市场下跌时做空,同样可以盈利。

2.风险对冲

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合理配置投资组合进行风险对冲。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做空做多方式的应用提供了新的风险防范方式。

(二)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1.对证券公司的影响

转融资业务为证券公司提供了新的盈利模式。首先,扩大了的交易量和换手率势必会增加证券公司的佣金收入。其次,证券公司转融资支付给证金公司的利息小于其收取客户的利息,该利息差利润占经纪业务收入的比重有逐渐放大的趋势,成为证券公司未来收入的重要来源。再次,新业务的开展有利于证券公司客户的维护和挖掘工作,这会促使证券公司进行业务创新,提供给客户更全面更综合性的服务。

2.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办法》规定转融资业务须在商业银行开通专用账户,这为商业银行提供了短期资金。但证券第三方存管保证金是否从商业银行转出,是否由证金公司直接掌控,会对商业银行的资金存量造成一定影响。

(三)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1.有利影响

(1)价格发现功能。在做多和做空两种势力的对比下,市场能够将更多信息融入价格。被市场低估的证券会被大量做多,而被高估的证券会被大量做空,这使得市场定价将回归到合理区间,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将得到完善。(2)提供市场流动性。证金公司为资本市场注入资金,资金供给的增加会产生对证券的需求,提高市场的交易金额。同时,转融资模式下的一买一卖,也必然加大市场交易的换手率,这将提高资本市场的活跃度,为市场提供流动性。(3)对证券市场的宏观调控证金公司能在源头上控制资金的规模,便于对证券市场的宏观调控。市场过热泡沫严重时,证金公司可以收缩转融资的放款额,减少资金供给,以缓解过热经济。证金公司可以按照资本市场对资金的需求强度调节资金供给,也可以按照国家政策和指示对市场进行监控,引导市场健康发展。

2.不利影响

(1)降低市场效率。证金公司作为转融资资金供给方的垄断者,垄断势必会造成价格即融资融券整体成本的上升。再加上证券公司申请转融资业务时,在利率、期限等方面的谈判能力有限,是确定性条款的接受者,不能发挥市场供给需求双方决定价格的功能。(2)增加监管成本。证金公司既是融资融券市场的参与者又是该市场的监管者,参与者和监管者双重身份合一,这使得其有为了自身利益而放松监管的动机。(3)信息滞后性。客户的需求是直接反映到各家证券公司。证券公司向证金公司融入资金,是根据自己对客户融资需求的预期,而预期可能和实际情况有很大背离。预期大于实际时,证券公司要为多余的资金支付额外利息。而预期小于实际,不能满足客户的融资需求,在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中,客户盈利机会的流失也意味着客户资源的流失。

期货双开的盈利模式篇3

股指期货之所以引得无数英雄尽折腰,正是因为它的致命诱惑:买多买空皆能有利可图。

但凡遇上新事物,大家总会先以旁观者的角度窥视一番。

虽然股指期货的时间表仍然“犹抱琵琶半遮面”,但北京地区多家期货公司的仿真交易已经告一段落。究竟战况如何呢?

期货公司的工作人员透露,在仿真交易阶段,很多投资者的收益动辄几百万,几千万,甚至几亿的也有。而2月27日股市的暴跌也让股指期货仿真交易的投资者们经历了一次大暴仓的实战体验。”

在他们当中,更是有一个叫做袁超的27岁年轻人,花了42个交易日,把50万本金增值到7300多万元,盈利率14551.22%,捧得了“格林杯”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大赛冠军。

可见,股指期货的赚钱效应远大于目前牛气冲天的股市。

以小搏大 大机会伴随大风险

股指期货无疑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以小搏大的投资机会。因为股指期货只需要小量的保证金就可以参与投资,比如,某投资者认为未来3个月股指有望大涨,未来6个月内形成长牛,那么,投资者就可投入适量的保证金,买进3个月、6个月的看涨期权,如果未来3个月、6个月股指果真大涨,那么就意味着投资者可以获得数倍于保证金的投资收益。但也必须谨记,如果股指大跌,那么,投资者将损失保证金,血本无归。

也就是说,股指期货投资的风险是存在的,那就是看错了趋势,保证金可能会血本无归,这就是风险。反之,如果看准了趋势,那么就可获得数倍于保证金的收益,这就是机会。由此可见,风险是可控的,即投资者可以适量的资金参与,机会是放大的,可获得以小博大的暴利。

而且如果投资者有能力分析宏观经济、上层信息以及股指期货对应的权重股的走势,那么就可以相对准确地判断未来股指的运行方向,从而将风险锁定在可控范围内。因此,未来的股指期货的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暴利品种。

举例来说,很多人羡慕前面讲到的那位在仿真比赛中获得145倍利润的袁超,但大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他的7000多万背后,意味着140人的50万本金都输光。

毕竟,天下哪有轻而易举得来的丰盛晚餐?

买空卖空 双向投资模式

有人说,股指期货市场将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市场,跟股票交易相比,更有其规避风险的魅力。简言之,炒股票得学会低买高卖,而股指期货可以低买高卖,也可以高卖低买,并且都能获得盈利。具体区别在于:

股指期货可以进行卖空交易。投资者可以利用股指期货进行投机,通过买空卖空,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增加获利机会获取差价利益,因为股票只能逢低做多,而股指期货有做空机制,使得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原来买进后等待股票价格上升的单一模式转变为双向投资模式。对投资者而言,当预期未来股市的总体趋势将呈下跌态势时,投资人可以主动出击而非被动等待股市见底,使投资人在下跌的行情中也能有所收获。

股指期货具有较高的杠杆比率。股指期货交易同其它期货交易一样,实行的是保证金制度,投资者无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就可以参与市场的投资,但由于股指期货交易实行的保证金制度,使可能的亏损额放大了十几倍。

股指期货的市场流动性较高,较适合大资金运做,以后我国越来越多的国企大盘股的上市,包括基金规模不断的壮大,都与参与股指期货有着紧密的联系。

股指期货实行现金交割方式。目前的机构投资者一般同时参与股票和股指期货两个市场,但现金交割方式本身意味着参与期指市场并不需要以参与股票现货市场为前提,这就为一些原先并不参与股票现货市场的投机者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为什么期指能赚钱?

