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哭闹的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27 17:22:14

新生儿哭闹的护理措施

新生儿哭闹的护理措施篇1

【关键词】护理;光照疗法;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之一。它可以是新生儿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表现,严重者可致脑损伤[1]。新生儿黄疸足月新生儿出生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黄疸程度轻重不一,持续7-10天消退,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为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处理。若黄疸出现在24h内,TSB>102umol/l;足月儿TSB>220.6umol/L,早产儿>255umol/L;血清结合胆红素>26umol/L;TSB每天上升>85umol/L;或黄疸消退延迟,超过2-4周,多为病理性黄疽,需及时治疗。光照疗法(phototherapy,简称光疗)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简单易行的方法。光疗通过转变胆红素产生异构体,使胆红素从脂溶性转变为水溶性,不经过肝脏的结合,经胆汁或尿排出体外[1]。副作用少,价格便宜,对新生儿损伤少,操作简单,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常常因为蓝光照射时新生儿哭闹不止,使新生儿无安全感,佩戴眼罩不适应等原因,家属不能配合治疗,导致每天光疗时间不足,效果差,反复照射,延长了住院时间,甚至放弃治疗,导致了不良后果。2012年12月到2013年7月,笔者对60例在院治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家属的心理护理,新生儿光疗前进行洗澡,光疗时进行抚触,加强巡视,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光疗结束后的护理,家属和新生儿的依从性提高,新生儿顺利完成了蓝光治疗,经皮测胆红素下降至正常范围,缩短了住院时间。现将护理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我科2012年12月到2013年7月的足月新生儿,60例,男婴30例,女婴30例,出生2-4天,体重大于2.5kg小于4kg,经皮测黄疸指数为210-275mmol/l。遵医嘱给予蓝光治疗6-8小时/天,根据家属和新生儿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家属对新生儿黄疸有充分认识,护士精心做好入箱前的准备工作,减少了新生儿哭闹,取得了家属的信任,依从性提高,焦虑程度明显减轻,能主动配合对新生儿进行蓝光治疗,治愈新生儿黄疸,无一例放弃治疗,无并发症的发生。顺利出院。

2护理

2.1家属的心理护理现在临床工作中,实行母婴同室,至少有6个家属密切关注着新生儿的变化,光疗时新生儿的哭闹容易引起家属的不安、烦躁,新生儿孤单的躺在光疗箱内,初为人父人母的年轻人觉着新生儿可怜,心理脆弱,易受外界的干扰,放弃光疗,待再次入院时,新生儿黄疸加重或引起脑损伤,笔者向家属简单介绍黄疸的原因,预后,详细介绍蓝光治疗时新生儿会出现的现象如腹泻,大便颜色变黑绿色,哭闹,佩戴眼罩不适应,无安全感等,使家属有心理准备,能正确对待新生儿蓝光治疗时所出现的问题,同时鼓励家属上网查询相关的知识,区分病理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必须治疗,不能等自行消退,严重者可引起智力损伤,家属的焦虑情绪明显减轻,依从性提高,能主动配合蓝光治疗。

2.2光疗前给予新生儿洗澡脱去衣服,洗澡是新生儿住院期间已经适应的一项操作,洗澡时新生儿放松,洗澡可以清洗掉新生儿的皮肤上脱落的表皮碎屑,同时检查皮肤有无损伤,洗澡后剪短手指甲,检查脐带有无出血,新生儿感觉舒适,洗澡后及时喂奶,补充水分,新生儿入眠后,放入蓝光箱内,此次新生儿睡眠时间较长,哭闹减少,依从性好,醒后按需哺乳。

2.3舒适的卧位首次放入蓝光箱时,新生儿采取侧卧位,双腿自然屈曲,膝盖部位能触到蓝光箱的边缘,伸腿时双脚能触到蓝光箱的底部为宜,新生儿有安全感,头部枕一块纯棉布的条形布,宽约5-7cm,1-2层厚,新生儿感觉舒服,光疗时新生儿出汗多,玻璃板光滑不吸水,棉布可以吸汗,呕吐时防止呕吐物流淌,保持玻璃板的透明度,方便更换,缩短了停止蓝光照射的时间。

2.4光疗时的抚触抚触能增加婴儿迷走神经紧张性,使其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量增加,摄入奶量增加,同时抚触能减少婴儿焦虑及恐惧不安,减少哭闹,增加睡眠时间[2],新生儿入箱后,护士或者母亲用双手抚摸新生儿的双手或脊柱,轻拍臀部,使新生儿有安全感,易使新生儿安静,入眠时间长,超过2小时,奶量增加,大小便次数最多,胆红素排泄增加。

2.5冷光源蓝光照射蓝光箱温度过高或太低也会使患儿感觉不舒服而烦躁哭闹,不利于患儿坚持蓝光治疗,所以除了定时监测患儿体温,多补充水分外,还要根据患儿的体重、胎龄、日龄、体温调节合适的箱温,在夏天可以采用产热低的冷光源蓝光治疗:冷光源蓝光是波长窄的单色冷光源,经光强度测定,光谱中无红外线和紫外线,产热低,且体外实验发现胆红素光异构化显著,箱温恒定,蓝光箱风扇启动次数减少,转动时间短,噪音减少,新生儿受干扰少,体温稳定,不哭闹,增加对治疗的依从性。

2.6加强巡视,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①2小时测体温一次,体温控制在36-37.5℃之间,如大于38℃应降温。②加强喂养,多补充水分,由于光疗时小儿易哭闹、出汗,显性以及在光疗时的不显性失水增加40%,稀便中水分比正常儿也要损失两倍以上,故光疗时水的需要量增加全日总量的15%-20%,可多喂些糖水,脱水者要补液[1]。喂奶速度不宜太快,喂奶后采取右侧卧位,防止吐奶及窒息。③观察眼罩及尿布有无移位、脱落,及时调整到位,防止损伤眼睛及生殖腺。④观察黄疸消退的情况,大小便的性质,皮肤有无损伤及皮疹,当出现青铜症时及时汇报医生。⑤观察新生儿的全身情况,有无抽搐及呼吸暂停,面色青紫,反应低下等,及时汇报医生。⑥保持蓝光箱处于功能位,箱温恒定,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

2.7光疗结束后护理①关掉光源,打开箱门,在光疗箱内检查新生儿全身皮肤有无破损及炎症,有无新生儿红臀的发生。②出箱前,先将包被及衣服预热,再给新生儿穿好衣服,包好包被。③将新生儿放置于帷幔内,(每个病床必备的)帷幔内光线暗淡,待新生儿安静时摘除眼罩,新生儿病室过强的光线可以引起新生儿不适,控制环境光线已成为护理工作中应该注意的一项护理措施。④有条件时再次洗澡,保持新生儿清洁舒适。⑤继续观察新生儿的黄疸变化。及时治疗。

2.8工作人员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接触新生儿前后主动洗手,每次喂奶前先检查新生儿的大小便情况,及时更换尿布,洗手后,帮助新生儿吃奶,态度认真,工作有条不紊,新生儿抱紧轻放,家属看着放心,依从性好。

参考文献

[1]邵肖梅,叶鸿瑁,邱小汕,主编.实用新生儿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第4版第次印刷ISBN978-7-117-13072-1/R..13073.

