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知识范文

时间:2023-12-05 16:50:20

新生儿护理知识

新生儿护理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孕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

当今社会越来越强调优生优育的重要性,父母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认知水平,尤其是母亲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育具有直接的影响[1]。新生儿年龄尚小,机体各项器官、组织系统尚未发育成熟,自我调节能力相对低下,必须依靠父母的精心照顾和呵护才可以健康成长[2]。据相关调查结果分析,目前很多产妇对保健知识的需求意识以及需求程度逐渐提高,但是对于完善、系统的母婴保健知识相对缺乏,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了解甚少。我国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独生子女,育儿经验匮乏,因此掌握完善、系统的新生儿护理知识显得尤为重要。为深入了解、分析孕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认知现状,更好的指导临床健康教育工作,本文对我院120例孕产妇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认知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20例产妇作为调查对象,年龄21~39岁,平均(26.8±1.7)岁,其中21~25岁年龄段者21例,25~30岁年龄段者60例,30~35岁者33例,35岁以上者6例。其中经产妇45例,初产妇75例;学历文化水平:文盲或半文盲者2例,小学学历者17例,初中学历者45例,高中或中专学历者32例,大学及本科以上学历者24例。

1.2方法 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20例孕产妇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由调查人员在现场发放调查问卷,由调查人员指导每一位孕产妇独立完成答题,当场收回。本次调查问卷发放120份,当场收回120分,回收率为100%。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孕产妇获取新生儿护理知识的途径、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具体包括新生儿生理知识、新生儿喂养、新生儿疾病预防知识、新生儿皮肤护理、新生儿环境知识以及新生儿应急处理知识等。

1.3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χ2对统计数据进行检验。

2 结果

2.1孕产妇获取新生儿护理知识的途径 根据调查分析,孕产妇可从电台、电视、报刊杂志、亲友间交流、互联网、专业机构等多种途径获取新生儿护理知识,其中获得最高知晓率的是通过电视媒体,占到70%,其次为医院(60.8%)、亲友家属(52.5%)、书刊(50.8%)、网络(41.7%)、报纸(40%)、妇幼机构(33.3%)、宣传栏(22.5%)、社区卫生服务站(15.8%)、疾病控制中心(9.2%),见表1。

2.2孕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了解、掌握情况 孕产妇对新生儿喂养知识了解程度较好,但是对于新生儿应急处理知识以及新生儿生理知识了解、掌握较少(见表2)。

3 讨论

经本次调查研究分析,大多数孕产妇对于新生儿护理知识都是一知半解,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了解存在很多误区。

3.1新生儿生理知识 很多孕产妇并不知道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女婴阴道出血、乳腺肿块、马牙等是新生儿正常的生理现象,在看到新生儿出现这些这种状况后常常会出现不知所措、紧张、焦虑等状况。

3.2新生儿喂养 对于新生儿的成长发育而言,母乳是非常天然、营养价值最高的营养支持品,母乳喂养更适宜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利于增强婴幼儿抗感染能力,增强婴幼儿全身机体抵抗力。但是经本次研究调查分析,大多数孕产妇并没有很好的接受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母乳喂养的好处,甚至有的孕产妇错误的认为配方奶粉的营养成分更多,营养价值更高。也有的孕产妇担心母乳喂养会对自身身体恢复以及正常的休息产生很大影响,担心以后无法快速恢复体型。卢彤阳等研究表明,有43%孕产妇知道吮吸对乳汁分泌有刺激作用,有20%孕产妇可学会判断乳汁充足,有80%孕产妇知道纯母乳喂养。

3.3新生儿疾病预防知识 很多孕产妇对于疾病预防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尤其体现在儿童预防接种方面,只有15%左右孕产妇知道免疫程序,20%孕产妇知道婴幼儿出生24h后应该接种何种疫苗。有67.9%孕产妇知道新生儿先天性代谢缺陷病筛查非常重要[3]。

3.4新生儿皮肤护理 经本次研究调查表明,有73.7%孕产妇知道应该采用婴儿专用护肤品,67.2%知道应用煮沸的温水给新生儿洗澡,68%孕产妇认为新生儿皮肤有红斑应属于正常现象,60%孕产妇知道新生儿脐部出现分泌物,应涂抹碘伏溶液。但是有88%孕产妇并不清楚正确的新生儿洗澡方法,有62%左右孕产妇认为新生儿每次大便后不需要清洗新生儿臀部[4]。由此可见,孕产妇关于新生儿皮肤护理方面的知识仍然比较缺乏。⑤新生儿环境知识。本次研究表明,有95%左右孕产妇知道新生儿居室应该保持空气新鲜,经常通气,有89%左右孕产妇知道新生儿睡床不应该过于柔软,有86%孕产妇知道新生儿不宜居住新装修的房间,但是有57%左右孕产妇不知道新生儿居室温度对于新生儿有很大危害,只有36%孕产妇知道监测新生儿体温,有70%左右产妇误以为宁捂勿冻对新生儿比较好。这些错误的认识极易导致对新生儿造成一些伤害。