第一、当个人投资者预测股市将上升时,可买入股票现货增加持仓,也可以买入股票指数期货合约。这两种方式在预测准确时都可盈利。相比之下,买卖股票指数期货的交易手续费比较便宜。

第二、当个人投资者预测股市将下跌时,可卖出已有的股票现货,也可卖出股指期货合约。卖出现货是将以前的账面盈利变成实际盈利,是平仓行为,当股市真的下跌时,不再能盈利。而卖出股指期货合约,是从对将来的正确预测中获利,是开仓行为。由于有了卖空机制,当股市下跌时,即使手中没有股票,也能通过卖出股指期货合约获得盈利。

第三、对持有股票的长期投资者,或者出于某种原因不能抛出股票的投资者,在对短期市场前景看淡的时候,可通过出售股票指数期货,在现货市场继续持仓的同时,锁定利润、转移风险。

买卖股票指数期货还有许多买卖个股所得不到的好处。个人投资者常常为选股困难而发愁,既没有内幕消息参考,又缺乏充分全面的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与机构投资者相比,在资金上也处于绝对的劣势。因此,能得到与大市同步的平均利润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其具体办法就是证券指数化。买卖股票指数期货相当于证券指数化,与大市同步;另外,买卖股票指数期货还分散了个股风险,真正做到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投资股票还是投资期指?

以下的一系列数字将很直观地体现出股指期货迅速获利的过程。

当市场上涨时,由于股指期货能将你的资金大幅放大,因此能大幅放大你的收益。如:李小姐拥有100万元资金,于2006年4月3日开始进场,以5.50元和5.00元分别买入铜都铜业(000630)10万股和中国石化(600028)9万股,动用资金100万元。5月15日分别以8.00元和7.30元抛出。实现盈利:铜都铜业为:(8.00-5.50)×10万股=25.0万元;中国石化:(7.30-5.00)×9万股=20.7万元。股票投资盈利合计:45.7万元。

如果李小姐投资股指期货,2006年4月3日至5月16日,沪深300指数从最低1062点涨到最高1387点,上涨325点,假设4月3日在1065点买入10手,5月15日在1350点平仓,盈利285点/手。则具体情况如下:

动用资金:1065×300×10×10%=31.95万元,仅占股票投资30%左右资金。

股指期货盈利:(1350-1065)×300×10手=85.5万元

如此来看,投资股指期货比买股票多盈利:85.5万-45.7万=39.8万元,利润扩大近一倍。

“以案说法”

股指期货看多盈亏案例

投资者甲在某日买入近月合约IF0704,买入点3250点,则需要交纳保证金3250×30=97500元。

如果当天IF0704合约结算价为3300点,则投资者账户盈利为(3300-3250)×300=15000元;如果当天IF0704合约结算价为3200点,则账面亏损15000元。此时应补足保证金13500元

股指期货看空盈亏案例

同理,如果投资者乙在当天3250点价位上卖出合约IF0704,当日合约结算价为3300点,则投资者账户盈余为(3250-3300)×300=-15000元,即亏损1.5万,此时应补足保证金16500元;但如合约结算价在3200点上,则盈利1.5万。

你适合投资股指期货吗?

很多人说股指期货是高风险与高利润的混合体。为了更直观地了解这个特点,我们假设一个投资者有10万元资金,买入1手股指期货合约,价格是1350点,这时这个投资者需要支付的保证金是32400元。

如果沪深300( 3292.548,8.94,0.27%)指数连续两交易日共下跌240点,则客户就损失72000元,这时客户的账面权益就剩下28000元,已不足以支付保证金。期货经纪公司就会要求你在第三天开盘前追加保证金,否则在第二天开盘后,就会采取强行平仓。

假设第三天客户没有能够追加保证金,而股指期货价格在开盘后跳空10点,以1100点开盘,期货公司在1100点予以强行平仓,客户账面权益就在28000元的基础上,又损失10×300=3000元,账户权益降至25000元(未考虑交易手续费)。从指数下跌看,指数仅下跌了18.5%,但是客户资金权益却下跌了76%,是指数下跌幅度的4倍。

期货双开的盈利模式篇4

【关键词】淘宝网 第四方物流 C2C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F043 【文献标识码】A

基于互联网开放的网络环境及网络平台所进行的一切商业活动就是电子商务。网上购物是电子商务的内容之一,C2C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的一个分支部分,是淘宝网最主要的一种买卖方式。C2C电子商务,这种买卖双方互不谋面即可进行的商业过程有着传统商业活动所完全不同的特征,即网上选购、网上支付和物流运输。然而,2011年占我国网购市场三分之二以上份额的淘宝网却没有属于自己的、被纳入C2C运营模式的物流体系,实在是一种缺憾―这既是电子商务C2C运营环节的缺项,也是电子商务C2C盈利模式的损失。而在淘宝网现有盈利内涵中,不菲的广告费用、不低的人力成本、网络运用成本、科技研发成本及物质折旧成本都使得淘宝网面临巨大竞争压力①,并亟需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第四方物流运营体系的实施。第四方物流运营体系的实施在本质上是原有C2C盈利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本文欲就此做一些探讨。

淘宝网C2C盈利模式的基本特征

C2C是电子商务的其中一种,是“Consumer to Consumer”的简称,指发生在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活动,和“Business to Business”(企业对企业)、“Business to Customer”(企业对个人)相对应。C2C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是通过网站为个体商户和个人消费者提供网络化的购销平台,买方通过进入卖方的网店而进行商品选购;同时,为提高这种交易的安全性、信誉度及质量水平,网站还提拱了相应的配套服务功能,如商品广告、第三方支付系统、交易监管与评级、网店设计等,这些服务功能其实也正是C2C最基本的盈利来源。C2C电子上商务的典型是淘宝网、易趣、拍拍等,但淘宝网的份额显然要占到其中的三分之二以上,研究淘宝网的C2C盈利模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淘宝网C2C盈利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会员费。C2C电子商务网站通过为加盟会员提供店铺出租、店面设计、公司认证、商品信息展示等服务而收取的费用。C2C电子商务服务是加盟商户进行在线交易时所无法脱离的系统功能,当然也是C2C运作盈利的重要来源,是C2C运作方、商户及消费者三方都非常必要、不能缺少且彼此互惠的一个环节,通过这一环节的服务,加盟商户可以顺利展开业务、迅速提高营业额;而对客户来说,安全的网购渠道、人性化的服务方式也会使消费过程成为一种享受;而对C2C运营商来说,运营体系的良好运转也意味着这一盈利模式的成功。

