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时间:2023-11-30 17:11:08

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

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篇1

关键词: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生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6-0058-02

自教育部在1999年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以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全国各地开展得轰轰烈烈,得到了迅速发展,取得了喜人成绩。但由于起步较晚,仍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其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化、知识化的倾向比较突出。它不仅不利于维护和促进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反而变相地加大了其学习负担,增加其心理压力,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唯有课堂教学、学科渗透和课外教育有机结合,家庭、社会、学校共铸合力,领导、教师、家长、学生全员参与,并长期不懈地开展下去,才能真正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一、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模式

(一)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公共卫生系统

在西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通常是放在整个大的公共卫生系统中来进行的,从大的“健康”概念上把心理健康教育加以整合,大的“健康”概念不仅包括身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的健康,因此他们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社区的整个健康工程中去开展。

在公共卫生系统中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应单凭借学校的力量,可以借助整个社会的帮助。但这样做似乎又有一些不妥之处:把人的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进行整合,其实质是把心理素质与生理素质进行结合。虽然借助了社区的公众卫生系统,但却忽视了对社会文化素质的考虑,因为人处于社会中,必然要受到社会的影响。因此,西方这种整合模式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它缺乏对心理素质培养的考虑。从心理教育层次的角度来讲,应该包括发展性心理教育、预防性心理教育和矫治性心理教育三个层面。发展性心理教育面向的对象是全体学生,主要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预防性心理教育面向的对象是部分学生,主要是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矫治性心理教育面向的对象是特殊学生,主要是对他们的心理障碍和精神卫生问题采取适当的方法给予矫治。西方的整合模式只注重了“矫治性心理教育”层面,而忽略了“发展性心理教育”层面。实际上发展性心理教育面向的对象更为广泛,因为它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矫治性心理教育只是针对“有问题”和“已经出了问题”的学生。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整合

鉴于西方在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生理健康教育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国就把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进行了整合。在国家出台的教育文件中,都是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德育中来进行表述的,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视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组成部分。

1994年8月13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心理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样做,其实质是把心理素质与社会文化素质结合起来进行心理教育。这样做有一定的成效,因为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极为密切:第一,它们有共同的教育目的。第二,内容上相互交叉。第三,工作方式上密不可分。第四,类似的教育途径。

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也有明显的不同之处。从培养人的角度来说,它们存在很多共同之处,也就是说对于发展性心理教育,与德育可以结合起来开展,但对于矫治性心理教育来说,就不能与德育混为一谈了,因为好多问题并不是品质、思想的问题,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方法去对待,如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

在我国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着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的严重倾向,许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在德育工作中开展。由于认为学校的道德教育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必要去开展什么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正确区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界限。在具体操作中,有的学校简单地以德育教师或思想政治工作者来替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把心理健康教育划归在德育管理机构,并在工作开展中移植套用道德教育的方法或手段,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机械呆板,雷同于思想政治教育,收效甚微。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方在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教育进行整合的过程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又都有缺陷。既然这样,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个角度思考呢?将其与其他教育的内容进行整合:西方把心理素质与生理素质进行整合,我国把心理素质与社会素质进行整合,那我们不妨从形式上进行探索。

二、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意义

由于心理素质的独特性,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更为注重与环境的整合。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内容的教育具有不同的规律,它既不同于数学等文化素质,也不同于体育等生理素质,其他素质在教育上是可以独立存在的,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不可以,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对教育内容的整合。

人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遗传是我们的教育无能为力的,因此我们的教育应更注重环境的作用。对人的心理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环境,环境又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大环境是指个体所处的整个世界或整个国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环境是指个体所处的相对小一些的环境。对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学习特点(高度密集性的学习),他们很少与社会接触,所以他们尤其受到学校和家庭的影响。

在家校合作条件下,既能够注重个别心理疾病的预防(家庭教育可以一对一);又可以注重心理素质的提升(学校教育的综合性),这样以来就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促进提高。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校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指导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事实上,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也是学校教育成败的重要环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合力,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流程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决不是学校单方面的孤军奋战,而是以学校为主、家庭为辅、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活动。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个进程中,都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首先,家庭成员可以帮助巩固、强化孩子在学校所接受的心理健康观念和认识。其次,家庭可以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实践基地”和“检验场所”。再次,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无疑又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性资源。此外,当学生在学校出现问题时,更需要家长给予心理疏导、理解、安慰与支持,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果没有家庭的支持是无法根除的。此外,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运作流程来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实际上是“一唱一和”的关系。因此,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性途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这种“和”就显得十分重要。没有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这个“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独唱”就绝对谈不上“动听”。

参考文献:

[1]俞国良,王永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2002,(7).