3.5新生儿应急处理知识 很多孕产妇在新生儿出现嗜睡、发热、哭声无力、抽搐、皮肤苍白或青紫、食欲下降,拒绝吃奶等症状时,不知送医院就诊。应急处理知识匮乏,极易延误病情。

同时本次调查分析,孕产妇主要从电视媒体、报纸、医院等途径了解新生儿护理知识,从妇幼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疾病控制中心等专业机构获取的新生儿护理知识较少。笔者建议,临床医护人员应积极开展发放宣传资料、集中授课、个别针对性指导、发放育儿健康手册、播放放录像以及24h咨询热线等多种教育宣传形式,教育形式应尽可能通俗易懂。同时应加大社区及有关机构的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嘱咐产妇在孕期应积极学习健康、科学的育儿知识。待产妇出院后,应在社区医疗机构设立专门的新生儿保健热线电话,可能随时为广大孕产妇解答相关疑问,从而确保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凤梅,王成贤,张静,等.新生儿护理及新生儿疾病的预防[J].职业与健康,2012,21(6):957-958.

[2]吴琼,何纳,顾萍,等.上海市某区女性流动人口对性病艾滋病卫生服务利用的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2,23(7):518-520.

[3]梁丹.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及护理[J].医学信息,2012,23(1):71.

新生儿护理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产妇;健康教育;新生儿护理知识

初产妇由于缺乏生育经验及新生儿护理的相关知识,这些均可能对新生儿的成长产生影响。临床研究指出[1],孕晚期加强初产妇的健康教育,可提高孕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纠正错误的认知,提高孕产妇的自我管理及对新生儿的自我护理能力[2]。本组研究中,通过给予初产妇加强健康教育,旨在提高其对新生儿护理知识认知分析能力,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湖北省荣军医院收治的175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产妇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6.8±8.9)岁;产妇文化程度中,大学及以上学历45例,大专67例,中专及高中47例,初中及以下16例。其中农民5例,工人81例,个体工商业人员57例,干部技术人员32例。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000~2000元的28例,2000~3000元64例,3000~5000元72例,5000元以上11例。

1.2方法

对全部孕妇在孕第35周及36周的周末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相关培训,培训参与人员包括产妇、新生儿父亲、新生儿家庭照护者等,每次培训1~2h,培训形式采用集中讲座、小组讨论、示范演练等形式。培训内容包括新生儿生理特点及护理概况,新生儿基础护理及保健,新生儿常见问题及对策,母乳喂养的方法及操练。培训人员由富有经验的护士进行,在培训中,注意观察孕妇的理解能力,结合其教育水平等情况,给予采用不同的语言描述,注意给予示范操作及图片讲解,加深产妇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采用小组讨论及演练提高产妇的应用能力;每次培训后给予相关问题解答,设立形式多样的咨询方式,如官方QQ群、微信群、微信平台、咨询室、咨询热线等,加强对产妇疑问的解答,提高问题解决的针对性,针对产妇的家庭情况,给予一定的建议与意见。培训结束后向参加培训者分发健康知识手册、光盘等,指导产妇进行自我学习,促进知识的掌握。

1.3判定标准

[3]采用自拟调查问卷,在产妇培训前及培训后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新生儿生理特点,新生儿基础护理,新生儿常见问题分析,母乳喂养的方法,疫苗接种方法等,每项内容20分,满分100分,对比观察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认知情况。

1.4统计学方法[4]

应用SPSS11.5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培训前发放调查问卷175份,收回175份,有效问卷132份,有效率为71.4%,培训后向产妇发放调查问卷175份,收回175份,有效问卷167例,有效率为95.4%。通过对调查问卷回答情况分析,本组在进行为期2周,共计4时的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后,产妇相关知识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婴儿时期是婴儿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最易出现各种疾病的时期[5],婴儿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影响其家庭的生活质量,而婴儿的健康成长,多取决于婴儿母亲及其对婴儿的喂养、护理的认知、态度及行为[6-7]。初产妇由于生育及新生儿相关知识,这对新生儿的生长与发育极为不利。在一组调查中指出[8-9],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的缺乏包括以下几点:

(1)多数产妇不清楚新生儿特殊生理知识,如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出生后体质量变化;

(2)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知识多来自父母或网络等途径,没有科学而系统的学习;

(3)产妇对母乳喂养方法仅限于理论知识,甚至有的产妇不认可母乳喂养;而调查指出[10],多数产妇对新生儿出生的护理知识都存在较大的兴趣,只是苦于缺乏相关的培训,尤其是近几年育龄女性中,独生女占据绝大多数,其缺乏新生儿家庭护理氛围,自理能力差,对健康教育的渴求更强烈。本研究中,对175例初产妇于孕中晚期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培训,通过对新生儿生理特点及护理概况、新生儿基础护理及保健、新生儿常见问题及对策、母乳喂养的方法及操练等相关知识进行培训,经培训后,产妇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培训前,且护理知识的掌握已不再局限于理论上,更提高了产妇的自作能力,明显提高了认知分析能力。总之,通过给予初产妇系统的新生儿护理知识,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妇的新生儿护理相关认知,提高自我护理能力,这对于新生儿的成长发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解思琦.初产妇健康教育和人文关怀的临床实施[J].生物技术世界,2013(2):150.

