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2-25 07:52:42

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黄石

一、前言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年龄在16-30岁之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外出务工,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劳动,但户籍身份仍是农民的劳动者①。近年来,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给予新生代农民工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十二五规划中,强调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根据木桶理论,一个国家的兴旺与发展,并不取决于社会最富有的那一部分人,而是取决于社会中弱势群体的发展状况,而新生代农民工做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之一,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在职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促使其由“生存型择业”向“发展型择业”成功转型,让他们职业发展的前景更广阔,从根本上能融入城市,加快其市民化进程,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真正实现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建成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

1、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对象为黄石市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地点主要选取黄石港区、西塞山区、下陆区、铁山区四个城区和大冶市、阳新县中新生代农民工主要分布地区。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收集相关的资料,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结合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综合的分析。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选取部分对象进行深入访谈。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211份,共9张废卷,有效回收率达95.91%。在剔除无效问卷后对数据进行各种统计分析。

三、制约黄石市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的因素及原因分析

(一)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分析

1、文化程度虽然有所提升,但仍处于较低的知识水平

由于农民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和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再加之附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匮乏和专业培训机构稀少且办学质量差等多方面因素,导致了农村孩子考不上高中不愿上中专,考不上大学不愿上大专,而直接辍学在家或外出打工的普遍现象。而且我国目前1100多万进城务工者子女普遍都存在着入学难、受教育不平等等问题。

调查显示,虽然黄石市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相比老一代农民工得到了很大提升,但中专及以上文凭的仅占15.4%,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8年,也就是说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差不多初中毕业后就放弃了学业,开始了打工生活。调查中44.35%的新生代农民工都认为受教育程度是阻碍自己融入城市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原因,多数都是在受教育程度低、没有一技之长的情况下就踏上了外出打工之路,这直接或间接限制了他们的工作范围,无法在一些高端产业发展,只能从事一些对文化和技术水平要求低的工作,这又进一步拉大了他们与城市的距离。

2、对生活和工作有较高的期望值,但缺乏知识技能的补充

从全国来看,农民工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当地政府政策扶持落实不到位。一些培训机构设立的内容与实践脱节、与农民工的就业需求严重脱节,赶不上时代变化的要求,培训的内容单一、枯燥,缺乏实用性,在基础职业素质、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培训很少或几乎不会涉及。黄石市在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方面也遭遇同样的问题:培训的师资薄弱,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导致很多农民工抱怨“想学的没学到,学了的也是白学”,既浪费钱,又浪费精力。加上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作之余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轻松的休闲方式,而不愿意将业余时间和精力花在学习培训上。

调查显示,除去日常吃穿住等必要的开支,黄石新生代农民工在手机、上网上的开支最多,达到54.09%,与之对比的是,用在学习培训上的开销还不到10%。业余时间以看电视、上网和去娱乐场为主,分别占到53%和51%;上网从事的活动也多以看视频、玩游戏、聊QQ、听歌等休闲活动为主,很少一部分人会借助网络扩充自己知识面和信息面;每逢节假日,城市大大小小的网吧里看到最多的就是这些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少则停留几个小时,多则甚至玩上几天。

3、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对自身未来的发展信心度也不高

由于社会环境纷繁复杂、信息变化日新月异,再加上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是年龄小、文化程度不高、经验缺乏的年轻人,不能充分认识到制定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或者缺乏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具体的职业发展规划。他们很少了解自己需要什么,对自己的优劣势也认识不清,在找工作中缺乏思考的空间,不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在他们寻找工作初期,往往容易受到身边其他新生代农民工择业的影响,“趋众”现象十分普遍。

在调查中,51.18%的黄石新生代农民工对自己未来发展道路很模糊,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而且还有18.02%的新生代农民工则根本没有过职业规划,存在走一步是一步的生活心理。对未来职业规划制定的欠缺,也导致了他们对自身未来发展信心程度普遍不高,对自身的前途发展显得十分迷茫。仅占到26.09%的新生代农民工对自身未来发展信心程度非常充满信心,大部分人则显得信心度不足。这就导致了他们喜欢随大潮,不愿只呆在一个单位踏踏实实的工作,频繁变换就业单位,而每变换一次工作,他们总是要从基层工作做起,职位得不到提升,逐渐让他们对工作失去了兴趣,觉得单调、乏味,在工作态度上也越来越散漫。

(二)从外界环境分析

1、工作时间长,工资待遇水平总体偏低

在国家统计局的《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中,2009年度全国新生代农民工平均月收入要比上一代农民工低将近14%。据调查显示2011年黄石市将近70%的新生代农民工月收入都处于2000元以下,经EXCEL数据分析得到平均月收入为1685元,较2009年数据涨幅只有26.9%。

另外,新生代农民工中同工不同酬现象十分严重。《报告》中指出以受雇形式从业外出农民工平均每个月工作26天,每周工作58.4小时,其中每周工作时间超过劳动法规定的44小时的外出农民工占89.8%,平均劳动时间最长的是住宿餐饮业的农民工,他们每周的工作时间超过60小时,但却得不到相应的工资报酬。另外,许多用人单位为了降低企业成本,常常以各种借口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