[2]陈玉兰.抚触在婴儿蓝光照射中的作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22):190.

新生儿哭闹的护理措施篇2

关键词:分离焦虑 心理准备 幼儿健康

一、正确应对幼儿的分离焦虑

新入园幼儿情绪波动突出,特别是接送的时候更为突出。分离焦虑不是一件坏事,而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于对自身保护的一种能力,所以我们提到分离焦虑的时候不用太过于紧张和焦虑。分离焦虑是如何产生的呢?也就是说在我们生命的最初即幼儿出生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和妈妈分离,当幼儿和妈妈分离的时候会本能地产生这样的恐惧,所以幼儿分离焦虑的种种表现其实都是在和母亲去表达他的恐惧和他的情绪。作为教师,应该理解幼儿的这种情绪变化,特别是哭闹特别厉害而哭闹时间长的幼儿,更应该用足够的耐心应对,而不是吓唬或惩罚。

二、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不良情绪

幼儿入园后家长要调整心态 ,不要把孩子的哭闹看得太严重,让孩子坚信上幼儿园是他必须经历的事。家长要帮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告诉孩子:“你要上幼儿园了,在那里你会认识很多小朋友,交到很多新朋友。”再告诉孩子上幼儿园的其它好处,要讲得绘声绘色、充满诱惑,使孩子充满向往之情,产生上幼儿园的愿望。目标是让孩子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自豪,我已经长大了,所以我要上幼儿园了!向往:幼儿园里可以学好多本领,还有很多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可开心啦!熟悉:我知道幼儿园是什么样子、做什么事情,妈妈都告诉过我。 安心:爸爸妈妈很爱我,老师也会喜欢我。 当孩子在家哭闹、不想上幼儿园时,如果您确信这只是孩子不适应的反应时,可以淡然处之。入园期间,家长可以多陪陪孩子,与孩子多一些身体接触和抚慰,但一定不要随便哄孩子说:“好好好,我们明天不上幼儿园。”家长可以简单地向孩子说明:“孩子长大了,该上幼儿园了,就像家长上班一样。”然后就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对上幼儿园的问题不再讨论,也不再深究。这种处理方式反而能缩短孩子哭闹的时间,减少大人孩子的痛苦。

三、做好幼儿入园前的心理准备

家长要帮助孩子了解作息制度,熟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家长可以在报名前后了解幼儿园的生活制度,然后告诉孩子每个时间段要干什么。在家中,家长可为孩子制定一个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家长可以先带孩子熟悉一下幼儿园的环境和游戏设施,这样,孩子入园后就不会因为环境的陌生而产生紧张情绪。幼儿园中的滑梯、秋千、积木等游戏设施以及老师教孩子唱歌、跳舞、画画、游戏等等活动,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吸引力,使孩子对幼儿园产生一种向往之情。如果可能,可以让孩子接触一下幼儿园里的老师,并且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玩一玩,这样孩子再入幼儿园后,就不会因为不认识老师和别的小朋友而感到陌生和紧张。 四、要有科学的教育措施

教师要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采用科学的教育措施,维护与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1)在平等和关爱中教育幼儿

教师要用爱心、耐心温暖每位幼儿。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抚摸的动作、一句关怀的话语对幼儿来说都是一股暖流。当我们用关爱和宽容的目光去审视孩子时,你会发觉每个孩子都是可塑之材。孩子的依赖感强烈,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找不到自己的需求,当他发现教师也像自己的亲人一样爱自己,他们才能放下戒备。教师此时的教育方法是用爱与宽容来做前提,所以幼儿能更快地转变他的心理倾向,愉快地融入幼儿园的教育生活。

(2)对幼儿进行良好情绪的引导

焦虑、恐慌、不安等不良情绪是孩子的正常表现,教师要正确对待,对那些极度不适应、哭闹不止的孩子不要指责,而是要找出适合孩子的发泄方式让他们把心中的不愉快释放出来,这样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如:对于那些哭闹不止而哄劝又不起作用的孩子,教师不妨把他抱在怀里让他哭一阵,这样用不了多久孩子就会平静下来。对于那些极度思恋亲人、无心活动的幼儿,教师不妨给他们提供一些和亲人有关的东西,比如美貌的照片、手帕等,满足他们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综上所述,上幼儿园是幼儿的第二次断奶,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恒心,用我们的爱心去引导,家园携手,一起努力,我们的孩子会很快地露出他们灿烂的笑脸,适应幼儿园生活,健康快乐地在他们的乐园里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儿心理学》高月梅,张泓 编 浙江教育出版社

新生儿哭闹的护理措施篇3

【关键词】 新生儿;观察;护理

如何观察和护理新生儿,表面上看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与一般的观察与护理并无不同。其实不然,护理人员认真做好新生儿的观察和护理,不仅能及时发现病情并给予及时的处理,而且是捕捉病因、争取时间,求得高疗效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减少新生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做好这项工作,掌握好这项护理技术。

一、新生儿的观察,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

1.观察新生儿面部及全身皮肤的颜色。如观察新生儿黄疽出现的时间、发展快慢。生理性黄疽一般在出生后的3至4天出现,7至10天后消退。如黄疽出现过早(24小时内),发展过快,应注意发现并及时报告。如新生儿有病理信号,即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有花纹等症状,说明其微循环灌注量不足,如病情进一步发展,以致出现面部及四肢发维,体温不升,对刺激反应消失,则表明病情正在恶化。