[2]易凌峰.国外心理教育的发展对我国当前心理教育的启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4)

[3]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1999:54.

[3]宋德如.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检视[J].教育科学研究,2001,(9).

[4]唐松林.论心理咨询与德育的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1999,(3).

[5]辛勇.健全的心理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J].川东学刊(社会科学版),1998,(7).

[6]张达红.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

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篇2

关键词:小学教育 心理健康 家校合作 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a)-0000-00

家校合作,简单来讲就是通过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互动配合,来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教育互动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主旨的教育活动,其并非可以在朝夕之间就完成的,需要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经过长期的合作配合方能实现。就当前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多是与道德教育混在一起共同展开的;再加上,家庭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缺位,使得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不甚理想。因此,笔者认为应加强家校合作,弥补家庭在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缺失,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教育意义,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增强。

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意义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旨在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因而其与以文化素质提升为目的的文化课教学和以提升学生身体生理素质为目的的体育教学不同,其无法独立的存在于教育之上,仅作为教育教学活动而开展,其还需要关注教育活动的开展环境、氛围与对象。且心理素质的独特性也决定了其不同一般教学内容的教学规律。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除了要整合相关的教育内容,还要将其他的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包括环境资源、人力资源等等。

人内心世界的构建一部分源于遗传,另一部分源自于对外部环境的反射,就教育而言,现代教育无法改变由遗传而带来的对人的影响,但是我们可以改变环境,进而影响环境对人内心构建的作用。且遗传对人的影响不太稳定,随着时间流转,这种由遗传而产生的影响作用将会逐渐弱化,而环境是客观存在的,伴随人的一生。从这个角度来讲,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是最大的,而如果根据地域范围来对环境做进一步的划分的话,可以讲环境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前者指个体所处的整个世界或国度中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后者意指个体所处的小环境,如社区、企业、公司、组织等等。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学校和家庭是其当前所处的小环境中对其影响最深的两处。实行家校合作,利用家庭教育一对一的方式,来对个别心理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利用学校的综合教育来科学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两者双管齐下,各长其能,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再者随着当前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校既负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同时也负有指导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而且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家庭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对学校教育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甚至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成败。因而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不能只依赖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要发挥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只要家校通力合作,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按照有关专家和相关理论的设计,在新时代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应仅是有学校单方面支撑,而是应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辅的形式,同时突出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借助家庭教育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使学校心理教育的效果最大化。

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策略

2.1强化合作观念

在现实生活中仍有不少家长将孩子交给学校后就认为教导孩子是学校的事,孩子的教育问题,成才与否都是学校的责任;另外还有较多的家长过分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内容的情感和品德发展的需要。同时就校方而言,不少教师和校领导认为,学校是学生集中受教的场所,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家庭才是学生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和主要承担者。家长与学校的这些不合理的想法,体现出了家长和学校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成熟和不全面,同时也表现出家长与学校在孩子教育责任上的相互推诿,相互缺乏沟通与交流。针对此,笔者认为要想切实搞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需要就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职责问题做重新的思考和认识,严肃而深刻的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以及自身在对学生教育中不可推卸和忽视的责任。学校需要和家长就“家校合作”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达成共识,进而合力推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鉴于此,校方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承担着,其应首先矫正自己的心理教学观念与合作观念,然后主动与家长沟通或交流,利用家长会、家长手册、家校通或者家访等活动来促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使双方交互彼此的教育思想和意见,并向教师和家长传达合作教育的理念,让两者认识到自己在对学生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进而达到强化家长与教师合作意识,为家校良好合作打好铺垫的作用。

2.2联动活动机制

家校合作是关系到家长、学校、学生三方的教育模式,为保证该教育模式的长期发展和持续有效,家长和学校应针对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心理教育联动活动机制。利用活动来增强家校之间的联系,稳固家校关系,进而促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快速发展。学校应定期召开家长会或其他形式的活动,将家长聚在一起,就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时间、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式都进行沟通交流,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到孩子的在校表现,另一方面让家长对学校的教学情况有所了解,从而更好的配合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促使学生在家也能秉持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和信心。其次,通过对部分学生的调查发现,不少学生心理问题有一部分是由于其学习情况不理想,在学习中感觉不到成就感和喜悦感,转而将兴趣投放在能够让自己感受到更多成就感和喜悦感的方面如游戏、上网、打架等等。对此,笔者建议家长可在了解学校教育方针、教学计划、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对这些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逐渐降低这类学生的学习压力,多更鼓励和表扬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喜悦感,从而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另外,学校也可以通过组织家长活动针对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集思广益,采取针对性强、有效性高、可行性高的策略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学习问题。