2、参保率低,社会保障机制严重缺乏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机制十分缺乏。首先,社会二元户籍制度壁垒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很难享受城镇职工所具有的失业、工伤、医疗等保障权益;其次,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只涉及城市非农户口居民,没有覆盖到新生代农民工;再次,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岗位流动性大,单位变动频繁,存在现在缴纳社会保险金,将来离开打工城市时享受不到医保,拿不到退休金的顾虑心理;最后,由于他们缺乏社会经验,维权能力依然不足。

调查显示,黄石新生代农民工所在单位已为他们办理的社会保险项目不仅种类不齐全,而且占到51.18%的新生代农民工其所在单位没有为他们办理任何保险。此外,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不仅是在黄石,全国各主要行业中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覆盖率都较低,普遍在27%以下,各主要行业中的社会保障覆盖率均严重低于国家标准。另外,许多用人单位非法招收童工现象十分普遍。据调查显示,黄石外出务工、年龄在30岁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中年龄在18岁以下的就占到9%。

三、扩展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空间的对策与思路

(一)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

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教育法规,统筹推进农民工子女的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严厉惩处中小学存在的巧立名目收费问题,确保免费义务教育的真正实施;在农村要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宣传的形式多样化,并定期开设相关知识讲座,让农民从思想上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对存在男儿上学,女孩养家等封建思想的农民,村支书要积极开展劝导工作。

2、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难问题,各地应以国家“两位主”政策为主线,并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补充和完善。为解决公办学校座位不够问题,当地政府可与民办学校进行磋商协调,对愿意接纳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民办学校采取资助、减免收费等优惠政策,达到双受惠的结果。总之,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保障,以公办中小学为主,发挥民办校拾遗补缺的作用,确保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学的全覆盖,使每一个孩子都有书可读。

(二)提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

1、以农村初高中毕业未升学、想读书又没书读的新增农民工和已进城务工的农村农民工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落实十七大中提出的“加强就业观念教育”,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让新生代农民工能够与时俱进,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择业观。

2、在资金上,当地政府应拨出一定的专项资金,对农民工的培训费用进行多种方式的补助,改善技能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各级工会组织要将职工教育培训的职责落到实处,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雨露计划”。

3、在培训内容方面,抓住他们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强的特点,以提高他们整体综合素质为主,强化专业技能培训为辅。顺应社会发展需求,选择就业需求量大、实用性强、简单易学的就业技能进行培训,在培训专业职业技能的同时兼顾基础文化、法律规章、职业修养等多面的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做到多而不杂,样样实用。

(三)确定新生代农民工合理的最低工资,并逐步提高他们的工资水平

各省市应结合全国最低工资标准和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和适合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水平和增长幅度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企业工资支付的法律法规,各地劳动保障部门为农民工提供便利的举报投诉机制,加强监控,一经核实用人单位中存在变相违反最低工资规定的行为、以不正当理由加班的行为、拖欠工资行为,不仅给予严重的惩处,还要向社会公布。

(四)禁止招工单位使用童工,保护未成年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首先,认真落实《禁止使用童工规定》,不定期得对各用人单位进行巡查,尤其是在未成年人出没多的地方进行严格排查;在放假期间、校实习期间,学校要积极配合执法部门开展工作,禁止用人单位来校招生。其次,要在各个村开展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宣传工作,让父母认识到让未成年子女打工的危害,为他们形成一道保护伞。最后,积极利用社会和媒体的力量,形成童工举报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

(五)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知识宣传力度,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工会组织要充分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真正落实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法规。抓住新生代农民工的喜好,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开设普法知识节目。各用人单位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可以修建图书室和文娱活动室,在农民工聚集地加强有关设施建设,方便他们看电视、看报、上网,同时定期要开展相关的法律知识讲座,积极开展普法知识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新生代农民工要抓住机会,认真学习,做到知法、懂法并用法。

(六)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新生代农民工中的社会保险覆盖面积

各地政府要确保当地企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各用人单位要定期检查工作地的安全状况和防护措施的实施情况,要对农民工进行安全知识、工伤预防知识的岗前培训,出事后能为他们提供补偿、治疗等全面的工伤保障。鼓励新生代农民工积极参加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对新生代农民工缴纳的社会保险金在退保时除归还个人上缴费用外,同时还应部分或全部退还企业缴纳部分作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补助,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结算制度。

注释:

①胡婷.从富士康系列跳楼事件解析新生代农民工得发展困惑[J].发展与社会,2010(8).

参考文献:

[1]罗竖元.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发展型择业”[J].理论探索,2011(1).

[2]周芳,左键,汪东芳.荆楚新生代成为务工新力量[N].湖北日报,2006(3).

[3]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R].工人日报,2010(6).

[4]2011年黄石市政府工作报告[R].政府公报,2011(1).

[5]湖北省统计局.黄石外出及返乡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R].2009-07-31.