[2]辛燕.开展家长育婴指导对提高新生儿早期教育普及率的作用[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6):416-417.

[3]李云波,杨彦香.新生儿护理知识认知分析与健康教育在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2):1860-1861.

[4]吴雨桐.临床护理路径在初产妇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4):2374-2375.

[5]王转琴.新生儿游泳和抚触对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1,17(28):60-61.

[6]黄秀永,陆柳雪,陆青梅,等.健康教育对农村初产妇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认知影响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2):258-259.

[7]招凤彩.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对新生儿智力发育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97-98.

[8]陆柳雪,陆小妮,陈立新,等.3S理念健康教育模式对桂西地区农村初产妇母乳喂养影响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2):1824-1826.

[9]郑丽阳,郑本端,符丹.危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心理特点的观察和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1):109.

[10]古灼和,周秀梅,林小燕.产前健康教育对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的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1,29(3):297-298.

新生儿护理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品管圈;孕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率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同一单位或工作性质相关联的人员,自动、自发组织起来,科学运用品管工具,持续地进行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活动的小组[1-2]。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护理质量的改进工作中,对工作流程的改善和护理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总结了开展品管圈前后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率的变化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实施品管圈活动之前1个月(2014年10月)的100例住院产妇作为对照组;品管圈实施后2个月(2015年6月)的100例住院产妇作为观察组,入选条件:①中学以上学历;②初产妇。入选产妇年龄24~30岁,平均年龄27.2岁,孕周37~41w,平均38.4w,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成立品管圈 设圈长1名,圈员7名,其中主管护师5名,护师3名,平均年龄(35.14±6.12)岁,根据各成员的能力进行合理分工。

1.2.2组织学习 圈长组织圈成员学习品管圈相关知识、品管改善手法,让圈成员了解品管圈的目的、实施步骤、意义。

1.2.3设立课题 经品管圈成员针对科室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依据问题的迫切性、必要性、可行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最终确定"提高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为本期活动的主题。

1.2.4现况把握及结果 根据临床工作中存在的新生儿护理方面的问题制定新生儿护理知识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新生儿生理特点、喂养知识、环境知识、日常护理知识及常见的特殊生理状态。品管圈活动实施前1个月选择100例符合入选条件的住院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发放新生儿护理知识调查问卷100份,,由专人讲解问卷的填写要求,问卷由产妇独立填写,当场回收,发放者逐项检查,保证无漏填选项[6],回收问卷100份,有效率达100%。结果显示100例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仅为46.5%。

1.2.5原因分析 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依据80/20原则,从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率影响因素柏拉图中可得出宣教不到位及孕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为造成知晓率偏低的主要因素。通过要因确认,确定无明确的宣教流程、护士知识缺乏、无效沟通、责任护士更换频繁、宣教效果不佳是导致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率偏低的主要因素。

1.2.6实施对策

1.2.6.1加强护士新生儿理论知识的培训 针对科室年轻护士较多的现状,将新生儿护理知识列入科室培训计划,培训内容以问卷中涉及的内容为主,通过模拟演练及床旁考核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切实提高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改善服务质量。

1.2.6.2加强沟通技巧培训 由沟通能力较好的护士亲自示范,如何与产妇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提高产妇对新年生儿护理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1.2.6.3根据新生儿生理特点,制定新生儿健康宣教路径,分阶段进行不同内容的健康教育,利于产妇及家属的理解和掌握。

1.2.6.4固定新生儿责任班护士,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保证宣教的连贯性。

1.2.6.5在孕妇学校中增加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培训内容,使孕产妇及家属掌握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及可能出现的生理现象,为新生儿的照护奠定良好的基础。

1.2.6.6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除口头宣教外,将新生儿护理知识印制成健康教育手册发给住院产妇,同时利用多媒体视频为产妇及家属演示新生儿的护理技巧,使宣教更生动形象,受到产妇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1.2.7对策实施后2个月对观察组100例产妇进行再次调查,比较两组产妇在品管圈实施前后在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率、住院患者满意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母乳喂养成功率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及住院期间满意度情况比较:观察组100例,知晓率78.5%,满意度86.6%。对照组100例知晓率46.5%,满意度96.8%。

2.2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比较(去除因母儿血型不合导致的高胆红素血症观察组8例,对照组10例):观察组92例,高胆红素血症例数14例,发生率为15.2;对照组90例高胆红素血症例数30例,发生率为33.3%。两组χ2值为8.15,P

2.3无形成果 通过在科室内开展品管圈活动,全体圈员的责任心、集体荣誉感、团队精神、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护士对职业的认同感明显提升。

3 讨论

新生儿期是指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开始至28d内这一段时期[2]。通过品管圈活动,明显提高了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及产科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取得了目标达成率高达108%的良好效果。健康宣教内容及方式的改变,切实提高了产妇及家属照护新生儿的能力。在品管圈活动开展初期,圈成员对品管圈活动的意义不能完全理解,部分成员对品质管理方法感觉陌生,甚至有个别成员有抵触情绪,不愿意参加,认为是形式主义,增加了额外的工作量,但经过品管圈相关知识的反复学习与培训,并通过对成功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圈成员的质控意识和管理能力大大提升。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改善了护理服务品质,建立和谐的护理工作团队,激发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工作的意义,这种感受会产生更高的工作热情,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参考文献:

[1]蔡学联,郑芝芬,唐晓英,等.运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2):59-61.

