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1 08:44:13

家校共育论文

家校共育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 研究热点 词频统计 共现分析 可视化

[分类号]G35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图书馆在中国的发展已有100余年的历程,关于图书馆的研究文献已颇丰富。相对于科学院系统图书馆来说,关于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研究文献似乎要更多一些。要了解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某个研究领域的发展特点和趋势,可以通过一些综述类的论文,如社区信息服务研究、未成年人服务研究、网上服务研究、学科馆员研究、信息素养教育研究、服务创新研究、个性化服务研究等。

这些综述性论文主要是通过定性的方式来对某个已选定的研究领域作出概括和判定,不能说明某段时间内总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一些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国内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近十年来的研究热点进行分析,找出两者研究领域的一些特点,希望对相关研究人员今后工作的开展有所裨益。

2 研究方法与思路

2.1 研究方法:基于词共现分析方法的可视化技术

词共现分析方法最早是在1986年由法国文献计量学家M.Callon等学者提出的。词共现分析方法是建立在如下假设之上的:作者都很认真地选择所使用的词语;作者认可在同一篇文章中不同的词语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并且如果这种联系被足够多的作者认可,那么可以认为它在某个学科领域具有一定的意义;作者标引出来的用来描述文献内容的关键词,应是相关学科领域可以信赖的一个指标。

可视化技术就是在词共现分析方法的基础之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及软件,绘制出各主题之间相互联系的知识图谱。本文主要通过对论文作者提供的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与共现分析,运用Pajek软件来绘制知识图谱。当然词频统计也是本文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

2.2数据的获取

本文研究的数据样本取自2000―2009年间被CNKI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全部期刊上发表的有关“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学术论文。据检索结果,如果用“关键词”检索,会得到一大批与研究主题不符的记录,这是因为CNKI的机标关键词是不可信的。因此,本文样本的检索式是:篇名=公共图书馆OR_摘要=公共图书馆,共检索出5760条记录,去除一些会议纪要、新闻通讯、讲话等文章后,得到有效的学术论文5 070篇。用同样的方法检索出有关“高校图书馆”的论文30 309篇,得到有效论文29 975篇。笔者对未标有关键词的论文进入了补充(从篇名中抽取),同时修正了某些一义多词的词语,如“大学图书馆”修正为“高校图书馆”等。

2.3研究思路

本文拟把2000―2009分成两个时段,即2000―2004和2005―2009。为什么这么分?一方面,刚好可以分成两个等长的时段,更具有可比性;另一方面,2004-2005年间分别出现和引入了“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图书馆2.0”等新词汇,而新词汇可能会引起学界研究热点的转变。

本文分别对两个研究领域的关键词词频分时段进行统计与分析,绘制知识图谱,最后得出一些结论。

3 研究结果

3.1 各年度发文量统计

根据各年度的发文量统计,可以看出,无论是分年度发文量还是总的发文量,研究“高校图书馆”的论文都远比研究“公共图书馆”的论文多;两个研究领域的发文量每年基本都是呈上升趋势的(2003年“公共图书馆”有例外)。如表1所示。

3.2 关键词词频统计分析

3.2.1 有关“高校图书馆”研究论文的词频统计据统计,2000-2009年研究“高校图书馆”的29 975篇学术论文共有关键词13 549个。表2列出了近十年的总词频及前后五年两个时段的50个高频关键词频统计,并对两个阶段的词频增量进行了分析统计。

从数量上看,前五年频次在10次及以上的关键词有388个,而后五年达到740个,增幅达到98%;而从前后五年的发文量来看,论文数量的增长达到105%。这说明,虽然“高校图书馆”的研究论文数量增长较快,但并不能说明其研究范围的扩大和研究的深入。但也可以看出,其研究主题的变化还是相当明显的,如“个性化服务、以人为本、学科馆员、知识服务、服务创新”等关键词的词频大幅增加;而“素质教育、网络、知识经济、有偿服务、西部开发”等关键词的频次则有较大幅度的缩减。

对前后五年关键词的统计可以发现,关键词从无到有,且频次在10次及以上的关键词有71个,表3列出了频次在17次及以上的25个关键词。其中与“和谐”有关的关键词就占了6个,这是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是在2004年9月中共中央第16届四中全会上首次完整提出的,对“和谐”的研究始发于2005年初,近几年来图书馆人对“和谐”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另外可以看到,随着2005年“图书馆2.0”概念的引入,学者对此的研究也不在少数,表3中也出现了3个与此相关的词:“Web2.0、博客、图书馆2.0”。

相反,有些关键词在前五年还占有相当频次,在后五年中却消失了,如“西部开发、局域网、传统服务”等。这说明高校图书馆对这些领域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少。

3.2.2 有关“公共图书馆”研究论文的词频统计2000―2009年研究“高校图书馆”的5 070篇学术论文中共有关键词4 776个,表4列出了十年来的总词频及前后五年两个时段的50个高频关键词词频统计,并对两个时段的词频增量进行分析统计。可以得知,“延伸服务、未成年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词,包括未在表中出现的“农民工、人性化服务、社会阅读”等词,都是后五年新增的,总体说明这些与“公共图书馆精神”相关的研究在后五年都有了不少的成果。另外,“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对“和谐社会”的研究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而“西部大开发”在前五年中出现的频次为11次,但在后五年中却消失了,这与“高校图书馆”的研究一致。从数量上统计,出现频次在6次及以上的关键词,前五年有120个,后五年有310个,增量为158%,也与其论文数量164%的增量相近。

3.3基于关键词共现的可视化分析

为了与词频统计相一致,本文选取频次在前50位的高频关键词参与可视化分析;同时为了更直观地分析知识图谱,本文选取的最小共现次数为5次。

3.3.1 有关“高校图书馆”研究论文的关键词共现分析图1和图2分别绘制了前后五年两个时段有关“高校图书馆”研究论文关键词共现的知识图谱。比较图1与图2可以发现,前

五年的研究热点(线条越粗,共现次数越多;圆点越大,词频越高)主要是高校图书馆的“网络环境、信息服务、大学生、素质教育”;后五年的研究热点明显增多,增加了“学科馆员、读者服务、信息资源”等,研究范围有了非常明显的扩大;从前后五年“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读者服务、信息资源”等词的连线粗细变化中,还可以看出这些研究有了一定的深入。

图3绘制了2000-2009十年来总的有关“高校图书馆”研究论文关键词共现的知识图谱。“高校图书馆”与“网络环境、大学生、素质教育、服务(信息服务、读者服务)、信息资源、学科馆员”等词的共现次数较高,为近十年来高校图书馆研究的热点所在。

需要说明的是,三张图中的“图书馆”与“高校”两个关键词共现次数都是较多的,但笔者察看其篇名后发现,原来这两个词是由“高校图书馆”拆分而来,因而也就没有再去研究它们的必要了。

3.3.2 有关“公共图书馆”研究论文的关键词共现分析图4和图5分别绘制了前后五年两个时段有关“公共图书馆”研究论文关键词共现的知识图谱:

图4显示,2000―2004年公共图书馆研究热点有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建设、发展、信息服务、地方文献”等;这些热点也都是图5中的热点。而且,图5中出现了更多的研究热点。在这些热点中,有些是前五年的研究的深入,如“弱势群体、社区图书馆”等;有些是新出现的,代表了后五年研究范围的扩大,如“和谐社会、延伸服务、未成年人”等。值得指出的是,图5中出现了“高校图书馆”这个关键词,其与“公共图书馆”共现次数为33,这说明2005-2009年间,对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的共同研究已有深入,主要表现在两者“资源共享”、“高校社会化服务”等的研究上。

图6是2000―2009十年间总的有关“公共图书馆”研究论文关键词共现的知识图谱,可以发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信息服务、读者服务)、弱势群体、建设与发展、地方文献、网络环境”等是十年来公共图书馆研究的主要热点。