二是交易提成。交易提成是商业市场的本性,C2C作为网络交易平台收取交易提成应是其利润的主要来源。

三是广告收费。广告是商户快速推销商品、提高交易量的一种手段,当然也是C2C电子商务商的又一块收入来源。网站广告的效果就是经营的效益,网站广告的位置和浏览量对交易效益的影响是明显的,将网站上有价值的位置留作商户推介商品并收取一定费用是盈利环节之一。

四是雅虎搜索排名。雅虎搜索排名是雅虎中国和淘宝网进行资源整合而推出的竞价排名模式。由于网站商品的丰富及商户之间的竞争,客户对商品的搜索与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同类商品在搜索过程中的排名显示将决定彼此的销售量。因此,在有效的时间内同类商品可通过竞价获得靠前的排位,从而为C2C带来盈利。

五是支付环节收费。阿里巴巴的支付宝促进了网上在线支付业务的开展,这种通过中间环节的支付在提供安全交易的同时,也为支付公司收获了一定的手续费,成为盈利的来源之一。

淘宝网C2C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显然,淘宝网的盈利模式与其在C2C领域的领先地位有很大关系,但领先所带来的压力同样也要大得多,在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商业领域,竞争所导致的此消彼长的变化速度犹如网上交易一样的快速,认真审视、认真对待目前盈利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不失为减缓压力、提高竞争力并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的有效方法。

C2C运作模式存在的问题。淘宝网的C2C运作模式是其盈利的根本与关键,尽管这一运作模式为淘宝网赚取了不菲的利润,并一跃成为行业的领头羊,但仔细推敲也并不是完美无缺,如果不能对这些缺陷与不足有清晰认识,那么这些缺陷与不足就会在将来变成某种阻滞因素,而使之在同行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首先,淘宝的运营商提供给商户的增值服务(收费服务)在效果上有所折扣。商户要想增加网上交易量,推销自己的商铺货品是一种常用方法。为此,淘宝网站也特意预留了这样的空间,并提供“淘买家”广告方式,通过为卖家分析潜在的买家而指向性的广告。但因其分析是基于客户已经购买过的商品和记录,并不代表客户后续的购买需要,所以这种指向性未必准确,那么商户所付出的广告费所收到的效果也就打了折。类似的情况还有雅虎搜索排名,雅虎搜索排名也是收费服务项目,但却是以客户的点击率作为收费计算的根据,而不是根据成交量,有的商户的商品即使获得了很高的点击率,但成交量却未必如愿,而所付费用也并不因此而减少,有时反而得不偿失,这会让加盟会员失去兴趣与信心。

其次,淘宝的运营商提供给商户的增值服务(收费服务)有些“绑架”的味道,尽管在表面上看不出来。淘宝网站的商家信誉是提升其网络交易量及利润规模的重要条件,这对购销双方来讲自然是一件好事,但对于刚刚加盟的用户来说,可能要处于极其不利的竞争地位了,因为他们在“信誉”上积累不够,所以人气寡薄,自然也就对生意大为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选择有两个:一是赔本赚信誉,二是加大广告投入。赚信誉不仅要花钱,而且还会造成不正当竞争,并形成在线“刷信誉”这一行业;而作广告同样要花钱,势必要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付费服务中去,否则就寸步难行。这对后入的商户其实是一大考验,也是一大难关,经不起考验、过不了关,就得关门大吉,这就会导致加盟会员的两极分化,使弱者丧失信心或转投他行。

再次,淘宝的运营商提供给商户的增值服务(收费服务)会让竞争对手视为一个弱点而加以利用。淘宝网的增值服务是其盈利的重要来源,免费似乎是不现实的。不过,这里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收费服务在大打价格战的现代市场是不占优势的,因为收费,商户的商品出售价格必然难以下调,或下调幅度受限,这就会在与免费服务的运营商的竞争中先败一着;二是免费服务必然有着另外的盈利模式和来源,而淘宝可能还并不具备,这种缺陷所造成的结果不仅仅是利润的折扣,还会对未来的经营战略造成致命影响,从而阻碍整体发展。

作为C2C运营模式的环节缺项。淘宝网的运营模式是C2C型,即商户“个体”对消费者“个体”型,仔细推敲,它其实只是整个运营系统的一个初始环节,即买卖双方达成协议的环节。达成协议及网上交易成功,这并不等于交易的完成。试想:在买卖双方进行付款时,还有一个支付控制系统,以避免交易的欺诈与纠纷;那么在买卖双方进行货物交付时,为什么在整个C2C运营模式中就不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物流系统呢?这种通过第三方进行货物交付的渠道当然存在,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它并不属于C2C体系,这一环节的缺项不仅使各商户在交付货物于客户时,要付出高低不一的运费给各个物流公司,而且也造成了C2C盈利模式中的一个缺口,致使盈利总规模有所缩减。如果拥有自己的物流体系,一方面,这种物流体系的填充与镶入可以降低自我系统内的交易成本,大大提高交易规模,从而通过交易服务收费与提成而实现盈利增长;另一方面,物流本身的运营也是盈利来源之一,这一块大蛋糕本来应由自己切割分配,实际上却拱手让与了他人。

当然,如果要求淘宝网也重新建立起自己的第三方物力系统,已经不现实,一方面,各大购物网站已经拥有了相对成熟、稳定的物流管理体系,淘宝网很难再另起炉灶;另一方面,第三方民营物流公司的各自为政已渐显其整体效率的低下,已越来越无法满足国内网络购物市场的巨大需求,淘宝网若再走别人走过的老路,已没有多少创生的意义。总之,物流环节是淘宝运营体系内的一个环节缺陷,一个不应该缺少的盈利来源。