[2]李雅娟,张萍,刘璐,等.初产妇孕期相关知识知晓及需求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6):5782-5783.

新生儿护理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产科;新生儿;护理记录

新生儿护理记录单是反映新生儿病情变化与医疗护理活动全过程的客观记录,主要包括观察记录指标、护理问题、护理措施、效果、健康教育等组成部分[1]。为深化产科专科护理的发展,本院产科根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广东省临床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妇产科护理指南》,设计出产科新生儿护理记录单,提高护士的整体护理思维,加强对新生儿的观察与护理,对于保障新生儿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在本院产科自然分娩的6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0例,其中,产妇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9.2±0.8)岁;文化程度:36例小学,65例初中,93例高中,106例大专及以上。两组产妇均无高危因素。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异常情况记录于产科护理记录单中,观察组应用产科新生儿护理记录单,具体如下。

1.2.1产科新生儿护理记录单样式

产科新生儿护理记录单制成表格式,记录项目包括母亲姓名、新生儿出生日期、病区、床号、住院号、日期、时间、体温、心率、呼吸、体质量、皮测胆红素值、反应、面色、哭声、吸吮力、脐部、臀部情况、大小便次数、喂哺方式与次数、健康教育、特殊情况记录等。

1.2.2记录要求

记录书写频率为新生儿出生24h内,按照常规生命体征监测频次进行观察记录,24h后如无特殊情况,每班观察记录1次,有特殊随时记录。除表格中的观察项目外,严格根据新生儿的病情和医嘱对其他指标进行监测,如产瘤、血糖等,在表格空白栏填写项目并文字描述情况。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及技能、新生儿各项生理指标以及并发症等指标。其中,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应用技能及笔试法评估,优:产妇出院前,能熟练掌握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等知识及技能,笔试成绩≥90分;良:能掌握大部分知识及技能,偶尔需要护士协助,笔试成绩80~89分;中:能基本掌握知识及技能,有时需要护士协助,笔试成绩60~79分;差:能掌握少部分知识及技能,经常需要护士协助,笔试成绩≤60分[3,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及技能比较

观察组护理知识掌握熟练度8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新生儿的各项生理指标比较

观察组:心率为(138.50±4.92)次/min,呼吸频率为(39.5±4.9)次/min,氧饱和度为(98.6±1.2)%;对照组:心率为(149.8±7.9)次/min,呼吸频率为(46.6±5.1)次/min,氧饱和度为(95.2±2.5)%;观察组新生儿的心率、呼吸频率以及氧饱和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以往产科实施母婴护理,护士对新生儿进行监测的内容及频次欠缺细化,工作思维得不到整体培养。本院自2014年4月以来应用产科新生儿护理记录单,取得良好效果,其主要具备以下优势。

3.1深化专科发展,培养护士的整体护理思维

护士每天按照产科新生儿护理记录单对新生儿病情进行规范的监测和记录,能有效提高护士对新生儿的观察及护理能力,规范护士对产妇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同时有效地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5],有利于产科专科的发展。

3.2提高护理记录书写的完整性及准确度

使用产科新生儿护理记录单后,可对产科新生儿观察、护理模式进行严格规范,进而大大降低记录单书写错误发生率,提高准确度[6]。

3.3提高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

通过应用产科新生儿护理记录单,使护士充分掌握新生儿观察及护理知识,为产妇及新生儿提供更加专业的护理服务,保障新生儿出生质量,改善心率、呼吸频率、氧饱和度等指标。同时提高产妇对新生儿疾病早期症状的识别能力,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保证新生儿的安全。另外,通过对产妇加强宣教,也使其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与技能,降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组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护理知识与技能掌握熟练度8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应用产科新生儿护理记录单,促进产科专科护理的发展,有效保障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

〔1〕蒋红,沈君,孙超峰.母婴同室中新生儿表格式护理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杂志,2010,27(20):1596

〔2〕杨兰兰,王玉霞.产妇及新生儿交接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4,13(11):1091-1094

〔3〕宣春梅.优质护理在母婴同室护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31(14):251

〔4〕张芳.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2):7429-7430

〔5〕杜海燕,吴涛,安桓奇,等.全自动配血系统在新生儿交叉配血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7):504-505

〔6〕殷爽.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0):132-133

新生儿护理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新生儿护理 不安全因素 防护措施

医护人员被人称为“白衣天使”,其职责为救死扶伤、照顾患者并最大程度的避免一切意外的发生。其中护理安全是每一个医护人员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是新生儿护理。新生儿指从出生到满28天的婴儿,新生儿的生长和发育状况与此时期的良好护理情况紧密相关。医护人员面临的是一群无自我表达能力的新生儿,这就要求我们新生儿医护人员不仅要严格执行新生儿护理的各项管理制度,履行各项医护操作规程,还应做到认真书写护理病历,认真学习新生儿护理安全,掌握有效的防护措施,同时还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了解《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合理有效的应对工作中的各种突发事件。