4 结论与讨论

4.1 “高校图书馆”的研究热点

从关键词词频统计看,近十年来“高校图书馆”的研究热点有了很大的变化,从“西部大开发、知识经济、有偿服务”等的研究转变为“和谐社会、学科馆员、个性化服务、科学发展观、信息共享空间、开放存取、图书馆2.0”等的研究。

从关键词共现图谱看,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研究一直是这十年来的研究热点,从图1、图2及图3中可以看出,其组成的三角关系(高校图书馆、网络环境、信息服务)非常稳固;“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读者服务、信息资源”的研究更加深入。

4.2 “公共图书馆”的研究热点

从关键词词频统计看,近十年来“公共图书馆”的研究热点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从“西部大开发、知识经济、WTO”等的研究转变为“和谐社会、延伸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精神、弱势群体、未成年人”等的研究。

从关键词共现图谱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研究(包括读者服务、信息服务)一直是这十年来的研究热点;对“弱势群体、延伸服务、地方文献、高校图书馆”等有更深入的研究。

4.3 两者研究的比较

由于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两者的体制、服务对象等的不同,它们的研究内容有很大的差异性:高校图书馆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高校学生的读者服务、开放存取、校园网络环境等,而公共图书馆更关注的是公共图书馆精神、社区图书馆、新农村建设、社会读者服务等;两者也有相同点,如对和谐社会的研究、参考咨询与特色资源的研究、资源共享研究等。但对“图书馆2.0”这个“通用词汇”的研究,高校图书馆比公共图书馆更深入,其应用也更丰富。

4.4 讨论

家校共育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等教育结构 高等教育功能 研究现状

一、研究样本的选取和分析

高等教育是社会大系统中一个比较庞大的子系统,其组成要素十分复杂且具有不同特征,形成多层次、多种类和非线性的结构,包括育人功能、文化传递功能、发展科学的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等,而高等教育结构决定高等教育的功能[1]。

(一)研究样本的选取

选取样本。在CNKI中设置期刊年期从2001年到2011年,来源期刊为精确,来源类别为核心,并设置篇名包含关键词“高等教育”,并包含关键词“结构”检索,共检索出244篇符合要求的文章,去除一篇不符合本问研究范围的文章,即得有效样本243篇。通过一定的统计、分析、整理,试图对近十年在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相关研究的状况有所了解。从论文分布年份趋势情况来说,从2010年到2008年,在高等教育领域中所发表的关于高等教育结构问题的核心期刊数量呈波浪式逐年增加,2008年数量增加到最大。但在2009年与其相关的核心论文数量突然减少到17篇。之后数量又开始增加,2010年和2011年相关论文数量保持稳定,都为28篇。在高等教育领域中,高等教育结构的相关问题一直是学者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二)研究样本的分析

1.对文章出处的分析

经统计,与高等教育结构相关的243篇论文的期刊共来源于102个相关学术期刊。以《中国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和《黑龙江高教研究》这三种学术期刊的论文数量最多,分别为14篇、13篇和13篇。与高等教育结构相关的论文中,数量达到5篇以上的有14种期刊;数量达到3篇以上的有24种期刊,占到期刊来源总数的23%。有17种期刊都有两篇与高等教育结构相关的核心论文,占到期刊来源总数的17%。只有1篇与高等教育结构相关论文的学术期刊共有61个,占到相关学术期刊来源总数的60%。由此可以得出,与高等教育结构相关的核心论文来源颇多,表现出高等教育的结构问题仍是一个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学者们将其刊登在不同的期刊中,有待将高等教育结构问题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研究。

2.对作者的分析

对论文的作者单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1年这10年中,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对高等教育结构进行研究的作者共来源于140个单位。在这140个单位中,其中来源于102个单位的作者都仅有1篇与高等教育结构相关的到核心期刊。经统计,华中科技大学位居第一,共发表20篇,占全部相关核心论文总数的8%。厦门大学位居第二,共发表10篇。其次,华东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位居并列第三,发表的与高等教育结构相关核心论文数量都达到7篇。

二、近十年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研究状况

高等教育的结构包括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和高等教育的微观结构。

(一)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

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包括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高等教育的专业和科类结构、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和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层次机构又称纵向结构,指不同程度和要求不同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是高等教育中的各层次之间的组合比例关系。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3年的统计年鉴关于教育分级的标准,高等教育的层次被分为三级,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属于第五、第六、第七级。第五级相当于短期高等教育,第六级相当于本科教育,第七级相当于研究生教育。[1]251-252科类结构是指不同的学校和专业设置之间的比例关系,是一种横向结构。它主要表现为校、系、科、专业的结合形式,是高等教育中常见的结构问题。科类结构也比较复杂,常常每一科类又分为许多具体的专业。[1]255-256形式结构是指不同的办学形式及其比例关系,即一般高等教育与其他各种类型高等教育之间的比例。[2]布局结构也叫分布结构,是一个与社会经济和人口密切相关,由于学校规模相互影响并涉及专业设置的教学地理分布结构问题,也是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中的重要问题。[2]264

(二)高等教育的微观结构

高等教育的微观结构包括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高等学校的课程结构和高等学校的物质基础结构。组织结构是指在组织目标的指引下,为了实现目标,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某种职权关系。[1]267课程机构是指教学计划中各类课程组合、衔接和联系的方式,是高校中的一种重要结构。[1]272物质结构是指高校办学应有的各类基本物质条件的构成状况,包括校园结构、校舍结构和设备结构等。[1]274

经统计,在高等教育结构相关的研究领域中,对于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来说,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研究得最多,10年来共有110篇,占到相关核心论文总数的46%。其次是高等教育的专业和科类结构的相关研究,其相关核心论文综述达到51篇,占相关核心论文总数的21%。而对于高等教育的微观结构而言,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领域的相关核心论文总数最多,共有29篇,占到相关核心论文总数的12%。另有27篇论文是以与高等教育结构的相关理论为研究对象的,占到相关核心论文总数的11%。由此可见,在高等教育结构领域中,近十年来,学者们更加关注高等教育宏观结构中的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研究,在高等教育微观结构中,学者们更加关注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

三、结语

迄今为止,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相关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2001到2011年,与高等教育结构相关领域的核心论文研究领域广泛,来源多样,作者更是来源颇多。但就研究方法而言,多数以思辨为主。那么对于高等教育结构的研究有待于学者们使用更多的除思辨以外的方法来进行研究,使高等教育结构领域的研究方法更加多样化。就研究者的研究内容来说,更多的学者关注的是高等教育宏观结构中的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研究,而在高等教育微观结构中,学者们更加关注的是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

参考文献:

[1]徐小洲.高等教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44-245.

家校共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音乐探索》;文献计量统计;办刊特色

中图分类号:G25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5-0074-03

四川音乐学院学报社期刊《音乐探索》是大西南地区唯一的一份音乐理论性学术刊物。《音乐探索》(以下简称《探索》)在栏目的设置上依托大西南音乐历史文化、四川音乐学院优势专业和学科进行期刊栏目策划与建设,充分重视地域性特色的精品栏目打造。纵观2002-2013年《音乐探索》的所有栏目,其主要栏目有:“王光祈研究”“作曲理论”“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技能技法”“艺术教育”“专稿”等。这些栏目是支撑《探索》办刊水平不断攀升的重要栏目,占据刊载总篇数的93.5%。同时,《探索》独有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王光祈研究”“西南丝绸之路音乐文化考察”栏目深受学界推崇;近年来增设的“音乐评价”栏目也颇受学界关注。以下对2002-2013年各栏目刊发文章的数量进行梳理、汇总(表一),从宏观上了解、分析《音乐探索》的总体风格及特色,以期探究我国艺术高校类学术期刊的发展前景和动态趋向。