实施第四方物流―C2C盈利模式新的增长点

从上述论述可知,淘宝网不负责货物运送,没有自己的物流管理体系,货物的发送也由商户自行解决,这是其盈利模式的一个缺陷。各商户均以自己选定的快递公司进行投送,货物零散,规模较小,势必会在价格及服务质量两方面均形成劣势,这在以价格和服务为竞争点的商品市场,淘宝显然不会占到多少便宜。当然,如果淘宝能就此抓住机遇,在现有第三方物流合作公司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己的网络营销优势,将商户、客户、运输等各方资源进行有机组合及有效整合,不仅可以形成一体化的服务供应链条,而且还能找到新的盈利增长点,使C2C盈利模式更加完整与完善,这就必须实施第四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的概念。第四方物流是美国埃森哲咨询公司于1998年提出的物流概念,是基于第三方物流的能力、技术与管理整合形成的具有供应链特征的物流集成系统,是组合了商户、消费者、第三方物流并领导这一组合体的集成商。第四方物流在整体上将具备以下特点:一是能为客户提供最佳化的增值服务。最佳体现在什么地方?从物流的效益特点来看,应是以最快的速度、花最少的价钱来完成商品的运送任务,这对商户、消费者及运输者来说肯定都是合适的。二是将原来各自为政并彼此竞争的各物流公司加以整合,不仅有效利用了各自的优质资源部分,使资源效能在系统内发挥出更大的效能,而且也使运营成本大为降低,相应提高了物流公司利润收益。三是整合后的物流系统在第四方物流集成商的统一管理下,通过充分运用自己所拥有的信息与技术,对整合物流过程提出策划方案,为客户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及咨询、物流信息系统及供应链管理服务,并通过电子商务将整个过程集成化,使整个服务一体化、自主化、高效化、人性化②,从而实现链条服务的低成本与高效益。

第四方物流的功能。相比于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具有更为优异的服务功能。一是整合功能。整合的作用就在于把原本处于竞争位置且各自为战的各物流公司组成了一个统一系统,并在这一系统内实行供应链式的系统化服务。第三方物流虽然拥有包装、运输、储存、装卸、配送等过硬业务能力,但在信息技术、集成技术、综合技术、区域或整体战略规划及业务拓展能方面则相对较弱;而第四方物流通过整合作用则可以从整体上将各物流运输公司合理布局在系统之内的合适位置之上,均成为整个供应链条的重要环节,均能发挥各自最关键的作用,从而在整体上提高物流系统的规划能力与服务能力,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使服务更上一层楼。二是优化服务功能。第四方物流通过整合作用而为用户提供管理咨询服务、信息咨询服务及电子商务服务,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特色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三是网络优势功能。第四方物流公司的运作优势在于信息掌握,而信息优势又在于网络优势,而这正是网络购销的长处,现在将网络购销与商品运送信息的网络服务融为一体,其强大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广泛的网络支持能力将为客户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国内外市场,使客户订单及物流业务均能实现增长,并因这种增长而降低物流成本,从而使盈利来源得到进一步丰富与发展。

淘宝实施第四方物流的必要性。在以价格和服务为竞争支点的销售市场,价格的一降再降是有底线的,通过降价实现销售业绩并不能以亏本为代价;而服务质量的提升也已基本达到极限,进一步挖掘的空间已并不是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开拓新的领域才会迎来商战新的转机。其实,对淘宝网来说,实施第四方物流并非是新的开拓,因为物流环节原本就是他们失去的领地。看来,实施第四方物流的确是淘宝网十分必要的一次补项。首先,实施第四方物流可以降低淘宝网自建物流的风险。淘宝没有物流部门,物流管理人才缺乏,硬件配套设施不健全③,在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式已较为成熟的情况下,再投资自建,风险将会很大,而实施第四方物流就可规避风险。其次,实施第四方物流可以提升淘宝网的电商市场竞争力。淘宝的市场份额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的经济优势及市场号召力,借助这一优势实施第四物流不仅可以规避风险,而且可以形成其他电商企业所不具备的更强竞争力④。再次,实施第四物流可以提升淘宝网的服务能力。由于第三方物流是散兵作战,物流成本较高是普遍现象,服务质量也存在较大差异,整体水平表现不高。而实施第四方物流是对各物流公司的资源整合,降低服务成本和提高服务效率的双重改变促使了服务水平的整体上升,并因此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或商家。

淘宝实施第四方物流的运作模式。淘宝网实施第四方物流的运作模式并不会过于复杂,它只需在客户与第三方物流之间起到自己的联络与整合作用即可。那么,原来有的物流服务已经在客户和物流公司之间建立了合作关系,淘宝网还能起到什么作用呢?问题的关键不在这儿,而在于淘宝网要在所有的网内客户与所有的网内合作物流公司之间建立网络式联系,而不再是“一对一”的单线联系,这种网络化联系将会通过适配关系而让某客户和某物流公司发生业务关系,以实现物流服务的系统化控制及运送成本与运送服务的最优化选择。显然,实现这种网络式“适配”的最佳商人还是淘宝网,一方面他们掌握有网内商户的大量销售信息,而这些信息也正是物流公司所迫切需要的;另一方面,他们可以通过这一商品销售的有利平台和各物流公司建立协同关系,或者形成紧密合作关系,以将销售信息合理分配给不同区域内的物流公司,这样既可以赢得客户的满意度,也可以提高公司的运输效率,而淘宝作为一个中间平台也可以收取一定的费用,从而实现盈利⑤。

总之,无论是从提高网售服务质量,还是从提高网络销售盈利,或者从各方的实际需求来说,淘宝网实施第四方物流都是十分必要也是非常可行的。淘宝网也只有通过不断地深化、细化、精致化自己的服务功能,才能使自己的盈利模式得到完善和发展,从而开辟企业新的盈利增长点。

(作者分别为钦州学院商学院讲师,钦州学院教授)

【注释】

①②⑤郝花瑞:“从第四方物流看中国C2C盈利模式”,《观察》,2009年第6期。

③魏国辰,王海鹏:“淘宝实施第四方物流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商贸流通》,2014年第18期。