作者简介:

孙玉玲,大学本科,现就读于湖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2009级经济学专业。

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公民道德素质;调查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2-0040-02

党的十报告指出:“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1]可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大力发展城镇化的今天,农民工的道德素质,尤其是年龄在16―35周岁的作为城镇化主力的新生代农民工的道德素质尤为重要。为此,笔者针对304名新生代农民工的公民道德素质状况展开了调查。

一、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笔者于2014年7月对320名年龄在16―35周岁的新生代农民工的道德现状以及生存现状展开了问卷调查,这320名新生代农民工分布在建筑、销售、餐饮等不同行业,年龄与性别分布相对均匀。本次调查问卷涉及范围较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新生代农民工的道德现状。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320份,收回316份,回收率达到98.75%,其中有效问卷304份,有效率为96.2%。

(二)调查方法

本次以调查问卷的方式为主,主要是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道德现状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展开调查,主要涉及到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现状、社会公德现状、职业道德现状和家庭责任现状四个方面,这四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生代农民工个人品德的现状。针对这些方面可能涉及的问题,问卷一共设计了25道题目,全部采取封闭式的设计方式。同时,为了避免调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对个别调查对象以及其身边的朋友进行了访谈,以确保本次调查收集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二、调查结果统计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现状

对于心理状况方面。当问到“您的理想在现实中的状况”时,仅有28.5%新生代农民工选择了有坚定的信念。可见,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对未来感到迷茫,仅有不到1/3的新生代农民工对未来有明确的打算。当涉及到“自己对城市的融入程度”问题时,有高达56.2%的新生代农民工感觉被排挤在城市之外。大多数的新生代农民工来城打工的目的都是希望能在城市扎根,当这种愿望无法满足时,势必会导致一系列道德问题的产生。当问到“当您受到不公正待遇或委屈时,您是否有通过破坏性的行为来发泄的想法”时,有将近38%人选择了想过。这说明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不是很健全,需要得到及时疏导。

由以上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带着希望来到城市,想融入城市却受到排挤,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他们出现了失落与彷徨的心态,甚至个别人表现出过激的想法,需要及时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帮助。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公德现状

社会公德方面。在涉及到“您是否会在公共场所吸烟吗”时,有27.9%的人选择了不会注意是否是公共场所,这一比例虽然相对来说不大,但是对待公德问题上已经足以引起重视。在涉及到“当您遇到老人摔倒您会去扶吗”问题时,有68.1%人选择会扶,这说明在总体上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还是能够守住道德底线的。在涉及到“您拾到别人财物时的做法”时,有79%的人选择会归还失主。这一比例虽然显得较高,但是拾金不昧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显然在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中并未得到很好的弘扬。

由以上的调查统计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在不涉及到金钱利益的问题时多数表现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一旦涉及到金钱利益问题,有些人的表现就会差强人意。可见,在公德心方面,新生代农民工还存在着一定的自私心理,有待提高。

(三)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道德现状

职业道德方面,在涉及到“您对现有工作所持的态度”时,有38.3%的人选择了为了谋生必须干好和选择少不得不干,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新生代农民工敬业精神不足,仅将所从事的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缺乏事业心。在涉及到“对您来说您认为追求经济效益和诚实守信哪个更重要”时,有37.1%的人选择了二者兼顾。两者兼顾的理想状态在现今时期其实很难做到,再加上有15.2%的人选择了经济利益,这两者的比例之和已经超过了50%,所以,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诚信问题不容忽视。在涉及到“您认为该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时,仅有32.4%新生代农民工选择了集体利益为重。从实际情况看,新生代农民工很少有长期稳定的工作,多数人频繁的换工作,所以在集体与个人利益之间迫于经济压力只能以个人利益为主。在涉及到“对单位制订的规章制度的遵守情况”时,有65.3%的新生代农民工能够做到完全遵守。这一比例显然较低,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某种程度上也体现出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道德的缺失。

由以上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在诚信意识、敬业精神、集体主义原则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虽然有政府和社会的原因,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原因,所以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城市的建设者,要想更好的融入城市,提高自身素质是前提。

(四)新生代农民工家庭责任现状

家庭责任方面。在涉及到“您外出打工时您的未成年子女怎么办”时,有36.2%新生代农民工选择了留在家里。这从一定程度来说也表明了新生代农民工对待子女欠缺关爱。在涉及到“您怎样看待‘临时夫妻’问题”时,有18.2%的表示可以接受。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现象虽然可以理解,但也是缺乏家庭责任感的一种表现。在涉及到“您认为怎么样才算孝敬父母”时,有88.9%的人都选择了经常回家探望父母,陪伴他们;剩下的11.1%选择了定期给父母寄钱。从数据来看,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在孝敬父母方面还是值得肯定的。但其实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常回家看望父母,很多人甚至几年才能回一次家。所以,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如何更好地承担起孝敬父母的责任一直是一个难题。

由以上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在家庭责任感方面总体上是好的,孝敬父母,有着正确的婚恋观,即使有部分人是迫于无奈无法很好地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但是他们正在努力承担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但也有少数人缺乏家庭责任感,不懂得什么是家庭责任,将家庭责任物质化。

三、对新生代农民工公民道德素质现状的总结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现状:迷茫与彷徨,希望得到尊重

新生代农民工不像老一代农民工,他们在家中受到父母的溺爱,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来到城市以后受到城市多元文化的冲击,他们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他们想融入城市,过着城市人的生活,得到他人的尊重,另一方面由于现实的各种原因的影响,使他们难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受到一些城市人的排斥与歧视,无法享受到城市人的待遇。同时他们又面临着非常大的经济压力,理想与现实产生了巨大的差距以后,新生代农民工难免会产生自卑、压抑心里,导致各种失范现象的产生。所以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必须对新生代农民工给予正确的引导,培育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公德现状:总体上值得肯定,但存在一定的自私心理