一、2002-2013年常设栏目分析

从表一可以看出,在栏目的设置上,2002-2013这12年间,“王光祈研究”“作曲理论”“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技能技法”“艺术教育”“专稿”是《探索》的常设栏目,特别是2002-2013年这12年间,常设栏目占据了总栏目的极大比例,约70%。由此可以看出从成长走向成熟的这12年,《探索》在特色常设栏目的创设和打造中愈发清晰和稳健,同时从另一侧面也体现出刊载文章的作者群体在学术研究方向以及所涉及学科领域的具体表现上与《探索》同步在前进。

2002年常设栏目共发文51篇,其中“专稿”栏目有2篇,分别是朱江书《历代道教琴人述略》、傅立民《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历史与展望》,“民族民间音乐”栏目和“艺术教育”栏目发文最多,各有16篇。2003年《探索》新增两个特色专栏,一是“纪念王光祈诞辰110周年”,二是“纪念蜀派古琴大师喻绍泽先生诞辰100年”。这两个专栏的发文量共为19篇,占期刊总发文量的20.8%。此外,2003年1-4期“民族民间音乐”栏目的发文量颇多,共计18篇,占2003年总发文量的19.7%。可见,2003年《探索》自改版后在形式及内容上对常设栏目的重心倾斜。其中,不乏立意鲜明的文章,它们是:严肃《革新川剧音乐三题》、周达来《现代戏中“似、非”程式性音乐现象透析》、王其书《西南丝绸之路音乐文化考察报告》、田小军《内蒙古鄂尔多斯的音乐文化》、王建元《对中国民族管弦乐编制多元化与创新的思考》等。2004年1-4期,常设栏目共发文74篇,其中,“民族民间音乐”栏目发文最多,共19篇,占总篇数的22.9%。其次,“作曲理论”和“专稿”栏目篇数总量次之。2005年1-4期,常设栏目共发文70篇,其中“专稿”有11篇,占常设栏目的15.7%,这11篇文章是为“纪念四川音乐学院建院65周年”而设。2006年1-4期,共发文64篇,其中“民族民间音乐”“艺术教育”“技能技法”栏目平分秋色,各有14篇,占常设栏目总量的65.6%,新增“音乐文献学”专栏,共刊载3篇文章,它们是:郭小林《关于音乐艺术院校新图书建设的思考》,倪军《网络环境下高等音乐院校文献资源的共建与共享》,宋显彪、江雪娟《音乐院校学生信息素质教育》。“音乐文献学”栏目的增设在全国音乐类期刊中可谓标“新”立“异”,使《探索》的办刊视野和角度得到更深更广的开拓。从2007年起,《探索》常设栏目的发文量显著攀升,全年4期常设栏目的发文量创历史新高,共计有98篇之多。2008年1-4期,常设栏目共有100篇,其中“专稿”发文7篇,有5篇文章来自“《音乐探索》出刊100期”专栏,5位专家在《音乐探索》出刊100期之际撰文,分别是:敖昌群《百期回望,任重道远――纪念〈音乐探索〉出刊100期》、李忠勇《一步一个脚印探索无止境――贺四川音乐学院学报〈音乐探索〉出刊100期》、冯光钰《探索无止境更上一层楼――写在〈音乐探索〉出刊100期之际》、邹承瑞《写在〈音乐探索〉100期之际》。2009年1-4期,《探索》常设栏目总发文量为59篇,为响应川音建院70周年纪念活动,《探索》特在第4期增设了“庆祝四川音乐学院建校70周年”专栏,刊载了5篇专稿。2010年1-4期,常设栏目共发文120篇,其中“技能技法”栏目发文30篇,占据总发文量的25%。2011年1-4期,常设栏目共发文118篇,其中“民族民间音乐”栏目发文量达35.5%,创2002-2013年这12年间的新高。可见,依托大西南音乐文化肥沃土壤的《音乐探索》在积极宣扬地域性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研究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展示和宣传作用。2012年1-4期,常设栏目共发文69篇,其中,“沉寂”较长一段时间的“译文”专栏再次出现在《探索》栏目版块里,共刊载3篇文章,它们是:霍尔曼《德国音乐教育学的现实发展》(金经言译),圭特・克莱南《从历史音乐学到音乐先锋派的窘境――以当代德国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的观点为思考的重点》(曾金寿译),吴摹⒀钕编译《音乐学术,西方与东方:藏人音乐作为个案研究》。“译文”专栏早在1985年的《探索》就已经开设,再次开设,从另一角度反映出当下音乐学界的趋向,即站在人类音乐学的高度用国际性的视野审视人类的、世界的音乐。2012年《探索》另一个重要的栏目是在第4期为川音钢琴艺术研究院院长但昭义教授开设的“但昭义系列丛书书评”专栏。共刊载4篇专题文论,它们是:徐沛东的《中国音乐艺术文库中一部很有价值的好书》、朱贤杰的《为“但昭义系列丛书”的出版喝彩》、刘元举的《阅读但昭义的音乐世界――兼评〈培养世界冠军的钢琴教育家但昭义〉》、周薇的《精华、精辟、精道――评〈但昭义钢琴教育文论〉》。此专栏旨在提炼总结川音杰出的钢琴教育家但昭义教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风采,由此带动和倡导川音人走向更敬业、更全面、更科学的全方位教学道路。2013年1-4期,共发文63篇,颇有特色的如第2期开辟的“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专栏,刊载了博特乐图的《城镇化与蒙古族音乐生活的变迁――当代蒙古族音乐生活状况调查之一》、杨敏的《中国西南摩梭族的阿哈巴拉:表演、表述和意义》、魏育鲲的《湘西苗族巴岱雄、巴岱扎仪式音声表述下的信仰关系》、董宸的《西双版纳地区南传佛教跨界诵经风格的传统和变迁――以中缅打洛、小勐拉为例》。第3期增设了“戏剧艺术”栏目,刊载了戴嘉枋的《论京剧“样板戏”音乐的历史演进》、仲立斌的《论京剧“程派唱腔的悲剧性”》。2013年正值《音乐探索》创刊30周年之际,而立之年的《探索》特此在第4期开设“《音乐探索》创刊30周年专栏”,刊载2篇约稿,它们分别是:胡扬吉的《探幽析微、索新求变――〈音乐探索〉“而立之年随感”》、田可文的《好名字与好刊物――写在〈音乐探索〉创刊30周年之际》.

二、《音乐探索》精品栏目介绍

王光祈作为中国音乐界最早将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以外文形式介绍到西方国家的音乐家,他的音乐论著和研究成果至今仍然具有相当深远的积极影响和学术价值。《探索》自1983年创刊之日起就开设了“王光祈研究”栏目。2002-2013年的12年间,“王光祈研究”栏目共刊登了37篇论文。如果从创刊统计起,截止到2013年,《探索》共刊载了近80余篇关于王光祈的学术、贡献、中西交流等方面的研究文论。据不完全统计,2002-2013年在“王光祈研究”栏目中发文量最多的研究者、学者分别是:修海林、管建华、胡杨吉、罗天全、朱江书、包德述、冯光钰等人。如果把《探索》中“王光祈研究”栏目进行一次完整的梳理,就会很明显地看到,从1983年创刊起,老一辈音乐研究者们,如朱舟、钟善祥、韩立文、毕兴到如今的学者、学子,30年时间,《探索》的“王光祈研究”栏目完成了从研究到延展再到发展的一个连续性、纵深性、交叉性的研究之路。以下列举的仅提取自2002-2013的文论:

(一)2002-2003年,四川音乐学院举行了“纪念王光祈110年诞辰”纪念会。《探索》积极投入到这一重大的音乐学术盛会,在2002年期刊中有一篇纪念文章,为明言撰文的《作为新音乐批评家的王光祈》;2003年期刊开辟“纪念王光祈诞辰100年”专栏,连续几期刊载有关王光祈研究的文论,总篇数达11篇,反响强烈。