④李艳茹:“淘宝的大物流计划:物流技术与应用”,《科学时代》,2010年第23期。

期货双开的盈利模式篇5

5月3日,英利向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支付了12.7亿元,用于偿还2012年5月份发行的12亿元三年期无担保中期票据的全部本金及利息。英利首席财务官王亦逾表示,对于及时归还今年10月到期的另一笔10亿元中票非常有信心。

这算是部分回应了市场对英利财务状况的质疑。从财报上看,英利近四年持续亏损超过15亿美元,且资产负债率高企,短期负债压顶,股价亦从10美元以上跌落至现在的1.81美元。2012年-2013年,中国光伏行业在欧美“双反”下进入寒冬,大部分光伏企业亏损;但随着国内光伏市场的开启,分布式光伏发电政策的落实,进入2014年,中国光伏业已经回暖,英利却亏成这个样子,有点扎眼。

同行里不乏业绩强劲反弹者。2014年,天合光能(NYSE:TSL)营收增长29%,实现净利润6126万美元;阿特斯太阳能(NASDAQ:CSIQ)更是实现营收增长79.2%,净利润2.39亿美元。

另一个参数是出货量,这是英利向来比较在意的规模优势。从2012年开始,英利就占据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冠军的位置。但公司将设定的4GW-4.2GW的年出货目标下调至3.3GW-3.35GW之后,英利在出货量上就低于天合光能,与第三名阿特斯的差距也极小。

拼规模和盈利原本并不矛盾,但英利的市场主要分布在北非和欧洲,受“双反”影响较大,不像天合光能的对外出口主要集中在日美――这一市场正在崛起。英利董事长苗连生表示要寻求出货量和盈利能力之间的平衡,潜台词中已经作出选择:降规模,要盈利。

在不少市场分析师眼中,以前的英利是靠拼规模、压成本,在光伏市场无限大的时代里迅速做大做强,这符合彼时的市场逻辑。四年多的行业大幅调整,面临目标市场萎缩,资金吃紧的局面,英利没有裁员,也因此背负了过高的运营成本。财报难看的后果,是从股市再融资的希望越来越小,如此情况下,再延续此前发展路径无异于恶性循环。

英利“垂直一体化”的战略也饱受质疑。英利涉足上游硅片、介入下游电站建设,加上中游的电池组件生产,形成上中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这种模式有利于英利控制原料成本,协同交付周期,严格控制英利主打品牌电池组件的质量。在低价竞争、且原料受制于世界七大多晶硅巨头的2011年前,苗连生构建了一个闭合的生态系统,一切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当时倒也合乎商业逻辑。

但国际硅价的走低,让这套闭合的生态系统无以为继。英利旗下的六九硅业于2010年投产,但次年即宣布计提减值,直到2013年英利财报上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多晶硅成本可能高于市场水平”。今年4月,保定市宣布对“治理无望”的六九硅业实施关停搬迁。

《财经》记者了解到,英利将采取引入外部刺激的方式改变甚至逐渐摈弃垂直一体化战略,一种“众包”模式正出现在英利制造环节的全产业链上,这是英利目前最大的转型亮点。

光伏产业链自上而下分为硅料、铸锭硅片、电池与组件、应用系统。英利已经放弃硅料的内部供应,将牢牢把住电池组件的品牌优势,在铸锭硅片环节引入外部竞争。如何引入?广泛募集社会资本,加入到英利的生产线中,让社会资本带着原料和铸锭硅片的专利,到英利的铸锭硅片流水线带着英利的工人一起制造。当然,外来资本须和英利的原有技术进行竞争,外来的技术效率要显著高于内部才能进入。“众包”引进一流的专业化公司,倒逼公司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专业化水平提速,既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又可保持全产业链协同效应好的优势,同时激化英利内部技术和生产团队不要“封闭”。

期货双开的盈利模式篇6

关键词:银行;盈利模式;分析;研判

1.行业盈利模式

1.1盈利模式内涵

商业银行其采用的盈利模式通常是基于当下经济状况与相应市场制度,将资产负债作为基础结构而形成的财务收支系统。由收入层面来说,银行业盈利模式涵盖传统以及非传统两个类别。传统盈利模式其收入结构主体在于信贷利息,此模式下一般采用资产规模扩张作为主要方法。当然在过分依赖信贷的过程中,往往银行提供的服务类别并不丰富、较为单一,且各个银行间不会通过激烈的竞争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非传统盈利模式其收入结构主体则为开展非传统形式的各项业务,例如零售、私人银行以及中间业务等,该类盈利模式体现了更大的创新性、开放性与灵活性,具有更高的附加值。

1.2盈利构成内容

由商业银行各项利润组成内容审视,其营业收入通常涵盖纯利息、手续费以及投资获取收益等部分。依照商业银行各类经营模式,其获取的手续费通常涉猎了较多层面,例如从事中间业务获得的收入等,均属于非利息收入的内容,在服务过程中需要进行结算、完成信托服务、从事租赁管理、进行融通、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办理银行卡、提供担保服务、开展汇兑、承兑服务,办理信用证、开通理财服务以及进行期权期货交易等,这些均属于盈利的业务范畴。

1.3反映盈利水平的主体标准

盈利水平可通过各类指标体系进行反应,通常将利润结构的研究与分析作为核心基础,目标则是判定商业银行最终赢得利润的能力以及理财成效,衡量其可靠、可行性、合理安全性、收现水平、成长性、长效性以及绿色性。虽然各类银行发展经营业务范畴不一致、各自重点内容不有所差别,然而在反映盈利能力水平的过程中基础标准还是相类似的。例如可应用净利润、资本、资产利润、风控资本收益以及纯利息收入等指标进行反映。