2.3构建协调结构

针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特性,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协调的机构来向家校合作的教育模式提供必要的服务,形成从上至下的指导体系,将行政领导、主要负责人、家长委员会三方有效的协调在一起,促使各方在统一的领导下,协调发展,通力合作。首先要需要明确各方的职责,如主要负责人,其主要职责是将指导方针对管理方针相结合,使两者相互扶持、相互监督,确保家校合作开展的有序性和有效性,促进教育方案的落实;而家长委员会总额度专家、学者、家长等人的主要职责在于调查家校合作的情况,并作及时的反馈,为家校合作的有效性和长期发展提供保障,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开展奠定基础。

对于任何教育而言,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才是其教育的终极目标,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如此。家校合作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然而在当前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模式中,不论是教师、学校,还是家长,往往都会忽略了学生主体的重要性。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健康教育活动中来,教育教学的目的才有可能真正的实现,只有这样家校合作的作用才能发挥出来,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发展自我。因而学校和家长在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研究时,应多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定和规律,积极主动的学生进行交流,感受和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与疑虑,并不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来,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2.4加强心育指导

首先,学校应积极的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部分家长虽然也意识到了身心的共同健康才是学生成才的基础,但是往往落实到实践中去却会出现偏离。最典型的就是每当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者未达到家长要求的情况下,学生会对家长产生一种害怕、畏惧的心理,且大多数家长在于学生进行交流时,话题基本是围绕学生的学习而开展的,这样实际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压力。因而,我们务必要转变家长的这种教育观念,促使家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能够理性施教、科学施教。

其次,学校应加强对家长的专业指导,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成长特点、规律和心理健康需求以及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家庭教学的水平;再者学校方面在掌握学生共性的基础上,需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心理教育,做到对症下药,从而有效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3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培养和增强小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对学生未来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十分深远的影响。鉴于此,为使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出其教育意义,实现教学育人的教育目标,校方和教师应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联系和交流。通过培训或会议活动的形式来强化及提高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教育意识和科学施教的能力,继而再通过构建有效的教育协调机构与教师、家长、学生三位一体的联动活动机制,来稳固家校之间的合作关系,进而将家校合作在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切实的发挥出来,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与提高。

参考文献

[1] 肖新燕.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状况调查[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1(22)

[2]李亚君. 小学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 教学与管理 2014(26)

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篇3

关键词:初中生,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中学生自杀事件频繁发生,造成恶劣影响。上海市教委每年都会对中小学生与大学生的安全情况进行调查,其所的报告上结果并不乐观,自杀学生的人数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患有忧郁症的学生人数在不断的增加,忧郁症患病学生小龄化趋势明显。对初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学校单方面的行为就可获得良好效果的,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离不开家庭以及社会的关心与帮助。

一、国外家校合作实践活动

二战后,日本引入的PTA项目在促进家校沟通以及青少年的发展中发挥出显著作用。PTA以班级作为基本单位,其中的委员是家长自愿或者是推荐产生的,这些委员和班主任一起组成班级PTA,而学校中的班级PTA则构成学校PTA。

1967年美国的“家庭――学校研究会”成立了Mega Skill。其任务是帮助家庭与学校之间构建起良好的关系,并利用这种方式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会为参加活动的家长提供指导。在所开展的活动中有大量的亲子互动内容,因此活动中家长与其孩子之间的关系会得到改善。

美国学校改进计划,总体计划是学校的董事会来拟定。由家长、教师以及支持这个计划的人员参与到其活动中。学校中还存在有专门的组织以促进计划的开展。

美国教师帮助家长参与学生作业项目,该项目是由爱泼斯坦于1987年所提出的。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家长了解子女作业的情况,让子女愿意向家长讲述学校中发生的事件,让家长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子女的的学习中去。

二、家校合作开展下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行动指导

(一)学校帮助家长成为教育主人

学校需要让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让家长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孩子的学习。学校需要为家长提供一定的机会,让家长能够在业余时间中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这样帮助家长更好的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进行认识,更好的把握住学生的思想发展,让家长能够摸索出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家长自身则需要积极的参与到学校的部分管理工作中,家长可以利用自身所掌握的资源,带领学生进行参观学习、调查访问。家长还应该对自身的职业优势进行发挥,承载学校中的部分教育职能,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社会知识,对学校教育职能的不足之处进行弥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二)搭建网络学校,增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交流