社会公德是整个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对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建设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其成长环境,以及自身受教育程度有限、缺乏正确的引导的原因,难免会有道德问题的产生。有些新生代农民工无视公共秩序的存在,不遵守交通规则,横穿马路、乱闯红灯;在公共场所,不顾及他人感受,大声喧哗、吸烟。除此以外,调查中还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在助人为乐意识上也存在一定的欠缺,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受到挑战。以上新生代农民工公德意识缺失的问题,应当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三)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道德现状:诚信意识缺失,集体主义原则淡化

调查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寻找工作或者工作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道德问题:首先是诚实守信意识缺失。市场经济社会充满着激烈的竞争,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会导致道德问题的产生,“金钱至上”的利益观已经在某些新生代农民工头脑中根深蒂固,甚至可以为了金钱不择手段。这势必会导致各种诚信问题的产生。其次是集体主义原则淡化。存在着当个人利益受到损害时,为保全自身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还有些新生代农民工私拿集体财产,偷盗国家电缆、下水井盖等行为,这些行为都是缺乏集体主义观念的体现,给集体或者国家造成损失。可见,新生代农民工在职业道德素质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新生代农民工的家庭责任现状:富有责任感,难以落到实处

调查表明,由于经济能力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原因,新生代农民工表现出一些难以承担家庭责任的状况。比如,新生代农民工迫于某些原因只身或夫妻双双来到了城市,从而就导致了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的产生,这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也是无奈之举。没有稳定的经济基础,子女就无法进入城市的学校学习,而留在家中又得不到好的家庭教育,使他们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在孝敬老人方面也很难做到位,有很多新生代农民工仅仅是过年的时候才能回家。所以,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如何承担起应该承担的家庭责任,如何处理好夫妻关系以及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将家庭责任行为落到实处,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幸福,更关系到家庭的和谐乃至社会的和谐。

综上所述,新生代农民工的道德素质在总体上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某些方面仍然不容乐观。比如,心理方面表现为心理落差大,缺乏幸福感社会公德方面存在自私心理,职业道德上诚信缺失,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家庭责任难以落到实处等等。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有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原因,也有政府和企业的原因,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 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探讨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研究 浅析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浅析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途径 浅析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策略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探析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探讨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途径探讨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刍议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路径探讨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探析 对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存在问题的分析 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障碍与促进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本土市民化的就业问题分析 阻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融入的困境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③郑传贵.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边缘性[J].理论前沿,2004(5).

④何朝森.农民工调查报告[J].中国经济报告,2011(3).

参考文献:

[1]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N].工人日报,2010-06-21.

[2]郑传贵.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边缘性[J].理论前沿,2004(5).

[3]何朝森.农民工调查报告[J].中国经济报告,2011(3).

[4]杨春华.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0(4).

[5]韩雪.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初探[D].硕士论文,2011.

[6]林娣.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初探[D].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2.

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 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需求及对策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研究 辽宁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现状及原因探析 新生代农民工:“体面劳动”,尊严生活 从富士康事件透视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 山东省肥城市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劳动权益问题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体面劳动问题与政策建议 农民工就业中劳动权益问题研究 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现状研究 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研究 法治视角下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权益问题研究综述 新生代农民工劳动保护问题研究 劳务派遣与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 论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法律救济 略论农民工群体的劳动权益保障 建筑业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 农民工的劳动权益问题解析 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与法律规制研究 农民工劳动权益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中华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EB/OL].[20120411]. .

[3]国际劳工组织.体面劳动[EB/OL]. [20120410]..

[4]刘勇生.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点、问题与反思[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3):40―45.

[5]邵爱国.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择业的“非物质”因素研究――以苏州相城区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者为例[J].中国就业,2010(6):1―5.

[6]刘爱玉.劳动权利受损与行动选择研究:两代农民工的比较[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1):66―73.

[7]蒋阳飞,杨晓虎.体面劳动的伦理内涵和道德诉求[J].伦理学研究,2010(6):114―116.

[8]本刊记者.体面劳动:当前国际劳工界关注的焦点[J].国外理论动态,2009(5):3―6.

[9]甘丽华.湖北一群环卫农民工的艰难维权之路[EB/OL].[20120317]. .

[11]2011年我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 (20120427)..

[14]阿马蒂亚・森.什么样的平等[J].闲云,译.世界哲学,2002(2):54―65.

(文字编辑:邹红责任校对:贾俊兰)社会工作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第13卷第3期

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困境

[中图分类号]F0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1-0080-02

2010年上半年,深圳富士康厂区接连发生的员工跳楼、坠楼事件将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危机暴露无遗。在此背景下,中华全国总工会2010年5月29日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工作的意见》,特别强调要加强对青年职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关心职工的生产生活,使广大职工有尊严地生活,实现体面劳动。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市场取向的改革大潮,大量的农民工开始涌现。时至今日,农民工的总体数量仍然在不断增加,且平均年龄日趋年轻化。尤其是随着“90后”年轻农民工数量的不断增加,这些年轻的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有了更为显著群体特征。为了区分第一代农民工与这些年轻的农民工,王春光(2001)在其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他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就是指出生在1980年以后,年龄在25岁以下的外出务工经商的农业流动人口。