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外界因素分析:新生儿的皮肤极为细嫩,抵御外界细菌侵害的能力差,易发生细菌感染、疖子等皮肤疾病,为此病房的环境、医护设备等外界因素都会给整个护理工作带来不安全因素,至此直接或间接的危害新生儿的健康,严重者将危及生命安全。

人员因素分析:护理工作者长期处于医护最前线,工作繁忙,任务重。加之新生儿护理中护理对象的特殊性,不可避免的使护理工作面临患者及其家属的双重压力,这必将使医护人员长期处于紧张的思想活动中,加之医护人员岗位流动性大,致使整个团队技术水平有所下降。

技术因素分析:为了更好的治疗疾病,致使医疗技术及其仪器设备不断的更新换代,然而医护人员的工作繁忙,无法做到所有人都及时掌握最新的护理技术及最新的仪器操作,这就致使在工作中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协作能力不强等现象发生。

其他因素分析:由于护理人员有限,而患者数量却未能预知等客观因素的存在,致使有些时候会出现护理人员不足,床位紧张等现象的发生。这就不可避免的使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出现失误。除以上几点不安全因素外,医护人员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护理管理者监管不力等因素都是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不安全因素[1]。

防护措施

普及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由于新生儿护理人员面临的大多数为初产妇,其对新生儿哺乳知识、生理常识、及相关护理知识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故无法做到与新生儿护理人员相互配合默契,也可能造成对护理人员的误解,从而产生医患纠纷,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为此医院应该对新生儿的家属,尤其是初产妇,进行哺乳知识的普及、新生儿正常生理知识的讲解、科学育儿常识的渗透等一系列新生儿相关知识的传播[2]。

加强医患之间的交流:新生儿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那些无言语表达能力的新生儿,还需要与其家属进行合理的沟通,每一个新生儿都是家中的希望,每个家属都给予其无尽的疼爱,因此护理过程中稍有问题,便可能造成医患间的冲突,及时合理的对护理人员及新生儿家属进行教育,保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具备认真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患者家属应积极主动的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只有增强医患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包容才可以有效的减少医患关系的紧张氛围。

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技能:结合医院整体的人员分配情况,合理的配备各个科室的医护人员,保证各个科室的医疗及护理水平。同时对整体的新生儿护理人员的专业操作技能、新生儿护理理论知识、护理综合能力等方面进行专业的培训,并对上岗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及临床操作技能的严格筛选,实行考核通过才可上岗制度[3]。还应实行一对一带教方式,指定高年资护士配对低年资护士,使低年资护士不仅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不断学习护理技能,更可以减轻低年资护士独立操作时的工作压力,使其尽快适应所处岗位。

健全医护管理制度:良好的规范制度是工作的保证,结合临床实际,组织撰写新生儿护理标准操作规程、新生儿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例如:护理记录的填写、交接班制度、护理会诊制度等,均可降低医疗风险的系数,保障新生儿及其医护人员的安全。

讨 论

新生儿是每个家庭的新希望,在其身上出现的每一点变化都备受全家人的关注。新生儿由于自身的免疫力较差,周围环境的些许变化都容易影响其身体的健康,严重者将会危及其生长发育甚至是生命安全。因此这就要求新生儿护理人员不仅要对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照顾,更加要掌握专业的护理和疾病预防常识,从而有效的降低新生儿患病几率,保证每一个新生儿都在良好的环境和精心的照顾下健康、茁壮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德芬.不安全因素分析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8):5092-5093.

2 余贵妍,王玉芬.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2):45.

新生儿护理知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新生儿护理是一项风险性较高的工作,关系到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安全。新生儿自身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伤害和感染。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需要保证护理的安全,降低安全风险,为新生儿的健康提供保障。针对新生儿护理风险,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本文围绕新生儿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进行综述。

1 新生儿护理的主要风险因素

1.1生理机能的特殊性

对于出生未满28d的新生儿来说,其生理机能与成人有着很大的差异,病情特殊且复杂。新生儿机体防御性不高,生理调节能力和环境适应力差,容易受到细菌感染而引发疾病,其娇嫩的皮肤容易被擦伤和抓伤。加上新生儿无法支配语言和意识,不能表达身体所出现不适症状,难以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被动接受治疗和护理,显然增加了新生儿护理的风险。很多新生儿疾病具有发病快、急的特点,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诊治,就会造成病情的延误,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健康[1]。

1.2护理差错

正是由于新生儿生理机能存在特殊性,在临床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保证护理质量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具有更高的业务能力的技术水平,同时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新生儿护理工作较为复杂和繁琐,护理人员承担着新生儿健康的重要责任,但是工作压力较大,加上其自身服务意识和责任心不强,很容易出现护理差错。医疗卫生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制度执行不严格,查对和交接的过程中出现疏忽,病房巡视不及时,未能及时发现患儿的异常,延误治疗时机。一部分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不高,业务生疏,对于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操作不熟练,未能达到职业规范的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新生儿护理风险。