2.观察新生儿有无面色苍白,阵发性青紫,拒乳、呕吐、嗜睡、烦燥,重至昏迷、呼吸不整或暂停,出现抽搐等脑症状,如出现新生儿尖叫、眼球震颤、四戚肌张力亢进等,即提示有无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多见于早产儿、胎头吸引儿,急产婴儿中也偶有发现。

3.观察新生儿的呼吸、心率。注意呼吸节律、频率及心律的改变。一般新生儿每分钟呼吸40至45次,呼吸均匀,心率每分钟120至140次,如出现病理信号时,即出现呼吸、心率增快,面色发灰,烦燥不安、紫绀,呼吸浅促,这表明患儿肺的有效通气不足,肺泡气体交换有障碍,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给氧并增加氧气的吸入量。如出现双吸气,抽泣样呼吸,吵吸不整或暂停等,则为中枢性呼吸衰竭的表现。这种情况在临床观察中多见于早产儿,吸入性肺炎的婴儿,且病情变化快,发展也快。

4.观察新生儿是否呕吐。重点关注呕吐物的颜色、次数、量、气味。一般情况下,新生儿一次进食量过多,牛奶温度不适,或进食后过早搬动,均可出现溢奶,或呕吐少量残奶。若呕吐物带有咖啡色样物,淡红色带泡沫状,且呕吐频繁、量多,呕吐呈喷射状,均应注意并及时向医师报告。

5.观察新生儿的睡眠。一般新生儿睡眠时安静舒坦,呼吸均匀,有时面部会呈现出各种表情,这些均属正常现象。如果他们在睡眠时烦燥不安,入睡后又全身干涩,面红、呼吸声粗,应引起警惕,这可能是发热的预兆。如出现腹痛、腹胀等现象,新生儿会在睡眠时表现出烦燥不安,额部微冷湿润,手足心湿润的现象,应注意并及时向医师报告。

6.观察新生儿的大小便。注意大便性状、气味、次数、颜色及时间。新生儿胎粪呈墨绿色,粘稠,3至4天后大便呈金黄色软膏样,稍带酸味,亦可呈淡黄色,便稍干。新生儿多数在24小时内排出胎粪,极少到48小时。 若第一次排便延误,可能是某些疾病最初表现的一个征象,如胎粪性肠梗阻,胎粪梗阻综合症,肠闭锁和肠梗阻。这些疾病的成功治疗依赖于早期诊断,因此,注意观察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是很重要的。小便一般在24小时内出现,如超时应注意。另外,还应注意尿液气味。据有关文献报道,如新生儿尿有一种枫糖样气味,类似糖烧焦的臭味,同时婴儿表现无力,昏睡或惊厥,即为“枫糖尿症”,是亮氨酸、异亮氨酸代谢异常所致。这类婴儿如不及时察觉,得不到及时治疗,多数会在出生后几周内死亡。

7.注意观察新生儿的哭闹。因为新生儿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较低,中枢神经活动的过程较弱,所以除了吃奶以外,几乎所有的时间,他们都处在睡眠中。在他们哭闹的时候,要注意观察是生理性哭闹,还是病理性哭闹。生理性哭闹的原因,最常见的是饥饿。此外,口渴、睡眠不足、衣着不适、尿布湿等,这类哭闹的特点是哭声响亮,哭闹间歇时,精神状态和面色正常。病理性哭闹大多数是由于婴儿身体某部有不同程度的痛苦和不适所致。其特点是突然剧哭,哭声尖锐,呈惊恐状,四肢屈曲,两手握拳,额部皮肤皱起,虽经喂奶或将其抱起,婴儿仍哭闹不止,哭闹间歇时,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或哭声低微、尖叫,若出现上述情况,均应引起注意。

二、护理方面应注意做到:

1.注意新生儿的体温调节。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体温调节机能弱,体温随室温而波动,故易发生高热或体温不升。因此,婴儿室应做到通风良好,阳光充足。室温应保持在摄氏22至24度,相对湿度在55~65%间为宜。冬天预防婴儿体温不升,可加用热水袋保温,用时要注意经常检查观察,以防烫伤。有条件的家庭可放置保温箱,箱温的高低随小儿体重决定,体重愈轻,箱温宜稍高。保温箱的温度一般在摄氏28至34度范围内,同时也要注意湿度的调节。

2.注意新生儿的脐部护理。要注意观察新生儿有无脐渗血,脐周有无红肿或感染迹象。要及时处理并更换消毒棉垫,保持脐部的干燥、清洁,避免污染。同时要注意脐带脱落的时间。

3.注意对新生儿皮肤的呵护及清洁。大小便后要清洗臀部,洗后用软布轻揩,臀位涂10%靴酸软膏,勤换尿布,以防尿布疹的发生。浴后可在皮肤皱折处涂上少量花生油,以防皮肤擦伤。

4.注意新生儿的喂养。喂食应定时、定量,同时注意糖水的补充。在喂养时要注意观察其吸吮力及进食量的多少,食后有无呕吐。重视母乳喂养,按时抱送喂乳,注意巡视母乳的喂养情况,排除由于母亲乳头过大、过短,造成吸乳困难的现象。

5.注意新生儿的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新生儿进食后喜入睡,一些残奶易留在口腔内,如时间过长,易产酸,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因此,在进食后给新生儿喂食少量白开水,可去除口腔内的残奶,以防口腔炎的发生。如发现有口腔炎,即给予1%碳酸氢钠液清洗口腔。洗口腔时,动作宜轻柔,以防损婴儿的口腔黏膜。

6. 注意新生儿的卧位。一般情况下,婴儿宜取平枕卧位,头侧一边,以防婴儿呕吐时,有利于呕吐物的排出,但要注意定时更换体位。

综上所述,护士是新生儿病情信号的第一接收者,因而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丰富的临床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能。在临床护理上,护士要做到细心观察,发现问题迅速处理,及时报告,给新生儿以精心的护理。这样才能使新生儿在住院护理过程中,得到周全的照料,避免发生不应该出现的差错和事故,尽到白衣天使的天职。

参考文献

[1]金彩玉 护理新生儿之我见[J]佳木斯医学院学报1988-04-30

新生儿哭闹的护理措施篇4

[关键词] 新生儿疼痛;操作性疼痛;护理;疼痛评分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08-12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 neonatal procedural pain. Methods 131newborns who were admitted and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5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omprehensive nursing of pain relief. Effects of nursing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1) Stopping time for crying of newbor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Neonatal pain; Procedural pain; Nursing; Pain score