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是我国首次在官方文件中使用“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传递出中央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新的社会群体的高度关注。全国总工会成立了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将新生代农民工界定为“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3月公布的《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09年全国外出农民工总量14533万人,其中,16~30岁的占61.6%。据此推算,2009年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在8950万左右。

二、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心理困境

受社会历史、生活环境、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后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困境。

1.展望未来无所适从

进城务工后,新生代农民工习惯了城市生活,非常向往和渴望成为城市人。深圳市总工会的一份针对5000多农民工的《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深圳新生代农民工占农民工比例已达73.8%,而且99%的新生代农民工不愿将来再回乡务农,融入城市生活、安居城市的愿望强烈。但是现实却像一堵墙挡在他们面前,由于没有城市户口,他们无法享受城市里诸如医疗卫生、读书就业、住房交通等各种公共福利,他们会遇到城里人对他们心理上的不认同与各种歧视。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他们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据统计,89.4%的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不会农活,37.9%的新生代农民工从来没有务工经验。而且,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出生在城市,在农村没有土地等生产资料。据安徽阜阳市统计,该市无地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26.3%。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这一群体势必将越来越大。可见,新生代农民工向往城市,却不被城市所接纳;他们的根在农村,却对农村日益疏远。他们真正成了既融不进城,也回不了乡的“边缘人”。因此,他们大多不清楚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内心充满压抑和酸楚,得过且过的心态相当盛行。

2.面对现实心理失衡

尽管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水平有所提高,但与城市的同龄人相比,他们仍然属于低素质劳动力。他们大多在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等行业中从事着劳动强度较大的体力劳动,工作时间长,但工作收入低,劳动权益还经常受侵犯;他们面对灯红酒绿的繁华都市生活,却长期不能融入,每天只能生活在工地上,而且环境恶劣,有的甚至连基本生活需要都无法满足;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却无法享受城市发展带来的福利。艰辛的劳作、简陋的条件、匮乏的精神生活,使他们与城里人相比深感自卑,心理失衡和焦虑症也就随之而来。久而久之,产生了攻击和敌意情绪,并最终以极端的暴力犯罪的方式爆发。据媒体报道,自2007—2009年,苏州工业园区农民工犯罪人数共计2803人。其中,18~28周岁的农民工犯罪最多,占当地总犯罪人数的86.41%,而收入差距大导致心理失衡是促使新生代农民工犯罪上升的三大因素之一。

3.渴望交往但社交匮乏

新生代农民工正处在交友、恋爱、结婚的黄金期。同时,他们刚走出校门,对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的需求更强。但受工作时间长、接触面较窄、就业行业农民工男女比例失调(建筑业和制造业男性多、服务业女性多)等因素的影响,他们普遍面临想交友没时间、想恋爱没人选、想倾诉没对象的困境。作为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中的员工,新生代农民工的青春与机器相伴,他们苦闷、无奈,却没法排解。以拥有40万员工的富士康为例,每个员工进厂后都是随机被分配到一个宿舍,因此一个宿舍内舍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有的宿舍的舍友间甚至很少说话。据悉,富士康工会在开展心理辅导讲座时,曾做过这样的事,有工人能说全自己室友的名字,便奖励现金,但是,绝大部分人答不出来。心理学上有个叫“剥夺感觉试验”,也就是把人长期封闭在一个空间里面,让他不接受外界的刺激,很快人的神经就会出现异常。新生代农民工因社交匮乏,情感、精神的强烈需求得不到满足,是困扰他们的主要心理问题之一。

三、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困境的解决策略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困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制度根源和社会原因,因此,要让他们走出困境,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用人单位、社会各界及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据测算,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有1000多万农民工转化为市民。而研究表明,目前的户籍管理制度造成了中国的“伪城镇化”或“不完全城市化”,并建议进行相应的改革。深圳市总工会与深圳大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完成的一项“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结果则显示,有76.9%的新生代农民工希望政府给予与城市户籍市民公平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福利,有33.9%希望取消户籍制度。因此,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必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制定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落户的政策措施,把有稳定职业和收入的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子女转变为城镇居民,逐步形成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身份统一、权利一致、地位平等的制度体系,为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教育和医疗等社会需求提供政策保障,让他们享受体面劳动,融入城市生活。

2.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使其有尊严地生活

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状态较差,是导致其心理失衡的根本原因。因此,只有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使其生活得与城里人一样有尊严,才能帮助他们彻底走出心理的阴影。首先,政府应加快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入法,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在收入分配中的话语权。据悉,目前《企业工资条例》已列入国务院二类立法计划。而全社会呼唤已久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同工同酬等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条款将被纳入该条例,这将为新生代农民工实现“体面劳动”奠定法理基础。其次,要发挥工会作用,改变劳资关系失衡局面,加大工会宣传力度,加强基层工会建设。再次,制定企业民主管理条例,大力推行集体谈判和集体协商制度。此外,“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会作用的发挥、对集体协商、民主管理等制度性维权的认识和参与程度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并无明显差异,很多指标还要低一些。这说明他们进入城市工作的时间不长,还没有树立起工人阶级的主体意识,制度性维权的概念不强,在权益受损或工作不如意时,仅仅是“用脚”投票。可见,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福利待遇,还需要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增强维权意识。