(二)2010年,“王光祈研究”栏目在《探索》的发文量达11篇。如甘绍成的《弘扬先行者精神深化王光祈研究――2009王光祈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宫宏宇的《中华知识分子的典范、少年中国精神的化身:少年中国学会会员眼中的王光祈》、韩立文的《廖叔辅先生与王光祈研究》、汪毓和的《我对王光祈的粗浅认识》等等。

(三)2013年1-4期,“王光祈研究”专栏共发文7篇,主要集中在第1、第2期,分别是:修海林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科完成现代学术转型的第一著作――从音乐学术史学角度看王光祈的〈中国音乐史〉》,管建华的《王光祈的中华民族根本思想与卫礼贤的“礼乐”思想》,满新颖的《王光祈歌剧观的来龙去脉》,王川、刘波的《王光祈戏曲思想试探》,包德述的《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王光祈为中国音乐教育发展的阐释与践行》,王续添的《音乐与政治:王光祈音乐民族主义建构论析》,辛晓峰、沈博的《试论王光祈对中国古代乐律、乐制、礼乐文明研究的主要成果》。

王光祈作为四川温江人,他开启了民族音乐之先河,对他作深入而不间断的研究是川音人、川音学报社长期致力的学术研究目标。“王光祈研究”这一特色栏目的开辟,无疑促进了区域性的文化积累,它既是对四川本土资源的认知,也是对一种音乐艺术文化的积淀和提纯。同时,“王光祈研究”这一特色栏目、精品栏目的打造更是大大提升了《探索》期刊的学术竞争力与影响力。

三、《音乐探索》的作者群、读者群、对外交流介绍

自创刊以来,《音乐探索》一直把论文的学术品质和质量视为关键点,刊载论文的作者呈阶梯型分布:以老专家、老学者、学科带头人为支撑,以中青年学者为主流,扶持、推送有创新的学术新人。同时,《探索》一直注重课题文章的采纳,从部级、部级、省级再到院级类文章,层层筛选。因此,《探索》自上而下团结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准,站在学科前沿的专家、学者、学子,以确保期刊的办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竞争力。这一定数量的、稳定的作者群,分别来自各高等院校,它们是(按照知网数据库前十排名,排名不分先后):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科研院所分别有(按照知网数据库前四排名,排名不分先后):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市艺术研究所、人民音乐杂志社、成都高尔科技文华有限公司。其中,以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学子为多数。

在逐年的发展中,《探索》渐渐拥有了一批稳定的作者群体,这成为期刊高质量发文的基石;同时,《探索》长期不懈地保持与国内外艺术院校的函件往来联系,既及时沟通相关信息又把自身定位在学术前沿的位置。经年的积累,使《探索》在学界的影响力日益扩大,期刊品牌地位不断上升。如在港澳台地区及海外的作者群体分别有:香港中文大学武汉河、国立台北艺术大学音乐学研究所吴荣顺、台湾艺术大学朱文玮、台湾文化大学庄本立、澳门理工学院艺术高等学校代百生、台湾东吴大学吕钰秀、台湾大学薛宗明、香港音乐事务处钱永利、美国德顿大学刘江、澳大利亚蒙纳西大学王正亭、新西兰国立尤尼坦理工学院宫宏宇、日本亚洲文化综合研究所的牛岛忧子等学者,均先后在《探索》发表了有一定影响力的文论,扩大了《探索》在海外的知名度。2008年,《音乐探索》还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收录。因此,《探索》在国内外所拥有的作者群体、读者群体就更广泛了,并且受众不断增加。

在本世纪初,四川音乐学院拟建成一所多学科、多专业、高质量的音乐艺术大学。《探索》作为四川音乐学院展示科研、教学、表演和创作成果的一扇窗口,始终保持着稳健的编辑方针,忠实记录着四川音乐学院的学科、学术发展足迹。2007年12月起,《探索》连续三届被国家教育部认定的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咨询委员会评选为2008-2009年、2010-2011年、2012-2013年CSSCI来源期刊。2010年在四川省高校学报研究会举行的第四次评优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称号;2011年起,连续两届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2013年8月,在“四川省第一届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名刊・优秀・特色期刊”评选中,《探索》荣获四川省第一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称号;在第五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评优活动中,又喜获“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称号。

近年来,随着期刊电子化的全面铺开,“探索”与时俱进,先后同数家学术网络平台合作,同时也被收录在众多权威数据库中。据不完全统计,“探索”已被“龙源期刊网”“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思博网)”“万方数字化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教育阅读网”“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博刊网”等广为收录。电子平台作为眼下最为盛行、便利的信息浏览方式,它在日常生活中引领着大多数读者的喜好和习惯方式,也逐渐将替代传统的媒介者。开拓这一广阔的平台,将拓宽《探索》的流通渠道和传播速度。因此,积极地顺应科技带来的实质性突破和创新,将对今后的《探索》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四、结语

高校学报是反映高校学科建设、发展、科研的一个重要窗口,学科建设的多样性、特色性、成熟性、前瞻性和导向性也促进和提升着学报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学术水平。因此,充分重视、关注、辅助高校学科建设的走向和发展,是高校学报办刊的一大宗旨。长期以来,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又互为作用的。本文对2002-2013年四川音乐学院学报――《音乐探索》12年间发表的论文进行文献计量统计,梳理作者、读者群体,分析刊载文论的论题方向,提炼各项指标的综合指数,旨在从宏观上把握《探索》长期以来所秉持的办刊方针和办刊策略,从微观处爬梳《探索》期刊的地域特色、精品栏目打造,各常设栏目中可持续发展或可进行补充的学术内容,等等。这有助于提高学报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提升学报办刊水平和促进质量的长足进步,使川音学报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从而促进高校学科建设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定兴.论编辑及其传播理念[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4(2).

[2]刑素华.从文献计量统计看《黄钟》之作者及论题[J].黄钟,2001(2).

[3]邹承瑞.写在《音乐探索》100期之际[J].音乐探索,2008(3).

[4]凌宇飞.《音乐探索》期刊1997-2007年核心著作者的测定[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2).

作者简介:

奚劲梅(1970-),女,副教授,单位:四川音乐学院学报社;

朱 婷(1987-),女,硕士,单位:四川音乐学院科研处。

家校共育论文范文第4篇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让我向大家汇报一年来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下面就从三个方面简单谈谈一年来本人在各方面的表现情况。

一、思想政治方面

本人热爱党,热爱人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能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办事认真负责;把自己的精力、能力全部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各个方面从严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不良现象的侵蚀,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以便更快地适应教育发展的形势。

二、教学工作方面

为提高教学质量,课前认真备课,课堂上注重采用启发式教学,课后及时辅导答疑,作业全批全改。同时根据作业中反映出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方法、进度等。经过不断地努力,教学效果在不断得到提高。

本年度,上半年承担了2008(1)、(2)2008,以及2008(1)、(2)、(3)六个班的工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任务,2009的线代、概率,以及2007的期权定价理论与应用教学。指导了4名本科毕业论文,其中1人被评为院系级优秀毕业论文。

本年度下半年,共承担了以下教学任务:2009(1)、(2)2009,和2010(1)、(2)2010共6个班的工科线性代数、2010班的高数、2008的金融工程学。

虽然教学工作量很大,但终于克服困难,顺利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

三、教改与科研方面

本年度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国际会议论文一篇(已被ISTP检索)、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一篇、教改论文一篇。

本年度完成了一项青年教师科研基金的结题。

本年度顺利完成了第五期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的结题工作,并成功申报了第六期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目前正在进行中。

本年度,所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被评为院系级优秀毕业论文,本人被评为2010本科毕业论文院系级优秀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生获得2010东北三省数学建模联赛二等奖,作为指导教师,参与指导的学生2010先后获得2010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部级二等奖、辽宁赛区一等奖。

以个人身份,协助老师指导了两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已经在上周周三(12月22日)通过了论文答辩。