通过网络,能够有效实现资源共享以促进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利用网络,家长能够与学校之间开展及时的、全面的、有效的交流。网络学校平台上家长能够更好的对自己的意见进行表达,而教师也能够了解到家长最为真实的想法。利用网络学校,学校能够更好的对科学文化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进行传播,家长之间可更好的交流各自的教育经验,使得不同的家庭环境中的家长都能够得到启发。在当前这个网络快速普及的情况下,家校合作的拓展领域的重点应该放在网络上,利用网络来为家长提供理论指导,并为家长提供学习的机会。

(三)积极开展新型家长会

家长会是学校与家长进行沟通较为传统的、重要的方式,在传统的家校合作中这是最为主要的措施。但是这种形式较为老套,并且只能够与学生家长探讨一些共性的问题,不能够对学生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为了更好的应对外部环境的发展,我们应该要积极的对家长会进行创新,让家长会上能够有更多的交流,例如交流式家长会与观摩式家长会。

交流式家长会的交流并不局限于本班之中,主要是让家长对教育的得失以及孩子在家中的行为进行讲述,然后一起与学校进行共同分析并找到解决的方案,这样将能够让学校与家长在学生的教育上产生良好的默契。同时家长间的相互交流,也可以为众多的家长提供宝贵的经验。

观摩式家长会则是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听教师精彩的讲课,这样可以让家长对孩子的表现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并从孩子的表现对孩子的学习习惯以及生活习惯进行了解。还可以让家长观摩班会,并参与到班会活动中,一起与学生进行互动,或者是为学生举办成人礼仪式等等。教师可以积极的利用班会活动等加强和家长之间的协作,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三、结语

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寻找到解决的方法。其中,教师、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都不可或缺。在国外,对于家校合作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并且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而在国内家校合作方面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因此我们在家校合作研究上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

“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第一批立项课题成果之一(立项编号为11C078)

参考文献:

[1] 马静涛.针对初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家校合作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篇4

关键词:心理健康;中小学生教育;问题与对策

1.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有近30年的历史,回顾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引导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有所贡献。

然而,近些年来,在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因而应在正确认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的前提下,采取相应措施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

2.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1)学校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认识不清。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只是一味追求升学率,所以很多学校领导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学校仅仅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辅导的工作,而不能全面地掌握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当成摆设,只是为了应付检查,甚至有的学校或机构根本就不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

(2)缺乏专业的教师给学生以科学的指导和教育。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部分由团干部、政治教师或班主任兼任,这些教师大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在工作中,不能自觉运用系统的心理科学知识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沦为空泛的说教,缺乏科学性的指导。

(3)家庭环境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偏重学校教育而忽视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很多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心理方面的发展重视不足,有的家庭生活中,仅仅是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方面,在他们物质生活上给予支持与帮助,却极大地忽略了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两大因素,即生理和心理。

(4)心理教学理论系统庞杂,没有自己特色的材。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教材及教师用书层出不穷。但也存在着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认识不一致的现象。我们学习和借鉴西方心理学理论的时候,忽略了各国的实际情况不同,也没有考虑到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问题。因而不能做到因地制宜。

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对策

(1)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学校应该快速实现素质教育观念的转变,重视并努力地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者转变教育观念,在源头上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政策和措施。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前,解决师资匮乏的有效途径就是挑选一批素质好、责任心强、热心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对他们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掌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保障。

(3)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教育。我们应该确立一种教育方式,就是在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的基础上,引导家庭开展心理教育,通过与家庭之间建立长期的联系与沟通,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同时,社会也会大力配合与支持学校的工作,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让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形成一种合力,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4)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撰写有特色的教材。学校必须建立一个以学校领导为首的心理教育机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指导委员会,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心理健康服务综合体系,实现多个部门相互合作,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策略,形成向心力和执行力,力争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是学生能够茁壮成长的基础,因而正确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所以,要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参与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达到综合性、科学性与教育性为一体,使得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有序健康地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康井泉,刘 民.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几项策略[J].北京教育,2012(02).

[2]王维平,车军社,孙福兵,等.山西省中小学家校合作现状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7(07).

[3]俞国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11(07).

[4]李 飞,张桂春.中美两国家校合作机制差异之比较[J].教育探索,2006(03).