3.加强人文关怀,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需求

一方面,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拿出一部分资金为农民工组织开展精神文化活动,把这作为农民工福利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如,北京朝阳区建立了“民工影院”,由朝阳区文化馆定期以专场形式免费放映;北京回龙观医院在当地建筑公司成立“农民工心理健康学校”,并计划2010年在全市开办10所类似学校。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引导要求更多的地方这样做。

另一方面,企业应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落到实处,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首先,对于工作单调、任务繁重的基层体力工作者,企业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互相之间交流和沟通,如成立老乡会、校友会、兴趣小组等,协助员工解决其生活及工作问题。其次,企业可以多组织一些文体活动,不一定多专业,但尽量是全员参与活动,让年轻人多融合,多接触,互相打开心扉,积极营造开放、充满关爱的氛围。此外,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电话,为普通员工提供一个倾诉平台,帮助其排除障碍,提高适应力。

[参考文献]

[1]王敏,全总.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心理疏导[N].齐鲁晚报,2010-05-30.

[2]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1(3).

[3]全总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N].工人日报, 2010-06-21.

[4]国家统计局农村司.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国家统计局网站:www.stats.gov.cn/ was40/gjtjj_outline.jsp.

[5]杨丽萍.99%新生代农民工渴望安居城市[N].深圳特区报,2010-07-15.

[6]王军,王珏,蒋德.苏州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占发案总数八成[N].法制日报,2010-03-19.

[7]刘芳.富士康流水线上的青春因何凋零[N].中国青年报,2010-05-20.

[8]杨春华.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突出矛盾与解决思路[J].农村工作通讯,2010(6).

[9]郭少峰.三机构报告建议改革户籍制度 消除“伪城镇化”[N].新京报,2010-10-05.

[10]刘芳.深圳全国首份新生代农民工调查[N].中国青年报,2010-07-15.

[11]邹声文,崔清新.工资条例列入立法计划[N].新晚报,2010-11-06.

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困境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4-0123-02

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有农村户口的进城务工人员。国家统计局的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力群体,其中21~40岁的农民工占51.5%[1]。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对于我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形成新的人口红利,加速城镇化建设进程,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独特性

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具有独特的人力资本特征。分析把握这一庞大群体的特征,有助于我们思考如何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效果与质量。

(一)对农村缺乏归属感,更渴望“同城待遇”

新生代农民工,很多人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城,对农业生产不熟悉,对土地不眷恋,既没有务农的意愿,也缺乏耕种的技术,对农村的感情比较淡漠。对城市生活的向往,让他们与老一代农民工“叶落归根”的迁移模式不同,新一代农民工更希望通过个人的努力留在城市,融入城市,与城市居民享受“同城待遇”,在职业选择上更倾向于劳动环境与就业条件更好的行业。

(二)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接受培训的意愿强烈

2014年,我国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34.8%,其中21~40岁的农民工接受培训的比例达到38%以上[2]。同老一辈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无论在受教育年限还是层次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进城务工的目的不再仅仅是“养家糊口”谋生,而是更迫切地想在工作中获得技能,在城市实现阶层的向上流动。他们更多注重自我能力的提升与个人价值的实现,接受教育培训的愿望更强烈。

(三)参与培训的比例偏低,职业发展连续性较差

由于缺乏核心技能,新生代农民工也存在着高流动率的特征,除了盲目追求高薪酬、更好的工作环境外,新生代农民工能否认同企业文化,能否获得培训机会实现职业发展都是他们跳槽的考虑之列。于是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培训度低―缺乏高级工作技能―流动比率高―企业不愿承担培训责任。职业技能的形成与提升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高流动率会造成培训的中断、重复化,无论对农民工本人还是企业而言都是时间、金钱、精力资本的极大浪费。

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困境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存在“高培训意愿,低参与度”的矛盾。究其原因,培训的时间是否与他们的工作时间冲突,培训的内容、形式能否满足他们的当前需求,培训的结果能否与预期的收益相吻合都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效果的因素。

(一)培训规模不足以满足需求

我国的户籍制度决定新生代农民工不属于城市的产业工人,但他们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这种“夹生”的身份也使得他们无法享受所在城市提供的公务服务,政府对其就业培训方面的投入远远低于对城镇居民的就业培训投入。同工不同权、培训机会不均等,导致接受教育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比例偏少。为稳定农民工就业、提高农民工收入水平,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成2 100万人次以上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任务。”

(二)培训内容难以适应产业升级

科技的高附加值体现在机器设备的高科技与劳动力的全面素质两方面。在经济转型进程中,产业的升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有学者通过调研证明,在中小企业工作的新生代农民工,85%的人普遍希望在工作之余学习高级的技术、操作技能和管理知识,但中小企业基本没有任何相关的教育培训[3],这也是造成高级技工短缺越来越突显的重要原因。

(三)培训机构松散不成体系

我国拥有多种培训资源,如教育部门拥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高中;农业部门有农业学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科技部门拥有技术推广机构,劳动部门则拥有各种各样的技能培训中心等机构[4]。表面上看来资源丰富,机构众多,但实际上各部门间联系很松散,缺乏统一的规划与监督管理机制,加上法律法规的缺失模糊,很难形成完善的培训网络系统,难以满足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市场多元化的需求,培训的质量也无从保证。

三、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困境突围

新生代农民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经济的转型、产业结构的优化。政府、教育培训机构、企业作为参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主体,从运行机制、组织结构、培训内容与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整,将有助于摆脱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困境,帮助其提升综合素质,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一)整合资源,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协同教育培训平台