1.3医院护理管理水平不高

新生儿病房护理人员的工作具有很高的风险,承担着新生儿健康安全的重大责任,这无形当中给护理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对于其身心健康产生着不利的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生儿护理质量。对于医院护理管理工作而言,需要根据护理的人员的临床护理经验,合理进行人力资源的安排。但是很多医院在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是由于护理管理水平不高,护理人员容易出现超负荷工作的情况,既不利于医护人员的自身健康,同时也会对临床护理质量产生影响。医护人员安排和搭配和不合理,难以应对繁琐且复杂的护理工作,无法做到有条不紊。病房和硬件设施亟待更新和完善,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格,对于感染及非感染等不同类型疾病的患儿,未能有效的予以区别,反而同住一个病房,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容易引发新的疾病[2]。

2 新生儿护理的安全防范办法

2.1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个人素质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和个人素质,树立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熟练掌握和运用新技术和新设备,规范进行护理病历的书写,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更好的为患者服务。不断更新和补充新生儿护理知识,加强技能培训,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的丰富和积累经验,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在进行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提升心理素质及应变能力,能够从容、冷静的应对和处理突况,不受个人情绪干扰。从细节着手,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加强风险预测和防范能力,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降低新生儿护理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予以有效诊疗,控制病情发展,进而确保新生儿护理的安全,保证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3]。

2.2建立标准化的新生儿护理方案

严格执行标准化的新生儿护理方案,保证新生儿护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增进医护人员与患儿家属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进而提升新生儿护理干预效果,加强对危重症患儿的护理监测,积极观察其体征和病情变化,并做好预防和应急预案。加强病房巡视,避免出现漏针、烫伤以及窒息等意外情况的发生。完善医院硬件设施,加强医疗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降低安全风险。医疗设备需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无菌操作,预防新生儿皮肤发生擦伤、抓伤以及感染。不同类型疾病的患儿需要合理进行病区安排,建立早产儿、感染以及非感染病房,收治患有相应疾病的患儿,避免出现交叉感染,进行保护性隔离。

2.3人力资源管理

科学排班,建立护理责任制度,每一名护理人员专门负责3~4名新生儿,实现延续性观察,更加详尽的了解新生儿的个体情况,保证护理服务质量。根据不同时间段的工作量来进行岗位和工作安排,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充分满足新生儿护理的实际需求,同时也有效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与医师进行沟通,能够预先想到新生儿护理中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能够就这些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医护人员业务能力方面的优势,避免超负荷工作,落实护理管理制度,加强风险防控,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4]。

【参考文献】

[1]王敏霞. 新生儿护理风险及防范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369-370.

[2]侯雪梅. 新生儿护理危险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03):386.

[3]邓莎. 新生儿护理危险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J]. 当代医学,2015,21(29):88-89.

新生儿护理知识范文第7篇

1.1对象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初产妇共11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产妇年龄最大34岁,最小20岁,平均25.8岁;自然生产52例,剖宫产62例;新生儿男62例、女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7例。两组产妇在年龄、生产情况、生产方式和新生儿性别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

对产妇和新生儿按实际情况进行护理,每日由护理人员将新生儿带到统一的新生儿处置室对其进行沐浴、抚触以及脐部护理,家属可通过玻璃屏风观看。

1.2.2实验组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

具体护理过程如下。(1)新生儿护理:对新生儿和产妇进行一对一的床旁护理,在床旁对新生儿进行尿布更换、沐浴、抚触以及脐部护理,家属及产妇可在旁直接观看,并适当地现场宣讲相应知识。(2)新生儿护理知识宣教:针对不同产妇及其家属进行不同的新生儿知识宣教,以一对一宣讲模式让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向其发放健康知识手册,主要包括母乳喂养的优点和正确喂养方法、突发状况处理、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的处理措施以及新生儿日常护理方法等,让产妇更全面、更科学地护理和照顾自己的孩子。(3)产妇自我护理能力训练:产妇生产之后其生理状况和身体状况都会发生改变,而护理人员不可能对产妇进行全程护理,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母婴床旁护理过程中需对其进行自我护理能力训练。如母乳喂养的技巧、的正确护理方法、正确饮食方式、产褥期常见状况及处理方法,以便产妇出院后能正确、全面地实施自我护理。

1.3评价指标

将所有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母乳分泌时间以及自我护理能力等指标进行详细记录,以供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组间构成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程度对比分析

对照组57例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84.2%,实验组57例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96.5%,实验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2.2两组各项指标对比分析

调查显示,实验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母乳分泌时间以及自我护理能力都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女性分娩属于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在传统观念中,产妇分娩与生病没有什么区别,产妇的家属都将其当成病人照顾,从而导致产妇自我护理能力低下,缺乏新生儿护理知识。这种现象的产生某种程度上与护理方法有一定关系。护理人员在对产妇和新生儿进行日常护理与照顾之外,还需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而母婴床旁护理就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对产妇和新生儿进行护理时更具针对性,不仅包含了对产妇自我护理知识的宣传,还包括对各种护理技能的训练,可以让产妇和新生儿得到更加全面和优质的护理。一对一护理模式使宣教内容更加具体,当产妇及其家属有疑问时能够当面提出,相互交流;同时将护理过程直观地展现在产妇及其家属面前,便于新生儿出院后依然可以得到正确的护理,产妇及其家属可以自如应对新生儿各种突发状况,全面了解和照顾新生儿。而母婴床旁护理过程中对产妇自我护理能力的训练,对产妇的恢复及健康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可以使产妇正确认识到自己不是病人,学会全面自我护理方法,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综上所述,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让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缩短乳汁分泌时间,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推广。