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篇5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课程资源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近年来,由于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变化,农村中小学教育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加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确实促进农村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就成为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加强学习,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忽视或淡化心理健康教育,将严重阻碍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从而极大削弱人才发展的竞争力。广大农村地区的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应通过全方位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师生员工乃至家庭、社会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共识,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二、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健全管理评估机制

为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起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管理制度,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活动开展及成效考核等作为评估各学校该方面的重要指标。

此外,还应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机制。建立由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专家小组,依照一定的参照标准,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与队伍的建设情况,教育教学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情况,活动课程的开设,心理辅导室的建设与资金投入状况,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三、加强师资建设,提高从教人员的专业素质

首先,农村中小学应尽量聘请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来学校任教,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质量。此外,还可以派具有教学经验,热爱心理健康教育事业,责任心强的非专业教师到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较好的农村地区学习与考察,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开阔教师的视野。当然,农村中小学还可以邀请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专家、教授到学校来做辅导,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理论水平,增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其次,农村中小学还可购买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材料,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来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校本培训等形式定期安排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培训内容,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教育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再次,农村中小学应依托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在硬、软件方面的优势,从实际出发,广泛开展对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使农村中小学教师尽快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并能结合现实问题灵活地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从而在教育教学的实际过程中积极、主动、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开发适合农村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资源,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农村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应从实际需要出发,整合学校、地方、科研机构以及教师的力量,积极开发适合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与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学校自身教育的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相结合,让学生初步掌握心理保健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使学生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五、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交流合作,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需要学校、家庭、社会齐心协力,构建学校与社会、家庭“三教合一”的教育网络。学校教育是沟通社会与家庭的桥梁,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学校要勇于担当主力军的重任,在创新自身教育理念的同时,也要向社会、家庭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构架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地开展。

首先,农村的中小学校内要形成一股合力。学校从管理者、教师到服务者都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每一所学校都要创设和构建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学校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其次,也应当看到家庭、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社会的影响力比学校更为持久、更为深远。因此,应把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整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个重要的支撑系统。学校应针对家长们的心理特点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向家长们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使之能对孩子提出合理的发展目标,掌握正确的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的技巧。学校还应与当地密切联系,争取地方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健康的文化体育场所,让学生远离不良环境,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社区环境,保证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唐荣,李海东.农村心理健康教育常见问题及对策[J].小学教学参考,2005(27).

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篇6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昆明五华区;专访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4)01-0016-03

组织体系健全 心育成果丰硕

记者(以下简称记):李局长您好!2012年,五华区被教育部评选为首批20个“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之一,请您大致介绍一下五华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

李劲局长(以下简称李):我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情况如下。

1.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程度较高

五华辖区内小学35所,初中及普通高中11所,共计46所,其中农村学校9所,均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设置了心理辅导室。辖区内专职心理健康教师19人,兼职146人,覆盖所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与学生总数之比(师生比)为1.65:1000。

2.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基本健全

五华区成立了由区教育科研中心、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心理实验室”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领导机构,有专职心理健康教研员;各中小学基本建立了由校长或分管校长牵头、有关职能处室密切配合、学校心理辅导室具体负责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机构;在五华区青少年宫建立青少年校外心理辅导中心。

3.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及评价体系

2006年五华区教育局制定并颁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五教发〔2006〕34号),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各项要求予以明确规定。又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教师培训的指导意见》(五教发〔2010〕74号),要求各校派专兼职心理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颁发《五华区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的指导意见》(五教发〔2010〕151号),对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予以指导和规范,对学校心理咨询室的档案也统一了标准;在《五华区普通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考核指标及其要求。

4.投入了一定心理健康教育项目经费

建立五华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心理实验室”,购置相关设备及《五华区师生心理档案系统》;划拨了93人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经费及心理健康教师师训经费;划拨了10个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建设经费。

5.心理健康教育成果较为丰硕

与省内其他县区相比,五华区心理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竞赛及评比活动的获奖率高。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昆明市学科带头人全部在五华区,五华区有8人次获“健康杯”十佳心理健康教师、十佳心理健康教育校长、十佳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五华区的心理教师群体中有7位骨干教师已成为云南省较为知名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昆八中、昆二中、昆二十八中、龙翔小学被认定为“云南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与示范学校”。以五华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心理实验室”专家团队为主的骨干教师团队与云南省教科院、昆明市教科院共同开发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材》《生命、生存、生活》《教师心理健康成长读本》;与其他机构共同编写了青少年课外读本《七彩心桥》、教师培训教材《搭建农村青少年通向现代社会的桥梁》、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书《积极心理学团体心理活动课操作指南》;开发了远程教育课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健康》;编制了《中小学生心理资本问卷》量表,完成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2012年五华区被国家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

行动计划领航 积极应对困难

记:在这些年的实践探索中,五华区心理健康教育是否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李:我区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机构和专业师资队伍亟待强化