近年泶罅肯喙匮芯勘砻[1-4],新生儿(包括早产儿、足月儿)均在出生后可感受疼痛,一些不起眼的致痛性操作均可引起其不适,而大量致痛性操作会造成新生儿负面影响。基于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普遍性、危害性,结合当前临床上已经开展的疼痛缓解方法,我院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开展全面性疼痛缓解护理研究,旨在通过观察护理过程中新生儿哭闹停止情况、各项观察指标变化情况和疼痛评分变化情况来探讨该护理方案可行性,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12月我院收取的新生儿住院患儿131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男35例,女30例;胎龄33~42周,平均(37.8±2.9)周。观察组:男37例,女29例;胎龄34~42周,平均(37.6±3.0)周。入组标准:(1)胎龄33~42周;(2)出生体重为1.3~4.0kg;(3)一次性采血成功;(4)24h内未服用过镇痛药或者镇静药;(5)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家长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1)患儿无刺激反应;(2)存在显著窒息史;(3)病危状态;(4)存在先天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对比两组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在疼痛刺激时,给予常规护理如轻拍身体、言语安慰等。观察组新生儿在疼痛刺激时,给予全面性疼痛缓解护理:(1)护理:在致痛性相关操作时,协助患儿侧卧屈曲,将下肢屈曲往腹部接近,双上肢屈曲置于口旁;(2)抚触:在疼痛刺激结束之时,轻揉轻搓按摩新生儿四肢、胸腹、头面部和背部,注意每处均行反复按摩多次;(3)非营养性吸吮:穿刺过程将安慰奶嘴置于新生儿口中,增加吸吮动作,直至疼痛刺激完成;(4)袋鼠式护理:母亲将新生儿置于胸前,接受皮肤接触。

两组操作过程始终保持新生儿正常的皮温和肛温,且住院期间两组新生儿遭受的疼痛刺激如肌肉注射、静脉穿刺等的刺激种类、刺激次数相当。两组均采用同一组临床经验丰富、态度和蔼、操作娴熟、考核合格的护理人员。

1.3 观察指标

(1)新生儿哭闹停止时间;(2)各项观察指标:新生儿致痛性操作短暂刺激后,分别刺激前、刺激3min时间段,记录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3)疼痛评分[5-6]:采用新生儿疼痛评分表(neonatal infant pain scale,NIPS)在操作前后通过面部表情、呼吸形式、四肢运动(手臂、腿)及哭声、觉醒状态评估新生儿的行为表现,评定疼痛程度,总分为0~7分,分数越高,疼痛越明显;(4)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采取自制调查问卷形式,调查内容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技术、护理服务质量和护理效果,每项分数为10分,其中总分>36分为非常满意,总分>28分为满意,总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哭闹停止时间情况

观察组新生儿哭闹停止时间为(7.8±1.2)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1.9±3.0)min(t=35.219,P

2.2 两组新生儿各项观察指标变化情况

新生儿致痛性操作短暂刺激后,刺激3min后,观察组新生儿心率值、平均动脉压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

2.3 两组新生儿疼痛评分情况

观察组新生儿刺激3min时NIP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2.4 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家长满意度为9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P

3 讨论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越来越多新生儿出生。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生物医学界一直否定胎儿、新生儿具备痛感觉、痛反应能力,医护人员也因此忽视婴儿感觉疼痛能力。但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基础医学的深入研究,已经证实新生儿能像成年一样感知疼痛。新生儿尤其在接受大量致痛性操作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近期、远期负面影响,例如显著加快心率、升高血压、血氧饱和度降低、激素和代谢水平变化、烦躁不安、食欲、睡眠觉醒状况(近期影响),痛觉变化、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变化以及儿童期注意力不集中、认知障碍、行为障碍、心理障碍、学习困难、适应能力较差、情感紊乱等(远期影响)[7-10]。因此在新生儿群体中,实施恰当的止痛措施比对成年人实施干预更有意义、重要性更大,然而传统的止痛药止痛措施副作用明显,且往往这类止痛药尚没有在婴儿身体上做过相关实验测试,所以至今还没有清楚止痛药对新生儿具体产生何种负面影响。再者,过度用药可能会使新生儿产生药物依赖,严重时会影响其大脑发育。因此临床上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减轻新生儿疼痛程度,提高舒适度,降低其危害,保障新生儿身心健康。

新生儿还没有语言能力,无法通过语言表达其不适感,因此如何开展新生儿操作性疼痛护理值得思考。我院观察组开展全面性疼痛缓解护理研究,其具有以下优势[11-15]。(1)护理:新生儿最放松的、最舒适的睡眠姿势是保持侧位、卧位和四肢屈曲,当保持适当的时,能够提高新生儿疼痛承受能力;(2)抚触:轻柔抚触能够增进医护工作者和新生儿之间的感情,能够让新生儿消除恐惧、孤独等,形成安全感,有助于促进睡眠、降低哭闹度;(3)非营养性吮吸:能分散新生儿的注意力,有助于缓解疼痛操作时对新生儿的激惹状态,有助于缓解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波动变化,使各项生理指标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4)袋鼠式护理:该护理通过皮肤接触,可以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的体力消耗,改善婴儿呼吸,提高母婴之间的感情,增强新生儿抗疼痛能力,有利于降低NIPS疼痛评分。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哭闹停止时间仅为(7.8±1.2)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1.9±3.0)min (P

综上,全面性疼痛缓解护理能够有效地减轻新生儿的疼痛程度,新生儿哭闹时间短,各项观察指标变化较轻,家长满意度高。

[参考文献]

[1] 黄金芳,黄婵,李雪芬,等.两种动脉采血法在新生儿科应用中的比较[J].中国医药科学,2014,12(7):131-133.

[2] 朱俊红,刘魏,李忠丽,等.护士在儿童术后疼痛评估中面临的问题[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7):84-88.

[3] 黄云丽,叶永青,黄东明,等.新生儿疼痛影响因素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8):709-711.

[4] 张洁,张齐放.不同干预方法对缓解新生儿足底采血疼痛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32):3651-3652.

[5] 陈银花,钱丽冰,陈梦莹,等.不同类型致痛性操作对新生儿疼痛的影响[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3,16(4):216-221.

[6] 李华.母乳喂养联合音乐疗法缓解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的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20(16):2177-2179.

[7] 韦嘉伶.儿科住院病人操作性疼痛的综合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13(4):493-494.

[8] 冷虹瑶.新生儿疼痛非药物干预镇痛法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3,42(4):461-463.