新生儿护理知识范文第8篇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产科护理;应用

近年来我国的医学水平不断的提升,对医院护理工作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主要是将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在产妇的床旁完成,能让产妇更好的开展监督工作,并且也能让产妇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新生儿护理技能,提升对于护理服务的整体满意度。此外,通过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有效的保证产妇及新生儿的安全,体现医院的人性化护理服务。本次研究选择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共120例妇产科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共120例妇产科产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配模式,将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共有产妇60例。产妇年龄为20~40岁之间,本次选择的产妇均为单胎初产,没有精神疾病或残疾。同时两组产妇在年龄、家庭环境和受教育程度等方面也并无显著差异,因此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产妇则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产妇所掌握的新生儿护理情况,调查其护理满意度。观察组的主要护理措施为:(1)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和学习,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护理技术,提升综合素质,不断的丰富自我掌握的分娩专业知识和新生儿护理知识。在母婴床旁护理的过程中,要根据产妇以及家属的实际需求和建议来开展工作,为产妇尽量的提供个性化的服务。(2)实施母婴床旁护理过程中要对产妇及其家属讲述母乳喂养的好处、婴儿洗澡的方法和常见的一些婴儿生理变化等等,做好知识的普及工作。(3)在涉及到洗澡和换尿布等实践操作性比较强的知识时,需要通过演示的方式来进行讲解,并要求产妇共同参与其中进行操作练习,护士则负责监督和指导,从而帮助其更好的掌握新生儿的护理技巧。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在新生儿护理技巧方面的掌握程度进行对比分析,主要使用医院自制的母婴保健知识及技能掌握表进行调查。同时在产妇出院前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调查。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统计均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珋±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各项技能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对照组情况如下:母乳喂养87.5±7.9,沐浴81.2±8.5,抚触78.5±8.8,臀部护理85.2±9.1。观察组情况如下:母乳喂养85.3±6.5,沐浴75.6±8.3,抚触70.6±6.5,臀部护理77.6±7.8,P<0.05。对比两组产妇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对照组非常满意35例,满意15例,不满意10例,满意度83.3%。观察组非常满意45例,满意12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96.6%,P<0.05。

3讨论

母婴床旁护理是当前一种比较优质的产后服务措施,既能满足产妇的心理需求,同时也能让产妇更多的参与到新生儿的护理当中,促使母子之间的感情得到升华,可以说在产科当中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新生儿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通过床旁护理能让家属、产妇以及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更加的密切,并且也能有效的提升产妇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态度,对于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本次的研究当中,我院共120例妇产科产妇分为2组对比观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各项技能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96.6%)的护理满意度方面也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的说明了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积极效果。

综上可知,在产科的护理当中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于提升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能能产生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有效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十分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尹绪玲.产科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7,(12).

[2]邵海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06).

[3]孙娟,曹松梅.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12).

新生儿护理知识范文第9篇

【关键字】母婴;床旁护理;产科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078-01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application of mother-infant bedside care ah maternity ward. Methods: data from the 2011 June to 2012 June in our hospital obstetric maternal maternal 200,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ach group 100, researchers mother-infant bedside nursing, the control group do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Analysis and research from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standards and methods of nursing care in these aspects. Results: control group two nursing research group health knowledge, the correct rate is 95%,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rrect rate is 80%;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of neonatal nursing skills in study group compared to the situation, master degre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was 94%, control group master degree is 77%, compared the difference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mother-infant bedside nursing method can eliminate the fear and anxiety of pregnant women, nursing philosophy embodies the humanized service, comply with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obstetric care, is worth the clinical promotion.

【Keyword】mother-infant bedside nursing; Obstetrics

人们对护理服务理念的要求越来越高,促进了我国医学临床护理模式的发展。产科护理模式也由传统的护理方式不断向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转变。母婴床旁护理强调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主要针对产妇围产期内产妇、婴儿同室保健与护理,并对家属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以及护理技能示范,有利于提高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是现代产科新兴母婴护理模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与分组

资料选自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产科母婴产妇200对,分成两组,每组各100对,研究组施行母婴床旁护理,对照组只做传统护理。产妇年龄为20-33岁,平均年龄为(25±3.41)岁。所选产妇均为初产妇,无严重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护理过程均知情并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护理方法

1.2.1母婴床旁护理方法

研究组母婴床旁护理中婴儿臀部护理,早期预防接种、换尿布以及脐部护理、抚触、沐浴护理全部在病房完成,护理人员边讲解边操作,并由产妇和家属一起参与学习,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与临床护理模式。护理人员主要讲解新生儿抚触、换尿布以及脐带护理的方法;新生儿预防接种、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状况以及处理方法;产妇护理方法以及母乳喂养方法等。研究组母婴住院期间每天一次床旁护理,护理时间约为30分钟[1]。