由区教育科研中心、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心理实验室”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领导机构,只有一位兼职心理健康教研员,难以引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深化成果。心理教师中专职比例低,师生比与发达地区相比较低。根据2010年《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教师培训的指导意见》,我区选拔了93位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但由于考试难度较大,仅有20人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部分原有的专职心理教师由于多种原因不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职业资格的教师在学校也未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故心理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任务依然艰巨。全区教师缺员严重(全区4000余名教师,缺员近400名,近10%),心理学专业背景的高校毕业生难以以专职心理教师身份进入我区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

2.工作制度有待完善和创新

2006年颁发的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执行力度不够,且文件依据是教育部2002版《纲要》,需修订完善方能适应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实际。《五华区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的指导意见》强制性不够,《五华区普通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考核指标权重较轻,五华区青少年校外心理辅导中心的运行也缺乏有效制度。

3.心理辅导室建设和规范管理有待加强

各中小学受多种因素影响,心理辅导室建设情况离《五华区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个别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徒有虚名。目前还缺乏相关管理规定对各中小学已建立的心理咨询室进行规范管理。

4.经费保障长效机制亟待建立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均需要必要的资金支持,如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补助经费、心理教师持续培训经费、心理教育研究经费、校外心理辅导中心运行维持经费等都需要建立经费长效保障机制,才能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

5.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亟需构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肩负着“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属于系统工程,不可单靠学校一方之力,还需家庭、社区全力支持配合,只有构建了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才能更好地支持帮助中小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

6.横向纵向交流合作和示范引领作用还需保持和扩大

从目前五华区心理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竞赛及评比活动的获奖率看,玉溪、红河等州市,盘龙、西山、安宁等昆明市其他县区的心理健康教育正在迅速崛起,我区心理健康教育成果的优势正在不断缩小。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研究拟定了《五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方案》,报请政府发文,举全区之力共同克服目前的困难,推动我区心理健康教育事业不断向前。

推进六大项目 突出心育重点

记:今年6月25日,五华区教育局就《五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方案》(讨论稿)召开了听证会,请您谈谈这份行动计划方案的主要设想。

李:本行动计划拟经过三年行动,建成1个区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48个校级心理辅导站、11个校外心理辅导站,形成五华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优化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资源配置,建设一支专家引领、顾问支持、专职教师为主、专兼职教师(辅导员)相结合的、能胜任新时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队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开展各类丰富而独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育青少年的自我调适能力和健康行为方式;加强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构建三级危机干预体系;加强以家庭教育方法为主的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培训,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家庭辅助支持系统;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课题研究;开展社区青少年及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与辅导,探索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开创适合五华区情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新局面,发挥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全省、全国的示范引领作用。

今后三年,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将以项目为载体,突出重点,推进六大项目来实现本计划的各项目标。这六大项目是:“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网络建设项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项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项目;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项目;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项目;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建设项目。

“三位一体”工程 编织心育网络

记:这份方案中提到要进行“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网络建设,请问“三位一体”是指哪三个方面?这项工程的建设目标是什么?

李:“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网络建设是指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三方面“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更好地支持帮助中小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本项目建设目标为:建立五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发挥其在规划制定、标准研发、研究、培训、督导等方面的作用;规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年内实现100%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达标验收,已成为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的三所中小学保持省内示范领先,20%的中小学校成为区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通过示范辐射和引领,推动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所有学校完善校内心理健康辅导站,青少年宫及街道办建立并不断完善校外心理健康辅导站,三年内实现100%的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达标、80%的心理健康辅导站工作达标。

提高师资水平 完善队伍建设

记:目前社会、政府、学校包括学生自己都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种种原因,专职心理教师缺乏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提高师资水平、留住高层次的心理专业人才方面,五华区有什么新的举措?

李:《五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方案》中将提高师资水平、留住高层次的心理专业人才方面的工作作为一个专门项目提出来,我们称之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项目”。该项目建设目标是:优化配备与准入,强化培养与管理,基本完成全覆盖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专业水平的认证工作,逐步建立教师考核激励和分层培训机制,建设一支专家引领、顾问支持、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和校外心理健康辅导队伍。项目建设内容如下。

1.优化心理教师的配备

提高专职心理教师的比例,优化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形成以专职心理教师为主、兼职心理教师为辅的教师结构。三年内全区学校心理教师与在校生师生比不高于1:1000,心理教师中专职率力争达到50%以上。