2.盈利环境形势特征

2.1国际形势

目前,世界经济呈现出深化调整的状态,经济复苏时期已经到来,且体现出发展不平衡、乏力现象明显的问题。美国经济则复苏步伐逐步放缓,美联储加息会造成汇率的明显波动,使得资本流向受到明显影响;欧洲货币宽松产生的边际效应逐步降低,欧日宽松货币政策的边际效应不断下降,短期内难以进入快速增长轨道。虽然世界经济发展中不断涌现出新兴经济体,其发挥了重要影响作用,然而另一方面也存在货币贬值的风险,无法刺激外部需求,导致陷入负债危机的不良局面。新任总统特朗普的一系列举措,反映出美联储加息更大的外溢性,逆全球化态势渐渐体现出来,使得国际领域经济发展与政治格局变得更加复杂,增加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这一点可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相关预测中窥见,其分析全球经济在2017年全年的增长仅仅为3.4%,无法达到近30年的平均成绩。美国方面,GDP始终体现了稳定的增长趋势,上年度第四季度GDP达到4.2万亿美元,其增速则为2.1%,比预期标准高。同时3月份失业率有所降低,达到4.5%,是近十年的最低标准,同时CPI连年增长。3月,美联储决定加息,上调了联邦基金利率,使其区间达到0.75%-1%。同时还预期仍会再次进行两次到三次的加息。由于大部分美联储官员制定推出紧缩联储资产的负债表,使得美元陷入趋紧流动的状态。欧洲经济呈现出逐步回暖的趋势。上一年第四季度GDP达到2.3万亿欧元总量,实现了1.6%的增速;2017年2月CPI则达到了2%标准并呈现出稳定的态势。2月失业率则下降至9.5%,是近十年来的最低标准。欧央行通常保持宽松姿态,然而德拉吉则在最近表示提升市场利率的可能性较大。日本逐步摆脱了通缩的阴影,上一年度第四季度实现了131万亿日元的GDP总量,增速达到1.2%;2017年2月则实现了0.2%的CPI指数%,且这一指数持续六个月始终为正值。

2.2我国当前经济形势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始终处在较为合理的水平上,特点为缓慢之中趋向稳定、稳定之中趋向良好。上一年度GDP实现了6.7%的增长。各项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对经济建设形成了强大的支撑,特别是高新技术行业、新型战略发展项目、装备制造领域均体现了高速、稳定增长,且就业形势良好,为发展转型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当然,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也体现了一些不足与缺陷问题,面临了严峻的考验。例如,产能趋于过剩,需求结构的日益复杂导致了明显的矛盾问题,制造行业陷入了投资瓶颈之中,且来自民间的投资陷入了负增速的状态,外部需求无法有效的发挥强大的拉动力。实体经济发展面临了重重困难,各地区之间出现了明显的经济差距。我国经济会议中进一步明确,市场经济运行发展陷入矛盾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问题,其根源则在于出现了结构层面的不良失衡,需要由供给方面、结构方面积极创新改革,致力于探寻一种新的供求动态平衡关系。

2.3金融形势

近年来,国外经济政治环境的交叉作用之下,金融形势变得更为复杂,且体现了高度的动态变化性。因此金融安全应上升到更高的级别,注重防控金融危机、把控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风险因素,积极推动金融领域的全面改革,通过有效的监督管理形成合力。同时发展金融目标在于为实体经济提供优质的服务,促进供给的更新与改革。审视当前形势,我们进行如下预期:首先,需要加深改革力度,促进利率的进一步市场化。面对资金筹集途径不断丰富多样的现实背景,怎样更有效的应用金融系统、缩减企业财务管理投入成本,则是当前利率市场化发展与改革的重要方向,在加强结构改革、节约成本、提升效率为本的目标前提下更应如此。第二,金融服务实体的趋势更加明朗。目前,金融市场领域货币资金呈现出的内部循环、虚化应用的现象进一步对实体经济优化结构形成了负面影响,出现了不良失衡、盈利水平降低的问题,令金融领域陷入了资产荒的不良境地。随着去杠杆政策的颁布实施,金融将会以输血的功效助推实体经济发展,且这一功能将越发明显,体现更好的支撑性。第三,金融风险的不断累积需要进一步提升监督管理力度。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过快增长,导致金融系统风险性逐步提升,例如不良资产的聚集、互联网金融的高风险性、快速流动性、债券违约、债务逐步扩充、影子银行等问题足以证明风险等级渐渐增强。为此需要通过有效的联动机制对金融乱象进行全面整治,增强监督管理力度,方能更好的预防风险,提升综合竞争力。

2.4货币政策

2017年货币政策体现出稳健上升的特征。上一年度我国经济会议精神要求,货币政策应体现稳健性,流动性则应达到基本稳定的状态,也就是说货币政策实现了合理的转向。实际上,2016年年初货币市场便呈现出中性流动的特征,各个银行在拆借利率上体现了明显的波动性,且水平较高。显现出紧平衡的资金面,同时体现了量足价高的明显特征。去年年底,为有效限定信贷增速,使之处在合理范畴中,人民银行通过贷款余额规模化管理进行调控。2017年通过运行发展,人民银行依照季度、月度进行调控,且干预力度持续增强。直至4月中期,人民银行第一次在年内进行月中管理调控,布置各个银行降低当月发放贷款量,由此可明确从2017年开始,信贷紧缩的态势将陷入常态化局面。

2.5汇率走势

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在4月后期达到6.8931,与年初相比增长了0.6%。由短期层面来说,我国与美国的利差不断增加,也就是说人民币贬值的趋势有所减缓,大大改善了资本外流现象。然而由长期层面来说,美国货币紧缩的等级始终比我国高,两国利差仍旧将向着减缩的趋势发展,也就是说人民币仍旧体现了一定的贬值压力。

3.全面提升盈利能力对策

3.1优化收入与成本管理,积极做好开源节流

为提升盈利能力,应由收入以及成本两个层面双管齐下,明确客户需要,针对业务特征把握银行特色与优势,强化开发中间产品的工作力度。再者,应树立经营意识,尤其在承诺未贷以及管理税费管理环节,应做到更加精细,把控管理成本,使存款结构更加完善。

3.2优化融资与定价,积极做好营销管理

针对当前市场环境与形势应做好分析与研判,依照成本、客户需要优化定价模式,以更快的做出反应。再者应通过有效开发,积极合作、引入综合营销模式增强盈利能力。

4.结语

总之,针对银行盈利模式与当前市场形势,我们只有制定科学对策方能真正提升银行盈利水平,确保经济环境稳定有序,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乔桂明,吴刘杰.多维视角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思考[J].财经问题研究,2013(01).

[2]郭娜,祁怀锦.上市银行盈利模式与银行价值创造的实证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5).