一是建立由职业教育院校、社区教育中心、公益性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学校组成的多层次多类型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地方政府按照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数量建立充足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将职业教育院校作为开展农民工职业培训的主阵地,同时大力发展社区教育中心。积极筹建公益性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学校,给予专门扶持,真正满足农民工职业培训的需求。这类培训学校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都以提升农民工的职业化、市民化为目的,更具针对性,服务功能更明确,这也将是今后重要的教育机构。二是国家和地方政府要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提供法律及财政支持。首先,政府要通过制定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政策法规,明确各方职责,保障农民工的受教育权。其次,要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完善培训补贴与激励政策,鼓励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培训;在办学经费、师资培养方面对教育培训机构予以补助,通过减免税收对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从而调动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机构与企业单位参与的积极性。

(二)主动作为,企业积极参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

一是企业可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纳入职工教育培训计划,设置专门的职工教育经费,为参加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提供补贴。二是企业与各类培训机构、高校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与定向培训。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等形式将农民工培训内容与岗位技能标准直接挂钩,能够使农民工的职业能力真正契合产业发展的需要。企业单位可向合作的培训机构选派高级技师,同时作为实习基地提供实践操作场地,保证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培训的质量。三是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自主创办培训机构,独立承担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任务。培训的内容可包含企业文化理念、企业制度、员工行为规范,也包括具体的岗位职责、技能标准等。企业组织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专门的岗前、在岗培训,既能发挥企业的社会责任,缓解企业的“用工荒”与新生代农民工求职难的矛盾,又有助于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凝聚力。

(三)完善内容,教育培训机构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实效性

一是职业技能的培训。培训机构根据国家行业岗位标准和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培训。对从事技术性工作的农民工组织专门的职业技能培养与考试,合格者可获全国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二是心理素质的教育。新生代农民工正处于精力旺盛的时期,再加上从事的工作单一、生活的圈子狭窄,心结难以抒发,有的甚至会产生极端的行为。开展心理素质的健全教育,可以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在获得就业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建立贴合实际的生活目标与职业发展规划,提升适应能力,学会自我调节,控制不良情绪。三是市民化的认同教育。在新生代农民工比较集中的社区开设业余学校、教育活动中心,引导农民工熟悉接受城市的生活常识、文化习惯、社会道德等,可以采取网络、团体活动、讲座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业余生活,增加法律常识,与就业相关的法律知识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培训,培养他们的城市认同感、归属感与公民责任感,从而逐渐形成现代城市文明素质。四是增加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一代农民工思想活跃,敢闯敢拼,创业也是他们实现成功就业的重要途径。要加大对创新创业内容的培训力度,组织有创业意愿的新生代农民工接受创业政策、法规以及项目运营、企业管理方面的创业培训,鼓励农民工找准创业优势,自主创业。

参考文献:

[1] 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国家统计局门户网站,2016-04-28.

[2] 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国家统计局门户网站,2015-04-29.

[3] 丰云,田艳艳.新生代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及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1):54-57.

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 昌九一体化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农民工生存伦理视角下的城乡一体化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需求研究 秦皇岛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策略研究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长沙农民工住房保障制度初探 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机器换人”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困境与策略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困境分析 构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机制 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研究 浅析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策略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供求现状及解决策略 户籍制度改革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探析 新生代农民工多元化培训模式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建构研究 基于新生代农民工需求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苏省职业学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情况预警报告[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4.

[3]袁红谱.论人力资本对武汉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协同关系[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9(06):196-197.

[4]赵曙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与人力资本投资http:///trainning/mingjiazhuanlan/208655400.htm.

[5]学技术 长知识 存点钱http:///m/2010/03/19/08/m_233199.shtml.

[6]关注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服务城乡统筹发展http://.cn/2011/2011mdm/taya/201101/t20110117 _44 5262.htm.

[7]深圳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报告[N].人民网,2010-07-15.

[8]赵玉国.职业教育促进新生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05):71.

[9]黄晓,马建富.基于新生代农民工需求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2010(34):69-73.

[10]吕莉敏,马建富.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需求及策略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2010(33):67-71.

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探析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探析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供需失衡问题探析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问题的调查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经济动能转换下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经济动能转换下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 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心理的群体性特征探析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能力提升路径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教育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研究 市场经济环境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路径研究 建筑施工企业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初探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水平提高路径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特征与现状分析 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活动中的法律教育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建构研究 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活动中的法律教育模式的探索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常州举措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群体与城市融入之关系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政府责任与协调机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全国总工会报告: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已影响国家社会稳定[EB/OL]..

[5][美]埃尔德.大萧条的孩子们[M].田禾,马春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426-432.

[6]包蕾萍.生命历程理论的时间观探析[J].社会学研究,2005(4):120.

[7]李强,邓建伟,晓筝.社会变迁与个人发展生命历程研究的范式与方法[J].社会学研究,1999(6):1-2.

[8]童山东.职业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14-16.

[9]贾艳萍.浅析“职业规划性教育”:农民工继续教育新路径[J].成人教育,2012(6):74-75.