[9] 李秀梅,孙家萍,赵清清,等.袋鼠式护理对足月新生儿疼痛的干预效果[J].实用医药杂志,2013,30(8):747.

[10] 杜琴,张静.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对新生儿疼痛的护理干预[J].西部医学,2007,19(1):141-142.

[11] 余ε澹何秀雯,赵桂芳,等.哺喂糖水加非营养性吸吮对新生儿静脉穿刺疼痛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4):122-123,128.

[12] 奚云.非营养性吸吮护理对缓解新生儿足底采血疼痛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0(26):2957-2958.

[13] 郑骆颖,郑俊虎,蔡微微,等.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抚触对新生儿足底采血时疼痛反应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0):1621-1623.

[14] 刘敏,冯亚玲,赵丽,等.母婴皮肤接触及抚触在缓解新生儿疼痛中的效果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7):2002-2004.

[15] 邱岸花,张海燕,刘慧娟,等.安抚奶嘴联合抚触缓解新生儿静脉穿刺疼痛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4,13(3):50-52.

新生儿哭闹的护理措施篇5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简称GER)是指由于全身或局部原因引起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不全,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一种常见临床表现,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易发生于新生儿期,大量反流物阻塞呼吸道可引起窒息死亡。

1 病历资料 患儿,女,3天,系G1P1,足月顺产出生,因“头皮破损,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由妇产科转入。入院查体:T36.7℃,HR132次/分,R42次/分,精神一般,食欲可,心肺(-),腹部(-),双肺呼吸音粗糙,肠鸣音存在,大小便正常。入院后给予头孢噻肟钠及利巴韦林静滴,行消炎、抗病毒治疗。入院后第3日,13:00患儿吃奶70ml,给予竖抱拍背排出胃内空气,取头高右侧卧位,14:00患儿输液完毕,留置针正压封管过程中,患儿哭闹,突然出现哭声顿听,颜面青紫,呼吸困难,三凹征(+),立即行拍背及足底刺激,无缓解,随之出现,时有呼吸暂停,全身紫绀,后经急救20分钟症状基本缓解,7日后患儿治愈出院。

2 急救措施 (1)通畅呼吸道,建立呼吸。立即电动吸痰(自气管内吸出大量奶汁),同时给予多参监测。(2)增加通气。面罩复苏器(4-5L/min)正压通气。(3)维持正常循环,保证足够的心输出量。(4)实验室检查提示有酸中毒,给予5% 碳酸氢钠纠酸。

3 护理

3.1 保暖 患儿病情稳定后,置于暖箱内维持体温在36.5℃-37.0℃以免体温过低而增加耗氧量,引起并发症的发生。

3.2 加强监护 复苏后出密切监测体温、心率、呼吸外,还要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前囟门、肌张力、抽搐、吸允反射、尿量、皮肤颜色及神经系统症状等变化并用输液泵控制滴速,认真做好护理记录。

3.3 加强新生儿护理 (1)喂养方法。先给予禁食,根据医嘱开奶,每次喂养从少量开始,逐渐加量,少量多餐。(2)喂奶后。喂奶后抱起患儿轻拍背部使胃内气体排出,之后置患儿头高30°,取头高足低右侧卧位或俯卧倾斜位,于喂奶后30min或睡眠时采取俯卧倾斜位使患儿面向左侧,双臂屈曲置于头部两侧,30-60min/次,专人守护。(3)避免患儿剧烈哭闹。患儿哭闹过程中吞咽过多的空气,使胃内压增高,易导致胃食管反流。(4)喂奶后观察及出现呼吸暂停处理方法。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呼吸、心率变化。发生呼吸暂停时,立即取头低侧卧,拍背刺激后在大流量氧气冲吸口鼻下,迅速用吸引器吸净呕吐物和分泌物,同时给予氧饱和度监测,吸引后无好转则应用复苏皮囊加压吸氧或行气管插管正压供氧,必要时配合胸外心脏按压。

4 结论 提高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对GER的认识:以往只认为GER可引起恶心恶心、呕吐及吸入等症状,其实许多GER并不出现呕吐、呛咳即突发青紫、窒息,对在喂奶后15min-1h患儿突然出现颜面、口唇紫绀、呼吸暂停、心率减慢者应注意有GER的可能。一旦发生该病应立即采取正确有效的急救措施,此乃关键。儿科医护人员必须有计划的进行新生儿复苏技术培训并熟练掌握,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新生儿哭闹的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儿童口腔科护士 职业伤害 防护

本文主要针对我院儿童口腔科护士在工作中由于职业暴露所受到的伤害这一现象,分析产生职业伤害的相关因素及后果,如何采取防护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职业伤害,保护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近几年,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牙齿的保健意识有了很大提高,我科的就诊人数不断上升,伴随治疗患儿的增多,医护人员由于职业暴露受到意外伤害也逐渐增加,感染的几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身心健康。

儿童口腔科医务人员所面临的职业伤害因素主要为: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以及生理和心理伤害等因素。

1 生物性伤害因素

1.1 不论是看病的医生,还是助疗的护士,在给儿童治疗口腔疾病时,都需要近距离接触患儿,这样患儿的血液和唾液容易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皮肤上。若接触了肝炎、HIV等病毒携带者发生感染的机会就会增加。有学者指出目前肝炎病毒是儿童口腔科医务人员最主要的生物性伤害因素。

1.2 噪音

我院口腔科病人流量大、患儿年龄小,陪人多,因此候诊大厅比较嘈杂。一间诊室内数把牙椅几个患儿, 高、低速手机等仪器工作时发出的声音,正在接受治疗患儿的哭闹声以及家长对患儿训斥或说服的声音等,使得长期处于此环境下工作的医护人员出现听力下降、心理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烦躁不安,从而导致工作易出差错。

2 物理性伤害因素

1.1 刺伤、割伤: 口腔治疗使用的器械大多为锐利的金属器械,(探针、镊子、车针、扩大针等等)护士对污染的器械在整理,清洗、及消毒过程中稍有不慎很容易造成刺伤.调药用的玻璃板由于反复高压灭菌消毒,容易老化破碎,护士在清洗及使用时容易划伤.注射器用后针头处理不当 ,容易造成刺伤。针刺伤是经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这种伤害是医务人员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最主要的原因.