期货双开的盈利模式篇7

悲观派:

程文卫:期指不会改变市场趋势

宏源证券研究所所长

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作为创新的金融产品,是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中国要想在金融领域赶超外国,必须加快中国金融创新步伐。而这次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的推出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作为一个交易品种,不会改变市场根本的趋势。同时,两大业务推出后,投资者在做投资分析时,应把它们作为考虑因素之一。在做投资时,上市公司的业绩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具体到个股,包括对股票的卖空买空等操作,对个股走势影响甚小。上市公司业绩仍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再次提醒投资者还是根据原来的投资风格和投资风险偏好,按照自己的习惯去进行投资,不要改变自己长期形成的投资理念。也不应该急于参与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业务。

华生:股指期货准备工作尚需完善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

从已推出股指期货的国家来看,股指期货的推出对市场的影响是不大的,但是我们国家一直有“炒新”的传统,不排除股指期货推出后会对股指造成一定的影响。

股指期货中长期来看,对市场的影响应该是,大盘蓝筹股估值上升,中小盘股的估值逐渐回归。

由于中国目前的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对股指期货标的物的编制将产生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说大盘蓝筹股,现在A股中的很多大盘蓝筹股是总市值很大,流通盘不大,则很可能出现股指纵,无论是以总市值还是流通市值计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建议在推出股指期货之前,这些前期的准备工作还需进一步做到位。

叶檀:可能刮倒中国证券市场

财经评论人、复旦大学博士

股指期货作为中国最重要的金融衍生品,承载了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风向标的作用。股指期货推出的时间大约有关部门已经胸有成竹,风险的可控性则难以把握。

要推股指期货,应该先推融资融券,让现货市场具备多空博弈的两条腿走路机制,否则,股指期货的多空对搏将成无本之木。国际市场基本上都是先有现货做空,才有期货做空。融券存在极大风险,稍有不慎,就会成为刮倒中国证券市场的龙卷风,327国债事件可能重演于当下。

而股指期货最大的风险是在操纵下的逼空行情。由于目前中国大盘蓝筹股中流通股数量不够,在境内上市比例远低于《证券法》所规定的发行量不得低于股本总量10%的规定,只占总股本的2%~3%左右,几百亿的市值撬动的往往是万亿以上的总市值,容易受到人为操纵。

乐观派:

魏凤春:股指期货可比肩股改

中信建投首席宏观分析师

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的推出是中国资本市场制度上的重大创新,有助于股市理性的回归,其重要性可与股改相媲美。

而针对市场普遍担心的“做空”风险,则不必担心,因为股市涨跌根本上不是由做空或做多机制决定的,而是由宏观经济环境及上市公司本身的质量决定的。推出可以“做空”的机制,只会使市场更加合理。

关于融资融券,对大券商肯定是利好,但大盘蓝筹未必会涨。在工业化后期,大型企业肯定会加速做大多强,其主要竞争对手将不在国内而是来自国际。蓝筹股的起伏与融资融券没有什么关系。从券商方面看,制度准备已经比较充分。对普通投资者的建议是没必要参与,可以盯住大蓝筹走势,或干脆将资金交给基金做专家理财。

黄湘平:力挺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

中国证券业协会会长

在当前利好情势下,各证券公司应明确自身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实行差异化、特色化经营管理策略。同时,尽快推出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等创新产品,增强证券公司盈利能力。证券公司的发展要根据自身特点,从自身所处区域性证券市场出发,发挥区域优势和特色优势。现在看来,提高服务水平是改善券商盈利水平的另一重要途径。

目前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存在利润来源单一、盈利波动幅度大和经营方式粗放等三大不足。

而适时推出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等创新产品对改善券商盈利模式、增强行业盈利水平意义深远。

中国证券市场当前迫切需要推出做空机制,适时推出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工具,为投资者提供多元化选择,并且有效提高市场规模和成交活跃度。同时,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投资者对不同投资品种的选择,也有助于各类企业选择与自身相适应的融资渠道,证券公司也可以借此扩大服务领域,拓展盈利空间。

贺强:股指期货为市场提供了双动力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

当前我们的现货市场单边市、单向交易,只能先买、后卖,所以是单向的动力,推出股指期货为资本市场增加了双动力。因为是双向交易,上涨时候可以获取收益,下跌的时候也可以获取收益,提供了双动力,市场会更加地活跃。

更关键的是它为市场提供了一个18年来从来没有过的避险工具。对于两项政策对二级市场的影响,股指期货推出对市场的影响,要看试点的范围和机构的仓位,是否吸纳了足够的筹码,根据机构的动作才可判断市场的走向。

改良派:

巴曙松:加快落实股指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近来,从国企与境外投行签订复杂衍生品合约遭受巨额损失,到KODA(累计期权)洗劫境内富有个人,金融衍生品风险事件时有发生。从防范复杂金融衍生品风险的角度看,有必要大力完善衍生品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杜绝过度复杂衍生品对中国投资者的危害;同时要抓紧发展本土金融衍生品市场,为国内企业提供本土的风险管理平台和工具。

首先应确保衍生产品卖方充分、合理地进行信息披露。对于股指期货等场内衍生品,因其在交易所内交易,产品简单且标准化,保证金交易、监管严格,可制定基本的风险揭示书,向投资者揭示产品风险。

其次,清晰划分买卖双方职责。衍生品卖方主要责任为合理、明确地披露产品信息,并按照监管规定严格筛选合格投资者,不当销售导致买方投资损失的,损失应由卖方承担。

第三,大力发展简单场内衍生品市场。中国应大力发展诸如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简单的场内衍生品市场,以满足投资者的套期保值和投资需求。同时,在具体的合同签订上,也应当要求海外金融企业提供的合同更为清晰简洁,并主要以中国法律框架为适用法律框架。

刘纪鹏:应严格限制股指期货参与主体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

推出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是资本市场产品多元化的重要一步,这将建立起资本市场双向平衡机制,避免股市大起大落,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目前市场处于盘整状态,这两项市场期盼已久金融创新制度的推出,会对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增强市场活力。