积极参加教改,参与了《常微分方程》典型训练习题集的编写,参与了《常微分方程》课程考试改革试点的工作。

本人和我校金融系老师合作,作为主编之一的《证券投资学》教材今年下半年已经在我校金融学等专业开始推广使用,2011年将正式出版。

家校共育论文范文第5篇

本学期里,我们在校长室和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紧紧围绕《**中心小学素质教育“十五”发展规划》,扎实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为创出鲜明的办学特色,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作出一定的贡献。现从五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大力执行教科研制度,强化课题管理。

1、本学期,每位教师认真填写了《教科研个人计划表》,对自己在一学期里的研究重点、步骤、预期成果等作了安排,使其研究避免了盲目性。各课题组长认真撰写了课题研究学期实施计划,加强教科研与教学研究的整合工作。期末,由教科室对照他们的研究计划对课题组、教师进行了考核,保证了研究过程、结果与计划的一致性。

2、以制度引导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

对照《常熟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评选条例》《常熟市学术带头人评选条例》,学校在杨世明等四位同志被常熟市教育局命名为“学术、学科带头人”的基础上,本学期继续推荐卫培明、曹燕华等两位同志参评市学术带头人,戴亚芳、冯青等两位同志参评辅导组学科带头人、冯永年同志参评辅导组学术带头人,这些工作极大了地鼓舞青年教师成才的热情,推动辅导组教科研向深度发展。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陆樱樱老师荣获练塘片见习教师第一名,方月芹在常熟市英语青年教师教学设计评比中荣获三等奖,龚立新老师在常熟市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3、为了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形成良好的教育科研网络,学校聘任了一批兼职教科员。对在平时的教育教科研方面积极参与的教师,评出了一批教科研骨干教师,让他们真正履行好职责,带领全体教师积极投身于学校教育科研,提高我校的教科研质量。加强对市、镇两级教学骨干教师的管理力度。对市、镇两级教学能手进行规范管理。

4、继续做好了课题申报工作。随着“十五”课题的逐步结题,新一轮课题申报工作已经开始,目前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作为苏州、常熟市级课题开展研究,学校作为部级课题《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研究》的实验基地,将准备开设“网络实验班”,进行网络教学研究。《充分利用篮球优势

深化体育课堂教学》作为常熟市级课题进行研究,《关于小学传统体育与创新体育的对比研究》作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全国重点课题《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的子课题计划开展研究活动。语文课题组在书香校园的基础上,挂靠市教研室开展了“在愉悦的阅读实践中,发展学生”的课题研讨活动。

二、规范、完善课题的管理工作。

1、抓日常课题管理,注意调控。

教科室在平时认真记载好工作台帐,按部就班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注意课题研究过程化。主持好学校主课题研究工作,指导督促各子课题开展情况。

2、加强教科研资料积累。

在语文、数学、自然教研组获得市级先进教研组的基础上,各课题组对资料积累工作更加重视,除了专人整理外,还进行了检查、改进。学校本学期推荐英语、艺术、幼教三个教研组参评市级先进教研组。

三、重视学习课改理论,加强教研科研整合。

1、引导教师学习课改理论。

(1)聆听窗外声音。本学期学校邀请了张泳教师前来我校作班主任工作讲座,让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提高;邀请外籍教师来校进行英语培训;邀请邀请苏州市、常熟市教研室的教研员来校进行艺术、语文等新课程培训。

(2)开展校本培训。本学期组织获奖教师上台交流获奖论文、英语二级培训、新教育实验课题培训以及艺术等学科课改培训。

(3)加强业务培训。学校加强教育科研与教研的整合力度。除了平时的自学外,学校定于每周四进行业务学习和课题组研讨活动,让教师围绕课题研讨展开讨论,真正让大家做到有话可讲,有论有据。

2、积极参与课题组活动。本学期电教组参加了苏州、常熟市级课题培训;学校派员参加了在镇江举行的新教育实验研讨会;英语组、自然组、语文组等分别参与各总课题组学习研讨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本学期学校共邀请外校专家5人次,本校教师19人次,听讲座人数1000人次;共派出培训人员近200人次,主要涉及教科研岗位培训、科研论坛、技术培训、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涉及城市有常熟、苏州、浙江湖州、昆山等地。

四、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强化校本研究。

(一)以新教育实验为龙头,打好张小“教育品牌”。

1、“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日记”(即书香行动)。

(1)学校继续开展中午师生共读名著活动;充分利用好《读书行动手册》,鼓励学生开展好“写日记,写读后感”活动;开展了书香班级、小书迷等活动。

(2)学校继续斥资几千元用于添置教育用书,为每位教师赠送了《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教科室、工会带领教师开展好读书、写读后感等活动,鼓励教师将“教育日记”向“网站论坛”上传。通过对教师的博客培训,大部分教师已建立了博客网页。暑假期间,学校教科室与工会专门编辑“读书心得”、“走进学生心灵”等《张小教研》“教师教育随笔”专辑。

2、开展“墨香行动”,创建书法特色学校。

(1)学校继续规范书法“实验班”、“提高班”及“书友会”工作,加强与平时写字教学有机结合。成功举办了“师生书法作品展”,近二十位教师和三十多名同学的作品入选书展。

(2)积极做好向外参赛工作。学校组织师生参加了市“博物馆杯”书画赛、全国“龙人杯小学生书画大赛”、市总工会“党旗在我心中”书画大赛等活动,师生均有获奖。作为书法实验班的五(2)班参加了苏州、常熟市整班性毛笔字比赛,均获二等奖。

(3)如今,学校已有三名教师获省、苏州、常熟市级书法家称号,十多名学生荣获校级“小书法家”称号。

(二)积极承办、参与课题研究活动。

针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本学期教科室按学校“十五”规划的要求,对照“十五”期间课题研究的规划,主要组织了以下重大研讨活动:

1、本学期,学校承担了苏州市级立项课题“剪纸活动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实践研究”中期评估展示活动。来自本市实小、石梅小学等14所小学的30多名艺术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展示活动。我校龚立新老师执教《海洋生物》供课题研讨。研讨课结束后,在市教科室程主任的主持下,大家观看了学生的现场剪纸表演和学校剪纸教学成果展,并认真听取了杨校长作的《传承民间剪纸艺术推动学校艺术教学的发展》专题介绍。与会教师和专家对我校以民间剪纸艺术为载体,以教育科研为助推剂,加强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努力探索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学校提高艺术教学质量途径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学校剪纸课题的进一步溶化研究提出了热情的建议。

2、学校作为常熟市珠心算实验单位,本学期承办了市级课题研讨活动。

3、协助电教组正常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的课题研讨活动。学校参加了“全市网站建设经验交流会”,并分别前往本市、苏州参加网络培训及课题研讨活动。7月5日,由课题组长带领两位教师前往上海参加总课题活动。

4、数学课题组参加了在练塘中心小学举办的数学中期汇报活动。其他课题组分别积极参与总课题活动。

5、组织课改研讨活动,促进教师成长。本学期,学校还组织了市级教学骨干于第六周举行“骨干教师教学展示活动”,蔡明芳等九位教师分别执教自然、数学、语文等学科的九节课。第八周,学校举行了“镇级教学骨干教师教学汇报活动”,陶芙蓉等五位教师分别执教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共五节汇报课。

6、还进行了综合实践课研讨活动,分别由葛林芬老师执教三(4)《节约水、电》、五(1)查卫锋老师执教《小学生用眼卫生情况的调查研究》、(3)班马英莲老师执教《找春天》、谭桂珍老师执教《生活中的标志牌》为辅导组进行了研讨课展示活动,效果较好。

5、继续做好调查问卷工作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校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加强学校管理,学校开展调查研究活动。为了掌握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满意程度,开展“满意在张小”的小学生调查问卷;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家庭教育,学校继续开展了“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通过调查研究,让决策者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可以对症下药。