1.2.2传统护理方法

对照组母婴产妇实施传统护理方式,由护士将新生儿送至专门的婴儿护理处对其沐浴、新生儿抚触以及脐带消毒,且新生儿预防接种在专门的治疗室进行,对健康教育知识集体讲解。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采用χ2检验,当P

2 结果

2.1健康教育知识情况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研究组健康教育知识正确率为95.00%,对照组正确率为80.00%,两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度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比较中,研究组护理技能掌握度为94.00%,对照组掌握度为77.00%,两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结论

传统的母婴护理方法采用的是分离护理方法,分别对产妇和母婴分离护理,这种护理方式使产妇与护理人员产生了隔阂,由于缺乏沟通,护理过程缺乏连续性。母婴床旁护理方法强调的是新生儿护理技能以及健康知识的教育,通过对新生儿臀部、脐带、生理状况等进行实际操作并示范的护理过程,有利于提升产妇和家属的护理技能。有计划、有阶段的进行健康教育的讲解能够让产妇轻松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达到教育的目的。实施“一对一”护理模式对产妇和家属示范、讲解新生儿护理的健康教育以及护理技能,符合人们健康护理的需求。

本次研究表明,健康知识教育以及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比较得出,母婴床旁护理方式优于传统护理模式。研究组与对照组健康教育知识情况比较中,研究组正确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正确率为95.00%,对照组正确率为80.00%;研究组与对照组新生儿护理技能对照中,研究组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度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掌握度为94.00%,对照组掌握度为77.00%。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提高了家人对健康教育知识的兴趣,并提升家庭与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的技能,

综上所述,母婴床旁护理方法强调的是以产妇和新生儿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促进产妇及家属更好的掌握母婴护理与保健,有利于提升产科护理的质量,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符合产科护理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赵改玲.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病房的应用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8):79-80.

[2] 牛慧军.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6):118-119.

新生儿护理知识范文第10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产科同期收治的26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均为单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2例。观察组年龄19~39(27.9±19.3)岁,住院时间(4.57±1.26)d,男婴71例、女婴61例。对照组年龄18~40(36.7±18.6)岁,住院时间(4.23±1.17)d,男婴72例、女婴6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实施传统护理干预措施。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向产妇及家属简单介绍母婴注意事项,且产妇及其家属不参与新生儿的护理,整个护理过程由护理人员在沐浴室内独自完成。

1.2.2观察组

实施床旁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包括:①床旁健康宣教:产妇入院早期护理人员就向产妇介绍产科环境,并就分娩相关常识进行详细介绍,使得产妇对分娩情况有一个系统和全面的了解。分娩后向产妇及家属介绍产妇保健知识,告知产后康复相关科普知识,并鼓励产妇之间互相讨论和提出问题,及时予以解答。②床旁沐浴: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即开始进行床旁沐浴,通过实际操作,向产妇及家属示范操作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使产妇及其家属充分掌握新生儿沐浴要领,并鼓励产妇及家属亲自为新生儿沐浴。③床旁抚触:指导产妇及家属在新生儿沐浴前后,当新生儿处于较为平静和清醒状态下进行新生儿抚触,不但详细告知抚触步骤和抚触的好处,同时积极鼓励产妇及家属参与到抚触操作中,保证其熟练掌握抚触技术。④床旁脐部护理:护理人员在住院期间每天在床旁对新生儿进行脐部护理,并告知产妇及其家属脐部护理的相关操作要点,使其充分掌握脐部护理方法。

1.3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产妇对自我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新生儿护理能力。其中,采用我科人员设计的初产妇产后自我保健调查问卷,了解初产妇对产妇自我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出院前1d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产妇心理状态、产褥期卫生、异常症状、产后饮食以及产妇休息环境等问题,满分100分,80~100分为优、70~80分为良、60~70分为及格,<60分为不及格。出院前1d,由两名护士考察产妇对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沐浴以及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正确情况,记录操作正确的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由于初产妇没有生育经历,对产后相关知识掌握较少,而传统的产妇保健知识和新生儿护理措施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甚至错误。因此,在院内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产妇及家属的产妇产后保健知识和新生儿护理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措施,体现了护理干预的人性化特点,该护理措施与传统的护理措施不同,护理人员在整个围生期对产妇及其婴儿的护理措施均在产妇床旁进行;并积极动员产妇及其家属,系统和全面地解释相关的护理措施,现场进行相应护理操作,不但使产妇及家属充分掌握了正确的产妇保健知识,还提高了产妇及家属的新生儿护理能力,有利于提高母婴生活质量,也较大程度上增强了产妇及家属的育儿信心和勇气。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产妇自我保健知识掌握的优良率,对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沐浴以及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正确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床旁护理措施对提高产妇自我保健知识和新生儿护理能力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母婴床旁护理的主要优势是将以家庭护理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发挥到极致,不但确保了母婴的健康,而且有利于提高产妇对住院环境和新生儿对出生环境的适应,缓解产妇产后紧张和焦虑情绪,提高母婴生活质量。

上一篇:审计风险性评估范文 下一篇:视力保护技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