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这两项金融创新制度均涉及虚拟经济下的市场风险控制问题,因此在推出初期适宜“小步慢走”。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推出本身的意义就十分重大,因此重在开通,不在规模。

由于股指期货交易的高风险特征,其参与主体应该从严要求,在推出初期,各项监管制度、交易机制都还不成熟,市场参与主体应该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在交易环境逐渐成熟后再本着从高到低的标准逐步向散户放开。

期货双开的盈利模式篇8

关键词:股指期货 基金 投资组合管理

引言

股指期货(Stock Index Futures)的全称是股票价格指数期货,也可称为股价指数期货、期指,是指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物的标准化期货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个特定日期,可以按照事先确定的股价指数的大小,进行标的指数的买卖。作为期货交易的一种类型,股指期货交易与普通商品期货交易具有基本相同的特征和流程。

中国证监会2010年4月21日宣布《证券投资基金从事股指期货交易指引》和《证券

公司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这意味着股指期货市场最大的两类机构投资者基金和券商参与股指期货已有规可循。本文对股指期货在基金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探索基金介入股指期货的途径和手段,加深我们对股指期货推出后机构投资者行为变化的理解和对我国证券市场未来走势的认识。

一、股指期货在开放式基金主要有三种

(1)规避开放式基金的系统性风险。股指期货之所以能规避股市系统性风险是因为其有套期保值功能。其套期保值功能分为买入套期保值和卖出套期保值。一是期货指数与现货标的指数在价格运动趋势上具有一致性,而且在交割时,期货指数强制收敛于标的指数;二是在套期保值交易中,期货指数交易与现货股票组合交易的方向是相反的,两者盈亏可以相抵,即用期货交易的盈亏对冲掉股票组合的盈亏。

(2)控制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应对赎回压力。开放式基金具有自由赎回的特性,必须要求基金资产保持充分的流动性,有足够的现金应付大量赎回需要,能保证资产及时变现以弥补资金之不足。但保留太多的现金又会影响基金的收益性。这一矛盾可通过股指期货得到化解。股指期货推出后,能够使得基金经理更从容地应对赎回的压力。基金经理通过构建股票与股指期货合约的投资组合,可以将适当比例的现金投资于股指期货合约。而股指期货合约实行保证金交易,具有高杠杆的特点,高杠杆意味着:100万现金可以买卖相当于1000万的股指期货合约。这样就可以通过一个适当的比例,使得股票与期货的投资组合具有一定的合适的市场关联度(贝塔值)。当基金面临赎回的压力时,基金经理就可以通过卖出股指期货合约来抽出部分的现金头寸来应对赎回的压力,完后再变现股票,等到出售股票完成后,再将股指期货空头合约平仓。而且股指期货合约买卖高流动性、低交易成本保证了这样的交易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这样,既可以提高基金的表现,同时又能够使基金经理从容面对赎回的压力。

(3)优化投资组合,提高投资收益率。股指期货作为一种投资工具,本身也具有流动性强,交易成本低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等优势。在国际市场上,投资基金往往在股票、债券与股指期货间进行有效投资组合,以分散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率。如一些投资基金在提取基金管理费时要考虑到基金总资产中非现金资产的比例,这时候基金经理可继续持有股票,而通过卖出股指期货规避风险,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有时基金经理把股指期货作为投资组合的一部分,股指期货还被作为投资基金构造指数化投资组合的重要工具。例如一个指数基金可以根据股指期货的理论价格购买相应价值的和现货股指有一样收益的一个股指期货合约,及国库券多头头寸的投资组合。实证分析表明在原有的股票、债券组合中加入部分股指期货,能有效降低投资组合风险,同时提高投资组合的收益率。综上所述,股指期货不仅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市场系统性风险避险工具,而且是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有效的工具。所以探讨股指期货对主流机构投资者开放式基金风险控制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在基金投资组合管理中,股指期货主要可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战略性资产配置

所谓战略性资产配置,是指确定股票、债券或其他资产的长期配置比例,从而满足投资者的风险收益偏好,以及投资者面临的各种约束条件。投资者确定的战略性资产配置不因短期资本市场的条件变化而波动,但短期资本市场条件的变化肯定会改变投资者的战略性资产配置。例如,如果股票市场价格相对债券市场或其他资产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那么投资组合中股票的比例就会上升。为了重新建立预定的战略性资产配置,投资者需要改变资产组合的头寸,这可以通过衍生产品进行,如股指期货合约等。

其二,战术性资产配置。

战术性资产配置是指利用发现的资本市场机会来改变战略性资产配置,如预期股票价格上涨时增持股票(相应减少债券比例),战术性资产配置是因为某种大类资产收益的预期变化而驱动的。它经常是指由于市场过度反应而导致的“反向”买卖模式在价值高估时出售而在价值低估时购买。战术性资产配置也可以通过股指期货等衍生品进行。

其三,使用衍生品来满足约束条件。

虽然基金经理的目标是使风险调整的收益最大化,但绝大多数投资组合的行为都要受到众多条件的约束。如果基金经理希望将全部资产都投资于股票,而法规限制其必须保持5%的货币性资产,为了满足约束条件的同时而达到投资目标,投资组合经理可以持有5%的货币性资产的同时持有期货头寸,以期货头寸替代5%的股票组合,从而达到投资目标。

其四,投资策略更加多元化。

股指期货之前,机构投资者在盈利模式上仅靠精选个股买入持有策略,在风险控制上通过分散化投资降低系统风险。这样的投资策略与散户没有多大区别。股指期货推出后,机构投资者的盈利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投资策略实现。股指期货各种套利策略,如期限套利、跨期套利、跨市场、跨产品套利、α套利等以及各种风险特征的期现组合等为机构投资者的选择打开方便之门。在风险控制上,机构投资者在分散现货组合非系统风险的同时,可以通过套期保值手段分析现货组合的系统风险。

结语

股指期货作为第一支金融期货推出,将发挥其自身具有的金融与期货的双重属性,有效地在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基金市场之间排除障碍,增强金融市场共融与流通。其对基金管理的作用还有很多研究的空间,利用好股指期货对基金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何俊杰.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中国股市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 2011,(03)

上一篇:电力监控系统安全评估报告范文 下一篇:电力继电保护原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