(三)加强校际教育研讨交流。

学校分别组织了几位骨干教师前往报慈、琴湖、杨园等小学进行语文、英语等学科的研讨活动,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科教学,通过借班上课,使骨干教师得到锤炼。本学期,与报慈小学的教学结对活动进行汇报。4月20日,我校戴亚芳等三位教师前往报慈小学进行借班上课,圆满完成了第一期结对工作。

五、指导教师认真总结反思撰写教学论文随笔。

学校倡导教师立足于每一天的教育、学习生活,撰写教育随笔,体验生活,反思自己,促进教师超越自我。学校除了鼓励教师在“张小论坛”发表教育随笔外,还对全体教师进行博客培训,鼓励教师注册、登陆教育博客,拥有自己的“个人博客”。继续举行每周由两名教师上台演讲“我的教育故事”。

教科室认真组织教师参加了由常熟市教育局举办的“教海探航”论文征集活动,我校共有12名教师上送了论文,其中9篇获奖。万国华等同志撰写的2篇论文获一等奖、冯永年等同志撰写的4篇论文获二等奖、王莉红等同志撰写的3篇论文获三等奖。另外,杨校长等六名教师撰写的4篇论文在省“师陶杯”征文中获奖;曹燕华、王玉华等教师撰写的论文获苏州市优秀教育论文奖,并在省级评比中荣获三等奖。本学期有47篇在市级以上录用交流或发表得奖,其中部级1篇,省级11篇,苏州市级6篇,至今教科室共出刊《张小教研》27期,编印了“剪纸活动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实践研究”中期展示课题研究专辑1期。

存在问题。

1、课题组与教研组工作整合需要更深入,少数课题组因为主要负责人(课题组长)精力分散,课题研究时冷时热。

2、学校教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着高原现象,有停滞不前之嫌。

3、课题研究的资料积累工作继续需要改进,课题研究的前测、中测、后测等关键环节需培训。

4、综合实践方面,由于教师教育观念方面没有及时转变,因此需要在今后进一步加强。

家校共育论文范文第6篇

2016高校教师述职报告范文一:

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人从德能勤绩廉五方面作工作小结如下:

一、德

一学年来,本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思想端正,作风正派,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积极参加各种会议,办事认真负责。热爱教育事业,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能够主动与同事研究业务,互相学习,配合默契,教学水平共同提高。 关心国内外大事,坚持向先进人物学习。政治学习中我能认真做笔记,积极参与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平日的工作中,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正确的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本人能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二、能

本学年度我担任英语专业高年级的《高级英语》、《科技英语》、《国际商务》和研究生的《商务翻译》4门课程共384课时的教学工作,指导本科生论文8篇,上半年同时兼任外语学院科研秘书、职称秘书和研究生教学秘书。在教学中,我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切实落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并且能利用课堂时间不断地以新型热点材料为背景创设提问角度,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对基础知识能灵活运用,从而使同学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三、勤

本学年,我的教学工作量饱满,担任英语专业4门课程共384课时的教学工作,指导本科生论文8篇,上半年同时兼任外语学院科研秘书、职称秘书和研究生教学秘书。出勤满,准时到校上班。积极参加各种会议,认真听课。此外,还协助有关领导做好各种工作。认真参加每一次的业务学习、教研学习,并做详尽的记录;平时参考成功教案结合本班特点创造性的备课,认真开展教育活动;积极参加校内外教学和科研活动.

四、绩

由于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人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没有因为个人的原因而拉下工作,从没有旷工、旷课现象,也没有迟到早退现象。还担负学院的其他工作,做一行爱一行,教学工作毫不懈怠,教学教务工作也搞得有声有色,所在班级多位学生成绩优秀,成功保送到人大,对外经贸大学等重点高校。

五、廉

时时处处从严要求自己。在本职工作岗位上,能维护大局,注重团结,以诚待人。平时工作中任劳任怨,扎实细致,严格执法敢碰硬,自觉抵制不法分子的阻挠。在任职期间,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思想上、政治上时刻与党中央及各级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在廉政建设中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时刻做到自重、自醒、自警、自励,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抑制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侵蚀,养成奉公守法,以清廉为荣的作风,做到拒腐蚀永不沾。

当然,我还有这样和那样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科研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扬长避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努力工作,再创佳绩,做好工作计划,有条理地开展工作,不负大学教师这个光荣称号。

2016高校教师述职报告范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上午好!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让我向大家汇报一年来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下面就从三个方面简单谈谈一年来本人在各方面的表现情况。

一、思想政治方面

本人热爱党,热爱人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能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办事认真负责;把自己的精力、能力全部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各个方面从严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不良现象的侵蚀,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以便更快地适应教育发展的形势。

二、教学工作方面

为提高教学质量,课前认真备课,课堂上注重采用启发式教学,课后及时辅导答疑,作业全批全改。同时根据作业中反映出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方法、进度等。经过不断地努力,教学效果在不断得到提高。

本年度,上半年承担了xxXX(1)、(2)xxXX,以及xxXX(1)、(2)、(3)六个班的工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任务,xxxXX的线代、概率,以及xxXX的期权定价理论与应用教学。指导了4名本科毕业论文,其中1人被评为院系级优秀毕业论文。

本年度下半年,共承担了以下教学任务:xxXX(1)、(2)xxXX,和xxXX(1)、(2)xxXX共6个班的工科线性代数、xxxXX班的高数、xxXX的金融工程学。

虽然教学工作量很大,但终于克服困难,顺利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

三、教改与科研方面

本年度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国际会议论文一篇(已被istp检索)、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一篇、教改论文一篇。

本年度完成了一项青年教师科研基金的结题。

本年度顺利完成了第五期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的结题工作,并成功申报了第六期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目前正在进行中。

本年度,所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被评为院系级优秀毕业论文,本人被评为XX本科毕业论文院系级优秀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生获得XX东北三省数学建模联赛二等奖,作为指导教师,参与指导的学生XX先后获得XX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部级二等奖、辽宁赛区一等奖。

以个人身份,协助xxx老师指导了两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已经在上周周三(12月22日)通过了论文答辩。

积极参加教改,参与了《常微分方程》典型训练习题集的编写,参与了《常微分方程》课程考试改革试点的工作。

本人和我校金融系老师合作,作为主编之一的《证券投资学》教材今年下半年已经在我校金融学等专业开始推广使用,XX年将正式出版。

家校共育论文范文第7篇

袁开榜,1934年出生,贵州遵义市人。重庆大学毕业,连续四届当选为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理事长(1989年、1996年、2002年、2007年),2011年12月4日在福州第五届一次全体理事会上被聘为荣誉理事长。连续四届担任重庆计算机用户协会理事长(1984年、1987年、1993年、1997年),2004年2月改选,被聘为重庆计算机用户协会第五届理事会资深理事长。1987年担任首届重庆计算机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又连续三届担任重庆计算机学会理事长(1990年、1997年、2003年),2010年改选时被聘为重庆计算机学会名誉理事长。此外,1989年当选为四川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1990年和1994年连续两届担任四川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兼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1992年7月当选为西南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还担任多个全国一级学会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五、六、七共三届理事(1992年、1996年、2000年),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第五届理事(2000年),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1998年),中国国际名人协会理事(2000年),发现杂志社副理事长(2001年),决策者杂志社荣誉理事(2009),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2004年),中国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2005),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2005),世界华人交流协会理事(2005),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课件评比评测委员会主任(2005),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课件评比评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2005),香港国际皇家社会科学院院士(2006),被香港皇室文化研究会授予爵位(2006),中国国际专业人才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2007)。