中学(含一职中专和新萌学校):在校生1000人以上的学校每校配备不少于2名专职心理教师,少于1000人的学校配备不少于1名专职心理教师。

小学:在校生1000人以上的学校每校配备不少于1名专职心理教师,在校生少于1000人的学校可以兼职心理教师为主,但城区示范学校必须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城区普通小学专职心理教师比例要力争达到50%以上,城郊学校专职心理教师比例也要力争达到20%以上,农村学校专职心理教师比例要力争达到10%以上。

2.强化心理教师的准入

进入中小学从事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心理教师应具备全日制大学本科心理学、教育学或医学专业的学历。

专职心理教师:须具备全日制大学心理学、教育学或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注:不含自考、函授、夜校),并取得相关学位,同时要取得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国家三级及以上);非心理学及相关专业毕业教师要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具备三年以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经历,取得心理学相关专业硕士(含教育硕士)及以上学位,并具有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国家三级及以上)。

兼职心理教师:有班主任、德育教师、校医的相关工作经验两年,取得省市区任一级岗位技能培训证书,逐步实现持证上岗。

3.规范心理教师工作量与待遇

学校要根据上级文件规定安排专兼职心理教师的工作量。活动课与其他学科课程课时量等同,开设讲座按10课时/天计算工作量,团体辅导以及个别咨询按时间长短以45分钟/课时进行工作量核算。心理教师工作要有记录,根据记录折算为课时计入心理教师工作量。迎检备查、相关宣传活动(宣传栏、网站建设、广播、宣讲等)、心理健康活动周(月)也可根据投入的时间计入心理教师工作量。心理教师的待遇标准不低于班主任教师。对心理教师的工作情况要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教师绩效奖励、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之一。对获奖心理教师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优秀的学校及相关工作人员要予以加分并给予表彰和奖励。

4.改进职称及业务荣誉评定机制

学校专职心理教师可以按有关规定评定职称,评审资格要求参照学校学科教师评审要求,教学能力考核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能力,鉴定论文限定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关研究内容。兼职心理教师在评定职称时,按有关规定评定职称,评审资格要求参照学校学科教师评审要求,其参与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历及成效可作为重要参评依据和条件之一。专兼职心理教师均可申报参评“五华区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三年内拟评出10%的专职心理教师和5%的兼职心理教师为“五华区学科带头人”,10%的专职心理教师和5%的兼职心理教师为“五华区骨干教师”。

5.完善心理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篇7

1.1基本途径———“全面渗透”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正向“全面渗透”的方向前行,所谓“全面渗透”是指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和融合到整个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种教育活动、校园环境等方方面面,都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全面渗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是学生知识、情感、价值观等成长变化的重要阵地,而心理健康教育的许多重要资源也蕴藏其中。如果加以利用不仅可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辐射面,同时可以充分调动更多的人力资源参与其中,借以打破过去仅靠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单枪匹马的局面,让全体教师参与其中,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才能真正体现全员参与。学科渗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学科内容中渗透。二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如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我们在自主—合作理念的指导下,大力构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主体学习的课堂环境,在促进学习发展的同时,对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促进人际交流、团队协作等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1.2各种教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校园的集体活动是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我校素来有艺术教育的优良传统,学校一年春秋两届校园文化节,师生文艺汇演、校园文化衫展、学生美术作品展大大丰富了师生的文化生活。“印时话剧社“”沐聆心理社”“春晖广播社”“蓝球社”等学生社团深受学生欢迎,他们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会了与人协作、沟通,也培育了他们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1.2支持保障近年来学校注重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把教育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看作是学校心理健康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1.2.1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学校建立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并成为我校整体发展规划和计划的一个重要部分。学校已建立起了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网络和人员培训,每年都有充足的经费投入,近两年我校投入大量经费,建立了功能完善的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心理健康指导中心面积400多平方米,建立了包括个体心理辅导室、箱庭室、教师心理解压工作坊、音乐放松室、心理社团活动室等11个功能室。这些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广大师生提供全方位优质心理健康服务。

1.2.2加强心理健康师资队伍的建设:一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如果仅凭几个专职老师来进行,它的影响力是非常有限的。作为教师,教书育人是本职工作。育人最重要的是“育人心”,如此推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每一个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师在参与心理辅导的同时,也是提高自己的人格素养和教育能力的过程。只有全体教育工作者都树立起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才会落到实处,产生效果。我校在新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青年教师培训中无一例外都把完善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观念和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放在首位。大力提高他们心理健康的意识、应对生活困扰能力及提高他们心理辅导活动的组织、设计的技巧,不断提升广大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和驾驭能力。