1.2 咬伤、抓伤:过去人们的健康意识差,认为小儿的乳牙早晚要换,再加上经济条件差、孩子哭闹等原因,有龋齿只要不发炎往往放弃治疗.现在人们的经济条件好了,健康意识强了,有龋齿积极治疗,近几年我科小患儿治疗数量成倍增加。儿童不同于成人自控能力差,有的儿童治疗前表现很好,愿意配合医生治疗,但在治疗中稍有不适突然哭闹,医务人员措手不及,常被咬伤、抓伤。而一些小患儿因恐惧拒不配合治疗,为保证治疗正常进行,在征得家长同意下,采取人工制动。由于患儿的极力反抗,加之制动装置易松脱,导致医护人员被咬伤、抓伤。这种伤害是儿童口腔科职业性感染的另一途径,在儿童口腔科占居第二位,仅次于针刺伤。

1.3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我科又开展激光等新的治疗,伴随着高科技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又带来新的危害。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是皮肤和眼睛的损伤。

3 化学性危害因素:。口腔门诊常用的各种药物、均可以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针剌伤口等途径进入机体引起不良反应

3.1 常用药物:丁香油酚,氧化锌丁香油,甲醛甲酚液等药物、具有难闻的刺鼻气味,对呼吸道,鼻,眼,皮肤均有强烈刺激,长时间接触可产生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有甚者可引起中毒反应。

3.2 消毒室护士在工作中经常接触含氯消毒液、除锈剂、剂、催化剂等化学物质,长时间大量的接触轻者会引起头疼,眼烧伤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中毒,肝功能损害等。

4 生理、心理因素

4.1 我科接诊的大多是年龄小一些的儿童,多数患儿不能主动配合医生完成治疗,护士在助疗时,还需对其进行诱导、制动等。因此护士的精神时刻处于担心和紧张状态,导致神经衰弱。

4.2 儿童口腔科护士在为不合作患儿助疗时,劳动强度较大,弯腰过多等均可引起肌肉劳损、腰背痛、关节损伤。重复性劳损也是儿童口腔科护士的职业伤害之一。

5 职业伤害的产生主观上也与医护人员缺乏自己我防护知识和技能有关,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存在不重视或怕麻烦而长期形成不规范的操作,在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时不戴手套,在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时不戴防护镜,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锐器。

防护措施

1 制定科室医护人员职业伤害防护制度

1.1 增强医护人员职业伤害防护的意识,认真执行科室消毒隔离制度。加强对职业伤害相关知识、自我防护措施的学习。在日常工作中要克服侥幸心理,因为许多传染病在潜伏期及发病早期就有非常强的传染性,有些病人是HBV、HIV、HCV等病原体携带者,在医院就诊时无症状表现,如医务人员产生麻痹思想,不注意防范,就可能发生职业暴露进而可能造成感染。

1.2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避免直接用手接触使用后的锐器。 医护人员应在接触患者前后以及所有的操作前后,认真洗手。佩戴手套,口罩、防护面罩等,避免皮肤和黏膜接触血液和体液。护士手上有伤口时应加强防护。脱手套后仍需要立即彻底洗手。

1.3 进行激光治疗时,应根据激光器的类型带不同的防护镜,保护眼睛。

1.4 空气,物表消毒 口腔诊室是易感环境也是职业暴露容易发生的场所.要保持诊室空气新鲜,流通.每天治疗结束后,可用250mg/l有效氯消毒剂擦拭工作台和拖地面紫外线消毒 。定期对空气、物表微生物进行监测,有效控制微生物数量。

2 化学性危害的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接触消毒剂、除锈剂、剂、牙科材料等化学制物时应配戴口罩、手套、面罩等防护工具。牙科材料使用完毕后立即加盖防止挥发

3 预防生物性危害措施

接种病毒性肝炎疫苗是预防感染的最有效的防护措施。

4 生理、心理防护措施

4.1 降低噪音 改善诊疗环境,每位患儿治疗应有相对独立的空间范围。提醒工作人员、就诊患儿及家长不要在诊室大声喧哗,及时检修、维护各类设备,降低噪音发生机率。我院口腔科已开展全麻下龋齿治疗手术,对哭闹剧烈、拒不合作、家里经济条件好,征得家长同意后的患儿可采用此手术治疗。

4.2 缓解压力

开展科学、省力、有效的护理配合方法。提高自身文化内涵及工作能力。 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定期户外运动,欣赏音乐,阅读心理学相关书籍,保持健康心理状态, 通过自身调节缓解工作压力。

综上所述,在以人为本的社会工作中,儿童口腔科护士的职业伤害和保护 问题越来越会受到医院重视。医务人员只有加强职业自我保护意识,才能遵循标准预防原则,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去做,这样才能保护自己,同时也能避免医院感染给病人带来痛苦。

参考文献

新生儿哭闹的护理措施篇7

【关键词】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蓝光治疗; 风险管理

新生儿由于其消化系统等的发育尚不完善,其所产生的胆红素可以在体内蓄积而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并随着胆红素的不断蓄积,患儿可以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及身体器官的黄染。本病是新生儿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足月儿与早产儿均可发病,而早产儿的发病率更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大多预后良好,但是如果出现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其预后极差[1]。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改善患儿的预后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蓝光照射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之一[2],但是由于新生儿容易哭闹等原因,在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皮肤受损意外事件的风险[3]。为了尽可能保护患儿的安全,提高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本科自2011年1月实施了风险管理。本组研究通过观察风险管理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的影响,以探讨保护患儿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的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09年11月-2012年2月在本院接受蓝光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1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6例,女84例,孕周37~40周,平均(38.19±1.21)周,日龄2~7 d,平均(4.09±1.18)d,体质量2.46~3.97 kg,平均(3.17±0.43)kg,蓝光照射治疗的时间24~48 h,平均蓝光照射治疗时间为(29.54±6.93) h。按照收治时间的不同将以上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2例,为本院自2009年1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观察组78例,为本院自2011年1月-2012年2月收治。两组性别组成、孕周、日龄、体质量及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的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研究方法 本院自2011年1月开始对新生儿科的蓝光照射治疗采取风险管理评价措施,通过对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的患儿可能产生的意外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出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较为多见的意外事件,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意外事件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并对风险管理效果进行评估。

1.3 观察指标 对比在采取蓝光照射治疗风险管理评价措施前后,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意外事件的概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患儿在接受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发生意外事件的种类 通过对本院新生儿科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蓝光照射治疗的经验总结,其治疗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主要有眼罩脱落,脸、胸前区及外踝的皮肤损伤,红臀及由于光疗箱的温度过高而引起患儿发热。