主要经历:1960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留校任教,历任计算机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院学术委员、校计算机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计算机等级考试委员会委员、重庆电子工程学院院长、重庆正大软件专修学院院长。现任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主讲过8门专业课程。主持全国性学术60多次,任主席。主持鉴定项目110余个,任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担任11个教材编委会主任、副主任或编委,担任中国国际出版社6家大型出版社的顾问编委或科技顾问,《计算机教育》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党旗飘飘·优秀共产党人思想宝库》特约编委,《2020年的中国》顾问。连续7届2006(厦门)、2007(武汉)、2008(开封)、2009(南宁)、2010(合肥)、2011(新加坡)、2012(澳大利亚)担任“新科技与计算机教育国际学术会议”总主席,以主任身份连续主持2005(北海)、2006(青岛)、2007(北京)、2008(北京)、2009(北京)、2010(十偃)、2011(武汉)、2012(长沙)共八届“全国计算机课件评比评测大会”,提出并在全国推动全国信息化计算机应用技术资格认证项目。

主要业绩:1980年开始涉及社会团体工作,1984年领导创建了重庆计算机用户协会,1987年领导创建了重庆计算机学会,1988年领导创办了重庆电子工程学院,1989年领导创建了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2001年参与创办了重庆正大软件学院。编写过7种教学讲义,正版出版《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跟我学电脑基础》三部著作。主审《微机实用指南》、《计算机华夏码》、《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微型计算机系统与接口》5种教材。此外,还给《影视动画设计实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实验指导与习题》3本教材写了序。推荐出版两本教材:《如何防止计算机犯罪——管理者指南》、《计算机科学技术方法论》。主编学术会议论文集23种共27册。写有学术论文40余篇,有的还被《现代教育文集》、《世界学术文库》、《中华新论》、《中国优秀领导管理艺术宝典》、《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文集》、《现代教学论坛》、《中国世纪英才论著精粹》、《共和国60年重大获奖理论成果汇编》、《共和国前沿创新理论成果文选》、《党旗飘飘·优秀共产党人思想宝库》等巨型文献分别收录,不少论文获得世界学术贡献奖论文金奖、国际优秀论文奖、亚太华文教学成果奖、共和国重大前沿理论成果创新特等奖、建党九十周年大型理论成果征文特等奖,在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型文献征文中荣获优秀论文特等奖。因业绩突出,多次被评为学会先进工作者、优秀教育工作者、获得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民办高等教育创业奖、首届东方名人成就奖、重庆大学科学技术协会荣誉奖等多项。并取得“改革先锋(2005)”、“2006年度十大新锐人物”等荣誉称号。其传略被《中华科技精英》、《中华成功者》、《中国教育家》、《世界文化名人辞海》、《共和国建设功勋》等100余种大型词书收录。

家校共育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博士学位论文;优博;计量分析;洛特卡分布;相关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85831(2014)02009207

一、引言

作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以下简称优博论文)的评选工作,已纳入教育部《面向2 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第一项启动项目,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是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组织开展的一项工作,旨在加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鼓励创新精神,提高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的质量。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是对博士培养质量进行监督和激励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培养和激励创新精神,促进博士生培养质量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1]。

根据《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名单经过推荐、初选和复评后产生。参评论文由学位授予单位向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推荐;省级学位委员会对推荐学位论文进行初选。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组织对初选出的论文进行复评,复评工作包括同行专家通讯评议和专家审定会审定。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受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委托,承担同行专家通讯评议工作。

二、历年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数据统计分析

自1999年首次进行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以来,至2011年共进行了13次,共评选出中国156个高校/科研单位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 279篇,提名论文1 902篇,如表1所示[2]。根据《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中的说明,评选工作每年进行一次,每次评选出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不超过100篇。评选工作进行13年来,评选结果平均为每年98.4篇,说明评选工作符合“科学公正、注重创新、严格筛选、宁缺毋滥”的原则。

2010年全国毕业博士生4.90万人,评选出97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仅占总数的0.2%。在评选第一年1999年,参评论文基数仅为8 957篇,评选出的100篇优秀论文占总数的1.1%。可见,虽然随着国家博士生的逐渐扩招,每年的博士毕业论文数量急剧增加,2011年全国博士生招生达到6.38万人,然而,论文评选依然不超过100篇,使得获评难度急剧增大,获评几率大幅降低。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的初衷在于加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工作,鼓励创新精神,然而可以预见,未来每年的参评论文基数将大幅上升,获评论文将低于总数的0.2%,显然这将大大降低参评博士生的热情,无法起到鼓励人才的作用。因此,建议能够随着博士生毕业人数的增长,将获奖论文的数量控制在1%左右,保持与评选初年持平的水平。

三、历年获奖论文学位授予单位分析

(一)学位授予单位分析

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参评单位包括全国所有具有博士学位授权资格的单位,即高校、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其他部委所属科研院所等。截止2010年底,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797个,其中高等学校481个,科研机构316个。至2011年,1 279篇获奖论文共来自156个高校/科研单位,对其中“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获奖论文数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高等教育政策对高校研究生教育和科研工作的影响效果。获奖总数排在前十位的单位如表2所示。

中国科学院共有44个下属科研院所获评优博论文,总数达184篇,占获奖论文总数的14.39%,并且相比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其获奖总数都在2倍左右。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因为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培养规模庞大,2011年共有4 832人获得博士学位,相比其他高校和科研单位,评选基数较大;另一方面,中国科学院拥有320余位两院院士、4 200余名博士生导师,其以研究所为基础的高水平导师队伍和一流科研实践条件,为培养优秀博士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在排名前十位的单位中,除中国科学院外,全部

是国家“985工程”一期大学。这一方面说明“985工程”一期建设高校都是国内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另一方面,也体现了“985工程”大学依托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为国家高精尖人才培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156个学位授予单位中,包含了 39个“985工程”高校(共39所),和89个“211工程”高校(共113所),也就是说,包括了全部“985工程”高校以及78.76%的“211工程”高校,39所“985工程”高校共产出优博论文768篇,加上中国科学院的184篇,这40所高校/科研单位共产出952篇优博论文,相当于25.64%的学位授予单位产出了74.43%,大致符合“二八率”的分布,说明中国优秀博士生的培养已经形成了由“985工程”高校和中国科学院共同组成的核心群体。

(二)学位授予单位的洛特卡分布统计

(四)各一级学科历年获奖论文导师与学位办评议组成员相关性分析

将历年获奖论文的数据,按照一级学科进行统计,统计出各一级学科获奖论文的总篇数,以及其中指导老师是学位评议组成员的文章数量。同样将数据导入Excel软件,选择Pearson(皮尔生)函数对两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相关系数r为0.836,大于0.8,说明各一级学科历年获奖论文导师与学位办评议组成员同样呈现出高度的相关性。

将其中指导教师是学位评议组成员的文章数量与总篇数进行比重分析,按照所占比重降序排列,比重大于等于50%的学科如表6所示。

在85个获得优博论文的一级学科中,历年获奖论文导师与学位办评议组成员相关性平均为32.74%,也就是说,对于所有一级学科而言,将近1/3的获奖论文来自评议组成员指导的博士。并且,超过50%的一级学科有20个,有4个一级学科相关性达到100%,分别为公共管理、军制学、社会学和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相比按照学科门类统计得到的相关性,以一级学科进行分类统计得到的相关性更加明显。显示出一些学科获奖论文成果高度集中在评议组成员指导的博士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对于学科门类或者一级学科,历年获奖论文导师与学位办评议组成员都呈现出高度的相关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博士培养的学科发展的不均衡性。尤其是对于学位办评议组成员占获奖论文导师比重超过50%的一级学科,杰出的研究人员呈现出高度的集中性,形成了该领域的核心团体。然而,指导教师与评议组成员的高度相关性也反映出优势资源的高度集中,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百家争鸣的良好学术发展氛围。另一方面,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结果已经普遍作为高校对博士生培养单位以及指导教师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那么如果能够建立更加有效的评选机制,避免指导教师与评议组成员高度的相关性,将能够大大增强评选的信度。

六、结论与思考

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的初衷在于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提高博士生教育的整体质量,鼓励创新,促进高层次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然而通过以上统计和分析结果,反映出中国学科发展不均衡、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机制存在的问题,值得广泛的关注和思考。参考文献:

[1]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项目简介[EB/OL].[2012-05-22]. http:///xwyyjsjyxx/zlpj/yblwpm/257695.shtml.