1.2.3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成长有着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影响力,为促进家校联动,形成合力,我校从2010年起开设家长教育系列课程,分年段、分类型、分阶段开展培训。学校还创办了家教专刊、根据3个年级的不同特点及家长在教育中可能碰到的难题和重点编辑家教辅助教材,分发给每位家长阅读。这一系列的做法对他们形成正确的教养观念和教养方式、提高亲子沟通的质量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家长、学生三方和谐关系的构建,使得我校的家校合作进入了新的境地。

2心理健康教育成效显著

学校以“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为工作理念,形成不拘一格,全面开花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教训,确立专项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的成果。此外学校的心理健康教研组的老师们多年来还在本校和本地区召开了心理健康观摩示范课、送教下乡等活动,为条件不足的学校提供帮助,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本地发挥着示范、辐射、带动的积极作用,广受学生、同行和领导的好评。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形成具有开创性的独具特色一套模式,这一模式走在了全市、甚至全省的前列,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广泛认同。

3今后的工作方向

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他们的生活空间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走出校门,走入社会,他们同样需要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心理环境。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研究如何联动社区、街道及社会组织及志愿者服务队伍,充分挖掘社会力量及资源,提高社区居民心理文化素质,进而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一个较为和谐的社会环境而努力探索。

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篇8

一、学年初有计划,学年终有总结。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每学年初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中青春期健康教育计划是重点内容之一,并且有明确的要求和安排,年级组青春期健康教育计划是以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计划为依据,结合年级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相应计划,班级青春期健康教育计划则根据学校和年级组的有关要求,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计划。计划体现青春期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总结验证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二、资源整合,家庭、学校、社会三联动。作为联合国卫生组织授予的健康促进金牌学校。我们充分利用健康教育所,疾病控制中心,社区街道等社会力量,为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收集更多宣传学习资料和学习参观培训机会。在各类健康主题日之际,积极与社会联合组织“青春期生殖健康图片展”、“防毒防艾主题教育”、“健康教育征文漫画活动”、“拒吸第一支烟做无烟下一代签名活动”等。通过短信平台,家访,校园网络,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渠道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家校联动共同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学校进行青春期健康教育多形式多渠道。充分利用晨会、午会广播、校园网络、校报校刊、校园网络、板报、宣传橱窗、班会、课堂等多渠道宣传教育。除此之外,每年一次的科技节和校园文化艺术节也注重穿插相关教育。多渠道的宣传也给多形式的教育创造了条件。校医的《健康知识》专题讲座,班主任组织设计开展的“如何看待早恋”、“男女生如何正常交往”、“爱情与友情”等主题班队课。专职心理老师《考而不死视为神》等考前焦虑心理辅导讲座。《青春期健康》讲座主题教育录像收看等。

四、课堂渗透青春期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科德育作用,课堂教学教育中渗透青春期健康教育,尤其是体育、音乐、美术、社会、语文、科学等课,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求,突出其青春期健康教育教学目标制定。这是我校在近年来及今后德育工作和学生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开拓发展方向。也是学校德育工作提倡全员德育的切入口。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形势,结合新课改标准,学科渗透德育,应该作为德育工作实效性体现的有效途径。我校坚持全员德育的理念,在全体教师的培训学习会上积极提倡和灌输这一理念,同时经常性向全体教师开展学生心理辅导的培训等讲座。促进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的稳步发展。

五、心理健康教育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大亮点。在新的形势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老师掌握心理辅导的方法,及时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已成为一名成功的老师必备的条件之一。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备受学校重视,心理专职曾鹏老师本身也是一位钻研兢业型教师。作为在嘉兴已有一定知名度的曾老师,在校内多次为教师,学生,家长开展心理辅导方面的专题讲座。同时联合教科室、德育处一起利用课余时间研究课题,如《青春期叛逆心理和家庭教养方面的研究》,《住校生生活适应性问题的探讨研究》等。在心理专职老师的带领下,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应该是起步早,理念新,意识强,见实效。学校心理辅导室给很多青春期遇到困惑的学生,给家长教育孩子遇到迷茫,给老师遇到问题学生束手无策时给予及时的指导点播和帮助。曾鹏老师作为我校专职心理辅导老师,多次被电视台,兄弟学校等邀请给家长老师们做讲座辅导,得到大家的认可好评,也充分体现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辐射作用。 《1》小编推荐与 2010年中学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关联的文章:

                

查看更多>>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短暂的,只有不断地锤炼和陶冶自己情操的人,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而体现出优雅的气质和高尚的品质。为了让孩子们愉快的度过一个充满困惑的青春期。我们将不断探索,不断努力!

《2》小编推荐与 2010年中学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关联的文章:

                

上一篇: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制度范文 下一篇:风险内控管理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