2.2 两组治疗过程中意外事件发生率的对比 对两组治疗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组眼罩脱落及皮肤受损的发生率分别为0以及2.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8%及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黄疸是一种临床症状,新生儿期约有60%的新生儿会出现黄疸,多数黄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但是少数新生儿会出现较为严重的黄疸,黄疸的发生主要是血清中胆红素的升高所致,当新生儿发生严重的高胆红素时通过血脑屏障会引起脑神经损伤,引起听力障碍、智力发育异常等后遗症,因此早期治疗对于减少核黄疸损害具有重要意义。胆红素在血清中主要以UCB、结合胆红素(CB)、游离胆红素、delta胆红素4种形式存在,其中游离胆红素与delta胆红素浓度较低,血清中主要是以UCB为主[4-7]。高胆红素血症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很高,早期发现并进行有效的干预对促进患儿血中胆红素的下降,控制病情,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改善患儿的预后有重要的作用。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方法中,蓝光照射治疗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性高,无创性的辅助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10]。然而,由于新生儿难以主动配合治疗,容易哭闹等原因,在进行蓝光治疗的过程中,也容易产生各种意外事件。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意外事件的发生,将会对蓝光治疗的临床疗效甚至患儿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本组研究通过对本院多年进行蓝光治疗的经验总结以及对相关文献研究的检索,总结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种类,并有针对性地实施了风险管理,以期有效降低治疗过程中的意外事件[11-13]。

在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常见的意外事件种类有光疗箱内温度不恒定、患儿眼罩脱落、患儿皮肤损伤、剧烈哭闹、丢失水分、出现呕吐、感染以及损伤等。通过有效的风险护理措施,防止上述事件的发生[14]。

患儿在光疗箱中治疗,要注意维持其内有良好的通风,避免被过于猛烈的阳光照射,同时注意调节室内的温度,维持光疗箱的温度在30~32 ℃,湿度维持在60%左右[15-17],同时注意灯管亮度及其有效期,并注意除尘。

由于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会活动身体,容易造成眼罩的脱落,可能会导致其视网膜受到伤害。为了避免眼罩脱落,我科采用棉制的黑色不透光的眼罩,配合网状具有弹性的带子固定眼罩,有效避免了眼罩的脱落,避免患者眼睛在治疗过程中意外损伤[18]。

患儿在光疗箱中,可能会由于其双手的搔抓或者双脚与箱壁的摩擦而出现皮肤的损伤。针对这一情况,在治疗之前要用手套套住患儿双手,防止其抓伤皮肤。同时在箱子周围,患儿双脚可能摩擦到的位置用垫子围住,避免对患儿双脚造成损伤。此外,红臀在新生儿中较为常见。在新生儿大便后,要用温度适宜的水清洁患儿,并用鞣酸软膏外涂以防止红臀发生[19]。

新生儿接受蓝光治疗需要脱去全身衣物,暴露身体皮肤。由于患儿离开了父母的怀抱,其往往会因为安全感的缺乏而出现剧烈哭闹。因此,患儿父母可以通过语言、身体接触等方法进行抚慰,以缓解其不安情绪,争取治疗的顺利进行。

患儿治疗过程中,其隐形失水增多,要注意适当增加水分摄入,可以在两次哺乳之间补充5%葡萄糖溶液20 ml左右以补充水分,促进尿液排出。

由于新生儿的胃部较成年人更接近与水平位置,如果患者哭闹,容易出现呕吐,甚至可能因为呕吐物的误吸而造成窒息等严重的后果[6]。因此,在护理措施上,要注意给新生儿喂食时,速度宜缓且要适当抬高其上身,有助于减少呕吐的发生。

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的发育还不完善,在蓝光治疗过程中,如果护理措施不当,容易发生感染。因此,患儿所用的铺单等用物应该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并注意更换。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戴口罩以及手卫生。对新生儿脐部、口腔等容易发生感染的部位要注意规范护理,同时对光疗箱以及治疗室内进行正规消毒,减少感染发生的机会[7]。

蓝光的直接照射会损伤患儿的,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对其采取保护措施,可以采用新生儿纸尿裤遮盖患儿,这样既可以保护免受损伤,又可以尽量暴露皮肤,保证蓝光治疗效果。在本组研究中,对比了实施风险管理前后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蓝光治疗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但是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意外事故,通过风险管理,能够有效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其临床疗效,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郭志学,马晓勇,李鸿萱,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6):23-24,26.

[2]陈敬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干预方法的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4):1765-1766.

[3]王盛枝.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7):662-663.

[4]刘映辉,李春凤,邹运芬,等.舒适护理在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2):78-79.

[5]高永宁,孙敏.浅析蓝光治疗导致新生儿臀红的护理[J].医药前沿,2012,2(5):384.

[6]马红.风险管理方法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中的运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6):181-182.

[7]卢杰云,张新华.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干预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17):1552-1553.

[8]董晓红,王秀红. 抚触对新生儿影响的护理[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 9) : 1379.

[9] Moerschel S K, Cianciarusol L B, Tracy L R.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neonatal jaundice[J]. Am Fam Physician,2010,77(9) : 1255-1262.

[10]叶海燕,闫军.监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的临床意义[J].重庆医学,2009,38(24):3191-3192.

[11]吴惠晴.新生儿黄疸的药物治疗现状[J].儿科药学杂志,2012,18(3):56-58.

[12]毛英.新生儿黄疸的治疗现状与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5):723-726.

[13]刘丽娟,朴梅花,李松. 血清游离胆红素的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9,224(1):11-14.

[14]姜敏,罗洁,邵芳,等. 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9,24(1):18-21.

[15]李青霞. 新生儿黄疸223例病因分析[J].安徽医学,2009,30(5):563-564.

[16]冯天行. 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及中西医治疗[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3):400-402.

[17]余楠. 血清非结合胆红素白蛋白比值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预测价值[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11(4):556-557.

[18]刘艳龙,刘铁莲. 血清白蛋白、非结合胆红素检测在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6):1120-1121.

[19]刘秋玲.血清白蛋白、非结合胆红素检测在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应用[J].基层医药论坛,2012,16(34):4528-4529.