[2]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历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 [EB/OL].[2012-05-22]. http:///xwyyjsjyxx/zlpj/yblwpm/.

[3]邱均平.信息计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61.

[4]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界的杰出人才――曹雪涛[EB/OL].[2012-05-22]. http:///cae/jsp/jump.jsp?oid=20111231115415843674246.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National Excellent Doctoral Dissertations

QIU Junping, ZHAO Yuehua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P. R. China)

Abstract:

Using quantitative method and model, from three aspects such as the degree conferring unit, discipline and the Dissertation instructor, this paper conducts the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the selection results of the National Excellent Doctoral Dissertations, and draw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Excellent Doctors have formed a core group of “985 Proje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China Academy of Sciences; (2)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ccounted for 67.79% of the total outstanding doctoral dissertations, showing the problem of uneven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and the unreasonable structure; (3) instructors and the number of Excellent Doctoral Dissertations obey Lotka distribution: f (yx) = 0.759/x3.302, and the instructors of awarded Excellent Doctoral Dissertations highly correlates to Appraisal Group,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0.974, appearing the problems of selection mechanism to some extent.

家校共育论文范文第9篇

欧盟成员国是我国学生、学者出国留学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截至2015年底,在欧盟留学人员占我国出国留学总人数的24%。与此同时,欧盟来华留学人员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欧盟成员国来华留学人员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11.3%。当前,我国已与英国、德国、法国等19个欧盟成员国签订了相互承认学位、学历和文凭的协议。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下一步,中国和欧盟将共同推动中欧学分互认,促进留学人员增加,“学分互认制度是核定学历学位、计算学习量、认定学生在国外学习培训经历的重要工具。我们希望能加强同欧方的政策交流与沟通,推广试点院校的成功经验,借鉴欧方学分转换和积累体系建设中的良好做法,进一步推动中欧学分、学位互认,扩大双方学生交流规模,引导双向平衡流动”。

此外,针对学校体育合作,陈宝生表示,将借鉴欧洲体育教育,特别是在足球等项目上的经验。希望双方在体育师资培养、体育教学科研、青少年体育赛事交流、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等方面加强合作,希望欧方能在足球、冰雪等传统优势特色领域为中国培养高水平人才。

中国科技论文的整体影响力站稳世界第4位

中国新闻网消息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近日在北京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最新结果:筑牢体量世界第2位的基础,整体影响力稳居世界第4位。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戴国强说,得出这些结论,主要基于以下分析。

首先,中国的高被引国际论文数量、国际热点论文数量双双进入世界排名第3位,紧随美国、英国之后。统计表明,2006―2016年,中国处于世界前1%的高被引论文为1.69万篇,占世界份额12.8%;中国近两年间发表的、被引用次数进入本学科前1‰的国际热点论文为495篇,占世界份额的18%。细分到领域,2015年中国有18个学科的论文被引用次数进入世界前10位。其中,在农业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材料科学、数学、药学与毒物学、物理学共8个学科领域的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在世界第2位。

其次,从发表渠道来看,2015年中国科学家发表在各学科最具影响力国际期刊上的论文数量达到8 286篇,连续六年稳居全球第二。研究发现,中国科学家撰写论文更具“国际范”。2015年,国际合作产生的论文达到7.5万篇,比2014年增长了15.1%。合作伙伴排名前五的依次是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和日本。中国科学家也更多地参与国际大科学合作产出论文,尤其是在高能物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生物学、医药卫生等学科。

省会及以下城市探索农村籍高校学生来去自由落户

中国新闻网消息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全面放开放宽重点群体落户限制。除极少数超大城市外,全面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条件。省会及以下城市要探索实行农村籍高校学生来去自由的落户政策。

《方案》指出,全面放开放宽重点群体落户限制。除极少数超大城市外,全面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条件。以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在城就业居住 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以及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

家校共育论文范文第10篇

大家好!我述职的主题是——做一个有良心的教育人。

2009年,南京教育论坛上,南师大博士生导师杨启亮说:“教育工作就是良心工程”,我也深有同感。因为,在这个看似浑浑噩噩的嘈杂世界,良心应该就是最后的底线了。最近看于漪的介绍,深受感动,这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她说:“教师应当时刻保持内心的深度觉醒,不断地提升自我、挑战自我正是保持清醒的途径。”今天在这里述职,汇报一下自己一学期来所做的几件事,希望以大家的公平测评来鞭策自己进一步做好工作,从而使自己保持内心的觉醒!

从2010年暑假一直到9、10月份,马不停蹄!暑期,作为南京四十几家课题实验学校的小学教科室代表,在《主体育德》课题结题会上作了《“三原色”志愿者在行动》交流发言产生一定的反响。中国教育学会论文评比、江苏省师陶杯论文评比、江苏省教育学会论文评比、市教育学会论文评比的有序组织;市第五期个人课题的申报工作、第四期个人课题结题工作准备充分;“经验分享,共同成长”个人课题结题培训等活动效果明显。期间,配合学校召开《口语交际》课题阶段性成果交流会,校对六本校本教材,并对教材封面进行设计,与印刷厂交流、沟通、修改。

11月份,接到全国个人课题事项,就日思夜想!虽说雨小课题的数量、质量在全区不是排在首位的,但雨小的发展迅速也是有目共睹的。正因为这一点,市教科所才敢将如此重大的活动放心地交给雨小。全国个人课题主会场的发言稿一共修改了19次,课件材料修改了8次。全国个人课题分会场的一份主持词、四份发言材料都经过反复斟酌,或反复建议与修改。三份新闻材料(分会场、主会场以及中国教育报)经过反复思量,同时,还接待了雨花有线电视台的采访。

12月份,三原色志愿者课题个案研究事项,力求细致准确!其他事项主要有:第四期个人课题结题材料申请市教科所再审联络工作,教师获奖论文信息收集及分析工作,教科研基地申请工作等。

2011年1月,学校校史《岁月有痕》重大事件综述两篇文稿的撰写,其他重大事件的修改建议事项。

一个学期即将结束,我也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每每收到教师的各类获奖、发表的信息是我最开心的事,我想,这也是校长室的最开心事。2010年5月,市教育案例评比,我们尝试了修改建议法,我校31篇参评,25篇获奖,获奖率达81%,其中一等奖三篇,这是雨小历史的新纪录。2010年12月,市教育论文评比,学校获奖10篇,一等奖一篇。另外,中国教育学会、省师陶杯获奖论文5篇。第五期市级个人课题申报,我校递交24份方案,18份在市级立项,区级立项6份,市级立项率为75%,是历年来我校在市级立项的最高纪录。第四期个人课题结题,我校27项课题,10项市级结题(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6个),16项区级结题(一等奖5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2个)。2010年,学校被评为“市个人课题实验学校”。

伴随工作的开展,我个人也获得一些新的思考。本学期,我撰写的文章中,有两篇发表,两篇获得市级一等奖,两篇获中国教育学会三等奖;一篇获得省“师陶杯”论文评比三等奖;个人课题:第四期二等奖结题,第五期顺利立项;代表学校在全国个人课题研讨会的主会场发言受到《中国教育报》的关注;撰写的三原色志愿者结题报告被收录于市教科所的《主体育德》一书。

我想,我所做的这些符合教科室岗位工作的师德、能力、绩效等要求,对得起良心,也是真正的内心的富有!

有人说,内心明澈了,就能让自己保持快乐和幸福的感觉,而不会以外界的眼光来决定自己的左右;内心清醒了,就能看到自己的专长、自己的潜力、自己的判断;内心深省了,就能让自己永远处于前进的状态。这句话,非常打动我,所以,拿来和大家共勉!

上一篇:烹饪技能论文范文 下一篇:激励理论论文范文