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范文第9篇

一、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意义

现如今,我国社会飞速发展和进步,各行各业方兴未艾,且都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努力前行,为此,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重视创新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且创新始终为社会各界重视的一个核心问题。通过大力进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工作,不仅能够维护社会稳定,解决尖锐的社会矛盾,还可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素质水平与思想道德修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

二、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现状

较之上一代的农民工,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有着特殊的时代特征。第一,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有了一定提升,但仍处于低文化水平。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指出,全部农民工中,小学文化程度和初中文化程度共占71.3%。第二,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观发生变化,倾向于第三产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了更多的择业机会,大大增加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范围,老一辈农民工脏、乱、重、苦的职业被新生代农民工放弃,转向工作环境比较好、去体力劳动的第三产业,如快递、外卖骑手、微商、滴滴专车等。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指出,2019年,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工占比51%,比2018年提高0.5个百分点。第三,新生代农民工的留在城市的愿望强烈。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现代化的生活环境设施让新生代农民工向往,他们有在城市安居乐业的追求,在城里买房、买车,并为了实现愿望而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第四,求职动机多元化,易受互联网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认知的主要来源是网络,如微信、抖音、直播软件、快手等视频播放软件以及各种各样的APP,这些快消文化严重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价值体系,进而造成他们求职动机多元化,工作流动性强,忽略工作发展空间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陷入辞职—求职—辞职—求职的无限循环,最终没办法充分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第五,教育培训欠缺,就业技能有待提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欲壑难填,需要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时代铸造者,来促进产业结构顺利转型升级,促进中国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中国百年小康的目标。因此,做好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和再教育工作,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应对“用工荒”与“求职难”的困境,有利于实现高效职业化,有利于把人口“数量红利”转变为人口“质量红利”,促进中国由“人口数量”大国转为“人口质量”大国,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三、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困境

尽管国家在政策、经济、资源上大力支持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为确保教育培训贯彻落实,采取很多措施。然而,受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以及大环境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实施过程,依然困难重重。

(一)制度壁垒

自1958年后存在的二元户籍制度,在城乡之间设置了一道制度屏障,对城乡居民的流动和享受的权利进行严格限制和区分,这也意味着权利分配上的“剥夺”。权利贫困的代际传递,让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权利不足,从幼儿园开始就难以享受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继而到小学、初中、高中都只能在类似于农民工子弟学校读书,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遭到“制度性”的剥夺。

(二)培训课程设置不合理

随着国家对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视,各项支持农民工发展、提升的政策文件,如雨后春笋般颁布出来,国家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做了全面布局,提供各种政策扶持和发展平台,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向纵深发展。然而,在政策、项目实施过程中,国家的高层设计与农民工的确实需求存在很大差距。具体表现在培训的课程内容系统性不够,无法让农民工形成系统性知识,碎片化的凌乱知识不方便应用。

(三)单位、部门、行业间缺乏联动

政、企、校多方联动的工作格局是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有效途径。目前的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模式主要是由政府主导、培训机构实施的,缺乏用工单位的参与,导致培训与运用脱节。

四、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困境的解决对策

(一)完善培训后的服务支持体系

新生代农民工的免费培训项目、每年举办的次数以及参加培训的人次都很多,但是培训效果的巩固和培训后的支持服务体系不容乐观。为了延长培训效果的时间,加强培训知识技能的转换效能,培训结束之后,一方面,培训机构或者相关的培训部门,要引导农民工把培训的知识技能与农民工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反思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提高他们利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定期回访,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知识技能应用情况,并给予指导。利用新媒体手段,开设农民工培训后咨询服务专栏和平台,实现培训和后续服务两条腿走路。

(二)企事业单位、培训机构、培训对象共同联动协同

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要遵循社会治理的大环境法则要求,构筑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培训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元治理”的核心主体作用,调动企事业单位、培训机构、培训对象积极参与其中,形成有主体、有协同、有联动的培训体系。首先要强化政府的主体地位。其次,企事业单位积极配合政府的各项政策安排,在培训时间、地点、人员等工作上给予支持,做好培训后服务工作,延长培训效果与时间,加强培训效能转换。再次,培训机构认真履行职责,切实贯彻落实培训政策,把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做精做细。最后,加强农民工能力建设,让他们知晓务工过程中可以行使的诸如劳动权、休息权、教育权、经济权、发展权等有利于他们成长和发展的权利,增强他们竞争力的内生驱动力。综上所述,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尤为关键,不单单能够促进我国城市化的稳步发展,还可以使农民工的职业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全面推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范文第10篇

>> 农民工城市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适应研究 关于第二代农民工的社会适应 社会适应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研究综述 老一代农民工返乡社会适应的个案研究 浅析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 返乡农民工社会适应困境及其社会工作介入初探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适应现状分析 石河子维、哈、汉城居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问题研究 农民工流动子女社会适应性问题初探 青年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的社会关系网络现状研究 农民工在城市中的适应问题与社会支持分析 农民工子女的城市适应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西部农民工社会适应性现状及其影响调查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认同 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社会工作视角下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适应问题探讨 浅论第二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中的文化适应 浅析农民工与城市化的联系 浅析企业对农民工的社会责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2-7-5.

② 张雨林.小城镇建设与城乡协调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1986(4).

③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70.

④ 李明欢.20世纪西方国际移民理论[J].厦门大学学报,2000(4).

⑤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5.

⑥ 史柏年.城市边缘人——进城农民工家庭及其子女问题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79.

上一篇:电大工商管理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