新生儿哭闹的护理措施篇8

「关键词 未结合胆红素;光照疗法;护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主要为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高所致,该病预后差,病死率高。对较严重新生儿黄疸如未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有可能发展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又称核黄疸),主要是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引起脑组织的病理性损害。光照疗法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易行的方法[1]。2005年1~7月我科共对2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采用光照疗法和相应的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9例患儿,男21例,女8例,年龄为出生8~26天。其中早产儿1例,ABO溶血1例,疑胆道闭锁1例。光疗前查总胆红素123~336μmol/L。

1.2 光疗设备 全部病例均使用德国Dr ger公司生产的Photo-Therapy 4000型单面光照治疗仪,采用蓝光灯管,18W/支,4支平行排列,同时配合光疗暖箱,进行光照治疗。

2 护理

2.1 对患儿家长的宣教 由于对新生儿黄疸缺乏正确的认识,许多患儿家属认为新生儿皮肤黄染是正常的,不需要治疗,过几天自然会好。而且因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关心患儿疾病的除了父母,还有双方的父母和亲属,往往意见不统一,再加上对光照疗法缺乏认识,个别患儿的家长有焦虑情绪,甚至拒绝光照疗法。因此,应坚持以患儿为中心,由主管护士对患儿家长常规进行新生儿黄疸的知识宣教,讲解发病的原因、光疗的基本概念、光疗的作用及母婴分离后的有关事宜,以解除患儿家长的顾虑,赢得其信任,使患儿尽早接受光照治疗。

2.2 光疗仪器的准备 清洁光疗暖箱,特别注意清除灯管的灰尘,并定时更换灯管。如有灰尘会影响照射效果,灯管使用300h后其灯光能量输出减弱20%,900h后减弱35%,因此灯管使用1000h必须更换。箱内湿化器水箱加水至2/3满,接通电源,检查线路及灯管亮度。并使箱温升至患儿适宜温度,相对湿度55%~65%.禁止在箱内、箱上放置杂物以免遮挡光线。

2.3 对患儿的观察与护理

2.3.1 严密监测体温、箱温、室温 光照治疗中的患儿体温要控制在36.7℃~37.3℃的中性温度[1],每2h测量体温1次,根据患儿体温调节箱温。发热是光照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当患儿在光疗过程中有发热时,应暂时关闭灯光,待体温正常后再继续开灯照射。箱温保持在30℃~32℃,室温20℃~26℃,湿度55%~65%。为了保持恒定的体温、箱温、室温湿度,光照治疗最好处于空调房间中进行,冬天要特别注意保暖,夏天则要防止过热。

2.3.2 保证足够的水分及能量,防止脱水 患儿入光疗箱前及光照结束后均称体重,以便观察光照治疗过程中是否能补充足够的水分。由于在光照治疗下的患儿进入一个较封闭的环境,易哭吵、出汗,不显性失水增加约40%[2],而且由于光照治疗分解产物经肠道排出时刺激肠壁,引起稀便,使水分丧失更多。所以,在患儿光照治疗期间应及时补充水分,并记录进入量及大、小便次数。在光照治疗过程中进食不佳者,应及时给予静脉输液,以保证水分供给。

2.3.3 加强皮肤护理,防止皮肤破损及新生儿臀红 光照治疗时需要将患儿于光疗箱内,此时患儿缺少安全感,容易哭闹,故入光疗箱前要剪短患儿指甲,防止哭闹时抓破皮肤。箱内4周用布类与周围有机玻璃分隔好,以免患儿哭闹时撞到箱内硬物而损伤皮肤。用黑色不透光的纸片或布制成眼罩遮盖患儿眼睛,妥善固定,避免眼罩脱落。患儿会用尿片遮好,特别是男婴,要注意保护,皮肤不扑粉。另外,新生儿在光照治疗中,分解产物经肠道排出刺激肠壁,引起稀便及排便次数增多,排出的粪便及尿液产生氨类物质,对新生儿皮肤刺激较大,易引起臀红发生。故光照治疗的新生儿除勤换尿片外,还需用抗感染治疗、皮肤的物质保护其臀部皮肤。给患儿换尿布后,用红霉素眼膏涂于其臀部,使之起到一层保护膜作用,能有效地防止粪便对患儿臀部皮肤刺激,防止臀红发生。

2.3.4 预防呕吐,防止窒息 光照治疗下的患儿易哭吵及手足舞动,加上新生儿胃的解剖位置呈水平的关系,易造成新生儿呕吐。再之,新生儿反射能力差,呕吐时的胃内容物易呛入气管易引起新生儿窒息。故在护理上要采取防止新生儿呕吐引起窒息的措施。喂患儿进食时采取45°角,喂食的速度不能太快,进食后30min内给予头部稍抬高,用柔软布类固定患儿右背部使其呈右侧卧。这样,使奶汁尽快进入十二指肠,减少奶汁在胃内过长时间的停留及刺激,而且此在新生儿发生呕吐时,奶汁易吐出口腔外。如患儿在哭吵中,因吸入过多的空气而暂不喂食,否则容易引起呕吐。患儿哭吵烦躁时,护理人员应给予皮肤抚触,尽量使其安静后才喂食,以达到防止呕吐的目的。

2.3.5 预防感染 新生儿免疫力低下,易受其他细菌感染,因此在光照治疗中预防感染工作十分重要。首先,护理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有上呼吸道感染者尽量不接触患儿,非要接触者须戴好口罩。注意做好新生儿臀部、脐部护理,防止皮肤破损后细菌侵入引起感染。进行光照治疗的室间及光疗箱要清洁,并做常规消毒。光疗箱内湿化器的水箱均使用灭菌蒸馏水,光疗结束后倾倒水箱内的水,使水箱干燥备用。光疗所戴的黑眼罩使用后均用清水洗净,再放入煮沸的蒸汽中熏蒸30min,晾干备用。

3 结果

本组2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通过光照疗法和精心的护理,27例患儿好转出院,其中光疗24h 20例,8~16h 5例,1例ABO溶血及1例疑似胆道闭锁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

4 讨论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但是许多患儿家长对该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未能引起应有的重视,患儿若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必然延迟患儿的康复,甚至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必须多与患儿家长沟通,耐心做好相关的知识宣教,引起其重视,使患儿尽早接受相应的治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采用药物、光照疗法、换血等治疗手段,光疗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能有效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且经济方便,患儿无痛苦。但在光疗过程中,护士必须做到精心护理,记录好开始光疗的时间,勤巡视,注意观察患儿的神志反应。定时监测体温、箱温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做好喂养工作和重视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增进医护患的信任,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47-251。

上一篇:劳动经济学研究课题范文 下一篇:老年失智的护理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